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二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_7

第十二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_7

第十二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_7
第十二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_7

第十二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思考题和习题

1.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试写出各基团的特征峰、相关峰、并估计峰位。

烯烃:ν=C-H : 3100-3000cm-1,

νC=C:( ~1650cm-1) 因为连接苯环峰位置向低频移动.

芳香烃(苯环): ν=C-H:(3100-3000cm-1), 苯环νC=C(1650-1430cm-1,共轭作用向低频移动.)

羰基:ν=C-O: 1700cm-1.

含氮化合物: νNH(仲胺):3500-3300cm-1, δNH(仲胺):1650-1510cm-1,

νC-N(仲胺): 1360-1020cm-1.

2.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5H6O,其紫外光谱的最大吸收在227 nm(ε=104),其红外光谱有吸收带:3015,2905,1687和1620cm-1.试判断该化合物的结构。

3.如合用红外吸收光谱区别一下化合物?

νNH: 伯胺在3500cm-1和3400cm-1出现双峰,游离仲胺在3500~3300cm-1有一个峰,叔胺无此峰.

4.下列基团的C-H伸缩振动(νC-H)出现在什么区域?

(1) –CH3(2) =CH2(3) ≡CH (4) -CHO

νCH3:~2962cm-1(as), ~2872cm-1(s).

ν=CH2:~3100cm-1. ν≡CH:~ 3330cm-1.

νCHO:~2820cm-1(as), ~2720cm-1(s).

5.化合物(A)、(B)、(C)在红外区域有何吸收?

(A)HC≡C-CH2OH (B)缺少化合物的结构图

(C)缺少化合物的结构图

6.如何用红外光谱法区别下列化合物?分别化合物各基团的红外吸收波数。

1) -CH3中的νas C-H 在2962cm-1,δas CH在1450cm-1,δs CH在1380cm-1处有一个峰.

-CH(CH3)2的δs CH在1385cm-1和1375cm-1处出现两个峰,且峰强度相等.

-C (CH3)3的δs CH在1365cm-1和1395cm-1处出现两个峰,且前者峰强度约是后者的两倍.

2)苯甲胺:νNH(伯胺):在约3500和3400cm-1,出现双峰.

苯甲醇:νOH(醇羟基):在约3600~3200 cm-1,出现单峰,且峰稍宽.

苯乙酸:νOH: 在约3400~25 00 cm-1,出现峰,且峰宽而钝.

νCO: 在1700cm-1左右出现峰.

7.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10H10O,测得的红外光谱如图12-25.试通过光谱解析推断其分子结构式。

U=(2+2*10-10)/2=6

νC=C : 1600-1460cm-1, 芳香环的特征峰,说明化合物具有苯环

νCH3: 2985 cm-1, δCH3:1450 cm-1, 甲基

ν

≡C-H : 3220cm -1, νC ≡C : 2165 cm -1, 端基炔烃. γ=C-H : 771 cm -1, 704cm -1, 苯环上单取代. νC-O : 1092cm -1, 叔醇 根据推断则物质为:

8. 已知未知物的分子式为C7H9N ,测得其红外光谱如图12-26,试通过光谱解析推断其分子结构。

备选解析:

(1)计算不饱和度:U = (2+2×7+1?9)/2 = 4,结构式中可能含有一个苯环、或四个双键、或两个双键和一个三键,但由图显示,2400~2100

cm –1区间没有吸收峰,即结构中不含有─C ≡C ─及─C ≡N 键。

(2)由不饱和度提示可能含有苯环,特征区内的3030 cm –1峰,可能是苯环的ν═CH 峰,按附录中提供的取代苯基的一组相关峰数据可

查到:ν═CH 3030 cm –1 (w),νC ═C 1622、1494、1471、1442 cm –1(w~m),γ═CH 748 cm –1 (s),其中2000~1667 cm –1 (v,w)的泛频峰的形状与邻-双取代苯环的泛频峰形状相符,γ═CH 的峰数与峰位均证实为邻-双取代苯基,故含双取代苯基结构。

(3)特征区的3520、3430 cm –1这一组相关峰,在νNH 3500~3300 cm –1伸缩振动区,按附录中提供的胺基的一组相关峰数据可查到:游

离伯胺双峰ν

as

NH 3520 cm –1

νs

NH 3430 cm –1,且峰强较强,1588 cm –1吸收峰位于伯胺δNH 1650~1570 cm –1范围内,由于该峰与取代苯基νC ═C

1622 cm –1合并,提示可能为芳胺,1303、1268 cm –1吸收峰位于芳胺的νC ─H 1380~1250 cm –1区间,故含游离芳胺。

(4)从分子式中扣除C 6H 4(邻-双取代苯基)和NH 2(游离胺基),还剩余一个─CH 3,由于苯基是邻-双取代,因此甲基应该在胺基

的邻位。

综上所述,其峰归属如下:

邻-双取代苯基:ν═CH 3030 cm –1 (w),νC ═C 1622、1494、1471、1442 cm –1(w~m),γ═CH 748 cm –1 (s);游离胺基:ν

as NH 3520 cm –1

(s),

νs

NH 3430 cm –1(s),δ

NH 1588 cm –1(s),νC ─H 1303、1268 cm –1(s);甲基:νC ─H 2925,δs

1380 cm –1(s)

该分子式符合上述归属推断,不饱和度验证合理,其结构式可能为:

9.已知未知物的分子式为C 10H 12

O ,试从其红外光谱图推出其结构。

备选解析:(1)计算不饱和度U = (2+2×10?12)/2 = 5,结构式中可能含有一个苯环和一个双键、或含有2个三键和1个双键,但由图显示,2500~2100 cm–1区间没有吸收峰,即结构中不含有─C≡C─键。

(2)由不饱和度提示可能含有苯环,特征区内的3060、3030 cm–1峰,可能是苯环的ν═CH峰,按附录中提供的取代苯基的一组相关峰数据可查到:ν═CH 3060、3030 cm–1 (w),νC═C1610、1570、1500 cm–1(w~m),γ═CH 830 cm–1 (s),其中γ═CH的峰数与峰位均证实为对-双取代苯基,故含双取代苯基结构。

(3)特征区内第一强峰1700 cm–1,以及2820、2720 cm–1这一组特征峰,从峰位及峰强判断应为典型的νC═O峰和νCH(O)峰,与不饱和度提示的双键相符合,故含有醛基结构。

(4)特征区内的2960 cm–1峰,从峰位及峰强判断应为典型的νas CH

3

峰(2962 cm–1 ± 10 cm–1)。按照附录提供的烷烃类甲基的一组相

关峰数据可查到:νas CH

3 2960 cm–1 (vs),δs CH

3

2870 cm–1 (vs),δas CH

3

1460 cm–1 (s),δs CH

3

1390 cm–1 (s),δs CH

3

1365 cm–1 (s),其中δs CH

3

分裂为δs CH

3

1390 cm–1 (s)和δs CH

3

1365 cm–1 (s),且双峰的峰强基本相等,表面存在异丙基结构。

综上所述,各峰的归属如下:

对-双取代苯基:ν═CH 3060、3030 cm–1 (w),νC═C1610、1570、1500 cm–1(w~m),γ═CH 830 cm–1 (s);醛基:νC═O 1700 cm–1(s),νCH(O) 2820、

2720 cm–1(s);异丙基:νas CH

3 2960 cm–1 (vs),δs CH

3

2870 cm–1 (vs),δas CH

3

1460 cm–1 (s),δs CH

3

1390 cm–1 (s),δs CH

3

1365 cm–1 (s)

该分子式符合上述推断,不饱和度验证合理,其结构式可能为:

10.已知未知物的分子式为C4H6O2,根据红外线吸收光谱图12-8推断其结构。U=(2+2*4-6)/2=2

羧酸基团(-COOH): νOH(羧酸羟基):在约2750 cm-1,出现单峰,且峰宽而钝.

νCO: 在1700cm-1左右出现峰.

烯烃: νC=C: ~1640cm-1 ;γ=C-H: 970cm-1,反式结构(注顺式的最高为730cm-1)

δCH3(甲基):1450,1380cm-1,

通过以上可推断出结构式为

红外光谱法习题[1]

第九章红外光谱法 基本要求:了解红外吸收光谱和吸收峰特征的表达, 掌握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影响吸收峰位置、峰数和强度的因素, 掌握主要的IR谱区域以及在这些区域里引起吸收的键振动的类型, 掌握常见基团的特征吸收频率,利用IR谱鉴别构造异构体并能够解析简单化合物的结构,了解红外 吸收光谱的实验技术,了解拉曼光谱的原理及应用。 重点:IR光谱产生的条件,影响吸收峰位置,峰数和强度的因素,常见基团的特征吸收频率。 难点:键振动的类型,IR谱解析,FT-IR的原理和特点。 部分习题解答 1.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是什么?是否所有的分子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光谱?为什么? 条件:(1)分子的振动或转动必须伴随偶极矩的变化;(2)红外辐射应具有能满足分子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红外辐射频率等于振动量子数差值和振动频率的乘积) 不是所有的分子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光谱。只有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分子振动才会产生红外吸收光谱。例如,同核双原子分子(O2、N2、Cl2)等的振动没有红外活性。 5. 计算CO2和H2O的分子振动自由度,它们分别有几种振动形式,在红外吸收光谱中能看到几个吸收普带?数目是否相符?为什么? CO2:线性分子振动自由度3N-5=3*3-5=4 四种振动形式两个吸收带数目不符对称伸缩振动无偶极矩变化,无红外活性,无吸收峰;面内弯曲和面外弯曲振动简并,只显示一个吸收峰。 H2O:非线性分子振动自由度3N-6=3*3-6=3 三种振动形式三个吸收带数目相符 6.判断正误。 (1)对(2)错(3)错(4)对(5)错(6)错 7、下列同分异构体将出现哪些不同的特征吸收带? (1)CH3 CO2H CO2CH3 (2)C2H3COCH3CH3CH2CH2CHO (3) 解:(1)CH3——COH 在3300~2500cm-1处有v O—H, 其v C=O位于1746~1700cm-1 COCH3无v OH吸收,其v C=O位于1750~1735cm-1(2)C2H5CCH3其v C=O位于1720~1715cm-1 CH3CH2CH2CH 其2820cm-1及2720cm-1有醛基费米共振双峰。 O O O

红外光谱法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二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思考题和习题 8.如何利用红外吸收光谱区别烷烃、烯烃及炔烃? 烷烃主要特征峰为2 33,,,CH s CH as CH H C δδδν-,其中νC-H 峰位一般接近3000cm -1又低于3000cm -1。 烯烃主要特征峰为H C C C H C -==-=γνν ,,,其中ν=C-H 峰位一般接近3000cm -1又高于3000cm -1。 νC=C 峰位约在1650 cm -1。H C -=γ是烯烃最具特征的峰,其位置约为1000-650 cm -1。 炔烃主要特征峰为H C C C H C -≡≡-≡γ νν ,,,其中H C -≡ν 峰位在3333-3267cm -1。C C ≡ν 峰位在 2260-2100cm -1,是炔烃的高度特征峰。 9.如何在谱图上区别异丙基及叔丁基? 当两个或三个甲基连接在同一个C 上时,则吸收峰s CH 3 δ 分裂为双峰。如果是异丙基,双峰分别 位于1385 cm -1和1375 cm -1左右,其峰强基本相等。如果是叔丁基,双峰分别位于1365 cm -1和1395 cm -1左右,且1365 cm -1峰的强度约为1395 cm -1的两倍。 10.如何利用红外吸收光谱确定芳香烃类化合物? 利用芳香烃类化合物的主要特征峰来确定: 芳氢伸缩振动(ν=C-H ),3100~3000cm -1 (通常有几个峰) 泛频峰2000~1667cm -1 苯环骨架振动(νc=c ),1650-1430 cm -1,~1600cm -1及~1500cm -1 芳氢面内弯曲振动(β=C-H ),1250~1000 cm -1 芳氢面外弯曲振动(γ =C-H ),910~665cm -1 14.试用红外吸收光谱区别羧酸、酯、酸酐。 羧酸的特征吸收峰为v OH 、v C=O 及γOH 峰。v OH (单体)~3550 cm -1 (尖锐),v OH (二聚体)3400~2500(宽而散),v C=O (单体)1760 cm -1 (S),v as C=O (二聚体)1710~1700 cm -1 (S)。羧酸的γOH 峰位在955~915 cm -1范围内为一宽谱带,其形状较独特。 酯的特征吸收峰为v C=O 、v c-o-c 峰,具体峰位值是:v C=O ~1735cm -1 (S);v c-o-c 1300~1000cm -1 (S)。v as c-o-c 峰的强度大而宽是其特征。 酸酐的特征吸收峰为v as C=O 、v s C=O 双峰。具体峰位值是:v as C=O 1850~1800 cm -1(s)、v s C=O 1780~1740 cm -1 (s),两峰之间相距约60 cm -1,这是酸酐区别其它含羰基化合物主要标志。 7.某物质分子式为C 10H 10O 。测得红外吸收光谱如图。试确定其结构。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第三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第四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 第六章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七章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第八章电化学分析导论 第九章电位分析法 第十章极谱分析法 第十一章电解及库仑分析法

第十二章色谱分析法 第一章绪论 1.解释下列名词: (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 答:(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

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特殊的仪器,又称为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是以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试样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样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2. 对试样中某一成分进行5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单位μg ?mL -1)分别为 0.36,0.38,0.35,0.37,0.39。 (1) 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 (2) 如果试样中该成分的真实含量是0.38 μg ?mL -1, 试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 解:(1)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37.0539.037.035.038.036.0=++++=x μg ? mL -1 标准偏差 1 2 222212 0158.01 5)37.039.0()37.037.0()37.035.0()37.038.0()37.036.0(1 )(-=?=--+-+-+-+-=--=∑mL g n x x s n i i μ 相对标准偏差 %27.4%10037.00158.0%100=?=?=x s s r (2)相对误差 %63.2%10038.038.037.0%100-=?-=?-=μ μ x E r 。

(完整版)12红外吸收光谱法习题参考答案

红外吸收光谱法 思考题和习题 红外光谱仪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主要部件上的不同。 3.简述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 (1)辐射应具有使物质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即必须服从νL= △V·ν (2)辐射与物质间有相互偶合作用,偶极矩必须发生变化,即振动过程△μ≠0; 4.何为红外非活性振动? 有对称结构分子中,有些振动过程中分子的偶极矩变化等于零,不显示红外吸收,称为红外非活性振动。 5、何为振动自由度?为何基本振动吸收峰数有时会少于振动自由度? 振动自由度是分子基本振动的数目,即分子的独立振动数。对于非直线型分子,分子基本振动数为3n-6。而对于直线型分子,分子基本振动数为3n-5。 振动吸收峰数有时会少于振动自由度其原因可能为: 分子对称,振动过程无偶极矩变化的红外非活性活性。 两个或多个振动的能量相同时,产生简并。 吸收强度很低时无法检测。 振动能对应的吸收波长不在中红外区。

6.基频峰的分布规律有哪些? (1)折合质量越小,伸缩振动频率越高 (2)折合质量相同的基团,伸缩力常数越大,伸缩振动基频峰的频率越高。 (3)同一基团,一般ν> β > γ 7、举例说明为何共轭效应的存在常使一些基团的振动频率降低。 共轭效应的存在,常使吸收峰向低频方向移动。由于羰基与苯环共轭,其π电子的离域增大,使羰基的双键性减弱,伸缩力常数减小,故羰基伸缩振动频率降低,其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以脂肪酮与芳香酮比较便可说明。 8.如何利用红外吸收光谱区别烷烃、烯烃及炔烃? 烷烃主要特征峰为2 3 3 ,,,CH s CH as CH H C δδδν-,其中νC-H 峰位一般接近3000cm -1又低于3000cm -1。 烯烃主要特征峰为H C C C H C -==-=γνν,,,其中ν=C-H 峰位一般接近3000cm -1又高于3000cm -1。νC=C 峰位约在1650 cm -1。H C -=γ是烯烃最具特征的峰,其位置约为1000-650 cm -1。 炔烃主要特征峰为H C C C H C -≡≡-≡γνν,,,其中H C -≡ν峰位在3333-3267cm -1。C C ≡ν峰位在2260-2100cm -1 , 是炔烃的高度特征峰。 9.如何在谱图上区别异丙基及叔丁基? 当两个或三个甲基连接在同一个C 上时,则吸收峰s CH 3 δ分裂为双峰。如果是异丙基,双峰分别位于 1385 cm -1和1375 cm -1左右,其峰强基本相等。如果是叔丁基,双峰分别位于1365 cm -1和1395 cm -1左 右,且1365 cm -1峰的强度约为1395 cm -1的两倍。 10.如何利用红外吸收光谱确定芳香烃类化合物? 利用芳香烃类化合物的主要特征峰来确定: 芳氢伸缩振动(ν=C-H ),3100~3000cm -1 (通常有几个峰) 泛频峰2000~1667cm -1 苯环骨架振动(νc=c ),1650-1430 cm -1,~1600cm -1及~1500cm -1 芳氢面内弯曲振动(β=C-H ),1250~1000 cm -1 芳氢面外弯曲振动(γ =C-H ),910~665cm -1 11.简述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工作原理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的主要特点。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是通过测量干涉图和对干涉图进行快速Fourier 变换的方法得到红外光谱。它主要由光源、干涉仪、检测器、计算机和记录系统组成。同色散型红外光谱仪比较,在单色器和检测器部件上有很大的不同。由光源发射出红外光经准直系统变为一束平行光束后进人干涉仪系统,经干涉仪调制得到一束干涉光,干涉光通过样品后成为带有样品信息的干涉光到达检测器,检测器将干涉光讯号变为电讯号,但这种带有光谱信息的干涉信号难以进行光谱解析。将它通过模/数转换器(A/D)送入计算机,由计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习题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网上习题) 一、选择题 1.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生的( ) (1)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 (2)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3)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4)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答案:(4) 2.发射光谱定量分析选用的“分析线对”应是这样的一对线() (1) 波长不一定接近,但激发电位要相近 (2) 波长要接近,激发电位可以不接近 (3) 波长和激发电位都应接近 (4) 波长和激发电位都不一定接近答案:(3) 3.发射光谱分析中, 具有低干扰、高精度、高灵敏度和宽线性范围的激发光源是( ) 答案:(4) (1) 直流电弧(2) 低压交流电弧 (3) 电火花(4)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4.电子能级差愈小, 跃迁时发射光子的() (1) 能量越大(2) 波长越长(3) 波数越大(4) 频率越高 答案:(2) 5.下面哪种光源, 不但能激发产生原子光谱和离子光谱, 而且许多元素的离子线强度大于原子线强度()

(1)直流电弧 (2)交流电弧 (3)电火花 (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答案:(4) 6.下面几种常用激发光源中, 分析灵敏度最高的是() (1)直流电弧(2)交流电弧(3)电火花(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答案:(4) 7.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 最稳定的是() (1)直流电弧(2)交流电弧 (3)电火花(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答案:(4) 8.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 背景最小的是( ) (1)直流电弧(2)交流电弧 (3)电火花(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答案:(1) 9.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 激发温度最高的是( ) (1)直流电弧(2)交流电弧 (3)电火花(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答案:(3)

十二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1、红外光区是如何划分的?写出相应的能级跃迁类型。 红外线(或红外辐射)是波长长于可见光而短于微波的电磁波(0.76~1000μm)。习惯上按红外线波长的不同,将红外线划分为三个区域,0.76~2.5μm称为近红外区(低于1000nm 为分子价电子,1000~2500nm为分子基团振动),2.5~25μm为中红外区(振动能级跃迁),25μm以上为远红外区(转动能级跃迁)。 2、红外吸收光谱法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有何不同? 红外吸收光谱法,即根据样品(中)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及测定分子结构的方法。因为红外线的照射能量较低,只能引起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光区为200~800nm,属于电子光谱,作用于具有共轭结构有机分子外层电子和有色无机物价电子,是由电子跃迁引起的光谱。 3、简述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 满足两个条件: ①红外辐射的能量必须与分子的振动能级差相等,即E L=△V·hν或νL=△V·ν 即分子(或基团)的振动频率与振动量子数之差△V之积等于红外辐射的照射频率。 ②分子振动过程中其偶极矩必须发生变化,即△μ≠0,只有红外活性振动才能产生吸收峰。 4、何为红外非活性振动? 红外非活性振动是不能引起偶极矩变化,不吸收红外线的振动。(补充:红外活性振动就是能引起偶极矩变化而吸收红外线的振动,简并是振动形式不同但是振动频率相同而合并的现象。) 5、何为振动自由度?为何基本振动吸收峰数有时会少于振动自由度? 振动自由度是分子基本振动的数目,即分子的独立振动数。 原因:①首要原因:简并。②只有在真的过程中偶极矩发生变化的振动才能吸收能量相当的红外辐射,而在红外吸收光谱上才能观测到吸收峰。即红外非活性振动是又一原因。 6、基频峰的分布规律有哪些? ①折合相对原子质量越小,基团的伸缩振动频率越高。所有含氢基团折合相对原子质量较小,因此其伸缩振动的基频峰,一般都会出现在中红外吸收光谱高波数区(左端)。 ②折合相对原子质量相同的基团,其化学键力常数越大,伸缩振动基频峰的频率越高。 ③折合相对原子质量相同的基团,一般ν(伸缩振动)>β(面内弯曲振动)>γ(面外弯曲振动)。 7、举例说明为何共轭效应的存在常使一些基团的振动频率降低。 比如脂肪酮和芳香酮。前者频率1715㎝-1,后者频率1685㎝-1。由于羰基与苯环共轭,其π电子的离域增大,使羰基的双键性减弱,伸缩力常数减小,故羰基伸缩振动频率降低,其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8、如何利用红外吸收光谱区别烷烃、烯烃及炔烃? P242,脂肪烃类。 9、如何在谱图上区别异丙基及叔丁基? 当2个或3个甲基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时,则δs CH3吸收峰分裂为双峰。如果是异丙基,双峰分别位于1385㎝-1和1375cm-1左右,其峰强基本相等;如果是叔丁基,双峰分别位于1365㎝-1和1395㎝-1附近,且1365㎝-1峰的强度约为1395㎝-1的两倍。 10、如何利用红外吸收光谱确定芳香烃类化合物? P244 11、简述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工作原理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的主要特点? 工作原理:它主要由光源、干涉仪、检测器、计算机和记录系统组成。由光源发射出红

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IR)在沸石分子筛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阐述了红外光谱(IR)在沸石分子筛研究中的作用,指出了红外光谱在分子筛研究中主要应用于骨架振动、硅铝比和杂原子取代、表面羟基以及酸性、阳离子振动等方面。 关键词:红外光谱;沸石分子 红外光谱(IR)可以表征化学键进而表征分子结构。IR光谱可以用来识别化合物和结构中的官能团。红外光谱方法具有样品用量少、样品处理简单、测量手段快、操作方便等优点。在分子筛的结构研究中,红外光谱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在分子筛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有:分子筛骨架构型的判别、骨架元素的主成分析、阳离子分布情况、表面羟基结构、表面酸性、催化性能以及分子筛的客体的结构等方面[1]。 研究沸石骨架振动多采用溴化钾压片法(或简单地与溴化钾粉末混合)或矿物油涂膜法制备样品[2-4],有时则需要纯沸石样品进行脱水、酸性或催化反应等的原位表征[5]。测定区域一般为200~4000cm-1,晶格水及羟基谱带分布在3700 cm-1及1600 cm-1附近,200~1300 cm-1区域的谱峰主要是分子筛骨架振动谱带。 1 骨架振动 沸石骨架振动引起的谱带多在中远红外区。内部振动的谱带位置对骨架结构变化不敏感,而外部连接振动对骨架结构比较敏感。图一,为中孔分子筛MCM-41型沸石的红外谱图。由图可以看出,合成样品的红外图谱在1640cm-1左右出现了较弱的吸收峰,它是分子筛所吸附的水羟基振动所致,在1095 cm-1出现了很强的吸收峰,它是Si-O-Si键反对称伸缩振动所致,在800 cm-1左右的吸收峰是Si-O-Si键的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在460 cm-1左右出现的吸收峰是Si-O键的弯曲振动所致,这些都是中孔分子筛的特征吸收谱带。960 cm-1处出现的吸收峰是Al取代Si后骨架局部不对称所致,有的认为是Si-O键伸缩振动而引起的特征吸收,有的认为是由于缺陷位

第十二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第十二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一、选择题 1.中红外区的特征区是指( )cm -1范围内的波数。 A 、4000~200 B 、4000~1250 C 、1250~200 D 、10 000~10 2.已知CO 2的结构式为O=C=O ,请推测其红外光谱中,基本振动数为(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3.红外光谱中,不是分子的所有振动形式的相应红外谱带都能被观察到,这是因为( ) A 、分子中既有振动运动,又有转动运动 B 、分子中有些振动能量是简并的 C 、因为分子中有C 、H 、O 以外的原子存在 D 、分子中有些振动能量相互抵消 4.关于红外光谱的吸收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共轭效应使红外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B 、诱导效应使红外吸收峰向高波数方向移动 C 、氢键使红外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D 、氢键使红外吸收峰向高波数方向移动 5.若 O —H 键的键力常数 K = 7.12N /cm ,则它的振动波数( cm -1)为( ) A 、3584 B 、3370 C 、3474 D 、3500 6.欲获得红外活性振动,吸收红外线发生能级跃迁,必须满足( )条件。 A 、△μ>0或△μ<0 B 、△μ≠0并服从νL=v△V C 、△μ=0及vL=△Vv D 、△μ≠0 7.CO 2的下列振动中,属于红外非活性振动的是( )。 8.下列三种物质:甲R-CO-CH 2CH 3、乙R-CO-CH=C (CH 3)2、、丙R-COCl ,问其V C=O 波数大小次序为( )。 A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丙>乙>甲 D 、丙>甲>乙 9.三种振动νc=o ,νc=N 及νc=C 的频率大小次序为( )。(电负性:C 为2.6,N 为3.0,O 为3.5) A 、νc=o >νc=N >νc=C B 、νc= C >νc=N >νc=o C 、νc=N >νc=C >νc=o D 、νc=N >νc=o >νc=C 10.同一分子中的某基团,其各振动形式的频率大小顺序为( )。 A 、γ>β>ν B 、 ν>β>γ

红外光谱分析法习题含答案

红外光谱分析法试题 一、简答题 1.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是什么?是否所有的分子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光谱?为什么? 2.以亚甲基为例说明分子的基本振动模式. 3.何谓基团频率?它有什么重要用途? 4.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的基本依据是什么?简要叙述红外定性分析的过程. 5.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有哪些? 6.何谓指纹区?它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二、选择题 1.在红外光谱分析中,用 KBr制作为试样池,这是因为 ( ) A KBr晶体在 4000~ 400cm -1 范围内不会散射红外光 B KBr在 4000~ 400 cm -1 范围内有良好的红外光吸收特性 C KBr在 4000~ 400 cm -1 范围内无红外光吸收 D 在 4000~ 400 cm -1 范围内,KBr 对红外无反射 2.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色散元件的材料为 ( ) A 玻璃 B 石英 C 卤化物晶体 D 有机玻璃 3.并不是所有的分子振动形式其相应的红外谱带都能被观察到,这是因为 ( ) A 分子既有振动运动,又有转动运动,太复杂 B 分子中有些振动能量是简并的 C 因为分子中有 C、H、O以外的原子存在 D 分子某些振动能量相互抵消了 4.下列四种化合物中,羰基化合物频率出现最低者为 ( ) A I B II C III D IV 5.在下列不同溶剂中,测定羧酸的红外光谱时,C=O伸缩振动频率出现最高者为 ( ) A 气体 B 正构烷烃 C 乙醚 D 乙醇 6.水分子有几个红外谱带,波数最高的谱带对应于何种振动? ( )

A 2个,不对称伸缩 B 4个,弯曲 C 3个,不对称伸缩 D 2个,对称伸缩 7.苯分子的振动自由度为( ) A 18 B 12 C 30 D 31 8.在以下三种分子式中C=C双键的红外吸收哪一种最强? (1) CH3-CH = CH2(2) CH3-CH = CH-CH3(顺式)(3) CH3-CH = CH-CH3(反式)( ) A(1)最强 B (2)最强 C (3)最强 D 强度相同 9.在含羰基的分子中,增加羰基的极性会使分子中该键的红外吸收带( ) A 向高波数方向移动 B 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C 不移动 D 稍有振动 10.以下四种气体不吸收红外光的是( ) A H2O B CO 2 C HCl D N2 11.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r=72,红外光谱指出,该化合物含羰基,则该化合物可能的分子式为( ) A C4H8O B C3H4O 2 C C3H6NO D (1) 或(2) 12.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 A 分子外层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B 原子外层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C 分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D 分子外层电子的能级跃迁 13. Cl2分子在红外光谱图上基频吸收峰的数目为( ) A 0 B 1 C 2 D 3 14.红外光谱法试样可以是( ) A 水溶液 B 含游离水 C 含结晶水 D 不含水 15.能与气相色谱仪联用的红外光谱仪为( ) A 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 B 双光束红外分光光度计 C 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 D 快扫描红外分光光度计 16.试比较同一周期内下列情况的伸缩振动(不考虑费米共振与生成氢键)产生的红外吸收峰,频率最小的是( ) A C-H B N-H C O-H D F-H 17.已知下列单键伸缩振动中C-C C-N C-O键力常数k/(N?cm-1) 4.5 5.8 5.0吸收峰波长λ/μm 6 6.46 6.85问C-C, C-N, C-O键振动能级之差⊿E顺序为( ) A C-C > C-N > C-O B C-N > C-O > C-C C C-C > C-O > C-N D C-O > C-N > C-C 18.一个含氧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在3600~3200cm -1有吸收峰,下列化合物最可能的是( )

(第12章) 红外吸收光谱习题

!!)思考题与练习题(见笔记上记的! 1., 试述分子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2., 影响吸收峰位置的因素是什么? 3., 红外吸收峰的吸收强度如何划分? 4., 何谓特征频率? 5., 大多数化合物在红外光谱上出现的吸收峰的数目都少于化合物理论上计算的简正振动数目,这是为什么? 6., 红外吸收光谱的区域和波段如何划分? 7.,影响吸收强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瞬间偶极矩的变化和跃迁几率大小) 8., 何谓红外吸收峰的相关峰?相关峰在分析上的意义为何? 9., 指出下列振动是否具有红外活性? (1), 中的C-C伸缩振动, (2), 中的C-C伸缩振动 (3), , (4), (5), , (6), (7), , (8), 答案:, (2)、(4)、(7)为红外活性,其余为非红外活性。 10., 试画出CS2基本振动类型,并指出哪些振动是红外活性的。 11., 从以下红外特征数据鉴别特定的苯取代衍生物C8H10: ①化合物A:吸收带在约790和695cm-1处。

②化合物B:吸收带在约795cm-1处。 ③化合物C:吸收带在约740和690cm-1处。 ④化合物D:吸收带在约750cm-1处。 答案:,。 12., 仅考虑C=O所受到的电子效应,请按高低排出下列物质中(伸缩振动)的次序: ,,,,。 答案:, > > > > 。 13.,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9H10O,红外光谱如下图所示,试推断其结构式。 答案:,。 14., 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4H5N,红外光谱如下图所示,根据不饱和度的计算,试推断其可能含有的基团。

答案:, 。 1., 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下列哪种能级的跃迁? , A.分子中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B.分子中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C.分子中转动、平动能级的跃迁; D.分子中电子能级的跃迁。 , 2., 以下四种物质中,不吸收红外光的是哪一种? , A.SO2;, B.CO2;, C.CH4;, D.Cl2。(为红外非活性振动,偶极矩变化=0,书P212) , 3., 下列的那一种是分子产生红外吸收的必要条件之一? , A.分子振动时必须发生偶极矩的变化; B.分子振动时各原子的振动必须同步; C.分子振动时各原子的振动必须同相; D.分子振动时必须保持对称关系。 , 4., H2S分子的振动可以产生几个基频吸收带?哪一种振动的吸收带波数最高? , A. 4个,对称伸缩振动;, B. 4个,非对称伸缩振动;

第十二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_7

第十二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思考题和习题 1.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试写出各基团的特征峰、相关峰、并估计峰位。 烯烃:ν=C-H : 3100-3000cm-1, νC=C:( ~1650cm-1) 因为连接苯环峰位置向低频移动. 芳香烃(苯环): ν=C-H:(3100-3000cm-1), 苯环νC=C(1650-1430cm-1,共轭作用向低频移动.) 羰基:ν=C-O: 1700cm-1. 含氮化合物: νNH(仲胺):3500-3300cm-1, δNH(仲胺):1650-1510cm-1, νC-N(仲胺): 1360-1020cm-1. 2.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5H6O,其紫外光谱的最大吸收在227 nm(ε=104),其红外光谱有吸收带:3015,2905,1687和1620cm-1.试判断该化合物的结构。 3.如合用红外吸收光谱区别一下化合物? νNH: 伯胺在3500cm-1和3400cm-1出现双峰,游离仲胺在3500~3300cm-1有一个峰,叔胺无此峰. 4.下列基团的C-H伸缩振动(νC-H)出现在什么区域? (1) –CH3(2) =CH2(3) ≡CH (4) -CHO νCH3:~2962cm-1(as), ~2872cm-1(s). ν=CH2:~3100cm-1. ν≡CH:~ 3330cm-1. νCHO:~2820cm-1(as), ~2720cm-1(s). 5.化合物(A)、(B)、(C)在红外区域有何吸收? (A)HC≡C-CH2OH (B)缺少化合物的结构图 (C)缺少化合物的结构图 6.如何用红外光谱法区别下列化合物?分别化合物各基团的红外吸收波数。 1) -CH3中的νas C-H 在2962cm-1,δas CH在1450cm-1,δs CH在1380cm-1处有一个峰. -CH(CH3)2的δs CH在1385cm-1和1375cm-1处出现两个峰,且峰强度相等. -C (CH3)3的δs CH在1365cm-1和1395cm-1处出现两个峰,且前者峰强度约是后者的两倍. 2)苯甲胺:νNH(伯胺):在约3500和3400cm-1,出现双峰. 苯甲醇:νOH(醇羟基):在约3600~3200 cm-1,出现单峰,且峰稍宽. 苯乙酸:νOH: 在约3400~25 00 cm-1,出现峰,且峰宽而钝. νCO: 在1700cm-1左右出现峰. 7.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10H10O,测得的红外光谱如图12-25.试通过光谱解析推断其分子结构式。 U=(2+2*10-10)/2=6 νC=C : 1600-1460cm-1, 芳香环的特征峰,说明化合物具有苯环 νCH3: 2985 cm-1, δCH3:1450 cm-1, 甲基

第十二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教学提纲

第十二章红外吸收光 谱法

第十二章红外吸收光谱法一、选择题 1.中红外区的特征区是指( )cm -1 范围内的波数。 A、4000~200 B、4000~1250 C、1250~200 D、10 000~10 2.已知CO2的结构式为O=C=O,请推测其红外光谱中,基本振动数为(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3.红外光谱中,不是分子的所有振动形式的相应红外谱带都能被观察到,这是因为() A、分子中既有振动运动,又有转动运动 B、分子中有些振动能量是简并的 C、因为分子中有C、H、O以外的原子存在 D、分子中有些振动能量相互抵消 4.关于红外光谱的吸收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共轭效应使红外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B、诱导效应使红外吸收峰向高波数方向移动 C、氢键使红外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D、氢键使红外吸收峰向高波数方向移动 5.若 O—H键的键力常数 K= 7.12N/cm,则它的振动波数( cm-1)为() A、3584 B、3370 C、3474 D、3500 6.欲获得红外活性振动,吸收红外线发生能级跃迁,必须满足( )条件。

A、△μ>0或△μ<0 B、△μ≠0并服从νL=v△V C、△μ=0及vL=△Vv D、△μ≠0 7.CO2的下列振动中,属于红外非活性振动的是( )。 8.下列三种物质:甲R-CO-CH2CH3、乙R-CO-CH=C(CH3)2、、丙R-COCl,问其V C=O波数大小次序为(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乙>甲 D、丙>甲>乙 9.三种振动νc=o,νc=N及νc=C的频率大小次序为( )。(电负性:C为2.6,N 为3.0,O为3.5) A、νc=o>νc=N>νc=C B、νc=C>νc=N>νc=o C、νc=N>νc=C>νc=o D、νc=N>νc=o>νc=C 10.同一分子中的某基团,其各振动形式的频率大小顺序为( )。 A、γ>β>ν B、ν>β>γ C、β>ν >γ D、β>γ >ν 11.用于鉴别官能团存在的峰称为() A、特征峰 B、相关峰 C、基频峰 D、泛频峰 12.已知某化合物不含氮,它的红外光谱中 2240~2100cm-1有吸收峰,则该化合物可能是() A、CH3CH2CH2CH3 B、CH3CH2C≡CH

第七章 红外光谱法

第七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1. 试计算下列红外辐射的波数所对应的红外吸收峰的波长为多少μm 。 (1)1.59×103 cm -1 (2)9.52×102 cm -1 (3)7.94×102 cm -1 (4)7.25×102 cm -1 解: 44 1010σλλσ = =由得 (1)6.29;(2)10.50;(3)12.59;(4)13.79 2. 已知近红外区、中红外区、远红外区的波长范围分别为0.75~2.5 μm 、2.5~25 μm 、25~200 μm ,试求它们的波数和频率范围各为多少? 波数范围 频率范围 0.75~2.5 μm 1.3×104~4×103 4×108~1.2×108 2.5~25 μm 4000~400 1.2×108~1.2×107 25~200 μm 400~50 1.2×107~1.5×106 8. 下列振动中哪些不会产生红外吸收峰? 解:若振动前后能引起偶极矩变化者为红外活性。 (B ), (C ), 不会产生红外吸收峰 9. 指出下列化合物的红外特征吸收带,并试写出它们的吸收波数范围。 A B

C D 10. CS 2是线性分子,试画出它的基本振动类型,并指出那些振动是红外活性的。 参照课本中CO 2的振动类型(解略)。 11. 下面两个化合物中,哪一个化合物的C=O ν吸收带出现在较低频率?为什么? 解: (b )在较低的频率。由于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与苯环产生n-π共轭,使共轭体系中电子云的密度趋于平均化,使C=O 之间电子云密度降低,键力常数减小,因此振动吸收转向低波数方向。 12. 一个化合物的分子式是C 8H 7N ,其红外光谱图如图1所示,试确定其结构式。 图1 C 8H 7N 的红外光谱图 解:不饱和度171862 -Ω=++= 可能有一个苯环(其不饱和度为4),3030,1607及1508cm -1处的吸收印证了苯环的存在。 2217 cm -1处的强吸收,说明可能有-C N ≡。 817 cm -1处的单吸收峰说明苯环上产生对位取代,因而,可能结构为 CH 3 CN 经与红外谱图对照,没有发现矛盾。

《分析化学》第十二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第十二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经典习题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共轭效应使红外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B.氢键作用使红外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C.诱导效应使红外吸收峰向高波数方向移动 D.氢键作用使红外吸收峰向高波数方向移动 2.在红外光谱上ν C-H 发生在(高波数)区间,大体以(3000cm-1)为界,νC-H(>3000cm-1)时,连接氢的碳原子是不饱和的;νC-H(<3000cm-1)时,连接 氢的碳原子是饱和的。烷烃、烯烃、炔烃ν C-H 峰位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ν ≡C-H >ν =C-H >ν C-H )。 3.某化合物在4000~600cm-1区间的红外吸收光谱如下图,试推断其为下列化合物中的哪一个?为什么? (A)CH 3(CH 2 ) 5 OH (B) (C)(D) (E) 解:此题为已知范围的未知物,故不需按光谱解析程序解析。 (1)3060、3040、3020cm-1为芳香族的ν =C-H 峰;1600、1584、1493cm-1为 芳香族ν C=C 峰;756、702cm-1为芳香族γ =C-H 峰,A、B无上述峰。否定A、B。 (2)图中无~2200cm-1峰,否定D。 (3)图中无~3300cm-1峰,否定C。 应为E。 综上所述,其峰归属:3060cm-1、3040cm-1、3020cm-1(苯环ν =C-H )、1600cm-1、 1584cm-1、1493cm-1(苯环ν C=C )、756cm-1、702cm-1(单取代苯γ =C-H )、2938cm-1、 2918cm-1、2860cm-1(亚甲基ν CH )、1452cm-1(亚甲基δ CH2 )。 4.某未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 14H 14 ,测得其红外光谱如下图,试通过光谱解 析推断其分子结构式。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习题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网上习题) 一、选择题 1.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生的? ( ) (1)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 (2)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3)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4)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答案:(4) 2.发射光谱定量分析选用的“分析线对”应是这样的一对线 ( ) (1)波长不一定接近,但激发电位要相近 (2)波长要接近,激发电位可以不接近 (3)波长和激发电位都应接近 (4)波长和激发电位都不一定接近答案:(3) 3.发射光谱分析中 , 具有低干扰、高精度、高灵敏度和宽线性范围的激发光源是 ( ) 答案:( 4) (1)直流电弧(2)低压交流电弧 (3)电火花(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4.电子能级差愈小 , 跃迁时发射光子的 ( ) (1)能量越大 (2) 波长越长 (3) 波数越大 (4) 频率越高答案:(2) 5.下面哪种光源 , 不但能激发产生原子光谱和离子光谱 , 而且许多元素的离子线强度大于原子线强度? ( ) (1)直流电弧 (2)交流电弧

(3)电火花 (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答案:(4) 6.下面几种常用激发光源中 , 分析灵敏度最高的是( ) (1)直流电弧(3)电火花(2)交流电弧 (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答案:(4) 7. 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 , 最稳定的是 ( ) (1)直流电弧(3)电火花 (2)交流电弧 (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答案:(4) 8. 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 , 背景最小的是( ) (1)直流电弧(3)电火花 (2)交流电弧 (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答案:(1) 9. 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 , 激发温度最高的是 ( ) (1)直流电弧(3)电火花(2)交流电弧 (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答案:(3) 10.用原子发射光谱法直接分析海水中重金属元素时 , 应采用的光源是( ) (1)低压交流电弧光源(2)直流电弧光源(3)高压火花光源(4)ICP光源 答案:(4)

第7章紫外吸收谱分析

第七章紫外吸收分析法 一、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 1、紫外吸收光谱法只适合分子中含共轭结构的化合物的分析。(√) 2、电磁波的波长越大,能量越大。() 3、紫外吸收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其吸收峰的位置。(√) 4、根据朗伯-比耳定律,如果入射光的波长相同,被测物质的浓度不同,则摩尔吸光系数不同。() 5、根据朗伯-比耳定律,被测物质的浓度越大,测定的吸光度值越大,测量结果越准确。() 6、极性溶剂一般使π→π*跃迁发生红移,使n→π*跃迁发生蓝移。(√) 7、当分子中的助色团与生色团直接连接时,将使n→π*跃迁发生红移。() 8、在紫外-可见光度分析中极性溶剂会使被测物吸收峰精细结构更明显。() 9、在紫外吸收光谱测定中,应尽量选择弱溶剂或非极性的溶剂。(√) 二、选择题 1、光量子的能量正比于幅射的(A) A、频率 B、波长 C、波数 D、传播速度 2、在一些含有>C=O、—N=N等基团的分子中,由n→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称为(D) A、K吸收带 B、E吸收带 C、B吸收带 D、R吸收带 3、苯胺的紫外光谱中,λmax=230nm,εmax=8600的吸收带是(C) A、K带 B、R带 C、E2带 D、B带

4、丙酮在已烷中的紫外吸收λmax=279nm,ε=14.8,该吸收带是由哪种跃迁引起的?(C) A、σ→σ* B、n→σ* C、n→π* D、π→π* 5、紫外吸收光谱曲线中,能用来定性的参数是( D ) A、最大吸收峰的吸光度 B、最大吸收峰处的摩尔吸收系数 C、最大吸收峰的波长 D、最大吸收峰的波长和其摩尔吸收系数 6、在下面四种溶剂中测定化合物CH3COCH=C(CH3)2的n→π*跃迁,吸收带波长最短的是( D ) A、环己烷 B、氯仿 C、甲醇 D、水 7、区别n→π*和π→π*跃迁类型,可以用吸收峰的( C ) A、最大波长 B、形状 C、摩尔吸光系数 D、吸光度 8、在光学分析法中, 采用钨灯作光源的是( C ) A、原子光谱 B、紫外光谱 C、可见光谱 D、红外光谱 9、摩尔吸光系数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A ) A、溶液的浓度 B、溶液的性质 C、溶液的温度 D、入射光波长 10、某化合物在紫外光谱的220~280nm范围内没有吸收,该化合物可能属于以下化合物中的哪一类? ( D ) A、芳香族化合物 B、含共轭双键化合物 C、醛类 D、醇类 11、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5H8O,在紫外光谱上有两个吸收带:λmax=224 nm 时,εmax =9750;λmax=314 nm时,εmax =38;以下可能的结构是(A)A、CH3COCH=CHCOCH3 B、CH3CH=CHCH2CHO C、CH2=CHCH2CH2CHO D、CH≡CCH2CH2CH2OH 12、在300nm波长进行分光光度测定时,应选用何种比色皿( C) A、硬质玻璃 B、软质玻璃 C、石英 D、透明有机玻璃 13、伍德沃德提出了计算共轭二烯、多烯烃及共轭烯酮类化合物哪类跃迁最

第十二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第十二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1.基本概念 基频峰:当分子吸收一定频率的红外线,由振动基态(V=0)跃迁至第一激发态(V=1)时,所产生的吸收峰称为基频峰。 泛频峰:将倍频峰、合频峰及差频峰统称为泛频峰。 伸缩振动:化学键两端的原子沿着键轴方向作规律性的伸缩运动。 弯曲振动:键角发生规律性变化的振动,又称为变形振动。 振动自由度:分子基本振动的数目。 简并:振动形式不同但振动频率相同而合并的现象称为简并。 红外活性振动:能引起偶极矩变化而吸收红外线的振动。 红外非活性振动:不能引起偶极矩变化,不吸收红外线的振动。 特征峰:凡是能用于鉴别基团存在的吸收峰。 相关峰:由一个基团产生的一组相互具有依存关系的吸收峰。 特征区:4000~1300cm-1的区域称为特征区。 指纹区:1300~400cm-1区域称为指纹区。 2.基本原理 (1)振动自由度:非线型分子有3N-6个振动自由度;线型分子有3N-5个。 (2)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①E L =ΔV·hγ或γL=ΔV·γ;②Δμ≠0。 (3)基频峰的分布规律:①μ愈小,σ愈高。②μ相同,K愈大,σ愈高。③μ相同时,一般ν>β>γ。 (4)解析光谱的三大要素:第一是峰位,第二是峰强,第三是峰形。 (5)解析光谱的原则:遵循用一组相关峰确定一个基团。 (6)解析光谱的顺序:先特征区,再指纹区。 (7)掌握各类化合物的主要光谱特征。 3.基本计算 ①②γL=ΔV·γ ③④ 第十三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基本概念 共振吸收线:原子从基态激发到能量最低的激发态(第一激发态)产生的谱线。 半宽度:原子吸收线中心频率(ν0)的吸收系数一半处谱线轮廓上两点之间的频率差。 积分吸收:吸收线轮廓所包围的面积,即气态原子吸收共振线的总能量。 峰值吸收:通过测量中心频率处的吸收系数来测定吸收度和原子总数。 光谱项、原子能级图、空心阴极灯、原子化器、特征浓度、特征质量。 2.基本原理 (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是基于原子蒸气对同种元素特征谱线的共振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2)吸收线轮廓是指具有一定频率范围和形状的谱线,它可用谱线的半宽度来表征。吸收线轮廓是由自然变宽、热变宽、压力变宽等原子本身的性质和外界因素影响而产生的。 (3)采用测量峰值吸收的方法来代替测量积分吸收,必须满足以下条件:①发射线轮廓小于吸收线轮廓;②发射线与吸收线频率的中心频率重合。 (4)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定量关系式:A=KC,常用的方法有:校正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内标法等。 (5)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干扰效应主要有:电离干扰、物理干扰、光学干扰及非吸收线干扰(背景干扰)、化学干扰等。消除方法有:加入缓冲剂、保护剂、消电离剂、配位剂等;采用标准加入法和改变仪器条件(如分辨率、狭缝宽度)或背景扣除等。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主要组成:锐线光源、原子化器、分光系统和检测系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