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报告

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报告

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报告
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报告

不少人都曾经这样问过自己:“人生之路到底该如何去走?”记得一位哲人这样说过:“走好每一步,这就是你的人生。”是啊,人生之路说长也长,因为它是你一生意义的诠释;人生之路说短也短,因为你生活过的每一天都是你的人生。每个人都在设计自己的人生,都在实现自己的梦想。学校是一个大的百花园,我只是百花园里一棵不起眼的小草,可小小草有一个大大的理想,就让我在这里畅想一下自己的职业生涯吧

戴高乐曾经说过:“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就是你会到达的地方。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决心要做出伟大的事。”因此,要使自己的人生精彩些,首先应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理想,它有足够的难度,但又有足够的吸引力。你愿意为此全力以赴,那么你就可能获得成功。我是一名大二的学生,从小受父母的教导,印象最深的格言之一便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小时候的梦想,从来就不曾遗忘,做个出色的工程师,在这个理想的激励下,我不断的努力,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是它给了我力量和自信。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我知道,一个人如想做好一件事,只有兴趣是不行的,尤其是对我将来的目标,不仅需要兴趣,还要学会宽容和真诚。一个人在社会当中总会遇上不能称心如意的事情,有些时候只有宽容才能愈合创伤的奇妙的效果,宽容不仅仅是容忍缺点和错误,更是一种无言的教诲,宽容是一个人人格完善的体现,在宽容的过程中自己的心灵也会得到净化和升华。真诚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人的内心很容易被感动,引起人内心感动的因素很多,往往一句热情的问候,一个灿烂的笑容,就足以唤醒一颗冷漠的心。

人的能力如同地下的煤,需要去发现它并开发出来,这样它才有机会发光发热,造福人类社会。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我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克服自己的缺点,作一个乐观、开朗、自信、宽容、真诚的人,有了这些朋友,在通向理想的道路上我在再大的困难面前也会信心百倍的。

怎样塑造职业素质

一.选择与决策,人生存的基本技能

作出明智的选择是一项与每个人的成长、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生存技能,我们的每一个决定,影响、左右了我们的职业生涯发展和个人生活质量。在我们的一生中,需要花费无数的时间与精力来选择或作出决定,小到选乘公交车,大到求学、择业,还有恋爱与婚姻……的确,成功与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在“十字路口”上的某个决定。

由这个案例,你不难看出“我”四年以来的所有挫折与不愉快都源于不当决策,从第一份职业的选择到匆忙间的跳槽,还有网络工程师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的选读,等等。总之,笔者很难透过她的具体选择来辨别她的有关职业生涯发展的系统思考轨迹。

二.影响职业选择的三大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近%的大学毕业生对职业生涯心理准备不足,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具体反映在他们选择职业时的茫然与困惑。本案例中的“我”就是其中之一,无论是第一份工作还是四年间的其它选择与决定,她都没有围绕职业选择的基本思路进行。

作为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专家团讲师,笔者每年都要为应届大学生提供职业心理辅导讲座,内容包括:(1)发现与探索自我。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需要,即自己想从事什么职业;了解自己的气质与个性特点,分析自己适合从事什么职业;了解自己的职业能力及其倾向,看看自己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才能最充分地发挥潜能、实现自我价值。(2)认识职业世界。帮助大学生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职业世界,认清职业社会发展的趋势,了解相关职业的特性及其对就业者的要求。(3)寻求最佳的人职匹配。在正确估价自己和全面认识职业世界的基础上,协助大学生客观地给自己定位,明确恰当的就业期望;在充分获取信息的基础上,选择既能满足自己需要、适合自己个性特征,又能促进自己潜能发挥的职业。

三.促进职业适应与自我塑造

除了选择、决策外,另一项生存技能就是职业适应与自我塑造。法国哲学家狄德罗曾说

过: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如何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显然,要想获得职业上的成功,首先是学会适应职业环境,就像大自然中的千年动物,能够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而调整、改变自己,避免成为“娇贵”的恐龙!

一般而言,踏入职场的最初3年,是新人适应社会的阶段。主要任务是:弄懂、搞清职场游戏规则,接受他人有关如何最好完成工作的智慧与指导,承受对新生活想象和实际情况有落差的现实,克服某些方面比别人差的不安,等等。

而案例中的“我”,因为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心理准备,当遭遇工作环境中的诸多障碍与不如意时,便表现出逃避、退缩、回归的行为特征。因此,她四年多来几乎是在“原地踏步”,没有为下一个或下下个职业发展阶段积累经验,如:成为独立的职业人,在公司内找到自己作为某一方面专家、管理人员的定位。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倒闭、转业、兼并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受其影响,职业的供给数量、市场价格也在不断变化。另外,因择业者的才能、素质水平存在着差异,以及求职预期与现实社会的矛盾,择业者要想得到一份满意、适合自己的职业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笔者建议更多的“我”能不断调整自己的求职预期与职业定位,提高自己在职业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在人类跨人二十一世纪的时候,科学技术正在以巨大的威力,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深刻地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把人类带人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把知识经济概括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基础之上的经济,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为直接依据的经济,知识是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驱动器”。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是经济长期增长的首要的决定因素。知识和信息提供的生产力将日益成为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行业竞争地位的关键因素。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科技,关键是人才,基础在教育。它的重视学习、重视教育、重视创新的特征,反映出知识经济是一种“学习型经济”、“教育型经济”。知识经济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种新类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和以往的经济形态相比,知识经济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繁荣不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直接依赖于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信息的积累和利用。获取知识的方式与效率以及所获知识的质量将成为一个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即取决于在这方面人才培养的竞争。知识经济的兴起是一场无声的革命。把教育与经济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对直接有效地为经济发展服务的高等职业教育必将产生巨大影响,引发高等职业教育的全面变革,也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前所未有的良机。因为在知识经济中,知识将成为最大的资本,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将大量涌现。二十一世纪的高等职业教育将是社会上最具活力的知识产业之一。高等职业教育的产业化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知识经济时代,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知识的能力,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直至个人在激烈的竞争中成败的关键。这种能力是每个个人的素质和每个国家的国民整体素质的核心,所以,素质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任务。而与知识经济密切相关的高等职业教育也不例外。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从教育的角度看,知识经济将引导高等教育向着这样几个方向发展:强调综合的整体素质的教育;着眼于厚基础、宽口径、“准成才”教育;强调培养“复合型人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在强化实践、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强化基础,提高综合素质,以增强未来的适应性。这种素质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包括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完美的个性、较高的学习与创新能力、必需的竞争与合作能力。具体说,二十一世纪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应具有以下素质:(1)掌握足够的专业基础知识,近

期能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远瞻也能紧跟技术进步,有自学、提高或适应转岗需要的后劲。

(2)具有本专业实际操作能力,能指导和处理工作中出现的突发事件。(3)能够捕捉信息并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战略资源,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4)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有竞争意识,在各种挫折面前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对自己的目标有坚定的信念和执著的追求。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往往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忽视和弱化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能力的培养,导致相当一批高职学生缺乏完整、系统的科技和人文素养,缺乏创造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这种不足和缺陷无疑将大大削弱其在竞争社会中的活力。所以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素质教育。

在高等职业素质教育中,首先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思想素质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是高职素质教育中要注意的一个方面。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发展,社会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在社会的一些领域里充斥着急功近利的思想,使当代大学生中有些人对世界、人生、价值表现出茫然和困惑。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法、各种途径,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懂得个人的抱负不可能孤立地实现,只有把它同时代和人民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为人民服务,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需求,找准自己的位置,集中精力,全身心投人到经济建设中,创造出一流的业绩,才能真正使自身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心理素质是学生在感知、思维、想象、情感、意志、兴趣诸种心理品质上的修养和能力。在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由于种种因素,面对竞争,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永远是胜利者,相反,失败却是常有的。理性地面对失败的考验,应当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应改变过去那种对学生重知识的传授、轻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要在重视培养学生智力的同时,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要培养他们开拓进取、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对挫折、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能正确地看待现实,有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素质的高要求。

现代世界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多样化的程度越来越高。面对多变的多样的世界,我们任何一个人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不能缺少创新能力。这是一种必备的素质。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也可以说进行素质教育主要通过创新教育来完成。《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第一条明确指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由于创新涉及教育诸多方面,所以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必然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化,有力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发展智力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之外,还应力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帮助学生打开智慧的大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努力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还应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不照本宣科,不搞传统的注人式、满堂灌教学。在教学中应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索研究的精神。教师还要善于启迪、诱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塑造学生的创新品格。如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因为提问题是创造的萌芽,而如何解决问题是创造力的直接体现。学生的应变素质、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

人际关系是指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心理距离。不同的人际关系,会使人

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影响行动的相互协调,从而影响活动效率。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产生性质和程度各不相同的人际关系。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除了睡眠的八小时之外,其余时间70%要花在人际间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沟通上。由此可看出,人际交往是社会活动的必要条件,又是社会活动的必然产物。人际交往是人们认识社会、了解自己和他人、协调相互关系,以更好地适应环境的重要途径。人际关系交往能力,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本世纪人才的重要素质。由于社会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学生思想的单纯性及阅历的肤浅性,加之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不同的地方,高中阶段又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学生对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重视。这不仅给在校的高职学生带来一些烦恼,甚至毕业生也会因即将跨人社会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而产生恐惧。因此,应注重培养高职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加强对学生人际关系知识、人际关系技巧等方面的教育,提高高职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使学生有较强的适应、协调能力和角色转换意识。毕业后能更加顺利地有效地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生产中去。

未来社会将是合作与协作的社会。这就要求高职学生不仅要有合作精神,还要有较好的沟通能力。而要实现良好的沟通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这样才能准确、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更好地与他人交流。表达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其中主要是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除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之外,还应组织各种活动,如辩论、演讲等,使学生逐步提高表达能力,掌握相应的技巧,并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合作社会并不代表没有竞争,相反,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在学校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就成了当务之急。学校和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使学生懂得“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竞争意识的增强将会给学生顺利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与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有关的能力可以称之为“信息能力”。通过信息教育,使学生将这些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即为“信息素质”。作为知识经济的前沿技术—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教育信息技术”正在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主流,发展信息教育已势在必行。未来社会将是一个“信息化”社会,高职学生只有具备追踪、了解、掌握、利用电子信息的能力,才能充分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信息社会中不断谋求发展。在高职教育中,应注意提高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及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并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在互联网提供给学生大量的信息资源的同时,会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有害信息,产生负面效应。要重视学生信息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逐渐学会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剔除糟粕,汲取精华。

人的文化素养决定着他在社会上的文明程度,在高职院校中,应通过举办讲座、开设选修课、组织多种活动等方式对高职学生进行精神文化方面的教育,包括科学、道德、艺术、劳动技术等方面,即进行真善美的教育。

教师始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教师的观念、教师的素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败。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教学基本素质和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具有接受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与进修提高能力。教师还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学习,在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传授学生知识,而且教会学生做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教学,也才能在高职教育中体现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工作总结

素质教育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校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为已任,确定了德育的先导地位,学校发扬“勤奋、求实、进取”的精神,大力加强德育工作,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将本学期的素质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人为本,提高管理效率。 学校管理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需要、人的发展作为管理的重点,从而使每个人参与学校管理,真正实现每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1、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作为学校管理者,首先要树立“服务”意识。我们深刻理解教师工作的艰苦性,我们充分尊重教师工作的创造性,我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提供给教师一个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其次学校管理者要树立“平民”意识。我们不再充当“指挥家”的角色,而是把自己摆在一般教师的位置上,走进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分享教师的喜怒哀乐,对教师我们更多的是使用建设性的语言,我们提倡学校管理者更多的“换位”思考。第三,学校管理者还要树立“长者”意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教师在工作中的一般性失误,我们应当有一颗宽容的心,要相信老师们决不是故意做错,或许是经验不足,或许是其它原因,我们相信他们下次一定能做好,当然我们的宽容决不是无原则的纵容。

2、以人为本,用人所长。“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师的个人喜好、性格、经验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首先要了解教师,明白每一位教师的长处。其次对教师的常规要求要因人而异,除了一般性的要求以外,我们对老、中、青教师诸如教学设计、教学效果、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要量才而用,根据教师在经验、性格、特长等方面的特点,我们委以其在学校管理、日常工作、兴趣小组等不同的任务,对于学校安排的任务,我们只是给予指导性、建设性的意见,下放一定的权力让老师们根据自定的方案大胆开展活动。 二、深化教学研究,推进课程改革。 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立足于本校的实际,提高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并把“问题”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1、以教研课为依托,提倡同伴互助。老师们平时最直接的工作就是“上课”,课上多了,有时可能就麻木了,不知道自己在教学中有什么优势和不足。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就需要别人的提醒。我校“每师一节教研课”制度的实施,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认识自我、取长补短的平台,而最终每个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以日常教学为主线,提倡个人反思。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性的工作必须学会“思考”。因此我们提倡老师们每天反

职业素养课程标准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标准 课程信息 一、课程简介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以“培养就业观念端正,掌握职业发展与就业基本技能,能理性将自身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溶为一体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课程开设宗旨。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本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帮助学生在完成学校人――职业人――企业人的转变过程中,掌握基本职业能力之外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为其它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素养提供有力支撑,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提高职业教育学生“零距离”就业能力,真正实现高职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计思路

1、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确定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 以企业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以及学生的个人可持续发展要求为选取课程容的标准,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达成学生学会工作的教育目标。 2、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确定课程容 以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为依据,立足区域经济发展,以创业与就业要求为基础,通过对岗位行动领域、工作过程、职业行动能力的分析,确定课程容。 3、教学容模块化 结合高职类学生在职业发展与就业过程中的能力培养要求,将课程容整合为职业价值观、职场道德、职场礼仪、职场沟通、职场协作、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等七个主干模块。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组合教学容。 4、以“能力本位”为基本价值取向 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同时兼顾态度、知识、技能、情感等基本要素。以“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作为课程容安排和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自始至终强调义务意识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道德教育。 5、课程贯彻“体验式教学” 构建“体验-理解-对话-反思”的教学模式,遵循“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原则。 6、教学效果评价过程化 教学效果评价重点在于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根据行动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来制定具有多元项的课程评价标准,重视学生在典型工作情境中的案例学习、学生自我管理式学习及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评价。 四、课程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以高职类学生的培养目标为依据,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以创业与就业要求为基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初探 [摘要]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高职院校在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前提下,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正确把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创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将有利于创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从而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幅度提高。 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背景 目前,高职院校已经普遍认识到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一些高职院校在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两方面 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1.从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出发,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及时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设置和调整专业结构,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同时,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使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从而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近5年来,高职院校普遍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机制,探索工学交替、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与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职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 实践能力。 二、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现存的问题 1.高职院校虽然理论上采用横向为主的模块式教学体系,强调技能进课堂,明确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环节,但受制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学科知识本位的影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没有从教学方式和课程导向上真正转变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模式。 2.由于教育部大力倡导推行工学结合,一些高职院校给所有的课程都贴上了“工学结合”的标签,要求所有的课程都要进行工学交替,套进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模板进行教学。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进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取得较好效果,而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由于 不适合或不完全适合进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而事与愿违。 三、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可行措施 (一)课程改革必须审慎选择重点专业 选择课程改革专业时必须审慎、科学、可持续,关键是考查其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所开设的课程是否具有改革的可操作性,其改革成果是否具有可对比分析和参考性。例如,有些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社会考证对接,主干课程全部为社会考证课程,如果强行进行课程改革,会致使学生失去考取证书的优势。而有些专业虽然近年很热门,各大院校争相开设招生,但办学历史短,招生人数少,甚至有

学校素质教育工作总结

学校素质教育工作总结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素质教育工作总结 几年来,我校始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以改革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整合育人资源,求得育人的最佳效益,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稳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化教育改革。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全面育人,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校确立了“德育为主,全面育人,办出特色”的办学路子,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注意抓每学期“开好局,起好步”,围绕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结合学校的实际,每学期初认真制定《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工作计划》、《安全工作计划》和《德育工作计划》等各种计划,以及根据上级的有关精神,认真制定各种活动的实施方案。期末认真进行总结和自查。学校依据《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细则》,认真制定了考评方案,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修订完善。学校注意依据计划,对各阶段,每周工作精心安排,做到每项重点工作、活动有研究,有分

工负责、有检查评比,有记载记载奖惩,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1、加强师德教育。我校坚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全体教师遵纪守法,组织教师认真参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并进行相互交流,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坚持在学校中广泛开展“塑造教师良好形象,办好教育让人民满意”的系列教育活动,广大教师在活动中受到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和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师德教育。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了一股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严谨治学、爱校爱生、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关心集体、遵纪守法、作风正派、文明礼貌、为人师表、言行一致的师德新风尚。 2、健全完善各项制度,靠制度管人。我校坚持实行“岗位责任制”,依据学校实际,逐步修改,完善,充分调动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激励教师的竞争意识,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全体教师能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扎实开展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制定了教

职业素养心得体会共5篇

[标签:标题] 篇一:职业道德心得体会6篇 职业道德心得体会(一): 学习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也是规范我们从事工会事业的职业道德行为和提高从事工会人员素质,因此,就务必以工会事业的职业道德作为从事工会人员提高职业素质的内在要求。要从内心地自觉地树立工会行业职业道德观念和规范自身的职业道德行为。我们既然选取了从事工会这个岗位,就要摆正自我的位置,热爱事业工会。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透过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能做出成绩,取得成功,只有热爱工会工作,尊重职工会业,才能献身于事业工会的建设发展,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会事业,发挥自我的才能,在工会做一番成绩,为社会进步做出自我应有贡献,从而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透过学习,下方有几点收获: 一、透过学习,了解社会主义事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修养的资料,深刻理解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实际,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信念,自觉进行职业道德修养,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把自我锻炼成为一个具良好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人。 二、透过学习,使我进一步增强了职责感,明了自我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增强了搞好本职工作的使命感,从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我的遵纪守法意识得到强化,政治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组织纪律观念和自我约束潜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但觉得这次职业道德学习从浅引入,讲解深刻,结合实际,生动搞笑,使我深刻领会学习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搞好本职工作的信心,也是一次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难得的学习机会。 三、透过学习,使我更加热爱本职工作,树立搞好本职工作的信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工会发展,对工会人员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从事工会人员要想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学习,使自我的知识不断更新。同时要遵守工会的职业道德行为,要不断学习提高工会工作职业技能,在自我的工作岗位自觉树立工会事业的良好形象,做到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立志在本岗位多广大工人阶级, 职业道德心得体会(二): 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平凡中奉献,爱岗敬业是各行各业中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从大的方面来说,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从小的方面讲,比如我们农行,每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岗位都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也是农行存在和发展的必需。农行要发展,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金融业中不断强大,立于不败之地,没有我们每一位同志的无私奉献精神是不行的。作为农行 人,为了农行的前途,为了农行的荣誉,做一名爱岗敬业的人,是职业道德对我们最引为用以规范行为品质,评价善恶的行为规则。 作为一个金融单位的职工更应以自我所从事的职业上讲求道与德,如果路走得不对就会犯错误,就会迷失方向;如果没有德,就难于为人民服务,就谈不上自我的事业,也就没有单位事业的兴旺,就没有个人事业的发展,也就失去了人身存在的社会价值。我此刻正在从事农行工作,这是我的职业,也是我唯一的职业,自我参加工作以来,我一向从事这项职业,也一向热爱这个职业,对农行工作有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感情,所以我一向是爱岗敬业的。只有爱岗敬业才是我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的具体体现。 讲求职业道德还务必诚实守信,所谓诚实就是忠心耿耿,忠诚老实。所谓守信就是说话算

职业基本素养课程标准

职业基本素养课程标准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 2011年12月

职业基本素养课程标准 (一)指导思想 在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这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能,而且要有深厚的职业基本素养。因此高职院校要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探索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切切实实把学生的职业基本素养与专业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最终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培养目标 本课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它具有个体的普适性、专业的普适性、岗位的普适性、时间的普适性,对学生职业人生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 通过《职业基本素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提高与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意识、意志品质、创新意识等,并在课程专门的实践活动和各专业的实习、实训中不断内化职业基本素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拥有核心竞争力。 (三)专职教师任职资格及工作安排 表1专任教师资格 (四)实训装备—校内一体化教学的最低配置要求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建立专门职业生涯规划实训室,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师以及各专业实习实训环境,塑造了良好的实训培养机制。 (五)特色 该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精品课程,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二、课程标准结构 (一)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课程定位 队管理 职业基本 素养 提 高 就 业 竞 争 力 完 成 十 个 学 会 职 道 通 场 图1 课程定位 2.《职业基本素养》课程建设成为三年全过程养成教育体系,与上下游课程实现了四个结合:第一、把思想政治教育、理想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既有远大目标又有具体目标,既有理论知识又有现实追求,在社会理想教育中结合市场经济的特点,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因此,我们的课程改革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和需要的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和创造型人才,因此,课程改革必须改变过去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传统过程和不符合市场需求的封 闭式模式,根据市场变化和经济发展需求,不断调整课程内容,不断引进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内容。作为职业学校,必须在课程改革上下功夫,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和较强职 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坚持提高素质与掌握职业技能并重。 一、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忽视人的发展 课程内容及目的单一的指向某个专业所达到的就业要求,便于教师在教学中执行,忽视了人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课程的编写注重文化课知识,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忽略了如何把课程作为一个载体,使学生更好得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如何改善学生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缺乏应用性

打开我们的教材,似乎遍布“知识点”,尤其是职业基础课,从理论到理论的学科体系,缺少与实际相结合的实用知识,以至于使学生觉得进了职校要进行理论研究。于是,学生只有在考试前“死记硬背”那些理论和原理。考试结束后,能留下多少记忆的痕迹,恐怕是不能乐观的,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实际操作能知多少。 3.开发空间小 我们课程内容的编制系统而严密,条理而规范,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只能在规范中进行。尤其是专业技术课,更不能脱离教材的内容。某一个工具的使用,只能是一个动作,一个姿势。比如“某一个导游班的毕业生,带团到某一个旅游圣地,他在向游客介绍时就像背台词一样一字不差,不能增加不能减少,让游客们感到得是这个导游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教师在教学课堂的设计也缺乏预设的空间,没有施展才华的余地,学生无法在体验中生成新的知识与技能。 4.缺乏灵活多变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市场的需求本身就具有灵活性,不同的时期,市场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的调整,因此,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专业设置也应该不断地变化、调整。比如:西宁市是一个物流城市,在这个大市场中就缺少大量的物流专业人才,学校就应该根据这一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招聘一些有实际工作经验的物流专业人才。

素质教育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5699-52 素质教育调查报告(完整 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素质教育调查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小学素质教育 一、某某小学的素质教育现状 (一)某某小学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某某小学现今在校人数共有263人,教师21人,从学前教育到基础教育分为7个级别。该校全面实行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从小学3 年级开始对学生开展外语教育,以优质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以后英语知识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校并积极培养在校教师进行继续进修和深造,提高教师的领导教育水平,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使学生从德、智、体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某某小学的教育方针 该校的教育方针,多数实行教师聘任制,分为公

办教师和代课教师,把工作成绩与实际相结合,大大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正因为该校的教育方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该校的毕业生都能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初中,为初中的初级教育培养了较高素质的合格毕业生。 (三)某某小学的教育优势 该校教育的发展有一个办学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逐步改善的过程多为无固定师资,无固定校舍,无稳定经费的“三无学校”近年在行政部门的引导下,学校在基本完成原始积累之后,开始注重办学投入增添教学设备,美化校园环境。 从以上情况看来,该校的教学水平已具有相当的素质,办学加强教育素质,该校在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是 1、采取坚决措施、营造教育环境 该校改善了办学条件比例的下限,并建立小学的评估制度和评价原则。在全校公布评价结果,还鼓励教师对学生给予更好的教育素质,而且要不断培养自

最新推进素质教育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一个学期工作已经结束,一学期以来,我校教师牢记新时期肩负使命,在“千年大计教育先行”新形势、新理念引领下,加紧政治、业务学习,以提升师德水平,提高业务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工作重点,认真抓好学校各项工作,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教师队伍 本学期,我校两名教师产假,两名代课教师离岗,又有4名教师入职,加上原来的5名代课教师,学校现有代课教师9人,他们缺乏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家长也对他们不信任,持有怀疑态度。学校一方面通过家访和家长会取得家长信任。另一方面召开会议,研究新教师培训策略。学期初教研组长组织本教研组教师听课、作课、磨课,使教师熟悉了课堂教学,头脑中对所任学科学科教学有初步认识。之后,大家又结合中心校的教研活动开展本校的“同课异构”活动,上岗教师和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共上一节课,之后,找差距和不足,学习好的经验,运用到自己教学实践当中去。几个活动之后,几位老师的专业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我一直认为教学成绩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我们依托教研室三本两册,结合中心校的集体单元主题备课活动开展教科研工作。每学期按照中心校的主题进行个人学习和学校的集体学习,学校确定子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我校教学研究活动基本上是以课例为载体,观摩名师优秀课例,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代课教师听课、上过关课,同课异构等形式反复打磨课堂,争取共同进步。 二、校园文化建设 我校为了改善校园环境,为师生创造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年初,我们严格落实《校园环境整治方案》,学校卫生、安全工作落实到位。楼道文化建设中,三层楼层分别以文明礼仪、励志勤学和立志报国为主题设计了四仪八礼和成语故事。楼梯两侧分别是习总书记对少年儿童的寄语为主题。“从小学做人从小学立志从小学创造”和“勇于有梦敢于追梦勤于圆梦”。以此激励孩子们不忘总书记重托,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学习,做勤奋学习的小学生,做文明守礼的雄安人。从安全角度着想,我们分散着把学生的作品布置在了楼梯两侧,每月进行更换。给学生一个展示平台。学校的三风一训、发展愿景等在校园文化布置中也有体现。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我校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 三、开展各种活动努力创建充满生机的校园 “在活动中锻炼,在活动中成长”,我校坚持创新德育途径,主要是通过主题班会、校级活动,国旗下讲话这些阵地完成,今年开学后我们各班开展了《清明追思》《讲文明守礼仪》《有话好好说》《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你好新时代》等主题活动。学校还结合各个时间节点统一开展活动,植树节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以《走进秀林》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清明节组织五六年级参加烈士墓祭扫活动,组织开展《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的读书展示活动和六一入队仪式及文艺

做好副职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心得体会

做好副职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心得体会 做好副职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心得体会 副职在领导班子建设中担当着承上启下、协调左右的角色,既是独当一面、指挥若定 的将帅,又是出谋划策、倾力辅佐正职的助手,需要极高的职业素质。这些素质既包括出 色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工作能力、宏观掌控能力等,也包括对人性、人情的洞悉、参 悟和把握。笔者根据多年的副职实践,认为班子副职应具备如下基本素质。 一、在分管领域是专才。在班子内部,每个成员都有分工领域,都领导着一定的部门 和人员,这就要求分管副职必须成为分管领域内的专家、通才,否则将难以胜任本职工作。而专才不是天生就具有禀赋和才干的,需要后天的培养、学习。首先,要把学习作为内在 动力和第一要务。这里的学习,既包括个人自学、自修,也包括向专家学、向领导学等, 吸收别人之长补己之短,早日成为分管领域的行家里手。否则,专业知识欠缺必然会降低 个人威信,甚至会成为下属或他人的笑柄。因此,副职只有通过个人坚持不懈的学习,逐 步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才能更好地履职尽责。其次,要有超越常人的悟性。 古语说得好:“世事洞明皆学问。”要做到世事洞明,就需要极高的悟性,而悟性又因个 体差异而不同,这就需要个人在工作实践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个人能力不断跃升。 再次,要勇于实践,勤于总结,精于提炼,逐步提升个人的开拓能力和工作魄力。实践出 真知,只有扎根工作实践,不断从实践中汲取营养,在实践中观察、总结、提炼,才会成 为真正的专家、通才。 二、在班子内部是贤才。国际企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是:有德有才提拔重用,有德无 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坚决不用。民间俗语说:高层干部看胸怀,中层干部看德行,基层 干部看才能。可以说,每个领导干部都是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提拔上来的,但是德字当先、甘当贤才的副职却不多见,尤其是进入领导班子后“日久失德、功高必骄”是领导班子成 员经常出现的问题,也是导致领导班子整体战斗力下降、凝聚力和创造力丧失的导火索。 甘当贤才,就要求副职做到:一是善解正职意图,服从正职指挥。善角正职意图,就是指 副职要同正职在思想上相互沟通,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上相互关心,发现问题及时提醒,见有不足相互补台,在合作中加深理解,互相包容,和谐共事;服从正职指挥,就是要求 副职在形成集体决议后,按照个人分工,执行集体决议,坚决杜绝阳奉阴违和“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等现象。二是善于识人、知人、辨人。出主意、用干部是事业成功、单 位兴旺发达的根本途径。用干部,首先要有识人之智、智人之明、辨人之能,当称职的伯乐,为单位把好人才关、选好千里马。对人才使用,每个单位的经验和教训都很多,尤其 对于年轻干部,既不能“捧杀”,也不能“棒杀”,而应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贯彻在用 人实践中。三是善于推功揽过。功高则骄是常人性情,功高震主、功高遭忌更使人感到高 处不胜寒,因此,聪明的副职应懂得进退之术,有功劳推给正职,分内的过错主动承担, 自觉站在正职的旁边,而不是抢在前面,使正职的旁边,而不是抢在前面,使正职安心放心,与正职精诚团结干事业。从人性和欲望的角度,坦率地讲,当一把手是每一个副职的 愿望,无能的副职常常被正职看不上,而优秀的副职又容易被正职视为竞争对手,这就要

就业指导课程标准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大学生就业指导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必修课 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32 学时,实践16学时) 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全院所有高职专业 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职业教育中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也是所有高职高专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它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根据高职高专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其功能在于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的毕业就业择业作好准备。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如下: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高等职业院校所有专业的学生就业为导向,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对电子类、管理类、销售类、机械类、信息类等专门化方向所涵盖的岗位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将课程知识体系整合为8个项目,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体现学生能力培养的循序渐进性。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贯彻“技能培养为主,知识够用为度”的教学思想,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岗位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采用理论教学+课程训练+行业实践3层递进相结合的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育学生掌握就业择业的基本职业能力。 《就业指导》作为高职高专所有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其实践性很强。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形势与政策》、《法律基础》等,后续有各专业的专业课程等专业技能课,地位十分重要。本课程内容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大部分组成,建议课程总学时为 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0学时,课内实训16学时,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比例约为2:1),分别放在一至四学期开设,每学期开设12学时。 本课程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1.以就业所需技能为模块组织教学单元 《就业指导》课程根据各专业学生毕业就业所需职业能力的需求,设计了8个项目,其中8个实践模块,这些项目都是围绕学生求职择业应掌握的技能和素质进行设计的。 2.通过开放性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思维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课程设置了开放性训练项目(学生可以自行命题)。每个项目都给出了实验目标和要求,由学生自行选题进行完成,最后以作业形式上交,并评定成绩。 3.行业实习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 本课程利用各专业顶岗实习,指派老师随学生深入行业一线,指导学生在“学中做”和“做中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

素质教育活动总结

五台小学素质教育工作总结 近几年来,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立了“以人为本,注重校本,为教师成功搭台,为学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发扬“自主文明博学创新”的精神,大力加强德育工作,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学质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回顾这些年的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规范管理 (一)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 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和人才观。坚持以人为本,打破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构建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以促进人格发展、认识发展和身体发展;坚持“五育”并举,各科教学一起抓,好、中、差生一起抓,真正实现“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坚持开辟课内外两个课堂,实践“减负增效”,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 其次,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教,民主办学,按制度办事。学校以《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教育行政法规和文件为依据,规范教育行为。 (二)健全制度,完善体系。 学校建立了校长负责下的德育、教学一体化的层级管理网络,构建以学校章程为主线的评价体系,形成了“两条线、三途径”的层级管理网络系统。“两条线”:一条线为“教研组——教师”。各学科每周固定时间、地点开展活动,通过传帮与相互交流引领教师提高课堂质量,帮助学生高效学习;另一条线为“班主任——学生”,班主

任居于重要地位,并更多地从学习的目的、意义、方式、习惯、个体差异等方面对学生作出正确的引导。“三途径”:一是学校领导与骨干老师组成“督导团”进行的随堂听课。二是多渠道了解家长和学生的意见。三是例会交流制度。周日例会,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汇报各块情况、安排后期工作、商讨解决实际问题;二是教研组例会制,教研组长每周定时召集该组成员针对本组内出现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讨论,寻求解决的办法,研讨本组的教研课题,月末教师集中学习制,针对一个月的工作,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及时通报、整改,突出实效。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首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职业道德是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为内容利用教职工会议,教研组会议组织开展学习、讨论、撰写学习心得。以“师德高,师风正,师纪严,师表端”作为师训,来鞭策全体教师。广大教职工能以师德规范为准则,无违法违纪行为。全体教师坚守岗位,以校为家,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形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良好教风。 其次,加强教师业务培养。学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一,珍惜每一次培训的机会,组织部分教师去参加培训学习,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学科教学观摩课、听课,积极开展组织校本培训等等。第二,每学期初都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以学校为培训点的全员培训,以骨干教师和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为主,以上课,听课、议课、观看教学录象、写心得体会等培训形式,提高了培训工作的水平。第三,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中,组织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整合教师资源,通过撰写符合当地教育资源的校本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更趋灵活多样。每节课教学后,全体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都能进行反思,提出

个人素质教育工作总结材料

个人素质教育工作总结 一、努力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1、以参加教研实践为契机,实现专业再发展。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要求每一名教师都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为此,我积极向身边的教师学习,向教育专家学习;积极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我努力鼓励学生敢说敢为,引导学生能说会做,不断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我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每一堂课我都精心设计,力求做到学生愿学。 2、以参加教学活动为契机,谋求丰富教学经验。 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基石。为了提高全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打造品牌学校,我校开展了有特色、有实效的教学活动。如名师工作室,探索高效课堂模式,构建高校课堂……我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并在活动中受益匪浅。在教学道路上,我与同事们共同学习,共同研讨,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在围绕构建高效课堂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中,我与强、亚伟等老师积极讨论、交流,在教学实践中出受益颇丰。工作总结 3、以探究性学习方法的研究为契机,提升学生素养。 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培养。强化好奇心,启发学生敢于想象,勇于质疑,鼓励学生逆向

思维、发散思维、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努力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二、努力教改,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1、改革教法,注重学法。 变满堂问式教学为学生自由发展式教学。教师加强学法指导,给学生学习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艰辛与喜悦。教师适时加以点拨,迸发学生好学的火花。 .2、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法宝。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需要老师认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努力实践,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1、依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在教学中,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我充分激发他们古诗文诵读积极性。每天早上,我都坚持和学生一起诵读优美的古诗文,激发学生背诵古诗文的兴趣。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能力,我一直要求学生多读多想,并且要鼓励学生大胆用文字或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自己阅读后想表达的真情实感。 2、依托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 学生的基本技能的形成以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为前提。

职业素质心得体会_职业素质个人感悟

职业素质心得体会_职业素质个人感悟 职业素质必须必须提高。职业素质培养则是整个职业稳定发展和忠诚度的核心。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职业素质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四年的时间一眨眼就快过去了,我们即将离开大学步入社会。大学是一个对大学生不断雕琢、塑造的场所。我们大学生就好比是商品,无论好坏如何最终都要放在市场上亮相一番。所以在大学阶段做好职业规划和提升职业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懂得这方面的知识对我们大学生将来的就业无可厚非是有帮助的。可是作为一个大学生,像许多人一样,我也对未来就业所要具备的职业素质与能力充满了困惑,对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更是一头雾水。在为期3天的职业素养提升与就业指导课上,老师和公司领导给我们很多的建议和指导,对我们日后在社会上大有裨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经济全球化不断深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对大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的要求日渐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教育已引起了高校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构建大学生职业教育与发展服务体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长久之策。为顺应形势,高等学校应不断加强大学生职业教育,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自身成才的需要。 作为一个大学生,对职业认识不强是客观存在的大问题。对职业认知不够,从而导致大学生在择业的时候,不能从自我认识出发,不能从兴趣、价值观、能力等方面深入分析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位。在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学习的目的性、方向性不足。或许,再考大学的时候,很多人能明确的认识到自己喜欢什么、知道将来选取那个专业。但这并不意味着随着高考压力解除,接触到不同于高中被动式学习的环境,每个人都能够明确的知道将来自己要走上什么样的道路。很多学生要么对学习感到很茫然,要么就跟风的去考取各种各样的证书。最终直到毕业的那一天,才认识到大学四年的时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这也将导致择业的时候,不清楚职业的具体要求,对选择的职业不喜欢从而跳槽,或者没有获得所择职业要求的能力,在升迁的路途中并不顺利。 通过这次职业素养提升与就业指导课,老师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择、就业思想和技巧的教育。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帮助我们正确地把握目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形势和国家、各省市有关大学生就业的制度和政策,按照社会需求确立就业期望和就业心理,树立正确的择就业观念和就业取向,了解大学生就业程序,把握一定的就业技巧,以保证能够顺利就业。同时,进行相关的职业知识、道德、素质教育,使偶们更加了解我国目前的就业趋势和职业必备素质和技能,尤其是了解独立创业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使在毕业后能够进行独立创业,为国家排忧解难。

职业素养课程教学大纲.doc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职业素养提升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学时:16学时 学分:1 适用专业:学院所有专业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是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教育部“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文件精神,面向高职院校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旨在通过职业人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和职业通用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在完成学校人――职业人――企业人的转变过程中,由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被忽视,学生被直接从学校人培养成为了企业人,造成学生超过基本职业能力之外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缺失和不健全,造成学校就业难和企业的担忧。为了全面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在发展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优势的基础上,针对企业的需求和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现状,开发了《职业素养》课程。《职业素养》课程能够为其它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素养提供有力支撑,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该课程能够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做一个“职业人” ,弥补学生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培养的缺失和不完善,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提高职业教育学生“零距离”就业能力,真正实现高职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以讲授为途径、以考试为终点的局限,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素质为本位、以探究为途径、以综合考评为结果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学生以教育主体的地位,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专业特色明确自己作为职业人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通过亲身实践去主动验证所

职业学校课程改革方向

职业学校课程改革方向 发表时间:2011-06-20T16:56:07.597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张凤云 [导读] 技校综合活动课程应有两个层次,每个层次代表不同的培养目标。 张凤云(承德技师学院河北承德067000) 摘要:在职业技术学校,要通过开设综合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全新的由学校和社会共同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 关键词:职业课程改革专业设置 衡量职业技术学校的好坏,关键是看专业的设置和专业课程的设置是否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我们要对专业的设置进行大规模的调研,同时对专业课程的开设进行大幅度的调整,把专业设置合理实用、课程综合化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作为工作的重点。 学校以服务学生、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为本,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打破传统的专业设置。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为企业培养了大批技能型紧缺的合格人才。重点发展机电、电子专业的战略,同时要根据我市为旅游城市的定位,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专业,从而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专业课程的调整。我校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就突出了课程综合化和加强技能培养两大主题。学校实行订单式招生,试行弹性学制、学分制。 培养学生要逐渐改革培养模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首先是要对教师的培训,派遣教师到高校和职业技能中心进行再教育,重点是突出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让教师到企业单位蹲点锻炼,如派遣机电专业教师到一些企业进行实习,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其次,为了解决学校设备的不足,还要采取与联办单位合作的方式,把学生送到企业进行较长时间的集中实习和实作,可以使学生的技能得到实际锻练,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水平,同时,也看到了自己技能水平的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创造了学习动机;再者要采取请进来的方式,把各行业及自主创业的成功人士请到学校为学生讲演,让学生懂得今后就业时应具备的各种职业素质,可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也可为学生提供努力方向 在职业技术学校,要通过开设综合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领导与被领导能力,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因此,综合活动课程在我校是与文化、专业课程并列的重要课程,是我校的一大特色。 技校综合活动课程应有两个层次,每个层次代表不同的培养目标。 第一个层次是在各专业部、教研组领导下开展活动,具有较明显的学科、专业特征。比如:每年圣诞节都应组织一台英语晚会,晚会的节目要有英语歌曲、英语话剧、英语小品等,从中锻炼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计算机专业应通过设计制作学校网站、开展大型的技能竞赛、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在社会的应用及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的需求前景的大型社会调查,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能够增强学生操作能力、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还让学生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为将来就业创造了条件;机电、电子专业每年应参加全国各类大赛,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第二个层次是由学生处牵头,由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科任教师共同参与的大型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应与社区合作,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会充分展示优良的品质,得到社会的赞扬,学生通过与社会的接触,可以增强社会适应性,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服务意识,学会正确与人相处,提高学生的协作意识,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得到加强,也增强了自信心;学到许多在校园里和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学校可以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认识到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课堂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能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带来深刻变化,同时能够矫正学生将来的就业期望,因此,学校应把它作为一门课程长期坚持下去。 通过课程改革,必然带来评价观念的转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惟一标准,以学校及教师的评价为主。在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本来就很差,用学习成绩作为衡量标准,会打击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单纯由学校及教师的评价,难以体现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在学校学习好、表现好,并不能表明学生将来发展就好。因此,我校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机制,其目的是突出职业技术学校特征,张扬学生个性,有利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全新的双重评价评价体系,由学校和社会共同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通过学生的社会实践,建立由社会,家庭、就业单位共同评价的机制,体现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以德立校”是学校的治校方略,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作开放的学校,办开放的教育”,确立“以市场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订单招生、定向培养”的办学模式。打破传统职业教育模式,教学管理实行弹性学分制,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破解学生就业难题,提出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企业精神等一系列“为企业量身定做”的办学理念,与国内知名现代企业集团合作,实行学生订单培训,为培养企业需要人才提供了良好平台。在学生管理上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纪律严明,从服装、仪容仪表、礼貌礼节、内务等多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