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小学教师的法律素养及其培养

浅谈中小学教师的法律素养及其培养

浅谈中小学教师的法律素养及其培养
浅谈中小学教师的法律素养及其培养

浅谈中小学教师的法律素养及其培养

摘要:目前,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法律素养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这有社会历史方面的原因,也和对教师的法律教育的缺失有关。改变这种状况,既要进一步加强立法和全民普法,更要倡导教师学法、懂法,同时把教师应具备的法律知识纳入师范教育的课程计划。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法律素养;培养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承担着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责任,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对学生的父母般的关心与爱护和朋友般的关心与尊重,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在教育日趋走向法制化的今天,教师更应该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树立依法执教的意识,自觉维护教育法律法规。然而,目前有些中小学教师的法律素养却不容乐观,侵犯学生权益的事件如打骂、体罚、变相体罚、侮辱学生人格等现象,在学校时有发现。这说明,一些教师法律素养缺乏,解决中小学教师在法律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

一、当前中小学教师法律素养的现状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陆续颁布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重要的教育法律,从而形成了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框架。处于教育教学活动中心位置的教师,自然属于教育法律法规关涉的重点对象。在目前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本来应该熟知教育法律的教师,其法律素质却不尽如人意。

根据问卷调查统计,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法律意识极不平衡,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法律法规基础知识较为欠缺,其教育教学行为明显与教育法规要求脱节。笔者针对山东省临沂市及其周边地区的125名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法律意识的问卷调查显示:目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法律知识掌握的准确率平均为39%,教育法律信念准确率平均为43%,而教育法律评价准确率平均为89%。在针对教师法律素养的采访中,当要求其回答“我国教育的基本法是什么”、“教师具有的权利义务有哪些”、“学生的权利义务有哪些”等问题时,80%左右的教师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准确,许多教师不知道教师自身的权利义务,甚至混淆权利和义务。由于部分教师对教育法律法规基础知识缺乏,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他们一方面不断地侵犯着学生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又不能很好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也是中小学教师法律素养低的两个突出表现,即教师对自身权益的放弃和对学生权益的侵害。

近年来,教育法律纠纷在各种媒体上屡见不鲜,纠纷的症结就在于教育工作者法律意识的淡漠和学生的逐渐增强的权利义务认知之间的冲突,是关于学生权利的法律规定与对学生进行管理的不合理现状之间的冲突,焦点是学生的权利是否能得到尊重或被侵害。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最近几年

核心素养论文 (终稿)

构建初中数学“生态”课堂,拓宽核心素养发展之路——“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初探 扬州市江都区吴桥中学王春林 摘要:本文从实用主义教育即生长的理念出发,围绕学生素养的培养,针对数学课堂教学时弊,提出构建初中数学“生态”课堂建设的主张。即营造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和谐发展关系。这样的数学课堂应当拥有和谐的氛围,关注生命的成长过程,充盈教师的智慧之光,激发学生的自主之思,也必将值得期待。进而,笔者对初中数学实施“生态”课堂建设策略从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学过程的关注以及教师智慧与学生自主等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关键词:“生态”课堂核心素养自主智慧成长 正文 当前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对教师及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备现代核心素养的合格公民,数学学科教学当然应当承担起其应有的使命。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核心素养是作为客体侧面的教育内容与作为主体侧面的学习者关键能力的统一体而表现出来的。可见,其一,核心素养的主要培养路径依赖于学校,依赖于学科教学,学科素养是培养学生作为未来合格公民的核心素养的基石,学科素养培养关乎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成败。其二,核心素养的培养从人的角度出发,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教育教学,思考学校的一切活动。 以此视角审视我们的数学学科教学,我们发现:我们的教学理念已从以往的教给学生知识(知识本位)发展为培养学生能力并重(人本位)。我们进一步发现:教给学生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固然是我们的应有之义,但我们真正所要做的应该是在这个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去思考,学会有逻辑的推理,辩证的去判断,即让学生获得成长和成长的力量,为他们的人生奠基。以此视角审视我们的课堂,我们无奈的承认:我们的课堂却几乎没有发生太多质的改变,PPT、投影仪、互联网+等等再高超现代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都堆砌不起理想的完美课堂,僵化、机械、死板的教学形态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 有鉴于此,我们提出数学“生态”课堂建设的理念。那么什么是“生态”?“生态”原意为:自然环境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作者:————————————————————————————————日期:

浅谈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有人说儿童是一本书虽然要读懂这本书并非易事,但要成为一位出色的教师就必须去读它,并且打算读一辈子。有人说,儿童是花木,教师是园丁,园丁悉心照料着花木,但需要尊重它们自然地成长。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为师德之本,无爱则无教育。植根于爱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教师必须真心诚意地去关爱每一个学生,既当慈母又当严父,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学生,在生活上更要关心热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受到孩子们热爱的合格教师。 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是师魂,师爱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无私而广泛且没有血缘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爱,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最终实现教育的根本功能。 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专业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提升的内化过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是教师个体和群体共同追求、奋斗的前进历程。 作为一名成功的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两个方面。 一、扎实的教师专业知识 教师专业知识包括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教师的认知结构应该基本包括:学科专业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普通教育学知识、学科教育知识。学科教育知识,包括教师的实践知识和教师的专业知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倡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对教师应该具有的实践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教师教育,不断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养成。教师应多读书,广读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师读什么书,多长时间读一本书,都应该好好规划规划。读书后应好好记录感受并试着点评。教师应将这三种知识相互沟通与融合,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专业知识结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对象的特征对学科知识作出符合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原则的整合,以便教学对象能够很好地接受和理解。因此,可以说教师的教育学知识对学科知识的传授起到理论性支撑作用,普通文化知识使教师具有了一定的人文素养。 二、熟练的专业技能

如何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

如何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 教师的法律素质包括教师应该具备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法律知识,以及运用法律的能力,它应该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一、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的意义和目的 (一)、提高教师法律素质,是形势发展的要求。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极力推行国家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在教育领域也展开了教育法制的建设。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权力机关在教育立法方面进展很大,陆续颁布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学位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重要教育法律,依法治教部题已经提上日程。21世纪将是我国教育法制逐步完善的时代。教师必须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这一要求,树立教育法制观念,养成教育法律意识,成为知法、懂法、能够依法行教的新型教师。 (二)、提高教师法律素质,是教师队伍现状的要求。我国广大教师队伍从总体上看,主流是好的。他们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为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但是,我们也不能看不到,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教师法律意识淡薄,一方面不懂得如何依法维护自身的权力,另一方面不尊重学生,随意侵犯未成年的合法权益,甚至以“教育名义”对学生进行人格污辱、殴打以至一些学生身心受到严重伤害。实践表明,我国教师队伍的法律素质亟待提高。 (三)、提高教师法律素质,是培养未来社会守法公民的需要。教师具有法律素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依法行教,必将使学生受到法治的熏陶。这对年轻一代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成为新一代合格公民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职业最重要、最典型的是其典范性。许多优秀教育的经验表明,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师如果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进自己却不能守法,就会使不校的法制教育苍白无力。因此提高教师法律素质是促进全社会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需要,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学生核心素养论文

武汉市旭光学校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假期语文教学论文 如何针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 六年级组邹四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教学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理解与实践。 一、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理解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素养,它包括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与能力才干等各个方面。素养与知识(或认知)、能力(或技能)、态度(或情意)等概念的不同在于,它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强调了人的反省思考及行动与学习。小学语文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这同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只讲语文能力相比较,教学目的的涵盖面大一些,既包括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还要有整体素质培养要求。所以,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学生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如现在教小学生识字写字,既是一种能力训练,又是文化熏陶,还是一种习惯、修养的生成,特别是要同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相结合,才是针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教学的有效活动。 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 重视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做法总体上同一位教育家指出的相同,他说:“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其具体做法我个人认为有以下三点:教学要给学生四个实用的课堂。一是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不可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如同“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一样。二是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三是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小学语文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区,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所在地。在教学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让学生

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随着政府层面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日益重视和倡导,学界对传统文化研究的日趋深入,以及民间“国学热”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大中小学纷纷开始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但一直以来,传统文化课程多以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活动课程等形式存在,或者渗透融合在语文、思品、历史等学科中,并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课程体系。2017 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特别提出:“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这就为传统文化教育未来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即稳步扎实地推进传统文化课程化建设,并为传统文化师资培育,特别是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提出更高的 要求。 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新的要求教师既是课程的执行者,又是课程的建构者和实施者。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课程建设的成功与否。因为课程只有落实到课堂,被学生接受进而转化成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才意味着课程建设的整体实现。 传统文化教育独有的特点,使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首先,我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圣贤文化,强调以德为本、德智?p 修。孔子云:“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告诫弟子学会做人比单纯学习知识更重要。但同时孔子也说: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论语?阳货》)这就要求教师时刻牢记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根本目的,以德为先,率先垂范,从而确保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价值得以实现。其次,传统文化教育与生命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修道之谓教”(《礼记?中庸》)。“从本质上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区别于西方式逻辑推理和外求实验法的,是一种‘内求法',是教师引领、学生同步在身心内部实践体悟,进而外显为用的路径。” [1] 这就需要教师从单纯的知识技能的学习走向生命的实践、心灵的实证,不断反求诸己、躬身践行,通过真切的生命体验和心灵成长,体会传统文化的真实魅力与价值。最后,由于传统文化经历了近百年的断裂,当今社会存在对传统文化的不少误解和迷思,所以在传统文化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要恢复对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自觉承担起文化传承的重任。 课程是实现教育的主要途径。传统文化教育健康、有效、持续地发展,有赖于课程体系的独立与完备。在当下传统文化教育经验相对薄弱的情况下,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不仅需要国家教育行政层面的统一规划与推进,更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的亲身参与和实践,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传统文化素养,以适应传统文化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 二、教师传统文化专业素养 所谓“素养”,是指个人为了发展成为一个健全个体,必须透过教育而学习获得的因应社会之复杂生活情境需求所不可欠缺的“知识”“能力”和“态度” [2]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指教师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在其专业领域所涉及的复杂情境中所不可或缺的“知识”“能

教师个人素质提升计划

教师个人素质提升计划 导读:范文教师个人素质提升计划 【范文一:教师个人素质提升计划】 在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背景下,“学习”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要求。作为培养青少年的教师更应该有“学习”的素质,要以学习的精神感染学生,以教会学生学习为己任,通过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动个人的主动性,以确保教研的成功和高效。只有主动的学习,才是最有意义的学习。以下是我对自己制定的成长计划。 一、自身情况分析 20XX年毕业后就踏上了三尺讲台,至今从事教学工作9年。在这些年来我一直从事在教学一线。在教学中我一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之余我不断进行学习,提升自身素养。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充实的过程,它为自己的教师专业成长奠定了基础。 2、对自身问题的分析

从教9年来,在学校及上级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关怀下,我在教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了一些荣誉,要跨越目前的状况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推进,感性的教学经验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和理性的分析做指导,来服务教学服务学生。 二、两年成长具体措施 1、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长期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为了能与时具进,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课改理论》等有关内容,平时还要多借阅《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等有关数学教学和教研方面的资料进行阅读,全面、真实的了解小学教学前沿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一些名师课例,更好的指导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加大教研的力度,争做研究型的教师。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前认真备课,写好教案。认真扎实的学习新课标,以新课标中

核心素养论文(终版)

关于教师在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实践分析 兴城市红崖子梁屯小学陈婷婷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向深入,“核心素养”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在教育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且不断引入教学实践当中,为了使教学管理模式跟上时代的发展及适应当下的教育观念革新,“核心素养”的培养在班级治理及教学实践中被摆在重要位置。本文以对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为主题,对教师在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实践操作中的现状和有效策略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生;核心素养;实践 “核心素养”一词源于国外,近年来受到了中国教育界和学界的高度关注。并在我国已经形成的素质教育认知基础之上开展了广泛的讨论,正式形成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着眼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适应中华民族特性,经过广泛的科学论证产生的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的新型教育观念。 “核心素养”包括三大方面:一是文化基础。它强调了既要学习我国悠久的、深刻的文化精神,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是自主发展。它强调学生对学习生活的自我管理,确定明确的目标,从而调动主观能动性,获得健康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三是社会参与。它强调具有担当意识和创新精神,并能处理好与外界之间的关系,能够自主纠偏道德规范的失常行为。 “学生核心素养”具有普遍性。它是小学生在今后个人发展中应当具备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也包括培养小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内容,应当把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培育学生具备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品质和技能相融合。而且,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这一过程是持续性的,是从培养到完善再到不断改进的不间断的过程。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是多方面的,不仅体现在学习成绩上,更重要的是小学生能够获得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1.教师与学生主体错位。

如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如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研讨交流会发言稿 奋斗小学王美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为精彩的人生加油”。 特级教师于漪有一句名言:要把学生培育成人,就要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要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师心中就要充满炽热的阳光。我认为这个阳光就是指教师新颖的教学观念和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灵活的教学机智,热情洋溢的精神风貌,严谨求实的教学风格,简练幽默的教学语言,抑扬顿挫的教学节奏,整齐漂亮的板书设计,亲切自然的教态等教学功底。也就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所以如果想在工作中取得满足感,在职业人生的路上有所收获,让工作不再充满懈怠与困惑,那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下面我具体谈一下奋斗小学在如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工作思路: 1.进一步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加强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围绕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教学能力、科学文化素养等方面开展教师培训,促进教师学科素养提升。 2.继续坚持校本研修的活动制度。制定教师自我修炼项目,以研促学、以测代培、培研结合、强调实践。 3.坚持开展以教师学科素养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学科素养比赛,以赛带训,以赛促学,为教师搭建一个专业成长、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总结推广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 4.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保障机制,积极探索教师学科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 二、主要措施: 基于这样的思路,2011年,学校紧紧围绕“教师学科素养”这一主题,分步优化,分层发展,整体推进,计划启动“学科素养提升”六大工程。 (一)夯基工程

学校倡导教师大练基本功,夯实基本功。要求各学科教师从普通话、钢笔字、粉笔字、教学语言等方面提高自我要求,并坚持“课课练、日日练、周周练”。学校每天安排十五分钟的练字时间,语文老师跟学生一起在班内练习,其他学科老师在办公室进行练字。学校不定期由书法老师进行书法培训,并在研修的过程中进行教师书法测试,以加强教师练字的兴趣,提高教师书写水平。 (二)读书工程 教师读书,生命成长的必需;疏离浮躁,淡泊名利;读书教学,相得益彰。学校努力营造读书氛围,定期开展读书活动,在校园网、宣传栏、教师博客展示交流老师们的教育随笔、读书心得等,从而激发起教师的读书热情。本学期学校推荐教师要多读两类书:一是与学科知识有关书籍,丰富学科素养;二是名著,包括文学名著、教育教学名著,以此提升思想内涵和文化素养。并且要求教师利用自己的博客,记录读书体会,推荐喜欢书籍;教师网上阅读,摘记学习笔记;在资源库的“电子书城”中增设“两周一读”,由教导处每两周推荐一篇文章,教师利用周五大阅读时间自读。 (三)梯队建设工程 在梯队建设中,我校强化队伍建设,实施有效管理运行机制,,从专业提高、课堂引领、课题研究、团队协作、校本研修、特殊贡献等六个方面分层培养、管理、评定各梯队教师,实施梯队晋级制度,第一二梯队教师享受学期津贴;第三四梯队考核为优的教师颁发奖金,自动晋级。我校围绕“梯队建设”将开展名师工作室、校际交流,青蓝工程、校本研修、教研组活动等。促使教师实现个人专业成长,从而有效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九月初,学校举行了第一、二梯队教师的学科素养第一季教学竞赛活动,期中考试后还将举行第三、四梯队教师的第二次教学竞赛活动。 (四)校本培训工程 本着满足教师多方位需求,为梯队名师提供展示平台的原则,我校开展多种类型校本培训活动。除积极争取外出培训之外,通过以学代培、以课代培、以研代培、以考察代培、以活动代培等多种培训途径,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多方位需求。在培训中注重培训的实际效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地实践研究论文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 各学科教育者,所关注的重要话题。 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将生活作为基础的教育学科。因此,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成为当下教育的重要话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核心素养在该学科中的渗透。尽量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的,核心能力和必备素质。使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作用和魅力充分表现出来。 一、什么是核心素养的内涵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 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 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 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 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5、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 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6、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 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 二、如何让核心素养走进课堂 课堂教学关键就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兼顾过程和方式,技能和知识以及价和态度。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校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基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也是学校将立德树人思想落实到实处的一项 重要措施。因此,教师目标的制定必须根据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 征,并结合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寻找该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核心素 养之间的落实点以及触发点。 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因此,想要更加有效地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并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培养,就应该加强教师的核心素养思想的认识,进而才能与学生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应该对核心素养思想有进一步的认识,其次,就是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加强自身素质,这样才能够将核心素养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渗 透。有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身作则,为学生起表率作用。身教大于言传,只有这样不断地提升自

(完整版)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重要性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重要性 新年开始,侯小仙局长为了谋划教育重点以及特色亮点,提高效率特召开教育系统务虚会,学习了侯局长关于在会上的讲话,深有感触。下面我仅从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教育工作者主要是教师的工作,学校教育质量高低主要由教师来决定。一所学校可能房子很漂亮、仪器很先进,但如果没有好的教师队伍,其教育质量也不会高,学生也不会来。课程的执行者是教师,再好的理念、内容,没有好的老师,课程改革也搞不好。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原动力,教育改革绝大多数是从上而下的,是一种政策,这在一个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是可以这么做的,也必须是这么做的。当你的理念更新了,能力提高了,你就认识到现行的教育方法的弊端,要改掉它。这时候,教改的原动力就是教师自己。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提高学校凝聚力的核心要素,一个学校有没有凝聚力,有没有向心力,有没有向上的力量,教师是关键。而教师的力量从什么地方来呢?从教师的发展来,人会产生惰性,如果教师工作变成机械性的工作,每天上班面对学生,上课,批改作业,年复一年,到最后就会懈怠,就会丧失教学兴趣。而学校凝聚力的提高,让人觉得有

朝气,使学生、教师不断地有新的目标,不断地有新的成绩,不断地有新鲜感,不断有成就感,不断地有向上的动力。这里所说的发展是一种事业感、成就感,在教育岗位上的职业发展。教师发展是教师自身幸福感的源泉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保障,只有通过教师的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仅有利于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更有利于教师的不断学习与成长,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现终身教育的要求。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自己的一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断汲取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知识、研究最新的科研成果,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使自己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认知。 教育所承载的社会期望转嫁于教师。随着人们对教育期望的提高,对教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在传统的认识中,教育一般被定位于“传承”社会文化。因为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所以这些期望又转化为对教师的素质要求。现代教师不仅要有广阔的知识视野,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的心理

教师法律素质

教师法律素质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所应具备的法律意识、法律知识和依法执教能力的综合反映。主要包括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法律行为以及运用法律的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本编内容主要是在法学、教育学、社会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以教育法制的研究对象为线索,从宏观上对教育法及其实施的基本涵义和一般原理进行阐述,然后具体从教师如何认识自身、教师如何依法对待学生、教师如何在学校工作三个维度对法律知识进行了讲解和分析,介绍了各层面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以及学校与其他主体的教育法律关系,从教育法的运行和维护教育关系主体权益的角度分析了教育法律救济制度和学校管理中的有关法律问题。教材内容注重理论和实际并重,融入了大量的教育教学中实践典型案例,力求使教材内容具有严谨性、针对性、系统性、趣味性、实践性;对现实案例的分析和解答,旨在增强教师的法制观念,提高依法施教的水平,使学习者得到理论上的提升,为自己处理好有关法律问题提供一把钥匙。为教师能够准确理解教育法律规范、科学分析教育法律现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支持。 第一章教师如何认识自身 第一节教师的界定 “教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后来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如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一诗:“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中国有悠久的尊师重道的传统,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吕氏春秋〃尊师》云:“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古人席地而坐,以西边为尊,故尊称家庭教师为“西席”和“西宾”。 《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即:老师是用来传播道理、教授课业和解答疑惑的。在中国几千年的灿烂历史中,“师”,总是受人尊敬,被人爱戴的。老师,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的功臣。他们做的贡献是极其巨大的。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早在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在《关于教师的地位和工作建议》这一官方文件中提出,要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通过了9项建议,其中第7项建议就是“专业化:作为一种改善教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凝练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而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具备的品质,通常是在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把学生当做主体,就要真正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把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作为教学核心目标,才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具备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能力。那么作为数学教育的实践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联系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重要成分,所谓“数感”,是指学生对“数”的敏锐、精确、丰富的感知和领悟。数感的建立水平是学生个体数学素养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通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 例如在一年级《认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富有童趣的情境:“同学们还记得在幼儿园上活动课时的情景吗?大家一起去滑滑梯,去荡秋千,去骑木马……”学生们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渐渐被唤醒了,这时教师适时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个

欢快、温馨的幼儿活动的画面:“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数数这个幼儿园里的活动器械吗?”于是,小学生们开始兴趣盎然地数数:1只滑梯,2个秋千,3只木马……从而经历了一个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了数的意义。又如,教学质量单位时,让学生到市场进行“今天我买菜活动”,看一看,称一称,估一估各种瓜果、蔬菜的重量等,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数感。可见,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基础,如果较好地利用和创设情境,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学生不但较容易将知识与生活经验建构起来,获得丰富的表象和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而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的数感意识得以萌芽。 二、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最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因为大家认为学习数学,不仅获得数学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培养和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数学教学必须以思维培养为基础,这样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才能得到提高。 例如四年级教学《简便运算》这部分内容时,对于第一题图中的李叔叔“第一天看到66页,第二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234页,还有多少页没有看?”然后教材中展示了三位小朋友的算法,问学生哪种更简便。课堂上我没有这样直接问学生,而是先让学生读清题目,因为教材是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所以一定要让学生看懂题目意思。题中的“看到”与“看了”是不是同一个意思,需要学生认真读,这其实就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一

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性及如何提高

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性及如何提高 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专业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提升的内化过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是教师个体和群体共同追求、奋斗的前进历程。 一、“寻找基点”做一名好“教”师。 教学之初老师要找到自己教学的优势,找寻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在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教学的雏形。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由于缺乏教学实践与经验,模仿较多,创造较少,对课堂教学的规律性、学生的学习特点还处于了解阶段和认识阶段。对于这样的教师来说,模仿是必要的,并且应在模仿、借鉴他人经验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认真思考,消化、吸收适合自己特点的有益的“内核”,努力发现和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以充实自己在课堂上的“自立”因素,形成自己教学的雏形。 二、“丰富内涵”当一名好“导”师。 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特色进行深挖、发展。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科学素养。随着教师的积极努力和教学工作经验的积累,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开始摆脱模仿的束缚,逐步进入探索阶段,教师开始有意识地研究课堂教学艺术的形式与效果,教学个性特征开始外露。 第一,教学个性的培养要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教学中注重发挥自己个性中的优势。有的教师感情丰富,善于表达,想象力丰富,性

格外向等,那么这个教师就要注意在教学中发挥自己个性的这些优势,向“情感型”或“表演型”教学个性方面发展。有的教师性格深沉,理性思维占优势,善于质疑和推理等,那他就应该向“理智型”或“科学型”教学个性方向发展。如果违背自己的个性特点,那就很难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第二,要有改革与创新精神,敢于在传统的教学现、教学方式实现新的突破。有很多教师从教几十年却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其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改革和创新精神,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一直处在停滞不前阶段,很难上一个新的台阶。而有的教师勤于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善于对传统教学的进行分析,并时刻思考和组织自己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案,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第三,要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落实到行动中。教师还要把自己的教改方案和思路付诸于实施,只有在不断探索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才能检验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也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较快地进入成型阶段,并使自己的教学风格更鲜明地表现出来。 三、“打造特色”当一名好“研”师。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淀,教师从中积累比较优秀的教学方法,重点打造提升,推广宣传,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特色。突出表现在教师改革与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探索和研究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方法及追求课堂教学的最高效教学效果,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创新与开拓,使教学艺术发挥明显的效应。

论文《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论文《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摘要:什么是学生核心素养?如何培养、实践?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旨在让教育回归本真,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 一、转变理念 核心素养不等同于几个素养指标的简单相加,而是各素养在面对具体问题情境时发挥的合力。鉴于此,核心素养的培养一定要时刻保持“全人”思考,不能只看见“部分”而忽略了“整体”。它的提出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学科素养实施,同时也有助于把握教育实践的方向,由核心素养顶层设计的“人”出发,经过各个环节的具体实践、反思,最终再回归到“人”——培养出健康发展、幸福生活、成功应对未来挑战的人。教育应该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借助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形成一种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应具体研究学生,探究他们的社会责任、人性品格、素养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成长的潜质和可能性,注重理想信念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和价值,突出终身发展的理念。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甚至还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好伙伴。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仅仅是帮助者与好伙伴。对教师自身综合素养要求更高了,因为学生除了在课堂获取知识,还可以在课外或通过网络获取知识。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还要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提升责任感与幸福感。所以,提升教师素养是关键。 二、提升教师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备受关注时,我们不能不关注一个问题,即教师的素养。教师要充当改革理念研究的参与者;教师要继承已有的改革成果,做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动行动者,要主动将学生核心素养转化成“可教”的内容;又要做好核心素养下的课程教学衔接,因此要做基于核心素养课程教学目标的缔造者,而非原有课程教学目标的执行者;教师要做课堂教学评估指标的改良者,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及其相应评价标准,对学生评估的现有指标进行改良和优化,开展个性化学习诊断与“学会学习”专门指导。由此可见教师素养随着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相应地要快速提升。 三、着力教学实践 首先,研究学生。教师上课的目的是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做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备课时,教师心里要始终装着学生,备课标和备教材是基础,是为学生服务,备学情才是重点。所以,真正能够驾驭教材过程的高手,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使教学结构服从于学生的思维和接受能力,让全班每个学生都全身心、乐此不疲地投入到学习新知中。 其次,活用教材。课程是培养人的重要载体,教材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课标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它是教学的依据,也是教科书编写的依据。更是教师学科教育教学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 教师作为特殊的脑力劳动者,担负着培养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天职。而农村小学教师队 伍更是基础教育的生力军,这批队伍专业素养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校办学的成败,关系到 能否为学生今后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关系到整个民族劳动者的素质。因此,关注和提升 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二、提升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 1、重视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小学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础教育,需要高素质的小学教师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针对 当前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方面要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根本,以提 高教师队伍专业素养为核心,以学校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为重点,积极创设学校广大 教师自觉学习、主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优良氛围。同时要探索教师终身学习的考核办法;坚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面向全员,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坚持以自学反思为主,指导评估为辅,积极开展校本研修,努力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2、加强师德教育,塑造职业精神。 塑造教师职业精神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教师职业道德是每一名教师应遵守的基本 准则,教师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的一种升华,也是一种境界,一种信仰;教师职业道德是 一种普遍适用的职业要求,教师职业精神则代表教学工作者对生活、对学生、对社会的热爱,和对此焕发的超越岗位条件、超越薪水的人性价值之光。 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产生提高自己业务的强烈愿望,才能克服种种困难, 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加强师德教育,塑造职业精神学校要从五个方面入手: 一是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师德教育,旗帜鲜明地把师德教育纳入学校的工作日程,根据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本校的实际,提出具体要求,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使 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二是抓理论学习,奠定思想基础。重点开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大讨论以及教师 誓词等方面学习。同时,学校要结合实际具体细化对教师的师德行为要求,对照要求,反思、查摆、整改存在的师德问题,为塑造教师职业精神奠定思想基础。 三是抓制度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学校要坚持师德“一票否决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评议导向机制”、强化“情况通报制度”,以此加强师德建设与监督力度,为塑造教师职业精神提供制度保障。 四是树立师德典型,激发师德情感,坚持他律与自律并举,重在内化,在教师中形成热爱 工作、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乐于奉献、勤奋工作的氛围,为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 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是抓活动载体,加强实践体验。学校坚持开展以“学规范,做人民满意的教师”、“静下心来教书,做‘三品’教师(为人讲品德、为师讲品位、为事讲品质)”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引导教师努力塑造职业精神。 3、更新教育观念,创优阅读范式,提升理论素养。 一个人的观念是文化的积淀,观念对人们的行为有着支配导向的作用。教育观念决定教育 模式,教育模式决定教育产品,有什么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教学。因 此必须把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贯穿在提升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全 过程。引领教师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改变原来的

教师个人素养提升计划

教师个人素养提升计划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是培育新一代的园丁.教师要用自己的品格育人,以自己的良好德行和习惯去影响、塑造学生.作为合格教师,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技能素质、身心素质、风度仪表等,同时还必须具备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我认真学习《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活动方案》,理解《方案》内容,吃透《方案》精神,寻找自己身上的不足,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我对自己工作、学习制订以下规划:一、业务水平方面 1.加强个人的再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⑴学习学科的《课程标准》及《标准解读》,深入领会精神实质。 ⑵经常阅读有关教育的报刊杂志,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及时了解教育信息和课改方向,用最新的理念来指导平时的教学工作,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水平2.注重备课。备课是老师们交流的平台。在备课时,老师们相互交流平时教学中的点滴,遇到的难题相互帮忙,出主意。.认真进行反思教学,做到边学习、边实践、边交流、边总结,认真写好反思记录,加强教师的研究性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努力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工作和发展上,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3.多阅读课外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有学不完的东西,书中有许多的新理念,新方法,我们青年教师可以借鉴。 4.做好"青蓝"结对,给自己提供了一个进步的机会。上学期,听课不是很多,本学期计划多听老教师、"师傅"的课,多问、多看、多学。 5.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或教育教学经验文章、教案设计等,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更新知识,掌握必备的教育技能,提高执教水平.每周看一篇教育理论文章,每月写一篇读书笔记. 6.积极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公开课活动以及学校外的培训活动,虚心向有经验、有特长的教师学习,汲取新思想、新做法. 二、思想素质方面.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拥护和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要有政治理论的素养.自觉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邓小平理论,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依法办事,严谨治学、廉洁从教. 克服骄傲自满情绪和工作漂浮现象,增强责任心,改进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三、职业道德: (1)对待教育事业:要把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放在首位.、进一步巩固教师职业道德,在教育教学岗位上自觉加强师德修养,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一书,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职业品德. (3)对待教师集体:要热爱集体,团结协作、相互尊重和支持、顾全大局. (4)对待自己:要学而不厌,勤于进去,严于律已,严谨治学. 总之,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将严格执行提升计划的要求,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业务能力,拓宽知识面,提高实际教学水平与研究能力.认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分析、找出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明确自身的优势与特

关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论文10篇

关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论文10篇 关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论文10篇 篇一 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自觉地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充分体现 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 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考及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观念品质。一个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主要表现在:能主动的、 积极的、有兴趣的学习数学,并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数 学意识,自觉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解决数学问题、打好 数学基础、感受数学的应用,具备比较扎实的数学基本功。 下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和大家谈谈我对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肤浅认识: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要从学生们的思想和态度入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首先要让数学走进生活,培养 小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思考的氛围。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他们用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例如, 在学习“方向与位置”时,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利用学生已有的“太 阳从东方升起”的生活经验,先确定东方,再来认识其他三个方向。 这样就把教学视野拓展到了生活空间,利用生活原型来有效促进学 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在教学“体积和容积”时,利用从粉笔盒抽出粉 笔和放回粉笔的动态过程,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让“物体占有 空间的大小”变得可观察、可感受。还有在学习“搭一搭”时,老师先 出示两幅从物体前面和右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前面:右面:然后让 学生通过想一想、搭一搭、说一说等活动,知道有多种可能的情况,

不能确定物体的具体形状。最后,大家通过想一想、搭一搭确定了 物体的形状。教学过程把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思考、交流等 活动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同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数形结合,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数是形的抽象,形是数的表现。“数形结合”能帮助学生生成正确的数学表象, 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 (2)精心组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生的推理能力应以合情推理为主。“猜想——验证”是一种重要的推理策略。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 老师要求学生把圆柱形的胡萝卜削成等高的圆锥,并猜测圆锥的体 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有的认为是圆柱的1/2,有人认为是1/3,也有人认为介于1/2和1/3之间。在上述案例中,学生借助观察与实验进行 了大胆猜想;我们也可以运用类比提出猜想,如根据“长方体的体积 =底面积×高”,可以类比推断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小学生的推理能力往往不是靠“传授”得来的,而是在自主参与的推理活动中“领悟”出来的。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并不仅局限于课堂,一些有效 的课外活动及游戏方式同样是培养推理能力的良好途径。 (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教学中也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让孩子在亲身体 验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使学生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教学“长 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后,让学生估测自己身边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物 体的体积,如:自己铅笔盒的体积、教师讲台的体积、教室里电视 机的体积、上课的教室可以容纳多少体积的物体等。突出操作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 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