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功能关系

高中物理功能关系

高中物理功能关系
高中物理功能关系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高中物理功能关系专项突破

1、如图所示,AB 为倾角

的斜面轨道,轨道的AC 部

分光滑,CB 部分粗糙。BP 为圆心角等于143°半径R=1m 的竖直光滑圆弧形轨道,两轨道相切于B 点,P 、0两点在同一竖茛线上,轻弹簧一端固定在A 点,另一 0由端在斜面上C 点处,现有一质量m = 2kg 的物块在外力作用下将弹簧缓慢压缩到D 点后(不栓接)释放,物块经过C 点后,从C 点运动到B 点过程中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

(式中

X 单位是m,t 单位是s ),假设物块笫一次经过B 点后恰能到达P 点,,g 取1Om/s 2。

(1) 若

,试求物块从D 点运动到C 点的过程中,弹

簧对物块所做的功; (2) B 、C 两点间的距离x

(3)若在P 处安装一个竖直弹性挡板,小物块与挡板碰撞时间极短且无机械能损火,小物块与弹簧相互作用不损失机械能,试通过计箅判断物块在第一次与挡板碰撞后的运动过程中是否会脱离轨道?

2、如图所示,一质量M=2.0kg 的长木板AB 静止在水平面上,木板的左侧固定一半径R=0.60m 的四分之一圆弧形轨道,轨道末端的切线水平,轨道与木板靠在一起,且末端

高度与木板高度相同。现在将质量m=l .0kg 的小铁块(可视为质点)从弧形轨道顶端由静止释放,小铁块到达轨道底端时的速度v 0=3.0m/s ,铁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最终小铁块到达长木板最右端时达到共同速度。忽略长木板与地面间的摩擦。取重力加速度g=l0m/s 2

。求 (1)小铁块在弧形轨道上滑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 f ;

(2)小铁块和长木板达到的共同速度v 和长木板长度L 。

3、一滑块(可视为质点)经水平轨道AB 进入竖直平面内的四分之一圆弧形轨道BC.已知滑块的质量m=0.50kg ,滑块经过A 点时的速度v A =5.0m/s ,AB 长x=4.5m ,滑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0.10,圆弧轨道的半径R=0.50m ,滑块离

开C 点后竖直上升的最大高度h=0.10m.取g=l0m/s 2

.求 (1)滑块第一次经过B 点时速度的大小;

(2)滑块刚刚滑上圆弧轨道时,对轨道上B 点压力的大小;

(3)滑块在从B 运动到C 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4、如图所示,一半径R=0.2m 的水平圆盘绕过圆心的竖直轴转动,圆盘边缘有一质量m=1.0kg 的小滑块。当圆盘转动的角速度达到某一数

值时,滑块从圆盘边缘滑落,经光滑的过渡圆管(图中圆管未画出)进入轨道ABC 。已知AB 段为光滑的弧形轨道,A 点离B 点所在水平面的高度h=1.2m ;BC 斜面与AB 轨道对接且倾角为37°,滑块与圆盘及BC 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滑块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未脱离轨道,不计在过渡圆管处和B 点的机械能损失,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10m/s 2

,sin37°=0.6,cos37°=0.8

(1)当圆盘的角速度多大时,滑块从圆盘上滑落? (2)求滑块到达B 点时的机械能(取地面为零势能参考面)。

(3)从滑块到达B 点时起,经0.6s 正好通过C 点,求BC 之间的距离。

5、如下图所示的木板由倾斜部分和水平部分组成,两部分之间由一段圆弧面相连接.在木板的中间有位于竖直面内的光滑圆槽轨道,斜面的倾角为θ。现有10个质量均为m 、半径均为r 的均匀刚性球,在施加于1号球的水平外力F 的作用下均静止,力F

与圆槽在同一竖直面内,此时1号球球心距它在水平槽运动时的球心高度差为h 。现撤去力F 使小球开始运动,直到所有小球均运动到水平槽内.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水平外力F 的大小;静止时圆槽对小球1的支持力大小; (2)1号球刚运动到水平槽时的速度;

(3)整个运动过程中,2号球对1号球所做的功. 6、如图所示,AB 为一长为l 并以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的传送带,BCD 部分为一半径为r 、竖直放置的粗糙半圆形轨道,直径BD 恰好竖直,并与传送带相切于B 点。现将一

质量为m 的小滑块无初速地放在传送带的左端A 点上,已知

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求:

(1)滑块到达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滑块恰好能到达D 点,求滑块在粗糙半圆形轨道中克服摩擦力的功;

(3)滑块从D 熙 再次掉到传送带上E 点,求AE 的距离。

7、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 的右端与在竖直面内的用内径光滑的钢管弯成的“9”形固定轨道相接,钢管内径很小.传送带的运行速度

v 0=4.0m/s ,将质量m =1kg

的可看做质点的滑块无初

速地放在传送带的A 端.已知传送带长度L = 4.0 m ,离地高度

h =0.4 m ,“9”字全髙H = 0.6 m ,“9”字上半部分圆弧半径

R =0.1 m ,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

数μ=0.2,重力加速度g =10 m/s 2

,试

求:

(1)滑块从传送带A 端运动到B 端所需要的时间;

(2)滑块滑到轨道最高点C 时对轨道作

用力;

(3)滑块从D 点抛出后的水平射程。 8、如图所示为一固定的游戏轨道,左右两侧的斜直管道PA 与PB 分别与半径R=1cm 的“8”字型圆形管道的低端圆滑连接,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两斜直管道的倾角相同,高度相同,粗糙程度也相同,管口A 、B 两处均用光滑小圆弧管连接(其长度不计,管口处切线竖直),管口到低端的竖直高度H 2=0.4m ,“8”字型管道内壁光滑,整个管道粗细均匀,装置固定在竖直平面内。质量m=0.5kg 的小物块从距管口A 的正上方H 1=5m 处自由下落,第一次到达最低点P 处时的速度大小为10m/s ,此后经管道运动到B 处并竖直向上飞出,然后又再次落回,… … ,如此反复。忽略物块进入管口时因碰撞而造成的能损,忽略空气阻力,小物块视为质点,管道内径大小不计,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g 取10m/s 2

求:

(1)小物块第一次到达“8”字型管道顶端时对管道的作用力F

(2)小物块第一次离开管口B 后上升的最高点距管口处的距离h

(3)小物块能离开两边槽口的总次数

9、如图,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固定光滑轨道,其中AB 是长为R

的水平直轨道,BCD 是圆心为O 、半径为R 的圆弧轨道,两

轨道相切于B 点.在外力作用下,一小球从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B 点时撤除外力.已知小球刚好能沿圆轨道经过最高点C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1)小球在AB 段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2)小球从D 点运动到A 点所用的时间.

10、如图,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缆绳将海面上一搜失去动力的小船沿直线拖向岸边。已知拖动缆绳的电动机功率恒为P ,小船的质量为m ,小船受到的阻力大小恒为f ,经过A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小船从A 点沿直线加速运动到B 点经历时间

为t 1,A 、B 两点间距离为d,缆绳质量忽略不计。求:

(1)小船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全过程克服阻力做的功;

(2)小船经过B 点时的速度大小;

(3)小船经过B 点时的加速度大小a 。

11、题23图所示为一种摆式摩擦因数测量仪,可测量轮胎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其中主要部件有:底部固定有轮胎橡胶片的摆锤和连接摆锤的轻质细杆。摆锤的质量为m ,细杆可绕轴O 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摆锤重心到O 点的距离为L.测量时,测量仪固定于水平地面,将摆锤从与0等高的位置由静止释放。摆锤到最低点附近时,橡胶片紧压地面擦过一小段距离s(s<

⑴摆锤在上述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⑵在上述过程中摩擦力对摆锤所做的功 ⑶橡胶片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12、某缓冲装置的理想模型如图所示,劲度系数足够大的轻质弹簧与轻杆相连,轻杆可在固定的槽内移动,与槽间的滑动摩擦力恒为f. 轻杆向右移动不超过 时,装置可安全工作.

一质量为m 的小车若以速度v0 撞击弹簧,将导致轻杆向右移动

. 轻杆与槽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不计小车与地面的摩擦.

(1)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求轻杆开始移动时,弹簧的压缩量

x;

(2)求为使装置安全工作,允许该小车撞击的最大速度vm;

(3)讨论在装置安全工作时,该小车弹回速度v ’和撞击速度v 的关系.

13、如图1所示,一个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从t=0时刻起,物体在水平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在0到t 0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a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2所示。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

摩擦因数处处相等。则( ) A .t 0时刻,力F 做功的功率等于0 B .在0到t 0时间内,力F 大小恒定 C .在0到t 0时间内,物体的速度逐渐变大 D .在0到t 0

时间内,力F 做功的功率逐渐变小

14、在2010上海世博会上,拉脱维亚馆的风洞飞行表演,令

参观者大开眼界。若风洞内总的向上的风速风量保持不变,让质量为m 的表演者通过调整身姿,可改变所受的向上的风力大小,以获得不同的运动效果,假设人体受风力大小与正

对面积成正比,已知水平横躺时受风力面积最大,且人体站立时受风力面积为水平横躺时受风力面积的1/8,风洞内人体可上下移动的空间总高度为H .开始时,若人体与竖直方向成一定角度倾斜时,受风力有效面积是最大值的一半,恰好可以静止或匀速漂移;后来,人从最高点A 开始,先以向下的最大加速度匀加速下落,经过某处B 后,再以向上的最大加速度匀减速下落,刚好能在最低点C 处减速为零,则有( )

A .表演者向上的最大加速度是g

B .表演者向下

的最大加速度是

C .B

点的高度是 D .由A 至C 全过程表演者克服风力做的功为mgH

15、起重机从静止开始匀加速提起质量为m 的重物,当重物的速度为v 1时,起重机的有用功率达到最大值P ,以后起重机保持该功率不变,继续提升重物,直到以最大速度v 2匀速上升为止,则整个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起重机对货物的最大拉力为P/v 1 B .起重机对货物的最大拉力为P/v 2 C.重物的最大速度

v 2=P/mg D

.重物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

16、质量分别为2m 和m 的A 、B 两物体分别在水平恒力F 1和F 2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撤去F 1、F 2后受摩擦力的作用减速到停止,其V-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 1和F 2大小相等 B. F 1和F 2对A 、B 做功之比为2:1 C. A 、B 所受摩擦力大小相等

D. 全过程中摩擦力对A 、B 做功之比为1:2

17

、如图所示,在倾角=30o 的光滑固定斜面上,放有两个质量分别为1kg 和2kg 的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 和B ,两球之间用一根长L =0.2m 的轻杆相连,小球B 距水平面的高度h =0.1m 。两球从静止开始下滑到光滑地面上,不计球与地面碰撞时的机械能损失,g 取10m/s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下滑的整个过程中A 球机械能守恒

(B )下滑的整个过程中两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C )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时的速度大小为2 m/s

(D )系统下滑的整个过程中B

球机械能的增加量为J

18、图是质量为1kg 的质点在水平面上运动的v -t 图像,以水平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 )在0~3.0s 时间内,合力对质点做功为10J

(B )在1.0s~5.0s 时间内,合力的平均功率为4W

(C )在t=6.0s 时,质点加速度为零

(D )在4.0s~6.0s 时间内,质点的平均速度为3m/s 19、如图所示,假设某次罚点球直接射门时,球恰好从横梁下边缘踢进,此时的速度为。横梁下边缘离地面的高度为h ,

足球质量为m ,运动员对足球做的功为W 1,足球运动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功为W 2,选地面为零势能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员对足球做的功为W

B.足球机械能的变化量为W 1—W 2

C.

足球克服阻力做功为

D.

运动员刚踢完球的瞬间,足球的动能为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20、一物体悬挂在细绳下端,由静止开始沿竖直方向运动,运动

过程中物体的机

械能与位移关系的图像如图所

示,其中0—s 1过程的图线为曲线,s 1——s 2过程的图线为直线.则物体

A .0—s 1所受合力一定是变力,且不断减小

B .s 1—s 2可能在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C .s 1—s 2可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 .0—s 2的动能可能在不断增大

21、如图所示,A 、B 两小球由绕过轻质定滑轮的细线相连,A 放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B 、C 两小球在竖直方向上通过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相连,C 球放在水平地面上。现用手控制住A ,并使细线

刚刚拉直但无拉力作用,并保证滑轮左侧细线竖直、右侧细线与斜面平行。已知A 的质量为4m ,B 、C 的质量均为m ,重力加速度为g ,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开始时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释放A 后,A 沿斜面下滑至速度最大时C 恰好离开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斜面倾角α=60°

B .A 获得最大速度为

C .C 刚离开地面时,B 的加速度最大

D .从释放A 到C 刚离开地面的过程中,A 、B 两小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22、如题19图所示,倾角为的光滑绝缘斜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 、2m 相距L 可视为点电荷的带电小球A 、B 将小球A 、B 同时无初

速释放,已知释放瞬时小球A 的加速度为零,经过一段时间,

小球A 、B 间的距离为x 时,两者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A 、aB 大小关系为aB -1.5aA ,重力加速度为g ,则以下说法 A .

B .x= 2L

C .运动过程中,小球A 、B 系统机械能守恒

D .释放瞬时小球B 的加速度大小为gsin

23、一只苹果从楼上某一高度自由下落,苹果在空中依次经过三个完全相同的窗户1、2、3.图中直线为苹果在空中的运动轨迹.若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苹果通过第3个窗户所用的时间最长

B .苹果通过第1个窗户的平均速度最大

C .苹果通过第3个窗户重力做的功最大

D .苹果通过第1个窗户重力做功的

平均功率最小

24、如图所示,在轻弹簧的下端悬挂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A ,若将小球A 从弹簧原长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A 能够下降的最大高度为h 。

若将小球A 换为质量为2m 的小球B ,仍从弹簧原长位置由静止释放,则小球B 下降h 时的速度为(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空气阻力。)

A .

B .

C .

D .0

25、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以初动能E k0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已知上升过程中受到阻力作用,图中两条

图线分别表示小球在上升过程中动能,重力势能中的某一个与其上升高度之间的关系,(以地面为零势能面,h o 表示上升的最大高度,图中坐标数据中的k 值为常数且满足0< k

A .①表示的是动能随上升高度的图像,②表示的是重力势能随上升高度的图像

B .上升过程中阻力大小恒定且f= kmg

C

.上升高度时,重力势能和动能相等

D

.上升高度

时,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差为

26、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A 、B 间用一轻质弹簧相连组成系统。且该系统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

以相同加速度保持间距不变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它们的总动能为2E k 时撤去水平力F ,最后系统停止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从撤去拉力F 到系统停止运动的过程中( ) A .外力对物体A 所做总功的绝对值等于E k B .物体A 克服摩擦阻力做的功等于E k

C .系统克服摩擦阻力做的功可能等于系统的总动能2E k

D .系统克服摩擦阻力做的功一定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减小量

27、如图所示,绝缘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斜面底端,弹簧

与斜面平行,带电小球Q (可视为质点)固定在光滑绝缘斜面上的M 点,且在通过弹簧中心的直线ab 上。现把与Q 大小相同,电性相同的小球P ,从直线ab 上的N 点由静止释放,在小球P 与弹簧接触到速度变为零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P 、小球Q 、弹簧、还有地球组成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

B .小球P 和弹簧的机械能守恒,且P 速度最大时所受弹力与库仑力的合力最大

C .小球P 的动能、与地球间重力势能、与小球Q 间电势能和弹簧弹性势能的总和不变

D .小球P 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28、如图所示是进行训练用的

“跑步机”示意图,质量为m 运动员踩在与水平面成α角的传送皮带上,传送皮带运动过程中

受到的阻力恒为f 。当运动员用力蹬传送皮带,使其以速度v

匀速向后运动,则在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人脚对传送皮带的摩擦力是传送皮带所受的阻力

B .人对传送皮带不做功

C .人对传送皮带做功的功率为mgv

D .人对传送皮带做功的功率为fv

29、一个质量为0.2kg 的小球从空中静止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假设小球在空中运动时所受阻力大小不变,小球与地面碰撞时间可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g =10m/s 2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在0~t 1时间内,小球的位移为2 .2m

B .在0~t 1时间内,小球的路程为

2 .8m

C .在0~t 1时间内,小球在空气阻力作用下损失机械能2.2J

D .小球在碰撞过程中损失机械能1.6J 30、风洞是对飞机、导弹性能进行检测的一种高科技产物,现代汽车的生产也有运用风洞技术进行检测的,如图所示是

小丽所在兴趣小组设计的一个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类似于风洞的实验装置,他们在桌面上放有许多大小不同的塑料球,这些塑料球的密度均为,用水平向左恒定的风作用在球上,使它们做匀加速运动(摩擦不计)。已知风对球的作用力F 与球的最大横截面积S 成正比,即 F = kS ,k 为一常量。对塑料球来说,可以认为空间存在一个风力场,在该风力场中风力对球做功与路径无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定义风力场强度,E 的大小与球的横截面积S

成反比,方向与风力同向

B.可以定义风力场强度,E 的大小与球受到的风力F 成正比,方向与风力反向

C.若以栅栏P 为风力势能参考平面,距P 为x 处的风力势能是

D.以栅栏P 为风力势能参考平面,水平向右为x正方向,塑料小球的半径用r 表示,某时刻的速度用v 表示,风力场中

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写为=恒量

31、如图所示,木板1、2固定在墙角,一个可

视为质点的物块分别从木板的顶端静止释放,并沿斜面下滑到底端,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m 。对这两个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沿着1和2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速度大小相等

B .沿着1和2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不相等

C .物块沿着1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产生的热量更多

D .物块沿着2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产生的热量更多

32、如图所示,在倾角θ=30°的光滑固定斜面上,放有两个质量均为

2kg 的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 和B ,两球之间用一根长L =0.2m 的轻杆相连,小球B 距水平面的高度h =0.1m 。两球从静止开始下滑到光滑地面上,不计球与地面碰撞时的机械能损失,g 取10m/s 2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下滑的整个过程中A 球机械能守恒

B .下滑的整个过程中两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C .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时的速度大小为2 m/s

D .系统下滑的整个过程中B 球机械能的增加量为1J

33、下列关于功和机械能的说

法,正确的是( ) A.在有阻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不等于重力物

体所做的功

B.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

C.物体的重力势能是物体与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其大小与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

D.运动物体动能的减少量一定等于其重力势能的增加量 34、将一只苹果(可看成质点)水平抛出,苹果在空中依次飞过三个完全相同的窗户1、2、3,图中曲线为苹果在空中运

行的轨迹.若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则 A .苹果通过第1个窗户的平均速度最大

B .苹果通过第1个窗户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最小

C .苹果通过第3个窗户所用的时间最短

D .苹果通过第3个窗户重力所做的功最多

35、如图所示为竖直平面内的直角坐标系.一质量为m 的质点,在恒力F 和重力的作用下,沿直线ON 斜向下运动,直线ON 与y 轴负方向成θ角(θ<90°),不计空气阻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当F =m gtan θ时,拉力F 最小

B .当F =mgsin θ时,拉力F 最小

C .当F =mgsin θ时,质点的机械能守恒,动能不变

D .当F =mgtan θ时,质点的机械能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 36、如图所示,A 、B 、C 三个一样的滑块从粗糙斜面上的同一高度同时开始运动,A 由静止释放,B 的初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大小为v 0,C 的初速度方向沿斜面水平,大小也为

v 0,最终三个滑块均到达斜面底端,

则:

A .滑到斜面底端时,A 和

B 的动能一样大 B .滑到斜面底端时,B 的动能最大

C .A 和B 滑到斜面底端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一样多

D .A 和B 滑到斜面底端动能相同

37、如图,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 、B 用不可伸长的细软轻线连接,跨过固定在地面上半径为

R 有光滑圆柱,A 的质量为B

的两倍。当B 位于地面时,A

恰与圆柱轴心等高。将A 由静止释放,B 上升的最大高度是( )

(A )2R (B )5R /3 (C )4R /3 (D )2R /3

38、质量相等的均质柔软细绳A 、B 平放于水平地面,绳A 较长。分别捏住两绳中点缓慢提起,直到全部离开地面,两绳中点被提升的高度分别为h A 、h B ,上述过程中克服重力做

功分别为W A 、W B 。若( ) (A )h A =h B ,则一定有W A =

W B (B )h A >h B ,则可能有W A <W B

(C )h A <h B ,则可能有W A =

W B (D )h A >h B ,则一定

有W A >W B

39、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的物块A ,收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 作用,F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设物块与地面的静摩擦力最大值fm 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 A .0~t 1时间内F 的功率逐渐增大 B .t2时刻物块A 的加速度最大 C .t2时刻后物块A 做反向运动 D .t3时刻物块A 的动能最大

40、如图,表面光滑的固定斜面顶端安装一定滑轮,小物块A 、B 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初始时刻,A 、B 处于同一高度并恰好静止状态。剪断轻绳后A 下落、B 沿斜面下滑,则从剪断轻绳到物块着地,两物块

A .速率的变化量不同

B .机械能的变化量不

C .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相同

D .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

参考答案

一、综合题

1、解:(1

)由,

知,物块在C

点速度为

(1分)

设物块从D 点运动到C 点的过程中,弹簧对物块所做的功为W ,

由动能定理得:

(2分)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代入数据得:(2

分)

(2)由知,物块从C 运动到B 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

(1分)

设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1分) 代入数据解得

(1分)

物块在P 点的速度满足 (2分)

物块从B 运动到P 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有 (2分) 物块从C 运动到B 的过程中有

(1分)

由以上各式解得

(1分)

(3)假设物块第一次从圆弧轨道返回并与弹簧相互作用后,能够回到与O 点等高的位置Q 点,且设其速度为

,由动能

定理得 (3

分)

解得

(2分)

可见物块返回后不能到达Q 点,故物块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不会脱离轨道。(1分)

2、 (1)1.5J (2)1m/s .1.5m

解:(1)(6分)圆弧面上下滑:

3、(1)滑块从A 到B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动能定理得:

(3分)

解得:(2分)

(2)在B 点,由向心力公式得:

(3分)

(2分)

(3)由竖直上抛运动规律得:

(2分)

滑块从B 到C ,由动能定理得(2

分)

解得:

J (2分)

4、(1)滑块在圆盘上做圆周运动时,静摩擦力充当向心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μmg=m ω2

R ------2分 代入数据解得:ω=

=5rad/s ---------2分

(2)滑块在A 点时的速度:V A =ωR=1m/s --------1分

滑块在从A 到B 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mgh+ mv A 2

/2= mv B 2

/2 ------------2分 解得:

v B =5m/s -------------1分 在B 点时的机械能E B =mv B 2

/2 =12.5J ------------ 1分

(3)滑块沿BC 段向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a 1=g (sin37°+μcos37°)=10m/s 2

--------1分

滑块沿BC 段向上运动的时间:t 1= v B / a 1=0.5s 小于题中所给时间,滑块会返回一段时间---- 1分

向上运动的位移: S 1=v B 2

/2a 1=1.25m ----------1分

返回时的加速度大小:a 2=g (sin37°-μcos37°)=2m/s 2

S 2=1/2 a 2(t-t 1)2=0.01m --------1分 BC 间的距离:s BC = S 1- S 2 =1.24m -------- 1分 5、解: (1)以第1个小球为研究对象,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

即F =10mg tan

θ. (2分

)

(2分)

(2)因斜面光滑,1号球在斜面运动时,小球间无相互作用力。以1号球为研究对象,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mgh =mv 2 解得v

(4分)

(3)撤去水平外力F 后,以10个小球整体为研究对象,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10mg

·10m ·v 12

(2分)

解得v 1

(1分)

再以1号球为研究对象,由动能定理得mgh +W

mv 12 (2分)

得W =9mgr sin

θ. (1分)

6、(1)设滑块在摩擦力作用下从A 到B 一直被加速,且设刚好到达B 点前的速度为v ,

则:

故滑块在传送带上是先加速后匀速,到达B 点时的速度为v

得: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2)滑块恰好能到达D 点,则

由动能定理得:

(3)滑块从D 点再次掉到传送带上E 点做平抛运动,即

故AE 的距离为

评分标准:各2分,各1分。 7、解析:(1)滑块在传送带上加速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知μmg=ma ,

解得 m/s 2

加速到与传送带相同的速度所需要的时间

s

滑块的位移

,此时滑块恰好到达B 端。

滑块从传送带A 端运动到B 端所需要的时间为2s (2)滑块由B 到C 过程机械能守恒,有

在最高点C 点,选向下为正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联立解得

N ,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滑块滑到轨道最高点C 时对轨道作用力的大小

N 和方向竖直向上。

(3)滑块由C 到D 过程机械能守恒,有

D 点到水平面的高度=0.8m

由平抛运动规律得

解得滑块从D 点抛出后的水平射程

8、(1) mV 2

/2–mV P 2

/2 =-4mgR ------------------3分 F+mg= mV 2

/R --------------------------3分

联合得:F=4985N

----------------------2分

(2) mg(H1-h)=2W f --------------------------3分

mV P2/2 = mg(H1+H2)-W f ------------------3分

或0-mV P2/2 = -mg(H2+h)-W f

联合得:h=4.2m -----------------------2分

(3)n=mgH1/2W f=6.25 -----------------------2分

故能离开两边槽口的总次数为6次--------2分

9、

【解析】(1)小球在BCD段运动时,受到重力mg、轨道正压力N的作用,如图所示.据题意,N≥0,且小球在最高点C所受轨道正压力为零

Nc=0 ①

设小球在C点的速度大小为v c,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小球从B点运动到C点,机械能守恒.设B点处小球的速度大小为v B,有

由于小球在AB段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设加速度大小为a,由运动学公式有

由②③④式得

(2)设小球在D处的速度大小为v D,下落到A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由机械能守恒有

设从D点运动到A点所用的时间为t,由运动学公式得

由④⑤⑥⑦⑧式得

10、【答案】:(1

(2)

(3)

【解析】:(1):小船从A点到达B点,受到的阻力恒为f,

其克服阻力做的功为:①

(2)小船从A运动到B点时,电动机牵引绳对小船做功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从A 到B 由动能定理可知:③

解得: ④

(3)设小船经过B 点时的绳的拉力大小为F ,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电动机牵引绳的速度大小为μ,则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⑦

由④⑤⑥⑦式解得

11、⑴损失的机械能ΔE= mgL

⑵摩擦力做的功= -mgL

⑶动摩擦因数μ= mgL /FS

12、

二、选择题

13、AC 14、A D 15、B

16、C 17、BD 18、D 19、B 20、CD 21、B 22、B 23、D 24、B 25、BCD

26、A D

27、ACD

28、D

29、C

30、D

31、BC

32、BD

33、BC

34、BC

35、BD

36、BC

37、C,

38、B,

39、【答案】BD

40、【答案】:D

高中物理选修3-5全套教案(人教版)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 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 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 ★教学重点 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 ★教学难点 实验数据的处理.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完成该实验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滑块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

(1)台球由于两球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 (2)微观粒子之间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状态,甚至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 师: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速度都发生变化. 师:两个物体的质量比例不同时,它们的速度变化也不一样. 师:物理学中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守恒). (二)进行新课 1.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 1.1 一维碰撞 师: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 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课件:碰撞演示 如图所示,A 、B 是悬挂起来的钢球,把小球A 拉起使其悬线与竖直线夹一角度a ,放开后A 球运动到最低点与B 球发生碰撞,碰后B 球摆幅为β角.如两球的质量m A =m B ,碰后A 球静止,B 球摆角β=α,这说明A 、B 两球碰后交换了速度; 如果m A >m B ,碰后A 、B 两球一起向右摆动; 如果m A

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知识总结归纳 一、力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及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及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及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及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及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5.物体的受力分析

高中物理功能关系知识点和习题总结

高中物理功能关系 专题定位本专题主要用功能的观点解决物体的运动和带电体、带电粒子、导体棒在电场或磁场中的运动问题.考查的重点有以下几方面:①重力、摩擦力、静电力和洛伦兹力的做功特点和求解;②与功、功率相关的分析与计算;③几个重要的功能关系的应用;④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⑤综合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分析问题.本专题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命题情景新,联系实际密切,综合性强,侧重在计算题中命题,是高考的压轴题. 应考策略深刻理解功能关系,抓住两种命题情景搞突破:一是综合应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结合动力学方法解决多运动过程问题;二是运用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解决电场、磁场带电粒子运动或电磁感应问题. 1.常见的几种力做功的特点 (1)重力、弹簧弹力、静电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2)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①单个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②相互作用的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总等于零,在静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只有 机械能的转移,没有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相互作用的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不为零,且总为负值.在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不仅有相互摩擦物体间机械能的转移,还有部分机械能转化为能.转化为能的量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滑动摩擦力与相对位移的乘积. ③摩擦生热是指滑动摩擦生热,静摩擦不会生热. 2.几个重要的功能关系 (1)重力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变化,即W G=-ΔE p. (2)弹力的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变化,即W弹=-ΔE p. (3)合力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即W=ΔE k. (4)重力(或弹簧弹力)之外的其他力的功等于机械能的变化,即W其他=ΔE. (5)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功等于系统中能的变化,即Q=F f·l相对. 1.动能定理的应用 (1)动能定理的适用情况:解决单个物体(或可看成单个物体的物体系统)受力与位移、 速率关系的问题.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分段作用. (2)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 ①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 ②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力做功情况,然后求各个外力做功的代数和. ③明确物体在运动过程始、末状态的动能E k1和E k2.

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时间和位移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知识点总结 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会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通过分析纸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及其某时刻的速度;学会用图像法、列表法处理实验数据。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的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二、实验原理 ⑴电磁打点计时器 ①工作电压:4~6V的交流电源 ②打点周期:T=0.02s,f=50赫兹 ⑵电火花计时器 ①工作电压:220V的交流电源 ②打点周期:T=0.02s,f=50赫兹 ③打点原理:它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点迹的计时器,当接通220V的交流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电火花,于是在纸带上就打下一系列的点迹。 ⑵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0、1、2…为时间间隔相等的各计数点,s1、s2、s3、…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若△s=s2-s1=s3-s2=…=恒量,即若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⑶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

三、实验器材 小车,细绳,钩码,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或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米尺。 四、实验步骤 1.把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如图所示。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并在细绳的另一端挂上合适的钩码,试放手后,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一段距离,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取下纸带, 换上新纸带, 重复实验三次。 4.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的比较密集的点子, 确定好计数始点0, 标明计数点,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两点间的距离,用逐差法求出加速度值,最后求其平均值。也可求出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 作v-t图线, 求得直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五、注意事项 1.纸带打完后及时断开电源。 2.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一些,以能在纸带上长约50cm的范围内清楚地取7~8个计数点为宜。 3.应区别计时器打出的轨迹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通常每隔4个轨迹点选1个计数点,选取的记数点不少于6个。 4.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可统一量出各计数点到计数起点0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常见考法 纸带处理时高中遇到的第一个实验,非常重要,在平时的练习中、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均会高频率出现,以致在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中也做为重点考察内容,是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同学们要引起重视。 误区提醒 要注意的就是会判断纸带的运动形式、会计算某点速度、会计算加速度,在运算的过

高中物理选修3-4全套教案

高二物理选修3-4教案 11、1简谐运动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 2、正确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科学的神奇,实验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 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与位移的概念容易混淆;在一次全振动中速度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学习机械运动的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今天学习一种更复杂的运动——简谐运动 1、机械振动 振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请举例说明什么样的运动就是振动 微风中树枝的颤动、心脏的跳动、钟摆的摆动、声带的振动……这些物体的运动都是振动。请同学们观察几个振动的实验,注意边看边想:物体振动时有什么特征 [演示实验] (1)一端固定的钢板尺[见图1(a)] (2)单摆[见图1(b)] (3)弹簧振子[见图1(c)(d)] (4)穿在橡皮绳上的塑料球[见图1(e)]

提问:这些物体的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是直线的、曲线的;运动方向水平的、竖直的;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的、不同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 归纳: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是机械振动的简称。 2、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我们以弹簧振子为例学习简谐运动 (1)弹簧振子 演示实验:气垫弹簧振子的振动 讨论:a.滑块的运动是平动,可以看作质点 b.弹簧的质量远远小于滑动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一个轻质弹簧联接一个质点,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就构成了一个弹簧振子 c.没有气垫时,阻力太大,振子不振动;有了气垫时,阻力很小,振子振动。我们研究在没有阻力的理想条件下弹簧振子的运动。 (2)弹簧振子为什么会振动 物体做机械振动时,一定受到指向中心位置的力,这个力的作用总能使物体回到中心位置,这个力叫回复力,回复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对于弹簧振子,它是弹力。 回复力可以是弹力,或其它的力,或几个力的合力,或某个力的分力,在O点,回复力是零,叫振动的平衡位置。 (3)简谐运动的特征 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回复力的大小和方向与振子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有直接关系。在研究机械振动时,我们把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简称为位移。 3、简谐运动的位移图象——振动图象 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是一条什么形状的图线呢简谐运动的位移指的是什么位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演示:当弹簧振子振动时,沿垂置于振动方向匀速拉动纸带,毛笔P 就在纸带上画出一条振动曲线 说明:匀速拉动纸带时,纸带移动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纸带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新人教版)】 必修部分:(必修 1、必修2) 一、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 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9、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主要取决于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

高中物理常见功能关系

高中物理常见功能关系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有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参与转化。高中阶段常见的做功引起能量转化的基本类型如下: 1、合外力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这是动能定理的基本类容,表达式为 W=Ek2-Ek1=ΔEk; 2、重力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注意,是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不是变化量。变化量是指增量,所以减少量是变化量的相反数。这个用关系式表达为WG=Ep1-Ep2=-ΔEp; 3、重力以外的力做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量;即 W=E2-E1=ΔE; 4、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 设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着大小为f的滑动摩擦力,则对物体1,摩擦力做功为Wf1=fx1,对物体2,摩擦力做功为 Wf2=-fx2,则Wf1+Wf2=f(x1-x2)=fx相,这个x相是指相对路程。fx相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 5、弹簧弹力做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减少量; 这个与第二点“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类似。表达式也是W=Ep1-Ep2=-ΔEp 6、电场力做功等于电势能减少量;

若在电场中带电体从A点移动到B点,则 WAB=EpA-EpB=-ΔEp 7、分子力做功等于分子势能减少量; 8、安培力做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克服安培力做多少功就有多少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 推导如下:W安=-BILx=-I*BLv*t=-EIt=-W电 以上是高中阶段常见功能关系的一点总结。看起来纷繁复杂,其实可以总结为一个表达式:即W=以上是高中阶段常见功能关系的一点总结。看起来纷繁复杂,其实可以总结为一个表达式:即W=ΔE,也就是:力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参与转化。所以说: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完整版)重点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整理)

3 6V 0 L =3 V A M v 一、分子动理论 精心整理 高三物理复习资料选修 3—3 考点汇编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单分子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 (2)1mol 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 N = 6.02 ?1023 mol -1 (3) 对微观量的估算: ①分子的两种模 型:球形和立方体(固体液体通常看成球形,空气分子占据空间 d = 看成立方体) ②利用阿伏伽德罗 0 常数联系宏观量与微观量 a.分子质量: m = M mol b.分子体积: v = V mol N A N A c 分子数量: n = M M v N A = M N A = V N A = V N A mol mol mol mol 2、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布朗运动扩散现象) (1) 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了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同时还说明 分子间有间隙,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 布朗运动:它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①布朗运动的三个主要特点: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 布朗运动越明显。 ②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它是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固体微小颗粒各个方向撞击的不均匀造成。 ③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扩散现象都有力地说明物体内大量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 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简称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是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离加大而减小得更快些,如图 1 中两条虚线所示。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种力的合力又叫做分子力。在图 1 图象中实线曲线表示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即分子力)随距离变化的情况。

高中物理功能关系专题

高中物理功能关系专题 XXXX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讲义编号: 学员编号: 年级:高三课时数: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高中物理学科教师: 学科组长签名及日期家长签名及日期 课题功能关系 授课时间备课时间 1( 功,功率的定义 教学目的 2( 汽车启动问题 3( 动能定理初步 类型1 功和功率的计算 (一)功的相关问题 1. 恒力F做功: WFs,cos, 两种理解: scos, (1)力F与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的乘积。 (2)在位移s方向上的力与位移s的乘积。 Fcos, 注:力的作用点和位移要画成共点的,然后来找箭头和箭头之间的夹角 2. 变力F做功的求解方法 FF,12,?cos (1)若变力F是位移s的线性函数,则。 F,WFs,,2 WPT,? (2)变力F的功率恒定。 (3)利用动能定理及功能关系等方法求解。 (4)分段来看是恒力的,分段求功然后加起来。 典型的常见题型:篮球

3. 合外力的功W 合 WFs,cos, (1),在位移s上F恒定。合合合 WWWW,,,,… (2)要注意各功的正负。 12n合 4. 正、负功的物理意义 正功表示该力作为动力对物体做功,把其他物体的能量(或者其他形式的能量)给物体 负功表示该力作为阻力对物体做功,把物体的能量给了其他物体(或者变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5. 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1)摩擦力既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 (2)相互摩擦的系统内: 一对静摩擦力的功的代数和总为零,静摩擦力起着传递机械能的作用,而没有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一对滑动摩擦力的功的代数和与路径有关,其值为负。等于摩擦力与相对位移的乘积。即WFsEQ,,,,。所以摩擦力可能有两个作用:一是物体间的机械能的转移;二是机滑相对损内能 械能转化为内能。 6.重力做功的特点 如右图(d)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经三条不同的路径,从高度是h的位置运动到高度是h的位12置。重力做功有什么特点呢, 小结:重力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位置的高度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全册教案完整

第四章电磁感应 划时代的发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 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 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

生思考并回答: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 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5)从法拉第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程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 自己的体会。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的足迹 1、科学家的启迪教材P3 2、伟大的科学家法拉第教材P4 四、实例探究 【例1】发电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C)

高一物理笔记总结归纳

高一物理笔记总结归纳 学习物理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高一物理笔记都整理好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笔记总结 一、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1、参考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 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 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①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②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③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 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注】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 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 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补充: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 (1)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 (2)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3)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4)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 (1)若a 与V方向相同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增大。 (2)若a 与V方向相反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减小。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可由下面四个基本关系式表示: (1)速度公式 (2)位移公式 (3)速度与位移式 (4)平均速度公式 3、几个常用的推论: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x=x2-x1=x3-x2=……=xn-xn-1=aT2 (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一段位移内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中与这段位移初速度v0和末速度vt的关系为。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 ①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高中物理选修3-4全套教案(人教版)

高二物理选修3-4教案 郑伟文 11.1简谐运动 教学目的 (1)了解什么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 (2)正确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 2.能力培养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与位移的概念容易混淆;在一次全振动中速度的变化 课型:启发式的讲授课 教具:钢板尺、铁架台、单摆、竖直弹簧振子、皮筋球、气垫弹簧振子、微型气源 教学过程(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引入]我们学习机械运动的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今天学习一种更复杂的运动——简谐运动。 1.机械振动 振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请举例说明什么样的运动就是振动? [讲授]微风中树枝的颤动、心脏的跳动、钟摆的摆动、声带的振动……这些物体的运动都是振动。请同学们观察几个振动的实验,注意边看边想:物体振动时有什么特征? [演示实验](1)一端固定的钢板尺[见图1(a)](2)单摆[见图1(b)] (3)弹簧振子[见图1(c)(d)] (4)穿在橡皮绳上的塑料球[见图1(e)] {提问}这些物体的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是直线的、曲线的;运动方向水平的、竖直的;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的、不同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 {归纳}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是机械振动的简称。 2.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我们以弹簧振子为例学习简谐运动。

(完整版)高中物理学史最全归纳总结

物理学史在高考中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大家不妨在假期的时候多看看这篇《物理学史汇总》,赶紧收藏吧! 1.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

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11、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主要取决于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了多级火箭和惯性导航的概念。多级火箭一般都是三级火箭,我国已成为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第三个国家。

高中物理专题练习《功能关系》

一个人站在船头,按图中A. B. 两种情况用同样大小的力拉绳,设船的质量一样,水的阻力不计,从静止开始在相同的t时间内(t时间内,A. 图中小船未碰岸,B. 图中两船未相遇),两种情况人所做的功分别为W a和W b,在t时刻人拉绳做功的瞬时功率分别为P a和P b,则有( ) A. W a>W b, P a>P b B. W a=W b, P a=P b C. W a<W b, P a<P b D. W a<W b, P a>P b 答案:C 来源: 题型:单选题,难度:理解 如图所示,轻弹簧一端系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于O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将小球拉到与O点等高处,弹簧恰为原长时,将小球由静止释放,达到最低点时,弹簧的长度为l,对于小球的速度v和弹簧的伸长量△l有( ). A .△l=mg/k B. △l=3mg/k C. υ= D. υ< 答案:D 来源: 题型:单选题,难度:理解 一个小球在竖直环内至少做n次圆周运动,当它第(n-2)次经过环的最低点时速度为7 m / s,第(n-1)次经过环的最低点时速度为5 m / s,则第n次经过环的最低点时的速度V一定 A.v>1 m / s B.v < 1 m / s C.v = 1 m / s D.v = 3 m / s。 答案:A 来源: 题型:单选题,难度:应用 一根质量为M的链条一半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另一半挂在桌边,如图(甲)所示。将链条由静止释放,当链条刚离开桌面时,速度为v1.然后在链条两端各系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把链条一半和一个小球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另一半和另一个小球挂在桌边,如图(乙)所示。又将系有小球的链条由静止释放,当链条和小球刚离开桌面时速度v2.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若M=2m,则v1=v2 B.若M>2m,则v1<v2 C.若M<2m,则v1<v2 D.不论M与m大小关系如何,均有v1>v2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从初中进入高中以后,就会慢慢觉得物理公式比以前更难学习了,其实学透物理公式并不是难的事情,以下是我整理的物理公式内容,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作为参考借鉴。 基本符号 Δ代表'变化的 t代表'时间等,依情况定,你应该知道' T代表'时间' a代表'加速度' v。代表'初速度' v代表'末速度' x代表'位移' k代表'进度系数' 注意,写在字母前面的数字代表几倍的量,写在字母后面的数字代表几次方. 运动学公式 v=v。+at无需x时 v2=2ax+v。2无需t时 x=v。+0.5at2无需v时 x=((v。+v)/2)t无需a时 x=vt-0.5at2无需v。时 一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匀加速)=(v。+v)/2

一段时间的中间位移速度(匀加速)=根号下((v。2+v2)/2) 重力加速度的相关公式,只要把v。当成0就可以了.g一般取10 相互作用力公式 F=kx 两个弹簧串联,进度系数为两个弹簧进度系数的倒数相加的倒数 两个弹簧并联,进度系数连个弹簧进度系数的和 运动学: 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v=v(初速度)+at ②x=v(初速度)t+?at平方=v+v(初速度)/2×t ③v的平方-v(初速度)的平方=2ax ④x(末位置)-x(初位置)=a×t的平方 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0)套前面的公式,初速度为0 重力:G=mg(重力加速度)弹力:F=kx摩擦力:F=μF(正压力)引申:物体的滑动摩擦力小于等于物体的最大静摩擦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

高中物理必修二功能关系试题

高中物理必修二功能关 系试题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高中物理必修二功能关系试题 1、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1:4,速度大小之比为4:1,则这两个物体的动能之比是( ) A 、 1:4 B 、 4:1 C 、2:1 D 、1:1 2、质量为1kg 的物体被人用手由静止向上提高1m ,这时物体的速度是2m/s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物体机械能增加2J B 、拉力对物体做功12J C 、合外力对物体做功2J D 、物体克服重力做功10J 3.光滑的水平面上固定着一个螺旋形光滑水平轨道,俯视如图所示。一个小球以一定速度沿轨道切线方向进入轨道,以下关于小球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轨道对小球做正功,小球的线速度不断增大 B .轨道对小球做正功,小球的角速度不断增大 C .轨道对小球不做功,小球的角速度不断增大 D .轨道对小球不做功,小球的线速度不断增大 4、质量为m 的物体以速度v 从地面竖直上抛,当它抛到离地面h 高处时,它的动能和势能 正好相等,这个高度是( ) A 、g v 2 B 、g v 22 C 、g v 42 D 、g v 2 2 5、一物体由H 高处自由落下,当物体的动能等于势能时,物体运动的时间为( ) A 、g H 2 B 、g H C 、g 2H D 、4H g 6、质量为m 的物体从地面上方H 高处无初速释放,落在地面后出现一个深度为h 的坑,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 )

A 、重力对物体做功为mgH B 、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mg (H +h ) C 、所有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为零 D 、地面对物体的平均阻力为mg (H +h )/ h 7、如图所示,一物体以一定的速度沿水平面由A 点滑到B 点,摩擦力做功W 1;若该物体从A′沿两斜面滑到B′,不考虑物体在最高点离开斜面情况,摩擦力做的总功为W 2,已知物体与各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则:( ) A .W 1=W 2 B .W 1>W 2 C .W 1<W 2 D .不能确定W 1、W 2大小关系 8、一物体在竖直弹簧的上方h 米处下落,然后又被弹簧弹回,则物体动能最大时是:( ) A 、物体刚接触弹簧时 B 、物体将弹簧压缩至最短时 C 、物体重力与弹力相等时 D 、弹簧等于原长时 9、如图所示,一小球自A 点由静止自由下落,到B 点时与弹簧接触,到C 点 时弹簧被压缩到最短。若不计弹簧质量和空气阻力,在小球由A →B →C 的过程中,若仅以小球为系统,且取地面为参考面,则:( ) A 、小球从A → B 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小球从B → C 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所以机械能也守恒 B 、小球在B 点时动能最大 C 、小球减少的机械能,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量 D 、小球到达C 点时动能为零,重力势能为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10.如图所示,小球从高处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在弹簧压缩到最短的整个过程中,下 列关于能量的叙述中正确的应是( ) A.重力势能和动能之和总保持不变 A B C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全册教案完整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

——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第四章电磁感应 4.1 划时代的发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

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 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节认识运动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参考系 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第二节 时间位移

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 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 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