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婚恋观的嬗变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婚恋观的嬗变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婚恋观的嬗变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婚恋观的嬗变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婚恋观的嬗变

邱兴跃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4)

摘要:以父母与媒妁为象征的传统婚姻制度影响深远。到了明代,尽管官方的规定与以前并无多大差别,但以冯

梦龙、

凌濛初为代表的编撰者创作了反映普通民众情感和心理诉求的白话小说,表现出与传统迥异的婚恋观,婚恋模式亦出现了新的动向。这一方面是与明代中晚期重情、重个人价值的新思想有关,亦是文学世俗化在小说领域的反映。

关键词:明代白话小说;婚恋观;婚恋模式;民众心理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10)11-0140-03

收稿日期:2010-10-08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儒学的世俗化与民间文化心理研究”,项目编号:2007JJD840187作者简介:邱兴跃(1974-),四川绵阳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

社会科学家

SOCIAL SCIENTIST 2010年11月(第11期,总第163期)

Nov.,2010

(No.11,General No.163)

【文艺论丛】

一、父母为命:传统典籍中的婚恋观

在中国传统的婚姻程序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首要的一环,在中国历代典籍中有大量记载。《诗经·齐风·南山》云:“蓻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1]

《战国策·燕策》说:“且夫处女无媒,老且不嫁;舍媒而自衒,弊而不售。”[2]

《礼记·昏仪》亦明白地说:“昏礼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3]

可见,古代婚姻的首要目的并不是男女之间的结合,而是繁衍后代、继续家族的香火。正因为如此,在历代的法律条文中,结婚的当事人就失去了自主的权利,

而家族的代表———父母,也就责无旁贷名正言顺地成了儿女婚姻的决策人。

男女婚姻不仅仅是家族的事,更与“礼”息息相关。《礼记·经解》云:“昏姻之礼,所以明

男女之别也。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坊止水之所自来

也。”[3]

在这里,将婚姻视作建立人伦的基础,并提至关

系到国家伦理秩序的重要位置,男婚女嫁靠的是门当

户对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双方对个人的终身大

事无权过问,一切听凭于家长。许多子女,从议亲、订婚、纳聘、请期,直到被人送入新房,始终处于任人摆布

的尴尬境地。恩格斯说:“在整个古代,婚姻的缔结都是

由父母包办,当时则安心顺从。

古代所仅有的那一点夫妇的情爱,并不是主观的爱好,而是客观的义务;不是

婚姻的基础,而是婚姻的附加物。”[4]

这一极不合理的婚

姻制度,将多少热情追求自由爱情的青年男女,推入苦难的深渊,酿成了多少人生的悲剧。

事实上,关于婚姻的形式,明代官方的规定与以

前也没有什么不同,《大明律》附录《大明令》中规定:

“嫁娶皆由祖父母父母主婚。

祖父母父母俱无者,从余亲主婚。

其夫亡携女适人者,其女从母主婚”[5]

,也就是说,

婚姻的构成目的是无关乎情欲的,如果违背这一条的话,

无论是怎样的形式都最终会以失败而告终。《醒世恒言》

卷十四《闹樊楼多情周仙》尽管描述了一段生死不渝的爱情,

但其结果是让人失望的。周胜仙的

“自媒”只不过是情急中机智的产儿,而不是反对媒妁的,

最终亦未能逃过封建家长父亲这一关。人类学者许烺光认为:“中国的社会结构是以家庭为基础,家庭中的成员关系是以父与子的关系为‘主轴’,其他种种关系也都以这一主轴为中心。”[6]

在父子关系中根据“三纲”思想所形成的支配关系应

是“父为子纲”,如此,父亲的权威就成了整个人伦秩

序的支柱,这表现在婚姻上,就是以父母之命来作为婚姻的构成基础。其实,在夫为妻纲的原则下,所谓父

母之命实际上可化约为父亲之命,这对于两情相悦的

男女双方的打击则是致命的。

二、两情相悦:明代白话小说中婚姻观的嬗变随着明代社会新思潮的崛起,婚姻与家庭问题越来越引起当时人们的重视,

在民间要求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那些社会生活感受极为敏140

感的小说家,更是紧紧抓住这一普通民众普遍关心的题材,大做起文章来,为青年男女的婚姻不自由鸣不平,塑造出许多努力追求理想爱情的女性形象。凌濛初对妇女在婚姻中与男子的平等地位问题进行了思考,他在《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满少卿饥附饱飏,焦文姬生报死仇》中就说:

天下事有好些不平的所在。假如男人死了,女人再嫁,便道是失了节,玷了名,污了身子,是个行不得的事,万口訾议。及至男人家丧了妻子,却又凭他续弦再娶,置妾买婢,做出若干勾当,把死的丢在脑后,不提起了,并没人道他薄幸负心。

作者显然是站在普通市民阶层的立场上,为被压迫、被奴役的妇女鸣不平,对封建贞烈观以及以男子为中心话语的伦理规范表示不满,也流露出要求男女平等的思想。为顺应市民的要求,以冯梦龙、凌濛初为代表的白话小说编撰者开始将视线投向了广大市民阶层,即“以市民生活为主要题材,以市民为主要的正面形象,反映市民的要求。”[7]其实,在明代,不仅白话短篇小说的视角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小说反映的价值观和审美趣味也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正是市民群众在反对门阀婚姻和反抗买卖婚姻的生活中产生的一种对爱情和婚姻的新认识,一种新的美学理想。以这种标准来衡量,才会得出‘堪爱豪家多子弟,风流不及卖油人’这样具有叛逆性、先进性的思想认识。”[8]在《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九《通闺闼坚心灯火,闹囹圄捷报旗铃》中,就叙述了一个家境富裕的女方家长反对其女与家道不足的男方成婚,而为之另结门当户对之对象,但男女双方却不顾女子父亲反对此婚姻之限制,依然暗通款曲,誓死相从,且再三肌肤相亲。之后私情败露,男方被女方父送去法办,他却在法庭上以情自许,慷慨陈词,其供词云:

原许乘龙须及第,未曾经打毷氉;却教跨凤别吹箫,忍使顿成怨旷!临嫁而期永诀,何异十年不字之贞;赴约而愿捐生,无忝千里相思之谊。既藩篱之已触,总桎梏而自甘。伏望悯此缘悭,巧赐续貂奇遇;怜其情至,曲施解网深仁。

他认为,个人感情才是决定婚姻构成之主要条件,而父母之命若成为感情发展之障碍,亦可违逆不从。父母之命在婚姻上的正义性为女儿私情所取代的同时,也就等于宣扬婚姻已经可以完全脱离家庭的控制。在此情况下,“门当户对”的婚姻要求也极有可能就此失去其立足点,因为婚姻已是个人之事,无关乎“门”与“户”,亦即婚姻意涵中的“合二姓之好”这一层意涵也被颠覆掉了。这样的话,社会的基础就由家庭而滑落到个人身上。这在人伦秩序上也可能造成其重心之扭转——

—即由父子这一伦为中心转移到以夫妻这一伦为中心,李贽就曾言:

“夫妇,人之始也。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兄弟,有兄弟然后有上下。夫妇正,然后万事万物无不出于正矣。夫夫妇之为物之始也如此。极而言之,天地,一夫妇也。[9]

这样一来,夫妇之伦优先于父子之伦,而婚姻之构成乃以个人为根据,于是婚姻所造成的社会格局到底是倾向于横面的或是纵面的流动,已不再由家庭来决定,而是由个人来决定,而以感情为婚姻构成之导因,则既有之社会格局已非其考量重点。

其实,这种以情感为婚姻构成之导因的观念与冯梦龙所倡导的情教思想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冯梦龙在《情史叙》中说:

“六经皆以情教也。《易》尊夫妇,《诗》首《关雎》,《书》序嫔虞之文,《礼》谨聘奔之别,《春秋》于姬、姜之际详然言之,岂非以情始于男女。凡民之所必开者,圣人亦因导之,俾勿作于凉,于是流注于君臣、父子、兄弟、朋友之间而汪然有余乎!”[10]

他把“情”的道德地位提高到纲领性的境地,也并不是要以情来否定一切的礼法道德,而是要以情来作为道德的发动力量,以情来作为礼法的内涵,其所反对的只是僵固的、教条化的礼法规范,情对礼法的冲突作用,并不是要将之完全颠覆,而只是对之进行调节,使之更具有弹性,使之能扩发其接纳范围,将在其规范下本难有存在空间的情欲,重新纳于其间。至于既有的伦理纲常,诸如忠孝节义之类的道德价值,则并未受到怀疑。也就是说,只要有圣人倡导,男女之情就可以扩大到“君臣父子、兄弟朋友之间”,这可能就是他情教的现实依据了。

《警世通言》卷二十六《唐解元一笑姻缘》中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就显示了一种新的婚姻观念倾向:这种爱情可以跨越社会格局。唐伯虎对身为青衣婢女的秋香一见钟情,想尽办法接近秋香,不惜屈身改名在学士府中作公子伴读,最后赢得了秋香。这种观念的出现,其实已是当时人们对“两情相悦”之婚姻模式的渴求。而事实上,在“相悦为婚”的观念下自然就会衍生出青年男女对自己婚姻模式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三、反叛与出逃:明代白话小说中的婚恋模式

在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婚恋模式之一便是对婚姻中的门第观念予以否定,赞同婚姻双方的两情相悦和才貌相当。“要知只是一个情字为重”(《大姊魂游完宿愿,小姨病起续前缘》,《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三),许多青年男女的结合就是建立在情的基础之上的。《乐小舍拚生觅偶》(《警世通言》卷二十三)中,乐和与喜顺从小在一起读书,逐渐产生了爱情,还互相约定,将来做夫妻。然而,他们一旦长成,因男女间要避嫌,就失去了见面的机会。在当时,“姻亲一事,须要门当户对”。开店铺的乐家,不敢高攀曾做官的喜家,两人的婚事就延搁下来。在钱塘江边观潮时,喜顺不小心落水,本不会游泳的乐和却跳下去相救。他们的真情,竟然感动了水神,两人奇迹般地浮出了水面。双方家长见此情状,当面议定亲事。小说家称道:“钟情若到真深处,生死风波总不妨。”是情,填平了门第的悬殊,

141

联结起儿女婚事。《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醒世恒言》卷七)中富户有女“书史皆通”,便“定要拣个读书君子,才貌兼全的配他,聘礼厚薄到也不论。若对头好的,就陪些妆奁嫁去,也自情愿”。县官也认为“佳男配了佳妇,两得其宜”,成全了一对青年男女的婚姻。

在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婚恋模式的另一种形式就是私奔。青年男女以这种方式冲破家庭包办婚姻,从而获得自己的幸福。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这种历史上的私奔故事被多次引用,为人羡慕,如《俞仲举题诗遇皇上》头回、《鼓掌绝尘·雪集》等等。作品对自主婚姻的赞同,最有力的表现是塑造许多违反封建礼教却获得美满婚姻的成功者形象。《喻世明言》卷二十三《张舜美灯宵得丽女》中的男女主人公就选择了私奔的方式。刘素香为了不与恋人分别,对恋人说道:“你我莫若私奔他所,免使两地永抱相思之苦,未知郎意如何?”。《张舜美灯宵得丽女》头回中,张生与得不到爱的霍员外之妾相爱,在“寻思无计”、要“双双做风流之鬼”时,被一老尼指点,走上私奔之路,最终“两情好合,谐老百年”。《初刻拍案惊奇》卷九《宣徽院仕女秋千会,清安寺夫妇笑啼缘》中,拜住父母双亡,家产没官,宣徽院使的夫人悔婚,把他未婚妻速哥失里另嫁豪门,速哥失里自杀。拜住到庙里哭灵,速哥失里复活,拜住和速哥失里私奔,在偏僻的异乡开始了自由甜蜜的新生活。这些私奔的女子虽遭遇挫折,但最终还是和意中人成婚。这样美好的结局,正表明了私奔作为人们尤其是妇女争取自主婚姻幸福的行为被认可,表达了人们对于青年男女为获得自身婚姻幸福而不惜违背封建礼教行为的一种肯定。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的婚恋模式还有一种就是私定终身、自主婚姻。《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同窗友认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便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婚姻自主的例子。在此故事中,女主人公蜚蛾的婚姻对象,完全是由自己制造机会认识、作选择,而且在此过程中刚决果断无视礼法的羁绊。在故事正话开始时,作者曾举一诗以点明其事,诗云:“从来女子守闺房,几见裙钗入学堂?文武习成男子业,婚姻也只自商量。”此种婚姻自商量的作法正是前述“相悦为婚”观念的具体落实,也是对既有礼法规定下的婚姻制度及其内涵上的挑战。刘翠翠与金定(《李将军错认舅,刘氏女诡从夫》,《二刻拍案惊奇》卷六),贺秀娥与吴彦(《吴衙内邻舟赴约》,《醒世恒言》卷二十八),黄损与韩玉娥(《黄秀才缴灵玉马坠》,《醒世恒言》卷三十二),莺莺与张浩(《宿香亭张浩遇莺莺》,《警世通言》卷二十九),顺娘与乐和(《乐小生拚生觅偶》,《警世通言》卷二十九),罗惜惜与张幼谦(《通闺闼坚心灯火,闹囹圄捷报旗铃》,《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九)等都是私定终身、自主婚姻的成功者。这其中有他们与封建家庭的斗争,有为获得自主婚姻而做的种种努力。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现代的性爱,同单纯的性欲,同古代的爱,是根本不同的。第一,它是以所爱者的互爱为前提的……第二,性爱常常达到这样强烈和持久的程度,如果不能结合和彼此分离,双方来说即使不是一个最大的不幸,也是一个大不幸。”[4]实际上,这种行为已经表现出现代性爱的意识倾向。

尤为难得的是作品中女子所表现的勇敢、大胆和机智,令人称奇。如《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中的张浩为家长之命所逼,拟与孙氏成婚,莺莺得知,自投官府,申辩私约已定,张浩与孙氏成婚是背约行为,公开为自己开脱,宣扬私奔无罪。她说:“昔文君心喜司马,贾午志慕韩寿,此二女皆有私奔之名,而不受无媒之谤。盖所归得人,青史标其令德,注在篇章,使后人继其所为,免委身于庸俗”。《欢喜冤家》第十回《许玄之赚出重囚牢》中的施蓉娘,在私情败露之后,情人被捉至公堂,就写了一纸诉状,送呈县官,对偷情之事直言不讳,还大胆地辩驳说:“上古乃由私通,奴氏岂能贞节。重夫重妇,当受罪于琴堂,一男一女,难作违条之论。”以上言论,在中国伦理的发展上真是空前绝后,这些女子的言论,不仅可以看作她们希望自己做主、自择佳偶的强烈心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她们的人性意识的觉醒。一直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女性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勇敢、自主精神。在她们身上,看到了广大市民争取自主婚姻、争取幸福生活的新气象。因此,学者刘敬坼对这类婚恋作品作了充分的肯定:“(婚恋)这一类作品中,不论粗犷畅达的,还是蕴藉淡远的,都跃动着活泼泼的生命力和浓郁郁的人情美。”[11]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在情爱表达上的真诚、直接和大胆,一方面是与明代中晚期重情、重个人价值的新思想有关,亦是文学世俗化在小说领域的反映。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封建礼教束缚的减弱和新兴市民阶层的要求。虽然官方对民众的婚姻有着诸多规定,但在下层社会的具体实践中却有明显的差距,这是不容置疑的。“(社会下层人们的)伦理价值观念虽然不能不受到官方倡导的儒家伦理的影响,但是从来也没有和精英们保持一致。”[12]伦理价值观念如此,婚姻观念也不例外。正因为这些白话小说在婚恋问题上表现了普遍的民众心理,传达了下层民众的情感诉求,符合市民的理想,因而在民间有着极强的生命力。

[1]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1999.276.

[2]何建章.战国策注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0.1127.

[3](清)孙希旦.礼记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7.1416;1257.

[4](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66;72.

[5]大明律(第六卷)[M].沈阳:辽沈书社,1990.63.

[6]李亦园.文化与行为[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0.17.

[7]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1980.749.[8]程千帆,程章灿.程氏汉语文学通史[M].沈阳:辽海出版社,

1999.448.

[9](明)李贽.初潭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9.1.

[10]高洪钧.冯梦龙集笺注[M].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133.

[11]刘敬坼.“三言”、“二拍”与市民情绪[M].明清小说补论,北

京:三联书店,2004.283.

[12]赵轶峰.明代的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2008.156.

参考文献:

[责任编校:阳玉平]142

明代短篇小说

明代短篇小说 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 (一)(1)“三言”“二拍”在清朝几乎湮没无闻,20世纪初仍如此。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三言云者,一曰《喻世明言》,二曰《警世通言》,今皆未见,仅知其序目。” (2)日本汉学家盐谷温在日本内阁文库中发现多种中国平话小说,又曾见到吴昌龄《西游记》杂剧全书及冯梦龙“三言”中《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3)《清平山堂话本》,15篇,藏日本内阁文库。 (4)《熊龙峰小说四种》藏日本内阁文库。 (5)《二刻拍案惊奇》的出版系王古鲁根据从日本搜录的本子校注出版的。 (二)明人写作或选印小说的意义: 1、以小说为教育的工具。从“三言”的命名可以看出,想把小说当作比“喻”来“警”“醒”读者。 2、以小说为消闲的读物,调剂生活。 (三)繁荣的原因 1、文学继承的结果; 2、印刷的便利、发达,即书坊业的发展; 3、读者群的增大; 4、文学团体的出现,小说理论的逐渐成熟; 5、心学的影响到文人的提倡。 冯梦龙与“三言” 冯梦龙 生平:吴梅《顾曲尘谈》,为冯梦龙作了简略年谱,并考证了冯梦龙的著述。 薛宗正、龚允怡《反封建启蒙思想家冯梦龙》称冯梦龙为“反封建启蒙思想家”:(1)蔑视权贵,亵渎圣贤;(2)肯定人的自然人欲,提倡“情教”来对抗理学、礼教;(3)肯定理性、智慧乃是人类区别于禽兽的根本标志。(4)倡导女权,反对男尊女卑的传统封建谬论。 冯梦龙在小说方面的贡献。(教材) 冯梦龙的文学观、小说观。主要体现在《序山歌》《古今小说序》、《太霞新奏序》等篇章中。(1)文学观以“情真说”为基础。把“真”看成文学的第一要素,反名教,反拟古,批判伪道学。“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在文学创作上,主张独抒己见,信心而言,寄口于腕。(2)冯梦龙强调重视小说“醒人”“醒天”的社会教化作用,主张小说必须通俗,并贯串着他的情教思想。因此大都采用因果报应来惩恶劝善。(3)强调情、事、理统一的同时,提出了小说的真、赝(虚实)说。 (二)“三言” 1、三言的编纂及体例:宋元旧篇、个人创作(《老门生三世报恩》)、改编文言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改编自《负情侬传》)、改编坊间旧刻故事。 2、三言的思想内容。三言为我国中世纪封建社会风俗史。题材几乎涉及了社会上各个阶层,反映了生活各个侧面,特别是对于城市市民的生活有更多的描绘。其中引人瞩目的是公案和爱情两类作品,成就最高,数量最多。 (1)爱情类①宋元话本总是通过人鬼之恋获得现实生活中所不能得到的东西,不像明人小说那样深深扎根于社会的现实生活,不管蒋兴哥、卖油郎还是杜十娘,他们思想感情的矛盾变化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复杂性结合非常紧密,没有超现实的色彩。 ②展示了两性关系中所出现的新的因素。 A《蒋兴哥》敢于正视如何区分贞与情、情与淫的问题。 B突出两性之间情的作用。《卖油郎独占花魁》《众名姬春风吊柳七》《宿香亭张浩遇莺莺》

明清文学习题

明清文学习题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第七编明代文学 第一章《三国志演义》 一、解释:1、《三国志演义》2、历史演义 二、填空 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历史小说是()。现存最早的刊本是(),后世最通行的版本是清代康熙年间()的评点本。 2、《三国志演义》塑造人物是特征化的典型,有()、()、()“三绝”之称。 3、《三国志演义》处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关系是()。 4、《三国志演义》的语言风格是()。 5、继《三国志演义》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历史演义小说是着的(),这部书在清代乾隆年间以的名义刊印,更名为()。6.()标志着说唐故事由历史演义向英雄传奇转化。 三、简答 1、简述《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和主要版本。 2、怎样认识“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四、论述 1、以曹操、诸葛亮、关羽为例分析《三国志演义》的人物塑造。 2、分析《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3、《三国志演义》为什么被称为“全景式战争小说”? 第二章《水浒传》 一、解释:1、《水浒传》2、英雄传奇

二、填空 1、现存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见于宋元之际的。 2、宋元之际画家()的《宋江三十六人画赞》最早完整地披露了宋江等36人的姓名绰号。 3、《水浒传》的版本主要有回、回、回三种。()腰斩《水浒传》,删掉大聚义以后的内容,成为最流行的版本。 4、将杨家将故事定型化的英雄传奇小说是(),叙岳飞抗金故事的英雄传奇小说是()。 三、简答 1、简述《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和主要版本。 2、怎样认识《水浒传》的“忠义”思想与招安结局? 四、论述 1、分析《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2、以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为例分析《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方法。 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 一、解释:1、“吴中四杰”2、《郁离子》3、台阁体4、茶陵派5、八股文 二、填空 1、“吴中四杰”是指()、()、() 和()四位诗人,他们在明初诗坛上颇具代表性。

12异彩纷呈的明代章回小说

异彩纷呈的明代章回小说 (25学时) 概论 (一)朱元璋统一国家,建立明朝封建政权后,在经济上采取一些休养生息的措施,使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1435年英宗继位,明朝进入中衰时期。蒙古族入侵,英宗被俘,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加剧。农村破产,农民纷纷起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明神宗时战乱不断,日本和清兵屡屡侵犯,国势衰落,政治上腐败,经济上剥削的加重和严重的灾荒,促使农民大起义。 (二)改革吏制,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以高压手段,残酷屠杀文臣、武将;以严酷的文网,迫使文人就范。明中叶后政治腐败,皇帝昏庸荒淫,宦官专权,特务统治加强,统治阶级内部党派斗争尖锐、激烈。市民斗争的兴起。继明中叶之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更加激烈,阉党魏忠贤专政,东林党反对阉党的斗争。 (三)实行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钳制文人的思想,网罗组织知识分子编纂大型类书,以加强文化思想统治。中后期时,由于统治的松懈,各种异于理学的思想有所发展,甚至形成思潮。 (四)明前期文学突出的成就是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水浒传》,经过长期流传而加工创作成书。这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而戏曲和诗文则成就不高,出现了一些宣扬封建道德、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杂剧和诗文。明中叶诗文创作中提出许多主张,

但成就不大。复古主义文风占了统治地位。戏曲和小说又有新的发展,除了历史的、神话的题材以外,还以现实斗争为题材,及时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政治斗争,对社会的黑暗,封建礼教的束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批判。很多作家积极参加现实斗争,对动乱现实的不同反映。 第一章三国演义 第二章 教学目的:使学生对《三国演义》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学时分配:8学时 第一节中国小说简史 (一)孕育萌芽:远古~秦汉。神话传说、先秦寓言、历史著作。(二)产生发展:魏晋小说、唐五代传奇。 (三)成熟繁荣:宋元话本、明清小说、近代小说。 第二节三国演义的作者和成书 (一)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及南朝宋人裴松之的注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 (二)唐宋以来民间“说三分”,舞台上演出的三国戏为三国演义的成书提供大量的素材。 《全三国志平话》从内容到结构已比较完整。 (三)罗贯中在已有史料和民间传说基础上加工创作的《三国通俗演

第十章 “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

第五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 第一节白话小说的繁荣 一、“三言”之前的话本小说 嘉靖年间洪缏编刊《清平山堂话本》,共有小说60种,又称《六十家小说》今仅残存29篇。万历年间熊龙峰刊刻的话本小说今仅存四种,名为《熊龙峰刊四种小说》,其中宋一种,元一种,明两种。 《京本通俗小说》,1915年缪荃孙刊行,宣称“的是元人写本”,但被多数学者疑为伪书。 二、冯梦龙与“三言” 1、冯梦龙:书香门第出身,少有才气,狂放不羁,一生功名不顺,57岁补为贡生,61岁任福建寿宁知县,4年秩满归乡。曾参与抗清宣传,后忧愤而死。 冯梦龙长在商业经济活跃的苏州,非常熟悉市民生活,思想上又受李贽影响,是晚明主情、尚真、适俗文学思潮代表,一代通俗文学大家。 他搜集、整理、编撰的通俗文学作品涉及白话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民歌、散曲、传奇等各个方面,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三言”。 2、“三言”:三部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每集40篇,共120篇。 “三言”几乎收集了宋、元、明三代较优秀的白话短篇,包括旧本汇集和新著创作。宋元旧作约占1/3,明代新作约2/3。 “三言”的明代作品,都是模拟宋元话本小说形式写成的专供人们阅读的新小说,通常被后人称为“拟话本”。 “三言”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三、凌蒙初与“二拍” 1、凌蒙初,别号空观主人,乌程(浙江吴兴)人,18岁补廪膳生。科举不利,转而著述。55岁任上海县丞,因功拔为徐州判官。崇祯17年,李自成部进逼徐州,他忧愤而死。 2、“二拍”:是凌著“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简称“二拍”。崇祯初刊行,每集40篇,一篇重刻,一篇杂剧,故实有小说78篇。 3、《今古奇观》:明末“姑苏抱瓮老人”编,选“三言”、“二拍”佳作40篇,民间流传较广。 四、其他白话短篇小说集 主要有:天然痴叟的《石点头》、周清源的《西湖二集》、陆人龙的《型世言》、西湖渔隐主人的《欢喜冤家》、古吴金木散人的《鼓掌绝尘》、华阳散人的《鸳鸯针》、东鲁古狂生的《醉醒石》等等。 以上作品随着明末政治形势严峻,人文思潮变化,大都从侧重于“主情”到倾向于“重理”,虽更关心现实,但说教气更浓。比之“三言”“二拍”的成就呈下降趋势。 第二节市民社会的风情画 一、商人成为时代的宠儿 1、鲜明的重商思想: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一品官,二品客”。 《赠芝麻识破原形》:“经商亦是善业,不是溅流!” 《叠居奇程客得助》:“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着”。 2、全新的价值取向: 婚嫁重金钱而轻门第、仕途:《韩秀才乘乱聘娇妻》、《通闺闼坚心灯火》、《两县令竟义婚孤女》, 3、“三言”商人往往“重义”,多为善良致富,辛劳发财: 《吕大郎还金完骨肉》的布商吕玉、《施润泽滩阕遇友》的小商人施复,都拾金不昧,心地

明代文学习题

明代文学作业 第一章《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1.明代四大奇书是《》、《》、《》、《》。2.明代长篇小说分(、、、)四类。3.怎样认识《三国志演义》中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4.怎样认识《三国志演义》中宣扬的刘、关、张的意气? 5. 简述《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6. 分析曹操形象。 第二章《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1.清代以来最流行的《水浒传》版本是()。 2. 替天行道是受()影响的产物,其中的天是()的意志。 3. 分析宋江的人物形象。 第三、四、十一章明代诗文 1.列表简介明代诗文流派 2.吴中四杰是指(、、、)。3.简析高启的《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4.宋濂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被朱元璋誉为()。 5.《郁离子》的作者是( )。

第五章明代杂剧的流变 1.简述明代戏剧的基本特征。 2.解词:南杂剧——是和北杂剧相对而言的一种戏剧形式,体制采用南曲联套的音 乐形式,突破了四折一楔子和一角主唱的规范,在明中期后流传行。 3.朱权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北杂剧曲谱。 5.徐渭《》是我国古代专论南戏的第一部专著。 6.记作家作品常识。 第六章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1.传奇创作进入繁荣时期的标志是明中叶出现的()即()的《》、()的《》、()的《》。 第七章汤显祖 1.解词:临川四梦 2.从杜丽娘形象看《牡丹亭》的思想和社会意义。 3.简述《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4.简述《牡丹亭》的文化意义。 第八章《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 1.简述《西游记》的艺术特点。 2.《西游记》影响下的明末神魔小说主要分哪三类? 第九章《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 1.简述《金瓶梅》的主题? 3.为什么说《金瓶梅》是白话长篇小说发展的里程碑? 第十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 1.解词:拟话本——明代文人模拟宋元话本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叫做拟话本。 2. 解词:三言二拍、《今古奇观》 3.解词:《剪灯三话》——瞿佑的《剪灯新话》、李昌祺的《剪灯余话》、邵景詹 的《觅灯因话》三书合称《剪灯三话》,是明代文言先说的代表作。 第十二章明代民歌 1.举例说明《挂枝儿》和《山歌》的特点。

第一讲 明代文学概况;明代小说的繁荣

第一讲明代文学概况(第四周1) 绪论: 综观明代文学,小说成就最高,戏曲次之,诗文相对衰微。 《三国志演义》可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高峰,《水浒传》则是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西游记》可说是神魔小说的楷模,《金瓶梅》在世情小说中揭露封建社会黑暗方面也是前无古人的。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是宋、元话本的继续和发展,其成就也很高,代表作是“三言”、“二拍”。戏曲中的《牡丹亭》以其独特的构思,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影响深远。所以,明代小说、戏曲的成就是极为辉煌的。 明代文学的演变发展,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大的阶段,从明初到正德年间是明代文学的前期,从嘉靖年间到明亡是明代文学的后期。这两个阶段的文学有着显著的变化,表现着鲜明的时代特点。这种变化和特点,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思潮发生变化的必然结果。 【前期文学】明代前期文学的发展,有个曲折的过程。除元、明之交产生了著名的长篇小说《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外,这时期没有产生成就较大的作品,只是到成化年间戏曲和民歌才有一些新的开拓。 【后期文学】从嘉靖以后,小说、戏曲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创作十分繁荣,不仅数量多,而且取材面也较广。这是明代后期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明代后期的通俗形式的文学取得了重大成就。长篇小说《金瓶梅》,短篇小说集“三言”和“二拍”,戏剧如汤显祖的《牡丹亭》等,都在各自领域中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这一时期“雅”、“俗”文学传统相互混融的现象,也比前一时期更为突出。 一、明代社会对文学的影响 (一)前期沉寂的原因 元明之际社会动荡,形成了一股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涌现了一批精神上比较解放而且富有时代使命感的文人,作品有阳刚之气,作家有忧患意识。以《三国演义》、《水浒传》、南戏中兴、宋濂、刘基、高启诗文为代表。但这种繁华很快就遭到阻扼和摧残。 1、明初,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把自秦汉以来的封建专制主义发展到 顶峰。

明代 白话短篇小说 骗局

明代论文:论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的骗局 【中文摘要】骗局是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以此为题材的小说作品非常多。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题材的小说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唐五代小说中不乏诈骗、骗局题材的小说,大都保存在北宋时李昉等人编纂的《太平广记》里。南宋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以骗局、诈骗为业的闲汉、泼皮开始成为小说的主角。到了明代,城市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以骗局、诈骗为题材的小说已经成为成为明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拍”、《欢喜冤家》、《杜骗新书》等几部集中描写骗局、诈骗的小说都是产生于这个时期。骗局题材不仅存在于文言、白话等各种体式的小说中,还被引入了戏曲。然而,如此重要的题材众多的小说史、小说研究论著中却很少被关注。其叙事成就、美学价值以及小说史上的意义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和论定。与此同时,目前存在的少数研究成果中也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主要体现如下:一是介绍流氓无赖恶行的文章多,对骗局作专门研究探讨的少。二是以通俗读物为主,理论研究的著作少。三是对已有研究关注不够,缺乏交流。四是现有的研究只是限于某一个点,缺乏整体性的挖掘。本文以“三言”、“二拍”、《型世言》、《欢喜冤家》、《杜骗新书》以及明代的笔记小说中的有关骗局、诈骗的作品为研... 【英文摘要】The fraud is one kind of the universal social phenomenon. There are many novel works based on this theme. But

for various reasons, this kind of theme’s novel had not caught people’s attention. In Tang Five Dynasties novels there are many cheating, fraud theme novel, mostly preserved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Li fang’s compile Tai ping guang ji.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time, because of commodity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urban prosperity, the idler, the hooligan start who lived on fraud became the lead... 【关键词】明代白话短篇小说骗局 【英文关键词】the Ming Dynasty Vernacular short story Fraud 【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目录】论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的骗局摘要 3-4Abstract4一、绪论6-10二、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骗局的分类以及其文化、审美价值10-281、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骗局的分类10-182、小说骗局的惩戒功能 18-213、小说骗局的娱乐功能214、小说的骗局在叙事方面的特征21-28三、明代骗局小说产生的原因 28-351、小说中骗局产生的时代原因28-312、小说中骗局产生的文学原因31-35结语35-36参考文献 36-39参考书目39-40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 学术论文40-41致谢41

明代

第七编明代文学 二、填空题 第一章《三国志演义》 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历史小说是《三国志演义》。现存最早的刊本是明嘉靖壬午年(1522)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后世最通行的版本是清代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的评点本。 2、《三国志演义》塑造人物是特征化的典型,有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三绝”之称。 3、《三国志演义》处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关系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 4、《三国志演义》的语言风格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5、继《三国志演义》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历史演义小说是余邵鱼著的《列国志传》,这部书在清代乾隆年间以冯梦龙的名义刊印,更名为《东周列国志》。《隋场帝艳史》和《隋史遗文》标志着说唐故事由历史演义向英雄传奇转化。 第二章《水浒传》 1、现存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见于宋元之际的《大宋宣和遗事》。 2、宋元之际画家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画赞》最早完整地披露了宋江等36人的姓名绰号。 3、《水浒传》的版本主要有71 回、100 回、120 回三种。明末金圣叹腰斩《水浒传》,删掉大聚义以后的内容,成为最流行的版本。 4、将杨家将故事定型化的英雄传奇小说是《杨家府演义》,叙岳飞抗金故事的英雄传奇小说是《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 1、“吴中四杰”是指高启、杨基、张羽和徐贲四位诗人,他们在明初诗坛上颇具代表性。 2、明初诗坛成就最高的诗人是高启,最能体现其诗风的代表作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3、明初文名最著的作家是宋濂,最擅长创作传记散文。 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典故出自《卖柑者言》,作者是刘基。 5、有明一代最擅长八股制义的作家,前数王鏊、钱福,后推归有光、唐顺之、胡友信。 第四章明代中期诗文 1、前七子的代表人物是李梦阳、何景明。 2、后七子的代表人物是李攀龙、王世贞。 3、唐宋派的代表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其中归有光的成就最高。 第五章明代杂剧 1、明初宫廷派杂剧作家以朱权、朱有燉为代表,把杂剧当作歌舞升平的工具。 2、王九思的《杜甫游春》、康海的《中山狼》两部杂剧,创作倾向趋于社会伦理批判,使明代中叶的杂剧创作开始转型。 3、明代杂剧创作成就最高的作家是徐渭,其代表作是《四声猿》。 4、《南词叙录》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研究南戏的专著。 第六章明代传奇 1、明初伦理教化传奇的代表作是邱濬的《五伦全备记》和邵璨的《香囊记》。 2、明代中叶“三大传奇”是指《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作者分别是李开先、梁辰鱼、王世贞。 3、明代传奇演唱的四大声腔是昆山腔、海盐腔、弋阳腔、余姚腔。 4、明代最著名的戏剧流派是以梁辰鱼为首的昆山派,以沈璟为首的吴江派和以汤显祖为首的临川派。 5、吴江派以沈璟为首,包括吕天成、冯梦龙、范文若等知名作家。 6、宗奉临川派创作风格的剧作家主要有吴炳、阮大铖、孟称舜等。 7、《玉簪记》的作者是高濂,《东郭记》的作者是孙钟龄,《红梅记》的作者是周朝俊。 8、孟称舜的代表作是《娇红记》,有“古今一部怨谱”之盛誉。 第七章汤显祖和明代戏剧 1、“临川四梦”是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四部传奇的合称,又称“玉茗堂四梦”。 2、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的人物形象,杜丽娘是人间至情的偶像,杜宝是封建家长的代表,陈最良是封建教化的象征。 3、汤显祖传奇《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分别取材于唐传奇《霍小玉传》、《南柯太守传》、《枕中记》。 4、“临川四梦”中,汤显祖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是《牡丹亭》,艺术成就仅次于它的是《邯郸记》 第八章《西游记》 1、明代最著名的神魔小说是《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 2、《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出现,标志着取经故事由历史真实向神话传说过渡的完成。 3、孙悟空形象的原型,鲁迅认为是国产货,即淮涡水怪无支祁,胡适认为是印度经典《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 4、取经故事在元代趋于定型,一师三徒的取经队伍正式固定下来。 5、《西游记》现存最早刻本是万历二十年的金陵世德堂刊本。

(完整版)中国近代文学作家及作品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创造社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小说代表作有:《狂人日记》(1918年发表,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药》、《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祝福》、《孤独者》、《伤逝》等。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抒情性散文集(散文诗集)有:《野草》。回忆性叙事散文集有:《朝花夕拾》。主要杂文集有:《热风》、《坟》、《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十四部。散文名篇有:《过客》、《秋夜》等。 郁达夫(1896~1945),名文。创造社的现代浪漫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创作特别信守“自叙传”的写法,张扬主观情绪的抒发,善于坦露作品主人公及作家自身的内心世界,其小说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抒情色彩。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沉沦》(1921年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收小说三篇:《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寒灰集》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等。散文集《闲书》、《屐痕处》、《日记九种》等;散文名篇有《一个人在途上》,《钓台的春昼》等。 叶绍钧(1894~1988),文学研究会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小说代表作有短篇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散文集《脚步集》、《未厌居习作》、《四川集》等。他还创作了最早的现代儿童文学作品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文学研究会代表作家。1919年起,谢婉莹以“冰心”这一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问题小说”代表作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去国》等;“爱的哲学”的小说代表作《超人》、《烦闷》等。小诗集有《繁星》、《春水》,散文集有《往事》、《山中杂记》、《寄小读者》、《关于女人》等。 许地山(1893~1941),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著名现代作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和重要成员之一。许地山的创作既然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及时反映社会人生问题,同时又具有某种宗教色彩的倾向。他的作品从前期到后期有一个现实主义因素不断加强的过程。作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春桃》就是其现实主义因素得到加强的作品。此外,他还有短篇小说《在费总理的客厅里》、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危巢坠简》和散文集《空山灵雨》。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文学研究会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重要代表作家。“茅盾”是发表《幻灭》时起使用的笔名。小说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虹》、《子夜》、《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短篇小说集《野蔷薇》,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散文代表作有《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小说大家。小说代表作有长篇《灭亡》及续篇《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短篇小说集《复仇》、《光明》、《神。鬼。人》等;散文集有《海行》、《旅途随笔》、《生之忏悔》、《点滴》、《随想录》等。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小说大家。小说代表作有长篇《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包括《惶恐》、《偷生》、《饥荒》三部)、《鼓书艺人》等;短篇《月牙儿》、《断魂枪》等。 柔石(1902~1931),原名赵平福,又名平复,少雄。左翼文学的代表作家,“左联”五烈士之一。小说代表作有长篇《旧时代之死》,中篇《二月》,短篇《为奴隶的母亲》等。另有短篇小说集《疯人》、《希望》等。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作家,独有风格的女作家。写作特点是小说散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七)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七) 第七编明代文学 第一章 《三国志演义》 一、解释:1、《三国志演义》2、历史演义 二、填空 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历史小说是 。现存最早的刊本是 ,后世最通行的版本是清代康熙年间 的评点本。 2、《三国志演义》塑造人物是特征化的典型,有 、 、 “三绝”之称。 3、《三国志演义》处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关系是。

4、《三国志演义》的语言风格是 。 5、继《三国志演义》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历史演义小说是 著的 ,这部书在清代乾隆年间以 的名义刊印,更名为 。 6. 标志着说唐故事由历史演义向英雄传奇转化。 三、简答 1、简述《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和主要版本。 2、怎样认识“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四、论述 1、以曹操、诸葛亮、关羽为例分析《三国志演义》的人物塑造。 2、分析《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3、《三国志演义》为什么被称为“全景式战争小说”?

第二章 《水浒传》 一、解释:1、《水浒传》2、英雄传奇 二、填空 1、现存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见于宋元之际的 。 2、宋元之际画家 的《宋江三十六人画赞》最早完整地披露了宋江等36人的姓名绰号。 3、《水浒传》的版本主要有 回、 回、 回三种。 腰斩《水浒传》,删掉大聚义以后的内容,成为最流行的版本。 4、将杨家将故事定型化的英雄传奇小说是 ,叙岳飞抗金故事的英雄传奇小说是

。 三、简答 1、简述《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和主要版本。 2、怎样认识《水浒传》的“忠义”思想与招安结局? 四、论述 1、分析《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2、以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为例分析《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方法。 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 一、解释:1、“吴中四杰”2、《郁离子》 3、台阁体 4、茶陵派 5、八股文 二、填空 1、“吴中四杰”是指 、 、 和 四位诗人,他们在明初诗坛上颇具代表性。

第六章 明代短篇小说

第六章明代短篇小说 第一节拟话本的兴起和繁荣 ?一、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繁荣的原因: ?与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相关的三个概念: ?“话本”: ?即说话艺人讲说故事的底本; ?话本小说: ?在“话本”的基础上加工整理成的白话短篇小说。 ?拟话本小说: ?由文人模仿话本体制而独立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繁荣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繁荣的原因: ?1、宋元“说话”艺术的直接影响。 ?2、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扩大,通俗文化上需求。 ?3、带有个性解放特点的时代思潮在思想上的深刻影响。 ?4、印刷术的进步、印刷业的发达为通俗小说的刊行创造条件。 二、明代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集 ?1、《清平山堂话本》:洪楩,刊刻于明嘉靖年间,共六集,六十篇,故此书又称《六十家小说》,今存二十七篇及两个残篇。 ?2、《京本通俗小说》 ?3、“三言”:冯梦龙 ?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4、“二拍”:凌濛初 ?即《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5、《型世言》:陆人龙 ?三、拟话本继承发展了宋元话本的艺术传统 ?1、编写目的:主要供人们案头阅读; ?2、小说特点明显:篇幅更长,艺术技巧更成熟,情节更曲折复杂,具体描写更细腻,文笔更流畅; ?3、作者是文化素养较高的文人,使短篇小说开始进入文学殿堂。 第二节“三言”、“二拍” ?一、冯梦龙与“三言” ?冯梦龙(1574-1646) ?“三言” ?《喻世明言》(《古今小说》),天启元年(1621)前后刊刻 ?《警世通言》,天启四年(1624)刊刻 ?《醒世恒言》,天启七年(1627)刊刻 ?共计120篇,150万言 ?“三言”中作品约有三分之一是宋元旧篇,三分之二是明代话本和拟话本。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统计,明代拟话本小说,《喻世明言》中29篇,《警世通言》中21篇,《醒世恒言》中33篇,共约89篇。但可能都经过冯梦龙的潤饰和加工。冯梦龙个人的创作编入“三言”的也当不少,但目前可以确定的只有《老门生三世报恩》一篇。 二、凌濛初与“二拍”

12异彩纷呈的明代章回小说

异彩纷呈地明代章回小说 (学时) 概论 (一)朱元璋统一国家,建立明朝封建政权后,在经济上采取一些休养生息地措施,使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年英宗继位,明朝进入中衰时期.蒙古族入侵,英宗被俘,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加剧.农村破产,农民纷纷起义.商品经济地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地滋长.明神宗时战乱不断,日本和清兵屡屡侵犯,国势衰落,政治上腐败,经济上剥削地加重和严重地灾荒,促使农民大起义. (二)改革吏制,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以高压手段,残酷屠杀文臣、武将;以严酷地文网,迫使文人就范.明中叶后政治腐败,皇帝昏庸荒淫,宦官专权,特务统治加强,统治阶级内部党派斗争尖锐、激烈.市民斗争地兴起.继明中叶之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更加激烈,阉党魏忠贤专政,东林党反对阉党地斗争. (三)实行八股取士地科举制度,钳制文人地思想,网罗组织知识分子编纂大型类书,以加强文化思想统治.中后期时,由于统治地松懈,各种异于理学地思想有所发展,甚至形成思潮. (四)明前期文学突出地成就是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水浒传》,经过长期流传而加工创作成书.这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地第一个高峰.而戏曲和诗文则成就不高,出现了一些宣扬封建道德、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地杂剧和诗文.明中叶诗文创作中提出许多主张,但成就不大.复古主义文风占了统治地位.戏曲和小说又有新地发展,

除了历史地、神话地题材以外,还以现实斗争为题材,及时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地政治斗争,对社会地黑暗,封建礼教地束缚进行了不同程度地批判.很多作家积极参加现实斗争,对动乱现实地不同反映. 第一章三国演义 教学目地:使学生对《三国演义》有一个全面地理解. 学时分配:学时 第一节中国小说简史 (一)孕育萌芽:远古秦汉.神话传说、先秦寓言、历史著作. (二)产生发展:魏晋小说、唐五代传奇. (三)成熟繁荣:宋元话本、明清小说、近代小说. 第二节三国演义地作者和成书 (一)西晋陈寿地《三国志》及南朝宋人裴松之地注提供了丰富地历史资料. (二)唐宋以来民间“说三分”,舞台上演出地三国戏为三国演义地成书提供大量地素材. 《全三国志平话》从内容到结构已比较完整. (三)罗贯中在已有史料和民间传说基础上加工创作地《三国通俗演义》. (四)三国演义地修改和版本. 第三节三国演义地思想内容 (一)作品真实地反映了汉末社会地动乱,封建统治阶级之间地战争

第三章 明代小说的繁荣

第三章明代小说的繁荣 第一节明代小说的源流 ?一、中西文学传统比较 ?以早期叙事文学为核心的古代地中海传统: ?史诗epic——中近世纪的罗曼史romance——18世纪/19世纪长篇小说novel ?以抒情诗为核心的中国古代文学传统: ?三百篇——骚——赋——乐府——律诗——词曲——小说 ?小说从卑微到救国 ?中国古代小说的合适(无所不包) 与不合适(小玩意) ?中国为什么落后,就是中国小说不行,要兴国就必须兴小说,要启蒙就要用小说来启蒙——梁启超(1902) ?我写小说就是为了救国,启蒙那些麻痹的人们——鲁迅 ? ?小说从一个什么都没有用的东西突然就成了一个被夸大的文学形式 ?二、古代小说观念的演变 ?中国“小说”的语源 ?1、最早见于战国时代《庄子·外物》篇 ?“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这里所说的小说,是指琐碎的言谈、小见解,与现时所说的小说相差甚远。 ?2、正式提出小说这一词,确立为文类的是东汉桓潭《新论》 ?“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认为小说仍然是“治身理家”的短书,而不是为政化民的“大道”。 ?3、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小说”已具有某种相对稳定的文体意义,即指民间流传的野史、奇闻等。 ?纪昀: ?《聊斋志异》盛行一时,然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也。……今一书而兼二体,所未解也。小说既述见闻,即属叙事。不比戏场关目,随意装点……今燕昵之词,媟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使出自言,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从而闻见之?又所未解也。 ?三、古代小说的源流与分期 ?1、萌芽期(先秦:古代小说的早期形态) ?神话传说——寓言故事(诸子散文)——史传散文 ?1)中国古典小说的源头是神话传说。 ?谓古典小说发源于神话,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神话出于想象,有简单的情节,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同时又体现先民们的思想感情与愿望要求,具备小说创作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从题材内容看,中国古代小说有讲神怪的传统。 从六朝志怪到《聊斋志异》; ?2)先秦诸子中寓言故事,对后世小说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寓言目的在于说理,但其中有一定的情节、有人物形象; ?3)史传文学对古典小说也产生重大影响。《左传》《战国策》及《史记》在叙事写人方面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为小说创作提供不少艺术经验。以上几种,

第十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

第十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白话短篇小说 拟话本:在中国文学史上把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称为拟话本,因为它们是明代文人模拟宋元话本的体制、形式而创作的小说。 明代文人一方面对宋元话本进行加工整理,另一方又模拟话本而创作白话短篇小说。宋代是话本小说的兴盛期,晚明是拟话本小说的繁荣期。 《清平山堂话本》(《六十家小说》):分《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闷》《醒梦》六集,每集分上下二卷,每卷收话本5篇,总计收话本60篇,故名。今仅残存29篇。因其版心有“清平山堂”字样,故名《清平山堂话本》。嘉靖年间,洪楩pián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是现在认为最早的话本集。 《熊龙峰刊四种小说》:继《清平山堂话本》之后,万历年间书商熊龙峰也刊印了一批话本小说,今存仅四种,藏于日本内阁文库,1958年由古典文学出版社合在一起影印出版,定名为《熊龙峰刊四种小说》。《张生彩鸾灯传》《苏长公章台柳传》《冯伯玉风月相思小说》《孔淑芳双鱼扇坠传》从天启年间冯梦龙的《喻世明言》问世,到明朝灭亡,仅流传至今的拟话本小说集,就有冯梦龙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陆人龙的《型世言》、天然痴叟的《石点头》、周清源的《西湖二集》等二十余种。 拟话本的特点: 在内容上,保留着宋元话本表现市民生活与情趣的特点,但由于文人的介入,在品味和境界上又有所提高; 在艺术形式上,继承了话本的结构模式和行文特点,如“入话”、正文与结尾诗等等,但经过文人加工后,艺术技巧更加成熟,篇幅更长,情节更为曲折复杂,具体描写更细腻,更加注重刻画人物的个性特征,文笔更流畅;其作者,也不再是民间的书会才人,而是文化修养较高的文人,使拟话本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品味较宋元话本有一定提高,开始进入文学的殿堂。 一、冯梦龙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子犹,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书香门第,兄弟三人(哥梦桂、弟梦熊),被称为“吴下三冯”,在当地很有名气。冯梦龙“才情跌宕,诗文丽藻,尤明经学”(《苏州府志》),但科举不得志,57岁时才选为贡生,崇祯年间做过福建寿宁县知县。南明王朝灭亡后,忧愤而死。 冯梦龙文学主张主要体现在: 第一,冯梦龙在文学上主张“情真”,倡导“情教”。 冯梦龙重感情,认为情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最可贵的东西,甚至提出要设立一种“情教”,用它取代其它的宗教。小说中,他在《警世通言序》中说小说要做到“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在他的有关小说的眉批里,常可看到“别致凄婉如真”,“话得真切动人”,“口气逼真”,“真真”等。 在《情史序》中,竭力强调“情”在人类生活中具有根本性的意义,以出于天性、自然流露的“情”,与“理”(伦理教条)相对抗,《山歌序》更明白地提出,他正是要“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在冯梦龙看来,“发于中情自然而然”(《太霞新奏序》)的文学,才是最有价值的文学。 情真、事真、理真是冯梦龙在各种文学形式中反复提到的,是他追求的总目标,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第二,他虽然不反对文言小说,他的《情史》便收集了很多文言作品,但他更强调文学作品的通俗性,作品通俗易懂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在《古今小说序》中就:“大抵唐人选言,入于文心;宋人通俗,谐于里耳。天下之文心少而里耳多,则小说之资于选言者少,而资于通俗者多。试令说话人当场描写,可喜可愕,可悲可涕,可歌可舞;……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虽小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噫,不通俗而能之乎?” 这里,“文心”指的是文人典雅的作品,“里耳”是闾巷平民的感受,只有通俗的作品,才能得到闾里小民的欣赏。

明代文学2

第五章历史演义:《三国演义》 朱一玄、刘毓忱:《三国演义资料汇编》,百花文艺出版社 沈伯俊、谭良啸:《三国演义大辞典》,中华书局 丘振声:《三国演义纵横谈》,漓江出版社 陈其欣选编:《名家解读三国演义》,山东人民出版社 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的特点是分章叙事、标明回目、故事连贯、首尾完整。 一、《三国演义》的成书 (一)本事的起源 晋陈寿《三国志》;六朝刘宋裴松之注《三国志》 (二)故事的流传与演变: (三)文本的修订: 宋代的讲史话本,对《三国演义》小说的产生有直接的影响。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三国故事的话本,是元代至治年间《全相三国志平话》(见文学史第三卷第一章话本小说p247),从内容和结构上已粗具《三国演义》的规模。 元末明初,罗贯中整理提炼,创作出了长篇历史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 二、《三国演义》的版本 1、现存此书的最早刊本,是嘉靖元年(1522)刊印的《三国志通俗演

义》 2、万历以后的多种翻刻本: 3、毛氏修订评刻本《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 清初康熙年间,苏州人毛纶、毛宗岗父子加工、整理、评点,是为《三国志通俗演义》。 三、关于拥刘反曹倾向 1、明君贤相的理想。 《三国演义》把蜀国的刘备、诸葛亮、关羽等君臣作为理想中的政治道德观念的化身,把魏国的曹操等作为“霸道”的代表,形成了全书明显的拥刘反曹的倾向。 2、“正统观”及其与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族意识的影响。 3、此倾向经过毛氏父子的改定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四、《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 1、歌颂统一,反对分裂 2、歌颂仁政,反对奸伪 3、重视智谋,歌颂英勇 五、《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 2、类型化的塑造人物形象方法。 《读三国志法》 吾以为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历稽载籍,贤相林立,而名高万古者莫如孔明。其处而弹琴抱膝,居然隐士风流,出而羽扇纶巾,不改雅人深致。在草庐之中,而识三分天下,则达乎天时;承顾命之重,而至六出祁山,则尽乎人事。七擒八阵,木牛流马,既已疑鬼疑神之不

第二节明代后期短篇小说

第二节明代后期短篇小说 一、冯梦龙与“三言” 1、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等,长洲(今苏州)人。出身士大夫家庭。直到五十七岁时,才补为贡生,次年破例授丹徒训导,七年(1634年)升任福建寿宁知县。四年以后回到家乡。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 2、冯梦龙是晚明主情、尚真、适俗文学思潮的代表人物,通俗文学的一代大家。他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最有名为《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三言与明代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它“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二、凌蒙初与“二拍” 在“三言”的影响下,凌蒙初编著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各40卷,人物“二拍”。 凌蒙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一生著述甚多,而以“二拍”最有名。“二拍”基本上都是个人创作,“取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二刻拍案惊奇小引》)。它已经是一部个人的白话小说创作专集。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二拍”所反映的思想特征与“三言”大致相同,艺术水平也在伯仲间,故在文学史上一般都将两书并称。 三、“三言”“二拍”的思想性 “三言”“二拍”描写的社会生活相当复杂。两书198篇作品,明代话本和拟话本约占五分之三,明人记明事的为60篇。这些作品多数直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即使取材于历史或宗教题材的作品也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当今现实。 1、揭露官场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和对科举考试的矛盾心理。以《喻世明言》

第七章 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第七章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据傅惜华《明代传奇全目》,明传奇存目九百五十种,今有剧本二百余种,多收入于《古本戏曲丛刊》一、二、三集,毛晋《六十种曲》收录了其主要作品。 一、“传奇”概念的流变 最早指唐代文言短篇小说,洪迈《唐人说荟》:“唐人小说,不可不熟。小小情事,凄婉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 宋话本小说也有“传奇”一类。 元末明初,传奇又往往指杂剧, 明嘉靖以后,“传奇”一般专指杂剧以外、以南曲演唱为主的中长篇戏曲。结构大致与南戏相同,角色分行更细:正生、贴生或小生、正旦、贴旦、老旦、小旦、外、末、净、丑、小丑。 二、明代传奇分期 前期从洪武到正德(1368-1521)年间,是传奇创作的停滞时期;中期从嘉靖到万历(1522-173)年间,是其兴盛期。后期万历至崇祯年间(1573-1644),传奇的发展的高潮和繁荣期。 第一节明初传奇概况 一、伦理剧 明初传奇有明显道学气、八股化,形成为骈俪派(昆山派),邱濬《五伦全备记》、卲璨《香囊记》为其代表。 《五伦全备记》写兄弟仨伍伦全、伍伦备、安克备一家忠孝节义的伦理道德:忠于其君、孝于其母、睦于夫妇、友于兄弟、信于朋友。王世贞《艺苑卮言》:“《五伦全备记》是文庄元老大儒之作,不免腐烂。”徐复祚《曲论》:“纯是措大书袋子语,陈腐臭烂,令人呕秽。” 《香囊记》写张九成与贞娘的爱情离合:“忠臣孝子重纲常,慈母贞妻德允臧,兄弟爱慕朋友义,天书旌异有辉光。”剧开传奇骈俪化、典雅化、八股化源头。徐渭《南词叙录》:“习《诗经》,专学杜诗,遂以二书语句,匀入曲中,宾白亦是文语。又好用故事作对子,最为害事”;徐复祚评云:“丽语藻句,刺眼夺魂。” 二、其它创作 姚茂良《精忠记》、苏复之《金印记》、沈采《千金记》、王济《连环记》等稍有成就,但结构松散,人物刻画粗糙。 第二节明中叶“三大传奇” 1、四大声腔 徐渭《南词叙录》:“今唱家称弋阳腔,则出于江西,两京、湖南、闽、广用之;称余姚腔者,出于会稽,常、润、池、太、扬、徐用之;称海盐腔者,嘉、湖、温、台用之;惟昆山腔止行于吴中,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听之最足荡人。” 海盐腔,产生于元代,崛起浙江海盐。 余姚腔,形成于浙江余姚,几乎与海盐腔同时流行。 弋阳腔,又称为“高腔”,起源于江西,流传于明代。 昆山腔,产生于元末明初,成于江苏昆山。 2、李开先的《宝剑记》 “坦窝始之,兰谷继之,山泉翁正之,中麓子成之也。”《宝》剧52出,由《水浒》林冲故事改成。突出了林、高斗争是忠奸斗争。林冲形象也一改被动反抗而为主动出击,更加突出他嫉恶如仇、正直不苟的人格精神。 3、梁辰鱼的《浣纱记》 亦名《吴越春秋》 45出,剧以范蠡、西施悲欢离合的爱情为线索,演述吴越两国的兴亡。《浣纱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