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阳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

南阳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

南阳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南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公布日期】2022.03.30

•【字号】

•【施行日期】2022.07.01

•【效力等级】其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市管理

正文

南阳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

(2022年3月4日南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2022年3月30日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执法管辖

第三章执法规范

第四章执法协作

第五章执法监督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行为,维护城市管理秩序,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依法行政,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城市建成区以及其他实行城市化管理区域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及执法监督活动。

实行城市化管理区域的具体范围,由市、县(市)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布。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指市、县(市、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依法相对集中行使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城市管理领域的全部或者部分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行政执法职责的行为。

第四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应当遵循合法、合理、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与教育、疏导、服务相结合,文明执法、规范执法,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第五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的领导,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与城市发展速度和规模相适应。

第六条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是本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

县(市、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负责本辖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并接受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符合法定条件的城市管理执法机构实施行政处罚。

住房城乡建设、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水行政、市场监管、

公安、财政等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城市管理工作。

第七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置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协管人员。协管人员招聘、管理具体办法由市、县(市)人民政府制定。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协管人员可以配合执法人员从事宣传教育、巡查、信息收集、违法行为劝阻等执法辅助工作,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由所属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承担。

第八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人员依法开展执法活动及协管人员依法从事执法辅助工作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拒绝或者阻碍。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配合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人员和协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城市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举报、投诉。

第二章执法管辖

第十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职责范围包括:

(一)城市规划、建筑工程、房产管理、市容环卫、市政公用、园林绿化等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全部行政处罚权;

(二)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建筑施工噪声污染、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露天烧烤污染、城市焚烧沥青塑料垃圾等烟尘和恶臭污染、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烟尘污染、燃放烟花爆竹污染等的行政处罚权;

(三)市场监督管理方面户外公共场所无照经营、违规设置户外广告的行政处罚权,户外公共场所食品销售和餐饮摊点无证经营以及违法回收贩卖药品等的行政处罚权;

(四)水务管理方面向城市河道倾倒废弃物和垃圾以及违规取土、城市河道违

法建筑物拆除等的行政处罚权;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权。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可以实施与上述范围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有关的行政强制措施;上述范围以外需要集中行使的行政处罚权及相应行政强制权,由市人民政府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一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相对集中行使的行政处罚权及相应行政强制权,原行政主管部门不再行使。原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责,应当依法继续履行。

第十二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发现违法行为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应当依法移送有管辖权的部门,受移送部门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

第十三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与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因职责权限或者其他事项发生争议的,应当协商解决;经协商不能达成一致的,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县(市、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之间因地域管辖权发生争议的,由双方协商解决;经协商不能达成一致的,由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指定管辖。

第十四条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负责跨区域以及重大、复杂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

第三章执法规范

第十五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人员应当取得行政执法资格。未取得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执法活动。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应当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和管理,定期开展执法人员培训和考核。

第十六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人员开展执法活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统一着

装,佩戴统一标志标识,做到仪容严整、举止端庄、语言文明、行为规范。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执勤车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涂装标识。

第十七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在进行调查、检查、核查以及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等执法活动时,行政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主动向当事人或者相关人员出示行政执法证;未出示行政执法证的,当事人或者相关人员有权拒绝。

第十八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在执法活动中,应当注重纠正违法行为,综合运用行政指导、行政调解、行政协议等非强制性执法方式,引导当事人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第十九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应当依法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并完整保存。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应当依法通过文字形式、运用执法记录仪、视频监控等技术,对行政处罚的启动、调查取证、审核、决定、送达、执行等进行全过程记录,归档保存。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人员不得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不得伪造、隐匿证据。

第二十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在进行调查取证时,可以依法采取以下措施:

(一)进入发生违法行为的场所现场检查;

(二)以勘验、拍照、录音、摄像等方式现场取证;

(三)询问当事人、证人等相关人员;

(四)查阅、调取、复制与违法行为有关的资料;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

询问或者检查应当制作笔录,并由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的,应当由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签名;无见证人的,执法人员应当在笔录中予以

注明;当事人不到场的,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所在单位的代表或者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到场,由执法人员和见证人在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

第二十一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查处违法占用城市道路、公共场所摆摊经营、兜售物品,设置户外广告,或者悬挂、张贴、涂写、刻画宣传品等违反城市市容管理规定行为时,应当责令其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查封现场或者扣押其使用的工具、兜售的物品、宣传品,并向当事人出具扣押物品清单。

广告宣传车辆应当按照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划定的区域范围行驶。

第二十二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执行,并选择适当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当事人的损失;采用非强制性措施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实施行政强制措施。

第二十三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应当妥善保管查封、扣押的物品,不得使用或者损毁;涉案物品依法应当移送其他部门处理的,应当及时移送。

被查封、扣押的物品易腐烂、变质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应当通知当事人在二日内到指定地点接受处理;逾期不接受处理的,可以在登记后拍卖、变卖;无法拍卖、变卖的,可以在留存证据后销毁。

解除查封、扣押后,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应当通知当事人及时认领;当事人逾期不认领或者当事人难以查明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应当及时在政务网站、报刊发布认领公告;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六十日内无人认领的,可以依法采取拍卖、变卖等方式妥善处置,拍卖、变卖所得款项应当依照规定上缴国库。

第二十四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依法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应当采纳。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陈述、申辩而给予更重的处罚。

第二十五条行政执法文书的送达,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执行。

采用直接、留置、邮寄、委托、转交等方式无法送达的,可以通过政务网站、报刊等方式公告送达。在受送达人住所地或者标的物所在地张贴公告送达的,应当采取拍照、摄像等方式记录张贴过程。

第四章执法协作

第二十六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协调机制,协调解决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采集、指挥调度、督察督办、公众参与等功能。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执法信息互通共享机制,促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第二十七条住房城乡建设、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水行政、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应当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对其审批或者主管事项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发现部门职责范围内违法行为的,应当予以制止,依法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并通知当事人限期改正或者补办相关手续;需要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进行行政处罚或者采取相关行政强制措施的,应当在十五日内移送以下材料;情况紧急的,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移送:

(一)违法行为实施主体的相关材料;

(二)涉嫌违法行为的初步证据材料和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条款;

(三)实施监督检查等管理过程中形成与涉嫌违法线索相关的材料;

(四)其他应当移送的材料。

第二十八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收到其他行政主管部门移送的有关材料

后,应当予以登记、复核,并对违法事实调查核实,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予以配合。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依法作出行政处罚或者不予行政处罚的决定后,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将处理结果函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可以书面请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协助:

(一)独立行使执法权不能实现城市管理目的的;

(二)不能通过自行调查取得所需资料的;

(三)所需要的文书、资料、信息为其他行政主管部门所掌握,自行收集难以取得的;

(四)可以请求执法协助的其他情形。

协助事项属于被请求机关职权范围内的,被请求协助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履行协助义务,不得推诿或者拒绝。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调取文书、资料、信息,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予以提供;情况复杂的,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五个工作日;不能提供协助的,应当以书面形式及时告知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并说明理由。

第三十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查处案件需要违法违规行为认定、城市规划核实、专业技术鉴定、资质资格和专业技术核准、质量安全监督检查等专业认定意见,属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职责范围事项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函件之日起十五日内出具专业认定意见并附相关依据;不能按时提供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并明确答复期限;不属于本部门行政管理职责范围事项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函件之日起三日内书面函告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

第三十一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组织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城市管理领域的重大案件或者专项行动进行联合执法。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在开展执法活动时,需要公安、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

相关部门协助的,相关部门应当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协助。相关部门需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协助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应当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协助。

持有行政执法证件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人员,可以根据执法协同工作需要,参加本市行政区域内跨区域、跨层级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活动。

第三十二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应当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健全案件移送制度,加强证据材料移交、接收衔接,完善案件处理信息通报机制。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强制执行申请书同时抄送同级检察机关。

第五章执法监督

第三十三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对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实施监督,定期组织社会评议,并向社会公开评议结果。

第三十四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应当依法公开职责范围、执法主体、执法依据、处罚标准、执法程序、执法结果、监督方式、救济途径等事项,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通过执法检查、评议考核、督办督察、责任追究等方式,确保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第三十五条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发现同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有违法、不履行法定职责等行为,或者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发现同级行政主管部门有不配合综合执法、不履行法定职责等行为,应当向对方提出书面建议,或者报请同级人民政府、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理。

第三十六条市、县(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通过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专题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

查等方式,加强对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的监督。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发现的违法行为不依法查处的;

(二)违反法定程序或者超越法定职权实施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处罚的;

(三)违法使用或者故意损毁查封、扣押的工具、物品,或者将没收的违法所得,查封、扣押的财物以及罚款截留、挪用、侵吞的;

(四)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举报人信息的;

(五)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的;

(六)应当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未移交的;

(七)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八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及其执法人员违法行使职权,对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九条被请求协助的行政主管部门无正当理由不履行协助义务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条本条例自2022年7月1日起施行。

国务院《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条例》(最新)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管理工作,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效能,规范城市管理领域综合行政执法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经批准实行综合行政执法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开展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行政区,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以下简称城管执法机关)是指经中央编办批准成立的实施综合行政执法的,或者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依法设立行使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 第四条城管执法机关依法行使集中后的行政处罚权,并实施法律、法规规定的与行政处罚权有关的行政检查权和行政强制权。有关行政机关不得再行使已经由城管执法机关行使的行政处罚权和行政强制权;仍然继续行使的,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无效。 第五条城管执法机关是政府职能工作部门,具有独立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和地位,并能够独立地承担其行政行为的法律后果。 城管执法机关的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列入财政专项预算,实行全额拨款。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城市管理标准,促进城管行政执法工作有效开展,增进社会和谐。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区域面积、人口数量、管理需求等状况,合理配置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以下简称城管行政执法人员),人员比例应当不低于万分之六,不断改善城管执法装备条件,实现执法手段现代化,保障城管执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 公安机关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为城管行政执法工作提供保障。具体执法保障机制由城管执法机关与公安机关根据实际需要拟定。 第七条城管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是公务员,要严格按照国家公务员法的规定进行管理;应当采取统一考试、考核等办法,从有关部门和社会符合条件的人员中择优录用,建立完善录用、考核、培训、交流与回避等制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和管理。 第八条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领导全国的城管行政执法工作。

南阳市中心城区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

南阳市中心城区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户外广告管理,规范户外广告设置行为,推进户外广告资源有偿使用,维护良好的城市容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河南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南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南阳市中心城区户外广告的设置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户外广告,是指直接或者间接介绍商品或有偿服务的下列广告: (一)利用建(构)筑物(公共或者自有)、道路、场地、空间等,以广告牌、霓虹灯、电子显示屏、电子翻板装置、灯箱、实物造型等形式设置的户外广告; (二)利用车、船等交通工具外部设置、绘制、张贴的户外广告; (三)利用飞艇、气球、气模拱门等悬挂、绘制的户外广告; (四)利用公交站台、出租车停靠站、路名牌、公用电话亭、报刊亭、阅报栏、供电杆、垃圾箱、路灯杆(景观道、主干道除外)等设施设置的户外广告; (五)利用其它公共设施、公益设施设置的户外广告。

第四条户外广告泊位是指依据户外广告设置专项规划,经批准可用于设置户外广告的场地及其附着于建(构)筑物和设施的空间位置,以及各类户外广告媒体所占用的城市空间位置。 第五条户外广告设置专项规划应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由市城市管理部门会同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共同组织编制、评审、报批。 第六条市城市管理局是户外广告设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户外广告设置审批和监督管理,依法对户外广告设置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公安、市场监管、民政、交通运输、财政等部门应依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户外广告设置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二章设置审批 第七条申请设置户外广告,应按照审批机关的要求,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 第八条审批机关对设置户外广告许可申请,应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批准或不予批准的决定。 第九条户外广告设置批准后,广告内容由市场监管部门加强监管。 第十条户外广告设置者应按照批准的地点、形式、规格、内容和期限设置广告,设置者要求变更审批事项的,应向原审批机关提出申请,并办理变更手续。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相关知识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相关知识 1、什么是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 答:所谓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又称综合执法权,是指将若干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集中起来,交由一个行政机关统一行使;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后,有关行政机关不再行使已经有一个行政机关统一行使的行政处罚权; 2、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范围有哪些 答:主要包括: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强制拆除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建筑物或者设施;城市规划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部分行政处罚权;城市绿化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市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环境保护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部分行政处罚权;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无照商贩的行政处罚权;公安交通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侵占城市道路行为的行政处罚权;省政府决定调整的城市管理领域的其他行政处罚权; 3、在我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有何重要意义 答:目前,在我市城市管理部门存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管理脱节及越位、错位、缺位,重复执法、交叉执法、执法扰民、执法成本高的问题, “十几顶大盖帽管不住一顶破草帽”、“三个和尚没水喝”、“龙多不治水”,就是所有问题的生动体现;管理见成效,靠突击整顿,抓一抓、好一阵,稍一放松,迅速回潮,风头一过就滑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些问题必须依靠改革的办法加以解决;实行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一是可以防止多头管理和扯皮现象发生;二是可以提高行政工作效率;三是可以降低工作成本;四是有利于精简机构;实行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是城市管理机制改革的必然选择,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创建文明城市的迫切要求; 4、什么叫城市管理现代城市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是指以城市的长期稳定、协调发展和良性运行为目标,以人、财、物、信息等各种资源为对象,对城市运行系统做出的综合性协调、规划、控制和建设、管理等活动;现代城市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城市社会管理、城市经济管理、城市规划管理、公共设施的建设管理和城市的生态环境管理;

南阳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

南阳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南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公布日期】2022.03.30 •【字号】 •【施行日期】2022.07.01 •【效力等级】其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市管理 正文 南阳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 (2022年3月4日南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2022年3月30日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执法管辖 第三章执法规范 第四章执法协作 第五章执法监督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行为,维护城市管理秩序,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依法行政,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城市建成区以及其他实行城市化管理区域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及执法监督活动。 实行城市化管理区域的具体范围,由市、县(市)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布。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指市、县(市、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依法相对集中行使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城市管理领域的全部或者部分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行政执法职责的行为。 第四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应当遵循合法、合理、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与教育、疏导、服务相结合,文明执法、规范执法,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第五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的领导,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与城市发展速度和规模相适应。 第六条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是本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 县(市、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负责本辖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并接受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符合法定条件的城市管理执法机构实施行政处罚。 住房城乡建设、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水行政、市场监管、

南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办法

南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办法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南阳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2.01.28 •【字号】南阳市人民政府令第2号 •【施行日期】2022.03.01 •【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市环境保护 正文 南阳市人民政府令 (第2号) 《南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办法》已经2021年12月15日市政府第6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市长王智慧 2022年1月28日南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创造更加整洁、美丽、文明、宜居的城市环境,根据《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南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城市建成区以及其他实行城市化管理区域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适用本办法。 实行城市化管理区域的范围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布。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以下简称责任区),是指单位和个人所有、使用或者管理的建(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场所的土地使用权范围以及管理范围。 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人(以下简称责任人),是指履行责任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的责任主体。 第四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本区域内责任区管理工作的综合协调工作,承担属地管理责任。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本区域相关单位、个人落实责任区管理制度,建立责任人信息档案并及时更新,检查、考核责任人履行责任情况。 第五条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监督、考核全市责任区的管理工作。 县(市、区)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区域责任区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市、区)城市综合执法部门负责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予以查处。 市场监管、商务、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卫生健康、教育、旅游等其他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责任区管理工作。 第六条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宣传责任区制度,增强单位和个人参与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意识。 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应当积极宣传责任区管理要求,对责任人不履行责任的行为予以曝光,引导公众自觉遵守责任区管理制度。 第七条责任区及责任人按照《南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九

城市管理执法办法

城市管理执法办法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管理工作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关注。 城市管理执法办法是规范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法律法规。本文将从以 下几个方面介绍城市管理执法办法。 1. 城市管理执法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的城市管理执法法规较多,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 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条例》、《中华人 民共和国城市轨道交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规。 这些法规为城市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和支持,明确了城市管理的 权责和行为规范,为城市管理执法提供了法律保障。 2. 城市管理执法部门职责和行为规范 城市管理执法部门是实施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主要机构,包括城 市市容、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卫生、城市公共安全等领域的管 理执法部门。 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保障居民的安全与权益。在具体执法过程中,应当尊重公民的人 身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保证执法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执法。

3. 突出城市管理工作主要难点 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许多难点和瓶颈问题。具体来说,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3.1 城市市容管理问题 城市市容管理问题是城市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城市垃圾 分类、道路占道、违章搭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城市管理执法部 门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进行规范和整治。 3.2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问题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环保、污水 处理、空气质量等问题。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应当对违法排放、乱倒垃 圾等行为进行有效打击和整治。 3.3 城市交通管理问题 城市交通管理是城市管理执法的重要内容,包括违章停车、超速 行驶、酒后驾驶等问题。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应当通过加强巡查执法等 方式,对违法行为进行打击和整治。 3.4 城市公共安全问题 城市公共安全是城市管理的重要方面,包括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问题。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应当强化监管、建立健全制度, 提高执法效率和居民安全保障能力。

南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南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号

南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正文: ---------------------------------------------------------------------------------------------------------------------------------------------------- 南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1号) 《南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已由南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于2018年10月30日审议通过,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18年11月29日审查批准,现予公布,自2019年5月1日起施行。 南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9年1月14日 南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2018年8月30日南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2018年11月29日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批准)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 第三章市容管理 第四章环境卫生管理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创建文明、整洁、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根据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城市建成区以及其他实行城市化管理区域的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活动。 实行城市化管理区域的具体范围,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布。 第三条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部门联动、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原则。 第四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领导,将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所需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管理体制,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环境卫生设施、城市停车、景观照明、户外广告等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专项规划。 第五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信息化建设,健全和拓展数字化管理平台功能,实现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问题快速反应和及时处理。 第六条市、县(市、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市、县(市、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负责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予以查处。 其他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分工负责本辖区内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第七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市民维护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的意识。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自觉维护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整洁,有权对损害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的行为进

南阳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

南阳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

城市绿线不得任意变更调整。因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原因需要调整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批准。 第十条有关审批部门不得违反规定批准在城市绿线范围内进行与绿化无关的建设。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不得改建和扩建,并应当逐步迁出或者拆除。 第十一条城市规划和建设,应当留足绿化用地面积。新建区的绿地面积,应当占总用地面积的35%以上;改建旧城区的绿地面积,应当占总用地面积的2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 新建区内,每十平方公里应当规划预留至少一处占地面积十万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公园用地,每一平方公里应当规划预留至少一处占地面积五千平方米以上的公园绿地用地。 第十二条建设工程项目应当安排附属绿化用地,其绿地率应该达到下列规定: (一)新建居住区(含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绿地率不低于35%,其中防灾避险集中绿地面积应当占总用地面积的10%以上; (二)单位附属绿地率不低于35%,其中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休(疗)养院(所)、机关团体、公共文化设施等单位不低于40%;工业企业、交通枢纽、仓储、商业中心等不低于25%;产生有

害气体及污染工厂的绿地率不低于35%; (三)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低于40%;红线宽度(包括绿化带)大于五十米的道路,绿地率不低于30%;红线宽度在四十米以上五十米以下的道路,绿地率不低于百分之25%;红线宽度小于四十米的道路,绿地率不低于20%; (四)城市内河、湖泊、水库沿岸和铁路旁的防护绿地宽度,不低于三十米; (五)在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不得减少原有绿地面积。 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所列建设工程项目属于旧城区改造项目的,其绿地率指标可以降低五个百分点。 第十三条建设工程项目配套绿地率确因客观环境条件限制无法达到规定标准的,建设单位应当就近补建;无法补建的,由城市绿化行政主管统一易地代建,建设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建设费用包括同类地段土地基准地价、征收补偿费和绿化建设直接费用。 第十四条在城市国有土地上建设道路防护绿地和居住区以外的公园绿地,建设用地由同级人民政府采取划拨方式供应。 第十五条绿地建设责任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道路绿地、居住区以外的公园绿地,由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南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最终版)

南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最终版) LT

2.2.5 城市规划区内建设项目的选址和布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城市总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以外不得进行建设项目的规划许可。 因涉及国家安全、保密、环保、公共卫生和公共交通等原因需要单独设置的项目或重大基础设施用地,可依据有关专项规划或经市规划主管部门研究,报市政府批准后,方可在城市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实施规划许可。 2.2.6 建设项目规划选址应满足以下要求: 1、建设项目应符合城市规划总体布局; 2、建设项目应与城市交通、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市政、消防、防灾等规划衔接和协调; 3、建设项目的配套设施应与城市生活居住及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衔接与协调; 4、建设项目所涉及的其他规划要求。 2.2.7 城市已建成区以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工业、仓储和综合批发市场等用地,应按规划进行调整,搬迁后的用地应根据总规或控规的要求统一开发建设。 严格控制教育、医疗、公用设施、绿地广场、道路与交通设施等用地改变用地性质用于其他经营性项目建设。大、中专学校及职业学校外迁后,其用地应优先安排中、小学等教育项目(经省、市政府批准的特殊情况除外)。医院、学校周边的可利用建设用地,应优先保证医院、学校扩建使用。 2.2.8 旧城改造或新区开发,都应结合周边用地实际情况,坚持统一规划、集中成片开发改造的原则,开发地块建设用地面积低于

表2-1规定的,原则上不予审批。零散开发的小块地块由土地储备中心统一整合开发或优先作为绿地、公用设施用地等用途。 开发地块建设用地面积下限值(㎡)表2-1 开发地块建设用地未达到表2-1规定值的,因特殊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在符合本规定的相关要求,且不影响城市规划实施的情况下,由市规划主管部门核准,报市政府审批后可予以规划许可。 第三节地下空间利用 2.3.1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实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充分考虑应急防灾、人民防空和国防建设等需要,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 2.3.2 城市可用地下公共空间资源主要为:广场、绿地、公园、城市道路等公共用地的下部空间;建筑物地下室,非文物古迹和非重要保护建筑的下部空间;地下轨道交通线及站点;地下人防工程设施。 2.3.3 城市规划区内的地下文物埋藏区、大型垃圾填埋场、国

南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最终版)

南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最终版)

南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1.0.1 为加强南阳市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设计、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及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规定,结合南阳实际制定本规定,作为规划审批的操作规范。 1.0.2 本规定适用于南阳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内的规划编制、规划管理与各项建设活动(包括地上、地下各类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工程,临时建设工程等)。居民和村民自建住房,另按有关规定执行。 1.0.3 各类工程建设应采用南阳独立平面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 1.0.4 已批准控制性详细规划或控制性单元规划(以下简称控规)的以控规为依据。 第二章用地管理 第一节城市用地分类及适建范围 2.1.1 城市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分类基本原则,依照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5037-2011)》,城市建设用地分为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其中大类8类、中类35类、小类42类。 2.1.2 各类建设用地性质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兼容性的原则,符合经批准的控规等各项规划;未编制控规地区建设用地性质和

2.2.5 城市规划区内建设项目的选址和布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城市总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以外不得进行建设项目的规划许可。 因涉及国家安全、保密、环保、公共卫生和公共交通等原因需要单独设置的项目或重大基础设施用地,可依据有关专项规划或经市规划主管部门研究,报市政府批准后,方可在城市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实施规划许可。 2.2.6 建设项目规划选址应满足以下要求: 1、建设项目应符合城市规划总体布局; 2、建设项目应与城市交通、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市政、消防、防灾等规划衔接和协调; 3、建设项目的配套设施应与城市生活居住及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衔接与协调; 4、建设项目所涉及的其他规划要求。 2.2.7 城市已建成区以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工业、仓储和综合批发市场等用地,应按规划进行调整,搬迁后的用地应根据总规或控规的要求统一开发建设。 严格控制教育、医疗、公用设施、绿地广场、道路与交通设施等用地改变用地性质用于其他经营性项目建设。大、中专学校及职业学校外迁后,其用地应优先安排中、小学等教育项目(经省、市政府批准的特殊情况除外)。医院、学校周边的可利用建设用地,应优先保证医院、学校扩建使用。 2.2.8 旧城改造或新区开发,都应结合周边用地实际情况,坚持统一规划、集中成片开发改造的原则,开发地块建设用地面积低于

南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最终版)

南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为加强南阳市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设计、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方法》、《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及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规定,结合南阳实际制定本规定,作为规划审批的操作规范。 本规定适用于南阳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内的规划编制、规划管理与各项建设活动(包括地上、地下各类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工程,临时建设工程等)。居民和村民自建住房,另按有关规定执行。 各类工程建设应采纳南阳独立平面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 已批准限制性具体规划或限制性单元规划(以下简称控规)的以控规为依据。 其次章用地管理 第一节城市用地分类及适建范围 2.1.1 城市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分类基本原则,依照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5037-2011)》,

城市建设用地分为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其中大类8类、中类35类、小类42类。 2.1.2 各类建设用地性质的划分应遵循土地运用兼容性的原则,符合经批准的控规等各项规划;未编制控规地区建设用地性质和适建范围,由市规划主管部门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拟建项目对四周环境的影响、区域基础设施的条件及土地运用兼容性具体核定。 凡需变更规划用地性质的,应先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调整规划,经批准后执行。 其次节建设用地限制 2.2.1 建设用地红线图一般应在1:1000或1:500现状地形图上绘制(特殊状况可采纳其他比例尺的地形图)。图上应依据须要绘制规划用地范围线、拆迁范围线、道路红线、绿线、蓝线、紫线、黄线等,应用坐标标注。 2.2.2 建设项目规划用地界线的划定应当考虑城市规划要求、土地权属权限、建设项目批准文件、有关技术规范等因素综合确定,以现状实测地形图为依据。 2.2.3 建设项目的规划用地总面积包括建设项目实际(运用)用地面积和相邻道路、绿地、广场、管线走廊等用地面积,各部分用地面积应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明确。凡用地单位征用相邻已修建城市道路或未修建的城市规划道路,需同时代征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一半范围的土地(国土主管部门函告已征用的除外),作为开拓道路及敷设市政工程管线用地;若用地临道路交通广场、河道绿地、街头绿地、道路景观绿地等,需一并代征,作为相应市政基础设施等用地。建设项目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等规划技术指标计算按实际(运用)建设用地面积(不含代征土地面积)计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