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种植小麦的常识技术

种植小麦的常识技术

种植小麦的常识技术
种植小麦的常识技术

种植小麦的常识技术

小麦是一种温带长日照植物,适应范围较广,自北纬17°~50°,从平原到海拔约4000m的高原(如中国西藏)均有种植。一年

生草本,高30~120cm。叶鞘无毛;叶舌膜质,短小;叶片平展,条

状披针形,长10~20cm,宽5~10cm。穗状花序圆柱形,直立,长5~10cm,宽约1cm,穗轴每节着生1枚小穗;小穗长约10cm,含

3~5小芝,两侧鹾扁,侧面向穗轴,无柄;颖卵形,近革质,中部

具脊,顶端延伸成短尖头或芒;外稃扁圆形,顶端无芒或具芒;内稃

与外稃近等长,具2脊。颖果卵圆形或矩圆形,顶端具短毛,腹具

纵沟,易与稃片分离。花果期7~9月。颖果大,长圆形,顶端有毛,腹面具深纵沟,不与稃片粘合而易脱落。

耕作与整地

耕作整地可使耕层松软,土碎地平,干湿适宜,促进小麦苗全苗壮,保证地下部与地上部协调生长,所以是创造高产土壤条件的重

要环节。具体方法,因水田、旱地以及不同前作而不同。

稻麦复种的麦田整地由于稻田长期浸水,土壤板结,通透性较差,所以要通过水旱轮作,干湿交替,促进土壤熟化。整地特点是,前

作收获较早时,应抓住宜耕期尽早翻耕,以利用初秋的高温晴朗天气,充分炕土晒垡播种前再行浅耕细耙,达到深软细乎,上虚下实;

前作为晚稻或杂交稻制种田,由于收播间距很短,应在水稻散籽时

即开沟排水,力争薄片晒垡,短期炕田;在不贻误小麦适时播种的前

提下,也可浅旋整地,为小麦创造良好的苗床和生长基地。

小旱地小麦的整地要立足于逐年加深耕层,结合增施有机肥,提高保蓄水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复种形式进行整地。即前作收获较

早者,如春玉米、高粱、烟草等,收获应首先浅耕灭茬,然后深翻

炕土,使残茬腐烂并接纳秋雨,雨后浅耙,减少蒸发;另一类如甘薯,

棉花等,收获时间紧迫,如果用常规之法,势必贻误播期,这是西

南区小麦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一方面推行在前作后期行间

松土保墒,种麦时再耕细整平;另一方面提倡挖薯,平地、施肥、播

种等连续作业,保证小麦适时播种。

1.少耕与免耕所谓少耕、免耕,是与传统的整地而言,减少整地次数,降低整地强度,而对于田湿土粘,耕作困难,又易破坏土壤

结构的麦田,免去不必要的甚至有害的耕作,所以这是对小麦整地

技术的一个发展和完善。据对稻茬麦免耕研,其增产机理可以归纳

如下。

(1)保持良好士壤结构与水分免耕未打乱土层,保持了水稻土原

有孔隙,避免湿耕造成的粘闭现象。免耕与翻耕相比,耕层土壤容

重分别为1.15~1.20及1.34~1.40,水、气比较协调。

(2)利于提高播种质量在保证适时播种的前提下,由于田面平整,利于挖窝或开沟点播,贯彻种植规范,避免了粗耕烂种所造成的深籽、丛籽、露籽,达到苗齐,苗匀、苗壮。

(3)根系发达,抗倒力强土壤结构较好,有利于根系发展和吸水。据多点调查,免耕单株次生根数比翻耕平均多16.0%;灌浆期用32p

示踪测定,标记后第8天,脉冲数高出63.01%。

(4)壮苗早发,增产显著免耕田有较好的土壤生态环境。幼苗出

时快,分蘖早,生长优势明显。在各个生育时期,免耕的叶面积指

数均高,群体光合能力强,单位面积增产5~20%。

由于半旱式栽培供肥能力较强,前期应适当控氮,以免增多无效分蘖,但后期容易脱肥,所以应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补施氮、

磷肥。此外,半旱式栽培的起垄作埂,播种施肥等花工较多,需要

提高机械化程度和其他配套技术,进而提高此类中低产田的小麦生

产水平。

一、注意选择高肥水地块。高产优质小麦品种要求土壤养分必须全面、充足,才能满足其高产栽培的需要,所以宜选择地力高、水

浇条件好的地块,要增施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二、注意适期晚播,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基本苗。要防止播量过大,造成后期管理被动。

三、注意防止倒伏重施起身拔节推广的优质小麦品种,有的不抗倒伏,特别对于群体过大的麦田,在返青至拔节前须进行一次化控

处理,可喷施多效唑或麦业丰。要重施起身拔节肥,控制多余下落

穗的形成,促进穗大粒多。

四、注意浇好灌浆水,麦黄水,喷施叶面肥,防止早衰。浇好灌浆水,对于增粒重,预防干热风有重要作用。天气干旱,运用麦黄水,有利于下茬套种,防止早衰。在5月上中旬,结合防治病虫害,喷2~3次叶面肥,如0.2%~0.3%磷酸二氢钾,能减轻干热风危害,增产效果明显。

五、注意防治病虫害。一般说优质小麦更易遭受病虫害,如小麦纹枯病、白粉病,蚜虫比常规品种发生早且重。应根据预测预报,

及早防治。

抗旱增产

深浅轮耕,以土蓄水。深耕可以打破犁底层,增加透水性,加大蓄水量,并能促进根系下扎和扩大根系吸收范围,提高水肥利用率。但深耕一定要因地因时制宜,一般在整地早、降水多、墒情足的年

份宜深耕,耕深22—25厘米,耕后接着耙实、耧平;耕后少雨干旱,往往会因土壤不实而严重失墒。实践证明,旱地小麦在3—4年时间里,遇足墒深耕一年,以后浅耕2—3年,既能达到深耕改土的目的,又增加了沉土保墒的机会,是旱麦增产的重要措施。

小麦增施肥料,以肥调水。旱地麦田要尽量多施有机肥,配方施足无机肥,尤其要施足磷肥,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蓄水保

肥能力和水分的利用率。一般地块,每亩可施有机肥2500—3000千克,碳铵和过磷酸钙各50千克,并酌情配施适量钾肥和微肥;如果

地力差,可在三四年内连续亩施标准氮肥40—60千克,磷肥50—

100千克。旱地高产麦田,可采取“一炮轰”的施肥方法,即将全部肥料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土壤作基肥,其中氮肥要适当深施,磷肥浅施,以利培育冬前壮苗。

采用镇压,减少水分蒸发。在小麦单棱期进行镇压可增加单株次生根数,提高植株的吸水能力,破坏地表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看了“种植小麦的常识技术”的人还看了: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摘 要:目前我国农业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 变,增长开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有效解决“结构、品 种、质量、效益”问题,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已成为 我国新阶段农业和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对于农作 物栽培管理的研究,要继续围绕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挖掘作 物高产潜力等技术进行攻关和技术集成,同时还要注意在农 作物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领域进行研究和开发。如果在农作 物栽培管理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将为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 出巨大效益。 关键词:东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的种植,不但提高了小麦的单产,而且又改善了 形式 1.清种。河滩地和非河滩地均可种植,冬麦平作、开沟 、播前准备 新冬 22 号等优良品种;播前每 100 公斤种子用 200-300 克的多菌灵或 15%的粉锈宁拌种防治小麦病害。 2. 选择地块:选择地势平坦,耕性良好,排灌配套,土 面粉的品质,是一种替代春小麦栽培的好作物。 、种植 播种。灌水地块种植水浇冬麦,产量高、效益好。 2.间种。 实行米麦间种,大垄双行, 2.2 种植。玉米垄距 80 厘 1.选用优良品种:选用丰产性好,抗逆性好的。 新冬 20 号,

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块。最好集中连片种植,便于统一机 械作业和栽培管理。 3. 灌足底水;要求灌匀灌透,不冲不漏,每亩灌水量不 少于 80-100 立方米。 4. 施足基肥:按照此土配方结果,降低成本,提高肥料 利用率。一般底肥每亩施优质有机肥 1000-2000 公斤,尿素 10 公斤,三料磷肥 20-30 公斤翻地前均匀撒于地面,结合翻 地施入。 5.播前整地:灌底水后,适耕状态耕后耙磨,做到地边 整齐,土地平整土地松碎,上虚下实,田间清洁,度适合。 二、播种 1. 适期播种:播种时间可根据当地气象预报确定。适期 生长时间大于零度积温 500-600 度,当地平均气温 15-17 度, 2. 抓好播种质量: 采用 15 厘米等行距条播, 要求做到播 行端直,下粒均匀,接茬准确,深浅一致,覆土良好,镇压 确实,同时带肥下种,种肥以每亩 5 公斤左右的氮磷复合肥 为宜。亩播种量 20-25 公斤,早播易少,晚播可以适当增加 播种量。 播种是培育壮苗的关键,冬小麦自播种到越冬前有 50-60 天 易形成壮苗有利于安全越冬,小麦生长适中 ,易获得高产。 按正常年份我县适宜播种期 9月 25日-10月 25日。

冬小麦种植管理月历

一、9月份 1、选种:烟农19号、临麦2号、临麦4号、济麦22号。 2、整地:耕深30cm,精耙平整,沿种植方向作畦。尽量多施有机肥,培肥地力。一般每亩应施腐熟的土杂肥2000 kg以上。每亩施小麦(17-12-16)配方肥50kg。 二、10月份 1、播种:建议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精播地块每亩播量4-5kg,半精播地块每亩播量6-7.5kg。 2、防治病虫害:为防治金针虫、蛴螬等地下害虫,播前可选用40%甲基异柳磷或35%甲基硫环磷按种子量的0.1-0.2%拌种。为防苗期病害,可用2%立克秀,或20%粉锈宁拌种,用药量为种子的0.15%。 3、水分管理:墒情不足时,要播前灌水造墒。 4、查苗补苗: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 三、11月份 1、化学除草:野燕麦、稗草、看麦娘等单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用6.9%的骠马浓乳剂每亩40~50ml,兑水40kg 茎叶喷雾;麦家公、荠菜、播娘蒿等双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用75%巨星干燥悬浮剂,每亩1~1.5g,兑水30kg均匀喷雾;混生田可用10%的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 g,与相应量的骠马、阔世玛混配,加水30~40kg喷雾。喷药适期为小麦3~5叶期。 2、防虫:红蜘蛛发生严重的地块应喷施1.8%的阿维菌素2000倍液进行防治。 四、12月份 在气温降至2-5℃时(12月18日以前),及时灌越冬水,每亩灌水量30方左右,可保小麦安全越冬。 五、2月份 可以根据当年的气候因素,适时浇灌返青水,促进麦苗早日返青。

六、3月份 1、追肥浇水:一般在起身-拔节期追肥,旺苗徒长地块适当晚追,每亩可追尿素7-15kg。在追肥后及时浇起身水每亩30-40方左右。 2、镇压划除:待地表稍干后,及时划锄,清除杂草,利于保墒,提高地温。 3、化学除草:杂草较多时,可使用巨星、苯磺隆等除草剂化学除草,方法同上。 4、防治纹枯病:纹枯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可用20%三唑酮乳油50ml兑水30kg喷雾。 七、4月份 1、防治病虫害:防治白粉病、锈病等病害可选用20%的粉锈宁乳油;防治麦蚜等害虫可选用10%的吡虫啉或者3%的啶虫咪;防治叶枯病、颖枯病、赤霉病等病害,可选用用70%代森锰锌或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等。 2、浇孕穗水:在小麦孕穗挑旗期,每亩浇灌30-40方孕穗水,对防止叶片早衰和提高灌浆强度都有良好的作用,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 八、5月份 1、灌扬花水:在5月中下旬,每亩灌扬花水40方,能有效延长叶片功能期,是奠定小麦穗足、粒多的基础。 2、一喷三防:小麦扬花灌浆期,用吡虫啉、多菌灵、磷酸二氢钾混配喷雾2-3次,可防病、防虫、防干热风,提高千粒重。间隔时间为7-10天。 九、6月份 进入蜡熟期及时收获。麦收时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小麦种植的技术

小麦种植的技术 (一)建设高产、稳产麦田 1.小麦高产对土壤的要求,小麦适应性强,各种类型土壤均可种植,但要高产稳产,必须有综合性能较好的土壤,主要表现是: 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耕层较深,有利于蓄水保肥,促进根系发育。土壤结构是指固体(有机体和无机体)、液体、气体的组成比例,它 与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养分有着密切关系,如沙土、重粘土结 构不良,难以形成高产。 有机质丰富,养分充足有机质能直接为作物及微生物提供养分,并在转化过程中形成腐殖质,既改变沙土的松散状态和粘土的坚韧 状态,又能提高蓄水及通气性能,并有利于耕作,所以是量度土壤 肥力的重要内容。西南区高产麦田有机质应在2~3%以上,全氮 0.2%,全磷0.12~0.25%、速效钾40~100pppm,养分平衡。 土地平整,能灌能排这是防止水、土、肥流失,保证田间作业质量,使小麦生长均匀一致,实现旱涝保收的重要条件之一,特别是 丘陵山区更应重视土地平整工作。 最后,土壤酸碱度(pH)对小麦生长也有影响。pH6~8均可种植,但以6.8~7的中性土壤较宜。 2.低产田、土的改良,不同地区所谓低产田土是与高产相对而言,并无统一指标。据统计,西南三省中低产田土约为1 3.8~40.0%, 根据其理化特性对于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归纳为以下主要问题, 并提出简要改良措施。 (1)山区、丘陵旱地,土层浅薄,又无结构,水土流失,跑水跑肥,形成旱、薄、瘦、蚀等特点。应以聚土种植为中心,逐年加深 耕层,增施有机肥,强化培肥;横坡种植,烂蓄水土,平整土地,坡 改梯田等,提高土壤生产潜力。

(2)黄、红壤以及由它们发育成的水稻土,质地粘重,通气不良,“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包糟”,耕性很差;pH多为5~6,酸性较强,有效磷奇缺,形成粘、酸、冷、烂等特点。应在深耕晒垡、稿秆还 田或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客土掺砂,施用石灰,改良土壤结构, 提高土温。 (3)麦田湿害是小麦生产的又一障碍因素,尤其土质粘重,地势 低洼之地,在秋雨较多年份影响更大。应彻底搞好排水系统,降低 地下水位,结合深沟高厢,实行炕土硒垡,或采用少耕免耕,以达 到合理利用并战胜湿害。 (二)耕作与整地 耕作整地可使耕层松软,土碎地平,于湿适宜,促进小麦苗全苗壮,保证地下部与地上部协调生长,所以是创造高产土壤条件的重 要环节。具体方法,因水田、旱地以及不同前作而不同。 1.稻麦复种的麦田整地由于稻田长期浸水,土壤板结,通透性较差,所以要通过水旱轮作,干湿交暂,促进土壤熟化。整地特点是,前作收获较早时,应抓住宜耕期尽早翻耕,以利用初秋的高温晴朗 天气,充分炕土晒垡播种前再行浅耕细耙,达到深软细乎,上虚下实;前作为晚稻或杂交稻制种田,由于收播间距很短,应在水稻散籽 时即开沟排水,力争薄片晒垡,短期炕田;在不贻误小麦适时播种的 前提下,也可浅旋整地,为小麦创造良好的苗床和生长基地。 2.旱地小麦的整地要立足于逐年加深耕层,结合增施有机肥,提高保蓄水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复种形式进行整地。即前作收获较 早者,如春玉米、高粱、烟草等,收获应首先浅耕灭茬,然后深翻 炕土,使残茬腐烂并接纳秋雨,雨后浅耙,减少蒸发,另一类如甘薯,棉花等,收获时间紧迫,如果用常规之法,势必贻误播期,这 是西南区小麦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一方面推行在前作后期 行间松土保墒,种麦时再耕细整平,另一方面提倡挖薯,平地、施肥、播种等连续作业,保证小麦适时播种。 (三)少耕、免耕与半旱式栽培

种植小麦的常识技术

种植小麦的常识技术 小麦是一种温带长日照植物,适应范围较广,自北纬17°~50°,从平原到海拔约4000m的高原(如中国西藏)均有种植。一年 生草本,高30~120cm。叶鞘无毛;叶舌膜质,短小;叶片平展,条 状披针形,长10~20cm,宽5~10cm。穗状花序圆柱形,直立,长5~10cm,宽约1cm,穗轴每节着生1枚小穗;小穗长约10cm,含 3~5小芝,两侧鹾扁,侧面向穗轴,无柄;颖卵形,近革质,中部 具脊,顶端延伸成短尖头或芒;外稃扁圆形,顶端无芒或具芒;内稃 与外稃近等长,具2脊。颖果卵圆形或矩圆形,顶端具短毛,腹具 纵沟,易与稃片分离。花果期7~9月。颖果大,长圆形,顶端有毛,腹面具深纵沟,不与稃片粘合而易脱落。 耕作与整地 耕作整地可使耕层松软,土碎地平,干湿适宜,促进小麦苗全苗壮,保证地下部与地上部协调生长,所以是创造高产土壤条件的重 要环节。具体方法,因水田、旱地以及不同前作而不同。 稻麦复种的麦田整地由于稻田长期浸水,土壤板结,通透性较差,所以要通过水旱轮作,干湿交替,促进土壤熟化。整地特点是,前 作收获较早时,应抓住宜耕期尽早翻耕,以利用初秋的高温晴朗天气,充分炕土晒垡播种前再行浅耕细耙,达到深软细乎,上虚下实; 前作为晚稻或杂交稻制种田,由于收播间距很短,应在水稻散籽时 即开沟排水,力争薄片晒垡,短期炕田;在不贻误小麦适时播种的前 提下,也可浅旋整地,为小麦创造良好的苗床和生长基地。 小旱地小麦的整地要立足于逐年加深耕层,结合增施有机肥,提高保蓄水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复种形式进行整地。即前作收获较 早者,如春玉米、高粱、烟草等,收获应首先浅耕灭茬,然后深翻 炕土,使残茬腐烂并接纳秋雨,雨后浅耙,减少蒸发;另一类如甘薯,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摘要:小麦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种植面积,居于谷物的首位。本文介绍了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前准备、培育壮苗、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以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1.播前准备 1.1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虫高产优质良种,加快品种轮作。目前,小麦种植品种多、杂乱现象比较严重,多数品种种植时间长,致使品种抗性降低,是近年来小麦病虫害重发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同一地区或同一田块,应加快推新品种步伐和品种轮换,避免多年种植同一品种。 1.2播前整地 播种前需要整地。要求地面平整,大不平小平,地面无坷垃,土壤疏松,通透性好,小麦生育期间无局部积水,耕翻深度一致,蓄水保墒。翻地前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2立方米,以提高地力。有灌水条件的地块,整地要求地面高度差不超过3.3厘米,以利于灌水均匀一致。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作畦栽培,畦宽120厘米,畦高10厘米。 2.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大力推广小麦小窝疏株密植,普及油菜育苗移栽,严格按小麦、油菜高产栽培技术种植。做到深沟高厢,排除湿害,早排水、早开沟,尽量降低水位,降低田间湿度。 2.培育壮苗 一是药剂拌种,用矮苗壮、多效唑、矮壮素、壮丰安等拌种能促根增蘖,用立克秀、纹霉净、辛硫磷等拌种能防治病害虫害,要注意拌种药剂量不能过大,并现拌现播,否则会抑制胚芽鞘出土,影响分蘖优势;二是加强对旺长苗的镇压和对冬春麦苗的覆盖工作。镇压要掌握在晴暖天气,重压旺苗,控蘖促根,控旺促壮,减轻冻害。稻草、有机肥,沟泥等覆盖麦苗,可以起到培肥、增温、防冻、护蘖、除草、壮苗等作用。 3.科学水肥管理

合理施用冬前肥水。冬前肥水是进一步培育壮苗、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措施。冬前肥水的施用要根据地力、苗情、墒情、气候条件等来决定;重施拔节肥水。具体的追肥时间应根据墒情和苗情而定,一般群体适宜的高产田,宜在拔节初期至中期,对于群体偏大的麦田,宜在拔节中、后期追肥水;浇透孕穗水。孕穗期是小麦一生中需水临界期,此期一定要保证有充足的水分,减少小花退化,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浇好灌浆水。抽穗灌浆期是小麦需水最多的时期。小麦在扬花后10-15天及时浇灌浆水,以保证生理用水,同时可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干热风,延缓叶片和根系衰老,增加粒重,提高蛋白质、面筋含量。 3.1施肥管理 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并能使小麦充分吸收各种生长发育所需的大量元素及其它中、微量元素,促进小麦的增产、增收;合理追肥。根据苗情施拔节肥,小麦分蘖多,苗情好、长势旺,应适当晚追,如果小麦分蘖少,苗情不好,长势弱,应适当早追,有利于拔节并充分提供小麦开花期间磷、钾养分;叶面追肥,每年干热风多发季节,应用0.1%-0.2%磷酸二氢钾叶面喷肥1-2次,每次间隔5-7天,具有抗干热风和补充磷、钾养分的作用,可使小麦增产。 3.苗期化学除草 杂草不仅与作物争水、争光、争肥,导致弱苗,降低抗病力,还是蚜虫、麦蜘蛛等害虫的隐蔽场所,并造成阴暗、高湿环境,利于各种病虫害发生。因此没有进行播前除草的田块应进行苗期除草,苗期除草要注意药剂的安全性,避免伤及禾苗,阻碍其生长。在小麦二叶一心期进行化学除草,可用10%骠马乳油40ml或50%麦乐宁可湿性粉剂150克或20%必除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均匀喷雾。 三、重大病虫危害症状与防治方法 1、小麦条锈病:小麦锈病俗名“黄疸病”,是小麦生产上毁灭性病害,流行速度快,危害大。它属远距离空气传播,河谷、风口地带发生严重,所以要加强田间检查,及时、准确掌握该病发生情况,在发病初期必须封锁消灭发病中心,及时用药防治,控制早期

春 小 麦 的 栽 培 技 术

春小麦的栽培技术 春小麦其生育特点可概括为“三短、三少、一早”。三短即生育期短,冬小麦从播种到收获约260天左右,春小麦仅95天左右,如从出苗期计算,春麦生育期只占冬麦的三分之一;营养生长期短,冬小麦秋播气温由高到低,日照由长到短,通过春化阶段缓慢,除去越冬期,营养生长期长达70天左右。而春小麦春播气温由低到高,日照由短到长,通过春化阶段很快就进入光照阶段,从出苗到单棱期不足20天。因此,就形成了分蘖期也短的发育特点。三少即主茎叶片少,冬小麦主茎叶片10片~13片,春小麦仅7片~9片;分蘖少,由于春小麦分蘖期短,分蘖少,分蘖成穗率也低,主要靠主茎成穗;次生根少,而且根浅根弱,后期易因脱肥、缺水而早衰。一早即穗分化早,一般三叶期生长锥开始分化,进入伸长期,四叶进入二棱期,五叶小花原始体分化。 根据春小麦这些生物学特性,在种植管理上就为前重型栽培体系的确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集中概括为:“两足一早,两浅一密,巧用肥水,治蚜保粒重。” 两足一早:即底墒足,底肥足,早播种。底墒足,是指春麦地均应秋耕冬灌,为早种作好准备。底肥足是指在秋耕前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播前施足氮磷化肥。春麦田和冬麦地一样,普遍缺氮,严重缺磷,加之施肥习惯上的重氮轻磷,致使当前麦田氮磷失调严重,并已成为春麦生产上的主要限制因素。春小麦比冬小麦对磷素更为敏感,而且春小麦生长发育快,三叶期开始穗分化,又值离乳阶段,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并进,需要吸收大量肥料。此时脱肥,一是容不得时间追补,二是即使追补也不能弥补脱肥所造成的减产损失。所以底肥一定要施足,要增施磷肥,调整氮磷比例,一般公顷产量为4500千克(300公斤/亩)左右,应施二铵300千克(20公斤/亩)左右,混尿素75千克~105千克(5~7公斤/亩)。早播种就是顶凌播种;当日平均温度达2℃~4℃,白天化冻6厘米~7厘米,夜间仍然冻结时播种。天津地区一般应掌握2月20日播种,3月5日前结束。 两浅一密:即浅施肥,浅播种,合理密植。施肥深度以7厘米~

小麦种植技术

小麦 一、小麦的生物学基础 (一)小麦的生育期与生育时期 1、小麦的生育期 小麦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1)小麦生育期的长短与栽培地区的纬度、海拔高度、耕作制度及品种特性的不同有很大差异。一般纬度越高、海拔越高,生育期越长。 (2)低纬度地区,冬季较短,小麦播种较迟,越冬期短,所以生育期较短。 (3)在同一地区,不同类型品种生育期长短不同。春性品种生长发育快,成熟早,生育期较短;冬性品种生长发育慢,成熟迟,生育期较长。 (4)同一品种,播期不同生育期也有变化,迟播生育期缩短,早播生育期延长。 (5)我省主要栽培春性、半冬性品种,生育期一般在200-220天左右,鄂东、鄂东南及江汉平原等一般播种较迟,成熟较早,生育期稍短。鄂西北地区,一般播种较早,成熟较迟,生育期偏长。 2、生育时期的划分 小麦的一生要经过种子萌发、出苗、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等生育进程。小麦在整个生育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生上的变化,依次出现和形成各种不同的器官,最后形成作物产量。冬小麦一生划分四个时期:即幼苗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结实期。 (二)小麦阶段发育特性 小麦由营养生长转化生殖生长,这种阶段性的质变叫阶段发育。不同的发育阶段都要求一定的外界条件,如温、光、水、空气、养分等,往往是其中某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若缺少主导因素作用,小麦就不能完成阶段性发育,因而就不能开花结实。小麦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对外界条件要求差异极大。因此,小麦的个体发育可分为春花阶段和光照阶段。 1、春化阶段 春化阶段是小麦第一个发育阶段。冬小麦在发芽出苗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的低温才能进入生殖生长时期。温度起主要作用,这一阶段称为春化阶段,又称为感温阶段。如果冬小麦春播,因缺乏春化阶段发育所需的低温,个体发育就停止在分蘖状态而不抽穗。根据小麦春化阶段对温度高低和时间长短的要求不同,小麦品种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1)冬性品种。这类品种通过春化阶段所要求的温度范围小,时间长。事宜温度为0-3℃,在这种温度下,完成春化阶段的发育需23-50天。 (2)半冬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适宜温度为0-7℃,历时15-35天,如果这类品种春播,未经春化处理,则不能正常抽穗。 (3)春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适宜温度范围较宽,0-12℃,5-15天即可通过这一阶段发育,这类品种对温度反应不敏感,未经春化处理的种子,春播也可正常抽穗,但耐寒性较弱。 2、光照阶段 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后,必须在一定日照时间才能完成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开花结实。日照长短在这一阶段起主导作用,其次还有较高的温度。小麦是长日照作物,在光照阶段,若延长日照,一般能促进发育,提前抽穗成熟。若长日照条件不能满足,则不能通过光照阶段,导致抽穗延迟或不能抽穗结实。根据小麦对日照长短反应的不同,可将冬小麦分为三个类型:(1)反应迟钝型。在每天8-12小时日照条件下,经过16天以上就能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一般指的春性品种。 (2)反应中等型。在每天8小时日照条件下不能抽穗,每天12小时日照能正常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历时25天左右,一般指半冬性品种。

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教案 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教学目标: 掌握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及栽培要点 重点: 晚播小麦的栽培技术 课时:一课时 晚播麦有以下生育特点:冬前有效积温低,苗小,苗弱,分蘖少或无分蘖,分蘖成穗少。晚播麦开始幼穗分化较晚,春季穗分化进程虽加快,但经历时间短,使不孕小穗数和退化小花增加,单穗结实粒数减少。采取以下技术措施,可以提高晚播小麦质量,夺取高产。 1、精细整地。 淮北地区土壤耕作层一般在20厘米以下,对小麦根系生长发育不利。因此,应提高活土层厚度,增强土壤积水、保肥能力。首先,要深耕、深松土壤,争取达到24厘米以上;其次,要精细整地做畦。 2、合理施肥。 要根据本地区的土壤肥力状况,结合晚播小麦需肥规律,实行平衡施肥,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氮、磷、钾、微肥四配套。亩施碳铵60千克,过磷酸钙55千克,氯化钾15千克,锌肥1千克。同时,积极推广应用化肥深施技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 3、选择良种。 晚播小麦应选用耐晚播、早熟、丰产性较好的半春性、春性品种。淮北地区宜选用濮麦7号、豫麦34、豫麦35、周麦22等品种。 4、抢时播种。晚播麦田应争取时间,抓紧整地,采取边施肥、边整地、边播种的方法,尽力做到晚中求早、晚中求快、晚中求好,确保幼苗早发,多带蘖越冬,以增强晚播小麦的抗寒能力。 5、掌握播种量。 晚播小麦由于冬前积温不足,致使分蘖少,分蘖时间短。因此,要适当加大播种量,保证有足够的基本苗数,以主茎穗夺高产。具体播种量根据播种时间而

定:10月18日至10月底播种,亩用种量从8千克起,每迟播1天,增加0.25千克;立冬前播种,亩用种量13-15千克。 6、冬春管理。 第一,中耕松土。冬前、年后可进行中耕划锄,以提高土壤温度,增强土壤保墒、通气等能力。加快小麦根系生长发育。为防止伤根,冬前松土应以3厘米左右为宜,春季可适当深锄,以减少无效分蘖。第二,合理浇水。冬前如遇干旱,应及时浇好越冬水,春季浇好拔节水。第三,追施拔节肥。实行分期施肥,重点施好拔节肥,是减少无效分蘖养分消耗,获得高产的有效途径。因此,应根据苗情合理追施拔节肥。一般在3月上旬,亩追尿素8-10千克。 7、化学除草。 冬前,对杂草发生较重田块可选用75%巨星,每亩1克,在晴天进行喷药。年后,小麦返青,杂草生长迅速,在小麦拔节前用巨星每亩1克,或骠马乳油每亩40毫升,对水40千克喷雾,防除杂草。 8、防治病虫害。 淮北地区晚播小麦病害以纹枯病、白粉病、锈病为主,虫害以麦蜘蛛和麦蚜为主。防治方法:对纹枯病,可用500万单位井冈霉素每亩25克左右,对水50千克喷雾;对白粉病和锈病,可用粉锈宁每亩100克,对水50千克喷雾。防病应以预防为主,根据天气和小麦生长情况及时施药。蚜虫可用吡虫啉有效成分0.5-1克/亩,对水40-50千克喷雾。同时,可结合喷施磷酸二氢钾、云鹏活性肥等生物调节剂,以增强小麦耐性和抗性,维护小麦正常生长发育。 晚播小麦只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做到扬长补短,也可获得高产。

小麦栽培技术

小麦栽培技术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1/3以上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小麦的营养价值很高,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1%—14%(高的可达17%—18%),高于一般谷类作物。小麦类型和品种繁多,分布广,对土壤、气候条件适应性强,耐寒、耐旱、稳产、高产。小麦适于机械耕作,生产成本低,劳动生产率较高。冬小麦利用秋末及冬季低温季节,既可以与夏播作物复种,还可以与冬、春、夏作物带状间作、套种,对改革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都有重要意义。 一、小麦生产的土、肥、水条件 (一)土、肥、水在小麦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小麦产量和品质是品种特性(内因)和环境条件(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大田生产中,小麦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生活条件,光、温主要从自然环境中得到满足,而水、气和养分除部分来自自然环境外,主要靠人们在栽培过程中予以供应和调节。而这种调节大部分是通过土壤而发生作用。土壤是小麦生长的基础,营养和水分是小麦赖以生长的物质条件。 (二)小麦对土壤的要求 小麦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粘土、壤土和砂土都可以种植小麦,但要达到高产必须具备一个良好的土壤条件,以满足生育过程中对水、肥、气、热的要求。高产田土壤具备以下特点。 1、深厚的耕作层 耕作层是在长期的耕作栽培措施下逐步形成的。耕作层深厚可蓄纳较多的水分,扩大施肥范围,为小麦根系发育创造有利条件。耕作层深度一般应在30cm以上。 2、土壤肥沃 有机质含量和养分状况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总结各地经验,产量为6000kg/hm2以上的麦田,播前土壤应具备以下指标:有机质1%以上,全氮0.06%以上,速效氮30mg/kg以上,速效磷20mg/kg以上,速效钾40mg/kg 以上。 3、良好的土壤质地和适宜的酸、碱、盐 土壤质地直接影响小麦生长发育。重粘土或粘土,因质地细,结构紧密,通气性差,不利于小麦发芽和出苗。沙质土壤,结构松散,保水保肥能力差,养分含量低,温度变幅大,不利于小麦生长和越冬。最适宜种植小麦的土壤是壤土,这类土壤具有较强的保水保肥能力,磷钾含量高,有利于小麦出苗和根系发育,增产潜力大。土壤容重以1.14-1.365g/cm3、孔隙度以50%-55%为好。这样的土壤抗旱、抗涝、保肥、耕性好,有利于提高整地质量。 小麦在微酸性和微碱性土壤上均能生长,但最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为PH6.8-7.0,即以中性反应的土壤为宜。土壤中含盐量对小麦发芽出苗影响较大。根据各地测定结果,一般土壤耕层含盐总量达0.25%即为小麦播种和苗期阶段的耐盐临界点,达0.4%以上种子即失去发芽能力,幼苗受到严重抑制。 4、土地平整 土地平整是防止肥水流失,保证灌溉质量,确保全苗、匀苗、齐苗和壮苗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播种、管理、收割等各项作业质量的基础。所以有灌溉条件的麦田,地面坡降应控制在0.1%-0.3%范围内。 ( 三)麦对养分的要求 1、小麦生长发育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 小麦一生中从土壤、空气和水中吸收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硫、钙、镁等和微量元素铁、锰、硼、锌、铜、钼、氯等。其中碳、氢、氧占小麦干物质的90%以上,氮及灰分元素(磷、钾、钙、镁、硫、铁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不足5%。 (1)、小麦对氮素的需要 氮肥对增加小麦产量和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氮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根、茎、叶、蘖的生长,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能力,增加干物质积累,延长光合器官寿命,在幼穗分化中可增加小穗数、小花数,提高结实率。在小麦后期施用适量氮素,可以提高千粒重并改进籽粒品质。 (2)、小麦对磷素的需要 磷素是小麦细胞核的主要成分,直接参与呼吸过程,并在光合作用和物质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磷与氮在土壤中是相互作用的营养元素,磷素充足时,由于根素发育好,吸氮能力增强,氮的利用率提高,能促使麦苗早发犰长多分蘖,磷在植物体内可以影响含氮物质的代谢,能提高植侏组织中蛋白质的百分含量,在改善小麦营养生长方面发挥以磷促氮的作用。相反,氮素充足时,也有利磷素作用更好的发挥。

南方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南方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1整地和播种方法 将土壤耕后整成1.5~1.8米宽度的畦(包沟),排水沟深25厘米以上。 若沟播则开播种沟,播种沟距20 CM,撒播则不需开播种沟。 小麦基本苗控制在12~16万左右(根据千粒重计算实际用种量)。 2 施肥方案 在中等肥力的田地中,总施肥量为:N:P2O5 :K2O为10kg:5kg:5kg 2.1基肥施用 氮肥的50%以及全部的磷肥和钾肥作基肥,即: N:P2O5 :K2O约为5:5:5,可用15:15:15的复合肥33公斤做基肥。 2.2追肥 早熟种在4叶期,中、晚熟种在拔节期分别追施氮肥总量的50%,即纯氮5 kg/亩(46%的尿素约为10 kg/亩)。 2.3抽穗开花期叶面追肥 当抽穗开花期出现缺肥状况,如叶片发黄,用0.2%磷酸二氢钾,2%的尿素,每亩喷施75~100公斤。每喷雾器(15公斤装)加入磷酸二氢钾30克、尿素300克和洗洁净(白猫或巧手)20克。 3水分管理 小麦播种后一般立即灌溉一次,促齐苗、全苗。南方小麦生育期的自然降雨一般可满足其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若遇自然降雨不足时可实施人工灌溉。可采用跑马水,或在排水沟中灌水保持一晚第二天排干的方法供给小麦生育期所需水分。遇雨水多时注意排水。 4病虫草害防治 播种、覆土、灌溉后后喷施丁草胺用于防除单子叶杂草,对于防除双子叶杂草,苗后推荐使用使它隆(商品名又称“塔隆”)或二甲四氯。 抽穗开花期若发生白粉病,可用粉锈宁或多菌灵防治,发生赤霉病可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防治,可结合喷施叶面肥进行。 5 收获 小麦黄熟期(穗和茎杆变黄,籽粒变硬)时收获。 6 水旱轮作冬种小麦轻简化栽培方案简介 在水稻收割后(最好是稻田尚潮湿时),每隔2米开排水沟,然后撒播小麦干种子,播种后将开排水沟掘出的土壤进行覆种。其他栽培措施参照以上“南方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一、产量结构 高产田43-46万穗/亩35粒/穗43克/千粒 每亩500kg以上(有机质1.2%以上) 中产田36-42万穗/亩30粒/穗40g/千粒 每亩400kg以上(有机质0.9%以上) 二、科学施肥 (一)配方施肥 按照生产100公斤小麦需要一定比例的氮、磷、 钾进行施肥(N:P:K=3:1.5:3.5),高产田需纯 N 14-16kg,P(五氧化二磷)8-10kg K (氧化钾)5-8kg 例:80斤3个15的复合肥和40斤尿素基本符合这一比例,也可用其它。 (二)氮肥后移施肥 磷、钾肥和50%氮肥作基肥,于耕地时施入土壤中,50%的氮肥于拔节时作拔节肥。 三、精细播种 (一)选用良种 选于本地的小麦品种有: 冬性品种:皖麦52、淮麦22、豫麦22、周麦16、 豫70-36、济麦22 晚茬麦:偃展4110 (二)选时播种 早茬麦(大豆、玉米等茬)在10号前后播种 晚茬麦(棉花、红芋等茬)在20号前后播种 三)选墒播种 土壤含水率在80%为适墒,不足时应造墒播种 于播前10天,耕后浇水600方。 (四)适量播种 半冬性8-10kg 偏春性12-14kg 晚播3天多播种0.5kg 四、加强冬前管理培育壮苗 (一)壮苗标准 冬前个体3-5分蘖; 分茎6-7叶; 群体60-80分蘖。 (二)查苗补苗,保证苗全 三)防治地下害虫 常年地下害虫严重,可播耕地时用锌、硫、磷乳 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0.3千克加水1-2千克, 拌细土25千克撒施。 出苗后发现有地下害虫时用2%甲基异柳磷粉2千 克拌细土25千克,顺垄撒施。 (四)防治纹枯病 苗期主要发生在地下茎上,有梭粉形褐色病斑。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摘要:小麦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种植面积,居于谷物的首位。本文介绍了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前准备、培育壮苗、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以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1.播前准备 1.1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虫高产优质良种,加快品种轮作。目前,小麦种植品种多、杂乱现象比较严重,多数品种种植时间长,致使品种抗性降低,是近年来小麦病虫害重发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同一地区或同一田块,应加快推新品种步伐和品种轮换,避免多年种植同一品种。 1.2播前整地 播种前需要整地。要求地面平整,大不平小平,地面无坷垃,土壤疏松,通透性好,小麦生育期间无局部积水,耕翻深度一致,蓄水保墒。翻地前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2立方米,以提高地力。有灌水条件的地块,整地要求地面高度差不超过3.3厘米,以利于灌水均匀一致。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作畦栽培,畦宽120厘米,畦高10厘米。 2.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大力推广小麦小窝疏株密植,普及油菜育苗移栽,严格按小麦、油菜高产栽培技术种植。做到深沟高厢,排除湿害,早排水、早开沟,尽量降低水位,降低田间湿度。 2.培育壮苗 一是药剂拌种,用矮苗壮、多效唑、矮壮素、壮丰安等拌种能促根增蘖,用立克秀、纹霉净、辛硫磷等拌种能防治病害虫害,要注意拌种药剂量不能过大,并现拌现播,否则会抑制胚芽鞘出土,影响分蘖优势;二是加强对旺长苗的镇压和对冬春麦苗的覆盖工作。

镇压要掌握在晴暖天气,重压旺苗,控蘖促根,控旺促壮,减轻冻害。稻草、有机肥,沟泥等覆盖麦苗,可以起到培肥、增温、防冻、护蘖、除草、壮苗等作用。 3.科学水肥管理 合理施用冬前肥水。冬前肥水是进一步培育壮苗、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措施。冬前肥水的施用要根据地力、苗情、墒情、气候条件等来决定;重施拔节肥水。具体的追肥时间应根据墒情和苗情而定,一般群体适宜的高产田,宜在拔节初期至中期,对于群体偏大的麦田,宜在拔节中、后期追肥水;浇透孕穗水。孕穗期是小麦一生中需水临界期,此期一定要保证有充足的水分,减少小花退化,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浇好灌浆水。抽穗灌浆期是小麦需水最多的时期。小麦在扬花后10-15天及时浇灌浆水,以保证生理用水,同时可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干热风,延缓叶片和根系衰老,增加粒重,提高蛋白质、面筋含量。 3.1施肥管理 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并能使小麦充分吸收各种生长发育所需的大量元素及其它中、微量元素,促进小麦的增产、增收;合理追肥。根据苗情施拔节肥,小麦分蘖多,苗情好、长势旺,应适当晚追,如果小麦分蘖少,苗情不好,长势弱,应适当早追,有利于拔节并充分提供小麦开花期间磷、钾养分;叶面追肥,每年干热风多发季节,应用0.1%-0.2%磷酸二氢钾叶面喷肥1-2次,每次间隔5-7天,具有抗干热风和补充磷、钾养分的作用,可使小麦增产。 3.苗期化学除草 杂草不仅与作物争水、争光、争肥,导致弱苗,降低抗病力,还是蚜虫、麦蜘蛛等害虫的隐蔽场所,并造成阴暗、高湿环境,利于各种病虫害发生。因此没有进行播前除草的田块应进行苗期除草,苗期除草要注意药剂的安全性,避免伤及禾苗,阻碍其生长。在小

小麦种植方法

小麦高产种植技术_小麦种植方法 第一、良种准备 2、种子的处理:经过一定时间储藏、加工以后的种子,发芽率、水分指标等是否符合要求,要进一步测试鉴定,同时注意播种前的 晒种、选种等其它准备工作,确保种子质量。 豫麦(郑农7号) 1.品种来源:1982年由郑州市农科所用矮3号//(孟县201×牛 株特)/豫麦2号杂交选育而成。1994年审定命名为面包用优质小麦 新品种,同年10月获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银奖。1998年定为国 审小麦品种。 2.特征特性:豫麦34号属弱春性大粒品种,分蘖力中等,千粒 重45g,白粒角质,株高80cm左右,抗伏倒力强,早熟,成熟期同 豫麦18号,高抗白粉病、条锈病,综合性状好。熟相欠佳,易感蚜虫。 3.品质状况:豫麦34品质优良,其容量802g/l,蛋白质含量10.41%,湿面筋32.1%沉降值55.5ml,吸水率62.6%。面团形成时 间8.1分钟,稳定时间10.3分钟,面包体积732cm3,各项指标均 达到国家规定的面包小麦标准,与国外进中的加麦2号小麦相近。 4.栽培要点:豫麦34是一个高产、优质、晚播早熟新品种,适 宜我省中北部地区中晚茬种植。播期以10月10日左右为宜。播量 每亩7~8kg,晚播应适当增加播量。返青、齐穗期注意用粉锈宁防 治叶枯病,喷洒磷酸二氢钾及氧化乐果防治蚜虫。 辽春6号,扬麦5号,扬麦13,扬麦16,镇麦4号,郑麦9023,宁麦2号等 第二、整地准备

整地是小麦生产的基本环节,施底肥与整地结合进行。 1、增施有机肥,平街施肥,增强地力 2、深耕细耙、精细整地 整地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是保证全苗和培育壮苗的基本措施。整地的标准是:一平、二匀、三松。一平是土地平整,深耕25厘米以上,耕前粗平,耕后复平,避免出现墒沟伏脊等,做到浇水时畦内“寸水棵棵到”;二匀是墒情均匀,肥力均匀;三松是要松紧适度,没有明暗坷垃,要细耙,做到上松下实,无漏耕漏耙,无架空暗垄等。 第三、运用精播技术,建立最佳群体结构 不同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深度等不仅能调控小麦的群体结构,还会影响小麦的生育进程、产量和品质。 1、适时播种 在影响小麦形成壮苗的诸因素中,温度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播种期早晚是能否形成壮苗的关键,必须适期播种。若播期过早,麦苗易涉长,冬前群体发展难以控制;土壤养分早期消耗过度,易形成先旺后弱的“老弱苗”:易受病虫害、冻害等。播期过晚的缺点是: ②根系不发达,分蘖少,体内有机养分积累少,抗逆性差; ③发育延迟,穗分化开始晚,穗头小; ④成熟延迟,种子形成和灌浆过程处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千粒重降低,显著减产,影响品质。不同地区条件不同,播期有所不同。一般的小麦在10月5-10日播种,到12月10日,日平均气温下降到0℃进入越冬期,冬前大于0℃,积温600-650℃,能满足小麦形成壮苗的要求。 2、适量播种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高产栽培 摘要:我团有效积温2600-3000℃,适宜冬小麦的生长,近几年单产较往年有所提高,但还没有挖掘出最大潜力,还有提升空间。 关键词:冬小麦高产栽培 1、精细整地 小麦的根系比较发达,其中70%集中在距地表10—30 厘米的耕层内,播前做好精细整地工作,对于促进小麦根系的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氮、磷配合,三肥坐底 据研究表明小麦施肥实行粗、细结合,氮、磷配合,采用粗肥、氮肥、磷肥“三肥坐底”的方法,是一项显著的增产措施,也是培育冬前壮苗的有效手段。增施有机肥料,可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是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的根本途径之一。因此,要本着“粗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通过各种途径,广辟肥源,为麦田备足底肥。一般重施底化肥的麦田,要比在年后追施同等肥量的麦田苗期生长快、长势壮,越冬死苗少、成穗率高、增产显著。一般保肥能力强的粘质土壤,可将全生育期氮肥总量的一半以上坐底施用;保肥能力较差的沙质土壤适当少些,约占全期氮肥总量的40%左右坐底为宜。根据大量试验证明,一般亩产500千克以上的麦田,需施优质土杂肥5000千克以上,标准氮、磷肥各50千克,硫酸钾10千克左右。 2.1、适墒播种 水分是种子发芽、出苗的必要条件。小麦种子必须吸收相当于本身重量45%左右的水分才能发芽。水分不足,往往成为影响出苗和提高小麦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所以足墒下种是确保苗全苗壮的重要措施。我团近几处秋季雨量逐渐减少,且前茬作物灌水较少,待秋作物收获后,土壤墒情已显不足。所以浇足底墒水,不仅能满足小麦出苗和苗期的生长需要,而且为中、后期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一般认为,沙土地含水量若小于15%一16%;二性土含水量小于17%一18%;粘土地含水量小于20%,都应在浇足底墒水后

中国小麦种植技术

小麦高产种植技术 第一章小麦介绍与种植现状 第一节小麦简述 小麦在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种植历史,目前主要产于河南、山东、江苏、河北、湖北、安徽等省。小麦播种季节不同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按麦粒粒质可分为硬小麦和软小麦;按麦粒颜色可分为白小麦、红小麦和花小麦。冬小麦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春小麦春季播种,当年夏、秋收获。我国小麦以冬小麦为主。小麦在我国种植区域广泛,全国从南到北、从平原到山区,几乎所有农区无不栽培小麦。目前,我国小麦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居我国粮食作物第二位。小麦是我国北方人民的主食,自古就是滋养人体的重要食物。《本草拾遗》中提到:“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小麦营养价值很高,所含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很有益处。 第二节小麦种植现状 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对调整种植业结构,改善小麦品质十分重视。针对"农产品难卖"问题,国家一直在审视如何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政策正在转变职能,搞好优质农产品产销服务。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牵头主办的产销协调和供需见面会就已召开两届,去年在河南,今年在山东。我国优质小麦播种面积逐年扩大,2001年中国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已经占小麦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进口量正逐年减少,以产顶进。国家还准备将优质小麦方面的经验推广到大豆等每年进口量很大的农产品上。 我国小麦生产常年面积和总产量为粮食的25%和22%左右。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发展迅速。据统计,到2001年,全国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到9000万亩,其中达到强筋和弱筋小麦国标的小麦有3200万亩,较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但是我国优质专用小麦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质的问题。我国小麦质量的主要不足是面筋强度较差,大部分品种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较短,我国小麦稳定时间平均在3分钟左右,而国外在12分钟以上。二是量的问题。我国近几年小麦需求总量在1.1亿吨以上,而全国小麦产量仅1亿吨左右,缺口1000万吨,特别

小麦的种植与管理方法

小麦的种植与管理方法 适时追肥,促进苗情转化。早春土壤解冻后及时耧播化肥。施用量视苗情而定,一类苗亩施5公斤左右,二类苗亩施7公斤左右, 三类苗亩施10公斤左右。 以尿素和二胺混合施用效果为佳。尿素和二胺混合比例为3∶2。对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和土壤墒情较差的山旱地(包括陇东山旱地和陇 南半山易旱地),可采用此方法追肥,最好在雪、雨前撒施,其施用 量视苗情灵活掌握。麦田追施土粪或以草木灰为主的‘灰粪’,可 以起到保墒和补充土壤养分的作用,促进小麦生长,防止春季冻害 等作用。 耙耱、镇压保墒提墒。春季适时耙耱有利于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起到提墒和保墒的作用,镇压使麦根与土壤密切接触,有利于根系 吸收养分,促进苗情由弱转壮。 化控防止倒伏。对早播、密度过大的旺长麦田、全膜覆土穴播小麦麦田和高秆品种麦田,在小麦返青至起身期喷施20%壮丰安,亩 用药20-30毫升加水20-25公斤均匀喷洒,以控制植株过旺生长, 促进根系下扎,以防止小麦生育后期倒伏。 防治病虫害。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早发现早防治,尤其是陇南的小麦条锈病,密切关注病情,当小麦条锈病普遍率达到5%时以 亩用15%的粉锈宁50-70克,对水50公斤进行喷雾防治。 严禁在麦田放牧。麦田放牧对小麦生长危害极大,尤其是山旱地,土壤比较虚,牲畜啃青,会将小麦连根带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田块,严禁人畜践踏,保护地膜,以达到一次覆膜多茬利用的目的。 追肥浇水过早,造成小麦无效分蘖多,容易旺长、倒伏。前常说‘三分种,七分管’,这个管理主要在春季。 一、小麦苗期的田间管理小麦的种植与管理方法

二、小麦分蘖期的田间管理 三、拔节孕穗期的管理 拔节的时候,是小麦成长关键时期,对水肥都有需要。此时应该施用拔节肥。考虑到肥力转化速度,化肥比农家肥能更加快速的提供植株养分。因此,这时的追肥,以氮肥为主,约占60%,辅助磷肥和钾肥,约占40。拔节期的小麦比较怕干旱。春旱会严重影响小麦的长势,而恰恰在河南地区,春旱灾情最为普遍。这就需要农户及时灌溉。农户种植小麦的地块,也应该配套有基本的灌溉设施。伴随着春季的气温回升,和麦田越来越浓密,病虫害开始发生,例如白粉病、锈病等病害,和圆蜘蛛的虫害,这些虫害也伴随着干旱发生。对此,要根据气候和田间观察及时用药。 四、抽穗结实期的田间管理 看了小麦的种植与管理方法还看了:

冬小麦种植技术教案doc

冬小麦种植技术教案 教学课时:2课时 主讲人:赵甲平 九月份以来,我市小麦主产区降雨偏少,多数种麦地出现旱情,给今秋种麦造成较大困难。近几年由于气候及栽培因素,小麦群体出现偏大趋势,后期倒伏增加。因此,今秋小麦生产应以节水抗旱、合理播期播量、提高水肥利用率为核心,发展优质、高产、抗逆品种,注重播种基础,培育冬前壮苗,为明年小麦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一、选用优质、高产、抗逆品种 近两年,我市引进示范了一批小麦新品种,部分品种显现出优势,但有些新品种的抗寒性还需经过生产进一步考验。今秋种麦各区县在品种选择上,一定要根据实际生产条件选择品种,主要选择冬性和抗逆性强、丰产性和早熟性好的优良品种。可选择推广应用京9428、农大3432、津引159、轮选987、农大优93和北农66等品种。同时,要引导农民逐步淘汰产量、品质性能差的品种。 二、提倡深耕,提高整地质量 经多年浅旋耕播种,使土壤耕层变浅,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因此,建议有条件地区今秋种麦开展深耕,疏松土壤;

旋耕播种地块以旋二遍为宜,深度达到15厘米以上,加深耕层,增强土壤纳雨蓄墒能力,保证土地平整,无坷垃,秸秆细碎。对玉米成熟较晚、播种时间较紧的麦田,可推广免耕覆盖技术,玉米秸秆覆盖还田,防止土壤水分蒸发。 三、足墒足肥,打好播种基础 目前,种麦地块旱情较重,若后期无有效降雨,难以实现足墒播种。因此,有条件地区要造墒播种,可于玉米收获前带青浇地灌足底墒水,亩灌水50方,达到足墒播种目的。也可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灌溉条件,砂壤土可等玉米收获后抢时浇地和播种,粘重土壤地块可播后浇蒙头水。 播种时要重视底肥投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各主产区县可根据目标产量的要求,结合品种和测土结果,制定具体施肥方案,特别要重视有机肥与钾肥的施用。一般情况下,每亩底施优质粗肥1-2方,磷酸二铵20-22.5公斤,尿素5公斤(秸秆还田麦田亩施尿素7.5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随耕地将肥料施于耕层10厘米以下。全生育期N:P:K 施用比例为1:0.6:0.3-0.4。 四、严格掌握播期与播量,提高群体质量 近二年,小麦群体偏大,后期出现倒伏。今秋,要根据播期确定合理基本苗,全市适宜播期9月28日至10月8日,不宜过早播种。要控制好基本苗数,一般掌握9月28日至10月3日播种亩基本苗18-23万苗为宜。10月4日至10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