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画轴对称图形》练习题

《画轴对称图形》练习题

轴对称图形教案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广外小学部李雪梅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正确识别轴对称图形,会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操作,经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等能力。 情感和态度: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能判断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根据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1、教师及学生用剪刀、卡纸、奖励贴。 2、相关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示范、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玩”对称,激趣引入 1、(出示枫叶、蜻蜓、天平三幅图)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它们是些什么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然后揭示课题:“对称图形”。(通过让学生观察色彩鲜艳的蝴蝶图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作好铺垫。)(二)“识”对称,感悟特征 1.剪一剪 课件演示蜻蜓对折打开,再对折,再打开。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发现这些图形对折后两侧的图形是“完全重合”的。 然后老师示范剪对称图形,,再让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最后学生展示自己剪的对称图形。体验成功的喜悦。 2、说一说 (1)请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集体完善“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概念) (2)认识对称轴。[教师指着折痕,引导学生说出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并强调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3)画对称轴。指导画对称轴。(沿着折痕所在的直线,划上点划线并且线的两端在延伸到图形以外。 (三)“用”对称,加深理解 1、辨析(1)(电脑出示练习)当学生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后,让学生观察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发现这些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通过观察判断,进一步加深了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2)举例说说身边物体上有哪些轴对称图形? 2、探究常见几何图形的对称轴。 拿出课前准备的几何图形,分别将这些图形对折,从中找出轴对称图形;并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通过操作得知: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接着指导学生从不同方向折一折,看各有几条对称轴。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逐个演示操作过程。重点指导折圆的对称轴。并启发学生说出: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游戏:首先全体起立,每人做一个姿势,从正面看左右两边是对称的。再请三人上台表演。 其次猜字游戏和数字游戏,下面哪些数字是轴对称图形?判断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对称轴的大致位置。 [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辨析轴对称图形、画对称图形,有利于巩固新知。这样设计,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检查了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四)“赏”对称,畅谈收获 1、欣赏图片。 师: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欣赏以下图片。(播放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片。) 2、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通过图片欣赏,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习??题 《医学统计学》第二版??(五年制临床医学等本科生用)(一)??单项选择题 1.观察单位为研究中的( d??)。 A.样本? ?? ??B. 全部对象 C.影响因素? ?? ?????D. 个体2.总体是由( c )。 A.个体组成? ?? ?B. 研究对象组成 C.同质个体组成? ?? ? D. 研究指标组成 3.抽样的目的是(b??)。 A.研究样本统计量? ?? ?? ???B. 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 C.研究典型案例研究误差? ???D. 研究总体统计量 4.参数是指(b? ?)。 A.参与个体数? ???B. 总体的统计指标 C.样本的统计指标? ? ??D. 样本的总和 5.关于随机抽样,下列那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a )。 A.抽样时应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 B.研究者在抽样时应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 C.随机抽样即随意抽取个体 D.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 6.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b )。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 ? 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两者均不变? ?? ?? ?? ?? ??? D.两者均改变 7.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 a??)。 A.变异系数? ?? B.差 C.极差? ?? ?? ? D.标准差 8.以下指标中(? ?d)可用来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 A.算术均数? ?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 ? D.标准差 9.偏态分布宜用(? ?c)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 A.算术均数? ?? B.标准差 C.中位数? ?? D.四分位数间距 10.各观察值同乘以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后,(? ?b)不变。 A.算术均数? ??? B.标准差 C.几何均数? ?? ???D.中位数 11.( a??)分布的资料,均数等于中位数。 A.对称? ? B.左偏态 C.右偏态? ?? ?? D.偏态 12.对数正态分布是一种( c )分布。

医学统计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第一套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40分) 1、根据某医院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构成调查所获得得资料应绘制( B ) A 条图 B 百分条图或圆图 C线图 D直方图 2、均数与标准差可全面描述 D 资料得特征 A 所有分布形式B负偏态分布 C 正偏态分布D正态分布与近似正态分布 3、要评价某市一名5岁男孩得身高就是否偏高或偏矮,其统计方法就是( A ) A 用该市五岁男孩得身高得95%或99%正常值范围来评价 B用身高差别得假设检验来评价 C用身高均数得95%或99%得可信区间来评价 D 不能作评价 4、比较身高与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大小宜采用( A ) A变异系数 B 方差C标准差 D 四分位间距 5、产生均数有抽样误差得根本原因就是( A ) A、个体差异B、群体差异C、样本均数不同D、总体均数不同 6、男性吸烟率就是女性得10倍,该指标为( A ) (A)相对比(B) 构成比(C)定基比 (D)率 7、统计推断得内容为( D ) A、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得总体指标B、检验统计上得“检验假设”C、A与B均不就是D、A与B均就是 8、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其目得就是检验( C ) A两样本均数就是否不同B两总体均数就是否不同C两个总体均数就是否相同 D两个样本均数就是否相同 9、有两个独立随机得样本,样本含量分别为n1与n2,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得t检验时,自由度就是( D ) (A) n1+ n2 (B) n1+ n2–1(C) n1+ n2 +1 (D)n1+ n2-2 10、标准误反映( A ) A 抽样误差得大小 B总体参数得波动大小 C 重复实验准确度得高低 D 数据得离散程度 11、最小二乘法就是指各实测点到回归直线得(C) A垂直距离得平方与最小 B垂直距离最小 C纵向距离得平方与最小D纵向距离最小 12、对含有两个随机变量得同一批资料,既作直线回归分析,又作直线相关分析。令对相关系数检验得t值为tr,对回归系数检验得t值为tb,二者之间具有什么关系?(C) A t r>t b B t r〈t b C t r= tb D二者大小关系不能肯定 13、设配对资料得变量值为x1与x2,则配对资料得秩与检验(D ) A分别按x1与x2从小到大编秩 B把x1与x2综合从小到大编秩 C把x1与x2综合按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 D把x1与x2得差数按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 14、四个样本率作比较,χ2>χ20、05,ν可认为( A ) A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各总体率均不相同 C各样本率均不相同D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15、某学院抽样调查两个年级学生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其中甲年级调查35人,阳性人数4人;乙年级调查40人,阳性人数8人。该资料宜选用得统计方法为( A ) A.四格表检验 B、四格表校正检验 C t检验 D U检验 16、为调查我国城市女婴出生体重:北方n1=5385,均数为3、08kg,标准差为0、53kg;南方n2=4896,均数为3、10kg,标准差为0、34kg,经统计学检验,p=0、0034〈0、01,这意味着( D )

《轴对称图形》的教案设计.

《轴对称图形》的教案设计 2019-04-2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9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对称现象,初步理解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含义,掌握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2、经历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美感。 教学重点: 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掌握识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说说在游乐场喜欢玩的项目,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2、从蝴蝶形状的风筝引出“对称”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一)观察图形,认识对称 1、观察几幅对称图形,引导学生感悟对称。

2、说一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二)动手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 1、猜一猜:出示几幅轴对称图形,猜一猜它们是怎么来的。 2、动手操作,剪出轴对称图形 (1)师示范剪一件上衣的过程: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 (2)生动手剪出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 (3)交流展示学生的作品 3、认识对称轴 (1)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 (2)画一画:师示范画出对称轴,然后学生自己画,再交流。 4、初步理解轴对称图形 (1)说一说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初步理解轴对称图形。 (2)议一议:讨论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对折后完全重合才是轴对称图形)。 (3)举一举身边的轴对称图形的例子。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判一判: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猜一猜:出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猜出它是什么图形。 3、折一折、画一画、数一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欣赏轴对称图形的美丽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教案

教学设计文案 课题: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①能够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对称轴 ②知道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方法目标: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探索它们的共同特征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目标: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的丰富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增强鉴赏美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识别 难点: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学情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基本图形的特征。轴对称对他们来说虽是一个陌生的知识,但是也有了直观的认识,加上网络中各种各样的图形,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轴对称与轴对称图的认识,增强对其性质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媒体设计阐述]: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轴对称关注太少,不易发现其应用,因此需要利用网络上的丰富资源让学生充分感知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轴对称图形。 2、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限,让学生完成设计任务时为学生提供可操作的3D模型,让学生通过操作来感知轴对称图形,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验证手段。 3、在练习的设计上采用网上答题常见的形式,全面的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教学准备: 剪刀、纸张、剪好的一些几何图形、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学案 1、认识轴对称图形。从你学过的几何图形中找出几种写在下面。 2、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图形?试举出几例 课中实施学案:

一.创设情景(故事) 师: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走进一个童话的世界。 (生点开蜻蜓与蝴蝶的网址,播放动画。同步,师讲故事。) 蜻蜓与蝴蝶 https://www.doczj.com/doc/9318391900.html,/content/10/0615/20/1254833_33280137.shtml 森林里有只可爱的小蜻蜓,一天它遇见了蝴蝶,对蝴蝶说:“你好,我们是一家人。”小蝴蝶就奇怪了。“我是蝴蝶,你是蜻蜓,怎么会是一家人了呢?”小蜻蜓笑了笑说:“在森林里还有很多东西和我们是一家人呢?” 这不,你瞧,小晴蜓找来了什么? (出现:飘落的枫叶,爬出的七星瓢虫) 枫叶:https://www.doczj.com/doc/9318391900.html,/mk/fzl8024.html 七星瓢虫:https://www.doczj.com/doc/9318391900.html,/wall/desktop/105.html 二、主动学习.讨论交流 (一)探究1(轴对称图形) 1、师:你知道小蜻蜓怎么想的吗?把你们各自的想法互相说说看。 师: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轴对称(板书课题) 师:生活中有许多轴对称图形,大家虽然举出了不少事例,但是还有许多我们没有说到或者无法说出的轴对称图形,现在就让我们借助网络,还认识大千世界中形形色色的轴对称图形吧! 在幻灯片上,有一些和视图相关的网络资源,同学们可以登录感兴趣的网站,了解更多的视图知识。 2、学生登录相关网站 师:请大家到百度中,打上“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搜搜看看,现实世界中的轴对称图形是多么的美丽。 百度:https://www.doczj.com/doc/9318391900.html,/ 活动:(学生自由寻找,选取一个自己认为最漂亮的通过“飞秋”发给老师进行多媒体展示) 活动:教师也在幻灯片上准备一组轴对称的图片,通过电脑展示给学生) 3、让学生思考、讨论:(1)、通过上面的搜索与观察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举出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吗? 4、剪纸活动 出示剪的飞鸟图案 问题:谁能说出老师是如何剪出这幅图案?同学们也试一试,看谁剪出的图案最美。 5、学生观察这些图案,小组讨论,他们有何共同点。 结论: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也就是说这两部分是对称的。

医学统计学题库

1 医学统计学题库 一、最佳选择题 1. 比较相同人群的身高和体重的变异程度,宜用的统计指标是__ __。 A. 全距 B. 标准差 C. 中位数 D. 变异系数 2. 反映一组偏态分布资料平均水平的指标宜用_ __。 A.变异系数 B. 几何均数 C. 中位数 D. 均数 3. 下述_ ___种资料为计数资料。 A. 血红蛋白( g/L ) B. 红细胞计数( 31012 /L ) C. 抗体滴度 D. 血型 4. 表示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所占比重的相对数是___ ____。 A. 相对比 B. 率 C. 构成比 D. 率的标准误 5. 说明样本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是___ _____。 A. 变异系数 B. 标准差 C. 标准误 D. 全距 6. 正态分布曲线下中间面积为99% 的变量值范围为___ _____。 A. μσ±196 . B. μσ±258. C. μσ±1 D. μσ±125. 7. 8名新生儿的身长(cm )依次为:50, 53, 58, 54, 55, 52, 54, 52。 中位数M 为__ __。 A. 53.5 B. 54.5 C. 54 D. 53 8. 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直线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和方向的统计指标是_ _。 A. 变异系数 B. 相关系数 C. 均数 D. 回归系数 9. 某市1955年和2015年的三种死因别死亡率,若用统计图表示宜 选用____ _______。 A. 直条图 B. 直方图 C. 百分直条图 D. 统计地图 10. 下述___ ____为第一类错误的定义。 A.拒绝了实际上是不成立的H 0 B.接受了实际上是不成立的H 0 C.拒绝了实际上是成立的H 0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统计学》课程考试试题(A卷) (评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核方式:□开卷 V 闭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2分,只选一个正确答案) 1、医学科研设计包括( D ) A.物力和财力设计 B.数据与方法设计 C.理论和资料设计 D.专业与统计设计 2、医学统计资料的分析包括( D ) A.数据分析与结果分析 B.资料分析与统计分析 C.变量分析与变量值分析 D.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 3、医学资料的同质性指的是( D ) A.个体之间没有差异 B.对比组间没有差异 C.变量值之间没有差异 D.研究事物存在的共性 4、离散型定量变量的测量值指的是( D ) A.可取某区间内的任何值 B、可取某区间内的个别值 C.测量值只取小数的情况 D.测量值只取整数的情况5、变量的观察结果表现为相互对立的两种情况是( A ) A.无序二分类变量 B、定量变量. C.等级变量 D.无序多分类变量 6、计量资料编制频数表时,组距的选择( D )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与变量值的个数无关 D.与变量值的个数有关

7、比较一组男大学生白细胞数与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异度应选( D )A.极差 B.方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8、若要用方差描述一组资料的离散趋势,对资料的要求是( D )A.未知分布类型的资料 B.等级资料 C.呈倍数关系的资料 D.正态分布资料 9、频数分布两端没有超限值时,描述其集中趋势的指标也可用( D ) A.标准差 B.几何均数 C.相关系数 D.中位数 10、医学统计工作的步骤是( A ) A、研究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 B、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和统计推断 C、研究设计、统计分析,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D、选择对象、计算均数、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11、下列关于变异系数的说法,其正确的是( A ) A.没有度量衡单位的系数 B.描述多组资料的离散趋势 C.其度量衡单位与变量值的度量衡单位一致 D、其度量衡单位与方差的度量衡单位一致 12、10名食物中毒的病人潜伏时间(小时)分别为3, 4,5,3,2,5.5,2.5,6,6.5, 7,其中位数是( B ) A.4 B.4.5 C.3 D.2 13、调查一组正常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如果资料属于正态分布,描

(完整word版)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案

2017年人教版二年级小学数学公开课 教案 教案题目:轴对称图形 授课班级:二年级 姓名:李艳 单位:鸭河工区皇路店镇广庄小学

教学设计思想: 1.努力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图案,涉及剪纸艺术动物、植物、建筑、数学图形等方面,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学生在这些图案的认识过程中学习新知,应用新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致力于学习方法的改变.由于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基础,因此,本节课可以考虑也应该考虑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合作、讨论、动手操作等方式在本设计中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处理好概念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本设计先让学生观察图片,然后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有关的概念,再让学生把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情景中,这样的设计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真正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4、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树图形、爱心图形、葫芦图形以及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若干。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课件演示世界各地风景及建筑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对称美,并引导他们去发现这些图形的特点。师: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那些图片美吗?生:美。 教师: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一个关于数学美的世界,大家愿意吗?生:愿意。 接下来,老师再出示一组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并思考:这组图形的特点是什么?(师可适时给予提示:注意图形的左右两边) 生:图形左右两边一样

(完整版)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案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黄河路小学王飞 教学内容:第2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七第1-3题。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能在实物和平面图形中识别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作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培养学生探索与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对称的美。教学重点: 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能识别轴对称图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你们想玩游戏吗?我们先来玩玩“猜猜测我是谁”的游戏吧? 课件出示蝴蝶、树叶、青蛙的一半。并问学生:你是怎么想到的? (猜测生会说:一半是翅膀,另一半也是一样的,所以是一只蝴蝶) 师:你们知道这种现象在数学中叫什么吗?(对称现象) 师:出示一些实例,你还见过哪些对称现象?(生举例说明) 二、知识探究 1、师:对称的物体还真多,(课件出示)比如:我们穿的衣服、用的剪刀和戴的眼镜,这些东西也是对称的。生活中的这些对称现象,把它的形状以图片的形式出现,就是对称图形。 师:通过刚才的小游戏,谁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他们有哪些特点呢?(猜测学生会说: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 师:那我们怎么验证两边是不是完全一样呢?(猜测学生会说:对折) 师:接下来请以小组为单位,对折你手中的图形,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他们

是对称图形么?让小组派代表上台演示(猜测学生会说: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师:这些对称图形的中间都有什么?我们把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请同学们动手指一指这些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儿?师示范画对称轴。(强调画对称轴用虚线。) 2、师:把这些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两边的图形会怎么样? (猜测学生会说:重在一起) 师引导说出:完全重合。 师:能够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的这种图形准确的说,在数学中叫轴对称图形。 三、创造“轴对称图形”。 师:今天老师还给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对称图形,谁能说说老师是怎样剪出这些图形的?(生:先对折,再画一画,最后剪一剪。) 师引导学生共同剪一件衣服。(重点演示是从折痕的地方画图,再剪) 师:以小组为单位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剪完的同学仔细观察你剪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轴对称图形进行展示。(贴在黑板上) 四、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我们不仅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还创造了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下面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去用对称知识解决问题吧! 1、显身手 ①课本29页做一做。 ②33页1、2题。 ③师:同学们判断的太好了,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难度大的,大家来看看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小鸭图、平行四边形) 2、猜图形。 课本33页第3题。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对称吧!对称不仅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也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方法,只要你用心观察,到处都能找到对称的足迹,到处都是数学

《画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画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之前我们知道了如何寻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本节课学生需要知道,已知原图形与对称轴,如何画对称之后的图形。这也是对称变换的核心知识,也为今后数学与其它学科的知识内容(如物理的镜面反射)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画出简单平面图形作轴对称之后的图形,了解画一般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画轴对称图形的一般过程,掌握基本的数学作图规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审美情操,培养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作平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难点:作轴对称图形的一般步骤中所包含的原理。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问1:如何作一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随机抽查) ①作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②作过两对对应点连线中点的直线。 对称轴把一个图形分成两个部分,有两部分我们可以作出对称轴,那么有图形的一部分和对称轴,我们能否作出另一部分?

2、新课探究: 试一试:在格点图中,画出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由作出图形的同学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向其它同学分享作图步骤。) 学生总结作轴对称图形的步骤: ①寻找原图形中各点关于对称轴对称后的对应(对称)点; ②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各对应(对称)点。 问2:在格点图中,依据各点我们很容易找到对应点,再依次连接。若没有格点,如何能作出轴对称之后的图形? 将问题进行分解,可以分如下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问2-1:在没有格点的一般情况下,作轴对称图形要遵循怎样的步骤? 类比以上格点图中的做法,学生容易想到,在一般情形下,作轴对称图形也可分为找对称点与连接各对称点的两步。 问2-2:在一般情况下,如何作一点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对应点? 由于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我们可以按照垂直和评分的两步来作对称点。 ①对称点间连线与对称轴垂直,即对称点在过点直线的垂线上:

医学统计学部分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 1.下列关于概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通常用P表示 B. 大小在0%与100%之间 C. 某事件发生的频率即概率 D. 在实际工作中,概率是难以获得的 E. 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在单次研究或观察中时,称为小概率事件 [参考答案] C. 某事件发生的频率即概率 2.下列有关个人基本信息的指标中,属于有序分类变量的是 A. 学历 B. 民族 C. 血型 D. 职业 E. 身高 [参考答案] A. 学历3.下列有关个人基本信息的指标,其中属于定量变量的是 A. 性别 B. 民族 C. 职业 D. 血型 E. 身高 [参考答案] E. 身高 4.下列关于总体和样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个体间的同质性是构成总体的必备条件 B. 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观察单位的集合 C. 总体通常有无限总体和有限总体之分 D. 一般而言,参数难以测定,仅能根据样本估计 E. 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一定能代表该总体

[参考答案] E. 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一定能代表该总体 5.在有关2007年成都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的调查研究中,总体是 A. 所有糖尿病患者 B. 所有成都市居民 C. 2007年所有成都市居民 D. 2007年成都市居民中的糖尿病患者 E. 2007年成都市居民中的非糖尿病患者[参考答案] C. 2007年所有成都市居民 6.简述小概率事件原理。 答:当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习惯上认为小于或等于0.05时,统计学上称该事件为小概率事件,其含义是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进而认为它在一次抽样中不可能发生,这就是所谓小概率事件原理,它是进行统计推断的重要基础。 7.举例说明参数和统计量的概念答:某项研究通常想知道关于总体的某些数值特征,这些数值特征称为参数,如整个城市的高血压患病率。根据样本算得的某些数值特征称为统计量,如根据几百人的抽样调查数据所算得的样本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统计量是研究人员能够知道的,而参数是他们想知道的。一般情况下,这些参数是难以测定的,仅能根据样本估计。显然,只有当样本代表了总体时,根据样本统计量估计的总体参数才是合理的 8.举例说明总体和样本的概念 答:研究人员通常需要了解和研究某一类个体,这个类就是总体。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观察单位的集合,通常有无限总体和有限总体之分,前者指总体中的个体数是无限的,如研究药物疗效,某病患者就是无限总体,后者指总体中的个体数是有限的,它是指特定时间、空间中有限个研究个体。但是,研究整个总体一般并不实际,通常能研究的只是它的一部分,这个部分就是样本。例如在一项关于2007

轴对称图形教案课程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准确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学生:白纸、彩纸、剪刀等学习材料一份。 一、情景导入 1、猜一猜

老师先变一个魔术:把一张纸对折,在折痕边画一些图形(房子的一半),现在沿着图形边,把它剪下来,你能猜一猜,能剪出什么图形?(生猜房子) 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形,大家只能看到图片的一半,看看谁最聪明,能够把它猜出来,好不好呀? 师:请看第一个,这是什么? 师:肯定吗? 生:肯定。 [师(展开图片):这是一朵花。下面一个看仔细了,(拿出图片:螃蟹) 师:这是什么? 生猜 (老师边说边展开螃蟹)这是一只螃蟹 2、说特点 [那我们来看看这些图形,同学们为什么那么快就把它猜出来呀,你们只看到了它的一半呀?] 生:因为它们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样的。 师:那咱们来看看这朵花,左边和右边哪里一样呀? 生:大小一样,形状一样。

师:非常好。这朵花左边和右边的形状、大小都是一样的。 生:它们都是对称的。(教师板书:对称) 师:你说的对称是什么意思? 生:它们可以重叠起来。 生:就是两边都一样。 师:左右两边的图形形状相同、大小一样,这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 3、寻找对称现象 师:其实,像这样对称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你能不能去找一找? 生:黑板是对称的。 生:门是对称的…… 二、分类验证,认识轴对称图形 1、分类 老师也找到一些,我把它们画下来就成了这样一些平面图形。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吗?你能根据对称或不对称给它们分分类吗? 学生开始分类,有些确定是对称的,有些不是对称的,还有一些不确定。 师:这些图形究竟是不是对称图形,还需要验证。 2、验证

北师大版轴对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轴对称教学设 计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一、分析 1、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学习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的。 新课程理念一直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猜测、验证中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课正是很好地利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动手操作能力,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地位。 通过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平移、旋转、图形变换等知识打好基础。 2、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要求学生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这种现象是学生所熟知的,在此基础上,让他们体会其特征并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是在活动中学习,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因此,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是重要的;以此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是有难度的。 3、教学环境分析 教室有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工具。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体会轴对称图形特征,能够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数学思考 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能够准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解决问题 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于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 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由于教材并没有给轴对称图形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因此“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找图形对称轴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感知来理解其中许多的概念,因此“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我将采用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以分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发现和掌握轴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套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0分) 1、根据某医院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构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应绘制( B ) A 条图 B 百分条图或圆图C线图D直方图 2、均数和标准差可全面描述 D 资料的特征 A 所有分布形式B负偏态分布C正偏态分布D正态分布和近似正态分布 3、要评价某市一名5岁男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其统计方法是(A ) A 用该市五岁男孩的身高的95%或99%正常值范围来评价 B 用身高差别的假设检验来评价 C 用身高均数的95%或99%的可信区间来评价 D 不能作评价 4、比较身高与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大小宜采用(A ) A 变异系数 B 方差 C 标准差 D 四分位间距 5、产生均数有抽样误差的根本原因是( A ) A.个体差异 B. 群体差异 C. 样本均数不同 D. 总体均数不同 6. 男性吸烟率是女性的10倍,该指标为(A ) (A)相对比(B)构成比(C)定基比(D)率 7、统计推断的内容为( D ) A.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的总体指标 B.检验统计上的“检验假设” C. A和B均不是 D. A和B均是 8、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其目的是检验( C ) A两样本均数是否不同B两总体均数是否不同C两个总体均数是否相同D两个样本均数是否相同 9、有两个独立随机的样本,样本含量分别为n1和n2,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时,自由度是(D ) (A)n1+ n2(B)n1+ n2–1 (C)n1+ n2 +1 (D)n1+ n2 -2 10、标准误反映(A ) A 抽样误差的大小 B总体参数的波动大小 C 重复实验准确度的高低 D 数据的离散程度 11、最小二乘法是指各实测点到回归直线的(C) A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B垂直距离最小C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D纵向距离最小 12、对含有两个随机变量的同一批资料,既作直线回归分析,又作直线相关分析。令对相关系数检验的t值为t r,对回归系数检验的t值为t b,二者之间具有什么关系?(C) A t r>t b B t rχ20.05,ν可认为(A ) A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各总体率均不相同C各样本率均不相同 D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15、某学院抽样调查两个年级学生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其中甲年级调查35人,阳性人数4人;乙年级调查40人,阳性人数8人。该资料宜选用的统计方法为( A ) A.四格表检验 B. 四格表校正检验 C t检验 D U检验 16、为调查我国城市女婴出生体重:北方n1=5385,均数为3.08kg,标准差为0.53kg;南方n2=4896,均数为3.10kg,标准差为0.34kg,经统计学检验,p=0.0034<0.01,这意味着(D ) A 南方和北方女婴出生体重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B 南方和北方女婴出生体重差别很大

医学统计学试题和答案.doc

医学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3.抽样的目的是( b )。 A.研究样本统计量 B. 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 D. 研究总体统计量 C.研究典型案例研究误差 4.参数是指( b )。 A.参与个体数 B. 总体的统计指标 C.样本的统计指标 D. 样本的总和 5.关于随机抽样,下列那一项说法是正确的(a)。 A.抽样时应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 B.研究者在抽样时应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 C.随机抽样即随意抽取个体 D.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 6.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b )。 A. 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 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 两者均不变 D. 两者均改变 7. 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a )。 A. 变异系数 B. 差 C. 极差 D.标准差 8. 以下指标中(d)可用来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 A. 算术均数 B. 几何均数 C. 中位数 D.标准差 9. 偏态分布宜用(c)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 A. 算术均数 B. 标准差 C. 中位数 D. 四分位数间距 10. 各观察值同乘以一个不等于 0 的常数后,(b)不变。 A.算术均数 B. 标准差 C. 几何均数 D.中位数 11.( a)分布的资料,均数等于中位数。 A. 对称 B. 左偏态 C. 右偏态 D.偏态 12.对数正态分布是一种( c )分布。 A. 正态 B. 近似正态 C. 左偏态 D.右偏态 13. 最小组段无下限或最大组段无上限的频数分布资料,可用( c )描述其集中趋势。 A. 均数 B. 标准差 C. 中位数 D.四分位数间距 14.( c)小,表示用该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 A. 变异系数 B. 标准差 C. 标准误 D. 极差 15. 血清学滴度资料最常用来表示其平均水平的指标是(c )。 A. 算术平均数 B. 中位数 C. 几何均数 D. 平均数

小学数学教案:轴对称图形

第四单元 1 第五课时: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对称性质;课本第100~101页,完成相应 的“做一做”题目和练习二十六的第1~7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与对称轴;会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知道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教具、学具:剪刀、复写纸、白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一说你是如何用对折的方法找出一个圆的圆心的。 二、新授。 1.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一些物体或图形很特别,把它们像圆一样沿着一条线对折,两边就完全重合;如枫树叶、蝴蝶(出示图形)等这些图有对称美;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2.轴对称图形与对称轴。 教师把一张白纸对折,中间夹上双面复写纸,在纸上面画半个花瓶,然后把纸展开,得到以折痕为对称轴的整个花瓶。 从图中不难发现折痕两侧物体形状与图形的大小完全一样。 师生一起打开课本第121页,看上半页的三个图(树叶、蜻蜓、天平)由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特点。(他们以树叶的主干、蜻蜓的身躯、天平的指针为轴左右两侧形状、大小一样。) 做课本上的实验,把一张纸对折并按书中的图样画好,再用剪刀剪下,把纸打开可看到它是以树干这直线为轴,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小结: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指着树叶等)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回答课本第121页下面的“做一做”。 3.画(找对称轴)。 对称轴的轴法是一横一点一横点穿过图形,如“—·—·—”。先要求学生判断下面图形是否轴对称图形?然后要求学生判断下面图形是否轴对称图形? 学生画出对称轴。 最后要求学生在课本上量一量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否相等。通过多处的测量可概括出: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三、巩固练习。 1.课本100页“做一做”第1题。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轴对称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轴对称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先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轴对称图形,通过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唤起学生已有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生活经验,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复习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并通过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例1是借助方格图,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的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轴对称图形上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方格数(距离)相等,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例2是在方格纸上,让学生根据对称轴探索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也就是在方格纸上补全五角星。例2是利用例1的知识解决问题。即先找到图上每条线段的端点,再借助对称轴,找到这些点的对称点,最后依次连接各个对称点,也可以画出一个对应点就连一条线,最后顺次连成图形,从而得到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通过补全轴对称图形,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方格数(即距离)相等。 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精灵的提问,帮助学生梳理补全的过程,总结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步骤和方法。 学情分析 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知道将一张纸对折后画一画、剪一剪得到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本课的教学要充分调动、利用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用“折叠”“重合”这样的词语准确地描述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着重从“对称轴的认识、不同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情况区分、利用对称轴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这些方面来展开教学。采用直观教具辅助,以引导发现为主,再利用设疑激趣法、讨论法等新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过程地参与教学的每一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医学统计学题库完整

第一章绪论习题 一、选择题 1.统计工作与统计研究得全过程可分为以下步骤:(D) A、调查、录入数据、分析资料、撰写论文 B、实验、录入数据、分析资料、撰写论文 C、调查或实验、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D、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E、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2、在统计学中,习惯上把(B )得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 A、B、或C、 D、E、 3~8 A、计数资料 B、等级资料 C、计量资料 D、名义资料 E、角度资料 3、某偏僻农村144名妇女生育情况如下:0胎5人、1胎25人、2胎70人、3胎30人、4胎14人。该资料得类型就是( A)。 4、分别用两种不同成分得培养基(A与B)培养鼠疫杆菌,重复实验单元数均为5个,记录48小时各实验单元上生长得活菌数如下,A:48、84、90、123、171;B:90、116、124、22 5、84。该资料得类型就是(C )。 5、空腹血糖测量值,属于( C)资料。 6、用某种新疗法治疗某病患者41人,治疗结果如下:治愈8人、显效23人、好转6人、恶化3人、死亡1人。该资料得类型就是(B )。 7、某血库提供6094例ABO血型分布资料如下:O型1823、A型1598、B型2032、AB型641。该资料得类型就是(D )。 8、100名18岁男生得身高数据属于(C )。 二、问答题 1.举例说明总体与样本得概念、 答:统计学家用总体这个术语表示大同小异得对象全体,通常称为目标总体,而资料常来源于目标总体得一个较小总体,称为研究总体。实际中由于研究总体得个体众多,甚至无限多,因此科学得办法就是从中抽取一部分具有代表性得个体,称为样本。例如,关于吸烟与肺癌得研究以英国成年男子为总体目标,1951年英国全部注册医生作为研究总体,按照实验设计随机抽取得一定量得个体则组成了研究得样本。 2.举例说明同质与变异得概念 答:同质与变异就是两个相对得概念。对于总体来说,同质就是指该总体得共同特征,即该总体区别于其她总体得特征;变异就是指该总体内部得差异,即个体得特异性。例如,某地同性别同年龄得小学生具有同质性,其身高、体重等存在变异。 3.简要阐述统计设计与统计分析得关系 答:统计设计与统计分析就是科学研究中两个不可分割得重要方面。一般得,统计设计在前,然而一定得统计设计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