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文学发展简史讲解学习

水文学发展简史讲解学习

水文学发展简史讲解学习
水文学发展简史讲解学习

水文学发展简史:a自远古至14世纪末,为水文学现象定性描述阶段b15世纪初至19世纪末为水文科学体系形成阶段c自从20世纪50年代,进入应用水文学兴起阶段d20世纪50年代以来,进入现代水文阶段。

水文学: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水文现象的研究任务:水体的运动和分布规律。

水文的地理研究方向——地理水文学。地理水文学具有宏观性,综合性及区域性三大特点

水文现象:指地球上的水受外部作用而产生的永无休止的运动。

水文现象的特点:a谁循环永无止尽b水文现象在时间变化上既具有周期性,又存在随机性c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

水资源的涵义:a按社会需求供给或有可能提供的水量b有可靠来源且可通过水循环得以更新补充c这个水量可由人工加以控制d水量水质适应人类用水需求广义水资源:指世界上一切水体,包括海洋,湖泊,沼泽,冰川,土壤水,地下水及空气中的水分,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即水资源。狭义水资源:不同于自然界水体,仅指在同一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那一部分动态水体,主要是指,河流,湖泊,地下水,及土壤水等淡水,个别地方还包括微咸水。

水资源的特性:a水资源有循环再生性和其有限性b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c广泛的利用性及其不可替性d利与害的两重性e社会性和经济性f开发利用上的整体性。

水资源的时空变化:a地区分布,因受海陆位置,水汽来源,地形条件等影响,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总趋势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水资源的条件与问题:a水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亩均较少(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b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与人口耕地分布不相适应(水量的地区调配)c在时间变化上不均衡,水旱灾害频繁(抗旱防洪涝)d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日趋严重,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增加了河流防洪困难,降低了水利工程效益e地下水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要合理开发利用,防止过量开采f天然水质相当良好,水污染日趋严重,防止水质污染,保护水源,已是当务之急。(防止水质恶化,保护水源)

水循环的基本过程: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经过蒸发,水汽输送,下渗及径流等过程,不断发生形态转换和周而复始的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的机理:a水循环服从于质量守恒定律b太阳辐射与重力作用是水循环的基本动力c水循环广及整个水圈,并深入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d全球水循环是闭合系统,局部水循环是开放系统e地球上的水分在交替循环过程中,总是溶解并携带着某些物质一起运动

水体的更替周期:水体在参与水循环过程中全部水量被交替更新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意义:水体的更替周期是反映水循环强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水体水资源可利用率的基本参数。

水循环的作用与效应:a深入并紧密饺子四大圈层b影响全球气候,是大气能量的主要来源,调节全球气候,影响气候特征c水循环受制于地表形态,又塑造地貌,改变地表层应力平衡d水循环支持生物圈的生命活动,同时制约一个地区的生态平衡e水循环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

水量平衡:是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的差额必须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从总体上说收支平衡。

水面蒸发是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蒸发,蒸发量E是指从蒸发面跃出的水量和返回蒸发面的水量之差值,即有效蒸发量。单位质量的水,从液态为气态时所吸收的热量称为蒸发潜热土壤蒸发:是发生在土壤空隙中的水的蒸发现象。分为三个阶段a定常蒸发阶段,供水充分,主要受气象影响b蒸发率下降阶段,由于蒸发不断耗水,土壤中的水逐渐减少,当降到某一临界值W后,土壤的供水能力,不能满足蒸发需要,蒸发率将随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减少,蒸发量大小决定与土壤含水量c蒸发微弱阶段,当土壤含水量逐步降低到第二个临界点W,土壤蒸发便进入蒸发微弱阶段,与上下层水汽压梯度及水汽所通过的路径长短和弯曲程度有关,并随汽化层的不断向下延伸,蒸发越来越弱。

水汽扩散的种类:分子扩散和紊动扩散。

我国水汽输出的基本特点:a存在三个基本的水汽来源,三个输出入路径,并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三个来源是极地地区的西北水汽流,南海水汽流和孟加拉湾水汽流b存在由大气平均环流引起的平均输送,又有移动性涡动输送,其中平均输送方向基本上与风场相一致c地理位置,海陆分布与地貌上的总体布局,制约了全国水汽输送的基本态势d水汽输送场垂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降水要素降水量:指一定时段内降落在某一面积上的总水量;降水历时:指一场降水自始至终所经历的时间;降水时间:相对于某一降水而言,其时间长短是人为划定的,在此时段内并非意味着连续降水;降水强度:简称雨强,指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降水面积:降水所笼罩的面积。

降水过程线:以一定时段为单位所表示的降水量在时间上的变化过程

面降水量的计算方法:算数平均法(适合于区域内地形起伏不大,雨量站网稠密且分布教均匀的地区),垂直平分法(太森多边形法),适用于雨量站分布不均匀的地区,缺点是与实际降水不符,等雨量线法(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形变化显著而有足够数量雨量站的地区),客观运行法。

影响降水的因素:地形条件影响,水体影响,森林人为影响

可能最大降水量:指在现代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特定的区域在特定的时段内,可能发生的最大降水量。

下渗过程的阶段划分:渗润阶段,渗漏阶段,渗透阶段

下渗要素:下渗率f(下渗强度),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渗入土壤中的水量下渗能力(下渗容量)指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率。稳定下渗率(稳渗):下渗锋面推进到一定深度后,下渗率趋于稳定的常值

霍顿公式:意义反映了下渗强度随时间递减规律,并最终趋于稳定下渗,下渗过程是一个消退过程。

影响下渗的因素:a土壤特性b降水特性c流域植被,地表形态的影响d人类活动的影响

径流由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壤中流组成

径流的表示方法及其换算:a径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面;b径流总量指T时段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总水量;c径流深度:指将径流总量平铺到整个流域面积上所求得的水层深度d径流模数:指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F的比值e径流系数:指某一时段的径流深度R与相应的降水深度P的比值。

径流的形成过程

产流机制:a超渗地面径流产流机制,降雨强度>下渗率,界面为包气带上界面b壤中流的产流机制发生于非物质或层次性土壤中的透水与相对不透水层界面上,供水强度>下渗强度,上层土壤下渗率>下层下渗率c地下径流产流机制,界面为包气带下界面,稳定下渗率>地下水下渗率d饱和地面径流产流机制:降雨强度>下层土壤下渗率

流域的产流方式:1,超产流方式,2,饱和产流方式a包含饱和地面径流,壤中流及地下径流三种产流机制类型b包含饱和地面径流与壤中径流两种产流机制类型c包含饱和地面径流与地下径流两种产流机制3,超渗与饱和产流交替型方式。

水情要素:1,水位:指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某一基面以上的高程。高程起算的固定零点称为基面。绝对基面:以某河河口平均海平面为零点,,青岛基面测站基面:测站最枯水位以下0.5~1米作起算零点的基面。水位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称为水位过程线。2,流速:河流中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3,流量: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Q=VF

径流的年际变化:反映年径流量年际相对变化幅度的特征值主要是年径流量的变差系数Cv值和年际变化的绝对比率。Cv大,年际变化剧烈,Cv小,年际变化小。。多年变化过程:按照一定保证率(D)的年径流标准划分为P<25%为丰水年,P >75%为枯水年,25%<P<75%为平水年

影响年径流Cv值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年径流量,径流补给来源和流域面积三方面。年径流深从东南向西北递减,Cv值从东南向西北增大。以高山冰雪融水或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Cv值小,而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Cv值大,流域面积小的河流Cv值大于流域面积大的河流。

径流的年内变化:(径流的年内分配或季节分配)径流的这种年际变化,也是径流的补给条件在年内变化的结果。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降雨和蒸发的年内变化,直接影响着径流的年内分配;冰雪融水及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年内气温变化过程与径流季节分配关系密切;流域内有湖泊,水库调蓄或其他人类活动因素影响的,则使径流的年内变化更为复杂。冬季(12-2)是我国河川径流量最为枯竭的季节,统称冬季枯水,春季(3-5)是我国河川径流普遍增多的季节,到增长程度相差悬殊(春汛,春旱)夏季(6-8)是我国河川径流最丰沛的季节,统称夏季洪水秋季(9-11)是我国河川径流普遍减退的季节,称秋季平水综合反映河川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的特征值

枯水是河流断面较小流量的总称。影响因素:a流域蓄水量的影响因素b河流大小及发育程度因素c枯水径流的消退规律。

层流与紊流:按水流内在结构的差异,可将水流的运动状态分为层流和紊流。层流:全部水流呈平行流束运动,即水质点运动的轨迹线(流线)平行,在水流中运动方向一致,流速均匀;紊流流态是:水流中每个水质点运动速度与运动方向随时随地都在变化,而且其变化是围绕一个平均值上下跳动的。

洪水波:设雨前河道中原有一稳定水面,降雨后流域地表径流大量注入河槽形成洪水波,稳定水面上涌入的水量,称为洪水波流量,也称波流量,波流量沿程向下游移动,就形成了洪水波的运动。

洪水波的推移与变形:洪水波总是以一定速度缓变的波形不断向下游河段推移运动的。由于波前比降大于波后,即波前水体运动速度大于波后,因此波长相对增大,波高逐渐减小,这种变形称为洪水波的展开。由于洪水波何处

水深不同,波峰处水深最大,其运动速度大于洪水波上任何一点,因而在洪水波推移过程中,波前长度逐渐减小,比降不断增大,波峰位置不断超前,而波后长度逐渐拉开,比降逐阵平缓,这种现象称洪水波的扭曲。展开和扭曲就是洪水波运动过程中的变形,主要原因是水面存在附加比降。变形后果:波前越来越短,波后越来越长,波峰不断降低,波形不断变得平缓,波前水量不断向后转移。

在稳定流时,水位与流量之间可以是单值关系。

河流的环流运动:a纵轴环流,旋转轴成水平状,并基本上与纵向主流方向平行,分弯道螺旋与复合螺旋。弯道螺旋:主要由弯道惯性离心力作用形成,进去弯道后,受惯性离心力作用,使凹岸水面高于凸岸水面,形成横比降,表流流向凹岸,底流流向凸岸,在横断面上的投影为一个封闭的环流。复合环流:大多发生在较大的顺直河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旋转方向不同的纵轴环流组成,但在各个环流的交界面上流向必须相同,多半是由于涨水或落水时流量突然变化而形成的。b,横轴环流,旋转轴呈水平状,与纵向的主流相垂直。c斜轴环流:旋转轴呈水平状,与纵向主流斜交,多为水流离散作用的产物。d坚轴环流:旋转轴呈铅直方向与主流及河底相垂直,是相对封闭的回旋流。

泥沙的沉降速度是反映泥沙水力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泥沙在水中的运动状态,可将其分为推移质,悬移质。推移质粒径较粗,其沉降速度比垂向脉动速度要大的多,不能悬浮在水中,只能在离床面不远的范围内,在纵向水流的推动下,沿着河底跃移,滚动或滑动,故也称底沙。推移质在运动过程中能经常与组成河床的泥沙(称床沙)发生交换。悬移质粒径较小,其沉降速度比水流的垂向脉动流速小,在紊动扩散作用下,可以悬浮在水流中,也称悬沙。

启动流速是泥沙从静止到运动的临界值,止动流速:泥沙从运动到静止的临界值。扬动流速:流速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泥沙不再回到河床上,悬浮在水中随水流一起下移,此时水流速度称为扬动流速。由于泥沙在启动时除了克服泥沙的重量外,还

工程水文学》试题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考试 《工程水文学》试题土木类—A卷 学号: 姓名: 院系: 专业: 得分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一次降水形成径流的损失量主要包括[ ]。 a.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缺水和蒸发 b.植物截留、填洼和蒸发 c.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吸着水和蒸发 d.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毛管水和蒸发 2. 在洪水峰、量频率计算中,洪峰流量选样的方法是[ ]。 a.最大值法 b.年最大值法 c.超定量法 d.超均值法 3. 百年一遇洪水,是指[ ]。 a. 大于等于这样的洪水每隔100年必然会出现一次 b. 大于等于这样的洪水平均100年可能出现一次 c. 小于等于这样的洪水正好每隔100年出现一次 d. 小于等于这样的洪水平均100年可能出现一次 4.降雨在流域分布不均匀是单位线变化的主要原因,当暴雨中心在上游时,所形成的单位线[ ]。 a. 峰值小,洪峰出现时间早 b.峰值大,洪峰出现时间早, c. 峰值小,洪峰出现时间迟 d. 峰值大,洪峰出现时间迟 5.水流挟沙力多指水流所能挟带的[ ]的含沙量。 a. 悬移质 b.推移质 c.悬移质中冲泻质 d.悬移质中床沙质 二、 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 特大洪水经验频率计算方法,。

2. 计算设计净雨的主要方法有: 、 、 和 。 3.谢尔曼单位线求解过程中有两个基本假定,它们分别是 假定和 假定。 4. 桥孔长度的计算方法有 、 。 5. 当净雨历时大于等于流域汇流时间在流域出口形成的洪峰称为 汇流造峰;当净雨历时小于流域汇流时间在流域出口形成的洪峰称为 汇流造峰。 三、 问答题(共40分) 1. 何谓水文资料的“三性审查”?如何分析水文样本资料的代表性?(10分) 2. 净雨与径流有何区别与联系?(5分) 3. 简述推理公式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假定(10分) 4. 什么是桥孔长度和桥孔净长?有哪几种计算方法?(10分) 5. 小桥涵的进水口河床为什么要进行加固处理?(5分) 四、 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已求得某桥位断面年最大洪峰流量频率计算结果为Q =365 m 3/s、,7 2.0=V C V S C C 3=。试推求该桥位断面5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P Ⅲ型曲线离均系数Φ值表见下表。 2. 已知某流域单位时段h 6t =Δ,单位净雨深10mm 的单位线如下表;50年一遇的设计净雨有两个时段(时段长△t=6h ),分别为25mm 和35mm ;经分析,设计条件下的地下径流(基流)为50m 3/s ,试推求50年一遇的设计洪水过程。 某流域6h10mm 的单位线 时间(6h ) 0 1 2 3 4 5 6 7 8 单位线q(m 3/s) 0 430 630 400 270 180 100 40 0 3. 某桥跨越次稳定性河段,设计洪峰流量8800m 3/s ,其中河槽流量8000m 3/s ;设计水位下河床全宽360m ,其中河槽宽度300m ,河槽平均水深6.0m ,河滩平均水深3.5m ,试用经验公式法计算桥孔净长为多少?

工程水文学重点

水文复习重点南昌工程学院 绝对经典 1.工程水文的研究内容: 设计年径流的推求,设计洪水的推求,流域产流与江流的推求,洪水预报。 方法: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配线法,地区综合法。 2.河流的参数:水系,干流和支流;水系形态;河槽和河道断面;河段;河流长度;河道的纵比降;河网密度;河流弯曲系数。 3.流域的参数:流域面积;流域长度;流域形状系数;流域自然地理特征。 4.河川径流的组成:茎流,即地下水径流;通过土壤中通道,大的空隙和渗流层的快速表层流,即壤中流或表层流;饱和层坡面流,包括不透水地面和暂时饱和的土层或者在水道附近经常处于饱和状态的地面上产生的坡面流或称地表径流。 5.随机试验与随机变量的关系:一个随机试验对应着一个随机变量,随机变量的取值与随机试验的结果对应,当随机变量取不同值时表示不同的随机试验。 6.单位线推求步骤:1)选用流域实测暴雨资料。2)对实测的径流过程线进行地下径流分割,求出相对应的地面径流和地面径流深。3)根据流域上不同雨量站实测降雨过程求出流域面降雨过程,在通过流域产流分析计算,得到流域与实测地面径流过程对应的地面净雨过程。4)应用两个基本假定,推求流域的单位线。5)对得道的单位线进行必要的修正,使单位线的径流量与流域上10mm的净雨量相等并光滑无突变。6)取多次暴雨径流资料,分析得出多条单位线,取平均值作为设计依据。 方法:缩放发;分析法。 单位线的应用:求出需要时段长度的单位线以后,就可以依据单位线的倍比假定,先求出各时段净雨所产生的地面径流过程,再应用叠加假定求得流域出口总的设计地面径流过程。 7.设计洪水3要素:洪峰流量,洪水流量,洪水过程。 典型过程线的选择原则:1)选择峰量大的实测洪水过程线。2)曲型洪水过程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3)从防洪后果考虑,应选择对工程安全较为不利的曲型。 8.曲型洪水过程线的放大:1)同比放大法2)同频放大法 9.经验频率曲线和理论频率曲线区别:1)理论频率曲线过每一个点,经验过点群中间2)经验基于资料而定,理论基于总体参数得道 10.水文资料的审查:1)资料的可靠性审查2)资料的一致性审查3)资料的代表性审查。 11.代表年的选择原则:1)选取年径流量与设计值相接近的年份2)选取对工程不利的年份。 12.参证流域的选择原则:1)参证流域应具有长期实测径流资料,且代表性较好。2)参证流域与设计流域必须属于同一气候区,且下垫面条件相似3)参证流域与设计流域面积不能相差太大,最好不超过15% 13.蓄满产流模式下产流计算方法:1)降雨径流相关图法2)流域蓄水容量曲线法。 14.超渗产流的基本原理:指一次降雨过程中的下渗水量,不易满足流域的缺水量,但当降雨强度不大于下渗强度时,会产生地面径流,这产流模式称为超渗产流。 15.直接法推求设计暴雨量:1)暴雨资料的收集、审查、插补与延长2)设计流域面雨量的插补展延3)暴雨资料的统计选择4)特大值的处理5)面雨量频率计算6)求设计暴雨过程7)设计面暴雨量计算成果的合理性检查。16.间接法推求设计暴雨量:1)设计点暴雨量的计算2)设计面暴雨量的计算。 17.由实测资料选择典型暴雨时,应遵循的原则:1)所选典型暴雨过程应是设计条件下比较容易发生的,从两方面考虑:1、从雨量上,应使典型暴雨的雨量接近设计暴雨的雨量2、要使选择典型暴雨的雨峰个数,主雨封位置和实际雨历时是大暴雨中常见的2)所选的曲型暴雨应是对设计的工程不利的,主要包括1、雨量化比较集中2、主雨封比较靠后。 18.小流域设计暴雨计算的特点:1)往往无暴雨资料,计算简便。2)用暴雨资料推求3)设计暴雨空间变化不大,以点雨量代替面雨量4)只需求设计洪峰流量(不需要计算3要素)5)考虑设计暴雨的降雨时段长度为小流域的汇流时间Z,设计暴雨的损失量按常数值考虑,其强度为M,而且不考虑地下净雨和地下径流。 19.流域平均降水量计算的计算方法: 1)算数平均法。1、P为流域平均降水量,Pi为各站同期降水量,n为测站数。2、此法适用于流域内地形起伏不大,雨量站网分布均匀且比较稠密的地区。 2)泰森多边形法。1、F为流域总面积fi为各多边形面积n为多边形个数。2、此法适用于雨量站分布不均匀的流域。3、步骤:a、将相邻雨量站用直线连接而成若干个多边形。b、对每个三角形各边做垂直平分线,这些线和流域边界线将流域分成若干个多边形,每个多边形内有一个雨量站。C、此雨量站测得的降水量代表多边形面积上的平均降水量。 3)等量降水量法。1、fi为各相邻等降水量线间的距离n为等降水线间的面积快数。2、此法需足够数量的雨量站才能绘出反映实际降水空间分布的等水量线、 20..经验频率曲线的绘制步骤:1)将逐年实测的年最大洪峰流量填入表中1、2栏。2)将年最大洪峰流量按大小递减次序重新排列,填入表中第4栏,第3栏为序号栏,自上而下1,2……3)按数学期望公式分别计算频率P=m/n+1*100%,填入第5栏。4)以第4栏的Qm为纵坐标,以第5栏的P为横坐标,在频率格纸上点绘经验频率点,然后徒手目估通过点群中间连成一条光滑曲线,既为该站的年最大洪峰流量经验频率曲线。5)根据工程设计标准指定的频率值,在曲线上查出所需的水文数据。

工程水文学第四章知识题含答案解析

* *第四章习题 【思考题】 1、选择题水文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具有[D_] 。 a、不可能性; b、偶然性; c、必然性; d、既具有必然性,也具有偶然性。水文统计的任务是研究和分析水文 随机现象的[C] 。 a、必然变化特性; b、自然变化特性; c、统计变化特性; d、可能变化特性。 2 、是非题由随机现象的一部分试验资料去研究总体现象的数字特征和规律的学科 称为概率论? (x) 偶然现象是指事物在发展、变化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现象?(V) 3 、简答题什么是偶然现象?有何特点? 何谓水文统计?它在工程水文中一般解决什么问题?

1、选择题 一棵骰子投掷一次,出现4点或5点的概率为[A]。 1 丄1 1 a、」; b、^ ; c、」; d、 一棵骰子投掷8次,2点出现3次,其概率为[C]。 I 1 孑丄 a、-' ; b、■-' ; c、?-'; d、'■ 2、是非题 在每次试验中一定会出现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X)随机事件的概率介于0与1之间?(V) 3、简答题 概率和频率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两个事件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相应出现的概率为多少?

1、选择题 —阶原点矩就是[A]。 a、算术平均数; b、均方差 c、变差系数; d、偏态系数 偏态系数Cs > 0 ,说明随机变量x[B]。 a、出现大于均值的机会比出现小于均值的机会多; b、出现大于均值的机会比出现小于均值的机会少; c、出现大于均值的机会和出现小于均值的机会相等; d、出现小于均值的机会为0。 水文现象中,大洪水出现机会比中、小洪水出现机会小,其频率密度曲线为[C]。 a、负偏; b、对称; c、正偏; d、双曲函数曲线。 2、是非题 x、y两个系列的均值相同,它们的均方差分别为c x、c y,已知c x >c y,说明x系列较y系列的离散程度大。 【答案】Y 统计参数Cs是表示系列离散程度的一个物理量。 [答案]N 3、简答题 分布函数与密度函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不及制累积概率与超过制累积概率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水文气象导论和水文学原理课程建设研究

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水文气象导论和水文学原理课程 建设研究 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水文气象导论和水文学原理课程建设研究近年来,全球各地出现了很多极端水文气象事件和破纪录事件,包括欧洲和俄罗斯的热浪、美国的卡特里娜(Katrina)飓风、缅甸的纳尔吉斯(Nargis)热带气旋、巴基斯坦的水灾和亚马逊盆地、澳洲及东非的旱灾,以及我国的泥石流和山体滑坡[1]。为解决洪涝、干旱、台风、山洪、泥石流等种种极端水文气象事件,拥有“气象人才”摇篮美誉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凭借在大气科学方面的雄厚实力,于2011年9月率先成立了大气科学(水文气象)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成为我国首家培养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本科生的高校,同时也是目前我国唯一具有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的高校。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的成立,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现本专业有3届本科生,总人数160人。 课程建设是教学建设的基本内容、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奠基性工程。对于年轻的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来说,迫切需要开展课程建设并完善研究。本文就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水文气象导论和水文学原理课程建设和完善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路和观点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1.水文气象导论课程的建设和完善 1.1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刚进大学的新生对所学专业及就业去向普遍感到比较迷茫和困

惑,如果在学习基础课程阶段不及时引导,则会使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起来甚为被动,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可能会直接导致4年大学生活缺乏规划,得过且过。因此在大学一年级上学期开设专业导论课,甚为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背景和基本概念,熟悉专业知识链的构成,掌握大学时期的学习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2]。水文气象导论是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的入门课程,它是一门面向大学新生、引导学生了解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的入门课程,是解决新生对未来大学生活疑问与困惑的课程。水文本文由收集整理气象导论的开设,对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的大学新生起着启蒙和指导作用,它在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1.2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及授课方式探讨 水文气象导论课程主要回答学生对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最关心的三个问题: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是干什么的、学什么的和做什么的。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1)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是“最好的”;(2)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很有用。以问题激发兴趣,以兴趣唤起求知欲,以求知欲带动学习,在一个个具体的水文气象问题案例中引发思索。 目前尚未有正式出版的《水文气象导论》书籍可以直接借鉴。构建水文气象导论课程知识体系时,首先,应通过一个个具体水文气象极端事件案例及前沿信息,使学生深有感触,通过分析和关键问题的延展式探讨,启发学生思索和了解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是干什么的及为什么要学习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即使学生意识到作

《工程水文学》考试大纲及知识点整理

2012年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 《工程水文学》考试大纲 一、理解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原理。 在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任意区域、任一时段进入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额必等于其蓄水量的变 化量,这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可列出水量平衡方程。对某一区域,有 I?O=?S 式中:I、O——给定时段内输入、输出该区域的总水量; ?S——时段内区域蓄水量的变化量,可正可负。 二、水文现象有哪些基本规律和相应的研究方法? 上可分为成因规律和统计规律两类,相应地,水文计算方法则分为成因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也有将水文规律分为三类的,即成因规律、统计规律和地区综合规律,相应地,水文计算方法则分为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地区综合法。 三、试述水文学的定义。工程水文学与水文学有何联系?主要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的存在、循环和分布,物理与化学特性,以及水体对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包括对生物特别是对人类的影响。 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管理提供水文依据的一门科学。 工程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大规模开展,为满足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迫切需要,水文工作者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大量的、深入的试验研究,使水文学发展到工程水文学阶段。 水文计算、水利计算、水文预报(水文分析与计算及水文预报)。 四、何谓年径流?它的表示方法和度量单位是什么? 一年期间通过河流某一断面或流域出口断面的总水量。 径流可以用年径流总量W(m3)、年平均流量Q(m3/s)、年径流深R (mm)及年径流模数M(mm/s·km2)等表示。

五、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有哪些?水文循环的内因和外因是什么?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 2. 水循:水具有固、液、气三态互相转化的物理特性。 3. 水循:太阳辐射和地球的重力作用。 六、简述水文测站的类型并说明水文测站布设的基本内容。 :基本站和专用站。 2. 布设 建站包括选择测验河段和布设观测断面。 水文测站一般应布设基线、水准点和各种断面,即基本水尺断面、流速仪测流断面、浮标测流断面及比降断面。 (1)基本水尺断面上设立基本水尺,用来进行经常地水位观测。 (2)测流断面应与基本水尺断面重合,且与断面平均流向垂直。若不能重合时,已不能相距过远。 (3)浮标测流断面有上、中、下三个断面,一般中断面应与测流仪测流断面重合。上、下断面之间的间距不宜太短,其距离应为断面最大流速的50~80倍。 (4)比降断面设立比降水尺,用来观测河流的水面比降和分析河床的糙率。 七、什么是流域?流域的分水线是什么?简述流域的类型。 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区域称为流域,也就是分水线包围的区域。 邻流域的分界线,称为分水线。 分水线有地面、地下之分。 八、径流的形成过程如何?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是哪三个? 是指降水所形成的,沿着流域地面和地下向河川、湖泊、水库、洼地等流动的水流。 流域内,自降雨开始到水流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的整个物理过程,称为径流形成过程。径流形成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为了便于分析,一般把它概括为产流过程和汇流过程两个阶段。

《工程水文学》网上作业题要点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工程水文学网上作业题 第1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水资源通常是指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包括()和()2个方面。 2、对人类最为实用的水资源,是陆地()量、江河()量和浅层地下()量。 3、江河径流和浅层地下淡水的补给来源是()。 4、降水量和江河径流量在各年之间和年内各月之间水量都不均衡,多水年和年内的多水期常造成()灾害,少水年和年内的少水期常发生()灾害。 5、从数量上看,降水量和江河径流量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年内的多水期称汛期或()期,年内的少水期称非汛期或()期。 6、评价一个区域的水资源数量指标一般包括()量、()水资源量、()水资源量、()总量等。 7、常用统计时段内的()年降水量和()年降水量的比值表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该比值称为极值比。 8、当采用极值比表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时,极值比大表示降水量的()变化大,反之亦然。 9、广义的水文学包括()水文学、()水文学、水文气象学和()水文学。 10、在学科分支方面,工程水文学属于()水文学范畴。 11、工程水文学的主要内容为水文测验、水文()和水文预报,由于水文测验和水文预报现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水文()是工程水文学的主要内容。 12、水文分析计算可为水利水电工程的()阶段、()阶段和()阶段提供水文数据。 13、在水利水电工程的()阶段、()阶段和()阶段,一般都要进行水文计算。 14、自然界中的水文现象极其复杂,但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性、()性和()性。 15、由于水文现象具有()性,因此可将数理统计方法应用于水文分析计算。 16、按照要求不同,工程水文学的研究方法通常可以分为3类,即()法、()法和()法。 二、名词解释 1、水资源 2、水文学 3、成因分析法 三、简答题 1、我国水资源具有哪些特点? 2、按照年降雨量和年径流深的大小,可将我国划分成哪几个地带? 3、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是什么? 四、论述题 1、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战略有何意义? 2、水文分析计算在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是什么? 3、水文现象有哪些基本特性? 4、水文分析计算经常采用哪些研究方法?其根据是什么

工程水文学试题-考试专用复习(客观题).

(一)填空题 1.水文学的含义是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的存在、分布、循环和物理化学性质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变化规律, 预测、预报各种水文现象的变化情势。 2.工程水文学的含义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 提供水文依据的一门科学。 (二)选择题 1.水文现象的发生[D ]。 a.完全是偶然性的 b.完全是必然性的 c. 完全是随机性的 d.既有必然性也有随机性 4.水资源是一种[B ]。 a.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b.再生资源 c.非再生资源 d.无限的资源 9. 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具有偶然性,因此,它的发生和变化[B ]。 a杂乱无章. b.具有统计规律 c.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d. 没有任何规律 10. 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是有成因的,因此,其变化[ C]。 a. 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b. 具有完全的统计规律 c.具有成因规律 d. 没有任何规律 (三)判断题 3.水文现象的产生和变化,都有其相应的成因,因此,只能应用成因分析法进行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 F] 4. 水文现象的产生和变化,都有某种程度的随机性,因此,都要应用数理统计法进行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F ] 6.水文现象的变化,如河道某一断面的水位、流量过程,具有完全肯定的多年变化周期、年变化周期和日变化周期。[F ] 8.水文现象的变化,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因此,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成因分析法或数理统计法,或二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T]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五)填空题 4. 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__大_____循环和__小______循环。 11. 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五段。 38. 降雨初期的损失包括___蒸发___,__植物截留_____, ___填洼___, ___补充土壤水分。 39. 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可分为__产流___________过程和 ____汇流________过程。 40. 河川径流的成分包括__地面径流__、 __壤中流_和 __地下径流____。 (六)选择题 2. 自然界中,海陆间的水文循环称为[C ]。 a、内陆水循环 b、小循环 c、大循环 d、海洋水循环 4. 流域面积是指河流某断面以上[D ] 。 a、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包围的面积之和 b、地下分水线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 c、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 d、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 7. 甲乙两流域,除流域坡度甲的大于乙的外,其它的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都一样,则甲流域出口断面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C]。 a、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晚 b、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早 c、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早 d、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晚 13.日降水量50~100mm的降水称为[D ]。 a.小雨 b.中雨 c.大雨 d.暴雨 17. 暴雨形成的条件是[C ]。 a、该地区水汽来源充足,且温度高 b、该地区水汽来源充足,且温度低 c、该地区水汽来源充足,且有强烈的空气上升运动 d、该地区水汽来源充足,且没有强烈的空气上升运动 43. 河川径流组成一般可划分为[B ]。 a、地面径流、坡面径流、地下径流 b、地面径流、表层流、地下径流 c、地面径流、表层流、深层地下径流

水文学整理重点

绪论 水文学:研究地球上水的科学就是水文学(Hydrology)。具体来说,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和变化规律,以及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各种不同的水体是水文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水文循环是水文学的核心内容; 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是现代水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水文学体系 基础学科:研究的水体对象划分:(河流水文学、湖泊水文学、沼泽水文学、冰川水文学、地下水文学等) 应用学科:工程水文学、农业水文学、土壤水文学、森林水文学、城市水文学 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 (1)水文循环永无止境 (2)水文现象的周期性和随机性 (3)水文现象区域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第一章 水文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径流3个阶段和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水分下渗、径流5个环节。 水文循环概念: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等作用下,以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等方式进行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水循环类型: 海陆间水循环:是指从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被气流带到大陆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面后,其中一部分蒸发到空中,另一部分经过地表和地下径流又流到海洋,这种海陆间的水循环又称大循环。 海洋小循环:海上内循环,就是海面上的水份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到海面的过程。 陆地小循环:是指陆面水分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在高空冷凝形成降水,仍落到陆地上,从而完成的水的循环过程。(可以再分为大陆外流区小 循环和内流区小循环)

水文循环的作用与效应:表层结构、气候、地表形态、生态、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土壤蒸发:土壤蒸发是发生在土壤孔隙中的水的蒸发现象,它与水面蒸发相比较,不仅蒸发面的性质不同,更重要的是供水条件的差异。 土壤蒸发是土壤失去水分的干化过程,据土壤供水条件差别及蒸发率的变化,分三个阶段:(1)定常蒸发率阶段 (2)蒸发率下降阶段 (3)蒸发率微弱阶段 形象因素:土壤孔隙性、地下水位、温度梯度等 水汽输送(我国水汽输送4个通道) 降水四要素:降水(总)量、降水历时与降水时间、降水强度、降水面积。 降水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下垫面条件等 下垫面条件的影响: 地形:坡向与降水(迎风坡多雨)、高度与降水(地形的抬升增雨并非无限制的,当气流被抬升到一定的高度后,雨量达最大值。此后雨量就不再随地表高程的增加而继续增大,甚至反而减小。) 下渗 下渗动力:地表水沿岩土空隙下渗是在重力、分子力和毛管力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根据下渗过程作用力组合变化及运动特征可分成三个阶段: ①渗润阶段 ②渗漏阶段 ③渗透阶段 径流 据径流过程及途径不同,可将径流分为三种,即地面径流、地下径流及壤中流。 流域对降水的再分配作用表现 径流成分分配:它主要是在水分垂直运行中,通过下垫面而发生的,将降水分配成为不同的径流成分。有拦截、填洼、下渗 径流时程分配:它是通过水分侧向运行而体现出来的。形成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

工程水文学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 1.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水体在太阳辐射和重力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冷凝降落、下渗,形成径流的往复循环过程。外因:太阳辐射、地球重力以及地形地貌等下垫面因素。 内因:水具有固液气三态相互转化的物理性质 2.在太阳辐射下,不断地蒸发变成水汽进入大气,并随气流输送到各地,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降水回到地球表面,其中一部分被植物截留和土壤储蓄,通过蒸散发返回大气,另一部分以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形式汇入江河湖库,最终回归大海。在水循环过程中,太阳辐射强度、大气环流机制和海陆分布决定了水汽的运行规律。 3. 水资源是水文循环使陆地一定区域内平均每年产生的淡水量,是陆地上由大气降水补给的各种地表和地下淡水水体的动态水。通常用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描述/ 地球表面可供人类利用的水称为水资源。 4.我国水资源分布的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空间分布十分悬殊。 5.河流的水资源之所以源源不断是由于自然界存在着永不停止的水文循环过程。使水具有再生性 6.工程水文学任务 三个阶段: (1)规划设计阶段,主要任务:确定工程的规模,根据工程的特性和规划设计要求,预测和预估未来工程使用期限的水文情势,提供用于确定工程规模的设计洪水或设计径流。(2)施工建设阶段,主要任务:将规划设计的工程付诸实施用于预估临时性水工建筑物设计洪水,并为施工期的防洪安全提供短期洪水预报。 (3)运用管理阶段,主要任务:在于使建成的工程充分发挥效能。通过水文预报,预报来水量大小和过程,以便进行合理调度,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同时,还需不断进行水文复核修正原来预估的水文情势数据,改进调度方案或对工程实行扩建、改建,使得工程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7.工程水文学内容 (1)水文信息采集和处理 (2)降雨径流关系分析 揭示流域径流的形成规律,描述流域产汇流计算方法和数学模型。 (3)水文分析与计算 揭示水文现象的成因规律与统计规律,研究水文要素与地理因素之间的联系及时空分布特征,预估未来(很长时期内)水文情势的方法和途径 (4)水文预报:短期预报方法,预计水文变量在预见期内的大小和时刻变化。(预见期内) 8.水文现象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 9.三个规律:成因规律、统计规律、地理分布规律 10.研究方法: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地理综合法 补11.水循环重要环节:降水、下渗、蒸散发、径流

工程水文学试题-考试专用复习(客观题)

一、概念题 (一)填空题 1.水文学的含义是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的存在、分布、循环和物理化学性质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变化规律, 预测、预报各种水文现象的变化情势。 2.工程水文学的含义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 提供水文依据的一门科学。 (二)选择题 1.水文现象的发生[D ]。 a.完全是偶然性的 b.完全是必然性的 c. 完全是随机性的 d.既有必然性也有随机性 4.水资源是一种[B ]。 a.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b.再生资源 c.非再生资源 d.无限的资源 9. 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具有偶然性,因此,它的发生和变化[B ]。 a杂乱无章. b.具有统计规律 c.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d. 没有任何规律 10. 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是有成因的,因此,其变化[ C]。 a. 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b. 具有完全的统计规律 c.具有成因规律 d. 没有任何规律 (三)判断题 3.水文现象的产生和变化,都有其相应的成因,因此,只能应用成因分析法进行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 F] 4. 水文现象的产生和变化,都有某种程度的随机性,因此,都要应用数理统计法进行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F ] 6.水文现象的变化,如河道某一断面的水位、流量过程,具有完全肯定的多年变化周期、年变化周期和日变化周期。[F ] 8.水文现象的变化,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因此,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成因分析法或数理统计法,或二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T]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一、概念题 (五)填空题 4. 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__大_____循环和__小______循环。 11. 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五段。 38. 降雨初期的损失包括___蒸发___,__植物截留_____, ___填洼___, ___补充土壤水分。 39. 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可分为__产流___________过程和 ____汇流________过程。 40. 河川径流的成分包括__地面径流__、 __壤中流_和 __地下径流____。 (六)选择题 2. 自然界中,海陆间的水文循环称为[C ]。 a、内陆水循环 b、小循环 c、大循环 d、海洋水循环 4. 流域面积是指河流某断面以上[D ] 。 a、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包围的面积之和 b、地下分水线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 c、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 d、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

美国水文地质调查发展历程及启示

收稿日期:2006-08-16;修订日期:2006-12-10;责任编辑:刘英姿。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01010)。 第一作者简介:杨建锋(1971— ),男,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水文地质学和包气带水文学研究。E 2mail:jf 1yang@s ohu 1com 资源战略 美国水文地质调查发展历程及启示 杨建锋1 ,万书勤 2 (11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83;2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 要:美国水文地质调查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在该领域长期居于国际领先地位,影响和引导了国际水文地质学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梳理美国水文地质调查发展的主要脉络,揭示了美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水文地质调查之间的内在关系,总结了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水文地质调查的发展特点。在分析美国水文地质调查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启示:把握经济社会需求,推进水文地质调查基础工作;加强地下水保护,遏制地下水环境恶化趋势;加快有害废物地质隔离和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建立高效的调查成果服务机制;推进地下水资源和地表水资源一体调查。关键词: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发展历程;美国中图分类号:P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464(2007)01-0022-05 H I ST O R Y AN D I LL U M I NAT I O N O F HYD R O GE OLO G I CAL SURVE Y I N THE UN I TES STATES Y ANG J ian 2feng 1 ,WAN Shu 2qin 2 (11D evelop m ent R esearch Center of China Geological Survey,B eijing 100083,China; 21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 atural R esources R esearch,China A cade m y of Sciences,B eijing 100101,China )Abstract:The hydr ogeol ogical survey in the Unite States with a hist ory of more than one hundred years is p laying a leading r ole in the world f or a l ong ti m 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hist ory of hydr ogeol ogical survey in the United States,su mmarizes the hydr ogeol ogical features at different s ocial 2econom ic devel opment stages,and p resents an illu m inati on f or China ’s hydr ogeol ogical survey based on the American experience:(1)t o clarify the needs of s ociety and economy and t o accelerate the hydr ogeol ogical survey,(2)t o enhance in p reventing the undergr ound water fr om being polluted,(3)t o strengthen the geol ogical is olati on of deleteri ous materials and t o i m p r ove the technol ogy in treating with the polluted under water,(4)t o establish an efficient public service syste m f or survey achieve ments,and (5)t o p r omote integrated survey of gr ound water and surface water res ources . Key words:hydr ogeol ogical survey;undergr ound water;devel opment hist ory;the Unite States 地下水是美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据美国地质调查局(以下简称USGS )统计,2000年美国总用水量为5636亿m 3,其中地下水1167亿m 3,占总用水量的2017%;9813%的家庭用水、5714%的牲畜用水和4115%的灌溉用水来自于地下水[1]。地下水在维持生态系统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补给河流,维持河岸和湿地生态系统等。 1 美国水文地质学发展简要回顾 图1示意了水文地质学发展的几条脉络,包括重要事件、USGS 水文地质学家人数、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流定量研究等。 19世纪60年代后期,农业和城市发展对地下水 的需求不断增加,刺激了人们对水文地质学的研究。这一时期水文地质工作者主要关注的是自流井的开发,研究基本上以定性和描述性为主,缺乏定量的尝试。1879年USGS 成立,1903年USGS 成立水文部[2]。自此以后,USGS 成为美国水文地质学发展的主体力量,到1910年末即获得了国际水文地质界的广泛认可。 1910—1940年是美国水文地质学的奠基阶段。在此期间,USGS 确定了水文地质学的发展方向,奠定了水文地质学的理论基础,水文地质学发展成为地球科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M einzer 出版了系列专著,包括《美国地下水形成与理论探讨》和《地下水文学概要》等,系统地 第9卷第1期 资源与产业Vol 19No 11 2007年2月 RES OURCES &I N DUSTR I ES Feb 12007

(完整版)工程水文学试题

(1-2章计算) 1.某河段上、下断面的河底高程分别为725m和425m,河段长120km,则该河段的河道纵比 降[ ]。 a、0.25 b、2.5 c、2.5% d、2.5‰ 3.某闭合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50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450mm,则多年平均年蒸发量为 [ ]。 a、450mm b、500mm c、950mm d、1400mm 4.某流域面积为500km2,多年平均流量为7.5m3/s,换算成多年平均径流深为[ ]。 a、887.7mm b、500mm c、473mm d、805mm 5.某流域面积为1000km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50mm,多年平均流量为15m3/s,该流域多年平均的径 流系数为 a、0.55 b、0.45 c、0.65 d、0.68 6.某水文站控制面积为680km2,多年平均年径流模数为10 L/(s·km2) ,则换算成年径流深为 a、315.4mm b、587.5mm c、463.8mm d、 408.5mm 8.某闭合流域的面积为1000km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50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576mm,则多年平 均流量 a、150m3/s b、15 m3/s c、74m3/s d、18m3/s 10.某闭合流域面积F =1000km2,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 P =1400mm ,多年平均流量Q = 20m3 / s ,今后拟在本流域修建水库,由此增加的水面面积ΔF =100km2,按当地蒸发皿实测的多年平均蒸发值 E器 = 2000mm ,蒸发皿折算系数k= 0.8,该流域原来的水面面积极微,可忽略。若修建水库前后流域的气候条件保持不变,试问建库后多年平均流量 Q' ( m3 /s )为多少?11.某闭合流域,流域面积 F=1000 km2 ,多年平均降水量 P = 1400 mm ,多年平均流量Q = 15m3 / s ,蒸发器测得多年平均水面蒸发值为 2000mm,蒸发器折算系数为 0.8,水面面积为 F 水 =100km2,试求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E陆。 12.某流域面积F = 600km2,其上有一次暴雨洪水,测得流域平均雨量P = 190mm,该次洪水的 径流总量W =8000×104m3,试求该次暴雨的损失量为多少? 13.某流域面积F = 120 km2,从该地区的水文手册中查得多年平均年大洪峰流量模数MQ = 2.8 m3 /(s.km2) ,试求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年大洪峰流量Qm 为多少?能否按所给资料推求多年平均年大洪峰的洪量?

工程水文学-总复习(提纲版)

《工程水文学》总复习 第1章 绪论 1、水文循环概念; 2、水资源概念、包括哪几方面内容? 3、工程水文学包括哪几方面内容? 第2章 流域径流形成过程 1、概念:水量平衡原理,河流(河流长度,河流横断面,河流纵断面),水系,流域(闭合流域,非闭合流域),流域面积,流域长度,包气带,饱和带,下渗,下渗率,下渗能力,蒸发,蒸发率,蒸发能力,径流,净雨。 2、计算:水量平衡方程;河道纵比降; 3、径流的表示方法及其表示单位:径流流量Q ,径流总量W ,径流深R ,径流模数M ,径流系数 4、河流沿水流方向,可分为哪几段? 5、我国降水及径流自东南向西北有什么样的特点? 6、流域总蒸发包括哪几种蒸发面的蒸发? 7、径流形成过程 第3章 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 1、概念:水位(水位采用基准面),输沙率,含沙量 2、日平均水位计算方法? 3、流速仪法测算断面流量的步骤? 4、浮标法测流,测得的流量要经过怎么样处理得到实际流量? 第4章 流域产汇流计算 1、降水(降水三要素,日降雨量) 2、降雨强度过程线,降雨量累积过程线,(会计算时段平均雨强,统计时段末累积雨量) 3、降雨强度过程线与累积雨量过程线有什么样的关系? 4、流域平均降雨量的计算(算术平均法,垂直平分法,等雨量线法) 5、前期影响雨量的计算 :公式、消退系数计算、计算出t a P ,大于流域蓄水 容量时,前期影响雨量应如何选取?、起算值如何确定? 6、已知降雨径流相关图时,会由降雨推求径流。 7、流域修建水库时,流域蒸发如何改变,流域径流又如何改变?那么围垦

湖泊时,流域蒸发及径流是如何变化? 第6章 水文统计 1、概念:事件,概率,频率,随机变量,适线法 2、概率和频率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3、统计参数的计算:包括均值x ,均方差σ,变差系数x Cv σ= ,偏态系数 (一般选取nCv Cs =), 4、统计参数(均值,Cv ,Cs )对频率曲线的影响 5、累积频率与重现期的关系 6、经验频率曲线的绘制步骤。 7、目估适线法(求矩适线法)步骤。 8、相关分析 要求能计算两个系列相关方程、并用相关方程延长资料。 y 倚x 和x 倚y 相关方程有什么样的关系?回归系数有什么样的关系?相关系数有什么样的关系? 9、在建立相关时,为保证变量间相关性确实存在,用来建立相关关系的数据不能太少,一般对n 有什么样的要求?对相关系数r 绝对值有什么样的要求? 第7章 设计年径流及径流随机模拟 1、概念:保证率,破坏率,水文年度,水利年度 2、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要分析哪几个方面的关系,经过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工程规模? 3、影响年径流的因素有哪几个方面? 4、水文资料的三性审查是指哪三性审查? 5、设计年径流量的年内分配的方法:同倍比法,同频率法。 6、要求会求缩放倍比,尤其是同频率法各时段的缩放倍比,并且会进行放大。 第8章 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1、设计洪水三要素 2、在洪水峰、量频率计算中,洪峰流量,洪量选样的方法 3、特大洪水的处理:关键是重现期N 的确定、经验频率的计算,以及不连续系列统计参数(均值、Cv )的计算。 N 、n 、a 、l 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含特大洪水时,适线时应侧重考虑哪些点据? 4、典型洪水过程线的选择应考虑哪些条件?

《工程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中文名称:工程水文学 二、课程英文名称:Engineering Hydrology 三、课程编码:ZB0610320 四、课程性质:水利工程、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基础必修课 五、学时数、学分数、开课学期:48学时、3学分、第五学期 六、课程目的与要求: 《水文学》是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水文现象的一般规律,了解水文测验技术和工程水文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具有不同资料条件下进行水文分析和计算的方法,为学习后续专业课,以及将来从事专业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概率论、水力学 后续课程:水利计算 八、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 九、考核方法:闭卷考试 十、选用教材参考书目: 教材:任树梅、朱仲元:《工程水文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1、叶守泽:《水文水利计算》,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 2、詹道江、徐向阳、陈元芳:《工程水文学》,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 十一、教学进程安排表: 序号章节教学内容学时 理论实践合计 1 第一章绪论 2 2 2 第二章水循环和径流形成 4 4 3 第三章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 6 4 10 4 第四章水文统计的基本方法 6 6 5 第五章设计年径流分析计算8 6 6 第六章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6 8 7 第七章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6 8 8 第八章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 6 4 合计44 4 48 十二、主要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工程水文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了解水文现象的基本特征。本章计划1学时。 二、课程内容 1-1 水文计算的研究内容 了解水文学、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 1-2 水文计算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任务 了解水文计算在水利工程建设与运用不同阶段的任务。 1-3 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 了解水文现象的3个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