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气分析各种指标的定义及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各种指标的定义及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各种指标的定义及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各种指标的定义及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各种指标的定义及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的参数有很多,以下将常用的血气分析基本参数、参考正常值范围和临床意义加以简要介绍:

1、酸碱度pH及氢离子活度[H+]

血液pH代表血液的酸碱度,是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即pH=-lg[H+]。正常人动脉血的pH的参考值范围是7.35~7.45,平均7.4。pH大于7.45为碱血症。血pH的相对恒定取决于HCO3-/H2CO3缓冲系统,此系统的比值为20:1,HCO3-或H2CO3的改变可影响pH,如两者按比例同时变化则pH不变。此值是呼吸和代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原发因素和代偿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pH异常只能说明有酸血症或碱血症,单凭pH不能判断是呼吸性或代谢性的,pH正常不能排除酸碱平衡紊乱医学教育网整理。

2、二氧化碳总量(T-CO2)

二氧化碳总量是指血浆中各种形式的CO2的总和,包括HCO3-(95%)、少量物理溶解的CO2及极少量的其他形式的存在的CO2。在体内受呼吸和代谢两个因素的影响,主要是代谢因素的影响。正常人动脉全血中二氧化碳总量的参考值范围是24~32mmol/L,平均28mmol/L。T-CO2=[HCO3-]+PCO2

×0.03mmol/L。

3、碳酸氢盐HCO3-

以结合形式存在的HCO3-是体内含量较大的碱性离子对酸有较强的缓冲能力,是体内碱储的主要成分,在H-H方程中代表酸碱平衡的代谢性因子。其变化直接影响pH,是判断酸碱平衡的主要参考依据,根据需要有两种可供选用指标:

AB指血中HCO3-的真实含量。其变化易受呼吸因素(PCO2)影响。所以,与SB结合起来更有意义。

SB标准状态下的浓度,所谓标准状态是指温度37℃,SaO2100%,

PCO25.32kPa的条件下测出的HCO3-浓度。

参考值范围:

AB:22~27mmol/L;SB:22~27mmol/L;儿童:略低。

一般认为:AB=SB=正常,判断为正常酸碱平衡状态

AB=SB正常,代碱未代偿;

AB>SB,呼酸或代碱;

AB

SB排除了呼吸对HCO3-的直接影响因而代表代谢因素。实际碳酸氢根AB 是指在血中直接测定的HCO3-实际数值(血浆中HCO3-实际含量)。正常人AB

约等于SB,二者间的差别就是呼吸对HCO3-的直接影响,如果AB>SB则提示有CO2的储留(多见于通气不足);如AB

4、缓冲总碱(BB)

全血缓冲碱(BB)指所有能起缓冲作用的阴离子的总和包括HCO3-、Pr-、Hb-等。

BB= HCO3-+Pr-+Hb≈50mmol/L。

参考值:45~54mmol/L(全血)。

意义类同于HCO3-降低为代酸或呼碱;增高为代碱或呼酸。但不完全等同,当BB-降低而AB(HCO3-)正常时提示Hb或血浆蛋白含量降低。

5、碱剩余(BE)

碱剩余为标准状态(37℃、PaCO2 40mmHg、Sa02为100%)下将1L血液滴定至pH7.4时,所需的酸量或碱量的mmol数,血液为碱性,用酸滴定,其值为正,称碱剩余;血液为酸性,用碱滴定,其值为负,称碱不足。因为每个人的血红蛋白和氧饱和度(Sa02)有所不同,因此BE需要加以校正:校正BE—BE×0.3×[(100—Sa02%)/100](0.3为常数)

实际上BE=△BB=BB--NBB(BB为实际缓冲碱;NBB为正常缓冲碱)

参考值:±3 mmol/L(新生儿一10~一2 mmol/L、婴儿一7~一1 mmol /L、儿童一4~2 mmol/L)

意义:正值增大碱血症,主要是代碱;负值增大酸血症,主要是代酸。

6、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碳酸[H2CO2]

PCO2是血液中溶解的CO2产生的压力,PCO2是随着肺泡通气量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变化是反向的,通气量增加CO2排出增加,PCO2下降;通气量减少,CO2排出也减少,PCO2上升。故称之为呼吸性因子。

参考值:成人:PaCO2 40±5mmHg(5.32±0.66kPa)

婴儿:34±7 mmHg(4.5±1 kPa)

[H2CO3]mmol/L=PCO2 ×0.0301(0.0301为CO2的溶解系数),故其正常值为1.2±0.15 mmol/L。

换算系数:mmHg×0.133=kPa,kPa×7.5=mmHg

临床意义:

(1)45mmHg以上为高碳酸血症,常见于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等,由于肺通气量减少,造成呼吸性酸中毒;>50mmHg(6.65kpa)为呼吸衰竭;70~

80mmHg(9.31~10.64kPa)引起肺性脑病。

(2)低于35mmHg为低碳酸血症,常见于通气过度造成的呼碱。

一般地说,高碳酸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血症意味着呼酸;低碳酸血症则意味着呼碱。但代谢性的酸中毒时,由于碳酸盐的消耗为了维持碳酸盐/碳酸的20/1的比例,代偿性的呼吸加深加快,可出现继发性低碳酸血症;反之,代谢性碱中毒时,则可出现继发性的高碳酸血症。

7、阴离子隙(AG)

阴离子隙(AG)是指细胞外液中所测的阳离子总数和阴离子总数之差。

计算公式为:AG=(Na++K+)-(Cl--HCO3-),一般是利用血清中的电解质含量运算。血清K+浓度较低,且较恒定,对AG影响轻微,故上述公式可简化为AG=Na+ -(Cl-+HCO3-)。AG正常参考值为8~16mol/L,平均12mmol /L。临床上利用血清主要阴、阳离子的测定值即可算出AG值,它对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及类型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在疾病过程中,因代谢紊乱,酸性产物增加,导致代谢性酸中毒症状最为多见。缺氧时乳酸产生过多;患者不能进食或糖尿病时等脂肪代谢紊乱,导致酮体增加;菌血症、烧伤等组织大量破坏,蛋白质分解,使得含硫产物增多等,这一系列酸性代谢产物在血液酸、碱缓冲过程中,消耗了血液中的HCO3-,并使乳酸根、乙酰乙酸根、硫酸根等阴离子增加。机体为保持阴、阳离子平衡,在Na+、K+变化不大而阴离子酸性产物增加的情况下造成细胞内Cl-的转移,使血浆中HCO3-和Cl-之和减少,AG比值升高。

AG比值异常可表现为升高和降低两种情况,临床上以升高多见,并且临床意义较大。AG升高多见于代谢性酸中毒的全过程:

肾功能不全导致氮质血症或尿毒症时,引起磷酸盐和硫酸盐的储留医学教育

网整理。

严重低氧血症、休克;组织缺氧等引起乳酸堆积。

饥饿、糖尿病患者脂肪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动用分解加强,酮体堆积。

从AG分析,可将代谢性酸中毒分为高AG代谢性酸中毒及AG正常代谢性酸中毒(如高血Cl-代谢性酸中毒)。根据AG水平高低,判断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并可作为治疗的参考。

8、动脉血氧分压(PaO2)

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血物理溶解氧的分压。氧从肺泡人血后,除少部分溶解于血液中,大部分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其结合是可逆的,当PaO2升高时O2趋向与血红蛋白结合,当PaO2下降时O2趋向与血红蛋白解离,释放出结合的O2则进入组织参与代谢。

正常人动脉血氧分压参考正常值范围是95~100mmHg。静脉血氧分压参考正常值范围是35~40mmHg。

意义:反映心肺功能和缺氧程度,氧分压减低,见于个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种肺部疾病,如:慢支、肺气肿、肺心病。

低于80~70mmHg(10.7~9.33kPa)为轻度缺氧;低于70~60mmHg(9.33~8.0 kPa)为中度缺氧;低于60mmHg(8.0 kPa)为重度缺氧;低于55mmHg(7.32kPa)提示呼衰,低于30mmHg (4kPa)有生命危险。根据此指标判断缺氧程度要考

虑年龄因素,PO2=102一0.33×年龄(Marshall公式)。

9、动脉血氧饱和度(Sa02)

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是氧含量(血中实际所含溶解氧与化合氧之和)/氧容量(空气与血充分接触使血氧饱和后其所能溶解与化合的氧之和)。

参考值:动脉血95%~98%;静脉血60%~85%。

临床意义:反映Hb结合氧的能力,主要取决于PO2,SaO2与PaO2关系称为氧离曲线,不成直线关系,为适应生理的要求,氧解离曲线呈S形;从氧解离曲线上可以看到在PaO2>80mmHg时其改变对SaO2的影响不大,所以PaO2比SaO2更为敏感。SaO2受Hb质和量的影响,<90%表示呼吸衰竭,<80%表示严重缺氧,贫血时SO2正常不表示不缺氧。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全网发布:2013-12-04 17:28 发表者:张涛23219人已访问 一、谷丙转氨酶(ALT): 最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之一,参考值为小于40单位,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临床意义: 在急性乙肝及慢性乙肝与肝硬化活动,肝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谷丙转氨酶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这样抽血检查结果就偏高,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 但ALT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如: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上述原因造成的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高于60个单位,转氨酶值高于80个单位就有诊断价值,需到医院就诊。 另外需要注意,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ALT并不升高。因此肝功能损害需要综合其他情况来判断。 二、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0~37μ/L,当ALT明显升高,谷草(AST)/谷丙(ALT)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细胞内与心肌细胞内均存在,心肌细胞中含量高于肝细胞,但肝脏损害时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 三、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参与值为30-90u/L。 临床意义:ALP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ALP明显升高。 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ALP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 四、谷氨酰转移酶(GGT): 健康人血清中GGT水平甚低(小于40单位) 临床意义: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GGT在反映肝细胞坏死损害方面不及谷丙转氨酶(ALT),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等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性乙肝时,GGT呈中等度升高;慢性乙肝、肝硬化的非活动期,酶活性正常,若GGT持续升高,提示病变洁动或病情恶化; 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GGT可呈明显或中度以上升高(300~1000U/L),ALT 和AST仅轻度增高,甚至正常。酗酒者当其戒酒后GGT可随之下降。其他如中毒性肝病、脂肪肝、肝肿瘤均可升高。 五、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

动脉血气分析及常见参数意义

本文内容包含了动脉血气分析的作用和意义,血气分析操作的各注意事项,以及常见血气参数的临床意义。 动脉血气分析 上海亦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2012.07

目录 一、血气分析概述 (3) 1.1 什么是血气分析? (3) 1.2 血气分析的作用及意义 (3) 1.3 常见参数 (3) 二、分析前问题防范 (4) 2.1 准备 (4) 2.1.1 病人状态的稳定性 (4) 2.1.2 患者的体温 (4) 2.1.3 药物影响 (5) 2.1.4 吸氧浓度的影响 (5) 2.1.5 抗凝 (5) 2.2 采样 (6) 2.2.1 常用动脉穿刺部位 (6) 2.2.2 穿刺时伤及静脉会导致动静脉血混合 (7) 2.2.3 混匀 (7) 2.3 储存与运输 (7) 2.3.1 样本放置一段时间后的变化 (7) 2.3.2 样本保存 (7) 2.3.3 溶血的影响 (8) 2.4 上机操作 (8) 2.4.1 上机前阶段 (8) 三、血气参数及其意义 (9) 3.1 pH和H+ (9) ---二氧化碳分压 (9) 3.2 pCO 2 ---氧分压 (9) 3.3 pO 2 3.4 电解质浓度 (9) 3.4.1 cNa+---钠离子浓度 (9) 3.4.2 cK+---血钾离子浓度 (10)

3.4.3 cCL- --- 血氯离子浓度 (10) 3.4.4 cCa+---血钙离子浓度 (10) 3.5 cLac---血乳酸浓度 (10) 3.6 cGlu---葡萄糖浓度 (10) 3.7 SO2---氧饱和度 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 (10) 3.8 cHCO3-(P)---血浆碳酸氢盐(实际碳酸氢盐) (10) 3.9 cHCO3-(P,st)---标准状态下血浆碳酸氢盐(标准碳酸氢盐) (11) 3.10 cBase(B)---全血碱剩余 (11) 3.11 cBase(Ecf)---细胞外液碱剩余 (11) 3.12 ctCO2(P)---血浆二氧化碳浓度 (11) 3.13 ctCO2(B)---全血总二氧化碳浓度 (11) 3.14 PO2(A)---肺泡氧分压 (11) 3.15 PO2(A-a)---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11) 3.16 PO2(a/A)---动脉肺泡氧分压比 (11) 3.17 P50---氧饱和度50%时的氧分压 (11) 3.18 Anion Gap---阴离子间隙 (12) 3.19 Hct---红细胞比积(压积) (12) 3.20 ctO2(B)---血氧含量 (12) 3.21 BO2---血氧容量 (12) 3.22 DO2---氧输送量 (12) 3.23 ctO2(a-v)---动静脉氧含量差 (12) 3.24 ctO2(x)---动脉血可释放氧含量 (12) 3.25 RI---呼吸指数 (12) 3.26 VO2---氧耗量 (12) 3.27 氧和参数 Oximetry (13) 3.27.1 FO2Hb:氧合血红蛋白在总血红蛋白中的含量 (13) 3.27.2 FCOHb: 血红蛋白在总蛋白中的含量 (13) 3.27.3 FMetHb: 高铁血红蛋白在总蛋白中的含量 (14) 3.27.4 脱氧血红蛋白或者还原血红蛋白FHHb (14) 3.27.5 FHbF 胎儿血红蛋白 (14)

血气分析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临床意义 1、酸碱度(pH),参考值7.35~7。45、<7。35为酸血症,〉7。45属碱血症、 但pH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无酸碱失衡。 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参考值4.65~5。98kPa(35~45mmHg)乘0、03即为H2CO3含量。 超出或低于参考值称高、低碳酸血症、>55mmHg有抑制呼吸中枢危险。就是判断各型酸碱中毒主要指标。 3、二氧化碳总量(TCO2),参考值24~32mmHg,代表血中CO2与HCO3之与,在体内受呼吸与代谢二方面影响。 代谢性酸中毒时明显下降,碱中毒时明显上升。 4、氧分压(PO2)参考值10、64~13。3kpa(80~100mmHg)。 低于55mmHg即有呼吸衰竭,〈30mmHg可有生命危险。 5、氧饱与度(SatO2),参考值3.5kPa(26。6mmHg)。 6、实际碳酸氢根(AB),参考值21、4~27.3mmHg,标准碳酸氢根(SB)参考值21、3~24、8mmol/L。 AB就是体内代谢性酸碱失衡重要指标,在特定条件下计算出SB也反映代谢因素、二者正常为酸碱内稳正常。 二者皆低为代谢性酸中毒(未代偿),二者皆高为代谢性碱中毒(未代偿),AB>SB为呼吸性酸中毒,AB 7、剩余碱(BE)参考值-3~+3mmol/L,正值指示增加,负值为降低。 8、阴离子隙(AG),参考值8~16mmol/L,就是早期发现混合性酸碱中毒重要指标。 判断酸碱失衡应先了解临床情况,一般根据pH,PaCO2,BE(或AB)判断酸碱失衡,根据PaO2及PaCO2判断缺氧及通气情况、 pH超出正常范围提示存在失衡。但pH正常仍可能有酸碱失衡。 PaCO2超出正常提示呼吸性酸碱失衡,BE超出正常提示有代谢酸失衡。 但血气与酸碱分析有时还要结合其她检查,结合临床动态观察,才能得到正确判断。 血气及酸碱分析 血液酸碱度(pH) 【参考值】7.35~7。45(血气酸碱分析仪) 【临床意义】人血处于恒定得弱碱性状态,pH值<7、35表示酸血症,pH值>7、45表示碱血症, 可由代谢性与呼吸性疾病引起、pH正常并不能排除酸碱失衡、 无呼吸影响得酸碱度(pHNR) 【参考值】7。35~7.45(血气酸碱分析仪) 【临床意义】pH大于或小于pHNR,说明有呼吸因素影响pH。 动脉血氧分压(Pa02) 【参考值】初生儿8.0~12.0kPa(60~90mmHg) 成人10、6~13.3kPa(80~100mmHg)(血气酸碱分析仪) 换算系数:kPa×7。5=mmHg,mmHg×0.133=kPa 【临床意义】 1.Pa02就是指溶解在血中得氧所产生得张力、氧分压降低见于各种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 2.Pa02<7。98kPa(60mmHg)为缺氧;Paq〈6.65kPa(50mmHg)为呼吸衰竭, 严重影响生理及代谢功能;Pa02〈3、9kPa(30mmHg)将危及生命。动脉血氧饱与度(Sat02) 【参考值】0.92~0.99(92%~99%)(血气酸碱分析仪)

血液生化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血液生化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一、肝功全项 (一)白蛋白/球蛋白的比例 A/G 1—2.5 用于衡量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A/G比值<1提示有慢性肝实质性损害。动态观察A/G比值可提示病情的发展和估计预后,病情恶化时白蛋白逐渐减少,A/G比值下降,A/G比值持续倒置表示预后较差。(二)球蛋白 1、增高 (1)、多发性骨髓瘤及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2)、肝硬化。 (3)、结缔组织病、血吸虫病、疟疾、红斑狼疮。 (4)、慢性感染、黑热病、慢性肾炎等。 2、降低 1、生理性低蛋白血症,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 2、低Y-球蛋白血症或先天性无Y-球蛋白血症。 3、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和使用免疫抑制药等常使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球蛋白降低。 (三)间接胆红素IBIL 1.5-18.0umol/L 增高常见于溶血性黄疽、先天性黄疽、肝细胞性(肝炎)或混合性黄疽,也见于阻塞性黄疽。 注: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辩证关系: 1、三者均高,属肝细胞性黄疽、如急性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肝癌等。 2、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属阻塞性黄疽,如胆道结石、胆道阻塞、肝癌、胰头癌等。 3、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属于溶血性黄疸,如溶血性盆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症疾、新生儿黄疽等。 (四)总胆红素TBIL 5.1-20.0cmol/2 1、增高见于 (1)肝细胞性疾病:如急性黄疽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 (2)阻塞性疾病:如胆石症、胰头癌等。 (3)其他:如新生儿黄疽、败血症、溶血性贫血、严重大面积烧伤、溶血等。 2、减低无临床意义 (五)直接胆红素DBIL 1.7-6.8umol/L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疽、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六)丙氨酸转氨酶ALT 0-40u/L 增高: 1、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石症、胆管炎、胆囊炎。 2、心血重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功能不全的肝淤血、脑出血等。 3、骨骼肌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 4、其他:某些药物和毒物引起ALT活性升高,如氨丙嗪、异烟肼、水杨酸制剂、乙醇、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七)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0-40u/L 增高:

血气分析的正常值及意义

血气分析常用参数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一、何为血气分析 应用专门的设备,通过测定人体血液的pH和溶解在血液中的气体(主要指CO2、O2),来了解人体呼吸功能与酸碱平衡状态的一种手段,称为血液酸碱与气体分析简称“血气分析”。 二、测定项目 ?最初测定单项pH ?发展到今天同时测定50多项指标: ?血气的主要指标:paO2 、paCO2、CaO2、SaO2、TCO2、AaDpO2、Shunt、P50。 ?酸碱平衡的主要指标:pH、paCO2、HCO3、TCO2、ABE、SBE及电解质(K+、Na+、Cl-、AG) 三、标本采集与注意事项 ?采用动脉血或动脉化毛细管血。 ?血样必须隔绝空气,即针头离开血管后马上刺入弹性好的橡皮中封闭,然后用双手搓血样针管使血液与抗凝剂混匀。 ?采用肝素抗凝剂(500~1000U/ml),用量只要抗凝剂湿润针筒内壁即可。如用干燥肝素化针筒最好,凡有凝块的血样不能做血气分析。 ?采血时尽量让病人安静,如采血不顺利或患儿过度哭闹均会影响血气分析结果。 四、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1、pH或[H+]酸碱度 【正常参考值】 7.35 ~ 7.45 或(35~45mmol/L) 【异常结果分析】 >7.45为失代偿碱中毒 <7.35为失代偿酸中毒 临床意义:血pH在7.35 ~ 7.45 正常参考范围时,不等于病人酸碱内稳状态正常,可能是机体通过缓冲代偿功能及纠正机制的调节,在一定的时间与限度内维持血pH在正常范围。 2、PaCO2二氧化碳分压 PCO2是血液中物理溶解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压力。反映肺通气的指标,正常平均为5.33kPa(40mmHg)

【正常参考值】 4.65 ~ 6.0 kPa(35~45mmHg) 【异常结果分析】 CO2轻度升高可刺激呼吸中枢,当达到7.31kPa(55mmHg)时则抑制呼吸中枢,有形成呼吸衰竭的危险。PCO2增高表示肺通气不足,为呼吸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降低为换气过度,为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酸中 毒。 临床意义: (1) pCO2>5.98kPa(45mmHg)原发性呼酸或继发性代偿性代碱,也称为 高碳酸血症。 (2) pCO2<4.65kPa(35mmHg)原发性呼碱或继发性代偿性代酸,也称为低 碳酸血症。 (3) CO2有较强的弥散能力,故动脉血pCO2基本上反映了肺泡pCO2的平 均值,是反映肺呼吸功能的客观指标。 3、实际碳酸氢盐(AB)和标准碳酸氢盐(SB) SB指体温37℃时,PaCO2为5.33kPa(40mmHg),SaO2100%条件下,所测得血浆碳酸氢盐的含量,正常为22~27mmol/L,平均24mmol/L。因SB是血标本在体外经过标化,PaCO2正常时测得的,一般不受呼吸因素影响,它相当于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为血液碱储备,受肾脏调节。被认为是能准确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的指标。 AB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标本在实际条件下测得的碳酸氢盐含量。正常人SB和AB两者无差异,但AB受呼吸和代谢性双重因素的影响。 AB与SB的差值,反映呼吸因素对血浆碳酸氢盐(HCO3-)影响的程度 呼吸性酸中毒时,受肾脏代偿调节作用影响,HCO3-增加,AB>SB;呼吸性碱中毒时,AB<SB;相反,代谢性酸中毒时,HCO3-减少AB=SB但低于正常参考值;代谢性碱中毒时HCO3-增加,AB=SB但高于正常参考值【正常参考值】 22 ~ 27 mmol/L(SB或AB) 【异常结果分析】 AB升高既可能是代谢性碱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酸中毒时肾脏的代偿调节反映。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AB最大可代偿升至45mmol/LAB降低既可能是代谢性酸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碱中毒的代偿结果 临床意义:AB代表病人血浆中实际碳酸氢根浓度;SB代表病人在标准 状态下的碳酸氢根浓度,即表示排除了呼吸因素影响,AB与SB的数值

血液生化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血液生化检查各项指标 临床意义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

血液生化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一、肝功全项 (一)白蛋白/球蛋白的比例A/G 1— 用于衡量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A/G比值<1提示有慢性肝实质性损害。动态观察A/G比值可提示病情的发展和估计预后,病情恶化时白蛋白逐渐减少,A/G比值下降,A/G比值持续倒置表示预后较差。 (二)球蛋白 1、增高 (1)、多发性骨髓瘤及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2)、肝硬化。 (3)、结缔组织病、血吸虫病、疟疾、红斑狼疮。 (4)、慢性感染、黑热病、慢性肾炎等。 2、降低 1、生理性低蛋白血症,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 2、低Y-球蛋白血症或先天性无Y-球蛋白血症。 3、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和使用免疫抑制药等常使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球蛋白降低。 (三)间接胆红素IBIL增高常见于溶血性黄疽、先天性黄疽、肝细胞性(肝炎)或混合性黄疽,也见于阻塞性黄疽。 注: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辩证关系: 1、三者均高,属肝细胞性黄疽、如急性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肝癌等。 2、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属阻塞性黄疽,如胆道结石、胆道阻塞、肝癌、胰头癌等。 3、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属于溶血性黄疸,如溶血性盆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症疾、新生儿黄疽等。 (四)总胆红素TBIL-/2 1、增高见于 (1)肝细胞性疾病:如急性黄疽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 (2)阻塞性疾病:如胆石症、胰头癌等。 (3)其他:如新生儿黄疽、败血症、溶血性贫血、严重大面积烧伤、溶血等。 2、减低无临床意义 (五)直接胆红素DBIL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疽、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六)丙氨酸转氨酶ALT 0-40u/L 增高: 1、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石症、胆管炎、胆囊炎。 2、心血重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功能不全的肝淤血、脑出血等。 3、骨骼肌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 4、其他:某些药物和毒物引起ALT活性升高,如氨丙嗪、异烟肼、水杨酸制剂、乙醇、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七)天冬氨酸转氨酶AST0-40u/L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5.5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0~7.0 ×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2、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白细胞分类(DC)英文缩写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 嗜中性粒细胞N 0.3 ~0.7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 ~0.05 (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 ~0.70 (50%-70%) 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 (0.5%-5%) 嗜碱性粒细胞B 0.00 ~0.01 (0~1%) 淋巴细胞L 0.20 ~0.40 (20%-40%) 单核细胞M 0.03 ~0.08 (3%-8%) [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正常参考值] 50~300 ×10的6次方/L(50-300个/mm3)。 [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生化指标检验及临床意义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血清总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4.血清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病,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癌、骨折恢复期。另外,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骨胳系统活跃,可使ALP增高。 注意:使用不同绶冲液,结果可出现明显差异。 6.血清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或r-G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7.血清总胆红质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肝脏疾病肝外疾病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急性黄疸性肝炎新生儿黄疸慢性活动期肝炎闭塞性黄疸 病毒性肝炎胆石症阻塞性黄疸胰头癌肝硬化输血错误 8.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9.血清甘油三酯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可以由遗传、饮食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TG值 2.26mmol/L 以上为增多;5.65mmol/L以上为严重高TG血症。 降低:常见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B脂蛋白缺乏及吸收不良。 10.血清总胆固醇测定的临床意义: 1、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及分类; 2、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判断; 3、CHO增高或过低可以是原发的(包括遗传性),营养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甲状腺病、肾病等。当CHO值在5.17-6.47mmol/L时,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边缘;6.47-7.76mmol/L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水平;>7.76mmol/L为动脉粥样硬化高度危险水平;<3.1mmol/L或<2.59mmol/L为低胆固醇血症。 1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原发性高HDL血症、胰岛素、雌激素、运动、饮酒等。 降低:常见于高脂蛋白血症、脑梗塞、冠状动脉硬化症、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糖尿病、肥胖等。 12.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高脂蛋白血症。 血清载脂蛋白AI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常规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血常规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主要反映有无感染,当然作用很多,这是主要作用. 红细胞系列的主要反映有无贫血. 血小板系列的主要反映有无血小板减少或者增多. 以上是常用的作用.

正常小儿的基础体温为36.9℃~37.5℃。一般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时,可认为发热。其中,低热是指体温波动于38℃左右,高热时体温在39℃以上。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长期发热。 上述基础体温是指的直肠温度,即从肛门所测得,一般口腔温度较其低0.3℃~0.5℃,腋下温度又较口腔温度低0.3℃~0.5℃。 我的孩子有一回发烧,也是的,退烧药才吃下去,不一会就退下去了,过了几个小时又烧起来,如此反复。送去医院看了,验了个血,为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发烧,病毒性感染的一个特征就是反复发烧。 医生并没有开退热针,也没吊瓶,只是开了3针抗病毒针,打了3天果然就没再高起来过。若高烧38.5度以上,请立即让医生确诊是病毒感染的,还是细菌感染的,病毒感染就用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细菌感染的就用抗菌素(如头孢类),不要急于退烧,烧只是表象,要把病因找出来。 另外我想说的是不要迷信输液。医生说了,可以吃药的不要打针,可以打针的不要输液,关键是要用对药,而不是用重药。 注意是否有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情况存在。 主要的症状及原因有以下: 发烧的同时流鼻涕——感冒(感冒症候群) 咽喉痛——咽喉炎、扁桃腺炎 持续发烧39℃左右,白眼珠充血且出眼屎——游泳池热 在高温场所发高烧的同时,筋疲力尽——中暑症(日射病) 腮腺肿胀——流行性腮腺炎 耳朵流水、情绪不稳——中耳炎 咳嗽得喘不过气来、呼吸困难——肺炎 牙床发红、唾液多——口腔炎 呕吐、抽筋、前囟门凸起——脑膜炎 呕吐、抽筋、意识不清——肺炎、急性脑病 尿的次数多、血尿——尿道感染 发烧的同时,抽风——热性抽筋

各种指标临床意义

ADA得临床意义 (1)肝脏疾病 ADA活性就是反映肝损伤得敏感指标,可作为肝功能常规检查项目之一,与ALT或GGT等组成肝酶谱能较全面地反映肝脏病得酶学改变。血清中得ADA活性测定可用于: ①判断急性肝损伤及残留病变,急性肝炎时,ADA轻、中度升高,但重症肝炎发生酶胆分离时,ADA明显升高。急性肝炎后期, ADA增高率高于ALT,其恢复正常时间也较后者为迟,ALT恢复正常而 ADA持续升高者,常易复发或易迁延为慢性肝炎。 ②协助诊断慢性肝病, 可作为慢性肝病得筛选指标、慢性肝炎、肝硬化与肝细胞癌患者血清ADA活性显著升高。其阳性率达85%~90%,慢性活动性肝炎 ADA活性明显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可用于二者得鉴别诊断、 ③有助于肝纤维得诊断 ④有助于黄疸得鉴别,阻塞性黄疸血清ADA活性及阳性率均明显低于肝细胞性黄疸及肝硬化伴黄疸者。 (2)结核得诊断与鉴别诊断

体液中ADA活性水平测定就是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核病得一个重要 辅助手段。 结核患者得血清、胸腹水、脑脊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得ADA活性都有不同程度地升高。脑脊液ADA检测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得重要指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 ADA明显升高,可用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得鉴别诊断、脑脊液ADA可作为早期结脑诊断、观察病情与疗效得常规检查项目;ADA就是高度特异得结核性胸腹水标志物,胸水ADA活性可用于结核性与癌性胸膜炎得鉴别诊断、 根据相关文献报道胸水ADA大于40U/L提示结核性,小于35U/L提示恶性或非结核性、 (3)糖尿病得鉴别诊断据国内外文献报道,2型糖尿病患者血AD A明显升高,且与HbA1c 有明显正相关关系,1型糖尿病患者得ADA与H bA1c无明显相关关系。因此,测定血清ADA对于鉴别诊断1型与2型糖尿病、衡量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好坏有一定得意义。 (4)血液病得诊断 血清ADA活性检测有助于白血病得临床分期与分型判断,白血病得鉴别诊断与慢粒或慢淋急变得早期诊断,并可作为判断患者体内白血 病细胞负荷情况得一项生化指标。另外,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

血气分析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pH或[H+]酸碱度 【正常参考值】 7.35 ~ 7.45 或(35~45mmol/L) 【异常结果分析】 >7.45为失代偿碱中毒 <7.35为失代偿酸中毒 PaCO2二氧化碳分压 PCO2是血液中物理溶解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压力。反映肺通气的指标,正常平均为5.33kPa(40mmHg) 【正常参考值】 4.65 ~ 6.0 kPa(35~45mmHg) 【异常结果分析】 CO2轻度升高可刺激呼吸中枢,当达到7.31kPa(55mmHg)时 足,为呼吸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降低为换气过度,为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酸中毒。 实际碳酸氢盐和标准碳酸氢盐 SB指体温37℃时,PaCO2为5.33kPa(40mmHg),SaO2100%条件下,所测得血浆碳酸氢盐的含量,正常为22~27mmol/L,平均24mmol/L。因SB是血标本在体外经过标化,PaCO2正常时测得的,一般不受呼吸因素影响,它相当于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

为血液碱储备,受肾脏调节。被认为是能准确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的指标。 AB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标本在实际条件下测得的碳酸氢盐含量。正常人SB和AB两者无差异,但AB受呼吸和代谢性双重因素的影响。 AB与SB的差值,反映呼吸因素对血浆碳酸氢盐(HCO3-)影响的程度,呼吸性酸中毒时,受肾脏代偿调节作用影响,HCO3-增加,AB>SB;呼吸性碱中毒时,AB<SB;相反,代谢性酸中毒时,HCO3-减少AB=SB但低于正常参考值;代谢性碱中毒时HCO3-增加,AB=SB但高于正常参考值 【正常参考值】 22 ~ 27 mmol/L(SB或AB) 【异常结果分析】 AB升高既可能是代谢性碱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酸中毒时肾脏的代偿调节反映。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AB最大可代偿升至45mmol/LAB降低既可能是代谢性酸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碱中毒的代偿结果二氧化碳总量 TCO2是指血浆中所有各种形式存在的CO2的总含量,其中95%为HCO3一结合形式,少量为物理溶解的C02。它的浓度主要受代谢因素的影响,呼吸因素对TCO2也有影响。 【正常参考值】 24 ~ 32 mmol/L 缓冲碱

血气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是对血液中的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氧分压(PO2)等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医学上常用于判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缺氧和缺氧程度等的检验手段。 [项目名称]血液酸碱度[pH] 这是判断酸碱平衡紊乱最直接的指标。血液pH的维持主要取决于碳酸氢盐缓冲体系(HCO3-/H2C03),正常人此缓冲系统比值为24/1.2(即20/1)。碳酸氢盐与碳酸的比值是决定血液pH值的主要因素。两者任何一方改变均能影响pH值。而且互相间可进行代偿性增高或减低。如二者同时按比例增高或减低,血液pH可维持不变。因此,pH值改变不能鉴别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酸碱中毒。 [参考范围] 动脉血:7.35~7.45,均值7.40。极限值为pH 6.8~7.8。 [H+]:35.5~44.7nmol/L。极限值为15.8~158nmol/L。 静脉血:7.32—7.42,均值7.37 [H+]:38.0~47.8nmol/L。 [临床意义] 正常人血液的酸碱度始终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变动范围很小,当体内酸性或碱性物质过 多,超出机体调节能力,或者肺和肾功能障碍使调节酸碱平衡的能力降低,均可导致酸中毒或碱中毒。酸碱平衡紊乱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

各种疾病都可能出现。 1) pH值正常: ①正常人。 ②存在轻度酸碱平衡紊乱,但机体可以自动调节到正常水平,临床上称为代偿型 酸、碱中毒。 ③存在强度相等的酸中毒和碱中毒,作用互相抵消,pH值表现正常。2)pH值升高:提示体内碱性物质过多,有超出机体调节能力的失代偿型碱中毒。 3)pH值降低:提示体内酸性物质过多,有超出机体调节能力的失代偿型酸中毒。 [项目名称]血液二氧化碳分压[PCO2] 指血液中物理溶解的CO2气体所产生的压力。这是判断呼吸性酸、碱中毒的指标之一。 [参考范围]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4.67~6.00kPa(35~45mmHg),极限值<1.33kPa(10mmHg)和>17.29kPa(130mmHg)。 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vCO2):5.30—7.30kPa(45~55mmHg)。[临床意义] ⑴病理性增高:

常见生化指标临床意义知识讲解

常见生化指标临床意 义

常见生化血液指标临床意义: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血清总蛋白STP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4.血清白蛋白ALB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病,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癌、骨折恢复期。另外,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骨胳系统活跃,可使ALP 增高。 注意:使用不同绶冲液,结果可出现明显差异。 6.血清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或r-G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7.血清总胆红素TBIL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 肝脏疾病肝外疾病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急性黄疸性肝炎新生儿黄疸慢性活动期肝炎闭塞性黄疸 病毒性肝炎胆石症阻塞性黄疸胰头癌肝硬化输血错误 8.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测定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9.血清葡萄糖(GLU)测定的临床意义: 高血糖:某些生理因素(如情绪紧张,饭后 1-2小时)及静注射肾上腺素后可引起血糖增高。病理性增高常见于各种粮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心肌梗塞、肢端巨大症,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腺瘤、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机能亢进症、肾上腺机能亢进症等。颅内出血,颅外伤等也引起血糖增高。 低血糖:糖代谢异常、胰岛细胞瘤、胰腺瘤、严重肝病、新生儿低血糖症、妊娠、哺乳等都可造成低血糖。 10.血清尿素(UREA)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浓度在 8.2-17.9mmol/L时,常见于UREA产生过剩(如高蛋白饮食、糖尿病、重症肝病、高热等),或UREA排泻障碍(如轻度肾功能低下、高血压、痛风、多发性骨髓瘤、尿路闭塞、术后乏尿等)。浓

生化项目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生化项目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一、总胆红素T-BIL 2.0-20.0cmol/2 1、增高见于 (1)肝细胞性疾病:如急性黄疽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 (2)阻塞性疾病:如胆石症、胰头癌等。 (3)其他:如新生儿黄疽、败血症、溶血性贫血、严重大面积烧伤、溶血等。 2、减低无临床意义 二、直接胆红素D-BIL 0.0-6.0umol/L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疽、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三、间接胆红素IBIL 1.7-13.0umol/L 增高常见于溶血性黄疽、先天性黄疽、肝细胞性(肝炎)或混合性黄疽,也于见阻塞性黄疽。注: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辩证关系: 1、三者均高,属肝细胞性黄疽、如急性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肝癌等。 2、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属阻塞性黄疽,如胆道结石、胆道阻塞、肝癌、胰头癌等。 3、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属于溶血性黄,如溶血性盆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症疾、新生儿黄疽等。 四、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0-40u/L 增高: 1、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石症、胆管炎、胆囊炎。 2、心血重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功能不全的肝淤血、脑出血等。 3、骨骼肌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 4、其他:某些药物和毒物引起ALT活性升高,如氨丙嗪、异烟肼、水杨酸制剂、乙醇、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五、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0-37u/L 增高: 1、肝脏疾患: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 2、胆道疾患: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 3、心脏疾患: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等。 4、一些感染性疾患:如肺炎、伤塞、结核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六、总蛋白TP 60.0-80.0g/L 1、增高 (1)常见于高度脱水症(腹泻、呕吐等)。 (2)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3)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病等。 2、减少: (1)营养不良和消耗增加:如肾病综合症、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2)蛋白合成障碍:如肝细胞病症、肝功能受损等。 (3)水钠潴引起的血浆被稀释。

各种指标临床意义

ADA的临床意义 (1)肝脏疾病 ADA活性是反映肝损伤的敏感指标,可作为肝功能常规检查项目之一,与ALT或GGT等组成肝酶谱能较全面地反映肝脏病的酶学改变。血清中的ADA活性测定可用于: ①判断急性肝损伤及残留病变,急性肝炎时,ADA轻、中度升高,但重症肝炎发生酶胆分离时,ADA明显升高。急性肝炎后期,ADA增高率高于ALT,其恢复正常时间也较后者为迟,ALT恢复正常而 ADA持续升高者,常易复发或易迁延为慢性肝炎。 ②协助诊断慢性肝病, 可作为慢性肝病的筛选指标。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血清ADA活性显著升高。其阳性率达85%~90%,慢性活动性肝炎ADA活性明显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可用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③有助于肝纤维的诊断 ④有助于黄疸的鉴别,阻塞性黄疸血清ADA活性及阳性率均明显低于肝细胞性黄疸及肝硬化伴黄疸者。 (2)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体液中ADA活性水平测定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核病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 结核患者的血清、胸腹水、脑脊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ADA活性都有不同程度地升高。脑脊液ADA检测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 ADA明显升高,可用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脑脊液ADA可作为早期结脑诊断、观察病情和疗效的常规检查项目;ADA是高度特异的结核性胸腹水标志物,胸水ADA活性可用于结核性和癌性胸膜炎的鉴别诊断。 根据相关文献报道胸水ADA大于40U/L提示结核性,小于35U/L提示恶性或非结核性。 (3)糖尿病的鉴别诊断据国内外文献报道,2型糖尿病患者血ADA 明显升高,且与HbA1c 有明显正相关关系,1型糖尿病患者的ADA 与H bA1c无明显相关关系。因此,测定血清ADA对于鉴别诊断1型与2型糖尿病、衡量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好坏有一定的意义。 (4)血液病的诊断 血清ADA活性检测有助于白血病的临床分期和分型判断,白血病的鉴别诊断和慢粒或慢淋急变的早期诊断,并可作为判断患者体内白血病细胞负荷情况的一项生化指标。另外,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

血气分析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临床意义 结果升高意义: (血液酸碱度):pH>为碱血症。pH正常并不能排除酸碱失衡。 (二氧化碳分压):PCO2超出参考区间称高碳酸血症。>55mmHg有抑制呼吸中枢的危险,是判断各型酸碱中毒的主要指标。增高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由于肺通气量减少,常造成呼吸性酸中毒。 (氧分压):结果升高:无。 (氧饱和度):是了解血红蛋白氧含量程度和血红蛋白系统缓冲能力的指标。主要取决于动脉氧分压,当PO2增加时,SO2也相应增加。 (剩余碱):正常人BE值在0附近波动。BE正值增加时,常提示代谢性碱中毒;BE负值增加时,常提示代谢性酸中毒。 (缓冲碱):BB增高常见于代谢性碱中毒。 ˉ(实际碳酸氢根):指人体血浆中实际的CHCO3ˉ含量,是体内代谢性酸碱失衡的重要指标,也受呼吸因素改变的影响。 ˉst(标准碳酸氢根): CHCO3ˉ与CHCO3ˉst两个指标联合分析,更有参考价值。两者正常为酸碱平衡正常。两者皆高为代谢性碱中毒失代偿,CHCO3ˉ>CHCO3ˉst为呼吸性酸中毒。 (碳氧血红蛋白):血液中COHb大于2%时可引起神经系统反应,达5%时,冠状动脉血流量显着增加。达10%时,冠状动脉硬化患者则没有这种代偿能力,因而导致心肌缺氧、损伤。当血中碳氧血红蛋白为%时就可缩短心绞痛患者的发作时间。同时,血中COHb浓度也是大气污染或室内污染生物材料监测的重要指标。 (二氯化碳总量):碱中毒时明显上升。 (阴离子间隙):增高见于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 结果降低意义: (血液酸碱度):pH<为酸血症。

(二氧化碳分压):PCO2低于参考区间称低碳酸血症。降低常见于哮喘,代谢性酸中毒所致通气过度产生的呼吸性碱中毒。 (氧分压):PO2是机体缺氧的敏感指标。PO2低于55mmHg即表示有呼吸衰竭,低于30mmHg可有生命危险。氧分压降低见于各种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 (氧饱和度):是了解血红蛋白氧含量程度和血红蛋白系统缓冲能力的指标。主要取决于动脉氧分压,当PO2降低时,SO2也随之降低。 (剩余碱):结果降低:无。 (缓冲碱):BB减低常见于代谢性酸中毒,若此时AB(实际碳酸氢盐)正常,有可能为贫血或血浆蛋白低下。 ˉ(实际碳酸氢根):指人体血浆中实际的CHCO3ˉ含量,是体内代谢性酸碱失衡的重要指标,也受呼吸因素改变的影响。 ˉst(标准碳酸氢根):CHCO3ˉ与CHCO3ˉst两个指标联合分析,更有参考价值。两者正常为酸碱平衡正常。两者皆低为代谢性酸中毒失代偿,CHCO3ˉ<CHCO3ˉst为呼吸性碱中毒。 (碳氧血红蛋白):结果降低:无。 (二氯化碳总量):代谢性酸中毒时明显下降 (阴离子间隙):降低时临床表现为低蛋白血症等。 影响实验的因素: 一、操作因素 1.采血前患者应安静,切忌大声喧哗和呻吟,不然会导致PCO2下降; 2.注射器针刺入动脉后,借助血压足以将针芯推动而不必抽取,以避免负压吸引使血中的O2和CO2溢出,导致PO2和PCO2降低; 3.避免混入静脉血。因混入静脉血时结果会发生偏差,尤其是p O2 和s O2,其他参数也受影响; 4.采血时不能混进空气气泡,因为标本中混入空气,气泡会使血中的PCO2降低,PO2升高,PH升高,如果已混进空气,请马上向上弹,并排除。 二、温度因素 血气标本在室温中由于细胞代谢,可使PO2↓(因为氧仍在被消耗)、PCO2↑(因为CO2仍在产生)、pH↓(主要原因是PCO2的变化和糖酵解)。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1) 注:以下各项所述临床意义,仅是表明患某些疾病的可能性,并不表示一定患有某病。请勿随便对号入座!如有疑问请至医院由专业医生结合体格检查等后确诊!!! 检验项目谷丙转氨酶 英文缩写ALT 正常参考值0-40I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 检验项目谷草转氨酶 英文缩写AST 正常参考值0-40I/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检验项目转肽酶 英文缩写GGT 正常参考值0-40I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检验项目碱性磷酸酶 英文缩写ALP 正常参考值30-115I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折及少年儿童。 检验项目乳酸脱氢酶 英文缩写LDH 正常参考值90-245U/L 临床意义增高: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12-48小时开始升高,2-4天可达高峰,8-9天恢复正常。另外,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可引起LDH增高 检验项目总胆红素 英文缩写TBIL 正常参考值 4.00-17.39umol/L 临床意义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 检验项目直接胆红素

英文缩写DBIL 正常参考值0.00-6.00umol/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检验项目游离胆红素 英文缩写IBIL 正常参考值0.00-17.39umol/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 检验项目总蛋白 英文缩写TP 正常参考值55.00-85.00g/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泄、沤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失血。 检验项目白蛋白 英文缩写ALB 正常参考值35.00-55.00g/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