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参考值」高铁血红蛋白还原75%以上。「临床意义」红细胞内6-磷酸葡萄糖脱氢酸酶(G-6PD)在磷酸戊糖旁路糖代谢中能使6-磷酸葡萄糖变为6-磷酸葡萄糖酸,同时使三磷酸吡啶核苷(TPN)变成还原型三磷酸吡啶核苷(TPNH),TPNH可使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变成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并使高铁血红蛋白(HbFe+++)还原成低铁血红蛋白(HbFe++)。本试验用亚硝酸钠使HbFe++氧化为HbFe+++(暗棕色)以美蓝的递氢作用加强磷酸戊糖旁路的糖代谢。如果红细胞内G-6PD含量正常,则有足量TPNH产生,它作为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的辅酶,在美蓝(递氢体)参与下使HbFe+++很快还原成HbFe++.GSSG还原成GSH:如果红细胞缺乏G-6PD则TPNH生成减少,HbFe+++还原成HbFe++也减少,本试验即以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来反映TPNH生成状况而间接测知G-6PD是否缺乏。G-6-PD缺乏患者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减低31%~74%为中间数值(杂合子),30%以下为显著缺陷(纯合子)。

临床生化检验部分复习试题a

临床生化检验部分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最佳答案)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好胆固醇,⑵、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胆固醇所用比色波长为340纳米,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好胆固醇,⑷、反映心肌损伤时肌红蛋白比肌钙蛋白特异性强,⑸、心肌肌酶谱中的CK增高就一定是心肌炎。(1)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 ⑴各种炎症时都伴有CRP增高,⑵、超敏CRP增高是动脉硬化的直接原因,⑶、超敏CRP增高是动脉硬化的病人出现心梗的标志,⑷、超敏CRP增高是冠心病人出现心梗的危险标志,⑸、CRP和超敏CRP本质是一样的。(2) 3、高密度脂蛋中含量最高的载脂蛋白是(1) ⑴、载脂蛋白A,⑵、载脂蛋白B,⑶、载脂蛋白C,⑷、载脂蛋白D,⑸、载脂蛋白E。 4、低密度脂蛋白中含量最高的载脂蛋白是(2) ⑴、载脂蛋白A,⑵、载脂蛋白B,⑶、载脂蛋白C,⑷、载脂蛋白D,⑸载脂蛋白E。 5、急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增高峰值多在(5) ⑴、发病后2小时,⑵、发病后6~8小时,⑶、发病后9~10小时,⑷、发病后5~7小时,⑸、发病后12~24小时。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 ⑴、胰腺癌患者血清淀粉酶一定升高,⑵、暴饮是急性胰腺炎诱发因素之一,⑶、胰腺癌的病人CA199有可能增高,⑷、腮腺炎的病人血清淀粉酶升高,⑸、CEA升高可能为胃癌。 7、反映红细胞膜异常的试验是(1) ⑴、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⑵、酸洗脱试验,⑶、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⑷、血红蛋白电泳,⑸、网织红细胞计数。 8、反映红细胞膜内酶缺泛的试验是(3) ⑴、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⑵、酸洗脱试验,⑶、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⑷、血红蛋白电泳,⑸、网织红细胞计数。 9、反映红细胞血红蛋白结构异常试验是(4) ⑴、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⑵、酸洗脱试验,⑶、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⑷、血红蛋白电泳,⑸、网织红细胞计数。 10、反映红细胞破坏加速首选的试验是(5) ⑴、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⑵、酸洗脱试验⑶、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⑷、血红蛋白电泳, ⑸、网织红细胞计数。 11、VMA是(2) ⑴、肾上腺素的代谢产物,⑵、去甲肾上腺素的代谢产物,⑶、多巴胺的代谢产物,⑷、盐皮质激素的代谢产物,⑸、糖皮质激素的代谢产物。 12、醛固酮是(2) ⑴、肾上腺髓质产生,⑵、肾上腺皮质产生,⑶、甲状腺产生,⑷、甲状旁腺产生,⑸、肾上腺产生。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5) ⑴、尿HCG增高;早期妊娠,⑵、尿HCG增高;异位妊娠,⑶、血HCG增高可能为肺癌, ⑷、血HCG异常高可能为葡萄胎,⑸、尿HCG增高可能为子宫癌。 13、低钾的病人常伴有(2)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检测试剂盒(微板法)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检测试剂盒(微板法) 简介: 红细胞酶缺陷的检查可通过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实验、抗坏血酸、Heinz 小体等检测,Leagene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检测试剂盒采用Schumm 法,其检测原理是在有足够的NADPH 存在下,高铁血红蛋白能被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还原成亚铁血红蛋白,当红细胞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含量正常时,由磷酸戊糖代谢途径生成的NADPH 的数量足以完成上述还原反应当红细胞内G6PD 含量不足或缺乏时,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速度减慢,甚至不能还原。高铁血红蛋白呈褐色,用分光光度计在635nm 波长处检测。该试剂盒仅用于科研领域,不宜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用途。 组成: 自备材料: 1、 离心管或试管 2、 水浴锅或恒温箱 3、 96孔板 4、 酶标仪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 取新鲜静脉血,加入Hb 抗凝剂,充分混匀。 2、 低速离心,取出,调整血细胞与血浆比例后再混匀。 3、 取上述抗凝血200μl ,加入Hb Assay buffer 和Hb 显色液l ,颠倒混匀,使与氧气充 分接触,加塞或密封后放置于37℃水浴锅或恒温箱中孵育。混匀,取上述血液4μl 加入G6PD buffer200μl 。上述操作,可见下表: 加入物(μl) 空白管 测定管 编号 名称 TC0213 100T Storage 试剂(A): Hb 抗凝剂 10ml 4℃ 试剂(B): Hb Assay buffer 1.0ml -20℃ 试剂(C): Hb 显色液 1.0ml 4℃ 避光 试剂(D): G6PD buffer 20ml 4℃ 使用说明书 1份

抗凝血200 200 Hb Assay buffer -10 Hb显色液10 10 混匀,放置于37℃水浴锅或恒温箱中孵育3h。 取上述反应液 4 4 G6PD buffer 200 200 4、混匀,室温放置,用酶标仪测定空白管和测定管吸光度,分别命名为S A和B。 5、向空白管加入Hb Assay buffer 10μl,混匀,室温放置5min,用分光光度计处再次测 定空白管吸光度命名为S T。 计算: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1-(S A-B)/(S T-B)}×100% 参考区间:一般应超过75% 注意事项: 1、红细胞比容低于30%时,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显著下降,需调整红细胞与血浆的比例。 2、样本不应有凝血或溶血,以免影响测定。 3、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有效期:6个月有效。 相关: 编号名称 CC0007 磷酸缓冲盐溶液(10×PBS,无钙镁) CS0001 ACK红细胞裂解液(ACK Lysis Buffer) DC0032 Masson三色染色液 DF0135 多聚甲醛溶液(4% PFA) NR0001 DEPC处理水(0.1%) PS0013 RIPA裂解液(强) TC0713 葡萄糖检测试剂盒(GOD-POD比色法)

健康评估 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

一、红细胞破坏过多的检查 1.外周血液常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减低,血涂片中可见破碎红细胞、异形红细胞等。出现 典型的异形红细胞或自身凝集现象时,可提供溶血原因的线索。 2.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意义正常血浆只有微量游离血红蛋白,>40mg/L是溶血尤其是血管内溶血 的重要指标,如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血型不合输血反应等。血管外溶血,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一般不增高。 3.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Hp)意义 1.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见于: ⑴各种溶血性贫血,包括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 ⑵肝细胞损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先天性无结合珠蛋白血症等。 2.血清结合珠蛋白增高见于感染、组织损伤、肝外阻塞性黄疸、恶性肿瘤等。 4.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试验意义本试验有助于鉴别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阳性表示严重血管内溶 血。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时,出现一条高铁血红素白蛋白区带,而球形细胞增多症系血管外溶血则无此区带。 5.尿液检查 ⑴尿胆原排出增多; ⑵隐血试验阳性,这是因为当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显著增高,超过结合珠蛋白的量和肾小管再吸收 功能时,出现的血红蛋白尿; ⑶尿含铁血黄素试验呈阳性反应,是反映慢性溶血,尤其是血管内溶血。 6.红细胞寿命测定是检测溶血的可靠指标,常用51Cr、3P-DFP或二异丙基氟磷酸标记红细胞法, 能反映红细胞寿命的指数。此项测定显示红细胞寿命缩短表明有溶血。 二、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检查 1.网织红细胞增多在5%~20%以上。 2.外周血出现幼红细胞,主要是晚幼红细胞。由于网织红细胞及幼红细胞的出现,故可表现大红细 胞增多。 3.骨髓幼红细胞显著增生,以中幼红和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粒红比例常发生倒置。 三、红细胞膜缺陷的检查 1.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意义 1. 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伴继发球形细胞增 多等。 2.红细胞渗透脆性减低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 2.红细胞孵育渗透脆性试验意义本试验对轻型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的检出敏感,也见于丙酮酸激 酶缺乏症等酶缺陷的溶血性贫血。 3.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意义 1.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在低渗盐水中溶血显著增强,加葡萄糖后溶血明显纠正,加ATP后溶 血明显纠正。 2. 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溶血性贫血Ⅰ型(G-6-PD缺乏症),低渗盐水中正常或溶血稍增强,加葡 萄糖后溶血部分纠正,加ATP后溶血部分纠正。

实验诊断学习题-贫血溶血性贫血

贫血、溶血性贫血 1.在诊断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时,最没必要做的检测是D A.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B.红细胞渗透脆性孵育试验 C.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 D.氰化物-抗坏血酸试验 E.酸化甘油溶血试验 2、下列有配伍正确的是E 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Ham 试验阳性可确诊 B.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冷热溶血试验阳性 C.PNH——蔗糖溶血试验阳性可确诊D.G6PD缺陷症——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还原率增高 E.PK缺陷症——自身溶血试验溶血不能被葡萄糖纠正 3、下列用于诊断红细胞膜缺陷性溶血的指标中,何项除外E A.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 B.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C.红细胞孵育渗透脆性试验 D.酸化甘油溶血试验 E.冷热溶血试验 4、典型的缺铁性贫血属于D A.大细胞性贫血 B.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C.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E.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5、女性,18岁,Hb80g/L,属于C A.正常 B.轻度贫血 C.中度贫血 D.重度贫血 E.极重度贫血 6、血管内溶血的特征不包括A A.血清结合珠蛋白升高B.尿胆原升高 C.血清游离血红蛋白明显升高 D.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 E.高铁血红素白蛋白复合物出现 7、下列不属于遗传性红细胞内在缺陷的疾病是 D A.G6PD缺陷症 B.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C.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D.PNH E.异常血红蛋白病 8、贫血的Bessman分型是按照以下何项指标进行的B A.MCV、MCH和MCHC B.MCV和RDW C.MCH和RDW D.MCHC和RDW E.Hct和MCV 9、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属于A A.大细胞性贫血 B.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C.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E.小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10、判断是否贫血,应该看以下何项指标C A.MCV、MCH和MCHC B.Hct和RDW C.RBC、Hb和Hct D.RBC、WBC和BPC E.网织红细胞数和Hb 11.RDW是A A.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 B.红细胞比容 C.平均红细胞体积 D.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E.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12、判断贫血严重程度的指标是B A.RBC

血红蛋白尿(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血红蛋白尿(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血红蛋白尿(hemoglobinuria)指尿中含有游离血红蛋白而无红细胞,或仅有少许红细胞而含有大量游离血红蛋白的现象。反映了血管内有超出正常的溶血。由于尿中血红蛋白含量不等尿色可以呈红色、浓茶色,严重时呈酱油色。患者因疾病病因不同可表现不同症状,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患者的血红蛋白尿容易清晨第一次尿出现。蚕豆病有进食蚕豆史或在蚕豆开花季节发生。溶血严重时常伴贫血、黄疸,肝、脾大。根据引起血红蛋白尿的原发疾病,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二病因及常见疾病1.尿路中溶血 若尿相对密度低于1.006,则红细胞在尿中溶解,尿色呈红色称假性血红蛋白尿。 2.肾梗塞 在梗塞区域产生溶血,此种血红蛋白尿的特点是血中与珠蛋白结合的血红蛋白和游离的血红蛋白均属正常,和血管内溶血引起真正血红蛋白尿容易区别。 3.血管内溶血 是血红蛋白尿最重要最常见的原因,具体如下: (1)红细胞先天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2)血型不合:输血反应。 (3)细菌感染:见于败血症、感染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原虫感染常见恶性疟疾,此病又称黑尿热。(4)药物和化学制剂所致溶血:如奎宁、奎尼丁、氯丙嗪、非那西汀等药物。化学制剂及重金属盐类常见苯肼、硝基苯、苯胺、砷、砷化氢,铅等。 (5)动植物因素引起血管内溶血:见于毒蛇咬伤,毒蕈中毒。 三检查实验室检查对确定溶血性贫血的存在和原因有决定性价值,根据临床最大可能地进行相应的特殊试验,如酸溶血、热溶血、冷溶血以及红细胞震荡试验等,以便确定具体疾病的诊断。红细胞脆性试验可作为初步检查。血常规除贫血外,网织红细胞增加是特点,周围血象出现幼稚红细胞,骨髓检查红系列增生活跃,而粒系列、巨核系列正常。 四鉴别诊断1.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是一种获得性红细胞内在缺陷慢性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尿(酱油样尿)的发生直接与睡眠有关(不止限于夜间睡眠)。酸溶血试验阳性(Ham试验)有确诊意义。卢斯试验阳性(ROuS试验)尿沉渣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一、红细胞破坏过多的检查 1. 外周血液常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减低,血涂片中可见破碎红细胞、异形红细胞等。出现典型的异形红细胞或自身凝集现象时,可提供溶血原因的线索。 2.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意义正常血浆只有微量游离血红蛋白,>40mg/L是溶血尤其是血管内溶血的重要指标,如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血型不合输血反应等。血管外溶血,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一般不增高。 3. 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Hp)意义 1. 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见于: ⑴各种溶血性贫血,包括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 ⑵肝细胞损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先天性无结合珠蛋白血症等。 2. 血清结合珠蛋白增高见于感染、组织损伤、肝外阻塞性黄疸、恶性肿瘤等。 4. 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试验意义本试验有助于鉴别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阳性表示严重血管内溶血。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时,出现一条高铁血红素白蛋白区带,而球形细胞增多症系血管外溶血则无此区带。 5. 尿液检查 ⑴尿胆原排出增多; ⑵隐血试验阳性,这是因为当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显著增高,超过结合珠蛋白的量和肾小管再吸收功能时,出现的血红蛋白尿; ⑶尿含铁血黄素试验呈阳性反应,是反映慢性溶血,尤其是血管内溶血。 6. 红细胞寿命测定是检测溶血的可靠指标,常用51Cr、3P-DFP或二异丙基氟磷酸标记红细胞法,能反映红细胞寿命的指数。此项测定显示红细胞寿命缩短表明有溶血。 二、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检查 1. 网织红细胞增多在5%~20%以上。 2. 外周血出现幼红细胞,主要是晚幼红细胞。由于网织红细胞及幼红细胞的出现,故可表现大红细胞增多。 3. 骨髓幼红细胞显著增生,以中幼红和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粒红比例常发生倒置。 三、红细胞膜缺陷的检查 1.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意义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比色法作业指导书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比色法作业指导书 1.实验原理 有足量的NADPH存在下,反应液中的高铁血红蛋白能被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即细胞色素b5,亦称黄酶素)还原成(亚铁)血红蛋白。在体外,这一还原过程还需要递氢体亚甲基蓝的参与。 当红细胞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含量正常时,由磷酸戊糖代谢途径生成的NADPH的数量足以完成上述还原反应。 当红细胞内G6PD含量不足或缺乏时,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速度减慢,甚至不能还原。高铁血红蛋白呈褐色,在波长635nm处有吸收峰,可用分光光度计加以测定。 2. 标本: 2.1 病人准备:无特殊。 2.2 类型:枸櫞酸钠抗凝血(葡萄糖20mg)。

2.3 标本采集:在试管中加入葡萄糖20mg,109mmol/L 枸橼酸钠溶液0.2ml,静脉血1.8ml,混匀。 3. 标本存放标本不宜存放。 4. 标本运输常温条件下运输。 5. 标本拒收标准抗凝剂不符合的、细菌污染的标本。 6. 实验材料 6.1. 0.18mol/L亚硝酸钠和0.28mol/L葡萄糖混合溶液 亚硝酸钠1.25g+葡萄糖5.0g+蒸馏水加至100ml;贮存于棕色瓶中,放4℃冰箱,可保存1个月。 6.2 0.4mmol/L亚甲基蓝溶液 亚甲基蓝(含3个结晶水)0.15g+蒸馏水加至100ml;先将亚甲基蓝放入乳钵中,加蒸馏水少量研磨,待溶解后移到100ml容量瓶中,再加蒸馏水至100ml 混匀过滤,此液可贮存3个月。 6.1.3 0.02mol/L磷酸盐缓冲液(pH 7.4)

磷酸氢二钠229.5mg+磷酸二氢钾52.2mg+蒸馏水加至100ml(或用0.0667mol/L pH7.4磷酸盐缓冲液稀释3倍。 6.1.4 109mmol/L枸橼酸钠溶液(32g/L). 7. 仪器722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见其操作与维护规程.SOP文件。 8 操作步骤 8.1 将标本离心15min取出,调整血细胞与血浆比例为1:1后再混匀。 8.2 取上述抗凝血1ml,加亚硝酸钠葡萄糖混合溶液和亚甲基蓝溶液各0.05ml,颠倒混合15次,使与氧气充分接触,加塞后放37℃水浴或孵箱中3h。 8.3 孵育后混匀,取血0.1ml,加pH7.4磷酸盐缓冲液10ml,混匀,2min后在波长635nm处测定吸光度(设为SA)。 8.4 空白对照,用未加亚硝酸钠葡萄糖的血液,同样孵育后取0.1ml,加pH7.4磷酸缓冲液10ml,2min后

血红蛋白异常所致的贫血及其实验诊断题库1-1-8

血红蛋白异常所致的贫血及其实验诊断题 库1-1-8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红细胞镰变形试验可用于诊断下列哪种疾病(). A.HbC B.HbE C.HbH D.HbS E.HbBarts 镰状细胞贫血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HbS在脱氧状态下,互相聚集,形成多聚体。纤维状多聚体排列方向与细胞膜平行,并与之紧密接触,当有足够的多聚体形成时,红细胞即由双面凹盘状变成镰刀形,此过程称"镰变"。镰状细胞贫血红细胞镰变形试验阳性。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HbBarts的组成是(). A.α2β2 B.α2γ2 C.α2δ2 D.γ4 E.δ4 HbBarts的组成是γ4。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HbBarts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A.HbC B.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C.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D.HbE E.HbS 珠蛋白基因缺失或基因缺陷导致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珠蛋白肽链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如α珠蛋白基因缺失,α链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结果形成的HbH(β4)、HbBaIts(γ4)两种异常血红蛋白,都对氧有极高的亲和力,失去向组织释放氧的功能,而且极不稳定,易发生沉淀形成包涵体,导致溶血。(11选5 https://www.doczj.com/doc/9312582601.html,)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哪项不是溶血的实验诊断依据(). A.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 B.骨髓红系增生明显活跃 C.间接胆红素升高 D.尿胆原增高 E.血清游离血红蛋白40mgL 溶血性贫血时血清游离血红蛋白增高(40mgL),血管内溶血明显升高,血管外溶血轻度增高。

溶血全套实验操作规程

溶血全套实验操作规程 一, 抗碱血红蛋白(HbF)测定 1.取抗凝血1-2ml, 用等渗盐水离心沉淀, 洗涤红细胞3-4次, 将洗涤后的红细胞按沉淀体 积加1.5倍蒸馏水和半量四氯碳, 用力震荡混合5-6分钟, 使红细胞完全溶解后离心20分钟, 上层即为100g/lHb液. 2.对照管: 100g/lHb液0.02ml, 再加5ml蒸馏水, 混匀. 3.测定管: 100g/lHb液0.1ml, 加入预温至25℃的0.083M的KOH1.6ml,同时开动秒表, 混匀数秒钟,至1min整,立即加入酸性半饱和硫酸铵溶液3.4ml,倒转混匀,过滤取上清夜。 4.分光光度计540nm,蒸馏水调零,分别测两管光密度。 HbF%=测定管光密度/(对照管光密度X5)X100 5.正常人1.0-3.1%,新生儿55-85%,一岁后接近正常人。 二,异丙醇试验 1ml7%异丙醇溶液,置有塞试管中,37℃水溶液预热数分钟后,加入0.1mlHb(10%)溶液,加塞混匀,计时观察,同时做正常对照。若放在37℃水溶液中,5min出现浑浊,40min 之内出现沉淀,则为阳性。 三,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试剂(ml)标准管测定管空白管 1. 10g/L联苯胺0.5 0.5 0.5 2. 被检血浆(血清)——0.02 —— 3. 标准血红蛋白0.02 ———— 4.1%HO 0.5 0.5 0.5 5.10%醋酸液 5 5 5 (注:1-4试剂混合后,于室温下静置20min, 再加5试剂) 10min后,用比色剂(0.5cm)测定各管的光密度,波长530nm空白管为比色对照。结果按下列计算: 血浆游离Hb(mg/L)=测定管光密度/标准管光密度(0.025)X100) 正常值:〈40mg/L 四,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实验 1,静脉采血1.5-2mL,加入含有38g/L枸橼酸钠抗凝剂的小瓶内,再加葡萄糖20mg.血液与抗凝剂按9:1混合,亦可用ACD抗凝。 2,将此血标本离心沉淀5分钟(1000R/M),或置于4℃冰箱24小时,待红细胞下沉后,吸取部分血浆,使血液与血浆之比约为1:1(相当于红细胞压积30-40%) 3,摇匀后,取此血液1.0毫升,加12.5%g/l亚硝酸钠-葡萄糖溶液和0.0004mol/L美兰液各 0.05ml,颠倒混合15次,使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接触,加塞,37℃水浴(孵箱)保温3 小时(血不足用半量)。 4,取出后摇匀,吸取此血液0.1 ml,加于10ml0.02mmol/L磷酸盐缓冲液中,2分钟后,634nm 处(或红色滤光板)比色,用蒸馏水做空白,测定其光密度为A。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试题及答案

2017 第八章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 一、A1 1、不符合溶血性贫血骨髓象的是 A、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B、粒红比值减低 C、三系显著减低 D、中晚幼红增多 E、无巨幼红细胞 2、红细胞脆性增高见于 A、缺铁性贫血 B、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C、阻塞性黄疸 D、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E、血红蛋白病 3、Rous试验结果阳性见于 A、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 B、血红蛋白病 C、冷凝集素综合征 D、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E、珠蛋白正常障碍性贫血

4、筛选试验选用红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溶血性贫血是 A、G6PD-CNSHA B、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C、蚕豆病 D、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E、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 5、用热变性试验筛选的溶血性贫血是 A、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B、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 C、蚕豆病 D、G6PD-CNSHA E、血红蛋白病 6、筛选试验选用PK荧光斑点试验,可能的溶血性贫血是 A、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B、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C、急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D、冷凝集素综合征 E、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7、筛选试验选用渗透脆性试验,可能的溶血性贫血是 A、血红蛋白病 B、嘧啶~5’~核苷酸缺乏症 C、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D、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E、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8、筛选试验选用Coombs试验,可能的溶血性贫血是 A、嘧啶~5’~核苷酸缺乏症 B、血红蛋白病 C、蚕豆病 D、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E、冷凝集素综合征 9、筛选试验选用Rous试验,可能的溶血性贫血是 A、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B、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 C、药物致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D、急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E、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10、筛选试验为Rous试验,确诊试验为Ham试验,可能的溶血性贫血是 A、血红蛋白病 B、冷凝集素综合征 C、蚕豆病 D、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E、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11、发生血管外溶血时,不常见的是 A、贫血、黄疸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检测试剂盒(比色法)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检测试剂盒(比色法) 简介: 红细胞酶缺陷的检查可通过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实验、抗坏血酸、Heinz 小体等检测,Leagene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检测试剂盒采用Schumm 法,其检测原理是在有足够的NADPH 存在下,高铁血红蛋白能被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还原成亚铁血红蛋白,当红细胞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含量正常时,由磷酸戊糖代谢途径生成的NADPH 的数量足以完成上述还原反应当红细胞内G6PD 含量不足或缺乏时,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速度减慢,甚至不能还原。高铁血红蛋白呈褐色,用分光光度计在635nm 波长处检测。该试剂盒仅用于科研领域,不宜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用途。 组成: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 取新鲜静脉血0.9ml ,加入抗凝剂0.1ml ,充分混匀。 2、 低速离心15min ,取出,调整血细胞与血浆比例为1:1后再混匀。 3、 取上述抗凝血0.5ml ,加入Hb Assay buffer 和Hb 显色液,颠倒混匀15次,使与氧 气充分接触,加塞或密封后放置于37℃水浴锅或恒温箱中孵育3h 。混匀,取上述血液0.02ml 加入G6PD 。上述操作,可见下表: 加入物(ml) 空白管 测定管 抗凝血 0.5 0.5 Hb Assay buffer - 0.025 Hb 显色液 0.025 0.025 混匀,放置于37℃水浴锅或恒温箱中孵育3h 。 取上述反应液 0.02 0.02 G6PD buffer 2.0 2.0 编号 名称 TC0214 50T Storage 试剂(A): 抗凝剂 5ml 4℃ 试剂(B): Hb Assay buffer 1.5ml 4℃ 试剂(C): Hb 显色液 1.5ml 4℃ 避光 试剂(D): G6PD buffer 100ml 4℃ 使用说明书 1份

血液检验试题6

试题6及答案 医学检验专业血液学检验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0.5分,共40分) 1.人体内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造血细胞是 A.红系祖细胞B.造血干细胞C.粒系祖细胞D.巨核系祖细胞E.T淋巴系祖细胞2.造血细胞起源于 A.外周血B.淋巴结C.肺D.中胚层原始间叶细胞E.肾脏 3.造血干细胞和早期细胞的分化抗原是 A.MPO B.CDl3 C.CD34 D.CD41 E.CD3 4.在接触抗原后,T和B淋巴细胞增殖的主要场所是 A.肝和淋巴结B.淋巴结C.骨髓和淋巴结D.卵黄囊和淋巴结E.脾和淋巴结5.下列属于成熟单核细胞形态学特点的是 A.胞体直径14~20μm B.胞质呈淡蓝色或灰粉色 C.胞质呈灰蓝色或灰粉色,内含有细小灰尘样紫红色颗粒 D.胞核为圆形,无扭曲、折叠 E.核染色质疏松呈细网状 6.原始淋巴细胞形态学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胞质少,呈淡蓝色、透明,无颗粒 B.核染色质比原粒细胞细致 C.胞质较多,呈灰蓝色、不透明 D.核染色质粗,呈块状 E.核仁小,1~5个 7.关于大淋巴细胞形态学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胞体大,胞质量少 B.胞质量多,呈不透明蓝色 C.核染色质疏松、细致 D.可见核仁 E.胞质量较多,呈淡蓝色,常有少许嗜天青颗粒,有时可见假核仁 8.正常淋巴细胞系统原始淋巴细胞胞体直径是 A.10~16μm B.10~18μm C.10~15μm

E.10~22μm 9.浆细胞系统形态学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圆形或椭圆形,胞质量多,呈深蓝色或火焰状B.圆形或不规则形,胞质量多,有泡沫感 C.胞质量多,呈深蓝色、透明 D.原始浆细胞无核仁 E.幼浆细胞核染色质呈深紫红色,比原浆细胞细致10.正常原始巨核细胞胞体直径是 A.40~50μm B.30~50μm C.15~30μm D.18~20μm E.15~25μm 11.正常血小板直径是 A.3~6μm B.2~4μm C.4~8μm D.2~6μm E.2~8μm 12.下列关于中性晚幼粒细胞形态学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胞体直径10~15μm B.胞质量多,呈淡红色,充满非特异性颗粒 C.胞核的凹陷程度与假设核直径之比<1/2 D.核染色质粗,呈小块状,不出现副染色质 E.细胞核常呈肾形、马蹄形、半月形、S形等 13.关于原始红细胞形态学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为红细胞系最大型,细胞边缘常无瘤状突起 B.胞质少,呈深蓝色、透明 C.胞质中无颗粒 D.核染色质比原粒细胞细 E.胞核圆形,偏于一侧 14.正常浆细胞系统原始浆细胞胞体直径是 A.15~25μm

实验诊断习题

选择题1 A型题(1~24) 1.以下有关网织红细胞的描述哪些是错误的 A.为未成熟的红细胞 B.经Wright染色为嗜多色性红细胞 C.胞浆中含核糖核酸 D.绝对计数(24~74)×109/L E.增多提示骨髓造血旺盛2.哪种血液病可致全血粘度增高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白细胞减少症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关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正确的是 A.相对性红细胞增多 B.红细胞持续性显著增多可高达(7~10)×1012/L C.血红蛋白达120~200g/L D.全身总血容量增加,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E.属良性和慢性增生,不具有恶化倾向 4.有关骨髓纤维化症的描述错误的为 A.肝、脾、淋巴结等组织可恢复造血功能 B.外周血中白细胞可达50×109/L C.外周血中可见各阶段幼红细胞 D.可见到幼稚粒细胞 E.外周血中可出现巨核细胞 5.有关红细胞异形症错误的为 A.RBC外周呈锯齿状突起 B.RBC可呈梨形、哑铃形、靶形等 C.主要由于机械或物理因素所致 D.可见于DIC患者 E.可见于严重烧伤患者 6.下列组合中错误的是 A.大红细胞—急性失血性贫血 B.靶形红细胞—海洋性贫血 C.红细胞呈缗钱状凝集—溶血性贫血 D.红细胞呈新月形、三角形—DIC E.红细胞呈小球形—自身免疫性贫血 7.确诊溶血性贫血最直接而确实的证据为 A.网织红细胞计数0.08 B.用51Cr标记红细胞测定红细胞半衰期 C.血涂片RBC破裂征象 D.血浆乳酸脱氢酶活性增高 E.酱油色尿8.关于有核红细胞论述下列哪项错误 A.有核红细胞即幼稚红细胞 B.均存在于骨髓中 C.出生1周内新生儿外周血可见少量 D.正常成人外周血可一过性出现 E.最常见于各种溶血性贫血 9.下列情况RBC减少,Hb减少但应除外的是 A.妊娠中、后期 B.产后大出血 C.急性溶血 D.高原居民 E.6个月~2岁婴幼儿 10.成人外周血涂片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常见于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急性肺炎 D.多发性骨髓瘤 E.恶性组织细胞病 11.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 A.大细胞性贫血 B.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C.正常细胞性贫血 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E.海洋性贫血 12.周围血中网织红细胞增多最常见于 A.未治疗的缺铁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淋巴瘤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介绍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正常人血红蛋白分子含二价铁(Fe2+),与氧结合为氧合血红蛋白。当血红蛋白中铁丧失一个电子,被氧化为三价铁(Fe3+)时,即称为高铁血红蛋白(简称MetHb)。正常人血MetHb 仅占血红蛋白总量的1%左右,并且较为恒定。当血中MetHb量超过1%时,称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methemoglobinemia)。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发病机制 红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有保护红细胞膜上巯基和血红蛋白免受氧化剂的损害。当红细胞受氧化剂影响,产生多量的过氧化氢(H2O2)时,GSH则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催化作用下使H2O2分解为H2O,而其本身转化为氧化型谷胱甘肽(图20-10)。磷酸戊糖旁路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GD)的作用下使氧化型辅酶Ⅱ(NADP)成为还原型辅酶Ⅱ(NADPH),后者可使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成为GSH,以保证红细胞内抗氧化作用。 在红细胞无氧糖酵解过程中产生还原型辅酶I(NADH),在NADH-MetHb还原酶作用下使细胞色素b5氧化型转为还原型,后者将电子传递给MetHb。这是红细胞内MetHb还原为正常Hb的最重要途径,约占总还原力的67%。其次在磷酸戊糖旁路中所形成的NADPH与MetHb 还原酶相结合,也可使MetHb还原为正常血红蛋白。但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这不是主要的还原途径(仅占总还原力的5%),仅在外来电子传递物(如美蓝)存在时才能发挥作用(图20-16)。此外维生素C也有使MetHb还原的作用(占16%)。如果氧化剂类毒物使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氧化作用超过细胞内抗氧化和还原能力100倍以上,血中MetHb就迅速增多,引起MetHb 血症。如果有先天性NADH-MetHb还原酶系统缺陷,由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还原能力的显著减弱,更易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发病原因 (一)获得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本症较先天性多见,主要由于药物或化学物接触引起。按其作用机理,可分为直接或间接氧化物两大类。直接氧化物大多数为药物,即使在体外试验,也能产生高铁血红蛋白,主要有亚硝酸戊酯、亚硝酸钠、硝酸甘油、次硝酸铋、硝酸铵、硝酸银、氯酸盐及苯醌等。硝酸盐口服后由肠道细菌还原为亚硝基盐,有强力氧化作用。曾

(完整版)诊断试题(血液)

血液一般检查 一、名词解释: 1、1、贫血 2、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3、3、Auer小体 4、类白血病反应 5、网织红细胞反应 二、选择题 A型题 6、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 提供营养 B 维持体温 C 运输激素 D 运输O 2和CO 2 E 提供铁 7、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是:() A 90天 B 30天 C 100天 D 50天 E 120天 8、贫血是外周血单位体积中:() A 红细胞数低于正常 B 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C 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D 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E 循环血量较正常减少 9、按贫血病因机制下列哪项组合是错误的:() A 红细胞破坏过多——慢性感染性贫血 B 红细胞生成减少——再障 C 红细胞慢性丢失过多——缺铁性贫血 D 骨髓红细胞生成被干扰——伴随白血病的贫血 E 造血原粒缺贫——巨幼细胞性贫血 10、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呈现:() A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B 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C 大细胞性红细胞 D 镰形RBC E 缗钱状 1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粒细胞生成过程中,人为可划分为干细胞池、生长成熟池和功能池 B 从晚幼粒细胞起至成熟粒细胞不具有分裂功能 C 外周血中粒细胞增随血液循环运行 D 粒细胞的半衰期为6~7小时 E 剧烈运动可使中性粒细胞暂时性升高 12、粒细胞减少症是指:()

A 白细胞总数<4×109/L B 中性粒细胞数<0.5×109/L C 中性粒细胞数<1.5×109/L D 中性粒细胞数<2×109/L E 中性粒细胞数<1×109/L 13、以下可使ESR增快的是:() A 纤维蛋白原 B 白蛋白 C 卵磷脂 D 镰形RBC 14、急性溶血时:() A 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 B 中性粒细胞核右移 C 脾脏显著增大 D 白细胞计数不变 E 外周血不会出现有核红细胞 15、30岁女性,头昏乏力2月,发热3天入院,体查:贫血貌,颈部可扪及黄豆大小淋巴结,胸骨压痛,肝脾肋下未扪及。血象示Hb50g/L WBC50×109/L,异常细胞0.37 Pt 74×109/L,骨髓示增生极度活跃,可见Auer小体,最可能的诊断是:() A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 败血症 D 缺铁性贫血 E 血小板减少症 B型题 问题16-21 以下红细胞见于 A 球形红细胞 B 缗钱状红细胞 C 靶形红细胞 D 泪滴状红细胞 E 裂红细胞 16、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17、多发性骨髓瘤() 18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19、地中海贫血() 20、骨髓纤维化() 21 弥散性贫血内凝血() 问题22~25 A 中毒颗粒 B 嗜酸粒细胞增多 C 异形淋巴细胞 D 单核细胞增多 E 嗜碱粒细胞增多 22 支气管哮喘() 23 化脓菌感染() 24 流行性出血热() 25急性感染恢复期()

血红蛋白的测定

血红蛋白的测定 ——沙利氏比色法 测定血红蛋白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直接比色法,光电比色法,沙利氏(Sahli) 目视比色法(间接比色法)。Sahli氏目视比色法虽然精确度较差,但方法简便快速。 【目的】了解Hb测定方法,练习测定Hb含量的沙利氏比色法,理解Hb测定原理。【原理】血液与盐酸作用后,释放出血红蛋白,Hb被酸化后变为褐色的盐酸高铁血红蛋白,与标准色柱相比,便可测出其含量。【器材与试剂】 (1)沙利氏血红蛋白计一套 吸管为一厚壁毛细玻璃管,其上有10微升和20微升两个刻度,上端接一橡皮吸管。比色架内有标准色柱。测定管上有两种刻度,从下往上,一侧有2—24的刻度,表示100m1血液中所含血红蛋白克数,以g/dl 表示;另一侧有20—160的刻度,表示100ml 血液中血红蛋白的百分数。国产的血红蛋白计是以每100ml血液含14.5g血红蛋白为100%而设制。 (2)0.1M盐酸 (3)75%酒精棉球、干棉球、采血针、蒸馏水 【步骤】 (1)将测定管和吸管依次用自来水、95%酒精洗净,干燥备用。 (2)向测定管内加入0.1M盐酸5-6滴,约加到管下端刻度“2”为止。 (3)采血、比色:先消毒无名指尖,再用采血针在无名指尖处采血,用干棉球擦去第一滴血,待第二滴血自然流出一大滴时,用吸管取血液20ul。擦去吸管外血液后,轻轻加入测定管底部,并回吸数次以洗出吸管中的血液。轻轻振动比色管,使血液与盐酸充分混合。 (4)静置10min,待血液变成褐色后,缓缓滴加蒸馏水,每加1滴,用细玻璃棒搅动一次,直到颜色与标准色柱完全相同为止。液柱凹面所指的刻度数,即为每百毫升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克数,用g/dl或g%表示。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其实验诊断题库1-0-8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其实验诊断题库 1-0-8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抗人球蛋白试验直接反应阳性,应考虑(). 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B.地中海贫血 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D.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E.以上都是 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检测的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自身抗体(IgG)。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患者体内由于抗原抗体反应导致血管内溶血,主要是由于(). A.巨噬细胞的作用 B.Ca2+和Mg2+的作用 C.补体的作用 D.血小板的作用 E.T细胞的作用 由于红细胞表面抗原,或与外来的抗原(如药物等)相结合,在相应抗体(IgG或IgM)作用下,或在激活补体的参与下,导致红细胞凝集或破坏而发生溶血;或在脾或肝脏的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下被破坏。

问题: [单选,B型题]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A.Cooombs试验 B.Ham试验 C.Rous试验 D.PK活性定量测定 E.血红蛋白电泳测定 4.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的诊断主要依赖PK活性测定。 (安徽11选5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9312582601.html,)

问题: [单选,B型题]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的诊断(). A.Cooombs试验 B.Ham试验 C.Rous试验 D.PK活性定量测定 E.血红蛋白电泳测定 4.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的诊断主要依赖PK活性测定。

问题: [单选,B型题]急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筛选/排除试验是(). A.Cooombs试验 B.Ham试验 C.Rous试验 D.PK活性定量测定 E.血红蛋白电泳测定 4.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的诊断主要依赖PK活性测定。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题库7-2-10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题库7-2-10

问题: [单选]下列哪一项试验不是蚕豆病的有关检验() A.丙酮酸激酶荧光点法 B.硝基四氮唑蓝试验 C.Heinz小体生成试验 D.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E.G-6-PD荧光斑点法 有关蚕豆病的检验试验有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G-6-PD荧光斑点法、硝基四氮唑蓝试验和Heinz 小体生成试验。

问题: [单选]下列哪项属于血管内溶血() A.A.PNH B.B.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C.C.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D.D.缺铁性贫血 E.E.脾功能亢进 溶血按发生的部位可以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其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属于血管内溶血。

问题: [单选]下列属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的是() 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B.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D.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 E.缺铁性贫血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是红细胞遗传性所致的溶血性贫血。https://www.doczj.com/doc/9312582601.html,/ 郑多燕健身舞

问题: [单选]下列临床表现中哪项不符合急性溶血性贫血() A.A.寒战、高热、腰背四肢疼痛 B.B.贫血 C.C.周围神经炎症状 D.D.酱油色尿 E.E.黄疸 急性溶血性贫血表现为起病急骤、可突发寒战、高热、面色苍白、腰酸背痛、气促、乏力、烦躁、亦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这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其分解产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所致。游离血红蛋白在血浆内浓度越过130mg%时,即由尿液排出,出现血红蛋白尿,尿色如浓红茶或酱油样,12h后可出现黄疸,溶血产物损害肾小管细胞,引起坏死和血红蛋白沉积于肾小管,以及周围循环衰弱等因素,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由于贫血,缺氧、严重者可发生神志淡漠或昏迷,休克和心功能不全。

3溶血性贫血的实验检查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检查 一、填空题 1、正常的红细胞寿命是 120天。 2、血管内溶血是指红细胞在血管内破坏红细胞在血管内(循环血液中)的溶解方式直接破坏。 3、血管外溶血是指红细胞在血管外破坏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主要是在脾)吞噬而破坏。 。 二、名词解释 1、原位溶血 2、代偿性溶血病 三、选择题 1、溶血性贫血检查下列哪项正确:() A、尿中尿胆原排泄减少 B、血清结合珠蛋白减少 C、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减少 D、网织红细胞计数减少 E、骨髓幼红细胞比值降低 2、外周血片观察结果中,最支持溶血性贫血诊断的是:() A、嗜多色性红细胞增多 B、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增多 C、有核红细胞增多 D、破碎红细胞小于2% E、红细胞形态大小不均 3、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外周血检查出现最有诊断意义的细胞是:() A、靶形细胞大于3% B、破碎红细胞大于2% C、网织红细胞大于4% D、椭圆形细胞大于3% E、球形细胞大于2% 4、溶血性贫血时患者骨髓的代偿造血能力可达正常的:() A、1-2倍 B、3-5倍 C、6-8倍 D、10-15倍 E、20倍以上 5、溶血性贫血时,红细胞代偿增生的证据为:() A、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增高 B、网织红细胞比例增高 C、血清中间接胆红素增高。 D、红细胞脆性增高 E、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 6、溶血性贫血时红细胞破坏增多的证据是:() A、骨髓呈增生性贫血改变 B、外周血中出现幼红细胞 C、血清结合珠蛋白减少 D、红细胞大小不均 E、网织红细胞比例增高 7、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脆性持续增高最可能见于哪项疾病:() 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B、海洋性贫血 C、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

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 检查目的和步骤有: (一)确定是否为溶血性贫血可根据红细胞破坏增加和骨髓代偿功能增强而确定。 1.红细胞破坏增加的证据 (1)红细胞计数下降,一般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2)血清间接胆红素增多。血清胆红素浓度不仅决定于溶血的程度,还决定于肝脏清除间接胆红素的能力,故黄疸为轻度或中度,血清胆红素一般在17.1-51.3ukmol/L(1-3mg/dl)左右,很少超过136.8umol/L(8mg/dl),当黄疸不显时,并不能排除溶血性贫血。 (3)尿内尿胆原的排泄量增多。尿内尿胆原和尿胆素常增加。在肝功能减退时,肝脏无能重复处理从肠内吸收来的尿胆原,尿中尿胆原也会增加,故对溶血性贫血的诊断,价值不是很大。粪内尿胆原是增加的,但粪内尿胆原的定量测定现在已不在用作诊断方法之一。尿内胆红素阴性,除非同时有阻塞性黄疸。 (4)血浆结合珠蛋白明显减少或消失。结合珠蛋白是在肝脏产生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清糖蛋白,正常值为0.7-1.5g/L(70-150mg/dl)。血管内和血管外溶血结合珠蛋白含量均降低。在感染、炎症、恶性肿瘤或皮质类固醇治疗时可以增多。因此,在解释结果时须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5)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增高。正常血浆内有少量游离血红蛋白,一般正常不超过50mg/L(5mg/dl),当大量血管内溶血时,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增高可达2.0g/L(200mg/dl)。血浆中有高铁血红白蛋白存在时,血浆变成金黄色或棕色,可用分光光度计或血清电泳证明其存在。在血管内溶血后,它在血液中存在的时间为几小时至几天。 (6)尿内出现血红蛋白(急性溶血)或含铁血黄素(慢性溶血)。 (7)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红细胞的生存时间因溶血的轻重不同可有不同程度的缩短,可用放射性铬(51Cr)加以测定,正常红细胞的T1/2(51Cr)为25-32天,此值低于正常表示红细胞的生存时间缩短,也表示溶血增多。由于放射性核素检验的技术操作不够简单方便,观察时间又长,故临床工作中应用较少,大多用于科研工作。 2.骨髓代偿性增生的证据。 (1)网织红细胞增多。这是溶血性贫血重要证据之一。网织红细胞增多至5-20%,急性溶血者可高达50-70%以上,但在发生再障危象时,网织红细胞数可减低或消失。 (2)末梢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其数量一般不多。并可见到嗜多色性和嗜碱性点彩红细胞,红细胞大小不匀和异形较明显。可见到球形、靶形、镰形、盔形或破碎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或增多,但在某些溶血性贫血时也可以减少。急性大量溶血可引起类白血病反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