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显微技术实验

微生物显微技术实验

微生物显微技术实验
微生物显微技术实验

《微生物显微技术实验》实验指导书

王卫主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科院生物工程专业

第一部分 实验目的

《微生物显微技术》实验课是我院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实验课,是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微生物形态与功能关系,将微生物理论与实践应用结合的一门实验课。

《微生物显微技术实验》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的基础上,正确的使用实验的仪器设备和掌握微生物显微技术的常规方法,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菌株生理和形态鉴定的实验流程,是学生进行后续课程实验和研究的基础。在目前的实验室条件和有限学时的情况下,得到微生物显微实验技术的基本操作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微生物显微实验课教学,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熟悉微生物显微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了解微生物显微实验的基础知识。通过微生物显微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本实验指导书主要内容包括:细菌芽孢、荚膜、鞭毛的形态观察及染色方法、放线菌和霉菌的菌丝形态观察及染色方法、微生物检测分离及种属鉴定、林木微生物降解菌株实验调查等内容。

整个实验课中贯穿了显微镜使用-灭菌方法-无菌操作-微生物菌种分离筛选鉴定、选育-微生物代谢作用这一主线。微生物显微技术需掌握的基本操作在实验中得到训练,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微生物显微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实验设计贴近生活,可以大大提高同学们学习微生物显微技术的兴趣。实验内容与目录如下: 序 号 实验名称 学时 实验类型

实验一 细菌芽孢、荚膜、鞭毛的染色及形态观察

3 基础验证性

实验

实验二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3 实验三 放线菌和霉菌的菌丝形态观察

3 实验四 酸奶中微生物及双歧杆菌口服液中微生物形态观察

3 设计性

实验*

实验五 发酵罐内赤霉菌菌丝形态变化与代谢关系

3 实验六 环境中产纤维素酶菌株筛选及鉴定

3 * 设计性试验任选一项

第二部分微生物显微实验规则

微生物显微实验的对象大多为环境微生物,其中某些微生物对人体具有危害性,因此要求进入实验室后必须严格遵守以下实验室规则:

1.进入实验室应先穿白大衣,离开实验室时要脱下白大衣,反折放回原处,不必要的物品不得带入实验室,必须带入的书籍和文具等应放在指定的非操作区,以免受到污染。无菌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并不得开电风扇。

2.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前应先洗手,避免手上的分秘物,食物油,护肤用品和沾染的微生物等对实验造成污染。

3.实验室内禁止饮食、抽烟,不得高声说笑或乱走乱串。

4.各种实验物品应按指定地点存放,用过的器材必须经消毒处理,禁止随意放于桌上或冲入水槽。

5.须送恒温生化培养箱培养的物品,应做好标记(标明姓名、编号、日期、培养时间)后送到指定地点。

6.实验过程中如发生意外事故时,禁止隐瞒或自作主张不按规定处理,应立即报告老师进行正确的处理。如有传染性、腐蚀性的材料污染桌面、地面等,应立即用0.2%-0.5% “84”消毒液浸泡污染部位,作用5~10 min后方可抹去。如手被活菌污染也应使用上述消毒液浸泡5~10 min或肥皂清洗后,再以自来水反复冲洗干净,必要时去卫生所或医院就医。

7.爱护室内仪器设备,严格按操作规则使用。节约使用实验材料,不慎损坏了器材等,应主动报告老师进行处理。

8.实验完毕,应物归原处、将台面整理清洁,将实验室打扫干净。最后以肥皂洗手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1.本课程任课教师需向学生讲清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考核内容与办法、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2.实验前学生必须进行预习。

3.实验2人1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不得包办代替。

4.每项实验结束,需经教师认可后,方可离开。

5.任课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实验前清点学生人数,总结前一实验情况;实验中按要求做好学生实验情况及结果记录;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开出记录。

六.考核办法

(一)单个实验成绩根据学生实验态度、出勤、操作、实验报告等,由指导教师综合考核评定。具体参考以下标准进行考核评定:

1.实验态度占10%;

2.出勤占10%;

3.实际操作占60%;

4.实验报告占20%。

5.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该次实验成绩记为零分,并统一补做。

①旷课者(学生到课,并在记录本上签到,作为到课依据)。

②迟到超过15分钟者。

③未交或迟交报告三周者(实验报告必须于课后一周内交指导老师)。

④未经教师许可早退者(实验原始数据,经教师签字后,才能离开实验室,交报告时附上,作为完成实验全过程和评定成绩的依据之一)。

⑤人为损坏仪器情况严重者。

⑥擅自篡改原始数据者。

⑦冒充教师签名者(无论何种原因或理由)。

6.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扣应得分的1/5到1/3。

①迟到未超过15分钟者。

②实验报告迟交未超过三周者。

③未值日者。

7.因故不能到课,必须本人或他人持有效证明,在上课时或课前向教师请假,并参加统一补做。(二)实验总成绩评定方法

1.根据单个实验成绩计算出总成绩。

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学生重修

①课程结束时,未做实验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

②实验成绩总分不及格的学生。

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学生重做

①因事、因病经同意请假的学生。

②因故休学的学生。

4.补做、重修的学生,凭院教务办证明于开学两周内到实验室联系上课时间。

第三部分实验内容

实验一细菌芽孢、荚膜、鞭毛的染色及形态观察

一、目的要求

1、学习掌握细菌制片的操作技术和无菌操作技术。

2、学习掌握细菌芽孢、鞭毛、荚膜的染色方法。

二、实验原理

细菌的涂片和染色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一项基本技术。细菌的细胞小而透明,在普通的光

学显微镜下不易识别,必须对它们进行染色。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使经染色后的菌

体与背景形成明显的色差,从而能更清楚地观察到其形态和结构。

染色前必须固定细菌。其目的有二:一是杀死细菌并使菌体粘附于玻片上;二是增加其对

染料的亲和力。常用的有加热和化学固定两种方法。固定时尽量维持细胞原有的形态。

1.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细菌是否具有鞭毛,以及鞭毛者生的位里和数目是细茵的一

项重要形态特征。细菌的椒毛很纤细,其直径通常为0 . 01~0.02 um ,所以,除了很少数能形

成毛束(由许多根鞭毛构成)的细菌可以用相差显微镜直接观察到鞭毛束的存在外,一般细菌

的鞭毛均不能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到,而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要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寮

细菌的鞭毛,必须用鞭毛染色法。

鞭毛染色的基本原理,是在染色前先用媒染剂处理,使它沉积在鞭毛上,使鞭毛直径加粗,然

后再进行染色。鞭毛染色方法很多,本实验介绍鞭毛染色法和改良的Uifson 氏染色法,前一种

方法更容易掌握,但染色剂配制后保存期较短。

2.细菌的芽孢具有厚而致密的壁,透性低,不易着色,若用一般染色法只能使菌体着色而芽胞不着色(芽孢呈无色透明状)。芽孢染色法就是根据芽胞既难以染色而一旦染上色后又难以脱色这一特点而设计的。所有的芽孢染色法都基于同一个原则:除了用着色力强的染料外,还需要加热,以促进芽孢着色。当染芽孢时,菌体也会着色,然后水洗,芽孢染上的颜色难以渗出,而菌体会脱色。然后用对比度强的染料对菌体复染,使菌体和芽孢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因而能更明显地衬托出芽胞,便于观察。

3. 荚膜是包围在细菌细胞外的一层粘液状或胶质状物质,其成分为多糖、糖蛋白或多肽。

由于荚膜与染料的亲和力弱、不易染色;而且可溶于水,易在用水冲洗时被除去。所以通常用

衬托染色法染色(负染色法),使菌休和背景着色,而荚膜不着色,在菌体周围形成一透明圈。

由于荚膜含水高,制片时通常不用热固定,以免变形影响观察。

三、实验器材

1、菌种:苏云金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褐球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斜面菌种。

2、显微镜、载玻片、擦镜纸、酒精灯、接种环、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试管、细玻

棒、水浴锅。

3、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鞭毛染色液、0.5%沙黄水溶液、绘图墨水、95%乙醇、石炭酸

复红染液、5%孔雀绿溶液、0.5%番红色液、蒸馏水、双料瓶(香柏油和二甲苯)。

四、方法步骤

1. 细菌鞭毛染色步骤:

(l)菌种的准备要求用活跃生长期菌种作鞭毛染色和运动性的观察。对于冰箱保存的菌种,通常要连续移种1-2 次,然后可选用下列方法接种培养作染色用菌种:a取新配制的

营养琼脂斜面(表面较湿润、基部有冷凝水)接种,28 ~ 32 ℃培养10~14h ,取斜面

和冷凝水交接处培养物作染色观察材料;b选取新制备的营养琼脂(含0.8~1 . 0 %的

琼脂)平板,用接种环将新鲜菌种.点种于平板中央,28~32 ℃培养18 ~30h ,让菌

种扩散生长,取菌落边缘的菌苔(不要取菌落中央的菌谷)作染色观察的菌种材料。

(2)载玻片的准备将载玻片在含适量洗衣粉的水中煮沸约20 min ,取出用清水充分洗净,沥干水后置95%乙醇中,用时取出在火焰上烧去酒精及可能残留的油迹。

(3)菌液的制备。取斜面或平板菌种培养物数环于盛有1-2 环无菌水的试管中,制成轻度混浊的菌悬液用于制片, 也可用培养物直接制片,但效果往往不如先制备菌液。挑菌时,

尽可能不带培养基。

(4)制片取一滴菌液于载玻片的一端,然后将玻片倾斜,便菌液缓缓流向另一端,用吸水纸吸去玻片下端多余菌液,室温{或37 ℃温室)自然千燥。干后应尽快染色不宜放,时间

过长。

(5)染色涂片干燥后,滴加鞭毛染色A 液顶盖3~5 min ,用熏馏水充分洗去A 液.用B 液冲去残水后,再加B 液夜盖涂片染色约数秒至l min ,当涂面出现明显褐色时,立即用蒸馏

水冲洗,若加B 液后显色较慢,可用微火加热,直至显褐色时立即水洗,自然干燥。

(6)镜检干后用油镜观察。观察时,可从玻片的一端逐渐移至另一端,有时只在涂片的一定部位观察到鞭毛.

菌体呈深褐色,鞭毛显褐色、通常呈波浪形。

2. 细菌芽孢染色步骤:

A.改良的Schaeffer-Fulton氏染色法

(l)制备菌悬液:加1-2滴无菌水于小试管中,用接种环从斜面上挑取2-3环的菌体于试管中并充分打匀,制成浓稠的菌液。

(2)加染色液:加5%孔雀绿水溶液2-3滴于小试管中,用接种环搅拌使染料与菌液充分混合。(3)加热:将此试管浸于沸水浴的烧杯中,加热15-20min。

(4)涂片:用接种环从试管底部挑数环菌液于洁净的载玻片上,做成涂面,晾干。

(5)固定:将涂片通过酒精灯火焰3次固定。

(6)脱色:用水洗直至流出的水中无孔雀绿颜色为止。

(7)复染:加番红染液染色2-3min后,倾去染色液,不用水洗,直接用吸水纸吸干。

(8)镜检:先低倍,再高倍,最后用油镜观察。

结果:芽胞呈绿色,芽胞囊和菌体为红色。

B.Schaeffer-Fulton氏染色法

(l)涂片:按常规方法将待检细菌制成涂片。

(2)晾干固定:待涂片晾干后在酒精灯火焰上通过2-3次固定。

(3)染色:加数滴5%孔雀绿染液于涂片处,用木夹夹住载玻片一端,在微火上加热至染液冒蒸汽并开始计算时间,维持5min。加热过程中要随时添加染色液,切勿让标本干涸。待玻片

冷却后,用水轻轻地冲洗,直至流出的水无色为止。用番红染液复染2min。

(4)水洗:用缓水流洗后,吸干。

(5)镜检:先低倍,再高倍,最后在油镜下观察芽胞和菌体的形态。。

结果:芽胞呈绿色,芽胞囊和菌体为红色。

3. 细菌荚膜染色步骤:

A. 干墨水法

(l)制混合液:加一滴6%葡萄塘液于洁净载玻片的一端,然后挑取少量菌体与其很合,再加一环墨水,充分混匀.玻片必须洁净无油迹.否侧,涂片时混合液不能均匀散开

(2)涂片:另取一端边缘光滑的载玻片作推片,将推片一端的边缘里于混合液前方,然后稍向后拉,当推片与混合液接触后,轻轻左右移动,使之沿推片接触的后缘散开,尔后以大约300o角迅速将混合液推向玻片另一端,使混合液铺成薄层.

(3)干燥:空气中自然千燥.

(4)固定:用甲醇浸没涂片固定一分钟.倾去甲醇.

(5)干燥:在酒精灯上方用文火干燥.

(6)染色:用甲基紫染1~2min

(7)水洗:用自来水轻轻冲洗,自然干燥.

(8)镜检:用低倍和高倍镜观察.

背景灰色.菌体紫色,菌体周围的清晰透明圈为荚膜.

B. Anthony 氏法

(1)涂片:按常规取菌涂片。

(2)固定:空气中自然干燥。不可加热干燥固定。

(3)染色:用l%的结晶紫水溶液染色2 min.

(4)脱色:以20%的硫酸铜水溶液冲洗.用吸水纸吸干残液.

(5)镜检:干后用油镜观察.

菌体染成深紫色,菌体周围的荚膜呈淡紫色。

实验报告:

1.绘出所用材料的芽胞、鞭毛、荚膜和菌体的形态图。

2.说明芽胞染色法的原理。用简单染色法能否观察到细菌的芽孢?

3.用Schaeffer-Fulton氏染色法加热染色时,若因一时疏忽玻片上的染液被烘干,此时是否立即补加染液?为什么?

4.若涂片上所观察到的只是大量游离芽孢,很少看到芽孢囊及营养细胞,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

实验目的:

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掌握酵母菌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其与细菌的区别。

实验原理:

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大小通常比常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大多数酵母菌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有的分裂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本实验通过美蓝染液水侵片来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发芽生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进行鉴别。

实验器材:

1.菌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培养约2day 的麦芽汁斜面培养物。

2.溶液或试剂0.05%和0.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革兰氏染色用碘液。

3.仪器或其它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无菌吸管、平皿。

实验内容:

(一)酵母观察

1.美蓝浸片的观察

(1) 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然后按无菌操作用接种环挑取少量酵母菌放在染液中,混合均匀。

(2) 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地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

(3) 将制片放置约3min后镜检,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颜色区别死活细胞。

(4) 染色约0.5h后再次进行观察,注意死细胞数量是否增加。

(5) 用0.05%吕氏碱性美蓝染液重复上述操作。

2.水-碘液浸片的观察

在载玻片中央加一小滴革兰氏染色液用碘液,然后在其上加3小滴水,取少许酵母菌苔放在水-碘液中混匀,盖上盖玻片后镜检。

实验报告:

1.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2.说明观察到的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浓度和作用时间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

分析其原因。

3.在显微镜下,酵母菌有哪些突出的特征区别于一般细菌?

4.在显微镜下,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实验目的:

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并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实验原理: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者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菌,常见的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简称基丝),基丝长到一定程度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简称气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以及孢子。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丝而无气丝。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常用扦片法、玻璃纸法、印片法。

霉菌可产生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霉菌菌丝体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

观察霉菌的形态主要有三种方法,A直接制片观察法:是将培养物放置于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中,制成霉菌制片镜检,其制片的特点是:细胞不变形;具有防腐作用,不易干燥,能保存较长时间;能防止孢子飞散;染液的蓝色能增强反差。必要时,还可用树脂封固,制成永久标本长期保存。B载玻片培养观察法:用无菌操作将培养物琼脂薄层放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即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有限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培养物置显微镜下观察。这中方法既可以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时期的培养物。C玻璃纸培养观察法:霉菌的玻璃纸培养观察方法与放线菌玻璃纸培养观察方法相似。这种方法用于观察不同生长阶段霉菌的形态,也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实验器材:

1.菌种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或青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laucus),弗氏链霉

菌(S. glaucus),曲霉(Aspergillus sp.) ,青霉(Pencillium sp.),根霉(Rhizopus sp.)和毛霉(Mucor sp.)培养2-5天的马铃薯琼脂平板培养物。

2.溶液或试剂高氏Ⅰ号琼脂培养基、,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50%乙醇、20%的甘油等。

3.仪器或其他用具灭菌的平皿、玻璃管、盖玻片、玻璃棒、载玻片、接种环、接种铲、镊子、显

微镜、U型玻璃棒、解剖针。

实验内容:

(一)放线菌观察

1. 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的观察

(1) 将灭菌后的高氏1号培养基倒入培养皿,每皿倒15mL左右,凝固后备用。

(2) 用经火焰灭过菌的小镊子将灭菌过的优质玻璃纸平铺在平皿培养基上,如果琼脂培养基和玻璃

纸之间有气泡,可以用灭过菌的玻璃棒将气泡除去。

(3) 将3~5mL无菌水倒入链霉菌的斜面培养物里,制成菌悬液,再适当稀释。

(4) 用无菌吸管取0.1mL的孢子悬液稀释液,接种在玻璃纸上,并用无菌玻璃棒涂匀后,置28℃培

养,直到菌长好,备用。

(5) 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小滴水,稍涂布。取出培养皿,打开皿盖,用镊子将玻璃纸与培养基分

开,再用剪刀剪取小片长有菌的玻璃纸,菌面朝上放在载玻片的水面上,使纸平贴在载玻片上。

(6) 将载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

附:玻璃纸灭菌方法在玻璃纸灭菌时,若直接将干燥的玻璃纸灭菌,它会缩小,发皱,不便使用。

故需作如下处理:将玻璃纸和滤纸剪成培养皿大小的圆形纸片,用水浸泡后把湿滤纸和玻璃纸交互重叠地放在培养皿中,借滤纸将玻璃纸隔开。然后进行湿热灭菌,备用。

2. 营养菌丝的观察

(1)用接种铲连同培养基挑取细黄链霉菌菌苔置载玻片中央。

(2) 用另一载玻片将其压碎,弃去培养基,制成涂片,干燥,固定。

(3) 用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或石炭酸复红染液染0.5-1min,水洗。

(4) 干燥后,用油镜观察营养菌丝的形态。

3. 气生菌丝与营养菌丝的比较观察。

(1) 将高氏Ⅰ号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制成4mm左右的培养基平板,经培养后无菌,备用。

(2) 用火焰灭菌的镊子将无菌盖玻片以45o倾斜角插入平皿培养基琼脂内,然后将细黄链霉菌的孢子

悬液(浓度以稀释10-2~10-3为好),接种在盖玻片与平皿培养基的界面上。

(3) 倒置于28℃培养4~5天后,小心的将盖玻片取出,把有菌的一面朝上,放在载玻片上,置显微

镜下进行观察。一般情况是气生菌丝颜色较深,并比营养菌丝粗二倍左右。

4. 孢子丝及孢子的观察

(1) 将培养3~4天的细黄链霉菌的培养皿打开,放在显微镜低倍镜下寻找菌落的边缘,直接观察气

生菌丝和孢子丝的形态,注意分枝情况、卷曲情况等。

(2) 取清洁的盖玻片一块,在菌落上面轻轻的按压一下,然后将印有痕迹的一面朝下放在有一滴吕

氏碱性美蓝染液的载玻片上,将孢子等印浸在染液中,制成印片。用油镜观察孢子的形态,孢子丝等。

(3) 用小刀切取细黄链霉菌培养物一块(带培养基切下)。菌面朝上放在一载玻片上,另取一洁净载

玻片置火焰上微热后,盖在菌苔上,轻轻按压,使培养物(气丝、孢子丝或孢子)印在后一块载玻片的中央,注意不要使培养物在玻片上滑动,否则印痕模糊不清。将制好的印片通过火焰2-3次固定,用石炭酸复红染色1min,水洗,晾干。用油镜观察孢子丝的形态及孢子排列情况。(二)霉菌观察

1.直接制片观察法

在载玻片上加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用解剖针从霉菌菌落边缘挑取少量已产孢子的霉菌菌丝,先置于50%乙醇中浸一下以洗去脱落的孢子,再放在载玻片上的染色液中,用解剖针小心地将菌丝分散开。盖上盖玻片,放置低倍镜下观察,必要时换高倍镜观察。

2.载玻片培养观察法

(1)培养小室的灭菌:在平皿皿底铺一张略少于皿底的圆滤纸片,再放一U型玻璃棒,其上放一洁净

载玻片和两块盖玻片,盖上皿盖。包扎后121°C灭菌30min,烘干备用。

(2)琼脂块的制作:取已经灭菌的马铃薯琼脂培养基6-7mL注入另一个灭菌平皿中,使之凝固成薄

层。解剖刀切成0.5-1cm2的琼脂块,并将其移至上述培养室中的载玻片上。

(3)接种:用尖细的接种针挑取很少量的孢子接种于琼脂块的边缘上,用无菌镊子将盖玻片覆盖再琼

脂块上。

(4)培养:先在平皿的滤纸上加3-5mL灭菌的20%甘油(用于保持平皿内的湿度),28°C培养。

(5)镜检:根据需要可以在不同的培养时间内取出载玻片置低倍镜下观察,必要时换高倍镜。

实验报告:

1.在高倍镜或油镜下如何区分放线菌的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

2.玻璃纸培养和观察法是否还可用于其他类型微生物的培养和观察?为什么?

3. 绘图说明你观察到的放线菌的主要形态特征。

4. 霉菌与放线菌形态区别。

实验四酸奶中微生物及双歧杆菌口服液中微生物形态观察

实验目的

1.考察学生对微生物显微技术实验设计及实验操作程度

2.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

实验背景资料

1、乳酸菌: G+,杆菌或球菌,无芽孢,微须氧或厌氧,能发酵乳糖成乳酸。

2、乳酸菌的种类

旧菌名新菌名

嗜温型

乳脂链球菌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

乳酸链球菌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

柠檬明串珠菌肠膜明串珠菌乳脂亚种

丁二酮链球菌乳酸链球菌丁二酮亚种

乳酸明串珠菌

嗜热型

嗜热链球菌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

保加利亚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

乳酸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乳酸亚种

瑞士乳杆菌

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1.属性

嗜酸乳杆菌属于乳杆菌属,革兰氏阳性杆菌,杆的末端呈圆形,主要存在小肠中,释放乳酸,乙酸和一些对有害菌起作用的抗菌素,但是益菌作用比较弱。

2.保健作用

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抑制肠道不良微生物的增殖。嗜酸乳杆菌对致病微生物具有拈抗作用。嗜酸乳杆菌能分泌抗生物素类物质(嗜酸乳菌素(acidolin)、嗜酸杆菌素(acidophilin)、乳酸菌素

(1aetocidon)), 对肠道致病菌产生的拮抗作用。

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简称A)和双歧乳杆菌(Bifidobacterium,简称B)混合组成的发酵剂。摄入含有这两种活菌的乳食品对消化器官有好处,特别是对胃肠功能失调的婴幼儿和一些长期口服抗菌素而引起胃肠功能失调的病人,食用含有这两种活菌的发酵乳后,可以迅速使肠道内的菌群恢复正常平衡,抑制腐败菌的增殖,所以具有很好的营养保健作用.

四. 嗜热链球菌

1.属性

原核微生物链球菌细菌的一种链球菌Streptococcus:

兼性厌氧或微好氧的革兰氏阳性菌,过氧化氢酶反应阴性,圆形或椭圆形,成对或成链状,不产芽孢,多不运动。也有少数种厌氧.

2.保健作用

嗜热链球菌为健康人肠道正常菌群,可在人体肠道中生长、繁殖。可直接补充人体正常生理细菌,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抑制并清除肠道中对人具有潜在危害的细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活菌真正对人体起作用的是其乳发酵产物和底物。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内,可以促进体内有益菌的增殖,抑制有害菌的繁殖,起到整肠及抗菌作用.

3.嗜热链球菌的形态

嗜热链球菌,卵圆形,直径0.7-0.9微米,呈对或链状排列,无运动性,受培养基和培养温度影响较大。在原乳中:45度乳中形成链状,30度时多数菌株形成双球菌。在高酸度乳中变成长链。嗜热链球菌与人类的关系密切。用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混合培养发酵的乳酸饮品能补充人体肠道内的有益菌,维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且含有易于吸收的营养素,具有抑制腐败菌、提高消化率、防癌及预防一些传染病等功效,并能为食品提供芳香风味,使食品拥有良好的质地。嗜热链球菌又是近年用微生物法检测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首选菌种之一。

五. 干酪乳杆菌

干酪乳杆菌存活的pH范围是2.5-3.5之间,这与人体正常的胃酸值3.0非常接近,可见干酪乳杆菌不但能较长时间存活于乳酸饮料中,而且能通过胃酸的考验而进入肠道的消化系统,真正起到益生的作用。并且实验证明,蛋白小肽可作为一种益生菌因子,促进干酪乳杆菌在大肠内的生长

1:培养基的热处理脱脂奶—新鲜的或调制的→热处理

2:冷却至接种温度↓

3:接种冷却

4:培养↓

5:冷却发酵剂→接种

6;贮存↓

培养

冷却

贮存

实验步骤

1.完成实验设计,形成实验预习报告

2.指导教师批阅预习报告,并就报告内容提出参考意见

3.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总结

实验五发酵罐内赤霉菌菌丝形态变化与代谢关系

实验目的

1.考察学生对微生物显微技术实验设计及实验操作程度

2.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

对于产赤霉素的菌丝属于液体深层培养的霉菌,但依据其代谢状态不同,菌丝形态有一定的相异性,工业上常将不同生理状态的菌丝分为3-4期。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1.完成实验设计,形成实验预习报告

2.指导教师批阅预习报告,并就报告内容提出参考意见

3.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总结

实验六环境中产纤维素酶菌株筛选及鉴定

实验目的

1.考察学生对微生物显微技术实验设计及实验操作程度

2.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

3.完成实验设计,形成实验预习报告

4.指导教师批阅预习报告,并就报告内容提出参考意见

5.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6.实验总结

细菌和真菌中均有产纤维素酶的菌株,根据试验的难易程度建议做细菌,具体那些菌种产纤维素酶,可查看中国工业微生物平台,

https://www.doczj.com/doc/913442952.html,/,确定菌种后,细菌可以查阅伯杰氏手册或者中科院东秀珠老师编写的细菌鉴定手册,如果是打算做霉菌,可以查阅真菌鉴定手册,只需要稍微坐下验证性试验。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1.完成实验设计,形成实验预习报告

2.指导教师批阅预习报告,并就报告内容提出参考意见

3.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总结

附录

Ⅰ染色液的配制

1、吕氏(Loeffer)碱性美蓝染液

A液:美蓝(methylene blue) 0.6克;95%乙醇 10ml

B液:KOH 0.01克;蒸馏水 100ml

分别配制A液和B液,配好后混合即可。

2、齐氏(Ziehl)石炭酸复红染色液

A液:碱性复红(basic fuchsin) 0.3克;95%乙醇 10ml

B液:石炭酸 5.0克;蒸馏水 95ml

将碱性复红在研钵中岩磨后,逐渐加入95%乙醇,继续研磨使其溶解,配成A液。

将石炭酸溶解在水中,配成。

混合A液和B液即成。通常可将此混合液稀释5-10倍使用,稀释液易变质失效,一次不宜多配。

3、革兰氏(Gram)染色液

3.1 草酸铵结晶紫染液

A液:结晶紫(crysal violet)

95%乙醇20ml

B液:草酸铵(ammonium oxalate) 0.8克

蒸馏水80ml

混合A、B二液,静置48h后使用。

3.2 卢革氏碘液

碘片 1.0克;碘化钾 2.0克;蒸馏水 300ml

先将碘化钾溶解在少量水中,再将碘片溶解在碘化钾溶液中,待碘全溶后,加足水即可。

3.3 95%乙醇

3.4 番红复染液

番红(safranine O) 2.5克;95%乙醇 100ml

取上述配制好的番红乙醇溶液10ml与80ml蒸馏水混匀即可。

4、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

石炭酸 10克;乳酸(比重1.21) 10ml;甘油20ml;蒸馏水 10ml;

棉蓝(cotton blue)0.02克

将石炭酸在蒸馏水中加热溶解,然后加入乳酸和甘油,最后加入棉蓝,使其溶解即成。

5、美蓝(Levowitz Weber)染液

在52ml95%乙醇和44ml四氯乙烷的三角瓶中,慢慢加入0.6g氯化美蓝(methylene blue chloride),旋摇三角瓶,使其溶解。放5-10℃下,12-14h,然后加入4ml冰醋酸。用质量好的滤纸过滤。贮存于清洁的密闭容器中。

6、芽孢染色液

(1)孔雀绿染液

孔雀绿(malachite green)5g

蒸馏水100mL

(2)番红水溶液

番红 0.5g;蒸馏水 100mL

(3)苯酚品红溶液

碱性品红11g;无水乙醇 100mL

配制方法:取上述溶液10mL与100mL5%的苯酚溶液混合,过滤备用。

(4)黑色素(nigrosin)溶液

水溶性黑色素 10g;蒸馏水100mL

配制方法:称取10g黑色素溶于100mL蒸馏水中,置沸水浴中30min后,滤纸过滤两次,补充水到100mL,加0.5g甲醛,备用。

7、荚膜染色液

(1)黑色素水溶液

黑色素5g;蒸馏水 100mL;福尔马林(40%甲醛) 0.5mL

配制方法:将黑色素在蒸馏水中煮沸5min,然后加入福尔马林作防腐剂。

(2)番红染液与革兰氏染液中番红复染液相同。

8、鞭毛染色液

(1)硝酸银鞭毛染色液

A液:

单宁酸 5g;FeCl3 1.5g;蒸馏水100mL;福尔马林(15%)2mL ;NaOH(1%)1mL 冰箱内可以保存3~7天,延长保存期会产生沉淀,但用滤纸除去沉淀后,仍能使用。

B液:

AgNO3 2g;蒸馏水 100mL

配制方法:待AgNO3溶解后,取出10mL备用,向其余的90mL AgNO3中滴入NH4OH,使之成为很浓厚的悬浮液,再继续滴加NH4OH,直到新形成的沉淀又重新刚刚溶解为止。再将备用的10mL AgNO3慢慢地滴入,则出现薄雾,但轻轻摇动后,薄雾状沉淀又消失,再滴入AgNO3,直到摇动后仍呈现轻微而稳定的薄雾状沉淀为止。冰箱内保存通常10天内仍可使用。如雾重,则银盐沉淀出,不宜使用。

(2)Leifson氏鞭毛染色液

A液:

碱性复红 1.2g;95%乙醇 100mL

B液:

单宁酸 3g;蒸馏水 100mL

C液:

NaCl 1.5g;蒸馏水 100mL

临用前将A,B,C液等量混合均匀后使用。三种溶液分别于室温保存可保存几周,若分别置冰箱保存,可保存数月。混合液装密封瓶内置冰箱几周仍可使用。

Ⅱ常用培养基的配方

一、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细菌用)

牛肉膏 3.0g;蛋白胨 10g;NaCl 5g;琼脂 15-20g;水 1000ml;pH 7.0-7.2

121℃灭菌20min。

二、高氏(Gause)Ⅰ号培养基(培养放线菌用)

可溶性淀粉 20g;KNO3 1g;NaCl0.5g;K2HPO4 0.5g;MgSO4 0.5g;FeSO40.01g 琼脂20g;水 1000ml;pH 7.2-7.3

配制时,先用少量冷水,将淀粉调成糊状,倒入煮沸的水中,在火上加热,边搅拌边加入其他成分,溶化后,补足水分至1000ml。121℃灭菌20min。

三、马铃薯培养基(简称PDA)(培养真菌用)

马铃薯 200g;蔗糖(或葡萄糖)20g;琼脂 15-20g;水1000ml;pH 自然

马铃薯去皮后,切成块煮沸30min,然后用纱布过滤,再加蔗糖及琼脂,溶化后补足水至1000ml。121℃灭菌20min。

四、完全培养基(简称CYM)

葡萄糖 20g ;蛋白胨 2.0g;酵母膏 2.0g;MgSO4 0.5g;KH2PO4 0.46g;K2HPO4 1.0g;

琼脂 15-20g;水 1000ml;pH 自然;

121℃灭菌20min。

五油脂培养基

蛋白胨 10g;牛肉膏 5g;NaCl 5g;香油或花生油10g;1.6%中性红水溶液1ml 琼脂 15-20g;蒸馏水1000ml;pH 7.2;121℃灭菌20min

六合成培养基

(NH4)3PO4 1g;KCl 0.2g;MgSO4﹒7H2O 0.2g;豆芽汁 10ml;琼脂 20g;蒸馏水 1000ml pH 7.0;加12ml 0.04%的溴甲酚紫(pH5.2-6.8,颜色由黄变紫,作指示剂)。121℃灭菌20min

七明胶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液 100ml;明胶 12-18g;pH 7.2-7.4;在水浴锅中将上述成分熔化,不断搅拌。溶化后调pH 7.2-7.4;121℃灭菌20min

八蛋白胨水培养基

蛋白胨 10g

NaCl 5g

蒸馏水1000ml

pH 7.6

121℃灭菌20min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实验指导书

北方民族大学 Beifang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指导书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

北方民族大学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指导书 编著杨艺丁黎明 校审杨艺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 二〇一二年三月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是工科类大学二年级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类课程。实验主要设备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数字万用表、交流毫伏表和直流电源等。 课程教学要求是:通过该课程,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掌握三极管放大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掌握集成运放的使用及运算放大电路各项性能的测量,学会查找并排除实验故障,初步培养学生实际工程设计能力,学会仿真软件的使用,掌握工程设计的概念和步骤,为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内容包括基础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设计实践三大部分。 基础验证性实验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使用、双极性三极管电路的分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测量等内容。主要培养学生分析电路的能力,掌握电路基本参数的测量方法。 设计性实验主要包括运算电路的实现等内容。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电路的设计能力。 综合设计实践主要包括项目的选题、开题、实施和验收等过程,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电子产品开发的整个过程,提高学生的设计、制作、调试电路的能力。 实验要求大家认真做好课前预习,积极查找相关技术资料,如实记录实验数据,独立写出严谨、有理论分析、实事求是、文理通顺、字迹端正的实验报告。 本书前八个实验项目由杨艺老师编写,实验九由丁黎明老师编写。全书由丁黎明老师提出课程计划,由杨艺老师进行校对和排版。参与本书课程计划制订的还有电工电子课程组的全体老师。 2012年3月1日

生物显微技术实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 掌握制作石蜡切片中取材、包埋的基本操作技术。 二、实验用品 1、实验材料:鱼 2、实验试剂:10%甲醛溶液(40%甲醛10ml,蒸馏水90ml)、50%酒精、70%酒精、80%酒精、90%酒精、95%酒精、100%酒精、二甲苯、石蜡。 3、实验器具:解剖器,双面刀片,小瓶,牛皮纸、电热恒温箱、脱水机、包埋机。 三、实验步骤 1、取材:用任何杀生的方法把鱼杀死,将腹腔打开,切取0.5cm3左右大小的肝脏、肠等组织。 2、固定:将切好的组织直接投入10%甲醛固定液中,固定24h。 3、脱水:50%酒精→70%酒精→80%酒精→90%酒精→95%酒精→100%酒精→100%酒精。每级1-2h。70%酒精处可长期保存。 4、透明:1/2二甲苯+1/2100%酒精(1-2h) →纯二甲苯(1h) →纯二甲苯(1h) 5、浸蜡:石蜡先置于60℃的温箱中,倒入含二甲苯及材料的小瓶中置于37℃温箱中,放置2-4小时。 6、包埋:先提升恒温箱的温度至60℃,换纯蜡3次,每次1-2h,用牛皮纸叠纸盒,置于45-60℃的烫板上,倒入材料,摆放好材料,把标签(正面向外置于底部),补足石蜡,倒好后轻轻的置于冷水盆中,注意底面要接触盆中凉水,待石蜡全部凝固后可取出晾干,也可在凉水盆中放置过夜。 四、作业 分析总结石蜡切片技术中固定和包埋的操作注意事项有哪些? 附:折纸盒按下列顺序折叠: (1) 折AA'及BB'; (2) 折CC'及DD'; (3) 折CE'与AE'、向外夹出EE'。同样折出FF',GG'及HH'; (4) 使CE'E与E'IE两三角形相叠,并沿E'C和EI重叠的折痕向后转折。同样折其余三只角; (5)折RIJF向外,同样折出GKLH,即折成所需的纸盒。

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废水

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废 水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废水 摘要随着工业的发展,污水成分已愈来愈复杂。某些难降解的有机物质和有毒物质,需要运用微生物的方法进行处理,污水具备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条件,因而微生物能从污水中获取养分,同时降解和利用有害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废水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废水中呈溶解态或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作用,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一种处理方法。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以其消耗少、效率高、成本低、工艺操作管理方便可靠和无二次污染等显着优点而备受人们的青睐。 关键词污水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水质 1. 污水生物处理的特征 污水与污水生物处理? 污水中的污染物质成分极其复杂,一般生活污水的主要成分是代谢废物和食物残渣,工业废水可能含有较多的金属、酚类、甲醛等化学物质。此外污水中还含有大量非病原微生物和少量病原菌及病毒。污水的生物处理就是以污水中的混合微生物群体作为工作主体,对污水中的各种有机污染物进行吸收、转化,同时通过扩散、吸附、凝聚、氧化分解、沉淀等作用,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因此,污水生物处理实际上是水体自净的强化,不同的是,在去除了污水中的污染物后,必须将微生物从出水中分离出来,这种分离主要是通过微生物本身的絮凝和原生动物、轮虫等的吞食作用完成的。 生化需氧量及生物处理的应用? 在污水处理中,通常是以有机物在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氧量这一综合性指标来表示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如生化需氧量(BOD)和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是指在特定的温度和时间(通常这5 d、20℃下,微生物分解污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称为BOD5。BOD5约占生化需氧总量的2/3,故采用BOD5来表示污水中可降解有机物的浓度是比较合适的。但污水中有机物并不是都能较快降解的,在工业废水中,可以结合COD等指标表示有机污染物的浓度。

2011.12.30(修改)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 实验指导书 王凤歌 (修改于2011.12.30) 1

实验一直流网络定理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基尔霍夫和迭加原理的内容和适用范围的理解。 2、用实验方法验证戴维南定理的正确性。 3、学习线性含源一端口网络等效电路参数的测量方法。 4、验证功率输出最大条件。 二、实验属性(验证性)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器材 1、电工实验装置(DG011T、DY031T、DG053T) 2、电阻箱 四、实验要求 1. 所有需要测量的电压值,均以电压表测量的读数为准,不以电源表盘指示值为准。 2. 防止电源两端碰线短路。 3. 若用指针式电流表进行测量时,要识别电流插头所接电流表时的“ +、-”极性。倘若不换接极性,则电表指针可能反偏(电流为负值时),此时必须调换电流表极性,重新测量,此时指针可正偏,但读得的电流值必须冠以负号。 4.用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时,应注意仪表的极性,及数据表格中“ +、-”号的记录。 五、实验原理 1、基尔霍夫定律是集总电路的基本定律。它包括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对任一节点,所有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 ∑I = 0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沿任一回路内所有支路或元件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 ∑U = 0 2、迭加原理是线性电路的一个重要定理。 独立电源称为激励,由它引起的支路电压、电流称为响应,则迭加原理可简述为:在任意线性网络中,多个激励同时作用时,总的响应等于每个激励单独作用时引起的响应之和。 3、戴维南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含源一端口网络,对外部电路而言,总可以用一个理想电压源和电阻相串联的有源支路来代替,如图1-1所示,其理想电压源的电压等于原网络端口的开路电压U OC,其电阻等于原网络中所有独立电源为零值时的入端等效电阻R0。 图1-1 2

生物显微技术

生物显微技术 第一章 1、生物显微技术:是应用各种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和辨认微小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细胞形态及其显微、亚显微结构,也包括植物染色体技术与原位杂交等新的方法和技术。 2、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 罗伯特胡克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栎树皮)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r(小室)这个词来称呼他所看到的类似蜂巢的极小的封闭状小室(实际上只是观察到到纤维质的细胞壁)。 第二章 1、材料采集注意事项:①选择新鲜的、健康的、有代表性的实验材料;②在保证材料完整的条件下,注意实验材料要“精而小”,而不是“大而多”;③注意实验材料的生长季节和发育时期;④选用刀刃锋利的刀片,切割时用力应均匀,避免组织破裂,影响制片效果;⑤实验材料选好后,应在极短的时间内杀死和固定。 2、切取纵切面时应注意使刀的切向与根茎的长轴方向平行。这种切面分为两种 ①、径切面②、切向切面(弦切面) 3、固定:应用某种方法以最快的速度,将生物细胞或组织杀死,投入某类化学药液中,借助化学药品的作用使细胞组织保持原来的形状与结构。 4、固定时的注意事项: ①材料新鲜:组织采集与分割后须立即固定。否则时间相隔过久,体积就要收缩变形或发生自溶现象。一般以神经、造血组 织自溶速度较快,胰腺、胃肠道的粘膜亦较易发生改变。 ②防止变形:对一些柔嫩或薄的材料如神经、肠系膜等,应先平铺于吸水纸上再固定,可防止因蛋白质凝固而引起的扭转变 形。对含气而浮于液体表面的组织如肺等,可缚以重物使其下沉,或吸出肺内气体,使其下沉于固定剂内。 ③固定剂用量:一般为组织体积的10~20倍。避免组织内水分在固定时渗出,影响固定剂的浓度。勿使组织贴于瓶底或瓶壁, 以免影响固定剂的渗入。在平时往往用棉花垫以瓶底,而使固定剂能均匀地渗入。 ④固定时间:根据组织的不同种类、性质、大小,固定剂种类、性质、渗透力的强弱而定。有的需要1~2h至10~20h,有的长 达几天。一些小的材料,仅需几十分钟。某些固定剂(如Carnoy)对组织的硬化作用较强,固定时间不宜过长;但有些固定剂(如Bouin)固定时间稍长也无关系,一般固定24h左右即可。 固定时间的长短与温度也有密切关系。增加温度虽可缩短固定时问,但对组织变化较大,一般并不采用。 ⑤避免阳光:尽可能避免接触阳光以免引起化学变化失去固定作用。 ⑥加速固定:轻轻摇动盛器使组织移动有利于固定液渗入。 5、冲洗:用洗涤剂渗透到材料组织中去,把固定液洗掉。 常用的冲洗剂:水、低浓度的酒精等 6、脱水:用一种药剂把材料中的水分全部去除干净。其目的是在组织中的水分完全去净后便于透明剂的透入。 常用的脱水剂:酒精、正丁醇、叔丁醇、丙酮、甘油 7、透明:是采用苯类有机溶剂,将组织或切片中的水溶剂取代,并达到透明的目的。分为包埋前的透明和封藏前的透明。 常用透明剂:二甲苯、甲苯、苯、氯仿、香柏油、丁香油等 8、包埋:将融化后的包埋剂连同浸透包埋剂的材料一同倾倒于特质的容器内的过程。 常用的包埋剂:石蜡、火棉胶。 9、粘片:切好的切片经显微镜检查合格后,即可用粘贴剂将切好的切片粘贴在载玻片上。 常用粘片剂:明胶粘片剂,蛋白粘片剂,火棉胶粘片剂 10、染色: 11、染色剂分类:(根据化学性质分) ①碱性染料此类染料具有一种有色的有机盐基,能与无色的醋酸盐、氯化盐或硫酸根等结合,一般能溶于水和酒精,如蕃红及苏木精 ②酸性染料此类染料具有通常为钠和钾的金属基,能与一种有色的有机酸根结合。也能溶于水及酒精,如固绿、曙红等 ③中性染料由酸性染料和碱性染料结合而成,也可称为复合染料。这类染料中,阴阳离子都各有一个发色团,也能溶于酒精和水,如吉姆萨。 12、封藏:将已经过染色、脱水、透明的材料,将用某种具有较大粘性,而且透明度较高、折光率大的溶剂进行封藏,制作成永久

(完整版)微生物的接种技术

微生物的接种技术 1 目的 1.1学习掌握微生物的几种接种技术 1.2 建立无菌操作的概念,掌握无菌操作的基本环节 2 实验说明 将微生物的培养物或含有微生物的样品移植到培养基上的操作技术称之为接种。接种是微生物实验及科学研究中的一项最基本的操作技术。无论微生物的分离、培养、纯化或鉴定以及有关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及生理研究都必须进行接种。接种的关键是要严格的进行无菌操作,如操作不慎引起污染,则实验结果就不可靠,影响下一步工作的进行。 3 实验器材 3.1 器械和用品 酒精灯,玻璃铅笔,火柴,试管架、接种环、接种针、接种钩、滴管、移液管、三角型接种棒等接种工具。 3.2 菌种和培养基 菌种: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培养基:普通琼脂斜面和平板,营养肉汤,普通琼脂高层(直立柱)。 4 实验流程 斜面接种法→液体接种法→固体接种法→穿刺接种法。 5 操作步骤 5.1 斜面接种法 斜面接种法主要用于接种纯菌,使其增殖后用以鉴定或保存菌种。 通常先从平板培养基上挑取分离的单个菌落,或挑取斜面,肉汤中的纯培养物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操作应在无菌室、接种柜或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先点燃酒精灯。 将菌种斜面培养基(简称菌种管)与待接种的新鲜斜面培养基(简称接种管)持在左手拇指、食指、中指及无名指之间,菌种管在前,接种管在后,斜面向上管口对齐,应斜持试管呈45~0度角,并能清楚地看到两个试管的斜面,注意不要持成水平,以免管底凝集水浸湿培养基表面。以右手在火焰旁转动两管棉塞,使其松动,以便接种时易于取出。

右手持接种环柄,将接种环垂直放在火焰上灼烧。镍铬丝部分(环和丝)必须烧红,以达到灭菌目的,然后将除手柄部分的金属杆全用火焰灼烧一遍,尤其是接镍铬丝的螺口部分,要彻底灼烧以免灭菌不彻底。用右手的小指和手掌之间及无名指和小指之间拨出试管棉塞,将试管口在火焰上通过,以杀灭可能沾污的微生物。棉塞应始终夹在手中如掉落应更换无菌棉塞。 将灼烧灭菌的接种环插入菌种管内,先接触无菌苔生长的培养基上,待冷却后再从斜面上刮取少许菌苔取出,接种环不能通过火焰,应在火焰旁迅速插入接种管。在试管中由下往上做S形划线。接种完毕,接种环应通过火焰抽出管口,并迅速塞上棉塞。再重新仔细灼烧接种环后,放回原处,并塞紧棉塞。将接种管贴好标签或用玻璃铅笔划好标记后再放入试管架,即可进行培养。 5.2 液体接种法 多用于增菌液进行增菌培养,也可用纯培养菌接种液体培养基进行生化试验,其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与斜面接种法基本相同,仅将不同点介绍如下: 由斜面培养物接种至液体培养基:用接种环从斜面上沾取少许菌苔,接至液体培养基时应在管内靠近液面试管壁上将菌苔轻轻研磨并轻轻振荡,或将接种环在液体内振摇几次即可。如接种霉菌菌种时,若用接种环不易挑起培养物时,可用接种钩或接种铲进行。 由液体培养物接种液体培养基时,可用接种环或接种针沾取少许液体移至新液体培养基即可。也可根据需要用吸管、滴管或注射器吸取培养液移至新液体培养基即可(图4-5)。 接种液体培养物时应特别注意勿使菌液溅在工作台上或其他器皿上,以免造成污染。如有溅污,可用酒精棉球灼烧灭菌后,再用消毒液擦净。凡吸过菌液的吸管或滴管,应立即放入盛有消毒液的容器内。 5.3 固体接种法 普通斜面和平板接种均属于固体接种,斜面接种法已讲了,不再赘述。固体接种的另一种形式是接种固体曲料,进行固体发酵。按所用菌种或种子菌来源不同可分为: 用菌液接种固体料,包括用菌苔刮洗制成的菌悬液和直接培养的种子发酵液。接种时按无菌操作将菌液直接倒入固体料中,搅拌均匀。但要注意接种所用水容量要计算在固体料总加水量之内,否则会使接种后含水量加大,影响培养效果。 用固体种子接种固体料。包括用孢子粉、菌丝孢子混合种子菌或其他固体培养的种子菌。将种子菌于无菌条件下直接倒入无菌的固体料中即可,但必须充分搅拌使之混合均匀。一般是先把种子菌和少部分固体料混匀后再拌大堆料。

第七章 有废气的微生物处理技术

第七章有机废气的微生物处理技术 重点难点: 1.介绍三种有机废气的微生物处理方法; 2.微生物脱硫机理; 3.烟气脱硝机理。 7.1有机废气的微生物处理技术 7.1.1有机废气的微生物处理原理 微生物法净化有机废气需经历三个步骤: (1)有机废气成分首先同水接触并溶于水中(即由气相扩散进入液相); (2)溶解于液相中的有机成分在浓度差的推动下,进一步扩散至介质周围的生物膜,进而被其中的微生物捕捉并吸收; (3)进入微生物体内的有机污染物在其自身的代谢过程中作为能源和营养物质被分解, 经生物化学反应最终转化为无害的化合物。 7.1.2有机废气的微生物处理工艺 有机废气的微生物处理方法包括生物过滤法、生物滴滤法、生物吸收法和生物洗涤法等。1.生物过滤法 废气处理工艺利用含有微生物的固体颗粒吸收废气中的污染物,然后微生物再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常用的工艺设备包括土壤滤池、堆肥滤池和微生物过滤箱。生物滤池中,有孔的介质通过进气的湿度调节器和偶尔的喷淋而保持潮湿。 生物过滤法包括:土壤滤池、堆肥滤池、微生物过滤箱。 (1)土壤滤池 构造:采用特制的颗粒化土壤作为填料,由气体分配层和土壤滤层两部分组成。气体分配层下层铺设粗石子、细石子或轻质陶粒等,上部由黄砂或细粒组成;土壤滤层由粘土、含有机质沃土堆肥、细砂土和粗砂按一定比例混合的配料组成。 影响因素:温度、湿度、pH值及土壤中的营养成分。 应用:土壤滤池已用于肉类加工厂、动物饲养场、堆肥场等产生恶臭废气的处理,这类废气的主要特点是带有强烈的臭味,这种臭味是有一种或多种有机成分引起的,而这些有机成分在废气中的浓度并不高。 优缺点:土壤滤池具有投资小、抗冲击能力强、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是该处理方法占地面积大、卫生条件差。 (2)堆肥滤池 工作原理:将畜粪、城市垃圾、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等有机废弃物经好氧发酵、热处理后作为填料。有机废物经稳定化作用后形成的堆肥是一种高达50~80%腐殖质含量的疏松物质,空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其中含有大量可降解有机气体的微生物。 构造:在地面挖浅坑或筑池,池底铺设排水管,在池的一侧或中央设输气总管,总管上接出多孔配气支管,并覆盖砂石等材料,组成厚度为5~10cm的气体分配层;分配层上再铺厚度为50~60cm的堆肥,形成过滤层。 应用:可用于处理易生物降解有机气体产生量大的场合。由于堆肥产品受pH的影响,堆肥滤池一般不适合于酸性有机气体的处理。 优缺点:具有空隙率高、渗透性能好的特点,因此该处理方法占地面积要远小于土壤滤池,堆肥中微生物含量明显高于土壤,因此堆肥滤池处理效率远大于土壤滤池,而停留时间

有机垃圾微生物处理技术

GIS技术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刘巧铃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在对国内外大量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GIS在环境评价中的主要应用,包括了从数据的采集到编辑处理,从评价的空间分析到结果输出等具体应用实例。总结了GIS 在环境评价中的特点、优势以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出将GIS技术应用于环境评价,与具体的环境评价方法相结合,可以极大地提高环境评价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随着GIS技术的不断更新,环境评价工作的也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环境评价,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 1. 引言 1.1 环境评价简介 环境评价是环境保护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是对环境质量(影响)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给予定性和定量的说明与描述[1]。进行环境评价首先应在调查和监测的基础上,确定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区域,选择评价的因子、评价的方法,确定评价的标准和评价参数的权系数,然后建立评价的数学模型,并且通过分析和运算,依照环境质量的分级,最后得出环境评价的结论。 环境评价在国外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70年代蓬勃发展。我国,环境评价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措施也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史。在此发展期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国内外的环评技术和方法都取得了诸多进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热点。数据的处理、分析和管理,模型模拟等计算机所具有的强大功能已经充分地应用于环评中的基础数据的存储、收集,环评工作的管理、环境监测的管理等。 1.2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美国联邦数字地图协调委员会FIC-CDC)。1963年加拿大测绘学家R.T.Tomlinson博士首先提出了地理信息系统,并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GIS——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CGIS),用于自然资源的管理和规划[2]。之后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目前GIS已成为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等为一体的学科,并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人地关系、全球变化、环境科学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愈来愈大。我国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建立了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始将GIS技术用于环保领域。1995年,世界银行B-1项目(即建立中国27个省、自治区级GIS)选用ARC/INFO作为GIS开发平台,从而使GIS在我国环境中的应用进入了正规发展新阶段。[2] 2. GIS技术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现状 由于环境信息80%以上与空间位置有关,因而可以通过GIS方便地获取、采集、输入、存储、管理和显示各种环境信息,而且可以对环境进行有效的检测、模拟、分析、评价和规划,从而为环境保护提供全面、即时、准确和客观的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因此在环境保护

模拟电子实验思考题及答案 学时

设备的使用 1、示波器的使用 0-20MHz范围内的信号都可测量。 三个校准旋钮顺时针拧到底; 五个按钮全要释放; 触发源要与输入通道一致;双通道输入时(DUAL),则触发源CH1和CH2都可; “LEVEL”旋钮的使用(波形水平移动,不稳定时); “垂直衰减旋钮”要合适,尤其是数值和波形的幅值相比小太多时,波形太大,出了屏幕,会看不到波形; Y轴校准方法; DC和AC档位的区别。 2、交流毫伏表的使用 测量10-2MHz正弦信号的有效值。频带比示波器小,比万用表大。 一定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否则误差大。比如:正弦信号Ui=1V,要选3V量程档,用30V的话,误差大! 数字万用表 万用表 3、数字 测直流电压、电流信号,电阻值。 测交流信号不如交流毫伏表精度高,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室的交流信号有效值都用交流毫伏表测量! 4、模拟万用表 在本实验室只用于单管放大时测静态工作点的电流I B和I C。 5、信号发生器 正弦信号输入是有效值,切记!要注意分清题目给的条件是指正弦信号的有效值(示例Ui =1V)和最大值(示例Ui m=1V)。 6、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使用 +12V、地、-12V这三个电源必须接上,运放才能工作。同时注意要打开电源开关。

输入信号不是电源,切记! 共地:“输入信号的地”、“示波器的地”一定要和“电源的地”可靠地接在一起。 开环过零检查运放的好坏。 比例运算电路要闭环调零减少误差。 实验板 7、单管放大电路 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板 +12V和地要可靠连接; 共地:“输入信号的地”、“示波器的地”一定要和“电源的地”可靠地接在一起。 线要连好,不要落了接某些线。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模拟电子技术 王飞 2014.2

实验一 晶体管单管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2.学习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量方法。 3.测量放大电路输入、输出电阻。 4.进一步熟悉各种电子仪器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图1-1为电阻分压式静态工作点稳定放大电路,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 B1 = R W1 + R 3和R B2 = R W2 + R 4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级中接有电阻R E = R 6,用来稳定静态工作点。当在放大电路输入端输入信号U i 后,在放大电路输出端便可得到与U i 相位相反、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 0,实现了电压放大。R 1和R 2组成输入信号的分压电路,其目的是防止输入信号过大,损坏三极管。 图1-1 在电路中静态工作点为: CC B B B B U R R R U 2 12 += E E E BE B E R U R U U I = -= )(E C C CC CE R R I U U +-= 动态参数: 电压放大倍数k 3.3//50==-== R R R R U U A C be L C i U γβ

其中) mA () mv (26) 1(300E be I r β++= 输入电阻:若开关合上,即R 7短接 be B B i r R R r ////21= 输出电阻:5R R r C o == 放大电路输入电阻测试方法:若输入信号源U S 经R 1 = 5.1k 与C 1串联后再接到三极管 V 1的基极,测得U S 和'i U ,即可计算出1' ' R U U U r i S i i ?-= 输出电阻可用下式计算:L R U U r )1(0 '00-= 其中' 0U 为R L 未接入时(R L = ∞)U 0之值,U 0为接入R L 时U 0之值。 1.静态工作点的测试 1)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是指在放大电路输入端不加输入信号U i 时,在电源电压V CC 作用下,三极管的基极电流I B ,集电极电流I C 以及集成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U CE 等。测量静态工作点时,应使放大电路输入信号U i = 0,即将信号源输出旋钮旋至零(通常需将放大电路输入端与地短接)。然后测出I C ,或测出R E 两端电压,间接计算出I C 来,I B = I C / β, U BE , U CE 用数字式直流电压表进行测量,在测试中应注意: a) 测量电压U BE 、U CE 时,为防止引入干扰,应采用先测量B 、C 、E 对地的电位后进行计算,即: U BE = U B – U E U CE = U C – U E b) 为了测量I B 、I C 和I E ,为了方便起见,一般先直接测量出U E 后,再由计算得到: E E E C R U I I == β C B I I = 总之,为了测量静态工作点只需用直流电压表测出U C 、U B 、U E 即可推算出。 2)静态工作点的调试: 放大电路的基本任务是在不失真的前提下,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故设置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原则是:保证输出波形不失真并使放大电路具有较高的电压放大倍数。 改变电路参数U CC 、R C 、R B 都将引起静态工作点的变化,通常以调节上偏置电阻取得一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如图1-1中调节R W1。R B1减小将引起I C 增加,使工作点偏高,放大电路容易产生饱和失真,如图1-2-a 所示,U 0负半周被削顶。当R B1增加,则I C 减小,使工作点偏低,放大电路容易产生截止失真,如图1-2-b 所示。U 0正半周被缩顶。适当调节R b1可得到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废水

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废水 摘要随着工业的发展,污水成分已愈来愈复杂。某些难降解的有机物质和有毒物质,需要运用微生物的方法进行处理,污水具备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条件,因而微生物能从污水中获取养分,同时降解和利用有害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废水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废水中呈溶解态或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作用,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一种处理方法。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以其消耗少、效率高、成本低、工艺操作管理方便可靠和无二次污染等显著优点而备受人们的青睐。 关键词污水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水质 1. 污水生物处理的特征 1.1 污水与污水生物处理 污水中的污染物质成分极其复杂,一般生活污水的主要成分是代谢废物和食物残渣,工业废水可能含有较多的金属、酚类、甲醛等化学物质。此外污水中还含有大量非病原微生物和少量病原菌及病毒。污水的生物处理就是以污水中的混合微生物群体作为工作主体,对污水中的各种有机污染物进行吸收、转化,同时通过扩散、吸附、凝聚、氧化分解、沉淀等作用,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因此,污水生物处理实际上是水体自净的强化,不同的是,在去除了污水中的污染物后,必须将微生物从出水中分离出来,这种分离主要是通过微生物本身的絮凝和原生动物、轮虫等的吞食作用完成的。 1.2 生化需氧量及生物处理的应用 在污水处理中,通常是以有机物在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氧量这一综合性指标来表示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如生化需氧量(BOD)和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是指在特定的温度和时间(通常这5 d、20℃下,微生物分解污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称为BOD5。BOD5约占生化需氧总量的2/3,故采用BOD5来表示污水中可降解有机物的浓度是比较合适的。但污水中有机物并不是都能较快降解的,在工业废水中,可以结合COD等指标表示有机污染物的浓度。 只有BOD高的废水才适宜采用生物处理,COD很高但BOD不高的废水不宜采用生物处理。对于有毒的废水,只要毒物能降解,就可用生物法处理,关键是控制毒物浓度和驯化

参考答案--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2012)

参考答案--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2012)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和晶体管毫伏表等常用电子仪器面板,控制旋钮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 2.学习使用低频信号发生器和频率计。 3.初步掌握用示波器观察波形和测量波形参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电子电路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电子仪器有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及频率计等。它们和万用电表一起,可以完成对电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工作情况的测试。 实验中要对各种电子仪器进行综合使用,可按照信号流向,以连线简捷,调节顺手,观察与读数方便等原则进行合理布局,各仪器与被测实验装置之间的布局与连接如图1—1所示。接线时应注意,为防止外界干扰,各仪器的共公接地端应连接在一起,称共地。信号源和交流毫伏表的引线通常用屏蔽线或专用电缆线,示波器接线使用专用电缆线,直流电源的接线用普通导线。

图1—1 模拟电子电路中常用电子仪器布局图 1.低频信号发生器 低频信号发生器按需要输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三种信号波形。输出电压最大可达20V(峰-峰值)。通过输出衰减开关和输出幅度调节旋钮,可使输出电压在毫伏级到伏级范围内连续调节。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频率可以通过频率分档开关进行调节。 低频信号发生器作为信号源,它的输出端不允许短路。 2.交流毫伏表 交流毫伏表只能在其工作频率范围之内,用来测量正弦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为了防止过载而损坏,测量前一般先把量程开关置于量程较大位置上,然后在测量中逐档减小量程。 3.示波器 示波器是一种用途极为广泛的电子测量仪器,它能把电信号转换成可在荧光屏幕上直接观察的图象。示波器

生物显微技术论文

简析石蜡切片法 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班级:101班姓名:陈苗苗学号:10241123 动植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以细胞作为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进行的。因此,对动植物的组织、器官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石蜡切片法是动物、植物和病理组织切片制作上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其制作过程是:取材→固定→冲洗→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贴片→烤片→脱蜡→复水→染色→脱水→透明→封藏。现分述如下: 1、取材和固定: 固定的目的在于保存组织内细胞原有的结构和形态,使其与生活时相似,因此要求固定的材料越新鲜越好。把动物杀死后应立即割取组织块,并快速投入固定液中。将蛙或小白鼠快速剪去头部,打开腹腔,用锐利的刀片割取小块组织(肝、肠等)。组织块的大小以厚度不超过5mm为宜。然后,将取下的组织块迅速投入Bouin氏固定液中。固定时间为数小时至24小时(需视组织块的大小而定)。 2、冲洗: 经固定的材料,可根据不同的固定液,分别用水或酒精冲洗,以洗去固定液,否则固定液留在组织会有碍染色。用Bouin氏液固定的材料,可直接移入70%酒精中,多换几次酒精,直至无黄色时为止。也可在酒精中加入几滴氨水或饱和碳酸锂溶液,以迅速洗去黄色。但留少许黄色也无妨碍,浸洗后的材料若暂时不制片,可保存于70%酒精中。 3、脱水: 柔软并含有多量水分的组织是易切成薄片的,故必须增加组织的硬度。石蜡切片法就是使石蜡渗入组织,以达到支持增硬的作用。但水与石蜡是不相混合的,因此,在浸蜡、包埋前须将组织中的水分完全除去,这一步骤即为脱水。常用的脱水剂是酒精。脱水时,先从低浓度的酒精开始,然后,递增浓度,直至无水酒精。具体方法是,将材料经70%酒精→80%酒精→95%酒精(Ⅰ)→95%酒精(Ⅱ)→无水酒精(Ⅰ)→无水酒精(Ⅱ),各级酒精1-2小时。脱水应彻底,否则材料不能透明,影响石蜡的浸入,致使难以切片。 4、透明: 酒精与石蜡不能混和,因此,脱水后的材料在浸蜡前,还必须经过透明。透

微生物处理污水技术

微生物处理污水技术 发布时间:2008-11-10 15:52:12 被阅览数:3163 次来源:环境保护污水处理 水体受污染原因: 当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会引起水质恶化。因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超过水体自净能力而致。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水体污染中。工业排放引起的水体污染最严重。如工业废水,它含污染物多,成分复杂,不仅在水中不易净化,而且处理也比较困难。被污染水质经过分析会发现COD、氨氮、磷、亚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水体透明度极低,水中的悬浮物比较多,在水体不流动的死角处会有树叶杂草和油状物出现,水体有刺鼻异味或臭味。由于水量比较大,一般不采用外河道换水的方法,而采用原位修复的办法。 常见的污染物: (1) 病原微生物污染: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等引起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 (2) 耗氧污染物:由于氧化分解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甚至转为厌氧分解,水变黑发臭; (3) 酸、碱、盐无机污染物: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或农药、化肥等各种酸、碱、盐等无机物进入水体; (4) 植物营养物污染:如锌、磷、氮严重超标使水生植物大量繁殖,水质富营养化; (5) 各种油污染:油田、炼油厂污水排放,饭店潲水排放; (6) 有毒物污染:主要有砷、氟、铅、汞、硝酸盐等; (7) 放射性物质污染:放射性物质。 (8) 热污染:热污染是一种能量污染,它是工矿企业向水体排放高温废水造成的。 污水治理措施: 1、采用人工或物理的方法清理水面的树叶杂草,漂浮物,进行日常性维护; 2、进行水体流动或曝气复氧的设施改造,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含量; 3、采用化学的方法对水体中的悬浮物进行吸附沉降,偶尔用化学杀藻剂进行杀藻; 4、用微生物活菌制剂进行水体调理和改善,主要利用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和转化,降低水体中的有机物、COD、氨氮、磷、亚硝酸盐等指标。 5、控制水生植物的种植面积,用以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并进行有效管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12-13-1)

实验一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 实验目的 1.熟悉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和频率计等常用电子仪器面板,控制旋钮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 2.学习使用低频信号发生器和频率计。 3.初步掌握用示波器观察波形和测量波形参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电子电路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电子仪器有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及频率计等。它们和万用电表一起,可以完成对电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工作情况的测试。 实验中要对各种电子仪器进行综合使用,可按照信号流向,以连线简捷,调节顺手,观察与读数方便等原则进行合理布局,各仪器与被测实验装置之间的布局与连接如图1—1所示。接线时应注意,为防止外界干扰,各仪器的共公接地端应连接在一起,称共地。信号源和交流毫伏表的引线通常用屏蔽线或专用电缆线,示波器接线使用专用电缆线,直流电源的接线用普通导线。 图1—1 模拟电子电路中常用电子仪器布局图 1. 低频信号发生器 低频信号发生器按需要输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三种信号波形。输出电压最大可达20V (峰-峰值)。通过输出衰减开关和输出幅度调节旋钮,可使输出电压在毫伏级到伏级范围内连续调节。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频率可以通过频率分档开关进行调节。 低频信号发生器作为信号源,它的输出端不允许短路。 2.示波器 示波器是一种用途极为广泛的电子测量仪器,它能把电信号转换成可在荧光屏幕上直接观察的图象。示波器的种类很多,通常可分通用、多踪多线、记忆存贮、逻辑专用等类。 双踪示波器可同时观测两个电信号,需要对两个信号的波形同时进行观察或比较时,选用双踪示波器比较合适。 本实验要测量正弦波和方波脉冲电压的波形参数,正弦信号的波形参数是幅值U m 、周期T (或频率f )和初相;脉冲信号的波形参数是幅值U m 、周期T 和脉宽T P 。幅值U m 、峰峰值U P-P 和有效值都可表示正弦量的大小,但用示波器测U P-P 较方便(用万用表交流电压档测得的是正弦量的有效值U= 2 m U )。由于频率f=T 1 , 所以测出周期T ,即可算得频率。矩形脉冲电压,可用周期T ,脉宽T P 和幅值U m 三个参数来描述。T P 与T 之比称为占空比。 三、 实验内容和步骤 1.检查示波器 1) 扫描基线调节 接通交流电源(220V ),开启示波器电源,输入耦合方式开关拨到接地端(GND 端),进行光迹调节,协调地调节示波器面板上的“辉度”、“聚焦”、“X 轴位移”、“Y 轴位移”等旋钮,使屏幕的中心部分显示一

利用微生物电池技术处理废水

利用微生物电池技术处理废水 进入21世纪,由于微生物燃料电池高效、清洁、环保的独特优点,利用微生物电池技术处理废水的研究在全球掀起热潮。通过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的特点和原理的介绍,综述了微生物燃料电池废水处理技术的优势,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微生物燃料电池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的重点突破方向。 标签:微生物燃料电池;废水处理;产电 废水处理是高能耗行业。据统计,仅我国每年用于废水处理的耗电量就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1],而美国等发达国家更高达3%[2]。随着能源短缺的日益加剧,节能降耗已成为废水处理行业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至今为止,废水的处理技术主要采用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两种方法。但是,这两种方法都有其缺点。好氧生物处理消耗能量大且运行费用高,而厌氧工艺的产出物甲烷无法实现能源的回收,会加剧着地球温室效应。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污水的生物处理成为污水处理领域的主要技术,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重视。进入21世纪,由于微生物燃料电池高效、清洁、环保的独特优点,利用微生物电池技术处理废水的研究在全球掀起热潮[3]。 1 微生物燃料电池特点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简称MFC)是一种以微生物为催化剂产生电能的新方法,可以利用细菌通过生物质产生生物电能。它是一种将化学能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4]。其问世于20世纪初,但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其研究陷入停滞。20世纪末,由于能源危机的巨大压力以及化石能源的环境污染,MFC研究再度受到人们关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电子中介体的使用,使得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电流密度和功率密度有较大提高,但因为其性能不稳定性且成本较高,使其不能广泛应用。近年来,高活性微生物及无氧化还原介体方式的发现,极大促进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5]。 MFC在理论上具有很高的能量转化效率,其具有以下优势:(1)燃料来源多样化:可以利用一般燃料电池不能利用的有机物,无机物、微生物呼吸的代谢产物、发酵的产物,以及污水等作为燃料。(2)电池的操作条件较温和:由于使用微生物作为催化剂,电池常温常压下即可运行,这与现有的发电过程不同,使得电池维护成本低、安全性强。(3)生物相容性好:利用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和氧气作燃料,可为植入人体的一些人造器官提供电能。(4)无需能量输入:微生物本身就可以进行能量转化,把燃料能源转化为电能,为人类提供能源。(5)由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唯一产物是水,所以该技术无污染,可实现零排放。(6)能量利用率高,能量转化过程无燃烧步骤,可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能量利用效率较高[6]。 2 微生物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直流网络定理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基尔霍夫和迭加原理的内容和适用范围的理解。 2、用实验方法验证戴维南定理的正确性。 3、学习线性含源一端口网络等效电路参数的测量方法。 4、验证功率输出最大条件。 二、实验属性(验证性)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器材 1、电工实验装置(DG011T、DY031T、DG053T) 2、电阻箱 四、实验要求 1. 所有需要测量的电压值,均以电压表测量的读数为准,不以电源表盘指示值为准。 2. 防止电源两端碰线短路。 3. 若用指针式电流表进行测量时,要识别电流插头所接电流表时的“ +、-”极性。倘若不换接极性,则电表指针可能反偏(电流为负值时),此时必须调换电流表极性,重新测量,此时指针可正偏,但读得的电流值必须冠以负号。 4.用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时,应注意仪表的极性,及数据表格中“ +、-”号的记录。 五、实验原理 1、基尔霍夫定律是集总电路的基本定律。它包括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对任一节点,所有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 ∑I = 0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沿任一回路内所有支路或元件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 ∑U = 0 2、迭加原理是线性电路的一个重要定理。 独立电源称为激励,由它引起的支路电压、电流称为响应,则迭加原理可简述为:在任意线性网络中,多个激励同时作用时,总的响应等于每个激励单独作用时引起的响应之和。 3、戴维南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含源一端口网络,对外部电路而言,总可以用一个理想电压源和电阻相串联的有源支路来代替,如图1-1所示,其理想电压源的电压等于 原网络端口的开路电压U OC ,其电阻等于原网络中所有独立电源为零值时的入端等效电阻R 。 1

生物显微技术的应用

生物显微技术在微生物中的应用 姓名:马永见学号:13231005 生物显微技术是指应用各种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和辨认微小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细胞形态及其显微、亚显微结构,也包括植物染色体技术与原位杂交等新的方法和技术。19世纪显微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生物学,特别是细胞学的迅速发展。例如,19世纪后叶细胞学家对受精作用、染色体的结构和行为的研究,就是在不断改进显微技术的过程中取得很大成就的,而这些成就又为细胞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基础。此外,显微技术在细胞学、组织学、胚胎学、植物解剖学、微生物学、古生物学及孢粉学发展中,已成为一个主要研究手段。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生物显微技术在微生物学中的具体应用。 我们都知道,微生物个体微小,其大小、形态用肉眼都是难以看清的,尤其是在研究其内部结构,只能借助显微放大系统才能进行观察和研究,这样就决定了显微技术是进行微生物研究的一项重要技术。显微技术包括显微标本的制作、观察、测定、分析和记录等方面的内容。正是由于显微技术的建立才使我们得以认识丰富多彩的微生物世界,并真正使对微生物的研究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显微镜可以说是显微技术中最常用也最重要的一项实验仪器,无论观察微生物的活性、繁殖或是其内部的结构都必须用显微镜来观察,可以说显微镜在微生物的应用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显微镜(microscope)是一种借助物理方法产生物体放大影象的仪器。最早发明于16世纪晚期,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用显微镜对微生物进行显微观察时,主要就是将被观察的样本进行放大,以便肉眼透过显微镜观察,但除了放大外,显微镜的分辨率和反差也嫩能够影响显微观察效果。现代意义上的显微技术,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观察物体的形态、结构,而且发展到了对物体的组成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特别是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结合出现的图像分析、模拟仿真等技术,更是为探索微生物的奥秘增添了强大武器。 传统上,光学显微镜是主要的观察仪器,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与复杂,简单的光学显微镜已经不能够再满足研究的应用,随之,电子显微镜随之问世,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促使生物学中微观现象的研究从显微水平发展到超显微水平。超微结构的研究结合生物化学的研究,使以形态描述为主的细胞学发展成为以研究细胞的生命活动基本规律为目的细胞生物学。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电子显微镜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并与电子计算机的结合应用,许多分子生物学的现象,例如DNA的转录、DNA分子杂交等在生物化学中用同位素技术可证实的现象,也可在电子图象中获得直观的证实,许多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也可从电子图象的分析中加以认识。总之,利用显微技术进行的生物学研究可以反映细胞水平、超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