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2.1我们身边的物质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①烧饭的时候,米变成了饭;②写字的时候,纸上留下了字迹;③下雨过后,路上的积水慢慢地变成水蒸气消失在空中;④自然界在岩石风化变成了沙子,等等。

3.物质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

答:①物质之间相互混合;②物质加热;③

4.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在混合沙和豆子的过程中,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跟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2.加热白糖:固体的白糖先熔化成液体的白糖;不断加热后,白糖变成了黑色的物质,并散发出焦味;继续加热,黑色的炭会燃烧。

3.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4.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5.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比如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6.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2.3.米饭、淀粉、碘酒的变化

1.米饭是我们的主食,我们几乎天天在吃米饭。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发生了化学变化,把没有甜味的淀粉变成了有甜味的麦芽糖。

2.米饭里面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米饭上滴上一滴碘酒,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颜色发生了变化(变蓝),这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含淀粉的食物:马铃薯、玉米、小麦、红薯等;不含淀粉的食物有苹果、番茄、菠菜、洋葱、橘子、花菜、白萝卜、大头菜,白砂糖。

4.制作神秘的信件:用毛笔蘸淀粉调制的液体,在白纸上写下几个字,晾干后送给同学,在白纸上均匀喷上碘酒,淀粉遇到碘酒变成了蓝色,不一会儿白纸上就出现了蓝色的字。

2.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1.小苏打的特点是白色的细小晶体,白醋的特点是无色、透明、有一股酸味的液体。

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有产生气泡,有“嗤嗤”声,杯子外壁有点凉。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气体,这是二氧化碳,它是空气的组成部

分。它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无色透明。

3.我们喝的一些饮料中,就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当打开汽水瓶盖时,冒出的气泡就是二氧化碳;我们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二氧化碳;蜡烛燃烧也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

2.5铁生锈了

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铁片和铁锈比较:

敲击声颜色形状弹性导电性能质地

铁片灰白固体好良紧密洪亮铁锈红褐粉末差不良不良不良3.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

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铁钉上有红色物质生成,硫酸铜液体的颜色变浅。

2.(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1.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2.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

2.8物质变化与我们

1.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变化有两类:(物理变化)

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

2.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

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小学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得分: 2019年3月 一、填空题。(把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内,每空1分,共13分) 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 ,整个世界都是由构成的。 2、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和,这些变化可以帮助我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 3、我们周围世界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即和。这些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 4、打开电灯开关,电灯就会发光发热是变化。 5、木炭燃烧时会发光发热是变化。 6、铁生锈的速度比小苏打和醋的反应速度要。(填快或慢) 二、选择题。(把你认为的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 1、铁生锈是一种( )变化。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物理和化学变化 2、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先熔化成蜡烛油。这种变化属于(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 )。 A、白色 B、无色 C、蓝色 4、打开可乐瓶,会有大量的气泡冒出,这些气泡中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 B、空气 C、水蒸气 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腐烂变质 B、水蒸发 C、酒精燃烧 6、下列关于蜡烛燃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只发生化学变化 C、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7、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白醋和小苏打混合 B、玻璃破碎 C、火柴梗被折断 8、硫酸铜溶液不能用( )盛装。 A、玻璃容器 B、铁制容器 C、铜制容器 9、把铁钉的一半浸入水中,另一半露在空气中,( )最容易生锈。 A、水中的一半 B、空气中的一半 C、空气和水的交界处 10、做泥塑或面塑时,物质发生的是(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无法确定 三、判断题。(把你认为正确的打上“√”,错误的打上“×”,每小题1分,共 10分) 1、因为我们摸不到空气,所以它不是物质。() 2、生成气体的变化肯定是化学变化。() 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物质可以使火柴烧得更旺。() 4、蔬菜当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所以我们要多吃蔬菜。() 5、有些物质变化比较缓慢,有的物质变化很快。() 6、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生成了新物质。 ( ) 7、铁锈很脆,一砸就碎。() 8、沙和黄豆混合后,我们观察到的两种物质都没有发生变化。() 9、小苏打是无色透明的晶体,它能在水中溶解。 ( ) 10、热胀冷缩现象是物理变化。 ( ) 四、连线题。下列变化与变化种类和伴随的现象连起来?(每线1分,共4分) 在米饭上滴碘酒 化学变化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生颜色变化 物理变化铁钉放到硫酸铜溶液中生成气体 水变成水蒸气 五、读图题:(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 识点 世界是由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是在不断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有些变化产生了,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 我们周围世界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即和。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如和混合;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的物质,如和混合。 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 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生成新的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说明这种气体。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等。 铁生锈与和有关,在日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关系很大。

探究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假设实验: 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吗? 我们的假设: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 实验材料:三个盘子、三枚铁钉、水和菜油; 实验方法:将三枚铁钉分别放在三个盘子中,其中两个盘子分别装上水和菜油; 实验现象: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的铁钉有点生锈,放在水盘子中与水和空气接触的铁钉生锈较多,浸没在菜油盘子中的铁钉没有变化; 实验结果: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其中水的作用较大。 0、用镊子夹住铁钉并将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铁钉,可以发现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同时蓝色的硫酸铜液体颜色会,这种变化属于。 1、用长柄金属汤匙去一小勺白糖,在蜡烛火焰上慢慢的加热,白糖会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是气体。 3、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防止、减缓铁制品生锈的速度? 答:制成合金;铁制品表面涂防护层;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1 . 在科学课上,同学们制作了下面三种形状的“桥”,其中抗弯曲能力最强的是()。 A.B. C. 2 . 同样高度的框架结构塔与实心塔相比,抗风能力()。 A.框架结构塔强B.实心塔强C.一样强 3 . 瓦楞纸抵抗弯曲的能力很强,主要原因是()。 A.是把几层纸粘贴在一起的 B.把几层纸粘贴在一起,并改变其中一层或几层纸的形状 4 . 在使用酒精灯时,要用火焰的()部分进行加热物体。 A.外焰B.内焰C.焰心 5 . 下列最稳固的形状是()。 A.△B.□C.◇D.Ⅱ 6 . 在城市道路常见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A.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B.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C.鼓号乐队不能进入 7 . 把同样的三张纸折成“L”“U”“W”形,它们的抗弯曲能力最强的是()。

A.“L”形B.“U”形C.“W”形 8 . 洗衣机滚筒旋转时容易晃动,为了保持稳定,其内部要固定一个重物,这重物应固定在洗衣机的()。 A.下部B.中部 C . 上 部 9 . 下列物体中利用到圆顶形原理的是(). A.滑轮B.安全帽C.连拱桥 10 . 桥面的跨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正确的是() A.跨度越大,抗弯曲能力越大 B.跨度越小,抗弯曲能力越大 C.跨度大小与抗弯曲能力无关 二、填空题 11 . 三角形支架最______、________、所用的材料也最少。 12 . 建筑物中(______)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最基本的形状是(______)形和四边形。 13 . 塑料瓶的上部是(______),中部瓶身是(______),底部一般向内凹进去,类似(_____)。 14 . 食物被________运输到胃里,在________里被进一步________和________的,在________被吸收。然后转入________中,食物在大肠吸收少量的________然后排出体外。 15 . 遇到凹凸路面时,握住车把的双手之间的距离尽可能_________(填“远”或“近)些,自行车龙头方向也容易把握。 16 . 给你一张纸,你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来增加这张纸的抗弯曲能力。 17 . 用长方体横梁建房时,横梁都是________放的。因为这样放可以提高横梁的________。 18 . 增加(_______)可以增加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加(________)可以大大增加梁的抗弯曲能力。 三、判断题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去答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 ________ 的材料(柱子)和 _______ 的材料(横梁)支撑 住的。它们受压时, ______ 比 _____ 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 ___________ 抗弯曲能 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2、拱形可以向 ______ 和向 ______ 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3、根据建造桥的材料来分, 有 _______ 桥、 ______ 桥、 ______ 桥;从桥梁结构的不同; 从桥梁结构的不同情况来分,有 ________ 桥和 ______ 桥。 4、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 ____________ 的特点,而且 _____________ 。 5、人体的结构非常巧妙 。人的头骨近似于 ______ ,可以很好地 ______ ;_拱形 ____ 的 肋骨护卫着胸腔中的 ______ ;人的足骨构成一个 _______ , 足拱可以更好地 ___________ 。 6、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 _________ 。 7、我们在生活中到处用到空心管,这是因为空心管不但 ________ 能力强,而且中间还可 以输送 _____ 和 ____ 。 8、框架结构铁塔的特点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9、为了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采用的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 10、不同形状的横梁是通过减少了材料的 _______ 但却增加了材料的 ______ 。 11、我们知道圆顶形的建筑物比较坚固, 如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也知道了框架 结构的高塔比较结实不易变形,如 ________________ 。用不同结构造的大桥更为牢固,如 o 、单项选择题。 4、设计建造各种桥梁时,最重要的是要考虑( )。 A 、桥能承重,不能弯曲 B 、选合适的形状和结构 C 、材料的性质 D 、美观 5、( )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受力,力都可以向四周均匀地分散开来,所以它比任何形 状都更坚固。 精选范本 ,供参考! 1、改变材料的( ),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A 、颜色 B 、亮度 C 、硬度 2、 ( ) 是最基本的框架,( )具有稳定性。 A 、 正方体框 B 、长方体框架 C 、三角形框架 D 、四边形框架 3、 ( ) 的物体稳定性好。 A 、 上小下大、 上轻下重 B 、上小下大 C 、 上重下轻 D 、 上大下小、上重下轻 D 、形状 A 、圆顶形 B 、三角形 C 、拱形 D 、球形 6、 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 A 向上 B 、向下 C 7、 赵州桥的形状属于( )。 )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向左 D 、向右 、拉索桥 D 、吊桥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5 蜡烛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从加热蜡烛和燃烧蜡烛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二、教学重难点 观察蜡烛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三角架、酒精灯、小块蜡烛、火柴、干燥的烧杯、瓷片、试管夹、澄清的石灰水、白醋、废旧易拉罐、生鸡蛋、吸管、白纸、橡皮泥。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张照片,猜猜是谁?(小时的)再看这张(现在的)2.刚刚那个也是他呀,为什么猜不出来呢? 长大了,变化了,这样的变化,生活中还有吗? (二)加热蜡烛的变化 1.(出示蜡烛)问:这是什么?这是没有生命的,有办法让它也发生变化吗?板题 如果给他加热可能会有什么变化? 2.说了不算,做了算,我们一起给蜡烛加热试一试,请看实验方法:(1.用试管夹夹住瓷碟;2.将小块蜡烛放入瓷碟中;3.点燃酒精灯给瓷碟加热。)(看到现象就用灯帽熄灭酒精灯),另外,用过的火柴梗等杂物放进托盘。实验材料在抽屉里,请拿出开始实验。 3.学生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5.熔化的蜡油还是蜡吗?它冷却后会怎样?还是蜡吗? 可见,不管是固态还是液态,它都还是蜡,只是什么在发生变化?板书 (三)点燃蜡烛的变化 1.如果点燃蜡烛,又能看到什么现象呢?预测。 2.我们今天就想办法收住这些物质,请看实验:(出示1、2、3) 3个实验都要看变化,所以拿到实验材料后先不忙做,先观察5秒钟,然后再做。由于材料有限,每组选一个实验做,好,5秒钟选择。请选实验1的小组收拾好桌上材料,派1人送来并换取新的材料。实验2的……,实验3的……。 3.小组选择好实验后一人上去领材料,开始实验。 4.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产生的水、二氧化碳、碳还能再变回蜡吗?那么它就不是蜡,而是一种新的物质。 5.由此可见,点燃蜡烛和加热蜡烛的变化一样吗?哪里不一样?板书 (四)探究其他物质的变化,归纳出两种变化。 1.蜡烛的变化是这样,其他物质的变化又怎样呢?请拿出材料袋,看看是几号材料袋,再看里面要做些什么实验。教师板书4个实验名称 2.再看实验单,看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做。 请各小组收拾好桌上材料派1人上来领取相应的材料。 3.开始实验并做好记录。 4.交流并板书与哪个变化类似。 5.它们仅是众多物质中的一部分,它们身上发生的变化,其他物质身上也会发生,科学家们就将物质的变化分成了这样的两类,像……等等的变化仅仅是形态的变化,而像……等等的变化就是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在产生新物质的时候,常常也伴随着一些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沉淀,或气泡,还有颜色的改变等。 (五)辨别生活现象 1.根据物质变化的特点,一起来辨别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属于什么变化,小组先讨论。 2.水的三态变化; 木材做成桌椅,木材燃烧, 小麦磨成面粉,面粉做成馒头, 加热白糖至熔化,加热至焦黑, 树叶的颜色变化, 生鸡蛋变成熟鸡蛋, 3.回顾开头人的长大属于什么变化,易拉罐被做成小盘子又属于什么变化。 (六)总结回顾 板书:

城北小学六上科学第二单元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练习题 班级六(2)学号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和横放的支撑住的。它们受 压时,比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这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2.通过实验,一张纸,通过增加、增加或改变等 方法可以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 3.在不增加材料的情况下,“V”“L”“U”“T”或“工”字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 少了材料的,而增加了材料的,从而大大增强了抗弯曲能力。 4.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和向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5.圆顶形可以看成的组合,它有承载压力大的特点,而且不产生的 力。 6.很多生物的身体部位有拱形结构。比如,人体的头骨、、等部 位有拱形结构的保护。 7.高塔不易倒的特点是:、、等。 8.建筑物中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最基本的形状是形 和四边形。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它抵抗弯曲的能力。………………………………() 2.用两张纸搭一座“平桥”一定比用一张纸搭的“平桥”承受的压力要大。……() 3.同样材料制成的大小和轻重都相同的桥梁,如果跨度相同,拱桥和平桥的承重能 力也一样。………………………………………………………………………() 4.三角形框架比长方形框架不容易变形。………………………………………() 5.拱形受压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形能承载很大的压力。() 6.鸡蛋近似于球形,因为这样可使它更坚固。…………………………………() 7.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8.纸的厚度增加一倍,它的抗弯曲能力也增强一倍。……………………………() 9.增加纸片的宽度比增加纸片的厚度更能增大纸片的抗弯曲能力。………() 10.葱管状的叶子,使它既结实又轻巧。…………………………………………()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许多桥梁建成拱形,主要是为了() A、更加美观 B、节省材料 C、更加牢固 2.下列形状中最为坚固的形状是()。 A、正方体 B、长方体 C、球形 3.铁路上钢轨做成“工”字形的目的是()。 A、便于安装 B、美观 C、增加抗弯曲能力又节省钢材 4.下列不易变形的框架是()。 A、B、C、D、 5.下列物体中利用到圆顶形原理的是()。 A、汽车方向盘 B、安全帽 C、铁塔 6.下列三种形状中,()是增强抗弯曲能力最弱的。 A、 B、 C、 7.为了增强横梁抵抗弯曲的能力,我们通常把横梁()。 A、横着放 B、立着放 C、斜着放 8.瓦楞纸抵抗弯曲的能力很强,主要原因是()。 A、是把几层纸粘贴在一起的 B、把几层纸粘贴在一起,并改变其中一层或几层纸的形状 9.跨度很大的桥经常采用的结构是()。 A、拱桥 B、石板桥 C、钢索桥 10. 在同样的瓶子里装入自来水,放在平整的桌面上,最稳定的是()。 A B C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在变化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3、比如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4、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5、(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6、(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利用这个特性能够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7、(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8、(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无色无味,能让点燃的火柴熄灭,比空气重 9、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10、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相关。11、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12、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 13、(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根据这些现象能够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14、(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检测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世界是()构成的,物质总是在持续地(),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这种变化叫()。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种变化叫()。 2、物质的变化能够划分为()和()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 3、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先发生物理变化,随后发生了()。 4、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蜡烛也在同时发生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是物理变化,()是化学变化。 5、淀粉与()会发生()反应而改变颜色。利用这个特性能够 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6、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7、化学变化会伴随常见的四种现象:()、()、()()。 8、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铁钉浸入后会发生化学反应,能看到溶液的颜色(),铁钉上有()。 9、铁生锈是()和()的共同作用。 10、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要经过许很多多的 (),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 11、因为()、()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 量的(),使空气中的()含量持续增加,导致()、()、()。

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教案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过程与方法: 1.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 2.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 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 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蜡烛、火柴、铁绣钉、纸。

2.演示实验材料:塑料袋、易拉罐、水结冰图片。 【教学过程】: 一.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 1.切身环境导入: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2.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 3.深入探讨: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 4.建议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 .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袋实验证明。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6.小结: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的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过渡物质在变化 1.以教室为例,教室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么? 2.学生会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 (1)师引入演示: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 讨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物质本身没有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钢索桥是由钢缆、()和()组成。可以分为()和()两种形式。2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是可以()和()传递承受的压力。()和()框架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框架。三角形框架具有(),利用三角形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3、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的构造叫做()。 4、拱形结构又叫推力结构,它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的压力和()的推力。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产生外推力的结构。 5、跨越长江的()大桥,跨度达1385米,是大跨度的钢索桥。 6、很多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和横放的材料()支撑住的。 7、横梁的抗弯曲的能力与它的()和()有关系,增加()比增加()更有效。改变()也可以增强抗弯曲能力。 8、纸包装箱用的材料叫()。 9、球形在各个方向都可以看成(),所以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10、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拉住了(),抵消拱向外的(),减少了()的负担。桥面也比较低而且(),方便通行。 11、人体自然形成的结构非常巧妙 ( )、( ) 等部位有拱形的保护。 12、从桥的结构来看,除了拱桥外,还有( )、( )等。 13、( )在各个方向都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14、一张纸,通过( )、( )等方法都可以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 15、拱形受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个部分收到压力时会产生( ),如果能抵住拱形的( ),拱就能承受巨大的压力。 二、判断题 1、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2、乒乓球不具有拱形的特点。() 3、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4、人体的结构非常巧妙。人的头骨近似于球形,可以很好地保护大脑;拱形的肋骨护卫着胸腔中的内脏;人的足骨构成一个拱形——足弓,它可以更好地承载人体的重量。() 5、桥的结构变化反映了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6、柱子比横梁容易弯曲和断裂。() 7、圆弧形、圆顶形、球形等建筑物体,不具有拱形承重的特点。()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 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2.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3.我们身边的书、橡皮、桌子、电灯、自来水、房屋、大树、动物、植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空气、电、火、声音也是(物质)。 4.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不同之处主要有三个方面: (1)有的物质变化快,有些物质变化比较缓慢; (2)有的物质变化是人为因素,有些是自然因素; (3)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没有产生新的物质,例如压扁易拉罐、水结冰、给水加热、弯折铁丝、纸折玩具等,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例如火柴燃烧、蜡烛燃烧、铁生锈等,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第二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豆子和沙子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2.白糖加热后由白色的糖变成黑色的炭,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3.物质变化一般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4.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例如:

(1)蜡烛燃烧时,蜡烛熔化后变得越来越短是物理变化,发光发热并伴有气体生成是化学变化; (2)白糖加热时,先由固体的糖熔化后变成液态的糖,这属于物理变化。接着液态的糖由透明变成黄色、红色、褐色,最后炭化后变成一种黑色物质炭,并伴有焦味,这属于化学变化。 第三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1.米饭本身不是甜的,但我们咀嚼过程中会感到有甜味,这是因为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米饭中的(淀粉)在口腔里与(唾液)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一种新的物质(麦芽糖)。 2.淀粉和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一种不同于淀粉和碘酒的新物质,这种物质是(蓝色)的。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特性,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有(淀粉)。 3.含有淀粉的食物(玉米、土豆、番薯、苹果、面包、馒头、南瓜、生姜)。 不含淀粉的食物(花菜、胡萝卜、白萝卜、菠菜、番茄、桔子、白糖、洋葱)。 4.用毛笔蘸淀粉调制的液体,在白纸上写下几个字,晾干后字迹不见了,再用(碘酒)涂在白纸上,白纸上的字就显示出来了,这就是神秘的信件。制作神秘信件时,调制淀粉液要用(热水),因为淀粉不溶于冷水。 第四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1.小苏打是白色的细小的(晶体),溶于水。

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答案)

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20分钟,满分:30分) 题号一二三四成绩 得分 学校:班级:学号: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 B )将一只矿泉水瓶放置在平整的桌面上,下列几种情况下最稳定的是 A、将一满瓶矿泉水正放在平整的桌面上 B、将半瓶矿泉水正放在桌面上 C、将半瓶矿泉水倒放在桌面上 D、将一只空瓶子正放在桌面上 2、( B )安全帽做成拱形是因为 A、美观 B、承受很大的冲击力 C、减轻帽子自身的重量 D、节省材料 3、( A )瓦楞纸常被做成纸箱包装物品,这样做是为了 A、增强抵抗弯曲的能力 B、节省原料 C、为了美观 D、减轻箱自身的重量 4、(D)巴黎铁塔至今屹立不倒的原因是 A.上小下大 B.上轻下重 C.三角形框架结构 D.以上都是 5、(C)在研究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要改变的条件是 A、纸的材质 B、纸的厚度 C、纸的宽度 D、纸的长短 E、单个垫圈的轻重 6、(B)在房屋和桥梁等建筑中,横梁都是 A、横着放的 B、立着放的 C、随便放的 D、不知道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6分) 1、(X)锅盖做成圆顶形主要是为了锅的容量大些。 2、(√)葱管状的叶子,有拱形结构,使它又结实又轻巧。 3、(X)只要能抵住拱的外推力,拱的承载能力是无限的。 4、(√)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的外墙体是一种特殊的框架结构。 5、(√)材料的厚度和宽度相比,厚度更多地影响着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6、(√)薄薄的鸡蛋壳能承受比较大的压力,是与鸡蛋壳的形状有关。 三、填空(每小题2分,共4分) 1、圆顶形可以看成是_拱形__的组合。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___拱形__。 2、从桥的结构来看,除了拱桥外,还有梁桥 、 索桥 等。 四、实验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这组同学研究的是材料的厚度 与抗弯曲能力的大 小关系的(1分)(1)此实验必须 控制 相同的量有:材料的宽度、垫圈个体的重量(写出2个即可)(1分) (2)分析表中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材料的厚度越大,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就越大 (2分) 2、将4个鸡蛋的蛋壳中间圈上一条宽胶带,然后用剪刀修剪出4个比较整齐的蛋壳,每个蛋壳约为愿鸡蛋的一半大。把4个蛋 壳摆在桌上,形成一个正方形,圆顶都朝上 把玻璃杯轻轻地放在蛋壳上,慢慢小杯子中倒水,直到蛋壳碎了 为止,你会发现,蛋壳可以支撑令人惊讶的重量。请你用科学知识解释步骤三中的现象。(4分) 答:每个蛋壳的形状近似于圆顶形,各个面都是拱形,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四个蛋壳摆在一起,就更能承受巨大的压力。 材料厚度1倍厚度2倍厚度3倍厚度4倍厚度承受的垫圈个数 2个 5个 9个 15个

科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帮助学生认识物质的变化为目的编排了四节课,即《蜡烛的变化》、《食盐和水泥》、《铁生锈》、《牛奶的变化》。研究物质的变化,对掌握物质的性质,了解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够为初中阶段学习物理、化学课程奠定基础。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蜡烛的变化》借助对蜡烛变化的探究,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两大类变化——形态的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本课从能否产生新物质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食盐和水泥》一课,从另一角度来认识物质的变化,即按照物质的变化能否恢复原状来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在前两课探究的基础上,《铁生锈》一课着重探究物质的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铁为例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物质的变化给人们生活的利与弊;《牛奶的变化》通过牛奶与不同物质的混合以及其他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牛奶的变化。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知道空气、水分等因素能够使铁钉生锈,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3、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这些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知道洗涤用品可以使污物发生变化,了解不同污物需要不同的洗涤用品。 5、知道指示剂能够鉴别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二)过程与方法 1、能从周围常见的现象中发现物质的变化,并能提出相关的问题。 2、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如铁钉生锈的证据。 3、初步学会制作石膏模型。 4、进一步学会做控制变量的实验。 5、初步学会制定实验方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2、体会做石膏模型、用自制指示剂鉴别物质酸碱性的乐趣。 3、经历探究铁钉生锈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4、留心身边的科学,愿意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最新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卷1 一、填空题。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构成的,是在不断地发 生变化的。 2.我们吃米饭或馒头的时候,细细咀嚼后会感到有些甜味,这是 因为米饭和馒头中含有。要检验这种物质是否存在,我们可以在米饭 或馒头上滴几滴,如果,就说明米饭或馒头中含有这种物质。 3.铁生锈的速度比小苏打和醋的反应速度要。 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的现象有、、和产 生沉淀物。 5.硫酸铜溶液是色透明的液体,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铁钉表面会附着色的物质,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变化属于 变化。 二、判断题。 1.物质的变化有些是自然现象,有些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 ( ) 2.因为我们看不见也摸不到空气,所以空气不是物质。 ( ) 3.有些物质的变化很缓慢,而有些物质的变化很快。 ( ) 4.小苏打是无色透明的晶体,它能在水中溶解。 ( ) 5.铁生锈是一种物理变化,因为铁生锈需要很长的时间。 ( ) 6.热胀冷缩现象是物理变化。 ( ) 三、选择题。 1.下列关于蜡烛燃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只发生化学变化 C.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2.打开可乐瓶,会有大量的气泡冒出,这些气泡中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空气 C.水蒸气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腐烂变质 B.水蒸发 C.酒精燃烧 4.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白醋和小苏打混合 B.玻璃破碎 C.火柴梗被折断 5.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不能看到的现象是( )。 A.接触硫酸铜溶液的铁钉表面变色 B.产生大量气泡 C.溶液的颜色变浅 6.把铁钉的一半浸入水中,另一半露在空气中,( )最容易生锈。 A.水中的一半 B.空气中的一半 C.空气和水的交界处 7.用白醋在白纸上写字,干后纸上无明显痕迹,再把红萝卜皮浸出的液体喷在白纸上,可见字迹。这个变化属于(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无法确定 8.硫酸铜溶液不能用( )盛装。 A.玻璃容器 B.铁制容器 C.铜制容器 9.下列方法中,( )不能防止和减缓铁钉生锈。 A.将铁钉放人盐水中 B.在铁钉上抹油 C.在铁钉上刷油漆 10.做泥塑或面塑时,物质发生的是(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无法确定 四、连线题。 将下列物质的变化与其主要伴随的现象用线连起来。 在面包上滴碘酒 物理变化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光、发热 把高锰酸钾放入水中 铁钉生锈产生气体 化学变化蜡烛燃烧 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颜色改变 水变成水蒸气 五、读图题。 如下图所示,在烧杯的底部放入一勺小苏打,将点燃的蜡烛置于烧杯内,用滴管向烧杯中滴加白醋(白醋不会迸溅到蜡烛上),你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六、简答题。 1.小明看到电视里的钻石广告:“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所以小明认为坚硬的钻石是世界上永远不会发生变化的物质。你认为小明的观点科学吗?请说 明理由。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及复习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及复习题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1、纸的抗弯曲能力与纸的厚度有关。 像纸这样的薄形材料抵抗弯曲的性能都较差,增加厚度能显著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2、同一个物体不同形状时抗弯曲能力不同。 如把薄纸板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加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的。 3、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 各部分受到压力时会产生外推力,拱就能承受巨大的压力。 圆顶形可以看成是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的推力。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人的头骨近似于球形,可以很好的保护大脑;拱形的肋骨护卫着胸腔中的内脏;人的足骨构成一个拱形---足弓,可以更好地承载人体的重量。 4、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三角形框架结构最稳固, 不易变形。 塔上小下大,上轻下重,多用三角形结构。 六年科学第二单元练习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一、判断题。 1、框架铁塔的结构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空气阻力小,所 以它不容易倒。 ( ) 2、拱形的龟壳,可以让乌龟更加耐压。( ) 3、六边形支架用料多,所以稳固。( ) 4、体育馆用拱形做屋顶是为了美观。( ) 5、脚手架上的斜梁是为了使脚手架稳固而添置的。( )

6、拱桥的优点是承受力大且使用材料少。( ) 7、现代的斜拉桥由于是用钢材建造的,所以它牢固。( ) 8、造房子的时候把横梁平着放,这是因为平着放更加坚固。 ( ) 9、球形从各个方向上看都是拱形,所以它比任何形状都坚固。 ( ) 10、增加纸条的宽度和厚度都可以大大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 ( ) 11、做纸包装箱时之所以用瓦楞纸板是因为瓦楞纸板的抗弯曲能 力比一般的纸板要强。( ) 12、桌椅都有四条腿,所以四边形比三角形更稳固。( ) 13、葱管状的叶子,使它又结实又轻巧。( ) 14、塑料饮料瓶的底部非常的厚,所以非常结实。( ) 15、建桥面使用材料越多,承受力越大。( ) 16、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受压力大的优点, 又没有了拱受压时向外的推力。( ) 17、人的骨盆可以很好的承载人体的重量。( )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我的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30分) 1.很多材料可以通过改变( ③ )增强抗弯曲的能力。 ①形状②厚度③形状或厚度 2、我国著名的赵州桥至今结实完好,主要原因是(①) 拱形结构②石料抗弯曲能力强③石料能承受很大的压力 3加固正方形框架的最好办法是增加( ② )。 ①横杆②斜杆③竖杆 4、下面能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的是(①)。 ①增加纸的厚度②减小纸的厚度③增加纸的光滑度④让纸变得更 粗糙 5、下面不能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的形状改变是(①)。 ①、—②、W ③、T ④、U 6、下面(③)物品没有利用到拱形原理。 ①圆顶屋顶②赵州桥③金字塔④乒乓球 7、下面(①)框架最牢固。 ①Δ②□③◇④∏ 8、空塑料瓶在(③)情况下最不容易倒。 ①瓶口向下②瓶口向上③瓶口向上瓶里装一些沙 9、钢索桥主要由钢缆、桥塔、和桥面组成。(①)是桥承重的主要构件。 ①钢缆②桥塔③桥面 10、增加梁的厚度可以(②)能力。 ①增加抗弯曲②大大增加抗弯曲③减小抗弯曲 三、我的判断。(对的打√,错的打×20分) 1、形状不同的一种材料,抗弯曲能力也会不同。 ( √ ) 2、增加材料的厚度可以提高材料抗弯曲能力。(√) 3、改变薄形材料的形状可以增大它的抗弯曲能力。(√) 4、利用三角形可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5、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 6、三角形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框架,四边形框架的稳定性最好。(×) 7、宽度比厚度更能提高梁的抗弯曲能力。(×) 8、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9、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 10、把薄形材料弯折成“工”字形,实际上是增加了材料的宽度。(×) 三、我的研究。用筷子做一个稳固的正方体框架(20分) 1、我的框架草图为: 2、我需要多少根横杆、竖杆、斜杆? 答:横杆8、竖杆4、斜杆6. 3、思考哪些地方最需要斜杆,哪些地方不一定需要斜杆?

2019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题及其答案

2019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题及其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34分)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2、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3、能产生新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有:定粉和碘酒,铁钉生锈,蜡烛燃烧,白糖加热,米饭与唾液,小苏打和白醋等等。 4、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如豆子和沙子混合;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的物质,如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5、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紫色,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定粉。6、我们周围世界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产生了新物质。 7、小苏打和醋混合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气体——二氧化碳,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说明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8、通过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我发现铁锈是红褐色、有空隙、无光泽、不导电、不能被磁铁吸引、粗糙等。 9、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要经过许许多多化学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10、铁生锈的原因与空气和水有关。 11、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了醋和小苏打混合后生成的气体,以及能使燃烧的火焰熄灭的气体,我们喝的饮料中的气体;我们呼出的气体;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等等都含有二氧化碳。 12、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二,判断题题(每题1分,共36分) 1、唾液能消化淀粉。( V ) 2、淀粉和滑石粉遇到碘酒都会变蓝色。( X) 3、土豆中含有淀粉,滴上碘酒会变黑色。( X ) 4、肥肉中含有丰富的淀粉。( X ) 5、淀粉就是滑石粉。( X ) 6、铁生锈是一种物理变化。( X ) 7、铁片的颜色和铁锈的颜色很接近。( X ) 8、铁生锈和水、氧气有直接关系。( V ) 9、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能产生红色的铜。( V ) 10、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化学变化在进行着。( V ) 11、化学变化过程中只能出现颜色的改变。( X ) 12、化学变化的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V ) 13、淀粉遇到碘酒变蓝是一种化学变化。( V ) 14、物质变化的速度都是一样快的。( V ) 15、油和水混合后会放出很多气体。( X ) 16、物质只要变化都会产生新的物质。( X ) 17、沙和黄豆混合后,我们观察到的两中物质都没有发生变化。( V ) 18、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物质可以使火柴烧得更旺。( X )

小学科学六下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练习题

物质的变化 一、填空题 1、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和(),它们最根本的区别是()。 2、物质的化学变化伴随一些现象,比如()、()、()和()等。 3、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整个世界都是由()构成的。 4、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包括()、()和()等。 二、判断题 1、有些物质会变化,而且变化速度也有快有慢,有些物质永远不会发生变化。() 2、加热白糖的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3、因为我们摸不到看不到声音,所以声音不是物质。() 4、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人也是由物质构成的。() 5、物质一旦发生颜色的变化说明它发生了化学变化。() 6、馒头、面包遇到碘酒变成了蓝紫色,因为他们都含有淀粉。() 7、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就一定会生成新的物质。() 8、生产水泥的过程十分复杂,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9、给铁的表面进行电镀,可以有效的减缓铁生锈的速度。() 10、硫酸铜溶液和铁进行反应后,拿出铁后剩下的液体还是硫酸铜。() 11、生成气体的变化肯定是化学变化。() 12、铁生锈是一种物理变化。() 13、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14.物质的形状、状态、体积和位置的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 ) 15.二氧化碳气体能帮助蜡烛燃烧,使蜡烛的火焰越烧越旺。 ( ) 16.化学变化不一定有气体产生,也不一定发光发热,只要有新的物质生成。 ( ) 17、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 18、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只要产生了新物质就属于化学变化。() 19、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 三、选择题 1、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会熔化成蜡烛油,这种变化属于()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小苏打和醋混合后留在杯中的液体是() A醋 B小苏打和醋 C新物质和反应剩余的小苏打或醋 3、影响铁生锈的原因是() A空气 B水 C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 4、下列哪种环境下铁容易生锈() A缺水的沙漠 B潮湿的森林 C干燥的高原 5、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是()发明的。 A古代的科学家 B当时的政府人员 C古代的炼丹道士 6、下面两种物质混合后不会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小苏打和白醋 B米饭和碘酒 C黄豆和面粉 7、下面和铁不是同种物质的是() A铁棒 B铁锈 C铁网 8、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倒向燃烧的蜡烛火焰,火焰会() A马上熄灭 B等一分钟后熄灭 C不会熄灭 9、下面不含淀粉的食物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