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教学类散文

高中教学类散文

高中教学类散文
高中教学类散文

高中教学类散文

:聆听的微风

有风的日子我聆听风的絮语,有雨的时节我聆听雨的张扬,阳光撒满大地的时候我感受阳光的味道和温暖独处的时候,我喜欢静静地聆听,聆听寒来暑往,聆听斗转星移,聆听阳光的微笑,聆听花开的音符,那是一种妙不可言的盈润,那是一种怡然自得的欣慰。

希望的种子在朝气蓬勃中聆听,聆听生命的呐喊;微绽的莲花在星光灿烂下聆听,聆听天籁之音的梵唱;皎洁的月光在飘香的大地上聆听,聆听收获的喜悦;琼林玉树在浑沌世界里聆听,聆听强者的忍耐。

飘飞柳絮在江南的岸边聆听,聆听烟花三月的朦胧;千年胡杨在滚滚沙洲中聆听,聆听大漠孤烟的惆怅;孜孜学子在流芳百世的圣贤书中聆听,聆听四书五经儒家思想的智慧;万里长城在宇宙洪荒里聆听,聆听炎黄子孙团结拼搏后的繁荣富强。

在美妙的聆听中,心情开始慢慢淡定,心灵开始渐渐纯净,放飞聆听的翅膀,让它翱翔到云端,你会发现聆听是一种轻盈的快乐,聆听是一份淡泊的宁静,聆听是以一颗睿智从容的心去面对日新月异的大千世界。

喜欢聆听,宛如风喜欢在雨中舞蹈,犹如雨喜欢在风中吟诵我要站在日月之颠聆听浩然正气,我要躺在滚滚浪尖聆听潮汐起伏,我要躲在母亲怀抱聆听她无微不至的叮咛,微风徐徐,遐想绵绵,我在思绪的海洋里感受着聆听的妙处,沐浴着天地人三者之间和谐的春风。

:渴望苦难

登上别号“小唐古拉”的桃儿九山,视线尽头就是东西走向的唐古拉大山脉。那里雪封雾障,莽莽苍苍,在这海拔五千米以上的青藏公路上,面迎恒久的大自然,处于意识的直觉状态,可以尽兴体验强烈的力度沉雄,体验巨大的空间感受。

千里唐古拉,绵绵而遥遥,挺立亿万斯年,占据着如此广阔的空间,又凝聚和延续了更加漫长的时间。节奏徐缓,韵律悠长,在厚重沉着的固态中,分明又感到了它绵绵而遥遥的流动美。

我就要翻越它,去到曾遭严重雪灾的多玛区,追记那里的人们半年来的遭际和抗争。此刻,唐古拉山顶部及山的雪,是1985年10月间那场百年不遇特大雪灾的遗作。

深心里,我早已的的确确成为藏北人。多年来,弄不清楚藏北高原以怎样的魅力,打动了我,诱惑了我,感召着我,使我长久地投以高举远慕的向往和挚爱。从视野中寻找,从诗思里寻找,从自己的《在八月》,《九月雪》,《走向羌塘》,《百年雪灾》的诗行里寻找······只是在此时此地,我才恍惚悟出了这谜底:那打动我,诱惑我,感召我的魅力是苦难。

——肯定是!

置身于唐古拉山顶,感受气温骤降。雪风并不暴虐,它只是慢条斯理地吹送,耐心的

把陈年积雪清撤在柏油路面。雪融了,雪冻了,路就封了,山顶就堵了几百辆车。

唐古拉,藏语,有译作“平平的高地”的,有译作“高原之山”的,总之有水涨船高

的意思。在藏北,唐古拉山的相对高度不高,虽然海拔五千六百多米。我们的车在山顶停

下了,就见这高地几乎一马平川,上山下山不陡不急。向忙着疏通道路的道班班工人打听,能不能从路侧绕过去,那个戴狐皮帽的黑脸膛年轻人取笑我们:“你要是想把车在这儿摆

一年的话,就试试吧。”

其实早知道山谷已被雪填满了,平平的雪壤之下深不可测。部队一个运输连的大车抛

锚在山这边。几位大兵司机百不聊赖地闲逛,朝我们的丰田幸灾乐祸地打口哨――同是天

涯沦落人了,唐古拉山顶经常堵车,常跑青藏线的人们习以为常。一堵几天,也会死人,

因为缺氧和酷寒。

藏北是充满了苦难的高地。寸草不生的荒滩戈壁居多。即使草原,牧草也矮小瘦弱得

可怜。一冬一春是风季,狂风搅得黄尘铺天盖地,小草裸露着根部,甚至被席卷而去,季

候风把牧人的日子给风干了;要是雨水不好,又将是满目焦土。夏天是黄金季节,贵在美好,更贵在短暂。草场青绿不过一个月,就渐渐枯黄。其间还时有雹灾光临,游牧的人们

抗灾能力极低。冬季一旦有雪便成灾情。旧时代的西藏,逢到雪灾就人死畜亡。我在此采

访中听藏族老人讲述得多了。翻阅西藏地方历史档案的《灾异志》,有关雪灾的记载也多。那记载是触目惊心的,常有“无一幸免”,“荡然无存”的字样。半年前的一场大雪,不

是一阵一阵下的,是一层一层铺的。三天三夜后,雪深达一米。听说唐古拉一线及藏北地

区大约二十五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域蒙难。不见人间烟火,更像地球南北极。听说牧人的

牛马大畜四处逃生,群羊啃吃帐篷,十几种名贵的野生动物,除石羊之外,非死即逃。只

是乌鸦和狼高兴的发昏,它们叼啄牲畜的眼睛,争食羊子的尸体······

山那边的重灾区多玛区,正处于长江源头。彼时,富庶美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如何知道那大江怎样从劫难中出发!古往今来,洁白无暇的冰雪如同美丽的尸衣,缠裹着

藏北高原,几乎每一个冬季!

藏北高原之美是大美,是壮美;藏北高原的苦难也是大且壮的苦难。

我读过一本书,里面有一段话:科学成就了一些伟大的改变,却没能改变人生的基本

事实。人类未能征服自然,只不过服从了自然,避免了一些可避免的困难。但没能除绝祸害。地震,飓风,以及类似的大骚动都提醒人们,宇宙还没有尽入自己的掌握······事实上,人类的苦难何止于天灾,还有人祸;何止于人祸,还有个人难以

言状的不幸。尤其是个人的不幸,即使在未来高度发达了理想社会里,也是忠实地伴随着

人生。啊!

由此,自古而今的仁人志士都常怀忧国忧民之心,中国知识分子从屈原以来尽皆“哀

民生之多艰”。中国之外的伯特兰·罗素也说过,三种单纯而及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他们

的一生。他说,那是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寻求,对人类苦难痛切肺腑的怜悯。他说,爱

情和知识把他向上导往天堂,但怜悯又总是把他带回人间。痛苦的呼喊在他们中反应,回荡。因为无助于人类,他说他感到痛苦。

而这种痛苦无疑地充实了每个肯于思想,富于感情的人生。这或许也算一种生活于世

上的动力。

这或许正是对于苦难特殊魅力的注解。

在1986年4月末的一天,在唐古拉山的千里雪风中,我感悟了藏北草原之于我的意义,理解了长久以来使我魂牵梦绕的,使我灵魂不得安宁的那种极端的心境和情绪的主旋

律就是――渴望苦难。

渴望苦难,就是渴望暴风雪来得更猛烈一些,渴望风雪之路上的九死一生,渴望不幸

联袂而至,病痛蜂拥而来,渴望历尽磨难的天涯孤旅,渴望艰苦卓绝的爱情经历,饥寒交迫,生离死别······渴望在贫寒的荒野挥汗如雨,以期收获五彩斑斓的精神之果,

不然就一败涂地,一落千丈,被误解,被冷落,被中伤。最后,是渴望轰轰烈烈或是默默

无闻地献身。

我在这一天想到这些,而这一天正是我的生日:在今天我满33周岁。

这个年龄,早过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龄了。我的笔下,也早就拒绝了“哀伤”,“痛苦”之类的字眼。我们倾心注目于人类的大苦难。我们有了使命感。幸福未曾使我心

碎神迷过,苦难却常使我警醒。要是有一百次机会让我选择,我必将第一百零一次地选择

苦难。

刚从家乡度假归来不久,假期中曾有那么一段是在异乎寻常的安逸中度过的。这一段

是精神于时间的空白。差点让我窒息。从此我永远不向往安逸。见识过无数普通人的生活,劳碌而平静的生活。感同身受,认为那样怎能宣泄时常不召自来激昂跌宕的情感!不想重

复别人的生活,渴望天马行空式的与众不同,在常人轨道之外另辟蹊径。

在陕南农村,一位老年的农家妇女,拉着我的手哭泣说:我想飞,早想飞,想飞啊,

可是一辈子也没出这个家院······新春佳节,老人借酒消愁,未饮先醉。

望着那张皱纹密布的脸,思考着作为女人的苦难。又庆幸自己飞得很远,总算远走高飞。高原十载,每年属于我的这一天的所有经历我都记得:那一年乘一辆货车从川藏公路

进藏,到第七天从藏东一鼓作气赶到拉萨,赶上吃那顿“长寿面”;又一年是在藏南,自

中印边境骑马翻过雪山,再赶回泽当镇的。今年则是在藏北,唐古拉风雪羁旅。

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例谈

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例谈 武汉市翠微中学钟海心 “文学小精灵”散文因其独抒性灵的情感,摇曳多姿的文笔,灵活自由的选材受众广泛。成为各种版本教材选编量最大的文学体裁。著名散文家秦牧曾说:“那些最好的散文,有的使人想到了银光闪闪的匕首,有的使人想起了余音袅袅的洞箫,有的像明净无尘的水晶,有的像色彩鲜明的玛瑙……”。教材选编者大都意识到优秀的散文不仅给以学生美的语言范本,诗的意境享受,还能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想,撞击学生心扉,更有利于达成新课改“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体推进。作为教者思考如何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有力挖掘课程资源,更好引导学生习得散文鉴赏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是一个极有价值和张力的研究课题。 一、循规蹈矩,因文制宜。 俗话说得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锁的特点决定钥匙的齿状,只有钥匙和锁相匹配,才能开锁,走进大门。同理:散文不同的类别决定教法取舍,散文阅读教学中只有找准该篇散文特点才能运用恰当教法打开散文鉴赏之门。 散文以“形散神聚”为主要特征,虽然种类繁多,写作形式灵动自由。但依写作内容主要可分两大类:实写类和虚写类。实写类大致可包括写景(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状物(如叶圣陶的《一个少年的笔记·爬山虎的脚》等)、叙事(如朱自清的《背影》等)、写人(如鲁迅的《藤野先生》等)四种,虚写类大致包括抒情散文(如欧阳斌《走,看云去》等),哲理散文(如松下幸之助的《大自然的启示》等)。遵循这些文章不同的写作内容,写景状物类散文就应侧重品读景与物,感受文中意境或意象特征,如何描摹,景物之中融合了怎样的情与理。叙事写人类散文就应侧重剖析典型事件、典型形象,纵横联系,品味形象言行、心理,外貌,细节,理解形象意义,从而感悟主题。抒情议论类散文就应侧重品味文中的情感和逻辑义理的美。这类散文往往是即景生情,理从事出,要感受情景交融,情随景生的特点,分析事与理间的逻辑联系,联系实际,拓展情理的实用价值, 抓住各类散文写作内容的侧重点及写法规律这个“规矩”这一核心问题,设计起教学环节和高质量的教学提问就有了保障。 二、涵咏语言,注重读写。 郑板桥《咏竹》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当今教学改革空前繁荣,流派众多,方法层出不穷的时代,散文阅读教学应有竹一般的坚定,紧抓语言品味这个中心,强化读和写的训练这两个基本点,从而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的问题要靠语文的方法来解决,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表达思想的材料,惟有重视语言的品读,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内容理解,层次分析,美点探究……与此同时,加强朗读 如何涵咏语言,读写结合呢? 1、拎词品读法:抓住文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词展开品析。 例如:教读苏轼散文《记承天寺夜游》,此文先叙述再描景,最后议论抒情作结。文末的“闲人”一词是理解文旨的关键。我们可以围绕这个词展开品析,设计几个层进性问题:闲人是什么意思?你从何处发现苏轼和好友张怀民的确是“闲人”?苏轼真的很清闲吗?通过这样由表及里的思考理解词的本义,语境义、深层义中学生解读了文本,联系了背景,最终明白“闲人”一词表达的感情微妙而复杂,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111

浅谈散文教学的策略

浅谈散文教学的策略 【摘要】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文情并茂的文学题材。散文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谓“神不散”,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散文的这一主要特点进行教学,帮助学生体会散文的真挚情感,揣摩散文优美、清新、流畅的语言。 【关键词】散文教学引导揣摩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文情并茂的文学题材。题材广泛,可以写真人真事,也可虚拟加工。行文自由,任意挥洒,如行云流水;结构布局,不拘一格,分合自如。注重文采,或质朴清新,或斑斓绚丽,给人以艺术的美感。散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难点。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教学好散文呢? 一、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散文时,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语文教师该采用怎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散文教学中,教师的激情导入,一幅优美的图片,一个有悬念的问题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利用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课前播放与课文有关的音乐,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朱志清的《背影》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我们爱用优美的文字来歌颂伟大的母爱,写父爱的文章大都是严厉,那么,在朱自清先生的父爱又是怎样的呢?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背影》。这样的导入,不仅很自然的进入文本,还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握散文的线索,理清文章的思路 散文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散还指它的表现方法不拘一格。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所谓“ 神不散”,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放笔纵情,东西南北,古今中外,精神的,物质的,现实的,幻想的,都可以信手拈来。但这些材料都是为一个中心服务的。这个中心就是神,就是线索。通过它把零散的材料连串起来。线索是散文的脉络,散文中的线索,为我们掌握和理清散文的情感脉络提供了依据。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作者描绘了一幅秀美的济南城冬天的图画,老舍先生描绘了济南的天空,济南的大地,济南的山,济南的,绘制了一幅完整的济南冬天的图画。全文写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壮”而着眼于“秀”。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济南的冬天是温暖的”。作者在寒冷的冬季里所见的是山的秀美,水的碧绿,突出一个“暖”字,这是本文的最大特点。再如萧乾先生的《枣核》一文,“索枣核——用途蹊跷,见枣核——如获至宝寄托切切思乡之意,说枣

浅析高中古代散文的教学意义及策略

浅析高中古代散文的教学意义及策略 摘要:古代散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无论从古代散文篇目还是考试所 占的比例中都可以看出来。新课标颁布以来,对古代散文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方 法和对策,诸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合作学习,交互式教学,等等。本文以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从立德树人、提高表达能力、传承传统文化三方 面分析了古代散文的教学价值,并提出了以诵读、涵泳、积累、对比为关键词的 古代散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代散文;教学策略 针对古代散文教育教学的研究不在少数,尤其在近几年,古代散文教学受到 了极大重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每册都设置有古代散文单元,教材中的古 代散文单元分别围绕叙事、写景、议论、写人、抒情五个主题,精选经典篇目, 为学生提供了一扇了解古代散文的窗口。本文将从教学价值及教学策略两方面探 讨改进古代散文教学的方法。 一、高中古代散文的教学意义 (一)立德树人 以汉语言文字写就的各类文章是中华民族历史经验的记录和历代精英智慧成 果的总结,其中有心系天下的忧国忧民情怀,有悠游于自然的天人合一旨趣,有 严密周详的逻辑论理方法,也有独属于个人的感叹和情绪。《苏武传》记叙了苏 武的两次自刎、两次反劝降和北海牧羊的经历,表现了苏武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浩然正气。《归去来兮辞(并序)》表现了陶渊明乐在山水间,物质 简朴但精神富足的个人追求,也是古人向往隐逸、醉情山水的创作风格和文化心 理的代表。《兰亭集序》兴发于悲叹人生之有限的愁绪,终结于超越人生之无常 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短暂生命的珍惜,对人生、自然的热爱和执著。立德为育 人之本,高中学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定型的重要阶段,古代散文中蕴含的优秀 德育资源,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爱国主义,磨练意志和毅力,知晓生活哲理,从 而拥有完善的人格。 (二)积累语言,打磨表达能力 现代汉语脱胎于古代汉语,我们今天仍然习用的典故、成语、俗语等就是古 代汉语的精华。学习古代散文有助于增强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提高其现代汉语 表达能力。如出自《荆轲刺秦王》的“图穷匕见”,出自《陈情表》的“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出自《鸿门宴》的“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无 不体现了汉语的美,有利于学生品味中华文化、体会汉字之美,从而优化学生的 书面和口头表达习惯,吸纳古代汉语简洁典雅的优点,写睿智深刻的话,说明白 晓畅的语。“古代散文,不是单层次的平面结构,而是多层次的结构。文章最动人之处,往往不在于表层语言直接显示的地方,而是在其深层语言所没有直接表达 的地方。其第二层次的暗示,往往比第一层次更为深邃动人。”如《师说》《陈情表》都遵循“起、承、转、合”的模式,既有排比对偶、敷陈渲染,也有夹议于叙、 卒章显志,布局合理,言真意切,令人读后深觉心悦诚服。 (三)传承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学习古代散文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了解古代社会制度、风 俗礼仪、饮食器用等方面的知识,一方面能帮助学生理解古人的情感表达方式, 进而探寻中国人的文化心理。《过秦论》中有以史为鉴、施行仁政的政治主张;《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廉颇忠心耿耿、率直磊落的高尚人格,还有蔺相如深谋

精美哲理散文30篇

精美哲理散文30篇 1、哲思短语 <<炭>> 你这黑脸汉子,燃烧了自己,温暖了别人。 <<萤火虫>> 最可敬的是:即使光亮比不上太阳月亮,却毫不自卑。 <<松柏>> 常年翠绿,是因为你扎根于大地,吸取了大地母亲的乳汁。 <<拖把>> 你清除了肮脏和灰尘,却把荣誉让给了别人。 <<皮球>> 如果泄气,你就成为旮旯里无人问津的瘪三。 <<水珠>> 要想永恒,就投身大海吧。 <<泥人>> 最大的愿望,永远不要下雨。 <<小溪>> 虽小,却清可见底。 <<挂锁>> 对贼人来说,就是暗示他屋内无人。 <<蚕>> 吃的是苦涩的桑叶,吐出的是雪白的丝,这就是奉献。 <<枫叶>>

将秋天渲染的火红,却挡不住寒冬的来临。 <<燧石>> 如不撞击,永远迸发不出生命的火花,终被世人唾弃。 <<太阳>> 最伟大,也有黑点。 <<烂泥塘>> 终日混浊不清,谁知你的深浅。 <<风筝>> 童年的梦,随风飞翔。 <<气球>> 如果赌气,就有胀破的危险。 <<镜子>> 不管你如何贿赂它,照出的还是原来的嘴脸。 <<瓦片>> 为人们避风挡雨,是因为人们把你捧得老高。 <<拐杖>> 承受不了岁月的负荷,只有叫你分担压力。 <<坟墓>> 活人的归宿,死人的住所。 <<碎石子>> 如果让它躺在路上,它可能使你绊倒。如果拿去铺路,前途将变得平坦宽阔。<<蜜蜂>> 可为勤劳的楷模,奉献者的化身。

2、散文咏月诗句漫谈 月,从古到今,它总是徘徊在人们瑰丽的想象中,那一弯淡淡的山月,那黄昏后的柳梢月,那霜满天的落月……总会留给人们一丝清新的诗意,交织其中的或喜悦或悠然或愁怅,总会随那淡淡的月光一起流泻在诗中吧。月的出现,创造无数清新可喜的自然景物,也是一个爱情鉴证吧,细细品味历代那与月有关的诗句,总让人感到爱的甜美芬芳。月是故乡明,总会升起缕缕的乡情。或是清新秀丽,或是雄浑壮阔,月,它总是一个给人以想象的尤物。 怀人篇 苏轼的中秋咏月词《水调歌头》已然成为千古名篇,那以明有开头,以婵娟收笔是那样的天衣无缝,望着那样的明月总会逗起人缕缕的思念,对兄弟朋友的思念,对情人的思念,总会如缕缕的白云飘过心头吧! 苏轼与他的兄弟久不能团聚,在这中秋月圆之际想起久别的兄弟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绝唱,而太多的月下思念情人的诗句,那总给月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月下,有着多少美好的故事呢,这月下的等待又是多么的温馨难奈,似乎总是把那初恋时分的细腻的,清纯的情感如诗如画地映入诗句中了。“窗前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把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柔情悄悄地织入了这窗前的月光,独自一人凄凄的思念,月光也觉得寒了。窗前的月呀,何时能送来柔情如水共剪西窗的温馨。“杨柳岸,晓风残月”多么清新的图画呀!这晓风残月中又有多少相思呢!饱含了关切,饱含了思念,然而那总是一串凄婉的思绪,定是那晓风残月打动了多少人的心。“月明人倚楼”在小楼上望着月儿长相思,那忠贞的思妇,那心中思悠悠恨悠悠绵绵的情总是和月光染成一片了。那月般美丽的人时时令人怀想,还有那“笛在月明楼”“秦娥梦断秦楼月”袅袅的笛音缭绕在薄纱般的月中,似乎是缕缕深情的思念,美好的姑娘心中都装了一些什么样的秘密?一曲《春江花月夜》多少绝美的月儿般的诗句,从月出到月落多么动人的故事,柔情缱绻地道出了“何处相思明月楼”这样的江月和着青枫浦上恋人们幽幽的悉怨,和着那洒满相思的淡淡的月光,汇成了一幅富有情趣的“春江花月夜”不觉令人怀想那妇人美的容颜,不觉怀想那情郎的才气,怀想才郎心中无尽的相思。“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穿帘而来的月又丝丝缕缕地激起相思。是清幽的月的缘故吧,那梦是多么的甜蜜,如春风拂过心田,给人以美的感受。“云破月来花弄影”这月光乍露穿云而来照在稀疏的花上,花园内是否有位古代的美女在等待情郎,而或是情郎在焦心地盼望中月惊花动,疑是情人到来的欢欣……“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多少精美的镶着月字的诗句呀,是月给人们的情思增加了浪漫还是人们的情思赋予月以诗意。那月光如水,总是柔柔地荡漾着相思,高楼下花园内,杨柳岸,窗前帘外,凡洒下月光的地方,总有人们的相思,这月,还有它清幽的光,定然是赠给有情人最美的礼物。 3、点亮一盏感恩的灯

以《荷塘月色》为例谈散文教学

以《荷塘月色》为例谈散文教学 散文作为一种记真事、诉真情的文体,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教师都希望通过学习散文,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但是,散文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兴趣并不浓厚,课堂上很难走进文本中去。语言优美、韵味悠长的散文,为何在课堂上遇冷?它在实际教学中呈现着怎样的现状,又如何改变呢? 一、散文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过于僵化 很多时候,教师讲散文已经形成一个套路:导入――作者和背景简介――逐段串讲课文――提炼小节含义――分 段并归纳段意――提炼中心思想――回顾课文脉络。在刚刚接触散文的时候,这样有步骤的梳理,有助于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走进文本。但是,如此模式化的课堂设计,若在散文教学中频频出现,“千人一面”的感觉必然会导致学生对于散文的兴趣逐渐减弱。 2.教学时间安排不当 散文的篇幅一般较长,而且内涵比较深刻,对于阅历尚浅的高中生来说,完全理解掌握文本内涵并不容易。有时候,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进度,不管文本是难是易,学生是否理解,总要在规定的一两节课内“解决战斗”。学生在有限的

时间里,懵懂地被拖着走完全程,根本没有时间去细细品味。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师特别看重知识点的覆盖面,会事无巨细地讲授,战线拉得过长,最终结果只是感觉结构松散、印象浅薄。 3.学生参与度不够 散文背后是作者丰富的阅历和深厚的积淀,教师在年龄、阅历等方面与作者相当,较易引起共鸣。然而,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积累是不足的,这就导致散文课堂常常是“冰火两重天”:讲台上,教师讲得激情四射,讲台下,学生始终是一 副游离于文本之外、无动于衷的表情。 4.应试成分偏多 有些教师为了调动学生思考,就把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变成了高考阅读题。甚至,从一开始就在结构、内容、鉴赏等方面设置了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解读文本。这种教学功利化、应试化的倾向,无疑是违背了散文教学“增强学生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和初衷的。它制约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不利于散文教学的长远发展。 散文教学的模式过于僵化、教学时间安排不当、学生参与度不够、教学应试成分偏多四种情况较为严重地制约了散文教学的长久发展。因此,改变散文教学的现状,探索它的教学策略,势在必行。下面笔者就以《荷塘月色》教学为例来谈谈如何应对。

哲理散文阅读指导(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哲理散文阅读指导(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 设计 蕲春四中陈仕明 [教学目的] 读懂哲理散文,提高现代文阅读得分。 [教学设想] 了解散文特点,掌握散文阅读规律,把握散文中心,提高答题准确率。 [教学过程] 一、散文特点 散文是表达作家对人生的一种感悟的,这种感悟往往由眼前某物或身边某事触发,从而悟出某种人生的真谛和哲理。 大体来讲,散文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形象和情感、感悟、哲理。当然散文的形象是广义的,包括人、事、物、景等等,一切客观存在都属于形象。哲理散文就是用优美的语言塑造出特定的形象以寄托自己的感悟。 二、哲理散文的解读步骤 既然哲理散文是通过具体的形象(寓意物)传达作者某种感悟、哲理,那么阅读它便要披形入里,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找出寓意物(形象),把握寓意物特征。 第二步:依据寓意物特征概括作者感悟、哲理。 示例如下: 例一荷塘月色 形象特征感情 荷塘月色静谧--------------------------------内心的不宁静 朦胧柔美-----------------------淡淡的哀愁 例二我的空中楼阁 寓意物特征感悟 空中楼阁充满活力对自由生活、独立 轻灵自由人格的向往 开放 例三独坐夕阳里 寓意物:夕阳大理菊 女孩 色彩丰富盛放青春形象 蓬勃的生命

特征:庄严祥和火红热烈 凝思期待 平淡色彩缤纷倔强高傲 哲理 太阳辉煌、壮烈---------平淡 (1)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由新 生辉煌、展示生命力走向衰亡的过程 一切事生命展开的 (2)只要曾献出过自己的热 物都有花草 -------萎落飘零力,展示过自己的热爱,可 相似的一刻的灿烂 以毫无遗憾地面对自己的 一面女孩可傲的青春-------------衰老 一生 总之,哲理散文的阅读,要弄懂作者写了什么哲理、感悟,就必须仔细分析作者缘什么而写,即必须遵循寻找“理缘”,把握“理义”的步骤。 三、哲理散文常用表现手法———象征

(综合知识)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策略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欣 赏》教学策略 综合知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作为一门选修课,老师们对待它有两 种偏激的态度,一是既为选修课,就干脆舍弃不修,提前进入高考复 习;二是把它当做必修课一样进行教学。 这两种做法都偏离了选修课 设置的根本意图。新课标明确地指出设置这一门选修课的宗旨一是培 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 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二是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 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 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 并给予 恰当的评价。如果要有效地落实这样的能力,我认为应该抓住两个关 键词,一是欣赏,二是积淀。 笔者认为欣赏、积淀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学在有 效层面上的着力点。为了实现这种有效,笔者这样进行操作。 一、回望必修教材,加强选修必修的联系。 例如教学散文之部,我们可以回望苏教版必修三第四专题的寻觅 文言津梁,加强选修与必修的联系。苏教版必修三第四专题寻觅文言 津梁有三个板块组成,即因声求气仔细理会融会贯通。因声求气重在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要我们从理解散文的形象性的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要我们从把握散文的逻辑性和 抒情性的角度去仔细理会,文无定格,贵在鲜活要我们从体会散文的 灵活性和趣味性的角度去仔细理会。 声情并茂地诵读, 仔细理会重在字词理解基础上的品味, 融会贯通就 是阅读的综合运用 选修教材的散文之部就为我们品味欣赏文言散文 提供了三种渠道。 角度去仔细理会,

再来看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这一单元选了三类散文,独具韵味的山水风物的山水游记类,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的人物传记类,直观形象的事实呈现的寄寓言志类。第一类散文的特点是情景交融的意境、灵活多变的笔法、多角度多侧面的细致的真实描写;第二类散文的特点是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精湛的场面描写、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态细节描写;第三类散文的特点是寓言说理、铺叙夸饰、渲染描摹、繁简搭配、多种修辞的运用。如果我们在欣赏《项羽之死》之后,将《史 记》刻画人物的手法即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运用多种手法来描摹人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进行总结,再来反观必修教材《廉颇蔺相如列传》和《鸿门宴》两篇文章, 并将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比较一下,学习就会更有文化意味。 二、欣赏诗文不求面面俱到,力求重点突破。 作为选修课,授人以渔是必要的,知识短文在于梳理欣赏的知识, 赏析示例在于明示学生欣赏的方法,自主赏析在于老师引领学生欣赏, 在这些基础上我们提出两点,一是欣赏不求面面俱到,求突破重点。 二是规划每一篇的欣赏重点,在课外实践中加强,积淀学生素养。 例如教学诗歌之部,笔者首先研究确定单元欣赏方法的重点,那就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重点在诵读,以意逆志的重点在体验,知人论世的重点在探究,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重点在想象。教学时,我们在某一方面突破,欣赏效果会最好,也利于学生迁移课外诗歌甚至高考诗歌鉴赏。例如教学《长恨歌》和《夜归鹿门歌》: 《长恨歌》的教学笔者确立的欣赏重点是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探 究诗歌的主题。 一是让学生明白爱情说、讽喻说、爱情讽喻说这二说由来的根源。 二是让学生明白从哪些方面来探究主题。一要看作品怎么写和写了什么。二要看相对历史,文学作品作了哪些处理。三要将同类作品进行比较,看看它们的同中之异。四要看创作时代背景。 《夜归鹿门歌》的教学笔者确立的教学重点是在想象画面中辨清 衬托和烘托。江边的喧闹、山中的寂寥怎么组成一个有机统一和谐的意境,那就是衬托和烘托手法的运用。在这一首诗的教学中,笔者重点讲清衬托和烘托的手法,让学生迁移阅读其它运用同类手法的诗歌。

经典哲理美文(一)

经典哲理美文(一) 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一、 美丽而善于隐蔽的枯叶蝶由于人类的滥捕而濒临灭绝,对于这一小生灵的命运,人们可以引发诸多话题。请看著名作家徐迟是怎样另辟蹊径,表现出独到的感悟的—— 枯叶蝴蝶 峨嵋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蝶可能还要美丽些,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 当它阖起两张翅膀的时候,像生长在树枝上的一张干枯了的树叶。谁也不去注意它,谁也不会瞧它一眼。 它收敛了它的花纹、图案,隐藏了它的粉墨、彩色,逸出了繁华的花丛,停止了它翱翔的姿态,变成了一张憔悴的,干枯了的,甚至不是枯黄的、而是枯槁的,如同死灰颜色的枯叶。 它们伪装,是为了保护自己,但是它还是逃不脱被捕的命运。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那用来隐藏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 它以为它这样做可以保护自己,殊不知它这样做更教人去搜捕它。有一种生物比它还聪明,这种生物的特技之一是装假作伪,因此它装假作伪这种行经是超不过这种生物——人的。 人把它捕捉,将它制成标本,作为一种商品去出售,价钱越来越高。最后几乎把它捕捉得再也没有了。这一生物品种快要绝种了。 到这时候。国家才下令禁止捕捉枯叶蝶。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国家的禁止更增加了它的身价。枯叶蝶真是因此而要绝灭了。 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如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上它们。做什么要装模作样,化为一只枯叶碟,最后也还是被售,反而不如那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的蝴蝶到处飞翔,被捕捉而又生生不息。 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 我愿这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出它们的真相。 [解读]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例谈

“文学小精灵”散文因其独抒性灵的情感,摇曳多姿的文笔,灵活自由的选材受众广泛。成为各种版本教材选编量最大的文学体裁。著名散文家秦牧曾说:“那些最好的散文,有的使人想到了银光闪闪的匕首,有的使人想起了余音袅袅的洞箫,有的像明净无尘的水晶,有的像色彩鲜明的玛瑙……”。教材选编者大都意识到优秀的散文不仅给以学生美的语言范本,诗的意境享受,还能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想,撞击学生心扉,更有利于达成新课改“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体推进。作为教者思考如何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有力挖掘课程资源,更好引导学生习得散文鉴赏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是一个极有价值和张力的研究课题。 一、循规蹈矩,因文制宜。 俗话说得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锁的特点决定钥匙的齿状,只有钥匙和锁相匹配,才能开锁,走进大门。同理:散文不同的类别决定教法取舍,散文阅读教学中只有找准该篇散文特点才能运用恰当教法打开散文鉴赏之门。 散文以“形散神聚”为主要特征,虽然种类繁多,写作形式灵动自由。但依写作内容主要可分两大类:实写类和虚写类。实写类大致可包括写景(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状物(如叶圣陶的《一个少年的笔记·爬山虎的脚》等)、叙事(如朱自清的《背影》等)、写人(如鲁迅的《藤野先生》等)四种,虚写类大致包括抒情散文(如欧阳斌《走,看云去》等),哲理散文(如松下幸之助的《大自然的启示》等)。遵循这些文章不同的写作内容,写景状物类散文就应侧重品读景与物,感受文中意境或意象特征,如何描摹,景物之中融合了怎样的情与理。叙事写人类散文就应侧重剖析典型事件、典型形象,纵横联系,品味形象言行、心理,外貌,细节,理解形象意义,从而感悟主题。抒情议论类散文就应侧重品味文中的情感和逻辑义理的美。这类散文往往是即景生情,理从事出,要感受情景交融,情随景生的特点,分析事与理间的逻辑联系,联系实际,拓展情理的实用价值, 抓住各类散文写作内容的侧重点及写法规律这个“规矩”这一核心问题,设计起教学环节和高质量的教学提问就有了保障。 二、涵咏语言,注重读写。 郑板桥《咏竹》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当今教学改革空前繁荣,流派众多,方法层出不穷的时代,散文阅读教学应有竹一般的坚定,紧抓语言品味这个中心,强化读和写的训练这两个基本点,从而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的问题要靠语文的方法来解决,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表达思想的材料,惟有重视语言的品读,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内容理解,层次分析,美点探究……与此同时,加强朗读 如何涵咏语言,读写结合呢? 1、拎词品读法:抓住文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词展开品析。 例如:教读苏轼散文《记承天寺夜游》,此文先叙述再描景,最后议论抒情作结。文末的“闲人”一词是理解文旨的关键。我们可以围绕这个词展开品析,设计几个层进性问题:闲人是什么意思?你从何处发现苏轼和好友张怀民的确是“闲人”?苏轼真的很清闲吗?通过这样由表及里的思考理解词的本义,语境义、深层义中学生解读了文本,联系了背景,最终明白“闲人”一词表达的感情微妙而复杂,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又如:教读贾平凹《月迹》,标题词即文眼,可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追随着作者的文笔寻找月亮的足迹,从而理清文脉,感受月亮的美好。 2诵读感悟法:在形式多样的诵读中感悟散文情感和意趣。 这种方法在散文教学中可以收到奇效。例如:朱自清散文《背影》是特别适合诵读的美文,

高效课堂下小学高年段散文教学策略浅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28889867.html, 高效课堂下小学高年段散文教学策略浅谈 作者:王倩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35期 摘要:散文文辞优美,富有旋律,类似诗歌,画面感强。小学高年段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阅读的基本规律,但是由于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点,重视文体教学就一定要侧重于对应的策略指导。小学阶段选入的散文都是堪称经典的作家作品,小学高年段的散文教学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可以更科学的号一号散文教学的“脉络”。 关键词:小学高学段;语文;散文教学;内容;选择 在倡导高效课堂的今天,明确语文教学的文体意识,有利于增强小學语文阅读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因为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阅读教学策略。 一.小学高年段学生学习散文的现状。 (一)散文特点 散文是一种语言优美的文学体裁,它具有音律美感,读起来朗朗上口,画面描摹绘声绘色,引人联想。我个人比较喜欢散文,也感受到散文多数是一些作者生活经历中的独特体验。往往写作者思想细腻,情感丰富,对生活富有想象,语言文字清新。 (二)学生学情分析 作为一名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师,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散文的教学策略简单的谈几点粗浅的见解。由于生活阅历不够丰富,阅读量积累少等原因,学生不能领会散文的神韵。所以背诵的时候就是死记硬背,无法形成长期记忆,更谈不上有感而发自然应用到写作当中去,毕竟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写作,所以抓住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研究教学策略才能让学生在散文阅读学习和写作中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归纳语言风格,总结行文规律,做到举一反三。 (一)经典作家,经典作品是最好的学习范例。 针对教学实践中如何统一,“本色语文”鲜明地指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工具性价值”,工具性价值是人文性价值的基石。统一的方法只能是“在工具性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实现人文价值”。[1]教学时应紧盯围绕每篇课文的语言表达特点引导学生学会表达。

高中现代散文教学研究

专题讲座 高中现代散文教学研究 吴欣歆(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 讲座的主要内容: 第一,现代散文研究最新成果。这部分主要选择一些对教学有影响的散文研究成果跟大家分享。 第二,现代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这部分主要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需求两个方面来分析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第三,现代散文教学流程的设计和教学策略的使用。这部分主要分析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使用教学策略。 一、现代散文研究成果 长期以来,影响中学现代散文教学最主要的理论观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这一观点的提出者肖云儒近期发表文章《“形散而神不散”的当初、当年和现在》,指出“二十来年的散文创作,随时代生活的变迁,随着一代一代作者观念的变化,早已远远超出了‘形散而神不散'那个时代的话语场和欣赏场”,认为“随着时代的变化,应对散文之‘神'作更宽泛的解释(如意蕴、情绪、甚至一种心理场)”,而不仅仅是主题和中心思想。对于这个观点的争论与现代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流程的设计都密切相关,它提醒我们思考,在现代散文的话语方式和写作手法都越来越丰富的今天,现代散文的教学是否还能够沿着“概括内容——提炼主题——分析手法”的路径行进? 刘锡庆教授曾撰写《当代散文创作发展的几个问题》一文,从大和小、外和内、实和虚、文和野、热和冷等十个字、五对关系总括了当代散文创作发展所面临的一些

深层次问题。指出散文在表现人、人性的深度上,大体有五个层面,即“实生活”层面,“情感”层面,“性灵”层面,“心灵”层面,“生命体验”层面。从这五个层面来看,我们教学中对解读散文的角度是否过于单一?能否从这样五个角度去解读散文,设计我们的教学活动? 著名的散文研究理论研究者陈剑晖提出要将“诗性”作为散文理论建构的核心词,他认为散文的“诗性”是“建立在人的个体存在、人的生命本真和丰饶的内心世界,是建立在事务的本原之上的诗性”“是散文最具心灵性的表达和情绪起伏的内在旋律,是人对社会生活,对大自然的总体性感受”“是流荡于万事万物和人的心灵深处的一种纯真的美质”。在这一论述的基础上,他推演出精神诗性、生命向度、人格智慧和文化本体性等层面来具体阐释“诗性”内涵。进而,他进一步指出“散文是极自由极潇洒的文体,它的规矩就是没有规矩,它的形式就是没有形式。所以作为一个散文研究者,他要做的事就是以纯正的精神去接近散文的精神,以自由的心态去感受散文的自由,以炽热的心去拥抱散文的心。”陈建晖的观点提醒我们,在散文教学的过程中感受到散文的诗性非常重要,散文的教学应该是挥洒诗性的教学,过于理性的概括、分析、阐释恐怕并不合适。如何在教学中引领学生感受更为重要,而并非仅仅知道。 与其他文体的理论研究来说,散文研究相对薄弱,上述研究成果未必能代表散文研究的最新成果,但与教学的关系最为密切。这些研究成果启发我们反思现代散文的教学内容该如何选择,如何根据文体特点确定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下面,我将用课例分析的方式跟大家交流一下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 二、现代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 一般来说,选择教学内容要考虑到课文特点和学生需求。不同教材版本中选入的现代散文篇目不同,根据选文的特点其学习方式可以分为三种: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基于这三种学习方式,我们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阅读现代散文主要存在三类问题,一是阅读目的不明确,没有根据文体特点确定阅读目标的能力;二是阅读意识不到位,文本细读的能力不强,该读到的地方没有读到,该读出来的东西没有读出来;三是生活体验的积累不丰厚,无法感受到文章的妙处。综合考虑课文特点和学生需求,确定教学内容要重点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 课文应该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什么;

浅谈写景散文教学策略

浅谈写景散文教学策略 写景散文大都语言优美、意境深邃、人文和谐,这些特点汇聚成一个字——美。读它,有如亲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灵性和秀丽。当读者与作者心灵碰撞之时,或美入其境,或美看其事,或美悟其情。因此, 根据写景散文的这些特点,我采用了赏析式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尽情地发掘美、再现美,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尽情地享受美。 (一)创设情境,融入美写景散文语言优美,教师应该利用好各种资源,创设美的情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美。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创设的环境中自然、快乐地学习,是教学写景散文的重要方法。上课之前,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动的教学环境。比如教学《草原》时,课文第一节展现了草原的无限美景,我先播放了一望无垠的草原,让他们理解“一碧千里”,然后再播放羊群,羊群像“白花”,给草原增添了无限生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领略到秀丽的自然风光,而且能引发学生审美情趣,进而激发学生欣赏散文的热情。2.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有关活动组织学生到市内风景名胜地去旅游,然后阅读描写这些地方的优秀散文,进行欣赏和感悟,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又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能力。衡阳市的南岳、岣嵝峰、雨母山、雁峰烟雨、西湖莲花等都是本土著名旅游风景区,组织学生在这些景点旅游后,再来阅读和欣赏网上下载的相关散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功效。而对于课本中一些无法去旅游的写景散文,比如《桂林山水》、《黄山奇石》等文章,则尽量以录象、视频等形式呈现给学生,以帮助学生阅读和欣赏这些写景散文。 (二)品味语言,感受美尽管各类散文都讲究语言美,但写景散文将语言美发挥到了很高的境界,甚至可以说是极致。品味语言是中学生学习散文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他们能够透过优美的语言在心中获得有关景物的生动形象,获得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也获得对语言形式美的感知。品味语言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朗读,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对语言细节特别是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进行赏析。如《乡下人家》一课中,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这里,“青”“红”“碧绿”写出了乡下人家院子的颜色之美;“风趣”,表现了藤和叶不同的魅力;“可爱”描绘了农家院子的迷人景色,令人遐想不断。 (三)指导诵读,提升美写景散文,非常适合于朗诵,通过朗诵,学生能更透彻地理解散文的思想内涵,更透彻地领会作者饱满的感情,在朗诵中,学生的思想感情也会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不知不觉中培养起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比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我就引导学生反复朗诵,读出江水的“静、清、绿”。学生越读越入情,充分体会到了江水的美丽。 我觉得写景散文通过创设情境、品味语言、指导诵读等手段,能够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景物的特点,感受到美,享受着美,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散文的能力。

优美人生哲理散文:一步一个脚印将成功摘取

优美人生哲理散文:一步一个脚印将成功摘 取 我们在做一件事之前要先想后果,我们做事要先往远处想想,谨慎再谨慎,以求去避免对他人的伤害,减少自己以后的悔恨。下面是有优美人生哲理散文,欢迎参阅。 优美人生哲理散文:一步一个脚印将成功摘取人生之路,不会笔直向前的,总有崎岖泥泞,总有坎坷艰辛;我们前进的方向不会永远是正确的,总会做一些错事,总会走一些弯道。做错了事,我们会明白很多道理;走错了路,我们会经受别样磨砺。让我们在错误中寻觅,寻觅能够温暖心灵的真理;让我们在弯道里探求,探求能够延长人生的风景。 长大了,就不得不开始面对一些东西,我们会恐慌、会害怕、可也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强大。生活就是要把你折腾的死去活来,你要做的就是咬牙坚持下去。不要奢望人生中有绝对的公平,公平就如天平的两端,一端的付出越多,别一端才能承载更多的希冀。 多数时候,我们都是独自行走,要学会忍耐与坚强,别把人生的走向寄托在他人身上,曾经得到的帮助,只是你的幸运罢了,只有依靠自己去跋涉、去闯荡、去拼搏,才能真正赢得属于自己的东西。那些险滩与旋涡,皆是你必经的风景,亦是命运的公正。要知道,没人欠你什么,能够对你负责到底的,只能是你自己。 今生一定要好好珍惜,春天花会再开,情走了就再也不会回

来。情歌可以唱到老也不会厌倦,但是执手的欲念却可以瞬间擦肩。今生一定不要错过春天的背影,回眸间最美的容颜就是你我的约见,你在丛中笑,我是笑容的拾花人,走到你身边,惊倒了君身边的落红阵阵。 时光是岁月里最美的见证,不管我们经历着什么,承受着什么,请好好爱自己,爱生活,爱生命。不要让自己的青春堕落,不要怠慢了生命的真正需求,更不要放弃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 成功那不是在将来才有的,而是从你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的累积而成。最痛苦的不是分别,而是分别之后,回忆还是根深蒂固,像魔鬼般纠缠不清。离开不过一个转身的距离,遗忘却要一辈子的时光。不能遗忘,就要学会释怀,学会带着伤痛面对阳光,相信时间能替我们疗伤,相信自己能够春暖花开。 蝴蝶,在瞬间将漫长的等待绽放出绚丽的光彩;凤凰,在刹那间将满身的伤痛涅磐成夺目的风采。不要让平淡的岁月充满无奈,不要让细碎的日子消磨豪迈,抛弃无谓的期待,一步一个脚印将成功摘取。 其实上帝是公平的,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可能收获的东西不是我们当初所设想的,也可能收获的时间不是我们当初所希望的,但是一定会有收获。我们付出汗水,得到酬劳;付出时间,得到知识;付出真心,得到爱情;付出代价,得到经验;付出艰辛,得到成长……人生不是等价交换,凡事不要斤斤计较。 我们既要学会认识自己、顺应自己,更要能够在某一点上改造自己。改造自己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没能完成这项工程。而一个人对自己进行改造的工程进度,与其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之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公开课教案_8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 (二)方法与过程: 梳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中国古代散文的热爱。 教学重点: 掌握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 内容的时间跨度大,信息量丰富。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散文的概念 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篇幅短小,取材广泛,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表达含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反映现实生活及时迅速。 古代,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 2.散文的分类 按照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叙事散文:偏重于记人叙事,及时记录新鲜事物、新鲜感受。包括游记、日记、报告文学。 抒情散文:偏重于抒发创作主体情感,往往采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方式。 议论散文:偏重于议论,夹叙夹议,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包括杂文、小品、随笔等。 3.散文的特点 ①.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②.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③.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 二、散文发展的阶段 散文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文体之一。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一)先秦时期 1. 第一部散文集《尚书》 殷商甲骨文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段的散文,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这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在历史上很有影响,《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 3.历史散文 先秦历史散文为中国的历史文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历史家和古文家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殷商时代有了文字,也就有了记史的散文。到了周朝,各诸侯国的史官进一步以朴素的语言、简洁的文字记录了列国间的史实,如《春秋》。后,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3. 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产生了诸子散文。 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记载他们言论的书流传到现在的有《论语》、《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 《论语》和《孟子》是儒家诠释“仁”的著作。《论语》是记录孔丘及其弟子言行的,其中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孟子》是记载孟轲言论的。 《墨子》代表墨翟“兼爱”的主张,语言朴素,说理明确,逻辑性很强,《兼爱》、《非攻》等篇极有代表性。 《庄子》代表道家庄周“无为而治”的主张。庄子散文在诸子中独具魅力。这表现在作者具有奇幻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善用民间寓言,长于譬喻,使文章富于文学趣味。 《韩非子》代表法家“因时制宜”的主张。韩非散文结构严谨,锋芒锐利,说理深刻。 《荀子》代表荀况的学说,现有32篇,多长篇。荀子散文特点: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

初中现代散文解读与教学策略

初中现代散文解读与教学策略 散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指诗歌以外的一切写作文体,包括文学作品和科学论文、应用文等。狭义散文指纯粹文学意义上的散文,它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等并列的文学体裁,即通常所称的文学性散文或艺术散文。而在本文中,我们主要探讨的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散文的一般教学步骤,以便取得较理想的阅读效果。 散文是“美文”,拥有强烈的情感宣泄,饱满的生命激情和优美的语言魅力,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几乎每一位阅读者都可从中找到自己的生命渴求和灵魂慰藉的需要。作为一种纯粹是个体表白,对人生,对生活,对生命的一种认识的文体,它抒发了作者独特的心灵体验和感悟,在打动作者本人的同时,其实透过文学体裁之一——散文,也同样打动着读者。正因为如此,它必然在思想、情思上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因而,这也就要求解读者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才能与文本形成感应沟通。虽说,允许“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如果脱离了对文本最基本的解读能力,天马行空的随意而解,那也是不可取。就初中生的生理及心理上的特点来讲,学生对此类文体的解读存在着很大的障碍,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更是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他们的解读障碍具体分析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外在因素。首先是家庭条件所限。学生来自农村,家庭可提供的阅读资源严重缺乏,小学六年,绝大部分学生的手头阅读资料无非就是那几本简单得可怜的教科书,除此之外,几乎等同于空白,在这种情况下,理解文体所需求的文学知识的原始积累几乎为零,难怪阅读散文时,一大部分学生真的是如坠云雾,不知所云,更别说进一步的体悟和深层次的拓展了。其次是来自外界的影响。经济的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家长不重视学生的阅读质量,社会提供的阅读环境亦是不容乐观,现代的所谓快餐文化充斥着整个图书出版市场,比如漫画书的大肆流行,网络书籍的日新月异等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宁愿选择此类书籍先睹为快,而对于纯文学的散文也就避难而退了。 第二是内在因素。首先是学生本人的阅历有限。现在的独生子女几乎成了家中宝,他们的人身安全也成了保护重点,学生的活动空间局限在一个圈子里,家——学校——家,且大量的题海战术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阅历少,理解难以达到一定的水平,阅读量少,难以积累,以至于学生在阅读此类文章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读文如走马观花,似蜻蜓点水,难以深入。另外学生身上存在着心理惰性。为了减轻学习压力,他们宁愿选择轻松休闲之类的“快餐”书。 基于以上农村学生学习散文所存在的困难,坚持散文四步曲即“开、入、融、出”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理解力,提高他们的品悟能力。这四步怎么走呢,按笔者几年来的经验大致如下: 一、放怀心胸,敞开心扉。 对文章的理解是无法一步到位,理解透彻的。它随着学生经验的丰富,能力的提高由浅入深地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逐步提高。曹老说:“解读是读者向文本的敞开,读者把自身体验融注到作品的生活表达中——即表达意向、感情、心结、感悟和欲望的‘他人的世界’,解读者希望在对这种‘他人的世界’的理解和解释过程中,扩展自己的世界,获得对自己有益的异已世界的意义”,“始者泯灭自我,澄怀静虑;终则主客消融,浑然一体。”面对文本,如果学生存着对抗心理,那么阅读教学必然走向失败。身为教师,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帮他们打开心结,使其能够欢悦地面对文本。 注重课前导语的设计。散文有的偏重于叙事,有的偏重于绘景,有的则偏重于抒情,根据不同的散文篇目设计不同的导入语。可以重图景描绘,巧妙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渴望。比如,进行朱自清的名篇《春》的教学时,笔者就这样导入:“古诗云‘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笔下的春是那样的生机盎然,令人心驰神往,而朱自清先生向我们展示的更是一幅幅如诗如画如歌般的春景图,让我们一起同他去感受春天的迷人景象吧。”教师缓缓地叙述,轻柔的语调,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他们自然而然地以一副愉悦的心态进文本阅读。 或者注重渲染氛围,用情感打开学生心扉。文章所蕴含的情感浓列各有不同,或清谈婉约,如《秋魂》;或以哲理取胜如《生命》;或朴素沉郁,如朱自清的《背影》等,诸如此类的文章,可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