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领导干部需要什么样的担当精神

领导干部需要什么样的担当精神

领导干部需要什么样的担当精神
领导干部需要什么样的担当精神

领导干部需要什么样的担当精神?

2014年07月01日 12:17:17 来源:求是理论网作者:王喜成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他指出,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发挥好风向标的作用,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选好用好。在这20字好干部标准中,“敢于担当”是基本素质。习近平总书记还曾多次强调,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那么,何为担当精神?就是面对重大原则问题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面对改革发展深层次矛盾问题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要豁得出来、顶得上去,面对各种歪风邪气要敢于较真、敢抓敢管的那样一种境界、一种品格,一种责任、一种勇气,一种追求、一种奉献。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担当精神主要体现在:

敢扛大事。领导干部是我国改革发展大业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敢于做大事、负大责是职责所在,也是立身之本。只有敢于担当,不畏艰难困苦,不怕牺牲个人利益甚至宝贵生命,才能坚定不移、矢志不渝。古人云:“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怀”。首先,担当精神表现在大是大非面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领导干部在牵涉政治原则问题时一定要敢于站在风口浪尖上进行斗争,决不能搞“爱惜羽毛”那一套,含糊其辞,退避三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故作开明姿态,态度暧昧,独善其身。须知战场上是没有开明绅士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是没有开明绅士的,否则就会丧失政治立场。其次,担当精神表现在大事要事面前。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总要出现或面对一些大事要事的,在那些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发生时,领导干部要义无反顾、敢于决断、敢于担当、敢于负责,这也是检验一个领导干部是否称职的一面镜子。只有勇于任事,敢于担当,才能做好大事,解决突出问题,展现领导的作用、价值和水平,才能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谋一方福祉。如果一个领导干部在大事面前没有担当,就缺乏了一种最重要的品格,就是失职渎职,就难以承担重要责任。所以,勇于负责,敢于担当,是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是强烈事业心的表现,是良好精神状态的反映。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直接关系到目标实现、事业的成败,而不愿担当责任就不该当干部,不敢担当责任就不配当干部,不会担当责任就不能当干部。

不畏难事。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革命战争年代常说的一句话:“没有困难还要我们共产党员干什么?”老一代革命家就是秉承着“士不可以不弘毅”的昂扬斗志,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甚至流血牺牲的。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是领导干部的时代责任。“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权力就意味着责任,权力也意味着义务。“为官避事平生耻”,“见难而无苟免心”。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体现在困难面前,甚至在失败面前的表现。如果有困难出现,领导干部首先要勇挑重担、敢于负责,在急事危事面前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做到在困难面前不回避、问题面前不推脱、挫折面前不退步、逆境面前不悲观,敢于任事,敢于担责,不揽功诿过。所以,好干部就是要在难题和风险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敢于碰硬、敢于作为、敢于承担。同时,困难也最能考验人、磨炼人、成就人。毛泽东同志曾豪情满怀地说:“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圣人者,抵抗极大之恶而成者也。”领导干部必须要做勇于担当的楷模,要担当困难,担当风险,担当失误,担当责任,这要成为领导干部的一种自觉、一种品质修养、一种履职境界。只有大胆负责、敢于担当的领导干部,才能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在困境中找到出路,才能真正担起人民的重托,担起历史的大任。

直面矛盾。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领导干部的价值和作用,主要体现在解决和处理矛盾中。然而现在的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于当太平官、搭顺风船,缺乏担当责任的勇气和精神,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害怕麻烦,害怕引火烧身,遇事不敢触及矛盾,不敢面对冲突,绕着矛盾走,总是在复杂矛盾和局面面前,或回避,或转移,或不知所措,往往小事拖大,导致简单问题复杂化,贻误处理的最佳时机,让矛盾不断积累、激化、爆发,最后造成不该发生的重大群体性事件,使人民群众受到重大损失,使党和政府的形象受到严重伤害。社会需要担当,事业需要担当,解决矛盾必须有担当精神。首先要增强敢于担当的勇气。担当的背后是品格、是能力,敢于担当就要做到自身硬。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真理追求,坚定“三个自信”,增强政治定力,锻炼意志品质,自觉自愿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其次要有敢于担当的胸怀。担当的本质要求是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领导干部敢于担当就要坚持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要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坚持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不计个人较名利得失,不为任何私利所困,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对于错误的东西,要敢于

针锋相对;对于涉及原则的问题,要毫不妥协,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政治情怀;要坚守公道正派之心,一切按政策办事,一切按法规办事,不当“老好人”,不做“墙头草”,坚决抵制各种世俗之风,勇于直面各种环境,用责任心彰显好干部本色。再次,要有敢于担当的底气。无私才能无畏,打铁先要自身硬。领导干部首先要做到自身清正廉洁,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任何情况下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家园,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只有这样才能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才不怕承担难事、棘手事和得罪人的事,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献身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近代以来人类文明进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主要得益于各种科学技术发展、进步和创新,得益于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解放。可以说,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现代的进化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但不可否认的是,创新尤其是改革创新也是有风险、有代价的,它也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因而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必须有勇气、有魄力和担当精神,否则改革创新是不容易推进的。俗话说,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只有敢冒风险,敢开拓创新,才能采撷到成功的果实。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的结果。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有一系列重大利益关系需要调整,阻力和难度越来越大,没有一点闯的精神,不想办法“破旧”,不出措施“克难”,就很难干出新的事业。面对繁重而艰巨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任务,领导干部必须有为党尽责、为国奉献、为民分忧的担当精神。现实中如果我们不改革创新也可能一时不犯错误,但以后是要承担历史责任的。一个党的干部,如果总是患得患失,平平庸庸,整天想着当老好人,拉关系,谋私利,即使一时能够得利,但肯定会被群众指脊梁骨,这样的干部难以干成大事,也难以承担重任。所以,领导干部决不能当因循守旧的““平庸官”、逃避责任的“圆滑官”,不能做那些暮气沉沉、能力平平,心懒、嘴懒、手懒、身懒,不想作为、不敢作为、不会作为的干部,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责任意识,摒弃畏畏缩缩、患得患失的想法,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甩开膀子”大干一番事业,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历史和人民的业绩。

勇对挑战。当前,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面临着诸多问题的迸发和各种矛盾的凸显,很多党员干部在社会转型期间,缺乏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缺乏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存在着“能力不足”等问

题,尤其是当面对错综复杂的舆论斗争和汹涌澎湃的网上负面攻势时,一些干部手足无措,给工作造成了很大被动,给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了很大损害。在这些挑战面前,如何凝聚正能量,减少负能量,正确引导舆论,已迫切地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首先,不能回避网上舆论斗争。现在,由于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舆论生态深刻变化,互联网斗争已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在这个舆论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我们的干部必须尽快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掌握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其次,要敢于主动面对。在日常工作中,当我们遇到一些网络大V攻击、群众质疑、舆论“围观”时,领导干部必须有担当精神,敢于主动发声,决不能畏首畏尾、患得患失,做三缄其口的“泥菩萨”,或“空心传声筒”的“太极手”。固然乱说话不行,但遇事躲闪,怕“说错话”也不行。如果秉持“智者不言,言者不智”,认为与其“说错话”、“得罪人”,不如闭口不言、“沉默是金”,其结果必然使形象受损、公信力流失,小问题演变成大事件,小矛盾酿成大危机。其三,要善于引导。在“人人都有麦克风”时代,如果正能量不去占领,负能量就会充斥;大道消息不通畅,小道消息就会乱飞。领导干部要勇于回应关切,该出口时就出口,释疑解惑、厘清是非,激浊扬清、扶正祛邪,用权威信息凸显主流声音;要积极学会运用互联网知识和技巧,掌握说的规律、提高说的能力,把问题说明白,把话说得恰到好处,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

不可否认,之所以担当精神需要大力提倡,也有一些复杂原因。从主观上说,有干部的能力水平、境界品质问题,从客观上说,也与当前干部的任用、考核机制的不完善有密切关系。因为一触及矛盾、强力推动工作必然会得罪人,在提拔任用和考核中就容易丢选票,这使得一些干部缩手缩脚、“圆滑”起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要使领导干部具有担当精神,还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推进干部制度改革,促使干部管理科学化,创造一个能够使干部勇于担当的良好环境。各级党组织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担当者,为敢于担当的领导干部撑腰鼓劲。要把敢于担当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导向,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让那些有锐气、勇作为、敢担当的干部得到重用。要营造担当可贵、担当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使敢担当、敢作为在党员干部中蔚然成风。要科学设置干部考核、推荐中投票的分值、权重,严格禁止拉票、贿选等情况,客观分析干部的得票多少,不能因为敢抓敢管、开拓创新而得罪了一些人、丢了一些票,就不提拔重用。要优先选用那些政治素质强、作风过硬、勇于担当、敢于负责、成绩突出的干部,决不让坚持原则的吃亏,让到处讨好、八面玲珑的人占便宜,使干部队伍中坚持原则、敢于担当的空气越来越浓,形成勇于负责、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

党员干部树立勇于担当精神

党员干部树立勇于担当精神,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能力。要有信心,有激情,有开放思维,更要有求真务实抓落实的实际能力。20XX年,是张湾的投资年、项目年、拼命年,要实现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目标,需要教育、动员全区党员干部增强信心,增强工作激情,增强责任意识。 鲁斌要求,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习惯,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具备将书本知识与实践融为一体的能力,并付诸现实,才能更好的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要以科学发展观学习为契机,在交通项目建设上更科学、更符合实际,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注重干部担当精神培养 随着中心城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过程中引发的矛盾和纠纷也不断增加。我局每年收到不少的群众来信、来访以及各级、各部门的领导批办件,内容涉及征地拆迁安置、房屋销售、工程质量、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等诸多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分门别类进行梳理,对市政建设历史遗留问题通过召开协调会议的形式给予妥善解决。对急需解决的及时给予解决,对不违反政策规定的,尽最大努力给予解决。对一时无法解决的做好解释工作。从而既促进了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又使弱势群体的利益得到了保护,避免了矛盾激化,维护了社会安定、稳定。 有的同志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深入基层不多,对群众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接触了解不多。未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动员群众、依靠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不多、力度不大,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了解不多,以致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的力度不够。有的干部依然存在懒散现象,怕触及矛盾,怕承担责任,怕担当风险。有的领导工作中被动应付急于求成多,潜心研究解决问题少;要求基层多、深入基层少;批评下面多,具体指导少;强调客观因素多,分析主观原因少;按部就班、被动等待分工多,主动研究思考、创造性开展工作少。督促检查抓得不紧,工作虽然明确了具体的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但是对不落实或没达到目标要求的,缺乏科学的考核和严格的问责机制,助长了浮躁等不扎实作风。 部分干部的群众观念比较淡薄。总认为做好本职工作、搞好发展,就是关心基层、为基层群众谋福利的一种表现,缺少更深入基层群众的认识。深入基层不够,指导基层不多,在下基层调研时,缺少把群众作为老师、把基层作为课堂的思想意识。三是考虑部门利益较多,缺少大局意识。客观上受建设系统的体制机制的影响,建设系统长期以来面临的是‘民生欠债’的问题,如何保障建设工作正常运转的问题,因而考虑大局的观念不多,随“大流”的意识多,对全市大局的工作过问的少了一些,对自身的部门工作和利益考虑的多了一些。四是工作作风不够深入。部分干部或多或少存在着作风还不够扎实、工作还不够深入的问题,工作缺乏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和掌握。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按部就班现象,办事不够雷厉风行,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工作和服务效率。在廉政建设方面,一些措施落实的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长效的工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困难,才能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市扩内需、保增长的机遇,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建设工作的根本目标。我们要始终坚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突出抓好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市政维护、防汛抗灾等为民办实事项目,不断改善城市居民生活居住环境。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打造建设服务品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自查报告

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自查报告引导语: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自查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自查报告范文一:根据中央、省、市委和市卫生计生委关于作风建设的部署要求,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我院开展了“不担当不作为”专项整治活动,针对当前全院存在的“不担当不作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双联双创”等活动,对照专项整治的主要内容,我认真查找了个人层面存在的“不担当不作为”问题。通过自查自纠,在日常工作中,我也存在一些“不担当不作为”问题,现作一总结报告。 一、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遵守规矩,工作不够大胆,敢于担当的能力和素质有待提高。 一名领导干部,如果没有科学决策的能力,没有抓落实的能力,没有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如何能从容应对各种任务和挑战,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如何善于把握大局大势,驾驭复杂局面,解决突出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我扪心自问觉得敢于担当的能力和素质有待提还有待于提高。作为科室负责人、外科党支部委员,其责任不仅关乎支部每个党员及科室职工,

更关乎的是医院党组织发展。有时候缺少对现实情况的了解,缺乏对复杂局面的判断,看不清趋势,做不出决断。有时面对医院重点工作任务,怕有风险,不敢创新突破,不敢大胆去试、大胆去闯,缺乏攻坚克难的志气、敢闯敢试的锐气、大胆负责的勇气,没有先例的事不敢干,不敢越“雷池”半步,缺少大刀阔斧、奋力开拓的精神头。 2、有时存在精神懈怠、不思进取,不想担当作为的思想。 在工作中,有时有等靠思想。对上级和医院重大决策部署缺乏深入研究思考,思想懒惰,看不到新常态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有时对一些医院已经明确要求推进的重点工作,等文件、等指示;有了文件、指示,还要等上级调度,等兄弟科室先行、出经验,缺乏先创先干和主动担当的意识。有时看到别人享受玩乐,而自己却在拼命苦干,心理不平衡,出现精神懈怠和享受思想。怕决策失误,不敢大胆拍板。对一些正常办理的事项,怕出问题、不敢办,凡事层层请示汇报,让领导签字,一直要到主要负责同志那里才能定。 3、有时存在办法不多,不会担当作为的情况。 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知识储备不足。对新常态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主动研究不够,措施办法不多,凡事等着上级出政策、领导出主意。有时把工作推进慢、任务不落实,归咎于领导不重视、职工不积极等外部因素,不能从

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心得体会

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心得体会 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心得体会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解放思想、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专题讨论会后,我深刻的认识到了其必要性、重要性和及时性,深切体会到继续解放思想不仅要如古人说的那样“敏于行”,从自身做起,以积极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抓机遇有作为,而且要居安思危,继续思进思变,以思想大解放提升自身能力,结合自身的工作和生活,我对此有体会: 首先就是要解放思想。古人云:“君子贵讷于言而敏于行”。其意告诉人们,要谨慎的想问题,要善于把思想化为行动,办实事。我们要克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增强忧患意识,真正想干事。解放思想,就是要不断思考、锐意进取。要坚决破除“无过即是功”的心态,坚决抵制“无作为”的思想,如果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最直接的损害就是这个社会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个人如此,社会又当如何?所以,要不断提高个人对自身责任的认识、对社会责任的认识,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有一种不进则退,慢近也是退的压力。 其次就是敢于担当。我们要克服瞻前顾后、不敢担当的思想,增

强责任意识,真正敢干事。敢想,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前提,只有勇于思考新路子,勇于开创新方法,才能在工作上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扩宽工作思路;敢做,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根本,只有敢于尝试,锐意进取,在合理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拓宽新思路、新方法;敢于承担,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保证,只有尽职尽责,勇于承担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才能进一步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工作氛围。不敢负责,没有担当,软、怕、躲、退,说到底恐怕还是因为个人得失之心太重,患得患失,顾虑重重,多思转多私。忧的不是不辱使命,而是个人名利;虑的不是事业进展,而是个人“进步”。确实,领导干部有岗位责任的要求,也有自我发展的诉求,所以尤其要认识到二者的辩证统一。有责任、敢担当,才能干好工作、做出成绩,也才能得到尊重、有所发展。否则,就容易因个人得失放松岗位责任,让组织失望、让群众寒心。 最后是要积极作为。我认为平时注重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是做好基层工作的前提。工作中要对自己有充分正确的认识,找准位置,辅助王主任做好党政办公室工作,树立党政办一盘棋的思想,搞好党政办工作的协调、互助和补位工作。工作时要找准立足点和切入点,工作起来也也就得心应手。把握好份内职责,拿捏好工作分寸,工作中做认真心细,做好参谋,做好助手,不越权,不越位,不缺位,学会补位。及时地捕捉有价值信息,沟通交流,做好汇报,不断学习、修炼、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用心工作、细心工作,是做好本职工

领导干部需要什么样的担当精神

领导干部需要什么样的担当精神? 2014年07月01日 12:17:17 来源:求是理论网作者:王喜成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他指出,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发挥好风向标的作用,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选好用好。在这20字好干部标准中,“敢于担当”是基本素质。习近平总书记还曾多次强调,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那么,何为担当精神?就是面对重大原则问题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面对改革发展深层次矛盾问题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要豁得出来、顶得上去,面对各种歪风邪气要敢于较真、敢抓敢管的那样一种境界、一种品格,一种责任、一种勇气,一种追求、一种奉献。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担当精神主要体现在: 敢扛大事。领导干部是我国改革发展大业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敢于做大事、负大责是职责所在,也是立身之本。只有敢于担当,不畏艰难困苦,不怕牺牲个人利益甚至宝贵生命,才能坚定不移、矢志不渝。古人云:“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怀”。首先,担当精神表现在大是大非面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领导干部在牵涉政治原则问题时一定要敢于站在风口浪尖上进行斗争,决不能搞“爱惜羽毛”那一套,含糊其辞,退避三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故作开明姿态,态度暧昧,独善其身。须知战场上是没有开明绅士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是没有开明绅士的,否则就会丧失政治立场。其次,担当精神表现在大事要事面前。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总要出现或面对一些大事要事的,在那些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发生时,领导干部要义无反顾、敢于决断、敢于担当、敢于负责,这也是检验一个领导干部是否称职的一面镜子。只有勇于任事,敢于担当,才能做好大事,解决突出问题,展现领导的作用、价值和水平,才能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谋一方福祉。如果一个领导干部在大事面前没有担当,就缺乏了一种最重要的品格,就是失职渎职,就难以承担重要责任。所以,勇于负责,敢于担当,是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是强烈事业心的表现,是良好精神状态的反映。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直接关系到目标实现、事业的成败,而不愿担当责任就不该当干部,不敢担当责任就不配当干部,不会担当责任就不能当干部。

领导干部要敢担当勇作为

领导干部要敢担当勇作为——“三严三实”专题学习研讨系列评论之四 作者:来源:大众日报发布日期:2015-08-27 点击次数:192 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根本目的在于推动领导干部树立严和实的作风,更好地促进各项事业发展。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要把解决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作为一个重点,在专题学习研讨中有针对性地引导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重大现实意义,切实增强敢担当、勇作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敢担当、勇作为,是践行“三严三实”的必然要求,是打好稳增长调结构主动仗的重要保障。当前,我省正处于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面对依然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拿出担当精神,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全力打好稳增长调结构主动仗,既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党性觉悟、素质能力和工作作风的重大考验,也是对“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效的直接检验。现实来看,有的领导干部存在等靠思想,凡事等着上级出政策、别人拿主意,精神懈怠,不想担当;有的面对改革发展任务畏首畏尾,不愿创新突破,凡事怕担责任,不敢担当;有的习惯于靠惯性思维看问题、凭老经验办事情,对新知识学习不够,对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办法不多,不会担当。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专题学习研讨,深刻认识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是“三严三实”的实践要求,深刻认识不担当不作为的严重危害,在思想深处对不担当不作为的错误认识与行为进行一次大扫除,真正做到心中有责、为官有为。 敢担当、勇作为,要从问题出发,坚持立行立改。有没有担当精神,会不会积极作为,要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工作来体现。要结合改革发展中的具体工作和问题,结合工作分工和岗位职责,主动把自己摆进去,对照不担当不作为问题的具体表现,深入查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存在的不担当不作为问题,细化形成问题清单,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拿出具体整改措施。对个人查摆出的问题,要即知即改,认真抓好自查自纠,确保尽快见到成效;对带有共性特点的不担当不作为问题,要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拿出问责办法,认真开展整治,务求取得扎扎实实的整改成效。 敢担当、勇作为,要树立鲜明导向,激励党员干部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与考核评价体系,是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重要制度保障。要认真执行好干部标准,对付出了努力,做出了成绩的干部,要予以表彰和鼓励;对那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工作平庸、干不成事的,要坚决调整;对工作中出现失误纰漏的,要及时指出,帮助改进提高。要支持鼓励干净干事、有干劲、有作为的干部,教育引导干部以当官干事为荣,以为官避事为耻,真正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激发起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与进取精神,把专题教育的成果切实转化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

讲奉献有作为发言稿:党员干部就该有作为敢担当

讲奉献有作为发言稿:党员干部就该有 作为敢担当 “讲奉献有作为就要牢记宗旨意识想作为,强化责任敢作为,付出行动真作为”,武陵源区委办党支部第三党小组成员在学习讨论会上激动的说到。近日,区委办党支部第三、四党小组开展“讲奉献有作为”专题讨论,武陵源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张德献在会上指出,区委办的党员干部,从事的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服务性强的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党小组成员积极参加,踊跃发言,大家一致认为,立足岗位奉献,敢于担当有作为,是党员职责所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不断出台各项规定、禁令,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这让一些党员干部感到“不适应”,有的甚至认为既然要求这么多、紧箍咒这么紧,那还不如干脆不干活、做“太平官”以明哲保身。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面对当前繁重而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需要有履职尽责、为民解忧的担当精神。在涉及改革发展深层次矛盾问题上,要迎难而上;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要顶得上去;面对各种歪风邪气,要敢抓敢管。如果一味怕担责而不思进取,只会贻误发展时机、耽搁改革大业。 有作为敢担当,是党员干部在职责和角色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全力履行自己的义务,并在承担义务当中激发自己的全部能量。有作为敢担当是党员

干部必备的政治品质和基本素质,是过硬工作作风和良好精神状态的具体体现。只有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才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敢于担当负责。担当不易,行为的背后是党员干部行使权力价值的体现,是政治品格和人格魅力的体现,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人民福祉不断提升的重要精神支撑和强力保证。这也正是担当的可贵之处,更是党员干部矢志追求的境界所在。 有作为敢担当,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要把责任和使命变成干成事;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做到“处大事不糊涂、处小事不疏忽、处慢事不拖拉、处急事不忙乱”。对已认定的事,咬定不放;对已定下的事,持之以恒;对上级交办的事,坚定不移;对已干的事,一抓到底。要始终心系群众,对人民动真情,尽心竭力为人民办好事、实事,立党为公、忠诚为民。党员干部只有真正做到亲民爱民,才会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让群众看见真利益、得到真实惠。

2021年干部勇于担当心得体会(5篇)精选

干部勇于担当心得体会(5篇) 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 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干部勇担当心得体会第一篇: 自从开展勇担当活动以来, 我的感触颇深, 能够担当就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 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更要把政治标准和政治纪律摆在首位。 党的十_大对全面从严治党具有深刻的意义, 以十_大为指引, 继续深化监察体制改革是我们的责任。要做到敢担当, 就要有负责担当的决心和底气, 打铁还需自身硬, 只有自己严格要求自己, 才能在纪检工作中不动摇。党员干部要敢担当, 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 做到自重、自省、自警, 不断加强党性修养, 不为名利所诱惑, 廉洁办案。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工作人员, 在处理各类问题时要有责任担当的意识, 要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 需要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在探索中提出问题, 要有勇气直面问题, 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人民群众才会更加满意。 勇担当还要体现在严格自律和清正廉洁上, 干干净净做事是对各级党员干部工作和生活作风的具体要求, 一个党员干部过不了廉洁这一关, 就不可能有什么担当可言, 只有恪守清正廉洁的道德底线, 党员干部的勇担当精神和作风才能使本职工作做的更好。 对领导干部来说, 担当是一种政治品格。敢担当是领导干部一种高尚的政治品格, 一种必备的履职能力, 一种过硬的工作作风, 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

敢担当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 是领导干部的时代责任。群众利益无小事, 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 工作中要坚持以民为先, 切实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 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 真心实意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我要以更浓厚的责任担当意识去工作, 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在工作上做到强担当、重落实, 为全镇的发展多做贡献。 干部勇担当心得体会第二篇: __同志指出:责任重泰山, 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夙夜在公, 勤勉工作, 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这些语重心长的话语, 充分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自觉的历史担当意识和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在新形势下, 每个领导干部要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责任意识, 事不避难、忠诚履责、尽心尽力, 敢负责, 敢担当, 在其位, 有作为, 勇承担责任, 做好自己的工作。有了这样的正确认识, 我们才能充满自信和勇气, 自觉自愿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一、敢担当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 敢担当是一种责任。__说:看一个领导干部, 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 有没有担当精神。干部的担当, 就是在大事难事面前勇挑重担、敢负责, 在危险面前挺身而出、冲锋在前, 在名利地位面前不计得失、顾全大局。在封建社会, 我们的祖先们尚能有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与担当。古人能做到的, 我们共产党员、领导干部为什么做不到呢?因此, 各级领导干部要遇事不避难, 迎难而上, 主动把握机遇, 积极应对挑战, 发挥主观能动性, 化消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