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答案

普通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答案

普通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答案
普通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答案

绪论

一、选择题

1、根据研究层次来划分,生物学的分科主要有(1、

2、3 )。

(1)细胞生物学(2)分子生物学(3)生态学(4)解剖学

2、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2、

3、4 )三个层次。

(1)生态环境多样性(2)生态系统多样性(3)物种多样性(4)遗传多样性

3、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 2 )创立了科学的自然分类系统。

(1)施莱登(2)林奈(3)达尔文(4)孟德尔

4、1838-1839年( 1 )提出细胞学说。

(1)施莱登(2)林奈(3)达尔文(4)孟德尔

5、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 3 )提出了科学的生物进化理论。

(1)施莱登(2)林奈(3)达尔文(4)孟德尔

6、( 4 )是经典遗传学理论的奠基人。

(1)施莱登(2)摩尔根(3)达尔文(4)孟德尔

7、( 2 )于1953年提出DNA分子双螺旋模型,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1)施莱登和施旺(2)沃森和克里克(3)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4)孟德尔和摩尔根8、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技术,包括(1、2、3、4 )等,已成为现

代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1)基因工程(2)细胞工程(3)发酵工程(4)酶工程

二、判断题

1、非生物具有远远超越任何生物的高度有序性(×)。

2、生物能对环境的物理化学变化的刺激作出反应(∨)。

3、自主运动常被当作动物和人类生命存在的标志特征(∨)。

4、人类是唯一不适应特定环境,而又能在各种环境中生存的生物(∨)。

5、多细胞生物只以有性生殖方式产生后代(∨)。

6、生物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和统一性共存的根本原因(∨)。

7、发生于大约一万年前的工业革命,使人类实现了从流动的渔业社会向定居的农业社会的变迁(×)。

8、自然规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一致性是自然科学的一项基本原则。(∨)

9、认识客观事物的科学方法常分为观察、实验、假说和理论四个步骤(×)。

10、假说和理论没有明确的分界(∨)。

三、名词解释

生物学:又称生命科学,是研究生物和生命现象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包括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生物的发生与发展以及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物多样性:指一定空间范围内生存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变异性的丰富程度。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四、简述

生物的同一性(生命的基本特征):

生物具有生命的特征,此外还具有以下一系列特殊的基本特性;(1)有序性;(2)新陈代谢;(3)生长和发育;(4)反应;(5)运动;(6)适应性;(7)生殖;(8)进化。

宇宙、地球与生命

一、选择题

1、原始地球上存在有机物质,其可能的来源有(1、

2、3 )等几个途径。

(1)地球形成之初已经存在(2)流星(3)原始大气自然产生(4)植物光合作用产生

2、基于原始汤的生命起源学说-------化学进化学说,包括(

3、2、1、

4、5 )等

几个阶段(按进化的时间顺序填写)。

(1)有机大分子的协同进化(2)有机大分子的自我复制进化

(3)简单有机分子聚合成有机大分子(4)原始细胞的形成

(5)细胞内协调生理活动的发生

3、早期单细胞生物的进化,包括(1、3、2、

4、5 )等几个时期(按进化的时间顺序填写)。

(1)最早的生活细胞(2)产氧的光合自养细胞(3)自养细胞

(4)耐氧和好氧细胞出现(5)真核细胞

二、判断题

1、数以千亿计的恒星聚集成星系,而太阳仅是一颗普通的轻量级恒星(∨)。

2、太阳质量约是地球质量的33(万)倍(×)。

3、地球是太阳系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4、只有在液态水和含碳有机化合物都存在的行星上才有可能存在生命(∨)。

5、大陆漂移引起地球地表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

三、简述

1、“化学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

基于原始汤的化学进化学说:

简单有机分子聚合成有机大分子,有机大分子的自我复制进化

有机大分子的协同作用,原始细胞的形成,细胞内协调生理活动的发生

2、早期单细胞生物的进化历程:

(1)最早的生活细胞(2)自养细胞出现(3)产生氧气的光合自养细胞出现(4)耐氧和好氧细胞出现(5)真核细胞出现。

细胞

一、名词解释

原生质:构成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原生质,它是生活的细胞腔内所充满的半透明的胶状物质,为细胞中有生命的部分。

组织:在个体发育中,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共同担负一定生理功能的细胞群或细胞组合。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受内在遗传机制控制的主动的生命过程,故也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

细胞分化:在植物的个体发育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变化的过程成为细胞分化。

二、判断

1、细胞学说可以归纳为如下两点:(1)所有生物都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组成;(2)新的细胞必须经过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产生。(∨)

2、蛋白质变性是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破坏,即氨基酸序列被破坏。(×)

3、生物包括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所有单细胞生物都是原核生物。(×)

4、只有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

5、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所有细胞都是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的。(×)

6、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它由大、小两亚基组成,是rRNA和蛋白质构成的复合体。(∨)

7、减数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实现基因的重组。(×)

三、选择

1.生物体内所占比例最大的化学成分是(D )

A、蛋白质

B、核酸

C、脂类

D、水

2.下列哪个不是多糖:( C )

A、纤维素

B、糖原

C、麦芽糖

D、淀粉

3. 下列不属于高等植物细胞中的是:D

A、细胞壁

B、质膜

C、核糖体

D、中心体

4 下列细胞器中,(A )是细胞分泌物的加工和包装的场所。

A、高尔基体

B、内质网

C、溶酶体

D、线粒体

5 构成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不包括(D )

A、微管

B、微丝

C、中间丝

D、纤毛

6 生物膜不具有( D )

A、流动性

B、选择透过性

C、内吞和外排作用

D、对称性

7.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的通道是:C ?

A、膜孔

B、核膜

C、核质连丝

D、外连丝

8 与呼吸作用有关的细胞器是:D

A、核糖体

B、高尔基体

C、质体

D、线粒体

9 下列不含DNA的是:C

A、细胞核

B、线粒体

C、高尔基体

D、叶绿体

10 下列哪一种细胞器不是由双层膜所包被的:B

A、核

B、溶酶体

C、线粒体

D、质体

11 下列不被膜包被的细胞器是:C

A、线粒体

B、高尔基体

C、核糖体

D、溶酶体

四、问答

1、什么叫细胞全能性?在生产上有何意义?

是指有机体内大多数的生活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发育成完整有机体或分化为任何细胞的潜在能力。1快速繁殖、培育无病毒植物以及制造人工种子,使植物的繁殖生产实现了工厂化,同时,避免了良种的优良性状退化。2利用细胞和组织培养,生产药物、食品添加剂、香料、色素和杀虫剂等植物代谢产物,使相关的生产过程实现了工业化。3转基因植物技术,是人类在农业生物技术方面取得的最重大的成就之一。

2、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 一切动植物有机体由细胞发育而来。

2 每个细胞是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自己”的生命,又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整体设功能名而起着应有的作用。

3 新细胞来源与老细胞的分裂。

3

主要的区别是看是否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而植物细胞有细胞壁;

其次看是否有中心体:动物和低等植物有中心体,而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

最后看是否有叶绿体和液泡,动物没有叶绿体和液泡植物有的有,有的没有,因为有些植物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等是没有叶绿体和液泡的。

动物细胞分裂的纺锤丝是从中心体出来的。而植物细胞就是从细胞两极产生

植物细胞中期产生的赤道板叫细胞板,到后期有生成细胞壁将两个子细胞隔开。动物细胞就是靠细胞膜分开的

呼吸作用与能量代谢

一、名词

细胞呼吸: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

二、选择

1、细胞的主要能量通货是(B )

A、CTP

B、ATP

C、维生素

D、葡萄糖

2、慢跑和激烈奔跑, 在消耗同样多的葡萄糖的情况下,A 产生的能量更多

A、慢跑

B、激烈奔跑

C、产生的能量同样高

D、无法判断

光合作用和合成作用

一、名词

生物固氮:一些具有固氮能力的细菌将分子态氮还原为氨的过程称为生物固氮。

二、判断

1、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来自CO2(×)

2、植物体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两者循环交替发生。(×)

3、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而暗反应则发生在类囊体膜上。(×)

4、根据在光合作用中作用的不同,光合色素可分为作用中心色素和聚光色素。(∨)

5、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在暗反应中被释放。(×)

三、选择

1、下列不是高等植物叶绿体中光合色素的是:C

A、叶绿素

B、叶黄素

C、花青素

D、胡萝卜素

2、光合作用中效率最差的是(B )光:

A、紫

B、绿

C、白

D、黄

四、问答

什么光合作用?主要的光合自养生物有哪些?

绿色植物和某些原核生物利用日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糖的过程叫光合作用。主要地光合自养生物有:绿色植物和化能自养生物。

生物的营养

一、选择

1、“肥料三要素”是指(

2、

3、4 )。

(1)钙(2)磷(3)钾(4)氮

2、动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共有六类,其中(1、2 、3 )是能源物质,(1、2、

3、4 、5、6 )是动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材料

(1)糖(2)脂肪(3)蛋白质

(4)水(5)维生素(6)矿物质

3、脂溶性维生素包括(3、

4、

5、6 )等。

(1)维生素C (2)B族维生素(3)维生素A

(4)维生素D (5)维生素E (6)维生素K

二、判断

1、陆生植物主要靠叶片摄取CO2,靠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溶于水的矿物质(∨)。

2、淀粉是植物主要的储藏物质,而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等多糖是植物主要的结构物质(∨)。

3、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

4、异养生物的营养主要分为吞噬营养和腐生营养两种类型(∨)。

5、碳水化合物是人类食物中的主要供能者()。

6、必需脂肪酸与必需氨基酸都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取得(×)。

7、人体肥胖是摄入的多余能量以脂肪形式大量储存的结果(∨)。

8、非必需氨基酸即是人体不需要的氨基酸(×)。

9、水是人体重要的组分,是身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10、人消化食物的方式有两种,即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

11、动物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转运,才能为身体各部位所利用(∨)。

生殖和发育

1、问答题

(1)生物的生殖方式有那些?

主要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大类。其中有性生殖又包括融合生殖和无融合生殖;无性生殖包括分裂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断裂生殖和孢子生殖。

(2)动物的三个胚层分化成哪些器官?

外胚层:分化形成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的感觉上皮、表皮及其衍生物、消化管两端的上皮等。中胚层:分化形成肌肉、骨骼、真皮、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生殖器官、体腔膜机系膜等。内胚层:分化形成消化管中段的上皮、消化腺合乎习惯的上皮、肺、膀胱、尿道和附属腺的上皮等。

2、解释

细胞周期:通常把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的过程,称为细胞周期。

生命周期:对于单细胞来说,生命周期就是细胞周期。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生命周期是只由成年亲体产生的受精卵经过胚胎发育成为新个体,新个体子自幼而长,达到性成熟后又生殖新一代个体的全过程。

生活史:是指生物从个体发生到自然死亡所经历的全过程。

世代交替:在某些动物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有性世代与无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为世代交替。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多细胞生物的单个生活细胞含有全部遗传物质,具有发育成一个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

生长周期:生物的生长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是初期缓慢,接着进入生长高峰期,到末期生长缓慢,这种生长快、慢不同的规律性变化称为生长周期。

变态:由于幼体育成体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差异很大,幼体必须完成形态改变后才才能发育成成体,这种发育成为变态。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名词

回交:杂种一代与亲代进行杂交

测交:用未知基因型的显性表现型个体与纯合隐性个体杂交

分离定律:每种生物有许多性状,因而有许多遗传因子,生物的每个性状是由两个遗传因子决定的,其中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决定一个性状的两个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是必须相互分离,各自分开到不同的配子中去,这一规律成为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

的。在细胞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连锁:两个以上的基因位于同一个染色体上,随所在染色体相伴传递给子代的现象。

交换:基因从一条染色单体上换到另一条同源非姐妹染色单体上。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二、判断

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环境不会对基因的表达产生影响。(×)

2、细胞质遗传一般表现为母系遗传特征,但杂种后代的遗传符合经典遗传学三大定律。(∨)

3、用未知基因型的显性个体与纯合隐性个体杂交称为测交。(×)

4、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发现了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可见连锁交换定律不适用与豌豆的性状遗传。(×)

5、鸡的性别决定是ZW型,公鸡的性染色体为两个异型的ZW (×)

三、选择

1、等位基因的互作不包括:(D )

A、共显性

B、镶嵌显性

C、不完全显性

D、上位作用

四、问答

遗传学的三大定律是什么?怎么以此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遗传学的三大定律分别是:分离定律、独立分配定律和连锁交换定律。

遗传的分子学基础

1、问答题

简述DNA的结构。

DNA的化学组成并不复杂。它的单体是核苷酸,由一个磷酸分子,一个脱氧核糖分子和一个碱基构成。碱基有腺嘌啉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四种。各种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长链高分子多聚体,这种多聚核苷酸链即为DNA分子的一级结构。DNA的二级结构是Watson和Crick1953年提出的著名的双螺旋模型,其主要特点是:1两条多聚核苷酸单链反反向平行排列,即一条链是5/ 3/,另一条链是3/ 5/。2碱基平面向内延伸,两条链的碱基以A·T,G·C方式互补配对,对应碱基之间分别形成两个或三个氢键。3两条以氢键结合的反向平行链构成双螺旋状,每十对碱基旋转一周。DNA分子。

2、解释:中心法则

生物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是分两步进行的。第一步是以DNA为模板合成RNA,遗传信息由DNA碱基序列转变为RNA碱基序列,这个过程叫做转录。第二步是以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遗传信息由RNA的碱基序列转变为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这个过程叫做翻译。Crick 把这种遗传信息传递原则称为中心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同源重组:每一代相同或几乎相同的顺序的两个DNA节段之间发生遗传交叉。

限制性内切酶:在生物体内有一类酶,它们能将外来的DNA切断,即能够限制异源DNA 的侵入并使之失去活力,但对自己的DNA却无损害作用,这样可以保护细胞原有的遗传信息。由于这种切割作用是在DNA分子内部进行的,故名限制性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2、问答题:

(1)限制酶和连接酶是常用的工具酶,它们在加工DNA分子时分别起什么作用?

(2)试举例说明转基因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分别由哪些应用价值?

生物进化

一、名词

遗传平衡定律(哈迪-温伯格定律):在随机交配群体中,设一基因库有两种等位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为p和q,基因型AA、Aa和aa的频率分别为p2,2pq和q2,则该群体为遗传平衡群体,不随世代变化。在世代间,遗传平衡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这种恒定关系称为哈迪-温伯格定律。

二、判断

1、生物进化是指地球上的生命从最初最原始的形式经过漫长的岁月变异演化为几百万种形形色色生物的过程。(O )

2、Darwin主义包含了两方面的基本含义:A. 现代所有的生物都是从过去的生物进化来的;

B. 自然选择是生物适应环境而进化的原因。(O )

3、进化体现在种群遗传组成的改变,这就决定了进化改变的是整个群体,而不仅仅是个体。(O )

4、化石种类分类古生物遗体化石和古生物遗迹化石化。(O )

5、亲源关系相近的生物在它们发育过程中有相似的发育阶段。(O )

6、亲源关系近的生物,其DNA或蛋白质有更多相同性。反之亦然。(O )

7、自然选择作用下群体水平的进化实质上反映了生物基因库的变化。(O )

8、基因库是一种生物群体全部遗传基因的集合,它决定了下一代的遗传性状。(O )

9、遗传变异的来源主要有: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O )

10、地理隔离造成生殖隔离,生殖隔离导致新种的形成。(O )

11、不同人种(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等)属于不同物种。(X )

三、选择

1、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_B_。

A. 属

B. 种

C. 品种

D. 科

2、传统的五界分类系统不包括_D_。

A. 原核生物界

B. 原生生物界

C. 真菌界

D. 病毒界

3、Pseudomonas transluces、Pseudomonas syringae、Pseudomonas propanica是相同_D_的生物。

A. 目

B. 科

C. 属

D. 种

单细胞生物及非细胞生物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些生物是原核生物( D )

A. 病毒

B. 细菌

C. 肉足虫

D. 鞭毛虫

2、哪些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 A

A. 病毒

B. 蓝细菌

C. 放线菌

D. 鞭毛虫

植物与真菌

一、判断

1、常见的苔藓植物是配子体。(O )

2、常见的蕨类植物是配子体。(X )

3、食用和药用的白果是银杏的果实。(X )

4、真菌是真核生物,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营异养生活。(O )

5. 植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真核生物,具有细胞壁,能进行光合作用。(X )

二、选择

1、木耳属于_C_。

A. 地衣

B. 藻状菌

C. 担子菌

D. 子囊菌

2、_A_是裸子植物的特征。

A. 胚珠裸露

B. 木质部具筛管

C. 双受精现象

D. 形成果实

3、下列不属于真菌的是_D_。

A. 灵芝

B. 青霉

C. 啤酒酵母

D. 变形虫

4、地钱属于_A_。

A. 苔类植物

B. 藓类植物

C. 真菌

D. 蕨类

5、下列对蕨类植物描述正确的有_C、D_。

A. 植物体呈两侧对称

B. 双受精现象

C. 根状茎内有维管组织

D. 营养叶上排列整齐的孢子囊群

6、下列对被子植物描述不正确的有_D_。

A. 具有典型的根、茎、叶、花、果实、

B.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

C. 可以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D. 松树、紫荆都是被子植物

7、下列哪些植物是被子植物_C_。

A. 棉花

B. 银杏

C. 苏铁

D. 雪松

8、下列不属于藻类植物的是_D_。

A. 海带

B. 紫菜

C. 水绵

D. 金鱼藻

动物与人类

一、选择题:

1、循环系统最先在( D )中出现

A. 腔肠动物

B. 节肢动物

C. 鱼类

D. 环节动物

E. 软体动物

2、呼吸系统最先在( D )中出现

A. 腔肠动物

B. 节肢动物

C. 鱼类

D. 环节动物

E. 软体动物

3、脊索动物不具有()基本特征

A. 脊索

B. 神经索

C. 鳃裂

D. 神经管

4、下列各种动物中属于两栖动物的有(AD )

A. 娃娃鱼

B. 鲫鱼

C. 鲸鱼

D. 田鸡

E. 衣鱼

F. 黄鳝

5、下列各种动物中属于鱼类的有(BF )

A. 娃娃鱼

B. 鲫鱼

C. 鲸鱼

D. 田鸡

E. 衣鱼

F. 黄鳝

6、下列各种动物中属于鸟类的有(ACDEF )

A. 原鸡

B. 田鸡

C. 鸳鸯

D. 鸵鸟

E. 麻雀

F. 企鹅

7、下列各种动物中属于哺乳类的有(ABCD )

A. 虎

B. 狐狸

C. 鲸鱼

D. 袋鼠

E. 蜥蜴

F. 中华鳖

8、下列各种动物中,具有假体腔的有(ABC )

A. 蛔虫

B. 蚯蚓

C. 蚂蝗

D. 涡虫

9、圆口动物是原始的脊椎动物,其原始性表现在(AEF )

A. 无上下颌

B. 有成对的附肢

C. 自由生活

D. 有上下颌

E. 没有成对的附肢

F. 寄生或半寄生生活

二、判断

1、海绵动物的胚胎发育与其它多细胞动物有很大的差异,可能具有独立的起源(X )。

2、动物进化的趋势之一是身体形态由两侧对称向辐射对称进化(O )。

3、海绵动物是原始的多细胞动物,因体表多孔洞,故又称多孔动物(O )。

4、腔肠动物是真正的两胚层多细胞动物,出现了原始的梯状神经系统(X )。

5、最早出现两侧对称体制和中胚层的动物是线形动物(O )。

6、线形动物具有假体腔,并出现了完整的消化管道(O )。

7、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首次出现了专职的呼吸器官,但其循环系统效率不高,全都属于开管式循环(O )。

8、环节动物是最早出现身体分节和真体腔的动物(O )。

9、环节动物出现了后肾管和网状神经系统(O )。

10、节肢动物因其具有分节的附肢而得名,与环节动物相比,在形态和功能上都有较高的分化,称为同律性分节(X )。

11、马式管是昆虫类等节肢动物的肠壁外突形成的,能很好回收水分的排泄器官(O )。

12、棘皮动物属于原口动物,因内骨骼突出体表形成棘状突而得名(O )。

13、尾索动物仅尾部有脊索,而头索动物仅头部有脊索(X )。

14、鱼类无颈部,单循环,成体的排泄器官为后肾(O )。

15、软骨鱼类的雄性具有交配器,可以进行体内受精(O )。

16、两栖动物是水生过渡到陆生的第一支动物类群(O )。

17、爬行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了羊膜,摆脱了生殖过程中对水的依赖而成为完全陆生的脊椎动物(O )。

18、现代鸟类无齿,无膀胱,视觉和嗅觉都很发达(O )。

19、哺乳动物是有原始鸟类进化来的全身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和哺乳的动物高级脊椎动物(O )。

20、现代的猿类有长臂猿、黑猩猩和猩猩等,其中猩猩与人类的亲源关系最近(O )。

21、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区别于现代猿类的一个重要特征(X )。

三、名词解释

假体腔:由于中胚层体腔囊在发展过程中全部靠向体壁,形成肌肉层,使原来的囊胚腔加了一层内衬,未形成新的空间,这种腔只有体壁中胚层,没有肠壁中胚层和肠系膜,是体壁中胚层和肠壁内胚层之间的腔,所以称之谓假体腔。

真体腔:在胚胎发育形成一对中胚层细胞团后,细胞团继续分裂增殖,形成中空的体腔囊,体腔囊不断扩展,两侧的体腔囊壁外侧靠向体壁,形成体壁中胚层,分化为体壁肌肉层和体腔膜,其内侧靠向肠壁,形成肠壁中胚层,分化为肠壁肌肉层和体腔膜。由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围成的腔即真体腔。

开管式循环:血液经心脏、大血管流出后,进入器官间或组织间隙,血液与其细胞直接接触闭管式循环:血液始终在血管中流动,血液与其细胞不直接接触

生物与环境

一、名词

种群:物种在它分散的、不连续的居住场所或地点形成大大小小的群体单元

群落:是一定地区中所有动、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

二、判断

1、自然种群具有三个特征:空间特征、数量特征和遗传特征。(O )

2、种群的空间分布类型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聚集分布。(O )

3、环境资源是有限的,种群不可能长期连续呈指数式增长。(O )

4、正常情况下,大多数种群个体的数量基本都是稳定的,种群的数量在环境承受容量K值上下波动。(O )

5、由于对资源不平等的利用,两个物种竟争的结果会导致利用资源能力较弱的物种种群数量下降,激烈的竟争甚至可导致一个物种从该区域完全被排除。(O )

6.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是一种竟争的关系。(X )

7.能量通过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由低向高流动时逐级增加,形成能量金字塔。(X )

8.种群增长曲线是一条向着环境负荷量极限逼近的S形增长曲线。(O )

9.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就越稳定;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就越容易发生波动或遭受毁灭。(O )

10、从陆地上看,凡是水的循环越活跃的地方,生命的活动就越活跃。(O )

11、人工改造的农业生态系统是不稳定的。(O )

12、可持续发展总体策略的内容包括人口、生产和环境保护3方面的多项政策和行动计划。(O )

三、选择

1、所有生态系统都可以区分为四个组成成分,即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_A_。

A. 非生物环境

B. 温度

C. 空气

D. 矿质元素

2、下列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初级生产者的是_D_。

A. 动物

B. 真菌

C. 酵母菌

D. 绿色植物

3、下列几种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_D_。

A. 北方针叶林

B. 温带落叶林

C. 温带草原

D. 热带雨林

生物的行为

一、判断题:

1、生物的行为可分为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动物的迁徙属于习得行为(X )。

2、无论是本能行为还是习得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O )。

3、特定的环境因子可以作为引发因子启动本能行为的表现(O )。

4、最适合的摄食行为是通常是以最小的能量消耗与最小的风险得到最丰盛食物的行为(O )。

5、招引追逐表演是一种避敌防卫行为(O )。

6、每个动物个体都具有守卫生活区域,阻止同物种的侵略者进入的领域性(O )。

7、雄性的初始亲本投资比雌性的大(X )。

8、在群居动物中,雌性个体间通常存在性内选择,不同个体的社会优势等级由此决定(O )。

9、配偶选择可能存在性间选择,通常是雌性从相互竞争的雄性个体中选择交配的对象(O )。

10、生物性行为的目的仅仅是繁衍后代(X )。

11、社会生活对社会性生物总是非常有利的(O )。

12、对于社会性生物,个体与群体的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很多社会行为要求个体作出不同程度的牺牲(O )。

13、鸟类的求偶舞蹈是一种借助视觉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讯方式(O )。

14、人类的领悟学习行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O )。

15、人类文化通常以文化自身的价值观选择文化形状,不受客观环境的严格制约(X )。

16、生物进化的速度比文化进化的速度快(X )。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大气概述 1.名词解释:气温垂直递减率、饱和差、相对湿度、露点、饱和水汽压。 2.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可分哪几个层次?各层次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3.简述臭氧、二氧化碳、气溶胶的气候效应。 4.如何用相对湿度、饱和差、露点温度来判断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 5.已知气温和饱和差,如何得出饱和水汽压、水汽压、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 第二章辐射能 1.名词解释:太阳常数、大气透明系数(P)、太阳高度、可照时间、日照时间、直接辐射、大 气逆辐射、大气之窗、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净辐射、逆温、平流逆温、辐射逆温、活动积温、有效积温。 2.为什么地面和大气的辐射是长波辐射?为什么说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能量的来源? 3.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中都包括哪些要素?如何计算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总辐射、反射率、 大气透明度? 4.太阳辐射在大气中减弱的一般规律是什么?贝尔减弱定律的公式。 5.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由哪两部分组成?试比较二者的异同及影响因子。论述植物和太阳辐 射的关系。 6.地面有效辐射的公式。影响地面有效辐射的因子有哪些? 7.写出地面净辐射公式和各项的物理意义。 第三章温度 1.名词解释:逆温、平流逆温、辐射逆温、生物学温度、活动积温、有效积温。 2.写出地面(土壤)热量平衡方程,解释公式中各项的意义。 3.什么叫土壤日较差、气温日较差?影响土壤日较差、气温日较差的因子有哪些? 4.土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有何规律?它与太阳总辐射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有何差异? 5.近地层气温的铅直变化规律。 6.简述辐射逆温形成的条件。逆温对农林业生产有何影响? 7.界限温度的概念,5个界限温度在林业上的作用。 8.如何计算活动积温、有效积温?简述积温在林业生产中的意义。 第四章大气中的水分 1.影响蒸发的气象因子有哪些? 2.道尔顿定律、蒸散的概念。 3.大气中水气的凝结条件是什么?其达到凝结的途径有哪些?云、露、霜、雾分别是在哪些冷 却方式下产生的? 4.辐射雾、平流雾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5.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相对变率、降水绝对变率的定义。降水相对变率和绝对变率分别可 用来表示什么? 6.简述降水形成的原因和种类。 7.从你所学知识说明植物与空气湿度的关系。

植物学课后思考题

《植物学》教材中的主要复习思考题 [9987] 绪论 一、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主要因素影响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是否仍在进行?答:1、太阳系云团分散出地球云团冷却(H和O结合)地壳和原始海洋放电、紫外线等在原始海洋里形成了“有机物”(含蛋白质、核酸、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原始生命体 光合自养细菌。 2、原始海洋、太阳光、有机物的形成、臭氧层。 3、仍在进化。 二、自氧植物与异氧植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各自在地球上的作用如何? 答:1、自养植物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存于有机物中;异养植物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作为生活的能量来源。 2、自养植物是地球上有机物质的生产者,异养植物是分解者。 三、您认为“五界系统”划分的优缺点是什么?有无更好的划分方法? 答:1、五界系统将生物划分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其优点是在纵向显示了生物进化的三大阶段,即原核生物、单细胞真核生物(原生生物)和多细胞真核生物(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同时又从生物演化的三大方向,即光合自养的植物,吸收方式的真菌和摄合方式的动物,其缺点是它的原生生物界归入的生物比较庞杂、混乱。 2、1974年黎德尔(Leedale)提出了一个新的四界系统,他将五界系统中的原生生物分别归到植物界,

真菌界和动物界中,解决了原生生物界庞杂、混乱的缺点,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三原界系统(古细菌原界、真细菌原界、真核生物原界)正受到人们的重视。 四、什么是植物?动植物有何主要区别? 答:1、具细胞壁,含叶绿体,终生具分生组织能不断产生新器官,不能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做出运动反应的生物。 2、具运动性和吞食性者为动物,行固着生活能自养者为植物。 五、您认为今后植物学的发展趋势如何? 答:在宏观方面,已由植物的个体生态进入到种群、群落以及生态系统的研究,甚至采用卫星遥感技术研究植物群落在地球表面的空间分布和演化规律,进行植物资源的调查。 在微观方面,将与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生物物理学、量子力学等相互渗透,将在新的水平上进一步相互交叉、融合,向着综合性的方向发展。 植物学还将在更高层次上和更广的范围内,探索植物生命的奥秘和发展的规律。 六、怎样才能学好植物学? 答:应以辩证的观点去分析有关内容,深入理解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组织间、组织与组织间、组织与宇宙间、器官与器官间、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间、营养生长与生殖发育间、植物与环境间的协调性和一致性,要特别注意建立动态发展的观点。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观察法、比较法和实验法。 第一章植物细胞 一、细胞是怎样被发现的?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答:1、1665年,英人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在观察软木(栎树皮)的切片时发现了细胞,而真正观察到活细胞的是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hook,1677年)。 2、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来源于细胞。 3、为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基础。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 .生命体细胞作为基本单位的组构,有哪些重要的特点?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元。生物有机体(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由一层质膜包被:质膜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来,并成为它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转换的关口。在化学组成上,细胞与无生命物体的不同在于细胞中除了含有大量的水外,还含有种类繁多的有机分子,特别是起关键作用的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多糖、脂质。由这些分子构成的细胞是结构异常复杂且高度有序的系统,在一个细胞中除了可以进行生命所需要的全部基本新陈代谢活动外,还各有特定的功能。整个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赖于其组成细胞的功能的总和。 2 . 分类阶元和界的划分?生物分界代表性人物?如二界系统为瑞典林奈。 界、门、纲、目、科、属、种(递减) 林奈:二界系统、海克尔:原生生物界惠特克:五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3 .在五界系统中,为什么没有病毒? 五界系统根据细胞结构和营养类型将生物分为五界,病毒不具细胞形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没有实现新陈代谢所必需的基本系统,不包含在五界系统中。 4 .在二界或三界系统中,细菌、真菌均隶属于植物界,在五界系统中,它们都从植物界中划出来,或独立或为原核生物界和真菌,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二界系统中,细菌和蓝藻属于植物界,但是它们的细胞结构显然处于较低水平,它们没有完整的细胞核(染色体是一个环状的DNA 分子,没有核膜), 也没有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蓝藻和某些细菌有光合作用,但不应因此就把它们放入植物界。它们有光合作用只是说明生命在进化到原核生物阶段就有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真菌是是进化的产物,腐食营养,独立为真菌界。 6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如何深化和发展了人们关于生物界统一性的认识? 分子生物学告诉我们,所有生物的细胞是由相同的组分如核酸、蛋白质、多糖等分子所构建的。细胞内代谢过程中每一个化学反应都是由酶所催化的,而酶是一种蛋白质。所有的蛋白质都由20 种氨基酸以肽键的方式连接而成。各种不同蛋白质的功能是由蛋白质长链中氨基酸的序列决定的。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或RNA 。所有DNA 都是由相同的4 种核苷酸以磷酸二酯键的方式连接而成的长链。2 条互补的长链形成DNA 双螺旋分子。沿着DNA 长链的核苷酸序列决定蛋白质长链上氨基酸的序列,进而为每一个物种、每一个生物体编制蓝图。生物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等过程都受到来自DNA 的信息的调控。在所有的生物中,遗传信息的方向是相同的,使用的是同一种遗传密码。这些事实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DNA→RNA →蛋白质的遗传系统是生物界的统一基础。这就令人信服地证明所有生物有一个共同的由来,各种各样的生物彼此之间都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整个生物界是一个多分支的物种进化系谱。 8 .为什么说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目前人类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得以维持的支持系统? 地球形成之初,以酸性气体为主,经历37 亿年的生物和环境协同进化,使今日地球的表面环境作为我们的家园“恰到好处”,大气中的C02 浓度正好使地表温度适合生物生存,并有效地防止了地表液态水的过度蒸发,保持了一个生物生存的液态水圈;大气中含有足够的分子态氧,保证了生物的呼吸和岩石的风化,而岩石的风化提供了生命所需的矿物质,并且大气中的氧在紫外线作用下形成臭氧层,挡住了来自宇宙的紫外线辐射,保护了地表生命;氧化性大气圈还能使大多数陨石在到达地表之前燃烧掉。储存在地下的煤、石油、天然气都是生命活动的产物。这一切都依赖于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提供,要维持这种环境的物理状态,仍然需要地表上具有相当规模和质量的生态系统,所以说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目前人类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得以维持的支持系统。 第二章.生命的化学基础 试述脂类的生物学意义或脂类的生物学功能? (1)主要的储能物质;(2)生物膜的主要成分;(3)构成生物保护层;(4)有些脂类是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5)很好的绝缘体

普通生物学各章思考题集合

1.生命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结构、组成的统一性 化学成分的同一性:化学元素、生物大分子、遗传密码、贮能分子、生物过程等。 严整有序的结构,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病毒除外)。整个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有序结构: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2.新陈代谢(metabolism) 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指生物和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的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流动,生物吸收一些物质,在生物体内发生一系列变化,最后成为代谢过程的最终产物而被排出体外的过程。 3.稳态和应激 生物体具有很多调节机制,用来保持内部条件的相对稳定,并在环境变化时也能做到这点,这种特性称为稳态。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发生符合目的反应的特性,叫做应激性。 4. 生长和发育 生长:细胞体积或数量的增长。发育: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5.遗传、变异和进化 遗传(heredity):遗传物质从上代传给下代,从而使上代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等性状在下代得以表现。上代和下代之间以及后代个体之间总有些差异,这种现象叫做变异(variation)。遗传和变异都是普遍的生命现象,二者同时存在。进化(evolution):生物即有遗传又有变异,构成了生物进化的历史。 6. 适应(adaptation)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指的是这种生物和它具有的某些遗传性状提高了它在特定环境中生存和生殖的能力。 2.五界分类系统 1969年美国学者惠特克(R.H.Whittaker)提出五界分类法: 原核生物界(Monera):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蓝藻 原生生物界(Protista) :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如变形虫、草履虫)、藻类、粘菌类。 真菌界(Fungi):真菌 植物界(Plantae):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动物界(Animalia):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3.双命名法:二名法(拉丁文):属名、种名 1、水分子有哪些特性? 1.水是极性分子 2.分子之间形成氢键 3.液态水中的水分子具有内聚力 4.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水能缓和温度的变化(比热大) 5.冰比水密度低。 6.水是良好的溶剂。 7.水能够电离 2、写出氨基酸的基本通式。

气象学习题(有答案)

.学习帮手 . 第一章 大气 一、名词解释题: 1. 干洁大气: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与液体微粒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2. 下垫面:指与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 3.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二、填空题: (说明:在有底线的数字处填上适当内容) 1. 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 (1) 、 (2) 、氩和 (3) 。 2.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4) 。 3.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 (5) 辐射。 4. 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 (6) ,夏天比冬天 (7) 。 5. (8) 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 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 根据大气中 (9) 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 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 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 (10) 。 8. 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 (11) 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 (12) 。 9.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 (13) 千米。 答案: (1)氮 (2)氧 (3)二氧化碳 (4)紫外线 (5)长波 (6)低 (7)低 (8)水汽 (9)温度 (10)降低 (11)平流 (12)升高 (13)1200 三、判断题: (说明: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 3.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 4. 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 6. 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

普通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1、绪论 1、20世纪,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揭示了生物界在化学成分上,即在分子层次上存在高度的同一性。这会给人们什么启示? 答案要点:大量实验研究表明,组成生物体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在原则上是相同的。例如各种生物的蛋白质的单体都是氨基酸,种类20种左右,各种生物的核算的单体都是核苷酸,这些单体都以相同的方式组成蛋白质或者长链,它们的功能对于所有生物都是一样的。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基本代谢途径也是相同的,甚至在代谢途径中各个不同步骤所需要的酶也是基本相同的。生物化学的同一性深刻地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也促进了人们从分子生物水平上认识生命本质的深入研究。提示人们从分子水平研究进化的同源性,人工改革的可能性,也为物种多样性与基因库保护提供了物质基础。 2、生物学中,一方面有新的学科不断分化出来,另一方面一些分支学科又在走向融合,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要点:生物学的分支学科各有一定的研究内容而又相互依赖,相互交叉。生命作为一种物质运动形态,有它自己的生物学规律,同时又包含并遵循物理和化学的规律。因此,生物学同物理学,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物分布于地球表面,是构成地球景观的重要因素。因此,生物学和地学也是互相渗透,互相交叉的。一些新的学科不断的分化出来,一些学科又在走向融合。学科的分化,分科的互相渗透走向融合,反映了生物学极其丰富的内容和蓬勃发展的景象。数理化的成果融入到人类认识生物,改造生物中,也说明生物未知领域研究还很大。 2、细胞与生物大分子 1、动物是以氧气(O2)氧化糖(C6H12O6)产生CO2和H2O获得能量。假设你想知道所产生的CO2中的氧是来自于糖还是氧气,试设计一个用18O作为示踪原子的实验来回答你的问题。 答案:自然界中氧含有3种同位素,即16O、17O、18O。18O占0.2%,是一种稳定同位素,常作为示踪原子用于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中。 实验设计:用18O标记糖作为示踪原子供给动物的有氧呼吸,质谱分析测定生成物CO2的放射性,如果CO2中的氧具放射性说明CO2中的氧是来自于糖。对照组中18O标记O2进行实验,分析测定CO2是否具有放射性,如果没有,进一步清楚地表明CO2中的氧来自糖而不是O2 2、牛能消化草,但人不能,这是因为牛胃中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而人胃中没有。你认为这种微生物进行的是什么生化反映?如果用一种抗生素将牛胃中的所有微生物都消灭掉,牛会怎样? 答案:动物消化道中没有纤维素酶,不能消化纤维素。牛,马等动物胃中寄生着一种特殊的微生物,具有能分解纤维素的酶(cellulase),使纤维素水解产生纤维二糖,再进一步水解而成葡萄糖。

普通生物学课后思考题13

普通生物学课后思考题13 发布时间:2009-6-29 21:41:17 浏览次数:244 当前共有14条记录首页上一页下一页末页第11页共14页 ※<第一章绪论> 1. 绪论:生物界与生物学 1.20世纪,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揭示了生物界在化学成分上, 即在分子层次上存在高度的同一性。这会给人们什么启示? 2.生物学中,一方面有新的学科不断分化出来,另一方面一些 分支学科又在走向融合,这说明了什么? 3.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光合自养的蓝细菌和绿色植物在地球 表层环境的演变中起了哪些作 用? 5※<第二章细胞与生物大分子> 2 生命的化学基础 1.牛能消化草,但人不能,这是因为牛胃中有一种特殊的微生 物而人胃中没有。你认为这种微生物进行的是什么生化反应?如 果用一种抗生素将牛胃中的所有微生物都消灭掉,牛会怎样? 2.有人说:"不必担心工业所产生的化学废料会污染环境,因为 组成这些废料的原子本来就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你如何驳 斥此种论调? 3.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与功能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结构与功能上的基本区别是什么? 2.细胞核实由哪几种部分组成的,其生物学功能是什么? 3.细胞之间有哪几种连接方式?其生理机能是什么? 4 细胞代谢 1.人体的细胞不会用核糖作为能源,试分析其理由。 2.某科学家用分类的叶绿体进行下列实验。先将叶绿体浸泡在 pH4的溶液中,使类囊体空腔中的pH为4。然后将此叶绿体转移 到pH8的溶液中。结果此叶绿体暗中就能合成ATP,试解释此实验 结果。 3.有一个小组用伊乐藻(Elodea)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他们 将一枝伊乐藻浸在水族箱中,计算光下该枝条放出的气泡数(氧 气),以单位时间内放出的气泡数作为光合速率。他们用太阳灯 与水族箱的距离从75cm缩短到45cm时,光合强度基本无变化。 只有从45cm移到15cm这一段距离时,光合速率才随光强度的增 加而增加。根据计算,当太阳灯从75cm处被移至45cm处时,照

气象学习题(有答案)

. 第一章 大气 一、名词解释题: 1. 干洁大气: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与液体微粒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2. 下垫面:指与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 3.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二、填空题: (说明:在有底线的数字处填上适当内容) 1. 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 (1) 、 (2) 、氩和 (3) 。 2.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4) 。 3.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 (5) 辐射。 4. 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 (6) ,夏天比冬天 (7) 。 5. (8) 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 根据大气中 (9) 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 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 (10) 。 8. 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 (11) 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 (12) 。 9.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 (13) 千米。 答案: (1)氮 (2)氧 (3)二氧化碳 (4)紫外线 (5)长波 (6)低 (7)低 (8)水汽 (9)温度 (10)降低 (11)平流 (12)升高 (13)1200 三、判断题: (说明: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 3.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 4. 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 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 6. 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7. 热成层中空气多被离解成离子,因此又称电离层。 答案:1.对,2.错,3.错,4.对,5.错,6.对,7.对。 四、问答题: 1. 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日变化和年变化? 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植物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碳水化合物,因此全球的植物要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由于生物的呼吸,有机物的分解以及燃烧化石燃料等人类活动,又要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样就存在着消耗和产生二氧化碳的两种过程。一般来说,消耗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其速度在大多数地区是夏半年大,冬半年小;而呼吸作用等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则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所以这两种过程速度的差异在一天之内是不断变化的,在一年中也随季节变化,从而引起二氧化碳浓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在一天中,从日出开始,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植物光合速率不断增大,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随之不断降低,中午前后,植被上方的二氧化碳浓度达最低值;午后,随着空气温度下降,光合作用减慢,呼吸速率加快,使二氧化碳消耗减少;日落后,光合作用停止,而呼吸作用仍在进行,故近地气层中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增大,到第二天日出时达一天的最大值。 在一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也主要受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一般来说,植物夏季生长最旺,光合作用最强,秋季最弱。因此二氧化碳浓度秋季最小,春季最大。 此外,由于人类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因而二氧化碳浓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2.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对流层是大气中最低的一层,是对生物和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气层。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 (1)对流层集中了80%以上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次,大气中的云、雾、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都集中在这一气层内; (2) 在对流层中, 气温一般随高度增高而下降, 平均每上升100米, 气温降低0.65℃,在对流层顶可降至-50℃至-85℃; (3) 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和乱流运动,促进了气层内的能量和物质的交换; (4) 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在水平方向的分布很不均匀,这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和地表性质分布的

(精选)植物学名词解释及复习思考题

细胞器;散布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称为细胞器。如各种质体、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微管等。 胞间连丝;胞间连丝是穿过细胞壁的原生质细丝,它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它是细胞原生质体之间物质和信息直接联系的桥粱.是多细胞植物体成为一个结构和功能上统一的有机体的重要保证。 纹孔;在细胞壁的形成过程中,局部不进行次生增厚。从而形成薄壁的凹陷区域,此区域称为纹孔。 初生纹孔场;在植物细胞壁的初生壁上,存在初生壁较薄的凹陷区域,这个区域称为初生纹孔场。一般情况下,一个初生纹孔场可以产生多个纹孔。 单位膜;在电子显微镜下显示出由三层结构(两侧呈两个暗带,中间夹有一个明带)组成为一个单位的膜。 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现的细胞结构称为显微结构,而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更为精细的结构称为亚显微结构或超微结构。 糊粉粒;无定形的蛋白质被一层膜包裹成圆球状的颗粒;是储存细胞后含物的结构。糊粉粒是储藏蛋白的颗粒状态。 成膜体;细胞分裂末期,当染色体移向两极,两极的纺锤丝消失,位于两子核之间的纺锤丝向赤道面周围离心的扩展,形成桶状的构形。这种在染色体离开赤道面后变了形的纺锤体,称为成膜体。 细胞分化;生物有机体是由一个细胞经过一系列的细胞分裂、细胞生长最后形成的。把生物细胞由一个母细胞演变成形态、结构、功能各不相同的几类细胞群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角质化、木质化、栓质化; 角质化细胞壁表面沉积一层明显的角质层的过程; 木质化细胞壁内填充和附加了木质素,可使细胞壁的硬度增加,细胞群的机械力增加。 这样填充木质素的过程就叫做木质化; 栓质化细胞壁中增加了脂肪性化合物木栓质过程; 传递细胞;:一种特化了的薄壁组织,传递细胞的细胞壁向内形成很多不规则的内褶,与细胞壁相连的细胞膜由于细胞壁的内褶而增加了表面积,同时增加了相邻两个细胞之间的接触面积,这有利于细胞间的物质运输。把具有这种结构的细胞称为传递细胞筛板和筛域;筛管分子具筛孔的端壁特称筛板; 筛管分子的侧壁具许多特化的初生纹孔场称筛域 简单组织和复合组织;由许多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组合而成,担负相关功能的紧密连接的组织的组合,称为复合组织。如表皮、周皮、木质部、韧皮部和维管束等。 皮孔;周皮上的构造,木栓形成层发育形成周皮的时候,在某些部位,木栓形成层细胞向外分裂并不形成木栓层,而是形成薄壁细胞,那么,这个部位就全部由薄壁细胞构成,它成为植物体和外界气体、物质交流的通道,把这个部位就称为皮孔。 直根系和须根系;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称直根系。无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分的根系,或根系全部由不定根和它的分枝组成,粗细相近,无主次之分,而呈须状、根系,称须根糸。 初生生长和次生生长;项端分生组织经过分裂、生长、分化三个阶段产生各种成熟组织。这整个生长过程称为初生生长。在初生生长结束后,在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有一种侧生分生组织,即维管形成层发生并开始切向分裂的活动,活动过程中经过分裂、生长、分化而使根的维管组织数量增加,这种由维管形成层的活动结果,使根加粗的生长过程称为次生组织。 凯氏带;裸于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内皮层细胞的部分初生壁上,常有栓质化和木质化增 厚成带状的壁结构,环绕在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成一整圈,称凯氏带。 中柱鞘;中柱鞘;中柱鞘是维管柱的外层组织,向外紧贴着皮层。它是由原形成层的细胞发育而成,保持着潜在的分生能力,通常由一层薄壁细胞组成,也有由两层或多层细胞组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2012.12-1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1.名词解释:气温垂直递减率(每上升100m,气温约下降0.65℃,也称气温垂直梯度, 通常以γ表示)、饱和水汽压(p16 饱和空气产生的水汽压力称为饱和水汽压E)、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U)、露点(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使空气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td)、饱和差(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水汽压之差成为饱和差d)。 2.气候与天气的不同有哪些?天气:一个地方某一瞬间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称为 天气。气候:一个地方多年间发生的天气状态,既包括平均状态又包括极端状态。 3.平流层和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平流层:①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②空气以水 平运动为主③水汽含量极少,大多数时间天气晴朗对流层: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4.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气溶胶的气候效应。臭氧: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使臭氧层增暖,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同时,臭氧层的存在也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太阳紫外线的伤害,对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生存起了保护作用。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不可缺少的原料,他的增多也会对提高植物光和效率产生一定影响。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对空气和地面有增温效应,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将会导致温度上升,并使全球气候发生明显变化。水汽:形成各种凝结物如云、雾、雨、雪、雹等,水汽相变过程吸收或放出潜热,引起大气湿度变化,同时引起热量转移,对大气运动的能量转移和变化,地面及大气温度、海洋之间的水分循环和交换,以及各种大气现象都有着重要影响。能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参与大气温室效应形成,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影响云雨及各种降水,对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水分有着直接影响,最终影响到植物及农作物的产量。气溶胶粒子:使大气能见度变坏,能减弱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影响地面及空气温度。大气气溶胶微粒能充当水汽凝结核,对云、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5.如何用饱和差、露点温度来判断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饱和差表示实际空气距离 饱和的程度d=E-e d>0未饱和露点温度:t>td时,表示空气未饱和;t=td时,表示空气饱和;t<td时,表示空气过饱和。 6.已知气温和相对湿度后,如何得出饱和水汽压、水汽压、饱和差、露点温度。 P16 第二章、第三章 1.名词解释: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面上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称为太阳常数以S0表示)、 2.大气透明系数(P大气透明系数是表征大气透明度的特征量,是指透过一个大气质量的透射辐射与入射辐射之比。)、 3.太阳高度(太阳光线和观测点地平线间的夹角,以h表示)、太阳直接辐射(太阳以平行光方式投射到与光线相垂直的面上的辐射称为太阳直接辐射用S表示)、总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称为总辐射用St表示)、大气逆辐射(投向地面的这部分大气辐射

植物学复习思考题(后附答案)

植物学复习思考题 植物细胞和组织 一、名词解释 1.细胞和细胞学说2.原生质3.原生质体4.细胞器5.胞基质6.纹孔7.胞间连丝8.染色质和染色体9.后含物10.细胞周期11.细胞分化12.细胞全能性13.组织14.维管束15.维管组织16.维管系统17.质体18.侵填体19.胼质体20.细胞骨架 二、判断与改错(对的填“+”,错的填“-”) 1.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组织。 2.生物膜的特性之一是其具有选择透性。 3.电镜下质膜呈现三层结构。 4.细胞是由细胞分裂或细胞融合而来的。 5.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核可分为核膜、核仁和核质三部分。 6.线粒体是细胞内主要的供能细胞器。 7.原生质的各种化学成分中,蛋白质所占比例最大。 8.质体是植物特有的细胞器,一切植物都具有质体。 9.所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都具有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三部分。 10.质体是一类与碳水化合物合成及贮藏相关的细胞器。 11.胞质运动是胞基质沿一个方向作循环流动。 12.只有多细胞生物才有细胞分化现象。 13.有丝分裂过程中,每一纺锤丝都与染色体的着丝粒相连。 14.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无核膜。 15.有丝分裂中DNA复制在G1期进行。 16.细胞分裂可分为核分裂,胞质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 17.细胞分裂时,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分裂后期。 18.减数分裂的结果总是使子细胞染色质只有母细胞的一半。 19.借助光学显微镜,可详细观察生活细胞有丝分裂的全过程。 20.纺锤丝由微丝组成。 21.皮孔是表皮上的通气组织。 22.水生植物储水组织很发达。 23.成熟的导管分子和筛管分子都是死细胞。 24.活的植物体并非每一个细胞都是有生命的。 25.输导组织是植物体内运输养料的管状结构。 26.筛域即筛管分子的侧壁上特化的初生纹孔场。 27.成熟的筛管分子是无核、无液泡、管状的生活细胞。 28.分泌道和分泌腔均由细胞中层溶解而形成。 29.维管植物的主要组织可归纳为皮系统、维管系统和基本系统。 30.细胞生命活动的调控中心是线粒体。 31.糊粉粒贮藏的物质是淀粉。

普通生物学及实验思考题

浙江大学普通生物学及实验 2010年秋学期复习思考题 绪论,第一章 一、填空题 1.生物大分子包括: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2.单糖是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纤维素的构成基本单位是_______ _______ 。 3.糖类是富含羟基的_______ 类或_______ 类化合物。 4.组成DNA分子的戊糖是脱氧核糖,它是核糖第_______ 个C原子上的_______ 脱去一个O。 5.蛋白质分子中,相邻的氨基酸以_______ 键共价连接。 6.常见的蛋白质二级结构有_______ 和_______ 。 7.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_______ ,后者通过_______ 键连接。 8.核苷酸分子由_______ 、_______ 、_______ 所组成。 9.RNA有三类,即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10.常见的多糖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 。 11.植物中最普遍的非结构性储藏物质是_______ ,其在植物中的最常见的贮藏形式为_______。 12.酶的催化作用机理是_______ 。 二、选择题 1.在下列的糖中,哪些是酮糖:_______ ①果糖②葡萄糖③半乳糖④甘露糖 2.下面哪一种多糖是由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连接的_______ ①糖原②淀粉③纤维素 3.动物细胞中糖的贮藏形态是_______ ①几丁质②淀粉③纤维素④糖原 5.下列哪些是单糖_______ ①半乳糖②乳糖③蔗糖④麦芽糖 三、是非题 1.胆固醇是构成动物和植物细胞质膜的结构成分之一() 2.DNA分子中的碱基配对是A-U和C-G() 3.DNA和RNA都是双螺旋结构() 4.几丁质的基本结构单元是葡萄糖() 四、简答题 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五、名词解释

《气象学与气候学》习题集及答案解析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天气: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气温、湿度、压强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 2、干洁大气:除去水汽及其他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体质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3、气候: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 4、气候系统: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雪圈和生物圈组成的整个系统,以及系统内各子系统间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统称为气候系统。 5、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辐射E气之差。 6、黑体:对于投射到该物体上所有波长的辐射都能全部吸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7、深厚系统:温压场对称的天气系统,如暖高压和冷低压。。 8、大气窗:大气中对地面长波辐射在8-12微米的吸收几乎为零,地面辐射直接透过大气层进入宇宙中。 9、温室效应: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能让大量的太阳短波辐射穿过大气到达地面,但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汽、氧化亚氮、氯氟烃等温室气体成分的存在,使大气能强烈地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热,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回给地面一部分,对地表有保温效应,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亦称花房效应。 10、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 11、暖锋:是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线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12、辐射: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流形式向周围传递或交换能量的方式。 13、辐射能:辐射就是以各种各样电磁波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它们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们透过空间并不需要媒介物质,由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14、大气逆辐射:指向地面的那部分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 15、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16、地面辐射差额: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称为地面辐射差额。 17、大气稳定度:处在静力平衡状态中的空气块因受外力因子的扰动后,大气层结(温度和湿度的垂直分布)有使其返回或远离原来平衡位置的趋势或程度,称之为大气稳定度。 18、干绝热过程: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作垂直升降运动时,既没有与外界交换热量,又没有发生水相变化的过程。 19、干绝热直减率:干空气或未饱和湿空气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 20、逆温:对流层中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增的反常现象。 21、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因地面、雪面或冰面、云层顶部等的强烈辐射冷却,使紧贴其上的气层比上层空气有较大的降温而形成的的逆温。 22、阳伞效应:大气中云和气溶胶对太阳辐射的强烈散射和反射作用,减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对地面有降温作用。 23、温室效应: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能让大量的太阳短波辐射穿过大气到达地面,但大气能强烈地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热,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回给地面一部分,对地表有保温效应。 24、气温年较差:一年中的最冷月的平均温度与最热月的平均温度之差。 25、虚温:在同一压强下,干空气密度等于湿空气密度时,干空气应有的温度。 26、露点:湿空气在水汽含量不变条件下,等压降温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27、位温:气块循着干绝热过程移动到同一个标准高度1000hPa 处,所具有的温度。 28、相对湿度:空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 29、饱和水汽压:在一定温度下,从水面或冰面进入空气中的水分子数与从空气中进入水面或冰面的水分子数相等时的水汽压。 30、位势高度:是指单位质量的物体从海平面抬升到某一高度克服重力所作的功。 31、高气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自中心指向外圈。

植物学复习思考题

普通生物学上半部分复习思考题 1.细胞中分布有哪些细胞器?并简要说明它们的超微结构和功能? 2.什么叫组织?植物有哪些主要的组织类型?各自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和功能? 3. 简述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并指出中柱鞘细胞的功能有哪些? 4.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有何不同? 5.为什么植物移植时要浇水和修剪枝叶? 6.茎尖的结构与根尖相比有什么异同? 7.叶和芽的起源于什么?与侧根形成相比有何不同? 8.试比较双子叶植物茎和根初生结构的异同。 9.单子叶植物茎与双子叶植物茎结构的区别? 10.详述双子叶植物茎次生生长的过程和次生结构。 11.树皮与周皮有何不同?为什么“树怕剥皮”? 12.从器官结构和功能上说明一棵空心的大树为何还能活着,并继续生长? 13.详述双子叶植物异面叶的结构,并指出与等面叶的异同。 14.试举例说明叶的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15.什么是胎座?有哪几种类型?它与心皮数目的关系如何? 16.什么是花序?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17.详述从花药开始至花粉粒形成的发育过程。 18.试述花粉囊壁的发育过程和结构,指出各层结构在花粉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19.详述蓼型胚囊的发育过程。 20.试述植物在形态结构上对自花传粉、异花传粉、风媒花和虫媒花的适应。 21.以荠菜为例说明胚的发育过程。 22.胚乳的发育有几种类型?各类型的发育过程如何? 23.图示从花发育到果实各部分的变化。 24.果实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25.了解果实和种子对传播的适应,如何防止外来杂草的入侵? 26.概述藻类植物各门的分类依据。 27.比较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异同,并说明后者比前者进化的理由。 28.试述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共同特征和区别,后者有哪些进化特征? 29.指出高等植物各门首先出现的进化特征及其意义所在。 30.试述拉马克进化论和达尔文进化论的区别 31.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哪些? 32.五界系统及其划分依据是什么?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生命体细胞作为基本单位的组构,有哪些重要的特点?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元。生物有机体(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由一层质膜包被:质膜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来,并成为它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转换的关口。在化学组成上,细胞与无生命物体的不同在于细胞中除了含有大量的水外,还含有种类繁多的有机分子,特别是起关键作用的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多糖、脂质。由这些分子构成的细胞是结构异常复杂且高度有序的系统,在一个细胞中除了可以进行生命所需要的全部基本新陈代谢活动外,还各有特定的功能。整个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赖于其组成细胞的功能的总和。 2.分类阶元和界的划分?生物分界代表性人物?如二界系统为瑞典林奈。 界、门、纲、目、科、属、种(递减) 林奈:二界系统、海克尔:原生生物界惠特克:五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3.在五界系统中,为什么没有病毒? 五界系统根据细胞结构和营养类型将生物分为五界,病毒不具细胞形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没有实现新陈代谢所必需的基本系统,不包含在五界系统中。 4.在二界或三界系统中,细菌、真菌均隶属于植物界,在五界系统中,它们都从植物界中划出来,或独立或为原核生物界和真菌,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二界系统中,细菌和蓝藻属于植物界,但是它们的细胞结构显然处于较低水平,它们没有完整的细胞核(染色体是一个环状的DNA分子,没有核膜),也没有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蓝藻和某些细菌有光合作用,但不应因此就把它们放入植物界。它们有光合作用只是说明生命在进化到原核生物阶段就有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真菌是是进化的产物,腐食营养,独立为真菌界。 6.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如何深化和发展了人们关于生物界统一性的认识? 分子生物学告诉我们,所有生物的细胞是由相同的组分如核酸、蛋白质、多糖等分子所构建的。细胞内代谢过程中每一个化学反应都是由酶所催化的,而酶是一种蛋白质。所有的蛋白质都由20种氨基酸以肽键的方式连接而成。各种不同蛋白质的功能是由蛋白质长链中氨基酸的序列决定的。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或RNA。所有DNA都是由相同的4种核苷酸以磷酸二酯键的方式连接而成的长链。2条互补的长链形成DNA双螺旋分子。沿着DNA长链的核苷酸序列决定蛋白质长链上氨基酸的序列,进而为每一个物种、每一个生物体编制蓝图。生物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等过程都受到来自DNA的信息的调控。在所有的生物中,遗传信息的方向是相同的,使用的是同一种遗传密码。这些事实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DNA→RNA→蛋白质的遗传系统是生物界的统一基础。这就令人信服地证明所有生物有一个共同的由来,各种各样的生物彼此之间都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整个生物界是一个多分支的物种进化系谱。 8.为什么说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目前人类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得以维持的支持系统? 地球形成之初,以酸性气体为主,经历37亿年的生物和环境协同进化,使今日地球的表面环境作为我们的家园“恰到好处”,大气中的C02浓度正好使地表温度适合生物生存,并有效地防止了地表液态水的过度蒸发,保持了一个生物生存的液态水圈;大气中含有足够的分子态氧,保证了生物的呼吸和岩石的风化,而岩石的风化提供了生命所需的矿物质,并且大气中的氧在紫外线作用下形成臭氧层,挡住了来自宇宙的紫外线辐射,保护了地表生命;氧化性大气圈还能使大多数陨石在到达地表之前燃烧掉。储存在地下的煤、石油、天然气都是生命活动的产物。这一切都依赖于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提供,要维持这种环境的物理状态,仍然需要地表上具有相当规模和质量的生态系统,所以说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目前人类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得以维持的支持系统。

普通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1、绪论 1、XXXX年人来说,一次抽取10%左右的血(XXXX年人一次献血XXXX年轻的血细胞,降低血液的稠度,减少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据《国际癌症》期刊报道,如果男子体内的铁质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患癌症的几率就会提高。男子通过献血排出过多的铁质,可以减少癌症的发病率。 4、微循环在体内起什么作用? 答案:人体血液流经动脉末梢端,再流到微血管,然后汇合流入静脉,这种在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血管里的血液循环称为微循环。 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通过为循环中的毛细血管进行的,微循环的基本功能是供给细胞能量和营养物质,带走代谢废物,保持内环境的稳定,保证正常的生命活动。微循环起着“第二心脏”的作用,因为仅靠心脏的收缩力是不可能将心脏内的血液输送到组织细胞的,必须有微血管再次调节供血,才能将血液灌注进入细胞。微循环同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微循环障碍如发生在神经系统,就会使脑细胞供血、供氧不足,引起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不好,甚至中风;发生在呼吸系统,就会气短、憋闷、咳嗽、哮喘,严重者呼吸骤

停;发生在消化系统,胃肠功能则减弱、紊乱,引起胃肠道疾病;其他脏器、肌肉和骨骼、关节等出现微循环障碍,都会发生病症。微循环障碍还直接影响着人的寿命。在长寿的诸多因素中,良好的微循环功能是最基本的生理条件。微循环功能良好的人身体一定健康,也必定会长寿。 9 呼吸:气体交换 1、为什么吸烟危害健康? 答案:吸烟损坏呼吸系统的结构。吸烟引起呼吸道炎症反应,长期吸烟引起终末细支气管堵塞和肺泡破裂,引起慢性肺气肿。 吸烟产生的烟气危害人体健康。依据烟气对人体的影响,可将烟气分为三类:(1)刺激性化合物,主要有氰化氢、甲醛、丙烯醛等。(2)全身性有害毒物,如尼古丁、CO和烟碱。(3)苯并芘、苯并蒽等致癌物质。吸烟使血红蛋白及血中游离CO含量增加,CO使大脑组织常处于缺氧状态,影响脑的高级功能。吸烟后血中尼古丁含量增加刺激主动脉和颈动脉化学感受器引起动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暂时反射性上升,心率增高,增加了心血管系统的负担,是促使心肌梗塞和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烟碱能使吸烟者神经冲动发生紊乱,损害神经系统,使人记忆力衰退,过早衰老。吸烟导致肺癌。烟草中含有许多致癌物以及能够降低机体排除异物能力的纤毛毒物质。这些毒物负载香烟烟雾的微小颗粒上,到达肺泡并在那里沉积,彼此强化,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