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循环嵌套教案

循环嵌套教案

循环嵌套教案
循环嵌套教案

2016年江苏省课堂教学大赛

信息技术类教案

2016.5.8

《多重循环》教案

主要教学过程安排

情境引入情境:

演示小游戏《来自星星的四边形》,让学生体会输入不

同的数值从屏幕上显示不同行数的星星。

任务一:利用所学的循环结构,输出3行10列的星星。

师:

戏《来自星

星的四边

形》

生思考。

生:

游戏,并思

考如何实现

游戏功能。

首先外循环的第一轮触发内循环,然后内循环将一直执行到

评价:讲评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评价部分小组的作业,

合作

探究

上机

实践

)

提问:

1、每一行的每一个表达式有什么特征?

2、我们如果用i来表示第一个书,j表示第二个数,请思考

一下他们的变化规律?

分析规律:

i: 行从1增加到9for (i=1;i<=9;i++)

j:第一行是1,第二行是1,2,第三行是 1,2,3,……

以此类推,j每次的变化是从1变化到本行i的值。可以用i

来控制j的变化,语句for (j=1; j<=i ;j++)。

程序填空:

#include

Void main( )

{ inti,j;

for (i=1;i<10;i++) // i 从1变化到9

{

for (j=1; j<=i ;j++)// i 从1变化到i

printf("%2d*%d=%-3d",i j ,i*j);// i和j相乘

printf("\n");

}

}生:

作探究,完成任务。

1、完成《来自星星的三角形》。

必做题

课后

作业

选做题

2、填写学习平台上的《学习评价表》

3、部分课上不能理解的同学继续观看微视频。

循环结构说课教案

《循环结构》说课稿 高一数学组 宋喆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理解简单的框图的功能。 ②能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的自主性学习,让学生感受和体会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三、教法分析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画出简单的循环结构框图, 难点:循环结构中循环条件和循环体的确定。 【教法及学法】 本节课我遵循引导发现,循序渐进的思路,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运用多媒体,投影仪辅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温故求新 引例:写出求100321++++ 的值的一个算法,并用框图表示你的算法。 此例由学生动手完成,投影展示学生的做法,师生共同点评。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求创。 设计引例的目的是复习顺序结构,提出递推求和的方法,导入新课。此环节旨在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使学生保持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讲授新课 1.循序渐进,理解知识 【1】选择“累加器”作为载体,借助“累加器”使学生经历把“递推求和”转化为“循环求和”的过程,同时经历初始化变量,确定循环体,设置循环终止条件3个构造循环结构的关键步骤。 (1)将“递推求和”转化为“循环求和”的缘由及转化的方法和途径 引例“求100321++++ 的值”这个问题的自然求和过程可以表示为:n s s s s s s s s n n +=+=+=+=-1342312,,4,3,2 )100,,3,2( =n 用递推公式表示为:???+==-n s s s n n 111 )100,,3,2( =n 直接利用这个递推公式构造算法在步骤n s s n n +=-1中使用了100321,,,,s s s s 共100个变量,计算机执行这样的算法时需要占用较大的内存。为了节省变量,充分体现计算机能以极快的速度进行重复.. 计算的优势,需要从上述递推求和的步骤

For循环嵌套的效率

For循环嵌套的效率 有人说,两个嵌套的for循环,把循环次数多的放在里面,效率会比较高。 这是个老话题了。网上的讨论很多。我记得我第一次见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还在上高中。今天就简单的总结一下吧。 先上代码: void test1() { long dt = DateTime.Now.Ticks; for (int i = 0; i < 1000000; i++) { for (int j = 0; j < 10; j++) { a[i,j] = 0; } } Console.WriteLine("test1:{0}",DateTime.Now.Ticks - dt); } void test2() { long dt = DateTime.Now.Ticks; for (int j = 0; j < 10; j++) { for (int i = 0; i < 1000000; i++) { a[i,j] = 0; } } Console.WriteLine("test2:{0}",DateTime.Now.Ticks - dt); } 有书上说是方法2快,道理是大的循环放在里面,效率会比较高。 不过实际的结果,一般都是方法1快,而且快很多。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当CPU从内存获取数据到cache的时候,是一块一块获取的。因此,如果我们的程序总是顺序的访问内存,那么cache的利用率就会比较高了,会大大减少系统换页的次数,提高程序运行的效率。 对于多维数组,每行的最后一个数据后面,紧接着的是下一行的第一个。因此,方法1是顺序访问内存,方法2则是跳跃性的访问内存。这样一来,谁快谁慢自然就很明了了。 不过,并不能因此就说书上说错了,更不能说把大的循环放在外面才会更高效。 再看下面的代码: void test3() { long k = 0; long dt = DateTime.Now.Ticks; for (int i = 0; i < 1000000; i++)

《循环结构》教案

循环结构(二)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直到型循环结构的框图,理解两种循环结构形式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设计直到型循环结构的算法,发展学生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的能力,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初步运用算法语句编写直到型循环结构的程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 力,提高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直到型循环结构的框图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用直到型循环结构编写的算法程序是否正确. 教学方式: 教师启发讲授与学生探究相结合. 教学手段: CASIO图形计算器和多媒体投影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探索新结构 ++++的值”这个实例入手,回顾解决此问题的第一种循环结构——当1.以“如何计算123100 型循环,同时强调循环结构中的三种要素:累加变量、计数变量和终止条件. 2.提出思考问题:为了解决相同的问题,在上述循环结构中,终止条件的位置能否改变? 3.通过探究得到一种新的循环结构的形式——直到型循环,并引导学生根据此例归纳出直到型循环的程序框图:

二.探究对比,理解新结构 1.引导学生通过框图归纳出直到型循环的特点:先运行一次循环体,再判断条件是否被满足. 2.用下例帮助学生理解两种形式的循环结构的区别,并通过改变初始条件体会对输出结果的影响. 输出结果:s=0,i=101 输出结果:s=101,i=102 3.通过例1完成对直到型循环程序框图的深入认识. 例1 判断下列求123100+++ +的程序框图是否正确. (1) (2)

实际功能:求2+3+…+101的值实际输出: s=1 三.编程实践,应用新结构 1.教师介绍用CASIO图形计算器实现直到型循环的算法语句: Do 循环体 LoopWhile条件 2.指导学生使用图形计算器将上节课编写的当型循环While语句用Do语句替换,并运行得到结果. 3.通过例2加深对循环结构的理解. 例2 用直到型循环设计一个求20以内所有正奇数乘积的程序框图,并用CASIO图形计算器编程实现. 此例题可引导学生在修改初始变量的值,修改计数变量的步长,修改终止条件,修改语句顺序的过程中加深对循环结构的理解. 4.通过例3强化算理作用及图形计算器的辅助功能.

C语言FOR循环说课稿

C语言FOR循环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FOR循环”(板书),下面我将从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学生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预测与反思这八个方面开始本次的说课。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严谨的程序设计思想、灵活的逻辑思维及较强的动手能力,是其他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 该课程可以分为四大模块,分别是C基本概念、三种基本程序设计结构、数组与指针、函数。三种基本程序设计结构分别是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三种结构中循环结构是重点,并且也是较难的一种,而循环中for循环是程序中运用最多的。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这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同时for循环作为循环结构的第一课时,是学习循环结构的基础,同时也为即将学习的while循环和do-while 循环以及多重循环做准备,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在本课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学情: 对教材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们来说一下学生 我所面向的是中职学生,这些学生有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基础,之前已经学习过顺序、选择结构程序,并具有编写调试简单程序的能力。但是C语言这门课程知识逻辑性强,较为枯燥,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并且中职学生对于上机实际操作要比学习理论知识更为兴趣,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较差,同时学生编写代码、调试程序的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教学中要立足学生之间的差异,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学情分析,结合大纲要求,我制定了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for语句语法规则、for语句执行过程,而教学难点则是深入理解循环的思想、对for语句执行过程的理解、利用for循环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和学法: 教师的职责是授人与渔而不是授人以鱼,要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能力。有由于学生在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范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学法上选取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协作学习为主的方法并配合练习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

循环结构的优秀教案设计

循环结构的优秀教案设计 课题: §1.1.3(3)循环结构 授课教师:山东省东营市胜利一中李玉华 教材: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理解简单的框图的功能。 ②能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 的过程,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的自主性学习,让学生感受和体会算法思想在解决 具体问题中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法分析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画出简单的循环结构框图, 难点:循环结构中循环条件和循环体的确定。 三、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遵循引导发现,循序渐进的思路,采用问题探究式

教学。运用多媒体,投影仪辅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温故求新 引例:写出求的值的一个算法,并用框图表示你的算法。 此例由学生动手完成,投影展示学生的做法,师生共同点评。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求创。 设计引例的目的是复习顺序结构,提出递推求和的方法,导 入新课。此环节旨在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使学生保 持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讲授新课 1.循序渐进,理解知识 【1】选择"累加器"作为载体,借助"累加器"使学生经历把"递推求和"转化为"循环求和"的过程,同时经历初始化变量,确定循环体,设置循环终止条件3个构造循环结构的关键步骤。 (1)将"递推求和"转化为"循环求和"的缘由及转化的方法和途径 引例"求的值"这个问题的自然求和过程可以表示为: 用递推公式表示为: 直接利用这个递推公式构造算法在步骤中使用了共100个变量,计算机执行这样的算法时需要占用较大的内存。为了节

高中地理水循环说课稿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一.背景分析 (一)说教材分析 《自然界的水循环》作为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第3章《地球上的水》的开篇内容,涉及内容既是水资源基础知识,激发学生求知欲,又为后面章节的学习作铺垫。 本节课由“相互联系的水体”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部分内容组成。“相互联系的水体”部分内容主要是对水圈的构成、自然界的各种水体之间的关系作了简要的介绍,为学习水循环的学习作基础知识方面的铺垫。“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紧紧围绕“水循环示意图”以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为主介绍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分析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说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具备由盲目阶段向自觉阶段发展过渡的心理特点;他们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将接近于成熟,能运用抽象的适用形式、逻辑的推理方式去思考解决问题,可进行独立探究活动和研究性学习。 高一学生对一些地理表面现象的认知较多,对原理性认知较少。学生已有知识是知道自然界水体存在形态、能够概括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各圈层的特点;已有的技能是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基本掌握了物质三态变化,对物态变化中吸、放热也有一定的了解;学生要掌握的是水循环过程及其意义、河流的补给等内容。 (三)说教师自身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教师只有清晰地认识自己,意识到自身的优缺点,才能更好的扮演好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 根据MBTI心理类型理论,在四个指标,八个偏爱所组成的16种类型中,我是ENFP型,所以我的教学风格是情感型。在解决探究性问题时,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成绩、性别等组成异质小组,采用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交流,营造一种自由、活跃、和谐的环境,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 二.教学目标 (一)说课标 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标准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其中“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为“了解”的水平;“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为“理解”的水平,为本节课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课标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的三态变化,说出水圈的构成。 2)绘制水循环示意图,结合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 3)举例说明水循环在塑造地表形态的影响。

c语言for循环的嵌套题(含解析和答案)

第33、34课时for循环的嵌套 实验题一: 1、下面有关for循环的正确描述是: D A) for循环只能用于循环次数已经确定的情况 B) for循环是先执行循环体语句,后判断表达式 C) 在for循环中,不能用break语句跳出循环体 D) for循环的循环体语句中, 可以包含多条语句,但必须用花括号括起来 2、对for(表达式1;;表达式3)可理解为:B A) for(表达式1; 0;表达式3) B) for(表达式1;1;表达式3) C) for(表达式1;表达式1;表达式3) D) for(表达式1;表达式3;表达式3) 3、若i为整型变量,则以下循环执行次数是:B for (i=2;2==0;) printf("%d",i-- ); A)无限次B) 0次 C) 1 次 D) 2次 4、以下for循环的执行次数是:C for (x=0,y=0; (y=123)&&(x<4); x++) ; A)是无限循环 B)循环次数不定C)执行4次 D)执行3次

成立,x++x=2 第三次:(y=123)&&(2<4)成立,x++x=3 第四次:(y=123)&&(3<4)成立,x++x=4 第五次:(y=123)&&(4<4)不成立,退出循环。 5、以下不是无限循环的语句为:A A) for (y=0,x=1;x > ++y;x =i++) i=x ; B) for (;1; x++=i); C) while (1) {x ++;} D) for(i=10;1 ;i--) sum+=i; 6、下面程序段的运行结果是:C for (y=1;y<10;) y=((x=3* y,x+1),x-1); printf ("x=%d,y=%d",x,y); A)x=27,y=27 B)x=12,y=13 C)x=15,y=14 D)x=y=27 第一次:1<10为真,x=3,x+1=3+1=4, y=(4,x-1) y=(4,2)=2 第二次: 2<10为真, x=3*2=6,7 y=(7,x-1)=(7,5) y=5 第三次:5<10为真,x=3*5=15 16 y=(16,x-1)=(16,14) y=14 第四次: 14<10为假,

《循环的嵌套》说课

《循环的嵌套》说课 【说教材】 本课程所用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所讲内容为循环的嵌套,本章内容作为学习较复杂程序设计的基础十分重要,特别是循环结构几乎是设计各种程序必不可少的,所以正确理解、运用其形式结构更是基础的基础。 【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循环嵌套的形式;阅读复杂的程序;编写简单程序;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能力,逻辑判断能力,想象力,实践能力,合作精神; 3.创业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专业思想,提高创业意识,为适应职业岗位需要和具备继续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4.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愉悦的学习心情,以积极的态度接受并扩展所学知识。【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循环嵌套的基本概念 2.循环执行过程及阅读程序 3.编写简单的程序 教学难点:应用循环嵌套设计程序 【说学生】 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也不能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但作为C语言这门学科,实践性比较强,只要稍加用心,就会见到效果。而且不需要太多的理论基础,都是计算机入门课程,只要在教学中加以正确的引导,让他们体验学习上成功喜悦,从而积极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学策略】 课前准备:1.学生分组 2.课件制作 教学方法:预习—示范—讲解—练习—指导法

教学课时:1课时(45分钟)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用具:投影仪、多媒体电脑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循环语句有哪几种? 有三种:(1)while() (2)do while(); (3)for() 2.什么是选择结构的嵌套? 在一个选择语句中又包括另一个选择语句。 二、新课教学 (一)基本概念(启发式讲解) 什么是循环嵌套呢? (由选择嵌套引出新课,大屏幕展示) ●在循环体语句中又包含有另一个完整的循环结构的形式,称为循环的嵌 套。如果内循环体中又有嵌套的循环语句,则构成多重循环。 ●嵌套在循环体内的循环体称为内循环,外面的循环称为外循环。 ●while 、do-while、for三种循环都可以互相嵌套.循环嵌套的形式 (大屏幕展示几种形式,启发学生思考,说出其它形式) while( ) { do { }while ( ); } for( ) { for( ) { } } do { while( ) { } }while(); for( ) { while( ) { } } 通过对比,进一步掌握循环嵌套的形式:

循环结构教案

教师课时教案备课人杨晓春授课时间 课题1.1.3循环结构 课标要求1.掌握程序框图的概念;2.会用通用的图形符号表示算法; 3.掌握画程序框图的基本规则,能正确画出程序框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程序框图的概念;会用通用的图形符号表示算法,掌握算法的三 个基本逻辑结构;掌握画程序框图的基本规则,能正确画出程序框图。 技能目标 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会灵活、正确地画程序框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我们对程序框图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掌握算法语 言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明确程序框图的基本要求;认识到学习程序 框图是我们学习计算机的一个基本步骤,也是我们学习计算机语言的 必经之路。 重点循环结构 难点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正确地画出程序框图。 教学过程及方法 问题与情境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设计一个算法的程序框图的基本思路: 第一步,用自然语言表述算法步骤. 第二步,确定每个算法步骤所包含的逻辑结构,并用相应 的程序框图表示. 第三步,将所有步骤的程序框图用流程线连接起来,并加 上两个终端框. 2.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有哪几种?用程序框图分别如何表 示?(顺序结构、条件结构) 3.前面我们学习了顺序结构,顺序结构像一条没有分支的河 流,奔流到海不复回;条件结构像有分支的河流最后归入 大海;事实上很多水系是循环往复的,今天我们开始学习 循环往复的逻辑结构——循环结构. 二.研探新知 探究(一):循环结构 提出问题 (1)请大家举出一些常见的需要反复计算的例子. (2)什么是循环结构、循环体? (3)试用程序框图表示循环结构. (4)指出两种循环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讨论结果: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说课稿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说课稿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是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重要意义之一。本章内容包括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蒸腾作用、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以及观察叶片结构的实验。内容抽象,逻辑关系强,气孔的作用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密切联系。实验过程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所以安排两课时完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叶片的横切面实验,介绍叶片的结构以及叶片上气孔的开闭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蒸腾作用及生物圈中水循环的过程。最后深入探讨绿色植物是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认识森林对促进水循环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2、教材地位: 本章没有分节,章下有三个黑体字标题:“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植物的蒸腾作用”和“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首先介绍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与水分在体内运输的途径,接着分析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途径----蒸腾作用,最后说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的作用,引导学生从理性上认识蒸腾作用的意义和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爱护绿色植物。为第六章《爱护植物绿化祖国》埋下伏笔。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生物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本节课的教学,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解释气孔控制水分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机制。 说出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熟练使用显微镜和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 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 森林、珍惜水源的意识。

循环结构的嵌套教案

VB程序设计中循环嵌套的使用 一、课题 循环结构的嵌套及其应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中职第二年的学生,学生基本是初中起点,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考的能力。学生们对计算机知识有一定的认识,有着浓厚兴趣,却又不甚精通,普遍对程序设计有一定的畏难心理。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从一个个简单的实例处出发,让学生们从自身的实践中去学习,培养兴趣、循循善诱、重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增强其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中文visual basic6.0实用教程-结构化程序设计》(人民邮电出版社)的第3章第4节中的内容,主要介绍for-next循环语句嵌套的应用,在介绍了for-next循环嵌套的语法后,重点讲解了几种常见循环嵌套错误的应用情况和项目实现。 2、该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对刚介绍过的for-next循环语句进行了拓展补充,而且循环语句的嵌套在第4章算法和程序设计方法及第5章数组和基本数据结构的项目拓展实例中反复出现,固牢牢掌握循环语句的嵌套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必须理解其应用的逻辑,不然后面的内容没法开展。 3、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教材中介绍了几个常见的循环嵌套应用的项目实现,但缺少难度逐步过渡的过程,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的思想,准确掌握“for-next”循环结构的应用和循环嵌套语句的结构以及内外循环的功能。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锻炼他们探索规律,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循环嵌套语句的结构和使用 2、难点:内外循环的功能及print语句对输出格式的控制 六、教学方法

《循环结构》说课稿

《算法基本逻辑结构——循环结构》 一. 教材分析 (一) 教材地位 《循环结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中§1.1.2的内容. 循环结构是算法三大基本逻辑结构中最灵活,内涵最丰富的一种结构,广泛存在于许多著名算法设计中,比如二分法,欧几里德算法,秦九韶算法等,且循环结构是学习循环语句的基础,循环结构中蕴含的“递推”思想为必修五数列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是整个算法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同时也是高考关注的重点.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顺序结构,条件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安排1课时.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循环结构概念; ②把握循环三要素:循环变量赋初值、循环体、循环的终止条件; ③能识别和理解循环结构的框图以及功能; ④能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解决一些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由实例对循环结构的探究与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抽象能力;参与运用算法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算法分析,算法设计到算法表示的程序化算法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提高算法素养;经历体验发现、创造和运用的历程与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形式化的表达能力,构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程序化的思想意识. (三) 重难点分析 由于循环变量赋初值、循环体、循环的终止条件是在顺序结构和条件结构未出现的概念,同时也是掌握循环结构的关键,由此确立节课的重难点是: 重点:循环结构的三要素. 难点:循环三要素的确定以及循环执行时变量的变化规律.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算法的概念、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及简单的赋值问题.高一学生形象思维、感性认识较强,理性思维、抽象认识能力还很薄弱,因此教学中选择学生熟悉的,易懂的实例引入,通过对例子的分析,使学生逐步经历循环结构设计的全过程,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表达循环结构,并整理成程序框图. 三. 教法分析 鉴于本节课抽象程度较高,难度较大.故遵循引导发现,循序渐进的思路,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贯穿本节课的主要问题是:你能在社会生活和学习中举出循环现象的例子吗?你能从循环现象抽象出循环结构概念吗?1n n s s n -=?中的S n 和S n-1能否用一个量表示?如何表达2,3, ,100n =?算法中s s i =?与1i i =+ “等号”与“变量”的涵义等同于数 学中的相应涵义吗?循环结构是通过哪些量和式将一个很长的顺序结构简化为一个精简的结构?当型循环结构与直到型循环结构框有何不同?如何转化?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本节课的

《循环结构》教案正式版

《循环结构》教案 北京市第五中学李翥 教学目标: 1.掌握直到型循环结构的框图,理解两种循环结构形式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设计直到型循环结构的算法,发展学生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初步运用算法语句编写直到型循环结构的程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直到型循环结构的框图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用直到型循环结构编写的算法程序是否正确. 教学方式: 教师启发讲授与学生探究相结合. 教学手段: CASIO图形计算器和多媒体投影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探索新结构 1.以“如何计算123100 ++++的值”这个实例入手,回顾解决此问题的第一种循环结构——当型循环,同时强调循环结构中的三种要素:累加变量、计数变量和终止条件. 2.提出思考问题:为了解决相同的问题,在上述循环结构中,终止条件的位置能否改变? 3.通过探究得到一种新的循环结构的形式——直到型循环,并引导学生根据此例归纳出直到型循环的程序框图:

循环体 否 满足条件? 是 二.探究对比,理解新结构 1.引导学生通过框图归纳出直到型循环的特点:先运行一次循环体,再判断条件是否被满足. 2.用下例帮助学生理解两种形式的循环结构的区别,并通过改变初始条件体会对输出结果的影响. 输出结果:s=0,i=101 输出结果:s=101,i=102 3.通过例1完成对直到型循环程序框图的深入认识. 例1 判断下列求123100++++的程序框图是否正确. (1) (2)

实际功能:求2+3+…+101的值实际输出: s=1 三.编程实践,应用新结构 1.教师介绍用CASIO图形计算器实现直到型循环的算法语句: Do 循环体 LoopWhile条件 2.指导学生使用图形计算器将上节课编写的当型循环While语句用Do语句替换,并运行得到结果. 3.通过例2加深对循环结构的理解. 例 2 用直到型循环设计一个求20以内所有正奇数乘积的程序框图,并用CASIO图形计算器编程实现. 此例题可引导学生在修改初始变量的值,修改计数变量的步长,修改终止条件,修改语句顺序的过程中加深对循环结构的理解. 4.通过例3强化算理作用及图形计算器的辅助功能.

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的概念,并掌握其结构的区别与联系。 (2)会应用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编写程序。 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现实生活情境的探究,认识到应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方便简捷,促进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条件语句在程序中起判断转折作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起决定作用。深刻体会到循环语句在解决大量重复问题中起重要作用。减少大量繁琐的计算。通过本小节内容的学习,有益于我们养成严谨的数学思维以及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的步骤、结构及功能。 难点:会编写程序中的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 学法与教学用具 计算机、图形计算器 【创设情境】 试求自然数1+2+3+……+99+100的和。 显然大家都能准确地口算出它的答案:5050。而能不能将这项计算工作交给计算机来完成呢? 而要编程,以我们前面所学的输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还不能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基本算法语句中的另外两种: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板出课题)【探究新知】 (一)条件语句 式是:(IF-THEN-ELSE格式) 当计算机执行上述语句时,首先对IF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THEN后的语句1,否则执行ELSE后的语句2。其对应的程序框图为:(如上右图) 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只使用IF-THEN语句:(即IF-THEN格式) IF条件THEN 语句 END IF

计算机执行这种形式的条件语句时,也是首先对IF 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THEN 后的语句,如果条件不符合,则直接结束该条件语句,转而执行其他语句。其对应的程序框图为:(如上右图) 条件语句的作用: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根据判断是否满足约定的条件而决定是否需要转换到何处去。需要计算机按条件进行分析、比较、判断,并按判断后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 【例题精析】 〖例1〗:编写程序,输入一元二次方程2 0ax bx c ++=的系数,输出它的实数根。 分析:先把解决问题的思路用程序框图表示出来,然后再根据程序框图给出的算法步骤,逐步把算 法用对应的程序语句表达出来。 算法分析:我们知道,若判别式 240b ac ?=->, 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 根12b x a -+= 、22b x a -=;若0?=, 原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122b x x a ==-; 若0?<,原方程没有实数根。也就是说,在求解方程之前,需要首先判断判别式的符号。因此,这个过程可以用算法中的条件结构来实现。 又因为方程的两个根有相同的部分,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可以在计算1x 和2x 之前,先计算 2b p a =- ,q =。程序框图:(参照课本17P ) 程序:(如右图所示) 注:SQR ()和ABS ()是两个函数,分别用来求某个数的平方根和绝对值。 即 ()x = SQR ,{ (0) ()-(0). x x x x x ≥=

《for循环嵌套》教学设计

《For循环嵌套》教学设计 一、基本情况 本节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材第二章第2.4.3节《循环的嵌套》的教学内容,包括循环嵌套的含义,for循环嵌套的基本结构,for循环嵌套程序执行过程与规律,循环嵌套的应用等。 本节课建议用2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循环嵌套的含义、for循环嵌套的基本结构,fro循环嵌套的执行规律,循环嵌套的基本应用。第二课时:深化巩固循环嵌套的知识点,并在基本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1、要求学生掌握循环的嵌套和程序的循环结构 2、能引导学生利用循环嵌套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循环嵌套的含义及基本结构 (2)了解内层循环和外层循环的概念 (3)能归纳出for循环嵌套中各循环变量的变化规律 (4)掌握for循环嵌套的运行规律 (5)能够根据具体问题的分析,利用循环嵌套求解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for循环嵌套的运行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程序的能力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在程序运行调试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介绍 (1)for循环嵌套的含义:一个循环语句的循环体中包含有另一个循环语句。 (2)for循环嵌套的基本结构:外层循环与内层循环层层相套 (3)通过“监视循环变量”和“逐语句执行程序”方法,观察并归纳for循环嵌套中各循

环变量的变化规律,推导for循环嵌套的运行规律 (4)在理解for循环语句的基本结构与运行规律的基础上,能分析具体问题并利用循环嵌 套求解问题。 四、学情分析 (1).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 (2).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表达思想等能力。 (3).学生在此前已学习程序设计一段时间,能比较熟练的操作vb程序设计软件;掌握程 序设计的三种结构:顺序、选择、循环;掌握for循环语句的基本书写格式。 (4).程序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学习水平相 差较大。 五、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⑴for循环嵌套的基本结构; ⑵能根据具体问题分析,利用循环嵌套求解问题。 教学难点: ⑴归纳循环嵌套中各循环变量在运行中的变化规律 ⑵循环嵌套的运行规律 六、教学策略 综合前面对教学目标、教材和学情等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策略定位如下: (1)以“问题为主线”。指教学活动的设计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并以此来驱动学生的学习。教学活动从问题开始,以问题为导向,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不断探索、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注重差异,实施分层练习。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学生对于同一问题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因此在作业设计时,要因人而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让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的学生有选择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3)动手做调试,提高认知效率。指以“动手做调试”为特征的探究活动。它以调试的操作过程作为能力培养的途径,以调试的结论(或现象)作为知识学习的铺垫,以方法的学习作为培养科学素养的途径,使得教育更为具体、直观,从而获得更好的效果。 七、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投影仪等。

循环语句说课稿

《循环语句》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来自**。我说课的题目是《循环语句》,内容选自于新课程人教A 版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课时安排为一个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四大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两种循环语句。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框图,学习了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和条件语句,这些都是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基础。 本节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把框图转化为语言,将循环结构在计算机上实现,另一方面为学习较复杂的流程图打下基础。本节课对学生算法语言能力、有条理的思考与清晰地表达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for 语句与while 语句的结构与含义,并会应用 难点:应用两种循环语句将具体问题程序化,搞清for 循环和while 循环的区别和联系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掌握三种不同的循环语句的形式、执行过程和比较对循环语句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过程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尽可能的用基本算法语句描述算法、体会算法思想的作用及应用,增进对算法的了解,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 1.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启发式,并遵循循序渐进 的教学原则。这有利于学生掌握从现象到本质,从已知到未知逐步形成概念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教学手段:通过各种教学媒体(计算机)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分析 1.复习引入 复习循环结构,目的是承上启下,以旧引新,一方面引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另一方面为引入循环语句作铺垫。 操作方法:师生共同在黑板上画出框图,并对重点适当强调。 例1.设计一个计算100321++++ 的算法并写出相应的框图。 直到型 当型

循环语句说课稿

《循环语句》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来自**。我说课的题目是《循环语句》,内容选自于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课时安排为一个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四大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两种循环语句。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框图,学习了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和条件语句,这些都是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基础。 本节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把框图转化为语言,将循环结构在计算机上实现,另一方面为学习较复杂的流程图打下基础。本节课对学生算法语言能力、有条理的思考与清晰地表达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for 语句与while语句的结构与含义,并会应用 难点:应用两种循环语句将具体问题程序化,搞清for循环和while循环的区别和联系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掌握三种不同的循环语句的形式、执行过程和比较对循环语句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过程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尽可能的用基本算法语句描述算法、体会算法思想的作用及应用,增进对算法的了解,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 1.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启发式,并遵循循序渐进 的教学原则。这有利于学生掌握从现象到本质,从已知到未知逐步形成概念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教学手段:通过各种教学媒体(计算机)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分析 1.复习引入 复习循环结构,目的是承上启下,以旧引新,一方面引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另一方面为引入循环语句作铺垫。 操作方法:师生共同在黑板上画出框图,并对重点适当强调。 例1.设计一个计算100321++++Λ的算法并写出相应的框图。 直到型 当型

循环结构说课教案

《循环结构》说课教案 教材分析: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循环结构》出自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选修教材第三张第三节。本章的教学内容是程序设计的基础,也是整个程序设计部分的重点。而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之一。因此,学好本节课对学生掌握循环结构的知识,能读懂简单的循环结构程序,模仿编写循环结构程序尤为重要。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会用VB中的计数循环语句实现循环结构,了解VB中的定时器,并会利用定时器实现循环结构。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感悟到利用循环结构编程可以极大地简化程序,能读懂简单的循环结构,模仿编写循环结构。 3.情感目标:在一个个任务的驱动下,逐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计数循环语句、定时器实现循 环结构 教学难点:循环结构在VB中的实现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讲解与讨论、实验与探究 教学过程 1. 复习 2.新课引入 3.循环结构、循环 结构的实现新授 课 4.计数循环讲解 5.完成探究学习 运行光盘中的“画一个圆”程序(多次运行,发现每次画出的圆的颜色会变化,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1:思考、讨论: 如果我们要画出100个半径不同的圆,如何来编程?这是最佳方法吗? 运行光盘中的“画100个圆”程序(多次运行,每次的圆的颜色会变化,以便激发学生的兴趣) 任务2:观察“画100个圆”程序段。 For i=1 To 200 Step 2 Yuan(i) Next i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循环控制结构。 循环结构:“画100个圆”程序中的Yuan(i)重复执行了100次,这种能将程序段重复执行的程序结构称为循环结构。 循环体:在循环结构中,重复执行的程序段称为循环体,例如“画100个圆”程序中的Yuan(i)

循环结构的嵌套

循环嵌套说课稿 1、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循环嵌套。 2、课堂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方法,启迪学生思维。基于这种理念,我对本节课进行了设计,并进行 了教学实践。接下来我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方面向各位老师汇报一下。 3、教材分析 《循环嵌套》是地图版<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三大基本结构中最难的一种,循环嵌套是循环结构的高级应用。本节课的学习将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算法,并为今后的算法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本节是整个单元的纽带,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通过学习循环嵌套的结构、功能和执行过程,帮助学生学会循环嵌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数学中的鸡兔同笼、百钱买百鸡问题等。 教学重点:循环嵌套语句的格式、功能及执行过程。 教学难点:使用循环嵌套解决实际问题。 4、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情况: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编程基本思路,掌握了算法中三种基本结构顺序、分支和循环的基础知识,并能熟练使用三种基本结构解决简单问题。 认知水平情况:高中学生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学习中乐于尝试使用程序设计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渴望获得新知识。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提出如下三方面教学目标: 5、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循环嵌套的格式及功能;理解循环嵌套的执行过程;学会使用循环嵌套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仿、操作、探究,学习循环嵌套的应用,体会算法思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合作探究问题,体验自主学习与协助学习的快乐。 为了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了 6、教法学法: 情景教学法以及合作探究法。创设情景,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并通过上机实践,进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并为以后程序设计的学习,为学生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7、教学过程采用七环节教学法。 8、首先创设情景:(在课程的开始,我首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 问题1:绘制1行10个*。(对于这个问题,学生用已学知识(用循环for语句)可以轻松完成) 继续问题:如果是100行,1000行呢。尽管学生犹豫了一下,不过还是给出解决方案:将for语句重复执行10次(1000次)。 我提出:这样重复执行是不是符合我们已经学习的循环的概念?那如何将这个问题解决方案简化呢? 本环节:首先通过问题1回顾已学知识,通过追问,引发学生思考,实现新课程的导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