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海军发展史.

中国海军发展史.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论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1840年,一声炮响轰开了中国近百年屈辱的历史,英法等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粗暴地撕开了古老中国闭关自守的万里海疆,中国海防藩蓠洞开。我们不禁萌生疑问:堂堂天朝的海军怎么就这么不堪一击,形同虚设了? 事实上中国在古代就有强大的水师队伍(海军前身),在当时取得了一些伟大的的成就。例如,东汉时伏波将军马援曾率船2000余艘出征,到明代时更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然而自古中国海上力量就只着眼于江河的地盘,船队远下西洋只为宣扬国威而非贸易,只将海洋作为一道天然屏障而忽视了在海洋上的进一步发展。缺乏强烈的海洋观念和意识,恐怕是中国近代海军屡屡挫败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原因。 近代海军和古海军的区别在于:近代海军具备先进的装备武器,舰体使用了钢铁,动力使用了蒸汽,火炮、鱼水雷等武器使用了机械化,此其一;其二是具备先进的相互联络手段和后勤保障设施;其三是统一的战勤组织指挥;其四是积极进取的使用战略。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然而清政府在创建晚清近代海军上,重视了第一和第二两个方面,建成了具有近代装备武器的北洋水师及其岸勤保障设施。但在第三第四两个方面的建设相差甚远,对第三方面似有所认识,但在实践上没有解决,落后的封建思想意识和多少年流传下来的古海军分汛军事制度造成的畛域割据没有解决,使舰队始终不能置于统一建设和统一组织指挥中。对第四个方面的建设则是忽视,而这个方面又恰恰是建设近代海军最重要的一着,是建设的灵魂。 在晚清建设近代海军上失败的原因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建设的战略指导思想落后,没有跟上时代的要求。 近代中国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刺激下被迫向西方学习的结果,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国防观念上开始了重要转变。面对日益严重的海防危机,清政府第二次海防大筹议决心“惩前毖后”、“大治水师”,成立统一领导全国海军的海军事务衙门,逐步改变了重陆轻海的国防思想,将海防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上议事日程,同时接受了“师夷长技”的主张,认识到引进西方先进海军技术装备的必要。观念的更新带来了海军建设的进步。 从19世纪6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中国海军近代化建设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南洋海军、福建海军、广东海军初具规模,具有当时亚洲第一流近代化装备水平的北洋海军于1888年正式成军。与此同时,先后建成了远东第一流的旅顺、威海军港。在南起琼州、北至营口的万里海疆上,建立了一批新式海防炮台。创办了许多新式海军学堂,造就了一批海军人才。清末海军近代化建设的成就,增强了中国海防力量。 从“第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的呼喊,到洋务派的接力倡导,缓慢曲折的发展道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利到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中国近代海军做过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中国近代海军的产生发展和衰落,大体经历了八个阶段: 1840-1865年,是中国近代海军的萌芽阶段.在这阶段,中国的海防武装仍然是旧式水师,并已衰败废弛到极点.面对前所未有的西方海上挑战,林则徐、魏源等爱国有识官员和知识分子,对近代海防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19世纪60年代初,洋务派对旧式水师的近代化改造进行了初步实践.但是,他们采用花钱购买洋船雇佣洋人和手工仿制近代军舰的路是走不通的,因而,改造旧式水师的第一次尝试失败了 1866-1873年,是中国近代海军的筹备阶段.在这一阶段,洋务派吸取了手工造船失败的教训,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化造船工业,并造出了一批近代军舰.与此同时,洋务派为培养海军人才,还初步兴办了近代化的水师学堂并开始派遣海军留学生,从而为近代海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874-1888年,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创建阶段.这一个阶段,由于发生了日本侵台事件,清政府发动了一场海防大讨论.通过大讨论,洋务派的近代海防思想基本形成;清政府则正式决定创办近代海军.经十年努力,初步建成了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海军.其中,福建海军刚初具规模,即在1884年中法马尾海战中全军覆灭.事后,清政府大力发展海军,成立了统一管理全国海军事务的海军衙门,李鸿章则趁机扩充北洋海军实力,制定了<<北洋海军章程>>,建成旅顺、威海两个基地,使北洋海军发展成

中国近代航空发展史

中国航空发展史 (西安航空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古代发明和创造的风筝、火箭、孔明灯、竹蜻蜓等飞行器械,被认为是现代飞行器的雏型,对航空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从18世纪后半叶,气球、飞艇先后在西方研制成功。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的航空知识传入中国。首先是航空新闻和科学幻想小说,其次是外国飞行家来中国作飞行表演。中国政府也派留学生出国学习航空,购买气球和飞机。但直到1949年,中国的航空事业还十分落后,发展极为缓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真正获得了迅速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航空发展史的浅述,意图使大家对中国的航空有一个粗浅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同时引发人们对于中国与西方航空发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思考,在对历史的回顾中找到未来的方向。 关键词:近代史;航空;发展 1855年,上海墨海书店刻印了《博物新编》,其中介绍了氢气球和巨伞图。《天上行舟》画的是航空设想。在中国最早介绍飞机的文章是1901年石印的《皇朝经济文编》中的《飞机考》。1903年以后开始出现翻译和编着的航空科学幻想小说。 博物新编 气球光绪十三年(1887),天津武备学堂数学教习华蘅芳制成直径5尺(约1.7米)的气球,灌入自制的氢气成功飞起。这是中国人自制的第一个氢气球。

飞艇澳洲华侨谢缵泰于1899年完成“中国”号飞艇的设计。“中国”号飞艇用铝制艇身,靠电动机带动螺旋桨推进。谢缵泰没有得到清朝政府的支持,他不得已把“中国”号构造说明书寄给英国飞艇研究家,获得很高评价。 飞机冯如于1909年9月造出一架飞机,9月21日试飞成功。在国外制造飞机着名的中国人谭根于1910年成功地设计和制造了水上飞机,夺得国际飞机制造比赛大会冠军,后在菲律宾创造了当时世界水上飞机飞行高度的纪录。 中国航空先驱——冯如 中国航空事业的建立是从筹建空军开始的。1913年9月正式成立的南苑航空学校,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航空学校。南苑航空学校先后训练出4期飞行学员,共159人。之后成立的还有广东军事航空和东北军事航空,为我国的早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飞行员。1913年,北洋政府在筹办南苑航空学校的同时,也购买了修理工厂的设备和器材,建立了中国最早的飞机修理厂。从1919年起,各省相继办起了修理厂。国民党政府成立后先后建立了杭州笕桥航校修理厂、南京首都航空工厂、上海高昌庙海军制造飞机处、上海虹桥航空工厂、武昌南湖修理厂。 1934~1935年,国民党政府又与美国、意大利合办了几个工厂,其中有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广州韶关飞机修理厂、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主要也是装配、仿造和修理飞机。近代中国航空工业起步于1918年的海军飞机工程处,以后有广州飞机修理厂,以及30年代建设的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南昌飞机制造厂、广州韶关飞机修理厂和杭州保险伞厂,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成都飞机制造厂和大定发动机制造厂等。 海军飞机工程处: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飞机制造工厂,以制造水上飞机着名。 广州飞机修理厂:是中国早期制造飞机的第二个工厂。 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1934年2月中美合办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 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1935年1月,中国与意大利4家航空公司合办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制造意式飞机。 成都第三飞机制造厂:1942年4月在成都成立第三飞机制造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