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支付的风险与防控-精选文档

电子支付的风险与防控-精选文档

电子支付的风险与防控-精选文档
电子支付的风险与防控-精选文档

电子支付的风险与防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规模、产业链式的企业越来越多。

企业涉及的交易范围和交易量日益变大,传统的票据支付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现在企业货币交易量的需求。尤其是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迫使新的支付手段出现。电子支付就是众多新的支付形式之一,而且在如今的世界商务活动中逐渐占据着愈加重要的位置。但是,电子支付固然有着方便、高效、快捷的优点,但毕竟是一种新兴的货币支付手段,而且及其依赖互联网技术。这样来,电子支付必然受到互联网本质特性的影响,高度的开放性,自由化使得电子支付出现一些与传统票据支付不同的风险。如:网络技术漏洞、病毒攻击、信息泄露等。给商家们带来了极大的不安感。所以,在大力发展电子支付的同时,如何防范风险的发生,已经成为了相关机构亟需解决的问题。

、电子支付的概念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前提下,电子商务活动日益完善。传统的货币支付手段已经不能较好地满足企业之间的货币交易。于是新的支付手段应运而生,电子支付便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代表。

电子支付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1989 年美国法律协会批准的《统一商业法规》就对电子支付做出了具体的定义:电子支付是指支付命令发送方把存放于商业银行的资金,通过一条线路划入受益方开户银行,以支付给收益方的一系列转移过程。

中国的电子支付发展相对于欧美国家起步较晚。从90 年代初开始,发展至今。经历了20 多年的时间,电子商务才有了一个比较具体的概念:从事电子商务交易的当事人,包括消费者、厂商和金融机构,通过信息网络,使用安全的信息传输手段,采用数字化方式进行的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

与传统的货币交易模式相比,电子支付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进行存储、支付和流通。

2.集存储、信贷和非现金结算等于一体。

3.可广泛应用于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领域。

4.使用较为简单、可靠、迅速、高效。

5.电子支付需要相应网络技术的支持。

这5 点特征也恰恰是电子支付被现代企业广泛认可的主要原因。目前,在企业交易的支付手段中,电子支付已经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二、电子支付面临的风险类型

从上述电子支付的五大特征可以推出,电子支付这一新型货币支付手段主要依赖的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但正是由于计算机网络自身的属性,同时也给电子支付带来了与传统交易模式不相同的风险类型。

1.网络技术漏洞

电子支付主要依赖的交易环境就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虚拟货币交易。所以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必将导致电子支付技术保

持着相同的更新的速率。但由于我国关于电子支付的起步相对较

晚,它的本质属性对于商家比较陌生。一些企业在商务活动中的

交易模式和管理理念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制约着电子支付技术的

发展。这样一来,电子支付技术势必滞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从而产生漏洞。这种情形就如同在一条宽阔的高速公路上,本该飞驰的车辆却由于自身的质量和司机的驾驶习惯而被限制。电子支付的技术漏洞将会导致银行或企业等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出现不可估量的损失。

2.病毒攻击

病毒攻击一般属于人为的恶意攻击,这也是电子支付目前面临的最直接,影响较严重的一种新型风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总趋势,企业之间通过电子支付手段进行的货币交易量越来越大,其中的货币价值也越来越高。高额的货币资金导致了一些贪欲者的不法之心。他们利用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和无界性,在境内外租

用大量的匿名客户端,在网络数据传输路径中有目的地攻击企业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交易程序,从中劫取大量的非法利益。

这种病毒程序一旦实施成功,往往会导致企业或银行等金融机构多方面的巨大损失,易造成大范围的计算机信息故障乃至瘫痪,从而使资金链出现断层,引发金融恐慌,后果不堪设想。

3.信息泄露

信息泄露风险,也被行内人称为信任危机。如果说病毒程序的恶意攻击导致的是一种直接的物质损失,那么信息泄露风险则

是引发一种间接的精神伤害。这种精神伤害可以称得上是一把伤害极大的“软刀子”。

由于企业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操作人员主观或客观上的疏忽,造成客户相关信息的泄露。这会使得客户对电子支付这种新型的支付手段产生一种不信任感,而这种不信任感随着一些“用心人”的短信及骚扰电话,逐渐变为一种厌恶感甚至是恐惧感。

这种负面情绪会给电子支付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阻碍。

三、针对风险的应对措施

关于新型风险造成的损失,新闻已经报道了许多,新型风险给相关金融部门及个人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针对风险,相关部门要从电子支付的本质上进行防控,要有针对性地分析并解决解决风险形成因素。

首先,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严格把控电子支付的相关参与方的市场准入。条件。加强引导金融市场的自主意识和自我调节,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企业模式进行改革,使传统劳动力型企业向先进生产力型企业转变,使其符合李克强总理在18 大上提出的经济新常态的口号。

其次,加强网上监督力度,提高电子支付等相关网络的保护机制;建立科学牢固的防火墙体系;加强对各方交易人员的专业性技术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保密意识。促进企业与个监管部门的有机配合,建立起从人员到企业、银行再至监管部门的立体化多元式监管体系。

最后,在多元化、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日益突出,造成的不良影响也越发恶劣。为了及时遏制这种不良状态,促进电子支付健康有序的发展,加强政府政策监管和法律保障是及其必要的。此外,提高电子支付参与各方的保密意识,

促进客户信息管理体系的合法性、专业性和科学性,同样是必不可少的。相关部门要将外部的监管保障和内部的科学管理相互结合,这也是防止信息泄露,保证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提出,政企分开,市场自主,全球合作,

使市场经济迈向了多元化的大数据时代。电子支付手段所代表的

的新型支付方式已逐渐替代传统的货币交易。所以在新型支付方式发展的同时,我们应积极探索新思路,妥善应对这些支付方式

所带来的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占据有利的地位,才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迈出有力的一步

rH

论我国存在的金融风险及其防范(一)

论我国存在的金融风险及其防范(一) 摘要:分析了我国存在金融风险的原因,提出了若干防范措施,对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金融资本的全球化是继农业革命、产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之后的又一次革命性的变革。90年代中期,全球金融资产,包括股票、债券、货币等,就已超过410万亿美元,其增长速度是经济增长速度的400%;2000年,全球金融资产增加到近800万亿美元。只要世界大多数国家允许资本自由流动,世界金融危机就不可避免。目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逐步加快,积极推进金融体制的国际接轨,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建立一个有效的反金融危机和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治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1我国金融风险的表现 1.1宏观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 1.1.1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面临的风险 这主要体现在国际游资冲击和他国金融危机的波及。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们看到一些国家金融市场开放后,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趁之机的情况。受冲击的有经济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从长远角度来看,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金融自由化势在必行,这样金融风险也就必然存在人民币自由兑换和货币国际化过程中货币币值波动,是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另一金融风险。货币自由兑换分3个进程: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和国内自由兑换。目前,我国人民币已实现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并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始了货币国际化的进程。 国内金融服务市场对外开放也存在金融风险。中国加入WTO组织在即。WTO成员国要遵循世贸组织通过的“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各成员国要逐步放开金融服务市场,可以说金融服务的全球竞争已经出现。我国面对世贸组织的要求,也面对国内经济发展需要与融入世界经济的需要,目前已逐步开放保险市场,扩大外资银行经营范围,初步形成了外资金融机构与国内金融机构竞争的局面。国内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银行存在的问题明显地暴露出来。 1.1.2股票市场的金融风险 近几年,我国上市公司数量成倍增长,但上市公司质量欠佳,掺有虚假成份;中介机构操作不规范,甚至联手造假,欺骗投资者;入市主体不理性。这些情况表明,股市风险已成为当前我国金融风险最危险的部分,一旦发生问题,其破坏性将大大超过银行信用风险。 1.1.3加大直接融资比例的金融风险 国际上融资证券化趋势进一步发展,资金融通方式更多的是通过直接渠道连接投资者和经营者,而不是借助银行信贷业务。但我国居民储蓄存款长期以来是银行最主要的负债业务,如果加大直接融资比例,势必造成居民储蓄存款被分流用来购买企业股票。这就容易造成银行资金周转困难,进而引发挤兑风险。 1.1.4信用体系的金融风险 我国推进金融体制的改革应以重点清理呆帐、坏帐的金融整肃为前提。目前呆、坏帐已经成为信用体系危机的主要表现。企业与银行间的关系,企业、居民金融风险意识和信用观念淡漠等问题亟须调整和改变。 1.2我国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经营风险 1.2.1资产风险 资产风险是金融机构的根本性风险。事实上,我国的金融风险突出表现在银行资产风险上,贷款逾期、发生呆滞、呆帐情况比较严重。1998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高达24.71%. 1.2.2利率风险这是一种因市场利率变化引起金融机构持有资产价格变动或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协定利率跟不上市场利率变化而带来的风险。尤其是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即金融机构从事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时对市场行情错误预测而发生损失的风险巨大。随着我

我国的金融风险现状及对策

我国的金融风险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面临的金融风险日益复杂,一些潜在风险也陆续出现。如何把握这些潜在的、新的风险,提出合理的对策,对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和国民经济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金融风险,现状,防范对策 一我国金融业的现状 1美元持有及汇率风险 2007年美国发生的次级债影响波及全球,虽然说中国的金融环境处于不流通的内部环境,但是对中国的影响也将会局部扩展开来。美国为了转嫁次级债的风险,通过不断使美元贬值,降低利率等金融手段,在我国汇率改革后自由浮动的情况下,促使人民币不断升值,自2006年人民币自由浮动制度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达到15%以上,我国因持有美元而导致持有资产的贬值,美元资产通过兑换人民币及购买人民币资产达到保值增值的效果,加大人民币流动过剩,从而产生流动过剩风险导致通货膨胀居高不下。 2坏账水平高。近年来,中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比率不断下降,尽管如此,过多地强调这些指标只会促使金融机构通过扩大信贷投放稀释不良贷款或者收回有利的贷款。实上不良贷款蕴涵的金融风险依然存在,银行系统的不良资产比率仍然偏高。 2.信贷投放过快。应该看到,当前,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积极性仍然高涨。因为资本、经常账户的双顺差,大量外资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国,央行不得不投放大量基础货币进行对冲。从贷款的结构来看,投资的大部分流向许多大型工程和基本建设,中长期贷款比重仍较大。由于长期债券市场的缺乏,潜在的金融风险又集中于银行系统。而银行系统通过发放大量新贷款来稀释不良贷款率的盲目扩张行为也隐含着巨大的危机在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社会信用环境不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商业银行自身的内控机制欠缺和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过快的信贷投放可能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3.流动性问题。当前,长期的流动性问题,是中国金融系统面临的一个问题。中国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城乡居民的短期存款,而资金投放却主要是一些大型基本建设项目、政府债券、住房贷款等。这是一种不太合理的金融现象,从长期来看不利于中国金融系统的良性发展。 4.房地产带来的金融泡沫。在加入WTO后,国内银行业面临着外资银行的竞争以及商业化经营的压力,各大银行都在争抢高回报、低风险的客户,而房地产信贷一向被看做优质客户,信贷风险较少,导致银行近年对房地产的贷款额大幅上升。当前比较突出的房地产金融风险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真正自有资金往往不足30%,发展商“出地”、银行“出钱”的情况严重;二是一些分阶段连续开发的大型楼盘过度开发形成风险;三是银行对贷款的监控不力,信贷资金被挪用,从而形成风险;四是房贷、车贷等项目贷款条件放松,消费者违约现象增多,也增加了银行的风险。房地产二级市场不活跃,房产预售、未完工房屋交易预期价格水平上涨,收入预期不合理,都推动了房地产市场价格的走高,促进了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积聚。这种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脱节,如果不加以控制,其后果将十分严重。 5. 信用体制不健全,金融体系透明度不高 尽管2002年我国颁布了银行业新的信息披露准则,2004年所有银行都须报送按五级标准划分的贷款,信息披露水平和行业透明度有了相应的提高,但我国

电子支付的风险及防范

电子支付的风险及防范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课题组 电子支付系统作为电子货币与交易信息传输的系统,既涉及到国家金融和个人的经济利益,又涉及交易秘密的安全;支付电子化还增加了国际金融风险传导、扩散的危险。能否有效防范电子支付过程中的风险是电子支付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电子支付的主要风险 1、电子支付的基本风险 支付电子化的同时,既给消费者带来便利,也为银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对相关主体提出了挑战。电子支付面临多种风险,主要包括经济波动及电子支付本身的技术风险,也包括交易风险、信用风险等。金融系统中传统意义上的风险在电子支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1)经济波动的风险 电子支付系统面临着与传统金融活动同样的经济周期性波动的风险。同时由于它具有信息化、国际化、网络化、无形化的特点,电子支付所面临的风险扩散更快、危害性更大。一旦金融机构出现风险,很容易通过网络迅速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引起连锁反应,引发全局性、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从而导致经济秩序的混乱,甚至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 (2)电子支付系统的风险 首先是软硬件系统风险。从整体看,电子支付的业务操作和大量的风险控制工作均由电脑软件系统完成。全球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和管理中的缺陷或问题成为电子支付运行的最为重要的系统风险。在与客户的信息传输中,如果该系统与客户终端的软件互不兼容或出现故障,就存在传输中断或速度降低的可能。此外,系统停机、磁盘列阵破坏等不确定性因素,也会形成系统风险。根据对发达国家不同行业的调查,电脑系统停机等因素对不同行业造成的损失各不相同。其中,对金融业的影响最大。发达国家零售和金融业的经营服务已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信息系统的运行。信息系统的平衡、可靠和安全运行成为电子支付各系统安全的重要保障。 其次是外部支持风险。由于网络技术的高度知识化和专业性,又出于对降低运营成本的考虑,金融机构往往要依赖外部市场的服务支持来解决内部的技术或管理难题,如聘请金融机构之外的专家来支持或直接操作各种网上业务活动。这种做法适应了电子支付发展的要求,但也使自身暴露在可能出现的操作风险之中,外部的技术支持者可能并不具备满足金融机构要求的足够能力,也可能因为自身的财务困难而终止提供服务,可能对金融机构造成威胁。在所有的系统风险中,最具有技术性的系统风险是电子支付信息技术选择的失误。当各种网上业务的解决方案层出不穷,不同的信息技术公司大力推举各自的方案,系统兼容性可能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选择错误将不利于系统与网络的有效连接,还会造成巨大的技术机会损失,甚至蒙受巨大的商业机会损失。 (3)交易风险 电子支付主要是服务于电子商务的需要,而电子商务在网络上的交易由于交易制度设计的缺陷、技术路线设计的缺陷、技术安全缺陷等因素,可能导致交易中的风险。这种风险是电子商务活动及其相关电子支付独有的风险,它不仅可能局限于交易各方、支付的各方,而且可能导致整个支付系统的系统性风险。 2、电子支付的操作风险 银行的业务风险由来已久,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就曾经组织各国监管机构较系统地归纳出几种常见风险,如操作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等等。在传统业务中,这些风险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在操作风险中,可能是信贷员没有对借款人进行认真细致的资信调查,或者

论我国存在的金融风险及其防范

论我国存在的金融风险及其防范 [ 06-08-12 09:20:00 ] 作者:何焱编辑:studa20 摘要:分析了我国存在金融风险的原因,提出了若干防范措施,对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金融资本的全球化是继农业革命、产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之后的又一次革命性的变革。90年代中期,全球金融资产,包括股票、债券、货币等,就已超过410万亿美元,其增长速度是经济增长速度的400%;2000年,全球金融资产增加到近800万亿美元。只要世界大多数国家允许资本自由流动,世界金融危机就不可避免。目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逐步加快,积极推进金融体制的国际接轨,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建立一个有效的反金融危机和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治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1 我国金融风险的表现 1.1 宏观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 1.1.1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面临的风险 这主要体现在国际游资冲击和他国金融危机的波及。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们看到一些国家金融市场开放后,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趁之机的情况。受冲击的有经济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从长远角度来看,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金融自由化势在必行,这样金融风险也就必然存在人民币自由兑换和货币国际化过程中货币币值波动,是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另一金融风险。货币自由兑换分3个进程: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和国内自由兑换。目前,我国人民币已实现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并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始了货币国际化的进程。 国内金融服务市场对外开放也存在金融风险。中国加入WTO组织在即。WTO 成员国要遵循世贸组织通过的“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各成员国要逐步放开金融服务市场,可以说金融服务的全球竞争已经出现。我国面对世贸组织的要求,也面对国内经济发展需要与融入世界经济的需要,目前已逐步开放保险市场,扩大外资银行经营范围,初步形成了外资金融机构与国内金融机构竞争的局面。国内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银行存在的问题明显地暴露出来。 1.1.2 股票市场的金融风险 近几年,我国上市公司数量成倍增长,但上市公司质量欠佳,掺有虚假成份;中介机构操作不规范,甚至联手造假,欺骗投资者;入市主体不理性。这些情况表明,股市风险已成为当前我国金融风险最危险的部分,一旦发生问题,其破坏性将大大超过银行信用风险。

浅析网上支付的风险预防及应对措施

浅析网上支付的风险预防及应对措施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在生活中的运用次数增多,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为网络支付 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在银行的外部存在大量的黑客,在银行的内部也存在小部分 的黑客。有计划有准备的诈骗,也有意外的失误,这些现象都会为电子商务带来 危害。有系统被黑客破坏的风险,也有在交易过程中人为带来的损失。在网络上 搜索就会发现,有数以千万关于网络支付风险的案例。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分析 了网络支付的概念,以及网上支付风险以及成因,简要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以期 有助于网上支付能更好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网上支付;风险;措施;建议 一、网上支付的概念和特征 网上支付是指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手段,将负载有特定信息的电子数据取代传统的支付工 具用于资金流转,并具有实时支付效力的支付方式。网上支付作为新的网络交易支付方式, 它的应用和发展给传统支付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网上支付是采用先进的技术通过 数字流转来完成信息传输的,其各种支付方式都是采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款项支付的,于是 人们就开始质疑信息数字化后数据传输过程中信息丢失、重复、错序、篡改等安全性问题; 网上支付的工作环境是基于一个开放的系统平台之中,交易双方的身份置于虚拟世界中,这 无疑增加了电子支付的风险。 二、网络支付结算的风险及其产生原因 在企业进行理财的过程当中,存在三大理财观念,分别是:现金为王、资金时间价值和 风险价值。其中最主要的风险价值与现金的关系密不可分,也是经营者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在网络支付结算中的风险一般指的是现金的损失。电子商务中的网络支付结算风险存在与以 下几种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1)网络银行的技术和管理方面带来的风险和问题 首先,网络银行顺利的开展和运营,必须在开始之前制定一个合理的技术方案。但是在 技术的选择上存在选择失误的风险。这种风险一般来自网络银行选择的技术系统和客户终端 软件的兼容性产生差异导致信息传输的速度过慢或者终止;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取决于网络结 算业务的技术,选择的技术不够现金,就会导致网络钓鱼、木马等现象的出现。其次,网络 银行想要顺利的使用,必须保证信息具有十分高的安全性,但是,随着银行网络与互联网的 关联,导致网络银行的信息经常出现丢失、被盗以及网站被攻击的现象发生,影响了我国网 络银行业务的发展,从而也在一定层面上威胁着网络支付结算的安全。 (2)网络支付结算业务自身存在问题也会为其带来风险 由于网络支付结算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等在设计时都不够全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所 以导致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错误操作等,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到网络支付结算业务的安 全性。在网络上进行支付和交易改变了传统方式,传统方式采用双方面对面进行操作,可以 保证双方交易的真实性。而网络支付结算业务为此增加了风险。同时,网络交易结算使我国 的纸币需求量急速减少,这就会为我国的纸币带来流动性的风险。 (3)第三方支付系统的安全风险

浅论网上支付风险和防范措施

试论网上支付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摘要:我国网上支付快速发展,但由于一系列制约因素存在,在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平台、认证中心、网民、网络黑客、宏观经济环境等诸多方面,网上支付都面临许多风险,亟需给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软硬件系统风险;操作风险;钓鱼网站;电子扒手;信息污染;社会征信体系 网上支付业务的频繁发生促使中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艾瑞咨询公司《2008―2009年中国网上支付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从2007年的976亿元飙升到2008年的2743亿元,同比增长181%,成为互联网发展最快的行业。然而,目前我国的法律环境、网络安全、用户权益等一系列制约网上支付的问题,还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解决。网上支付存在如下风险。 一、银行等金融机构 目前,网上支付风险大,网上银行漏洞多。网上交易对金融机构的软硬件系统、技术支持、业务操作逻辑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网上支付无疑会加剧金融机构原有的风险。 电子支付的业务操作和风险控制工作均由电脑软件系 统完成。系统与客户终端的软件互不兼容或出现故障,以及系统停机、磁盘列阵破坏都会信息传输中断或速度降低的可能,并形成软硬件系统风险。可见,信息系统的平衡、可靠和安全运行成为电子支付系统安全的重要保障。 另外,网上支付还面临传统支付的风险。首先,与传统业务中储户挤兑风险相比,电子支付机构面临的信用风险显得更为严重。其次,电子货币的较强的流动性使电子支付机构面临比传统金融机构更大的流动性风险。再次,内部雇员

欺诈,系统设计、实施和维护,以及电子支付信息技术选择事务引发的系统兼容性问题均属电子支付机构的操作风险。他们均会使金融机构蒙受巨大的商业损失。 二、第三方支付平台市场规范问题 近日,艾瑞咨询的调查数据表明,2008年,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交易额规模达718亿元,同比仍保持180%左右的高速增长。第三方支付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交易欺诈的发生率,促使网上支付市场发展,但也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如非金融机构性质的支付服务第三方从事电子货币支付清算业务的资格,相关法律法规,监管机构等。 三、安全认证、信用评级机构的规范问题 安全认证机构通过发放数字证书为网银、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提供安全认证服务。但目前,我国认证机构没有统一的权威立法来规制和监督其市场准入机制、运作模式、相关权利义务等。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信用评级的失误造成的,因此国内信用评级的健全、规范及与国际接轨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网民、网民素质加剧了交易风险

浅谈金融风险与防范措施

摘要: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而金融会计是金融工作的基础,金融企业作为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特殊企业和独立的社会经济主体,在营运过程中存在各种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为此金融会计在金融工作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要。特别是近年来,金融案件的发案率逐年上升,涉案金额大、牵涉部门多成为一大特点。但对金融案件的分析可看出80%的金融案件离不开会计部门的会计核算和资金清算,所以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在金融部门的内部控制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金融内控管理的关键所在。文章主要从金融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产生风险的原因及防范风险的相应对策等三个方面对金融会计风险进行了深入探讨。 风险是指未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企业作为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特殊企业和独立的社会经济主体,在营运过程中存在各种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 一、现行金融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1.核算虚假,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核算是银行会计的最基本职能,它是整个资金运用的真实反映。可以说,银行的一切业务活动都要通过会计信息反映出来,如果会计核算方法不当、核算程序不规范、核算质量不高或某个环节失控,就有可能出现风险。现实工作中,有的银行为维护自身利益,违反金融政策要求,在会计信息处理上大做文章,致使会计部门提供的信息资料不真实、不充分,真账假表、假账假表、任意调整收支科目等现象,事实上掩盖了信贷资产的质量和风险,影响对银行经营状况的客观评价进而带来更大的风险。从会计工作的程序看,结算编制是最后的环节。在银行业中,结算风险最主要的表现是结算数据不实,尤其是利润反映不实。当然,这种情况的存在,有技术或制度上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因素。从人为因素看,不可忽略的问题是虚假性。如有的金融机构为了本单位或其他某种需要,要求会计部门在结算报表上做数字游戏。或虚增利润,或虚减利润,或搞账外账,想以此取得业绩考核名次或达到暗盈利的目的。结果导致自下而上会计信息失真。 2.操作违规,加大结算风险。近年来,随着银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特别是电子化进程的加快,会计结算制度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为加强银行内部控制和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基层会计人员业务知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的缺乏,不按规程操作越权办理业务的情况时有发生,人为加大了结算风险。 3.内控不严,会计人员约束不力。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银行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操作行为不规范,容易发生会计差错。二是个别会计人员内外勾结,肆意侵害银行利益,从而发生经济案件。三是会计岗位设置缺乏应有的互相制约和牵制。四是金融机构在会计核算方面的漏洞,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不严密,制度不完善,相互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4.制约失衡,加大经营风险。银行会计作为一项专业性强风险性大的行业,面对大量结算票据、现金资产,以至密押、印章、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等,一旦发生工作疏漏造成资产的损失是巨大的。目前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将银行作为其猎击的主要目标,各类案件居高不下,手段花样层出不穷,无论是假汇票、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还是贪污盗窃、索贿受贿,任何一个案件会或多或少涉及经营核算部门,一旦会计部门放松管制,降低核算水平,就会为犯罪分子客观上开了绿灯,加大了经营风险。 二、防范金融会计风险的具体措施 1.建立内控制度体系。 有效的内部控制实际上是金融机构从决策实施到管理、监督的一个完善的运行机制。其中独立的会计及核算体制是其基本要求之一。会计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内控制约机制的充分发挥。金融会计人员业务上只接受会计主管领导,会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的唯一依据是有效的会计凭证。在加强会计业务制度体系时,要注意其全面性、规范性、适用性和协调性,即这一制度体系在会计业务中覆盖要宽广,操作要规范,不能脱离实际,并能有效与其他部门工作配合。一套完善的会计制度将有利于堵塞漏洞,有利于防止和杜绝银行“三假”的产生,

浅谈中国金融风险的现状及防范对策(一)

浅谈中国金融风险的现状及防范对策(一) 论文关键词:金融风险;金融体系;中国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加入WTO以后,中国金融市场已在很大程度上与世界融合,面临的金融风险日益增强。如何在改革开放中加快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在发展壮大金融产业中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一项关系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任务。首先介绍了金融风险的概念以及特点,然后分析了目前中国金融风险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最后,针对现存的一些问题,指出防范和化解中国金融风险的对策。 1.呆坏账水平高。2003年以来,中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比率不断下降,尽管如此,过多地强调这些指标只会促使金融机构通过扩大信贷投放稀释不良贷款或者收回有利的贷款,事实上不良贷款蕴涵的金融风险依然存在。根据中国银监会2007年2月12日公布的2006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状况报告所公布的数据显示1],中国国有银行系统的不良资产比率仍然偏高。 2.信贷投放过快。应该看到,当前,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积极性仍然高涨。因为资本、经常账户的双顺差,大量外资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国,央行不得不投放大量基础货币进行对冲2]。从贷款的结构来看,投资的大部分流向许多大型工程和基本建设,中长期贷款比重仍较大。由于长期债券市场的缺乏,潜在的金融风险又集中于银行系统。而银行系统通过发放大量新贷款来稀释不良贷款率的盲目扩张行为也隐含着巨大的危机在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社会信用环境不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商业银行自身的内控机制欠缺和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过快的信贷投放可能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3.流动性问题。当前,长期的流动性问题,是中国金融系统面临的一个问题。中国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城乡居民的短期存款,而资金投放却主要是一些大型基本建设项目、政府债券、住房贷款等。这是一种不太合理的金融现象,从长期来看不利于中国金融系统的良性发展。 4.房地产带来的金融泡沫。在加入WTO后,国内银行业面临着外资银行的竞争以及商业化经营的压力,各大银行都在争抢高回报、低风险的客户,而房地产信贷一向被看做优质客户,信贷风险较少,导致银行近年对房地产的贷款额大幅上升5]。当前比较突出的房地产金融风险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真正自有资金往往不足30%,发展商“出地”、银行“出钱”的情况严重;二是一些分阶段连续开发的大型楼盘过度开发形成风险;三是银行对贷款的监控不力,信贷资金被挪用,从而形成风险;四是房贷、车贷等项目贷款条件放松,消费者违约现象增多,也增加了银行的风险。房地产二级市场不活跃,房产预售、未完工房屋交易预期价格水平上涨,收入预期不合理,都推动了房地产市场价格的走高,促进了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积聚。这种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脱节,如果不加以控制,其后果将十分严重。 5.信用体制不健全。2002年,中国颁布了银行业新的《信息披露准则》,信息披露水平和行业透明度有了相应的提高,但中国商业银行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以来遗留的一些特性,导致了中国国有银行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存在有较大的差距,金融市场上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改观,尤其是涉及公司内部经营、个人收入状况等方面的信息。比如,住房信贷和汽车信贷在前几年被认为是风险相对较小、收益较高的优质项目,但近期频频发生的违约现象正在改变这种观念。一些消费者购买多套住宅以至发生偿还危机。继2003年银行业公布车贷黑名单以后,2004年银行业又公布了房贷黑名单。这种事后惩罚往往难以弥补银行业的损失,客观上也加重了银行业的风险。 6.金融风险意识欠缺。从中国的金融发展史可以看到,中国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破产倒闭的先例,我们没有巴林银行教训,没有日本兴业银行的遗憾,更没有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切肤之痛,于是社会各业中,对金融风险的危机意识很是淡漠,如为追求高息收入,高息集资,高息吸储的现象不断出现,甚至还存在着抵押房产,贷款炒股,置风险于不顾,盲目出资,这些都使金融风险的积存和滋生提供了养分。1.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从制度上防范于未然。要从根本上消除金融危机的各种隐患,就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大金融体制创新力度,紧跟现

电子货币的发展及其风险防范

电子货币的发展及其风险防范 摘要:随着全球数字信息化和金融电子化的迅猛发展,一种全新的“货币”形式,在20世纪80年代悄然出现,缓慢但异常坚定地扩大其影响,人们对其兴趣也有了越来越浓厚。这种“货币”就是被媒介称为革命性未来支付手段的电子货币。在网络技术进步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两驾马车共同推动下,电子货币正在动摇着现实货币的支配性地位。 关键词:电子货币;风险防范 一.电子货币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1.电子货币是信息革命的产物 货币作为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其最主要的职能是作为交易的媒介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货币形式服从于货币内容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进化,“用一种象征性的货币来代替另一种象征性的货币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这样,货币所可能采取的形式就具有无限多样性。迄今为止,货币形式经历了实物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等阶段。实际上,从早期的朴素商品货币到贵金属货币再到纸币和银行账户上的记录数据,货币形式经历了从价值实体到价值符号的演变。同时,电子货币应运而生。 电子货币的出现是信息革命的产物,电子货币的产生和流通使实体货币与观念货币发生分离,真实货币演变为虚拟货币,是新技术革命和网络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有效地解决了市场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费用”的问题。电子货币极大地突破了现实世界的时空限制,信息流、资金流在网上的传送十分迅速、便捷,时空差距再不是网络世界的障碍。同时网络和电子货币还减少了巨额货币印钞、发行、现金流通、物理搬运和点钞等大量的社会劳动和费用支出,极大地降低了交换的时空成本。并且由于电子货币的方便性、通用性和高效性等特点,电子货币在使用和结算过程中,不仅简化了以往使用传统货币的复杂程序,而且电子货币的使用和结算不受时间、地点、服务对象等的限制,人们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间内完成交易,无论所购商品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总之,网络和电于货币的出现加快了市场全球化,加强了全球经济的联系,人们通过网络和电子货币可以更快、更省地处理经济事务。所有的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信息搜寻成本,减少了交易费用,节余了更多的社会财富和提高了资源优化配置的范围和效率。因此,电子货币的产生和发展可以说是货币发展的高级阶段,是货币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2电子货币的发展现状 金融电子化建设是我国1993年开始实施的“金卡工程”的重点。自实施“金卡工程”以来,电子货币正在我国得到广泛地应用。截止2003年,我国累计发行银行卡和IC卡等电子货币18.69亿张,其中各类银行卡5.69亿张,各类IC卡13亿张,全国人均持卡近1.5张。一个全国性的跨银行、跨地区的银行卡信息交换网络已经初步建立。然而与电子货币发行机构和人们接受电子货币的热情相比,人们实际使用电子货币支付结算则稍逊一筹,显得较为清淡。 造成这一强烈反差的原因是大多数人仍然在传统的支付结算习惯和使用电子货币支付结算新型方式间徘徊,对电子货币的安全性心存疑虑,对使用电子货币支付结算采取较为保守的观望态度,一般只在小额交易中如:公交车费、家庭水电燃气费等方面使用电子货币支付结算,享受电子货币的好处——省却缴款等待、找零麻烦等;而大额交易仍然沿用传统的方式支付结算,以回避可能存在的风险。但在全球数字化浪潮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今天,目前处于从属地位的电子货币,在我国也将会随着开展电子商务的客观需要,以及人们数字信息化观念的转变和持卡消费意识的提高而得到较大地发展。 二.电子货币存在的风险

网上银行的风险防范分析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网上银行的风险防范分析 作者51毕业论文网 学籍批次200903 学习中心河南焦作市总工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奥鹏学习中心 层次专升本专业金融学专业指导教师

内容摘要 网上银行业务在我国已经展开,但是国内法律法规及金融规章并未对这一新业务进行系统规制。网上银行的安全风险分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在我国发展的“瓶颈”。网上银行的风险责任承担问题在我国也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使客户对其敬而远之。本文借助一则网上银行纠纷的案例,来探讨网上银行的风险类型及防范措施,希望对我国网上银行立法特别是风险管理方面有所帮助。 关键词:网上银行风险防范

目录 一、引文----------------------------------------------------------------------------------------------------------1 二、案例正文----------------------------------------------------------------------------------------------------2 三、案例分析---------------------------------------------------------------------------------------------------2 四、网上银行风险的形成原因----------------------------------------------2 五、网上银行的防范措施------------------------------------------------------------------------------------3 六、结束语-------------------------------------------------------------------------------------------------------4 参考文献---------------------------------------------------------------------------------------------------------4

电子货币的风险

摘要 目前我国发展电子货币存在着法律、安全、信用、洗钱及削弱货币政策效果等诸多风险。为保障电子货币安全、健康发展,我们应从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安全控防范信用风险、洗钱风险等多方面加强电子货币系统的建设和规范。 关键词:电子货币;风险;监管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子货币越来越深入到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电子货币给人们带来种种好处的同时,一系列风险也悄然而至。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电子货币发展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各种风险问题的研究,以此来保证我国电子货币乃至金融体系安全、健康地运 作和发展。

目录 1电子货币的定义、分类及特征 (1) 2我国发展电子货币面临的风险 (2) 2.1法律风险 (2) 2.2安全风险 (2) 2.3信用风险 (3) 2.4洗钱风险 (3) 2.5削弱货币政策效果风险 (3) 3防范电子货币风险的对策 (4) 3.1建立健全电子货币法律法规体系 (5) 3.2加强电子货币的安全控制 (5) 3.3防范电子货币的信用风险 (5) 3.4加强对电子货币洗钱的防范 (6) 3.5加强货币政策执行效果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1电子货币的定义、分类及特征 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各类电子设备和公共网络(如Internet、移动电话等),以“储值”产品形式或预付机制进行支付的货币。 按照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不同,可以分为金融机构类电子货币和非金融机构类电子货币。金融机构类电子货币是目前我国最为规范的电子货币。商业银行和信用卡公司是其主要的发行机构,例如具有透支信用功能的信用卡和一般存款支取转账功能的借记卡就是典型代表。金融机构类电子货币最大的特点是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参与,并将电子货币的发行和使用纳入金融监管体系。非金融机构类电子货币主要有磁卡、IC卡等,通常由电信公司、公交公司以及学校等机构发行。其主要特征是要求客户预先储值,即发行机构预先收取客户现金,然后发行等值的、可在客户消费结算时从中扣减金额的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与传统的货币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发行主体多元化。商业银行、信用卡公司、电信公司、大型商户和各类俱乐部等均可成为发行主体,同时电子货币的总量不受中央银行控制,其数量规模基本由市场决定。 第二,形式多样性。电子货币是一种电子符号或电子指令,不再以实物、贵金属或纸币的形式出现,其存在形式随处理的媒体(磁盘、电磁波或光波、电脉冲)而不断变化。现阶段电子货币的使用通常以借记卡、贷记卡、磁卡和智能卡等为媒体。 第三,技术先进性。电子货币采用先进的密码技术、生物统计识别装置、智能卡技术等,并且进行多层加密,提供支付过程的全部安全保障,克服了纸币易伪造、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会面临安全问题的缺陷。 第四,结算方式特殊性。电子货币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依托,将现金或货币无纸化、电子化和数字化后进行储存、支付和流通,不仅安全、快捷,而且避免了使用传统货币时缴款等待、找零等麻烦以及需要面对面交易等缺点。有的电子货币只允许一次换手,即只能使用一次就返回发行机构。

浅析我国民间金融风险及其防范

浅析我国民间金融风险及其防范 关键词温州,高利贷,危机,为例,防范,及其,我国,民间,金融,风险 (一)潜在的信用风险和不稳定风险。不规范的民间借贷,风险很大,一旦出现行业性和信用风险,借贷资金的安全性就受到很大的威胁,扰乱了金融秩序,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社会风险。民间集资行为带来的社会风险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投资为名行诈骗之实的群体性敛财活动,一种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但因投资失误或市场环境不利最终导致集资款难以按期偿还的正当集资活动。 (三)道德风险。由于民间借贷中资金所有者无法对资金的使用进行有效的监督,以及信息的不对称,高利率容易引发借款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扰乱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 (四)民间金融潜藏了次贷危机的风险。 (一)在民间金融中,一旦融资方违约,当事人订立合同的预初目的已无法实现,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损失,降低了交易的效率。 (二)民间金融市场上,以投资为名行诈骗之实的群体性敛财活动,往往以虚假承诺高利回报为诱饵、编造暴利经

营项目、蒙蔽参与人员,设计行业领域多、受骗人员广,资金来源复杂,易引发严重的群体性事件和社会稳定问题。 (三)大量的资金脱离了政府的监管范围,严重扰乱了市场,使政府的宏观调控得不到落实。 二、民间金融风险成因分析 民间金融风险潜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民间借贷的利率高,吸引大量资金盲目进入,是造成民间金融风险的直接原因。利率高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中国实行金融抑制,利率尚未市场化,加上现在信贷从紧政策,这就使中小企业遭遇融资困难,迫使其转向民间金融市场,而民间资金处于资金供不应求的状态,根据供求关系,利率高于资本市场出清时的利率。 (二)金融体制的不完善、金融监管的缺乏也是造成潜在风险的重要因素。民间金融是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的市场,目前也没有相关法律文件对民间金融监管予以规范,一些恶意的投机者利用超过法律规定的利率为诱饵非法集资,增加了民间金融的风险。 (三)民间金融市场存在普遍信用意识不高的问题。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方多以利益为中心,而东方经济发展多以情感为中心。在温州民间借贷中,有的资金供给者通过向亲朋借入资金,然后再高息贷放给金融中介或融资企

防范和化解银行金融风险的对策

防范和化解银行金融风险的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引向深入,银行金融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已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银行金融形势总的来说是好的,促进了国民经济适度、健康发展;但近年来积聚起来的银行金融风险正逐步暴露出来,不仅制约着银行金融业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可能危及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经济问题之一。 一、当前银行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 从近年来已暴露出来的银行金融风险隐患来看,有以下几种主要表现形式: 1?信用风险。银行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资产信贷质量持续下降,成为当前最为突出的银行金融风险。企业和个人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有些借贷方甚至有钱还也不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逾期、呆滞、呆帐贷款?占全部贷款的余额数超过20%。分地区看,不发达地区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明显高于发达地区,有的高达40%。据调查,今年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信贷质量仍在下降。特别是有许多地区银行上报的不良贷款统计数据是经过处理的,已将大量逾期贷款展期为正常贷款。实际统计数字还要大。信贷资产质量不断下降的另一表现是,国有商业银行应收未收利息数额大量增加,目前累计达数千亿元。 2?流动性风险。主要体现在银行业对客户提取现金的支付能力不足。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虽未显现,但潜在的支付困难因素日益增多,当前主要集中在中小银行金融机构上,一些城乡信用社因管理不善,不良贷款率高,随时都会出现支付困难。 3?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严重不足和经营利润虚盈实亏两方面。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6%,已经低于8%的国际最低标准。由于银行的资产增长速度大大

论电子货币的风险与防范

电子商务概论 课程论文 题目:论电子货币的风险与防范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1504班 学生姓名: 学号:

论电子货币的风险与防范 【摘要】:近些年,随着网络与科技的发展,电子货币作为一种新型货币形式,不仅带来了更为方便快捷的商品交换和资金流动方式,也提高了货币流动速度、降低了货币流通费用,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繁荣。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国家的界限在某种程度上也消失了,在2l世纪的数字化社会里,电子货币将成为人们日常支付的重要手段。电子货币业务的广泛应用必然引起对其的研究和规范,电子货币具有与传统货币不同的特点,因此会带来特有的风险,本文阐述了电子货币的风险、风险种类、风险应对建议以及电子货币风险防范的意义。 【关键词】:电子商务;电子货币;风险;监管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子货币越来越深入到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电子货币给人们带来种种好处的同时,一系列风险也悄然而至。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电子货币发展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各种风险问题的研究,以此来保证我国电子货币乃至金融体系安全、健康地运作和发展。 一、电子货币概述 (一)电子货币的概念 电子货币具有以电子形式存在的金融价值的,这种金融价值储存在某种电子设备中,持有者可以将电子货币作为传统货币的替代物进行使用,并且电子货币是能够被被其他个人或机构所接受的。 (二)电子货币的特点 (1)形态方面的特征 脱离了货币的传统形态,不再以实物、贵金属纸币等可视、可触的形式出现,电子货币成了一种电子符号,其存在形式随处理的介质不断变化。 (2)技术方面的特征 电子货币的发行、流通、回收等均采用电子化手段。(其流通以相关设备正常运行为前提,新的技术和设备也引发了电子货币新的业务形式的出现) (3)安全方面的特征 不是依靠普通的防伪技术,而是利用信息技术(信息加密、数字签名、数字时间戳、防火墙等)。 (4)结算方式方面的特征 电子货币的最后持有者要向电子货币发行者提出对等资金的兑换要求。(三)电子货币风险概述 电子货币风险是指电子货币因各种因素受到损失的可能性。随着金融电子化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电子货币的使用日益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电子货币的出现扩大了金融服务领域,提高了效率,方便了用户,但也带来了与传统货币不同的风险。如果对电子货币疏于风险防范的话,将会面临巨大的风险,给银行和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甚至可能使整个国家的金融体系陷于瘫痪。操作与技术风险 当电子银行和与电子货币业务经营有关的计算机系统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受 到损害时,则会带来操作风险。操作风险又可分为以下三类: 1)安全性风险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条信息途径的使用,系统的安全性越来越难以得到保证。计算机黑客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网络进入电子银行系统,安全性风险的防范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于电子货币业务,如果安全系统被破坏,则可能导致欺骗业务发生。而对于其他形式的电子银行业务,未经授权的闯入则可能给银行带来直接损失,并产生其他问题。电子货币所依赖的金融电子化系统是一个开放式的庞大计算机网络系统,各类电子银行系统的数据传输,都伴随着资金的转移。电子货币是建立在计算机、通信和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其中使用了大量的现代计算机技术,但是任何计算机系统都不是完美无缺的,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存在某些不安全因素。正是由于软件、硬

电子货币的风险与研究

电子货币的风险与研究 学院:商学院专业:会计学学号:0008 姓名:范宇 摘要 伴随着科技进步,货币作为商品的交易媒介也相应发生形态上的改变,至今已实现了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纸币的演化。电子货币是信息文明条件下一种新的货币形式。现实中,我们经常上网的人都知道,例如:QQ币,校内豆,以及各种网络游戏需要买道具都需要相应的电子货币。无一例外,我们要想获得这些虚拟的货币,必然要用真实的货币去购买,形式多种多样,淘宝支付、电话卡充值,用现金去指定的点去购买点卡等等。 一、电子货币的产生及其特征: 1.电子(Electronic Money) ,是指用一定金额的或存款从发行者处兑换并获得代表相同金额的数据,通过使用某些电子化方法将该数据直接转移给支付对象,从而能够清偿债务。从字面上看就是采用电子形式的货币,它不具有实体性,而是电子载体所包含的信息,其价值以电子形式储存。 2.电子货币的特征:①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依托,进行储存,支付和流通;②可广泛应用于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领域;③融储蓄,信贷和非现金结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④电子货币具有使用简便、安全、迅速、可靠的特征;⑤现阶段电子货币的使用通常以银行卡(磁卡、智能卡)为媒体。 二、电子货币优缺点 通过和传统货币的对比,可发现电子货币具传统货币无可比拟的几个优点: 1.在面对大量货币的传送时,电子货币通过网络通讯即可实现,而传统货币要实现这一点则需大费周折,还需要保安人员押送,无形中增大了运行成本。 2.使用电子货币不需要面对面交易,所以你和商家即使离得很远,也没关系。 3.使用电子货币可透支,可以先向银行贷款,提前使用货币,这是传统货币所不具备的。 4.电子货币的使用将极大地提高资金运行的效率,降低结算成本,能利用网络迅速完成款项的收支及资金的调拨,显著地提高了资金运营的效率,而传统的货币结算主要依靠的是银行与客户面对面的进行人工操作,复杂费时。 5.电子货币的普及将加快金融全球化的进程。电子货币与网络技术的结合,将跨越时空的限制,使国际贸易变得非常简单。 但,同时也可以发现电子货币的风险: 1.发行风险。对一个国家的财政、金融体系所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产生的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它涉及到国家货币总量的控制及宏观经济调控等方面的问题。由于电子货币的发展前景比较好,存在很大的发行利润空间,并且对发行者的资格限制、技术限制较低,在鼓励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的前提下,会有大量的竞争者进入该领域,如何控制电子货币发行者及其行为也会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 2.运行风险。电子货币是一种特殊的网络产品,必须借助于有形的网络设备和无形的计算机运行程序才能实现流通。而开放网络的设备和程序极其复杂,任何一个环节的故障都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