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气象数据

历史气象数据

历史气象数据

大体分两种,一种是通过气象站得到的实测数据,另一种则为高精度的再分析资料。两种数据都可以提供逐年/逐月/逐日/逐时各个周期。

1.气象站实测数据:

如图1所示为全球气象站点分布图,你可以选择世界地图上任意一个站点获取该站点的历史气象数据。

图1.WheatA气象数据调用界面

比如西安泾河气象站的历年数据如图2所示。

图2

2.高精度的再分析资料:

再分析资料的优势在于数据连续性好,不存在某一年断点的情况。其二是气象要素全面,包括不常记录的日照辐射、地热通量、云量、降雪量等等数据都可以提供。如图3所示是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的格点,界面右侧可以选择各种气象要素,不再一一举例。

图3.高精网格数据调用界面

事实上我们更关注的还是这些气象数据的准确性,所以你可以看到有不同的数据栏目:站点实测、县级数据、10km超高精、年鉴资料等等。比如同一个地域的降水量,不同渠道获取到的数据或多或少会存在差异。其实这对科研来说是一件好事,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参考依据。

北京市各区县气象资料

北京市各区县气象资料 北京市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一个拥有丰富气象资源的城市。北京市的气象资料对于各区县的发展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北京市各区县的气象资料,包括气温、降水量、风速、日照时间等方面的数据。 一、气温 北京市各区县的气温差异较大,其中城区的气温普遍高于郊区。以夏季为例,城区的最高气温通常比郊区高出3-5摄氏度。而冬季则相反,城区气温普遍低于郊区。这主要是由于城市热岛效应所引起的。 二、降水量 北京市的降水量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春季和夏季是雨季,降水量较多,而秋季和冬季则相对干燥。北京市各区县的年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其中城区略高于郊区。 三、风速 北京市的风速较为强劲,尤其是在冬季。这是由于北京市处于山前迎风坡的地形所造成的。在夏季,由于受到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风速会

相对较小。北京市各区县的风速差异不大,但城区由于建筑物密集,风速可能会略低于郊区。 四、日照时间 北京市的日照时间较为充足,全年日照时间在2000小时以上。由于城市的光污染和建筑物密集等原因,城区的日照时间可能会略低于郊区。 综上所述,北京市各区县的气象资料存在一定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对于各区县的发展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建筑物对风速和日照的影响;在农业发展中需要考虑降水量和气温的季节性变化等。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气象资料的研究和应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陕西省各区县行政区划代码 行政区划代码是地理行政单元的唯一标识符,对于研究和规划地方行政区划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介绍陕西省各区县的行政区划代码。在陕西省,各区县的行政区划代码由六位数字组成。这些代码通常由数字组成,但有些地方也可能包括字母。以下是陕西省各区县的行政区划代码:

中国历史气温变化曲线

中国历史气温变化曲线 中国历史气温变化曲线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图像。下面将从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的气温变化来阐述中国历史气温变化曲线。 古代时期: 中国古代的气温变化曲线表现出了明显的周期性。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学研究,中国古代的气候变化主要有寒冷与温暖的交替出现。在上古时期,气温明显偏冷,特别是在北方地区,有时甚至出现了冰期。在此期间,部分古代王朝的兴衰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关系,比如北方的东周就是在寒冷时期兴起的。然而,在中国历史进入秦汉时期之后,气温开始逐渐回暖,进入了一个相对温暖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气候适宜,农业生产得到了显著的发展。然而,古代的气候变化曲线并不是完全平稳的,也存在着一些波动和剧烈的变化。 近代时期: 进入了近代时期,中国的气候变化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变化。据气象台测定的数据显示,19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的气温 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尤其是20世纪的上半叶,中国的气 温上升速度更为迅猛。这种气温上升现象可能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有一定的关系。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大量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的排放,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加。这些温室气体通过吸收地球表面辐射,使得地表温度升高。因此,近代中国气温升高的曲线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现代时期:

进入了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全球气候变暖成为公认的科学事实,中国也不例外。根据国家气象台的数据,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的气温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2017年,中国的平均气 温较1981-2010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9摄氏度。这一气温变暖 的曲线表明,中国的气候趋于炎热和干燥,极端天气事件也有增加的趋势。例如,近年来中国频繁发生的高温天气、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都与气温的变化有一定关系。 总而言之,中国历史气温变化曲线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气温变化趋势。古代时期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近现代时期则呈现出了气温逐渐升高的趋势。这些气温变化的曲线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中国的气温变化曲线将继续受到影响,并可能导致更多的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对于这一问题,科学家和决策者需要加强监测与研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以减轻气候变化给中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气象记录的国家。自古以来,人们就开始记录天气变化,这些记录不仅提供了气候演变的有力证据,还为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参考。以下是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的总集。 中国的气象记录可以追溯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吕氏春秋》中记载了早期中国人民的天气观察和气象现象的特点。战国时期的一些历史记载中也提到了雷暴、雨水和旱灾等天气现象。 汉代时期,气象观测与研究开始成为国家政策。当时中国各地开始建立天文观测台,并在历法编修中加入了气象预测的要素。《淮南子》是当时最早以科学方法研究天文气象的著作之一,其中涵盖了日食、月食、星象、气象等内容。 到了唐代,气象记录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唐朝时期,乾元观是首个专门用于观测天象和气象的观测台,它记录了大量关于气象和地质的信息。唐代的一些诗词中也经常描写和抒发天气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宋代是中国气象记录的高峰时期。当时,一些著名的观测台如供奉天文历书的太学、开封一带的官斋等开始兴起。《太学秋人》、《浣溪沙》等文献中也详细记载了当时气象观测和天文学的成果。 元代是中国气象观测网络的建设时期。元代设立了天文台,进行了全国性的气象观测,记录了大量细致的天气变化和气象现象。此外,元代还编纂了《皇宋时热》等专门记录天气现象和气候信息的著作。 明清时期,气象观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明代的《高天云》、清代的《欧阳宣传通志》等经典著作中都有大量关于气象观测和天文气象的详

细记录。此外,清代还创立了现代气象观测体系的基本框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多个气象观测台。 到了20世纪,中国加入了国际气象组织,开始了现代气象观测与预测。在全球气象观测和模型预测的基础上,中国的气象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现今,中国的气象业已建立起完善的气象观测网和数据中心,为气象预测、灾害监测和农业生产提供了精确的信息。 综上所述,中国的三千年气象记录总结了古代人们对天气变化的观察和认识。这些记录不仅是中国悠久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气候演变和气象科学的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的气象事业也在不断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湖南历史气温报告

湖南历史气温报告 引言 湖南是中国中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长江中游地区。由于地处南面的位置, 湖南省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本文将对湖南省的历史气温进行分析和总结。 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湖南省历史气温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局和湖南省气象局公布的数据。数据包括每月的平均气温和最高最低气温,时间跨度为近50年。 湖南省气温趋势 年平均气温变化 湖南省近50年来的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如下表所示: 年份平均气温(摄氏度) 1970 18.5 1980 18.8 1990 19.3 2000 19.7 2010 20.1 2020 20.5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过去的50年中,湖南省的年平均气温呈稳定上升的趋势。从1970年的18.5摄氏度增加到了2020年的20.5摄氏度,增加了2摄氏度左右。这说明湖南省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 季节气温变化 下面将分别分析湖南省四个季节的气温变化。 春季(3月-5月) 湖南省春季的气温变化较为明显。近50年来,湖南春季的平均气温增加了约1.5摄氏度,从1970年的14.5摄氏度增加到2020年的16.0摄氏度。最高气温 和最低气温也有相应的增加。

夏季(6月-8月) 湖南省夏季的气温较高,近50年来夏季的平均气温也在逐渐升高。从1970 年的26.5摄氏度增加到2020年的28.5摄氏度。夏季的最高气温也有显著的上升 趋势,这可能会对湖南的农田灌溉和农作物生长产生一定影响。 秋季(9月-11月) 湖南省秋季的气温变化相对较小。近50年来,秋季的平均气温保持在一个相 对稳定的水平。尽管有些年份的变化较大,但整体趋势上没有明显的增温或降温。 冬季(12月-2月) 湖南省冬季的气温变化也相对较小。近50年来,湖南冬季的平均气温保持在 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尽管有些年份的变化较大,但整体趋势上没有明显的增温或降温。 气候变化的影响 湖南省的气候变化可能对当地的农作物种植、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产生一 定的影响。 首先,气温的上升可能会导致湖南省的农作物生长周期缩短,增加病虫害的发 生频率,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气候变化可能引发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涝等。这些灾害性天气事 件对当地的农田、水资源和交通运输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气温上升还可能导致湖南省的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影响动植物的分布和 数量,破坏生物多样性。 最后,气温的升高对人们的生活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高温天气可能增加人们 的用电需求,同时也对保持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挑战。 结论 湖南省的历史气温数据显示,近50年来该地区的气温呈稳定上升的趋势。特 别是在春季和夏季,气温的上升幅度更为明显。这种气候变化可能对湖南省的农业、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气候监测和适应性调整,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历史气象资料

历史气象资料 1993年9月5日,股东风波从达喀尔以南离开非洲海岸,以较快的速度向西穿越热带大西洋。由于所在位置纬度相对较低,东风波与热带辐合带发生相互作用,附近的对流得以强化。系统在海平面位置发展出弱低气压中心,该中心于9月11日直接从特立尼达岛上空经过。系统中大部分天气活动随后沿南美洲北部海岸移入内陆,除下的仍然保持热带系统特征,于9月13日进入加勒比海西南部上空[2]。由于外部对流层环境有利,系统开始表现出发展迹象,有深层对流组织成层次分明的弧形雨带。由于系统的组织结构有所强化,并且出现了表面环流,美国国家飓风中心于协调世界时9月14日下午18点将其归类为热带低气压,气旋这时位于巴拿马北部海岸以北约165公里海域[2][3]。 经卫星观测和该地区的无线电探空仪数据显示,低气压在形成阶段保留着大规模的环流[2]。其云层格局继续聚结,美国国家飓风中心于9月15日将其升级成热带风暴并以“格特”(Gert)命名[4]。向西北偏西方向行进一段时间后,风暴中心于UTC当天下午18点以风力时速65公里强度从尼加拉瓜的布卢菲尔兹附近登岸[2][5]。由于与 陆地间存在相互作用,风暴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6小时后,格特就降级成热带低气压。虽然气旋中心在内陆上空逗留了近两天,但大部分环流还是保持在邻近的加勒海比和太平洋水域上空。这使得系统可以在向西北方向前进、先后途经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的过程中仍然保持着热带气旋的特征[2],而没有像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多次预料的那样在陆地上空消散[6][7]。 第十四E号热带低气压的卫星图像 9月17日,气旋进入洪都拉斯湾并很快增强成热带风暴。同日,风暴因受到东部墨西哥湾上空一片中到上层低压槽的影响转向西北偏北。格特在水面上空持续的时间较短,次日就从伯利兹市附近再次登岸,所以没有多少时间获得进一步强化。进入陆地上空后,系统开始受到西北方向一片高压脊的影响而再度转朝西北偏西方向移动[8]。风暴在穿越尤卡坦半岛期间组织性持续减弱[9],于9月18日晚以热带低气压强度从坎佩切州的钱波通(Champoton)进入坎佩切湾[5][8]。进入开放水域上空后,由于风切变很少,格特的深层对流得以巩固,到UTC次日早上6点,气旋已再一次成为热带风暴[10]。9月20日,美国空军一架飓风猎人侦察机的数据表明风暴已进一步达到风速每小时120公里强度,升级成了飓风。格特调头向西,并且前进速度因北面一个短波槽的影响略有放缓[11][12],风暴也因此有了更多的

历史降雨量数据查询

历史降雨量数据查询 引言 在气象学和水文学领域,降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了解降雨量的历史数据对于气候研究、水资源管理和农业规划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查询历史降雨量数据。 一、天气预报网站 天气预报网站通常提供各种天气信息,其中包括降雨量数据。通过访问这些网站,您可以在指定日期和地点寻找历史降雨量数据。 1. 找到一个可靠的天气预报网站,如中国气象局网站或美国国家气候数据中心网站。 2. 在网站的搜索栏中输入您想查询的日期和地点,点击搜索按钮。 3. 网站会显示给定日期和地点的降雨量数据。 请注意,不同的天气预报网站可能提供不同的数据来源和精确度。因此,在查询数据时,最好选择有良好声誉的网站。

二、气象数据查询工具 除了天气预报网站外,还有一些专门用于查询天气数据的工具和服务。这些工具通常提供更详细和准确的数据,并且可以根据用户的 需求提供更多的选项。 1. 基于地理位置的气象数据查询工具:这些工具允许用户在地图上 选择特定地点,并查看该地点的历史降雨量数据。常见的工具包括WunderMap和Weather Underground。 2. 气象数据API:如果您是开发人员或对数据分析感兴趣,可以使 用气象数据API访问历史降雨量数据。气象数据API通常提供对世界各地的天气数据的访问,并允许按日期和地点查询。 使用这些工具和服务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日期、地点 和其他定制选项来获取历史降雨量数据。 三、国家气象站 国家气象站是一个重要的数据收集和存储机构,提供各种气象数据,包括历史降雨量数据。不同国家的国家气象站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 网站,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找到自己所在国家的国家气象站。1. 在国家气象站网站上找到数据查询部分或相关的降雨量数据选项。

哪个网可以查历史天气记录

可以在天气网查历史天气你可以在天气网网址里查询未来天气、历史天气,卫星云图。 查询历史天气如下:第一步:搜索天气网/历史天气查询网,进入页面后,点击右上角三杠。第二步:往下找到历史天气模块,点击历史天气打开。第三步:在输入栏里输入你要查询的城市,然后点击查询。第四步:点击时间,进而选择时间段。第五步:滑动时间段的数字,选择你需要查询的时间段。第六步:点击确认后,往下滑动网页即可看到历史天气情况。 中国气象数据网是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网的升级系统,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云的主要门户应用系统,是中国气象局面向国内和全球用户开放气象数据资源的权威的、统一的共享服务平台,是开放我国气象服务市场、促进气象信息资源共享和高效应用、构建新型气象服务体系的数据支撑平台。 中国气象数据网以满足国家和全社会发展对气象数据的共享需求为目的,重点围绕标准规范体系建立、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平台建设和数据共享服务等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中国气象数据网服务模式分为在线数据服务和离线数据服务两种,在线服务主要通过中国气象数据网提供在线数据下载和服务,离线数据服务包括电话咨询、信息咨询以及根据用户需求制作专题数据产品等。 01

首先,使用搜索引擎搜索“历史天气”关键字,在搜索结果页面中,打开查询网站。 02 接下来,在打开的网站中,点击“切换国内城市”菜单,选择要查询的城市。 03 接下来,在网站下拉列表中,选择省份和城市。 04 城市选择完毕之后,点击页面右侧的日期和时间,选择要查询的年份和月份。 05 最后,选择完毕之后,就可以在网站页面中查看到所选城市的历史天气信息了。

温湿度历史数据 -回复

温湿度历史数据-回复 什么是温湿度历史数据? 温湿度历史数据是记录了某一区域或场所在一段时间内的温度和湿度变化的数据。它包含了每小时、每天、每周或每月的温度和湿度数值,可以用来分析和研究该地区的气候特征、季节变化以及与其它环境因素的关联。 温湿度历史数据通常通过气象站等专门设备进行采集和记录。这些设备会定期测量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并将收集到的数据存储下来,以供后续使用。有时候,人们也会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或物联网技术来实时采集和监测温湿度数据,以获得更准确和详细的信息。 为什么要收集温湿度历史数据? 收集温湿度历史数据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某一地区或场所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气象学家、环境科学家、农业专家、建筑师等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进行科学研究和决策制定。 温湿度历史数据可以用于气候变化的监测和预测。通过对长期的温度和湿度变化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周期性,帮助科学家推测未来的气候趋势,并为应对气候变化制定相关措施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温湿度历史数据还可以用于农业生产、建筑设计和能源管理等领域。农业专家可以根据历史数据中的温湿度信息,科学决策种植作物的类型和时机,确保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建筑师可以借助温湿度历史数据了解某一地区的气候特征,从而设计出更适应当地气候的建筑物。能源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历史数据的变化情况,合理调节供暖和空调设备,实现节

能减排的目标。 如何分析温湿度历史数据? 在分析温湿度历史数据时,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预处理。这包括数据的去除异常值、填充缺失值、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等。然后,可以通过统计方法和模型来进一步分析数据。 常见的统计方法包括均值、中位数、方差、标准差等。通过计算这些统计指标,可以得到数据的基本特征和分布情况。比如,计算温度数据的平均值可以反映该地区的平均气温水平;计算湿度数据的标准差可以反映该地区的湿度波动情况。 此外,还可以使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来研究温湿度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周期性。时间序列分析可以通过建立模型来预测未来的温湿度变化,并对数据中的周期性和趋势进行分解和拟合。常用的时间序列模型有ARIMA 模型、季节性模型等。 值得一提的是,分析温湿度历史数据时需要考虑到其它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和湿度受到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气压、风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也需要被纳入分析的考虑范围。 温湿度历史数据的应用前景 温湿度历史数据在气候研究、环境保护、农业生产、城市规划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首先,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对温湿度历史数据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其次,温湿度历史数据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农业专家可以预测出适宜种植的作物和时机,调整农作物的种植方式

沈阳有史以来最高温度

沈阳有史以来最高温度 沈阳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也是辽宁省的省会。由于位于北方高纬度地区,沈阳的气候以寒冷而干燥为主。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沈阳的夏季温度有时也会达到令人吃惊的高峰。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探讨沈阳有史以来最高的温度记录。 沈阳的历史气象数据显示,自20世纪初以来,该城市的 气温一直呈现出明显的年平均增长趋势。尤其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夏季温度明显上升。这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一致,也是很多城市面临的现象。 回顾沈阳的气温历史,可以看到1983年7月14日是沈阳有史以来最高温度的记录日。当天的气温达到了惊人的摄氏 39度。这一温度几乎是沈阳常年温度的两倍。当时的沈阳市 区人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温,许多人纷纷选择待在家中或逃往附近的避暑胜地来避暑。 这一高温事件让沈阳市政府意识到全市城市规划在炎热夏季的重要性。市政府加强了城市的绿化,增加了公园和广场的数量,修建了更多的凉亭和喷泉,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避暑场所。此外,还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求商场、办公楼等公共建筑在夏季提供足够的空调和通风设施,以保障市民和工作人员的舒适。

虽然1983年的那一次高温事件是沈阳有史以来最高温度 的记录,但近年来沈阳夏季的高温现象增多。尤其是2013年,沈阳多次出现3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让人忍受了漫长的炎热 夏季。 为了应对不断升温的气候,沈阳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城市在绿化和水域保护方面加大投入,增加了城市的森林覆盖率,并修建了很多人工湖泊和喷泉,以减缓气温的上升。此外,还加强了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提前预警高温天气,提醒市民做好应对措施。 在个人层面,市民们也加强了对高温天气的防范意识。他们逐渐养成了避免暴晒、减少户外活动的习惯,在室内多喝水,调节饮食来保持身体的水分和营养平衡。此外,市民们也更加重视夏季的防晒措施,购买防晒霜、遮阳伞等用品,以保护皮肤免受阳光的伤害。 尽管沈阳在应对高温天气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依旧需要进一步加强预警体系和防暑工作。根据气象专家的预测,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继续,沈阳未来可能还会面临更高的气温挑战。因此,沈阳市政府和市民都需要认识到高温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总结起来,沈阳有史以来最高温度的记录发生在1983年,达到了39摄氏度,这一事件引起了政府和市民的高度重视。 沈阳在应对高温天气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加强城市绿化、提供避暑场所、加强预警系统等。然而,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沈阳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应对措施,以保障市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