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升初二数学一对一辅导方案

初一升初二数学一对一辅导方案

初一升初二数学一对一辅导方案
初一升初二数学一对一辅导方案

一对一VIP个性化教学部

个性化辅导方案

七(年级) (姓名)同学(科目)

首先,本方案是XXXXX一对一VIP个性化教学部依据同学一对一VIP学员情况表所提供的信息,专为同学定制的个性化方案,其目的在于充分了解同学对该学科的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老师一对一的指导,让同学今后学习更快更有效!下面是对此次测试的全面系统分析:

一、智力因素分析

1.学生存在的学科问题

(1)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掌握不牢固,例:多项式次数的判断,比较代数式大小的方法,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条件。

(2)不能进行简便的计算,并且计算时还容易出现概念性的错误。例:幂的乘除运算。

(3)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不会灵活应用完全平方公式去做证明题和比较代数式大小。

2.学科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问题分析:

(1)在公立校上课时可能因为老师讲解不到位,或者学生听课时不能抓住知识的重、难点,或者虽然掌握了知识的重、难点,但是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2)对数学公式只会机械的死记硬背,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完全掌握。

(3)基础知识的学习不扎实,缺乏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或者学习时没有理解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审题时无法找出关键词和重点词,对题中的关键条件不能有

效的提取和运用,做题思路不够开阔、分析问题的思路不够清晰。例:对完全

平方公式,正着用非常熟练,但对于一些需要反过来用的题就不会了;对添加

辅助线证三角形全等很陌生。

解决方案:

(1)在教学中,老师一方面对课本中已学过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复习,查缺补漏,对于易错点,设置同类型的习题,强化练习;另一方面,把往年中

考中经常出的同类型的题,进行专项测试,为学生将来的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习数学,理解是最重要的。在课堂上,老师讲到一个公式,学生如果只是会用了并没有达到目的,只有当学生真正明白这个公式是怎样得出来的,并能熟

练使用才算达到目的。

(3)在顺利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地讲授开阔视野、拓展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的题,教会学生如何找题目中的关键词、重点词,对问题进行归类、分

析、总结,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得到充分的开发,并且在综合训练中

形成规范的做题习惯。

二、非智力因素(学习习惯、态度、方法)分析及解决方案

问题分析:

(1)习惯方面:审题方面、检查错误方面不够认真仔细。

(2)态度方面:学习比较被动,不能积极主动的去找一些资料学习巩固,拓展思路;

不爱思考,遇到难一点的题就放弃了。

(3)方法方面: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不能条理的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不会独立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也不能将以前学过的知识迁移到需要解决的问

题上来,在做题时思维模式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灵活运用方面还存在欠缺。

解决方案:

(1)习惯方面:在教学中老师会着重强调每个知识点的各种细节问题,将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归类,通过师生互换角色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容易出错

的地方,另外设置不同题型,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增强审题意识,逐渐掌握

审题的方法,从而改掉这个坏毛病。

(2)态度方面:一方面,从兴趣入手,在教学中,老师会经常出一些跟生活联系比较近的有趣的数学题,以此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数

学在实际生活的重要作用,慢慢改变学生对数学的看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

的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每次上完课,老师都会布置一定量的习题,巩固

当天所讲的知识,避免学生的惰性。

(3)方法方面:在教学中,老师有目的地设置启发性问题,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从题目中挖掘重要信息的好习惯,进而找出问题的突破口,并联系所学

知识逐步解决,从而锻炼学生系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

学生将类似题型进行归类、对比,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概括

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三、课时、授课内容、测试安排

针对学生XX数学学习上的个性化差异,以及现在所处的关键阶段和学习上的需要,经数学教研室集体研究决定,特制定以下课时安排:

共50次课,100个课时

第一阶段:每周3次课,每次课2个课时,每个课时为1个小时(15次)

第二阶段:每周2次课,每次课2个课时,每个课时为1个小时(35次)

内容涵盖:

第一阶段:七年级下册知识复习巩固

第二阶段:八年级上册同步学习提高

(每四次课一测试,便于老师及时掌握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授课计划。)

附:

(一)第一阶段:七年级下册主要知识点:

1、整数的运算

2、平行线与相交线

3、生活中的数据

4、概率

5、三角形

6、变量之间的关系

7、生活中的轴对称

(二)第二阶段:八年级上册课本知识点:

1.1探索勾股定理

1.2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

1.3蚂蚁怎样走最近

2.1数怎么又不够用了

2.2平方根

2.3立方根

2.4公园有多宽

2.5用计算器开方

2.6实数

3.1生活中的平移

3.2简单的平移作图

3.3生活中的旋转

3.4简单的旋转作图

3.5它是怎样变过来的

3.6简单的图案设计

4.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4.2平行四边形的判别

4.3菱形

4.4矩形、正方形

4.5梯形

4.6探索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和

4.7中心对称图形

5.1确定位置

5.2平面直角坐标系

5.3变化的鱼

6.1函数

6.2一次函数

6.3一次函数的图象

6.4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6.5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7.1谁的包裹多

7.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7.3鸡图同笼

7.4增收节支

7.5里程碑上的数

7.6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8.1平均数

8.2中位数与众数

8.3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数学-初一升初二-衔接班(完整)修改稿

代数部分 专题一有理数及其运算 专题说明 本专题内容从引入负数开始,与小学学习的整数、分数数纳入初中的有理数X 畴,并进行加、减、乘、除、乘方等运算。了解并利用数轴这一工具,方便地解决问题。 一、数的分类(1)按大小来分(2)按学习顺序来分 二、重要概念讲解 ①数的产生与发展(数的局限性) ②相反数 ③绝对值(非负数性质) ④倒数 ⑤大于1的数的科学记数法 三、工具--------数轴(三要素) 数形结合法 四、有理数的运算 1、加法(符号、绝对值) 2、减法(转化) 3、乘法(符号、绝对值) 4、运算律加法交换律a b b a +=+ 加法结合律)()(c b a c b a ++=++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a(b+c)=ab+ac 5、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 例题解析 【例1】已知023=-+-b a a ,求b a 2+的值。

【例2】计算: (1))()(3 17-31211-3-61-1÷??? ??++? ??? ??; (2)3 2211-811-321--31-1)()()(???? ?????÷??? ??。 【例3】9867000000000=(科学记数法)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 A .03-3-= B .0=+-a a c .1)9 8 1(89=-?- D .1553=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0是最小的整数; B .任何数的绝对值是正数 C .a -是负数 D .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正数和0 3.在有理数一(一4),一2 3,一 2 1,3)5(一, 0,一3 3)(+中,负数有 ( ) A.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计算 3)2()32(31273-+?? ? ???--÷的值是 ( ) A .316 - B .767- C .718 D .3 2 9 5.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且x 与y 互为倒数,那么xy b a 2)(2 -+的值为 ( )

一对一辅导方案_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一对一辅导方案 一、学生情况概括 由于每个学生的特点、学习能力和对课本知识掌握程度等各个方面都不尽相同,所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根据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辅导方案。可以通过谈话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是不是能够主动学习、学习态度等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让其做一套综合测试试卷的方式了解其对课本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各个章节的掌握情况,以便在制定具体的辅导计划中做到查缺补漏、区别对待,节约时间。 二、按课程标准达到相应的程度(包括了解、理解、掌握、学会、形成等等) 课本中的知识点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是不同的,我们在做辅导时要根据具体的要求使学生做到理解并掌握课本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自信心,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具体辅导过程中采用的方法 初中数学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每一次的课程学习不好都有可能会影响到接下来的学习。根据“初一的基础知识点多,初二的难点多,初三的考点多”的情况以及学生具体的特点,先从基础知识开始学习,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不是那么的困难,从而对数学感兴趣,进而能够使其成绩得到提升。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复习初一知识点,在此过程中构建学生的学习框架,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熟悉中考难度的题型,进行强化训练等。 第二阶段,对初二知识进行详细认真的复习指导,掌握解题规律和技巧,各个击破知识点,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对学习数学充满信心。 第三阶段,由于初三知识中考考点较多,对初三内容要进行重点辅导,使其能够全面把握所考知识点。全部学习完之后对其进行大规模的中考模拟测试,中考内容难易分明,重点突出,最后的大题讲究数行结合,是难点中的难点。通过模拟测试再一次做到查缺补漏。 教学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并适时灵活改变教学思路,结合以点带面的方法,进行系统性和总结性的复习指导。 四、学目标与课时分配 章节内容 (包括阶段检测)课时 数 教学目标 1、有理数的运算1、数轴; 2、相反数、倒数、绝对值; 3、有理数的加减乘除; 4、有理数的乘方; 5、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6、科学计数法、有效数字。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2、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3、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 义; 4、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5、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灵活使 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2、整式的运算1、认识整式,单项式,多项式 2、弄清楚整式中次数的概念 3、同类项的运算规律 4、整式的加减; 1、了解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和整 式的概念; 2、会确定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 会确定多项式的项数和次数. 4、能够熟练地对整式进去运算; 5、能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去对付较难的 变式题。

寒假初二数学一对一辅导(1)

寒假初二数学一对一辅导(1) 一.填空题(共7小题) 1.(2012?南充)如图,四边形ABCD中,∠BAD=∠BCD=90°,AB=AD,若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24cm2,则AC长是cm. 2.(1999?重庆)如图,△ABC中,AB=AC,∠A=40°,BP=CE,BD=CP,则∠DPE= 度. 3.如图,在由边长为1cm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画如图所示的燕尾形工件,现要求 最大限度的裁剪出10个与它全等的燕尾形工件,则这个网格的长至少为(接缝不 计).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两边分别在x轴和y轴上,OA=10cm, OC=6cm.F是线段OA上的动点,从点O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OA方向作匀速运动, 点Q在线段AB上.已知A、Q两点间的距离是O、F两点间距离的a倍.若用(a,t) 表示经过时间t(s)时,△OCF、△FAQ、△CBQ中有两个三角形全等.请写出(a,t)的 所有可能情况. 5.以?ABCD的四条边为边,在其形外分别作正方形,如图,连接EF、GH、IJ、KL.若 ?ABCD的面积为5,则图中阴影部分四个三角形的面积和为.

6.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内,点A、B、C、D、E均在格点处,则∠ACE+∠ABD= 度,并在图上画出表示解题思路的辅助线. 7.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如下,则要说明∠D′O′C′=∠DOC,需要证 明△D′O′C′≌△DOC,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_________(写出全等的简写). 二.解答题(共7小题) 8.(2013?烟台)已知,点P是直角三角形ABC斜边AB上一动点(不与A,B重合),分别过 A,B向直线CP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F,Q为斜边AB的中点. (1)如图1,当点P与点Q重合时,AE与BF的位置关系是,QE与QF的数 量关系式; (2)如图2,当点P在线段AB上不与点Q重合时,试判断QE与QF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 明; (3)如图3,当点P在线段BA(或AB)的延长线上时,此时(2)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画 出图形并给予证明. 9.(2011?绍兴)数学课上,李老师出示了如下框中的题目. 小敏与同桌小聪讨论后,进行了如下解答:

初一升初二数学资料一

初一升初二数学辅导资料(一) 11.2.2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的外角;2、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三角形的外角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外角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投影1〕如图,△ABC的三个内角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关系? 是∠A、∠B、∠C,它们的和是1800。 若延长BC至D,则∠ACD是什么角?这个角与△ABC的三个内角有什么关系? 二、三角形外角的概念 ∠ACD叫做△ABC的外角。也就是,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想一想,三角形的外角共有几个?共有六个。 注意:每个顶点处有两个外角,它们是对顶角。研究与三角形外角有关的问题时,通常 每个顶点处取一个外角. 三、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容易知道,三角形的外角∠ACD与相邻的内角∠ACB是邻补角,那与另外两个角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 如图,这是我们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画的辅助线,你能就 此图说明∠ACD与∠A、∠B的关系吗? ∵C E∥AB,∴∠A=∠1,∠B=∠2 又∠ACD=∠1+∠2 ∴∠ACD=∠A+∠B 你能用文字语言叙述这个结论吗?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四、例题 例如图,∠1、∠2、∠3是三角形ABC的三个外角,它们的和是多少? 解:∵∠1+∠BAC=1800,∠2+∠ABC=1800,∠3+∠ACB=1800,∴∠1+∠BAC+∠2+∠ABC+∠3+∠ACB=5400 又∠BAC+∠ABC+∠ACB=1800 ∴∠1+∠2+∠3==3600。 你能用语言叙述本例的结论吗? 三角形外角的和等于3600。 11.3.1 多边形

初一升初二数学衔接班课程

初一升初二衔接课程 数学

代数部分 专题一 有理数及其运算 专题说明 本专题内容从引入负数开始,与小学学习的整数、分数数纳入初中的有理数范畴,并进行加、减、乘、除、乘方等运算。 了解并利用数轴这一工具,方便地解决问题。 一、数的分类 (1)按大小来分 (2)按学习顺序来分 二、重要概念讲解 ①数的产生与发展(数的局限性) ②相反数 ③绝对值(非负数性质) ④倒数 ⑤大于1的数的科学记数法 三、工具--------数轴(三要素) 数形结合法 四、有理数的运算 1、加法(符号、绝对值) 2、减法(转化) 3、乘法(符号、绝对值) 4、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a b b a +=+ 加法结合律 )()(c b a c b a ++=++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a(b+c)=ab+ac 5、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 例题解析 【例1】已知023=-+-b a a ,求b a 2+的值。

【例2】计算: (1))()(3 17-31211-3-61-1÷??? ??++? ??? ??; (2)3 2211-811-321--31-1)()()(??? ????? ?÷??? ??。 【例3】9867000000000= (科学记数法)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 A .03-3-= B .0=+-a a c .1)9 8 1(89=-?- D .1553=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0是最小的整数; B .任何数的绝对值是正数 C .a -是负数 D .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正数和0 3.在有理数一(一4),一2 3,一 2 1,3)5(一, 0,一3 3)(+中,负数有 ( ) A.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计算 3)2()32(31273-+?? ? ???--÷的值是 ( ) A .316 - B .767- C .718 D .3 2 9 5.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且x 与y 互为倒数,那么xy b a 2)(2 -+的值为 ( )

初中数学一对一学习辅导方法

青岛初中中考数学考前一对一辅导,是有很多的口诀的,能够掌握好这些口诀,运用得当,能让我们的效率事半功倍,希望博思给出的一些口诀能够对靠前的同学有所帮助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同号两数来相加,绝对值加不变号。异号相加大减小,大数决定和符号。互为相反数求和,结果是零须记好。注:“大”减“小”是指绝对值的大小。 合并同类项 说起合并同类项,法则千万不能忘。只求系数代数和,字母指数留原样。 去、添括号法则 去括号或添括号,关键要看连接号。扩号前面是正号,去添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 整式的运算 单项式,多项式,二者统称为整式;单项式,求几次,字母指数和即是;多项式,是几次,项中老大它就是;同底幂,做乘法,幂的指数要相加;同底幂,做除法,指数相减别忘啦;幂乘方,积乘方,牢记法则不要慌,前者指数要相乘,后者因数各得方,计算后,想一想,幂的底数不变样;零指数,负指数,指数为零结果1,指数为负变倒数;性质法则容易混,用心领会用心悟。巧运用,勤记勤练十日功。 完全平方公式 二数和或差平方,展开式它共三项。首平方与末平方,首末二倍中间放。

学生进入八年级后,“因式分解”、“分式方程的解法”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又是一个难点,教学时我们可结合一下口诀进行记忆。 因式分解 一提二套三分组,十字相乘也上数。四种方法都不行,拆项添项去重组。重组无 望试求根,换元或者算余数。多种方法灵活选,连乘结果是基础。同式相乘若出现, 乘方表示要记住。 注:一提(提公因式)二套(套公式) 解分式方程 先约后乘公分母,整式方程转化出。特殊情况可换元,去掉分母是出路。求得解 后要验根,原留增舍别含糊。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有讲究,同乘除负要变向。先 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别忘要变号。同类各项去合并,系数化”1”注意了。同乘除正 无防碍,同乘除负要变号。 学生进入九年级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圆”又是一个难点,我们可结 合一下口诀进行记忆。 解一元二次方程

初二数学一对一辅导方法 (2).doc

初二数学一对一辅导计划 学员:年级:八年级下预计课时:10 学校:辅导科目:数学难易度:基础 学生基本情况:基础知识基本掌握,但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几何三者综合的题目解答存在困难,而综合性题目恰是期末考试,各种大型考试中常见的一类题型,只有将这种在考试中出现的重点,难点一类题型给学生深度解析后,才能在数学成绩上显著提高。 授课出发点工作目标指导思想 详细描述 认真落实工作计划,做好参加对象的辅导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对学生课时工作的常规管理和检查,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 所用。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 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1. 阐述学习数学重要性,激发学习动机,形成学习数学动力。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好

数学达到学习目的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 效果。 2.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 工作措施3. 通过对学生进行恰如其文的分析,深入观 察,查漏补缺,因材施教,耐心教育,晓之以 理,动之以情,促使他们把外部动机转化为内 部动机,把“你要我学” 变为“我自己要学” ,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使学困生发生根本性的 转化。 4.表扬鼓励为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课时计划 辅导内容预计课时备注 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摸清学生薄弱环节,对学生基本情数,全等三角形,一课时 1 况进行了解,做好对学生针对性辅元一次方程组导的计划 掌握一次函数与几何的相互联系, 一次函数与几何深课时 2 了解一次函数的求解,以及各种三度解析课时 3 角形,四边形,菱形的规则和定理 的掌握 探索多项式各项公因式的过程,依实数,因式分解课时 4 据数学化归思想方法进行因式分 解,探索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

2018年七年级升八年级数学 暑期衔接班讲义 第十讲 专题二 全等三角形题型训练(无答案) 新人教版

. 第十讲:专题二:全等三角形题型训练; 【知识要点】 1.求证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判定定理):①SAS ;②ASA ;③AAS ;④SSS ;⑤HL ; 需要三个边角关系;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 2.“SAS ”、“SSS ”、“ASA ”、“AAS ”、“HL ”五种基本方法的综合运用. 【例题精讲】 例 1.判断下列命题: 1.(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边上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分别相等. ( ) 2.(1)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2)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3)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4)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5)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6)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7)两边及其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8)两边及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9)两边及其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10)两边及其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11)两角及其一角的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12)两角及第三角的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13)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 ) (14)一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 ) (15)腰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 ) (16)底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 ) 例 2.如图 △1,方格中有 ABC 和,且它们可以仅通过平移完全重合,我们称△ABC 和为“同 一方位”全等三角形. (1)如图 △2,方格中有一个 ABC ,请你在方格内,画出一个与△ABC 不是“同一方位” 的全等三角形△DEF ,并且满足条件:DE=AB ,∠A=∠D ,AC=DF ; (△2)你能够画出多少种不同的 DEF ?(“同一方位”全等三角形算为一种)

初一 升初二数学衔接

20XX 年秋季初一升初二数学衔接·第9讲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八年级12章) 【知识要点】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对于两个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它们能完全重合,那么称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也称“三线合一”),它们所在的直线都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 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的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请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分析: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解:图(1)有3条对称轴;图(2)有6条对称轴;图(3)有5条对称轴; 图(4)有4条对称轴;图(5)有1条对称轴;图(6)有2条对称轴. 画出对称轴如下列所示: 例2 已知等腰梯形两个内角之比为1:4,求这个等腰梯形的顶角. 分析:因为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可设三角形两内角分别是x 度、4x 度,那么另一个角可能是x 度或4x 度,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o,可求解. 自我解答: 解:设这个等腰三角形两个内角分别是x 度、4x 度. (1)若x 度的角为顶角时, 因为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则这个三角形的第三个角是4x 度, 由x +4x +4x =180o,求得x =20o, ∴顶角为20o; (2)若4x 度的角为顶角,则这个三角形的第三个角是x 度, 由4x +x +x =180o,求得x =30o,则4x =120o, ∴顶角为120o; 例3 如图,△ABC 中,AB =AC ,EF 是腰AB 的垂直平分线,交另一腰AC 于点D ,若BD +CD =10cm ,求AB 的长. 分析: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知AD =BD . 自我解答: 解:∵EF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且D 是EF 上一点, ∴AD =BD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AC =AD +CD =BD +CD =10cm , ∵AB =AC , ∴AB =10cm . 例4 如图,在△ABC 中,AB =AC ,D 是BC 边上的中点,∠B =30o.求∠BAD 和∠ADC 的度数.

初中数学一对一辅导

初中数学相比小学数学难度提高了很多,很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由于不适应这种难度的跨越,数学成绩直线下滑,家长们对此十分苦恼,毕竟数学是一门可以将成绩差距拉开很大的学科。针对很多学生数学成绩不能提高的情况,笔者来告诉您家有学霸一对一辅导是怎么辅导学生突破高分瓶颈的。主要方法有以下五点: 一、针对性教学思路。比如讲:老师以朋友的身份,做学生的学习小伙伴;采用3+x教学策略,针对性帮助学生解决思维障碍等。 二、成功上好第一次课。利用:3+x教学、思维导图等方法成功上好第一次课。 三、制定教学计划并严格执行 1、分阶段制定辅导计划 第一阶段,辅导计划是与学校同步巩固为主,以基础为主,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第二阶段,继续巩固基础,专题训练,适当拓展提高。 2、坚持执行计划,培养学习习惯

每次坚持课前诊查,课中精准导学,课末限时训练,全面展示,最后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结构图,课后完成作业。 3、定期检测 在学习中,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同时还能避免学生边学边忘的弊端。 四、总结分析 对于如何提高一个学生的数学成绩,家有学霸一对一老师觉得离不开以下几点: 1、教师的充分备课。备课除了备知识点、备内容外,还要备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做到有针对性地备课。 2、双方地位的平等性。在一对一教学模式中,师生关系的融洽非常重要。如果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那么学生的成绩自然会提升得很明显。 3、持之以恒,培养学习习惯。在一对一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很重要,但是习惯的养成是离不开老师持之以恒的监督的。

家有学霸是一款真人1对1在线学习辅导软件,它支持老师用手机给学生上课,类似于一个超级中小学在线课堂,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找到家有学霸上的老师对自己进行1对1线上辅导;老师通过家有学霸给学生上课,可以极大地提高上课的效率,更好地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孩子辅导作业,解决各种课业难题。

暑假初二升初三数学衔接班教材完整

第一讲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基础知识精讲】 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整式方程,并且都可以化为ax2+bx+c=0 (a、b、c为常数,a≠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满足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有:(1)必须是一个整式方程;(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三个条件缺一不可)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是ax2+bx+c=0 (a、b、c为常数,a≠0)。其中ax2是二次项, a 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⑴ 直接开平方法:如果方程 (x+m)2= n (n≥0),那么就可以用两边开平方来求 出方程的解。 (2) 配方法:配方法是一种以配方为手段,以开平方为基础的一种解一元二次方程 的方法.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的一般步骤是: ①化二次项系数为1,即方程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系数;

② 移项,即使方程的左边为二次项和一次项,右边为常数项; ③ 配方,即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绝对值一半的平方; ④ 化原方程为(x+m )2 =n 的形式; ⑤ 如果n≥0就可以用两边开平方来求出方程的解;如果n <0,则原方程无解. 注意:①方程两边绝不能随便约去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如-2(x +4)2=3(x + 4)中,不能随便约去(x +4). ②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一般不使用配方法(除特别要求外)但又必须熟练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顺序是: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 【例题巧解点拨】 (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例1:1、方程①13122 =-x x ②05222=+-y xy x ③0172=+x ④022=y 中一元二次方程是 . A. ①和②; B.②和③ ; C. ③和④; D. ①和③ 2、要使方程(a-3)x 2+(b+1)x+c=0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__________. A .a ≠0 B .a ≠3

初一升初二数学一对一辅导方案

一对一VIP个性化教学部 个性化辅导方案 七(年级) (姓名)同学(科目) 首先,本方案是XXXXX一对一VIP个性化教学部依据同学一对一VIP学员情况表所提供的信息,专为同学定制的个性化方案,其目的在于充分了解同学对该学科的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老师一对一的指导,让同学今后学习更快更有效!下面是对此次测试的全面系统分析: 一、智力因素分析 1.学生存在的学科问题 (1)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掌握不牢固,例:多项式次数的判断,比较代数式大小的方法,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条件。 (2)不能进行简便的计算,并且计算时还容易出现概念性的错误。例:幂的乘除运算。 (3)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不会灵活应用完全平方公式去做证明题和比较代数式大小。 2.学科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问题分析: (1)在公立校上课时可能因为老师讲解不到位,或者学生听课时不能抓住知识的重、难点,或者虽然掌握了知识的重、难点,但是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2)对数学公式只会机械的死记硬背,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完全掌握。 (3)基础知识的学习不扎实,缺乏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或者学习时没有理解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审题时无法找出关键词和重点词,对题中的关键条件不能有 效的提取和运用,做题思路不够开阔、分析问题的思路不够清晰。例:对完全 平方公式,正着用非常熟练,但对于一些需要反过来用的题就不会了;对添加 辅助线证三角形全等很陌生。 解决方案: (1)在教学中,老师一方面对课本中已学过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复习,查缺补漏,对于易错点,设置同类型的习题,强化练习;另一方面,把往年中 考中经常出的同类型的题,进行专项测试,为学生将来的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习数学,理解是最重要的。在课堂上,老师讲到一个公式,学生如果只是会用了并没有达到目的,只有当学生真正明白这个公式是怎样得出来的,并能熟 练使用才算达到目的。 (3)在顺利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地讲授开阔视野、拓展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的题,教会学生如何找题目中的关键词、重点词,对问题进行归类、分 析、总结,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得到充分的开发,并且在综合训练中 形成规范的做题习惯。 二、非智力因素(学习习惯、态度、方法)分析及解决方案 问题分析: (1)习惯方面:审题方面、检查错误方面不够认真仔细。 (2)态度方面:学习比较被动,不能积极主动的去找一些资料学习巩固,拓展思路; 不爱思考,遇到难一点的题就放弃了。

一对一辅导方案-初中数学

阶段性教学辅导方案 一、学生及其教师概括 学生性别年级就读学校 教师性别学科教材版本 学管师性别咨询师来校时间 二、学生个性特点分析(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与应试能力;学习类型与性格特点;学科知识实际掌握情况与缺漏之处) 该生非常聪明,上课比较积极主动,学习态度比较积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路,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的认识还不够。从试卷完成度和正确率来看,该生初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有些知识点较模糊,初二基础知识比较薄弱。 三、按课程标准达到相应的程度(包括懂得、了解、理解、掌握、学会、形成等等) 理解并掌握课本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自信心,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四、下阶段拟采用的方法或措施(兴趣培养;夯实基础;思维训练;知识应用) 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数学学习是环环相扣的。针对“初一的基础知识多,初二的难点多,初三的考点多”的情况以及该生的特点,需先从基础开始复习,温故而知新,让学生喜欢上数学,数学成绩进步看的见。主要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复习初一知识点,在此过程中构建学生的学习框架,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熟悉中考难度的题型,进行强化训练等。 第二阶段,针对初二知识掌握不牢,对初二知识进行详细认真的复习指导,掌握解题规律和技巧,各个击破知识点,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对学习数学充满信心。 第三阶段,预习初三内容,提前了解并掌握初三知识点,增强自信心,赢在起跑线,游刃有余的投入新学年的学习中,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并适时灵活改变教学思路,结合以点带面的方法,进行系统性和总结性的复习指导。 五、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总课时85 ;辅导时间:2012年7 月—2012 年9月;暑期8课时/周

初一升初二 数学 衔接

20XX年秋季初一升初二数学衔接·第2讲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知识要点】 一、不等式的定义:用不等号把两个代数式连接起来,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不等式。 不等符号常见的有5种:“<”、“≤”、“>”、“≥”及“≠”。 注意:“≠”也是不等号,它说明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是不等的,但不能确定哪个大,哪个小。“≤”表示“小于或等于”或“不大于”,“≥”表示“大于或等于”或“不小于”。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变向.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的最大区别在于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三、不等式的解集: 1.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每一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2.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的解的集合叫做不等式的解集.它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解集中的任何一个数值,都能使不等式成立;第二,解集外的任何一个数值,都不能使该不等式成立。因此,解集要达到不多不漏的严格要求。 3.不等式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直观地表示出来,在表示的时候,要注意“两定”:一是定边界点,若边界点含于解集,为实心点,不含于解集为空心点;二是定方向,相对于边界点而言,“小于向左,大于向右”. 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 4.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区别:解是一个或几个未知数的值,解集是所有的解组成的. 5.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四、一元一次不等式 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注意:一元一次不等式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 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题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类似,但要注意化系数为1时,不等号是否改变方向. 五、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定义:关于同一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3.解不等式组: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4.利用数轴求不等式组解集分以下四种情况.设a>b. (1)不等式组 ? ? ? > > b x ,a x 的解集为x>a.“大大取大”。 (2)不等式组 ? ? ? < < b x a x 的解集为x<b.“小小取小”。 (3)不等式组 ? ? ? > < b x .a x 的解集为b<x<a。“大小小大中间找” (4)不等式组 ? ? ? < > b x a x 的解集为无解.“大大小小找不了” 六、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的步骤: (1)审题,找不等关系 (2)设未知数,列不等式 (3)解不等式 (4)根据实际问题,写出答案 七、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1)利用一次函数图象可以直接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从而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另一种解法. (2)还可以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来帮助研究一次函数问题. 【综合例题】 . 1 3 4 2 1 1 1x x x - - > - - 、解不等式 例 自主解答: 解: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一对一辅导讲义

八数第二周辅导资料(TH)2016.09.10 辅导容:全等三角形(1) 知识梳理:一、全等图形(概念及其性质) 二、全等三角形(概念及其性质) 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2)、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1)可以从结论出发,看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或角)分别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2)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可以确定哪两个三角形相等; (3)从条件和结论综合考虑,看它们能一同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 (4)若上述方法均不行,可考虑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全等的证明中包含两个要素:边和角。 (1)缺个角的条件: 1、公共角 2、对顶角 3、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4、等腰三角形 5、同角或等角的补角(余角) 6、等角加(减)等角

7、平行线8、等于同一角的两个角相等(2)缺条边的条件: 9、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8、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 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 7、等面积法 6、等腰三角形 5、角平分线性质 4、等量差 3、等量和 2、中点 1、公共边

10、等于同一线段的两线段相等 基础测试: 1.如图(1),△ABC中,AB=AC,AD平分∠BAC,则__________≌__________. 2.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根据是__________,底边和腰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的根据是__________. 3.已知△ABC≌△DEF,△DEF的周长为32 cm,DE=9 cm,EF=12 cm则AB=____________,BC=____________,AC=____________. 图(1)图(2)图(3) 如图(2),AC=BD,要使△ABC≌△DCB还需知道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 如图(3),若∠1=∠2,∠C=∠D,则△ADB≌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确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三边对应相等B.两边及其夹角相等 C.两角和任一边对应相等D.三个角对应相等

六年级升初一数学衔接班

初一数学衔接班 专题七·图形与位置 一、仔细观察,画出各图从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状。 4. 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图形,从左面看形状是,从上面看形状是,共有( )种搭法。 A.1 B.2 C.3 D.4 二、看图填空 (1)把下面的3个正方体粘合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了( )平方厘米 (2)把下面的长方体木料锯成两个正方体,表面积增加了()平方分米。 (3)把下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粘合在一起,表面积减少了( )平方分米。 三、我会认方向。(8分)

1.学校在中心广场( )偏( )( )°方向上,距离中心广场( )米。2.少年宫在中心广场( )偏( )( )°方向上,距离中心广场( )米。3.电影院在中心广场的( )偏( )( )°方向上,距离中心广场( )米。4.中心广场在商店( )偏( )( )°方向上。 四、动手画 1.碰碰车在大门正北方向300米处。 2.过山车在大门北偏西45°方向400米处。 3.激流勇进在过山车东偏南30°方向500米处。 五、写出下图中各字母的位置 A( ,) B( ,) C( ,) D( ,) 六、下面是小明星期天的活动路线: (7,8)→(9,4)→(8,2)→(6,5)→(4,3)→(3,6)→(1,7)→(7,8) 按顺序说一说他这一天先后去了哪些地方?

七、下图是公路建设规划图的一部分 如果以商店为起点修一条新路,与现有的公园到医院的那条路连接。要使这条路最短,应该怎样修?请在图上画出来。 八、看图填空 把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大正方体木块的6个面都涂上红色,再锯成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 在这些木块中(如图)。 (1)三面涂上红色的有( )块。 (2)两面涂上红色的有( )块。 (3)一面涂上红色的有( )块。 (4)没有涂上红色的有( )块。

初中数学(一对一)

2018年初中毕业综合测试数学试题(预测卷) 数 学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三大题25小题,共4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班级、姓名、座位号;填写考号,再用2B 铅笔把对应号码的标号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涉及作图的题目,用2B 铅笔画图.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6-的绝对值是( ). A .6- B .6 C . 1 6 D .1 6 - 2.下列四边形中,是中心对称而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平行四边形 B .矩形 C .菱形 D .正方形 3.若a=b ,下列等式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a-5=b-5 B .a+3=b+3 C .ac=bc D . c b c a = 4、若分式 1 1+-x x 的值为0,则( ) A .1x = B .1x =- C .1x =± D .1x ≠ 5、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a a =2 B 、00 =a (0≠a ) C 、a a 11 -=(0≠a ) D 、b a b a =22(0≠ b ) 6.如右图是由几个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的小立方块的个数,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 A . B . C . D .

初一升初二数学试题04793

周南中学初一升初二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试卷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参考公式:2222)(b ab a b a ++=+ 2222b)-(a b ab a +-= bn bm an am n m b a +++=++))(( ))((22b a b a b a -+=- ()0,0≥≥=?b a ab b a 姓名: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已知点M(2,3)在直线2y x b =+上,则b =( ) A。-2 B 。-1 C .1 D。2 2。 以下列数组为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1,1,3 B.2,3,5 C .0.2,0。3,0.5 D.31 , 41,5 1 3. 下列各数中,3.14,38-,0.131131113……,π,25,7 1 - ,无理数的个数有( ) A .1个 B.2个 C。3个 D.4个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根是这个数的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零; B. 一个数的立方根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C. 负数没有立方根; D . 一个数的立方根与这个数同号,零的立方根是零。 5。 下列说法中:①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一组对边平 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其 中正确的说法有( ) A.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6. 点A(x ,y )在第二象限内,且||2||3x y ==,,则点A 坐标为( )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初一升初二衔接语文

精益学堂 2012 — 2013年寒假辅导培训班期末考试题 初二年级语文 学生姓名: 注意:1、本考试答题时间为90分钟,不得延时; 2 、考试过程中禁止交头接耳,左顾右盼, 旁窥、抄袭或有意让他人抄袭; 3 、禁止携带或夹带一切与考试有关的资料、 书籍,否则视作作弊处理。 一、 看拼音写词语或给词语注音。(每空1分,共10 分) Hudng k dig ( ) h e zh e zh du ( ( ) 丘()()皱 二、 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卜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止确的一项是 ( 栩栩 ) 如生x U A.干涸h e 恣意C 1 履行1 U B.魁梧w u 双赢y ing 解剖pou 谆谆教诲zh m C.脑髓su i 迂腐y u 萧索 s 0 恰如其分f m D ?濒临bin 刹那sh d 胆怯 qi e 功亏 一篑 ku 1 2.下列词组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寒噤 鞠躬 触目伤怀 B. 肃穆 惶急 情郁于中 C.狼籍 蹒跚 鸡零狗碎 D. 噩耗 焦灼 月明风清 u ( ) h d ng g m g d 殷红 ( )

D.我们要注意找出并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 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今年是白岩松主持《感动中国》颁奖晚会的第九个年头。 学生们通过自己的一双巧手,剪出了菠萝,蝴蝶,燕鱼等图案。 “没问题,”小王充满信心地说,“这点困难吓不倒我们!” D.他终于明白了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做得更好,更有价值 5. 下列作品、作家、时代 (国别)搭配有误的一组是() A.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东晋 B. 《陋室铭》 刘禹锡 唐代 C. 《爱莲说》 周敦颐 北宋 D. 《望岳》 杜甫 宋朝 6. F 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对这道数学题的解法, 我还是执迷不悟,请给我解释一下。 B. 这行云流水般的歌声使所有在场的听众获得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C. 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 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D. 宇宙观光旅行,乍一听似乎是异想天开,但在 21世纪将成为现实 三、 填空题。(每空2分, 共10分) 1. ,一览众山小。 2. .大漠孤烟直, 。 3. ,恨别鸟惊心。 4. .登临吴蜀横分地, 。 5. ?留取丹心照汗青。 四、 文言文阅读。(共17分)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这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 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之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 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选自《孟子》) 1. 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B.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C. 其子趋而往视之 D. 闵其苗之不长 2.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3分) (1) 谓其人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予助苗长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其子趋而往视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学习委员猜测,新来的物理老师大概是三十三四岁左右 B. 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C ?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4. A. B. 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