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乐研化学HPTLC高效薄层层析硅胶板问题集锦

乐研化学HPTLC高效薄层层析硅胶板问题集锦

乐研化学HPTLC高效薄层层析硅胶板问题集锦
乐研化学HPTLC高效薄层层析硅胶板问题集锦

乐研化学HPTLC高效薄层层析硅胶板问题集锦

乐研化学薄层层析硅胶板适用于医药,化工,生化,环保等系统的科研和检测;对于某些微量以及成分复杂的化合物有很好的分离效果,适用于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本期主要给大家介绍的是“高效薄层层析硅胶板的一些常见问题集锦”。

1、点样是成功分离的关键,怎样提高点样效率?

答:(1)点样圆点小而圆,直径尽量不要超过2mm;

(2)在便于显色的前提下,点样量尽量少,同时就要注意点样液体的浓度,防止过载拖尾;

(3)点样勿上薄层表面;

(4)点样圆点尽量远离薄层边缘,至少相隔3mm,减少边缘效应;

(5)所有点样点尽量保持在一条与底边平行的直线上,务必点交叉点;

(6)点样完成后,溶剂用吹风机尽量吹干。

2、两个点离的太近怎么办?

答:(1)在展开剂中多次展多次;(2)增加展开剂的极性;(3)选择不同体系的展开剂展开。

3、TLC显示一个点,是代表只有一个化合物吗?

答:TLC点板显示一个点,有可能是只有一个化合物,但也有特殊情况,一个点里面包含大于1个的化合物,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选择不同混合体系的展开剂看是否能分开,同时结合LCMS和核磁判断。

4、板展开后,溶剂前沿的点是一个点吗?原点上的点是一个点吗?

答:前沿和原点的都不能确定是几个点,要靠变换展开剂的极性,让这些点爬到Rf=0.3-0.5左右来确定到底是几个点。

5、TLC爬板为什么有时会爬歪?

答:(1)可能是板子没有放平;(2)可能是板子一边贴到展缸壁,造成了虹吸现象,一边爬的快,一边慢,扩散后就变歪了。

6、如果化合物有酸碱基团我们需要如何处理?

答:若样品酸性比较大,一般在展开剂中加酸(0.1%-0.5%甲酸,乙酸);若样品碱性比较大,一般在展开剂中加碱(0.1%-0.5%氨水,三乙胺)。

7、TLC为什么会拖尾?拖尾现象如何处理?

答:(1)样品溶度过大,TLC板过载,这种情况通过降低样品溶度或者上样量验证;

(2)样品未完全溶解,TLC板上有未溶的固体样品,点板一定要是溶液形式;(3)TLC板吸潮,放烘箱110oC活化30分钟即可;

(4)样品为强极性物质,含有氨基或者羧基等极性官能团,可以在展开剂中加入酸或者碱;

(5)硅胶板在出厂是不合格,联系售后,及时退换货。

8、点板时,基点总有黑点的原因?

答:(1)产物或者副产物极性太大,如盐类,这种情况,可以调pH后再点板;(2)可以将化合物预处理下,除去那些不溶性的无机物,这样可能会不一样,点板会变得清晰。

9、有强酸或者强碱的反应体系TLC跟踪反应需注意那些方面?

答:TLC跟踪强酸或强碱反应体系,最好先中和样品的酸碱性再点板。一般强酸碱的产物极性比较大,注意选择合适的展开剂。

10、水体系,TLC如何跟踪反应?

答:(1)待检测化合物在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溶解度大于水,可以用有机溶剂萃取,点有机相;(2)直接点样,吹干后再展开。

11、反应有固体或者两相反应时,TLC跟踪反应如何处理?

答:(1)反应中有固体需要找合适的溶剂将固体溶解,体系澄清后点板;

(2)选择一种溶剂既溶于水又溶于有机溶剂,两相消失再点板,常用溶剂是甲醇。

12、用10%硫酸/乙醇溶液显色,烤板为什么变糊?如何处理?

答:薄层板的粘合剂是羧甲基纤维素钠,当烘烤温度超过100度,浓硫酸就会把羧甲基纤维素钠碳化,变黑,所以我们在用有浓硫酸的显色剂时,烤板显色的要注意烤板温度,实际应用中用电吹风就能显色,也要控制时间,时间不能过长。

13、如何提高PTLC展开效率?

答:(1)溶解样品的溶剂极性要小,溶解性好;

(2)上样的色带要齐且不能太宽;

(3)展开之前要将溶剂吹干;

(4)所有展开剂极性较小板时略大;

14、如何确认PTLC上样量。

答:以20cm*20cm*1mm规格为例:若上样带宽是0.5cm,板两边空出0.5cm 边际,其中1mm厚的硅胶板负载量不要超过5mg/cm3,上样量约为

0.5*19*5=47.5mg,以此类推。

15、PTLC如何确认疑似色带?

答:(1)在制备板上点小样对照点,展开后对比小样,作为辅助判断;(2)展开后刮取少量硅胶与对照点展小板判断。

16、样品在紫外没有吸收,如何通过PTLC进行分离?

答:样品展开完成后,用玻璃刀划取一小整块,用显色剂显色,找出目标样品,

对照制备板,勾出相应的位置,刮板、洗脱、过滤、旋干即可。

17、PTLC过程中如何减少产品损失?

答:制备板的上样量40-60mg,产品吸附在硅胶上,分离后将硅胶刮出,产品用洗脱剂从硅胶上洗脱出来,为了减少产品的损失,

需要注意的是:

(1)将硅胶碾压成细粉末,增加在溶剂中的接触面积;

(2)常用的洗脱剂体系是二氯甲烷/甲醇,比例不要超过10/1,否则硅胶上的一些物质会溶于其中;

(3)硅胶在溶剂中充分搅拌,超声,过滤后,滤饼再用洗脱剂多洗涤几次,这样损失就会很少了。

18、如何利用TLC摸索最佳柱层析条件?

答:TLC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柱层析选择合适的洗脱体系和合适的洗脱比例,柱层析洗脱剂配制后用TLC验证Rf值,将需要的斑点Rf值调至0.2左右,梯度洗脱。

19、TLC为何与LCMS、MS、1H-NMR结合应用?

答:(1)TLC-LCMS联用,可以确认纯度;

(2)TLC-Ms联用,一般情况下,可以确认目标产物,适用于得到标样点;(3)TLC-NMR联用,可以确认点的结构。

乐研化学专注服务于医药研发领域,拥有享誉业内的自主研发能力。乐研正在全力开发和打造高品质的产品系列,主要包括:有机合成砌块、医药中间体、高端试剂等,为医药研发用户提供从mg级→g级→kg级的研发产品解决之道。

欢迎大家前往乐研化学购买HPTLC硅胶板!

化学教学论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 一、化学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重点】 1、整体把握: ●(1)备起点 ●(2)备重点 ●(3)备难点 ●(4)备交点 ●(5)备疑点 2、包括环节 ⑴准备工作 ⑵教学目标设计 ⑶教学内容分析、处理 ⑷教学过程设计 ⑸教学策略与方法设计 ⑹教学媒体设计 ⑺教学反馈与学习巩固设计 ⑻设计总成与教案编制 ⑼课后反思设计 二、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 1、课程教学设计 根据课程标准确定课程教学任务、目的、要求; 根据课程教学的任务、目的、要求规划、组织和调整教学内容; 构思课程教学的总策略和方法系统; 确定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标准、模式、方法等; 2、学段(学期、学年)教学设计 考虑本学段教学工作与前、后期间教学工作的联系; 进一步确定本学段教学工作的任务、内容(重点)、进度、基本工作方针、措施及教学评价工作等; 制定学段实验和活动等计划; 3、单元(课题)教学设计 确定单元的教学任务、目的和要求(或教学目标); 确定单元的具体教学内容; 确定单元的教学结构、策略和方法系统(本单元内容的内外部联系、重点内容的教学、课时划分、学习方式等); 确定单元的教学评价工作方案; 4、课时教学设计 确定该课时的教学目标; 构思该课时的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方法;

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 准备课时教学评价和调控方案; 三、化学基本课堂类型的教学要点【看看就OK了】 1、新课 2、实验课 3、复习课 4、练习课 5、讲评课 第二章 一、角色转变的需要【看看——可能出简单题】 二、本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关键】 1、学习内容 (1)化学教学中的问题 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 怎样教?怎样评价? (2)化学课程中的问题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课程结构课程实施(教材) 课程评价 2、学习目标——六会【必考】 ●会备课( ●会写教案●会做课件) ●会上课●会说课●会评课 3、学习方式方法 ●课上 记笔记 思考讨论 ●课下 做作业 多讲多练 多反思 第三章 一、当前中学化学课程的组织形式【不要混淆】 1、必修,选修 2、分科,综合

生物化学笔记(整理版)1

《生物化学》绪论 生物化学可以认为是生命的化学,是研究微生物、植物、动物及人体等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的一门科学。 生命是发展的,生命起源,生物进化,人类起源等,说明生命是在发展,因而人类对生命化学的认识也在发展之中。 20世纪中叶直到80年代,生物化学领域中主要的事件: (一)生物化学研究方法的改进 a. 分配色谱法的创立——快捷、经济的分析技术由Martin.Synge创立。 b. Tisellius用电泳方法分离血清中化学构造相似的蛋白质成分。吸附层析法分离蛋白质及其他物质。 c. Svedberg第一台超离心机,测定了高度复杂的蛋白质。 d. 荧光分析法,同位素示踪,电子显微镜的应用,生物化学的分离、纯化、鉴定的方法向微量、快速、精确、简便、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二)物理学家、化学家、遗传学家参加到生命化学领域中来 1. Kendrew——物理学家,测定了肌红蛋白的结构。 2. Perutz——对血红蛋白结构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 3. Pauling——化学家,氢键在蛋白质结构中以及大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认为某些protein具有类似的螺旋结构,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 (1.2.3.都是诺贝尔获奖者) 4.Sanger―― 生物化学家 1955年确定了牛胰岛素的结构,获1958年Nobel prize化学奖。1980年设计出一种测定DNA内核苷酸排列顺序的方法,获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 5.Berg―― 研究DNA重组技术,育成含有哺乳动物激素基因的菌株。 6.Mc clintock―― 遗传学家发现可移动的遗传成分,获1958年诺贝尔生理奖。 7.Krebs―― 生物化学家 1937年发现三羧酸循环,对细胞代谢及分生物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获195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8.Lipmann―― 发现了辅酶A。 9. Ochoa——发现了细菌内的多核苷酸磷酸化酶 10.Korberg——生物化学家,发现DNA分子在细菌内及试管内的复制方式。(9.10.获1959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11.Avery―― 加拿大细菌学家与美国生物学家Macleod,Carty1944年美国纽约洛克菲勒研究所著名实验。肺炎球菌会产生荚膜,其成分为多糖,若将具荚膜的肺炎球菌(光滑型)制成无细胞的物质,与活的无荚膜的肺炎球菌(粗糙型)细胞混合 ->粗糙型细胞也具有与之混合的光滑型的荚膜->表明,引起这种遗传的物质是DNA 1 / 29

实验一薄层层析板的制备

实验一薄层层析板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制备薄层层析板,使叶绿素在层析板上分离显色。 二、实验原理 薄层层析,常用 TLC(Chromatography)表示,又称薄层色谱,属于液-固吸附色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量、快速而简单的色谱法,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一方面适用于小量样品(几到几十微克,甚至0.01 μ g )的分离;另一方面若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将样品点成一条线,则可分离多达 500mg 的样品。因此又可用来精制样品。故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在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资。 薄层吸附色谱的吸附剂最常用的是氧化铝、硅胶、硅藻土、聚酰胺和纤维素。其颗粒大小,一般要求直径为10~40μm。硅胶是无定形多孔性物质,略具酸性,适用于酸性物质的分离和分析。薄层色谱用的硅胶分为:“硅胶H ”—不含粘合剂;“硅胶G ”—含煅石膏粘合剂;“硅胶HF 254 ”—含荧光物质,可用于波长为 254nm 紫外光下观察荧光;“硅胶GF 254 ”—既含煅石膏又含荧光 剂等类型。粘合剂除上述的煅石膏(半水合硫酸钙: 2CaSO 4 · H 2 O )外,还 可用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 三、实验材料、器具 1、试剂硅胶、4‰的CMC溶液(羧甲基纤维素钠) 2、实验用具:药匙、研钵、载玻片、量筒、玻棒 四、实验步骤 1、载玻片要求平滑清洁,没有划痕,在使用前可用洗涤液或肥皂水洗涤,再用水冲洗干净。(干净的标准:水不是呈股流下,而是呈瀑布状态流下。) 2、与硅胶混合:CMC-Na溶液与硅胶的比例为3:1(3ml:1g)。取CMC-Na溶液倒入研钵中,然后加入硅胶,在研钵中研磨,按一个方向研磨,自下而上,然后自上而下,以赶尽气泡为佳。 3、铺板:将载玻片置于平台上,用药匙舀取糊状硅胶,均匀地铺在载玻片表面。铺板时,可以顺着板中间倒,也可以顺着某个边缘倒,也可以用玻璃棒引着溶液平铺在玻璃板上,倒时也要注意不要引入小气泡。尤其是载板的四个角,容易高出玻璃板其他部位,所以要格外注意。后轻颠几下薄层板即可。颠好的板,表面看上去要光滑平整,没有气孔。薄层板铺好后一定要放置在平的台面上,否则难保证板面硅胶的厚度均匀。(3g硅胶大约可铺7.5×2.5cm载玻片5-6块) 4、晾干:置水平台上于室温下晾干。 5、活化:将晾干的板子在105℃烘箱中干燥30min,然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备用。活化硅胶有利于提高硅胶的吸附性能,同时排除硅胶内部已吸收的水分及其他气体。通过活化硅胶,主要改变了硅胶内部的微孔结构,使其孔径的大小及

化学教学论,整理

复习提纲 1、化学与化学教育的发展;(选择) (我国于1865年起在学校开设化学课程、甲种本、乙种本等等) 2、化学教育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化学教育的价值观与目标(为什么教、学); 2.化学教学的课程 与教材(教什么?学什么?) 3.化学教学的模式与方法(怎么教、怎么学) 4.化学教学的测量 与评价(教的如何?学的如何?) 3、化学教学论的定义、基本特点、研究对象: 定义: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它以教育学、心理学和化学专业基础课为先修课,具有明确的师范性和实践性的教育专业课程。 基本特点:综合性、师范性、实践性 研究对象:整个中学化学教学系统,即化学教学中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或者说是研究化学教学的诸因素:教师、学生、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等。 4、课程定义P11:(课程是指对教学内容及过程的安排计划,包 括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教学方案等,它们应该体现课程目的,为课程的服务。 三大课程流派的名字及主要思想:(1.实用主义课程:代表:杜威,主张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兴趣、爱好和需要等为中心编制课程,在这种课程中,儿童通过活动中所得到的直接经验来学习。2.学

问中心课程:代表布鲁纳,知识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强调要把人类遗产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作为课程内容,并且特别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性和结构3.社会中心课程:代表弗莱雷,主张围绕当代重大化学问题组织课程,以社会需求决定教育课程,同时应按照学生的程度规定大的学习单元,以保证有效地积累教育经验。) 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界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位于核心;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是建立在具体知识技能获得的基础之上的。 化学课程编制的影响因素及组织形式:(内部因素:课程的历史传统、教学论的观点和课程发展的自身规律等; 外部因素:学科、社会要求与条件、学生和教师。要拓展一些) 化学课程标准 (化学课程标准是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制定的关于化学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特点:基础性、现实性、实践性、综合性、发展性)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结构(前言、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及特色P15: 课程基本理念P18 (科学素养、科学世界观、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

生物化学题库及答案大全

《生物化学》题库 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蛋白质中的苯丙氨酸、酪氨酸和__色氨酸__3种氨基酸具有紫外吸收特性,因而使蛋白质在 280nm处有最大吸收值。 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最基本的有两种类型,它们是_α-螺旋结构__和___β-折叠结构__。前者的螺距为 0.54nm,每圈螺旋含_3.6__个氨基酸残基,每个氨基酸残基沿轴上升高度为__0.15nm____。天然 蛋白质中的该结构大都属于右手螺旋。 3氨基酸与茚三酮发生氧化脱羧脱氨反应生成__蓝紫色____色化合物,而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 生成黄色化合物。 4当氨基酸溶液的pH=pI时,氨基酸以两性离子离子形式存在,当pH>pI时,氨基酸以负 离子形式存在。 5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的因素有:碱基堆积力;氢键;离子键 6酶的活性中心包括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两个功能部位,其中前者直接与底物结合,决定酶的 专一性,后者是发生化学变化的部位,决定催化反应的性质。 72个H+或e经过细胞内的NADH和FADH2呼吸链时,各产生3个和2个ATP。 81分子葡萄糖转化为2分子乳酸净生成______2________分子ATP。 糖酵解过程中有3个不可逆的酶促反应,这些酶是己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丙酮酸激酶9。 10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全酶由σββα'2组成;核心酶的组成是'2ββα。参

与识别起始信号的是σ因子。 11按溶解性将维生素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性维生素,其中前者主要包括V B1、V B2、V B6、 V B12、V C,后者主要包括V A、V D、V E、V K(每种类型至少写出三种维生素。) 12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是以mRNA作为模板,tRNA作为运输氨基酸的工具,蛋白质合 成的场所是 核糖体。 13细胞内参与合成嘧啶碱基的氨基酸有:天冬氨酸和谷氨酰胺。 14、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延伸阶段,氨基酸是以氨酰tRNA合成酶?GTP?EF-Tu三元复合体的形式进 位的。 15、脂肪酸的β-氧化包括氧化;水化;再氧化和硫解4步化学反应。 二、选择题 1、(E)反密码子GUA,所识别的密码子是: A.CAU B.UG C C.CGU D.UAC E.都不对 2、(C)下列哪一项不是蛋白质的性质之一? A.处于等电状态时溶解度最小 B.加入少量中性盐溶解度增加 C.变性蛋白质的溶解度增加 D.有紫外吸收特性 3.(B)竞争性抑制剂作用特点是:

薄层色谱TLC(点板)的基本原理

薄层色谱(点板)的基本原理 ★★ 薄层色谱,或称薄层层析(thin—1ayer chromatography),是以涂布于支持板上的支持物作为固定相,以合适的溶剂为流动相,对混合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和定量的一种层析分离技术。这是一种快速分离诸如脂肪酸、类固醇、氨基酸、核苷酸、生物碱及其他多种物质的特别有效的层析方法,从50年代发展起来至今,仍被广泛采用。 (一)基本原理 薄层层析是把支持物均匀涂布于支持板(常用玻璃板,也可用涤纶布等)上形成薄层,然后用相应的溶剂进行展开。薄层层析可根据作为固定相的支持物不同,分为薄层吸附层析(吸附剂)、薄层分配层析(纤维素)、薄层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剂)、薄层凝胶层析(分子筛凝胶)等。一般实验中应用较多的是以吸附剂为固定相的薄层吸附层析。 吸附是表面的一个重要性质。任何两个相都可以形成表面,吸附就是其中一个相的物质或溶解于其中的溶质在此表面上的密集现象。在固体与气体之间、固体与液体之间、吸附液体与气体之间的表面上,都可能发生吸附现象。

物质分子之所以能在固体表面停留,这是因为固体表面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和固体内部分子所受的吸引力不相等。在固体内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力是对称的,其力场互相抵消。而处于固体表面的分子所受的力是不对称的,向内的一面受到固体内部分子的作用力大,而表面层所受的作用力小,因而气体或溶质分子在运动中遇到固体表面时受到这种剩余力的影响,就会被吸引而停留下来。吸附过程是可逆的,被吸附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解吸出来。在单位时间内被吸附于吸附剂的某一表面积上的分子和同一单位时间内离开此表面的分子之间可以建立动态平衡,称为吸附平衡。吸附层析过程就是不断地产生平衡与不平衡、吸附与解吸的动态平衡过程。 例如用硅胶和氧化铝作支持剂,其主要原理是吸附力与分配系数的不同,使混合物得以分离。当溶剂沿着吸附剂移动时,带着样品中的各组分一起移动,同时发生连续吸附与解吸作用以及反复分配作用。由于各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以及吸附剂对它们的吸附能力的差异,最终将混合物分离成一系列斑点。如作为标准的化合物在层析薄板上一起展开,则可以根据这些已知化合物的Rf值(后面介绍Rf值)对各斑点的组分进行鉴定,同时也可以进一步采用某些方法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121.胆固醇在体内的主要代谢去路是( C ) A.转变成胆固醇酯 B.转变为维生素D3 C.合成胆汁酸 D.合成类固醇激素 E.转变为二氢胆固醇 125.肝细胞内脂肪合成后的主要去向是( C ) A.被肝细胞氧化分解而使肝细胞获得能量 B.在肝细胞内水解 C.在肝细胞内合成VLDL并分泌入血 D.在肝内储存 E.转变为其它物质127.乳糜微粒中含量最多的组分是( C ) A.脂肪酸 B.甘油三酯 C.磷脂酰胆碱 D.蛋白质 E.胆固醇129.载脂蛋白不具备的下列哪种功能( C ) A.稳定脂蛋白结构 B.激活肝外脂蛋白脂肪酶 C.激活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D.激活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 E.激活肝脂肪酶 131.血浆脂蛋白中转运外源性脂肪的是( A ) A.CM B.VLDL(内源) C.LDL D.HDL E.IDL 136.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 D ) A.转运外源性脂肪 B.转运内源性脂肪 C.转运胆固醇 D.逆转胆固醇 E.转运游离脂肪酸 138.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子的原发性代谢障碍是( C ) A.缺乏载脂蛋白B B.由VLDL生成LDL增加 C.细胞膜LDL受体功能缺陷 D.肝脏HMG-CoA还原酶活性增加 E.脂酰胆固醇脂酰转移酶(ACAT)活性降低 139.下列哪种磷脂含有胆碱( B ) A.脑磷脂 B.卵磷脂 C.心磷脂 D.磷脂酸 E.脑苷脂

二、多项选择题 203.下列物质中与脂肪消化吸收有关的是( A D E ) A.胰脂酶 B.脂蛋白脂肪酶 C.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D.辅脂酶 E.胆酸 204.脂解激素是( A B D E ) A.肾上腺素 B.胰高血糖素 C.胰岛素 D.促甲状腺素 E.甲状腺素 206.必需脂肪酸包括( C D E ) A.油酸 B.软油酸 C.亚油酸 D.亚麻酸 E.花生四烯酸208.脂肪酸氧化产生乙酰CoA,不参与下列哪些代谢( A E ) A.合成葡萄糖 B.再合成脂肪酸 C.合成酮体 D.合成胆固醇 E.参与鸟氨酸循环 216.直接参与胆固醇合成的物质是( A C E ) A.乙酰CoA B.丙二酰CoA C.ATP D.NADH E.NADPH 217.胆固醇在体内可以转变为( B D E ) A.维生素D2 B.睾酮 C.胆红素 D.醛固酮 E.鹅胆酸220.合成甘油磷脂共同需要的原料( A B E ) A.甘油 B.脂肪酸 C.胆碱 D.乙醇胺 E.磷酸盐222.脂蛋白的结构是( A B C D E ) A.脂蛋白呈球状颗粒 B.脂蛋白具有亲水表面和疏水核心 C.载脂蛋白位于表面 D.CM、VLDL主要以甘油三酯为核心 E.LDL、HDL主要的胆固醇酯为核心

生物化学重点笔记(整理版)

教学目标: 1.掌握蛋白质的概念、重要性和分子组成。 2.掌握α-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和20种氨基酸的名称、符号、结构、分类;掌握氨基酸的重要性质;熟悉肽和活性肽的概念。 3.掌握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的特点及其重要化学键。 4.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间的关系。 5.熟悉蛋白质的重要性质和分类 导入:100年前,恩格斯指出“蛋白体是生命的存在形式”;今天人们如何认识蛋白质的概念和重要性? 1839年荷兰化学家马尔德(G.J.Mulder)研究了乳和蛋中的清蛋白,并按瑞典化学家Berzelius的提议把提取的物质命名为蛋白质(Protein,源自希腊语,意指“第一重要的”)。德国化学家费希尔(E.Fischer)研究了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在1907年奠立蛋白质化学。英国的鲍林(L.Pauling)在1951年推引出蛋白质的螺旋;桑格(F.Sanger)在1953年测出胰岛素的一级结构。佩鲁茨(M.F.Perutz)和肯德鲁(J.C.kendrew) 在1960年测定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晶体结构。1965年,我国生化学者首先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胰岛素(insulin)。 蛋白质是由L-α-氨基酸通过肽键缩合而成的,具有较稳定的构象和一定生物功能的生物大分子(biomacromolecule)。蛋白质是生命活动所依赖的物质基础,是生物体中含量最丰富的大分子。 单细胞的大肠杆菌含有3000多种蛋白质,而人体有10万种以上结构和功能各异的蛋白质,人体干重的45%是蛋白质。生命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是通过蛋白质的多种功能来实现的。新陈代谢的所有的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已发现的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许多小分子物质和离子,它们的运输由蛋白质来完成。生物的运动、生物体的防御体系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在遗传信息的控制、细胞膜的通透性,以及高等动物的记忆、识别机构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蛋白质工程和蛋白质组学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对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第一节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经元素分析,主要有C(50%~55%)、H(6%~7%)、O(19%~24%)、N(13%~19%)、S(0%~4%)。有些蛋白质还含微量的P、Fe、Cu、Zn、Mn、Co、Mo、I等。 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为16%。因此,可以用定氮法来推算样品中蛋白质的大致含量。 每克样品含氮克数×6.25×100=100g样品中蛋白质含量(g%) 二、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 蛋白质在酸、碱或蛋白酶的作用下,最终水解为游离氨基酸(amino acid),即蛋白质组成单体或构件分子。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氨基酸有300余种,但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仅20种(称编码氨基酸),最先发现的是天门冬氨酸(1806年),最后鉴定的是苏氨酸(1938年)。 (一)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有共同的结构特点: 1.氨基连接在α- C上,属于α-氨基酸(脯氨酸为α-亚氨基酸)。 2.R是側链,除甘氨酸外都含手性C,有D-型和L-型两种立体异构体。天然蛋白质中的氨基酸都是L-型。 注意:构型是指分子中各原子的特定空间排布,其变化要求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旋光性是异构体的光学活性,是使偏振光平面向左或向右旋转的性质,(-)表示左旋,(+)表示右旋。构型与旋光性没有直接对应关系。 (二)氨基酸的分类 1.按R基的化学结构分为脂肪族、芳香族、杂环、杂环亚氨基酸四类。 2.按R基的极性和在中性溶液的解离状态分为非极性氨基酸、极性不带电荷、极性带负电荷或带正电荷的四类。 带有非极性R(烃基、甲硫基、吲哚环等,共9种):甘(Gly)、丙(Ala)、缬(Val)、亮(Leu)、异亮(Ile)、苯丙(Phe)、甲硫(Met)、脯(Pro)、色(Trp) 带有不可解离的极性R(羟基、巯基、酰胺基等,共6种):丝(Ser)、苏(Thr)、天胺(Asn)、谷胺(Gln)、酪(Tyr)、半(Cys)带有可解离的极性R基(共5种):天(Asp)、谷(Glu)、赖(Lys)、精(Arg)、组(His),前两个为酸性氨基酸,后三个是碱性氨基酸。 蛋白质分子中的胱氨酸是两个半胱氨酸脱氢后以二硫键结合而成,胶原蛋白中的羟脯氨酸、羟赖氨酸,凝血酶原中的羧基谷氨酸是蛋白质加工修饰而成。 (三)氨基酸的重要理化性质 1.一般物理性质 α-氨基酸为无色晶体,熔点一般在200 oC以上。各种氨基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别很大(酪氨酸不溶于水)。一般溶解于稀酸或稀碱,

薄层色谱法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掌握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有机物分离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有机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不同,当展开剂流经吸附剂时,有机物各组分会发生无数次吸附和解吸过程,吸附力弱的组分随流动相迅速向前,而吸附力弱的组分则滞后,由于各组分不同的移动速度而使得她们得以分离。物质被分离后在图谱上的位置,常用比移值R f表示。 R f 原点至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5.0cm×15.0cm硅胶层析板两块,卧式层析槽一个,点样用毛细管。 四、物理常数 五、仪器装置图

“浸有层析板的层析槽”图 1-层析缸,2-薄层板,3-展开剂饱和蒸汽,4-层析液 六、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 称取2~5g层析用硅胶,加适量水调成糊状,等石膏开始固化时,再加少许水,调成匀浆,平均摊在两块5.0×15cm的层析玻璃板上,再轻敲使其涂布均匀。(老师代做!)固化后,经105℃烘烤活化0.5h,贮于干燥器内备用。 (2)点样。 在层析板下端2.0cm处,(用铅笔轻化一起始线,并在点样出用铅笔作一记号为原点。)取毛细管,分别蘸取偶氮苯、偶氮苯与苏丹红混合液,点于原点上(注意点样用的毛细管不能混用,毛细管不能将薄层板表面弄破,样品斑点直径在1~2mm为宜!斑点间距为1cm) (3)定位及定性分析 用铅笔将各斑点框出,并找出斑点中心,用小尺量出各斑点到原点的距离和溶剂前沿到起始线的距离,然后计算各样品的比移值并定性确定混合物中各物质名称。

实验注意事项 1、铺板时一定要铺匀,特别是边、角部分,晾干时要放在平整的地方。 2、点样时点要细,直径不要大于2mm,间隔0.5cm以上,浓度不可过大,以免出现拖尾、混杂现象。 3、展开用的烧杯要洗净烘干,放入板之前,要先加展开剂,盖上表面皿,让烧杯内形成一定的蒸气压。点样的一端要浸入展开剂0.5cm 以上,但展开剂不可没过样品原点。当展开剂上升到距上端0.5-1cm 时要及时将板取出,用铅笔标示出展开剂前沿的位置。 讨论: 七、思考题

生物化学课后习题汇总

生物化学习题汇总 1、水分子是通过的作用可与另4个水分子配位结合形 成结构。 2、食品中的水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3、下列食品中,()的等温吸湿线曲线是S型的? A.糖制品 B.水果 C.咖啡提取物 D.肉类课后作业 1、水在食品中的作用? 2、简述食品中水分的存在状态? 3、简述食品中结合水和自由水主要的区别? 4、简要说明水分活度比水分含量能更好反应(或预测)食品稳定性的原因?

填空题 1.糖可以分为()、()和()三大类。 2.常见的二糖有()、()和蔗糖。 3.戊糖与强酸共热,因脱水而生成(),己糖与强酸共热分解成甲酸、CO2、乙酰丙酸以及少量(),他们与()作用生成紫色物质。 4. 糖与()试剂共热时,蓝色消失,同时生成Cu2O的砖红色沉淀,用于糖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5. 果胶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和()。 6. 淀粉糊化(gelatination):淀粉粒在受热(60-80℃)时会在水中溶胀,淀粉链之间的()断裂,形成均匀的糊状溶液,分散在水中,此过程称为淀粉糊化。 7. 淀粉遇碘呈()色。 8.单胃动物不能消化纤维素是因缺乏水解()糖苷键的纤维素酶。 9. ()和()是与糖有关的非酶褐变反应。 10.淀粉分子具有()和()两种结构。 11. 蔗糖水解生成()和()。 12.淀粉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选择题 14. 下列()不属于单糖。 A葡萄糖 B麦芽糖 C果糖 D核糖

15.乳糖不耐受症 16.淀粉的糊化 17.淀粉的老化 18.美拉德反应 问答题 19.简述糖、单糖、低聚糖和多糖之间的相互关系。 20.论述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和控制淀粉老化的方法。 一、填空题 1.脂质是指()与()脱水反应形成的酯及其衍生物。 2.生物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脂肪酸称为(),如()、()和EPA。 3.甘油三酯的通式是:()。 4.()、()和硫酯,除了含有脂肪酸和醇外,还含

生物化学笔记(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 一、生物化学的的概念: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利用化学的原理与方法去探讨生命的一门科学,它是介于化学、生物学及物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二、生物化学的发展: 1.叙述生物化学阶段:是生物化学发展的萌芽阶段,其主要的工作是分析和研究生物体的组成成分以及生物体的分泌物和排泄物。 2.动态生物化学阶段:是生物化学蓬勃发展的时期。就在这一时期,人们基本上弄清了生物体内各种主要化学物质的代谢途径。 3.分子生物学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工作就是探讨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 三、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方面: 1.生物体的物质组成:高等生物体主要由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以及水、无机盐等组成,此外还含有一些低分子物质。 2.物质代谢:物质代谢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三大步骤:消化、吸收→中间代谢→排泄。其中,中间代谢过程是在细胞内进行的,最为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它包括合成代谢,分解代谢,物质互变,代谢调控,能量代谢几方面的内容。 3.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内存在多条信号转导途径,而这些途径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方式相互交织在一起,从而构成了非常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调控细胞的代谢、生理活动及生长分化。 4.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理解,揭示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5.遗传与繁殖:对生物体遗传与繁殖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也是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氨基酸: 1.结构特点:氨基酸(amino acid)是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构成天然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约有20种,除脯氨酸为α-亚氨基酸、甘氨酸不含手性碳原子外,其余氨基酸均为L-α-氨基酸。 2.分类:根据氨基酸的R基团的极性大小可将氨基酸分为四类:①非极性中性氨基酸(8种);②极性中性氨基酸(7种);③酸性氨基酸(Glu和Asp);④碱性氨基酸(Lys、Arg和His)。 二、肽键与肽链: 肽键(peptide bond)是指由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α-氨基经脱水而形成的共价键(-CO -NH-)。氨基酸分子在参与形成肽键之后,由于脱水而结构不完整,称为氨基酸残基。每条多肽链都有两端:即自由氨基端(N端)与自由羧基端(C端),肽链的方向是N端→C端。 三、肽键平面(肽单位): 肽键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不能自由旋转;组成肽键的四个原子及其相邻的两个α碳原子处在同一个平面上,为刚性平面结构,称为肽键平面。 四、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化学教学论重点内容

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1化学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2化学教育是一种全社会参与的行动3化学教育是一种启智育人的内容4化学教育是一种社会预期的成果什么是课程?是为了学生有目的地学习而设计的内容科学素养—具备并使用科学,数学和技术学的知识作出公众科学素养的三个内容,两个要求1理解科学本身2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内容 1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2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3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的基本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化学课程的变革1初见体系时期2相对稳定时期3发展变革时期化学课程结构1宏观结构(课程的组织形式)2微观结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科课程化学学科为基础的设计的课程活动课程针对长期以来单一的学科课程而提出来的一种学校课程形式必修课程每一位学生为达到学业要求学习的课程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倾向等要求自主决定是否选择的课程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1国家队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2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3化学学科的特征化学课程目标和内容特征人们赋予化学课程教育功能时所规定的最低教育要求,是为实现化学课程一定的教育目的而预设的结果,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教育价值取向特征1突出科学探究目标2立足基础知识目标3种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影响教材质量因素目的,目标,内容,教,学与交流方法,测试有关个人和社会的重要决策包括1科学内容2科学对社会的影响3科学的推理过程4科学的社会历史发展5对科学的积极态度教材8个栏目1你已经知道什么2观察与思考3活动与探究4联想与启示5交流与讨论6扩展视野7 联系与实践8整理与归纳高中化学课程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结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和标准和实施建议结构—课程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书面测验对命题的要求是?1立足基础要求2突出实际应用3体现时代特征4融入科学探究化学课程理念反映了课程的价值观念,决定了教材建构的基础思路和-编写模式教学设计的分类直感设计经验设计实验系统设计化学教学设计含有理性要素—化学教学系统论化学教学目的的论化学教学模式策略论化学教学系统是由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学习主体,教导主体,教学内容及其载体等要素以一定的结构方式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是以人核心,以化学教学内容和实验实施为必要条件与标志的,复杂的多主体系统论述—基础化学改革中树立下列新理念1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为主旨2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化学教育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4要把转变学习方式放在重要位置5要努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功能6教学评价要帮助学生增强发展的信心什么是教学模式?某种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特定教学咪表所建立的关于教学实践的一种规范化的运作方式及体系—5种模式系统陈述知识模式解答问题模式验证知识模式研究问题模式历史发展模式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1设计准备2设计教学目标3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4设计教学过程5设计教学媒体6设计整合,应用和反馈环节7设计总成与编制方案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1以系统观点作指导2以科学,可靠先进合适和完成系统的教学理论为基础3要从实际出发从实际效果出发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1整体设计与要素设计统一原则2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统一原则3理性与操作性可行性统一原则4规范性与创造性统一原则5最优化与阶段性统一原则化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以观察,测试,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2制作和工艺活动3参观访问考察调查活动4资料查阅以及讲座,影视活动5发明创造和小伦文活动6科技游移和趣味活动7科普宣传活动公益活动8科技展览表现活动9其他有关的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1.教学情境的设计方法?从科学与生活的接入点入手,创设情境,从科学与社会的接入点入手,创设情境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2教学情境设计和情境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情境作用的全面性,情境作用的全程性,情境作用的发展性,情境的真实性,情境的可接受性3.合作学习是什么?合作学习是以

生物化学精彩试题带问题详解

一、选择题 1、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E ) A、氢键 B、疏水键 C、盐键 D、二硫键 E、肽键 2、蛋白质变性后可出现下列哪种变化( D ) A、一级结构发生改变 B、构型发生改变 C、分子量变小 D、构象发生改变 E、溶解度变大 3、下列没有高能键的化合物是( B ) A、磷酸肌酸 B、谷氨酰胺 C、ADP D、1,3一二磷酸甘油酸 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4、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中,首先合成的是( A ) A、IMP B、AMP C、GMP D、XMP E、ATP 6、体氨基酸脱氨基最主要的方式是( B ) A、氧化脱氨基作用 B、联合脱氨基作用 C、转氨基作用 D、非氧化脱氨基作用 E、脱水脱氨基作用 7、关于三羧酸循环,下列的叙述哪条不正确( D ) A、产生NADH和FADH2 B、有GTP生成 C、氧化乙酰COA D、提供草酰乙酸净合成 E、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运转 8、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限速酶是( C ) A、HMG COA合成酶 B、HMG COA裂解酶 C、HMG COA还原酶 D、乙酰乙酰COA脱氢酶 E、硫激酶 9、下列何种酶是酵解过程中的限速酶( D ) A、醛缩酶 B、烯醇化酶 C、乳酸脱氢酶 D、磷酸果糖激酶 E、3一磷酸甘油脱氢酶

10、DNA二级结构模型是( B ) A、α一螺旋 B、走向相反的右手双螺旋 C、三股螺旋 D、走向相反的左手双螺旋 E、走向相同的右手双螺旋 11、下列维生素中参与转氨基作用的是( D ) A、硫胺素 B、尼克酸 C、核黄素 D、磷酸吡哆醛 E、泛酸 12、人体嘌呤分解代的终产物是( B ) A、尿素 B、尿酸 C、氨 D、β—丙氨酸 E、β—氨基异丁酸 13、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起始信号是( D ) A、UAG B、UAA C、UGA D、AUG E、AGU 14、非蛋白氮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D ) A、氨基酸 B、尿酸 C、肌酸 D、尿素 E、胆红素 15、脱氧核糖核苷酸生成的方式是( B ) A、在一磷酸核苷水平上还原 B、在二磷酸核苷水平上还原 C、在三磷酸核苷水平上还原 D、在核苷水平上还原 16、妨碍胆道钙吸收的物质是( E ) A、乳酸 B、氨基酸 C、抗坏血酸 D、柠檬酸 E、草酸盐 17、下列哪种途径在线粒体中进行( E ) A、糖的无氧酵介 B、糖元的分解 C、糖元的合成 D、糖的磷酸戊糖途径 E、三羧酸循环 18、关于DNA复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D ) A、真核细胞DNA有多个复制起始点 B、为半保留复制 C、亲代DNA双链都可作为模板 D、子代DNA的合是连续进行的 E、子代与亲代DNA分子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

薄层层析板

薄膜层析是用作分离和辨识化学物质的层析分析方法中最具多样性 的方法之一。这是一个简单,快速且有效的分离工具,用作量化或质 量分析。身为全球市场的领导者,默克提供您值得信赖的TLC 产品, 并拥有广泛的化学性质,尺寸和背景物质可以符合所有您应用的需 要。我们的薄膜板结合了机械性和表面同相性,呈现了不被干扰的分离效能。供自动化使用的HPTLC 设立了质量控管中可信赖且快速分析的标准。我们持续增加新的具创新性的产品以符合今日TLC 应用的需求。为您的分离工作选择最好的TLC 板,进一步了解默克TLC 板如何能让您的实验结果比从前更值得信赖。 高效硅胶薄层层析板(HPTLC) TLC平板自制备用鬆散吸收剂 超薄单石型硅平板(UTLC) 制备级层析片(PLC) CN-, Diol-, NH2- 修饰硅平板(TLC和HPTLC) 氧化铝薄层板(TLC) 混合层平板(TLC) 纤维素层析板(TLC and HPTLC) Concentrating Zone Plates (TLC, HPTLC和PLC) HPTLC特纯度平板 Multiformat Plates (TLC和HPTLC) GLP平板(TLC和HPTLC) 配套产品 流动相 经典硅胶薄层层析板(TLC) RP修饰硅平板(TLC和HPTLC) 胜肽分析平板 LiChrospher? 球状颗粒HPTLC平板 高效硅胶薄层层析板(HPTLC) These HPTLC plates deliver fast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omplex samples for manual or automated use. Merck’s HPTLC silica plates wor k three times faster than conventional TLC plates –and they’re more sensitive. This makes our HPTLC plates perfect for advanced separations. HPTLC and TLC plates use the same type of silica gel 60. But in HPTLC particle sizes range between 4-8 μm, and the mean particle size measures 5-6 μm. This yields a smoother surface and a higher separation power than conventional TLC plates. Highly compact sample bands (thanks to lower band diffusion) and an thin 200 μm layer translate into greatly enhanced sensitivity. 目录编号产品 105547 HPTLC silica gel 60 ( 高效硅胶层析板) 25 Aluminium sheets 20 x 20 cm 105631 HPTLC Silica gel 60 ( 硅胶薄层层析板) 25 Glass plates 10 x 10 cm 105641 HPTLC Silica gel 60 ( 高效硅胶层析板) 50 Glass plates 20 x 10 cm 105633 HPTLC Silica gel 60 ( 高效硅胶层析板) 100 Glass plates 10 x 10 cm 105556 HPTLC Silica gel 60 F254 ( 高效硅胶薄层层析板) 20 Aluminium sheets 5 x 7.5 cm

(完整版)化学教学论知识点整理供参考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新理念有哪些? ●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情认识多姿多彩的化学知识 ●给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理解化学,体验化学生活中的作用 ●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机会实践、做实验、主动探究过程 ●让学生初步体验化学知识对人类的贡献 ●对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 →我国化学课程的设立时间 第一本化学教材及其改革进程 2.三层次、两类型、三阶段指的是什么? ●三层次:学习领域科目模块 ●两类型:必修选修 ●三阶段:义务教育阶段高中必修阶段高中选修阶段 3.杜郎口教学模式与新课标有何联系? 是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简称,具体是指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镇初中自1998年以来不断尝试推行新课改、践行学生主体地位而摸索新创的“三三六”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内容即杜郎口中学自主创新的“三三六”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的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4.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实际、实践指的内容是? 5.教师应该如何发挥主导作用? ●制定目标,提出问题引起兴趣,激发动机充分认识学生主体 地位新旧联系,启迪思维反馈调控,实现目标 6.化学教学的特殊性原则有哪些? ●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的原则 ●归纳共性与分析特征相结合的原则 ●形式训练与情景思维相结合的原则 ●年龄特征与化学用语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7.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信息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运用直观教学 手段法 ●计算机辅助教学法 8.电化教学的意义和作用有哪些? 电化教学是传统教学工具的补充、发展、和改革。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教学方法的一种革命。电化教学用于教学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增强学生感知;能帮助学生理解形成化学概念;能帮助学生掌握微观世界抽象化学原理;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9.什么是微格教学?

xxxx大学生物化学习题-问题详解

xxxx生物化学习题 蛋白质 一、填空题 1.氨基酸的等电点(pI)是指__水溶液中,氨基酸分子净电荷为0时的溶液PH值。 2.氨基酸在等电点时,主要以____兼性__离子形式存在,在pH>pI的溶液中,大部分以____负/阴__离子形式存在,在pH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