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答疑汇总生物化学的答题技巧

答疑汇总生物化学的答题技巧

答疑汇总生物化学的答题技巧
答疑汇总生物化学的答题技巧

答疑汇总生物化学的答题技巧

营营说在最后的两周时间里,冲刺技巧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期答疑中很多同学询问了老师最后时间生物应该如何

冲刺。对此爱爱智康刘伸琴老师有针对性的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高中化学中的离子问题一直是必考知识点,同时离子浓度问题与离子共存问题又是重中之重,很多同学对此处的知识点存在很多不明确。对此爱智康郝玉豆老师有针对性的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生物1最后时间生物如何冲刺问题1:老师。最后十几天书本上有什么细节需要注意的吗?爱智康刘伸琴老师:识记黑体字,书上黑体字经常考填空。理解基础知识点,这个是得分的关键。多注意小资料和科学前沿,信息题大部分从这些地方拓展。问题2:老师我想问大概多久之内要做完遗传大题呢,一般思考多久之后没头绪就要考虑放弃呢?爱智康刘伸琴老师:如果是北京高考题,建议是选择题不能超过10分钟,填空题不超过30分钟。如果遇到特别难的遗传题,建议先做29和31,做完再回来做遗传题。其他省区结合题目设置同样处理。问题3:选择题错太多?爱智康刘伸琴老师:选择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如果选择题错的较多,建议多复习基础知识,做选择题专项练习冲刺是很不错。问题4:老师你好我做理综总感觉思维不如平时快

应该怎样调节?爱智康刘伸琴老师:理综考试是理化生三科在一张试卷上,做题的时候涉及到思维的转换,如果是因为切换学科过程不流程,建议平时多计时练习理综,提升做题速度。除此之外,考试时候做题偏慢可能还有一种原因,上了考场期望较大,压力大导致心理紧张,思维短路。如果是因为考场心理素质或心态问题,建议多练习心理调整能力。问题5:老师我想总结一下生物知识网,但是不知道从哪里下笔,有没有有关好的建议方法?爱智康刘伸琴老师:知识网总结是一项大工程,如果之前没有进行过相应的总结和整理,建议先学习已经成型的知识网络,模仿其框架结构,再结合自己的思维绘制。2遗传问题分析问题6:怎样判别有

几个染色体组?爱智康刘伸琴老师:染色体组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控制着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1)根据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判断:①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②细胞中有几种形态的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内就有几条染色体。(2)根据生物的基因型来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如基因型为AAaaBBbb的细胞或生物体含有4个染色体组。可简记为同一英文字母无论大写还是小写出现几次,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3)根据细胞内形态不同的染色体的条数判定一个染色体组含几条染色体,然后判

定染色体组数。问题7:老师你可以给我讲解一些什么是配子法吗,做遗传题有哪些技巧的方法呢?谢谢老师。爱智康刘伸琴老师:父亲是AA占1/3、Aa占2/3,母亲是AA占2/3、Aa占1/3时,后代的基因型种类和比例父亲是AA占1/3、Aa占2/3,产生的a配子的概率是(2/3)*(1/2)=1/3,A 配子占1—1/3=2/3母亲是AA占2/3、Aa占1/3,产生的a 配子的概率是(1/3)*(1/2)=1/6,A配子占1—1/6=5/6后代的基因型种类和比例是AA:Aa:aa

(5/6)(2/3):(5/6)(1/3)[(1/6)(2/3)(5/6)(1/3)]:(1/6)(1/3)问题8:老师,配子致死现象应该怎样做?爱智康刘伸琴老师:涉及到配子致死的问题,一定记得①将父本和母本分开表示,②将配子单独列出来,③注意是哪种配子致死。常考的配子致死通常是雄性配子(即花粉不育)。这个时候要注意雌配子是没有影响的。问题9:遗传的特征除,无中生有为隐性外,还有其他记的哪?爱智康刘伸琴老师: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为常隐;有中生无为显性,生女正常为常显。代代遗传通常是显性,隔代遗传通常是隐性。问题10:题出到人的遗传病那就不知带该用什么基因型了是用伴性遗传那,还是之前的Aa一类的。爱智康刘伸琴老师:常染色体遗传病用Aa(如白化病),伴性遗传病用XAXa(如红绿色盲)。问题11:遗传系谱图好难看,怎么做?爱智康刘伸琴老师:首先,要会区分遗传系谱图的各种符号,

其次要掌握遗传病的一些基本判断,比如说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为常隐,最后一定要加以练习,在练习中去理解口诀。问题12:咋样快速确定遗传方式和比例?爱智康刘伸琴老师:一看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可根据正反交判断,也可根据性状是否与性别相关联来判断。计算比例要求对于一对等位基因的各种比例一定要很熟练,两对及两对以上就是一对的几次方。比如说一对自交为3:1,两对自交为(3:1)的平方=9:3:3:1,三对为(3:1)的三次方,以此类推。问题13:老师您好,关于遗传学问题基本上常规题型我都能ok但我始终对配子法和基因频率的计算有问题,一遇到复杂点的就无从下手,不知道最后的日子里您对此有何建议?爱智康刘伸琴老师:老师您好,关于遗传学问题基本上常规题型我都能ok但我始终对配子法和基因频率的计

算有问题,一遇到复杂点的就无从下手,不知道最后的日子里您对此有何建议?问题14:物种性状有多中等位基因控制,而且只要这些等位基因的一种不是显性的话,着为例外一种性状如何去判断他们的基因型的。爱智康刘伸琴老师:由只要这些等位基因的一种不是显性的话,着为例外一种性状可知全显为一种表现型,其余为另外一种表现型。问题15:对于遗传的有些性状是有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题,应从什么方面下手去考虑呢?爱智康刘伸琴老师:如果符合基因自由组合,看其比例是自交的变形还是测交的变形,再推导是由几

对等位基因控制,要求对自由组合中各类型的比例非常熟练,做这一类题就会又快又准。问题16:多倍体和单倍体的特点?爱智康刘伸琴老师:多倍体特点:茎秆粗壮,花叶果实比较,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发育迟缓,结实率低,在动物中难以开展。单倍体特点:植株弱小,通常高度不育。问题17:老师,我想问一下。21三体综合症中的三体与三倍体有何异同?还有单体和单倍体?爱智康刘伸琴老师:三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有三个染色体组叫三倍体。比如说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得到三倍体西瓜。三倍体是所有染色体都多了一条。三体:只有其中一个染色体多了一条。比如说21三

体综合征是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而要是1~23号染色体都多一条,则称为三倍体。单体和三体是对应的,某种染色体少一条叫单体,假设有人21号染色体少一条,则称为21单体。单倍体指的是体细胞中拥有和配子染色体数目一样多的个体,比如说雄蜂的染色体数目是跟雌蜂的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一样多,所以雄蜂称为单倍体。问题18:我生物就是遗传类的题不会,怎么算比例?爱智康刘伸琴老师:不论做什么样的遗传题,通用步骤都为以下三步:①判断显隐性,②推导基因型和表现型,③算概率。在计算概率的时候又要看两种情况,①如果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直接分开算,再相乘即可;②若不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则应该将连锁在一起的当成一个来看,可以采用棋盘法,找配子,看

后代基因型,求比例。问题19:高中生物经典遗传学题目有哪些?爱智康刘伸琴老师:遗传题型分类较多,往大了分,就两类:纯遗传规律的题型和遗传综合题型。具体细分,通常有以下几类题型:基础推导题、自交题型、随机交配题型、回交题型、9331变形题(基因互作题型)、致死题型、不完全显性题型、复等位基因题型、累加效应题型、连锁遗传题型、伴性遗传题型、从性遗传题型、遗传规律-减数分裂-连锁互换题型、遗传规律-变异题型、遗传规律-基因工程题型、遗传设计题等等,题型众多,题目信息变化多样,是高中生物最难的一部分。但是不论是哪一类题型,我们都可以采用以下三步来解答:①判断显隐性,②推导基因型和表现型,③算概率。问题20:亲本的基因型咋求?爱智康刘伸琴老师:求亲本通常采用逆推的方法,即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子代基因型→亲本基因型和表现型。3光合作用解析问题21:老师,光合呼吸作用曲线的题总是看不懂。爱智康刘伸琴老师:涉及到光合和呼吸作用的题,最关键的一定是要清楚题干给的是净光合还是总光合,题目要求的又是哪个。所以,在做这一部分题目的时候,第一步,判断题干给的是净光合还是总光合;第二步,判断题目求的是净光合还是总光合。其中,黑暗条件代表呼吸。当题干中出现光照下二氧化碳的吸收、氧气的释放、有机物的积累的时候,其代表的是净光合。当题干中出现光照下二氧化碳的固定、氧气的产生、有机物的

制造的时候,其代表的是总光合。总光合=净光合呼吸。问

题22:菟丝子能光合作用吗?爱智康刘伸琴老师:爱智康刘伸琴老师:菟丝子不能光合作用,是靠寄生在其他植物的树干上吸收营养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问题23:黒藻可以用来观察叶绿体实验吗?爱智康刘伸琴老师:可以。黑藻是真核生物,有叶绿体。我们观察叶绿体用的就是黑藻的叶片,因为其叶片薄,透光度好!问题24:为什么脱分化不需要光,再分化需要光呢?爱智康刘伸琴老师:因为光照容易诱导植物细胞进行分化,而脱分化的过程是为了形成愈伤组织,所以通常不需要光照。而再分化过程需要生芽,合成叶绿素,叶绿素合成过程需要光照。问题25:土豆有叶绿体吗,淀粉不是主要在叶绿体内合成吗?爱智康刘伸琴老师:土豆的叶片细胞有叶绿体,土豆的块茎没有叶绿体。淀粉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但是会被运输到其他器官储存。4其他重点难点问题26:生物答题时什么时候答丰富度,什么时候答生物多样性,分不清啊?爱智康刘伸琴老师:物种丰富度表示单位面积里的物种数目的多少,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面。进化的结果是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主要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外来物种入侵通常导致本地生物多样性下降。而物种丰富度是群落测量的基本指标。所以考查进化和环境保护的时候通常是在考查生物多样性;考查群落的时候通常是考查物

种丰富度。问题27:老师,生物实验上酒精不同浓度各有什么作用,盐酸呢,可以总结一下吗,谢谢!爱智康刘伸琴老师:1、50的酒精:去浮色。2、95酒精:解离,析出DNA。

3、70酒精:消毒。

4、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盐酸:①8盐酸: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的跨膜运输;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 与染色剂的结合。②15盐酸:使洋葱细胞的细胞壁软化,并使细胞间的中胶层物质溶解,从而达到分离细胞的目的。③盐酸还可以用来调节溶液的pH值。问题28:老师,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具体作用是?爱智康刘伸琴老师:甲状腺激素:①提高细胞代谢速率,增加产热②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③促进生长发育。肾上腺素:①提高细胞代谢速率,增加产热②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从而升高血糖。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从而升高血糖。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问题29:花粉和花药都是什么啊,有关系吗?爱智康刘伸琴老师:花药是花丝顶端膨大呈囊状的部分,是雄蕊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熟的花药粒能产生雄性配子。花粉由雄蕊中的花药产生,由各种方法到达雌蕊,使胚珠受精。化学问题1:浓度为1的二价铁离子与浓度为3的负二价硫离子等体积混合,已知Ksp为

6.3×10∧18怎么求剩余铁离子浓度?爱智康郝玉豆老师:相

当于混合溶液中亚铁离子的浓度为0.5,硫离子浓度为1.5,它俩一比一沉淀,设沉淀的亚铁离子浓度为x,则沉淀的硫

离子也为x,所以硫离子剩余的浓度为1.5-x,x约等于0.5,所以硫离子约为1,,亚铁离子浓度为0.5-x,所以有1*(0.5-x)=Ksp,所以剩余的亚铁离子就是6.3×10∧-18。问题2:PH 为11的CH3COONA中含有多少OH根离子,怎么分析?爱智康郝玉豆老师:常温下,就为0.001mol·L-1;因为pH=11告诉我们的信息就是常温下氢离子浓度为1×10-11mol·L-1

问题3:对于离子沉淀Ksp已知,两种离子浓度已知,等体积混合后对于剩余溶液中其中一种离子浓度,怎样具体去解,设未知数带入,还是?爱智康郝玉豆老师:两种离子浓度已知,沉淀的离子是成比例的,可以用同一个未知数来表示沉的量,剩余的离子浓度用原离子的浓度除以2,减去沉淀的离子浓度,带入Ksp计算即可解得。问题4:老师,那酸碱混合时,求pH值?怎么计算?爱智康郝玉豆老师:酸碱浓度是已知的,分别乘以对应的体积就可以知道氢离子或者氢氧根的物质的量,比如碱过量,就用氢氧根的物质得量减去氢离子的物质的量,然后除以酸碱溶液的体积之和,就是反应后氢氧根的浓度,就可以求得pOH,用14减去就行。问题5:对于多元弱酸在不同ph中离子存在形式曲线怎么分析,求老师讲解爱智康郝玉豆老师:酸性越强,它越趋向于分子存在,随着酸性逐渐减弱,进而碱性增强,氢离子逐渐减少,

会由分子变为酸式酸根,进而转变为酸根离子。问题7:水溶液中两种浓度不等并且会发生沉淀反应的离子等体积混

合怎么求完全反应以后剩余离子浓度?求讲解。爱智康郝玉豆老师:注意浓度的定义是物质的量除以体积,所以在计算的时候注意把多余出来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求出来,然后除以混合溶液的总体积,注意是混合溶液的总体积,一般是两者的体积相加。问题8:水溶液如何才稳定?爱智康郝玉豆老师:你是说离子共存问题么?1、无色溶液中不存在有色

离子;2、酸性溶液中氢离子不与弱酸酸根共存;3、碱性溶液中氢氧根只与钾、钠、钡阳离子共存,阴离子里与酸式酸根不共存;4、形成沉淀的盐;5、双水解反应;6、络合离

子(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7、氧化还原反应不共存,例如铁离子与亚硫酸根、高锰酸铬与碘离子等;问题9:老师。计算时什么时候用Ksp什么时候用K呀?爱智康郝玉豆老师:K是化学平衡常数,Ksp是沉淀溶解平衡常数。化学平衡常数是生成物浓度的系数次幂的乘积比反应物浓度的系数次

幂的乘积,注意只有溶液和气体可以使用浓度,而Ksp是溶度积乘积。问题10:老师,关于离子平衡,我几乎都不会,该怎么办呢?马上就要高考了。爱智康郝玉豆老师:水溶液中离子平衡一定要把握三大守恒,即物料平衡、电荷守恒和质子守恒。物料平衡是元素守恒,要明晰溶质进入溶液后各离子的去向,以碳酸钠为离,钠碳的比例关系为2:1,所以

应该有两倍的碳等于一倍的钠,而溶液中钠的存在形式只有钠离子,碳的存在形式有碳酸根、碳酸氢根和碳酸分子,所以钠离子的浓度等于,2倍的(碳酸根碳酸氢根碳酸分子)。质子守恒是电荷守恒减去物料平衡即可强电解质的离子,弱电解质的分子为主要粒子,水产生的氢离子氢氧根离子为少量离子。例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一比一混合溶液,碳酸根、钠离子及碳酸氢根就属于大量离子,钠离子肯定最多,而碳酸根的水解强于碳酸氢根,所以碳酸氢根多于碳酸根,而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就是少量离子,溶液显碱性,所以氢氧根大于氢离子首先应该判断反应及量的问题,由此得出溶质是什么和有多少,注意恰好完全反应是指酸碱按照方程式比例进行完全而不是使pH等于7!注意区分中和点、中性点和中和一半的点。其次判断离子浓度要注意区分大量离子与少量离子,强电解质的离子,弱电解质的分子为主要粒子,水产生的氢离子氢氧根离子为少量离子。例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一比一混合溶液,碳酸根、钠离子及碳酸氢根就属于大量离子,钠离子肯定最多,而碳酸根的水解强于碳酸氢根,所以碳酸氢根多于碳酸根,而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就是少量离子,溶液显碱性,所以氢氧根大于氢离子。问题11:怎么写关于平衡的方程式??考试重点怎样考?如何做?爱智

康郝玉豆老师:电离平衡是弱电解质的电离,注意可逆号即可,水解平衡是弱酸的酸根离子或者弱碱的阳离子与水的结

合,沉淀溶解平衡是难溶物或者微溶物或者形成饱和的盐在水中形成离子。

针对溶液中离子浓度的问题,强电解质产生的是大量离子,弱电解质电离和弱酸弱碱的水解产生的都是少量离子,对于酸式酸根,碳酸氢根和硫氰根离子水解大于电离,亚硫酸氢根电离大于水解。

问题12:老师您好我想请教等物质量的酸碱反应后显什么性是跟生成的盐有关吗?爱智康郝玉豆老师:是的,注意等物质的量反应才是恰好完全反应,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pH 未必为7。问题13:水溶液中两种浓度不等并且会发生沉淀反应的离子等体积混合怎么求完全反应以后剩余离子浓度?求讲解。爱智康郝玉豆老师:注意浓度的定义是物质的量除以体积,所以在计算的时候注意把多余出来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求出来,然后除以混合溶液的总体积,注意是混合溶液的总体积,一般是两者的体积相加。问题14:如何判断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爱智康郝玉豆老师:电离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弱电解质,即弱酸弱碱或者是水,水解平衡研究的对象是盐,并且是弱酸或者弱碱的盐。问题15: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怎么写?用看浓度体积之类的吗?

还是直接写呢?爱智康郝玉豆老师:电荷守恒是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的总量,等于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的总量。物料平衡是元素守恒,要明晰溶质进入溶液后各离子的去向,

以碳酸钠为离,钠碳的比例关系为2:1,所以应该有两倍的碳等于一倍的钠,而溶液中钠的存在形式只有钠离子,碳的存在形式有碳酸根、碳酸氢根和碳酸分子,所以钠离子的浓度等于,2倍的(碳酸根碳酸氢根碳酸分子)。质子守恒是电荷守恒减去物料平衡即可。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喜欢就「点赞」,爱就「分享」▲

你可能错过的年度精彩文章:

2020高考生物试题答题技巧汇总完整版

2020高考生物试题答题技巧汇总 高考生物最新答题技巧! 提倡“两遍读题” 第一遍,快速阅读,抓关键词;第二遍,放慢速度,缩小范围。限定(主语、条件、要求、特征等)。 例1:为解决二倍体普通牡蛎在夏季因产卵而出现肉质下降的问题,人们培育出三倍体牡蛎。利用普通牡蛎培育三倍体牡蛎合理的方法是 A. 利用水压抑制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y B. 用被射线破坏了细胞核的精子刺激卵细胞,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y C. 将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核植入去核卵细胞中,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y D. 用化学试剂阻止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释放极体,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y 解析:读第一遍,明白题中所表示的意思;培育三倍体,考察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及特殊处理时染色体组数目的变化。读第二遍,明白答案的四个选项意思的表述。A选项,抑制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得到的应该是四倍体;B选项,精子不提供染色体,得到的应该是单倍体;C选项染色体全部来自早期胚胎细胞,得

到的是二倍体;D选项,次级卵母细胞后期内有二个染色体组,受精后不释放极体。细胞中会有三个染色体组。答案:D 技巧诠释:有些选择题表述、逻辑等方面稍微复杂一点,读第一遍一般不太明白题意。如果我们采取两遍读题,通过抓关键词,从题干的主语、条件、要求、特征等方面进行限定,在结合答案选项,就能比较准确地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点、目的及能力要求等。 掌握“错误原理” “知识错误”排第一,“逻辑错误”排第二,“表述错误”排第三,“与题干要求不吻合”。排第四。 例: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 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 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 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解析: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相反,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呈相反的关系。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可能会

生化考试试题汇总

------------------------------------------------------------精品文档-------------------------------------------------------- 生物化学习题 一、最佳选择题:下列各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 A、氢键 B、疏水键 C、盐键 D、二硫键 E、肽键 D*2、蛋白质变性后可出现下列哪种变化( ) A、一级结构发生改变 B、构型发生改变 C、分子量变小 D、构象发生改变 E、溶解度变大 3、下列没有高能键的化合物是( ) A、磷酸肌酸 B、谷氨酰胺 C、ADP D、1,3一二磷酸甘油酸 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4、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中,首先合成的是( ) A、IMP B、AMP C、GMP D、XMP E、ATP 5、脂肪酸氧化过程中,将脂酰~SCOA载入线粒体的是( ) 、柠檬酸B、肉碱C A、ACP A E、乙酰辅酶、乙酰肉碱D) 、体内氨基酸脱氨基最主要的方式是( b6 A、氧化脱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 B 、转氨基作用 C D、非氧化脱氨基作用 、脱水脱氨基作用E ) 、关于三羧酸循环,下列的叙述哪条不正确d7( FADH2 和NADH、产生A B、有GTP生成 C、氧化乙酰COA D、提供草酰乙酸净合成 E、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运转 c8、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限速酶是( ) A、HMG COA合成酶 B、HMG COA裂解酶 C、HMG COA还原酶 D、乙酰乙酰COA脱氢酶 E、硫激酶 9、下列何种酶是酵解过程中的限速酶( ) A、醛缩酶 B、烯醇化酶 C、乳酸脱氢酶 D、磷酸果糖激酶 E、3一磷酸甘油脱氢酶

专升本生化复习提纲解答

生化复习提纲 第一章核酸 1.核酸的基本组成成分: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由碱基、戊糖、磷酸三部分组成。核苷酸之间是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核酸的方向是5’→3’。体内重要的游离核苷酸有多磷酸核苷酸(如NMP、NDP、NTP),环化核苷酸(如cAMP、cGMP)。 2.DNA双螺旋结构的要点: (1) DNA分子是反向平行(一条是5’→3’,另一条是3’→5’)的互补双链结构; (2) DNA分子为右手螺旋结构; (3) 两条链间存在碱基互补,按碱基互补原则配对形成氢键(A=T,G≡C); (4) 螺旋参数:螺旋直径为2nm,形成大沟及小沟;相邻碱基平面距离0.34nm,螺旋一圈螺距3.4nm,一圈10对碱基; (5) 维系作用:疏水作用力(碱基堆积力),氢键。 3.tRNA一级结构的特点;mRNA结构的特点: (1) tRNA一级结构的特点:①tRNA是分子最小的RNA(70~90个核苷酸);②含稀有碱基最多(10-20% ),如DHU、 等;③3’末端:— CCA-OH(氨基酸臂);④5’末端大多为G; (2) tRNA的二级结构为三叶草,包括:氨基酸臂、DHU环、反密码环、TψC环、额外环。 (3) 真核生物mRNA结构的特点:①5’-端:7-甲基鸟苷三磷酸(m7Gppp)帽子结构;②3’-端:多聚腺苷酸(polyA)尾巴结构;③具有编码区和非编码区; 4.核小体的概念: (1) 在真核生物中,双螺旋的DNA分子围绕一蛋白质八聚体进行盘绕,从而形成特殊的串珠状结构,称为核小体(nucleosome),核小体结构属于DNA的高级结构。 (2)核小体由核心颗粒(H2A,H2B,H3,H4各2分子+ 1.75圈DNA)和连接区(DNA +H1)组成。 5. 几个相关的概念 (1) 核酸在波长260nm的紫外光吸收峰值最大,故常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的含量; (2) DNA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双链解开成两条单链的过程。 (3) 增色效应:DNA变性时其溶液对260nm紫外光的光吸收度(OD260 )增高的现象。 (4) Tm值:DNA变性时,OD260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或融解温度(Tm),Tm 的大小与G+C含量成正比。 (5) DNA的复性:适当条件下,变性DNA的两条互补链可恢复天然的双螺旋构象,这一现象称为复性。 第二章蛋白质 1. 根据含氮量计算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中N的含量为13 ~ 19 %,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为16%。因此可以根据含氮量推算出蛋白质的大致含量: 样品中蛋白质含量= 样品含氮量×6.25 2. 碱性和酸性氨基酸的名称 (1)碱性氨基酸:组氨酸(His)、精氨酸(Arg)、赖氨酸(Lys) (2)酸性氨基酸: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 3. 等电点的概念

生物化学试题(3)答案

2005年生物化学下册考试题(B) 一、名词解释(20) 1、乙醛酸循环(2分) 是某些植物,细菌和酵母中柠檬酸循环的修改形式,通过该循环可以收乙乙酰CoA经草酰乙酸净生成葡萄糖。乙醛酸循环绕过了柠檬酸循环中生成两个CO2的步骤。 2、无效循环(futile cycle)(2分) 也称为底物循环。一对酶催化的循环反应,该循环通过ATP的水解导致热能的释放。Eg葡萄糖+A TP=葡萄糖6-磷酸+ADP与葡萄糖6-磷酸+H2O=葡萄糖+P i反应组成的循环反应,其净反应实际上是ATP+H2O=ADP+Pi。 3、糖异生作用(2分) 由简单的非糖前体转变为糖的过程。糖异生不是糖酵解的简单逆转。虽然由丙酮酸开始的糖异生利用了糖酵解中的七步进似平衡反应的逆反应,但还必需利用另外四步酵解中不曾出现的酶促反应,绕过酵解过程中不可逆的三个反应 4、Lesch-Nyhan综合症(Lesch-Nyhan syndrome)(2分) 也称为自毁容貌症,是由于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遗传缺陷引起的。缺乏该酶使得次黄嘌呤和鸟嘌呤不能转换为IMP和GMP,而是降解为尿酸,过量尿酸将导致Lesch-Nyhan综合症。 5、Klenow片段(Klenow fragment)(2分) E.coli DNA聚合酶I经部分水解生成的C末端605个氨基酸残基片段。该片段保留了DNA 聚合酶I的5ˊ-3ˊ聚合酶和3ˊ-5ˊ外切酶活性,但缺少完整酶的5ˊ-3ˊ外切酶活性。 6、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2分) 在含有错配碱基的DNA分子中,使正常核苷酸序列恢复的修复方式。这种修复方式的过程是:识别出下正确地链,切除掉不正确链的部分,然后通过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合成正确配对的双链DNA。 7、外显子(exon)(2分) 既存在于最初的转录产物中,也存在于成熟的RNA分子中的核苷酸序列。术语外显子也指编码相应RNA内含子的DNA中的区域。 8、(密码子)摆动(wobble)(2分) 处于密码子3ˊ端的碱基与之互补的反密码子5ˊ端的碱基(也称为摆动位置),例如I可以

高考生物应试答题技巧策略

生物应试答题技巧 现行的高考模式中,各地的理综,考查的深度与广度都有所拓展,题目更加灵活,特别是理综生物,总分72分,而题目只有7题,提高答题的准确率显得尤为重要。解答好生物试题,只是记住或理解了教材中的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这些试题中存在着障碍,障碍将会随着解题步骤的展开呈现出来。试题中有障碍,就应该有相应的排障方法,即解题方法。因此,要解答好生物试题,提高表达的准确率,就要熟悉一般的解题程序,学会一般的解题方法。 一、避免思维定式 有些试题的已知条件是命题者对教材中的有关知识、学生平时做过的试题、接触过的某些提法稍作变动后给出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是否具有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对于这类试题,如果在审题时粗心大意、凭经验办事,势必犯思维定式的错误。 例:在蕃茄中,紫茎和绿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缺刻叶和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将紫茎马铃薯叶和绿茎缺刻叶植株杂交,F1都表现为紫茎缺刻叶,在F2的重组性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的比例为( ) A.1/8 B. 1/3 C.1/5 D. 1/16 有很多同学误选了B。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审题时的思维定式,即原封不动地套用了高中生物教材中,亲代用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这一典型的遗传实验的内容,而确定出的答案。如果在审题时能认真一些,不凭经验办事,就可以弄清题干中列出的“F2的重组性状”(相对于亲代的紫茎马铃

薯叶、绿茎缺刻叶)应该是紫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这两种重组表现型。答案为:C。 二、避免概念混淆 有些试题的题干或选项中由于设置了容易混淆的概念作为障碍,如果没有试题中会存在易混淆概念的意识,或者审题不仔细,就会导致无法选出正确答案。要避免概念混淆,一是要建立试题中可能存在易混淆概念的意识,二是审题时要仔细,注意发现易混淆的概念。 例:人的一个受精卵中的DNA分子数为( ) A.23个 B.23~26个 C.大于46个 D.46个 有很多同学错选了D,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将DNA等同于染色体。实际上,除了染色体上含有DNA以外,线粒体中也有。答案为:C。 例:植物体细胞杂交完成的标志是: A.产生杂种植株 B. 产生新的细胞壁 C. 形成愈伤组织 D. 产生杂种细胞 对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概念与原生质体融合的概念相混淆。学生易错选D。植物体细胞杂交包括原生质体融合和植物组织培养两个过程。答案:A。 三、排除迷惑条件 有的试题中列出的条件不采用还好,用了反而容易误入歧途,得出错误的答案。这类条件就叫做迷惑条件。“排除迷惑条件”是指在审题时,认真仔细地将题干中的迷惑条件找到,并予以舍弃的一种方法。 例:将燕麦胚芽鞘尖端套上一个不透光的锡纸小帽,然后在暗室中从左侧光照,胚芽鞘将( )

生物化学历年真题2003

一、名词解释(每题 2 分,共32 分) 糖异生酮体氧化磷酸化中间代谢联合脱氨补救合成途径无定向途径 Calvin循环核酶顺式作用元件增强子受体分子筛作用PCR第二信使蛋白聚糖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 分) () 1.转氨基作用是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重要途径。 ()2?在TCA循环中的各中间物,只有草酰乙酸才能被循环中的酶完全降解。 () 3.糖酵解过程没有氧的消耗,仍可以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但若没有无机磷的参加,则糖酵解反应将中止。 ()4?乙酰CoA是饱和脂肪酸碳链延长途径中的二碳单位的活性供体。 () 5.乙醛酸循环是生物体中普遍存在的一条代谢途径,该循环可作为TCA 循环的辅助途径之一。 () 6.磷脂酸是合成三酰基甘油和磷脂的共同中间物。 ()7.肉(毒)碱是一种对还原性辅酶进出线粒体起重要作用的载体。 ()8.电子能从一个高电位的氧化还原对中的还原型,自发地转移到与它相偶联的一个具有较低电位的氧化还原对中的氧化型分子中。 ()9.生物化学中所提到的“高能化合物”都含有“高能磷酸健”。 ()10.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第一个嘌呤核苷酸是IMP。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10分) 1. 霍乱毒素能持续激活G-蛋白,这是由于霍乱毒素能使Gs蛋白的a亚基()A.磷酸化B.甲基化C. ADP核糖基化D.乙酰化 2. 痛风是由于血中()含量增高的结果

A. 尿素 B.尿酸 C.乳酸 D.尿囊素 3. 胰蛋白酶特异性水解肽链中()形成的肽键。 A. Lys羧基 B.Met羧基 C.Tyr羧基 D.GIu羧基 4. 胆固醇分子中含有()个碳原子。 A.20 B. 27 C. 25 D. 30 5. 磷酸戊糖途径的重要意义在于其产生()。 A.NADH B. NADPH C. FADH 2 D. F-6-P 6. tRNA反密码子的第一个碱基如果是I,则不能与之配对的密码子第三个碱基是()。 A.U B. A C. G D. C 7. DNA在水溶液中的变性温度又称为()。 A.溶解温度 B.融解温度 C.熔解温度 D.降解温度 8. 限制性内切酶是()。 A.磷酸单酯酶 B.碱性磷酸酶 C.RNase D磷酸二酯酶 9. 下列那种叙述是错误的? A. xxDNA是真核生物中的高重复顺序 B. xxDNA是同向重复顺序 C. xxDNA具有特殊的密度 D. xxDNA不具有生物学活性 10 .双脱氧末端终止法DNA测序不需要()。 A.引物酶 B.DNA聚合酶 C.dNTP D.ddNTP

生物化学经典题

计算一分子硬脂酸彻底氧化成CO2和H2O,产生的ATP分子数,并计算每克硬脂酸彻底氧化产生的自由能. [答] (1)一分子硬脂酸需要经过8轮β氧化,生成9个乙酰CoA,8个FADH2 和8NADH,9个乙酰CoA可生成ATP:10×9=90个;8个FADH2可生成ATP :1.5×8=12个;8个NADH可生成ATP:2.5×8=20个;以上总计为122个ATP,但是硬脂酸活化为硬脂酰CoA时消耗了两个高能磷酸键,一分子硬脂肪酸净生成120个ATP。(2)120个ATP水解的标准自由能为120×(- 30.54)KJ=-3664.8KJ,硬脂肪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56。故 1克硬脂肪酸彻底氧化产生的自由能为-3664.8/256=- 13.5KJ。 详解: 硬脂酸活化为硬脂酰CoA时把一个ATP转化成为AMP,消耗了两个高能磷酸键,长链脂酰CoA和肉毒碱反应转移进线立体时没有耗能,在β-氧化的反应过程中第一步脱氢:脂酰CoA在脂酰基CoA脱氢酶的催化下,其烃链的α、β位碳上各脱去一个氢原子,生成α、β烯脂酰CoA(trans-y-enoyl CoA),脱下的两个氢原子由该酶的辅酶FAD接受生成FAD.2H.后者经电子传递链传递给氧而生成水,同时伴有两分子ATP的生成。第二步加水没有能量损失,c 再脱氢:β-羟脂酰CoA在β-羟脂酰CoA脱氢酶(L-βhydroxy acyl CoAdehydrogenase)催

化下,脱去β碳上的2个氢原子生成β-酮脂酰CoA,脱下的氢由该酶的辅酶NAD+接受,生成NADH+H+ .后者经电子传递链氧化生成水及3分子ATP. d 硫解:β-酮脂酰CoA在β-酮脂酰CoA在硫解酶中无能量损失,1分子软脂酸含16个碳原子,靠7次β氧化生成7分子NADH+H+,7分子FADH2,8分子乙酰CoA,而所有脂肪酸活化均需耗去2分子ATP.故1分子软脂酸彻底氧化共生成:7×2+7×3+8×12-2=129分子 ⒏试说明“酮尿症”的生化机制。 泛指一个系统中,各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功能。机制一定是经过实践检验有效的方式方法,并进行一定的加工,使之系统化、理论化,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泛指一个复杂的工作系统和某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化学规律等等。 生化机制:常常是指在某些生物体内的某些化学物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生成一定的化学物,这个过程使得完成某项生理功能或现象。 是在生物化学这个角度,各个元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并行使其功能。 计算一分子硬脂酸彻底氧化成CO2和H2O,产生的ATP分子数,并计算每克硬脂酸彻底氧化产生的自由能

高考生物简答题答题技巧

2019高考生物简答题答题技巧生物是一门科学,考察的应该是学生自我的探究的精神,小编准备了高考生物简答题答题技巧,希望你喜欢。 1.认真审题,挖掘一切有用的信息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审题失误往往是造成考试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也是高考中最令人痛惜的。要正确解答试题中所提出的问题,考生首先必须要读懂题意,找出,把握试题的中心含义,以及作答的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生物高考试题往往以一定的文字表述或图表、实验等形式呈现,考生应从文字和图表、数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包括试题中隐藏的信息,排除无关信息,并根据题目不同角度的设问,用不同的形式准确地描述或表达生物学的基本事实和实验结果。从考试情况看,考生因不能正确理解题意而导致失误的现象屡见不鲜如审题不清,抓不住要点,凭思维定势解题,答案多会偏离要求,这也是导致一些考生自我感觉与实际考分相差甚远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在考试中,审题时要尽量做到稳、准、慢,要尽可能挖掘一切对解题有用的信息,尤其要注意那些关键性和限制性的文字,这样可以避免解题的随意性、盲目性。 2.建立试题与课本的有机联系,做出合理的判断推理 高考生物科的命题仍然是以基础知识的考查为主,尽管命题的素材很多来自课外,但往往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解题时必须以课本基础知识为依据,以问题为中心向教材求索,找出解答试题的知识点并组织答案。所以,在准确审题,明确试题问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给

的条件有哪些后,就要把试题的设问和从材料中得到的有效信息与教材上的相关知识点有机的联系起来,即将所学知识与试题要求准确链接,并进行重组和整合,要注意避陷阱、破定势,善于进行发散思维,运用头脑中已经建立起来的生物知识结构,灵活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储备,寻找知识交叉点,结合有关理论知识做出判断、推理、分析与综合。 3.从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 对于问答型的简答题,一般综合性较强,很难说审完题目就能凭直觉做出结论,写出答案。所以,在审清题意、明确课本与试题之间的联系后,就要根据题目的类型和具体要求,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1)顺推法,即从寻找试题所含的已知条件入手,联系有关的知识进行分析思考,逐步推出题目所要求的答案; (2)逆推法,即从答案要求入手考虑结论,再从结论向试题已知条件靠拢,最后综合分析得出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3)图表法。这类是以绘出正确的图或表作为答题要求的。如细胞分裂图、遗传图解等; (4)计算法。当试题给出有关数据时,有时必须要通过计算法获得结果,再来分析判断得出结论,这在遗传学、生态学、物质含量推算等方面的试题中较为常见; (5)比较法; (6)反证法等。解题的方法有很多,在实际解题中,应具体分析试题要求,灵活采用最合理、最简便的方法。

生物化学测试题及答案.(DOC)

生物化学第一章蛋白质化学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测得某一蛋白质样品的氮含量为0.40g,此样品约含蛋白质多少?B(每克样品*6.25) A.2.00g B.2.50g C.6.40g D.3.00g E.6.25g 2.下列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E A.精氨酸B.赖氨酸C.甘氨酸D.色氨酸E.谷氨酸 3.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D A.盐键B.疏水键C.肽键D.氢键E.二硫键(三级结构) 4.关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B A.天然蛋白质分子均有的这种结构 B.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具有生物学活性 C.三级结构的稳定性主要是次级键维系 D.亲水基团聚集在三级结构的表面 E.决定盘曲折叠的因素是氨基酸残基 5.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特征是:E A.分子中必定含有辅基 B.在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多肽链的基础上,肽链进一步折叠,盘曲形成 C.每条多肽链都具有独立的生物学活性 D.依赖肽键维系四级结构的稳定性 E.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具在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 6.蛋白质所形成的胶体颗粒,在下列哪种条件下不稳定:C A.溶液pH值大于pI B.溶液pH值小于pI C.溶液pH值等于pI D.溶液pH值等于7.4 E.在水溶液中 7.蛋白质变性是由于:D A.氨基酸排列顺序的改变B.氨基酸组成的改变C.肽键的断裂D.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破坏E.蛋白质的水解 8.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点是:D A.粘度下降B.溶解度增加C.不易被蛋白酶水解

D.生物学活性丧失E.容易被盐析出现沉淀 9.若用重金属沉淀pI为8的蛋白质时,该溶液的pH值应为:B A.8 B.>8 C.<8 D.≤8 E.≥8 10.蛋白质分子组成中不含有下列哪种氨基酸?E A.半胱氨酸B.蛋氨酸C.胱氨酸D.丝氨酸E.瓜氨酸二、多项选择题 1.含硫氨基酸包括:AD A.蛋氨酸B.氨酸C.组氨酸D.半胖氨酸2.下列哪些是碱性氨基酸:ACD A.组氨酸B.蛋氨酸C.精氨酸D.赖氨酸 3.芳香族氨基酸是:ABD A.苯丙氨酸B.酪氨酸C.色氨酸D.脯氨酸 4.关于α-螺旋正确的是:ABD A.螺旋中每3.6个氨基酸残基为一周 B.为右手螺旋结构 C.两螺旋之间借二硫键维持其稳定(氢键) D.氨基酸侧链R基团分布在螺旋外侧 5.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包括:ABCD A.α-螺旋B.β-片层C.β-转角D.无规卷曲 6.下列关于β-片层结构的论述哪些是正确的:ABC A.是一种伸展的肽链结构 B.肽键平面折叠成锯齿状 C.也可由两条以上多肽链顺向或逆向平行排列而成 D.两链间形成离子键以使结构稳定(氢键) 7.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主要键是:BCD A.肽键B.疏水键C.离子键D.德华引力 8.下列哪种蛋白质在pH5的溶液中带正电荷?BCD(>5) A.pI为4.5的蛋白质B.pI为7.4的蛋白质 C.pI为7的蛋白质D.pI为6.5的蛋白质 9.使蛋白质沉淀但不变性的方法有:AC A.中性盐沉淀蛋白B.鞣酸沉淀蛋白 C.低温乙醇沉淀蛋白D.重金属盐沉淀蛋白

临床生化检验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抗凝剂: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称为抗凝。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称为抗凝剂。 2、决定性方法:准确度最高,系统误差最小;经过详细研究未发现产生误差的原因,其测定结果与―真值‖最为接近的方法。主要有重量分析法、中子活化法、同位素稀释-质谱分析法(ID-MS)等。 3、参考方法:是指准确度与精密度已经被充分证实,且经公认的权威机构(国家主管部门、相关学术团体和国际性组织等)颁布的方法。这类方法干扰因素少,系统误差很小,有适当的灵敏度、特异度、较宽的分析范围并且线性良好,重复测定中的随机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4、常规方法:具有足够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特异度,有适当的分析范围,经济实用,其性能指标符合临床或其它目的的需要的方法。 5、标准品:它的一种或几种物理或化学性质已经充分确定,可用以校正仪器和某种测定方法的物质。 6、一级标准品:已经确定的稳定而均一的物质,其数值已由决定性方法确定或由高度准确的若干方法确定,所含杂质已经定量。主要用于校正决定性方法,评价和校正参考方法以及为―二级标准品‖定值。 7、二级标准品:这类标准品可以是纯溶液(水或有机溶剂的溶液),也可以存在于相似基质中。可由实验室自己配制或为商品,其中有关物质的量由参考方法定值或用一级标准品比较而确定。主要用于常规方法的标化和控制物的定值。 8、控制物:控制物用于常规质量控制,以控制病人标本的测定误差。有定值血清和未定值血清两种。控制物不能用于标定仪器或方法。 9、实验误差:简称误差,是量值的给出值与其客观真值之差。 10、系统误差:是指一系列测定值对真值存在同一倾向的偏差。它具有单向性,而没有随机性,常有一定的大小和方向;一般由恒定的因素引起,并在一定条件下多次测定中重复出现。当找到引起误差的原因,采取一定措施即可纠正,消除系统误差能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11、随机误差:是指在实际工作中,多次重复测定某一物质时引起的误差。误差没有一定的大小和方向,可正可负,数据呈正态分布;具有不可预测性,不可避免,但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分析步骤越多,造成这种误差的机会越多;随测定次数增加,其算术均数就越接近于真值。 12、精密度:是表示测定结果中随机误差大小程度的指标。它表示同一标本在一定条件下多次重复测定所得到的一系列单次测定值的符合程度。 13、准确度:是指测定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偏差和偏差系数表示。 14、特异度:即专一性,是指在特定实验条件下分析试剂只对待测物质起反应,而不与其它结构相似的非被测物质发生反应。分析方法特异度越高,则测定结果越准确。 15、干扰:是指标本中某些非被测物质本身不与分析试剂反应,但以其它形式使待测物测定值偏高或偏低的现象,这些非被测物质称为干扰物。 16、检测能力:即检测限度或检出限,是指能与适当的―空白‖读数相区别的待测物的最小值。 17、回收试验:回收是指候选方法准确测定加入常规分析标本的纯分析物的能力,用回收率表示。回收试验的目的是检测候选方法的比例系统误差。 18、回收率:回收试验中测得的回收浓度占加入浓度的百分比例。 19、允许分析误差:表示95%标本的允许误差限度,或95%的病人标本其误差应小于这个限 20、参考值:从按若干标准规定的参考人群中选定一定数量的参考个体,通过检测所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求得均值(X)和标准差(s),均值(X)即为参考值。 21、参考范围:从按若干标准规定的参考人群中选定一定数量的参考个体,通过检测所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求得均值(X)和标准差(s),上述结果的95%的分布区间(X±2s)即为参考范围。 22、医学决定水平:为对临床病人的诊疗具有医学判断作用的临界分析物浓度。 23、金标准:是指通过活检、尸检、外科手术、随访等所做出的决定性诊断。

生物化学经典解答题

12.扼要解释为什么大多数球状蛋白质在溶液中具有下列性质。 (1)在低pH时沉淀。 (2)当离子强度从零逐渐增加时,其溶解度开始增加,然后下降,最后出现沉淀。 (3)在一定的离子强度下,达到等电点pH值时,表现出最小的溶解度。 (4)加热时沉淀。 (5)加入一种可和水混溶的非极性溶剂减小其介质的介电常数,而导致溶解度的减小。 (6)如果加入一种非极性强的溶剂,使介电常数大大地下降会导致变性。 (1)在低pH时,羧基质子化,这样蛋白质分子带有大量的净正电荷,分子内正电荷相斥使许多蛋白质变性,并随着蛋白质分 子内部疏水基团向外暴露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因而产生沉 淀。 (2)加入少量盐时,对稳定带电基团有利,增加了蛋白质的溶解度。 但是随着盐离子 浓度的增加,盐离子夺取了与蛋白质结合的水分子,降低了蛋白质的水合程度,使蛋白质水化层破坏,而使蛋白质沉淀。 (3)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之间的静电斥力最小,所以其溶解度最小。 (4)加热会使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内部的疏水基团被暴露,溶解度降低。从而引起蛋白质沉淀。 (5)非极性溶剂减少了表面极性基团的溶剂化作用,促使蛋白质分子之间形成氢键,从而取代了蛋白质分子与水之间的氢键。(6)介电常数的下降对暴露在溶剂中的非极性基团有稳定作用,结果促使蛋白质肽链展开而导致变性。 22.何谓蛋白质的变性?哪些因素会导致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变性的机理是什么?变性蛋白质有何特征?举例说明蛋白质变性的应用。蛋白质变性作用是指天然的蛋白质在一些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下,使其失去原有的生物学活性,并伴随着其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有: (1)物理因素:加热、剧烈的机械搅拌、辐射、超声波处理等;(2)化学因素:强酸、强碱、重金属、盐酸胍、尿素、表面活性剂等。 蛋白质变性的机理:维持蛋白质高级结构的次级键破坏,二级以上的结构破坏,蛋白质从天然的紧密有序的状态变成松散无序的状态,但一级结构保持不变。 蛋白质变性后会发生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1)生物活性丧失;(2)理化性质的改变,包括:溶解度降低,结晶能力丧失;粘度增加;光学性质发生改变,如旋光性改变、紫外吸收增加;(3)侧链反应增强;(4)对酶作用敏感,易被蛋白酶水解。 蛋白质变性的应用: (1)加热煮熟食物时食物蛋白质变性既有利于食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也可使食物中的致病菌中的蛋白质变性使其失去原有的生物学活性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使食物安全可靠; (2)酒精消毒也是微生物蛋白质在酒精作用下产生变性; (3)剧烈地搅打蛋清,蛋清变稠也是由于蛋清蛋白发生变性;(4)面团在搓揉过程中面筋蛋白质发生变性,体积增加,易混入气体使面团变得松软有弹性等。 试述磺胺类药物抗菌的作用原理

高考生物答题技巧

高考生物解题技巧 -------**** 2014/4/23 一、快速浏览试题 拿到试卷后不要匆忙答题,先将姓名等该填的信息及该贴的都弄好后,花2-5分钟浏览整个试卷,了解试卷的题型难易等大概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确定答题策略和答题顺序,一般是从前往后,先易后难。还要注意是否有缺页现象,如有应立即报告监考老师。 二、科学安排时间 各科时间安排要合理,生物40分钟左右比较合理,一般来说选择题7-8分钟,简答题占30分钟左右。 三、做题策略 (一)先易后难,从容作答。 一般来说遇到一个题目,若耗时3-5分钟仍理不清解题思路,应视为难题暂时放弃,即使这个题目的分值再高也要忍痛割爱,而把精力放到解容易题和中档题上,以便节约时间,等有时间再回头来攻克难题。要知道在高考中时间的安排是否合理对你的成败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二)易不轻视,难不畏惧。 在考试中可能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看到题目比较简单或比较适合自己的胃口而比较兴奋,此时千万不要得意忘形,失去了警惕而粗心大意,要知道在你感到比较简单的同时,也可能大多数考生均有同感,那就意味着谁细心谁就能得高分。另一种情况是看到试题比自己想象的难度大,则应注意不能丧失信心,要明白试题对所有的考生都一样,你觉得难,别人也绝对不会感到轻松,在这样的情况下,谁能沉着地思考,谁就能得高分。要静下心来,采用基本方法,按部就班地审题、作图、深入分析,有些看似困难的题就能迎刃而解。特别是信息题,信息量大,文字长,要善于抓住提炼有用信息,这些题目大都属于“高起点,低落点”,所用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般比较简单。考场上切记:“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难我难,我不畏难。” (三)一步到位,稳扎稳打。 理科综合,150分钟完成300分的题,时间比较紧张,复查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解题时要力争一次到位,要稳扎稳打,不要寄希望于第二遍的复查上。同时要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在没有特别把握的情况下,最好还是不要随便改动第一次的答案。在考试中不可频繁看表,避免引起心慌。 四、全面准确解答 (一)选择题 1. 提倡“两遍读题” 第一遍,快速阅读,划关键词;第二遍,放慢速度,缩小范围。限定(主语、条件、要求、特征等)。 有些选择题表述、逻辑等方面稍微复杂一点,读第一遍一般不太明白题意。如果我们采取两遍读题,通过抓关键词,从题干的主语、条件、要求、特征等方面进行限定,在结合答案选项,就能比较准确地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点、目的及能力要求等。 2. 掌握“错误原理” 在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中,“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试题将近了选择题的一半以上。其实,对这类试题来说,只要我们掌握“错误原理”,明确“知识错误”是不可原谅的错误,“逻辑错误”、“表述错误”的迷惑性较大,有些答案选项是正确的,但是与题干要求无关,也就能轻松作答了。 3. 启用“对比思维”,有时候用“已知”推导“未知” 采取先对比、后排除思维,表格、图表以及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常常存在对比关系(横向对比、纵向对比,甚至多方向对比),通过对比后,一般都可以剔除有的选项。如果出现一些未知的知识或者选项,采取用已知的知识对比、排除后,推导出未知的知识或者选项正确或是错误。而针对有的选择题涉及到新材料、新

1上海医学院历年生物化学真题汇总

一、名解: 锌指结构pI同工酶分子伴侣底物水平磷酸化载脂蛋白RNAi 端粒脂肪动员基因组Km值受体抑癌基因SNPs 染色质重塑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酶活性的快速调节方式有哪些? 2,试述三羧酸循环中草酰乙酸代谢去路 3,拧-丙酮酸循环过程及意义 4,血氨的来源与去路 5,原核生物DNA复制分哪些阶段?哪些物质参与?各起什么作用? 6,重组DNA基因的基本操作过程 2012生化 一、名词解释 1.蛋白质复性 2.模体 3.酶的共价修饰 4.糖无氧酵解 5.酮体 6.呼吸链 7.分子杂交 8.端粒酶 9.LPL受体10.MicroRNA 11.G蛋白12.ORF 13.one carbon unit 14.转录激活因子15.DNA克隆 二、问答题 1.Hb、Mb氧解离曲线差异及生理意义 2.糖异生、糖酵解有何差异 3.从生物氧化角度说明生物体内H20、CO2、ATP如何合成 4.说明鸟氨酸循环的主要过程及生理意义 5.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 6.如何决定DNA复制的保真性 2011生化 名词解释 1.molecular chaperon 2.proteomics 3.double helix 4.allosteric regulation 5.hybridization 6.active center 7.gluconeogenesis 8.ki(e)tone bodies 9.ATP synthase 10.gene library 11.structural gene 12.one carbon unit 13.PCR 14. receptor 15.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8. Cori’s cycle 简答题 1、试述任意三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方法及其原理 2、试述三类RNA的结构特征及主要功能 3、已知酶的可逆性抑制剂有三类,试述它们对酶促反应动力学性质影响的异同点 4、试述HDL的代谢概况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5、什么是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试述嘧啶环各原子的来源 6、什么是第二信使,可分为哪几类?试各举一例说明其上下游分子

生物化学全部简答题

1.合成的多肽多聚谷氨酸,当处在PH3.0以下时,在水溶液中形成α螺旋,而在PH5.0以上时却为伸展状态。 A.解释该现象。 B.在哪种PH条件下多聚赖氨酸会形成α-螺旋? 答:(a)由可离子化侧链的氨基酸残基构成的α-螺旋对pH值的变化非常敏感,因为溶液的pH值决定了侧链是否带有电荷,由单一一种氨基酸构成的聚合物只有当侧链不带电荷时才能形成α-螺旋,相邻残基的侧链上带有同种电荷会产生静电排斥力从而阻止多肽链堆积成α-螺旋构象.Glu侧链的pKa约为4.1,当pH值远远低于4.1(大约3左右)时,几乎所有的多聚谷氨酸侧链为不带电荷的状态,多肽链能够形成α-螺旋.在pH值为5或更高时,几乎所有的侧链都带负电荷,邻近电荷之间的静电排斥力阻止螺旋的形成,因此使同聚物呈现出一种伸展的构象. (b)Lys侧链的pK为10.5,当pH值远远高于10.5时,多聚赖氨酸大多数侧链为不带电荷的状态,该多肽可能形成一种α-螺旋构象,在较低的pH值时带有许多正电荷的分子可能会呈现出一种伸展的构象. 2.为什么说蛋白质水溶液是一种稳定的亲水胶体? 答:①蛋白质表面带有很多极性基因,比如:-NH3,-COO-,-OH,-SH,-CONH2等,和水有高度亲和性,当蛋白质与水相遇时,水很容易被蛋白质吸引,在蛋白质外面形成一种水膜,水膜的存在使蛋白颗粒相互隔开,蛋白之间不会碰撞而聚成大颗粒,因此蛋白质在水溶液中比较稳定而不易沉淀。 ②蛋白质颗粒在非等电点状态时带有相同电荷,蛋白质颗粒之间相互排斥保持一定距离,不易沉淀。 3. R侧链对α-螺旋的影响。 答:侧链大小和带电荷性决定了能否形成α-螺旋,即形成α-螺旋的稳定性,肽链上连续出现带有相同电荷的氨基酸,如赖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由于静电排斥不能形成链内氢键,从而不能形成稳定的α-螺旋,R基较小且不带电荷的氨基酸有利于α-螺旋的形成,R基越大,如异亮氨酸,不易形成α-螺旋,脯氨酸终止α-螺旋。 4.卷发(烫发)的生物化学基础。 答:永久性卷发烫发是化学变化,α-角蛋白在湿热条件下可以伸展转变为β-折叠,在冷却干燥时又可自发恢复原状,这是因为α-角蛋白的侧链R基一般都比较大,不适于处在β-折叠状态,此外α-角蛋白中的螺旋多肽链之间有很多二硫键交联,这些二硫键也是当外力解除后,肽链恢复原状的重要力量。 5.简述淀粉遇碘的呈色原理。 答:淀粉与碘呈颜色反应,直链淀粉为蓝色,支链淀粉为紫红色,红色糊精、无色糊精也因此得名。颜色反应是因为碘分子进入淀粉螺旋圈内,形成淀粉-碘络合物。其颜色与淀粉链长短有关。当链长小于6个Glc残基时,不能形成一个螺旋,因此不能呈色。当平均长度为20个残基时呈红色;大于60个残基时呈蓝色。支链淀粉分子量虽大,但分支单位的长度只有20~30个Glc残基故与碘呈红紫色。 6.糖的D、L-型,α-、β-型是如何决定的? 答:(1)D、L型: 单糖的D-及L-两种一异构体,判断其D-型还是L-型是将单糖分子离羰基最远的不对称碳原子上—OH的空间排布与甘油醛比较,若与D-甘油醛相同,即-OH 在不对称碳原子右边的为D-型,若与L-甘油醛相同,即-OH在不对称碳原子左

高考生物答题技巧集锦

专题01 生命系统及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①]细胞。 (2)序号⑤所代表的含义是群落。 (3)最大的生命系统是:[⑦]生物圈。 (4)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是:单细胞生物。 3.完成蓝藻和细菌的识图比较 (1)补充完善两图中相应细胞结构名称。 ①核糖体;②拟核;③拟核;④细胞膜;⑤核糖体。 (2)图A为细菌细胞结构模式图,图B为蓝藻细胞结构模式图。 (3)图B细胞中无叶绿体,但它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及光合作用所需的酶。 (4)图A和图B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和DNA分子或拟核。 4.列表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比较项目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本质区别无以核膜为界限的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核 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 维素和果胶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 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细胞核 拟核,无核膜和核 仁 有核膜和核仁转录和翻译 转录、翻译可同时 进行 转录在核内,翻译在细胞质(核糖 体)内 是否遵循遗 传定律 不遵循孟德尔遗传 定律 核基因遵循, 质基因不遵循变异类型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 异 5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连线) (2)基本内容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 整体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3)意义 ①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②揭示了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 6.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实验原理 ①放大倍数的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

生物化学历年真题2001

是非题(每题1分共计15分) 1、天然己糖都是右旋旋光性() 2、磷脂酸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脂类() 3、天然核苷酸中的碱基与戊糖的连接既有C-N键也有C-C键() 4、具有相同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不一定具有相同的构象() 5、辅基是酶的组成部分,总在参与酶的活性部位() 6、Km值是所有酶的特征常数,不随酶的浓度和底物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7、糖酵解过程不消耗氧,但这一过程仍有氧化还原反应() 8、脂肪酸的合成与分解都是在线粒体内完成的() 9、氨基酸分解过程中,脱氨后的碳链骨架可以转变成糖() 10、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中,核糖总是起始反应物之一() 11、氨酰-tRNA合成酶是一个多功能酶,因此每个酶分子能识别并结合多种氨基酸()12、氨基酸只在等电点处有缓冲作用() 13、真核生物细胞中的mRNA在两个末端都有3,羟基() 14、同一种酶对几种底物都能作用时,Km 最小的底物是该酶的最适底物 15、逆转录酶既具有DNA聚合酶活性,也具有RNA聚合酶活性()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公30 分) 1、维系蛋白质三维结构的作用力是(),稳定DNA双螺旋的作用力是() 2、酶原激活主要有肽链的()和()两种形式 3、糖酵解中形成的还原能力是(),HMP途径中形成的还原能力是() 4、蛋白质肽链的主链骨架的基本结构单元被称做是(),其中肽键具有 ()的性质5、参与脂类合成的核苷酸是(),参与糖类合成的是()

6、变构酶的调节类型包括()效应和()效应 7、生物体内可以利用现成的核苷或碱基通过()途径合成核苷酸 8、Cys的Pk1=1.71,Pk2=8.33,Pk3=10.7则Cys的PI=() 9、在一个DNA的复制叉中,一条链是连续合成的称为(),另一条链的合成不连续,称为() 1 0 、酶的活性调节可以分为()和()两种形式 11、糖酵解中生成的NADH可以通过()系统和()系统穿过线粒体内膜 进入呼吸链12、遗传密码具有两个重要的性质()和() 13、极性基团在酶分子的疏水性裂隙中时,羧基的Pka值(),而氨基的 pka值()14、生物氧化过程中,CO2的生成方式包括()和()两种方式 15、在电子传递链中,电子的传递分为()和()两个阶段 16、DNA聚合酶I既具有()功能,也具有()功能 三、选择题(每题 1 分共15分) 1 、蛋白质中的二硫键的主要作用是() A、指导蛋白质的折叠 B、稳定蛋白质的结构 C、参与蛋白质的四级结构的形成 D、参与蛋白质的活性部位 2、关于RNA的论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RNA都是由A、U、G、C四种碱基组成的 B、都是由重复DNA序列编码C都有帽子和尾巴结构 D、所有的tRNA3,端都是CCA-OH结构 3、x x方程的主要适用范围是()

医学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大全(附加重点问答题)

《医学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大全(附加重点问答题) 当年吐血亲自整理……生化勉强上了90…… 名词解释超出该范围的当年貌似就一个,问答题100%全击中…… 考前攒RP!营养+临五看过来了喂~ 名词解释 1、肽键、肽 2、蛋白质的一级、二级、三级(亚基)、四级结构 3、超二级结构(模序)、结构域 4、蛋白质变性、蛋白质的别构作用 5、核酸的构件分子 6、核小体 7、基因、基因组 8、内含子、外显子、5’帽子、3’多聚腺苷酸(polyA)尾 9、增色效应 10、核酸的变性、复性、杂交 11、辅酶、辅基、酶的活性中心 12、酶原、酶原激活、同工酶、别构酶、修饰酶 13、多酶复合体、多酶体系、多功能酶 14、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 15、糖的无氧酵解、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和分解、糖异生 16、三羧酸循环(TCA cycle)、丙酮酸羧化支路 17、营养必须脂肪酸 18、脂肪动员 19、脂解激素、抗脂解激素 20、脂肪酸的β氧化 21、酮体、酮血症、酮尿症、酮症酸中毒

22、CTP、CDP-胆碱、CDP-乙醇胺 23、血脂、载脂蛋白 24、血浆脂蛋白、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 25、生物氧化 26、呼吸链(NADH氧化呼吸链、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27、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 28、α-磷酸甘油穿梭系统、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系统 29、加单氧酶 30、必需氨基酸(8种必需氨基酸口诀:甲携来一本亮色书) 31、氨基酸代谢库 32、鸟氨酸循环 33、生糖氨基酸、生酮氨基酸、生糖兼生酮氨基酸 34、一碳单位、甲硫氨酸循环 35、谷胱甘肽(GSH) 36、核苷酸的从头合成、补救合成 37、关键酶、限速酶 38、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 39、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前导链、随从链、冈崎片段、RNA引物 40、Klenow片段、单链DNA解链酶(SSB)、DNA拓扑异构酶、引发体 41、端粒、端粒酶 42、切除修复 43、基因工程(重组DNA技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44、转录、不对称转录 45、?-因子 46、依赖ρ因子的转录终止、不依赖ρ因子的转录终止 47、核酶 48、逆转录、逆转录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