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狼先学后教导学案及答案

狼先学后教导学案及答案

狼先学后教导学案及答案
狼先学后教导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说出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

2.理清情节结构,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

难点: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哪些和狼有关的成语呢?……看来大家积累的成语不少,那么从这些成语来看,他们反映了狼的什么本性?……我国清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在《狼》这篇文章中把狼的狡猾刻画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篇课文,看一看我们人,也就是屠夫在如此狡猾的狼的面前是如何做的呢?

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自学指导(5分钟)

1.自读课文。读出语气、节奏和表情。

2.再读课文,圈点勾画,解决重要字词,疏通文意。如果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标记出来。

3.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发现难点,教师及时补充,讲解。

(一)自学检测(10分钟)

要求:在学案上完成自学检测题目,书写认真、规范,不能乱涂乱画,同桌互相检查并用红笔纠错。

1.划出下列语句的停顿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一词多义:

止: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

意:意暇甚()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乃:屠乃奔倚其下()乃悟前狼假寐()

①又数刀毙之:()

②久之:()

③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④两狼之并驱如故:()

3.词类活用:

洞:一狼洞其中()

前:狼不敢前()

隧: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其一犬坐于前()

敌:恐前后受其敌()

4.翻译句子

禽兽之变几何哉?止增笑耳。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第二次“先学后教”

(二)自学指导(5分钟)

默读课文后,先自主思考,再小组交流,全班展示。(要求:运用普通话有感情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随时进行补充、质疑和评价并在课本上相应位置随时做好笔记。):

(二)自学检测(10分钟)

1.这个故事虽然很短,但情节完整曲折而紧张。请同学们按照开端、发展、进一步发展、高潮和结局的顺序,用简练的文字归纳出课文情节。

(学法指导:可以用两个字对本文内容概括,从屠户的角度:

(屠夫)狼———狼———狼———狼。)

2.文章分别是如何刻画屠夫和狼的形象的?请用如下句式进行作答。

从文中 _句可以看出,这是两只的狼。

从文中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位的屠夫。

3.挖掘主旨。在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屠户胜利的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四、当堂训练:中考链接(江西南昌)(10分钟)

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1分)

其一犬坐于前

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敌( ) (2)股( )

3.翻译下面句子。(2分)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2

课外拓展阅读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尽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指出下面的“其”各指代什么:(3分)

(1)竟忘其为狼:(2)将啮其喉:(3)乃杀而取其革:

2“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1分)答: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这类人与文中狼有什么相似之处?找出原文语句。

参考答案

第一次检测

1、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一词多义:

止:止有剩骨(通“只”只有)一狼得骨止(停止)

意:意暇甚(神情)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打算)

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方)

乃: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乃悟前狼假寐(才)

①又数刀毙之:(代词,指狼)

②久之:(助词,无实在意义,用在表示时间的词后面,其补充

音节的作用)

③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结构助词,的)

④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不译)

3.词类活用:

洞:一狼洞其中(名次用作动词,打洞)

前:狼不敢前(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隧: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次用作动词,钻洞)

犬:其一犬坐于前(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敌:恐前后受其敌(名次用作动词,攻击)

4.翻译句子

第二次检测

1.文章分别是如何刻画屠夫和狼的形象的?请用如下句式进行作答。

从文中 _句可以看出,这是两只的狼。

(点拨:贪婪凶恶、狡诈阴险)

从文中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位的屠夫。

(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2.挖掘主旨。在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屠户胜利的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点拨: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恶、狡诈、愚蠢的恶人。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启示:对待这种像恶狼的恶人就应该像屠户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要冷静,利用有利地形和条件,予以反击。

一味退缩,只会助长敌人气焰。

中考链接

9.B(1分)

10.(1)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1分)(2)大腿(1分)

11.骨头已经扔尽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2分)

12.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或者认为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2分)(意同即可)

课外拓展阅读

10、指出下面的“其”各指代什么:(3分)

(1)指小狼(2)主人(3)狼

11、“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表现了狼的的特点。(1分)答:阴险狡诈

1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这类人与文中狼有什么相似之处?找出原文语句

答: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译文: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豢养,也和狗相安(无事)。(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还是很驯服。(主人)竟然(就)忘了它们是狼。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察觉,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那个人)就杀(狼)取它们的皮。

“狼子野心,确实没有诬蔑(它们)啊!”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罢了。表面上装作很亲热,但背地里却心怀不轨,更不是只有野心罢了。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条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狼先学后教导学案和答案知识讲解

狼先学后教导学案和 答案

狼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说出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 2.理清情节结构,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 难点: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哪些和狼有关的成语呢?……看来大家积累的成语不少,那么从这些成语来看,他们反映了狼的什么本性?……我国清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在《狼》这篇文章中把狼的狡猾刻画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篇课文,看一看我们人,也就是屠夫在如此狡猾的狼的面前是如何做的呢? 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自学指导(5分钟) 1.自读课文。读出语气、节奏和表情。 2.再读课文,圈点勾画,解决重要字词,疏通文意。如果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标记出来。 3.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发现难点,教师及时补充,讲解。 (一)自学检测(10分钟) 要求:在学案上完成自学检测题目,书写认真、规范,不能乱涂乱画,同桌互相检查并用红笔纠错。 1.划出下列语句的停顿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一词多义: 止: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 意:意暇甚()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乃:屠乃奔倚其下()乃悟前狼假寐() 之 ①又数刀毙之:() ②久之:() ③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④两狼之并驱如故:()

3.词类活用: 洞:一狼洞其中() 前:狼不敢前() 隧: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其一犬坐于前() 敌:恐前后受其敌() 4.翻译句子 禽兽之变几何哉?止增笑耳。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第二次“先学后教” (二)自学指导(5分钟) 默读课文后,先自主思考,再小组交流,全班展示。(要求:运用普通话有感情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随时进行补充、质疑和评价并在课本上相应位置随时做好笔记。): (二)自学检测(10分钟) 1.这个故事虽然很短,但情节完整曲折而紧张。请同学们按照开端、发展、进一步发展、高潮和结局的顺序,用简练的文字归纳出课文情节。 (学法指导:可以用两个字对本文内容概括,从屠户的角度: (屠夫)狼———狼———狼———狼。) 2.文章分别是如何刻画屠夫和狼的形象的?请用如下句式进行作答。 从文中 _句可以看出,这是两只的狼。 从文中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位的屠夫。 3.挖掘主旨。在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屠户胜利的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四、当堂训练:中考链接(江西南昌)(10分钟) 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1分)

二年级语文先学后教教案

25.玲玲的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 情感目标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课文中的道理和感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补充及反思 一、复习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的道理。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1.出示自学指导(一) 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学生自由读课文,用“~~”画出 有关句子。(4分钟之后比一比谁完成得最好!) 2.生先自学。 (二)自学检测: 1.学生自由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1).课件出示相关句子读一读。 (2).比较句子:(读一读,想一想,那句话好,请你在句子后面 的括号里打“∨”) 2.指导朗读:引读、指名读、齐读。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1.出示自学指导(二) 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真的令人高兴。生活中你们遇

到过这样的事吗?你们是怎么做的?(3分钟后比一比谁完成得最好!) 2.生自读文。 (二)自学检测: 1.学生自由交流。 2.指导朗读:男、女赛读,齐读。 五、当堂训练 1、抄句子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积词语 端详脑筋收拾满意参加懒洋洋仔细 3、小练笔 小朋友,这样的事你遇到过吗,写一个小例子。 26.蜜蜂引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朗读课文。能力目标认会、会写本课生字,正确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初步体会列宁的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教学重难点认识生字,读准字音,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补充及反思

狼先学后教导学案和答案

狼先学后教导学案和答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狼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说出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 2.理清情节结构,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 难点: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哪些和狼有关的成语呢……看来大家积累的成语不少,那么从这些成语来看,他们反映了狼的什么本性……我国清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在《狼》这篇文章中把狼的狡猾刻画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篇课文,看一看我们人,也就是屠夫在如此狡猾的狼的面前是如何做的呢 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自学指导(5分钟) 1.自读课文。读出语气、节奏和表情。 2.再读课文,圈点勾画,解决重要字词,疏通文意。如果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标记出来。 3.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发现难点,教师及时补充,讲解。 (一)自学检测(10分钟) 要求:在学案上完成自学检测题目,书写认真、规范,不能乱涂乱画,同桌互相检查并用红笔纠错。 1.划出下列语句的停顿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一词多义: 止: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 意:意暇甚()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乃:屠乃奔倚其下()乃悟前狼假寐() 之 ①又数刀毙之:() ②久之:() ③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④两狼之并驱如故:() 3.词类活用: 洞:一狼洞其中() 前:狼不敢前()

童话《月光下的肚肚狼》导学案

童话故事《月光下的肚肚狼》导学案 曹亚平 一、导学目标 1、走进童话,了解新朋友肚肚狼,喜欢上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故事。 2、培养学生每天阅读书籍的习惯,并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3、通过讲故事比赛,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角色表现力,产生主动阅读的意愿。 二、读本分析 《月光下的肚肚狼》是一个童话故事。语言风趣,情节精彩,引人入胜。主要讲了一只肚肚狼的离奇经历。主人公肚肚狼是一只能在月圆之夜变成王子的“乞丐狼”。刚开始,肚肚狼变王子只能持续几分钟,然后就变回了当乞丐的样子。而只有当肚肚狼变王子的时间持续24小时后,才可以变成一位真正的“王子”。为了实现这一美好愿望,肚肚狼和仓鼠玉碎先生(他希望通过这件事一举成名),想了很多办法,但都没有奏效。最终依靠自己帮助朋友的善良举动,以最优美的歌声帮助越来越多的人恢复了健康,成了人们心中永远的王子。 这不是一个特别惊人的故事,也没有讲特别深奥的道理,但是故事的发展丝丝入扣,将读者不知不觉地引入一个优雅的幻想世界,渐渐地感受到那种久违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三、导学过程 1、读封面,猜故事 同学们,《月光下的肚肚狼》是一个很纯美的童话故事。老师已经读完了,今天把它推荐给你们,希望你们喜欢。看着这本书的封面,你来猜一猜: (1)画面上画着谁?他们可能在做什么? (2)这只肚肚狼的职业是什么? 书名是“月光下”的“肚肚狼”,但封面上的“月光下”却站着一个穿戴讲究的“唱歌的人”,很想知道原因吧。今天,老师就卖个关子,不告诉你们。相信你一走进这个故事,就会如饥似渴地读起来。 2、走进童话 请同学们在家利用每天的暮读时间,完成这本书的阅读。读完以后,做份检测题(“考考你”),看看是否已读懂。并从书目的26个章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案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位置与方向(一) 教学内容: 第17—18页的例1及练习三1题、2题。 学习目标: 会观察方位图。 教具学具: 挂图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咱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位置与方向(一)”,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会观察方位图。(齐读目标) 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17-18页的例1,看图、看文字,掌握准确确定位置的步骤:1、确定起点;2、量较小的夹角;3、确定正方向;4、再看偏方向;5、看图例确定一格代表几;6、确定距离。 思考: 东偏北30°的位置在哪里? (4分钟后,比谁能准确确定距离。) 过渡:下面自学竞赛开始,比自学后谁能准确回答思考题。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二)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第18页做一做) 1、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板演。小黑板出示习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口述: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要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指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咱们一起来讨论: 1、评议第1题:认为对的请举手!追问:学校、小明家哪个是起点?量较 小夹角时量角器的中心点、0刻度线分别与什么重合?确定距离的方法是什么? 2、评议第2题、第3题、第4题。(方法同上) 3、评议板书、正确率。(看一看,今天谁得了100分,再看黑板上同学的板书,谁写的更漂亮一些,我们把红旗送给他。) 4、同桌对改,调查学情。(全对的同学是好样的,没有做对的同学也不要灰心,只要你根据方法认真画图,也一定能得100分,加油!) (三)加强练习

七年级语文上册20狼学案新人教版

《狼》学习手册 学习目标:(加粗部分为基础必学目标,其他部分为选修内容。) 1、朗读课文,熟读成诵,并准确默写() 2、落实字词,理解文意( ) 3、依据小说的情节,理清思路。() 4、准确分析小说中的形象() 5、提炼文章的中心() 6. 形成自己的独特体验、态度、观点。() 学法指导: 1、首先确定读学部分的主要学习方式:(用√表示) (1)自学(2)对子组互学(3)组长领学。 2、个人每完成一个目标都要在学案上进行标注,组长及时关注组员的进度,并进行记录。 示例——目标1.诵读原文(节奏准确),并准确默写。(√) 一、品读,内容探究 知识链接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蒲松龄一生贫困潦倒,但这样的经历恰好对他创作《聊斋志异》这样的文学巨著十分有利。他个人科场的不幸固然可悲,但他却由此而对科考制度有了深切的体验,从而促使他把满腔孤愤倾注在自己的创作中,它的作品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课外补充资料) 学法指导: (一)朗读+默写+解词 1.听读:先圈出自己不能准确拼读的字,听读时给其注音: 2.再读,再听录音,准确标注节奏,读准节奏。 3.默读,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解释重点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落实到课本空 白页) 4、精读本篇文章中有一些文言词汇用法特殊,如:前、犬、洞、遂、敌等,还有一些我们接触 过的文言虚词,如:其、之、以。请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梳理。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导学案(含答案)

导学案 18 狼 学习目标 1.熟读,理解课文,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素养。 3.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学习在叙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4.理解文本主旨。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体会现代汉语与古代语法之间的区别。 难点:把握文章主旨,并理解“狼”这一形象在古人思维中的意义。 知识链接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 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学法指导: 1.该篇文章是一篇小故事,趣味性强,相信同学们一定喜欢,建议同学们去看多的《聊斋志异》小故事。 2.在阅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关注部分文言词汇,如:止、敌、顾、前、去、犬、意、洞、隧等。可通过工具书或互联网对这些字的古字形进行分析探讨,便于加强掌握。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 【字音梳理】1.分别给下列加横线生字选出正确的读音。 (1)眈眈相向 A.dān B.chén (2)苫蔽 A.zhàn B.shàn

(3)少时 A.shǎo B.sáo (4)弛 A.cǐ B.chí 【字词解释】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1)目似瞑()(2)意暇甚() (3)屠自后断其股()(4)乃悟前狼假寐() (5)缀行甚远()(6)两狼之并驱如故() (7)一狼乃从()(8)屠大窘() 【文学常识】 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 1.借助注释初读课文,然后合上书,尝试用自己话讲述该故事。 2.请你逐段分析本文,简要阐述各个段落所描写的内容。 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 1.同学们,本文情节波澜起伏,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和动词的合理使用生动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的变化,请同学们互相合作,将这系列动作描写与动词找出来进行分析。 示例:“缀行甚远”、“并驱如故”一个缀字与一个驱字,生动表现了狼的贪婪与凶狠形象。 2.搜集与狼相关的成语,看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是怎样的?与同学共同搜集狼的有关资料,看看狼的真实形象是怎样的,并说说你的收获。

《狼》导学案 参考答案

《狼》导学案(教师用) 【学习目标】 1.读通、读懂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的简洁传神;积累文言词语:顾、暴、盖、止。 2.了解“之”等词的不同含义,理解文言词语活用的知识和古代文学常识。 3.了解故事旨意,把握文章善于识破狼一样的伎俩、除恶务尽的思想意义。 《狼》预习案 【课文提示】 1.蒲松龄,是清初著名文学家。《聊斋志异》是他的代表作。 2.本文选自《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是我国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它的主要艺术特色是:语言精炼,想象丰富,情节曲折。 3.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实词的词性活用现象。古汉语的一个实词属于某一词类,基本上是固定的。有些词只是在某种条件下,临时处在另一类词的位置上,偶尔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暂时增加了新的意义,这种词性的变化,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的活用;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正音正字】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记住每个字的书写要点: 窘jiǒng 眈dān 瞑míng 寐mèi 黠xiá倚yǐ缀zhuì尻kāo 【积累词语】 1. 解释下列词语:窘(紧迫、为难、困窘急迫)眈眈(注视的样子)瞑(闭上眼) 寐(睡觉)黠(狡猾)倚(靠)2. 解释下列时间词语:晚(夜晚、晚上)少时(一会儿)久之(很久)顷刻(一会儿)【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结构层次】这是一篇文言短篇小说,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1、2句),故事的开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写屠户“遇狼”。 第二层次(第3-10句),故事的发展,写屠户“惧狼”之后“御狼”。 第三层次(第11-17句),故事的高潮,写屠户“杀狼”后对狼的奸诈有了深刻的认识。 第四层次(第2段),作者评论,揭示主题: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课文简介】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故事赞扬了屠夫敢于杀狼的勇气和善于杀狼的智慧,揭露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可耻的必然的下场,从而揭示一个深刻的思想:对于狼一样凶恶的敌人,不能抱有幻想,不能退缩,必须坚决、灵活地斗争。 全文二百来字,生动地描写了屠夫“遇狼-避狼-劈狼”的全过程,言简意赅。小说以屠夫的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为主线,真实地写出了他的思想变化,生动地刻画了狼的狡猾。 《狼》导学案(一) 【朗读课文】口述大意 【串讲课文】逐字逐句理解课文大意。1、自学完成。2、组内交流。3、推荐人选,集体交流。 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翻译:一个屠夫晚上回家,担子中的肉没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两只狼,跟着走了很远。 要点:屠:屠夫。归:回家。担:担子。尽:没有。止:通“只”,只有。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甚:很。 原文: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翻译:屠夫害怕,把骨头丢给它们。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一只狼仍然跟着。 要点:投以骨:“投”省略宾语“之”,即“以骨投之”,把骨头丢给狼。止:停止、停下。从:跟从。 原文: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翻译:再次把把骨头丢给它,后来(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而先前那只狼又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那样一起追赶。 要点:止:停止。至:到达。矣:相当于“了”。并:一起。驱:追赶。故:原来。 原文: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翻译:屠夫很困窘急迫,担心前后受到它们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打麦场,主人在麦场里堆积了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教案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数学) 执教人:王平 时间:2010年10月10日 学习内容:2.2 整式的加减(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同类型的概念,同类项的合并 学习难点:同类项的合并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1m)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正式的加减(在黑板上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或小黑板):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同类项,能熟练合并同类项. 2、会将一个多项式按某个字母降幂或升幂排列. (目的: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内容及所要达到的要求) (注意点:目标要适度,不要过高或过低,一般情况下按课程标准和实际情况) 二、指导学生自学(2m) 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自学指导认真看书思考!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P63—66练习前面的内容,完成探究. 思考:1、几个单项式满足同类项的条件? 2、如何合并同类项?

6分钟后比比谁的看书效果好!(自学完了后可根据全班看书效果及内容难易加互相讨论思考题这一环节,加深学生理解程度) (目的:使学生明确自学的内容、时间、方法、要求) (注意点:在设计思考题时,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概念、例题,引导学生归纳规律,研究解题步骤、思路,同时探索有无其它解法.学生看书时,教师一般不要讲话,可对“走错”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以免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通过行间巡视、质疑、个别询问、提问等形式进行调查自学效果,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 师:学完了的请举手!下面检测大家的自学效果! 三、学生练习(22m ) 1、判断下列式子是否为同类项: 10xy 和10x 2y x 2yz 和x 2y -m 2n 和nm 2 -5m 2n 3 和2n 3m 2 估计存在问题:同类项和系数有关(强调是否为同类项和字母顺序、字母系数无关). 师:是同类项的说出如何判定. 师:不是同类项的说出的原因. 师:补充、矫正,并引导学生总结出满足同类项的条件: {简称“两相同”同类项条件 字母相同指数相同? 2、合并下列同类项:

四年级下册语文“先学后教”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先学后教”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概述: 本组精心描绘祖国的山山水水,作者笔下的千山万水是多姿多彩的,江河是奔流不息的,丘陵是连绵起伏的……江山如诗如画!阅读本单元的课文,与作者一起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体会作者对山水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表情达意的。 教学要求: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这几篇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的美景、奇景,画面感很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同时要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应让学生熟读成诵。 课时安排: 本单元课程预计安排13课时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能背诵、默写古诗《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默写《独坐敬亭山》。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谁会背诵李白的诗呢?(抽背)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请大家认真看老师书写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请看我们本节课的目标: (1)认识生字.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诵古诗,结合注释理解古诗意思。 (3)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背诵古诗。 大家有信息达到目标吗?(生答:有!) 3、自学指导: 师:接下来我们进行三次比赛 第一次,比一比看谁能把古诗读正确 二、比读古诗,纠正字音(第一次先学后教) 1、先学<自由读古诗> 2、后教,指名读古诗<尽量找中下等生>,同时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听,及时指正并更正读错的字音。 3、练读 三、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第二次先学后教) 1、结合注释或者借助工具书理解以下重点词语的意思尽闲厌

《狼》专题导学案及答案

《狼》专题 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屠夫是否从东郭先生身上汲取了教训,或又重蹈旧辙?狼也许变善良了? 1.理解、积累文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情节,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及其现实意义,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揣摩语言,体会文章的情味,学习本文语言简练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有谁能够说出带“狼”字的成语?(如: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等)的确,狼历来是狡诈、残忍、贪婪的代名词,以谈狐说鬼着称的《聊斋志异》中就记录了有关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三则故事。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短小生动又意味深远的寓言故事,去感受一屠杀两狼的智勇。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为下列汉字注音。 缀(zhuì)窘(jiǒng)苫(shàn)弛(chí)眈(dān)黠(xiá)瞑(míng)暇(xiá) 隧(suì)尻(kāo)寐(mèi)少(shǎo)时 2.作者链接

蒲松龄(1640~1715),清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闻名,深为施闰章、王士禛所重。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后屡应省试,皆落第,年七十一岁始成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几近40年,直至70岁才撤帐归来。 蒲松龄一生怀才不遇,家境贫困。坎坷的遭遇和长期艰辛的生活使他能够接触底层人民生活,并加深了对当时政治的黑暗、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社会弊端的认识和了解,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3.作品链接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着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读懂文意,掌握下面加点的文言字词。 ▲重点实词

蒲松龄《狼》导学案

《狼》导学案 主备人:吴敏婷审核人:七年级备课组 课前预习案 【资料助读】 1、关于作者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蒲松龄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然而坎坷的遭遇和长期艰辛的生活,加深了他对当时政治的黑暗、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社会弊端的认识和了解,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他毕一生精力完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郭沫若先生曾为蒲松龄故居题联,称赞其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2、关于《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共有短篇小说491篇。“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或揭露官府黑暗,或批判科举弊端,或表达婚姻自由。它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3、关于狼 狼外形和狼狗相似,但吻略尖长,口稍宽阔,耳竖立不曲。尾挺直状下垂;毛色棕灰。栖息范围广,适应性强,凡山地、林区、草原、荒漠、半沙漠以至冻原均有狼群生存。中国除台湾、海南以外,各省区均产。狼既耐热,又不畏严寒。夜间活动。嗅觉敏锐,听觉良好。性残忍而机警,极善奔跑,常采用穷追方式获得猎物。杂食性,主要以鹿类、羚羊、兔等为食,有时亦吃昆虫、野果或盗食猪、羊等。能耐饥,亦可盛饱。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注意读音、节奏、停顿。 2、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注释中的重点词句; 3、标记出自己的不懂之处。 4、想想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下来。 【预习自检】 1、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他是______朝著名的文学家,其代表作《聊斋志异》是一部__________集。 2、给加点的字注音: 缀.行()大窘.()苫.蔽()弛.担()眈.眈()少.时()狡黠.()尻.尾()假寐.()顷.刻()意暇.甚()目似瞑.()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两狼之并驱如故._______________ (2)顾.野有麦场____________________ (3)苫蔽 ..成丘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__________ (5)屠暴.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意暇.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乃悟前狼假寐.__________________ (8)狼亦黠.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数学先学后教教案(上)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课题一:分数乘整数 【学习目标】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数乘整数”(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师:为了达到目标,下面请大家认真地看书。 三、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2页到第3页的例1和例2。 1、看例1的情景图和计算过程,思考: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 2、分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计算时,怎样做比较简便? 4分钟后,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 四、先学 (一)看书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检测(课本第2页“做一做”的第1和2题,) 1、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教师认真巡视(不宜辅导学生),发现错例,板书于黑板上对应位置。 五、后教 (一)更正 师:写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请大家一起看黑板上这些题,发现问题

的同学请举手。(由差-中-好学生依次更正黑板上的题)提示:更正时用黄色粉笔,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 1、评议第一题 ○1认为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2还可以怎样列式?3 10+ 3 10 + 3 10 = 9 10 生回答,师板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③、评正确率、板书,并让学生同桌对改,有错的更正。 2、评议第二题 ○1看第二题的第一步,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 生说,师板书: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看计算过程和结果,认为对的举手。 估计:5 12 ×8 = 5×8 12 = 10 3 5 12 ×8 = 40 12 = 10 3 ○3肯定这两种方法都是对的,问:哪个更简便?为什么? 生说,师板书: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强调:约分时,约得的数要跟原数上、下对齐。 3、练习第3页“做一做”。 六、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它意义是什么呢?该怎样计算呢?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能做得又对又快,字体又端正。

20 《狼》导学案(含答案)

丰县京庄初级中学七年级指导学案 二十《狼》学习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古文,能熟练的翻译课文,积累课文中的文言词。 2.理清情节,分析形象,把握主题。 3.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重点难点】 1.能对照注释掌握一些实词,读懂文章的意思 2.能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知识链接】 简介作者及作品: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大窘()缀行()苫蔽()狡黠()少时()眈眈()积薪()假寐()尻尾()弛担()目似瞑()意暇甚()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含义 (1)自后断其股.古义:今义:(2)盖.以诱敌古义:今义: (3)亦毙.之古义:今义:(4)方欲行.古义:今义: 3.解释下列多义词 止: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前:狼不敢前其一犬坐于前 意:意暇甚意将隧入敌:恐前后受其敌善以诱敌 4.说说下列“其”字各指代什么? (1)恐前后受其敌。(2)场主积薪其中。(3)屠乃奔倚其下。 (4)一狼洞其中。(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6)屠自后断其股。(7)其一犬坐于前。 5.翻译下列句子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4)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5)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二、合作探究、研读揣摩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叙述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 我们用心专注,团结合作,自然非同一般,必进步而卓越!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狼导学案新人教版(含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18 狼 学习目标 1.熟读,理解课文,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素养。 3.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学习在叙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4.理解文本主旨。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体会现代汉语与古代语法之间的区别。 难点:把握文章主旨,并理解“狼”这一形象在古人思维中的意义。 知识链接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学法指导:

1.该篇文章是一篇小故事,趣味性强,相信同学们一定喜欢,建议同学们去看多的《聊斋志异》小故事。 2.在阅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关注部分文言词汇,如:止、敌、顾、前、去、犬、意、洞、隧等。可通过工具书或互联网对这些字的古字形进行分析探讨,便于加强掌握。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 【字音梳理】1.分别给下列加横线生字选出正确的读音。 (1)眈眈相向 A.dān B.chén (2)苫蔽 A.zhàn B.shàn (3)少时 A.shǎo B.sáo (4)弛 A.cǐ B.chí 【字词解释】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1)目似瞑()(2)意暇甚() (3)屠自后断其股()(4)乃悟前狼假寐()(5)缀行甚远()(6)两狼之并驱如故()(7)一狼乃从()(8)屠大窘() 【文学常识】 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

初中语文《狼》学案

“人与动物”专题 --《狼》预习案 【课标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 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学习目标】 诵读原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基本内容,能够复述故事情节。 【预习路线图】 1.反复诵读文本,理解课文内容; 2.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 3.把自学中发现的问题写在“我的疑问”处,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助学微素材】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 生,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 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 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 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 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预习路线图】 《狼》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 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一、在预习这篇文章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不懂得字词呢?把它们写在下面加深一下印象吧。 例如:缀zhu ì 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 二、反复朗读课文,在原文中标记注释,并选择有挑战性的句子,说一说你对句子的理解。 原句: 翻译: 原句: 翻译:

原句: 翻译: 原句: 翻译: 原句: 翻译: 三、通过自由朗读,结合课后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积累,展示下面课文文句和相关成语,加油! 顾.野有麦场(瞻前顾.后)场主积薪.其中(杯水车薪.) 恐前后受.其敌(腹背受.敌)屠奔倚.其下(倚.势凌人) 眈眈 ..相向(虎视眈.眈.)意暇.甚(好整以暇.) 【我的疑问】 通过对文本的预习,把不理解的问题整理下来。 【拓展提升】 蒲松龄是同情人民疾苦,憎恶贪官污吏的作家。《梦狼》,选自《聊斋志异》第八卷第十一篇。白老汉思念在外地做官的儿子,但却惊愕地梦见儿子堂上、堂下,坐者、卧者,皆狼也。环视四周,白骨如山。更有甚至,儿子竟然想以死尸招待老爸。原来儿子因为官不仁,早已变成恶狼。故事惊悚至极,深刻地讽刺当时岁月贪官如狼似虎的社会现实。《狼》可以说是对《梦狼》的补充,实际上寄寓了作者鞭挞贪官污吏的思想。今天我们重读这个故事,可以悟出一个正确的道理,对付野兽必须如此,对付敌人也必须如此。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以夺取胜利。

《先学后教》教学设计

《先学后教》最新教学设计 《先学后教》最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2、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三个方向。 2.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教学用具: 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位置与方向中的东、南、西、北(板书课题)。 二、揭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投影,生齐读)。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 1.认真看课本第3页的例1,重点看黄色云彩里的话,并根据黄色云彩里的内容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到图上,然后再根据你标的方向将下面的横线补充完整。思考:

()与()相对,()与()相对。 2.根据例1中的图,将例2中校园示意图补充完整。思考: (1)地图通常是按上()下(),左()右()绘制的。 (2)小精灵下面的示意图中,如何确定方向? 5分钟后比谁填得最准确。 四、先学 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 1、看一看: 生看书自学,师用眼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师不能辅导) 过渡:看完的请举手,指一名生(后进生)说答案。(错了让其他同学更正) 2、做一做:(课本第6、7页的第1、2、4题) (1)指名生口答第1、2题,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错误举手更正。 (要求:声音响亮,小老师要听完别人的回答后,再举手纠错)口述小结:在做和方向有关的问题时,第一步应该先确定其中一个方向,然后根据这个方向再辨别出其余三个方向。 (2)请2名生板书第7页的第4题。 (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得大一些,坐姿端正)(3)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以备后教。 五、后教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狼基于标准的教案及导学案

课题:狼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新课标对于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学常识,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能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2、教材分析 《狼》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课文描绘了人与动物相处的种种情形。《狼》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它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课文篇幅短小,情节曲折,脉络清晰,浅显易懂,因此要求学生学习时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鲜明,言之有理。新课标明确“要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我把理解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的主旨,品味赏析课文的美点妙处作为重点来突破。 3、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积累了一些基本上能读懂他们凭借课下注释或资料书,常用的文言词汇,

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这篇文章的大意。但文中文言现象丰富,一词多义都有出现,因此对文言词汇积累的方法指导尤为重要。【目标】、借助课下注释及资料链接了解作者及作品,读懂课文,说出1“黠”“洞”“隧”“径”“犬”“意”“顾”“止”“缀”“并驱”“窘”“弛”等词语的语境义。、通过听读、自由品读,讨论、交流理解狼与屠户的形象,明2 确故事的主旨。3、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习重点】 理解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的主旨,品味赏析课文的美点妙处,积累文言词汇。 【学习难点】 故事蕴含的道理。 【评价任务】 1、通过资料链接了解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结合文本准确说出“止”“缀”“并驱”“窘”“顾”“弛”“径”“犬”“意”“洞”“隧”“黠”等词语的语境义,直译重点文句(教师圈定)。 2、听读、品读课文,思考讨论感受狼的特点和屠户形象,背诵精彩语句。. 。明确故事主旨,说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环节1 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 同学们看过《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吧,片中的灰太狼有什么特点呢?狼在我们中国人眼里,都是不好的形象,像“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等,

部编版语文《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有答案

《狼》学案 教师寄语:对恶势力应丢掉幻想,敢于斗争,最后取得胜利。 学习目标: 1.掌握“顾、苫蔽、洞”等文言字词,疏通文意,复述故事。 2.熟读背诵课文。 3.领悟文章深刻的寓意。 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缀行..甚远( ) ②一狼仍从.( ) ③屠大窘.( ) ④顾.野有麦场( ) ⑤积薪.其中( ) ⑥苫蔽..成丘( ) ⑦目似暝.( ) ⑧又数刀毙.之( ) ⑨一狼洞.其中( ) ⑩止露尻.尾( ) ○11乃悟前狼假寐..( ) ○12狼亦黠.矣(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③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理解探究 3、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4、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合作释疑

5、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6、作者是从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旨意的,但有人认为这个故事表现了屠户敢于斗争的精神,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课内精读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冥,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如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只漏尻尾。屠自断其后,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 (1)一狼径去.()(2)其一犬.坐于前() (3)一狼洞.其中()(4)盖.以诱敌() (5)意将遂.如以攻其后也()8、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久之,目似冥,意暇甚 B又数刀毙之 C问之,鬼曰:“我是鬼” D恐其变化,唾之 9、“其一犬坐于前”的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 B 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 10、本段表现“狼亦黠矣”的句子有哪些?各用的是什么描写方式? 拓展迁移 阅读文段《感恩狼》,完成习题。 感恩狼 黄山 那是1964年10月的一天。 下午两点多,雪积半尺厚,我们乘坐的汽车打滑不能行走。我们正推着车,发现有一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