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笑话综合篇

外国笑话综合篇

外国笑话综合篇
外国笑话综合篇

人口

一个印度人在头生子出世时大放爆竹。在爆竹的噼啪声中,楼下有两个儿童对话:“楼上发生了什么事?”

“人口爆炸。”

生命

某妇产科病房里有句标语:“生命的最初5分钟是最危险的。”

有人在后面加了一句:“生命的最后5分钟也十分危险。”

寿命

牧师:“夫人,你知道上帝为什么让您活到92岁吗?”

夫人:“我想,他可能是在考验我的亲属们的忍耐心。”

从鱼尾纹猜年岁

男:“小姐,多大了?”

女:“你猜猜看!”

男:“25岁对吗?”

女:“完全正确,真准,你怎么知道的。”

男:“我是算的,因为你的鱼尾纹有25条。”

姐妹年龄悬殊

一位上了年纪、两鬓斑白、满脸皱纹的夫人,在公开场合总想把自己说得年轻一些。有一次,她对一个新结识的朋友说:“你知道吗?我和我妹妹加起来一共60岁了。”“哎哟哟,”这位朋友惊叫起来,“你把这么一个小妹妹丢在家里,能放得下心吗?”

一片沉寂

他:“你什么时候看见过,几个聚在一起的女人沉默过?”

朋友:“是的,有那么一次,当一个男人问,她们当中谁最老。”

外表和智慧

一个寡妇请一个年轻人猜她的年龄。

“太太,关于这个问题,我有种想法,只是我犹豫不决,从您的外表看,您要年轻10 岁;从您的智慧看,您要大10岁。”

美的点缀

我和丈夫想尽量利用好天气整理花园。丈夫知道我们十几岁的女儿还在房里,就喊道:“你为什么不出来帮我们把花园搞得好看一点啊?”

这句话发生了作用,5分钟后,她穿了比基尼游泳衣,携着日光浴躺椅出来了。

如此区分

两个美国大兵看着一个女孩用手抓住自己头上的帽子从身边走过。

“那个女孩子不是从乡下来的。”一个大兵说。

“何以见得?”

“当刮大风的时候,你马上可以区别乡下的女孩和城里的女孩。”他继续说,“乡下的

女孩会扯紧她的裙子,而城里的女孩就抓着她的帽子。”

奇怪的行为

某些女人像幽灵:当你追逐她们的时候,她们躲着你;当你躲着她们的时候,她们又追逐你。

唉,这些男人呀!

年轻的妻子对丈夫说:“要说我有什么地方不喜欢你的话,那就是你没有长久性。虽然

你星期一喜欢土豆,星期二喜欢土豆,星期三喜欢土豆,星期四喜欢土豆,星期五喜欢土豆,你星期六喜欢土豆,可是到了星期天,你却突然声称,你不喜欢它了。”

“大人,”原告在法庭上说,“这个人同我一起生活了几天,答应同我结婚,可是后来

他同别的女人结了婚。他使我的心都碎了,我请求赔偿一万美元。”她得到了钱。

接下来审理的是一位女人提出的伤人案,汽车司机把她撞倒,折断了她三根肋骨。只判给她275美元。

男人们,由此可以得出教训:别打碎女人们的心。

青年人

虔诚的犹太人在谈论死亡。一个说:“我要是死了,我希望我的坟墓能安放在维尔纳加

昂(对有影响的犹太神学家的尊称)的墓旁。可惜这恐怕得不到恩准。”

另一位年老犹太人说道:“对我来说嘛,能躺在有福的拉比旁边我就知足了。”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10课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卷(6)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卷(6)一、积累运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五色交辉 .. (2)晓雾将歇. (3)夕日欲颓. (4)沉鳞竞跃 .... (5)有能与.其奇者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③实是欲界之仙都。 ④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3.阅读《答谢中书书》,回答下列问题。 (1)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表现了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 ②表现了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 ③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2)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二、课内阅读. 4.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五色交辉 .. ②晓雾将歇. ③夕日欲颓. ④沉鳞 ..竞跃

(2)翻译文中画横线句 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②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发挥想像,描述一下画浪线句子所呈现的景象。 (4)这篇小品文写景富有特色,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请作简要的赏析。 三、课外拓展. 5.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天镜园浴凫堂①,高槐深竹,樾②暗千层,坐对兰荡③,一泓漾之,水木明瑟 ④,鱼鸟藻荇,类若乘空。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每岁春老,破塘⑤笋必道此。轻舠⑥飞出,牙人⑦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中人曰:“捞笋!”鼓枻⑧飞去。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张岱《天镜园》) 【注】:①浴凫堂:天镜园中一个堂名。②樾:树荫。③兰荡:湖名。④明瑟:明净新鲜。⑤破塘:绍兴地名,以产笋著称。⑥轻舠:小船。⑦牙人:商人。⑧枻:船桨。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晓雾将歇. ②夕日欲颓. ③类若.乘空 ④无可名言.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两项是 A、四时俱.备字俱.碧鲜 B、实是.欲界之仙都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山川之.美园丁划小舟拾之. D、但.有惭愧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安利如何做成功综合篇

你如果有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你就可以从事安利直销行业: ●1,信任力--你信任多少人又有多少人信任你,(决定你的社交能力) ●●2学习力--你的悟性高不高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悟出直销的精髓以及掌握直销的方法和技巧 ●●●3,行动力--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行动一干,你每天的实际行动力如何 ●●●●培训力---直销的魅力在于倍增,你能够培养出多少个团队领导人 ●●●●●领导力--你有没有作为一个领导人的人格魅力,你领导能力有吗如果没有你很难把直销做大做好。 ▲▲▲▲只要你具备以上5点基本条件,你可以进入这个行业,成功就在你的脚下!! 安利无秘诀,量大是关键。至于怎么做才能成功,也有一个口诀:每天一讲(OPP),十年如一,百里挑一(人才),FC70(FCA积分)。 耶格的系统宗旨: 在于给每个人能够梦想成真,实现人生目标的能力。这基于你要投身于一个已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系统,基于你要用“助人自助”的精神来实现。系统强调独立自主、个人要绝对正直以及家庭的价值;也强调一切利益的获得应符合道德、法律和伦理。通过让人们加强对个人创业的理念以及原则的相信和承诺,使大家认识到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经济独立是可以实现的。 运作模式: 过去安利公司认为,销售额80%来自于对外的销售,20%才来自于自用,从狄维士早期的演讲可以看出这一点,他是主张销售和推销的。而耶格首次提出把这两个比例调对调,他认为80%来自于其成员的自用,20%是产品的推销。他要打造一个自用型的网络,他认为人的本性是不喜欢推销的,没有人天生爱求人,人都喜欢被人求。 耶格系统的第一个理念是:如果80%的业绩是建立在违反人性的基础上,那么这样的业绩就会是不稳定的。自用、使用产品、由衷地热爱产品,这是人的本性。什么叫市场好产品就是市场。 耶格系统第二个鲜明的理念是:注重培训。安利的基石是产品,产品非常好,但如果只是通过产品吸引顾客呢要知道并不是每个顾客都是百分之百忠诚的。那么多广告、那么多优质产品、那么多好的品牌如雷灌耳,凭什么选你的耶格先生认为仅仅靠产品去维持和他们的关系是不够的,必须培训我们的消费者。可以肯定的讲,在这个生意里面没有培训,我们就无法永续的经营和发展。 第三个理念是:一定要建立“工具流”。耶格在做到某个高阶后,徘徊了很多年,他摸索自己为什么在做到一定级别后就很难扩大,他发现个人的力量往往是系统专业化的工具:书,磁带,CD,VCD有限的,除非你自己是能被复制的,你这个生意才能被做大。可是如何去复制你自己,如何去提高效率他说我不如把我们每一位非常优秀的领导人的声音印在书上,录在磁带上,拍成录像带。这样,我们每一个人同时在全国很多地方去播,那么这就叫工具。尤其在一个新的市场刚刚被开发时更为需要,作为一个领导人,你不可能总是陪着你的小组成员,对你帮助最大的是,经常陪着他们的就是我们系统的各种工具资料,要尽可能备齐它们。 安利如何做成功(综合篇)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试卷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A.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读课文《记承天寺夜游》,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 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 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 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3.下列句中加线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迷 B. 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 盖竹柏影也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 寻张怀民寻病终 4.下列对《答谢中书书》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 “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孩子无不希望得到父母的褒奖,这对其自尊心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B. 今年判阅语文微写作的老师要求必须读过《红楼梦》《老人与海》等原著。 C. 南方科技大学校园开放日16日举行,来自多个省市的近千名考生和家长冒雨前来。 D. 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等世界级文豪对中国文坛有着深远的影响。 6.与下面例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念无与为乐者 A. 念念有词 B. 心无杂念 C. 念念不忘 D. 念过大学 7.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 B.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 C.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 D.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 二、填空题 8.理解课文《记承天寺夜游》,默写。 ①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________。 ②《记承天寺夜游》中的________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平行线地判定和性质(综合篇)

北京四中 编稿:史卫红审稿:责编:一民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综合篇) 一、重点和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性质。 难点:①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的区分②掌握推理论证的格式。 二、例题: 这部分容所涉及的题目主要是从已知图形中辨认出对顶角、同位角、错角或同旁角。解答这类题目的前提是熟练地掌握这些角的概念,关键是把握住这些角的基本图形特征,有时还需添加必要的辅助线,用以突出基本图形的特征。 上述类型题目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题目是判断两个角相等或互补及与之有关的一些角的运算问题。其方法是“由线定角”,即运用平行线的性质来推出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另一类题目主要是“由角定线”,也就是根据某些角的相等或互补关系来判断两直线平行,解此类题目必须要掌握好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例1.如图,已知直线a,b,c被直线d所截,若∠1=∠2,∠2+∠3=180°,求证:∠1=∠7 分析:运用综合法,证明此题的思路是由已知角的关系推证出两直线平行,然后再由两直线平行解决其它角的关系。∠1与∠7是直线a和c被d所截得的同位角。须证a//c。 法(一)证明:∵d是直线(已知) ∴∠1+∠4=180°(平角定义) ∵∠2+∠3=180°,∠1=∠2(已知) ∴∠3=∠4(等角的补角相等) ∴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7(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法(二)证明:∵∠2+∠3=180°,∠1=∠2(已知) ∴∠1+∠3=180°(等量代换) ∵∠5=∠1,∠6=∠3(对顶角相等) ∴∠5+∠6=180°(等量代换) ∴a//c (同旁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7(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例2.已知如图,∠1+∠2=180°,∠A=∠C,AD平分∠BDF,求证:BC平分∠DBE。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短文二篇》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短文二篇》 课文原文及教案 答谢中书书 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

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注重整体感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参考注释和工具书,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感情基调有初步认识。 2.注意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以朗读和背诵带动其他环节。 过程与方法 1.诵读,体味语言的自然美,学习写景的技巧。 2.从叙事写景的角度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答谢中书书》:感受祖国山川之美。 2.《记承天寺夜游》:培养豁达宽广的胸襟。 【重点和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作品内容,领悟作者发现美、欣赏美的情怀。 难点:反复诵读,体味语言之美。 【教学方法】

第10课短文两篇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项测试(第10课《短文两篇》)班别姓名学号成绩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每空3分,共15分) 四时俱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鳞竞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重点句子翻译(每句4分,共12分) (1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本文是陶弘景给谢中书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历来被当作独自成篇的山水佳作来欣赏。 B、全文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为话题,以山峰、河流、石壁、树木等景物的铺陈刻画为主体,最后以无人与之共赏山川之美结束。 C、文章写自然景物,暗含作者对尘世生活的厌弃之情。

D、“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此句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 之意溢于言表。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4分) A、本文通过描写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和动静相衬之美,勾画出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山水画卷。 B、全文分三部分。“山水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当中部分则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感慨结束。 C、本文和朋友分享对山水之美的热爱和隐逸情怀,并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 委婉希望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 D、本文中作者表达了自己欣赏山林之美的情趣,并将内心对山林之美的感受与朋友分享。 (二)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逐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每空3分,共30分) 月色入户____________________ 欣然起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 水中藻荇交横_____________________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______

2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综合篇)Word版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综合篇) 一、重点和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性质。 难点:①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的区分②掌握推理论证的格式。 二、例题: 这部分内容所涉及的题目主要是从已知图形中辨认出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解答这类题目的前提是熟练地掌握这些角的概念,关键是把握住这些角的基本图形特征,有时还需添加必要的辅助线,用以突出基本图形的特征。 上述类型题目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题目是判断两个角相等或互补及与之有关的一些角的运算问题。其方法是“由线定角”,即运用平行线的性质来推出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另一类题目主要是“由角定线”,也就是根据某些角的相等或互补关系来判断两直线平行,解此类题目必须要掌握好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例1.如图,已知直线a,b,c被直线d所截,若∠1=∠2,∠2+∠3=180°,求证:∠1=∠7 分析:运用综合法,证明此题的思路是由已知角的关系推证出两直线平行,然后再由两直线平行解决其它角的关系。∠1与∠7是直线a和c被d所截得的同位角。须证a//c。 法(一)证明:∵d是直线(已知) ∴∠1+∠4=180°(平角定义) ∵∠2+∠3=180°,∠1=∠2(已知) ∴∠3=∠4(等角的补角相等) ∴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7(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法(二)证明:∵∠2+∠3=180°,∠1=∠2(已知) ∴∠1+∠3=180°(等量代换)

∵∠5=∠1,∠6=∠3(对顶角相等) ∴∠5+∠6=180°(等量代换) ∴a//c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7(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例2.已知如图,∠1+∠2=180°,∠A=∠C,AD平分∠BDF,求证:BC平分∠DBE。 分析:只要求得∠EBC=∠CBD,由∠1+∠2=180°推出∠1=∠BDC,从而推出AE//FC,从而推出∠C=∠EBC而 ∠C=∠A于是可得∠A=∠EBC。因此又可得AD//BC,最后再运用平行线性质和已知条件便可推出∠EBC=∠DBC。 证明:∵∠2+∠BDC=180° (平角定义) 又∵∠2+∠1=180°(已知) ∴∠BDC=∠1(同角的补角相等) ∴AE//F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EBC=∠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A=∠C(已知) ∴∠EBC=∠A(等量代换) ∴AD//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DB=∠CB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DF=∠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DA平分∠BDF(已知) ∴∠ADB=∠ADF(角平分线定义) ∴∠EBC=∠DBC(等量代换) ∴BC平分∠DBE(角平分线定义) 说明:这道题反复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这是以后在证题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方法,见到“平行”应想到有关的角相等,见到有关的角相等,就应想到能否判断直线间的平行关系。 把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也就是使直线平行和角相等联系在一起,这样解题能得心应手,灵活自如。 三、小结:证明角相等的基本方法 1、第一章、第二章中已学过的关于两个角相等的命题:

高中数学知识要点重温之数列综合篇

高中数学知识要点重温之数列综合篇 江苏 郑邦锁 1. 遇到数列前n 项和S n 与通项a n 的关系的咨询题应利用?? ?≥-==-) 2(,) 1(,11n S S n S a n n n 使用那个结论的程序是:写出S n 的表达式,再〝后退〞一步〔降标〕得S n-1的表达式,作差;得a n 的表达式。注意:n ≥2的要求切不可疏忽!假设S n 的表达式无法写出,亦可将a n 表示成S n -S n-1,得到一个关于S n 的递推关系后,进一步求解。 [举例1] 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a n +b,(a ≠0, 且a ≠1),那么数列{}n a 成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__ 解析:降标得:1-n S =a n-1+b, (n ≥2),作差得:a n =a n - a n-1= a n-1(a-1), (n ≥2) 再〝升标〞得:a n+1= a n (a-1);∴ a a a n n =+1 ,(n ≥2),∴数列{}n a 成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是: a a a =12,即?=+-a b a a a ) 1(b= –1。 [举例2]数列{}n a 中,a 1=1,S n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2时n a =3S n ,那么S n = 。 解析:思路一:同[举例1]得:a n –a n-1=3a n (n ≥3)? 2 1 1-=-n n a a (n ≥3) ∴数列{}n a 从第二项开始成等比数列〔注意:不是从第三项开始〕,又a 2=3〔a 1+a 2〕得a 2=2 3 -,∴n ≥2时 n a = a 2q n-2 =(23-)(21-)n-2(那个地点极容易出错),即n a =?????≥--=-)2(,)21)(2 3() 1(,12 n n n ∴S n =31n a =??? ??≥-=-)2(,)21() 1(,11n n n ,注意到n=1和n ≥2能够统一,∴S n =1)21(--n 。〔冗长烦琐, 步步荆棘!〕思路二:要求的不是n a 而是S n ,能够考虑在n a =3S n 中用S n -S n-1代换n a 〔表达 的是〝消元〞的思想,思路一是加减消元,消去S n ;思路二是代入消元,消去n a 〕得:S n -S n-1=3S n , 〔n ≥2〕,即 211-=-n n S S ,〔n ≥2〕,又S 1=1,∴S n =1 )2 1(--n 。 [巩固1]数列{a n }的前n 项和12-=n n a S ,数列{b n }满足: )(,311*+∈+==N n b a b b n n n . 〔Ⅰ〕证明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Ⅱ〕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 [巩固2]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a 1=1,公差d >0,且第二项、第五项、第十四项分不为等比数列}{n b 的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 (1) 求数列{}n a 与}{n b 的通项公式; (2) 设数列}{n c 对任意整数n 都有122 11+=+++n n n a b c b c b c 成立, 求c 1+c 2+…+c 2007的值.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精品教案

10 短文二篇 第1课时 《答谢中书书》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重点) 2.赏析写景,体会感情。(重难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随着郦道元一起畅游三峡,领略了它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其实,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有无数神奇如画的风光让人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再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共同欣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学生相互帮助解答。 2.自主学习。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句,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 3.教师点拨。 (1)古今异义 ①古来共谈. (古义:称赞 今义:谈论) ②四时. 俱备(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③晓雾将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④夕日欲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萎靡) (2)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提问1:本文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看看应该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间有何联系?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

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接着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目标导学二:赏析写景,体会感情 提问2:作者笔下的景色很美,请问美在哪里? 明确: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为背景,绿水作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栖树,游鱼跃水。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青林翠竹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提问3:“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 明确: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灿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提问4: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明确:“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言简而意丰。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深感自豪,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三、板书设计 答谢中书书 第2课时《记承天寺夜游》 1.朗读课文,疏通文义。(重点) 2.概括内容,把握感情。(重难点) 3.品味语言,理解写法。(难点) 一、导入新课 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晚上,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如此景象,自然会触动诗人们多愁善感的心灵,或思念家乡亲人,或追忆在外漂泊的亲友,或寄托祝福,或表达相思。今天我们学习苏轼的一篇小散文《记承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发出了怎样的人生感慨。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疏通文义

10短文二篇

10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意义; (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揣摩文章凝练的语言; (3)背诵本文。 2.过程与方法:以诵读贯穿教学始终,以诵读法、谈话法、点拨法等为主要教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娱情山水的自得之情,理解古人高洁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意境; 2.抓住重点词语,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娱情山水的自得之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谈话法、点拨法等 【学法】诵读法、讨论法、自学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课文,读准字音。 二、导入激趣,简介文题 1、导入激趣: (板书:山川)同学们,看到“山川”这两个字,你们脑海里马上浮现了什么情景?你能描述一下吗?(学生描述,老师点评)从你们的描述中,我看出你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也看出你们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向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陶弘景的美妙的山川之景中,去尽情的感受一番。《答谢中书书》(板书标题) 2、简介文题、作者 答谢中书书”两个“书”字连一起,这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前一个“书”与“谢中”连读指的是一个人,最后一个“书”是指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dú”或曰“信札[zh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以抒情,如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作者: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字通明,号华阳隐居,著有《陶隐居集》,被称为“山中宰相”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己朗读课文,用笔划出不会读的字词。 2、学生自由练读,老师提出朗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②读准节奏;③读出感情。 3、让学生自告奋勇展示自己的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听完以后针对朗读要求进行评价,老师提示学生重点掌握以下字词的读音: 猿(yuán) 颓(tuí) 与(yù) 4、老师范读,纠正字音,注意节奏。学生根据老师的范读找出朗读节奏: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

安利如何做成功(综合篇)

安利如何做成功(综合篇)

你如果有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你就可以从事安利直销行业: ●1,信任力--你信任多少人?又有多少人信任你,(决定你的社交能力) ●●2学习力--你的悟性高不高?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悟出直销的精髓以及掌握直销的方法和技巧? ●●●3,行动力--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行动一干,你每天的实际行动力如何? ●●●●培训力---直销的魅力在于倍增,你能够培养出多少个团队领导人? ●●●●●领导力--你有没有作为一个领导人的人格魅力,你领导能力有吗?如果没有你很难把直销做大做好。 ▲▲▲▲只要你具备以上5点基本条件,你可以进入这个行业,成功就在你的脚下!! 安利无秘诀,量大是关键。至于怎么做才能成功,也有一个口诀:每天一讲(OPP),十年如一,百里挑一(人才),FC70(FCA积分)。 耶格的系统宗旨: 在于给每个人能够梦想成真,实现人生目标的能力。这基于你要投身于一个已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系统,基于你要用“助人自助”的精神来实现。系统强调独立自主、个人要绝对正直以及家庭的价值;也强调一切利益的获得应符合道德、法律和伦理。通过让人们加强对个人创业的理念以及原则的相信和承诺,使大家认识到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经济独立是可以实现的。 运作模式: 过去安利公司认为,销售额80%来自于对外的销售,20%才来自于自用,从狄维士早期的演讲可以看出这一点,他是主张销售和推销的。

而耶格首次提出把这两个比例调对调,他认为80%来自于其成员的自用,20%是产品的推销。他要打造一个自用型的网络,他认为人的本性是不喜欢推销的,没有人天生爱求人,人都喜欢被人求。 耶格系统的第一个理念是:如果80%的业绩是建立在违反人性的基础上,那么这样的业绩就会是不稳定的。自用、使用产品、由衷地热爱产品,这是人的本性。什么叫市场?好产品就是市场。 耶格系统第二个鲜明的理念是:注重培训。安利的基石是产品,产品非常好,但如果只是通过产品吸引顾客呢?要知道并不是每个顾客都是百分之百忠诚的。那么多广告、那么多优质产品、那么多好的品牌如雷灌耳,凭什么选你的?耶格先生认为仅仅靠产品去维持和他们的关系是不够的,必须培训我们的消费者。可以肯定的讲,在这个生意里面没有培训,我们就无法永续的经营和发展。 第三个理念是:一定要建立“工具流”。耶格在做到某个高阶后,徘徊了很多年,他摸索自己为什么在做到一定级别后就很难扩大,他发现个

公基文学常识(综合篇)

公基文学常识(综合篇) 1 2 3、《六经》又称《诗经》,《尚书》,《周礼》,《易经》,《乐经》《春秋》。 4 5 6、《六艺》为礼、乐、射、御、书、数。 7 8、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9 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辈再介绍长辈,先介绍家人在介绍宾客等。 20 21 乐器。

22、 23 24 25 著名兵书汇编而成。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张渭《别韦郎中》一诗中有“不知郎中桑落酒,教人无奈别离何”一句,句中所提到的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穀梁传》、《周礼》、《仪礼》、《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47 48 49 50 51、花外集》是宋代王沂孙的作品。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甲骨学”在近代语言文字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甲骨学史上,有四位学者做出过重大 65 66、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是有关佛教故事的画卷。 67 68、“金声玉振”这个成语说的是孟子评价孔子的话。 69 70、民间有个习俗:过年时,把“福”字倒贴在门上;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也时有倒写“福” 时起倒贴“福”字。 71 72、北宋是我国古代纂书、修书的繁盛时期,最能代表这一时期书籍事业成果的是四大类书。

73 74 75、(朱熹)将《孟子》由子部入经部。 76 77 78 79 80、然则旋岁偃岳而常静,江河竟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何复怪哉?出 81 82、濠梁之辩的主人公是(庄子与慧施)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柳永的词作虽然一直很受欢迎,但是却不为士大夫所看重,甚至为他们所不耻,因为在他们看来,柳永的词很是俚俗。苏轼也对柳永持贬斥态度,但是柳永有一首词却受到苏轼的 93 94 95、"和谐"一词最早出现在(《管子·兵法》)里:"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而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之能伤"。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习题

《短文二篇》同步习题 一、过基础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能与其奇者()未寝() 遂至()藻、荇交横() 答案:tuí lín yù qǐn suì xìng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1)五色交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晓雾将歇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夕日欲颓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念无与为乐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 (6)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辉映(2)消散(3)坠落(4)考虑,想到(5)大概是(6)共同,一起(7)只是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B.念无/与为乐者 C.实是/欲界之仙都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案:B 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为:念/无与为乐者。 4.下列关于《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文章第一、二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文章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答案:D 解析:根据文意,“庭下如积水空明”是指月光如水,并不是真的写水,所以“写水突出其清”错误。 5.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_,题目中后一个“书”的意思是_________。(2)《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_________,唐宋八大家之一,和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三苏”。 (3)《记承天寺夜游》仅80余字,却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一炉,环环相扣,创造了一个_________的艺术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陶弘景书信(2)苏轼苏洵苏辙(3)叙事写景议论 清幽宁静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6.默写。 (1)[2016重庆中考B卷]自康乐以来,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答谢中书书》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答谢中书书》中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记承天寺夜游》中,体现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写月光如水、疏影横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4)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7.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10 短文二篇(经典)

10 短文二篇 课题短文二篇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 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 调节。 知识与技能 1.积累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 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感情。 3.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 4.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过程与方法 1.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 生的自学能力。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3.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 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 学 目 标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 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2.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 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 心态。 课 前 预作者简介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丹阳秣(mò)陵(今江苏 南京)人。著有《陶隐居集》《本草经集注》《二牛图》等。

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代表作品有《赤壁赋》《石钟山记》《题西林壁》《赠刘景文》《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写作背景 《答谢中书书》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58年版)。文章写于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 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而隐居 山林。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以示志趣,并 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轼文集》卷七十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 网罗罪名,投入监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 不多。《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元丰六年,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的第四年。 读准字音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yuè)与其奇者(yù)未寝(qǐn)相与(yǔ)遂(suì)藻(zǎo)荇(xìnɡ) 习 古今异义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某个时候) 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停止、休息) 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衰败,萎靡) 盖竹柏影也(古义:原来是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清闲的人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 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想念) 月色入户(古义:单扇的门今义:主要指人家)

外国笑话综合篇

人口 一个印度人在头生子出世时大放爆竹。在爆竹的噼啪声中,楼下有两个儿童对话:“楼上发生了什么事?” “人口爆炸。” 生命 某妇产科病房里有句标语:“生命的最初5分钟是最危险的。” 有人在后面加了一句:“生命的最后5分钟也十分危险。” 寿命 牧师:“夫人,你知道上帝为什么让您活到92岁吗?” 夫人:“我想,他可能是在考验我的亲属们的忍耐心。” 从鱼尾纹猜年岁 男:“小姐,多大了?” 女:“你猜猜看!” 男:“25岁对吗?” 女:“完全正确,真准,你怎么知道的。” 男:“我是算的,因为你的鱼尾纹有25条。” 姐妹年龄悬殊 一位上了年纪、两鬓斑白、满脸皱纹的夫人,在公开场合总想把自己说得年轻一些。有一次,她对一个新结识的朋友说:“你知道吗?我和我妹妹加起来一共60岁了。”“哎哟哟,”这位朋友惊叫起来,“你把这么一个小妹妹丢在家里,能放得下心吗?” 一片沉寂 他:“你什么时候看见过,几个聚在一起的女人沉默过?” 朋友:“是的,有那么一次,当一个男人问,她们当中谁最老。” 外表和智慧

一个寡妇请一个年轻人猜她的年龄。 “太太,关于这个问题,我有种想法,只是我犹豫不决,从您的外表看,您要年轻10 岁;从您的智慧看,您要大10岁。” 美的点缀 我和丈夫想尽量利用好天气整理花园。丈夫知道我们十几岁的女儿还在房里,就喊道:“你为什么不出来帮我们把花园搞得好看一点啊?” 这句话发生了作用,5分钟后,她穿了比基尼游泳衣,携着日光浴躺椅出来了。 如此区分 两个美国大兵看着一个女孩用手抓住自己头上的帽子从身边走过。 “那个女孩子不是从乡下来的。”一个大兵说。 “何以见得?” “当刮大风的时候,你马上可以区别乡下的女孩和城里的女孩。”他继续说,“乡下的 女孩会扯紧她的裙子,而城里的女孩就抓着她的帽子。” 奇怪的行为 某些女人像幽灵:当你追逐她们的时候,她们躲着你;当你躲着她们的时候,她们又追逐你。 唉,这些男人呀! 年轻的妻子对丈夫说:“要说我有什么地方不喜欢你的话,那就是你没有长久性。虽然 你星期一喜欢土豆,星期二喜欢土豆,星期三喜欢土豆,星期四喜欢土豆,星期五喜欢土豆,你星期六喜欢土豆,可是到了星期天,你却突然声称,你不喜欢它了。” 心 “大人,”原告在法庭上说,“这个人同我一起生活了几天,答应同我结婚,可是后来 他同别的女人结了婚。他使我的心都碎了,我请求赔偿一万美元。”她得到了钱。 接下来审理的是一位女人提出的伤人案,汽车司机把她撞倒,折断了她三根肋骨。只判给她275美元。 男人们,由此可以得出教训:别打碎女人们的心。 青年人 虔诚的犹太人在谈论死亡。一个说:“我要是死了,我希望我的坟墓能安放在维尔纳加 昂(对有影响的犹太神学家的尊称)的墓旁。可惜这恐怕得不到恩准。” 另一位年老犹太人说道:“对我来说嘛,能躺在有福的拉比旁边我就知足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教案

10短文二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义,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提高鉴赏能力。 3.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4.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第1课时答谢中书书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随着郦道元一起畅游三峡,领略了它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其实,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有无数神奇如画的风光让人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再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共同欣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学生相互帮助解答。 2.自主学习。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义,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 3.反复朗读课文,尝试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疏通文义。 4.关注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 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萎靡)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5.本文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看看应该如何分才好?三个部分之间有何联系?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的写景部分从“高峰入云”到“沉鳞竞跃”,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接着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文章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目标导学二:赏析写景,体会感情 1.作者笔下的景色很美,请问美在哪里? 明确: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相互映衬。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大自然的各种色彩相互配合,绚丽动人,美不胜收。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第10课《短文二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第10课《短文二篇》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日,我国利用性能最高的超级服务器“曙光3000”,完成了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 B.19岁生日那天,我接到了高校录取通知书,这不能不说是让人乐得合不上嘴的一件事。 C.由于公共自行车站点比较密集,使兴化城区市民“绿色出行”更加便利。 D.深受读者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二、字词书写 2 . 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闻一多先生,是卓越(______)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2)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______)。 (3)叶圣陶先生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yǐshēn zuò zé)________________。 (4)他们的英雄气概不能不令人(qīn pèi)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3 . 《桃花源记》中“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里,渔人“一一”诉说时,桃花源村民为什么要“叹惋”?

(二)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4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②谈笑有鸿儒 5 . 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 . 从全文看,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①。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②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③,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①侔(móu):相等,等同。②罹(lí):遭遇。③堙厄(yīn è):阻塞;险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