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讨“三农”问题的关键及解决办法

探讨“三农”问题的关键及解决办法

探讨“三农”问题的关键及解决办法
探讨“三农”问题的关键及解决办法

探讨“三农”问题的关键及解决办法

我国农村虽然有比较完整的政府管理体系,但是没有一个健全的政府服务体系,使农村经济发展缺乏必要的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物流服务保障。为“三农”提供普遍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特别是在当前城乡发展差距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为“三农”提供普遍服务以保障农业经济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目前“三农”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三农”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三农”服务机构缺位。

在农资分销和农产品销售方面,由于计划经济下的供销社支农体系基本不存在了,优质农资没有可靠的分销渠道,农民购买农资主要通过个体经营的小店进行,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同时中间环节众多也导致农资价格上升,加重了农民负担,还出现了许多坑农害农事件。

在粮食购销方面,国家宣布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在原有的国家统购统销体制下,农民能够得到粮食生产和销售的明确信息。粮食购销市场放开后,这种明确信息将不复存在。由谁来提供信息平台,使农民获得及时而准确的农产品销售信息呢﹖

在就业信息服务方面,由于农民得不到劳务信息,大量农民工无序地流入城市,许多人找不到工作,或者被非法劳务中介骗去钱财,生计无着,成为刑事案件的高发群体,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

在金融支农方面,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从整体上看,已经不适应农村信贷的特点和农民的金融需求,不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四大国有银行大规模撤除在乡村的营业网点。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只能解决农民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简单再生产的资金需求。种养大户、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它涉农企业扩大再生产贷款难。

另外,农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农民需要产前的市场预测、产中的技术指导、产后的产品销售,这些工作一些涉农的龙头企业在做,但这些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也需要全国和全球性的物流服务,因为农产品要进入全国的大流通,我国品种丰富、数量巨大的农产品还要销往全世界。

总而言之,需要一个承担普遍服务义务、拥有完善的服务体系的机构,服务“三农”,为“三农”发展提供全国性和国际性的物流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和金融服务平台。

“三农”服务体系的基本内容

所谓“三农”服务体系是指在政府监管和政策引导下由企业和社会机构履行服务“三农”义务的体系。“三农”服务以支持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为主要目标,其主要特征是不以赢利为目的,即以所有农民能够负担得起的价格提供服务。其主要内容包括农资分销物流服务、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和支农金融服务。

1、农资配送物流服务农资分销配送服务是一种直销服务,它经由全国统一的物流网络,以低廉的配送服务资费提供服务。所配送的农资产品种类丰富,可涵盖种子、农药、液肥、饲料等多种农资。农资分销物流服务有许多有益于“三农”的优势:1 保证了农资产品的质量,避免假冒伪劣产品坑农害农。2 省去了多个中间环节,降低了农资产品价格,减轻了农民的生产成本;3 有利于售后跟踪服务;4 有利于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和转化;5 为农业防灾减灾服务。

农资分销物流服务机构可以依靠全国统一的物流网络,针对农资经营公司和农资产品实行“网络准入”制度。守法经营的农资经营公司才能获准进入物流网络开展农资销售业务,合乎国家质量标准的农资特别是一些品牌农资才能通过物流网络分销,从而确保农资质量,防止坑农害农事件发生。

2、丰富的“三农”信息服务“三农”急需的信息服务主要包括劳务信息服务、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农资售后服务等。大规模的民工潮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现象和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农民工来到城市,给制造业和服务业带来了丰沛的年富力强的劳动力,扩大了消费需求。几千亿的务工收入回流到农村,成为支持农村发展的巨大资金来源。但是,由于没有全国统一的正规的机构为农民提供劳务信息,农民进城务工非常盲目。解决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作文章,一是城市要改善农民工务工环境,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二是在农村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信息服务,避免农民工盲目、无序地流入城市,使农民工进城后有工作保障。能够提供这种服务的部门最好有全国性的网点,同时与劳动管理部门相结合,这将成为活跃和规范农民务工市场的有效途径。另外,利用“三农”服务体系,还可以

深入田间地头,提供技术信息,预报病虫害情况,进行技术指导。还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农产品销售信息服务。

3、金融支农服务在农村,小额信用贷款不能完全满足农产需要。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比较单一,突出的是农业保险严重滞后,多数地区的农村基本上只有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结算、保险、咨询、外汇等其他服务很少。通过建立“三农”服务体系,可以将现有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优势结合起来。农村信用社继续解决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集中资金搞好对“三农”的服务。邮政储蓄可以发挥网点遍及城乡的优势提供储蓄、支农贷款、汇兑、代理农业保险等业务,也可以代理其它银行的结算、咨询、外汇等业务,为“三农”提供比较完备的金融服务。邮政储蓄还可以发挥资金优势,将邮政储蓄的一定比例,用于购买农业发展银行的债券,增加农业发展银行资金,增强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金融服务的实力。这样就可以形成比较完备的支农金融服务体系。

我们注意到,在搭建“三农”服务体系、为“三农”提供普遍服务方面,中国邮政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中国邮政拥有遍及城乡、通达世界的服务网络和营业网点,具备邮政通信服务、物流服务和金融服务的综合能力,承担着普遍服务义务。据统计,全国邮政服务网点合计6.4万处,其中,设在农村的服务网点达4.6万处。为了深化对“三农”的服务,各地邮政部门积极按照国家邮政局的统一部署,将农村邮政网点办成“三农”服务中心,已经取得初步成效。自1999年以来,各省 区、市 的邮政部门陆续开办了农资配送业务。中国邮政还充分利用储蓄网点遍及城乡的优势,为农民提供储蓄服务、汇兑服务。截至2003年底,邮政储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8988.1亿元。农村个人存款占邮政储蓄余额的34.1%。邮政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网点优势和资金优势,拓展业务领域,开展包括贷款业务在内的各项支农金融服务,把农村资金留在农村,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国家已经赋予了邮政普遍服务职责,随着邮政政企分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将给予一定的补偿以保障邮政普遍服务。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建设,国家已经初步搭建了邮政服务“三农”的平台,邮政应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些有利条件,为“三农”服务,整体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这无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新突破口。(作者单位:国家邮政局)

孔祥智:三农核心是农民缺少三种权力

大家经常听到一个词就是三农问题,而且有人概括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这个概括起来就是一个穷字,这个可不可以概括为要增加农民收入呢?

孔祥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实际上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是90年代后期有人作出的判断,那个时候这个判断应该说是正确的。但是进入新阶段以后,农村的各种矛盾发生了变化,应该说就目前而言把三农问题概括为穷或者是农民苦不是很恰当的。我个人的看法三农问题归根到底是农业问题,这是不是就是农民穷的问题呢?也不完全是,如果是和城镇居民相比他还是比较穷的,现在的比例是3.3:1,但是还不足以概括我们目前说的三农问题的核心。

孔祥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缺少发展权、发言权、生存权。发展权包括医疗、教育、卫生,这和城市居民相比是有差距的,而且差距很大。当然了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对农村的教育、医疗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但是差距还是存在的。生存权是农民对自己的基本生产资料、生产要素不能完全掌握。比如说劳动力不是完全自由流动的,农民到城市里流动从现象上看是可以自由流动的,但是实际上还有户籍限制他的流动。农民的其他生产资料,比如说金融是农民不掌握的,农民不能组织自己的合作银行、合作社、融资等等,目前还都不允许。当然在浙江也开始试点了,也是很好的开始。归结起来生存权主要是农民对生产资料不能完全的掌握,没有完全的权力。发言权是在国家重大决策当中,对三农问题的决策当中基本上没有发言权,在人大代表里面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代表人数的比例是1:4。比如说城市居民里面一百个人出一个人大代表,但是农村居民四百个出一个人大代表,这样为农民说话的人真的很少。

孔祥智:解决了农民问题三农问题就不成问题

也就是说三农问题的解决除了收入之外还需要一些其他的配套条件,您能否为我们大胆地猜测大概什么时候能解决三农问题?

孔祥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到2030年左右城市化率会达到60%左右,这就是那时候我们实现城市化了。有很多学者认为我们将来城镇化会70%几或者是80%几,会像西方国家一样,我个人认为在2030年达到60%的水平以后,可能会处于极缓慢的上升。

孔祥智:我们的城市化率到了60%可能会再发展但是会非常缓慢,原因就是我们人太多,这么多人都放在城市里也不太现实。所以新农村建设,大家能在农村里生活的不要到城市里来,因为我们国家人太多了,预测到2030年会到15亿,那么多人都住在城市里不现实,所以住在农村里的还是有相当大的比重。

孔祥智:当我们实现了城市化的时候,当我们城市化率达到60%以后,这时候国民关系会相对比较协调一些。我们解决三农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但是它会逐渐有所变化的,现在主要是农民的问题,到2030年前后我想这个问题会逐渐不成为问题,那时候可能会出现另外一个问题。

和讯网:就是解决农民问题的话可能三农问题就不成问题了?

孔祥智:应该是这样。

三农问题的学术观点综述

三农问题的学术观点综述 选自国研网 https://www.doczj.com/doc/92132175.html,/https://www.doczj.com/doc/92132175.html,mon.web/DocViewSummary.aspx?docId=1824758 &leafId=14106&chnId=&viewMode=content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关于农村土地改革的问题成为本次会议的热点和焦点。如果说30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开始并且由土地入手建立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序幕,那么,30年后今天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也将从土地入手完善和解决一些束缚农村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于“三农”问题。社会学家、三农问题评论家艾君曾多次撰文探讨和呼吁。写就了《农民与农民问题的探讨与思索》、《农民工问题与三农问题刍议》、《农民工问题的根源在于户籍制度》、《切莫把“农民”与“村民”混为一谈》、《解决农民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首要问题》、《还给“农民工”合体的称谓》等一系列解决“农村、农民”问题以及农业发展问题的探讨文章和呼吁文章。 在这些文章里,关于一些概念的界定问题,关于反对土地私有化的提法倡导“土地使用权转让问题”,关于城乡一体化户籍制度问题,关于给予农民工平等的城市发展权问题,关于农村和谐发展问题,关于“村民”、“农民”的界定问题,关于制定《农村发展保护法》的问题,关于村民的权利和农民利益得到保护,以及城乡环保一体化问题、生态农业问题等等,他都或多或少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纵观有些见解和看法,值得欣慰的是许多观点和看法与中央正在逐步推行实施的相一致。现简述一下社会学家艾君的一些主要的观点: 1)对“农业产业化看作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二次飞跃”的提法提出质疑,并提出了“将土地进行产权分配并作为生产资料可入股问题”应该成为我国农村改革第二次飞跃的观点。 1995年春天,由山东诸城等地总结出来的一套农业产业化经营经验在我国已进入研讨试点阶段。当时典型事例就是“得利斯公司走农业产业化的成功经验”。其内涵实质是“加”字,模式即“公司加农户”、“农户加协会”、“协会加公司”等等。 1996年5月左右,全国首届农业产业化研讨在潍坊召开,会议进行了四天。中央有关部门官员、全国各地农业部门负责人、工程院院士、各农业科研部门专家学者进行了3天的研讨。会议最后一天大家推举让艾君代表谈谈感受,当时他提出了如下看法:一是不赞成第二次飞跃的说法。土地问题是解决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根本,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可以称为“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次飞跃”,因为是从土地入手的,农民最关心的也正是土地。而“农业产业化经营”解决的是市场和经营问题,不是从根本解决农民问题,因此有关权威提出是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二次飞跃”的观点,他不赞成,不可以称为“农村改革的第二次飞跃”。如果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的是当时我国农民吃饭问题,那么,实行农业产业化仅仅可以称为解决了农民如何经营农业,如何赚钱过好日子的问题。如果是解决农村经营和市场问题,为何大都是研究农业技术和政策的专家学者入会,为何不吸收一些例如,商业部、外贸部、社科院等一些长期研究市场和经营的专家和学者一起研究呢? 二是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如果按当时农村现状,盲目上马一些农村经营实体、村办企业,会不会造成农村原材料的浪费?会不会加工技术问题不过关?会不会造成农业部门对原材料、乡村企业的垄断?会不会造成城市尤其是当时的轻工行业国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因原材料进货难、进价高而造成破产(因为我国大部份轻工企业原材料都是来自农村)? 三是“农村盲目成立一些协会,例如诸城绿宝协会、蔬菜协会”等等,从经验看在全国发展会员,是否已经违背社团管理规定?[因为按社团法规不许异地发展会员]。 会上,艾君针对定性为“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二次飞跃”观点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要真

三农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三农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一)三农问题的概念 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大的变数,因为其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程度,关系着很多农民的生存。三农事业在发展中遇到了问题,将会限制我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三农”问题是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总称,三者之间有密切联系,有质的区别。 农村问题突出表现的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城市经济发达,农村面貌落后,城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主要体现为农民依赖土地,种地收入少;学习运用农业科技成果,农业增产却不增收;农业科技推广的不全面,产业化程度与国外农业相比较低;与国际农业竞争没有优势,缺少优质高效品种等。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农民生活方式单一,大多时间花在种地上;收入方式少,种地或者出苦力;转移的劳动力的权利没有保障,剩余的劳动力得不到合理的安置等。 (二)三农问题的成因 (1)基本国情的影响。人地比例关系的多少,对于农业发展、农村发达、农民贫富有着直接关系。首先,影响着我国的农业就业容量,人多地少使得农业内部的就业容量比例缩小,靠农业增加收入的

机会就相对于减少。其次,影响着农业的经营方式和农业的产业化结构,较少的土地是不可能有效的经营大规模的农业,不可能有效的提高土地生产率。最后,对于农民而言,耕地不足使他们的收入减少,影响到他们的生存。虽然如今,农民外出务工,但是人均耕地的不足,相对于市民而言这是不公平的,并且在效率方面得不到保障。 (2)体制的制约。为了工业发展的需要,国家让城市大力发展工业,引进先进技术,组织大规模生产,财政、金融、社保等政策偏向城市,使城市处于发展的优势地位。同时国家让农村以农业为主,大力发展,将农民的生活与土地紧密联系。许多优惠政策落实不到农村,对农村的财政支持部分只能完成很少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农民从根本上就没有参与现代化的机会,使得农村其它产业得不到发展,生产方式没有转变,外出务工的农民在城市遭到各种制度的威胁,生存权、发展权等处于不平等地位。国家主导的二元经济结构政策,直接割裂了农村与城市的联系,使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有了不同结果,城市与乡村极不对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城市的工业化、现代化,农村的非城镇化,工业化向城市倾斜。 (3)财政支持比重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投入对于农村而言是多于以前的,但是相对于城市而言,投入也在增加,而城市的发展迅速为自身获得了更多的财政支持,所以尽管对农村的支持的绝对量不断增加,但是比重却是下降的。 (4)农民自身的问题:我国农民人数很庞大,勤劳质朴,但是生活贫困文化素质很低,缺少现代化素质,容易满足小农经济。这些

2020年整理学习三农问题心得体会.pdf

关于三农问题的思想汇报 尊敬的大学党组织: 每年寒假开学,在火车站都会经历这样一幕:在火车站成群结队的农民工背着大包小包的铺盖,拥挤在候车厅等待外出的列车--青壮年男子、妇女、儿童??吵吵嚷嚷。 由此景,我想到了在各种媒体频频出现的带有很浓的政治词汇"三农问题"。确实国家着手解决三农问题也有好几个年头了,成效肯定是突出的,但肯定的来说存在的问题也还是比比皆是的。现在农民的地位真的提高了没?农民的权益得到落实没?作为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对这些问题我还是比较关注的。现在回家还会听到爸妈谈话间,会提到政府现在和以前对农民的政策不同的地方。让我感慨最深的一句话是爸爸说的"在我看来xx这一届是最牛的,别的不说,就说这农业税吧,这都延续几千年的传统农民给政府缴税交公粮,现在倒换成政府给咱反钱了"。是啊,这确实可以算是划时代的创举了,起码在我的农民父母眼里这不亚于任何一次重大历史事件。 在惠农方面这些确实做得不错,但是仍然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作为学生,当然我关注更多的是教育这方面。初入大学时,最让我感到不公平的是农村和城市学生的升学压力的不同,虽然学生都很辛苦,但是相比之下,我们农村孩子是得到的教育设施是最差的,可是考学要求的分数却不是最高也是比较高的。这就反映了一些政策的问题,一些城市机构还存在地方保护政策。就农民工的问题也是--好多城市人歧视农民工。确实大部分农民工从事的是体力的脏累劳动,可是我记得在毛概课上政治老师的一句话"城市人是最没有资格歧视农民工的,想这些城市里的一砖一瓦,一花一草,那些不都是前辈再前辈的农民给造出来的?正如那句小品词说的,没有农民你吃啥喝啥"。日前,全国两会圆满结束。当前,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大政方针和两会的精神开展工作。我想对于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来说,要把两会精神真正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情怀必不可少。这些不是唱高调,要确确实实深入到人民中,真真正正的解决他们最关心的问题。这样才能 安民心,才能快发展。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要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天职,而不是秀工程秀项目,这样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向党组织保证我不会做那种只说不做,只会唱高调的"秀"才,我会努力,我会奋进,我会严格要求自己。我希望党组织能够严格的考验我,让我不断的成熟,让我有更大的进步。篇二:学习三变深化农村心得体会 学习三变深化农村心得体会 "三变"改革启示我们,农村改革必须与时俱进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农村实际相结合,用新理念、新举措解决农村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下面小编整理了三变深化农村心得体会的范文,欢迎参考。 学习三变深化农村心得体会一 改革的过程是一个透过现象找规律的过程,也是一个从封闭思维向开放思维、从滞后思维向超前思维、从线性思维向复合思维的转变过程。"三变"改革以其系统性、全面性、科学性,给农村改革带来深刻的哲学启示。 第一,要用战略思维抓农村改革。"三变"改革把局部利益放在全局利益中去把握,把解决具体问题与解决深层次问题结合起来,把眼前需要与长远谋划统一起来,把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创新结合起来,实现了知与行的统一、全局与局部

新时代三农问题改革与发展

新时代三农问题改革与发展读后感 中国的农业历史悠久,从远古时代的刚萌芽的文明遗址上种植的各种作物,到今天的科技化与传统种植模式共存的农业,农业在中国一直占据着一个极为重要的地位。即使今天农业已经不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是仍然是最基础的产业。更为重要的是农业产业背后的农村发展情况,农民的生活条件,与中国社会息息相关。因此,我们绝对不能轻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在中国现行的城乡二元体制下,伴随着经济转型发展以及体制变化,中国的三农问题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制度是左右三农问题的关键因素,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从制度创新人手,通过加快制度创新,实现农业的市场化、农村的城镇化、农民的市民化。在我国经济发展进人新阶段和加人的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确立的指导思想是首先是三农问题的制度创新,政府应当成为主导力量,寄希望于农村自发的制度创新是不现实的。因为农村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的发育等,单纯靠农村自身力量推动不可能成功,只有政府力量这只看得见的手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实现全社会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营造一个全社会的公民和法人单位发展机会均等的社会环境,这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目前改革的发展前景较好。第一,我国农业发展显著,农业收入大幅增加,粮食总产与农业投入都有大幅增加,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第二,我国三农问题矛盾依然,一是城乡差距依然存在而且差距在不断扩大,而是农业产业结构失衡,三是农业要素流失,包括土地用途不合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流失,四是转化落后,我国现在的农业的产品大多是土地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这对中国农业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制约。 第一,城镇户籍制度的改革主要是解决基本公共权益的均等化问题,而财产权益的城乡不平等问题是靠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来解决。农村产权制度与农村户籍制度,与农村社区集体经济制度有关,具有相当复杂性,涉及农村土地产权、农民宅基地与住房产权,农村集体经济收益与其他资产等产权问题。公共权益的供给制度则与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保制度有关,这一制度不仅存在城乡二元的特性,而且带有明显的地方化供给特点。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主要包括:承包土地;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与农民住房;集体的经济非经营性资产、经济经营性资产和经营收入。三权分置与经营权流转;我国目前农村土地的三权交易滞后于三权分置。我国土地三权分置的核心问题在于农村土地承包权的性质问题。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不仅与农民土地权益、现代农业有关,而且关系进城农民城市化城乡发展一体化。我国土地改革制度改革仍存在三大瓶颈:社保体制;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集体经济制度。农村集体经济制度的改革方向是:从政社经不分离到政社经分离;从单一所有制到混合所有制;从使用权、经营权到财产权;从实物性占有到资本化占有;从成员身份依附到契约依附;从封闭性运行到开放性运行;同时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村民自主、多种模式、稳步进行。 第二,中国的三农问题与三化同步,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三化即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为了恰当解决三化同步的问题,应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发展一体化,可以说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城乡发展一体化并不是加减法式的城乡差距缩小,而是在城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的城乡差距缩小。 第三,三农问题还和区域发展有很重要的联系。在中国东中西部,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在中国的城乡一体化的道路上是很严重的问题这样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上,一是阶层差距,二是城乡差距,三是区域差距,而且区域差距的主要差距就在农村,因此解决三农问题绝对不能忽视各区域之间发展的极大不平衡,而且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这样的不平衡

三农问题及意义

三农问题 百科名片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领导集体施政思路的概貌。由于新领导集体面临的问题和担负的任务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施政思路展示出不少“新的东西”。这其中,对“三农”问题的态度引人关注。简介 “三农问题”不是中国特有的,但有中国特有的客观实际。“三农问题 ”是三农的各个方面的弱质性带来的,有其质的、历史的、社会的深刻原因;解决“三农问题”要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入手,对宏观政治体制、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派遣大批“小康工作队”与广大农民“三同”,在实践中探讨、创造、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任何工业化国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问题的突出性主要是中国人口基数大,解决起来规模大;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单方面独进,“三农问题”积攒的时间长,解决起来难度大;新中国建国50年,许多城市政策设计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比较效益短时间内凸显,解决起来更加复杂罢了。 含义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 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三农问题”独立地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系统的描述是指21世纪的中国,历史形成二元社会中,城市现代化,二、三产业发展,城市居民的殷实,受制于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相对滞后的问题。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且不论质的提升,仅从量上考察,中国的重大经济问题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三农问题”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问题,结构不协调问题。 农业问题 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子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从现在看来,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

形势与政策关于“三农”问题成因及对策的思考

关于“三农”问题成因及对策的思考 班级:材科1102班姓名:余芳学号:0121101010232 摘要:表现为农业不发达、农村不繁荣、农民不富裕的“三农”问题的存在,有它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复杂性,这已成为了牵动全社会上下的一个无法绕开的经济、政治、社会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人均收入低下、增长缓慢。因此,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其关键在以消灭小农经济,建立现代农业为目标,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关键词:“三农”问题;小农经济;现代农业 通常所讲的三农问题,是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统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三农问题日渐突出,引起了从学术界到决策层的重视,目前学术理论界对三农问题成因的分析歧见纷呈,故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也就不尽一致。那么,举国关注的“三农”问题,其成因究竟是什么?症结又在哪里?怎样才能解决?本文认为,有必要继续深化对“三农”问题成因的认识,从而为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提供思路,要从机械的照搬他国成功经验转到紧密依托本国国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一、我国“三农”问题的起因在于殖民入侵、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回顾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史就会发现,“三农”问题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至1840年的鸦片战争。殖民入侵打开了关闭已久的国门,冲击着古老的农业文明。由于自然经济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顽强抵抗,它的解体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但从此中国的农业经济就被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之中,虽然是被动的,甚至是不情愿的。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以及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式工业的兴起,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自然经济的主要特点是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欧美等国家扩大了对中国棉纺织品的输入,首先引起了在五口通商地区农民自给自足生活方式变化。例如著名的棉产地长江三角洲,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十六大以来,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班级:09级思政二班 姓名:王莉 学号:12009244315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摘要:所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三农问题集中反映在农民收入过低,农民就业问题严重,以及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缓慢上。因此,我们应该寻找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从而造福于人民。本文从“三农”问题的含义、现状及对策出发,探讨解决其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三农问题出路措施政策

一、三农问题的含义 农业问题,主要是指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三是农产品结构与市场结构不相适应。 农村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基础薄弱;二是城镇化进程滞后,要看到,“三农”问题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城乡经济结构是密切相关的。城镇化率低,且村镇极其分散,工业企业小而且少,缺乏产业群规模的大型企业的支撑,缺乏规模效益,与区域经济工业化的要求极不适应,农民的非农产业出路极其狭窄;三是乡村面貌落后:由于基层组织和乡级政府职能上的错位,乡村规划落后,或基本上没有规划,无法有力执行规划的问题十分普遍,导致乡村建设混乱。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二是农民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三是农民的文化素质得不到较快提高。 二、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现状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不论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改革开放以后还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可见三农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所谓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国家安,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一定要处理好三农问题,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积极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 全面积极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取得的成就显而易见,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的完善,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也明显增强。但当今三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三农自身缺少自我发展的内部动力和调节机制且政策却大都存在短期效应,难以保证长期目标的实现,而政策的着力点大都放在了缓解三农问题的外部矛盾上,因此我们应继续着手三农问题的解决。 三、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十六届五中全会为我国农业农村工作指出了明确方向,为破解“三农”难题提供了新途径。今后,我国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始终不渝地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农村教育问题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入的根本原因。尤其像一些地区偏远的村落,教育无法很好的实施,教育资源匮乏。因此对于政府而言,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农村的教育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持和投入。农村现状的改变更多地依赖于教育质量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农村的教育提高了,农民的素质提高了,“三农”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第二、制定更加积极的城市化发展战略,为城乡产业转换和农民身分转换拓宽空间。要重新考虑我们的城市化政策,正确定位大中城市发展与小城镇发展之间的关系,政策的重心应当转向积极鼓励发展大中型城市。 第三、适时调整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以乡镇工业园区为载体提高农村土地使

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浅谈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摘要:“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三农”问题的实质在于农民处于不平等的社会环境中,“三农”政策在性质上属于农业宏观调控行为。由于农业宏观调控行为分为决策行为和执行行为,前者具有可诉性,后者则无,因此对“三农”政策的事后规制和救济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 关键词:“三农”政策;农业宏观调控;行为农业宏观调控决策行为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当前,随着新旧体制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三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孔祥智[1] 认为,“三农”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农业、农村、农民的范畴,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安全性问题。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农民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具有新的内容、新的特点和新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广大农村工作者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和工作方式,一切从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营建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切实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2]。 一、把握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切入点 农民问题错综复杂,解决的切入点就是搞好权利和经济利益:在政治上,充分尊重民主权利;在经济上,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为此,在工作中应着重把握和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业政策问题。一是土地政策。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基,土地问题是“三农”的核心,事关农民的根本利益。侵害农民土地权益,将直接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农民的就业和生产生活保障,直接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之规定[3],依法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决策权,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二是集体财务管理政策。农村财务问题既是农民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引起农民集体上访的主要导火索。搞好农村集

新时期的“三农”问题与解决思路

新时期的“三农”问题与解决思路 新阶段的“三农”咨询题与解决思路 近几年,农业、农村和农民咨询题已成为决策界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上上下下都在讨论“三农”咨询题,纷纷为其献计献策。到底“三农”咨询题出在哪里、症结何在?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或缓解它?这是本文要研究的要紧内容。一、“三农”咨询题的核心与症结所在当前在农村社会经济进展中浮现了一系列需要关注和亟待解决的咨询题。例如,有农民收入咨询题、税费负担咨询题、劳动力转移咨询题、土地市场制度咨询题、农村金融制度咨询题、粮食流通体制咨询题,还有农村市场消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九年制义务教育、社会基本保障制度以及农民自组织等等咨询题。乍一看,如何会冒出这么多咨询题来,使人觉得无从下手。事实上,当前农业、农村暴露出的一系列咨询题,并别是近期才产生的,有许多咨询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浮现了,只是那时咨询题还没有累积到如今这种严峻程度。另外,从这些咨询题之间的关系分析,农业、农村和农民中浮现的诸多咨询题并别是并列关系,也别是在同一阶段发生的,其中有许多咨询题是相互关联,存在着衍生关系。比如,农民收入咨询题与税费负担、劳动力转移、土地市场、金融制度就有着直接关系,并且也与粮食流通体制、农村市场消费等紧密相关。所以,在陈述“三农”咨询题时,别能简单地排列咨询题,应该寻出事关农业、农村经济社会进展的重大咨询题和核心咨询题来,分析其形成原因,并对症下药。我认为,当前“三农”咨询题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咨询题,二是农村市场消费咨询题,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咨询题,其他咨询题要么是由这三个咨询题引发出来,要么与其密切相联。目前“三农”咨询题差不多和过去的“三农”咨询题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如果说过去有“三农”咨询题,在八十年代中期往常,表如今宏观层面上仅仅是一具农产品供给咨询题,或者说是食品安全咨询题;如今三农咨询题差不多从食品安全咨询题演变成一具以收入、消费和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和社会咨询题。在现时期,归结起来“三农”咨询题的核心是农民的生存权和进展权与都市居民的差距越来越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繁荣要紧表如今都市方面,农村经济进展要相对降后。同都市相比,农村进展降后首先体如今投资严峻别脚,基础设施供给明显滞后。自1998年中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尽管中央和各级地点政府向农业和农村投入了大量资金,明显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的降后状况。但是,在利用财政资金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上,国家向都市投资多而对农村投资偏少。例如,1998年至20xx年国家延续发行建设国债6600多亿元,其中用于农业和农村的资金约为1897亿元,占28.7。20xx年,国家又发行国债1400亿元,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为445亿元,占31.8。算是这2300多亿元,还包括了大江大河工程管理、生态环境爱护和建设投资等,而这些投资直接受益的是全社会,对拉动农村经济进展的直接作用并别十分明显。在国家集中大量资金投向都市基础设施建设后,使得都市公共品的供给和现代化水平上了好几个台阶。和国外比较,目前我国的都市特别是大中都市的现代化水平并别比发达国家差,甚至还超过一些国家。可是,由于农村投资少,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保障等公益性事业进展严峻降后,同都市的差距越拉越大。这个地方,假如仅以基础设施供给状况衡量城乡进展水平,那么当你进入中国的大中都市就看起来到了发达国家,相反当你进入中国的农村又看起来到了进展中国家。这种城乡反差既存在于东部沿海地区,也存在于中西部地区。城乡投资差距别仅反映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而且还反映在民间投资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里,农村集体和个人投资增长也远远降后于都市。从1990年到20xx年,都市集体和个人名义投资增长了14.6倍,而农村集体和个人投资仅增长了5.5倍,都市比农村增长速度快1.7倍。农村投资增长慢,经济进展速度必定也慢,进而农民收入的增长也可不能快。1990年到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76.9,年均增长4.48,比80年代增长速度(8.4)几乎慢了一倍。而同期内,都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由慢变快,13年里居

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

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 “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领导集体施政思路的概貌。由于新领导集体面临的问题和担负的任务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施政思路展示出不少“新的东西。 在21世纪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同样将在中华名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和保障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取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与否,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央新的领导集体对“三农”问题尤其重视,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三农”问题。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深化下去,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解决农村问题是中国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中国农村虽然有局部的繁荣,但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经济的双重挤压下,中国农村处在破产的边缘,孕育着社会、经济、和政治危机。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领导集体施政思路的概貌。由于新领导集体面临的问题和担负的任务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施政思路展示出不少“新的东西”。这其中,对“三农”问题的态度引人关注。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 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本没有遵循市场规律。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从现在看来,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剩余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入世挑战。 农村问题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 成了城乡之间、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这种户籍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已经受到理论界的一致质疑。各地兴起的户籍制度改革纷纷向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开刀”,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解放农村剩余生产力。但需要前瞻的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因此,城市化的步骤需要控制,是消解城乡二元对立、改革户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 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据统计,

关于三农问题的思考

关于三农问题的思考 作者:马小平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04期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则是收入问题。应千方百计从增加农民收入入手来解决三农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和稳定,更关系到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以往影响农民收入的相关因素分析 农民增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农民增收的问题作出仔细的分析,从而找出一条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影响我国农民增收的因素主要有: 1.农产品成本高、价格低、限制了农民增收 农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农产品相对过剩,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缩小后,农民收入增长受到了限制。 2.农业经营结构不合理阻碍了农民增收 农民收入增长与收入构成密切相关,而收入构成又受制于生产经营结构。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结构不合理导致农产品低水平、结构性过剩,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表现为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的不合理,我国以农户为主的生产结构高度雷同,产品品种在较大区域内大体一致,小生产或小农经营只能在满足自身需求的情况下,再将剩余部分转向市场,加之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致使价格不断下跌,农民收入增幅下降。 3.农民文化素质需进一步提稿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用于农业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大量涌现,要求农民加强对这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学习,并将其运用到生产经营中去,而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对此则有些无所适从,很难选择到先进适用且市场需求空间较大的新品种和新技术运用到生产经营中,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4.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 在当前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的竞争力强弱与组织化程度的高低成正比。改革以来我国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仍以农户为单位,每一农户经营的土地非常有限,按每户三人计算,每户经营的土地在7亩左右,要在人均2.3亩土地上把农民的收入提高到发达国家或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要在人均2.3亩土地上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根本做不到的。另外,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过于分散,在生产经营上仍处于“户自为战”的状态,农户经营行为协调性很差,组织化程

浅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浅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摘要: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三农问题由来已久,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还是个政治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可谓仁者见仁,但问题仍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三农兴亡,匹夫有责。笔者认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从制度着手,改革已经不适应农村、农业发展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土地制度,实行规模化经营。 关键字:三农问题根本途径 一前言 200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全文公布。这是时隔18年中央再次把三农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也是建国55年来中央首次就农民增收问题出台文件。海外媒体评论说:一号文件闪耀人文关怀光芒,是多年来政策含金量最高,实招最多的一个促进农民增收的文件。《中国农民调查》的出版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凡响。 不管是中央高层的高度重视还是民间的强烈反映,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三农问题是个大问题,难问题。农业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其它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农村的繁荣稳定关系到现代化的大局,十三亿人九亿在农村。农民增收问题直接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其意义不必赘述。三农问题主要表现为农业落后、农民贫困、农村闭塞。具体表现为农民增收困难、大量农民外出打工、农村大量土地闲置、农业效益低、国家出现粮食安全问题。 二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及笔者分析其不足 (一)税费改革 现在全国大部分省份都在推行税费改革,税费改革大快人心,它的确大幅度的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的相应的可支配收入增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说2004年农业税总体上降低一个百分点,同时取消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但是它不能增强农民的幸福感,因为城乡收入差距太大,1997—2001年城乡收入比分别是2.47:1,2.51:1,2.65:1,2.79:1,2.90:1。国家统计局课题组测算的基尼系数2000年已经达到了0.417,0.4为国际警戒线(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税费改革是减去农民的不合理税费负担,不合理税费负担毕竟不是全部负担,减去之后,农民还依靠什么增加收入呢?难道收入增长就此停止不前吗?减轻农民负担并不能绝对增加和持续的增加农民的收入。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因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业。税费改革针对的是农村的税制和腐败问题,所以税费改革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二)国家的投入 不管是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对三农问题来说都是外部条件。国家的投入只有在农村充满活力时才可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只能额外增加农民种粮收益,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由于农民市场信息极不完全,农民盲目耕种,再加上农产品品质低,结构不合理,结果是“多收了三五斗”。所以国家的投入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三)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结构调整的目的在于更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进而提高农民收入。事实上,结构矛盾是个永恒的话题,农业结构应随着市场的消费结构的改变而改变。农产品市场结构包括农产品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而我们的农民兄弟一般只看到了品种结构的变化(是由错误的信息和政府的误导引起的),而没有看到品质结构的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公害

2017考研政治分析题之三农问题

2017考研政治分析题之三农问题 答题模板 三农问题 一、是什么 1、农村改革问题:——陈述农村改革的历史 ⑴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 ⑵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初步构筑了农村新经济体制 ⑶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2、农村存在的问题:——陈述农村改革的问题 ⑴农业劳动生产率低 ⑵城镇化水平低 ⑶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 二、怎么说 三农问题的必要性、紧迫性: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三个“没有,就没有”) 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三、怎么干 1、解决三农问题: ⑴目标: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⑵具体措施有: 1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使更多农民能够从事非农产业 2为农民进城镇变就业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农民变为城镇居民。 2、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⑴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培养新型农民、增加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⑵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⑶还要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⑷“加快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3、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例题: 1请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新时代背景下“三农”问题与金融服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2132175.html, 新时代背景下“三农”问题与金融服务 作者:徐晨阳杨飞宗亚姝 来源:《今日财富》2019年第23期 “三农”问题与我国的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现代化农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金融行业的支持,“三农”问题与金融服务的有机结合将会对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动力。发挥金融不同模块的积极作用,为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提供适合的经济服务,为优化农村的资源配置发挥积极作用。 一、新时代背景下“三农”发展的现状与优势条件 从2004年以来,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三农”问题,国家把“三农”问题放在国家发 展的重要位置。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行将“三农”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潮,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所面临的问题,让乡村振兴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作出贡献。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粮食产量逐年提升,农作物种类也不断丰富,农村建设不断发展,农民生活生平不断提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和农民价值观念的变化,集约化、机械化、科技化生产开始发展,农村建设的更高需求的提出以及农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加上国家对“三农”的重视和支持以及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这些机遇与挑战与“三农问题”的发展密切相关。科技与农业结合,现代化建设与农村建设相衔接,农民生活的多元化发展等现状,为“三农”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优势。 二、金融服务与“三农”问题的发展状况 (一)金融服務的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金融服务不断完善和发展。金融服务应用于“三农”的发展,在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金融服务没有和“三农”进行有效地结合,金融行业主要服务市场经济。随着土地流转的不断优化和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三农”与金融服务不断紧密结合,农业贷款数额不断提升。随着近几年进准扶贫的推广,金融为“三农”的支持开辟了一个新的阶段,金融服务广泛应用在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各个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行,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有利条件,国家聚焦“三农”发展,全社会响应积极建设乡村的号召,顺应五大发展理念,努力建设新时代乡村面貌。 (二)存在问题 金融服务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为:1.部分农民金融意识不足,保守性过重,在参与金融活动时具有一定的排斥和恐惧。2.信贷体系不完善,农民在申请贷款时,存在缺乏抵押物等问题,贷款数额等问题明显。失信人员过多,影响金融行业的持续性发展。3.金

论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论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所谓三农是指农业、农民与农村,三农问题就是关于农业、农民和农村的问题。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据着人口的绝大多数,因此解决三农问题是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实现三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着国民素质的全面提升的大问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放在任何历史阶段,放在任何国家都不变的真理。汉代大儒董仲舒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马克思也认为“人只有吃饱穿暖,才能从事文化艺术政治”,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低,没有发达的商品经济,农业在封建国家经济结构中是基础也是核心地位,因此统治者历来关心三农问题,当然他们是从考虑统治地位角度来关心民生问题的。党和国家向来关心三农问题,一方面这是由党的性质与宗旨决定的,另一方面,这是由于农民对中国革命及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牺牲与贡献。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无产阶级力量的薄弱,形成了工农联盟,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党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陈毅元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的小推车推出来的”。 建国初期在我国工业化原始积累过程中建国后,为了发展工业,不得不采用剥夺农业的方式来进行积累,使农村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工业,农民生活与城市有极大差距。有学者计算,从1953年实现统购统销到1978年,国家通过低价收购农产品提取了4000亿元的积

累,相当于同期形成的国有工业部门固定资产原值的约90%;而1978年以后到现在的20多年中,低价拿农民的土地,价值高达2万亿人民币。另外,低价使用农民工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同工不同酬,即便是同工同酬了,城市户口的人有福利,而农村户口的人没有。 农村同样打响了改革的第一枪,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拉开序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了旧的人民公社体制,然后才开始轰轰烈烈的企业改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提高,但是收入差距却是越来越大,根据统计局统计1978年农村人均纯收入为133.6元,城镇居民收入为316.0元,收入之比为1:2.37,2011年农村人均纯收入为6977元,同期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3979元,收入之比为1:3.43。另外城镇居民还可以享受各种补贴与福利、公共服务,灰色收入,农民却还有用于生产的支出,剔除去这些因素,城乡收入差距更大。 基础设施是居民,企业共同生活生产的物质基础,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薄弱,绝大多数农村的文化、体育、娱乐、休闲等生活性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普遍不足,医疗卫生条件落后,教育硬件与软件设施薄弱,自来水,电网,没有形成完善的系统,相当一部分农村没有通公路,甚至地处深山交通闭塞,邮政通讯更是基础设施条件差,服务水平低。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比喻,外国人看了中国的大城市,认为中国拥有现代化的城市、豪华的宾馆、完善的基础设施、较高的生活水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