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求曲线的方程练习

高中数学-求曲线的方程练习

高中数学-求曲线的方程练习
高中数学-求曲线的方程练习

高中数学-求曲线的方程练习

[基础达标]

1.已知椭圆的焦点是F 1、F 2,P 是椭圆的一个动点,如果M 是线段F 1P 的中点,则动点M 的轨迹是________.

解析:由图知PF 1+PF 2=2a .连结MO ,则F 1M +MO =a (a >F 1O ).故M 的轨迹是以F 1、O 为焦点的椭圆.

答案:椭圆

2.已知动点M 到A (2,0)的距离等于它到直线x =-1的距离的2倍,则点M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

解析:设M (x ,y ),由题意,得(x -2)2+y 2

=2|x +1|.

化简,得-3x 2-12x +y 2

=0.

答案:y 2=3x 2

+12x

3.已知动抛物线以y 轴为准线,且过点(1,0),则抛物线焦点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 解析:设焦点坐标为(x ,y ),因动抛物线以y 轴为准线,且过点(1,0),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得:

(x -1)2+y 2=1(x >0),即(x -1)2+y 2

=1(x >0).

答案:(x -1)2+y 2

=1(x >0)

4.设圆C 与圆x 2+(y -3)2=1外切,与直线y =0相切,则C 的圆心轨迹为________. 解析:设圆C 的半径为r ,则圆心C 到直线y =0的距离为r .由两圆外切可得,圆心C 到点(0,3)的距离为r +1,也就是说,圆心C 到点(0,3)的距离比到直线y =0的距离大1,故点C 到点(0,3)的距离和它到直线y =-1的距离相等,符合抛物线的特征,故点C 的轨迹为抛物线.

答案:抛物线

5.设动点P 在直线x =1上,O 为坐标原点,以OP 为直角边,点O 为直角顶点作等腰Rt △OPQ ,则动点Q 的轨迹是________.

解析:设Q (x ,y ),P (1,y 0),由OQ →·OP →=0知y 0y =-x .① 又由OQ =OP ,得x 2+y 2

=1+y 20,即x 2+y 2=1+y 2

0.② 由①②消去y 0,得点Q 的轨迹方程为y =1或y =-1.故动点Q 的轨迹是两条平行线.

答案:两条平行线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为平面内一个动点,B (2,0),若OA →·BA →=|OB →|(O 为坐标原

点),则动点A 的轨迹是________.

解析:设A (x ,y ),则OA →=(x ,y ),BA →=(x -2,y ),因为OA →·BA →=|OB →

|,所以x (x -2)+y 2=2,即(x -1)2+y 2

=3,所以动点A 的轨迹是圆.

答案:圆

7.长度为1的线段AB 在x 轴上运动,点P (0,1)与点A 连结成直线PA ,点Q (1,2)与点B 连结成直线QB ,则直线PA 与QB 交点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

解析:如图所示,设直线PA 与QB 的交点为M (x ,y ). 再设A (a ,0)(a ≠0),则B (a +1,0).

由截距式得直线PA 的方程为x a +y

1=1,即x +ay =a .

由两点式得直线QB 的方程为y -20-2=x -1

a +1-1

即2x +ay -2a -2=0.

故点M 的坐标是方程组?

???

?x +ay =a 2x +ay -2a -2=0的解,

消去参数a 得(2-x )y =2,

故点M 的轨迹方程为(2-x )y =2. 答案:(2-x )y =2

8.曲线C 是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 1(-1,0)和F 2(1,0)的距离的积等于常数a 2

(a >1)的点的轨迹.给出下列三个结论:

①曲线C 过坐标原点;

②曲线C 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③若点P 在曲线C 上,则△F 1PF 2的面积不大于12

a 2

.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

解析:设曲线C 上任一点P (x ,y ),由PF 1·PF 2=a 2,可得 (x +1)2+y 2·(x -1)2+y 2

=a 2

(a >1),将原点(0,0)代入等式不成立,故①不正确.

∵点P (x ,y )在曲线C 上,点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 ′(-x ,-y ),将P ′代入曲线C

的方程等式成立,故②正确.设∠F 1PF 2=θ,则S △F 1PF 2=12PF 1·PF 2·sin θ=12

a 2

sin θ

≤12

a 2

,故③正确. 答案:②③

9.△ABC 的顶点A 固定,点A 的对边BC 的长是2a ,边BC 上的高的长是b ,边BC 沿一条定直线移动,求△ABC 外心的轨迹方程.

解:如图所示,以BC 所在的定直线为x 轴,以过A 点与x 轴垂直的直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A 点的坐标为(0,b ).

设△ABC 的外心为M (x ,y ),

作MN ⊥BC 于N ,则MN 是BC 的垂直平分线. ∵BC =2a ,∴BN =a ,MN =|y |. 又M 是△ABC 的外心,∴MA =MB .

而MA =x 2+(y -b )2

, MB = MN 2+BN 2= a 2+y 2,

∴ x 2+(y -b )2= a 2+y 2

.

化简,得所求轨迹方程为x 2-2by +b 2-a 2

=0.

10.如图,从双曲线x 2

-y 2

=1上一点Q 引直线x +y =2的垂线,垂足为N ,求线段QN 的中点P 的轨迹方程.

解:设P 点坐标为(x ,y ),双曲线上点Q 的坐标为(x 0,y 0),因为点P 是线段QN 的中点,所以N 点的坐标为(2x -x 0,2y -y 0).

又点N 在直线x +y =2上,所以2x -x 0+2y -y 0=2, 即x 0+y 0=2x +2y -2.①

又QN ⊥l ,k QN =2y -2y 0

2x -2x 0=1,即x 0-y 0=x -y .②

由①②,得x 0=12(3x +y -2),y 0=1

2

(x +3y -2).

又因为点Q 在双曲线上,

所以14(3x +y -2)2-14

(x +3y -2)2

=1.

化简,得(x -12)2-(y -12)2=1

2

.

所以线段QN 的中点P 的轨迹方程为

(x -12)2-(y -12)2=12

.

[能力提升]

1.设向量i ,j 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x 轴、y 轴正方向上的单位向量,若向量a =(x +3)i +y j ,b =(x -3)i +y j ,且|a |-|b |=2,则满足上述条件的点P (x ,y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

解析:因为|a |-|b |=2,

所以(x +3)2+y 2-(x -3)2+y 2

=2,

其几何意义是动点P (x ,y )到定点(-3,0),(3,0)的距离之差为2,由双曲线定义可知点P (x ,y )的轨迹是以点(-3,0)和(3,0)为焦点,且2a =2的双曲线的一支,由c =3,a =1,解得b 2=c 2-a 2=8,

故点P (x ,y )的轨迹方程是x 2

-y 2

8=1(x >0)或(x ≥1).

答案:x 2

-y 2

8

=1(x >0)或(x ≥1)

2.如图, 半径为1的圆C 过原点,Q 为圆C 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OQRP 为平行四边形,其中RP 为圆C 在x 轴上方的一条切线,当圆心C 运动时,则点R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

解析:设圆心C 的坐标为(x 0,y 0)(x 0≠0),则点Q 、P 的坐标分别为(2x 0,0) 、(x 0,y 0

+1),得PQ 的中点M 的坐标为(3x 02,y 0+1

2

),因为OQRP 为平行四边形,PQ 的中点M 也是OR

的中点,所以可得R 点坐标为(3x 0,y 0+1),令R 点坐标为(x ,y ),则?

????x =3x 0

y =y 0+1即???

??x 0=x

3y 0=y -1

又x 2

+y 20

=1,代入得x 2

9+(y -1)2

=1,故点R 的轨迹方程为x 2

9

+(y -1)2

=1(x ≠0,x ≠2).

答案:x 2

9

+(y -1)2

=1(x ≠0,x ≠2)

3.已知动点A 、B 分别在x 轴、y 轴上,且满足AB =2,点P 在线段AB 上,且AP →=tPB →(t

是不为零的常数).设点P 的轨迹方程为C .

(1)求点P 的轨迹方程C ;

(2)若t =2,点M 、N 是C 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动点(M 、N 不在坐标轴上),点Q 坐标为(3

2

,3),求△QMN 的面积S 的最大值. 解:(1)设A (a ,0),B (0,b ),P (x ,y ),

因为AP →=tPB →

,即(x -a ,y )=t (-x ,b -y ),

所以?????x -a =-tx

y =t (b -y ),则?

????a =(1+t )x b =

(1+t )y t

,由题意知t >0,

因为AB =2,a 2+b 2=4,即(1+t )2x 2

+(1+t t

)2y 2=4,

所以点P 的轨迹方程为:x 2

4(1+t )2+y 2

4t

2

(1+t )

2

=1. (2)t =2时,轨迹方程C 为9x 2

4

+916

y 2

=1,设M (x 1,y 1),

则N (-x 1,-y 1),MN =2x 2

1+y 2

1,

设直线MN 的方程为:y =y 1x 1

x (x 1≠0),点Q 到直线MN 的距离为:d =

????

??32y 1-3x 1x 21+y 2

1

所以S △MNQ =12

×2x 21+y 2

????

??32y 1-3x 1x 21+y 2

1

=??????32y 1-3x 1,

又9x 214+9y 2116=1,所以9x 2

1+9y 214=4. 所以S 2

△MNQ =4-9x 1y 1,

而1=9x 214+9y 2116≥-2·3x 12·3y 14=-9x 1y 1

4

所以-9x 1y 1≤4,当且仅当3x 12=-3y 1

4

即x 1=-1

2

y 1时,取等号.

所以S △MNQ 的面积最大值为2 2.

4.(创新题)已知点M (4,0),N (1,0),若动点P 满足MN →·MP →=6|PN →

|. (1)求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

(2)设过点N 的直线l 交轨迹C 于A ,B 两点,若-187≤NA →·NB →≤-12

5

,求直线l 的斜率

的取值范围.

解:(1)设动点P (x ,y ), 则MP →=(x -4,y ),MN →=(-3,0),PN →

=(1-x ,-y ).

由已知得-3(x -4)=6(1-x )2+(-y )2

化简得3x 2

+4y 2

=12,即x 24+y 2

3

=1.

所以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为x 24+y 2

3

=1.

(2)由题意知,直线l 的斜率必存在,

不妨设过N 的直线l 的方程为y =k (x -1),

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 (x 1,y 1),B (x 2,y 2). 由????

?y =k (x -1)x 24+y 2

3

=1消去y 得(4k 2+3)x 2-8k 2x +4k 2

-12=0.

因为N 在椭圆内,所以Δ>0.所以?

???

?x 1+x 2=8k

2

3+4k

2,

x 1x 2=4k 2

-123+4k

2.

因为NA →·NB →

=(x 1-1)(x 2-1)+y 1y 2

=(1+k 2

)(x 1-1)(x 2-1)

=(1+k 2

)[x 1x 2-(x 1+x 2)+1]

=(1+k 2)4k 2-12-8k 2+3+4k 2

3+4k 2

=-9(1+k 2

)3+4k

2

. 所以-187≤-9(1+k 2

)3+4k 2

≤-125

,解得1≤k 2

≤3, 所以-3≤k ≤-1或1≤k ≤ 3.

高中数学专题-集合的概念及其基本运算

高中数学专题-集合的概念及其基本运算 【考纲考点剖析】 考 点 考纲内容 5年统计 分析预测 1.集合间的 基本关系 1.了解集合、元素的含义及其关系。 2.理解全集、空集、子集的含义, 及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关系。 3.掌握集合的表示法 (列举法、描述法、Venn 图)。 1.集合交、并、补的运算是考查的热点;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很少涉及; 3.题型:选择题 4.备考重点: (1) 集合的交并补的混合运算; (2) 以其他知识为载体考查集合之间的关系; (3) 简单不等式的解法. 2.集合的基 本运算 1.会求简单集合的并集、交集。 2.理解补集的含义,且会求补集。 【知识清单】 1.元素与集合 (1)集合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若a 属于集合A ,记作a A ∈;若b 不属于集合A ,记作b A ?. (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常见数集及其符号表示 数集 自然数 集 正整数 集 整数集 有理数 集 实数集 符号 N N *或 N + Z Q R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

A 包含于集合 B ,或集合B 包含集合A ,也说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记为A B ?或B A ?. (2)真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A B ?,且集合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A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为A B ?≠. (3)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4)若一个集合含有n 个元素,则子集个数为2n 个,真子集个数为21n -. 3.集合的运算 (1)三种基本运算的概念及表示 名称 交集 并集 补集 数学 语言 A∩B={x|x ∈A,且x ∈B} A ∪B={x|x ∈A,或x ∈B} C U A={x|x ∈ U,且x ?A} 图形 语言 (2)三种运算的常见性质 A A A =I , A ?=?I , A B B A =I I , A A A =U , A A ?=U , A B B A =U U . (C A)A U U C =,U C U =?,U C U ?=. A B A A B =??I , A B A B A =??U , ()U U U C A B C A C B =U I , ()U U U C A B C A C B =I U . 【重点难点突破】 考点1 集合的概念 【1-1】【全国卷II 理】已知集合,则中元素的 个数为 A. 9 B. 8 C. 5 D. 4 【答案】A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基础知识点及答案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基础知识点及答案 1、角的概念的推广: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的图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正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负角,一条射线没有作任何旋转时,称它形成一个零角。射线的起始位置称为始边,终止位置称为终边。 2、象限角的概念:在直角坐标系中,使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的角。如果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何象限。 3.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1)α终边与θ终边相同(α的终边在θ终边所在射线上)?2()k k αθπ=+∈Z , 注意:相等的角的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如与角 1825-的终边相同,且绝对值最小的角的度数是___,合___弧度。 弧度:一周的弧度数为2πr/r=2π,360°角=2π弧度,因此,1弧度约为57.3°,即57°17'44.806'', 1°为π/180弧度,近似值为0.01745弧度,周角为2π弧度,平角(即180°角)为π弧度, 直角为π/2弧度。(答:25-;5 36 π- ) (2)α终边与θ终边共线(α的终边在θ终边所在直线上) ?()k k αθπ=+∈Z . (3)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x 轴对称?2()k k αθπ=-+∈Z . (4)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y 轴对称?2()k k απθπ=-+∈Z . (5)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原点对称?2()k k απθπ=++∈Z . (6)α终边在x 轴上的角可表示为:,k k Z απ=∈; α终边在y 轴上的角可表示为:,2k k Z παπ=+∈;α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可表示为:,2 k k Z π α=∈. 如α的终边与 6 π 的终边关于直线x y =对称,则α=____________。 (答:Z k k ∈+ ,3 2π π) 4、α与2α的终边关系:由“两等分各象限、一二三四”确定.如若α是第 二象限角,则2 α 是第_____象限角 (答:一、三) 5.弧长公式:||l R α=,扇形面积公式:211||22 S lR R α==,1弧度 (1rad)57.3≈. 如已知扇形AOB 的周长是6cm ,该扇形的中心角是1弧度,求该扇形的面积。 (答:22cm ) 6、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设α是任意一个角,P (,)x y 是α的终边上的任意一点(异于原点),它与原点的距离是220r x y =+>,那么 s i n ,c o s y x r r αα==,()tan ,0y x x α=≠,cot x y α=(0)y ≠,sec r x α=()0x ≠, ()csc 0r y y α=≠。三角函数值只与角的大小有关,而与终边上点P 的位置无关。

数学基础知识大全

数学基础知识大全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倍数×1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6.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7.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V=abh 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 三角形高=面积×2÷底h=2s÷a 三角形底=面积×2÷高a=2s÷h 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s=ah 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S:面积C:周长л 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s=лrr 9.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 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新高中数学《集合》专项测试 (1145)

高中数学《集合》测试题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设集合{}{}{}1,2,3,4,5,|,,,A B M x x a b a A b B ====+∈∈则M 中的元素个数为 (A)3 (B)4 (C)5 (D)6(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大纲版数学(理)WORD 版含答案(已校对)) 2.设集合{|1A x =-≤x ≤2},B={x |0≤x ≤4},则A ∩B=A (A)[0,2] (B)[1,2] (C)[0,4] (D)[1,4](2006年高考浙江理) 3.设集合{1,2}A =,则满足{1,2,3}A B ?=的集合B 的个数是( ) (A)1 (B)3 (C)4 (D)8(2006辽宁理) 4.已知集合M ={x |x 2<4},N ={x |x 2-2x -3<0},则集合M ∩N 等于( ) A.{x |x <-2} B.{x |x >3} C.{x |-1<x <2} D.{x |2<x <3}(2004全国Ⅱ1) 5.若集合A={-1,1},B={0,2},则集合{z ︱z=x+y,x∈A,y∈B}中的元素的个数为 ( ) A .5 B .4 C .3 D .2(2012江西理) C 6.设集合A={x|1<x <4},集合B ={x|2x -2x-3≤0}, 则A ∩(C R B )= A .(1,4) B .(3,4) C.(1,3) D .(1,2)∪(3,4) 7.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20ax bx c ++<的解集为实数集R ,则a 、b 、c 应满足的条件为-----------------------------------------------------------------------( ) (A ) a >0,b 2―4ac >0 (B ) a >0,b 2 ―4ac <0 (C ) a <0,b 2―4ac >0 (D ) a <0,b 2―4ac <0 二、填空题 8.已知全集U ={1,2,3,4,5,6,7,8,9,10},集合{}321,,a a a A =,则满足

【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求曲线的方程

求曲线的方程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动点P到点(-1,2)的距离是3,则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 ) A.(x+1)2+(y-2)2=9 B.(x-1)2+(y+2)2=9 C.(x+1)2+(y-2)2=3 D.(x-1)2+(y+2)2=3 2.已知点P是直线2x-y+3=0上的一个动点,定点M(-1,2),Q是线段PM延长线上的一点,且|PM|=|MQ|,则Q点的轨迹方程是( ) A.2x+y+1=0 B.2x-y-5=0 C.2x-y-1=0 D.2x-y+5=0 3.等腰三角形ABC底边两端点是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顶点C的轨迹是( ) A.一条直线 B.一条直线去掉一点 C.一个点 D.两个点 4.已知两定点A(-2,0),B(1,0),如果动点P满足条件|PA|=2|PB|,则动点P的轨迹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等于( ) A.9π B.8π C.4π D.π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3,1),B(-1,3),若点C满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α错误!未找到引用源。+β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其中α,β∈R,且α+β=1,O 为坐标原点,则点C的轨迹为( ) A.射线 B.直线 C.圆 D.线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6.直角坐标平面xOy中,若定点A(1,2)与动点P(x,y)满足错误!未找到引用

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4,则点P的轨迹方程是. 7.(2013·珠海高二检测)动点P与平面上两定点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连线的斜率的积为定值-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则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 8.(2013·揭阳高二检测)已知直线l: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M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过点M作x轴和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B,点P 是线段AB的靠近点A的一个三等分点,点P的轨迹方程为. 三、解答题(9题,10题14分,11题18分) 9.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是A(4,2),底边一个端点是B(3,5),求另一个顶点C的轨迹方程,试说明它的轨迹是什么? 10.已知A,B分别是直线y=错误!未找到引用源。x和y=-错误!未找到引用源。x 上的两个动点,线段AB的长为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P是AB的中点.求动点P 的轨迹C的方程. 11.(能力挑战题)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边AB,BC上分别有一个动点Q,R,且|BQ|=|CR|.求直线AR与DQ的交点P的轨迹方程.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由条件可知,点P的轨迹是以(-1,2)为圆心,以3为半径的圆,

高一数学集合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四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 ) A 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学生 B 著名的艺术家 C 一切很大的书 D 倒数等于它自身的实数 2、集合{a ,b ,c }的真子集共有 个 ( ) A 7 B 8 C 9 D 10 3、若{1,2}?A ?{1,2,3,4,5}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 的个数是 ( ) A. 6 B. 7 C. 8 D. 9 4、若U={1,2,3,4},M={1,2},N={2,3},则C U (M ∪N )= ( ) A . {1,2,3} B. {2} C. {1,3,4} D. {4} 5、方程组 1 1x y x y +=-=- 的解集是 ( ) A .{x=0,y=1} B. {0,1} C. {(0,1)} D. {(x,y)|x=0或y=1} 6、以下六个关系式:{}00∈,{}0??,Q ?3.0, N ∈0, {}{},,a b b a ? , {}2 |20,x x x Z -=∈是空集中,错误的个数是 ( ) A 4 B 3 C 2 D 1 7、点的集合M ={(x,y)|xy≥0}是指 ( ) A.第一象限内的点集 B.第三象限内的点集 C. 第一、第三象限内的点集 D. 不在第二、第四象限内的点集 8、设集合A=} { 12x x <<,B=} { x x a <,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 { 2a a ≥ B } { 1a a ≤ C } { 1a a ≥ D } { 2a a ≤

9、 满足条件M }{1=}{1,2,3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 A 1 B 2 C 3 D 4 10、集合{}|2,P x x k k Z ==∈,{}|21,Q x x k k Z ==+∈, {}|41,R x x k k Z ==+∈,且,a P b Q ∈∈,则有 ( ) A a b P +∈ B a b Q +∈ C a b R +∈ D a b +不属于P 、Q 、R 中的任意一个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 11、若}4,3,2,2{-=A ,},|{2 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 12、集合A={x| x 2 +x-6=0}, B={x| ax+1=0}, 若B ?A ,则a=__________ 13、设全集U={ } 2 2,3,23a a +-,A={}2,b ,C U A={} 5,则a = ,b = 。 14、集合{}33|>-<=x x x A 或,{}41|><=x x x B 或,A B ?=____________. 15、已知集合A={x|2 0x x m ++=}, 若A ∩R=?,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16、50名学生做的物理、化学两种实验,已知物理实验做得正确得有40人,化学实验做得正确得有31人,两种实验都做错得有4人,则这两种实验都做对的有 人.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7、已知集合A={x| x 2 +2x-8=0}, B={x| x 2 -5x+6=0}, C={x| x 2 -mx+m 2 -19=0}, 若B ∩C ≠Φ,A∩C=Φ,求m 的值 18、已知二次函数f (x )=2 x ax b ++,A=}{ }{ ()222x f x x ==,试求 f ()x 的解析式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数学(3) 第二章 统计(续) 五、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估试题 第二章 统计 测试卷 (本卷用时100分钟)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5分,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列几项调查,适合作普查的是( ) (A )调查全省食品市场上某种食品的色素是否超标 (B )调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收视率 (C )调查你所住单元各家庭订阅报刊杂志情况 (D )调查本市小学生每人每天的零花钱 2、刘翔在出征雅典奥运会前刻苦进行110米栏训练,教练对他某段时间的训练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判断他的成绩是否稳定,教练需要知道这些成绩的( ) (A )平均数 (B )方差 (C )中位数 (D )众数 3、为了了解某地5000名学生的语文测试水平,从中抽取了200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5000名学生成绩的全体是总体 (B )每个学生的成绩是个体 (C )抽取200学生成绩的集体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D )样本的容量是5000 4、一个容量为n 的样本分成若干组,已知某组的频数和频率分别是80和0.125,则n 的值为( ) (A )800 (B )1250 (C )1000 (D )640 5、如果一组数据的方差是2 s ,将每个数据都乘以2,所得新数据的方差是 ( ) (A )2 5.0s (B )2 4s (C )2 2s (D )2 s 6、为了保证分层抽样时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都相等,则要求( ) (A )每层等可能抽样 (B )每层抽取同样的样本容量 (C )每层用同一抽样方法等可能抽样 (D )不同的层用不同的方法抽样 7、若b a ,是常数,下列有关连加符号 ∑ =n k 1 的运算 ① ∑==n k na a 1 ,②∑∑===n k n k k f b k bf 1 1 )()(,③[]∑∑∑===+=+n k n k n k k g k f k g k f 1 1 1 )()()()( 其中错误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8、下列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不是函数关系( )

求曲线的方程教案

2.1.2求曲线的方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坐标法的作用和意义. (2)掌握求曲线方程的常用方法和步骤,能根据条件,选择适当的坐标系和方法求 (1 (2 (3. (1 (2 难点:(1)如何根据条件建立恰当坐标系; (2)如何从形成曲线的几何条件中寻找等量关系. (3)如何选择恰当的方法将几何等量关系转化为曲线的方程. 三、教学方法:探究发现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课型:新授课.

五、教学过程: Ⅰ.复习回顾: 师:上一节,我们已经建立了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概念.利用这两个重要概念,就可以借助于坐标系,用坐标表示点,把曲线看成满足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或轨迹,用曲线上点的坐标(x,y)所满足的方程f(x,y)=0表示曲线,通过研究方 例1设

x+2y-7=0① 我们证明方程①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 (1)由求方程的过程可知,垂直平分线上每一点的坐标都是方程①解; (2)设点M1的坐标(x1,y1)是方程①的解,即x+2y1-7=0x1=7-2y1 点M1到A、B的距离分别是 (1 方程. 练习:已知点M与x轴的距离和点M与点F(0,4)的距离相等,求点M的轨迹方程. 师:下面我们通过例子来进一步熟悉求曲线轨迹的一般步骤. 例2已知一条曲线在x轴的上方,它上面的每一点到点A(0,2)的距离减去它到x 轴的距离的差都是2,求这条曲线的方程.

解:如图所示,设点M (x,y )是曲线上任意一点,MB ⊥x 轴,垂足是B ,那么点 M 属于集合}.2|||| {=-=MB MA M P 由距离公式,点M 适合的条件可表示为: 2)2(22=--+y y x ① 将①式移项后再两边平方,得 22221AM 与 4例 3.略. 练习: 思考题:课本第37页:练习第3题. 本题有多种思路,可让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可以学生点评,教 师补充. Y (). ,0,3122的轨迹方程求连线的中点为和定点上移动,在曲线动点M M A M y x B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与公式大全

必修 1 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 1.1.1 、集合 1、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3、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N*或N,整数集合:Z,有理数集合:Q,实数集合:R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 §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 A 、 B ,如果集合 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B 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是集合 B的 子集。记作 A B . 2、如果集合A B ,但存在元素 x B ,且 x A ,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 3、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记作:.并规定: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如果集合 A 中含有 n 个元素,则集合 A 有2n个子集 . § 1.1.3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 A 或集合 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 B的并集 .记作:A B . 2、一般地,由属于集合 A 且属于集合 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 B的交集.记作:A B . 3、全集、补集?C U A { x | x U , 且 x U } § 1.2.1 、函数的概念 1、设 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 f ,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 有惟一确定的数 f 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f: A B 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 f x , x A . 2、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 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 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 § 1.2.2 、函数的表示法 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 1.3.1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注意函数单调性证明的一般格式: 解:设 x1 , x2a, b 且 x1x2,则: f x1 f x2=, §1.3.2 、奇偶性 1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 f x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 f x f x ,那么就称函数 f x 为偶函数. 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2、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 f x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 f x f x ,那么就称函数 f x 为奇函数. 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 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一般地,如果x n a ,那么x叫做a的n次方根。其中n 1, n N . 2、当n为奇数时,n a n a ; n n a n

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专题复习

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专题复习 一.集合基本概念及运算 1.集合{}1,2,3的真子集的个数为( ) A .5 B .6 C .7 D .8 2.已知{}{}1,2,3,2,4A B ==,定义{}|A B x x A x B -=∈?且,则A B -= A. {}1,2,3 B. {}2,4 C. {}1,3 D. {}2 3.已知集合{(,)|2},{(,)|4}M x y x y N x y x y =+==-=, 那么集合N M ?为 ( ) A. 3,1x y ==- B. {}(,)|31x y x y ==-或 C. (3,1)- D. {(3,1)}- 4.已知集合2{|2,}M y y x x ==-+∈R ,集合}{|2,02x N y y x ==≤≤,则 ()M N =R e( ) A .[]1,2 B .(]2,4 C .[)1,2 D .[)2,4 5.已知{}{}222,21x A y y x x B y y ==-++==-,则A B = _________。 6、已知R x ∈ ,集合{}{}11231322+--=+-=x ,x ,x B ,x ,x ,A 如果{}3A ?B =-,求x 的值和集合A?B . 7. 已知{}23,(5,)A x a x a B =≤≤+=+∞,若,A B =?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 . 8.已知集合,,且,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9.设U R =,集合{}2|320A x x x =++=,{} 2|(1)0B x x m x m =+++=; 若A B ?,求m 的值。 10.已知集合{}{}{}|28,|16,|A x x B x x C x x a =≤≤=<<=>,U R =. (I)求A B , U C A B ;(II)若A C ≠?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高中数学必修系列函数基础知识

高中数学必修系列函数基础知识 初等函数的性质定义判定方法函数的奇偶性 函如果对一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 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奇函数; 函如果对一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 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偶函数 (1)利用定义直接判断; (2)利用等价变形判断: f(x)是奇函数f(-x)+f(x)=0?f(x)是 数f(-x)-f(x)=0 函数的单调性 对于给定的区间上的函数f(x): (1)如果对于属于这个去件的任意两个自变的值 x1、x2,当x1

二次函数 y=ax2+bx+c(a、 b、c为常数,其中a ≠0) R a>0时,?[- ,+∞) a<0时,?(- ∞,] b=0时为偶函数 b≠0时为非奇非 偶函数 a>0时,?在(-∞,-]上是减函数 在(-,+∞]上是增函数 a<0时, 在(-∞,-]上是增函数 在(-,+∞]上是减函数角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所产生的图形叫做角。旋转开始时的射线叫角的始边,旋转终止时的射线叫 角的终边,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 角的单 位制 关系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 角度制10=弧度≈0.01745 弧度 l=S 扇形= 弧度制1弧度=≈57018'l=∣α∣·r S 扇形=∣α∣·r 2=lr 角的终 边 位置角的集合 在x轴正半轴上{α∣α=2kπ,k Z} 在x轴负半轴上{α∣α=2kπ+π,kZ} 在x轴上{α∣α=kπ,k Z} 在y轴上{α∣α=kπ+,k Z} 在第一象限内{α∣2kπ<α<2kπ+,kZ} 在第二象限内{α∣2kπ+<α<2kπ+π,k Z} 在第三象限内 {α∣2kπ+π<α<2kπ+,kZ} 在第四象限内 {α∣2kπ+<α<2kπ+2π,kZ} 特殊角 的三角 函数值 函数/角0 π2π sina 0 1 0 -1 0 cosa 10 -10 1

高一数学集合练习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高一数学集合练习题专题训练 姓名班级学号得分 说明: 1、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正确选项填在答题框内,第Ⅱ卷直接答在试卷上。考试结束后,只收第Ⅱ卷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__小题) 1.下列写法: (1){0}∈{1,2,3};(2)??{0};(3){0,1,2}?{1,2,0};(4)0∈? 其中错误写法的个数为() A.1B.2C.3D.4 2.已知集合M={a|a=+,k∈Z},N={a|a=+,k∈Z},则() A.M=N B.M?N C.N?M D.M∩N=? 3.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2?{x|x≤10}B.{2}?{x|x≤10}

C.?∈{x|x≤10}D.??{x|x≤10} 4.下列各式:①1∈{0,1,2};②??{0,1,2};③{1}∈{0,1,2004};④{0,1,2}?{0,1,2};⑤{0,1,2}={2,0,1},其中错误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5.设A、B是两个集合,对于A?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存在x0∈A,使x0∈B B.B?A一定不成立 C.B不可能为空集D.x0∈A是x0∈B的充分条件 6.设U为全集,集合M、N?U,若M∪N=N,则() A.?U M?(?U N)B.M?(?U N)C.(?U M)?(?U N)D.M?(?U N) 7.设集合A={(x,y)|-=1},B={(x,y)|y=},则A∩B的子集的个数是()A.8B.4C.2D.1 8.已知集合A={0,1,2},则集合B={x-y|x∈A,y∈A}的子集个数是() A.5B.8C.16D.32 9.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A.{0}B.{x|x>8,且x<5} C.{x∈N|x2-1=0}D.{x|x>4} 10.已知集合A={x|<-1},B={x|-1<x<0},则() A.A B B.B A C.A=B D.A∩B=? 11.已知集合A={1,2,3},则B={x-y|x∈A,y∈A}中的元素个数为()

高一数学上册基础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一基础要点归纳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一、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1、集合的特性与表示法:集合中的元素应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的表示法 有: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等。 2、集合的分类: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②数集:{ } 2 2y y x =- 点集: (){},1x y x y += 3、子集与真子集:若x A ∈则x B ∈?A B ? 若A B ?但A ≠B ?A B 若{}123,n A a a a a =,,,则它的子集个数为2n 个 4、集合的运算:①{}A B x x A x B =∈∈且,若A B A =则A B ? ②{}A B x x A x B =∈∈或,若A B A =则B A ? ③ {} U C A x x U x A =∈?但 5、映射:对于集合A 中的任一元素a,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 ,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b 与 之对应,则称:f A B →为A 到的映射,其中a 叫做b 的原象,b 叫a 的象。 二、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性质: 1、函数的概念:对于非空的数集A 与B ,我们称映射:f A B →为函数,记作()y f x =, 其中,x A y B ∈∈,集合A 即是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是B 的子集。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称为函数的三要素。 2、 函数的性质: ⑴ 定义域:0 1 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使函数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例: 25y x =- 的定义域为:25053302x x x ->??<? 2 复合函数的定义域:若()y f x =的定义域为[),x a b ∈,则复合函数 ()y f g x =????的定义域为不等式()a g x b ≤<的解集。 0 3 实际问题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实际意义来确定定义域。

2.1.2求曲线的方程(2)(教学设计)

2.1.2求曲线的方程(2)(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根据条件,求较复杂的曲线方程. 2.求曲线的交点. 3.曲线的交点与方程组解的关系. 能力目标: 1.进一步提高应用“五步”法求曲线方程的能力. 2.会求曲线交点坐标,通过曲线方程讨论曲线性质. 情感目标: 1.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2.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 教学重点 1.求曲线方程的实质就是找曲线上任意一点坐标(x,y)的关系式f(x,y)=0. 2.求曲线交点问题转化为方程组的解的问题. 教学难点 1. 寻找“几何关系”. 2. 转化为“动点坐标”关系.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式教学法. 启发诱导学生联想新旧知识点的联系,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求曲线的方程(轨迹方程),一般有下面几个步骤: 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曲线上任一点M 的坐标(,)x y ; 2.写出适合条件P 的几何点集:{} ()P M P M =; 3.用坐标表示条件()P M ,列出方程(,)0f x y =; 4.化简方程(,)0f x y =为最简形式; 5.证明(查漏除杂). 说明:回顾求简单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阐明步骤(2)、(3)为关键步骤,说明(5)步不要求书面表达,但思维一定要到位,注意等价性即可. 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 (一)、直接法: 由题设所给(或通过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而得出)的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列出等式,再用坐标代替这等式,化简得曲线的方程,这种方法叫直接法. 例1:(1)求和定圆x 2+y 2=R 2的圆周的距离等于R 的动点P 的轨迹方程; (2)过点A(a ,o)作圆O ∶x 2+y 2=R 2(a >R >o)的割线,求割线被圆O 截得弦的中点的轨迹. 对(1)分析: 动点P 的轨迹是不知道的,不能考查其几何特征,但是给出了动点P 的运动规律:|OP|=2R 或|OP|=0.

高中数学必修1、3、4、5知识点归纳与公式大全

必修1数学知识点 §1.1.1、集合 1、 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3、 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N 或+N ,整数集合:Z ,有理数集合:Q ,实数集合:R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 子集。记作B A ?. 2、 如果集合B A ?,但存在元素B x ∈,且A x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3、 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 如果集合A 中含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有n 2个子集. §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 2、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 3、全集、补集?{|,}U C A x x U x U =∈?且 §1.2.1、函数的概念 1、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 有惟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 ()A x x f y ∈=,. 2、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 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 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 注意函数单调性证明的一般格式: 解:设[]b a x x ,,21∈且21x x <,则:()()21x f x f -=… §1.3.2、奇偶性 1、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偶函数. 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2、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 一般地,如果a x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其中+∈>N n n ,1. 2、 当n 为奇数时,a a n n =; 当n 为偶数时,a a n n =. 3、 我们规定:

高中数学专题-集合间的关系与基本运算

1.1集合间的关系与基本运算 命题角度1集合的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1.(全国Ⅰ·1)已知集合A={x|x=3n+2,n∈N},B={6,8,10,12,14},则集合A∩B中元素的个数为 () A.5 B.4 C.3 D.2 答案 D 解析由条件知,当n=2时,3n+2=8,当n=4时,3n+2=14.所以A∩B={8,14}.故选D. 2.(全国Ⅰ·1)已知集合A={x|x2-x-2<0},B={x|-10},N=,则() A.M?N B.N?M C.M=N D.M∪N=R 答案 C 解析集合M={x|x2-x>0}={x|x>1或x<0},N=,两个集合相等.故选C. 3.(山东济宁一模)已知集合A={x∈Z|x2+3x<0},则满足条件B?A的集合B的个数为() A.2 B.3 C.4 D.8 答案 C 解析由集合A={x∈Z|x2+3x<0}={-1,-2},由B?A,所以集合B的个数为22=4,故选C. 4.(2018河北衡水中学七调)设集合A={x||x|<2},B={x|x>a},全集U=R,若A?(?U B),则有() A.a=0 B.a≤2 C.a≥2 D.a<2

高中数学专项训练(集合真题版本)

2019年专项训练 (集合真题版本)(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85分) 1.设集合A={x|x2-4x+3<0},B={x|2x-3>0},则A∩B=() A. B. C. D. 2.已知集合A={1,2,3},B={x|x2<9},则A∩B=() A. 0,1,2, B. 0,1, C. 2, D. 3.已知集合A={1,2,3},B={x|(x+1)(x-2)<0,x∈Z},则A∪B等于() A. B. C. 1,2, D. 0,1,2, 4.已知集合A={x|x<1},B={x|3x<1},则() A. B. C. D. 5.设集合A={0,2,4,6,8,10},B={4,8},则?A B=() A. B. C. 6, D. 4,6,8, 6.设集合A={1,2,4},B={x|x2-4x+m=0}.若A∩B={1},则B=() A. B. C. D. 7.设集合S={x|(x-2)(x-3)≥0},T={x|x>0},则S∩T=() A. B. C. D. 8.已知全集U={1,2,3,4,5,6},集合P={1,3,5},Q={1,2,4},则(?U P) ∪Q=() A. B. C. 2,4, D. 2,3,4, 9.设集合A={1,3,5,7},B={x|2≤x≤5},则A∩B=() A. B. C. D. 10.设函数的定义域为A,函数的定义域为B,则 A. B. C. D. 11.设集合U={1,2,3,4,5,6},A={1,3,5},B={3,4,5},则?U(A∪B)= () A. B. C. 3,4, D. 2,4, 12.已知集合A={x|2<x<4},B={x|x<3或x>5},则A∩B=() A. B. 或 C. D. 或 13.已知集合P={x∈R|1≤x≤3},Q={x∈R|x2≥4},则P∪(?R Q)=()

30分钟熟记高中数学基础知识

根据高分考生笔记整理,助你30分钟熟记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 快速提高高考成绩 高分考生的经验: 对于以下知识点不必死记硬背,打印出来夹在笔记本中就可以。在练习中遇上不懂,先不要看答案,看看以下知识点,尝试解题,这样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思考过程最重要。往往是每道题到牵涉其中几个考点,一道题就巩固几个考点,一直坚持练习做题,可以快速提高成绩。一般在几天左右就可以见效果,明显感觉到思路通畅,速度明显提高。另外,题海战术不可取,泛泛做100道题,不如认认真真理解好1道典型例题。 一、集合 (1)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2n ,真子集数为2n -1;非空真子集的数为2n -2; (2);B B A A B A B A =?=??Y I 注意: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 (3));()()();()()(B C A C B A C B C A C B A C I I I I I I Y I I Y == 二、函数与导数 1.映射:注意 ①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有象;②一对一,或多对一。 2.函数值域的求法:①分析法 ;②配方法 ;③判别式法 ;④利用函数单调性 ; ⑤换元法 ;⑥利用均值不等式 2 22 2b a b a ab +≤ +≤; ⑦利用数形结合或几何意义(斜率、距离、绝对值的意义等);⑧利用函数有界性(x a 、x sin 、x cos 等);⑨导数法 3.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 ① 若f(x)的定义域为[a ,b ],则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 ≤g(x)≤b 解出; ② 若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 ∈[a,b]时,求g(x)的值域。 (2)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①首先将原函数)]([x g f y =分解为基本函数:内函数)(x g u =与外函数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知识点总结大全34337

高中数学 必修1知识点 集合 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 A A 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真子集有个。、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B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 ()()()U U U C A B C A C B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