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孕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

浅谈孕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

浅谈孕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
浅谈孕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

浅谈孕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

目的浅谈孕妇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提高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回顾性分析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的52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积极救护,止血效果良好51例,1例采取子宫切除手术止血。结论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对产后出血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是保证患者护理效果的关键。

Abstract:Objective Discussed shallowly pregnant woman postpartum hemorrhage the nursing measure,enhances postpartum hemorrhage the clinical nursing efficiency.Methods Review analysis:The review analysis uses 52 example postpartum hemorrhage patient’s clinical material which the foresighted nursing measure carries on nursing,the observation clinical nursing effect.Results After rescues positively,the hematischesis effect good 51 examples,1 example adopts the womb excision surgery hematischesis.Conclusion Nursing care measures for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hemorrhage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s the key to ensure the nursing effect of patients.

Key words:Pregnant woman;Postpartum hemorrhage;Foresighted nursing

产后出血患者是在胎儿出生后24 h内出血量>500 mL,80%在产后2 h内发生。晚期产后出血在分娩24 h之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失血过多。多见于产后1~2 w。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严重的可导致孕妇死亡。在产后出血的临床救治中,最为关键的是救治的效率,就是制订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案[1]。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对46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接受治疗的52例产后出血患者,年龄22~46岁,产后出血量510~2200 mL,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28例,胎盘因素出血的17例,软产道损伤6例,凝血功能障碍性1例。

1.2方法对产后出血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

1.2.1首先要加強巡视的力度,进行密切的观察并及时记录。要对产后出血的高危患者密切监护,并及时做好应急的护理预案,早发现、早治疗。对于有出血症状的患者要立即建立两条或以上的静脉通路,及时进行补液和药物治疗,必要时可以输血。

1.2.2进行及时有效的吸氧,需保持呼吸顺畅。患者易急速缺氧,在实行补液治疗过程中可依据医嘱进行吸氧,维持产妇血氧的饱和度,为抢救的实施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因此,对高危产妇要积极地做好吸氧措施来保证各项设备应用到

【实用】-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在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之首。 1.护理评估 1.1病史评估:评估产妇是否有诱发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1.2身体状况评估:评估产妇生命体征及有无休克表现;准确评估产后出血量。 1.3辅助检查:血型,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 2.护理问题 2.1组织灌注不足 2.2有感染的危险 2.3恐惧 3.护理措施 3.1预防产后出血 3.1.1做好孕期保健:对有凝血功能障碍的孕妇应积极治疗后妊娠,不宜妊娠者应及时终止妊娠;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应加强孕期保健,提前入院治疗。 3.1.2正确处理产程:第一产程应防止产程延长,密切观察产妇的身体和心理状况,保证产妇充分的休息和饮食;第二产程指导产妇正确运用腹压;第三产程应注意观察胎盘、胎膜娩出情况。 3.1.3加强产后观察:产后两小时应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子宫收缩、阴道流血及伤口情况。 3.2针对病因,迅速止血 3.2.1子宫收缩乏力:加强子宫收缩是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具体有按摩子宫;合理应用宫缩剂;无菌纱布填塞宫腔局部止血,24小时后取出;对于严重持久的产后出血可采取结扎盆腔血管,栓塞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难以控制危及产妇生命的出血可切除子宫。 3.2.2胎盘因素:如因为膀胱过度膨胀影响胎盘排出,应导尿排空膀胱;如怀疑胎盘植入,应考虑手术切除子宫;若是胎盘残留则可进行刮宫术或钳刮术,胎盘粘连可行手剥胎盘。

3.2.3软产道裂伤:止血同时应按照解剖层次逐层缝合裂伤,如有血肿形成应切开清楚血肿然后缝合止血,必要时放置引流条。 3.2.4凝血功能障碍:应在积极止血的同时治疗原发病,根据不同病因,输入血小板、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因子、新鲜血浆等。 3.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和纠正休克、观察阴道流血量、产妇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变化,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3.4心理护理:产后出血时,产妇及家属都会表现出担心、紧张、焦虑等情绪,这时需要护理人员主动关心产妇,减轻产妇心理压力;另外应注意与家属的沟通和交流,减轻家属心理负担。 4.健康教育: 4.1产后大出血后产妇一般身体较为虚弱,因此应与产妇和家属一起制定产后康复计划,适度活动有助于产妇身体恢复。 4.2保证充足合理的营养,注意多进食富含铁的食物,有利于纠正失血引起的贫血。 4.3指导产妇观察子宫复旧及伤口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5.护理评价 5.1产妇血容量正常。 5.2产妇体温及血象正常,伤口及恶露无异常。 5.3产妇配合治疗。

产后出血

1、产后出血定义: 产后出血的定义现与国外一致,即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 ml、剖宫产分娩者出血量≥1 000 ml;严重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 1 000 ml;难治性产后出血是指经宫缩剂、持续性子宫按摩或按压等保守措施无法止血,需要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甚至切除子宫的严重产后出血。 2、增加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概念 凶险型前置胎盘(PPP)的概念是由Chattopadhyay等于1993年首次提出的,指附着于既往子宫下段剖宫产瘢痕处的前置胎盘,伴或不伴胎盘植入。PPP是术中发生严重产后出血及子宫切除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处理棘手,需要高度重视。 对于凶险性前置胎盘,从手术处理提出了三个方案 1)保守治疗措施,包括局部缝扎、血管结扎、压迫缝合、子宫动脉栓塞等; 2)子宫切除术:如果上述保守手术治疗无效,或胎盘完全植入甚至穿透侵入膀胱,术前评估保留子宫可能性小,就应当机立断,尽早行子宫切除术; 3)对于有条件的医院,术前也可采用预防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以减少术中出血。 二、关于积极处理第三产程 1.坚持一个核心,预防性使用宫缩剂,首选10u缩宫素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剖宫产可考虑应用卡贝缩宫素, 100μg单剂静脉使用(I级证据); 2.常规推荐延迟钳夹脐带和控制性牵拉脐带,胎儿娩出后1~3 min钳夹脐带,怀疑胎儿窒息可立即钳夹并切断脐带(I级证据)。 3.关于是否预防性子宫按摩:不推荐常规进行预防性子宫按摩来预防产后出血,但产后应触摸宫底,了解子宫收缩情况(I级证据)。

4.是否控制性牵拉脐带:不推荐常规控制性牵拉脐带助胎盘娩出,仅限于接生者熟练牵拉方法可选择性使用(I级证据)。预防产后出血多中心RCT研究显示:阴道分娩者第三产程常规按摩子宫并不减少产后出血,临床上不必常规按摩子宫来预防产后出血,大大节约了人力和时间。我国《产后出血预防预处理指南(2014)》已经取纳该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结果。 三、治疗产后出血的宫缩剂及止血药物 1.缩宫素类药物:缩宫素仍为一线用药,用法不变,卡贝缩宫素的使用为新增内容,亦可用于治疗产后出血; 2.前列腺素类药物:卡前列氨丁三醇及米索前列醇用法及用量不变,建议在缩宫素效果不佳时尽早使用,高危孕妇可预防使用卡前列氨丁三醇; 3.麦角类药物:新增麦角新碱等药物,我国目前无此类药物; 4.止血药物:新增止血药氨甲环酸的使用,使用剂量为1.0g。 四、对产后出血处理流程的更新 产后出血流程仍然分为三个阶段:当产后2h出血量达到400 ml且出血尚未控制者为预警线一级急救处理,需呼救,建立通道、合血等并积极针对病因进行处理。二级急救处理针对病因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时按摩及双合诊按压子宫,并积极应用强效缩宫素(如卡前列氨丁三醇),亦可采用球囊或纱条填塞宫腔,子宫压迫缝合术,子宫血管结扎术等。因为胎盘因素引起的出血应人工剥离胎盘、清宫、胎盘植入者可采用保守性手术治疗,必要时子宫切除。三级急救处理强调多学科团队协助抢救(切记),继续抗休克和病因治疗,早期输血及止血复苏,呼吸管理、容量管理,DIC的治疗。对于转诊病人强调是有条件者,即孕产妇生命体征稳定者,否则应就地抢救。 五、产科合理输血 1、输血指征:血红蛋白水平>100 g/L可不考虑输注红细胞;而血红蛋白水平<60 g/L几乎都需要输血;血红蛋白水平<70 g/L应考虑输血;如果出血较为凶险且出血尚未完全控制或继续出血的风险较大,可适当放宽输血指征(每输注两个单位红细胞悬液可使血红蛋白水平提高约10 g/L)。

浅谈产后出血的护理及预防措施

浅谈产后出血的护理及预防措施 目的总结产后出血的原因,正确及时诊断,处理原则,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1例产后出血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是危及产妇生命的最主要原因,准确判断产后出血的原因。结论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可大大降低产妇的死亡率,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 标签:产后出血;护理;预防措施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超过500 mL者。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居产妇死亡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其中80%以上发生在产后2 h[1]。因为产后出血严重危及产妇的生命,所以我们医护人员必须能及时准确判断产后出血的原因和出血量,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给予产妇精心周到的护理,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现将我院从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住分娩的产妇发生21例产后出血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我院分娩的产妇数为840例,其中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21例,占分娩产妇总数2.5%。经阴道分娩者18例,剖宫产者3例。经产妇15例,初产妇6例。有流产史者8例,妊高征者2例,1例子宫次全切除者,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产妇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以子宫收缩乏力为主,其次为胎盘原因,再次为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者少见。本组中,发生胎膜残留导致的出血占3例,均有人工流产史。软产道损伤1例,为急产所致。本组中无凝血功能障碍,所致的产后出血。其中有3例发生失血性休克,经及时抢救,均转危为安,痊愈出院。 2产后出血的临床表现 其主要表现阴道流血量过多及失血性休克等相应的症状,产妇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口渴、心慌、头晕等一系列症状,也可出现怕冷、寒颤、打哈欠或表情淡漠、呼吸急促等休克症状,体征有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子宫轮廓不清,触不到子宫底,按摩子宫时阴道有大量出血。 3产后出血的处理原则 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下失血性休克,防治感染[1]。评估产后出血量,评估失血量的方法有3种①称重法,②容积法,③面积法,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目测失血量往往只有实际出血量的1/2[1]。本组病例中,失血量在500~800 mL的有18例,800~1500 mL的有2例,1500 mL以上者有1例。

产后出血定义、原因及处理方法

产后出血 一、定义: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 就是 一种严重得分娩期并发症,就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得首位原 因、 二、病因: 1、子宫收缩乏力: (1)全身性因素: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产程延长或难产、产妇体力衰竭,临产后使用过强镇静剂、麻醉剂,合并急慢性全身性疾病等。 (2)局部因素:子宫收缩过度膨胀使肌纤维过度伸展,如:双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儿等;子宫肌纤维退行变性,如多产、感染、刮宫过度等、子宫本身得病理改变,如子宫发育不良、畸形或合并子宫肌瘤。子宫平滑肌水肿、渗出,如妊高症、高度贫血、子宫胎盘卒中等。因前置胎盘引起子宫下段收缩力减弱,血窦不易关闭也可引起产后出血、 2、胎盘因素胎盘剥离不全、胎盘滞留、胎盘嵌顿、胎盘粘连或植入、胎盘胎膜部分残留。 3、软产道损伤包括会阴、阴道、宫颈裂伤及子宫下段得裂伤。常见原因有:①胎先露异常、阴道手术助产、急产、宫缩

过强、巨大胎儿;②助产手法不当;③会阴及阴道因炎症、静脉曲张、水肿等致弹性降低,分娩过程中易发生裂伤,导致产后出血。 4、凝血功能障碍原发或继发性凝血功能障碍均可引起产后切口与子宫血窦难以控制得出血,其特点为血液不凝。较少见, 但后果严重。(1)产科并发症:如重度子痫前期、严重感染、重度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死胎滞留太久等。(2)全身出血倾向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肝炎等、 三、临床表现: 各种原因所致得产后出血共同得临床表现就是阴道流血过多,严重时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产后出血多发生在胎儿娩出后2小时内。不同原因所致得产后出血其临床特点各异。 (1)宫缩乏力:90%得产后出血由此引起,阴道流血多发生在胎盘娩出后2h内。出血呈阵发性,色暗,有凝血块。腹部检查发现宫底升高、质地软,呈袋装,轮廓不清。按摩子宫或应用宫缩剂后子宫变硬,阴道流血停止或减少。 (2)胎盘因素:出血量较多且色暗,子宫收缩好。胎儿娩出后10min内发生得出血常由胎盘部分剥离、植入或剥离后滞留引起,完全性胎盘粘连及植入往往无阴道流血。胎盘胎膜残留引起得流血发生在胎盘娩出后,就是导致产后2h以后发生阴道流血得主要原因之一。在胎盘娩出后应仔细检查胎盘胎膜

浅谈产后出血的急救和预防

浅谈产后出血的急救和预防 发表时间:2012-03-22T15:25:04.0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王艳茹[导读]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可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严重危及产妇生命[1] 。 王艳茹(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人民医院 161046)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0445-01 【关键词】产后出血急救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可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严重危及产妇生命[1] 。积极地预防和正确处理,可减轻其对产妇健康的不良影响。现将收治23例产后出血伴休克的产妇治疗经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初产妇16例,经产妇7例,最大年龄37岁,最小年龄23岁,均自然分娩7例,均有人工流产史,出血时间数小时不等。休克时患者面色苍白,脉博细弱,测血压60-90/30-60mmHg。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13例,胎盘因素4例,妊娠合并症5例,软产道损伤1例。23例产后出血伴休克产妇经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止血药物、介入治疗及病因治疗,分别住院4-7天,均痊愈出院。 1.2 急救护理①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立即置患者于有利于抢救体位,注意保暖,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两条或两条以上,并留置尿管,做好抽生化血、交叉配血及相关的术前准备,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的氧气吸入,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皮肤、颜色、表情、尿量等生命体征及肾功变化。②迅速协助医生边抢救边查明原因,及时有效的止血。常规检查宫底高度,膀胱充盈度,软产道情况,必要时行诊刮术,确定出血原因,立即采取果断的止血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③重视心理支持,提高急救效应,产后休克患者及家属因应激而引起恐惧,紧张心理。在抢救过程中,不但要重视“急的疾病”还要重视“急的心情”,医护人员应耐心解释,态度和蔼及时用语言或非语言方式传达对患者及家属的关心,以从容镇定的态度,熟练的技术,整洁的仪表,稳重的姿态,给予病人及家属以信任和安全感。同时还应注意环境对病人的影响,从而解除其紧张心理,保持镇静,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诊治。 2 预防 2.1 建立健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充分发挥它们在婚前保健、围产期保健、孕产妇管理及高危因素筛查方面的重要作用。医务人员必须重视对产前保健及健康教育的工作,宣讲孕期保健知识,教会孕妇孕期自我监测技能,如何监测胎动、怎样识别胎动异常,掌握产前检查时间以及预产期的计算等,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能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加强计划生育宣教,指导育龄妇女选择适宜的避孕措施和紧急避孕知识,降低人工流产率。 2.2 降低剖宫产率近年来人们观念的变化及医疗行为中诸多社会因素的介入,使得剖宫产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剖宫产术后并发症也相应增高,其中剖宫产术后因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子宫裂伤而出血发生率的增高。剖宫产术后出血发生率(15.26%)是阴道分娩(7.5%)的2倍[2]。提供人性化的产科服务模式,无痛分娩,合理使用产科技术,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使她们及家属对妊娠、分娩的基本知识和分娩方式,以及产时的服务项目等有所了解,在知情的基础上选择分娩方式。研究证实人性化服务模式使产时剖宫产率从28.6%降到8.1%[3]。 2.3 产时监测第一产程要密切观察胎心、宫缩情况,了解宫口开张和胎先露下降情况,防止产程延长,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做好及早处理的准备,建立快速输液通道。第二产程防止软产道损伤,胎儿娩出后立即监测出血情况。第三产程注意识别胎盘剥离征象,正确处理胎盘娩出并精确测量出血量,常规使用带量度的贮血盆量血,仔细检查胎盘胎膜娩出是否完整,软产道有无裂伤,并及时缝合,减少出血。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使用称重法计算产后2h的出血量(占总出血量的75%-80%),有利于产后出血的及时处理。常规测量产妇血压、脉搏,观察阴道流血情况以及会阴伤口情况、肛门有无坠胀感,检查宫底时必须按压,将宫腔内血块挤出,并瞩产妇及时排空膀胱。 3 讨论 产后出血发生快,来势凶猛,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与急救技术是抢救效果的根本保证,因此建立一个规范化、程序化的急救护理措施。抢救用物定位,抢救物品完好率达100%,产科医护人员必须掌握各种急救常规、急救技术和急救设备、仪器的使用,才能在抢救工作急而有序,有条不紊,得心应手,提高抢救成功率。做好产时、产后监测,及时发现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时给予恰当的预防治疗措施,对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有着极大的意义和作用。因此产科医护人员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科学态度,娴熟的专业技术和正确的判断能力,认真细致地观察产程中产妇的生命体征及产程进展,防止产妇酸碱失衡的发生,防止产后软产道血肿的发生,防止产后宫腔积血、子宫收缩乏力的发生,正确估计产后出血量,警惕产妇有无失血性休克征象。产后出血抢救重要的一环在于及时发现与处理,这主要靠产房及产科病房工作人员认真细致的观察。因此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科学态度,审慎、独立的精神做好病情观察。对产妇要督其及时解小便,避免尿潴留,影响子宫收缩,严密观察子宫收缩情况,注意阴道流血量以及宫底的高度。子宫收缩乏力引起出血的指征是,宫缩时出血量少,松弛时出血量多,开始先在子宫腔或阴道内贮留,以后再流出,血呈暗红或有凝块,在短暂时间内大量出血产妇迅速出现急性出血性休克症状。少量持续不断的出血,当失血量达到使机体不能再代偿时,会出现口渴、打呵欠、眩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胸闷、呼吸促迫、出冷汗、面色苍白以及脉细弱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故对子宫持续出血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4. [2]张海萍.剖宫产增高的有关因素临床分析.黑龙江医药科学,2000,23(6):55. [3]黄醒华.对剖宫产术的思考.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19(7):385.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80%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24小时以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多见于产后1~2周。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在我国产后出血近年来一直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特别是在边远落后地区这一情况更加突出。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由于测量和收集出血量的主观因素较大,实际发病率更高。 病因 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四大原因可以合并存在,也可以互为因果。 1.宫缩乏力 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占70%。正常情况下,胎儿娩出后,不同方向走行的子宫肌纤维收缩对肌束间的血管起到有效的压迫作用。如果出现子宫肌纤维收缩无力即宫缩乏力则失去对血管的有效压迫作用而发生产后出血。常见的因素有:①全身因素:产妇因对分娩过度恐惧而极度紧张,尤其对阴道分娩缺乏足够信心则可以引起宫缩不协调或宫缩乏力。此种情况在临产后可能需要使用镇静剂及麻醉剂等将引增加产后宫缩乏力而引起产后出血;②产科因素:产程过长造成产妇极度疲劳及全身衰竭,或产程过快,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羊水过多、巨大儿及多胎妊娠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产后肌纤维缩复能力差,多次分娩而致子宫肌纤维受损,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子痫前期(重度)、严重贫血、宫腔感染等产科并发症及合并症使子宫肌纤维水肿而引起子宫收缩乏力;③子宫因素: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如子宫畸形或子宫肌瘤等。 2.胎盘因素 占产后出血原因的20%左右。根据胎盘剥离情况,胎盘滞留、胎盘粘连及部分胎盘和/或胎膜残留均可影响宫缩,造成产后出血。胎盘滞留:胎盘在胎儿娩出后30分钟尚未排出者称胎盘滞留。可能与宫缩剂使用不当或粗暴按摩子宫等,刺激产生痉挛性宫缩,在子宫上、下段交界处或宫颈外口形成收缩环,将剥离的胎盘嵌闭于宫腔内引起胎盘滞留;宫缩乏力或因膀胱充盈压迫子宫下段,也可以致胎盘虽已剥离而滞留于宫腔。如胎盘滞留妨碍正常宫缩则引起产后出血,且血块多聚于子宫腔内,进而引起宫腔增大致宫缩乏力,如果不及时处理则形成恶性循环并导致严重后果;胎盘粘连发生的原因主要与操作手法不当有关。如胎儿娩出后过早或过重按摩子宫,干扰了子宫的正常收缩和缩复,致胎盘部分剥离,剥离面血窦开放而出血过多;也可由于既往多次刮宫或宫腔操作使,使子宫内膜损伤而易引起胎盘粘连或植入。 3.软产道裂伤 软产道裂伤包括会阴、阴道及宫颈及子宫下段裂伤。常见因素:外阴组织弹性差,外阴、阴道炎症改变;急产、产力过强,巨大儿;阴道手术助产;软产道检查不仔细,遗漏出血点。缝合、止血不彻底等。 4.凝血功能障碍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要点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要点 发表时间:2013-01-04T14:18:41.3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0期供稿作者:张广萍[导读] 若流血多者应立即查明原因,及早处理,仔细检查胎盘胎膜娩出是否完整,软产道有无损伤及血肿。 张广萍 (吉林省梅河口市妇幼保健院吉林梅河口 135000)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0270-02 【摘要】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以上。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一。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在我国目前居首位。可分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护理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以上。80%以上发生在产后2小时之内随失血速度及产妇体质不同而异。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可发生失血性休克.严重者可危及产妇生命。产后出血的原因可分为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 1 子宫收缩乏力 1.1 全身因素: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产程时间过长或难产,造成产妇体力衰竭;临产后过多地输入镇静剂、麻醉剂、解痉剂。产妇合并有急慢性的全身性疾病。 1.2 局部因素(1)子宫过度膨胀如:多胎妊娠。巨大儿,羊水过多,使子宫纤维过度伸展,失去弹性。(2)子宫肌水种,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严重贫血。(3)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如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或子宫畸形,影响子宫肌的正常收缩。(4)胎盘早剥所致子宫胎盘卒中,以及前置胎盘均可以引起产后出血。 2 软产道损伤 2.1 为产后出血的另一个原因。产力、产道、胎儿方面的因素急产、胎儿过大,软产道组织弹性差,产力过强。往往可致胎儿尚未娩出时宫颈和阴道已有裂伤。 2.2 保护会阴不当由于助产手术操作不当,也可致会阴阴道裂伤。会阴侧切过小,致胎儿娩出时,形成会阴裂伤。 3 胎盘闪素 3.1 胎盘龆5分剥离或剥离后滞留,胎盘嵌顿,防碍宫缩。 3.2 胎盘粘连多次人工流产易致子宫内膜受损而发生感染,子宫内膜炎可导致胎盘粘连。 3.3 胎盘胎膜残留因过早牵拉脐带及过早用力揉挤子宫所致。 3.4 胎盘植入,部分胎盘植入,因胎盘部分剥离、部分未剥离,导致子宫收缩不良,血窦不能关闭而引起子宫出血,而完全性植入则因未剥离而不出血。 4 凝血功能障碍 4.1 妊娠并发症常有重度妊高症、重型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死胎滞留过久,影响凝血功能,发生DIC。 4.2 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皿,重型肝炎等。 5 护理要点 预防: 5.1 加强孕前保健对妇产科门诊就医或孕前咨询检查的育龄妇女,发现暂不能、不宜或不愿生育者,应认真进行避孕宣教,避免或减少人工流产术,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 5.2 重视产前检查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做好产前检查绝大多数产后出血可以避免。识别高危因素,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各种并发症,尤其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合并肝炎,贫血,血液病,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孕妇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孕妇到有抢救条件的医院分娩,以便及早处理。 5.3 对入院待产的孕妇应加强心理护理待产孕妇的主要心理问题是担心分娩时疼痛,产程是否顺利,母子能否平安,从而产生恐惧,焦虑的负性心理,导致产程延长、产妇疲劳、体力衰竭,易诱发产后出血。因此,护理人员应向其讲解分娩的经过及分娩过程中的配合,疼痛的性质等,给予积极性言语,减轻或消除其负性心理,增强对分娩的信心。 5.4 正确处理分娩过程第一产程密切观察产妇的情况注意休息及营养的补充,严密观察产程进展,避免产程延长,合理使用镇静剂,以利于产妇休息和加速第一产程进展。第二产程:指导产妇适时正确使用腹压,对高危因索的产妇,做好及早处理的准备,适时做会阴侧切术,提高接生技术,当胎肩娩出后,即静脉滴注催产素,以加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第三产程: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准确估计产后出血量,胎盘未剥离前,不可过早牵拉脐带或按摩子宫,等待胎盘自己剥离。若流血多者应立即查明原因,及早处理,仔细检查胎盘胎膜娩出是否完整,软产道有无损伤及血肿。 5.5 产后护理:产后2小时是产后出血发生高峰期,故应重点监护。密切观察产妇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阴道流血,宫缩情况,医务人员定期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严重产后出血的大量输血方案

严重产后出血的大量输血方案 目的:探讨严重产后出血的大量输血方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4月-2017年3月因产后出血进行大量输血的患者 1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出血原因、产科处理、出血和输血情况。结果:13例患者中估计产后24 h出血量中位数为6 540.00 ml (4 750.00~12 650.00 ml),均输注红细胞悬液和输注新鲜冷冻血浆(FFP),中位数分别为20.00 U(18.00~45.00 U)和2 725.00 ml(1 175.00~6 450.00 ml);按治疗单位计算输注红细胞悬液∶FFP比例为1∶1.36[1∶(0.65~1.43)];9例患者输注血小板悬液,中位数为10.00 U(10.00~40.00 U),按治疗单位计算输注红细胞悬液∶FFP∶血小板悬液比例为1∶1.83∶0.48[1∶(1.11~1.43)∶(0.56~0.89)];12例患者使用冷沉淀,中位数为14.00 U(10.00~35.25 U);5例患者输注入纤维蛋白原,中位数为2.00 g(1.00~4.00 g)。结论:笔者所在医院产科13例患者输注红细胞悬液和FFP,按照治疗单位计算红细胞悬液∶FFP 比例为1∶1.36,FFP输注偏多比较合理;9例患者输注血小板悬液,按照治疗单位计算红细胞悬液∶FFP∶血小板悬液比例为1∶1.83∶0.48,FFP输注比例高,但血小板输注相对偏少,科室间需加强合作,制定严格有效的产科大量输血方案,以减少子宫切除率,降低死亡率,指导临床输血。 标签:严重产后出血;大量输血;红细胞悬液;新鲜冷冻血浆;血小板悬液 严重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是指胎兒出生后24 h内,产妇持续出血量超过1000 ml[1]。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在我国,产后出血近年来一直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特别是在边远落后地区这一情况更加突出[2]。及时控制出血并合理的大量输血成功救治严重产后出血的关键,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效应。大量输血(massive transfusion,MT)是指成人患者在24 h内输注红细胞悬液≥18 U或24 h输注红细胞悬液≥0.3 U/kg[3]。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4月-2017年3月因产后出血进行大量输血患者1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产科出血的大量输血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因产后出血在24 h内输注红细胞悬液≥18 U的13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年龄、孕周、分娩方式、出血原因、产科处理、输血治疗情况等临床资料。 1.2 出血量计算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80%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24小时以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多见于产后1~2周。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在我国产后出血近年来一直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特别是在边远落后地区这一情况更加突出。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由于测量和收集出血量的主观因素较大,实际发病率更高。 病因 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四大原因可以合并存在,也可以互为因果。 1.宫缩乏力 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占70%。正常情况下,胎儿娩出后,不同方向走行的子宫肌纤维收缩对肌束间的血管起到有效的压迫作用。如果出现子宫肌纤维收缩无力即宫缩乏力则失去对血管的有效压迫作用而发生产后出血。常见的因素有:①全身因素:产妇因对分娩过度恐惧而极度紧张,尤其对阴道分娩缺乏足够信心则可以引起宫缩不协调或宫缩乏力。此种情况在临产后可能需要使用镇静剂及麻醉剂等将引增加产后宫缩乏力而引起产后出血;②产科因素:产程过长造成产妇极度疲劳及全身衰竭,或产程过快,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羊水过多、巨大儿及多胎妊娠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产后肌纤维缩复能力差,多次分娩而致子宫肌纤维受损,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子痫前期(重度)、严重贫血、宫腔感染等产科并发症及合并症使子宫肌纤维水肿而引起子宫收缩乏力;③子宫因素: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如子宫畸形或子宫肌瘤等。 2.胎盘因素 占产后出血原因的20%左右。根据胎盘剥离情况,胎盘滞留、胎盘粘连及部分胎盘和/或胎膜残留均可影响宫缩,造成产后出血。胎盘滞留:胎盘在胎儿娩出后30分钟尚未排出者称胎盘滞留。可能与宫缩剂使用不当或粗暴按摩子宫等,刺激产生痉挛性宫缩,在子宫上、下段交界处或宫颈外口形成收缩环,将剥离的胎盘嵌闭于宫腔内引起胎盘滞留;宫缩乏力或因膀胱充盈压迫子宫下段,也可以致胎盘虽已剥离而滞留于宫腔。如胎盘滞留妨碍正常宫缩则引起产后出血,且血块多聚于子宫腔内,进而引起宫腔增大致宫缩乏力,如果不及时处理则形成恶性循环并导致严重后果;胎盘粘连发生的原因主要与操作手法不当有关。如胎儿娩出后过早或过重按摩子宫,干扰了子宫的正常收缩和缩复,致胎盘部分剥离,剥离面血窦开放而出血过多;也可由于既往多次刮宫或宫腔操作使,使子宫内膜损伤而易引起胎盘粘连或植入。 3.软产道裂伤 软产道裂伤包括会阴、阴道及宫颈及子宫下段裂伤。常见因素:外阴组织弹性差,外阴、阴道炎症改变;急产、产力过强,巨大儿;阴道手术助产;软产道检查不仔细,遗漏出血点。缝合、止血不彻底等。 4.凝血功能障碍

浅谈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浅谈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在产科危急并发症中,产后出血是最常见的一种。本文通过对本院临床资料的分析,发现产后出血的主要病因有胎盘存在问题、宫缩乏力、凝血机制异常和软产道存在损伤等方面的原因;提出为了减少或避免产后出血的发生,应当注重产前宣教、产前检查、对产程进行严格监控、掌握剖宫产的基本指征、加强产后特别护理等措施。 标签:产后出血;原因分析;防治措施 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和最危险的并发症,严重者可造成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产后出血根据其发生的早晚分为产期早期产后出血和晚期产后出血两种。所谓产期早期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产妇在24 h内阴道失血量超过500 ml的情况。可以看出,判定产期早期产后出血的标准有时间和失血量两个标准,只要符合24 h内失血量超过500 ml的即为产后出血。在该种产后出血情况下,以胎盘娩出后1~2 h的出血发生最多、最常见;所谓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在胎儿娩出24 h~6周的任何时间的子宫大出血[1]。产后失血量的临床计算方法通常采用容积法、称重法、面积法以及羊水红细胞压积法等,本文衡量是否属于产后出血,采用以上相关方法进行计量。2011年1-12月本院共接受产妇947例,其中有78例出现产后出血,笔者基于本院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产后出血的诱发原因和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1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 1.1宫缩乏力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本院的78例产后出血中,其中宫缩乏力58例,占产后出血的74.36%。产生宫缩乏力的主要原因包括羊水过多、多胎妊娠和巨大胎儿等。 1.2胎盘存在问题胎盘存在问题也是产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本院的78例产后出血中,其中胎盘因素12例,占产后出血的15.38%。胎盘存在问题,主要是有过引产、流产、孕产史者,由于存在一定的子宫内膜炎和子宫内膜损伤等情况,当她们再次妊娠时就有可能产生胎盘前置、胎盘植入位置存在异常、胎盘粘连残留等,从而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进而致产后出血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当前,我国妇女有过引产史、流产史、孕产史的情况越来越多,从而引起胎盘存在相应的问题。 1.3妊娠并发症的存在患者如果存在妊娠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疾病、组织缺氧、水肿、微血管病变、血管脆性增加以及凝血功能出现异常等,都容易引起产后出血。本院的78例产后出血中,其中妊娠并发症因素4例,占产后出血的5.13%。 1.4软产道损伤在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宫口扩张不够、急产、子宫收缩强度大、胎儿过大、会阴保护不当等情况,这些情况也会造成产后出血;本院的78例产后出血中,其中软产道损伤因素3例,占产后出血的3.85%。 1.5凝血机制存在异常凝血机制存在异常也是产后出血的一种原因,但是较少见。本院的78例产后出血中,其中凝血机制异常1例,占产后出血的1.28%。 2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 正确有效地开展抢救和护理工作,对预防和有效控制产后出血非常重要,作为医护人员,在产妇的妊娠期、分娩期和产后期要做好相应的工作,采取有效的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1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2012.2修订) 一、基本概念: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500ml,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的,其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是宫缩乏力(占70%~90%)、产道 损伤(占20%)、胎盘因素(占10%)和凝血功能障碍(占1%);四大原因可以合并存在,也可以互为因果;每种原因又包括各种病因和高危因素, (1)宫缩乏力出血:出血多为间歇性,血色暗红,有血凝块,宫缩差时出血增多,宫缩好时出血减少,有时阴道流血量不多,但按压宫底有大量血液和血块自阴道流出。若出血量多、出血速度快,产妇可迅速出现休克症状,检查宫底较高,子宫松软呈袋状,甚至子宫轮廓不清。 (2)胎盘因素:胎盘部分粘连或部分植入,胎盘剥离不全或胎盘剥离后滞留宫腔。表现为胎盘娩出前后,阴道流血多,间歇性、血色暗红,有凝血块,多伴有宫缩乏力。 (3)软产道损伤:胎儿娩出后,阴道持续性出血,色鲜红,可自凝,出血量与裂伤的程度有关。 (4)凝血机制障碍:孕前或妊娠期已有易于出血倾向,胎盘娩出后子宫大量出血或少量持续不断出血,血液不凝,可表现为伤口处和全身不同部位的出血。 三、护理评估: 症状:面色苍白、出冷汗、主诉口渴、心慌、头晕, 尤其是子宫出血潴留于宫腔及阴道内时,产妇表现 为怕冷,寒战,打哈欠,懒言或表情淡漠,呼吸急 体征:血压下降,脉搏细数,子宫轮廓不清,触不 到宫底,血液积存宫腔可致宫底升高 相关检查感染,DIC 并发症 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疑有胎盘滞留立即作阴道及 宫腔检查;实验室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血液常规临床表现

产后出血的急救与护理

产后出血的急救与护理 概念]胎儿娩出后24 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 者称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分 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依据发生的时间可分为两种:早期产后出血和晚期产后出血。产妇在分娩24 小时后到 6 周内所发生的子宫大出血称为晚期产后出血。大部分的晚期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6-10 天,又称为继发性的产后出血。 由于妊娠子宫血运丰富,胎盘剥离创面大,血窦开放,产后出血一但发生,血流量可高达300-800 ml/ 分。往往来势凶猛,如果处理不及时,不正确就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失血,危急生命。因此,必须识别原因及时抢救。这种抢救最生动和最真实的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 [病因]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所致者最常见,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 80% 。 1.子宫收缩乏力影响产后子宫肌收缩和缩复功能的因素均可引起产后出血。常见因素有: (1) 全身性因素: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临产后过多使用镇静剂、麻醉剂;产程过长或难产,产妇体力衰竭;合并急慢性全身性疾病等。 (2)局部因素:子宫过度膨胀,如双胎妊娠、巨大胎儿、羊水过多,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如子宫畸形或合并子宫肌瘤等,可影 响子宫肌正常收缩;子宫肌水肿及渗血,如妊高征、严重贫血、子宫胎盘卒中,以及前置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血窦不易关闭等,均可发生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

2.胎盘因素根据胎盘剥离情况,胎盘因素所致产后出血类型有:(1)胎 盘剥离不全:多见于宫缩乏力,或胎盘未剥离而过早牵拉脐带或刺激子宫,使胎盘部分自宫壁剥离。由于部分胎盘尚未剥离,影响宫缩,剥离面血窦开放引起出血不止。(2) 胎盘剥离后滞留:由于宫缩乏力、膀胱膨胀等因素影响,胎盘从宫壁全部剥离后未能排出而潴留在宫腔内,影响子宫收缩。(3)胎盘嵌顿:由于使 用宫缩剂不当或粗暴按摩子宫等,引起宫颈内口附近子宫肌呈痉挛性收缩形成狭窄环,使己全部剥离的胎盘嵌顿于宫腔内,影响宫缩引起出血。(4)胎盘粘连: 胎盘全部或部分粘连于宫壁不能自行剥离为胎盘粘连。全部粘连时无出血,部分粘连时因胎盘剥离面血窦开放以及胎盘滞留影响宫缩易引起出血。子宫内膜炎症或多次人工流产导致子宫内膜损伤,是胎盘粘连的常见原因。 (5)胎盘植入:由于子宫蜕膜发育不良等因素影响胎盘绒毛植入子宫肌层者为胎盘植入,临床少见。根据植入面积大小分为完全性与部分性两类,前者因胎盘未剥离不出血,后者往往发生大量出血。 (6)胎盘和(或)胎膜残留:部分胎盘小叶、副胎盘或部分胎膜残留于宫腔内,影响子宫收缩而出血,常因过早牵拉脐带、过早用力揉挤子宫所致。 3.软产道裂伤子宫收缩力过强,产程进展过快,胎儿过大,接产时未保护好会阴或阴道手术助产操作不当等,均可引起会阴、阴道、宫颈裂伤,严重者裂伤可达阴道弯隆、子宫下段,甚至盆壁,形成腹膜后血肿或阔韧带内血肿。过早行会阴后-斜切开术也可引起失血过多 4.凝血功能障碍较少见。包括妊娠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以及妊娠并 发症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两类情况。前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

浅论产后出血的症状、原因及预防

浅论产后出血的症状、原因及预防 发表时间:2015-10-23T13:58:45.4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5期供稿作者:杨宏 [导读] 达州市达州区亭子镇中心卫生院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 杨宏 达州市达州区亭子镇中心卫生院四川达州 635011 摘要:胎儿娩出之后24小时内,阴道的血流量超过500ml就是产后出血,这是常见的妇产科疾病之一,产妇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占死亡率的49.9%,是妇产科临床非常危险的并发症。就产后出血的症状、原因以及护理,本文作了浅论。 关键词:产后出血;症状;原因;预防 一,关于产后出血的定义及临床症状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所谓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其80%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除这个即时性的产后出血之外,另有“晚期产后出血”,指产妇分娩24小时以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晚期产后出血多见于产后1~2周。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产后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流血、失血性休克、继发性贫血,若失血过多可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阴道流血可为短期内大出血,亦可为长时间持续少量出血。一般为显性,但也有隐性出 血者。诊断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对失血量正确的测量和估计。症状的轻重视失血量、速度及合并贫血与否而不同。因此,对每个产妇必须作全面仔细的观察和分析,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二,产后出血的原因试析 产后出血的病因主要有四种,这四种原因可互为因果,也可以合并存在。这四种原因分别是: (一)宫缩乏力 这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占产后出血的70%。子宫肌纤维的解剖分布是内环、外纵、中交织。正常情况下,胎儿娩出后,不同方向走行的子宫肌纤维收缩对肌束间的血管起到有效的压迫作用。如果因多种因素如全身因素、产科因素以及子宫因素等出现子宫肌纤维收缩无力即宫缩乏力则失去对血管的有效压迫作用而发生产后出血。 (二)胎盘因素 与宫缩乏力相比,胎盘因素引起产后出血的较少,仅仅占产后出血原因的20%左右。胎盘因素也有多种,根据胎盘剥离情况,胎盘滞留、胎盘粘连及部分胎盘和胎膜残留均可影响宫缩,造成产后出血。胎盘滞留指胎盘在胎儿娩出后30分钟尚未排出。如胎盘滞留妨碍正常宫缩则引起产后出血,且血块多聚于子宫腔内,进而引起宫腔增大致宫缩乏力,如果不及时处理则形成恶性循环并导致严重后果。胎盘粘连发生的原因主要与操作手法不当有关。如胎儿娩出后过早或过重按摩子宫,干扰了子宫的正常收缩和缩复,致胎盘部分剥离,剥离面血窦开放而出血过多;也可由于既往多次刮宫或宫腔操作使,使子宫内膜损伤而易引起胎盘粘连或植入。 (三)软产道裂伤 软产道裂伤为产后出血的另一重要原因。子宫收缩力过强,产程进展过快,胎儿过大,往往可致胎儿尚未娩出时宫颈和(或)阴道已有裂伤。保护会阴不当、助产手术操作不当也可致会阴阴道裂伤。而会阴切开过小胎儿娩出时易形成会阴严重裂伤,过早会阴侧切也可致切口流血过多。分娩过程中,宫颈发生轻微裂伤几乎不可避免,通常裂伤浅且无明显出血,不作宫颈裂伤诊断。出血较多的宫颈裂伤发生在胎儿过快通过尚未开全的宫颈时,严重时可向下累及阴道穹窿,上延可达子宫下段而致大量出血软产道裂伤包括会阴、阴道及宫颈及子宫下段裂伤。 (四)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有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死胎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当然,这些都不是绝对的原因,也有少数产后出血由原发性血液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或重症病毒性肝炎等引起。 三,浅谈产后出血的预防 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预后严重,休克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者,即使获救,仍有可能发生严重的结发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席汉综合征)后遗症,故应特别重视做好产后出血防治工作。临床资料表明,产后出血的预防应该从妊娠期开始,做好产前检查,特别要注意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人群,如肝炎、血液病、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患者,以及多次流产的产妇。首先,在怀孕期间,要注意补充营养和控制体重。 妊娠期多食用含钙丰富的食物,包括乳制品、豆制品、蔬菜、海产品、木耳等,或补充一些合成的钙剂,阳光好的时候,到室外适度活动以增加钙的吸收,这些能够预防分娩时子宫收缩乏力。同时,多吃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以提高产妇分娩时失血的耐受力。但过度补充营养使孕妇过度肥胖也会增加分娩的危险。过度肥胖的孕产妇,其胎儿也过大过重,增加难产的可能。建议孕妇控制体重,以增加不超过25 至30斤为宜,减少难产及产后出血的危险。 其次,临产前应做好预防措施。 在产妇待产期,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喜怒无常和忧思郁闷等不良的精神刺激,防止血流不畅导致产后出血。在临产前,医护人员应该以亲切的态度向产妇讲解和分析分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指导产妇如何更好地配合医生,同时应给予产妇鼓励和安慰,消除其临产前地对分娩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另外,产妇待产期,应注意休息和补充营养,确保能量的摄入,保证体力。 也可在临产前开展产妇产前培训工作,以使分娩更加顺利。这些培训一般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深呼吸,以减轻心理压力,保证身体对氧的需求;第二,教会产妇使用腹压促进胎儿头部和肩部的娩出方法;第三,教会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如何均衡体力,使分娩顺利。在临产前,医生可肌内注射哌替啶针剂,帮助产妇休息平静。 (三)分娩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可以保护产妇,明显减少产后出血发生。 预防措施包括: 第一,药物预防。临床资料表明,胎儿娩出后给予产妇宫缩剂,如静脉注射缩宫素、口服或者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可以明显降低产妇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9)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 作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单位:来源:中华妇产科杂志产后出血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的,其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已于2009年制定并发表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对指导产后出血的临床诊治工作、降低其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防治产后出血的研究取得不少新的进展,因此,有必要对该指南草案进行修订。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组织专家进行了多次讨论,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推出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本指南在《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主要参考WHO、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加拿大、美国和英国关于产后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以及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国内外有关的临床经验,旨在规范和指导全国妇产科医师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其高危因素 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四大原因可以合并存在,也可以互为因果;每种原因又包括各种病因和高危因素,见表1。所有孕产妇都有发生产后出血的可能,但有一种或多种高危因素者更易发生。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孕产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贫血、脱水或身材矮小的产妇等,即使未达到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也会出现严重的病理生理改变。 产后出血的定义与诊断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 ml、剖宫产分娩者出血量≥1 000 ml; 严重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 1 000 ml;难治性产后出血是指经宫缩剂、持续性子宫按摩或按压等保守措施无法止血,需要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甚至切除子宫的严重产后出血。 诊断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对出血量有正确的测量和估计,错误低估将会丧失抢救时机。突发大量的产后出血易得到重视和早期诊断,而缓慢、持续的少量出血和血肿容易被忽视。出血量的绝对值对不同体质量者临床意义不同,因此,最好能计算出产后出血量占总血容量的百分比,妊娠末期总血容量的简易计算方法为非孕期体质量(kg)x7%×(1+40%),或非孕期体质量(kg)x10%。 常用估计出血量的方法有:(1)称重法或容积法;(2)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和精神状态; (3)休克指数法,休克指数=心率/收缩压(mm Hg),见表2;(4)血红蛋白水平测定,血红蛋白每下降10g/L,出血量为400~500 ml。但是在产后出血早期,由于血液浓缩,血红蛋白值常不能准确反映实际出血量。值得注意的是,出血速度也是反映病情轻重的重要指标。重症产后出血情况包括:出血速度>150 ml/min;3h内出血量超过总血容量的50%:24h内出血量超过全身总血容量。 产后出血的预防 (一)加强产前保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