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TIA568b3光纤标准

TIA568b3光纤标准

TIA568b3光纤标准
TIA568b3光纤标准

tia568b3光纤标准

1. 介绍

1.1 目的

本标准制定了光纤布线系统(如:线缆、连接头等)所用器件及传输质量的要求。

线缆指50/125μm、62.5/125μm多模光缆和单模光缆。

1.2 标准分类

根据EIA工程出版物EP-7B,标准分为两类:强制性标准和建议性标准。本标准中用"必须"表述强制性标准,用"应该"、"可以"或"最好"表述建议性标准。

强制性标准通常用于安全、性能、管理和兼容性方面的要求,它们做出的规定是对布线系统的最低要求。建议性标准提高了对布线系统的要求,使布线系统能在预期的应用中稳定工作。

文本、表格和图形中的注释、强调提供了有信息价值的建议。

1.3 美国惯用尺寸与公制尺寸的转换

在本标准中多数的公制尺寸是美国惯用单位的转换值,例如:100毫米(mm)是4英寸。

1.4 本标准适用期限

标准中的条款会修订、更新以适应建筑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

2. 范围

2.1 适用性

本标准针对布线中用到的光纤器件(如:光缆、连接头、连接硬件、光纤跳线和现场测试设备)规定了最低要求。

2.2 标准参考

制定本标准参考下段文本中所列标准,所列标准在公布时已核对过。所有标准都与版本关联,以本标准为依据的一方应该调查使用所列标准的最新版。ANSI和TIA记录了他们出版的最新的国家标准。

·ANSI/EIA/TIA-455-A-1991 标准化测试程序,针对光纤、光缆和变频器、传感器、连接与终端设备,及其他光纤组件等

·ANSI/ICEA S-83-596-1994 建筑物内光缆

·ANSI/ICEA S-87-640-2000 室外通信光缆

·ANSI/TIA/EIA-526-7-1998 安装单模光缆的光损耗测量PLANT-OFSTP-7

·ANSI/TIA/EIA-526-14-A-1998 安装多模光缆的光损耗测量PLANT-OFSTP-14A

·ANSI/TIA/EIA-598-A-1995 光缆颜色编码

·ANSI/TIA/EIA-604-3-1997 FOCIS 3光纤连接器件的匹配标准

·ANSI/TIA/EIA-606-1993 商业建筑物电信基础构造的管理标准

3. 定义,缩写,度量单位

3.1 概要

本条款定义了具有专有意义或本标准使用的特定术语、缩写。只在某一条款中使用的术语在条款内或其开始处定义。

3.1.1 定义

条款中的普通定义已经在系统的电信基础构造标准中阐明;定义中不包含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要求的详细内容在标准相应条目中说明。

Adapter;optical fiber duplex(光纤双工适配器):一种机械终结装置,使两个双工光纤连接头对齐和连接,形成光的双连接。

Administration(管理):针对电信构造的移动,附加和更改而设计的有关标签,标识文件和使用的管理方法。

Backbone(干线):一种设施(例如,通路、电缆或导体),在建筑物内(或建筑物间)的电信小间,楼层分配间,入口设备,或者设备间。

Cable(线缆):包在外皮中的一根或多根导线或光纤的组合,允许使用单根导线或成组导线。

Cable run(电缆传输):沿着路径,可以包含其他组件的一段安装媒介。

Cable sheath(电缆外皮):光纤或导体外面的覆盖物,包含一个或多个金属构件、加强构件或护套。

Cabling(布线):所有电缆、跳线、软线和连接硬件的组合。

Campus(校园):有法定关联的临近的建筑物和场地。

Centralized cabling(集中式接缆):从工作区向集中的交叉-连接的一种布线结构,使用电缆,连接或者在电信间的接续。

Connecting hardware(连接硬件):提供机械电缆终接的设备。

Connector(plug),duplex; optical fiber(光纤双工连接器-插接):使用双工插座终接二芯光纤并使其紧密配合的设备。

Consolidation point(加强点):一个互连点,位置在从建筑管路到水平电缆和水平电缆到家具管路。

Cross-connector(配线架):能够终接线缆元件的设备,用于他们的互连或交叉连接。

Cross-connection(交叉连接):在走线、子系统、设备用连线或跳线(在连接硬件的每端)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

Equipment cable;cord(设备电缆):用于连接电信设备到水平的或主干线缆的线缆线缆组件。

Fiber optic:见optical fiber。

Horizontal cabling(水平布线):包括电信出口/连接头和水平配线架之间的线缆。

Horizontal cross-connect(水平交叉连接):水平布线交叉连接向其他接线,例如水平、主干、设备。

Hybrid optical fiber cable(混合光缆):一根光缆中包含二或多种光纤类型(例如,多模和单模)。

Infrastructure(telecommunications)(电信基础构造):不包括设备的电信组件的集合,为建筑物和校园内所有信息分配提供基本支持。

Interconnection(互连):一种连接方案,在不使用跳线的情况下,使用连接硬件将电缆与另外的电缆进行直接的连接。

Intermediate cross-connect(中间交叉连接):在一级和二级主干布线之间的交叉连接。

Keying(键控):连接器系统机械特性,可保证正确连接方向,或防止连接到插座及与用于另外目的同一类型的光纤适配器相连。

Link(链接):二点之间的传输路径,不包括终端设备,工作区电缆,设备电缆。

Listed(列表):设备包含在内在表格发行结构,可接受的向权威有司法权,维持周期的检查的产品列出的设备,谁的列出状态任一设备或材料遇见适当的标准的或已经被测试和发现适合使用的在限定的风格。

Main cross-connect(主交叉连接):用于一级主干电缆,入口电缆,设备电缆的交叉连接。

Media(telecommunications)(电信介质):用于通信的电线、电缆或者导体。

Mode(模式):在光导纤维中光波的路径。

Multimode optical fiber(多模光纤):可载多路径光波的光导纤维。

Open office(开放办公):用家具,可动的分区,或者其他方法代替建筑物墙壁的场地空间。

Optical fiber(光纤):任何用于绝缘体制造的细纤丝,用于传导光线。

Optical fiber cable(光缆):由一或更多光纤组成。

Outlet box(telecommunications)(电信出口箱):安在墙内,基底,或者天花板的金属的或非金属的箱体用于支持电信出口/连接头或转换设备。

Outlet cable(出口电缆):电缆地方在住宅的单元扩充directly在电通信出口/连接头中间和分布设备。

Outlet/connector(telecommunications)(电信出口/连接头):在工作区连接水平或出口电缆的终接设备。

Outside plant(室外的):为安装在建筑物外部的而设计的电信基础构造。

Patch cord(跳线):安有一个或两个插头的电缆。

Patch panel(配线板):使用跳线促进电缆端接和布线管理的连接硬件系统。

Pathway(管路):电信电缆的敷设设施。

Pull strength:见pull tension。

Pull tension(拉力):作用在线缆上的拉力。

Sheath:见cable sheath。

Shield(屏蔽):环绕在导体或一组导体周围的金属层。

Singlemode optical fiber(单模光纤):仅载单路径光波的光导纤维。

Splice(接续):在接续盒中将导体永久的连接。

Telecommunications(电信):借助电缆、无线电、光或其他电磁系统传输、发送或接收某一特性的信息,如符号、信号、文字、图像和声音。

Work area(work station)(工作区(工作站)):拥有者使用电信终端设备的建筑空间。

3.1.2 缩写和缩写字

ANSI 美国国家标准学会

BICSI 建筑业咨询服务国际组织

EIA 电子工业联盟

FOCIS 光纤连接器互连标准

FOTP 光纤测试过程

ICEA 绝缘电缆工程师协会

LED 发光二极管

N/A 不可适用

NEC 国家电气代码@

NESC 国家电气安全代码@

STP 屏蔽双绞线

TIA 通信工业协会

TSB 通信系统公告

UTP 非屏蔽双绞线

3.1.2 缩写和缩写字

dB 分贝

oC 摄氏温度

oF 华氏温度

g 克

in 英寸

kg 千克

km 千米

lb 磅

lbf 磅/力

MHz 兆赫兹

mm 毫米

N 牛顿

nm 纳米

μm 微米

4. 光缆

4.1 概述

本条款包含布线标准中规定的光缆性能要求。

4.2 电缆传输性能

室外光缆/电缆必须遵照ANSI/ICEA S-87-640标准。室内光缆/电缆必须遵照ANSI/ICEA S-83-596标准。

每种光缆符合表1中的分级性能特性。

表格 1 光导纤维电缆传输性能参数

Optical fiber cable type光缆类型 Wavelength(mm)波长 Maximum attenuation最大衰减(dB/km) Minimum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apacity for overfilled

launch(MHz*km)最大信息传输能力

50/125μm 850 3.5 500

1300 1.5 500

62.5/125μm 850 3.5 160

1300 1.5 500

单模 Inside plant cable 1310 1.0 N/A

1550 1.0 N/A

多模 Inside plant cable 1310 0.5 N/A

1550 0.5 N/A

注:光纤制造厂家可使用本表中的数据来证明其生产的光纤的信息传输能力是否达到上述要求。

4.3 线缆的物理特性

光缆结构必须由50/125μm或62.5/125的多模光纤或单模光纤组成,或者由它们组合而成。依据ANSI/TIA/EIA-598-A标准,单根光纤和成组光纤必须是可以识别的。线缆必须要按照电气编码和建筑编码的要求列出清单和做出详细标识。

4.3.1 室内光缆特性

室内光缆的机械和环境特性必须与ANSI/ICEA S-83-596标准一致。

用于水平或集中布线的2芯和4芯光缆,在空载的条件下必须支持25mm(1英寸)的弯曲半径。在2芯和4芯光缆安装至水平管路时,在222牛顿(50磅)拉力下必须支持50mm(2英寸)的弯曲半径。其他室内光缆在不考虑拉力时必须支持10倍电缆外径的弯曲半径,考虑拉力时(额定限制内)必须支持15倍电缆外径的弯曲半径。

4.3.2 室外光缆特性

室内光缆的机械和环境特性必须与ANSI/ICEA S-87-640标准一致。

室外光缆必须为防水结构,并符合标准ANSI/ICEA S-87-640关于复合流和流体渗透的要求。室外光缆的最小拉力必须大于2670牛顿(600磅)。

室外光缆在不考虑拉力时必须支持10倍电缆外径的弯曲半径,考虑拉力时(额定限制内)必须支持20倍电缆外径的弯曲半径。

4.3.2.1 引出电缆

引出电缆是典型的小口径,低纤数光缆,并可承受有限度的跨越距离。它们一般用于从高纤数光缆向单一位置供给低纤数光缆。引出光缆的最小拉力必须大于1335牛顿(300)磅。

5. 连接硬件

5.1 概要

本条款包含建筑物布线标准中确认的有关光纤连接头、连接硬件和接续的性能特性。这些要求应用于主交叉连接、中间交叉连接、水平交叉连接、集中的布线互连和接续、巩固点和工作区的连接硬件。

如果连接头应用设计必须满足在附录A中规定的性能要求,这些连接头设计必须符合TIA光纤连接头匹配标准(FOCIS)文件的要求。双SC连接头和适配器(参考568SC)用作为在本标准中参考和说明的目的。

注:当在光纤中提到适配器(adaptor)时,不要被它用在其他媒介类的定义所混淆,例如非屏蔽双绞线(UTP)和屏蔽双绞线(STP)。术语适配器(adaptor) 已经被光纤工业和标准化组织采用,定义为对齐和连接二个光纤连接头的机械的终接设备。

5.2 连接头和适配器

5.2.1 物理设计

连接头设计必须满足对应的TIA FOCIS文件的要求。例如,568SC连接头和适配器,必须满足ANSI/TIA/EIA-604-3;指定FICIS 3P-0-2-1-1-0为单模插头的标准要求,指定FICIS 3P-0-2-1-4-0为多模插头的标准要求,指定FOCIS 3A-2-1-0为适配器的标准要求。

5.2.2 性能

连接头的性能设计必须符合附录A的要求。

5.2.3 多模和单模标识

多模连接头或它的可视部分必须是浅褐色的。多模适配器或出口必须是浅褐色的颜色识别。单模连接头或它的可视部分必须是蓝色的。单模适配器或出口必须是蓝色的颜色识别。

5.2.4 键控和标识

5.2.4.1 568SC连接头

568SC连接头和相应的568SC适配器中光纤的位置必须指定A位和B位。5.2.4.2 其他双连接头

交替连接头设计必须使用相似的标号和标识图。交替双连接头A位和B位设计必须是图1中568SC的相同位置。交替连接头设计采用了闭锁机制。

5.3 电信出口箱

电信出口箱至少满足两根光纤终接所需空间。出口箱必须提供光纤的25mm(1英寸)最小弯曲半径以免光缆物理损伤。

5.4 配线板

5.4.1 配装

光缆连接硬件应该适应性强、易于安装的,可装配于墙壁,机架、配线架或其他标准的装配硬件上。

5.4.2 机械端接密度

光缆连接硬件应该具有较高的端接密度以节约空间,且在安装上应易于光缆和跳线的安装维护。

5.4.3 设计

光纤配线板必须满足下列布线施工:

a) 用跳线交叉连接布线;

b) 将室内设备连接到光纤网络;

C) 根据ANSI/TIA/EIA-606识别管理布线;

d) 根据ANSI/TIA/EIA-606,通过颜色识别端接线组;

e) 利用光缆和跳线提高管理;

f) 监控、测试光缆及室内设备;

g) 保护布线侧的连接头和适配器,避免与外部物体意外接触(可能导致临时或永久光学性能降低)。

5.5 集中布线的连接硬件

在集中布线结构中,将水平线缆连接到室内主干线缆的光纤连接硬件必须满足下列施工:

a) 用可重装配的连接头或接续单元将主干和水平光缆连接,建议在一个设备上只使用一种连接方式。

1)可重装配的连接头必须满足条款5.2的要求。

2)接续可以是熔接或机械连接,接续必须满足条款5.6的要求。

b) 提供光纤连接技术,允许单根或成对光纤进行连接,但进行成对光纤管理。

c) 为每一个连接点提供统一的唯一性标识。

d) 允许移去原有的水平连接,增加新的水平连接。

e) 对未连接的水平和主干光缆进行存储和标识。

f) 可增加水平光缆或主干光缆连接。

g) 可将互连或接续迁移到交叉连接。

h) 可进行光缆测试。

i) 提供足够的保护措施避免与外部物体意外的接触对光纤造成的损坏。

制造厂家必须提供安装和设计说明并推荐采用上述要求。

5.6 光导纤维接续

光纤的接续、熔接或机械连接,其最大光衰减不得超过0.3dB。应按照

ANSI/EIA/TIA-455-34标准方法 -A(工厂测试)或ANSI/EIA/TIA-455-59标准(现场测试)。

光纤的接续、熔接或机械连接,其最小回损对多模为20dB,对单模为26dB。应按照ANSI/EIA/TIA -455-107标准测试。对模拟广播视频(CATV),其单模最小回损为55dB。

6. 跳线

6.1 概述

本条款包含了在建筑物布线标准中公认的光纤跳线性能特性。这些跳线用于在配线架连接光纤;或作为设备或工作区跳线,用于在水平或主干布线中连接电信设备。

注:特殊应用电缆组件的需求不在本标准的范围内。

6.2 光缆跳线

光纤跳线必须为2芯光缆,它与室内应用的光纤布线系统为同一种光纤类型,必须满足条款4.2和4.3.1的要求。

6.3 跳线连接头

光纤跳线连接头必须满足条款5.2的要求。

6.4 端接配置

光纤跳线,无论是交叉连接还是与设备互连,必须按照一种方向(交叉):如图2的一对光纤,在其中一根上从A位到B位,在另一根从B位到A位。如果连接器分成单一部件的话,光纤跳线的每一端必须作上标识以表示A位和B位。对交替连接头设计的利用了闭锁,闭锁与钥匙定位的方式是一样的。

对单个连接头,插入接受器的连接头是位置A,插入发射器的连接头是位置B。

7. 现场测试工具

7.1 多模

对多模光纤布线的现场测试工具必须满足标准ANSI/TIA/EIA-526-14A的要求。光源-满足标准ANSI/EIA/TIA-455-50B的要求。运行条件可以用现场测试工具,也可以通过一类光源用心轴外缠绕的方式(如标准ANSI/TIA/EIA-568-B.1中11.2的描述)。

7.2 单模

对单模光纤布线的现场测试工具必须满足标准ANSI/EIA/TIA-526-7的要求。

附录 A)

光纤器件性能特性

本附录是标准的,是标准的组成部分。

A.1介绍

本附录描述了在建筑物布线标准中对光纤接头、适配器和光缆(在光、机械和环境方面)的最低性能要求。

A.2 互连匹配要求

所有的光纤接头、适配器和光缆必须遵守符合光纤器件互连匹配标准(FOCIS)的尺寸要求。

A.3 性能要求

所有多模的连接器、适配器和光缆必须在两个波长上(850mm,1300±30mm)满足本条款的要求。

A.3.1 外观及机械检查:FOTP-13

样本规模:24个匹配的连接头对

细节

尺寸测量方法:每一个可适用FOCIS

偏差:无

A.3.2 衰减特性:FOTP-171A1,D1或FOTP-34A2对多模

样本规模:24个匹配的连接头对

细节

偏差:对于FOTP171D1和D3,涉及质量控制没被使用。质量损耗包括在电缆测试内。要求:最大插入损耗0.75dB

A.3.3 回损特性:FOTP-107

样本规模:24个匹配的连接头对

细节

偏差:无

要求:多模最小20dB,单模最小26dB

对模拟广播视频,单模最小回损为55dB

A.3.4 低温特性:FOTP-188

样本规模:8个匹配的连接头对

细节

匹配样本

温度:0oC(32oF)24小时预处理

测试时间:4天

偏差:无

初始测量性能要求:

测量中性能要求:

最终测量性能要求:

A.3.5 温度寿命:FOTP-4

样本规模:8个匹配的连接头对

细节

测试时间:4天

偏差:无

初始测量性能要求:最大插入损耗0.75dB

测量中性能要求:无

最终测量性能要求:最大插入损耗0.75dB

多模最小回损20dB,单模最小回损26dB

A.3.6 湿度特性:FOTP-5

样本规模:8个匹配的连接头对

细节

匹配样本

测试方法A:稳定状态

测试条件A:90-95%,在40±2oC(104±36o)温度下96小时(4天) 偏差:无

初始测量性能要求:最大插入损耗0.75dB

测量中性能要求:最大插入损耗变化0.4dB

最终测量性能要求:最大插入损耗0.75dB

多模最小回损20dB,单模最小回损26dB

A.3.7 冲击特性:FOTP-2

样本规模:8个匹配的连接头对

细节

轻维修级方法B:从1.8米处8次落下

偏差:无

初始测量性能要求:最大插入损耗0.75dB

测量中性能要求:无

最终测量性能要求:最大插入损耗0.75dB

多模最小回损20dB,单模最小回损26dB

A.3.8 机械耦合力度特性:FOTP-185

样本规模:8个匹配的连接头对

细节

匹配样本拉力:以0角度33牛顿的拉力负载应用率:每分钟25.4毫米

持续时间:最少5秒

偏差:无

初始测量性能要求:最大插入损耗0.75dB 测量中性能要求:无

最终测量性能要求:最大插入损耗0.75dB 多模最小回损20dB,单模最小回损26dB A.3.9 耐久性:FOTP-21

样本规模:8个匹配的连接头对

细节

周期:500次

偏差:无

初始测量性能要求:最大插入损耗0.75dB 测量中性能要求:无

最终测量性能要求:最大插入损耗0.75dB 多模最小回损20dB,单模最小回损26dB A.3.10 光缆保持特性:FOTP-6

测试1:

样本规模:8个匹配的连接头对

细节

匹配样本

偏差:无

拉力(对连接在线头上的线缆):以角度0,50牛顿的拉力作用于护套

拉力(对连接在线头上的线缆):以角度0,2.2牛顿的拉力作用于涂层初始测量性能要求:最大插入损耗0.75dB

测量中性能要求:无

最终测量性能要求:最大衰减增加0.5dB

最大插入损耗0.75dB

多模最小回损20dB,单模最小回损26dB

测试2:角度90

样本规模:8个匹配的连接头对

细节

匹配样本

偏差:无

拉力(对连接在线头上的线缆):以角度90,19.4牛顿的拉力作用于护套拉力(对连接在线头上的线缆):以角度90,2.2牛顿的拉力作用于涂层初始测量性能要求:最大插入损耗0.75dB

测量中性能要求:无

最终测量性能要求:最大衰减增加0.5dB

最大插入损耗0.75dB

多模最小回损20dB,单模最小回损26dB

A.3.11 弯曲特性:FOTP-1

样本规模:8个匹配的连接头对

细节

应用重量:0.5千克用于护套,224克用于涂层

测试夹具:2个

偏差:无

初始测量性能要求:最大插入损耗0.75dB

测量中性能要求:无

最终测量性能要求:最大插入损耗0.75dB

多模最小回损20dB,单模最小回损26dB

A.3.12 扭曲特性:FOTP-36

样本规模:8个匹配的连接头对

细节

匹配样本

扭曲负载:以角度0,15牛顿的拉力作用于护套,以角度0,2.2牛顿的拉力作用于涂层

详细情况:按下列周期旋转

在一个方向上转2.5圈,翻转5圈,再翻转2.5圈到原位置。重复9次

偏差:无

初始测量性能要求:最大插入损耗0.75dB

测量中性能要求:无

最终测量性能要求:最大插入损耗0.75dB

多模最小回损20dB,单模最小回损26dB

住宅小区光纤到户通信配套设施(FTTH)(FTTH施工和验收规范)

DGJ 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 J11809—2011 DGJ32/J 118— 2011 住宅小区光纤到户通信配套设施 建设标准 Construction standard of communication ancillary facilities of fiber to the home in residential district 1

2011-04-13发布2011-06-01 实施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审定发布2

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 住宅小区光纤到户通信配套设施建设标准Construction standard of communication ancillary facilities of fiber to the home in residential district DGJ32/J 118—2011 主编单位:江苏省通信管理局通信发展与保障处 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批准部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施行日期:2011年6月1日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南京 3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公告 第117号 关于发布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宅小区光纤到户通信配套设施建设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住宅小区光纤到户通信配套设施建设标准》为江苏省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编号为DGJ32/J 118—2011,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2、5.0.1、6.1.7、6.1.8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该标准由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站组织出版、发行。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一一年四月十三日4

光纤标准和技术指标

按光在光纤中的传输模式划分,可分为多模和单模光纤两种。常用多模光纤的直径为125μm,其中芯径一般在50~100μm之间。在多模光纤中,可以有数百个光波模在传播。多模光纤一般工作于短波长(0.8μm)区,损耗与色散都比较大,带宽较小,适用于低速短距离光通信系统中。多模光纤的优点在于其具有较大的纤芯直径,可以用较高的耦合效率将光功率注入到多模光纤中。 常用单模光纤的直径也为125μm,芯径为8~12μm。在单模光纤中,因只有一个模式传播,不存在模间色散,具有较大的传输带宽,并且在1 550 nm波长区的损耗非常低(约为0.2~0.25 dB/km),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高速长距离的光纤通信系统中。使用单模光纤时,色度色散是影响信号传输的主要因素,这样单模光纤对光源的谱宽和稳定性都有较高的要求,即谱宽要窄,稳定性要好。单模光纤一般必须使用半导体激光器激励。 按最佳传输频率窗口划分,可分为常规型单模光纤和色散位移型单模光纤。常规型单模光纤的最佳传输频率在1 310 nm附近,而色散位移光纤的最佳传输频率在1550nm附近。 按折射率分布的情况化分,可分为阶跃折射率(SI)光纤和渐变折射率(GI)光纤。阶跃折射率光纤从芯层到包层的折射率是突变的。多模阶跃折射率光纤的成本低,模间色散高,适用于短距离低速通信。多模渐变折射率光纤从芯层到包层的折射率是逐渐变小,可使高阶模按正弦形式传播,这样能减少模间色散,提高光纤带宽,增加传输距离,但成本较高。现在所使用的多模光纤多为渐变折射率光纤。 目前,国际上单模光纤的标准主要是ITU-T的系列:G.650“单模光纤相关参数的定义和试验方法”、G.652“ 单模光纤和光缆特性”、G.653“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和光缆特性”、G.654“截止波长位移型单模光纤和光缆特性”、G.655“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和光缆特性”及G.656“用于宽带传输的非零色散位移光纤和光缆特性”。ITU -T对多模光纤的标准是G.651“50/125μm多模渐变折射率光纤和光缆特性”。 国际电工委员会也颁布了系列标准IEC 60793,我国的光纤标准包括国家标准GB/T15912系列和信息产业部颁布的通信行业标准YD/T系列。 (1)单模光纤。 ● 普通单模光纤 普通单模光纤是指零色散波长在1 310 nm窗口的单模光纤,又称色散未移位光纤或普通光纤,国际电信联盟(ITU-T)把这种光纤规范为G.652光纤。 G.652属于第一代单模光纤,是1310 nm波长性能最佳的单模光纤。当工作波长在1310 nm时,光纤色散很小,色散系数D在0~3.5 ps/nm·km,但损耗较大,约为0.3~0.4 dB/km。此时,系统的传输距离主要受光纤衰减限制。在1 550 nm波段的损耗较小,约为0.19~0.25 dB/km,但色散较大,约为20 ps/nm·km。传统上在G.652上开通的PDH系统多是采用1310nm 零色散窗口。但近几年开通的SDH系统则采用1550nm的最小衰减窗口。另外,由于掺铒光纤放大器(Erbium Doped Fiber Amplifier,EDFA)的实用化,密集波分复用(DWDM)也工作于1550nm窗口,使得1550nm窗口己经成为G.652光纤的主要工作窗口。 对于基于2.5 Gb/s及其以下速率的DWDM系统,G.652光纤是一种最佳的选择。但由于在1550nm波段的色散较大,若传输10 Gb/s的信号,一般在传输距离超过50km时,需要使用价格昂贵的色散补偿模块,这会使系统的总成本增大。色散补偿模块会引入较大的衰减, 因此常将色散补偿模块与EDFA一起工作,置于EDFA两级放大之间,以免占用链路的功率余度。

新型光纤及其标准规定

新型光纤及其标准 1、概述 自1966 年“光纤之父”高锟博士预言光纤可以用于通信至今,已经过去了37 个年头,光纤通信系统也已经实用了 28 年,如今可以说进入了光纤通信技术 发展的顶峰时期。系统的发展是与应用密切相关的,系统和光电子器件的进步又对光纤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了光纤技术的发展。1975 年第一个实用的光纤通信系统是应用于市话中继,而且当时的速率是45Mbit/s,所使用的是多模光纤,而且应用在850nm 的短波长窗口。随着光纤通信系统的应用从市话扩展到长途,光纤850nm 窗口的衰减显然较大,当时又研制成功了1300nm 的长波长器件,于是就产生了应用 1300nm 窗口的长波长光纤通信系统,这些系统都还是使用G.651 规范的多模光纤。随着传输距离进一步延伸和传输速率的提高,多模光 纤已经不能满足系统要求。当单模激光器研制成功的时候,G.652 单模光纤也 应运而生。而且由于光纤的1550nm 窗口的衰减比1310nm 窗口的衰减低,所以更高速率系统由于光接收灵敏度的降低又希望保持一定的传输距离,逐步转到1550nm 窗口来应用。 从系统的角度来说,2.5Gbit/s 以下的系统一般为衰减限制系统,而10Gbit/s 及其以上速率的系统为色散限制系统。从衰减尽可能小的方面看,10Gbit/s 及 其以上速率的系统应工作在1550nm 窗口,但G.652 光纤在该窗口的色散太大,达到18~20ps/nm·km,传输距离被限制在70~80km 左右。能否使光纤在 1550nm窗口的衰减又小而色散也小呢,没问题,当时研制出来的G.653 色散 位移光纤,就是在G.652 光纤的基础上,将零色散点从1310nm 窗口移动到1550nm 窗口实现的。但是当DWDM系统大量推广应用时发现,由于EDFA 在DWDM 中的使用,使进入光纤的光功率有很大的提高,会使光纤产生非线性效

标准光缆标准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是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检验、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的依据。适用于长途、市内通信的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光缆线路和传输设备安装工程。本规定也可供其它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安装工程参考。 第1.0.2条本规定未列入的内容应按设计文件办理。 第1.0.3条各种光缆线路工程和传输设备安装工程所用器材的程式、规格、质量等均应符合本规定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工程中不准使用未经鉴定合格的器材。 第1.0.4条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部颁有关施工质量检查的规定。建设单位应通过工地代表加强工地的质量检查,做好随工检验。 第1.0.5条本规定光缆线路工程部分的内容以结合光缆施工的特点为主,一般的线路常规工序,可按部颁相关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执行。 第1.0.6条施工单位制定的施工操作规程应贯彻本规定的要求。 第1.0.7条施工中应严格执行部颁的各种法规,在施工安全方面应贯彻执行电信线路、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规定。 第1.0.8条本规定的解释权与修改权属邮电部。 1、光缆线路工程 第二章光缆及器材检验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2.1.1条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应对运到工地的光缆、器材的规格、程式进行数量清点和外观检查,如发现异常应作重点检查。对光缆、连接器(活接头)等还应进行光学特性、电特性的测试。 第2.1.2条工程所用光缆器材必须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应核对厂方提交的产品测试记录所列项目及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或部颁标准和设计要求,或订货合同规定。 第2.1.3条对不符合要求的光缆、器材不得使用。属一般缺陷修复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2.1.4条经过检验的光缆、器材,应做好记录。 第2.1.5条光缆、连接器等光学特性、电特性测试的一般规则: 1、测试方法应按CCITT建议的规定。 2、测试仪表应经过计量部门校验取得合格证。

TIA568B光纤标准

TIA568B3光纤标准 1. 介绍 1.1 目的 本标准制定了光纤布线系统(如:线缆、连接头等)所用器件及传输质量的要求。线缆指50/125μm、62.5/125μm多模光缆和单模光缆。 1.2 标准分类 根据EIA工程出版物EP-7B,标准分为两类:强制性标准和建议性标准。本标准中用“必须”表述强制性标准,用“应该”、“可以”或“最好”表述建议性标准。强制性标准通常用于安全、性能、管理和兼容性方面的要求,它们做出的规定是对布线系统的最低要求。建议性标准提高了对布线系统的要求,使布线系统能在预期的应用中稳定工作。文本、表格和图形中的注释、强调提供了有信息价值的建议。 1.3 美国惯用尺寸与公制尺寸的转换 在本标准中多数的公制尺寸是美国惯用单位的转换值,例如:100毫米(mm)是4英寸。 1.4 本标准适用期限 标准中的条款会修订、更新以适应建筑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 2. 范围 2.1 适用性 本标准针对布线中用到的光纤器件(如:光缆、连接头、连接硬件、光纤跳线和现场测试设备)规定了最低要求。 2.2 标准参考 制定本标准参考下段文本中所列标准,所列标准在公布时已核对过。所有标准都与版本关联,以本标准为依据的一方应该调查使用所列标准的最新版。ANSI和TIA记录了他们出版的最新的国家标准。 ·ANSI/EIA/TIA-455-A-1991 标准化测试程序,针对光纤、光缆和变频器、传感器、连接与 终端设备,及其他光纤组件等 ·ANSI/ICEA S-83-596-1994 建筑物内光缆 ·ANSI/ICEA S-87-640-2000 室外通信光缆 ·ANSI/TIA/EIA-526-7-1998 安装单模光缆的光损耗测量PLANT-OFSTP-7 ·ANSI/TIA/EIA-526-14-A-1998 安装多模光缆的光损耗测量PLANT-OFSTP-14A ·ANSI/TIA/EIA-598-A-1995 光缆颜色编码 ·ANSI/TIA/EIA-604-3-1997 FOCIS 3光纤连接器件的匹配标准 ·ANSI/TIA/EIA-606-1993 商业建筑物电信基础构造的管理标准 3. 定义,缩写,度量单位 3.1 概要 本条款定义了具有专有意义或本标准使用的特定术语、缩写。只在某一条款中使用的术语在条款内或其开始处定义。 3.1.1 定义 条款中的普通定义已经在系统的电信基础构造标准中阐明;定义中不包含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要求的详细内容在标准相应条目中说明。

G.652光纤技术参数

G.652光纤技术参数 核心提示:1、光纤类型二氧化硅B1.1单模光纤。2、工作波长满足13l0nm 和1550nm传输窗口的型能指标3、截止波长2m涂覆光纤上测试的λc值为 1100cm~1280nm,22m成缆光纤上测试的λcc值≤1270nm。4、几何性质模场直径:标称值(9.3 μm)±10%。 1、光纤类型 二氧化硅B1.1单模光纤。 2、工作波长 满足13l0nm和1550nm传输窗口的型能指标 3、截止波长 2m涂覆光纤上测试的λc值为1100cm~1280nm,22m成缆光纤上测试的λcc值≤1270nm。 4、几何性质 模场直径:标称值(9.3 μm)±10%。 包层直径:标称值125μm±2μm。 涂层直径:标称值245±10μm。 场模不圆度:≤6%。 包层不圆度:<2%。 模场/包层同心度偏差:≤1.0μm。 包层/涂层同心度误差: ≤12.5μm。 5、涂覆层 光纤涂敷层与光纤表面紧密接触不退色、不迁染。涂覆层须易剥离,以便光纤接续。 6、筛选水平和疲劳系数 光纤须通过全长度张力测试,其筛选水平须相当于在应力至少0.42GPa(相当于应变约0.6%)下持续一秒时间。光纤的疲劳系数≥20。

7、色散特性 (1)零色散波长范围为1300~1324nm (2)最大零色散点斜率不大于0.093ps/(n㎡.km)。 (3)1288~1339nm范围内色散系数不大于3.5ps/n㎡.km (4)1271—1360mm范围内色散系数不大于5.3ps/n㎡.km (5)1550nm波长的色散系数不大于18ps/n㎡.km (6)1480—1580nm范围内色散系数不大于20ps/n㎡.km 8、衰减特性 (1)在13l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为:0.36dB/km。在1285~1330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3l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 0.03dB/km。在155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为:0.21dB/km。在1480~1580nm 波长围为,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550nm波长上的衰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5dB/km。 (2)光纤衰减曲线应有良好的线性并且无明显台阶。用OTDR检测任意一根光纤时,在13l0nm和1550nm处500m光纤的衰减值不大于(amean±0.10dB)/2,amean 是光纤的平均衰减系数。 9、宏弯损耗 以半径37.5mm送绕100圈,在1550波长上测得的弯曲附加损耗≤0.5dB 10、衰减不均匀性 光纤衰减不均匀性:≤0.05dB

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技术要求规范

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C-FTTH)技术规范 (lintk从多篇网页中搜索出来整理汇总,难免错漏,请指正) 总体 目录 前言 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C-FTTH)是有线电视接入网的发展方向。随着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趋势日益明显,广播电视行业迫切需要一个新的行业标准,规范C-FTTH的体系架构和相关总体要求,以指导现有各种技术方案的有线电视HFC 网络以合理的模式向C-FTTH演进,更好地为今后C-FTTH产业化发展发挥指导作用。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C-FTTH)的体系结构和总体要求概要地规范了FTTH用光缆及线路辅助设施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C-FTTH)网络建设和系统设备的研发、生产和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20030-2005 HFC网络设备管理系统规范 GY/T 5073-2005 有线电视网络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YD/T 1475-2006 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YD/T 1636-2007 光纤到户(FTTH)体系结构和总体要求 YD/T 2274-2011接入网技术要求10Gbit/s以太网无源光网络(10G-EPON)YD/T 1949 接入网技术要求——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GPON) YD/T 2402 接入网技术要求 10Gbit/s无源光网络(XG-PON) IEEE Std 802.3 信息技术一系统间的通信和信息交换一局域网和城域网一特定要求第3部分:CSMA/CD接入方法和物理层规范 IEEE Std802.3av 信息技术一系统间通信和信息交换一局域网和城域网一特定要求第 3部分:CSMA/CD接入方式和物理层规范增补文件1: 10Gbit/s无源光网络物理层规范和管理参数 ITU-TG.984 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

光纤施工规范与验收标准

项目名称:朝阳区教育“校校通”工程CHY-GC-GXW-1子项目名称:光纤网工程 朝阳区教育“校校通”工程 光纤网工程 光纤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 北京北控电信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二零零六年四月二十六日

朝阳区教育“校校通”工程(光纤网-光纤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 目录 1. 光纤施工规范.................................................... . (2) 1.1 总 则......................................... ........................................... (2) 1.2 光缆器材规格及路由走 向........................................... (2) 1.3 光缆线路敷设安 装........................................... (3) 1.4 光缆接续安 装........................................... ............................................. (6) 1.5 竣工文件编 制........................................... ............................................. (7) 2. 光缆线路工程验收.................................................... (8) 2.1 随工检 验........................................... ............................................. (8) 2.2 光缆线路工程竣工验 收.......................................... (9)

光纤光缆技术要求规范

光纤光缆技术规范书 1.概述 1.1本技术规范书未规定的其它技术要求应不劣于ITU、IEC建议和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的要求。 1.2本技术规范书未标明日期的ITU、IEC建议和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均使用最新版本。 1.3申请人对本技术规范的应答将作为双方签订合同以及供货期间产品检测的技术依据 1.4本文件的解释权属于采购人。 2.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 2.1 光缆中的光纤 本条款中的技术要求基于如下前提: 除传输衰减及偏振模色散(PMD)等两项指标之外,光纤在成缆前后的其他技术参数指标,均不得有任何变化。 2.1.1 成缆后光纤的衰减系数 (1)光纤在131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为:0.35dB/km (2)光纤在1285 ~ 1330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31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3dB/km。 (3)光纤在1550nm波长上光纤的最大衰减系数为:0.21dB/km。 (4)光纤在1525 ~ 1575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55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5dB/km。 2.1.2 偏振模色散 (1)在1550nm波长单盘光缆的偏振模色散系数:≤0.20ps/km (2)光纤成缆后必须满足在1550nm波长光缆链路(≥20盘光缆)偏振模色散系数≤0.10ps/km;Q(概率)=0.01%。 2.1.3 光纤识别 光缆中的光纤应采用全色谱标志,其颜色应选自表1规定的各种颜色;每个

松套管内光纤的序号,应按表1中规定的颜色顺序排列。 用于识别的色标应鲜明,在安装或运行中可能遇到的温度下,不褪色,不迁染到相邻的其它元件上,并应透明。 2.2 光缆 2.2.1 光缆结构型式及应用场合 申请人应根据表2及下列基本要求,提出详细的光缆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尺寸。 2.2.1.1 管道光缆 管道光缆(GYTA):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铝-聚乙烯粘接护套通信用室外光缆。 2.2.1.2 架空光缆 架空光缆(GYTS):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钢-聚乙烯粘接护套通信用室外光缆。

光纤到户国标工程实施细则v

光纤到户国标工程实施细则 、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建设分工界面 工程界面一:管道 管道分工界面图 工程界面二:光缆 光缆分工界面图 工程界面三:配线设备 务经营者负责配置安装 置安装 光跳纤应由接入通信业务的电信业务经 用户接入点 用户接入点设置的配线设备 电信业务i 经营者| 配线光缆 1 共用配线箱或光缆交接箱时 配线 O D F 架 电信业务1 营者 | _F | 架 电信业务i 光经营者 I O D F 架 用户光缆 ? 住宅建设方负责箱体的设计、米购与安 2 分别设置配线箱或配线柜时 ?各自负责箱体或机柜的设计、米购与安装 交换局侧的配线模块、光分路器由电信业 用户侧的配线模块由住宅建设方负责配 电信业务! 经营者| 配线光缆 交换局用户侧 营者负责

二、用户接入点设置 (一)配线区:根据住宅建筑的分类、住户密度,以单体或若干个住宅建筑 组成配线区域(即用户交接配线设备所辖区域) (二)设备间及电信间配置 1、设备间:住宅区内具备线缆引入、安装通信配线设备条件的房屋。是多 家电信运营商配线光缆的引入部位,同时也是建筑区多个电信间至设备间配线光缆的汇聚部位。设备间安装接入网设备、传输设备、电源等,当建筑规模较小,只有一个配线区(300户)时,设备间可直接作为用户接入点。每一个楼宇区域应设置一个设备间,设备间宜设置在物业管理中心,设备间面积约为10-15m2,平面示意图如下: 2、电信间:住宅建筑内放置配线设备并进行线缆交接的专用空间。通常作为用户接入点机房放置配线设备并进行电信运营商配线光缆与用户光缆交接。电信间面积为10-15mm2,平面示意图如下: 3、每一个住宅区应设置一个设备间,设备间宜设置在物业管理中心。 4、每一个高层住宅楼宜设置一个电信间,电信间宜设置在地下一层或首层。

光缆技术指标要求

光缆技术指标要求 一、相关要求: (一)依据YD/T901-2001、YD/T769-95 及YD/T981-98标准。 1、光缆中光纤的技术指标: (1)模场直径 1310nm (8.6-9.5)um±0.7um (2)包层直径:125.0±1um (3)模场同心度误差:1310nm波长≤0.8um (4)包层不圆度 < 2.0% (5)折射率系数 1.4675(1310nm) 1.4681(1550nm) (6)截止波长 λc(在2m 光纤上测试):1100-1280nm λcc ( 在22m成缆上测试):< 1260nm (7)光纤衰减常数 1310nm 波长:≤0.35dB/Km 1550nm 波长:≤0.21dB/Km 其中在1288-1339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光纤的衰减常数与1310nm波长范围上的衰减常数相比,其差值不大于0.03dB/Km。另外,在1525-1575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的衰减系数与1550nm波长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大于0.02dB/Km。 (8)衰减不均匀性 在光纤后向散射曲线上,任意500m长度上实测衰减值与全长度上平均每500m的衰减值之差的最坏值不大于0.05dB。 (9)色散系数 1)零色散波长λ0在1300~1324nm范围之间 2)零色散斜率S0max为0.093(ps/nm2.km) 3)在1288~1339nm 范围内,最大色散系数幅值≤3.5ps/(nm.km) 在1271~1360nm范围内,最大色散系数幅值≤5.3ps/(nm.km)

(10)宏弯损耗 对单模光纤(B1.1),以半径37.5mm松绕100圈后,其附加衰减<0.05dB/Km。 (11)光纤光缆高低温度衰减特性 在-40℃~+60℃时,衰减变化<0.05dB/Km (12)光纤在束管中为全色谱标识,光纤着色采用光固化,可以做到颜色不迁移,用丙酮擦拭试验200次后不褪色。 (13)光缆中任意两根光纤在熔接接头衰减满足以下要求: 平均值< 0.02dB 最大值<0.03dB 3、光缆的环境性能 (1)光缆的温度环境试验 光缆的高低温特性可通过高低温循环试验来检验,按 -40℃~+60℃且保温时间>12h,有两层护套时为24h,循环2个周期,可保持原有光纤特性不变,衰减变化<0.05dB/Km。 (2)浸水试验 将光缆浸入水中,时间为24h,在直流500V下测试,聚乙烯外套的绝缘电阻>2000MΩ.Km,耐电压不低于直流电压15KV.2min 不击穿。 (3)直流火花试验 直流火花试验检验光缆的完整性,试验电压不小于18KV。

康宁光纤技术指标

High Performance. Guaranteed. In?niCor?600 ?ber is part of Corning’s line of high-performance multimode ?bers. In?niCor ?ber is engineered speci?cally for high-performance laser-based LAN protocols such as Gigabit Ethernet. In?niCor 600 ?ber is guaranteed(1)for transmission distances up to 600 meters in Gigabit Ethernet (IEEE 802.3z) compliant systems at both 850 nm and 1300 nm. In?niCor 600 ?ber can operate at signi?cantly greater distances (greater than 2,000 meters) at slower protocols such as Fast Ethernet, FDDI, and 155 Mb/s ATM. Ultimate Compatibility In?niCor ?ber ensures compatibility with legacy LAN systems by exceeding the minimum over?lled launch bandwidth (OFLBW) standard (EIA/TIA 568-A) in the 850 nm and 1300 nm operating windows. In addition, it guarantees Gigabit Ethernet performance by guaranteeing operating distance in standards-compliant systems. The traditional OFLBW speci?cation is a measure of relative ?ber performance capability when used with light-emitting diode (LED) sources. Laser performance represents link length capability with high-speed sources such as 850 nm 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s (VCSELs), 1300 nm Fabry-Perot lasers, and 780 nm CD lasers. Corning In?niCor 600 ?ber operates with a wide range of sources at 850 nm and 1300 nm. In?niCor 600 ?ber is a nominal 50/125 μm graded-index multimode ?ber design that is guaranteed to be system-compatible with the installed base of standard 62.5/125 μm ?ber. In?niCor 600 ?ber also is system-compatible with standard 50/125 μm ?ber and with the advanced In?niCor 300 ?ber for all standards-compliant links.(2) Perfect For All Premises Applications In?niCor 600 ?ber is suitable for installation in all premises applications including the backbone, riser, and horizontal. Typical applications are local area and campus-wide networks carrying data, voice, and/or video services using LEDs, 850 nm VCSELs, 780 nm CD lasers, and 1300 nm Fabry-Perot lasers. This product exceeds industry standards for ?ber-optic network protocols, including Ethernet, Token Ring, FDDI, ATM, and Fibre Channel. In?niCor 600 ?ber’s excellent laser perfor-mance makes it a perfect choice for Gigabit Ethernet and other high-speed laser protocols. Since Gigabit Ethernet is expected to be the protocol of choice for backbone and riser links, Corning recommends In?niCor 600 ?ber for these applications. Corning?Multimode Optical Fiber PI1207 Issued:10/99 ISO9001Registered

通信单模光纤的相关标准介绍与分类

通信单模光纤的相关标准介绍与分类 1、概述 光纤是光缆的核心部分,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光纤的标准化工作的进程。目前,主要从事光纤和光缆国际标准化研究的组织是IEC(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和ITU-T(国际电信联盟)。IEC侧重于光纤光缆生产厂商,主要关注的是产品性能规范和测试方法,而ITU-T则侧重于通信运营商和传输设备制造商,主要关注光纤在通信运营网络中的正确合理使用。虽然IEC与ITU-T的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但两个组织对光纤传输特性的要求是相同的,他们根据光纤的零色散波长、截止波长等是否产生位移而将单模光纤进行划分。 2、光纤的分类 光纤从传输模式上可分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两种。而IEC和ITU-T又根据零色散波长和截止波长是否产生位移将单模光纤划分为6种类型。其中ITU-T标准将单模光纤分为G.652、G.653、G.654、G.655和G.656等类型,而IEC则将单模光纤分为B1.1、B1.2、B1.3、B2、B4等,两个国际标准中光纤的分类对应关系及主要特征详见下表: ITU-T与IEC光纤型式对照表 ITU-T分类 IEC分类光纤名称主要特征及应用 G.652A G.652B B1.1 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零色散波长在1300~1324nm处,最佳工作波长为1310nm,也可用在1550nm波长范围,但1550nm的色散较大,适用于10GBit/s以下中距离传输。如在1550nm波段长距离传输需要进行色散补偿。 G.654 B1.2 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零色散波长在1300~1324nm处,截止波长位移至1310nm以上区域,1550nm衰减最低,可达0.18dB/km,主要用于海缆。1550nm色散大。 G.652C G.652D B1.3 波长段扩展的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也称全波光纤或低水峰光纤) 零色散波长在1300~1324nm处,消除了G.652A、B光纤存在的1383nm处的水峰,将工作波长扩展到1360-1530nm,用于城域网全波段CWDM传输。 G.653 B2 色散位移单模光纤为在1550nm波长进行传输而优化的光纤,为解决1550nm色散大而将零色散波长移至1550nm附近,1550nm衰减小,适用于C波段长距离单通道传输。但当采用波分复用传输时会产生非线性效应。 / B3 色散平坦光纤在1310-1550nm波长区具有小的色散系数。 G.655A G.655B G.655C B4 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为在1550nm波长区进行多信道传输而优化的光纤。使1550nm波长上有一定的色散值,可抑制四波混频等非线性效应,适用于C、L波段长距离DWDM传输。

光缆施工规范及要求

光缆线路施工要求 光缆敷设方式 通信光缆的敷设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管道、直埋和架空敷设方式。 一、光缆线路工程实施要求 (一)基本要求 1、一般要求 (1)线路工程实施前应按设计图纸进行复测,重新丈量线路路由长度、人孔井位置。复测中因外界环境变化而导致路由不通或存在危及线路安全隐患的地段,要及时反馈给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并在下达设计变更通知单后再进行调整、实施。 (2)施工前应根据光缆盘长和路由情况进行合理配盘,应尽量按盘号顺序敷设,以减少光纤参数差别所产生的接头本征损耗;光缆单盘标准长度:管道光缆以2km做为配盘基数,架空光缆按3公里配盘,直埋光缆按3公里配盘;靠近局站侧的单盘长度不宜小于500米,严禁使用短段光缆。 (3)光缆敷设安装的最小曲率半径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光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指标表 波纹管和钢管管孔内应穿放子管道,其子管道总外径不应超过原管孔内径的85%,子管道内径不宜小于光缆外径的15倍。 (5)光缆引上部分均采用Φ80mm钢管保护,钢管内穿放2根子管,子管规格为Φ28/32mm聚乙烯塑料管。钢管下部延伸至人(手)孔内或地下,钢管上方管口以及子管管口应作堵塞处理。 (6)光缆线路在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光缆必要的预留长度,

主要包括光缆接头处的预留长度、光缆弯曲增加长度、局站内预留长度等。光缆的预留长度要严格按照下表要求实施,对特殊地段可结合工程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光缆预留长度表 XX局为A端,XX中继站为B端。 (二)架空光缆线路安装要求 1、杆路建筑安装要求 (1)电杆的规格及选用 架空杆路全程采用油木电杆,电杆稍径φ14-20厘米。杆路建筑标准杆高为8米,标准杆距为50米,超过65米按长杆档处理。 光缆距地面的高度达不到要求时,可采取增加电杆高度的方式,当电杆高度为12米以下时(不含12米)采用单接杆方式,当电杆高度为12米以上时采用品接杆方式。接杆时电杆锯出断面及刨平面需用沥青作防腐处理,接杆下节杆稍径不得小于上节杆稍径,单接杆时下节杆稍径不小于上节杆根径的四分之三。具体规格程式按设计图纸规定标准实施。 单接杆在直线路上应装在顺线路方向,在经受定向风力的地区应装在背风的一侧,角杆应装在拉线的反侧,跨越杆应装在长杆档的一侧,坡度变更杆应装在下坡的一侧,分线杆应装在拉线的反侧。 (2)电杆埋深 根据线路负荷以及对当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情况的

光纤标准

一、前言 光纤光缆行业领域的国际和国内标准很多,标准版本不断更新,新标准不断推出,为了给从事该领域工作的科研人员、光纤光缆制造者、广大用户及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本文特将光纤光缆行业领域最新国际和国内标准的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二、标准项目及名称 1.国际标准 1)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 ●光纤标准: IEC60793-1-1(1995,第1版)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总则 IEC60793-1-2(1995,第1版)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尺寸参数试验方法 IEC60793-1-3(1995,第1版)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IEC60793-1-4(1995,第1版)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试验方法 IEC60793-1-5(1995,第1版)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环境性能试验方法 IEC60793-2(1998,第4版)光纤第2部分产品规范 ●光缆标准: IEC60794-1-1(1999,第1版)光缆第1部分总规范总则 IEC60794-1-2(1999,第1版)光缆第1部分总规范光缆性能基本试验方法 IEC60794-2(1989,第1版)光缆第2部分产品规范 IEC60794-3(1998,第2版)光缆第3部分管道、直埋、架空光缆─分规范 IEC60794-4-1(1999,第1版)光缆第4部分高压电力线架空光缆(OPGW) 2)国际电信联盟(ITU-T)标准

ITU-TG.650(1997)单模光纤相关参数的定义和试验方法 ITU-TG.651(1993) 50/125μm多模渐变型折射率光纤光缆特性 ITU-TG.652(1997)单模光纤光缆特性 ITU-TG.653(1997)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光缆特性 ITU-TG.654(1997)截止波长位移型单模光纤光缆特性 ITU-TG.655(1996)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光缆特性 3)其他国外标准 安装在架空电力线路上的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标准2.国内标准: 1)国家标准 ●光纤标准: GB/T15972.1-1998(第1版)光纤总规范第1部分总则 GB/T15972.2-1998(第1版)光纤总规范第2部分尺寸参数试验方法 GB/T15972.3-1998(第1版)光纤总规范第3部分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GB/T15972.4-1998(第1版)光纤总规范第4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试验 方法 GB/T15972.5-1998(第1版)光纤总规范第5部分环境性能试验方法 ●光缆标准: GB/T7424.1-1998(第1版)光缆第1部分总规范 2)通信行业标准

光缆线路设计技术标准

光缆线路设计技术标准 1、中继段光纤衰减指标 光缆选用型光纤光缆,选择ITU-T建议型二氧化硅系单模、长波长光纤,油膏采用抗低温(-50℃)纤膏缆膏;护套材料宜选用上海石化、北欧化工或美国陶氏的PE护套料。 光缆结构选用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的GYTS 型光缆。 其光缆线路中继段传输衰减指标应符合下表规定: 【注:设计取定标称盘长为3km时,平均盘长取定为 3km,单个光纤熔接接头衰耗,光纤接头平均衰耗=3公里=Km;设计取定标称盘长为2km时,平均盘长取定为,单个光纤熔接接头衰耗,光纤接头平均衰耗=公里=Km;】根据公式计算,中继段光纤线路衰减符合传输系统要求。 2、光纤技术参数指标 型光纤主要技术性能参数指标如下表:

3、光缆主要技术指标 (1)光缆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如下表:

(2)光纤识别与端别 为便于识别光纤,其光纤和松套管必须由色谱标志,松套管采用全色谱标志,面向光缆A端看,在顺时针方向上松套管序号增大,松套管序号及其对应的颜色应符合下表要求: 表识别用全色谱 每盘光缆两端应分别有端别识别标志,面向光缆看,在顺时针方向松套管序号增大时为A端,反之为B端;A端标志为红色,B端标志为绿色。 4、光缆接头盒技术指标 光缆接头盒容量为48-144芯。 其主要技术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环境性能 ①环境温度:工作时为-40-----+65℃ 储存及运输为-25----+60℃ ②大气压力:70kPa~106 kPa。 (2)机械性能 ①光缆接头盒封装完毕后,光缆接头盒内充气压力为100kPa±5kPa,浸入常温清水容器中稳定观察15分钟应无气泡溢出,或稳定观察24小时气压表指示应无变化。 ②光缆接头盒应能承受1000N轴向拉伸力,时间不小

光纤光缆最新国际和国内标准介绍

光纤光缆最新国际和国内标准介绍 发表时间: 2006-10-07 09:59 作者:中国连接器网 一、前言 光纤光缆行业领域的国际和国内标准很多,标准版本不断更新,新标准不断推出,为了给从事该领域工作的科研人员、光纤光缆制造者、广大用户及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本文特将光纤光缆行业领域最新国际和国内标准的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二、标准项目及名称 1.国际标准 1)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 ●光纤标准: IEC60793-1-1(1995,第1版)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 总则 IEC60793-1-2(1995,第1版)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 尺寸参数试验方法 IEC60793-1-3(1995,第1版)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 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IEC60793-1-4(1995,第1版)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 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试验方法 IEC60793-1-5(1995,第1版)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 环境性能试验方法 IEC60793-2(1998,第4版)光纤第2部分产品规范 ●光缆标准: IEC60794-1-1(1999,第1版)光缆第1部分总规范 总则 IEC60794-1-2(1999,第1版)光缆第1部分总规范 光缆性能基本试验方法 IEC60794-2(1989,第1版)光缆第2部分产品规范

IEC60794-3(1998,第2版)光缆第3部分管道、直埋、架空光缆─分规范 IEC60794-4-1(1999,第1版)光缆第4部分高压电力线架空光缆(OPGW) 2)国际电信联盟(ITU-T)标准 ●光纤标准: ITU-TG.650(1997)单模光纤相关参数的定义和试验方法 ITU-TG.651(1993) 50/125μm多模渐变型折射率光纤光缆特性 ITU-TG.652(1997)单模光纤光缆特性 ITU-TG.653(1997)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光缆特性 ITU-TG.654(1997)截止波长位移型单模光纤光缆特性 ITU-TG.655(1996)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光缆特性 3)其他国外标准 安装在架空电力线路上的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IEEE (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标准 2.国内标准: 1)国家标准 ●光纤标准: GB/T15972.1-1998(第1版)光纤总规范第1部分总则 GB/T15972.2-1998(第1版)光纤总规范第2部分尺寸参数试验方法 GB/T15972.3-1998(第1版)光纤总规范第3部分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GB/T15972.4-1998(第1版)光纤总规范第4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试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