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必修三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课程教学设计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伽利略对物理学发展的重大贡献;经典力学的建立;

相对论的提出;量子论的诞生。

难点:物理学各阶段发展的原因;对科学发展创新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近代科学诞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集体回答)【讲述新课】

一、经典力学篇

【合作学习】学生用2分钟时间阅读教材54页——55页内容,回答伽利略为人类认识自然创立了什么新研究方法?在物理学和天文学方面有那些贡献,分别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1.经典力学的奠基者——伽利略

(1)成就:①创立科学的研究方法:实验和观察。

②物理学:实验证明力与运动状态的关系,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等。

③天文学: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并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证明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

(2)意义:①大大改变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以来有关运动的观念,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伽利略在天文学上的发现和观点,摧毁了教会的信条而证明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

2、牛顿创立经典力学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55页相关内容,总结牛顿经典力学创立的标志、特点及意义。

(1)标志: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2)特点: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3)意义:①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②经典力学体系具有科学性和预见性:牛顿力学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根据牛顿力学体系,人们发现了海王星。

二、20世纪的物理学革命——相对论篇

【质疑与思考】:以牛顿的理论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理论是不是就绝对正确、无所不能的呢?据此总结相对论创立的背景。

1、历史背景:

(1)19世纪科学得到了飞速发展;

(2)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研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等。

2、相对论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1)提出: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引发了20世纪物理学的一场重大革命。

(2)内容:相对论包含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

广义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也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学生了解,能抓住特点即可)

3、意义:

(1)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从本质上修正了由狭隘经验建立起来的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2)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问题】基于以上问题的探讨,请说明相对论与牛顿力学的关系?

相对论打破了牛顿以来传统的绝对时空观,但并非全盘否定牛顿力学。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狭义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牛顿力学是相对论的一种特例(物体低速运动状态),包括在相对论体系中。

【过渡】19世纪经典物理学达到巅峰状态,在人们心目中,经典物理学已经达到近乎完美的程度。这时,年轻的普朗克和他的老师发生了一段对话:普朗克:“老师,我准备把我的一生都献给物理理论学!”

老师:“年轻人,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学科,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把一生都献给这门学科,太可惜了。”

【质疑与思考】:那么,物理学是不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学科,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呢?

三、量子论篇

采用学生自学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归纳学习要点。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应用经典力学篇和相对论篇的方式,自主完成对量子论提出的背景、诞生的标志、发展的表现、量子论与量子力学的影响的总结。(限时3分钟)

1、诞生的背景:

2、量子论的诞生、发展和量子力学:

3、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影响:

4、教师小结:相对论和量子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共同构成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这两种理论的提出,解决了经典物理学在微观领域及宏观世界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方式和角度,它们不仅对物理学本身,对自然科学,而且对人类的思维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精神启示】通过对伽利略、爱因斯坦、普朗克等人事迹的学习,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发?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板书设计

一、经典力学篇

1.经典力学的奠基者——伽利略

(1)成就:①创立科学的研究方法:

②物理学:

③天文学:

(2)意义:

2、牛顿创立经典力学

(1)标志:

(2)特点:

(3)意义:

二、20世纪的物理学革命——相对论篇

1、历史背景:

2、相对论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1)提出:

(2)内容:相对论包含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3、意义:

4、相对论与牛顿力学的关系

三、量子论篇(自学,归纳要点)

1、诞生的背景:

2、量子论的诞生、发展和量子力学:

3、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影响:

4、小结: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学案

一、经典力学篇

【合作学习】用2分钟时间阅读教材54——55页内容,总结回答伽利略为人类认识自然创立的新研究方法、在物理学和天文学方面的贡献及其重要意义。

1.经典力学的奠基者——伽利略

(1)成就:①创立科学的研究方法:

②物理学:

③天文学:

(2)意义:①

2、牛顿创立经典力学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55页,总结牛顿经典力学创立的标志、特点及意义。(1)标志:

(2)特点:

(3)意义:

二、20世纪的物理学革命——相对论篇

【质疑与思考】:以牛顿的理论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理论是不是就绝对正确、无所不能的呢?据此总结相对论创立的背景。

1、历史背景:

2、相对论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1)提出:

(2)内容:

3、意义:

【问题】基于以上问题的探讨,请说明相对论与牛顿力学的关系?

【质疑与思考】:物理学是不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学科,为什么?

三、量子论篇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应用经典力学篇和相对论篇的方式,自主完成对量子论提出的背景、诞生的标志、发展的表现、量子论与量子力学的影响的总结。(限时3分钟)

1、诞生的背景:

2、量子论的诞生、发展和量子力学:

3、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影响:

【精神启示】通过对伽利略、爱因斯坦、普朗克等人事迹的学习,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发?

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三 unit 2 _教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学习下列谚语: You are what you eat. 人如其食。 First wealth is health. -----Emerson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一天一个苹果,医生不来找。 二、复习预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点,(以提问、回顾的形式进行),针对上节课的作业进行讲评、订正、答疑,并通过对情态动词具体用法的分析和扩展导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课本知识的学习。 三、知识讲解 考点/易错点1 重点单词与短语学习 balance n. 天平,平衡;余额,余数v. 平衡;权衡balanced adj. 均衡的 (回归课本P10)

What will happen to you if you don’t eat a balanced diet? Eg: 1). Try to achieve a better balance between work and play. 争取把工作和娱乐更好地结合起来。 2). I must check my bank balance (= find out how much money I have in my account). 我要核对一下我在银行的余额(看我的帐户上有多少钱)。 3). Try to balance your diet by eating more fruit and less protein. 多吃些水果,少摄入些蛋白质,使饮食均衡合理。 [归纳拓展] a balanced diet 均衡的饮食 keep the balance of nature保持生态平衡 keep one’s balance保持平衡 lose one’s balance (= be out of balance) 失去平衡 think of想,考虑 (回归课本P10) He thought of his mutton,beef and bacon cooked in the hottest,finest oil. (1)想起;记起Sorry,I didn`t think of your name just now. (2)考虑We should think of the matter carefully. (3)为…着想Chen is always thinking of the poor people in the poor areas. (4)想;打算I am thinking of giving up smoking. [归纳拓展] think about想;考虑think much of 对…评价很高think highly / well of 高度评价 think out 想出 think badly / little of认为不好think over 仔细考虑 tired of 厌倦 (回归课本P10) Tired of all that fat? 厌倦肥腻了吧? be tired of 对……厌倦 eg. I’m tired of your conversation.你的讲话我听腻了. I grow tired of asking this,so it’ll be the last time. 我已厌烦了问这个问题,所以这是最后一次.

高中历史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

9、辉煌灿烂的文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②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③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学资料的能力; ④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社会参与法、问题探究、情境再现、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 ②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③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升华;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得到增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要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特点。如何提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我国古代有哪些重大的发明和发现?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国古代不仅科技成就突出而且文学成就辉煌灿烂。 新授: 一、《诗经》和楚辞 1、诗歌的产生:语言——歌谣——诗歌 2、《诗经》: (1)概况 ①地位:《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②时限: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 (2)内容 ①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国风”)——民间的民歌 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 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 ②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 ③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3)影响 ①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 ②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 ③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楚辞:

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三模块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1.教材分析 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分为必修(1-5册)和顺序选修(6-11册)。本课选自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三(供高中一年级下学期使用)模块1,单元的核心主题是Europe,介绍了欧洲的一些城市。各个板块内容分别是topic& task, grammar/function, skills, vocabulary/everyday English, culture/learning to learn, work-book六部分组成。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具体了解欧洲的一些国家或城市的历史发展,著名建筑物以及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本单元第一部分是Induction,除了对单词的学习,还介绍了一些国家或城市的名字,并对其的地理方位进行了描述,通过一张map,对这些城市进行学习。第二部分是Reading and Vocabulary,是本节课的重点,重点分析课文: Great European Cities. Function部分,主要进行Describing Location的学习。 接下来是对Grammar 1 Passive voice: present and past forms 和Grammar 2 Subject and verb agreement的学习。还有一部分技巧训练,对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练习。下一部分是 Pronunciation and everyday English的练习,最后一部分是Culture corner部分的学习,增加对欧洲文化知识的了解。 本课选取本单元的Reading and Vocabulary 部分的文章Great European Cities作为教学重点内容,作为本单元的第二课时,但是阅读课的第一课时,该文章是分别对欧洲四个国家的著

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三module3教案

高一英语第十一次课----- 必修三module3 一、考点、热点回顾 (一)key words and phrases 1.experience vt.经历n(可数)经历n(不可数)经验 2.cause vt.引起,导致cause sb. to do sth.导致某人去做某事cause sb. trouble/problems 给某人带来麻烦/问题 cause n.起因,理由,事业-------指造成某事的直接原因,后常接of或to do reason n.原因,理由------指从逻辑推理上得出的原因,后常接for或定语从句。 3.bury vt.埋葬 bury oneself in =be buried in 专心于,埋头于bury one’s face in one’s hands 双手捂脸4.occur vi.发生-------指发生时,有计划无计划均可。脑海中出现某种想法。 happen vi.发生------指事先无计划偶然发生。碰巧作某事happen to do sth. take place 发生-------指事先安排,计划的事情。举行。 以上三词均无被动形式。 sth. Occurs sb. 某人想起=strike/hit eg: A good idea occurred to me . It occurs to sb. to do sth.某人想起It occurred to me to visit my teacher. It occurs to sb. that…某人想起It occurred to me that I should visit my teacher. 5.take off 去掉,脱掉,起飞,成功,休假,减去,移动 6.strike vt&n.(雷电,暴风雨等)袭击=hit,击打,碰撞,罢工,想起=occur to,打动 (1)The miners went on strike for higher pay. (2)Does this clock strike twelve? (3)A good idea struck me while I was walking along the river. (4)He hit me ,so I struck him back. (5)A huge forest fire broke out after the lighting struck. (6)I am still struck by the native beauty of the lake. 7.ruin vt.毁坏,破坏,使堕落n.毁灭,崩溃,废墟in ruins 变成一片废墟 8.warn vt.警告,告诫,提醒注意warn sb. of/about sth.提醒某人注意某事 warn sb. not to do sth.= warn sb.against doing sth. 提醒某人不要做某事 give a warning 发出警告without warning 毫无预警 9.in all 总共,总计 above all 最重要的是after all 毕竟at all 确实,根本first of all首all of a sudden突然all in all从各方面考虑all along一直,始终 10.possibility n.可能性,可能发生的事 There is a/no possibility that… 有(不)可能There is a/no possibility of doing sth.有(没有)的可能 possible adj.可能的It is possible (for sb.)to do sth. It is possible that……. 11.set fire to =set….on fire 放火(焚烧)……. on fire着火(状态)catch fire 着火(动作)put out a fire扑灭火 12.put out 扑灭(火),伸出,出版 put off推迟put up张贴,建造put away放好,收好put on 穿上,上演put forward 提出 1.拿起;拾起;搭载;学会;收听2.平均 3.有史以来4.到……时为止 5.结束;告终6.扑灭 7.放火烧…… 8.总共 9.带来损害10.使某人无家可归 pick up on average of all time by the time end up put out set fire to in all do/cause damage make sb. homeless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标要求]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3)地位: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 (1)形成:战国时期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又称“骚体”。 (2)特点: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3)代表作:《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3.汉赋 (1)含义:以楚辞为基础,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唐诗 (1)初唐:王勃、陈子昂等。 (2)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诗人(孟浩然、王维),“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3)中唐:白居易。 [误区警示]《诗经》和楚辞的体裁都是诗歌,但文学风格不同。《诗经》主要是现实主义,楚辞是浪漫主义。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繁荣原因 ①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 ②市民数量的增加,市井生活的需要。 (2)演变 ①唐代出现了诗的另一种形式——词。 ②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3)特点: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能够歌唱。 (4)代表人物: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 2.元曲 (1)形成:宋代,民间兴起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元代,散曲与元杂剧一起,合称元曲。 (2)特点:元曲大多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3)代表: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知识点拨](1)诗:主要是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 (2)词:句子长短参差,更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 (3)曲: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三、明清小说 1.兴起: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2.发展:唐朝的传奇和宋朝的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3.繁荣 (1)背景 ①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②经济领域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③市民阶层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 (2)特点 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3)代表作品

高中英语必修三教案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I.单元教学目标 II.目标语言

III. 教材分析与教材重组 1.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节日为话题,介绍古今中外节日的种类、由来、意义以及人们的活动和习俗,旨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不但了解我国的节日,而且对外国的节日也有所了解,进而拓展社会文化背景、增加跨国文化知识;使学生复习和巩固

运用请求和感谢的表达法,掌握情态动词的用法;并尝试根据阅读的文章写一个不同的结局,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1.1 Warming Up 旨在通过表格引导学生讨论并列举出五个我国节日的日期、庆祝内容和民俗。可以刚刚过去的春节为话题导入对节日的讨论;使他们由自己的经历谈起,扩展到别的节日以及外国的重要节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他们关于节日的背景知识,为本单元的学习做准备。 1.2 Pre-reading是Reading 的热身活动。主要通过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自己最喜欢的节日及欢度方式,进而了解学生对节日的认识,以便为阅读作好铺垫。 1.3 Reading 的五篇小短文分别介绍古代节日、亡灵节、纪念名人的节日、丰收节、春天的节日等,使学生了解各种节日的由来及其存在的意义。此部分载有Festivals的重要信息,还呈现了大量的词汇和主要的语法---情态动词的用法。处理时应作为重点、整体处理,通过上下文来教词汇、语法,并引导学生分析长句、难句和复杂句。 1.4 Comprehending是考察对阅读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练习一:六个问题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浅层理解并考察课文细节,但又不能仅仅拘泥于课文,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现实生活。 练习二:要求学生讨论哪些节日是最重要的,哪些是最有趣的,以表格的形式检查学生对所读节日的理解,并训练他们举一反三的归纳和推理能力。 练习三:要求学生找出各种节日共有的三件事,然后讨论为什么这些事对各地的人们都很重要。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温习文章内容而且要结合实际,阐述自己的想法,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5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分词汇和语法两部分。其中Discovering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是本单元单词的英文释义练习和用文章中的词汇的适当形式填空;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 是以文章内容为载体在语境中练习语法,掌握情态动词。由此可以看出本教材已明显地由结构为特征的传统语法训练转变到以交际功能为特征的功能语法训练,充分体现了新教材话题、功能、结构相结合的特点。 1.6 Using Language 是英语听说读写的全面运用的练习。

高中英语必修三教案

【今日任务知会于心】 1.检查上次作业,查漏补缺; 2.复习必修三Unit 2 词汇与课文; 3.复习英语词类——名词与冠词; 4.掌握英语词类——数词; 5.熟练语法填空题型与解题技巧。 【课前热身小试牛刀】 1、考查必修三Unit 1的词汇。 (见附页——测试题) 【知识精讲讲练结合】 一、数词(详见思维导图) 二、必修三Unit 2精讲: (见《中学教材全解》) 三、语法填空。 Cloze 1 A very tall, old tree had been growing quite slowly for a number of years. It was nearly the 1 (old) tree in the forest, and it raised its head high above the others toward the sky 2 a king of trees. One spring day the wind brought a 3 (pride) little seed and dropped it at the root of the tree. Soon it grew into a plant. “I’ll climb to the top of the tree,” said 4 little plant. “They’ll see how quickly I can grow.” So it held tightly to the tree and climbed 5 it was up to the top branch. It said to the tree, ”You have grown for a great many years, and I only 6 (begin) this summer and see where I have come to. ” But the old tree just said 7 at all. After a while a great storm

【英语】高中英语新课标必修三_Unit_1优秀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英语必修Ⅲ Unit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Reading)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学生姓名:赵倩倩

Unit 1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Ⅰ.Analysis of teaching material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lass, the teacher can lead in the topic of the unit by having a free talk with students about their winter holidays and the Spring Festival. The Warming Up is intended to have students start thinking about the variety of events and festivals that are celebrated in China, and connect them with seasons of the year and reasons for the celebrations. The teacher can use this part to introduce information that Chinese students should have about their country’s cultural events. The Pre-reading is a continuation of the Warming Up and it moves the discussion to a more personal level. It is intended to help students enter imaginatively into a discussion of festivals and their importance to the society. It also directs their attention to the variety of events and activities those festivals include. The teacher should let students discuss the questions and predict what kind of information will be introduced in the Reading. The reading passage titled FESTIV ALS AND CELEBRATIONS briefly describes the earliest kinds of festivals with the reasons for them, and then four different kinds of festivals that occur in most parts of the world. Encourag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the heading of each section to guess what the text might be about. Then let them skim for the general idea for each section, and scan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Because this passage introduces a lot of useful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which are only used for festivals, in order not to let students feel much difficult, the teacher should deal with any language problems while they are reading. After reading,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do the four exercises in the Comprehending to see how much they have understood the reading passage. The teacher can first let them work in pairs or in groups to find the answers cooperatively, and then check their answers with the whole class. To consolidate the contents of the reading passage, students should be required to talk about festivals in their own words at the end of the class. In order to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the teacher can hold a competition between groups. Ⅱ.Teaching aims 1.Knowledge aims 1). Get students to learn the useful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is part: beauty, harvest, starve, origin, religious, ancestor, Mexico, feast, bone, belief, poet, arrival, gain, independence, gather, agriculture, award, rooster, admire, energetic, Easter, clothing, Christian, custom, take place, in memory of, dress up, play a trick on, look forward to, day and night, as though, have fun with 2). Let students learn about history and basic knowledge of festivals both in and out of China. 2.Ability aims 1). Develop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and let them learn different reading skills.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对点练习(含答案)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程标准] 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内容:是中国第一部________总集,收录了西周到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特点:以________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__________强。 (3)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____________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 (1)特点:屈原以____________为基础,采用________方言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式________,易于表达情感,又称“________”。 (2)《离骚》:想象奇特,具有____________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3.汉赋 (1)形成:汉朝时,文学家以________为基础,创造出____________的综合文体——汉赋。 (2)特点:________华丽,________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__________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作:西汉____________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张衡的《__________》。 4.唐诗 (1)原因 ①唐朝________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②____________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原因 ①________的发展,城市的繁荣。 ②________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能适应____________的需要,受到市民欢迎。 (2)特点 ①________出现了诗的另一种形式,句子____________,便于抒发感情。 ②是宋代文学的____________和标志。 (3)代表人物 著名词作家有婉约派的柳永、__________,豪放派的苏轼、__________等人。 2.元曲 (1)形成 ①宋代:民间兴起新的诗歌形式,即________,题材广泛,可雅可俗,____________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②元代:散曲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__________一起,合称元曲。元曲大多通俗生动,____________。 (2)代表:以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三、明清小说 1.兴起 ______________,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2.发展 唐朝的短篇小说________和宋朝供说话人使用的________,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新阶段。 3.繁荣 (1)背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进入强化阶段。 ②经济领域手工业、商业繁荣,________________出现。 ③________阶层壮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特点 数量繁多,体裁多样,____________丰富,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3)代表作品

【单元教案】高一英语必修三 Unit 5_教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了解加拿大风土人情。 二、复习预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点,(以提问、回顾的形式进行),针对上节课的作业进行讲评、订正、答疑,并通过对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具体用法的分析和扩展导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课本知识的学习。 三、知识讲解 考点/易错点1 重点单词与短语学习 multi- 是一个前缀。意为“多”。

(回归课本P33) Canada is a multicultural country. 加拿大是一个多元文化国家。[归纳拓展] multiply a.乘;繁殖(multi + ply表动词→变多→乘) multiple a.多样的;多功能的(multi + pile→多的→多功能的) multilingual a. 多种语言的(multi + lingual方向的) multidirectional a. 多方向的(multi + directional方向的) multiform a.多种多样的(multi + form形式) multicultural a.多种文化的(multi + cultural文化的) multimedia a.多媒体的(multi + media媒介) multitude a.多数;群众(multi + tude状态→多的状态→多数) rather than并列连词,而不是 (回归课本P34) Rather than take the aero plane all the way, they decided to fly to Vancouver and then take the train from west to east across Canada. 他们不想一路乘飞机,而决定先飞到温哥华,再从西海岸乘火车横穿加拿大到东海岸。 1、rather than:意为“而不是”、“而没有”,侧重客观上的差别,还可以表示“与其……,倒不如(或宁可)……”,侧重句子主语或说话人主观上的选择。句中rather than 前后一般应为名词、代词、动名词、形容词、谓语动词、动词不定式、介词短语,甚至分句等。 2、rather than做并列连词。其前后都应是相互对应的词语,但接不定式时,常可省去不定式符号to 。rather than 也可分开使用,和would 或had 构成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三单元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Word版含解析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从《诗经》到唐诗 1 .《诗经》 (1) 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 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丰富,语言质朴,现实感强。 (3) 地位: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 楚辞 (1) 形成:战国时期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又称“骚体”。 (2) 特点: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3) 代表作:《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3. 汉赋 (1) 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⑵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 ,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 唐诗 (1) 初唐:王勃、陈子昂等。 (2) 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诗人(孟浩然、王维),“诗仙”李丄“诗圣”杜甫—⑶中唐:白居易。

[思维点拨] 唐朝社会的变迁对诗歌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时诗风凝重沉郁,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 学习思考 1 .《诗经》和楚辞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提示它们分别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基础。 2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在风格特点上的最大不同是什么?试分析其原因。 提示风格:李白的诗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杜甫的诗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原因: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太平安乐的盛世为人们提供了悠闲舒适的生活环境;杜甫生活 的时代是唐朝由盛转衰时期,政治动荡不安,经济日益凋敝,人们生活在颠沛流离和饥寒交迫之中。 二、宋词和元曲 1 .宋词 (1) 兴起原因 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增加。 ②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需要,受到市民欢迎。 (2) 特点: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 (3) 代表人物: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_____ 2. 元曲 (1) 形成:宋代,民间兴起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元代,散曲与元杂剧一起,合称元曲。 (2) 特点:元曲大多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⑶代表: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易混易错] 诗、词、曲的区别:诗,主要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 规范;词,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曲,可雅可俗,更为生动活泼。 学习思考 3. 词是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你能不能说出下面的四个词人分别属于哪个流派?这两派在文学风格上有何差异? 苏轼辛弃疾

人教版英语必修三教案

人教版英语必修三教案【篇一:人教版英语必修3全套教案】 人教版英语必修3 unit1-5 教案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topic: 1festivals 2 how festivals begin 3how to celebrate festivals 2.function: 1request eg: could you please…? could i have …? i look forward to doing… 2thanks eg: it?s a pleasure. /don?t mention it. it?s very kind of you to… i?d love to … thank you very much./thanks a lot. you are most welcome. 3.vocabulary: 4.grammar: 情态动词的用法 jin can speak english well. (ability) coul d you please show me the way to …? (request) may we see the awards for the team? (permission) she might give you … (possibility) the whole family will come for dinner. (promise) often he would dress up like a rich man. (pass habit) we would be there with our friends. (promise) ii.key points period 1 warming up and fast reading 1.greetings 2.warming up step 1 discussing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how was your holiday/spring festival? b.did you go traveling? c.how much pocket money did you get? step 2 talking 1). name some festivals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到11课题目

2015年秋季学期第1—11课质量检测 12345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 1.电视剧《老大的幸福》热播后,引发了一场关于幸福的大讨论,老大“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憋屈;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越比越幸福”的观点体现了一种“知足常乐”的洒脱。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 ) A.孟子“民贵君轻”的儒家思想 B.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 C.韩非“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 D.老子“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 2.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 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3.理学的产生使儒家思想发展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理学代表朱熹曰:“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尽,便是知得这明德未分明。”而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这可以认证二人都主张 ( ) 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4. 康德这样定义启蒙:“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就是()A.人身的自由 B.思想的自由 C.主权在 民 D.社会契约 5.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果丰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创 造出了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诸多文学体裁。以下是关于上述文学体裁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诗经》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下层人民的呼声 B.唐诗风格各不相同,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等 C.宋词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 D.明清小说主要以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表达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自豪感 6.“征服西方世界的不单纯是古典文化的复兴,而是这种复兴与意大利人民的天才的结合。”这种“结合”实为( ) A.传统先进文化的弘扬 B.资本主义市场的拓展 C.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D.意大利经济地位的提升

高一英语必修三教案

高一英语必修三教案 【篇一:新课标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3全英文全套教 案】 1.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2. teaching aims of this unit talk about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talk about the ways to express request and thanks learn to use modal verbs write a similar story with a different ending 3. sentence patterns: request: could/ would you please…? could i have…? could we look at…? i look forward to… may i see…? thanks: it?s very kind of you… thank you very much/ thanks a lot. i?d love to. it was a pleasure… don?t mention it. you are most welcome. 4. modal verbs: may might, can could will would must can the first period 1. teaching aims: could i have…? …?may i see…? we might take… teaching procedures t: everybody! welcome back to school! 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in your winter holidays? ss. yes. of course! t: when did you feel most happy and excited? ss: at the spring festival. t: who can tell us why? any volunteers? s1: because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our country. s2: because i got a lot of lucky money from my parents.

高中历史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学案含解析人教版必修3.doc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知识点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3)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 (4)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①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 (1)创始者:屈原。 (2)特点: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感情。 (3)代表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②离骚》。 3.汉赋 (1)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 (2)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③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唐诗 (1)繁荣原因: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制度的促进。 (2)代表作家:初唐:王勃、陈子昂;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田园诗人王维、

孟浩然,“诗仙”④李白、“诗圣”⑤杜甫;中唐:白居易创作了大量的讽喻诗。 知识点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宋代繁荣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增加;词便于抒发感情。 (2)代表作家:婉约派:⑥柳永,其代表作是《雨霖铃》;著名女词人⑦李清照。豪放派:苏轼、⑧辛弃疾等。 2.元曲 (1)组成:散曲和元杂剧。 (2)代表作家:⑨关汉卿、马致远。 知识点三明清小说 1.演变过程: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代表作《搜神记》;唐代出现短篇小说传奇;宋代出现话本;明清时,小说进入成熟、蓬勃发展时期。 2.繁荣原因: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3.代表作品: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⑩红楼梦》;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古代中国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