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宝鸡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宝鸡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宝鸡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宝鸡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宝鸡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摘要:宝鸡地处西部 , 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尤以人文景观著称, 种类的多样性及悠远的历史

沉淀使其在西部旅游文化资源中独树一帜, 充分发挥其优势, 把旅游业培育成为经济发展的

增长点 , 使之推动宝鸡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试对宝鸡旅游的现状、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及进一步开发的思路进行初步分析。

关键词:宝鸡、旅游资源、开发、经济

一. 宝鸡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1.从旅游资源角度看,宝鸡旅游发展潜力很大

宝鸡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在陕西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全市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处,国家一级文物 481件(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 处,国家森林公园 2 处,国家 4A级景区 6 处,3A 级景区处19 处。我们所调查的 7 个县、区(陈仓区、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千阳县、陇县、麟游县)中,每个县、区都至少有一个有

特色的、有吸引力的旅游区或旅游点。如陈仓区的姜子牙钓鱼台风景区;凤翔的东湖景区、

秦宫一号大墓;陇县的关山草原;扶风的法门寺及法门寺博物馆(国家4A 级景区);岐山周公庙;千阳的莲花山狩猎场;麟游的九成宫醴泉铭碑等。有些县、区的旅游资源密度好,

可形成小的旅游环线;而且,由于地方多数旅游资源污染小、环境质量高,对城市旅游市场有很强的吸引力,如陇县的秋菊山庄、向阳川;千阳县的莲花山狩猎场;岐山的堀山森林公

园等。而且,宝鸡北部各县占有相当的区域旅游资源优势,可以形成周文化旅游区和三国文

化旅游区及以草原、山水风光见长的关山,龙门洞,景福山旅游区。相对于优势的旅游资源,

宝鸡的旅游业发展落后于宝鸡市经济发展和全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接待的旅游人数总量,特

别是海外旅游人数和比例在全省所占份额较低。

2.宝鸡旅游可进入性具备一定的基础

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及招商、旅游发展的需要,宝鸡市及北部各县区之间的交通大为改善。

陇海、宝(鸡) - 成(都)、宝(鸡) - 中(卫)铁路在宝鸡市交汇;西宝高速连接西安和宝

鸡,宝(鸡) - 平(凉)线、宝(鸡) - 天(水)线、西宝北线等二级公路贯穿宝鸡市、陈仓区、

千阳县、陇县、凤翔县、岐山县和扶风县;较偏远的麟游县也有三级公路与其

他各县连通,交通相当通畅、便捷。

3.宝鸡已具备较高的旅游接待能力

宝鸡市现有旅行社三十多家,其中国际旅行社 4 家;旅游饭店和宾馆300 多家,涉外定点饭店43 家,其中星级饭店26 家;我们所调查的7 个县区中,各县区都有相当于三星级的

饭店和稍低各等级的饭店可供客人入住;有二星级的旅游定点餐饮点;有相当数量的娱乐设

施和旅游购物点。总体上有相当的旅游接待能力。旅游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近几年宝鸡地区的旅游收入处于持续稳步的上升趋势。随着社会经济改革开放,个人收入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消费观念也在逐步提高改善。

4.宝鸡旅游发展具备了很好的社会条件

首先,宝鸡近年经济稳定发展,在交通、通信、水电等方面为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截止 2013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545.91 亿元。其次,早在前几年,宝鸡市委、市政府对旅

游的发展极为重视,下发了《宝鸡市旅游业发展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宝鸡市发展的中长期

战略目标是将宝鸡建成工业强市、畜牧大市、旅游名市、百万人口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

在旅游方面出台了许多积极、优惠的政策。2012 年,宝鸡市政府出台“十二五”旅游发展

总体规划,为宝鸡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另外,各县区政府也

认识到旅游发展巨大的带动作用,对本地旅游业的发展热情很高,在招商引资,旅游宣传、

制定规划、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当地居民对旅游的接受程度也较高。

这些都是宝鸡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

二. 宝鸡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各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仍然较差,除个别在县城内或县城附近的旅游景点外,通往

多数景区景点的道路较差,硬化路面窄、不够平坦,有的甚至是完全未经硬化的土路,大大影响

游客进入速度和舒适性。关键在于对旅游的资金投入不足,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力度不够,是影响

和制约地方旅游发展的重要原因。

2. 宝鸡地区各级政府之间缺乏协调,在发展本地旅游过程中盲目性较大,对自身经济实力和有关开发项目的投资效益估计不够准确,在项目开发中没有合理地分期分批、突出重点,重复建设较为严重,特别是农家乐、森林公园等的建设缺乏整体协调,许多项目的开发不但没有对当地旅游业形成互补的优势,还出现了旅游资源开发恶性竞争的局面。

3.旅游资源开发中权属不清楚,责、权、利不明的现象仍很严重。农、林、水利、文物、

文化、旅游各部门看重自身利益和短期利益,在旅游发展中形成一些障碍,这已成为制约宝鸡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4. 政府对各景区景点的管理和引导不够,很多景区景点的规划和开发存在盲目性和破坏

性,基本上没有长期的、科学的规划方案,在近期开发中对资源的破坏严重,特别是以自然

资源为主的景区景点中建设不当的人工建筑物如宾馆、庙宇等损坏了景观本身的特色和观赏

价值。另外,部分景区景点乱设乱建现象严重。例如,宝鸡市千阳县某景点竟然用白色瓷砖

和水泥等现代建筑材料盖起了一座面宽十几间的两层楼的“庙宇”,影响景区的协调性。

5. 现有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实践经验丰富但专业基础较差,发展旅游业所需的专业人才稀缺,受行政人事指标等因素的困扰,专门学习旅游专业知识的本科、大专毕业生引入困难,

直接导致宝鸡地区旅游业发展的“软件”条件较旅游发达地区差距很大。

6. 宝鸡地区对自身旅游资源赋存和现状的掌握不够,缺乏科学的评价和准确的定位,因而在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中特色不鲜明,重点不够突出,进而导致宝鸡地区资源特色鲜明的

优势没有转化为特色鲜明的产品优势,在与其他旅游区和旅游城市的比较和竞争中对远距离

的客源市场缺乏吸引力。

三. 对宝鸡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合理开发的建议

1.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可进入性

宝鸡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强对旅游的投入,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资金吸引机制,改善整体环境,提高可进入性;加强景区内部的交通和餐饮、住宿、停车等设

施的建设和管理,保证游客进得来,出得去,散得开。

2.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导各方发展旅游

首先,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旅游企业、旅游景点的管理和引导,全面考虑,避免旅游建设

中的重复和浪费。其次,省市政府要加强对下级政府的引导,避免各县区在旅游项目确定上

的盲目和重复。另外,政府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和分工,工,农、林、水利、文物、文化、旅游各部门要分清责、权、利,共同发展地方旅游业。

3.科学规划,重视环境保护

旅游规划的制定和评审要有政府官员、专业人士、学术专家、企业家及管理人员的共同

参与,要加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论证,要对项目的环境影响有准确的分析和保护对策,

以保证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协调发展。

4.加强宣传力度,形成旅游产品优势

资源本身价值很高,吸引力强,知名度不高,可进入性差是地方旅游资源开发中面临的

普遍问题。对地方旅游而言,加强宣传尤为重要。一要加大旅游宣传的投入,没有投入就没

有产出。二要突出宝鸡旅游形象的宣传,要紧紧围绕“ 佛骨圣地法门寺,秦岭主峰太白山”

来开展宣传工作,争取把宝鸡“周文化、秦文化、三国文化、佛教文化”集中的文化资源

突出的特色优势和动植物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特色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产品优势。三要注意宣传手段,特别要加强音像、视频资料的宣传。

四. 小结

随着旅游业向纵深发展,地方政府应充分认识到发展旅游业的巨大潜力和优势。创造条件,营造环境,牵头解决艰难问题,充分认识旅游管理部门重任。旅游业发展关键是思想观

念发展,旅游主管部门必须多宣传、多学习、多研究、多创新。为此,政府必须应该做好以

下!方面工作:做好规划,明确重点;建立规范,明确要求;增加投资,建好基础;抓好宣

传,开拓市场。充分发挥宝鸡旅游的优势,使其成为陕西地方旅游业的一个亮点。

|

学号12511050135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成绩

西安翻译学院

XI ’AN FANYI UNIVERSITY

实践报告

题目宝鸡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学生姓名李大为

专业物流管理

指导教师郭会宁

2014年7月

实践周志

姓名李大为专业物流管理学号12511050135院系经济管理学院时间2014.7.7-2014.7.13实践项目宝鸡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实一.实践地点:

宝鸡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宝鸡法门寺文化旅游景区、凤翔县东湖景区、中华礼乐城、中华石鼓园。

二.实践内容:

在这个暑假,我在自己的家乡宝鸡市进行实践调查。我发现随着旅游现象的普及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旅游正悄然兴起,其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大,

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针对宝鸡旅游的现状、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

开发的思路进行初步分析。

收通过本次社会实践,开阔了眼界,增加了见闻,也了解到目前该行业的最新发展动

向。把平时书本的应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自己得到了许多宝贵的实践

获经验,受益匪浅。另一方面我也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亲自上阵才会意识到自己能力那里欠缺和知识的匮乏,认识到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学习与付出,了解更多的知识,与丰富自己的阅历,多请教他人,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和了解旅游方面的有关知识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我相信这次实践所获得的知识会在我一生中受用。

本人签名:

实践周志

姓名李大为专业物流管理学号12511050135院系经济管理学院时间2014.7.7-2014.7.13实践项目宝鸡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实一.实践地点:

宝鸡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宝鸡法门寺文化旅游景区、凤翔县东湖景区、中华礼乐城、中华石鼓园。

二.实践内容:

在这个暑假,我在自己的家乡宝鸡市进行实践调查。我发现随着旅游现象的普及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旅游正悄然兴起,其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大,

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针对宝鸡旅游的现状、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

开发的思路进行初步分析。

收通过本次社会实践,开阔了眼界,增加了见闻,也了解到目前该行业的最新发展动

向。把平时书本的应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自己得到了许多宝贵的实践

获经验,受益匪浅。另一方面我也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亲自上阵才会意识到自己能力那里欠缺和知识的匮乏,认识到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学习与付出,了解更多的知识,与丰富自己的阅历,多请教他人,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和了解旅游方面的有关知识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我相信这次实践所获得的知识会在我一生中受用。

本人签名:

XX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农村发展概论》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平湖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专业 年级 学校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制

平湖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人口的增加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旅游需求不断增大,乡村旅游已然兴起。作为现代乡村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对发展我国乡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但在开发过程中自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以平湖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为题,结合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研究,进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开发模式文化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为旅游目的地,以乡村特定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乡间农、林、牧、副、渔、手工业等各类生产活动、村野风光、村寨文化、地方民族、乡村习俗等为旅游吸引物的观光游览、体验乡村风貌、乡村生活、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等旅游活动。 随着现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随之兴起,各方面的旅游项目也相继开发,特别是现代社会人民对休闲旅游的需求增加,所以乡村旅游成为当今旅游热点,乡村旅游开发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现今的乡村旅游开发状况如何,对它的开发又有何建议?通过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重要启示。 二、国内外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一)国内乡村旅游资源研究 目前,乡村休闲旅游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将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开发现状来看,存在着整体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定位模糊,缺乏特色,文化特质不突出,中低档产品居多,新型旅游产品开发较少,并且产品软件设施相对落后。针对目前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农业旅游资源,实现新农村建设,打造运动休闲产业,创造“生活富裕、生命阳光”的和谐新乡村,提出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的发展对策。 例如对秦东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中,就对秦东地区资源经

镇远古城旅游资源研究

怀化学院 学期论文 论文题目:镇远古城旅游资源研究学期: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学生姓名:姚伯军 学生学号:0901401024 年级:2009 级 院系单位:工商管理系 课程名称:应用文与论文写作 任课教师:姜莉芳 完成时间:2010年6 月20 日

镇远古城旅游资源研究 [摘要]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贵州省镇远古城。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被称为太极古镇。镇远古城有着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自然有舞阳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石屏山、铁溪,高过河,杉木河漂流等旅游景点;人文旅游资源有明代所建的旧府城和旧卫城。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城东的青龙洞,是一组规模极其宏大的明清宗教建筑群,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沿舞阳河畔还有天后宫、周达文故居。另外还有报京少数民族风俗区。并且镇远古城旅游开发现状研究有利于更完善的促进旅游也的发展。 [关键词]开发现状;配套设施建设;开发潜力。 The research on tourism resources of zhenyuan Abstract: The Zhenyuan in Guizhou Province is one of the famous historic and cultural town in China . it is more than a thousand years old. Known as a Taiji ancient town . There are mumerous natura resources and human tourist resources particulared to visit . The national scenery site –Wuyang River .Mount Shiping ,Tiexi Gaoguo River and Shanmu River Crafting are noted for its natural resources .While the human tourist resources are those listed : the Jiufu and Jiuwei city built in Ming dynasty .the old buildings .the local people`s house .the ships` destinations and so on .The east of the town is the QingLong Cave which is ranked as the national key protected site for its grander buildings came from Ming or Qing dynasty .besides .along the Wuyang River .there are Tianhou Palace and the old home of Zhoudawen .Also .some minorities exist here . Anyway .the tourism`s development of Zhenyuan will bring benefits to the progress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Key words ROR;discussion on key points of room construction for large medical equipments;tourism resources exploration potential; 一、前言: 镇远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小城,位于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又属

关于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九**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几点思考 徐宇波 一、九**生态旅游资源概况 九**位于南岭山地**粤边境的**县境内,因环连**粤两省九县并有99座山峰相连而得名。由于特殊的时空因素,九**受人为干扰少,20世纪60年代区内不通公路,1976年建立天然林保护区,1981年3月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江西省目前唯一加人中国生物圈的自然保护区。九**主要生态旅游资源如下: 1、地质地貌类:①奇峰秀山:黄牛石主峰位于**粤边境,与广东省相连,海拔1430米,黄牛石把高山风貌与美丽传说融为一体,既有泰山之雄伟,又有华山之险峻,更有**之幽秀。登主峰,看日出,观云海,两省风光尽收眼底,伫立其上,有一览众山小之豪情;②峡谷峭壁:九**的峡谷峭壁以南**最为壮观。一岩体似刀劈陡峻,一溪水自上而下奔腾穿越其中,大树老藤分布其上,构筑出九**区一幅神奇与幽险之画卷;③酒壶耳、狼牙齿:酒壶耳因一巨大基岩突起形象酒壶的耳子而得名;狼牙齿以其山体走势起伏大而险峻著称。 2、水色、气象景观类:①河泉飞瀑:主要有**瀑布、一线泉、三叠泉、大丘田丹霞蛟龙、**大瀑布等众多的河泉飞瀑。虽然流量不大,没有大川壮瀑之气势,却是九**精巧灵秀的神韵魅力所在;②云海日出:独特的地形和多变、湿润的气候,造成了本区壮观的云雾霞光,最迷人之处在于时而似万马奔腾,时而浓雾空朦,时而薄雾如纱的云海之上,一轮红日斜挂,置身其间,犹如仙境一般;③大丘田漂流:大丘田河九曲十八弯,落差平缓,景色曲曲不同,弯弯各异,使您尽览两岸山水长画,享受大自然之美丽。 3、植被时令景观:①春景:九**的春天来得特别早,当北方还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际,九**已是百花盛开、争奇斗艳、鸟语花香之时。满山绿枝嫩芽随风摇曳,夹着泥土的清香,使人身体上的每一个细胞都舒爽起来,簇簇木莲、木兰、山苍、杜鹃点缀绿树从中,或白、或粉红、或淡紫、或淡黄,微风阵阵,鸟语声声,风景甚是迷人:②夏景:万木葱绿,鸟语花香,空气湿润而清新。外面已是三伏炎蒸人欲死,而在九**却是清凉到此顿疑仙。此时您若携妻带儿到保护区小住,既可避开城市的炎热,又可尽情享受森林氧吧,增长知识,调整身心;③秋景:春花秋实,秋高气爽,这是到保护区旅游的最佳季节,或登主峰,览尽各色景观,或漂流、或观鸟、或森林浴,融入自然,尽情享受;④冬景:九**冬暖夏凉,冬景淡化,而秋韵正浓。枫叶红了,冬候鸟飞回来了,白鹤到小溪边游玩,鹰和鹃在蓝天上翱翔,慢步林间曲径,耳闻群鸟歌唱,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之音,洗去尘间一切烦恼。 4、生态景观: 主要包括原生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壮观的板状根,迷人的附生寄生植物,藤缠树、树抱石、石包树、古滕、老树及年逾千年的红豆杉林等。 5、动物类景观:九**是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在全国设立的两个观鸟基地之一(另一个是长**),九**鸟类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组织观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6、人文景观:婴粟花梯田、土匪洞、防空哨等遗址,王守仁的指挥所,黄牛石的传说,虾公塘的来历,梅花落地的故事,八十三万多金银的埋藏,老庙、古桥、客家风情等。 7、科研景观:包括森林生态研究站、气象站、宣教培训中心等。 二、九**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九**自然保护区自然景观、景点独特,景点、景区相对集中,素有动物乐园,绿色宝库之美誉,连接粤**两省九县,保护区本部有一定规模的基础设施提供餐饮、娱乐和住宿。但九**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较晚,还处在起步的阶段,有诸多的工作有待开展,也面临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该区欠缺统一规划和旅游资源详细的资料。九**生态旅游区欠缺发展生态旅游的详细规划,有待组织编写高起点、可操作性的详规,以便科学、有序、有度的开发建设,同时,

海岛旅游资源特点及开发方式研究——以长岛为例

海岛旅游资源特点及开发方式研究——以长岛为例

————————————————————————————————作者:————————————————————————————————日期:

海岛旅游资源特点及开发方式研究——以长岛为例-旅游管 理 海岛旅游资源特点及开发方式研究——以长岛为例 王雪 海岛旅游资源具有季节性不明显、环境幽绝、地域性明显、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为更好的开发海岛旅游资源,该论文总结分析了世界成功旅游海岛的开发方式以及举例特色代表岛屿和具体开发方法,并结合长岛的实际情况,进行SWOT分析,最终从发展方向、开发方式及规模层次等宏观方面以及设施建设、市场宣传、从业人员等微观方面提出长岛旅游开发的建议,以期待完善长岛旅游的产品结构,提升整个长岛的竞争力,同时为其它岛屿的开发提供方法借鉴。 度假旅游的兴起,陆地景观的相似性和近城市性使人们渐渐将目光转到海岛。海岛因与陆地相隔,远离人群和喧闹城市,拥有独特且保留相对完整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相比陆地景观更能满足人们回归自然、减轻压力以及探新求异的需要,海岛旅游和海岛开发成为新的热点。 一、海岛旅游及其资源特点 海岛旅游是指以特定的海岛地域空间为依托,凭借岛上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以满足游客需要,同时促进海岛社区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而开展的旅游活动。海岛旅游资源作为旅游资源中的一个特殊分类,除具有一般旅游资源的特点外,因地域和历史文化发展的差异性,海岛旅游资源又有其特点。(一)季节性较陆地不明显。旅游活动的季节性,除受人们带薪假期的时间影响外,最大的影响因素便是由于旅游目的地的气候条件引起的旅游资源的季节性。因海岛散布于海洋中,受海洋性气候影响较为明显,气温变化较同纬度

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作者:————————————————————————————————日期:

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旅游管理 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刘强 邹城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孟子的诞生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本文在分析邹城市的旅游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提升旅游资源开发水平的建议。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邹城旅游客源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一)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自助出游。(二)旅游活动边界的泛化,游客的足迹不再局限于景区景点内,景区边界逐渐向外延伸,旅游竞争由单纯的资源竞争向综合竞争转变。 (三)游客更加注重出游的体验性、舒适性和全程的整体品质。这些变化都要求旅游目的地必须在提高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目的地整体品质和档次上下功夫。 二、邹城市旅游资源现状 (一)自然资源种类丰富 邹城农业基础较好,枣林、桃树、山楂、苹果种植规模大,品种优良,在峄山及城市近郊区大面积分布,特别是百里枣林、千亩桃园花红叶绿,果实甘甜,是观光采摘的好去处。 (二)文化底蕴深厚 邹城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众多。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相交辉映。其中,全

国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老城区历史建筑17处。 (三)民俗节庆活动众多 根据自身资源特点,邹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春赏花、夏采摘、秋收获、冬体验”旅游格局。 三、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信息资源整合不足,窗口作用发挥不明显 邹城市旅游网站、旅游咨询服务系统以及旅游标识系统还不完善,旅游信息散布于济宁旅游政务网、邹城外宣网、微信和微博,缺乏统一规划与集成,内容同质性高,利用率低。截止目前,邹城共建有旅游咨询服务中心2家,位于香城镇和看庄镇,数量不足且功能不全。 (二)资源开发深度不够,缺乏核心竞争力 作为邹城市两个核心旅游资源区,孟府孟庙景区和曲阜的三孔存在较大的同质性,因此两孟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峄山景区大力实施“生态邹东”发展战略,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整合,打造了“邹城深呼吸”生态旅游品牌,但大多还停留在“采摘”和“吃农家饭”的初级阶段,难以与其他旅游目的地的乡村旅游分别开来,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 (三)配套设施不完善,存在最后一公里难题 尽管邹城完成了首批40余块旅游交通标识牌的建设,为市内5个A级景区景点及多个乡村旅游景点提供交通指引,提高旅游者的出游效率。但是,城区与景区、景区与景区间道路不够通畅,影响了景区的可进入性;部分景区缺少旅游标识,景区支线路网标准低,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

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作者:————————————————————————————————日期:

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旅游管理 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孙钦玲 伴随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的出现,越来越多人呼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随着兴起,为旅游业注入新鲜的血液,成为21世纪旅游的主旋律。在这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中,也存在很多违背生态旅游本质的问题,有碍于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阐述生态旅游的内涵,揭示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生态旅游是1983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首次提出的概念,他认为生态旅游是观览自然景物的旅行,不应使被观览的景物受到损失。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以环境保护为前提的绿色旅游活动,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各国的重视,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业。 一、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是一种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自然区域或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对象,以享受大自然和了解、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旅游目的,以不改变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及保护自然和人文生态资源与环境为宗旨,并使当地居民和旅游企业在经济上受益为基本原则的特殊形式的旅游方式。 生态旅游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重任,开发者、经营者和旅游者三方都负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对社会其他环境保护有示范教育意义,既融入了人文、环境教育,又保护了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使当地的自然资源得以永续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为旅游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提供机会,有效发展

河南省伏牛山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对策研究

目录 1 引言 (1) 2 伏牛山生态旅游资源概况 (2) 2.1 伏牛山概况 (2) 2.1.1 特殊的地理位置 (2) 2.1.2 优越的社会历史条件 (2) 2.2 生态旅游资源分类 (3) 2.2.1 伏牛山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明显 (3) 2.2.2 生态旅游资源分类 (3) 2.2.2.1 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地文景观类、水文景观类和气候、生物景观类三种类型 (4) 2.2.2.2 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历史遗产类、现代人文类和抽象人文类三种类型 (4) 3 伏牛山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4) 3.1 开发利用现状 (4) 3.2 伏牛山生态旅游产品特点 (6) 4 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7) 4.1 内乡宝天曼资源开发状况 (7) 4.2 开发过程中突现的问题 (8) 4.2.1 旅游资源开发资金不足,环境破坏问题突出 (8) 4.2.2 开发建设无特色,旅游市场份额小 (8) 4.2.2.1 开发建设无特色 (8) 4.2.2.2 旅游市场份额小 (8) 4.2.2.3 景区内各景点孤立分散,未形成紧密联系的网络 (9) 4.2.2.4 宝天曼生态旅游景区可进入性较差 (9)

5 伏牛山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对策及管理措施 (9) 5.1 突出特色旅游,实施品牌战略 (9) 5.1.1 伏牛山最大、最突出的特色是独有的生态魅力 (9) 5.1.2 打造三大旅游品牌 (9) 5.2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文化内涵 (10) 5.2.1 创新宣传手段和方式,增强促销的针对性、实效性 (10) 5.2.2 突出主题形象,积极开拓市场 (10) 5.3 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 (10) 5.3.1 旅游环线构建快速通道 (10) 5.3.2 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10) 5.4 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发展“大伏牛”旅游 (10) 5.5 拓宽资金来源通道,形成发展合力 (11) 5.5.1 发挥好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 (11) 5.5.2 广泛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参与伏牛山旅游开发建设 (11) 5.6 强化安全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11) 5.6.1 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强化“安全第一”的意识,层层建立和落实旅游安全责任制 (11) 5.6.2 加强人性化服务 (12) 5.6.3 加快旅游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12) 5.7 制定法规,加强科学管理 (12) 6 结论与讨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3) 2

宝鸡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宝鸡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摘要:宝鸡地处西部,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尤以人文景观著称,种类的多样性及悠远的历史沉淀使其在西部旅游文化资源中独树一帜,充分发挥其优势,把旅游业培育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使之推动宝鸡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试对宝鸡旅游的现状、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开发的思路进行初步分析。 关键词:、旅游资源、开发、经济 一.宝鸡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1.从旅游资源角度看,宝鸡旅游发展潜力很大 宝鸡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在陕西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全市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国家一级文物481 件(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森林公园2处,国家4A 级景区6处,3A 级景区处19处。我们所调查的7个县、区(陈仓区、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千阳县、陇县、麟游县)中,每个县、区都至少有一个有特色的、有吸引力的旅游区或旅游点。如陈仓区的姜子牙钓鱼台风景区;凤翔的东湖景区、秦宫一号大墓;陇县的关山草原;扶风的法门寺及法门寺博物馆(国家4A 级景区);岐山周公庙;千阳的莲花山狩猎场;麟游的九成宫醴泉铭碑等。有些县、区的旅游资源密度好,可形成小的旅游环线;而且,由于地方多数旅游资源污染小、环境质量高,对城市旅游市场有很强的吸引力,如陇县的秋菊山庄、向阳川;千阳县的莲花山狩猎场;岐山的堀山森林公园等。而且,宝鸡北部各县占有相当的区域旅游资源优势,可以形成周文化旅游区和三国文化旅游区及以草原、山水风光见长的关山,龙门洞,景福山旅游区。相对于优势的旅游资源,宝鸡的旅游业发展落后于宝鸡市经济发展和全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接待的旅游人数总量,特别是海外旅游人数和比例在全省所占份额较低。 2. 宝鸡旅游可进入性具备一定的基础 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及招商、旅游发展的需要,宝鸡市及北部各县区之间的交通大为改善。陇海、宝(鸡)-成(都)、宝(鸡)-中(卫)铁路在宝鸡市交汇;西宝高速连接西安和宝鸡,宝(鸡)-平(凉)线、宝(鸡)-天(水)线、西宝北线等二级公路贯穿宝鸡市、陈仓区、千阳县、陇县、凤翔县、岐山县和扶风县;较偏远的麟游县也有三级公路与其

古城镇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2011年7月刊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57古城镇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刘娇 (陕西理工学院历史系陕西汉中723001) 摘要:本文从我国古城镇旅游资源的发展现状及现有的开发模式,提出我国古城镇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发展对策。 关键词:古镇旅游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 一、古城镇旅游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古镇旅游的发展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古镇旅游由于开发时间较短,游客多集中在周庄、乌镇、丽江等知名度较大的古镇,大量游客的涌入影响了古镇原有的宁静气息,而旅游开发所带来的旅游房地产开发热潮又使这些古镇陷入了"圈地运动"。除上述知名古镇以外,多数古镇的旅游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一些新兴的古镇缺乏科学的旅游规划,镇内的商铺或餐馆只是在原有民居的基础上稍加处理就开始接客,旅游经营者对于古镇旅游的本质普遍不太了解, 并没有形成古镇旅游应有的文化氛围,而某些古镇管理者急功近利 的开发行为也对古镇的传统风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此外,古镇旅游资源在一定区域内的普遍性较强,由于开发深度不够,古镇旅游在发展中易出现旅游产品雷同,对于匆匆游玩的大众游客而言,很难体验到差异性,因而回游率不高。 二、古城镇旅游开发的资源条件 古镇原本不是作为一种旅游资源而存在,而是广大农村乡土建筑的聚落地。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建筑风格独特古朴、民风民俗淳朴,乡土人文气息浓厚、自然环境山清水秀、自然与人文交相融合,且因历 史、自然、地理、民俗、秉性等不同,各地古镇又呈现出区域化、多样化 的人文特色,这些条件构成了古镇旅游的基础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古民居数量和分布地越来越少,这种稀缺性资源与现代化建筑景观、生活方式形成强烈差异,并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这一资源类型的旅游价值和经济价值逐步显现出来。因此,具有古老、独特的建筑外观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古镇逐渐作为旅游资源被开发出来,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类型。具体来说,古镇之所以成为旅游吸引物,有着几 个方面的因素。 1、古城镇古老的建筑。古镇建筑保存较好,并且特色鲜明,这是进行古镇旅游开发的物质基础。古建筑最直观的价值在它的可观赏 性与独特性。 2、古镇古朴的环境。古镇作为旅游吸引物,却并不只是依靠几处 古老的建筑,还有构成古镇框架的传统建筑格局,以及与之相融合的自然环境,即还必须要有较为协调一致的总体建筑风格与整体环境, 要求自然与人文交相融合、浑然天成,形成古朴的环境。 3、古镇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人文内涵。古镇大多历史悠久,人文 内涵丰富,有着悠久的历史沉淀和多种文化的相互交融。历经千年人文濡染,许多古镇保存有大量历史文化遗迹,且人文荟萃,留下了神奇 的传说和文化古风。 4、与古镇相适应的居民恬淡的生活状态,民俗民风。古镇的存 在价值是以其完整的文化形态而出现的,这一文化形态,不仅包括古建筑物、古朴的环境以及众多文物遗存这些凝固的、静止的事物,而且 还包括世代生活在这些老房子里的古镇人传统的生存状态,即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文化方式。古镇最具特色与最具生命力 的特征正在于人与古镇的相生兼容,这是古镇固有风貌和生活结构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我国古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及发展对策 1、理清思路、转变观念、加强宣传 拥有古城镇旅游资源的各级政府、古镇居民及相关从业企事业单位,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转变,牢固树立古城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 观念,并以此作为发展古城镇旅游的核心指导思想,指导古城镇发展规划的制定。 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宣传可持续发展理论,让公众认识其深远的现实意义及利害关系。宣传重点应该放在保护上,不仅要在客源 地进行宣传,也要对古镇本身的居民进行宣传教育,让广大居民与游客深刻认识到保护古城镇资源对于自身利益与后代利益的重要性, 从而使居民与游客自觉地参与保护古城镇工作。 2、科学规划 科学规划是古城镇旅游开发的前提。规划应该是全面系统的规划, 应包含古镇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市镇建设、土地管理、教育文化、 古镇遗产的保存修复、古镇旅游等规划的核心问题是要解决古城镇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关键要处理好开发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问题。有些古城镇在规划中不注意对整个历史风貌的维持,如周边广 告、 商业标志、电力通信电缆、路标及街道装饰与历史环境不协调,造成视觉污染等等, 这些问题在今后的规划和管理中都应注意。3、遵循保护优先原则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当遇到多种利益发生冲突且难以平衡时,要遵循"保护优先"的原则, 顾全大局,以长远、全局利益为重,而不能只顾眼前与地方利益。要树立"古城镇旅游开发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古 城镇保护"的古城镇旅游开发理念。由于历史原因, 导致我国古城镇很多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甚至消失。对于那些受损或消失的部分,在原真性、整体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对于现存较好的文化遗产, 一定要十分珍惜,要尽最大努力保全它们,在实际工作中, 遇到争议先搁置。4、遵循合理开发原则合理开发,就是一方面要做到有约束、有限制的开发,尽量少开发, 多利用,尊重历史的原貌,不能为追求短暂的经济利益而牺牲整个古城镇的历史文化价值,杜绝缺乏科学规划的盲目开发。重复建 设的粗放型开发模式不能采用, 侧重软开发,即文化价值方面开发;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古城镇的环境容量、 资源承载力,严格控制游客数量, 严防由于游客的超载带来古城镇生态环境、文化遗产的破坏。参考文献:[1]余龙飞,肖亚波.汉中三大古镇漫谈[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0):309. [2]谢艳凤,李耀战,吴琳,等.浅谈旅游与区域的发展[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8):34.[3]谢艳凤,吴琳,李耀战,等.对陕南旅游形象的初步探讨[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8):166. [4]石全平,闫新慰,谢文平,等.浅谈我国老年旅游市场的开发和营销策略[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8):167.[5]石全平,赵琨,吴琳,等.对当前地方政府"旅游热"的理性思考[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9):301. [6]高优仙,刘文静,唐玲娣,等.对农家乐的理性分析[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9):302.[7]王沛,刘军波,许军让,等.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7):11. [8]邱晓艳,王沛,刘田天,等.论旅游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0):258. [9]赵丹莉,陈小丽,李晓萌,等.以商洛为例谈欠发达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问题[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0):265. [10]刘军波,范亚静,张姣,等.关于不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的若干问题--以汉中为例[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1):277.[11]张姣,刘军波,刘田天,等.浅议汉中旅游景区发展中的问题及建议[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1):278. [12]谢艳凤,吴琳,李耀战,等.汉中民俗与审美[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1):338. [13]陈瑞,刘军波,许军让,等.浅谈我国旅游环境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3):314. [14]陈瑞,何磊,许军让,等.关于西北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4):303. 作者简介:刘娇(1990-),女,重庆人,陕西理工学院历史系旅游管理专业08级本科生。

乡村旅游开发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经济收入增加,生活观念和消费结构转变,生活质量有了新的发展需求。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唤起了人们回归自然、享受田野生活的强烈愿望。在这种情况下,乡村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形成了许多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点。 乡村旅游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和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成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本选题以奉化滕头村为例,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因,构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归纳出乡村旅游的3种主要开发模式,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选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大学生的旅游,国内外学者的在研究内容上存在着差异,也有着各自的研究结果。 2.1 国外研究现状 乡村旅游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中期的欧洲发达国家,但大规模的开展可以追溯到在本世纪80年代以后。因为国外的国情与我国国情大不相同,其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概念研究,乡村旅游与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基于供给和需求的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社区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态度研究,乡村旅游发展的管理研究,乡村旅游发展的策略研究等。研究方法以社会学和旅游学的研究方法为主。 例如王素洁,刘海英(2007)通过整理国际旅游相关资料,认为国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供给、需求、影响等几个方面,分别对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在上述研究状况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作者归纳出了今后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重点。主要有:对乡村旅游跨学科、多角度进行的实证和理论研究,乡村旅游有关术语、作用和基础理论的国际共识研究,国际合作跨地区、跨文化的乡村旅游共时比较研究及对乡村旅游发展演进不同阶段的历时归纳研究。

河南省的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河南省的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B14020229 蔡宇轩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中部省份河南打地理情况以及开发的方式还有开发中需要注意的三点问题。文章重点介绍了几条旅游路线的开发利用,豫皖苏开发的必要性和方式。 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根据旅游资源的内在关联性和地理空间的邻近性等,加强区域旅游业的联合与协作,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共同开发优势资源,共同建设旅游设施,共同开发旅游市场,树立区域统一的品牌形象,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享”,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以达到合作各方的“多赢”和“共荣”。 一、河南旅游开发优势 文化与旅游业有着密不可分的产业关联性。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是苍白的,缺乏持续动力。旅游为文化消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客源市场和消费能力;文化丰富了旅游的内涵和吸引力,激发出强烈的旅游动机,创造巨大的增值服务空间。处理好旅游与文化协调发展关系是当前经济生活中的重大课题。 1. 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河南省是文化资源大省,发展文化旅游潜力巨大。充分挖掘并利用好文化资源,对于旅游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河南是文物大省,地上地下文物居全国前列。全省现已查明的各类文物点约3万处,其中有1处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9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约400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八大古都,我省居其四,全省有8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21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省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收藏的各类文物藏品约130万件,占全国总数的八分之一。 2.河南是文学大省,李准、姚雪垠等老一辈文学家早已蜚声中外,以二月河、李佩甫、阎连科、刘庆邦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文学作家群,具有较强的创作实力,在全国被誉为“文学豫军”。 3.河南是戏剧大省,豫剧、曲剧、越调等20多个剧种仍然活跃在城乡舞台上。这些剧种带

乌镇地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乌镇的旅游资源 开发研究 B14020831 靳禹熙

目录 一、绪论1.乌镇历史源流 2.气候特点 3.乌镇旅游开发前景的概述 4. 旅游开发前景预测的意义 二、调查的结果 三、乌镇旅游开发现状及完整意见 1.已有的旅游开发设计理念 2.已有的旅游管理模式的运营现状及完善建议 3.已有乌镇旅游开发的客源市场分析 4.部分景点开发需要改进的建议 四、乌镇旅游开发之路的原则及总体规划 1.乌镇旅游开发的原则 2.乌镇旅游开发总体规划 附录:乌镇旅游建议

【内容摘要】乌镇是一个有1300年建镇史的江南古镇。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将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当地人分别称之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1998年乌镇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乌镇古镇保护规划》,规划明确了乌镇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整体发展方向,并将整个古镇划分为绝对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区域控制区四个不同等级的保护区域,提出不同等级的保护措施,保护范围和缓冲面积达198公顷。 【关键词】江南水乡城镇旅游开发乌镇 一、绪论 1.乌镇历史源流 乌镇古名乌墩、乌戍。乌镇处于河流冲积平原,沼多淤积土,故地脉隆起高于四旷,色深而肥沃,遂有乌墩之名。距乌镇9公里处有一村叫红墩,其镇志上说:“红墩在镇西,地脉坟起,厥土赤壤,村以是名。”又旁有一村名紫墩,就是因为多紫色石土的缘故。[3] 乌镇历史渊源流长,根据镇东“谭家湾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兽骨等的鉴定,该处属于马家浜文化类型,处于新石器时代。可见,六千多年前,乌镇的祖先繁衍、生息在这里。 春秋时期,乌镇是吴越边境,吴国在此驻兵以防备越国,“乌戍”就由此而来。唐之后,乌镇没有再称“乌戍”的史实。 秦时,乌镇属会稽郡,以车溪为界,西为乌墩,属乌程县,东为青墩,属由拳县,乌镇分而治之的局面由此开始。 唐时,乌镇隶属苏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庙碑》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这一时期的另一块碑《光福教寺碑》中则有“乌青镇”的称呼。 元丰初年(1078),已有分乌墩镇、青墩镇的记载,后为避光宗讳,改称乌镇、青镇。(南宋宋光宗登基,他的名字是个怪僻字,“惇”,念“敦”,于是天下念“惇”的字全不能用,自此之后乌墩就定称为乌镇。)1950年5月,乌、青两镇合并,称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直到今天。 2.气候特点 乌镇隶属桐乡市地处东南沿海,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湿润,四季分明,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湿、夏热、秋燥、冬冷的气候特点。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09T17:27:24.12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9期作者:李苗苗1 马楚又2 [导读] 生态旅游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 1四川省兴文石海天下奇文化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宜宾 644499;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 400023 摘要:全域旅游理念作为新时代的旅游发展思路,以其指导我国旅游开发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 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关键词:全域旅游;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引言 生态旅游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随着居民收入增加、消费升级,迫切需要能够满足新需求、提升旅游消费的产品和服务。此时可以生态旅游为契机,进行全域开发,创新理念,构建新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顺应全域旅游时代新形势。 1新常态视域下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新常态”一词最早出现时并非应用于环境方面,而是应用于经济学领域,它是2012年黄益平教授形容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词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词汇的语境也在慢慢发生变化,同时也被人们应用到了其他领域。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环境建设的新常态的首要要求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万物平等共生”。我国在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十分严重,很多城市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根本没有注意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这也就导致了各个旅游景点出现了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基于新常态视域下对生态旅游发展进行分析对提高我国生态发展,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至关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快速提升,生态旅游也被人们赋予了新常态这一概念,人们希望生态旅游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一种常态,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转化为“万物自由平等”,同时要求人们放弃过去那种涸泽而渔的常态观念,转化为万物和谐共生的新常态理念。 2全域旅游视角下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2.1体验导向模式 体验导向模式多应用于开发科普生态旅游资源,以展示生态旅游产品,包括环境、文化、意境、风情、特殊环境下的人际关系和联想空间等,结合旅游者参与融入其中的方式,使旅游者改变被动角色,获得一种新的生态旅游经历与体验。具体途径有打造生态体验品牌、营造真实的生态体验场景和多感官的生态体验氛围,设计深度参与的生态体验活动形式,开发独具特色的生态体验项目等。体验导向模式会将旅游与教育相结合,使旅游者在生态旅游活动中接受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以进行本次负责任的旅游。 2.2功能分区模式 此模式大多为拥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等优质保护生态旅游资源但环境较为脆弱的旅游目的地所用。这些目的地的生态旅游资源价值很高,拥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但同时因为目的地生态环境系统的脆弱性,实行功能分区的开发模式尤为重要。此开发模式在规划分区中主要将旅游目的地划分为旅游吸引物区、娱乐体验区、综合服务区3个大区域。旅游吸引物区又可分为核心区及缓冲区,核心区为最重要和珍稀或最为脆弱的生态环境系统,除观测研究外多实行全封闭式保护,核心区的周围环绕区域为缓冲区,此区域仅限于观光的生态旅游活动,一般有旅游者人数的限制。娱乐体验区可存在少量居民点,可有一定范围的生产活动,此区域主要为旅游设施集中地,配置了高密度的娱乐设施以进行各种娱乐活动,旅游活动的形式不只局限于观光,还可包括滑雪、漂流、采摘等。综合服务区为旅游者提供餐饮、住宿、购物、交通等各种服务。 2.3社区参与模式 生态旅游在本质上强调社区参与、提高当地居民福利,与传统“自上而下”的旅游开发模式相反,社区的参与对于生态旅游开发是一种可以取长补短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此模式一般用于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按社区参与模式进行生态旅游开发时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决策阶段,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决策,在开发时重视社区的态度与需求,使社区作为一个集体对生态旅游开发具有控制权与主导权,具体实施时一般进行实地调研、民意测验、意见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开发规划并再次征求社区居民的意见,最终协调各方意见作出开发部署。第二阶段是旅游发展利益分配阶段,如经济利益分配,发展红利共享,就业机会的分配等,利益分配的过程需要政府及相关专业人员的帮助与引导。 3全域旅游视角下的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3.1在环境开发时要遵守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发展的原则 旅游开发者一定要遵守“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要保证旅游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完善的利用,并且要重视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在进行开发时一定要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发展的基本点,并找到资源规划平衡发展的关键点。特别是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我们追求的已经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也不能再走先破坏再治理的老路,而应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进行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时,应该将新常态的理念放在首位,遵循“万物平等、和谐美好”的发展原则。同时,在进行旅游开发时,不能仅仅将利润放在首位,更应该将社会生态的协调平衡发展放在首位,在开发时应该尽可能地保持生态环境的原貌,通过原汁原味的生态旅游资源吸引游客。 3.2注重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培养 国家应该大力宣传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大力推行健康科学的旅游方式,让人们了解资源浪费与奢侈消费对环境带来的恶劣影响,明白自己的消费出行形式对旅游环境的影响。第一,要宣传低碳环保生活的理念,把旅游行业的观念快速转变到新常态,将很多旅游

大连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大连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1-8-3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崔广彬摘要:旅顺口区是大连市所属的六区之一,位于大连市最南部,自然旅游资源在大连市占有突出的地位。具有相当的开发潜力和发展空间。自然旅游资源可开发的旅游产品为度假旅游、休闲旅游、观光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等,还可以与人文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组合开发。在未来的开发中贯彻落实、制定执行好相关政策非常重要;需要做好旅游的策划、规划与开发工作;充分开发海滨旅游资源,建立高品级的海滨旅游度假区,发展海滨休闲度假旅游;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 关键词:自然旅游资源;休闲度假旅游;旅顺口 自然旅游资源是大连旅顺口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顺口区旅游业发展基本要素之一。在旅顺口区的旅游资源单体中,虽然自然旅游资源单体不如人文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多,但优良级单体比重达70.97%,总体品质相当高。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有着极大的开发价值和发展优势,可以成为旅顺口区旅游的招牌和原生动力。本文在对大连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类型、赋存、开发潜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对策,希望能对旅顺口区旅游发展实践能有所裨益。 一、自然旅游资源概述 (一)总体描述 旅顺口区是大连市所属的六区之一,位于大连市最南部,隔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相望。介于黄海和渤海之间,陆域面积506.77平方千米(包括龙王塘街道80平方千米)。属受海洋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境地形是六丘半水三分半田,共有山丘292座,最高峰为海拔465.6米的老铁山。海岸线长169.7千米,有岛屿礁砣13个。森林覆盖率为46.44%,是第三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6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11万人次,总收入6.2亿元。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在大连市自然旅游资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完成的大连旅游资源普查结论是:旅顺口区拥有自然旅游资源单体31个,优良级22个.优良级单体比重达70.97%,优于数量见长的人文旅游资源。 (二)类型与赋存状况 1、数量与品质 旅顺口区旅游资源的单体总数量为209个,其中,自然旅游资源占31个单体。 本表统计中包括龙王塘街道3个水域风光单体和2个生物景观单体。 通过表1可以看出,水域风光类资源数量最多,其次是地文景观、生物景观、天象气候。旅顺口区的自然旅游资源数量虽然不多。数量上在全区中不占优势,但在品质上优于全区和大连市。 2、空间分布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单体在5个镇、7个街道(未含龙王塘街道)、1个开发区的分布情况见下页表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