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公私合营PPP模式的反思

关于公私合营PPP模式的反思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I 第一章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

第二章文献综述 (3)

第一节相关的公共经济理论的发展 (3)

一公共产品理论的演变 (3)

二区域性公共产品的研究 (4)

三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与模式的研究 (4)

第二节公私合营PPP模式的文献综述 (5)

一 PPP模式的必要可行性分析 (5)

二PPP模式的应用 (6)

三关于PPP模式的反思 (6)

第三节简单的评述 (7)

第三章PPP模式的介绍 (9)

第一节 PPP模式的来源 (9)

第二节PPP模式的概念与特征 (10)

第三节 PPP模式的效率优势分析 (12)

第四章关于PPP的公共经济学分析 (15)

第一节公共产品的内涵与外延 (15)

第二节公共产品供给低效的经济学分析 (17)

一公共产品供给无效的先天原因分析 (17)

二公共产品供给低效的制度原因分析 (18)

第三节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选择 (22)

VII

一现有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22)

二公共经济有效机制的分析 (24)

第四节PPP模式的效率分析 (25)

一问题的引出 (25)

二PPP模式的反思 (26)

第五章关于PPP模式可行性的反思——以北京地铁为例 (29)

第一节PPP模式下的北京地铁建设 (29)

第二节评述 (30)

第六章总结 (33)

参考文献 (35)

致谢 (3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1)

VIII

第一章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第一章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一方面,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城市化率每年约以1%的速度增长,2010年已达到47%,而且城镇人口已于2011年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了51.7%[1]。据“纳瑟姆”曲线可知,我国当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并对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能力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2]。然而,鉴于历史欠账的原因,我国现有的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人均水平还很低。比如,与全球城市人均15-20m2道路面积相比,我国只有13.21m[3]。以至于生态恶化、环境污染(如雾霾)、交通拥堵、医疗卫生和教育服务(如农民工儿女上学难)滞后等问题导致了严重的社会不满。确实,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的滞后不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阻碍了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威胁着社会的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另一方面,日益加速的城市化建设已经给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据统计,城市化水平增进1%,就要增加至少2600亿元的投入,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已经给各级地方政府带来了大量的债务负担。由下表可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近年来以年平均17.06%的速度逐年上涨,而国家预算资金虽然也逐年在上涨,但速度却低于总额的增长,且所占比例表明,预算资金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也越来越微弱,各级政府的财政负担越来越严重。

表 1-1 2010-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单位:亿元)

面对着如此严重而又紧迫的问题,很多学者及官员们认为,有必要引进其他的主体来协助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并吸引多元资本参与到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去。实际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