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我国基层行政伦理失范的表现_原因及治理对策

当前我国基层行政伦理失范的表现_原因及治理对策

当前我国基层行政伦理失范的表现_原因及治理对策
当前我国基层行政伦理失范的表现_原因及治理对策

2011年第3期(总第69期)湖南行政学院学报(双月刊)

JOURNALOFHUNANADMINISTRATIONINSTITUTE No.3.2011GeneralNo.69

收稿日期:2011-03-09

作者简介:1.吴彩虹,女,湖南湘阴人,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行政管理与高校教育管理;2.宋锋,男,湖南沅陵人,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公共行政·

当前我国基层行政伦理失范的表现、原因及治理对策

吴彩虹1

,宋

2

(1.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205;2.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410081)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由于我国行政人员行政伦理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基层行政人员行政伦理建设还十分薄弱,

导致我国基层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出现了一系列的行政伦理失范的现象和问题,为此,须采取切实的措施加以治理。

关键词:基层行政人员;行政伦理;失范;治理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11)03-0114-03一、当前我国基层行政伦理失范的表现1.基层行政人员行政权力的寻租。基层行政人员行政权力寻租是指基层行政人员利用行政权力为

部门窃取公共资源,为自身谋取私利,侵害和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基层个别行政人员在运用行政权力的过程中将市场交换原则带入公共行政领域,这就导致了部分基层行政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和制度的漏洞来为自己获取高额回报。在基层行政管理活动中,个别基层行政人员时常把本来可以用于基层生产性活动的资源浪费在一些无益于基层社会发展的活动上。例如寻租者进行游说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等等。权力寻租对社会来说,可能会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对寻租者自身来说可能会出现务实、进取和全局精神减弱,而对于民众来说,可能会导致民众对政府失去信心、贫富差距拉大乃至社会不平等等恶劣的社会问题。

2.基层行政人员服务意识淡薄。公共行政是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的分配。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就对良好公共行政进行了思考

:“我们建立这个国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某一个阶级的单独突出的幸

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1]

。”公共行政的公共性表明其行政权力属于公有权力,

而非私有权力,政府及其行政人员有责任,也有义务运用公共权

力为公民和社会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在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基层政府组织及其行政人员的官僚化倾

向的内在变化,

非常值得关注的是,当前部分基层行政机关坐、等、看的思想观念尚未根本扭转,服务对

象不清,

主动服务意识淡薄,对服务行政抱冷漠和消极的态度,这就颠倒了公共行政的目的与手段,背离

了公共行政的公共性和服务性原则。

3.基层行政人员责任观念淡化。行政伦理是对行政活动的道德审查,它是以“责”、“权”、“利”的统一作为基础的,其中

“责任是建构行政伦理学的关键概念”[2]

。基层行政人员权力的授予必然伴随着责任的规定,

基层行政人员的权力无法脱离责任而单独存在。作为公共权力的载体,基层行政人员亦必须承担与公共权力相应的责任,以保证公共行政的公共性质。但是在我国基层行政管理活动中,由于受权力本位观念和传统的官本位的影响,许多基

层普通行政人员,

甚至领导干部始终认为行政职权就是用来管理基层的方方面面的,约束相对人行为

的。在现代化进程中,

市场经济使传统的行政伦理体系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在作为行政机关治理主体

的基层行政人员的自利性也被充分激发的情况下,传统的伦理说教连同计划经济体系一同开始瓦解,权责关系的失衡和物质利益的诱导导致了不少基层行政人员公仆意识淡薄、责任意识缺失、裙带人情行

4

1

政、收贿索贿行政、拖沓超时行政日益彰显,严重侵蚀了基层行政权力。

4.“政治作秀”大行其道。弗里德雷克森在其著作《公共行政的精神》中论述到:“新公共行政回应和授能的对象是公民。[3]”但是我国部分基层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存在着对上负责与回应民众的颠倒,在同时发生对上级负责和回应民众之间的矛盾时,基层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最终总倾向于对上负责而很少回应民众、为民请命。当前,作为基层行政人员考核和晋升标准的政绩常常被不适当地量化为指数,这导致基层行政人员大搞形象工程来完成数字指标,这也造成在行政活动中,有的基层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脱离现实,脱离群众,只对上负责,总是以能否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作为行使权力的标准和原则,不择手段地想方设法追求所谓经济建设的政绩,大兴政治做秀,走所谓“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怪圈子。“这种错误政绩观指导下的政治做秀导致政策执行走样,行政效率低下,使国家和人民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长此以往,甚至会带来行政合法性危机。”[4]

二、当前我国基层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

1.基层行政人员人格缺陷。基层行政人员人格是指基层行政人员所独有的与其他社会主体不同的内在构成性。所谓基层行政人员人格缺陷是指基层行政人员所独有的内在构成性的发展不协调,是一种背离常态行政人员人际关系和个人风格的异常模式。基层行政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其争得更多的公共服务和公共利益,这一职业在普通群众看来是十分可观的,其实也包含了许多难以克服的内在困境,那就是在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需要他们做出正确的取舍。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这对矛盾,那么就很可能出现基层行政人员人格缺陷。基层行政人员在人格缺陷的诱导下,一般会导致他们很难向上晋升级别和工资,他们为了使自己在职业上有所发展,就会不惜运用各种手段,甚至走上违法的道路。目前,在基层已经开始实施领导干部年轻化,这一措施的出台使得很多年龄偏大晋升无望的老同志走错道路,如一些基层老领导在退休前运用手中的权力假公济私,贪赃枉法,这样权力寻租就应运而生。

2.对基层行政人员行为缺乏监督。孟德斯鸠曾经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亘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5]以往,“我们在行政伦理建设问题上,习惯于从精神层面号召、宣传而忽视从制度规范层面建立伦理的动作保障机制,过于强调自律而忽视他律,这使得对行政人员的要求只限于软约束,缺乏硬性的强制力。[6]”基层行政人员有些违法行为之所以发生,并有所抬头,主要是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忽视预防性的事前监督和监控性的事中监督,监督方式单一,这就导致基层行政人员难免为了自己的特殊利益,利用手中的权力使支配社会财富的便利首先满足自身的需要,这也是导致当代我国基层行政人员行政伦理失范的客观条件之一。监督和制约机制的缺乏主要是我国制度建设滞后,尚缺乏一套完整严密的监督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督功能的正常发挥。

3.基层行政法律环境构建相对滞缓。依法治国是当代我国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应该坚决尊重和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保证国家的各项法律落到实处。但是,我国目前的基层行政法律环境构建相对滞缓,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基层的行政立法本位主义严重,以法争权现象突出;行政立法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立法内容相对滞后。二是立法方面,廉政法律法规的制定尚不够完善,反腐败法制建设相对滞后。

三、治理行政伦理失范的对策

1.加强基层行政人员的行政伦理教育。加强基层行政人员的行政伦理教育就是指政府部门根据基层行政人员行为规范对基层行政人员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影响,使其接受这些规范并转化为自己内心信念的教育活动。基层行政人员行政伦理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增强基层行政人员的公仆意识。要像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特别重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7]那样。邓小平同志曾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报告中指出:“当前,也还有一些干部,不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公仆,而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主人,搞特权,特殊化,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损害党的威信,如不坚决改正,势必使我们的干部队伍发生腐化。”[8]要大力加强基层行政人员行政伦理教育,不断提高基层行政人员的道德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行政价值取向和科学的行政伦理观,革除传统的“官本位”观念,让基层行政人员真正认识到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自身的风险成本。以便促使他们牢固树立民主行政、法治行政和

51

服务行政的伦理价值取向。第一是加强德性教育。基层行政人员的角色行为经常来自于基层行政人员个人的道德素养和个人的道德追求,因而不断地提高基层行政人员的道德水准,将是促成良好基层行政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他们的道德素养,不仅要加强他们正直、公正、诚实、守信、宽厚等美德,更重要的是要求他们将这些美德当作一种义务落实到具体的基层行政实践活动中去。第二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基层行政作为行政中最底层活动领域,有其独特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内容。其核心在于要求基层行政人员直接将面对面服务人民群众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真正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切实地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第三是加强基层行政人员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能力的训练。这类教育旨在培养基层行政人员一些伦理道德上的实用性技巧,促使基层行政人员不去从事与行政伦理相冲突的行政行为,增强他们道德推理或道德决策的能力,从而使基层行政人员能够更为合理地在伦理困境中做出选择,既不违背职责和制度规定,又能够使结果对各方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9]。

2.健全对基层行政人员的监督机制。基层行政人员行政伦理规范作为规范、引导、调控基层行政人员行政行为的规范性文件,如果缺乏现实的执行和监控效力,那也只能是一纸空文。要想做好基层行政人员行政伦理规范的执行和监控工作,主要就是要完善基层行政机制。一是健全对基层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包括行政机关内部监督、法律监督、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并且将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健全基层行政人员激励机制,树立典型,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激励。三是健全基层行政评价机制,专门设立基层行政伦理咨询评议机构。在现代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行政伦理的调控功能的落实,许多国家不仅对行政伦理加以立法,还设立了行政伦理的咨询监督机构。

3.加强基层行政伦理立法。罗尔斯曾说过:“离开制度的正当性来谈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完善,甚至对个人提出各种严格的道德要求,那只是充当一个牧师的角色,即使个人真诚地相信和努力遵奉这些要求,也可能只是一个好牧师而已。”[10]基层行政伦理立法主要是指具有行政立法权的行政机构把基层行政活动中经常使用的若干道德准则和伦理精神制定成必须遵守的法规,以法规的强制力来保证这些基本道德规范。在基层行政立法的过程中,要打破立法本位主义,克服以法争权的怪圈,同时要完善廉政法律法规制度,完善反腐败法律制度。通过基层行政道德立法,创建基层行政道德追究制度,走基层行政伦理制度化的路子,把基层行政伦理引入基层官员任职、升降、奖惩中,不断完善基层行政道德责任制度,加强形成完善的基层行政人员行政伦理监督机制,这样才能为基层行政人员以德行政提供一个制度性的框架。因此,基层行政伦理建设要走制度化的路子,在基层行政伦理规范系统的构建过程中应对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基层行政人员应具备的职业伦理素养提出明确的要求,建立道德赏罚机制。在基层官员的任免、考核和升迁中引入道德赏罚机制是行政伦理得以发挥其规制、引导作用的重要保障。“赏善罚恶,必将形成两个不同的道德场,从而对行政人员的行为发生道德调控作用。对于一个善于反思的行政人员来说,赏善罚恶不仅会引起一定的道德心理效应和道德经验的心理积淀,还会引起积极的道德思考,从而强化行政人员的道德意识和道德选择的能力”[11]。

参考文献:

[1][古希腊]柏拉图.郭斌和等译.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刷馆,1996.

[2]特里·L·库伯.张秀琴译.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美]乔治·弗里德里克森.张成福等译.公共行政的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张志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中国基层行政伦理建设[J].华夏教育,2009,(9).

[5]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6]戴奇峰.行政伦理重构的路径选择[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党报,2008,(11).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9]刘雪华.行政伦理困境中的行政行为选择[J].长白学刊,2007,(4).

[10]约翰·罗尔斯.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11]别道学,白萍.论我国行政道德责任制度的优化与实现[J].湖北社会科学,2004,(4).

责任编辑:周育平

61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

office opertions 办公室业务?理论探讨 196 办公室业务2012?5 文/孟鹏涛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大学生也成为使用网络的重要群体之一。然而在享受自由的网络学习、便捷的网络生活和轻松的网络交往的同时,由于网络的负面影响以及大学生自身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大学生中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也日渐凸显。因此,了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是摆在我们目前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原因 大学生是接受互联网最快、受其影响最深的群体,网络传播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心理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却不容乐观。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日渐凸显。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已成为新时期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是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构建中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 (一)热衷网上聊天,言行过度放纵。当代的大学生承受着来自社会、学校激烈的竞争和繁重的学业和就业压力。但他们们由于自身的受教育程度,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再生气也要保持仪态和素质,于是,网络这个虚拟空间就成了他们发泄的最佳场所。他们经常通过上网聊天交友、逛论坛发帖子来排解内心的压力。由于网上聊天交友是隐姓匿名的,他们便可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说粗话、恶意攻击他人的行为层出不穷。网络语言极度放纵,他们心有所想随即在论坛上发帖,或将状态更新在微博、人人网上,且相互转发,以此为乐。 (二)上网时间过长,过度痴迷网络游戏。从中学到大学,很多学生没有了中学时的升学和考试压力,课余时间多了起来,一时没有了方向和目标,大把的时间都在网上度过。新颖刺激的网络游戏,对他们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他们可以在这虚拟的世界里,尽情地冲浪。特 别是那些富有挑战性和诱惑力的,或是 带有暴力和色情内容的游戏,更使他们如痴如醉、欲罢不能,有的甚至通宵达旦沉湎于网络中。研究表明,长时间迷恋网络,会使大脑高度兴奋,使人颓废、消沉。如果他们不及时改弦易辙,不但会导致学业荒废、人际关系淡化,而且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制造与传播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一种隐藏在可执行程序或数据文件中的一种干扰程序,具有多样性和传染性,其繁殖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危害程度之深令人触目惊心。大学生是一个掌握高深专门知识的群体,其中的极少数人凭借娴熟的技术在网上制造和传播网络病毒,蓄意破坏他人网络终端,危害网络的正常运行。例如在2006年被列为十大病毒排行榜首的“熊猫烧香”,就是由武汉某高校大学生雷磊和李俊编制和散播,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探析 (一)网络的虚拟性和隐匿性弱化了大学生的自律意识。网络社会不同于现实社会,它是由数字构成的,具有虚拟性。而虚拟生存的一大特点就是人们不需要以自己真实的面目出现,也不需要对自己在网络上的行为承担后果。这样大学生可以随意地虚拟构建各种身份,借助符号代码在网上实行各种虚拟行为。大学生在网上的言行是否正当,既不易察觉和监督,也不会受到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的制约。网络给大学生提供的极大“自由”,使其自觉或不自觉地放松了自我道德的约束,削弱了责任感,从而导致大学生放纵自己的行为。在这样的环境下,网络的虚拟性容易导致大学生原本已经构建的自律意识弱化,做出一些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 (二)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是引发网络道德失范的重要根源。大学生群体一般在18—25岁年龄段。这个阶段是人成长过程中由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的阶 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待完善的特殊时期。大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对新事物特别敏感,感情丰富而不稳定,勇于挑战创新。网络文化的特殊性契合了大学生追求自由、崇尚自我和标新立异的独特心理。但是他们长期生活在校园中,缺乏社会阅历和较强的道德意志自制力,面对充满诱惑的网络世界,难以判断信息的真伪,也很难按照传统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在网络生活中的行为。大学生极易为网络的消极面所影响,他们辨别西方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相对不足,政治热情相对缺乏,这些消极的东西,难免会反映到网络活动中。 (三)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引导机制是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客观原因。网络安全维护和网络行为文明,一方面要靠网民良好的道德水平的支持,另一方面也要靠社会对网络行为的监督,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因此,一个有效的网络监督机制是必需的。目前,社会上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对网络监督体系。网络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的网络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原来颁布实施的一系列网络法律法规,由于网络应用向纵深发展,已有部分明显滞后,一些关于网络行为的认定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且宣传力度不够,使一些网络行为无法可依。除此之外,网络监控技术发展也不是很成熟,很多监管技术还没能得到普及和应用,层出不穷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急需网络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技术的成熟应用。 参考文献: ①郑显亮.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其教育对策[J ].高等农业教育,2008(09). ②李士群,网络道德[M ].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③魏雷东,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2011(01).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透过默顿_失范理论_看当代中国社会失范现象(1)

3.如何处理与民众的关系 美军认为,在进行反叛乱作战时,必然要面临同大量平民密 切交往的问题,与这些平民交往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反叛乱作 战的实施和效果。反叛乱作战胜负的标准就是民众对政府的认 同感。只有有效保护平民安全,恢复基本生活、建立有效地安全 保障机制,才能最大限度赢得人民支持,孤立反叛分子。当然这 其中可能更多涉及非军事行动。 4.网络战 该条令对于如何应对信息时代叛乱分子提出了建议,认为现 代的叛乱分子懂得使用因特网来发布招募和转移信息。为此,不 能将反叛乱作战理论仅仅局限于军事行动上,新型的网络战同样 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在现行的国际机制下,叛乱分子取得传统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可能性虽然有所提高,但是总体仍在可控范围。但是对于一些破 坏信息资源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恶性计算机病毒、卫星信 号干扰器材等,叛乱分子得到,还是比较容易的,特别时计算机病 毒和恶意程序。 因此,美军对于与反叛乱有关的网络战的重视程度也是比较 高的。 四、对我军的启示 如何更好地应对今后可能发生地类似事件,美军的反叛乱作 战给予我们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反叛乱作战的历史十分悠久,可以说自从有了对于原始社会 族群权利的争夺,就已经开始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形式和手 段都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如何更为有效地维护政权稳定,打击叛乱 势力,无论是美国,还是我国,都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注释: 宫旭平,董鸿宾.简析美军新版《反叛乱》条令.外国军事学术.2007(7) .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美军的反叛乱作战主要是指在国外进行的,即在美国领土之外 的别国进行作战。对我军而言,主要是维护我国自身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打击境内叛 乱势力, 维护国家统一。

浅析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

学号:1341252119 姓名:唐满萍 班级:13新闻1班 浅析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及其对策 摘要:新闻道德主要指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它影响新闻从业人员的理念并规范他们的职业行为。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存在的大量的道德失范现象: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媚俗新闻……这无疑会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产生负面影响。尽早规避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对搞好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状;对策 关于新闻职业道德,中国人民大学陈力丹教授在其《新闻理论十讲》一书中明确提出:“所谓新闻职业道德,就是新闻传播(大众传播)业的行业道德。新闻从业人员或者大众传媒自身,遵循一般的社会公德(新闻职业道德与一般的社会公德联系较为密切)和本行业的专业标准,对其职业行为进行理性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因此,新闻职业道德可简单地总结为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工作者所体现出来的各种道德原则和道德观念等的总和。新闻职业道德是一个涉及人文道德的问题,它通过新闻实践、新闻反思,形成科学、合理的新闻道德观念,新闻实践是新闻职业道德观念产生的最终根据。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变化,和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利益成为冲击人性的最主要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一部分新闻从业者在职业道德价值取向上迷失了方向,无视宣传纪律,做出一些有违职业道德的事情。他们或以新闻谋私、以广告内容做新闻,搞“有偿宣传”;或贪图钱财,歪曲新闻价值,编造“虚假新闻”;或为了单纯追求卖点,猎奇求异,侵犯他人隐私。这些有违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的现象,时常被媒体和大众揭露,并且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 目前我国新闻职业道德领域存在的失范现象有“虚假新闻”、“有偿新闻”、“新闻媚俗”、“新闻炒作”和“新闻侵权”等五类。 1、虚假新闻”屡禁不止 所谓虚假新闻,是指新闻信息传播者背离了客观的新闻事实,任凭个人主观意愿或者他人意志来报道新闻,这严重损害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然而遗憾的是,在我国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失实的新闻报道却屡禁不止,成为新闻传播活动的一个痼疾,严重损害了我国新闻业的信誉和新闻从业者的形象。如2002年《汪国真卖字求生》、2003年《警察鸣枪八次镇住百人群殴》、2005年《中科院资深院士陈家镛两度“逝世”》、2007年北京电视台的《纸箱馅儿包子》都被证实为假新闻,且因对社会稳定、个人名誉产生较严重恶劣影响的假新闻被追究刑事及民事责任。2010年《法制日报》刊出《七成举报者遭打击报复》两日之后,立马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当头一棒“不客观”、“不准确”。再如2010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金庸去世”事件,《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博在2010年12月6日发布了“金庸去世”的假新信闻之后,不明真相的微博大V的转发,瞬间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其后证实是虚假新闻,公开道歉认错,其副总编辑、新媒体总编辑引咎辞职。由此可见,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靠造假和欺骗来制造新闻,短时间内,也许可以吸引公众视线,带来一定的收益,但假的终归是假的,“虚假新闻”终究要遭到人民群众的唾弃,这样一来,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生路也就终止了。这无疑给所有的新闻工作者敲响了一记警钟,新闻发布要遵循真实性原则。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媒体的生命,同时也是新闻从业者的生命,虚假新闻是对传媒公信力的最大伤害。 2、“有偿新闻”花样翻新 有偿新闻,具体是指新闻从业者采取不正当手段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物质报酬的活

当前中国的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当前中国的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出现了一系列极其严峻的道德失范现象。造成中国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各方面因素的交错影响的结果,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的表现。正确分析当代中国道德失范的成因,对于正确把握当前中国道德现状,进而为推动中国道德重建任务都具有深刻的现实和实践意义。解决连德缺失问题,应加强对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淡化行为主体的功利性思想。 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不可或缺的内容,是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所维系,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国家、社会、自然之间行为规范的总和.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被世界公认为礼仪之邦,具有源远流长的优良道德传统。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地不断深入,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却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许多十分严峻的道德失范现象正在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显现出来:传统的家庭伦理关系逐渐改变,集体主义价值观逐渐淡化,社会公德逐渐丧失,职业道德陷入诚信危机。道德的底线是一个民族存亡的底线,正确认识道德缺失现象,探讨解决道德缺失问题的对策,对于唤醒沉睡的人性,营造德福一致的文化氛围,重塑社会需要的道德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道德缺失现象的几点表现 1、诚信缺失 诚信是一个古老的道德命题,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体现。由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较短,受千百年来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人们对经济学本身的内涵还不了解,导致中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诚信缺失现象。在经济领域,存在着企业信用缺失、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缺失。在其他社会生活领域,假东西充斥如假文凭、假政绩、假鉴定等,不一而足。以企业信用缺失为例,据有关资料统计,企业逾期应收的贷款额占贸易总额的指标在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中仅占0.25%一0.5%;而我国目前超过5%,其水平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10倍到20倍。 2.职业道德缺失 道德是一定群体认同的调节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集团之间行为关系的规范、原则的总和。一个群体所遵循的规范和原则是以某种职业的道德体系来体现的,职业领域中的道德素

社会失范理论的本土化思考

社会失范理论的本土化思考 朱海平*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涂尔干失范理论的一个主要的观点是:“失范直接与集体意识相互关涉”;默顿将失范看成是一种结构性崩溃;梅斯纳和罗森菲尔德的制度失范理论在继承默顿衣钵的同时,反思了文化目标与制度化手段及其相互关系,着重考查了经济制度和非经济制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就社会失范理论的本土化进行了思考,主张在一个主客观连续体中考察个体意识、集体意识、模式化期待、制度化手段与失范现象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失范;集体意识;文化目标;制度化手段 人们一般将“失范”理解为原有规范失去作用、没有规范的状况或越轨行为,这主要是受美国学者的影响。“帕森斯把涂尔干看成是论述规范的理论家,而按照帕森斯的理解,规范就是…一组规则?(a body of rules)。”[1]默顿在《社会结构与失范》一文中也说:“正如涂尔干首先提出的,失范概念指一个社会或群体中相对缺乏规范的状态。”[2]他“将自己的工作看作是派生性的,把“失范”(normlessness)看作涂尔干所谓的失范(anomie)的同义语。”[3]而雷蒙·阿隆认为,涂尔干的anomie实际上是一种现代社会的危机,这种危机以社会解体和个人与团体间联系脆弱为特征。[4](P361)anomie来源于法语,如果把失范单纯译为normlessness,在涵义上会产生很大的纰漏,因为从词源上说,anomie可以上溯到希腊文的anomois,有着“非等同”、“非相近”、“非相似”的意思,或者有差异和混乱的意思。因此,就这个概念的原意来说,它包含了超出单纯规范意义的涵义。[5](P78)可见,以默顿为代表的美国学者对失范的理解和涂尔干的失范概念是有差距的。 一、“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框架下的失范 涂尔干的失范理论是在“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的理论之下展开的,失范就是发生在由以相似性为基础的机械团结的社会向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有机团结的社会的转变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以相似性为基础的机械团结的社会的集体意识(即其整合的基础)逐渐弱化,失去了维持社会整合的基础性作用;而通过社会分工形成的各有机组成部分在相互需要与依赖中逐渐形成了习惯,并在习惯基础上形成了规范,从而形成新的彼此协调的社会整合状况。问题在于,社会分工发展过快,远远超出了社会团结的发展水平,这时社会陷入失范(anomie)状态。他在论“失范的分工”时举了三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工商业的危机和破产足以使有机团结发生断裂。另一个例子是劳资冲突。工业越是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劳资的冲突就越激烈,远远超出了社会团结的发展水平。第三个例子是科学被分割成为许多狭窄的研究领域,相互之间毫无联系,已经不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了。[6](P314-316)可见,在运用失范(anomie)这一概念时,涂尔干强调的是功能失调、社会失序的状况。 集体意识这个概念在涂尔干理论中占有首要地位。所谓集体意识,他认为就是“一般社会成员共同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7](P216),“它是作为一个整体散布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但这不妨碍它具有自身的特性,也不妨碍它形成一种界限分明的实在。……它在南方和北方、都市和小镇都是一样的。它并不会随着世代的更替而更替,而是代代相继,代代相传。它完全不同于个人意识,尽管它是通过个人来实现的。”[8](P42-43)宗教的衰落导致了集体意识的淡化,从而导致了失范的出现。另外,在关于犯罪与失范的相关论述中,涂尔干认为,犯罪与失范是两种不同的危机,“犯罪是社会健康的一个因素,是健康的社会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9](P84),也就是说,犯罪是正常现象。他还认为,犯罪“同整个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联系在一起,由此也就成为有益的,因为与犯罪有密切联系的这种基本条件本身是道德和法律的正常进化所必不可少的”[10](P87-88)。“犯罪不仅是常态的,而且是健康的。因为它是自成一类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一、互联网道德失范分析当网络仅用于军事、教育领域时,它离我们的生活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当人们通过电子邮件相互问候,通过Oicq聊天,在网上购物、获取新闻信息的时候,它就和我们密不可分。我们的某些社会行为被搬到了网上,大家在网上交往、学习,就形成了一个新“社会”一虚拟社区。在这个新社会中,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正在逐渐形成。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负面、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网络道德的失范。如恶意域名抢注、网络盗版、垃圾邮件、网络垄断、网络腐败等不道德的丑行。虽然,道德在本质上不是经济资本,也不可能作为直接的经济资本来使用。然而它却从来不乏价值资源的意义,甚至也能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发挥巨大效用。人们与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网民低龄化也成为一大趋势,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社会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就总体而言,青少年好奇心、好胜心强,精力旺盛,渴望丰富的知识,需要平等的交流。而网络正以其独特、新奇和神秘的世界吸引着广大的青少年。据一项调查显示,上网人群的年龄段在25-30岁以下的占了74.59%,而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上者占了70.11%。如果我们的社会对网络的道德失范问题处理不当有可能影响青少年德性的形成,甚至导致青少年犯罪。所以网络的道德失范问题给我们的素质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越来越受到德育工作者的关注。目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色情污染和暴力问题的出现色情污染是指通过互联网上传播黄色淫秽的图片和文字信息,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侵蚀网民的

我国当代大学生失范行为现状及防预对策研究

我国当代大学生失范行为现状及防预对策研究 王美玲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不断的发展,我们深感到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然而,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国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却受到人们的质疑,大学生们出现了种种失范行为。针对出现的诸多失范行为,本文从多角度论述了我们当代大学出现失范行为的原因以及防范对策。中国当代大学生出现的诸多失范行为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和冷峻思考,我们在思考失范行为出现的原因以及我们的社会应如何为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中国当代大学生失范行为高等教育大众化 一、中国当代大学生行为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处在转型期的高等教育又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处在特定社会时期的高等教育真的能够适应大众化时代吗?根据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和现实社会的反映来看,目前的高等教育确实出现了一些消化不良的状况:大学生综合素质不断下降,各种反校园行为频频出现。而就我国当代大学生的行为现状来看,我们的学生的确存在着一些令人忧心的行为表现。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深深地体验着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状态和我们大学生这一群体的行为状态。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良性的,但是,在我们身上出现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当我们从高考的“魔掌”中走出进入我们期盼的“天堂”——大学时,我们发现这里是自我的天地:没人再唠叨你去学习,没人再叫喊你起早,不再有成堆的卷子,不再有月考、模考、高考的压力,这里真好!但是我们又有些迷茫:不被管理的学习生活,我们有些不知所措;不再被老师和家长关注的日子,我们感到有些失落;习惯了“一切被规划式”学习模式,突然自己管理自己一部分人真的有些迷茫了。高考后学生们完全自由放任三个月之后便步入课程、生活节奏松散的大一,中学时代和大一阶段的衔接严重脱节,让我们误以为大学就是这种放羊状态。我们在误解和迷茫的状态下,选择了上网、视频、游戏、购物、恋爱让我们获得从未有过的放松和自信。我们带着侥幸的心理旷课甚至逃课,因为在大学里我们是上百人授课的规模,老师只是抽查点名。我们发现了管理的漏洞,于是我们就不停地钻空子,逃寝,考试变着花样的作弊更是一种屡见不鲜的现象。攀比消费,铺张浪费成为一种怪圈现象。在大学里学子们深受着多元化思潮的影响,很多学生穿着打扮怪异,浓妆艳抹,发式一律成卷,发色多元趋势,单眼皮做出双眼皮,校园里堪称这些行为为美。更有甚者让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一、互联网道德失范分析 当网络仅用于军事、教育领域时,它离我们的生活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当人们通过电子邮件相互问候,通过Oicq聊天,在网上购物、获取新闻信息的时候,它就和我们密不可分。我们的某些社会行为被搬到了网上,大家在网上交往、学习,就形成了一个新“社会”一虚拟社区。在这个新社会中,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正在逐渐形成。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负面、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网络道德的失范。如恶意域名抢注、网络盗版、垃圾邮件、网络垄断、网络腐败等不道德的丑行。虽然,道德在本质上不是经济资本,也不可能作为直接的经济资本来使用。然而它却从来不乏价值资源的意义,甚至也能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发挥巨大效用。 人们与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网民低龄化也成为一大趋势,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社会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就总体而言,青少年好奇心、好胜心强,精力旺盛,渴望丰富的知识,需要平等的交流。而网络正以其独特、新奇和神秘的世界吸引着广大的青少年。据一项调查显示,上网人群的年龄段在25-30岁以下的占了74.59%,而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上者占了70.11%。[1]如果我们的社会对网络的道德失范问题处理不当有可能影响青少年德性的形成,甚至导致青少年犯罪。所以网络的道德失范问题给我们的素质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越来越受到德育工作者的关注。目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色情污染和暴力问题的出现 色情污染是指通过互联网上传播黄色淫秽的图片和文字信息,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侵蚀网民的思想,甚至引起网民道德价值观念的变化。互联网不乏色情和暴力的内容。据有关专家调查,因特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每天约有2万张色情图片进入互联网。[2]而另一项统计表明,60%的青少年是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的,而接触过网络上黄色信息的青少年90%以上有性犯罪的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与对策

贺永平周鸿 [摘要]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包括行为上的失范和认识上的错误,它是由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不高的内在原因和网络自身特点的外在原因共同导致的。大学生网络失范的治理应从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净化网络环境和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入手。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原因对策 [作者简介]贺永平(1974-),男,四川高县人,宜宾学院,副教授,西南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高校管理。(四川宜宾644000)周鸿(1949-),男,四川遂宁人,西南大学,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原理、教育基本理论。(重庆 40071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新建师范院校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培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TER2009-00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11-0050-0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到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网民每周上网时间平均为16.6小时.81.4%的大学生有自己的博客。①网络生活正在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各种研究和事实表明,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却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 网络道德是道德的一种特殊形式,是调节网民在网络生活中行为规范的总和。网络道德有一般道德具有的属性和特征。网络道德从心理结构上看可分为网络道德认知、网络道德情感、网络道德意志和网络道德行为。中国传统道德理论把道德分为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强调知行合一,通过知和行来考察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更便捷,因为道德行为本身包含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因素。 (一)网络道德行为失范 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涉黄。涉黄行为是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中最为显著和严重的行为。有研究显示,大学生男生中有浏览色情网站和发布黄色情信息行为的比例高达62.8%,是女生比例的两倍多,有近40%的被调查大学生偶尔或经常浏览色情网站、发布色情信息。。②有的甚至有过网络虚拟性行为,这种不良行为会严重影响学生正常的人格发展。第二,不诚信。网络参与是缺少监督的,参与者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提供虚假的信息,随意下载他人论文来提交课程论文。有研究者对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5所高校的大一至大四的本科生进行抽样调查显示,有142人在网上抄袭过论文,占29.6%;有18人在网络上传播过不实的信息,占3.8%。③这种不诚信会产生学生的信任危机,增加学生不诚信行为。第三,语言暴力。语言暴力行为也是经常发生的网络不道德行为?因为网络是匿名性,个人在网络上的轻度不道德行为不会受到处罚,所以语言暴力行为时有发生。第四,网络黑客。在网民中存在着黑客崇拜的现象,一些人会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而去攻击网站,如在官方网站发布虚假消息造成居民恐慌,给国家和社会的安全带来了消极影响。 (二)网络道德认知失范 道德认知是道德行为的基础。人们犯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正确的。所以,我们应该主张通过知识教育培养人们的理智,,网络道德认知是网络道德行为的基础,很多网络不道德行为是因为网民不知道他的行为是不道德的。有研究显示,大学生网民对于网络使用规范的文明守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比较了解或很了解的人非常少,仅占6.1%。④学生不知道在网络生活中哪些是不应该的,一些不道德的网络行为在很多大学生看来是值得崇拜的,甚至认为网络不道德行为没有现实生活中的不道德行为伤害严重,因而可能放纵自己的行为。

浅析网络媒体的道德失范现象

当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闻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已经成为影响公众舆论的重要因素,改变着人们对自己所生活的世界的看法。而与此同时,各种新闻媒体道德失范现象、媒体侵权行为也层出不穷、与日俱增,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形象及其社会公信力也随之受到影响。 传统的新闻媒体的道德失范现象主要表现在传播和制作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低俗新闻以及新闻缺乏人文关怀上,而作为新兴事物的网络传媒,其基于“自由度大”、“个性化突出”、“隐秘性强”等网络特点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挑战着人们的道德水准,冲击着社会固有的道德底线。网络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酿成了精神危机。 主要表现 信息失真。信息失真大概有两种情况:一是信息本源性失真。网上的信息有时本来就不正确,容易误导公众。一些网站尤其是商业性网站在刊载一些新闻报道或观点文章时,经常断章取义,夸大事实,并使用夸张的标题吸引眼球,也许某些话的确是当事人说过,但如果离开了当时的场景,就面目全非了。互联网上本源性失真的信息有时候还会以新媒体的其他形式进行再传播从而扩大传播范围。二是以讹传讹。由于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更快、受众面更广,致使一些新闻事件在没有得到论证之前,媒体就盲目下结论。这会不利于事件的良性发展。 夸大负面新闻。有些网络媒体通过夸大负面新闻提高关注度,把个别现象扩大化、典型化、普遍化,以至于造成公众的恐慌。负面信息被传媒反复炒作,加之其不准确,这会对受众造成伤害。毫无疑问,负面新闻过多的炒作渲染会对受众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传播不道德信息。网络欺诈、暴力、色情等诸多不道德信息都能通过新媒体传播。这对青少年的成长特别有害。有人把自拍裸照或恶作剧画面上传到公共网站,影响极为恶劣。一些网站为了增加点击率,甚至反复强化此类信息。 发布垃圾信息。网络还发布大量的垃圾信息。垃圾信息分为网络垃圾和手机短信垃圾,这都是未经接受者许可,强迫受众接收的。 负面影响 网络的道德失范会产生一些始料不及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带来一系列恶果:降低受众的道德水平,干扰受众的正常生活,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甚至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 降低受众的道德水平。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能成为传播者。高度自动化的传播方式会让人更加缺少人情味,引发信任危机,更容易出现精神麻木和道德冷漠,甚至会导致人性的

中国转型期社会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中国转型期社会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摘要】文章针对中国社会出现道德缺失现象,分析出现的原因,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发展的现象来论述,最后提出对此的看法。 【关键词】社会转型;道德失范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很多问题随之发生,很多矛盾日益尖锐,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道德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虽然在这种变革的特殊时期,较为健康的精神文明状态仍然占据社会主流意识,但由于内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人们也开始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利益得失,社会上逐渐出现了“见义不为”、“见死不救”等道德缺失现象。所以,关注社会经济体制对道德意识产生的冲击,增强危机意识,剖析道德失范现象产生的各种原因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社会道德概述 社会道德作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一直以来都被人们广泛关注。当下的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时期,整体都得到了发展,但方方面面也面临着转型,随着转型压力的递增,社会道德失范现象屡见不鲜,社会道德失范问题也逐渐为人们所关注。 道德,是长久社会生活的积淀,是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对人类生活起到一定的约束和调节作用。“失范”一词,最早由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凯姆使用。他认为,凡是存在着不明确、彼此冲突的分散的地方,个人与他人就不存在有道德意义的关系,或者没有规定

获得快乐的界限,这就是社会失范状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失范状态是社会转型变迁过程中必然存在的现象,而社会道德失范现象作为社会失范状态的一个方面,充斥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 二、社会道德失范现象出现的原因 中国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国,当前中国的社会转型,是从传统的、农业化的、封闭半封闭式的社会向现代的、工业化的、开放式的社会转型,是从简单操作的粗放式经济向复杂运作的集约型经济转变,这种转变是以经济为主导的,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道德行为的变化,社会经济结构的内部变革会影响道德体系内部的转变,经济结构的整体性调整则会影响整个道德体系的动态。因为随着人们利益的关注点发生变化,人们自身原有的道德体系会加入新的元素,进而使价值观念也发生相应改变。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非常浓厚的道德思想。中国自古被奉为礼仪之邦,讲礼、守礼、以礼为尊。孔子一生都在致力于恢复周礼,而道德学说是他所有观点的中心,居于主导地位。在孔子看来,社会关系的本质是人伦,即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人的道德关系。人类社会的政治现象不过是道德关系在政治领域中的表现。而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导学生如何进行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将来按照道德原则进行工作。但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由农业社会、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现代社会转型,从封闭走向开放,社

道德失范

道德失范 道德失范,是指社会生活中基本道德规范的缺失与不健全所导致的社会道德调节作用的弱化以及失灵,并由此产生整个社会行为层面的混乱无序。当人们通过电子邮件相互问候,通过Oicq聊天,在网上购物、获取新闻信息的时候,它就和我们密不可分。我们的某些社会行为被搬到了网上,大家在网上交往、学习,就形成了一个新“社会”一虚拟社区。在这个新社会中,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正在逐渐形成。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负面、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网络道德的失范。如恶意域名抢注、网络盗版、垃圾邮件、网络垄断、网络腐败等不道德的丑行。虽然,道德在本质上不是经济资本,也不可能作为直接的经济资本来使用。然而它却从来不乏价值资源的意义,甚至也能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发挥巨大效用。二、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网络交往的特殊性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也包括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生活方式。目前,之所以在互联网的发展中会出现道德失范的现象主要是基于以下的两个原因:弱化的“自律道德”和难以形成“他律道德”。 "道德失范" 英文对照 :moral abnormality; moral disorder; disordered moral (一)“道德失范”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1、指在社会生活中,作为存在意义、生活规范的道德价值及其伦理原则体系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的个人生活发挥正常的调节和引导作用,从而表现为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失控、失序和混乱。道德失范表征出社会精神层面的某种危机和剧烈冲突,它常常是社会急剧变革或转型时期的产物。 (二)“道德失范”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所谓“道德失范”是指旧有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被普遍否定,逐渐失去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而新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尚未形成,不具有对社会成员的有效约束力,使得社会成员的行为处在一种规范真空的社会状态中。 2、所谓道德失范,就是指在道德领域的一些准则或规范,已经不能够通过社会的舆论压力或人们的内心确信来有效地调整和控制人们行为。 3、所谓道德失范,是指在社会生活中,道德规范约束力的失去或弱化,表现为相当一部分具有道德责任能力的社会成员,在社会活动中不遵守本该遵守的道德准则,丢失了最起码的道德良心的行为现象。 4、所谓道德失范,是指社会缺乏一个统一明确的道德规范体系,个人行为丧失是非善恶标准,由不同道德观、价值观相互冲突所造成的道德混乱和无序现象。 5、道德失范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作为存在意义、生活规范的道德价值及其规范要求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发挥正常的调节作用,从而表现为社会行为的混乱。 7类被公众认为最痛恨的道德失范行为 1、人心冷漠,见死不救

浅析现代商业行为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 由于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实行与发展,许多企业的脚步已经赶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甚至还带有浓厚的旧文化气息,这就为企业的不道德行为提供了很好的滋生环境,如近几年的苏丹红事件、矿难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等,商业伦理失范在现今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商业活动中,由于没有道德规范的内在约束,商业活动主体在实施商业行为时无所顾忌,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不仅侵害到消费者和同行的利益,在很多时候还严重违反了国家的法律和政策,给社会带来相当大的危害。本文将以2013年10月份的催熟染色赣南脐橙苏丹红事件为例,探析商业伦理失范的社会原因及对策,揭示竞争背后的残酷事实,以唤回企业的良知和企业的道德情感。 关键词:道德失范原因对策赣南脐橙苏丹红

ABSTRACT Due to the practice of market economy in our country and the development, the footsteps of many enterprises has outpaced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even with a strong flavor of old culture. It is unethical behavior for the enterprise provides a good growth environment, such as Sudan red events in recent years, coal mine, melamine milk powder events, etc., business ethics anomie in the now is an indisputable fact. In business, since there is no ethics the internal constraints of commercial activity main body in implementation of commercial behavior recklessly, the pursue benefit maximization behavior not only violate the interests of consumers and peers, in many cases is a serious violation of the state laws and policies, considerable harm to the society. This article will be in October 2013 the ripening of dyeing gannan navel oranges Sudan red events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social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business ethics anomie and reveal the brutal facts behind the competition, in order to reclaim enterprise conscience and moral emotion. Keywords:moral disorder; cause; resource; Gannan navel orange; Sudan Red

社会失范原因浅析

社会失范原因浅析 普跃东 (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昆明 650500) [摘要]“社会失范”是迪尔凯姆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学范畴,美国社会学家默顿作了修正和发挥,以此解释社会越轨行为。社会矛盾的凸显迫切要求对社会失范进行分析研究,在社会转型期对社会失范的分析尤其重要。本文探讨了社会失范的涵义及其影响因素:社会失范是指社会规范(社会标准)的缺失或原有社会规范失去其功能而导致的社会无序和失整状态;社会结构的解组、集体意识的减弱和“社会绑架”是影响社会失范的三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社会失范;社会结构;集体意识;社会绑架 一、社会失范的内涵 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在其重要著作《自杀论》中指出,“所谓社会失范,一般的理解是指一定社会中规范的缺失,或者虽有规范但却失去了(或者尚不具备)应有的约束力,从而使得社会成员的行为呈现出这样那样的无序状态。这里的规范既包括法律、纪律等强制性规范,也包括伦理、道德等非强制性规范;通常所谓‘硬约束’和‘软约束’,便是就这两个方面而言;而社会失范的发生,也往往是从这两个方面同时表现出来。”1迪尔凯姆认为,“现代社会中的失范是由于从机械团结到有机团结的改变尚未完成而造成的。社会分工的发展快于这种分工所要求的道德基础,这样,社会的某些方面便受到不适当的控制,从而导致失范。”2许多学者对社会失范作了解读,如朱海平:“人们一般将‘失范’理解为原有规范失去作用、没有规范的状况或越轨行为,这主要是受美国学者的影响。”3邓伟志:“社会失范是指当社会规范不得力、不存在,或者彼此相互矛盾时,个人和社会所出现的混乱、不知所措状态。最早由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在《自杀论》中提出。美国社会学家莫顿作了修正和发挥以此解释社会越轨行为。他们认为,在理想社会状态下,社会结构为人们实现理想目标提供了比较充分的合法的制度化手段,社会合法目标、制度化手段之间是协调的。而‘失范’则是理想目标和实现手段之间的背离,社会成员的行为缺乏明确的社会规范的约束,出现一种社会规范权威失落,人们会采取不合法的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标。”4由此,笔者认为,社会失范是指社会规范(社会标准)的缺失或原有社会规范失去其功能而导致的社会无序和失整状态。 1 [法]涂尔干著,冯韵文译.自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 [法]涂尔干著,冯韵文译.自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朱海平.社会失范理论的本土化思考[Z]. https://www.doczj.com/doc/941771703.html,/,2009 4邓伟志主编.社会学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59

近年来领导干部道德失范的原因和治理

近年来领导干部道德失范的原因和治理 应该说,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绝大多数都是好的或比较好的,然而其中也确实有极少数人,由于不能正确看待自己手中的权力,把权力当作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忽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利益面前很容易逾越基本的道德界限,形成道德缺失。这些人自然很难得到下属群众的认同、拥护和追随,严格地说这些人不能算是真正实际意义上的“领导者。” 这里所说的“道德缺失”主要是指严重地破坏了领导者作为“人民公仆”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形象,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他们权力的扩张和发展,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大力加强各级领导干部他道德建设,便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而领导干部道德失范的原因是以下三点: 我国长期封建社会“官本位”、“家天下”等陈腐观念流毒的影响。从失范的个体发生由可能到现实的意义上来看,意识问题比制度问题更为根本。政治道德意识失范作为失范之根,突出表现在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偏离,理想、信念危机,权力观、宗旨观扭曲,地位观、利益观错位等与失范发生内趋力的因果联结上制度的缺陷与漏洞。从领导干部群体中政治道德失范的发生、蔓延看,一些体制、制度性缺陷和漏洞,无疑提供了制度根据。制度缺陷包括一般性制度缺陷和具体性制度缺陷两个方面;市场经济的趋利性的影响和冲击;领导干部放松自我要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吧、道德观等,没有得到真正的改造,经受不住金钱、美色、名誉、地位的考验;由于我们的干部选拔、任用等制度不健全,为这些人“带病”提拔、上岗提供了可乘之机;加上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乏力,使这些人的私欲更加膨胀,更加剧了道德的缺失。 社会历史根源。一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及价值观念多元化、重利轻义的义利观、重微观利益轻宏观利益的利益观、重才轻德的德才观的影响。二是苏东剧变和社会主义运动低潮的影响。三是传统道德文化中等级秩序、等级观念的身份伦理,以及官本位及愚忠观念的遗风犹存。 心理、教育、环境等因素。一是制度漏洞和缺陷及失监、漏监造成的低查处率和惩

当前我国社会失范的类型浅析

当前我国社会失范的类型浅析 “失范”(anomie)是由法国社会学家E·涂尔干最早提出的,其字面上的意思是“缺少规范”,但涂尔干所指的主要是一种对个人的欲望和行为的调节缺少规范、制度化程度差而丧失整合的混乱无序的社会状态。他认为失范是病态的,是外在的和约束性的道德控制的离散。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R·K·默顿进一步发展了失范理论,他把失范看成是“规范的缺席”,即人们对现存的社会规范缺乏广泛的认同,从而使社会规范丧失了控制人们行为的权威和效力。他认为,社会失范是文化目标与制度化手段的不平衡。简而言之,当人们能够用社会所肯定的手段以达到社会所认可求的目标时,它们是平衡的。这时社会成员的行为是遵从行为。反之,由于社会化教育缺乏,人们不知道社会所肯定的目标是什么,或者有些人群对这种目标不感兴趣,或者人们不重视达到这种目的所应该遵循的手段,这时社会规范的目标与社会所认可的手段发生不平衡,人们就容易发生越轨行为,其形式主要有:创新、形式主义和造反等。可以说,涂尔干对失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结构层面,默顿的失范研究则是从社会结构失范来研究个体行为失范。笔者在这篇论文中要分析的便是在社会结构层面上的失范,即社会失范。 当前我国社会失范的分类及主要现状 “社会失范”,是对社会的这样一种状态的表述:社会的规范丧失了或者陷于混乱,社会中人们的行为失去了标准,整个社会失去了控制,呈现出无序化局面。社会失范是指由于社会规范缺乏完整、明确和自治的特征而导致社会的不正常状况或曰社会病态。 关于失范与越轨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笔者以为,社会失范与越轨虽然都是对于社会规范的背离或违背,但并不是同一个概念。一种现象属于社会失范,但未必就是越轨。而任何越轨都是一定的社会失范。即社会失范现象包含越轨现象和虽未越轨但通常被看成是反社会的或不道德的现象。可以说,越轨现象是严重的社会失范。本文所要研究的社会失范包括了越轨,是社会成员面对社会规范而难以遵从或遵从的成本大于收益或违反规范的行为会带来更大的收益时,发生了违反社会规范甚至法律、法规等的行为而导致的社会现象。社会失范可以表现为许多情景,如社会秩序的破坏、离轨,犯罪现象的增多,社会生活中道德的败坏、腐败的盛行等等。 在本文中笔者选取了两种在全国比较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报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