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任金杰

摘要:教师职业道德失范是指教师群体或个体偏离或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教师职业道德失范不仅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和社会良好道德风气的形成。了解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形成的原因,是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道德素养的重要前提。本文主要从社会环境、教师教育、学校管理、教学评价和教师个人素质等方面深入剖

析了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成因及表现。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师德建设

教师职业道德失范一般是指教师职业规范范畴内的“非正常行为”,是教师群体或个体偏离或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也有人认为教师职业道德失范是教师的职业伦理和道德偏离了学生学习榜样和模范的标准。师德是教师人格的直接体现,是教师素养的灵魂,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随着社会经济、政治、道德生活的嬗变,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在部分教师身上出现了为师不廉、厌岗怠业、非人道对待学生等形形色色的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师德失范不仅严重地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也阻碍了教育目标的实现和社会良好道德风气的形成。在师德滑坡已成为不争事实的新形势下,客观冷静地分析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形成的原因,对于改进和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包括社会变革、教师教育、学校管理等多种因素。

一、社会变革中的观念冲撞以及行业竞争加剧是导致

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社会根源教师职业道德失范是一种社会现象,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但是,作为社会子系统领域内的失范行为,教师职业道德失范成因又有其独特之处。

1.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学家普遍认为,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体制混变”和“观念混变”阶段,而这种“体制混变”和“观念混变”是社会失范行为的原因。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以权谋私,经济领域中的见利忘义,人际交往中的相互利用,种种不良

社会现象对教师职业道德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不道德的人产生于不道德的社会”,教师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人,他们在不断滑坡的社会道德状况的裹挟之下,也会随波逐流,不断放弃自己的道德坚守。

2.教师行业竞争增大。为了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育质量,我国实施了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职务聘任制,并根据入学人口变动情况不断调整学校布局和师生比例,这些举措加剧了教师面临的竞争压力。《京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中一项调查显示:现在的中小学教师普遍感觉精神压力大,93.1%的教师感到“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很大”;50.8%的教师表示“如果有机会将调换工作”。可见,竞争机制的引入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担和工作压力,而过重的压力使许多教师长期处于紧张焦虑之中,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会极大的影响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效果,许多教师在工作中表现m缺少耐心、攻击性强、易激惹、对工作没有信心、成就感低等心理和行为问题。

二、教师教育的缺失是导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

1.教师教育基础差,继续教育不能满足需要。教师教育是影响教师素质的决定性因素,教师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1990年代之前,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缓慢,国家在师范院校的资金、设施及师资队伍投入上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受传统观念和教师待遇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多数学生不愿报考师范院校,这就导致师范院校的生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由于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许多边远

地区只能聘用初中、甚至小学文化的民办教师。虽然近几年我国在教师教育上的投入增大,师资队[五和生源质量都有大幅度提高,但是,教师教育先天不足的情况仍极大地影响教师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另外,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和教学改革力度的加大,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能力。但是,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在经济投入和时间安排上都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教师普遍缺少继续学习和进修的机会。职后教育的不足造成许多教师在文化素质、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等方面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2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严重滞后。我国正处于多层面、全方位的转型期,社会的转型也带动了文化教育的转型。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新教育观念之间的碰撞,教师的职业理想与现实的社会环境的冲突,教师职业竞争加剧,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不断提高等等,都给教师心理带来严重冲击。国家中小学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l4个城市168所中小学2292名教师的检测显示,有51.23%的中小学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刘晓明等学者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对760名东北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全国常模[61。可见,沉重的心理压力使教师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但是针对教师心理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_T作在我国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心理健康是提高道德素质的前提,教师心理健康工作的落后,使许多教师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预防和解决,而教师心理问题不断增多,必然阻碍教师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

三、单一僵化的教学、评价和管理制度是滋生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温床

教育制度化和规范化是近代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其获得发展的重要动因。然而,僵化的教学制度、单一的评价制度、不当的学校管理模式不仅阻碍了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是导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

1.僵化的教学制度和重复的工作内容。美国著名教育家格尔克(Gehrke,1976)在一个关于教师态度的为期4年的研究中发现,厌烦是大多数教师在他们从事学校教学工作之后所列举出来的诸多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格尔克指出。那些已经将课程教过几遍的教师,那些教材对他们来说已不再有新奇感或使他们产生兴趣。许多教师觉得,在应付高度格式化的、管理家务式的责任中,几乎得不到什么激励[71。河南省对省内22所中学的750名教师进行群体抽样调查显示,中学教师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怠问题。组织因素中“制度的合理性”、“自主参与权”、“工作负荷”等对教师职业倦怠

影响显著,“课时”和“教龄”对情绪衰竭维度影响显著[81。以上调查说明,教学工作的格式化和内容的重复性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在中国,“三尺讲台”意味着固定的工作岗位、相对稳定的学生和周而复始的教学内容。同样的环境、科目、教材、教学时间、教学进度和程序,周而复始的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和填报表格,教师像机器一样

履行着固定的程序。这种缺乏自主性、创造性和灵活性的工作制度无疑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导致教师职业倦怠。

2.单一的考核评价制度。近几年,全国都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大多数中小学的学校管理仍然停留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价值取向上,不少学校把教师的工资、晋级与学生的考试成绩挂钩,学生成绩和升学率仍然做为教师工作考核的主要依据。在日常管理中,有些学校只关注成绩和升学率,不注重教师日常行为的监督,对教师为提高成绩而对学生采用不人道的教育手段视而不见,甚至帮助掩盖,由此造成了“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局面。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教师的工作效果不取决于工作本身,而是以学生的表现和成绩来衡量,绩效评价的窄化导致一些教师形成“以分取人”的学生评价观,在教育中表现出偏心急功近利等不良行为;在教学中则形成“应试的教学模式”,教学的唯一目的就是使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在与同事关系中,由于过分强调自己学科的重要性,而表现出相互猜忌、诋毁,甚至互相拆台。可见,单一的考核评价制度无疑是滋生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温床。

3.集权式的管理模式。教师作为一个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有较高的民主意识,他们有强烈的参与学校管理的需要。但是我国现行的学校管理模式主要还是集权式管理模式,学校的管理多是以领导和行政人员为中心,教师少有参与教育决策和学校管理的机会,缺乏有效表达自己意愿和利益的途径。这种管理模式不仅会降低教师工作的积极。和创造性,而且它会让教师感觉自己只是被管理的对象,导致他们产生无力感,进而削弱了他们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的意志。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不仅受社会环境、教学评价制度、学校管理、教师教育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也受教师个人素质的影响。以往大量研究证明,教师个人的道德素养、职业能力、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征是职业道德失范形成的内在原因,因此,要推进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就必须全方位部署,多方面配合。

参考文献:

[1]肖艳梅我国中小学教师教学行为失范问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3-10.

[2]杨金国.乡村、县城及中等以上城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比较研究[『].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9):18—21

[3]谷玉端.中学教师师德失范的原因及时策[I]_教学与管理,2005,(1):26—27.

[4]杨金国,薛艳格冲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透析及控制对策[『],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1):49—51

[5]陈英敏.教师职业枯竭及压力缓释.当代教育科学?,2005,(13):48~51.

[6]张连云.从学校管理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1].教学与管理,2007,(2):18-19.

[7][美]D.G.阿姆斯特朗等著.高佩等译冲学教师实用教学技能[M].jb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1:317.

[8]邢金萍.教师职业倦怠的背后——教师职业倦怠相关因素的调查与研究[『].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60—163.

选自:《中国承认教育》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透析及控制对策

文章来源: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1期上传时间:2006-6-12

2003年10月至2004年5月间,笔者通过问卷法和访谈的方式对河北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现状进行了广泛调查,经过对766份有效问卷的数据统计和个案访谈的第一手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分析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表现,探讨了其成因,并提出了一些控制对策。

一、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表现

1.热爱学生方面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一个根本原则,但样本总体前12个失

范行为的项目排序中,有4项属于热爱学生方面的失范行为,表现为(1)不能平等地对待学生,因学生学习成绩、家庭背景和学生性别而有所偏爱和歧视;(2)不尊重学生人格,讽刺挖苦学

生,甚至谩骂、侮辱学生;(3)不能公正和全面地评价学生,如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排座位,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关心其他方面;(4)不能公平地对待学生“因个别学生的错误批评处罚全体学生”,这种现象小学表现得较为突出。

2.尊重家长方面家庭环境对学生有着重大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善于与家长相互协调,紧密配合,也是教师群体意识中应有的重要内容之一。调查研究中,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12个项目排序中居于首位的是“很少主动与家长联系和沟通”,“学生犯错误时才请家长”则位居第3。而当学生家长主动找到老师了解学生情况时,教师反映冷淡,甚至还会出现教师因为学生的错误而训斥、侮辱家长的情况。

3.依法执教方面伴随着我国法制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依法执教成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之一,然而,在教育中却存在着种种违法行为:(1)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调查中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在总体排序中居于第4位,在初中组和小学组均排在第l位;体罚学生在小学组居于第3位。可见侵犯学生人身权利的行为在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中是比较突出的。(2)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力。受教育权是学生的基本权利,有些教师却剥夺了学生的受教育权,调查中“学生违纪时停学、停课或赶出教室”在初中组排序中占第6位,在小学组排序中占第9位。在开放性问卷中有学生列举出教师“让学生利用上课时间为自己去干私事”、“让学习差的学生提前离校不参加升学考试”等现象。(3)侵害学生隐私权。有些教师出于管理学生的目的“不经本人允许偷看学生信件”,班主任趁学生到室外上体育课时搜查学生书包,向其他学生或教师泄露学生个人或家庭的隐私等,都属于侵犯隐私权的行为。(4)对学生实行罚款。一些学校和教师采用罚款的方式对违纪学生进行惩罚,这种现象在开放性问卷中反应比较强烈。罚款属于行政处罚,只能由具有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范围内实施,学校和教师都没有罚款的权利,所以以各种理由对学生进行罚款都是违法行为。

4.廉洁从教方面在金钱至上价值取向的影响下,产生了一些失范行为。调查表明“对学生收费性辅导”在总体排序中居12位,高中组排第9位,初中组排第7位,重点校组排第5位;“向学生推销书籍、学习用品或其他商品”在总体排序中居第9位,小学组排第7

位,高中组居第8位。教师中还有向学生或家长索要财物,或利用学生家长办私事等现象。在访谈中很多人都反映,有些教师把自己手中的教育权力(对学生进行教育、组织、奖励和惩戒)变成了利益的交换条件,今天家长送了礼品,明天学生就当上了三好学生,明天家长请了客,后天学生就从最后一排座位挪到了前排。更有甚者,连学生的考试分数都成了等价

交换的商品。

二、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主观原因

1.无知虽然动机是好的,但是在无知的情况下做出了失范行为。比如搜查学生书包、私拆学生信件,其目的是为了观察学生有无异常行为,出发点没有恶意,却在无知中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访谈中发现有些教师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对《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熟悉。

2.利益驱动教师的失范行为是在利益驱动下发生的。比如对学生收取辅导费,向学生推销资料、学习用品或其他商品,向学生或家长索要财物等,都是为了谋取物质利益;比如考试时暗示或纵容学生相互抄袭,弄虚作假等,以提高个人声望和名誉;利用班主任等职务的便利妨碍其他教师的工作,为了体现自己的权力对学生进行各种处罚等等。

3.情感失调指由于教师的职业压力带来的不良情绪而造成的失范。根据傅道春等人的研究,学校中教师遇到方方面面的压力,比如社会对教师期望值过高,工资待遇偏低,工作负担太重,学校管理不尽如人意,还有“由于教育改革和社会转型带来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己经使得比较单纯的教学问题变得较为复杂”。职业压力的情绪反应是焦虑、恐惧、愤怒、冷漠,而行为上的反应则表现为:(1)逃避(远离压力源),往往会出现教师的离职行为。(2)退化(表现出与自己的年龄和身分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如抱怨、玩世不恭等。这种教师很难做到为人师表。(3)无助、无能为力、无所适从、听天由命,这是冷漠情绪的表现,这种教师很难做到爱岗敬业、团结协作。(4)攻击,将愤怒的情绪发泄出来,表现为对学生及他人的讽刺、挖苦、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对物品的损坏等。

4.观念背离教师的价值观念、教育观念与社会

主流价值观、教育观相背离,从而造成失范行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育观念越来越成为影响教育职业道德发展的制约因素。应试教育忽视人的主体性,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势必造成“以分取人”、“只关心学生的学习,不关心其他方面”等失范现象;一些教师未彻底转变教育观和学生观,“师道尊严”的思想未泯,仍然要求学生服从自己,否则就采取强制手段,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三、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社会原因

教师职业道德失范是一种社会现象,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目前,我国正在经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社会学家普遍认为,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体制混变”和

“观念混变”阶段,而这种“体制混变”和“观念混变”是社会失范行为的原因。因为体制混变致使社会成员在面临与解决特定问题时陷入无章可循、有章难依或随意择章的境地,结果产生失范行为。而在“观念混变”状态中,衡量观念的是非标准或优劣尺度模糊不清,往往造成价值观念多元化,缺乏公众认同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缺乏权威的社会道德理想,致使社会成员感到困惑和迷惘,产生选择困难,以致做出失范行为。

教师职业道德失范是在社会大背景下的一种社会现象,与其他失范现象有共同的社会根源。但是,作为社会子系统—教育领域内的失范行为,又有其与众不同的原因。根据对研究结果的分析,笔者认为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是孽生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温床。

目前虽然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由此造成了“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局面。教育行政部门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校长的功绩,初中学校要看考上重点高中人数的比率,高中学校要看进入本科线人数比率。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管理仍然停留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价值取向上;教师工作强度高、时间长、压力大,很容易形成职业压力感,甚至于职业倦怠”。职业倦怠的形成,往往诱发教师的失范行为。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形成了教师片面追求学生成绩,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观念,最终形成“以分取人”的学生评价观,致使教师产生失范行为,如偏心、只关心学习成绩等。

应试教育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应试的教学模式”的形成。教师注重的不是自己知识结构的优化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而是积累考试资料、研究应试技能。“在这种教学模式的阴影里,不只是学生难以掌握系统的学科教学内容,形成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就是教师也有使自己的学科知识零碎的危险,学科前沿和知识深度无暇顾及,教学方法用考试的指挥棒画地为牢,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变得庸懒无力,创新能力和真正的教学科研无从谈起”。这种状况导致教师在严谨治学方面出现失范行为。

由于应试教育,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不对等的关系,教师手中掌握着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赏罚等权力,而学生家长则对教师抱有给孩子各方面(特别是学习方面)更多关照的预期,这种预期越强烈,教师越处于优势地位,这种优势地位是产生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温床。“容易诱发教师产生一些鄙夷家长的态度和行为,助长教师在教育问题上漠视家长的知情权和教育处置参与权而一意孤行或蛮横无理。甚至可能把这种优势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并以此作为交易手段,向家长索取其他社会资源,导致教育腐败”。从小学到高中,家长对教师的心理预期是逐步升级的,因而教师的优势地位也是逐步升级,因而从小学

教师到高中教师在尊重家长和廉洁从教方面的失范行为呈递增趋势。而重点学校的学生家长比普通学校的学生家长更望子成龙心切,所以重点学校教师比普通学校教师更具优势地位,因而重点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普遍程度高于普通学校。

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教师之间竞争是激烈的,这种竞争如果不是在公正、公平、全面、客观、有序的教师评价和管理下进行,往往容易产生不正当的行为。比如:“过分强调自己所教学科的重要性,贬低其他学科”,“挤占其他学科课时”,也很容易引发教师之间相互猜忌、相互低毁,甚至争吵、打架。这些行为都属于教师在团结协作方面的失范行为。统计结果表明高中教师在这方面的失范行为高于初中和小学,重点学校高于普通学校,因为高中比初中和小学、重点学校比普通学校竞争更加激烈。

教师在为人师表方面的失范行为高中高于初中和小学,其原因有2个方面:第一,是由于“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思想在高中阶段最为严重,造成教师忽视自己的修养对学生人格的重要影响和示范作用,因而不注意塑造自身在学生面前的良好形象。第二,高中教师中,职业压力更大,因而职业倦怠型教师更多,而职业倦怠常常表现为一些有反常规的行为,比如在教室吸烟、课前酗酒、语言粗俗、不修边幅等。

四、控制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对策

1.进行教育体制的深刻变革,革除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孽生的土壤

应试教育是孽生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温床。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教师在热爱学生、尊重家长、依法执教、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方面出现了失范行为,其客观原因在于应试的教育体制。应试教育容易使大量教师产生“职业倦怠”,而不能爱岗敬业;应试教育容易使教师形成“以分取人”的学生评价观,以至于在热爱学生方面出现失范行为;应试教育强化了教师的优势地位,容易诱发其在尊重家长、廉洁从教方面的失范行为;应试教育容易形成堑业绩,轻品德”的教师评价观,使得教师不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难以做到为人师表。因此,必须对应试的教育体制进行彻底变革,这才是从根本上控制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良方。

2.建立完善的教师职业道德赏罚机制

我国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一向强调自律,缺乏有力的他律机制。当今社会是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人们处于规念混变”状态,势必造成道德良心淡化,社会成员的道德自律能力降低,从而引发大量道德失范行为。在这种社会状态之下,强有力的他律机制即道德赏罚机制,才能有效地控制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

教师职业道德赏罚机制就是在中小学教师管理体系下建立一套教师职业行为的监督、激励和约束系统,能够及时对教师的职业行为做出评价和反馈,给守范者以一定的利益回报,使失范者付出一定代价。通过“将”(物质的、精神的)激励教师遵从职业道德规范,通过“罚”(物质的、精神的、纪律的、法律的),形成强大的外部压力,迫使教师规避失范行为。利益是个体行为选择的重要动因,教师职业道德赏罚机制就是通过利益的调节,使其成为教师进行行为选择的参照系。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建立教师职业道德赏罚机制并长期有效地实施,有利于营造“德福一致”的社会氛围,有利于确立“德行有用”的价值理念,有利于教师将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良好的行为品质。

3.提高学生和家长的维权意识

教师职业行为的实施对象,是教师职业行为实施的重要制约因素。提高学生和家长的维权意识和能力,就是增加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实施的行为性成本,这对控制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是十分有效的方法。社会学关于犯罪行为成本有一个计量公式:X=(B+M)I,犯罪行为成本(X)主要由行为性成本(B)、物质性成本(M)、心理惩处成本(I)三项因子构成。借鉴这个公式可以说明,要实现对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实施有效的控制,就必须提高失范行为的三项成本。对实际失范行为的各种惩罚措施,就是提高其物质性成本和心理惩处成本。行为性成本,即失范行为实施时所付出的行为代价,也就是实施的难度。因此,提高学生和家长的维权意识和能力是控制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有效方法。(杨金国,薛艳格

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现状及对策

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现状及对策 陈博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政法经管系) 摘要: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生力军。本文针对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 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最基础的建设,青年教师是高校建设与发展的主力军,青年教师的师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关系到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质量和标准;关系到教育创新的顺利实施;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广大青年教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拥护改革开放的政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他们关心党和国家的大事,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对国家的政治局势和经济发展前景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绝大多数青年教师具有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的真诚愿望,爱岗敬业,勤奋好学,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为高校改革发展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道德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如个别青年教师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严重、极大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也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大力提高青年教师的道德水平,是新形势下高等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紧迫性的任务。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现状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活跃,富有朝气,敢于创新,精力充沛,但是理想信念较模糊,缺少政治鉴别力和判断力。高校青年教师充满朝气,思想活跃,富有激情,善于接受新事物,敢于直面社会的弊病,有自己追求的目标。但是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部分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比较模糊,对教师岗位的价值没有充分认识,马列主义理论素养不高,对社会主义信念产生动摇,对政治的鉴别力和判断力明显较低,容易受反政治思潮的影响,存在非政治化、非意识形态化的倾向,主张自己超然于政治、意识形态之外,因此,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缺乏政治进取心。高校青年教师理论知识扎实、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先进、知识面广,但敬业意识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文精选

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 教人[2011]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教科文卫体(教育)工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教育工会,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提高高校师德水平,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制定并实施《规范》,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自身修养,弘扬高尚师德,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也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长期以来,广大高校教师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和先进模范人物,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体现了教师职业的崇高和伟大,赢得了全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但也应该看到,在市场经济和开放的条件下,高校师德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教书育人意识淡薄,缺乏爱心;有的学风浮躁,治学不够严谨,急功近利;有的要求不严,言行不够规范,不能为人师表;个别教师甚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严重损害人民教师的职业声誉。这些问题的存在,虽不是主流,但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规范》是推动高校师德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把学习贯彻《规范》作为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首要任务,与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自律与他律并重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 一要认真抓好《规范》学习宣传。各地各校要组织宣讲会、讨论会、座谈会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落实《规范》的热潮。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平台,大力宣传《规范》精神,努力营造重德养德的浓厚氛围。

我对“师德失范现象”的反思#优选.

我对“师德失范现象”的反思 时常反思师德失范的现象,一方面是师德失范事件频繁发生,一次次撞击我们的心灵;另一方面身在教育岗位,经常接受师德教育,失范事件却经常发生,感觉有点好奇——莫非师德教育徒劳无益?莫非当今社会如此混沌,以致侵蚀、浸染校园了?且不说某某名牌大学教授涉嫌论文抄袭、某某学校教师搞有偿家教、某某教师向学生推销辅导用书,某某高校领导收受贿赂、某某高校借招生之名乱收赞助等等。的确值得身在教育部门的人们思考:我们的学校怎么了?我们的教师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们了? 不知道我以上所罗列的内容有没有涵盖主要的师德失范现象,不过概括说来,以上现象的目标直指两个字——名利。对名利的追逐古已有之,并不奇怪,也无可指责。经过辛勤劳动从正当途径获得适当收益理所当然。但是,从正当途径得不到应得的名利时,内心必然升腾不公平的愤慨,就可能由此孕育非法获取的思想、并由此产生非法的行径。这思想、这行径也是一直以来屡禁不绝的,并不令人吃惊。只是如果因此影响了教育的公平、影响了教育的大局、进而影响莘莘学子的学业,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就显得相当可怕而非制止不可了。 1、先看有偿家教。或许本人的法律知识过于浅薄,没有听说过“有偿家教”违反了什么法律条文?即便有这一条,

我看也早应该废除了——这不符合《劳动法》。毕竟家教也是一种劳动,有偿源于有劳,付出与得到相对等。我们说与国际接轨,先进的都应该学习和借鉴。西方公务员因为收入不够家庭开支,可以业余时间打工挣钱;中国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搞有偿家教为何不可?是不是教师可以家教但不得有偿?农民可以搞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凭什么教师不可以搞有偿家教?允许青少年活动中心搞,允许其他人搞,就不能教师搞——况且活动中心也是聘请的学校教师。不过,你看过中国公务员工作之余做过第二第三产业吗?或许有,但大概多是以权谋私吧? 不过部分教师因为搞有偿家教、因为想搞有偿家教而影响正常教学工作,那又当别论了;至于部分教师为了搞有偿家教而故意不在课堂上讲授重点难点、或者偏向部分学生,严重影响教育公平公正的,则是一定要坚决予以处理和纠正的。 2、再看看推销教辅用书。商家为了推销教辅用书有赖于教师的推介,并给与一定的提成,以达到增加销量的目的。教师通过自己的推介使学生通过学习教辅资料获得学业上的提高。学生的付出与得益相当,家长与学生也乐于接受;况且教师的推介,实际上也是一种劳动,其获取一定的适当的报酬似乎也无可非议。只不过背上了利用职务之便的骂名。学生是要读书的,是要读好书的,都不允许教师推

高校教师师德(点题完整版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题总结 版本A:培训5班 一、名词解释 1、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即“为师之道”;它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教师职业行为和职业关系中的特殊表现。A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为师之道) B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将做教师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个体品质,然后通过自己教书育人的德行表现达到既有益于学生成长成才,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自我完善人格品质和提升人生境界等精神需要的主体性追求(为师之德)009 2、教师职业素质:是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前提,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稳定的必备的职业品质,是教师的职业人格、专业知识和育人能力的综合反映,这种职业品质在一般生理条件合格的情况下,主要通过后天学习、训练、系统培养与反复实践中形成。主要有高尚的师德、正确的教育观念、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综合能力和健康的身体与心理等各方面。047 3、道德选择:是人类有目的活动的一定形式,当某一个人在特定场合面临几种可供选择的行为方案时,依据某种道德标准在不同的价值准则或善恶之间进行自觉自愿的选择,作出符合一定阶级或社会道德准则的决定,这就是道德选择。 4、道德评价:是通过赞扬和鼓励、谴责和批判、示范和劝阻,以肯定或否定某种行为的方法,使人的行为纳入到社会或阶级要求的轨道,并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178 5、道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灌输社会的道德要求、规范、原则和观念,对受教育者施以系统的教育和影响,使他们具备社会生活和职业活动所需的道德素质和品德,自觉地践行其道德义务的活动。207 6、道德冲突:指在道德行为选择中因价值观和价值量的不同而发生的善恶矛盾和对立状态,或者指人们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上不一致时产生的矛盾。 7、敬业精神:就是对本职工作的专注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是一种出自从业者内心的,从情感上对本职工作深深的爱恋;从行为上愿为本质工作倾尽全力,尽职尽责;在效果上始终追求一种自己力所能及的至善至美的境界的内在品质。它是一个人在从业过程中所追求的在职业情感、职业行为和职业结果等三方面的完美统一。 8.道德修养:指个人在道德上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以及由此达到崇高的道德水平和境界的过程,是主体自身的道德活动形式之一,简而言之,即道德主体的自我道德教育。 二、简答题或论述(印象中袁顶国老师上课点过的)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028-030 (1)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直接基础 (2)生产关系及其体现的阶级利益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现实基础 (3)历史上优秀的教师道德遗产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历史基础 2、高校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31-33 (1)目的的双重性:教书、育人。;(2)对象的特殊性:人--大学生;(3)手段的示范性:以身为教,为人师表;(4)过程的复杂性:教师对学生培养的劳动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充满复杂性的过程。;(5)内容的丰富性;(6)效果的滞后性:特殊的产品。 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考试重点)034-036 (1)道德人格的高尚性;(2)道德目的的明确性;(3)道德行为的示范性; (4)道德内容的全面性;(5)道德影响的广泛性。 4、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039-41 (1)完善个体人格,培养职业品质;(2)发挥评价功能,形成积极向导; (3)树立人格榜样,增强育人效果;(4)引领社会风尚,推动文明进步。 5、高校教师职业素质。047-053 (一)专业文化素质(基础): (1)比较系统的哲学理论修养;(2)深厚的专业知识;

学院关于印发《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和失范行为处理办法》的通知_共4页

学院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和失范行为处理办法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 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教师〔2018 〕16 号)、《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教师 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2018 〕17号)、人民政府印发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完善师德规范,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等的监察监督,强化师德考评,体现奖优罚劣,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等有关文件要求和《学院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结合我院实际,使教职工做到“四个相统一”,成为“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制定学院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和失范行为处理办法。 一、本制度适用于全体教职工。 二、负面清单范畴 一)思想政治纪律方面 1.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及其他场合有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含在公开场合或网站、新媒体等各类社交媒体或互联网群组等平台上,散布违反宪法、违背党的路线方

针政策、违背政治纪律和意识形态安全的言论,发布丑化党和国家及领导人形象、煽动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言论。 2.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含 危害国家统一,伤害民族情感和国家尊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学生合法权益;破坏民族团结,歧视、不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二)教育教学方面 3.通过课堂、论坛、讲座、信息网络及其他渠道发表、转发错误观点,或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含在教学、讲座等活动中散布对抗中央、有损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论。 4.违反教学纪律,敷衍教学,或擅自从事影响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含未经学校规定程序批准,随意调整教学计划或上课地点;不履行课堂教学主体责任,对课堂纪律漠不关心;违反考试(评卷)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试(评卷)公平、公正行为;故意提高、压低学生成绩,不按规定时间录入上报成绩;不按规程操作,导致教学仪器设备损失。 5.要求学生从事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宜。含从事对学生身心健康有不良影响的活动。 6.与学生发生任何不正当关系、猥亵、性骚扰行为。含侮辱、歧视或变相体罚学生等。 三)学术道德方面 7.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或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含伪造学历、学位、成果等;违规使用科研经费,利用 - 2 -

师德失范行为责任追究制度

师德失范行为责任追究制度 为保证教师正确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有效防止和纠正学校及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过错行为,促进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根据有关法规文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一、根据《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党纪政纪有关条例的相关规定,对违反上述法规制度的学校教职工进行责任追究。 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实行师德师风责任追究: 1、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的言行,把不健康的思想和错误言论带进课堂的行为; 2、不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3、教育教学质量差,家长、学生反映强烈的; 4、有语言不文明、衣着不得体、言行不检点行为的; 5、有工作作风不踏实、不遵守劳动纪律、服务意识不强,有令不遵守,有禁不止的行为; 6、不按要求主动进行家访,粗暴对待学生家长的; 7、不完成德育工作任务,导致本班学生经常违反《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中出现有违法犯罪行为的。 8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讽刺、挖苦、辱骂、歧视学生,造成学生流失的;猥亵学生,损害学生合法权益的。 9、“一岗双责”落实不到位,不能严格履行安全责任,不能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在教学、活动、劳动中脱离现场,不采取有效地防范措施;体育课不按有关安全规程施教造成学生伤害的;发现学生遭受危险时,未采取有效措施;发现学生从事危险活动,不及时制止;对有特异体质或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活动的学生,未给于必要

的关注;对突发疾病或受到伤害的学生,未及时送诊、汇报;未经学校批准,擅自组织学生开展校外集体活动。 10、不按规定收费标准和项目乱收费的;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教辅资料;在校内外进行有偿补课;接受或索要家长财物等以教谋私的。 11、违反规定,泄露考试内容或怂恿学生考试作弊的。 12、无故迟到、早退、中途离岗,迟到一学期累计达10次以上或无故旷课达2节以上的。 13、在工作日期间经常申岗聊天、参与赌博、酗酒、违反社会公德的。 14、酒后进课堂,在课堂上吸烟、接打手机的;非特殊情况坐在讲台上上课的。 15、有损害集体荣誉和不利于团结的言行:不以事实为依据,捕风捉影,诬告陷害或打击报复他人,侮辱、诽谤他人和传播小道消息的,无理取闹的。 16、参加邪教组织或参与封建迷信活动的。 17、不能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不整,语言粗俗,搬弄是非,言行不一,损坏公共利益和他人劳动成果的。 18、任教学科成绩(能力)未达到学校要求,致使学生达不到毕业标准的。 三、师德师风责任追究分为: 1、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2、诫勉谈话。 3、通报批评。

广东省高校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实施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

附件2 广东省高校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 实施办法 (公开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我省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保障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规定,结合我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实施办法所称高校教师是指高等学校专兼职教师。 第三条对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理,应坚持公平公正、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适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第二章处理的种类和适用

第四条对高校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实行“零容忍”。高校教师出现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应根据事实、性质和情节轻重,依法依规给予相应处理或处分。 第五条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以及取消其在评奖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工资晋级、干部选任、申报人才计划、申报科研项目等方面的资格。担任研究生导师的,还应采取限制招生名额、停止招生资格直至取消导师资格的处理。以上取消相关资格处理的执行期限不得少于24个月。情节较重应当给予处分的,应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给予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开除。需要解除聘用合同的,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应当依据《教师资格条例》报请主管教育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是中共党员的,按照有关规定同时给予党纪处分。是民主党派成员或无党派人士的,同时函告本级党委统战部以及相应的民主党派机关或者相关单位。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等职能部门依法处理。 第三章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 第六条高校教师违反《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新时代高

黑龙江省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

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的通知 (2019年03月25日) 省属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实施,进一步规范高校教师履职履责行为,弘扬新时代高校教师道德风尚,保障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依据《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以及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在职教师从业行为“十禁止”》等规定,制定《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高校教师履职履责行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新时代高校教师道德风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等规定,以及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在职教师从业行为“十禁止”》,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高校教师是指省域内的省属普通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和成人高校的教师。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处理包括处分和其他处理。处分包括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开除。警告期限为6个月,记过期限为12个月,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期限为24个月。受处分教师是中共党员的,应同时给予党纪处分。 其他处理包括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以及取消在评奖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工资晋级、干部选任、申报人才计划、申报科研项目等方面的资格,担任研究生导师的,给予限制招生名额、停止招生资

《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

《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 教师〔2018〕1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进一步规范高校教师履职履责行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新时代高校教师道德风尚,努力建设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校教师队伍,现就教师违反《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规定,发生师德失范行为的处理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各高校要严格落实师德建设主体责任,建立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牵头部门明确、院(系)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工作机制。党委书记和校长抓师德同责,是师德建设第一责任人。院(系)行政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师德建设负直接领导责任,院(系)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也负有直接领导责任。 二、高校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严格遵守师德规范,严以律己,为人师表,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发生师德失范行为,本人要承担相应责任。 三、对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实行“一票否决”。高校教师出现违反师德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或处分。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以及取消其在评奖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工资晋级、干部选任、申报人才计划、申报科研项目等方面的资格。担任研究生导师的,还应采取限制招生名额、停止招生资格直至取消导师资格的处理。以上取消相关资格处理的执行期限不得少于24个月。情节较重应当给予处分的,还应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给予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开除,需要解除聘用合同的,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应当依据《教师资格条例》报请主管教育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是中共党员的,同时给予党纪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四、对师德失范行为的处理,应坚持公平公正、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适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五、高校要建立健全师德失范行为受理与调查处理机制,指定或设立专门组织负责,明确受理、调查、认定、处理、复核、监督等处理程序。在教师师德失

江苏省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试行)

附件1 江苏省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高校教师履职履责行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新时代高校教师道德风尚,努力建设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校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教师资格条例》《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等规定,结合我省高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省全体高校教师。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师德失范行为如下: (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及其他场合有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三)通过课堂、论坛、讲座、信息网络及其他渠道发表、转发错误观点,或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不良信息。 (四)违反教学纪律,敷衍教学,或擅自从事影响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

(五)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有任何形式的猥亵、性骚扰行为。 (六)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或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 (七)在招生、考试、推优、保研、就业及绩效考核、岗位聘用、职称评聘、评优评奖等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 (八)索要、收受学生及家长财物,参加由学生及家长以多种形式付费的宴请、旅游、娱乐休闲等活动,或利用家长资源谋取私利。 (九)假公济私,擅自利用学校名义或校名、校徽、专利、场所等资源谋取个人利益。 (十)要求学生从事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无关的事宜。 (十一)其他违反师德的行为。 第四条学校应当指定或设立专门组织,负责学校师德建设工作的总体规划、指导、协调与监督,协调查处师德失范行为,明确受理、调查、认定、处理、复核等处理程序。 第五条对于师德失范行为,按以下程序进行查处: (一)学校有关部门对相关问题进行调查核实,调查须认真听取行为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并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形成书面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当包括行为当事人的确认、调查过程、事实认定及理由、是否构成师德失范行为的结论及初步处理意见或建议等。

教师师德失范现象探究及对策

教师师德失范现象探究及对策 中卫市申滩学校章玉华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而培养造就新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是师德的实践者,是师德的主体,也是师德的载体,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高低又决定了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关乎人的素质高低。教师承担着对学生终身负责的重担,其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必备条件之一,更是树立教育新形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当前,由于个别教师思想变态、行为越轨,有悖师德的现象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教师良好的整体形象。例如在2006年3月29日,固原市原州区黄铎堡中学教师杨伯昌因自己一年级的儿子在放学回家路上被该校初三学生晓强同学不慎骑自行车撞倒而划破了裤子,(晓强同学也摔伤),第二天他将晓强同学叫到办公室进行殴打,致使晓强同学受伤住院,给晓强同学心理、生理上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严重违背了做为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损坏了教师的良好形象。由此,教师的师德建设必须纳入教育的首要课题。 导致教师师德失范现象的因素有哪些呢? 1、受中国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影响,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认为教师尊严不容学生侵犯,一但学生触犯时,往往会出现一些失态表现。轻者对学生恶语中伤,重者伤害学生的身体。

2、教师教育教学理念陈旧,其理念还滞留在应试教育的框架内,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忽视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没有注意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 3、在具体教师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使得教师缺乏爱心与耐心,轻者往往出现口不择言,伤害了学生自尊和人格,重者出现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4、教育评估机制不到位、不健全。整个教育环节仍以应试教育为核心,教师面对来自升学、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延缓了师德建设的进程。 综上所述,树立新时期的教师形象,师德建设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以学生为本,与学生平等相处,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 爱是无声的语言,是教师沟通学生思想和感情最有效的手段,爱学生就是把学生当作与自己平等的有独立性的个体,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放下架子,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在学生需要帮助时拉一把,在学生停止不前时推一把,让学生从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真诚的爱,从而鼓足勇气奋发努力。在教学中我对学生采取的就是营造一种宽松的教育环境。课堂上,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他们怎样做都可以,可以打断老师的讲课。课堂下与他们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学生有困难时给予耐心、细致的关怀与帮助,使他们顺利度过难关。 另外,教师要以身作则,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在平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习惯,给予他们爱心,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先做到,与他们“同甘共苦”,增进情感

滨海中学治理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工作自查报告

滨海中学治理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工作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教育行风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黄岛区教体局党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治理在职教师有偿辅导等师德失范行为的实施意见》(青黄教体党〔2016〕46号)精神,我校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施黄岛区教体局党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治理在职教师有偿辅导等师德失范行为的实施意见》(青黄教体党〔2016〕46号)精神,并制定具体的方案,按要求认真做好各项工作,效果良好。现将自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成立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学习工作,把此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及时召开动员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抓好师德师风专题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研究制定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成立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主要目标,即通过专题教育活动,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教师队伍中的突出问题,全力打造一支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致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年的建设。在教师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上,在服务社会、服务家长、服务学生上,在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上有新的提升。 为了加强日常管理,进一步明确有关科室的工作职责,严禁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学校决定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为副组长,各行政人员协同配合的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组长:陈瑞尧 副组长:徐先强 成员:逄锦军李守鹏董治亮丁瑞才王秀菊 二、组织学习,提高认识 我校积极开展学习,强化教师教书育人意识,坚定工作信念。先后引导和组织教师学习了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等法律法规,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政策文件。吃透文件精神,全面熟悉、把握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规定要求,增强依法从教、自觉抵制有偿家教的自觉性,引导全校教师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践行师德,创先争优,不为利所惑,自觉远离有偿家教,维护教师形象,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为使学习活动有成效,学校还制定“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活动各项学习制度,并做到“三有”:有学习内容、有学习笔记、有心得体会。每位教师都能按我校要求,做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使学习活动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的贯彻执行师德方面的各项要求,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和师德水平。使学习不走形式,不摆花架子,收到了实效。我们还在学习过程中,穿差进行了座谈会、经验交流等,把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使广大教师从思想深处认识到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了他们加强思想、道德作风建设的自觉性,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打好了思想基础。 三、具体工作情况 1、认真开展自查,逐年级、逐班、逐个教师进行彻底排查,准确掌握每位教师是否参与有偿家教情况 2、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整改方案,全面清理整改。 3、以学校或级部为单位,通过组织集体宣誓、签订责任书、做出公开承诺等形式,组织教职员工做出不从事有偿家教的书面承诺,并明确违规处理规定. 4、校长代表全体教职员工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并将《学校公开承诺书》张贴在对外公开栏中。 5、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聘请学校监督员、发放《致学生家长一封信》、设立举报电话、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进入高校已经一年多了,感触颇多。响应学院关于学习宣传贯彻《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号召,让我重新思考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社会上对高校教师的肯定很多,因此,我们更应该做一名对得起社会、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学生的优秀教师。现将本人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爱国守法:要有忠心。 爱党、爱国、爱人民,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杜绝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特别是网络资信,有扩大和不真实的宣传,看了后难免会影响情绪,从而带到教学中去,不自觉中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决定以后少看网络评论,多看新闻联播。 二、敬业爱生:要有爱心。 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终身学习,刻苦钻研。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不得损害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做到爱校、爱岗、爱生。特别是在爱校方面要继续努力,已经在学校过了七年之痒。要多关心学校的发展。对学生尽量充分体现:爱心、关心、细心、耐心、真正做到用心。在班主任工作上还要多下工夫,回顾班级照片,找到我的很少,以后一定要多和学生相处。

三、教书育人:要有良心。 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严慈相济,教学相长,诲人不倦。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教书是个良心活,这是我外公在我考上师范后对我的忠告。当老师的十八年,我一直没忘记,时时叮嘱自己。当然现在我也有兼职,可这也是无奈之举,一个月三四千元的收入是难以应付家庭开支的。但我一定会保证不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严谨治学:要有真心。 弘扬科学精神,恪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劳动和学术成果,维护学术自由和学术尊严。诚实守信,力戒浮躁。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对于这点十分遗憾,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无有效的教研成果,虽然恪守学术规范,但未能勇于探索,精益求精。争取本学年内发表论文两篇。(真心是学术规范,争心是勇于探索。) 五、服务社会:要有责任心。 勇担社会责任,热心公益,服务大众。主动参与社会实践,自觉承担社会义务,积极提供专业服务。本人理解服务社会应该是充分地完成所担当的社会角色的任务。对我而言,我尽力做好一名党员、一位教师、一个班主任、一个丈夫、一位父亲、一个儿子等等。当然从职位角度我尽力做好一位教师,如果这些角色有冲突,我尽量平衡。在此之余我也在

高校教师师德失范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高校教师师德失范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管剑李传坤 (鄂东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 438000) 摘要:在当前社会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一些不正之风和不良的价值取向干扰了相对纯洁的高校校园,致使部分教师暴露出师德失范现象。本文列举了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的表现,分析了其原因,研究了治理对策,以引起社会和高校的重视。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德;失范;原因;对策 师德是指教师职业道德,具体指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可以说,教师师德水准的高低,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兴衰。目前高校教师队伍中的师德虽然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与这个职业不相符的音符,出现了“师德失范”的现象。少数教师在从教过程中失去了教师应有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功利冲淡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全社会的道德建设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笔者列举了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表现,分析了其原因,并研究了可行有力治理对策。 一、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的主要表现 长期以来,大批高素质人才的输出赢得了社会对高校的尊重。但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导致高校教师群体中出现了各种职业失范现象,特别是作为教师灵魂的“师德”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理想信念淡泊。当前部分高校教师理想模糊、信念缺失、淡化追求,缺少责任感、使命感和神圣感。主要表现在于:有的教师满足做好本职工作,只注重名利地位和荣辱得失,淡化了教师“弘扬蜡烛精神”的传统观念;有的把教育事业当作谋生的手段,通过巧立名目,违规举办辅导班,大揽不义之财;有的以离经叛道为时髦,借口学术探讨,在课堂上、讲座中公然散布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观点,攻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有的崇洋媚外,公开宣扬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用西方的所谓民主自由否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这些表现严重影响到了高校教育的良性发展。 (二)敬业精神淡化。党和人民要求高校教师勇担大任,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做爱岗敬业的典范。但受市场经济的影响,部分教师敬业精神淡化,主要表现在于:有的注重追求物质利益,置学校和学生的利益于不顾,把从事教师工作作为

师德失范处理办法

教育部印发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 近日,教育部印发《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本办法所称幼儿园教师包括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的教师。 《办法》明确将对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的11种行为进行处理,包括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采用学校教育方式提前教授小学内容等行为。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规范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保障教师、幼儿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和《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幼儿园教师包括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的教师。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处理包括处分和其他处理。处分包括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开除。警告期限为6个月,记过期限为12个月,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期限为24个月。是中共党员的,同时给予党纪处分。 其他处理包括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以及取消在评奖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工资晋级、申报人才计划等方面的资格。取消相关资格的处理执行期限不得少于24个月。 教师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四条应予处理的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如下: (一)在保教活动中及其他场合有损害党中央权威和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三)通过保教活动、论坛、讲座、信息网络及其他渠道发表、转发错误观点,或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不良信息。 (四)在工作期间玩忽职守、消极怠工,或空岗、未经批准找人替班,利用职务之便兼职兼薪。 (五)在保教活动中遇突发事件、面临危险时,不顾幼儿安危,擅离职守,自行逃离。 (六)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歧视、侮辱幼儿,猥亵、虐待、伤害幼儿。

教师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及处理办法

教师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及处理办法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职业学院委员会**职业学院教师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及处理方法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修养,强化师德师风监察监督,规范教师教学、科研、治理和服务等工作和生活行为,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职业学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教师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及处理方法。 一、实施对象 受聘承担**职业学院教学、科研、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各类教师。 二、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 (一)思想政治纪律方面 1.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及其他场合有伤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 2.伤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伤害学校和学生合法权益,或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3.通过课堂、论坛、讲座、信息网络及其他渠道发表、转发错误观点,或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不良信息。

4.破坏民族团结,卑视、不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5.在校园里传播宗教和组织宗教活动。 6.宣传或参与封建迷信活动、邪教活动。 7.违反国家有关保密的法律、法规或学校有关保密规定,公开泄密。 8.携带、寄送、传播反动政治刊物、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读物等出入境。 (二)学术道德方面 9.在学术活动过程中抄袭他人作品,剽窃、侵吞他人的学术观点、学术思想或实验数据、调查结果等行为。 10.在自己的研究成果中,有意捏造、篡改实验或调研数据、结论或引用的资料等行为。 20.伪造科研数据、资料、文献、注释,或者捏造事实、编造虚假研究成果。 20.一稿多投,或重复发表自己的科研成果。 20.未参加研究或者创作而在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而不当使用他人署名,虚构合作者共同署名,或者多人共同完成研究而在成果中未注明他人工作、贡献。 20.在申报课题、成果、奖励和职务评审评定等过程中提供虚假学术信息。 20.买卖论文、由他人代写或者为他人代写论文。 20.违规使用科研经费,利用科研活动谋取不正当利益,以及滥

师德失范行为自查报告

师德失范行为自查报告 这次的虐童事件。再一次表明类似这样的老师本身其职业道德和行为自律是缺失的,这样的老师心理是扭曲的、变态的、不健康的,因此她受到家长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有时也会出现情绪化,这都是由老师的心理所决定的。这次的虐童事件被曝光是有一定的偶然性,这位90后的老师不知道什么是爱,也因此不知道什么是敬畏,不不以为耻,反以为好玩,于是有了上传照片炫耀的动作,也因此在互联网上被放大,并让人神共愤的结果出现。但是,我们反过来想,如果她只是做了而没有上传照片,是不是一切都平静得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而同样的生活中是不是依然还有类似的行为天天发生,只不过我们不知道而已?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对此感到深深的心寒。作为担当教书育人重任的我们,应该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这对老师来说是很重要的。没有健康的心态和道德怎能育人?最近我开始学习《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法律修养》《儿童发展心理学》,希望在座的老师也能去看看这三方面的书籍,其中《规范》我认真详读了一番,并结合自己工作情况适当修改了一下,现与大家共享互勉。 一、热爱幼儿,循循善诱 1.对幼儿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全身心地关爱每一个幼儿,熟悉每位孩子的发展状况,了解、关心每位孩子的成长。 3.面对有害于学习、健康、安全的各种情况,应为保护孩子而作出相应的努力。 4.不论性别、家庭出身,要对班内孩子一视同仁,不偏爱,不歧视。 5.要善于激发孩子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 6.要对困难儿、问题儿、特殊儿采取针对性教育,求得每位孩子的发展。 二、尊重家长,互相配合 1.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调动家长在培养孩子全面发展上 的积极性。 2.对家长要以诚相待,以礼相见,互敬互重。

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分

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分 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长期以来,广 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国 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新时代对广大教师落实立德树 人根本任务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应该明确师德底线,使广大教师努 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结合新时代对广大 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在广泛征求一线 教师校长、教育行政部门和专家学者意见基础上,根据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不同特点,准则分别提出十个方面的准则要求,提出倡导希望,划定基本底线。 准则要求,各地各校立即部署扎实开展准则的学习贯彻,采取多种 形式帮助广大教师全面理解和把握,引导广大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 我修养结合起来,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做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楷模。

要以有力措施坚决查处师德违规行为,对于有严重侵害学生行为的,一经查实,要撤销其所获荣誉、称号,依法依规撤销教师资格、解 除教师职务、清除出教师队伍,同时还要录入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任何学校不得再聘任其从事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高校要 建立健全师德失范行为受理与调查处理机制,指定或设立专门组织 负责,明确受理、调查、认定、处理、复核、监督等处理程序。在 教师师德失范行为调查过程中,应听取教师本人的陈述和申辩,同 时当事各方均不应公开调查的有关内容。教师对处理决定不服的,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出复核、申诉。对高校教师的处理,在期满后 根据悔改表现予以延期或解除,处理决定和处理解除决定都应完整 存入个人人事档案。 要求各地各校根据准则,结合实际制定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和实 施办法。对各阶段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实行“一票否决”。指导意见 和办法明确,教师出现违反师德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 处理或处分。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 通报批评,以及取消其在评奖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工资晋级、干部选任、申报人才计划、申报科研项目等方面的 资格。高校教师中,担任研究生导师的,还应采取限制招生名额、 停止招生资格直至取消导师资格的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