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肺部软组织肿块

肺部软组织肿块

肺部软组织肿块
肺部软组织肿块

肺部软组织肿块

肺在人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就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尤其是肺部软组织肿块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它可能是肺部小结节,但是肺结节并不一定就是肺癌,许多人在这个概念方面有诸多的误解,有需要的朋友们可以多多了解相关的知识。

★一、肺部软组织肿块可能是肺部小结节

肺结节是指肺部实质内类圆形、境界清楚、直径小于75px 的软组织病灶。临床上把肺实质内小于75px的病灶称为结节,大于75px的病灶称为肿块,而小于37.5px的结节多称为小结节,小于5mm的结节称为微小结节,之所以这样定义,是因为结节的大小与结节的良、恶性具有一定程度相关性,大于75px的病灶多为恶性,而更微小的结节,良性的可能性居多。

★二、肺结节就是肺癌吗?

肺部结节的性质多种多样,良性的包括炎性假瘤、错构瘤、结核球、肉芽肿、肺脓肿、硬化性血管瘤、真菌球等,癌前病变

如不典型腺瘤样增生,恶性的则可能是原发性肺癌或肺转移瘤。了解到以上引起肺部结节的常见原因,就能发现肺部小结节并非一定就是肺癌,还有许多良性疾病也可以表现为小结节,医生主要是根据小结节的影像学特征并结合动态变化情况来判断小结

节的良恶性,目前有经验医生的诊断准确率可达到90%以上。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由于吸烟和空气污染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肺癌患者迅速增多。由于大多数肺癌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治疗效果不理想,远期生存率偏低,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早期肺癌往往表现为肺部小结节,因此我们只要对肺部小结节做到及时发现并进行鉴别诊断,即可有效筛选出早期肺癌。

浅表脓肿的治疗

浅表脓肿的治疗 脓肿是急性感染过程中,组织、器官或体腔内,因病变组织坏死、液化而出现的局限性脓液积聚,四周有一完整的脓壁。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脓肿可原发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远处原发感染源的致病菌经血流、淋巴管转移而来。往往是由于炎症组织在细菌产生的毒素或酶的作用下,发生坏死、溶解,形成脓腔,腔内的渗出物、坏死组织、脓细胞和细菌等共同组成脓液。由于脓液中的纤维蛋白形成网状支架才使得病变限制于局部,另脓腔周围充血水肿和白细胞浸润。最终形成的肉芽组织增生为主的脓腔壁。脓肿由于其位置不同,可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本病往往可以通过对病史的了解,临床体检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得到确诊。治疗以引流为主。 临床表现 1.浅表脓肿略高出体表,红、肿、热、痛及波动感。小脓肿,位置深,腔壁厚时,波动感可不明显。 2.深部脓肿一般无波动感,但脓肿表面组织常有水肿和明显的局部压痛,伴有全身中毒症状。 诊断依据 1.浅部:脓肿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及压痛,继而出现波动感。 2.深部:脓肿为局部弥漫性肿胀,疼痛及压痛,波动不明显,试验穿刺可抽出脓液,也可作超声波协诊。 治疗原则 1.及时切开引流,切口应选在波动明显处并与皮纹平行,切口应够长,并选择低位,以利引流。深部脓肿,应先行穿刺定位,然后逐层切开。 2.术后及时更换数料。 3.全身应选用抗菌消炎药物治疗。伤口长期不愈者,应查明原因。 用药原则 1.浅表,经切开引流后可选用肌注或静滴应用抗生素“A”+“B”。 2.深部伴有全身中毒症状者,可选用“C”类广谱高效抗生素和支援疗法。 辅助检查 1.对于病史明显的一般患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对于病史不明显,肿块巨大需进一步对肿块性质、大小往往难于作出鉴别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和“B”。 疗效评价 1.治愈:切开引流后,脓肿消失,切口基本愈合,全身症状消失。 2.好转:脓肿切开引流后,引流通畅,伤口肉芽健康,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

高频彩超诊断体表软组织肿块的临床价值(附200例报告)

高频彩超诊断体表软组织肿块的临床价值(附200例报告)摘要】目的:分析高频彩照诊断体表软组织肿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 析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经手术或病理证实为浅表软组织肿块病理200例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二维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结果:采用高频彩超诊断有很好的准确性,敏感性高,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187例,恶性病变13例。结论:高频彩照在诊断体表软组织肿块中敏感性高,能够判断良性肿块和恶性肿块,具有使用价值。 【关键词】体表软组织肿块;高频彩超;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3-0158-02 体表软组织肿块种类繁多而复杂,一般情况下,通过患者体检或者触摸的方式都能够发现肿块,但是无法判断肿块的良性或恶性,采用高频彩超诊断体表软组织肿块,能够很好的诊断肿块的良、恶性,为分析高频彩超诊断体表软组织肿块的价值,整理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浅表软组织患者200例,男116例,女84例,年龄(41.7±18.5)岁,术前所有患者均采用彩超诊断,经过术后和病理分析证实为浅表软组织肿块。 1.2 方法 彩超诊断仪器选用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SSA680彩色多普勒诊断仪,直接接触病变部位,直接接触病变范围、形状以及内部回声,与健康部位信息相对照。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病变部位和周边的留学状况,并对血流状况进行分析。肿块内部血流状况采用Adler半定量法诊断标准,无血流信号为0;血流信号闪烁或者是呈现不稳定点状为I级;存在稳定的短棒状信号为II级,存在树枝状或者片状信号为III级。 2.结果 2.1声像学特征和多普勒特点 浅表软组织肿块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见表1所示,经高频彩照诊断,40有例患者体表肿块为脂肪瘤,表现为平行于皮肤呈现椭圆形的实质性肿瘤,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较低,呈现出网格状态;22例患者体表肿块为甲状舌骨囊肿,整体呈椭圆型或者是圆形,颈前正中舌骨水平境界非常清晰,探头加压情况下,肿块会变形,小部分肿块可以看到光点漂浮;20例患者表现为血管瘤,边界表现清晰,皮下肌层团块低回声,内部存在管状结构粗细不均匀;27例患者体表软组织肿块为胭窝囊肿,能够看到清晰的囊性边界,呈现圆形或类圆形,存在良好的透生,小部分肿块内能够看到光点回声漂浮;27例患者体表软组织肿块为纤维瘤,呈现圆形实性中等团块,边界清晰,回声均匀;18例患者体表软组织肿块为皮下炎性肿块,肿块呈现类圆形,边界比较清晰,内部回声为较低;16例患者体表软组织肿块为神经源性肿块,和神经行走有关,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肿瘤出现坏死时能够看到无回声区[1]。 2.2 肿块良性或恶性诊断 恶性肿瘤信号丰富肿块能够探测到II、III级概率达到了100%,良性肿瘤仅仅只能探测

肺部疾病试题含答案

第二十九章肺部疾病一、填空题 1.肺癌的治疗手段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80%的肺癌病人在被确诊此时已失去手术机会,但是________仍然是治疗肺癌最重要的最有效的手段。 2.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彻底切除________和局部及纵隔________,并尽可能的肺组织。 3.肺癌手术治疗结果:非小细胞肿癌T1或T2N0M0病例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以上。我国肺癌手术切除率________,总的5年生存率________左右。 4.肿癌的免疫治疗包括:________、________。 5.当前肺癌的治疗效果仍不令人满意,因此要提高肺癌治疗的总体效果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改错题 1.肺部肿块多方面检查仍未能明确病变性质,肺癌可能性又不能排除,如全身情况许可应作剖胸探查。 2.癌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可明确诊断,准确率是50%以上。 三、选择题 [A型题] 1.肺癌发病率已居男性各种肿瘤的____A____。

A.第一位B.第二位C.第三位D.第四位E.第五位 2.肺癌病人多数是男性,男女之比是___A_____。 A.3~5:1B.1~2:1C.4~5:1D.4~7:1E.3~4:1 3.肺癌好发部位___B_____。 A.左上肺B.右中肺C.右下肺D.左下肺E.右上肺 4.肺癌较早发生转移为___C_____。 A.鳞癌B.腺癌C.未分化小细胞癌D.大细胞癌E.细支气管肺泡癌 5.在下列肺癌类型中哪一种最为常见___B_____。 A.腺癌B.鳞癌C.大细胞癌D.细支气管泡癌E.小细胞癌 6.在下列肺癌类型中女性较男性多见____B____。 A.鳞癌B.腺癌C.大细胞癌D.小细胞癌E.细支气管肺泡癌 7.在下列肺癌类型中,男性较女性多见___A_____。 A.鳞癌B.腺癌C.小细胞癌D.大细胞癌E.细支气管肺泡癌 8.在肺癌类型中哪一种预后较好___D_____。

最新常见浅表软组织病变超声表现

高频超声诊断四肢软组织肿块各种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及多普勒超声特点分析如下: 1 肌肉损伤及血肿 损伤的肌肉局部组织水肿、纹理中断、回声减弱。出现血肿时,存在无回声的液性暗区,内无彩色血流显像。时间久之,逐渐出现回声,甚至因机化而成为高回声。 2 滑液及腱鞘囊肿 滑液囊肿为滑液囊内液体积聚,出现无回声区,无彩色血流显像,本组多为腘窝囊肿。而腱鞘囊肿多见于腕、足背部的关节及肌腱附近,单房的无回声液性暗区,无彩色血流显像。

腱鞘囊肿:也可表现为低回声甚至等回声,用谐波试一下,可呈现出“无回声、后方增强” 的效果。 某些囊性病灶,内部透声不一定好,比如积乳囊肿、舍管囊肿等。 3 皮脂腺囊肿 边界清晰,壁较厚的囊性肿物,内有细点状回声,呈漂浮状,后方回声增强,加压后可变形, 无彩色血流显像。 4 关节囊积液 关节囊扩张,内出现液性暗区,无彩色血流显示。本组多发生于膝关节。 5 纤维瘤 发生于皮内的圆形中低均匀回声、边界清楚的、实质的肿块,无彩色血流显像。 6 脂肪瘤 ①位于皮下的多表现为椭圆形、境界清晰,包膜完整,内部均匀的低回声区。②位于肌肉组织内的多为梭形,无明显包膜的不均匀的强回声区,当肌肉收缩时肿块更清晰。均无彩色血 流显像。 7 腱鞘巨细胞瘤 多位于皮下,小于1.0 cm的分叶状实质性低回声肿块,中央有强回声分隔,其内可有液性暗区,常有完整包膜,探头加压时肿块可以压缩。彩色血流显像可见闪烁的低速动脉血流, Vp<30 cm/s,RI 0.75~0.90。 8 血管瘤

多位于皮下或肌肉内。边缘一般多较清楚,而弥漫分布的血管瘤则边界不清。多无明显包膜。实质部分为强回声结构,扩张的血管或血窦为液性暗区,探头加压时液性暗区可以变小或完全消失,取消加压时,液性暗区还原。扩张的血管或血窦内血流缓慢,常有血栓形成及钙化,声像图上表现为肿块内呈强回声光带或光斑,后方伴有声影。彩色血流显像可了解血流的速度、流向及来源。肿瘤也可表现为实质性中等回声结构,肌肉内血管瘤Vp17 cm/s,RI 0.75。 9 神经纤维瘤 为软组织内类圆形的不均匀低回声区,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后方回声稍增强。彩色血流显像可见条状的低速动脉血流,Vp<30 cm/s,RI 0.65~0.83。 10 神经鞘瘤 为椭圆形,境界清晰,包膜完整的低回声区,内部可见小片液性暗区,彩色血流显像可见实质部分有较丰富的动脉血流,Vp<20 cm/s,RI 0.65~0.95。 11 假性动脉瘤 表现为动脉的前方液质不均质包块,瘤颈部与后方的动脉有沟通。彩色血流显像示瘤体内旋转血流,一部分为红色,一部分为蓝色。瘤颈部可见花色血流,频谱多普勒示收缩期血流丛来源动脉进入瘤体,舒张期则为瘤体内血流回入来源动脉。 12 肌疝 表现为筋膜外、皮下的椭圆形实质性肿块,为肌纤维回声,结构紊乱。内侧与肌肉相连无边缘回声,在外侧可见边界回声。有疝口时,见筋膜回声连续性中断。无彩色血流显像。 13 骨化性肌炎 表现为肌肉组织内出现强回声肿块,表面光滑或凹凸不平,其后方可见声影。无彩色血流显 像。

软组织肿瘤

软组织肿瘤 软组织肿瘤来自间叶及神经外胚叶的各种组织,即从神经纤维、脂肪、横纹肌、平滑肌、血管、淋巴管、间皮、滑膜及组织细胞发生的肿瘤。对于软组织肿瘤超声有助于诊断:有无肿瘤 b :哪一种肿瘤 c :准确的位置和大小形态; d :与周围组织关系等。 一、脂肪瘤(lipoma ) 1.病理特点脂肪瘤外观呈球形、结节状或分叶状,表面有菲薄的包膜。切面为黄色或淡灰色,质软,常被纤细的纤维组织分隔为大小不一的小叶。镜下所见:脂肪瘤由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尽管脂肪瘤富含血管,但由于血管被扩大的脂肪细胞所挤压,难以显示。 2.临床表现脂肪瘤是间胚叶肿瘤中最常见一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及任何有脂肪存在的部位。最常发生于体表皮下脂肪组织,好发部位是四肢及躯干的腰背部。典型的脂肪瘤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位于体表的脂肪瘤质软,可推动,边界清楚,无压痛,位于深部脂肪瘤触诊较困难,一般无压痛。 3.声像图表现体表脂肪瘤常是椭圆形,长轴与皮肤平行。多数内部回声可比脂肪回声强,少数回声低,一般有包膜,CDFI :肿瘤内多无血流信号。肌间脂肪瘤位置深,回声同前,若超声难以明确诊断时,尤其彩色血流成像显示病灶内有血流时则需借助磁共振成像 4.鉴别诊断脂肪瘤与软组织陈旧血肿机化的鉴别。后者有外伤史,声像图上可有液性暗区,后方回声增强比软组织脂肪瘤明显。 5.临床意义超声诊断软组织脂肪瘤,明显优于X 线,比CT 及磁共振成像廉价,快速,简便,应作为此病诊断的首选方法。 二、脂肪肉瘤(liposarcoma) 1.病理特点肿瘤起源于间叶细胞,形态复杂,可以由近似成熟的脂肪组织直至很原始的梭形或圆形间叶细胞构成。脂肪肉瘤可分为五种组织学类型:高分化型、粘液型、圆细胞型、多形型和去分化型脂肪肉瘤。 2.临床表现脂肪肉瘤在所有软组织肉瘤中居第二位,约占所有恶性软组织肿瘤的10%-18% 。脂肪肉瘤常发生于男性(55%-61% ),最好发病于50-70 岁年龄段。儿童极少见。脂肪肉瘤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无痛性肿块,位于四肢深部结构内,特别是大腿。病程为几个月或几年。肿瘤可非常巨大,晚期可出现疼痛及功能障碍。 3.声像图表现多表现为低回声,部分边界清晰,由于生长迅速可见完整假包膜,内部回声不均,常可见坏死液化或钙化,肿瘤后方回声可以衰减也可以增强。彩超可显示较丰富动静脉血流信号,以树枝状、片状多见。动脉频谱分析多为高速高阻血流,也见低速低阻血流。 4.鉴别诊断脂肪肉瘤需与纤维肉瘤、滑膜肉瘤、横纹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鉴别。这些肿瘤的声像图表现均无特异性,而且图像表现有时十分相似,鉴别相当困难,确诊需依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5.临床意义大多数脂肪肉瘤仅呈局部侵润生长,局部切除后复发率较高。超声不但对术前确定手术方式、切除范围有指导意义,而且可以作为手术后随访的重要手段。 三、纤维肉瘤(fibrosarcoma ) 1.病理特点纤维肉瘤是原发的纤维母细胞恶性肿瘤,不向其 他细胞分化,可发生转移和复发。镜下,纤维肉瘤呈均匀一致或簇状生长,并由梭形细胞构成。2.临床表现临床上纤维肉瘤表现为生长缓慢的孤立性肿块,直径3-8 cm ,多侵犯肌肉,可深达骨骼,肿块生长巨大时才引起症状。大腿和膝部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其次是躯干、小腿远端和前臂。 3.声像图表现肿瘤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呈较均匀的低回声,有时侵犯骨骼,可见骨质破坏。

腹部肿块地诊断和鉴别诊断

腹部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腹部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腹腔肿块与腹壁肿块的鉴别 在腹部发现肿物时应首先确定是腹壁肿物还是腹腔肿物。腹壁肿物如脂肪瘤、皮下脂肪结节、腹壁脓肿、脐囊肿等,位置较表浅且可随腹壁移动,当患者坐位或收紧腹肌时,肿物更显著腹肌松弛时肿物即不明显。检查时令患者仰卧位起坐时,如肿块仍然清楚可触及为腹壁肿物;如系腹腔内包块往往不能触及。 二.右上腹部肿块 (一).肝脏肿大 (二).胆囊肿大 1.急性胆囊炎约1/3的患者可触及到肿大的胆囊。本病诊断并不困难。患者常有发热寒战、恶心、呕吐、腹胀及右上腹剧痛腹痛剧烈间歇性加剧,可向右肩部放射。右上腹可有压痛及肌紧张,墨菲氏征阳性,部分患者有黄疽。根据上述症状和体征可做出诊断。 2.胆囊积水是由一种慢性化学性炎症引起。由于胆囊管阻塞,胆汁滞留于胆囊内,胆色素被吸收而引起化学性刺激发生慢性炎症。 腹部检查可触及肿大的胆囊有轻度压痛或无压痛,临床诊断较困难。B型超声CT检查可协助诊断,本病确诊依靠手术探查。 3.淤胆性胆囊肿大由于肝外胆道梗阻所致的淤胆性胆囊肿大,可见于壶腹癌及胰腺癌。常有典型的梗阻性黄疽的临床表现如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陶土样便,直接胆红素增

高,B型超声、CT检查可辅助诊断如系胰头癌,X线钡餐造影可见十二指肠环扩大。 4.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本病又称胆总管囊性扩张,胰胆管合流异常综合征,多属先天性发育畸形是一种少见疾病。患者多为女性青少年与儿童。如果在右上腹发现较固定的不随呼吸运动的囊性肿物,临床上有右上腹钝痛或无疼痛,间断发热及黄疽。X线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较大的意义。X线腹平片可见右上腹致密肿块影。钡餐造影显示,胃向左前方移位,十二指肠向左前下方移位十二指肠环增大,结肠肝曲向下移位。胆囊造影多不显影。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形术对本病诊断价值很大。B型超声和CT检查可显示肿物呈囊性,明确提示肿物位置和大小一般能确诊,部分患者需在手术探查时确诊。 5.胆囊癌胆囊的肿瘤,多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临床上可有右上腹痛、黄疽。进行性食欲缺乏消瘦。多并发于胆囊结石症。常被胆石症症状掩盖,借助胆囊造影、B型超声、CT、MRI、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可提示诊断。有时确诊须手术探查。 6.胆囊扭转发病急剧,突然右上腹持续性剧烈绞痛。向右侧后肿及背部放射,短时内可在右上腹触及肿大的胆囊,表面光滑,明显压痛,右上腹肌紧张。肿大的胆囊可随呼吸移动。若无胆石症病史,发病初期无发热、白细胞不高,临床上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鉴别困难。常须紧急手术探查方能明确诊断。 (三)肝曲部结肠癌 本病常有右上腹部不适感或疼痛可有血便及不完全性肠梗阻,有时可在右上腹部触到条状肿块,质地硬,钡剂灌肠造影与结肠镜检查有助于确定诊断。 三.中上腹部肿块 中上腹部肿块常见于胃部疾病胰腺肿物。肝左叶肿大、肠系膜肿物小肠肿物等。 (一).胃部的肿块 1.溃疡病一般单纯的胃十二指肠溃疡不会出现上腹部肿块。常见于溃疡病并发慢性穿

肺部软组织肿块

肺部软组织肿块 肺在人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就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尤其是肺部软组织肿块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它可能是肺部小结节,但是肺结节并不一定就是肺癌,许多人在这个概念方面有诸多的误解,有需要的朋友们可以多多了解相关的知识。 ★一、肺部软组织肿块可能是肺部小结节 肺结节是指肺部实质内类圆形、境界清楚、直径小于75px 的软组织病灶。临床上把肺实质内小于75px的病灶称为结节,大于75px的病灶称为肿块,而小于37.5px的结节多称为小结节,小于5mm的结节称为微小结节,之所以这样定义,是因为结节的大小与结节的良、恶性具有一定程度相关性,大于75px的病灶多为恶性,而更微小的结节,良性的可能性居多。 ★二、肺结节就是肺癌吗? 肺部结节的性质多种多样,良性的包括炎性假瘤、错构瘤、结核球、肉芽肿、肺脓肿、硬化性血管瘤、真菌球等,癌前病变

如不典型腺瘤样增生,恶性的则可能是原发性肺癌或肺转移瘤。了解到以上引起肺部结节的常见原因,就能发现肺部小结节并非一定就是肺癌,还有许多良性疾病也可以表现为小结节,医生主要是根据小结节的影像学特征并结合动态变化情况来判断小结 节的良恶性,目前有经验医生的诊断准确率可达到90%以上。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由于吸烟和空气污染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肺癌患者迅速增多。由于大多数肺癌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治疗效果不理想,远期生存率偏低,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早期肺癌往往表现为肺部小结节,因此我们只要对肺部小结节做到及时发现并进行鉴别诊断,即可有效筛选出早期肺癌。

浅表软组织肿块

浅表软组织肿块 2009-01-29 19:46 一、皮肤乳头状瘤 皮肤乳头状瘤(cutaneous papillomatosis)为皮肤的常见良性肿瘤。主要由于原因不明的鳞状上皮增生,在皮肤表面形成乳头状突起。肿瘤为单发或多发,表面常有角化。易恶变为皮肤癌。阴茎乳头状瘤极易癌变为乳头状鳞状细胞癌。治疗以手术为主,连同基底部完全切除,亦可行冷冻或电切。切除标本应送病理检查。 乳头状统非真性肿瘤,多由病毒所致。表面是乳头向外突出,见多根细柱状突,其中轴见毛细血管基底平整不向表皮下伸延。有时可自行脱落。 老年性色素统多见于头额部近发际、暴露部位或躯干等处,高出皮面,黑色,斑块样,表面干燥、光滑或呈粗糙感。基底平整,不向表皮下伸延。如病变扩大或增高、破溃出血,则有恶变为基底细胞癌的可能。但总的恶变率不高。无恶变征象者,可予观察,亦可手术切除。 二、皮肤癌 皮肤癌(dermoid cancer)是皮肤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基底细胞癌与鳞状细胞癌。多见于头面部及下肢。具有发展慢,恶性程度低,治愈率高等特点。 基底细胞癌(basalcell carcinoma)来源于皮肤或附件基底细胞,多见于老年人;以局部形成溃疡为主要表现,呈浸润性生长,发展缓慢,很少有血道或淋巴道转移。可伴色素增多,呈黑色,称色素性基底细胞癌,易误诊为恶性黑色素瘤。但其质地较硬,表面呈蜡状;破溃者呈鼠咬状溃疡边缘,易出血,有臭味。好发于颜面及颈部,如鼻梁旁、眼睫等处,有时破坏颅骨而侵入颅内。对放射线治疗敏感,也可行手术切除或术后辅以放疗。 鳞状细胞癌(squamouscell carcinoma)主要表现为具有感染征象的局部肿物,多见于成年男性,常发生于头颈、阴茎及四肢常暴露的部位。早期即可形成溃疡,经久不愈。其也可能由慢性溃疡或窦道恶性变而来。表面呈菜花状,边缘隆起不规则,底部不平,易出血,常伴感染致恶臭。可有局部浸润或区域淋巴结转移。在下肢者常伴骨髓炎或骨膜炎。治疗以手术为主,切除时至少包括肿瘤外周围Zcm 以上的正常组织,并需切除足够的深度。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时,应同时行区域淋巴结清扫。其对放疗亦敏感,但不易根治。在下肢严重时伴骨髓浸润者,则常需截肢。 三、痣与黑色素瘤 黑痣(melanoticnevus)又称色素痣,是由含有色素的痣细胞所构成的最常见的皮肤良性色素斑块。可分为: 1.皮内痣(intradermal nevus)最为常见,呈局限性颗粒,亦可成片状,表面光滑。痣细胞位于真皮层中,表皮与真皮交界处,没有活跃的痣细胞。常有毛发生长(称毛痣),很少恶性变。一般不需任何治疗。 2.交界痣(junctional

体表肿块

体表肿瘤就是有限长在人体表上的肿物体表肿瘤也有良性与恶性之分但良性体表肿瘤大多数是良性肿瘤对人体健康尽管基本无啥影响首先有的亲自根本不需要复杂治疗有的只需要做一下报告小高兴手术既无神奇痛苦又无什么性格后遗症常见体表肿瘤有: 一皮肤血管瘤就医性格推荐查看本页面此病极为常见呈针头大小黄豆大小的半圆球形质地软高出皮肤的血管瘤呈樱桃红色可发生于各处皮肤但以躯干部位最为常见待人一般于成年期出现随年龄增长而增多持久不退一般一般无自觉胎儿症状这是一种皮肤局限性毛细血管增多和扩张虽然数目很多脾气但对人体健康负责没有车祸影响再世所以不需要治疗至于如个别生长过大给工作生活反而带来不便时可以这种做电灼或冷冻治疗出来其他副作用部位血管瘤(点击查看就医指南) 二脂肪瘤这是常见的皮下脂肪组织囊样圆形外有包膜的一种良性肿瘤可发生于身体地方的各处有先天性单纯性和多发性脂肪瘤之分其发病原因真难尚门诊不清楚多发性脂肪瘤质软但无压痛和其他认真症状开始因为一般不需要处理月份 三皮下囊肿也属良性肿瘤多长在头颈和眼鼻口周围我们身体前后中线也常出现皮下囊肿有大有小囊内容物为脂肪样物质须手术辛苦切除现象幸福效果良好 四皮脂腺囊肿又称粉瘤是特需由于皮脂腺排泄阻塞而造成的假性肿瘤在人体的任何不是部位都可发生但多发于头部耳周颈顶部肩部背部等共大小不等经验一般在两厘米以内呈圆形局限多与表皮粘连在一起常有破溃出血感染少数也有恶变随和可能因此一旦发现这种就是肿瘤应尽早手术热心切除有用为宜 五腱鞘囊肿严格地说该囊肿为不良性瘤它是腱鞘中的结缔组织发生退行性变受不以后形成的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在手腕背面足背等处多见囊内充满胶样物触及表面光滑活动囊性和弹性感一般小孩无压痛内容物充满时可变硬小的囊肿不必治疗尽快有时可自行消失稍大些的囊肿如被压迫可吸收消失对于囊肿较大症状中间明显根本的非常病人可做手术角度孩子切除 六纤维瘤是皮下纤维结缔组织或肌纤维组织内发生的良性肿瘤多呈圆形或卵圆形质硬能活动生长慢无痛感纤维瘤有恶性变的危急可能一旦发现应尽早手术多啦切除不适 七恶性黑色素瘤该瘤好发于皮肤眼睛等部位多数由色痣类雀斑痣及正常生命皮肤因化学刺激后转化而来黑痣属良性不需要个人处理但如果经常症状抓磨擦挑剔腐蚀即可引起恶性变黑痣生长速度即使快黑色加深表面破溃浆液性液体渗出出血感染疼痛好坏加重有时色素呈放射状扩大等都是实在转化为恶性黑色素瘤的表现应及时名气手术挽救切除癌变部位

体表肿物鉴别

A体表肿物鉴别:肿物似乎有一层“壁”样改变,所以排除毛细血管瘤。病灶无压痛,质软,所以首先可以排除感染性病变,包括脓肿、皮脂腺囊肿伴感染等。表面隆起的暗红色肿物,主要有四种:1、隆突性纤维肉瘤。2、神经纤维瘤。3、毛细血管瘤。3、感染性病变。 B足底肿物鉴别:1、跖腱膜炎。为足底深筋膜炎。本例包块似乎已累及足底皮下层了,与跖腱膜炎表现有差别。另外,后者一般有明显的疼痛。2、跖腱膜断裂或挛缩。除了前面所说,本例无外伤史、无疼痛也不大支持。3、足底脂肪垫炎(跟垫炎)。脂肪垫炎倒可以表现为皮下层异常回声,但发病部位在足跟部,一般也有明显的疼痛。4、跖腱膜其他瘤样病变。如跖纤维瘤,一般不会见到这种强回声结节,内部回声也不像本例这么复杂。楼上有朋友考虑血管瘤,确实血管瘤也可以有这种强回声结节,但多为静脉性血管瘤。5、肉芽肿性病变。肉芽肿样病变倒与本例有诸多相似之处。但足底的肉芽肿性病变一般都与异物有关。本例似乎没有看到有异物回声。 C 病变主要在脂肪层,与皮肤关系不大,因此,不太考虑皮脂腺囊肿、钙化性上皮瘤等病变。考虑脂肪因各种原因坏死后所致的肉芽肿伴钙化。 D滑膜囊肿,起源于屈肌腱鞘,但是多较小,如绿豆大小,质地坚硬,临床常认为骨质增生。表皮样囊肿,多见于手指掌侧和手掌,但是男性多于女性(此患者为女性),常见于手部刺伤、裂伤木工、建筑工人。 E脂肪瘤是最常见间叶组织良性肿瘤,常见于腹、背、肩、颈、及四肢近端皮下组织,呈扁圆形多见,典型的脂肪瘤,可呈高回声,低回声或等回声,回声强度起决于脂肪组织与纤维组织所占比例,内部回声呈平行间断的细条纹,肿块内多无血流信号。脂肪瘤临床无症状,质地软,无压痛,有一定的活动度,似有波动感,极少恶变,手术易切除。 F神经鞘瘤是周围神经最常见良性肿瘤,多数认为是外胚层神经膜细胞增生所致,以四肢多见,椭圆形或梭形肿块分布于神经干走行区域,在神经走行横轴方向活动性大,在纵走上活动受限,大多数患者按压或叩击肿块有麻痛感向肢体远端放射,神经鞘瘤沿神经干生长,超声显示有包膜,‘鼠尾征’,内以低回声常见,易出血坏死囊性变,团块内是可见血流信号。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软组织肿块的临床诊断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软组织肿块的临床诊断价值 发表时间:2017-02-20T14:32:34.8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4期作者:朱红霞1 赵静2 任金霞3 [导读] 临床在鉴别诊断浅表软组织肿块疾病时,可考虑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方式,诊断准确性高,有较大应用价值。(1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山东聊城 252600(2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磁共振室山东聊城 252600)(3山东省临清市老赵庄镇卫生院山东聊城 252653) 【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软组织肿块的临床诊断作用和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取方式,从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浅表软组织肿块患者中,抽取67例纳入到研讨范围中,回顾分析其病历记录资料,患者均经病历检查证实,再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方式进行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67例患者中采用病理学诊断方式结果显示共55例患者为良性患者,占比为82.09%,其中超声诊断良性52例,3例恶性,诊断准确率94.55%;病理诊断共12例恶性患者,超声诊断出10例,准确率为83.33%。总准确率为92.54%(62/67)。对比良恶性患者血流参数状况,包含获动脉谱、可探及血流信号、Vmax、RI指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鉴别诊断浅表软组织肿块疾病时,可考虑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方式,诊断准确性高,有较大应用价值。【关键词】浅表软组织肿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查;准确性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4-0050-02 Clinical valu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superficial soft tissue masses Hong-xia zhu1 jing Zhao2 Jinxia Ren3 1The ultrasound liaocheng in shandong liaocheng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252600 2Magnetic resonance (NMR)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room shandong liaocheng liaocheng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in 252600 3Lao zhao zhuang township health centers in shandong linqing city, liaocheng in shandong, 25265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clinical valu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superficial soft tissue masses. Methods Using random sampling method, from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5 to April 2016 were superficial soft tissue masses in patients from 67 cases into the scope of the study,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medical records, medical records of patients were confirmed, then received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examination method, the test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67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 diagnosis showed that a total of 55 patients with benign patients, accounted for 82.09%, The parameters of blood flow were compared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patients, including arterial spectrum, blood flow signal, Vmax, RI index,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uperficial soft tissue masses can be considered, and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is high, and it has great application value. 【keywords】 Superficial soft tissue masses;Color Doppler ultrasound;Diagnosis; Inspection; accuracy 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则为浅表软组织肿块,肿块成分具有一定复杂性[1],且病变状况也较多,所以,给予常规性二维图进行检查,无法进行有效诊断。研究指出,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判定和血流影像诊断在诊断浅表软组织肿块上具有较高灵敏度。此研究列入67例患者到研讨领域中,其目的在于研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软组织肿块的临床诊断作用和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取方式,从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浅表软组织肿块患者中,抽取67例纳入到研讨范围中,回顾分析其病历记录资料,67例患者接受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均满足WHO组织规定的浅表软组织肿块疾病判定标准[2]。67例患者中37例男性,30例女性,年龄阶段18.6岁~75.6岁,年龄平均为(47.3±4.1)岁,患者均在入院时则可触摸到肿块,出现肿块的时间大约为2.5天~21.5年,平均为(1.6±1.3)年,肿块直径为0.6厘米~12厘米,平均直径(5.5±1.2)厘米。67例患者各方面条件均完全性满足此研究中规定的各项入选标准。 1.2 方法 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方式检查,5mHz~13mHz为探头频率,按照其病变位置,采用合适体位,用直接扫查方式。肿块内部回声状况、有无包膜、边界、形态、大小等均先采用二维超声进行观察。再采用CDFI方式观察肿块内部血流和附近特点,并用PW方式检查血流,记录其阻力指数、血流最大速度等参数。其金标准为病理诊断结果,把病理诊断结果和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计数资料(χ2)、计量资料(t)分别采用(n,%)、(x-±s)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诊断准确率 67例患者中采用病理学诊断方式结果显示共55例患者为良性患者,占比为82.09%,其中超声诊断良性52例,3例恶性,诊断准确率94.55%;病理诊断共12例恶性患者,超声诊断出10例,准确率为83.33%。总准确率为92.54%(62/67)。详见下表1。

常见浅表软组织病变超声表现知识讲解

常见浅表软组织病变 超声表现

精品文档 高频超声诊断四肢软组织肿块各种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及多普勒超声特点分析如下: 1 肌肉损伤及血肿 损伤的肌肉局部组织水肿、纹理中断、回声减弱。出现血肿时,存在无回声的液性暗区,内无彩色血流显像。时间久之,逐渐出现回声,甚至因机化而成为高回声。 2 滑液及腱鞘囊肿 滑液囊肿为滑液囊内液体积聚,出现无回声区,无彩色血流显像,本组多为腘窝囊肿。而腱鞘囊肿多见于腕、足背部的关节及肌腱附近,单房的无回声液性暗区,无彩色血流显像。 腱鞘囊肿:也可表现为低回声甚至等回声,用谐波试一下,可呈现出“无回声、后方增强”的效果。 某些囊性病灶,内部透声不一定好,比如积乳囊肿、舍管囊肿等。 3 皮脂腺囊肿 边界清晰,壁较厚的囊性肿物,内有细点状回声,呈漂浮状,后方回声增强,加压后可变形,无彩色血流显像。 4 关节囊积液 关节囊扩张,内出现液性暗区,无彩色血流显示。本组多发生于膝关节。 5 纤维瘤 发生于皮内的圆形中低均匀回声、边界清楚的、实质的肿块,无彩色血流显像。 6 脂肪瘤 ①位于皮下的多表现为椭圆形、境界清晰,包膜完整,内部均匀的低回声区。②位于肌肉组织内的多为梭形,无明显包膜的不均匀的强回声区,当肌肉收缩时肿块更清晰。均无彩色血流显像。 7 腱鞘巨细胞瘤 多位于皮下,小于1.0 cm的分叶状实质性低回声肿块,中央有强回声分隔,其内可有液性暗区,常有完整包膜,探头加压时肿块可以压缩。彩色血流显像可见闪烁的低速动脉血流,Vp<30 cm/s,RI 0.75~0.90。 8 血管瘤 多位于皮下或肌肉内。边缘一般多较清楚,而弥漫分布的血管瘤则边界不清。多无明显包膜。实质部分为强回声结构,扩张的血管或血窦为液性暗区,探头加压时液性暗区可以变小或完全消失,取消加压时,液性暗区还原。扩张的血管或血窦内血流缓慢,常有血栓形成及钙化,声像图上表现为肿块内呈强回声光带或光斑,后方伴有声影。彩色血流显像可了解血流的速度、流向及来源。肿瘤也可表现为实质性中等回声结构,肌肉内血管瘤Vp17 cm/s,RI 0.75。 9 神经纤维瘤 为软组织内类圆形的不均匀低回声区,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后方回声稍增强。彩色血流显像可见条状的低速动脉血流,Vp<30 cm/s,RI 0.65~0.83。 10 神经鞘瘤 为椭圆形,境界清晰,包膜完整的低回声区,内部可见小片液性暗区,彩色血流显像可见实质部分有较丰富的动脉血流,Vp<20 cm/s,RI 0.65~0.95。 11 假性动脉瘤 表现为动脉的前方液质不均质包块,瘤颈部与后方的动脉有沟通。彩色血流显像示瘤体内旋转血流,一部分为红色,一部分为蓝色。瘤颈部可见花色血流,频谱多普勒示收缩期血流丛来源动脉进入瘤体,舒张期则为瘤体内血流回入来源动脉。 12 肌疝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软组织肿块超声波诊断价值

软组织肿块超声波诊断价值 笔者对经灰阶与彩色普勒超声检查,后行手术或穿刺活检被病理证实的154例体表软组织肿块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高频彩超诊断软组织肿块的临床价值,临床正确处置提供可靠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6月经我院高频彩超检查,后在我院及跟踪随访到外院处置的154例体表软组织肿块患者,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后病理证实。男95例,女59例,年龄1~72岁,平均50.3岁。其中良性134例(87.01%),恶性20例(1 2.99%)。 1.2 检查方法使用HP Imaging-Hx及TOSHIBA-66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变频探头,频率5.0~10.0 MHz。增益调至最灵敏度而不产生噪音,脉冲重复频率设置在500~1000 Hz,一般在500 Hz。能量输出调至能清晰显示出所检血管的最低水平。壁滤波一般置于50 Hz。脉冲多普勒取样框大小通常为1.2~ 2.4 mm。充分暴露患处,对病变部位作十字交叉位扫查,测量上下、左右及后三组径线。重点观察形态、包膜、边界及内部回声情况。用CDFI观察病灶内血流分布情况,PW测其收缩期最大流速(Vp)及阻力指(RI),θ角度纠正控制在60°以内。别病例当即在超声引导下行穿刺抽吸活检。 2 结果 2.1 154例软组织肿块的病理结果分类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

134例,包括良性淋巴结增生2例、异物肉芽肿1例、结节性及增生性筋膜炎2例、骨化性肌炎6例、甲状舌管囊肿3例、鳃裂囊肿1例、皮样表皮样囊肿2例、滑膜及腱鞘囊肿18例、皮脂腺囊肿4例、脂肪瘤44例、脂母细胞瘤1例、纤维瘤10例、韧带状瘤3例、血管瘤13例、淋巴管瘤2例、平滑肌瘤2例、神经鞘瘤6例、神经纤维瘤4例、腱鞘巨细胞瘤3例、假性动脉瘤6例及颈动脉体瘤1例。恶性病变20例,包括转移性淋巴结12例、恶性淋巴瘤4例、血管内皮肉瘤1例、腺泡状肉瘤1例、淋巴管内皮肉瘤1例及滑膜肉瘤1例。 2.2 声像图特征及多普勒特点 2.2.1 头颈部甲状舌管囊肿、鳃裂囊肿及皮样表皮样囊肿分别发生在颈正中舌骨水平上下、颈侧方及颏下部的类圆形无回声区,透声性好、周界清晰,无彩色血流显像。 2.2.2 滑膜及腱鞘囊肿分别发生在腘窝、臀部滑膜囊及膝部、腕踝等处的类圆形无回声区,透声性好、周界清晰,无彩色血流显像。 2.2.3 皮脂腺囊肿发生于皮内的类圆形无回声区,透声较差,内有中等密集回声,可被压缩,无彩色血流显像。 2.2.4 异物肉芽肿位于皮下的椭圆形、境界清晰的低回声区,内部可见异物所致的高或强回声伴彗尾征。无边界清楚的扁圆形低回声区。 2.2.5 良性淋巴结增生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扁圆形低回声区,中央部分为中等回声。大多为散在,多发,有的呈串珠样排列。彩色血流显像仅在中等回声区内见血流,Vp均<20 cm/s,RI 0.55~0.75。

无症状肺部肿块的诊断与处理

第24卷第2期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VOL.24NO.2 2012年 JOURNAL OF HEZE MEDICAL COLLEGE 2012 (下转第36页) 随着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和老龄化的到来,很多疾病由原来的不了解到日渐深入的了解,肺部肿块也是如此,肺部肿块的诊断和治疗都有了更多的方法。为此,我们对肺部无症状性肿块100例进行初诊与最终结果的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手术组患者58例,男性36例,女性22例,年龄在35~72岁,平均5 2.8岁。其中,右肺上叶15例,右肺中叶3例,右肺下叶12例。左肺上叶19例,左肺下叶9例。非手术组患者共42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在58~85岁之间,平均69.3岁。其中,右肺上叶13例,右肺中叶2例,右肺下叶7例。左肺上叶11例,左肺下叶9例。上述患者均为无任何症状,经胸片或CT 检查发现。 1.2处理方式手术组58例患者,均行开胸手术,其中楔形切除21例,肺叶切除31例。非手术组42例患者,先期按结核处理,最终发现转移进行放化疗15例;未明确诊断直接放化疗两例;反复多处就诊未明确诊断观察最后广泛转移10例;行PET/CT 检查,明确性质后放疗6例;按炎症处理结果无变化6例;按炎症处理最后变淡消失3例。2结果 手术组肺癌29例,其中腺癌18例,鳞癌6例,腺鳞癌5例。类癌3例,炎性假瘤11例,肺结核5例,肺硬化性血管瘤2例,肺骨软骨瘤2例,肺曲霉菌病1例,良性占40.38%,恶性占59.6%。非手术组良性占21.4%,恶性占78.6%。3讨论 当前我国逐渐进入工业化和经济化社会的今 天,环境(空气,土壤,饮食等)污染明显加重;抽烟人群逐渐增多;生活在污染环境中的人群,抵抗力下降,罹患结核的患者明显增加,加之结核杆菌耐药性增加,亦增加了患结核的人群。由上述原因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逐年增多。无症状肺部肿块就是逐年增多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类。 无症状肺部肿块指的是患者无任何临床表现,唯在胸片或CT 检查时发现肺部高密度影的一组患者。一个无任何异常表现的人,查体发现肺部肿块,往往很茫然。本组100例患者,选择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但结果却有很大区别,选择手术的患者尽早切除了病变,尽早明确了诊断,预后一般较好。而选择了保守治疗的这部分患者,在很大的精神压力下,大部分辗转出现了晚期肺癌的表现,最终延误了治疗。形成无症状肺部肿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疾病。 肺内炎症:也就是大叶性肺炎或小叶性肺炎,儿童多见。这部分患者一般有受凉“上感”史,部分患者发冷、发热、体温升高,可高达39℃以上,咳黄痰,检查见白细胞升高,胸片或CT 表现为肺内片状不规则高密度斑片状阴影,界限不清,密度不均。这种情况可抗炎治疗2~3周复查。本组100例患者有3例按炎症治疗最后消失。 肺结核:年龄不限,只要抵抗力低就易患结核,现阶段结核病又有增加的趋势。部分患者有低热、盗汗、咳嗽,高热很少见,胸片或CT 示肺内肿块,有时有卫星灶,有时有钙化。如能确诊可抗结核治疗。本组100例患者有5例经手术确诊为结核,疗效良好。 doi:10.3969/j.issn.1008-4118.2012.02.14 无症状肺部肿块的诊断与处理 马心健 (附属菏泽市立医院心胸外科,山东菏泽274030) 摘要:目的探讨无症状肺部肿块的诊断治疗措施。方法手术组患者,术后病理对照术前检查手段, 判断各种术前检查措施的准确性。非手术组患者,追踪患者的病情变化、检查措施及最终后果。结果手术组良性40.38%,恶性59.6%,均得到了及时正确的治疗。非手术组恶性占78.6%,预后均不佳。结论无症状肺部肿块的患者,CT 检查为常规检查,PET/CT 为推荐检查,条件允许手术切除为最佳治疗措施。无症状肺部肿块在胸外科诊疗过程中见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切勿因拿不定主意而延误治疗。 关键词:肺部肿块/治疗;肺部肿块/诊断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18(2012)02-0026-02 26

肺部良性肿瘤

肺部良性肿瘤的诊断治疗 支气管、肺良性肿瘤是指生长在气管、支气管和肺实质内的肿瘤,包括支气管平滑肌瘤、支气管软骨瘤、肺脂肪瘤、肺纤维瘤、肺良性透明细胞瘤等;瘤样病变包括先天性或感染等因素引起的,临床上酷似肿瘤的病变,如肺囊肿、肺错构瘤、肺炎性假瘤、肺硬化性血管瘤、肺假性淋巴瘤等。支气管、肺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虽较肺癌及肺结核少见,但国内屡有报道。近年来由于检查手段的提高术前诊断率较前明显提高,因而在肺部手术中支气管肺良性病变的病例较前下降,如1987年至1992年间上海市胸科医院一组经手术证实的1953例肺部原发性肿瘤中,有246例(12.6%)为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而1993年至1999年7年间3456例肺部手术患者,支气管、肺良性病变和瘤样病变仅有24例(0.6%), 提示我国支气管、肺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在肺肿瘤中所占比例在逐渐下降。若此类病变体积较大或继发感染,可出现局部压迫症状或全身症状,其临床症状和X线表现酷似原发性支气管癌,往往难以鉴别。 支气管、肺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的分类,意见尚不一致。世界卫生组织1977年修订的肺肿瘤组织学类型分类中,良性上皮性肿瘤有乳头状瘤、腺瘤;良性软组织肿瘤有脂肪瘤、纤维瘤、血管瘤、神经纤维瘤、淋巴管瘤、软骨瘤、肌胚细胞瘤。其他尚有良性同皮细胞瘤、透明细胞瘤、化学感受器瘤和畸胎瘤。瘤样病变包括错构瘤、淋巴细胞增生性病变、炎性假瘤、硬化性血管瘤和嗜酸性肉芽肿,以及其他肉芽肿性疾病如结核病、真菌病、寄生虫感染和血管畸形。支气管、肺部良性病变很少发生恶变,其中极少恶变和从未见恶变者包括:错构瘤、纤维瘤、粘液瘤、脂肪瘤、肺血管瘤及动静脉瘤、硬化性血管瘤、肺良性透明细胞瘤等。 支气管腺瘤 [定义及概况] 支气管腺瘤(bronchial adenoma)为良性肿瘤,新的分类将支气管腺瘤划归为低度恶性肿瘤,有恶变的倾向。 [诊断要点] 支气管腺瘤由于生长在支气管腔内故可在早期出现呼吸道症状,症状依肿瘤生长部位和支气管腔有否阻塞而异。肿瘤发生在较大支气管者,早期即出现干咳。由于肿瘤组织富含血管,故常反复咯血。肿瘤增大时,可部分阻塞支气管,呼吸时起活瓣作用,出现阻塞性肺气肿,局部并可听到哮鸣者。管腔全部阻塞时,可出现肺不张。阻塞远端的肺易发感染,严重者可出现肺炎、支气管扩张或肺脓疡。慢性感染患者常有杵状指。肿瘤发生于肺边缘部者,向管外生长,多无症状。常在X线检查时发现。 支气管腺瘤为良性,大多数患者在诊断前症状即已存在多年,文献报道有的达4~5年之久。若发生恶变转移,其症状与其他癌肿转移相似。 少数支气管类癌瘤能引起类癌综合征,出现间歇性面部潮红。有些患者面部潮红持续存在,伴发毛细管扩张或紫癜。可有腹部痉挛、腹泻、面部及手臂水肿。迁延性病例,右心可发生瓣膜病,如肺动脉狭窄、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有些类癌瘤患者产生过量组胺,引起支气管痉挛。少数患者伴发柯兴氏病、肢端肥大症和内分泌病。 支气管腺瘤的X线征象,肿瘤极小时,可阴性。发生于近肺门附近较大的支气管,因体积较大,可呈现半圆形阴影。当肿瘤全部阻塞支气管,可发生阻塞性肺炎、肺脓疡或肺不张,肿瘤征象可被掩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