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破解逻辑判断的四种常用方法

破解逻辑判断的四种常用方法

破解逻辑判断的四种常用方法
破解逻辑判断的四种常用方法

破解逻辑判断的四种常用方法

在社区工作者考试行测中,除了找突破口法、假设法这两种精准解答逻辑判断题型的两种方法外,排除法、排序法、图表法、计算法等也是解答逻辑判断题型的常用方法。下面,中公教育社区工作者考试网在此为考生介绍这四种常用方法:

(一)排除法

排除法是分析推理类题目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在解题的全过程中充分使用,从而提高解题速度。排除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例题:甲、乙、丙均为教师,其中一位是大学教师,一位是中学教师,一位是小学教师。并且大学教师比甲的学历高,乙的学历与小学教师不同,小学老师的学历比丙的低。

由此可以推出( )。

A.甲是小学教师,乙是中学教师,丙是大学教师

B.甲是中学教师,乙是小学教师,丙是大学教师

C.甲是大学教师,乙是小学教师,丙是中学教师

D.甲是大学教师,乙是中学教师,丙是小学教师

中公社区工作者考试网解析:此题答案为A。题干涉及了人物(甲、乙、丙)和职务(大学教师、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两类元素,且四个选项都是对所有人物与职务对应关系的判断,较为复杂。因此,由题干条件直接出发,使用排除法应该是最快的。

根据题干“乙的学历与小学教师不同,小学老师的学历比丙的低”可知乙和丙都不是小学老师,所以甲是小学老师,对照选项,即可排除B、C、D三项。

(二)排序法

如果题干所列出的元素仅有一类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空间上的次序关系或数量的大小关系等等,可以考虑运用排序法来求解。

所谓排序法即在一条直线上将涉及的元素按顺序填入,或运用“<”“>”“=”等符号将元素关系表示出来,从而更直观地解题。

例题:质检部门对A、B、C、D、E五种不同品牌的32寸平板电视机进行检测,发现:A 的耗电量低于B,B的耗电量不比C高,D的耗电量不如E低,E的耗电量不如B低,其中两种品牌电视机的耗电量是相同的。

以下论述肯定与以上事实不符的一项是( )。

A.B和C的耗电量相同

B.A和C的耗电量相同

C.A的耗电量低于D

D.E的耗电量不如C高

中公社区工作者考试网解析:此题答案为B。题干描述的每个条件都涉及两两品牌耗电量的高低,可以此为依据进行排序。

根据题干可知,各种品牌电视机的耗电量关系如下:A

中公点评:此题需要注意辨别两种表示高低的说法的不同。“低于”表示绝对小于,“不比……高”或“不如……低”还有“相等”的情况存在。

(三)图表法

当题干给出多类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且多类元素间的关系也都非常的确定,但却很难直接进行排除时,可以使用图表法。另外,在涉及位置关系时,也经常需要使用画图法。

1.列表法

列表法就是将题干中叙述关系用表格表示,理清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答案的方法。列表法主要适用于只有两类主要元素的题目;有的题目虽然给出了多于两类的元素,但只存在两类关键元素,可以列表格,其他的元素虽然不在表格中体现,却是联系这两类元素的纽带,根据它们,我们可以得出更多的信息,从而将题目解答出来。

2.画图法

当题目中涉及的主要元素超过两类,表格已经不能够表示清楚时,或者涉及位置关系时,便可通过画图的方式来理清关系。

(四)计算法

在社区工作者考试中,虽然所有的逻辑判断题目都是以逻辑推理为主,但是有一些逻辑

题目的题干中涉及了数字、加减或倍数关系等数学概念,解这些题目往往需要一定的数学分析和计算予以辅助,以便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得出正确答案。

例题:有三个骰子,其中红色骰子上2、4、9点各两面;绿色骰子上3、5、7点各两面;蓝色骰子上1、6、8点各两面。两个人玩掷骰子的游戏,游戏规则是两人先各选一个骰子,然后同时掷,谁的点数大谁获胜。

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先选骰子的人获胜的概率比后选骰子的人高

B.选红色骰子的人比选绿色骰子的人获胜概率高

C.没有任何一种骰子的获胜概率能同时比其他两个高

D.获胜概率的高低与选哪种颜色的骰子没有关系

中公社区工作者考试网解析:此题答案为C。选项都涉及了骰子获胜的概率,所以需要计算每种骰子获胜的概率。根据题干可知,红骰子掷出4时,只有在绿骰子掷出3时获胜,概率为1/3×1/3=1/9;而红骰子掷出9时,一定赢绿骰子,获胜概率为1/3。红骰子掷出2时,总是输给绿骰子,故红骰子对绿骰子的获胜概率是 1/9+1/3=4/9。同理,红骰子对蓝骰子、蓝骰子对绿骰子的获胜概率也是4/9。因此,绿骰子获胜概率高于红骰子,而红骰子获胜的概率高于蓝骰子,蓝色的骰子获胜概率高于绿色的骰子,即没有任何一种骰子的获胜概率能同时比其他两个高。

韩娜-逻辑判断论证题选项排除法

逻辑判断论证类之选项排除法 B 华图教育韩娜 判断推理模块是行政能力测试题目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以及逻辑判断四部分,其中逻辑判断题型是难度最大的一类题目,广大学员尤为觉得困扰。逻辑判断主要由结论类题目和论证类题目两种组成,近几年论证类题目所占比重有所增加,需要加以注意。 论证类题目分为加强型和削弱型两种。如何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此类题目主要考查对论证关系的掌握程度,切勿使用言语以及平时阅读的思维模式,要用论证结构的思路去解题,对题干的理解应从前提与结论的角度入手,再具体看选项的内容。选项对于论证类题目是十分重要的,不同于结论类中的形式推理,在对选项内容未知之前,是无法确定正确答案所使用的加强或削弱方法,很多错误出现的原因在于学员未对选项进行正确的理解,无论是加强论证还是削弱论证,对论证类选项都应做到以下几点: 1.就选项论选项 就题论题是逻辑中最重要的思维,也充分地体现在论证类题目选项中,对于同一个选项内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加强有人认为削弱,都是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就选项论选项,关键在于选项是如何描述的,不在于自身的看法。 2.选项真实性与独立性 论证类题目一般在问题中均会明确指出“假设以下各项为真”之类的内容,需要学员明确在思考时一定先假设选项描述的内容均为正确的,在真实成立的情况下,对于结论的成立起到的作用;同时对于选项的独立性也需要有所了解,只需单独考虑每一个选项对于结论的作用,即选项之间并不存在任何相互影响,有时选项之间可能含义相近或是完全矛盾,例如A项成立的情况下D项可能无法成立,这种关系在做题过程中必须完全忽略。 3.不确定选项 根据“就选项论选项”的思路,如果选项中的描述是无法确定的,无法判断其是否存在加强或者削弱作用,此类选项可以直接排除,主要涉及的词语有“某”、“许多”等。 4.主观情绪选项 论证题目针对的主要是客观存在的论证关系,与个人或者人的主观情绪之间不存在任何必然的联系,因此如果选项中出现与个人或者主观情绪相关的内容,可以理解为不具有加强或者削弱作用,常见的有“喜欢”、“厌恶”或者“嫉妒”等。

逻辑判断推理五大题型解题技巧

逻辑判断推理五大题型解题技巧 一、真假型 真假型题目的特点为题干给出几句话或者几句描述,但未指出其真假情况,要求根据所给条件进行推理。 【例题】张老师将文房四宝装在一个有四层抽屉的柜子里,让学生猜笔、墨、纸、砚分别在哪一层。按照笔、墨、纸、砚的顺序,小李猜测四宝依次装在第一、二、三、四层,小王猜测四宝依次装在第一、第三、第四和第二层,小赵猜测四宝依次装在第四、第三、第一和第二层,而小杨猜测四宝依次装在第四、第二、第三和第一层。张老师说,小赵一个都没猜对,小李和小王各猜对了一个,而小杨猜对了两个。 由此可以推测: A. 第一层抽屉里装的是墨 B. 第二层抽屉里装的是纸 C. 第三层抽屉里装的不是笔 D. 第四层抽屉里装的不是砚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以画图表如下: 由上表,显然几人的猜测有一致之处,再由张老师说的话继续完善表格进行推理。由“小赵全部猜错”,可知其他几个人猜测的跟小赵一样的也全部错误,即下图阴影部分都是错的。 又由于小杨和小李对于墨和纸的猜测相同(如上图圆圈圈示),且小李只对1个,而小杨只对2个,因此对于两人墨和纸的猜测只能对一个,故小杨对砚的猜测是正确的,即“砚在

第一层”一定为真。因此答案选D。 【点拨】对于真假型题目,通常可以从确定条件、一致条件和唯一条件这几个点出发,或者当所给条件相似时,从最不一样的条件入手,此外,在考场上一时没有思路时,可直接选择假设法或代入法。 二、匹配型 匹配型题目的特点是给出多个条件,且涉及两类或两类以上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匹配型题目可以看做复杂的排序型题目,所以解法也与排序型相似。 【例题】甲、乙和丙,一位是山东人,一位是河南人,一位是湖北人。现在只知道:丙比湖北人年龄大,甲和河南人不同岁,河南人比乙年龄小。 由此可以推知: A.甲不是湖北人 B.河南人比甲年龄小 C.河南人比山东人年龄大 D.湖北人年龄最小 【解析】分析推理题目,题干有两个条件涉及河南人,可以把河南人作为突破口。 由题干可知,河南人不是甲,也不是乙,则只能是丙;河南人比乙年龄小,即丙比乙年龄小,而丙比湖北人年龄大,则湖北人只能是甲,且年龄最小,因此山东人是乙。由此可得:乙(山东人)>丙(河南人)>甲(湖北人)。故答案选D。 【点拨】匹配型题目的解题关键是找出元素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结合不同类型的关系由确定的推出不确定的,常用图表形式表示元素间关系,有些步骤运用排除法比较方便。 三、排序型 排序型题目的特点是给出多个条件,但只涉及一类元素,这些元素在时间先后、位置顺序或者数量、程度等方面有一定关系。 【例题】北京市为缓解交通压力实行机动车辆限行政策,每辆机动车周一到周五都要限行一天,周末不限行。某公司有A、B、C、D、E五辆车,保证每天至少有四辆车可以上路行驶。已知:E车周四限行,B车昨天限行,从今天算起,A、C两车连续四天都能上路行驶,E车明天可以上路。 由此可知,下列推测一定正确的是: A.今天是周六 B.今天是周四 C.A车周三限行 D.C车周五限行 【解析】分析推理题。首先由“保证每天至少有四辆车可以上路行驶”可知,每天至多有一辆车限行,又E车周四限行,可画图如下:

十个常用破解网络密码的方法

十个常用破解网络密码的方法 个人网络密码安全是整个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个人密码遭到黑客破解,将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例如网络银行的存款被转账盗用,网络游戏内的装备或者财产被盗,QQ币被盗用等等,增强网民的网络安全意识是网络普及进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网民采取安全措施保护自己的网络密码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流行的网络密码的破解方法,方能对症下药,以下是我总结的十个主要的网络密码破解方法。 1、暴力穷举 密码破解技术中最基本的就是暴力破解,也叫密码穷举。如果黑客事先知道了账户号码,如邮件帐号、QQ用户帐号、网上银行账号等,而用户的密码又设置的十分简单,比如用简单的数字组合,黑客使用暴力破解工具很快就可以破解出密码来。因此用户要尽量将密码设置的复杂一些。 2、击键记录 如果用户密码较为复杂,那么就难以使用暴力穷举的方式破解,这时黑客往往通过给用户安装木马病毒,设计“击键记录”程序,记录和监听用户的击键操作,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将记录下来的用户击键内容传送给黑客,这样,黑客通过分析用户击键信息即可破解出用户的密码。 3、屏幕记录 为了防止击键记录工具,产生了使用鼠标和图片录入密码的方式,这时黑客可以通过木马程序将用户屏幕截屏下来然后记录鼠标点击的位置,通过记录鼠标位置对比截屏的图片,从而破解这类方法的用户密码。 4、网络钓鱼 “网络钓鱼”攻击利用欺骗性的电子邮件和伪造的网站登陆站点来进行诈骗活动,受骗者往往会泄露自己的敏感信息(如用户名、口令、帐号、PIN码或信用卡详细信息),网络钓鱼主要通过发送电子邮件引诱用户登录假冒的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站,骗取用户帐号密码实施盗窃。 5、Sniffer(嗅探器) 在局域网上,黑客要想迅速获得大量的账号(包括用户名和密码),最为有效的手段是使用Sniffer 程序。Sniffer,中文翻译为嗅探器,是一种威胁性极大的被动攻击工具。使用这种工具,可以监视网络的状态、数据流动情况以及网络上传输的信息。当信息以明文的形式在网络上传输时,便可以使用网络监听的方式窃取网上的传送的数据包。将网络接口设置在监听模式,便可以将网上传输的源源不断的信息截获。任何直接通过HTTP、FTP、POP、SMTP、TELNET协议传输的数据包都会被Sniffer 程序监听。

逻辑判断削弱论证的几种形式

有些同学反映,做逻辑论证题与做言语题感觉一样,摸不准其中的规律,并且有时候能做对,有时候做不对。今天吉吉以削弱论证为例,给各位进行拆迁。削弱论证,顾名思义,就就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尽量使对方的话变得没有说服力。削弱论证可以分为,直接削弱与间接削弱两种,再往下还可以细分,每种削弱方式的削弱强度也不同,做题时应选择最强削弱类型。 一、直接削弱 1、因果倒置。(削弱强度大) 甲说:您嫁给我吧,我会很努力挣钱,以后会让您有花不完的钱。 乙说:等您什么时候挣了钱,再与我求婚吧。 这里就构成了一种削弱。并且就是因果倒置,生活中,这种例子很多。 2.对比削弱。(削弱强度中) 甲说:今天的饭菜有问题,我吃了一只拉肚子。 乙说:哥儿几个都吃了,也没拉肚子,人家饭菜没问题。 乙的话,就对甲构成了一种削弱,削弱方式就是对比削弱。 3.另有她因。(削弱强度弱) 甲说:今天的饭菜有问题,我吃了一只拉肚子。 乙说:您肠胃炎没好呢,昨天就拉了一天,不就是饭菜的问题。

这里就就是另有她因削弱。 二、间接削弱。 1、否论点(含否前提)(最强削弱) 甲说:这苹果太硬了,我压根咬不动。 乙说:您压根就没牙,怎么知道这东西硬。 这就是否定了论点的前提,也就是否论点的一部分。 2.否论证。(中等削弱) 甲说:八月十五那天晚上,天气晴朗,我伸手不见五指。 乙说:八月十五那天晚上月亮应该很远,视线不至于很差。 这里就就是乙就否定了甲的论证过程。 3.否论据。(削弱强度弱) 法官常说的一句话:证件不足,当庭无罪释放。就就是这个意思。 现在举一个例子,供大家借鉴。 例题1:某保险公司近来的一项研究表明:那些在舒适工作环境里工作的人比在不舒适工作环境里工作的人的生产效率要高25%。这表明,日益改善的工作环境可以提高工人的生产率。以下哪个假设就是对以上因果联系最严重的挑战?( ) A、平均来说,生产率低的员工每天在工作场所的时间比生产效率高的员工要少

行测逻辑判断之求异论证

在中,无论是地市还是副省的国考试卷,可能性推理是重点考察的题型。可能性推理,研究的对象是因果关系,常见的有几个论证模型,今天我们解密的是其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模型——求异论证。 (一)含义 首先拿到一道可能性推理的题,根据问法判定出考的题型是削弱性或者加强型,读题干首先找到前提和结论,敏感的感知到题干符合一些小模型。 求异论证即题干出现求异法的论证。求异法又叫差异法,它是指在被研究现象出现和不出现的两个场合中,如果只有一个情况不同,其他情况完全相同,而且这个唯一不同的情况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场合中存在,在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场合中不存在,那么这个唯一不同的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或结果)。 求异法可用下列图式表示: 场合先行(或后行)情况被研究现象 (1) A,B,C a (2) —,B,C — 所以,A是a的原因(或结果)。 【示例】一项调查表明,某中学的学生对悠悠球的着迷程度远远超过其他任何游戏,同时调查发现,经常玩悠悠球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其他学生相对更好一些。由此看来,玩悠悠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削弱与加强 削弱:找不同属性(尤其本质相关),主要包括另有他因、因果倒置、断开因果链条; 对上述【示例】进行削弱:玩悠悠球的学生都参加了很多课外补习班;学校与学生家长订了协议,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排在前十五名,双方共同禁止学生玩悠悠球。 加强:找相同属性(尤其本质相关),主要包括排除他因、强调此因、强调链条; 对上述【示例】进行加强:玩悠悠球能促进手眼脑协调发展,有利于开发智商;他们除了参加正常的听课以外,没有参加任何补习班。 【例】有一项对500名25-35岁女性进行的科学实验,设置两个实验组,第一组实验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第二组实验者没有服用阿司匹林。结果发现,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眼角比不服用阿司匹林眼角出现皱纹要晚,而且皮肤光滑柔嫩。这一实验表明,阿司匹林有可能成为一种廉价有效的防皱、保青春药物。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两组被实验者的眼角皮肤在实验前是相当的 B.两组被实验者的人数相等 C.第一组被实验者服用的阿司匹林的量较大 D.阿司匹林是人工合成的 【中公解析】A。对比试验必须要求两组实验者在实验前有相同或相近的状态,否则没有意义,A恰好说明了这一点,加强了实验的科学性。B项人数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题干,但并非必须要求的,故加强程度不如A。故答案选A。 求异论证还是可能性推理中比较简单的一个小模型,希望大家掌握好方法,多练几道题目,顺利掌握这个小模型。

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题的常用方法

破解逻辑判断题型的四种常用方法2011-9-7 15:55:10 编辑:钟实来源:人民网【打印】【关闭】【Email推荐】 分享到:新浪微博QQ空间开心网人人网豆瓣 除了找突破口法、假设法这两种精准解答逻辑判断题型的两种方法外,排除法、排序法、图表法、计算法等也是解答逻辑判断题型的常用方法。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在此为考生介绍这四种常用方法: (一)排除法 排除法是分析推理类题目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在解题的全过程中充分使用,从而提高解题速度。排除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例题:甲、乙、丙均为教师,其中一位是大学教师,一位是中学教师,一位是小学教师。并且大学教师比甲的学历高,乙的学历与小学教师不同,小学老师的学历比丙的低。由此可以推出()。 A.甲是小学教师,乙是中学教师,丙是大学教师 B.甲是中学教师,乙是小学教师,丙是大学教师 C.甲是大学教师,乙是小学教师,丙是中学教师 D.甲是大学教师,乙是中学教师,丙是小学教师 解析:此题答案为A。题干涉及了人物(甲、乙、丙)和职务(大学教师、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两类元素,且四个选项都是对所有人物与职务对应关系的判断,较为复杂。因此,由题干条件直接出发,使用排除法应该是最快的。根据题干“乙的学历与小学教师不同,小学老师的学历比丙的低”可知乙和丙都不是小学老师,所以甲是小学老师,对照选项,即可排除B、C、D三项。 (二)排序法 如果题干所列出的元素仅有一类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空间上的次序关系或数量的大小关系等等,可以考虑运用排序法来求解。所谓排序法即在一条直线上将涉及的元素按顺序填入,或运用“<”“>”“=”等符号将元素关系表示出来,从而更直观地解题。 例题:质检部门对A、B、C、D、E五种不同品牌的32寸平板电视机进行检测,发现:A 的耗电量低于B,B的耗电量不比C高,D的耗电量不如E低,E的耗电量不如B低,其中两种品牌电视机的耗电量是相同的。以下论述肯定与以上事实不符的一项是()。 A.B和C的耗电量相同B.A和C的耗电量相同 C.A的耗电量低于D D.E的耗电量不如C高

OD破解常用方法

[分享] OD破解常用方法[复制链接] 一、概论 壳出于程序作者想对程序资源压缩、注册保护的目的,把壳分为压缩壳和加密壳两种 顾名思义,压缩壳只是为了减小程序体积对资源进行压缩,加密壳是程序输入表等等进行加密保护。当然加密壳的保护能力要强得多! 二、常见脱壳方法 预备知识 1.PUSHAD (压栈)代表程序的入口点, 2.POPAD (出栈)代表程序的出口点,与PUSHAD想对应,一般找到这个OEP就在附近 3.OEP:程序的入口点,软件加壳就是隐藏了OEP(或者用了假的OEP/FOEP),只要我们找到程序真正的OEP,就可以立刻脱壳。 方法一:单步跟踪法 1.用OD载入,点“不分析代码!” 2.单步向下跟踪F8,实现向下的跳。也就是说向上的跳不让其实现!(通过F4) 3.遇到程序往回跳的(包括循环),我们在下一句代码处按F4(或者右健单击代码,选择断点——>运行到所选) 4.绿色线条表示跳转没实现,不用理会,红色线条表示跳转已经实现! 5.如果刚载入程序,在附近就有一个CALL的,我们就F7跟进去,不然程序很容易跑飞,这样很快就能到程序的OEP 6.在跟踪的时候,如果运行到某个CALL程序就运行的,就在这个CALL中F7进入 7.一般有很大的跳转(大跨段),比如jmp XXXXXX 或者JE XXXXXX 或者有RETN的一般很快就会到程序的OEP。 Btw:在有些壳无法向下跟踪的时候,我们可以在附近找到没有实现的大跳转,右键-->“跟随”,然后F2下断,Shift+F9运行停在“跟随”的位置,再取消断点,继续F8单步跟踪。一般情况下可以轻松到达OEP! 方法二:ESP定律法 ESP定理脱壳(ESP在OD的寄存器中,我们只要在命令行下ESP的硬件访问断点,就会一下来到程序的OEP了!) 1.开始就点F8,注意观察OD右上角的寄存器中ESP有没突现(变成红色)。(这只是一般情况下,更确切的说我们选择的ESP值是关键句之后的第一个ESP值) 2.在命令行下:dd XXXXXXXX(指在当前代码中的ESP地址,或者是hr XXXXXXXX),按回车! 3.选中下断的地址,断点--->硬件访--->WORD断点。 4.按一下F9运行程序,直接来到了跳转处,按下F8,到达程序OEP。

行测逻辑判断论证结构解析

行测逻辑判断论证结构解析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中的逻辑判断难度较大,往往需要考生掌握一些小技巧来提高解题速度。下面本人为大家带来公务员行测逻辑判断论证结构解析,供大家参考学习。 逻辑判断论证结构解析: “知果求因”与“因果共存”是逻辑判断比较常见的论证结构。 “知果求因”,指的是通过一个已知事实,推测该事实可能发生的原因。例1:了解到某职业运动员退役的消息,即推测退役可能是因为该运动员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积累了大量伤病所致。 “因果共存”则是指已知两个事实,推测这两个事实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例2:刚刚谈了恋爱的小张,最近的工作状态特别好,即推测恋爱是工作状态好的原因。 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其实两种论证结构都是在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那么二者间存在什么样的不同呢? 首先,二者的论据不同,“知果求因”的论据是单一事实,而“因果共存”的论据则是两个已知事实; 其次,二者的结论不同,“知果求因”的结论,是在分析、推测论据中事实发生的原因,而“因果共存”的结论,则是将论据中两个事实建立起因果关系。 根据这些不同,我们可以这样分辨两种结构:如果在结论中,构成因果关系的“因”与“果”两个事实在论据中都已经进行了描述,那么该题目应为“因果共存”的结构。如例2中,恋爱与工作状态好都是我们在论据中已经知道的事实。 在比较清楚后,再对二者分别进行削弱。

对于知果求因,我们可以采用否定此因、另有他因的方式(如例1中可以说明该运动员并没有伤病,或者说明该运动员由于要拓展新领域所以退役);削弱的两种方式中,另有他因的削弱力度更强。 而对于因果共存,我们可以采用另有他因、因果倒置的方式(如例2中可以说明小张最近受到了领导的表扬、职位得到了提升,或者说明小张正是因为工作状态好才吸引了另一半,并坠入爱河);两种削弱方式,因果倒置的削弱力度更强。(注:采用因果倒置存在一个重要前提,即结论中因与果的两个事实在发生的先后性上并不确定。) 逻辑判断论证结构例题: 最近的一项研究指出:“经常吃沙棘果对儿童的智力发育有益。”研究人员对 560 名儿童进行调查,发现那些经常吃沙棘果的儿童,其智力水平较很少吃沙棘果的儿童要高。因此,研究人员发现了沙棘果与儿童智力发育之间的联系。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A.对成年人的研究发现,每天吃沙棘果的人智力水平并不比很少吃沙棘果的人的高 B.调查显示:沙棘果价格非常高,只有富裕家庭的儿童才经常吃,同时这些家庭有条件实现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 C.这项儿童发育研究的课题负责人是沙棘果生产商,其目的就是要扩展沙棘果的销售渠道 D.沙棘果是儿童喜欢的食品,家长经常把沙棘果作为礼物奖给智力表现优异的孩子 【解析】答案选D。题干的结论是“发现了沙棘果与智力发育之间的联系”,即首句中的“经常吃沙棘果对儿童的智力发育有益”。而吃沙棘果、儿童智力发展两个事实,在论

逻辑判断题

例1 某律师事务所有12名工作人员,关于这个事务所的工作人员有以下三个判断: (1)有人会使用计算机。 (2)所有人都不会使用计算机。 (3)所长会使用计算机 上述判断只有一个是假的,以下哪项正确表示了该所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数? A 12人都会使用 B 12人都不会使用 C 仅有一人不会使用 D 仅有一人会使用 E 不能确切的判定该所究竟有多少人会使用计算机 解释:根据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1)是I判断,(2)是E判断,因此它们是矛盾关系,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根据题干给定的条件,“上述判断只有一个是假的”,可推出(3)是真的,所以(1)也是真的,所以(2)是假的,根据逻辑方阵图,可知道正确的应该是有的人会使用计算机,或所有人都会使用计算机。(根据E与A、I之间的对等关系) 所以答案是E。 例2 *某公司财务部共有包括主任在内的8名职员。 有关这8名职员, 以下三个断定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1)有人是广东人。 (2)有人不是广东人。 (3)主任不是广东人。 以下哪项为真? A.8名职员都是广东人。 B.8名职员都不是广东人。 C.只有一个不是广东人。 D.只有一个是广东人。 E.无法确定该部广东人的人数。

解释:(1)是I 判断,(2)是O判断,根据逻辑方阵图, I 与 O 可同真不可同假,又由题干“以下三个断定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因此,(1)与(2)不可同真,只能一真一假,由此可推出(3)是假的。 由逻辑方阵图,(3)(O判断)对应的是A判断,即所有人都是广东人。答案为A。 上面两题可能容易混淆,假如想通过背答案来考试的同学必须注意区别,理解记住逻辑方阵图可能有点难度,但记住了考试时先把图画出,就能很快速正确的解出类似题目。 逻辑基本规律 一、同一律 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思想必须与自身保持同一;更具体的说,(1)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错误;(2)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论题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错误。例题省略。 二、矛盾律 内容是: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其逻辑要求是:在两个相互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中必须否定其中一个,不能两个都肯定。 第十一节演绎推理精要 ㈠、矛盾关系的推理 矛盾关系是指两个语句或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例如,“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买了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没有买保险”之间是矛盾关系,“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没有买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买了保险”之间也是矛盾关系,“张云是总经理”与“张云不是总经理”之间也具有矛盾关系。 根据直言命题之间的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我们可以求解一些问题。 【例题1】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写富家少女鲍细娅品貌双全,贵族子弟、公子王孙纷纷向她求婚。鲍细娅按照其父遗嘱,由求婚者猜盒定婚。鲍细娅有金、银、铅三个盒子,分别刻有

常见格式文件的加密和解密

常用格式文件的加密解密方法 庆云县水务局项目办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三日

目录 0、引子 1 1、新建word文件的加密方法1 1.1任务1 1.2基本步骤1 1.3示范1 2、原有word文件的加密方法4 3、Excel文件的加密方法 4 3.1任务4 3.2基本步骤4 3.3示范4 4、CAD文件的加密方法 5 4.1任务5 4.2基本步骤6 4.3示范6 5、文件的解密方法8 5.1任务8 5.2基本步骤8 5.3示范8

0、引子 我们的日常工作,往往是处理一些文字、表格和图纸。最常用的文件格式有word、excel和CAD。怎样加密、解密这些格式的文件,是我们常遇到的问题。由于文件的加密、解密方法大致一样,所以,这里只介绍这三种文件的加密解密方法。其它格式的文件加密解密,可以参照进行。 加密解密文件需要知道文件格式的后缀名,后缀名又称文件扩展名,是操作系统用来标志文件格式的一种机制。通常来说,一个扩展名是跟在主文件名后面的,由一个分隔符分隔。如文件名“readme.txt”中,readme是主文件名,.txt为扩展名,表示这个文件被认为是一个纯文本文件。常见文档类型及其后缀名和打开方式详见下表。 常见文档类型及其后缀名和打开方式: 1、新建word文件的加密方法 1.1任务 对新建word文档1(未曾保存)进行加密 1.2基本步骤 ①打开菜单“文件”→②点击“另存为”选项→③点击“工具”按钮→④选定“安全措施选项(C)”→⑤输入密码→⑥确定→⑦再次输入密码→⑧确定→⑨保存。 1.3示范 ①打开菜单“文件”:点击菜单栏最左侧的“文件”按钮,弹出“文件”下拉列表; ②点击“另存为”选项:点击“文件”下拉列表的“另存为”选项,弹出“另存为”对话框,如图1所示。

判断推理——逻辑判断

一、必然性推理概念间关系 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 直言命题的变形推理 三段论推理 联言命题与选言命题 假言命题 模态命题 智力推理 概念间关系(概念,是构成命题与推理的基础,只有表达了一类事物的词语才是概念) ①四种概念间关系(概念所表达的事物范围概念的外延) 全同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A B 全异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无重合) A B 交叉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有重合部分,也有不重合部分) A B 真包含(于)关系 A B ②用概念间关系表示直言命题

直言命题(简单命题),是断定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单句 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不同直言命题之间在真假方面所存在的制约关系) 所有A是B.......................反对..........................所有A不是B 推出推出 矛盾 有的A是B.........................下反对.............................有的A不是B “所有A是B”与“有的A不是B”、“.所有A不是B”与“有的A是B”必有一真一假 “所有A是B”与“.所有A不是B”必有一假(可以同假) “有的A不是B”与“有的A是B”必有一真(可以同真) 一个命题前面+“并非”=这个命题的矛盾命题 所有与有的互换,有“不”的去掉,没“不”的加上 直言命题的变形推理(通过改变前提中直言命题的联项或主项与谓项的关系结论) ①换质推理(换一种说法) 双重否定表示肯定 将“不是”改为“是”或将“是”改为“不是” ②换位推理(倒过来说)所有A是B 有些B是A 所有A不是B 所有B不是A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中逻辑判断题这样解更快.doc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中逻辑判断题这 样解更快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中逻辑判断题这样解更快。在公务员考试中,逻辑判断往往是常见的一种题型。而在逻辑判断中,可能性推理又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可能性推理的题目中,很多题干往往是通过某个实验而得出一个结论,对于这类题目如何快速判断,找出削弱和加强的方式。 一、理清题意,了解题型特征 正如上文所说的,简单来说,实验论证往往是由一个实验推出一个结论,接着让我们去削弱和加强该结论。举个例子,比如现在有两块地在种植玉米,分别是A地和B地,在A地种植过程中添加了X化肥,而B地没有,最后发现A地的玉米产量比B地更高。故科学家得出一个结论:X化肥有助于增加玉米的产量。 上面的题目就是一种典型的实验论证。题干由A地添加了X化肥,A地玉米产量更高,得出X化肥有助于玉米增产这个结论。那么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该如何去削弱和加强呢? 二、把握规律,巧解削弱和加强 既然是实验论证,常见的削弱角度其实也可以从实验本身出发。即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 如上题,首先,如果有选项说,A地和B地本身就属于成分不同的两块地,那么A地产量高就不一定是X化肥的作用,

而可能是它本身。因此就可以进行削弱。而如果有选项说,A地和B地的本身成分完全一致,那就是进行加强。 其次,如果有选项说在种植过程中,A地和B地的降水、阳光等存在不同,那也可以进行削弱。而如果说降水、阳光等完全一致,那就是在进行加强。 再次,如果有选项说实验的统计数据和方法不科学合理,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削弱。 总体来看,实验论证的削弱和加强主要就分为三个大的角度: (1)实验前:初始条件是否一致;是否设置对照组 (2)实验中:是否存在其他干扰因素 (3)实验后:数据统计及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三、实战运用,快速解题 例:为了参加中考的篮球投篮测试,体育老师对初三班级里的15名学生的投篮技巧上了两次专门的培训课。培训后老师发现,学生投篮的准确率也比培训前提高了30%。该结果表明,培训课对于提高学生投篮的准确率是十分有效的。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以上论述? A. 这些学生都是篮球爱好者,他们的投篮的准确率比一般学生高 B. 同一班级的其他学生没有参加投篮技巧培训课,他们投

逻辑判断推理解题技巧

逻辑判断推理解题技巧 逻辑判断是国考试每年必考的题型之一,主要考查的是应试人员对文字材料的理解、演绎和归纳。解答时必须严格依据题干所给条件进行推理,不能附加任何说明。 逻辑判断可以分为两类: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其中必然性推理在考试中主要体现为命题推理和智力推理两类题目。现国考以可能性推理作为考试重点,但是必然性推理也是每年的必考题型,下面对必然性推理中智力推理的考情和一些解题技巧进行分析。 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智力分析每年出现1-2题不等。智力分析题形式、题材都变化较多,没有统一模式,但常见的有以下五种题型:真假型、排序性、匹配性、数学型、其他型。 一、真假型 真假型题目的特点为题干给出几句话或者几句描述,但未指出其真假情况,要求根据所给条件进行推理。 【例题】(2012·国家)张老师将文房四宝装在一个有四层抽屉的柜子里,让学生猜笔、墨、纸、砚分别在哪一层。按照笔、墨、纸、砚的顺序,小李猜测四宝依次装在第一、二、三、四层,小王猜测四宝依次装在第一、第三、第四和第二层,小赵猜测四宝依次装在第四、第三、第一和第二层,而小杨猜测四宝依次装在第四、第二、第三和第一层。张老师说,小赵一个都没猜对,小李和小王各猜对了一个,而小杨猜对了两个。 由此可以推测: A. 第一层抽屉里装的是墨 B. 第二层抽屉里装的是纸 C. 第三层抽屉里装的不是笔 D. 第四层抽屉里装的不是砚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以画图表如下: 由上表,显然几人的猜测有一致之处,再由张老师说的话继续完善表格进行推理。由“小赵全部猜错”,可知其他几个人猜测的跟小赵一样的也全部错误,即下图阴影部分都是错的。 又由于小杨和小李对于墨和纸的猜测相同(如上图圆圈圈示),且小李只对1个,而小杨只

逻辑判断快速解题技巧

一.条件有矛盾真假好分辨 试题1: 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因涉嫌而被传讯。四人的供述如下: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 乙:我们中有人作案;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 丁:我没作案。 如果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 A.说真话的是甲和丁B.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c.说真话的是甲和丙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 这是典型的利用分析矛盾解析的试题。历年至今,在全国各地公务员考试中屡不鲜。解析这类试题,关键要找到条件之间的逻辑矛盾,然后真假自明。 什么是逻辑矛盾?简明地说,两个不同的断定,必有一个真,一个假。比如:“这马是白的”和“这马不是白的”就构成了逻辑矛盾。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而“这马是白的”和“这马是黄的”就不是逻辑矛盾。虽然它们不能同真,但有可能都是假的——如果它是一匹红色的马呢? 了解了这些常识,可以利用分析矛盾的方法,解答上题。 [解析] 1)四人中,两人诚实,两人说谎。 2)甲和乙的话有矛盾!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 乙:我们中有人作案; 可断定:甲和乙两人一个诚实一个撒谎。剩余丙、丁两人中也必然是一个诚实一个撒谎。 3)假设:丁说的是真话,那么,可推出丙说的话也真啊!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 丁:我没作案。 显然,丁说真话不成立,于是推出:丁说假话,丙说真话。 4)断定了丁说假话,就推出甲说的也是假话,乙说真话。 答案B。即: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试题2: 军训最后一天,一班学生进行实弹射击。几位教官谈论一班的射击成绩。 张教官说:“这次军训时间太短,这个班没有人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孙教官说:“不会吧,有几个人以前训练过,他们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周教官说:“我看班长或是体育委员能打出优秀成绩。” 结果发现三位教官中只有一人说对了。 由此可以推出以下哪一项肯定为真()? A.全班所有人的射击成绩都不是优秀。 B.班里有人的射击成绩都是优秀。 C.班长的射击成绩是优秀。 D.体育委员的射击成绩不是优秀。 [解析] 1)三人中只有一个说的对。 2)张、孙二教官说法矛盾: 张教官说:“这次军训时间太短,这个班没有人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孙教官说:“不会吧,有几个人以前训练过,他们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断定:张孙二人一对一错。因仅有一人对,第三个人周教官必错无疑。 2)周教官说: 我看班长或是体育委员能打出优秀成绩。 这是错话,所以班长和体育委员都不优秀(任哪一个优秀周都不会错了)。答案D。 试题3: 某律师事务所共有12名工作人员。 ①有人会使用计算机; ②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 ③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 上述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以下哪项正确表示了该律师事务所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数? A. 12人都会使用。 B. 12人没人会使用。 C. 仅有一个不会使用。 D. 仅有一人会使用。 [解析] 1)假设条件③真,那么条件②也必然真,这和题中“只有一真”矛盾。 ②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 ③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

判断推理逻辑判断

判断推理逻辑判断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一、必然性推理概念间关系 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 直言命题的变形推理 三段论推理 联言命题与选言命题 假言命题 模态命题 智力推理 概念间关系(概念,是构成命题与推理的基础,只有表达了一类事物的词语才是概念) ①四种概念间关系(概念所表达的事物范围概念的外延) 全同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A B 全异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无重合) A B 交叉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有重合部分,也有不重合部分) A B 真包含(于)关系 A B ②用概念间关系表示直言命题 直言命题(简单命题),是断定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单句 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不同直言命题之间在真假方面所存在的制约关系) 所有A是B.......................反对..........................所有A不是B 推出推出 矛盾 有的A是B.........................下反对.............................有的A不是B “所有A是B”与“有的A不是B”、“.所有A不是B”与“有的A是B”必有一真一假 “所有A是B”与“.所有A不是B”必有一假(可以同假) “有的A不是B”与“有的A是B”必有一真(可以同真) 一个命题前面+“并非”=这个命题的矛盾命题 所有与有的互换,有“不”的去掉,没“不”的加上 直言命题的变形推理(通过改变前提中直言命题的联项或主项与谓项的关系结论) ①换质推理(换一种说法) 双重否定表示肯定 将“不是”改为“是”或将“是”改为“不是” ②换位推理(倒过来说)所有A是B 有些B是A 所有A不是B 所有B不是A 有些A是B 有些B是A

除了找突破口法假设法这两种精准解答逻辑判断题型的两种方法外排除法排序法图表法计算法等也是解答逻辑判断

2011内蒙古政法干警考试冲刺:破解逻辑判断题型的四种常用方法 除了找突破口法、假设法这两种精准解答逻辑判断题型的两种方法外,排除法、排序法、图表法、计算法等也是解答逻辑判断题型的常用方法。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在此为考生介绍这四种常用方法: (一)排除法 排除法是分析推理类题目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在解题的全过程中充分使用,从而提高解题速度。排除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例题:甲、乙、丙均为教师,其中一位是大学教师,一位是中学教师,一位是小学教师。并且大学教师比甲的学历高,乙的学历与小学教师不同,小学老师的学历比丙的低。 由此可以推出()。 A.甲是小学教师,乙是中学教师,丙是大学教师 B.甲是中学教师,乙是小学教师,丙是大学教师 C.甲是大学教师,乙是小学教师,丙是中学教师 D.甲是大学教师,乙是中学教师,丙是小学教师 中公名师解析:此题答案为A。题干涉及了人物(甲、乙、丙)和职务(大学教师、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两类元素,且四个选项都是对所有人物与职务对应关系的判断,较为复杂。因此,由题干条件直接出发,使用排除法应该是最快的。 根据题干“乙的学历与小学教师不同,小学老师的学历比丙的低”可知乙和丙都不是小学老师,所以甲是小学老师,对照选项,即可排除B、C、D三项。 (二)排序法 如果题干所列出的元素仅有一类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空间上的次序关系或数量的大小关系等等,可以考虑运用排序法来求解。 所谓排序法即在一条直线上将涉及的元素按顺序填入,或运用“<”“>”“=”等符号将元素关系表示出来,从而更直观地解题。 例题:质检部门对A、B、C、D、E五种不同品牌的32寸平板电视机进行检测,发现:A 的耗电量低于B,B的耗电量不比C高,D的耗电量不如E低,E的耗电量不如B低,其中两种品牌电视机的耗电量是相同的。 以下论述肯定与以上事实不符的一项是()。 A.B和C的耗电量相同 B.A和C的耗电量相同 C.A的耗电量低于D D.E的耗电量不如C高 中公名师解析:此题答案为B。题干描述的每个条件都涉及两两品牌耗电量的高低,可 以此为依据进行排序。 根据题干可知,各种品牌电视机的耗电量关系如下:A

判断推理经典视频:逻辑判断之枚举归纳论证的加强和削弱

判断推理经典视频:逻辑判断之枚举归纳论证的加强和削弱 本视频学习如何加强和削弱枚举归纳方式的论证。枚举归纳论证也就是通过抽样调查,得出部分数据来归纳整体数据的论证方式。加强方式主要有两种,即数据足够多,样本很典型,具有代表性,削弱则相反,即数据不够,样本不具代表性。当然,这只是基本的解题思路,题目一般会设置干扰选项,或者与其他论证方式联合考查,对几种常见的论证方式,考生要能够熟练运用。 例题1 、交管局要求司机在通过某特定路段时,在白天也要像晚上一样使用大灯,结果发现这条路上的年事故发生率比从前降低了15%。他们得出结论说,在全市范围内都推行该项规定会同样地降低事故发生率。 最能支持上述论断的一项是?( ) A. 该测试路段在选取时包括了在该市驾车时可能遇见的多种路况 B. 由于可以选择其他路线,因此所测试路段的交通量在测试期间减少了 C. 在某些条件下,包括有雾和暴雨的条件下,大多数司机已经在白天使用了大灯 D. 司机们对在该测试路段使用大灯的要求的了解来自于在每个行驶方向上的三个显著的标牌 例题2、“闪婚”是指男女双方恋爱不到半年就结婚。某研究机构对某市法院审理的所有离婚案件作了调查。结果显示,闪婚夫妻3年内起诉离婚的比例远远高于非闪婚夫妻。由此,该研究机构认为闪婚是目前夫妻离婚的一个重要原因。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以上论证?( ) A. 调查发现,离婚最快的夫妻常常不是闪婚夫妻 B. 到该市民政部门办理的协议离婚案件占该市离婚案件总量的70% C. 调查显示,闪婚夫妻婚后感情更加融洽 D. 调查显示,恋爱时间过长的夫妻离婚率高于闪婚夫妻 例题3、有关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对超级女生这个娱乐节目不感兴趣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最

逻辑判断题型分析与解题技巧

逻辑判断题型分析与解题技巧 此种题型是在每道题中给出一段述,这段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请你根据这段述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能够从述中直接推出的结论。 逻辑判断主要考察的是应试者逻辑推理判断的能力。从作题的要求也可以看出,做逻辑判断题目必须紧扣题干容,以题目中的述为依据,根据形式逻辑的推论法则推出正确结论。题中的述是被假设为正确的,不要对其作出怀疑或否定,给自己解题带来不必要的干扰。对于逻辑判断题目中比较难的,多种条件相互制约或是数理逻辑的题目,可以忽略其具体情境,在草纸上抽象出其数理模型,加以逻辑运算这样比较容易得出结论。下面举几个比较典型的例题来分析一下如何做这种题目。 解题技巧 1、紧扣题干容,不要对题中述的事实提出任何怀疑,不要被与题中述不一致的常理所干扰; 2、紧紧依靠形式逻辑有关推论法则严格推理,注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者之间的关系; 3、必要时,可以在草稿纸上用你自己设计的符号来表示推论过程,帮助你记住一些重要信息和推出正确结论。 逻辑方正 A判断:全称判断,所有s 都是 p 例如“一切鲸都是水栖哺乳动物”。 E 判断:全称否定,所有s 都不是 p 例如“所有被子植物不是裸子植物”。 I 判断:特称肯定,有些 s 是 p 例如“有的水生动物是用肺呼吸的”。O判断:特称否定,有些 s 不是 p 例如“有的鸟不是会飞的”。 1.A命题(所有S是P)与E命题(所有S不是P)之间的关系,例如: 我班所有同学都是共青团员。 我班所有同学都不是共青团员。

二者决不能同真,即一个真,另一个必假;但二者可以同假,即当一个假时,另一个可真可假。这种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的关系,逻辑上叫做“反对关系”。 2.I命题(有的S是P)与O命题(有的S不是P)之间的关系,例如: 我班有的同学是共青团员。 我班有的同学不是共青团员。 二者不能同假,即一个假时,另一个必真;但二者可以同真,即当一个真时,另一个可真可假。这种不能同假、可以同真的关系,逻辑上叫做“下反对关系”。 3.A命题(所有S是P)与O命题(有的S不是P),正命题(所有S不是P)与I命题(有的S是P)之间的关系,例如: 我班所有同学都是共青团员。 我班有的同学不是共青团员。 二者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逻辑上叫做“矛盾关系”,即一真一假。又如:我班所有同学都不是共青团员。 我班有的同学是共青团员。 二者也是这种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 4.A命题(所有S是P)与I命题(有的S是P),正命题(所有S不是P)与O命题(有的S不是P)之间的关系,例如: 我班所有同学都是共青团员。 我班有的同学是共青团员。 二者的关系是:全称命题真,特称命题必真;全称命题假,特称命题真假不定(即可真可假),特称命题假,全称命题必假;特称命题真,全称命题真假不定(即可真可假)。这种真假关系,逻辑上称之为“差等关系”。又如: 我班所有同学都不是共青团员。 我班有的同学不是共青团员。 二者也是“差等关系”。 上述这四种关系,在逻辑史上有人曾用一个正方图形来表示。这也就是传统逻辑中所谓的“逻辑方阵”。见下图:

逻辑判断解题思路解析(逻辑分析类)

逻辑判断解题思路解析(逻辑分析类) 逻辑分析类 逻辑分析题偏重于考察考生的缜密严峻的推理以及对具体事物的抽象能力,解分析题从宏观角度是对大局的认识,框架的认识;从微观角度是对每个条件的具体使用方法的灵活运用。 逻辑分析题从推理思路上也属于归纳型,即“自上而下推理”,其解题关键是要“把条件用尽”,即对于题目所给出的规则,必须边读题边把题目所给出的条件一条条在草稿纸上逐一列出,同时要善于分析隐含条件。解这类考题最好能借助于一些技巧,比如列个表或画个图,有时需要借助于归谬法。 (一)排序 排序是最简单的逻辑分析题,该题型一般在题干部分给出不同对象之间的若干个两两对比的结果,要求从中推出具体的排序。解这类题型的主要思路是要把所给条件抽象成最简单的排序形式。 -甘蓝比菠菜更有营养。但是,因为绿芥兰比莴苣更有营养,所以甘蓝比莴苣更有营养。 以下各项,作为新的前提分别加入到题干的前提中,都能使题干的推理成立,除了 A.甘蓝与绿芥兰同样有营养。 B.菠菜比莴苣更有营养。 C.菠菜比绿芥兰更有营养。

D.绿芥兰比甘蓝更有营养。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D。 D项断定:绿芥兰比甘蓝更有营养。题干断定:绿芥兰比莴苣更有营养。由这两个断定显然不能推出“甘蓝比莴苣更有营养”。 其余各项,作为新的前提分别加入到题干的前提中,都能使题干的推理成立。 -去年MBA入学考试的五门课程中,王海天和李素云只有数学成绩相同,其他科的成绩互有高低,但所有课程的分数都在60分以上。在录取时只能比较他们的总成绩了。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能够使你判断出王海天的总成绩高于李素云? A.王海天的最低分是数学,而李素云的最低分是英语。 B.王海天的最高分比李素云的最高分要高。 C.王海天的最低分比李素云的最低分高。 D.王海天的最低分比李素云的平均成绩高。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D。 因为王海天总成绩不会小于最低分的五倍,而李素云的总成绩正好是平均成绩的五倍,所以“王海天的最低分比李素云的平均成绩高”意味着“王海天的总成绩比李素云的总成绩高”。答案A不能提供有用的信息,答案B、C提供的信息不充分。 (二)集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