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城建史答案

外国城建史答案

外国城建史答案
外国城建史答案

外国城建史

一、

1.Priene:普南城,希腊化时期的城市,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于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执政时进行了彻底重建。城市背山面水,顺地势往下发展并与地形配合。城市面积甚小,建于4个不同高程的宽阔台地上。城市按希波丹姆规划型式进行建设,顺等高线有7条7.5米宽的东西向街道,与之垂直相交的有15条3~4米宽的南北向台阶式步行街。市中心广场居城市想要位置,占道路交叉处中心地带的两个整街坊与局部其他地段。广场东、西、南三面均有敞廊,廊后为店铺与庙宇。有约80个街坊,面积甚小。估计全城可供4000人居住。

2.Pampeii:共和时期著名城市庞贝始建于公元前4世纪左右,是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时被淹没的罗马共和时期古城。它原来是规则的营寨城市,后逐渐发展为古罗马的重要商港和休养城市。整个城市有以火山为中心统一构图的思想。庞贝城有8个城门,城市平面不规则。城西南角是市中心广场,周围建筑物是先后建的、较凌乱,所以后来沿边建造了一圈两层高的柱廊。城市南部还有一个三角形的广场。城市一般住房和商店是一层或两层的,房屋围绕天津。

3.Patrick.Geddes: 帕特里克·盖迪斯是苏格兰生物学家,人文主义规划大师,创造了“城市科学”这一术语,著作《进化中的城市》。历史贡献是他首创了区域规划的综合研究,这使他成为西方城市科学走向综合的奠基人。

https://www.doczj.com/doc/915794048.html,anic Decentralization:芬兰建筑师伊里尔。沙里宁为缓解由于城市机能过于集中所产生的弊病,提出了有机疏散理论。这在当时是一种有关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新的理论。他认为“日常的活动”可作集中的布置,不经常的“偶然的活动”则作分散的布置。对其后欧美各国发展新城、改建旧城,以至大城市向城郊疏散扩展的工作均起着重要的影响。

5.Neighbourhood Unit:美国建筑师佩利在编制纽约区域规划方案时针对纽约等大城市人口密集、房屋拥挤、居住环境恶劣和交通事故严重的现实,发展了邻里单位的思想,以此作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不仅是一个新的设计概念,而且成为一种社会工程。

6.CIAM:1928年在瑞士成立了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简称CIAM。发起人包括柯布、格罗皮乌斯、阿尔瓦。阿尔托。59年停止活动。目的是反抗学院派势力,为现代建筑确定方向。在传播现代主义建筑和城市规划设计思想方面影响深远。

7.Team10:1955年在阿尔及利亚召开国际现代建筑师会议第十次小组的成立大会。第十小组的城市设计思想的基本出发点是对人的关怀和对社会的关注。54年在荷兰发表《杜恩宣言》提出“人际结合”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城市形态——簇群城市。

8.Place:场所,指由特定的人或事所占有的环境特定部分。重要特征:场所的占有性;非空间性;随机性。当空间被赋予文化和区域内容所生成的文脉意义之后,才变成场所。

9.CBD:中央商务区,城市中商业和商务活动集中的主要地区。

10.Megalopolis:大城市连绵区。60年代城市群体布局也成为世界城市的发展模式之一。这种布局的特点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聚集着众多的城市,组成一个相互依赖、兴衰与共的经济组合体。称为大城市连绵区。(p199 大城市连绵区的形成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之一。它是一般呈带状的、规模很大的城镇集聚区。以若干个大城市为中心,大中小城镇连续分布,形成城镇化的最发达的地带,组成相互依赖、兴衰与共的经济组合体。)

11.新建筑运动:一次大战后,在西欧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建筑与城市建设中的矛盾激化了。一些年轻建筑师以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及勒。柯布西耶为代表,倡导了新建筑运动。他们有较完整的理论观点,有一批创作实例,又有了包豪斯学院的教育实践。到20年代后期,成为欧洲现代建筑思潮。它的影响扩大到世界各地。

12.卫星城理论: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追随者雷蒙。翁温于1922年出版了《卫星城市的建设》一书。正式提出了卫星城市的概念,指出,卫星城市系在大城市附近,并在生产、经济

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受中心城市的吸引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或人工镇。它往往是城市集聚区或城市群的外围组成部分。

13.米尔顿.凯恩斯:独立新城,被誉为英国第三代新城的代表。距伦敦80公里,1967年开始规划,1970年开始建设。为适应附近地区人口增加和疏散伦敦的工业和人口,规划人口25万人。特点:土地使用与交通紧密结合;活动中心布置在环境区边缘;交通系统的高效率和经济性;突出景观效果。

14.巴比坎中心:是一个兼作大型文艺活动和生活居住的综合中心。是英国最大的金融、贸易中心。战后为振兴内城,于1955年开始规划设计,1981年完成全部建设,为内城创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这个地区的城市更新与改建的成功,曾博得各国规划界的好评。

15.中心地理论:德国地理学家瓦尔特。克里斯塔勒与1933年提出了中心地理论。二战后首先在美国、荷兰、瑞典等地得到承认。其理论要点是从行政管理、市场经济、交通运输等三个方面对城市的分布、等级和规模进行研究,提出了利息那个的正六边形城市体系模式。16.增长极核理论:50~60年代,不少发展中国家以中心地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增长极核策。略。增长极核概念是1955年由法国经济学家F。佩鲁提出的,只要顶啊是把工业等建设快速地在少数几何(一般指经济上能真早较快的城市)进行,以促使极核本身增长和首先繁荣,并企图以极核的影响来带动其附近的发展。

17.城市设计五要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

18.公众参与:社会公正命题的提出,导致了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思想的蓬勃兴起。1947年英国《城乡规划法》中已明确并要求规划中需要有一定形式的公众参与。1960年代后,“公众参与”意识真正诞生。1968年英国的《城乡规划法》明确规定使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得到了有效的制度保障。理论主要有:倡导性规划,市民参与阶梯,联络性规划

19.新城市主义: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城市规划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核心是以现代需求改造旧城市市中心的精华部分,使之衍生出符合当代人需求的新功能,建立新的密切邻里关系和城市生活内容,但是要保持旧的面貌,特别是城市尺度。提倡采取一种有节制的、公交导向的“紧凑开发”模式。新城市主义成功地把多样性、社区感、俭朴性和人性尺度等传统价值标准与当今现实生活环境有机结合起来。

20.精明增长:受生态主义和新城市主义等思想的影响,1997年美国马里兰州州长提出了精明增长的概念。特别强调对城市外围有所限制,而更要注重发展现有城区。主要做法:保持良好环境,强调以公共交通和步行交通为主的开发模式;鼓励市民参与规划,培育社区意识;通过有效增长模式改变城市中心区衰颓趋势;对土地利用采用“紧凑模式”,在现有建成区内进行“垂直加厚”;提倡土地混合使用、住房类型和价格多样化。

二、问答题

1.古埃及城市建设有哪些成就? P9

1)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村、镇、庙宇建于尼罗河畔的天然或人工高地上,有利于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金字塔建于尼罗河两岸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使法老实体不受河流泛滥之患。

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如卡洪城主要分两个区,阿玛纳分三个区,均体现了功能分区原则。

3)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对其后古希腊希波丹姆规划型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4)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地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在卡纳克与鲁克索神庙的群体设计中,运用了2公里长的中轴线布局,两边

布置约1000具狮身人面像。规划中应用了对称、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建筑构图手法。在阿玛纳的建设中也采用了类似的规划手法。

2.试分析描述雅典卫城的空间序列效果并加以评价。P25-28

雅典卫城是当时宗教的圣地和公共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雅典极盛时期的纪念碑。

雅典卫城在城内的一个陡峭的高于平地70~80米山顶上,用乱石在四周砌挡土墙形成大平台。

卫城发展了民间圣地建筑群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势,同时照顾山上山下的观赏。

雅典卫城的建筑师三向量的实体。卫城的建筑布局不是刻板的简单轴线关系,而是经过人们长时期的步行观察思考和实践的结果。卫城各建筑处于空间的关键位置上,如同一系列有目的地雕塑。它既考虑到置身其中的没,有考虑到从城下四周仰望时的美。

进入卫城大门后,迎面是10米的雅典娜雕像,丰富了卫城的景色,并同意了分散在周边的建筑群。绕过雕像,地势越走越高,右边是宏伟端庄的帕特农神庙,体现了雅典人的智慧和力量。向左是秀丽的伊瑞克提翁神庙女像柱廊。骑着与帕特农神庙对立统一的构图作用。为体现城市为平民服务,在卫城南坡有平民活动中心、露天剧场和竞技场。

1940年多加底斯发现卫城建筑布置、入口与各部分的角度都有一定关系,合乎庇撒格拉斯的数学分析。

雅典卫城是古希腊文化珍宝之一。出色地体现了希腊民族政治的进步,平民对现实生活的讴歌,和城邦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

3.西方哪一位规划专家最先在理论上阐述方格网城市规划型制?这种型制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成了一种权威模式?

希波丹姆。希波战争前,希腊城市大多为自发形成,没有统一规划,路网不规则,多为自发形式。公元前5世纪,规划师希波丹姆于希波战争后从事大规模的建设活动中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大规模地在重建希波战争后被毁的城市予以实践。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和数的和谐,以取得秩序和美。

希腊化时期,手工业、商业和文化达到比希腊古典时期更高的水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也有很大的发展。这种布局规整、模式统一的规划在当时殖民城市建设量大、规划力量不足的情况下被广泛采用。对一些主要为外国商人及水手居留的港口城市,有易于辨认路径与方向性强的种种优点。

4.古罗马营寨城的规范形式如何?最具代表的是哪一个?

规范形式:方正的城墙;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中间的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南西北4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外形已不复是圆形而改用方形,不用选高地为城址。最具代表的是建于公元100年即罗马帝国时期的北非城市提姆加德。

5.试述维特鲁威(Vitrvius)的城市规划型制并予以评价。

关于城址选择,指出必须占用高爽地段,不占沼泽地、病疫滋生地,必须有利于避浓雾、强风和酷热,有良好的水源供应,有丰富的农产资源以及有便捷的公路或河道通向城市。

关于建筑物选址,探讨了建筑物的性质,同城市的关系。地段四周的现状、道路、地形、朝向、风向、阳光、水质、污染等等。

关于街道的布置,研究了街道与常风向的关系,与公共建筑位置的关系。对广场的设计,他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设,以及研究用当地动物内脏试验的方法进行饮用水的试验等。

关于理想城实模式,把以数的和谐为基础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理性主义思想统一起来,强调建筑物整体、局部以及各个局部之间和整体之间的比例关系,并且充分考虑到了城市防御和方便使用的需要。

平面为八角形,城墙塔楼间距不大于箭射距离,使防守者易于从各个方面狙击攻城者。城市路网为放射环形系统。市中心广场有神庙居中,为避强风,放射形道路不直接对向城门。

评价:维特鲁威的理想城实模式对其后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6.西欧中世纪初期发生了哪些重大社会变迁?对城市发展来说产生了什么后果?

罗马帝国晚期、努力和隶农起义结合日耳曼人等蛮族的入侵,摧毁了西罗马奴隶制帝国,出现了众多割据的蛮族王国,西欧进入了封建社会。其社会特点是封建世袭领地的分封和教会的庄园化。

后果: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自然经济使生活中心转入乡村。罗马时代的大城市多数荒废,有的变为封建国家的行政中心、教会中心或军事据点而不再是手工业和商业的经济中心。各地建设的设防城塞被毁,西欧各个小国家分成许多更小的贵族领地,仅有一些城堡或教堂建筑的建设活动。在这个漫长的时期中几乎没有城市建设和与古代城市的联贯性。

7.中世纪中、后期欧洲城市是依托哪些因素发展起来的?这些城市发展的社会和经济条件是什么?

因素:军事要塞、封建领主和教会的势力、商业交通。

条件:要塞型城市是罗马帝国遗留下来的前哨居民点,以后发展成新社会的核心和适宜居住的城镇。城堡型城市是在封建主的城堡周围发展起来的,周围有教堂或修道院。在教堂附近形成广场成为城市生活的中心。商业交通型城市由于其地理位置的优越,而在商业、交通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要道、关隘、渡口通常是进行商品交换的手工业者和商人的聚居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不断扩建城墙,而且在城墙外产生城郊区,主要是手工业者居住的市街地。城市公共区的结构十分复杂,所有权力中心都必须相互毗邻地安排在这里,较大的城市往往有几个中心。宗教权利与世俗对立越来越清晰,教堂成为城市中心,控制城市的整体布局,教堂广场是市民集会、狂欢和从事各种文娱活动的中心场所。

8.日本在中世纪如何吸收中国城市文化?有哪些仿中国城市规划的作品?何时开始独立发展自己的文化?

如何吸收:建造仿中国规划的城市:平城京是全仿隋唐长安城。整齐的方格形(条坊制)的城市,正中有朱雀大街把城市分为两半,各有一处市场,叫东市和西市。朱雀大街北端连接宫城。之后各地州府也建造类似的方格形城市。

作品:平城京、平安京

独立发展:自公元894年起,停止派遣唐史,逐渐摆脱对中国文化的模拟,形成日本独特的文化。

9.文艺复兴时期在城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何成就与局限?

成就:阿尔伯蒂继承了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思想理论,1450年著述《论建筑》,主张首先应从城市的环境因素来合理考虑城市的选址和选型,且结合军事防卫的需要来考虑街道的布局。提出了理想城市的模式,在文艺复兴时期,他是用理想原则考虑城市建设的开创人。

费拉锐特《理想的城市》,认为应该有理想的国家、理想的人、理想的城市。1464年作了一个理想城市方案,其后欧洲各国设计的许多几何形城堡方案有不少受它影响。

意大利学者斯卡莫齐设计了威尼斯王国的帕尔曼-诺伐城,建于1593年,是为防御而

设的边境城市,中心为六角形广场,辐射道路用三组环路联结,城市中心点设棱堡状的防御性构筑物。

斯卡莫齐还有个理想城市方案:城市中心建有宫殿的市民集会广场,两侧为两个正方形的商业广场。南北分别为交易所及市场广场。主要广场的南侧有运河横穿。

局限:由于没有出现引起城市巨大变化的新的生产方式,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还没有为城市的大发展创造充分的条件,所以城市没得到彻底改造,有的停留在对理想城市的理论探讨上,有的仅集中在一些局部地段如广场建筑群等的改建工作。

10.简述凡尔赛规划的规划设计特点及其影响。

宫城占地1500公顷。长达3公里、容纳2万人

特点:1放射性道路但包含在一个视野内

2强烈的轴线

3严格的对称

水渠、树木、花园、喷泉等非常几何化

冲破了意大利的约束形式,开展成法兰西独特的简洁豪放的性格

园周不设围墙,使园内绿化冲破界限,与田野连成一片,是巴洛克取得无限感的手法反映了法国的王权、财富和人超越自然的理想—王权至上、唯理主义。俄国彼得大帝1711年建夏宫,普鲁士王弗烈德里克1747年建无忧宫,奥地利皇弗里茨一世及玛利亚皇后建维也纳夏宫。

凡赛尔宫的总体布局对欧洲的城市规划有很大影响。

11.近代工业革命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带来什么影响?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有何严重问题?

城市化进程促使城市人口的增加数为显著。圈地占用农田规模有增无减,大批失地农民从田间涌入城市。城乡手工业者也纷纷破产,投入城市的雇佣大军。蒸汽机的使用将洁净的水使用后变为污水,将城市的洁净河道变为排污水沟。1830年左右霍乱猖獗,一些大城市各种传染病盛行。工厂主赴乡村不断建设新厂,这些新厂又不断形成新的工业城市,往往在旧的工业城市周围接二连三地聚集起来,由于大工业需要新的交通工具,在交通沿线也形成了一系列独立的城市。

资本主义城市的迅速发展与城市分布的不平衡带来了城市建设的种种矛盾:

1.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引起城市畸形发展,市区地价昂贵,建筑拥挤,

密度过高,居住条件恶化。

2.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引起了城市功能结构的变化,破坏了原来与哦台语封建城市的那种

以家庭经济为中心的城市结构。由于土地私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工厂盲目地建造和杂乱无章地分布。

3.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大大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各种商业金融机构在市中心集聚。资本

家、地产商大量的以谋利为目的的出租空间。劳动人民居住条件恶化形成贫民窟,资产阶级在环境较好的地区建造高级住宅别墅,城市中阶级对立,两极分化极端严重。

4.城市盲目扩展,布局混乱,形成大量的、紊乱的人流货流,造成车辆剧增和交通阻塞。

5.城市各种公用设施提供了远比封建社会高得多的城市物质生活条件。但随着工业的盲目

发展,大量污水废弃垃圾污染城市环境。

6.城市中建筑紊乱,省市设计缺乏整体环境考虑,建筑艺术衰退。城市环境景观质量下降。

12.近代法国巴黎改建体现了什么指导思想?如何评价拿破仑第三时期的奥斯曼计划(Haussmann Plan)?

指导思想:1国内国际铁路开通,使巴黎成为交通枢纽

2使城市迅速发展,改变原有的结构功能,使其满足发展的需求

3城市改建既有功能要求,又有改造市容、装点帝都的艺术要求

4政治目的:从市中心迫迁无产阶级,改善巴黎贵族与上层阶级的居住环境,拓宽大道,疏导城市交通,消灭狭窄街巷,利于统治者镇压起义者

评价:1巴黎改建用巴洛克的大拆大建改造巴黎古城,为帝国风格树碑立传,促进城市的近代化,但未能解决城市工业化提出的新的要求,未能解决城市贫民窟的问题

2奥斯曼对巴黎城市改造所采取的大胆改革措施和城市美化运动具有历史意义,使巴黎在当时被誉为最美丽的城市。整个欧洲在19世纪下半叶都经历了奥斯曼式的调整与改造,其影响还波及了美国,体现在伯哈姆在1909年完成的芝加哥方格网规划中

13.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城市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有哪些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城市方案?有何特点?

社会背景: 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到重要时期,作为政治控制手段和城市规划完全不适合了,要求探索新的理论和进行新的实践。

著名方案:1托马斯。摩尔“乌托邦”空想了社会主义的“乌托邦”54个城,城与城之间最远一天可以到达,废弃财产私有观念。特点:这种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进步性是主张消灭剥削制度和提倡财产公用,其保守性是代表封建小生产者反对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一露头的新的生产方式

219世纪初欧文的“新协和村”特点:把城市作为一个完整的经济范畴和生产生活环境进行研究

3傅立叶的法郎吉特点:废除家庭小生产,以社会大生产代替

总的特点:把城市作为一个社会经济实体,把城市建设和社会改造联系起来,以及其规划思想的出发点是为着解决广大劳动者的生活、工作问题,在城市规划思想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14.简述霍华德田园城市(Garden City)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田园城市理论主要集中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中,首先,提出著名的三种磁力的图解,及现在的城市和乡村都具有相互交织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基于这样的分析,他提出建立一种“城乡磁体”,把城市的高效率和高度活跃的城市生活和乡村环境清新、美丽如画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摆脱当时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为控制城市规模、实现城乡结合,霍华德主张任何城市达到一定规模时,应该停止增长,其过量的部分由临近的另一个城市来接纳。即若干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城市,构成一个城市组群。

意义:田园城市是一种带有先驱性的城市模式,具有一种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其后出现的一些城市理论如有机疏散理论。卫星城镇论有相当大的影响。20世纪40年代以后,在某些规划方案的实践中也反映了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思想。

15.什么是城市分散主义?什么是城市集中主义?各有哪些代表人物和理论?

什么是城市分散主义:反对现代大城市,主张取消大城市

什么是城市集中主义:现代城市规划应提高建筑高度,向高层发展;增加人口密度;增加道路用地,改善交通;增加空地、绿地,改善环境质量

分散:

霍华德(田园城市)他提出建立一种“城乡磁体”,把城市的高效率和高度活跃的城市生活

和乡村环境清新、美丽如画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摆脱当时城市

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为控制城市规模、实现城乡结合,霍华德主

张任何城市达到一定规模时,应该停止增长,其过量的部分由临

近的另一个城市来接纳。即若干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城市,构

成一个城市组群。

雷蒙.恩温(卫星城)卫星城市在大城市附近,并在生产,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受中心城市的吸引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或城镇。

沙里宁(有机疏散)城市作为一个机体,是生命有机体的内部秩序一致的,不能听其自然地

凝成大块,而要把城市的人口和工作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

发展的离开中心的地域上去。

赖特(广亩城市)把集中的城市重新分布在一个地区性农业的方格网格上的方案。他认为,在汽车和廉价电力遍布各处的时代里,已经没有将一切活动都集中在城市

的需要,二最为需要的是如何从城市中解脱出来,发展一种完全分散的、

低密度的生活居住就业相结合在一起的新形式。

马塔(带型城市)是一种主张城市平面布局呈狭长带状发展的规划理论。“带形城市”的规

划原则是以交通干线作为城市布局的主脊骨骼;城市的生

活用地和生产用地,平行地沿着交通干线布置;大部分居民

日常上下班都横向地来往于相应的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

交通干线一般为汽车道路或铁路,也可以辅以河道。城市

继续发展,可以沿着交通干线(纵向)不断延伸出去。

集中:勒.柯布西耶(明日的城市)①传统的城市出现功能性老朽。

②拥挤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密度解决。

③主张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

④新城市布局可容纳新交通系统。

16.《雅典宪章》产生的时代背景、精神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现代建筑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工业发展与城市土地私有的矛盾下

精神:解决好城市四大功能

内容1区域规划2功能分区3居住、游憩、工作、交通四大功能(居住为城市主要因素)4邻里单位5降低旧城区密度6方便工作7保护风景和历史建筑8反对追求气派,便于生活书本内容:1城市发展受地理、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城市与周围地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功能活动。

3居住区应选用城市的最好地段,在不同地段根据生活情况制定不同的人口密度标准,在高密度地区应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建造距离较远的高层住宅

4工业必须依其性能、需要进行分类,选址时应考虑与城市其他功能的相互关系

5利用城市建设和改造的机会开辟城市游憩用地,同时开发城市外围的自然风景供居民游憩

6城市必须在调查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街道系统并实行功能分类,适应城市现代交通的需要。

7城市发展过程应保留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

8每个城市应该制定一个与国家计划、区域计划相一致的城市规划方案,必须以法律保证其实现。

17.荷兰兰斯塔德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试述其基本空间结构模式。

答:意义和作用:把一个大城市所具有的多种职能,分散到大中小城市,形成既分开又联系的有机结构,城市周围的城镇分担着各种城市职能,并与城镇群体保持联系,被称为“多中心型”大城市,通过积极规划政策引导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布局,对控制大城市规模,防止恶性膨胀,解决城市扩建和人口聚集。

基本空间模式:由大中小型城镇集结而成马蹄形,开口指向东南,中间保留一块大的农业地区,从区域整体出发疏散大城市人口,防止城市过分密集和连片,在城镇间保留缓冲地带,形成环形城市带的概念。把一个大城市所具有的多种职能,分散到大、中、小城市,形成既分开、又联系的有机结构,成为多中心城市。

18.伊斯坦布尔保护规划要点是什么?

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当地政府共同制订了古城保存规划,明确整个历史半岛在城墙以东地区划分为两个保护区,即东部的历史半岛区被划为严格保护区。保存的重点是拜占庭和奥斯曼帝国时期的主要城区,作到基本上保持古城原貌。其西部知道城墙地段被划为历史古城的环境影响区。半岛东部沿海岸线修建供人们观赏大海的步行游览路。在主要的建筑古迹之间尽可能进行绿化和组成空间布局上的联系,构成城市建筑尽管序列,使古迹构成有视觉联系的有机整体。

古城保存规划对3个重点区进行了详细规划。3个重点区各有历史特征,有以拜占庭文化为主的泽瑞克,有以奥斯曼时期为主的苏莱曼尼叶,有以工程规模巨大,对研究军事史很有意义的城墙地带。在这三个地区内保留有各个时期的传统民居及其它类型建筑的典型,使之起到具有各个历史时期城市面貌缩影的作用,并保存了整个历史环境的气氛。

19.简述1970年代以来欧美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理论发展明显表现在交叉学科发展,社会与自然学科相互渗透,更深入,更广泛。

更重视区域和城市体系的研究。

强调规划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动态过程,且和实施密切结合。

更重视城市和自然环境结合,强调生态平衡,重视城市和环境设计。

对现代化交通越来越重视,它能促成城市高速度发展。

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交叉,在城市规划中强调建筑之间的联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强调对古建筑的保护。

对管理的重视,逐渐将二者结合起来,藉以保证规划得以很好地实施。在管理上强调对人的管理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城市有序发展。

手段和方法又重大发展,重视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借助新科技,加强定量化分析:借助计算机分析优选方案。强调群众参与。

60年代末,70年代初,强调从功能理性的现代城市规划转变为注重社会文化考虑的“后现代城市规划”,人本主义成为后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核心。后现代城市规划视角与重心:对规划中社会公正问题的关注;对社会多元性的重视;人性化的城市设计;对城市空间现象背后的制度性思考。

20.《马丘比丘宪章》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在哪些方面继承、哪些方面修正和补充了《雅典宪章》的观点?

面对西方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传统《雅典宪章》所制定的许多规划原则都已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和冲击,雅典宪章所阐明的某些指导思想已不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变化,人们迫切

需要在城市规划的主体纲领方面进行重新思考。修改过的马丘比丘宪章是为了指出城市规划与设计在新的形势下应该有什么

指导思想来适应时代的变化。

城市与区域:肯定了雅典宪章所承认的城市及其周围区域之间存在着基本的统一性,补充“规划必须在不断发展的城市化过程中反映出城市与其周围区域之间的基本动态的统一性。”

城市增长:宪章认为雅典宪章对城市规划的探讨并没有反映30年代后出现的农业人口大量外流而加速城市增长的现象,城市增长率大大超过世界人口的自然增加,城市衰退已经变得特别严重。

分区概念:批评了雅典宪章提出的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项基本社会功能的相互关系和发展。指出“在今天,不应把城市当作一系列的组成部分拼在一起来考虑,而必须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

住房问题:对雅典宪章做了重要补充,它深信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根据。要鼓励建筑使用者创造性地参与设计与施工。

城市运输:批评了雅典宪章把私人汽车看做交通的决定因素。指出“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规划和城市增长的基本要素”

城市土地使用:赞同雅典宪章提出的坚持一个立法纲领,以便在满足社会用地要求时,可以有秩序地并有效地使用城市土地。

在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文物和历史遗产的保存和保护、设计与实践方面做了补充。

城市与建筑设计:批评了雅典宪章关于“建筑是光照下的体量的巧妙组合和壮丽表演“的观点,指出”在我们的时代,想到建筑的主要问题已不再是纯体积的视觉表演,而是创造人能在其中生活的空间。要强调的是城市组织结构的连续性。“

又批评了雅典宪章主导思想是吧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指出“目标应当是把那些失掉了它们的相互依赖性和相互联系性,并已经失去其活力和涵意的组成部分重新统一起来。“

肯定了雅典宪章在城市与建筑设计理论的一些发现和成就,但认为还需加上空间的连续性和建筑、城市与园林绿化的统一。“

强调在建筑领域很重,用户的参与更为重要,更为具体。

外国城市建设史论述题

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 时代背景与巴黎改建.中央集权的绝对君权国家.王权需要、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生产力发展需要、反对封建势力与教会权力的斗争需要.以法王路易十四时期为极盛期,欧洲的中心、效仿的对象.1655年法兰西学院基础上的“皇家绘画与雕刻学院”,1671年的建筑学院。古典主义---君权专制与维理主义思潮的产物.强调:理性的、永恒的、高贵的、有秩序(古典柱式、对称与协调感、几何与数学关系)、明确结构上的主从关系---王权至上!国王万岁!。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美学、数学等系统理论和基本原则巴黎改建---炫耀君权与国家强大.改造与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卢浮宫为代表,也包括市政桥梁设施.大量的贵族府邸. 兴建路易十四广场(旺道姆广场)和胜利广场来歌功颂德巴黎城市中轴线,后来的香榭里舍大街、协和广场、星形广场等.采用区域性、轴线式的方式法国巴黎的改建。雅各宾时期的巴黎改建:贫民化的改建---道路、绿化、土地整理.公民美德般单纯的建筑拿破仑帝国时期:军事独裁、皇帝、宣传对外战争胜利.代表大资产阶级的政权.城市面貌---灰色屋顶的多层住宅建筑.有连续券廊的里沃利大街.巴黎西部的贵族区建设.凯旋门和明星广场.巴黎的核心---协和广场拿破仑第三时期---奥斯曼巴黎改建计划:背景---欧洲中心之一目标---功能需要、宣传帝国、军事防御内容---十字干道和环路.持续17年的道路建设.重视市中心/重要公共建筑的建设. 大量的绿化建设.城市中心---分区设置中心.市政设施建设的近代化.缺失---贫民问题、内外交通衔接矛盾60’s以来的总体规划巴黎地区总体规划---平行带状发展战略。打破单一中心模式,树立区域发展的战略思路,城市发展廊带,保护巴黎旧城方针 近代资本主义城市产生和伦敦改建 克里斯多夫.仑的伦敦改建计划适应近代城市功能的客观要求。古典主义+法国园林设计手法。城市主轴线、广场序列、放射路。宗教建筑弱化,城市经济职能强化。失败---忽视现状、地形和土地所有制。划时代意义---资产阶级利益的反映伦敦改建的成果。设置专门 机构、制定建筑管理规定。 有方形广场的住宅群 ---London Spuare。开放贵 族园林为公园。里琴大街的 整体风貌。连接重要的公园 (里琴公园、克莱森特公 园)、道路交叉口的广场、 立面形象。6731平方公里 /1250万人的大伦敦规划单 中心、同心圆、放射+环路、 增加绿化。伦敦郡48公里 半径的四个圈层:内圈:降 低建筑与人口密度、改善内 城功能;近郊圈:良好居 住地、补充绿化。8公里宽 的绿带圈:限制、运动场和 农副基地;外圈:人口疏散 地和工业企业。1946年《新 城法》与卫星城、邻里单位 的尝试。问题:疏解不力、 不便伦敦大火的机遇--克 里斯多夫.仑的伦敦改建计 划。适应近代城市功能的客 观要求。古典主义+法国园 林设计手法。城市主轴线、 广场序列、放射路。宗教建 筑弱化,城市经济职能强 化。失败---忽视现状、地 形和土地所有制。划时代的 意义---资产阶级利益的反 映。 为什么说唐长安城与宋汴 梁城分别代表中国古代封 建社会时期城市建设的两 个阶段?试分析原因。唐长 安城北据龙首源高地,向南 低洼处展开。南为秦岭北为 渭水,唐长安城为新建都 城,由宇文凯规划设计。他 的特点是:方正的平面轮 廓,且规模巨大,历朝历代 城市无法与其媲美,城内功 能分区明确。多重城郭关 系,有宫城、皇城、外城组 成,宫城皇城关系密切,内 外区别明确,防卫能力加 强。宫城居中,且对称布局, 受择中立宫思想的影响,宫 城不再几何中心,但位于中 轴线偏北段,对整个城市其 控制作用,避免市民对皇城 的干扰,严谨的做到沿中轴 线对称,左祖右庙制,经纬 涂式的道路关系,棋盘式道 路,严格的里坊制度,集中 市肆的制度。水系十分完 善,城内有龙首渠,清明渠 均与漕运相接。 宋汴梁城在原汴州的基础 上扩建而来,由州衙改宫 城,州城改都城,由外包一 圈罗城,内外三重城墙,城 内道路系统以宫城为中心 的辐射式路网和方格网结 合的路网系统,大道正对各 门,城内有四条干道,漕运 十分发达。宫城居中心,稍 微偏北。旧的市坊分区州已 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集中设市的历史时期几经 结束。北宋末年车给布满繁 华的街巷,形成了开放的多 功能的街巷空间。专业性分 行业的肆已经出现,基层商 业网点随之出现,里坊制打 破,不同阶级的人杂处,社 会经济发达。 唐长安城是对以前城市建 设的集大成者,达到了很高 的程度。宋汴梁城则开创了 新的一页,是一个里程碑/ 具有划时代意义,影响到以 后各朝的城市建设。 中国古代城市的类型 按政治及行政管理意义1、 都城2、地区性封建统治的 中心城市3、一般的府州县 城市 按城市性质职能分类1、手 工业中心城市2国内商业 中心城市3、海外贸易中心 城市4、防卫城堡5、集 镇;;从地区地形特征及城 市形态分类:1、规则形: 方形、圆形2、不规则形: 沿河城镇、山城、双重城、 多重城;;古代城市的特殊 类型 中国古代城市的地区分布 与城址位置 古代城市是在农业居民点 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最初 的城市都是在当时农业发 达的地区形成。秦以后全国 大部分时间为统一,水运发 达,在一些航道的交汇处或 重要渡口,往往形成一些商 业都会 隋唐至北宋,军事政治中心 在关中或中原地区,经济中 心在江淮一带,所以,在大 运河沿线出现了很多城市 元明清时期,同上类似,而 且运河北段也出现了一些 商业城市,比如临清,沧州, 天津 唐末及宋元,国际国内原 因,海上交通发达,沿海也 发展了一些贸易城市。明中 叶以后,受倭寇的侵扰,修 筑了防卫性的卫所城堡,后 来甚至直接海禁。我国虽然 海岸线很长,但沿海贸易却 不发达。都城位置的选择完 全出于政治及军事原因。比 如:汉定都长安,因为长安 位于关中,便于防守,又便 于东出潼关控制中原。唐宋 以来,由于都城人口多,生 活供应问题很大,因此也较 重视经济交通等因素。隋唐 建都西安,但高宗及武则天 时,帝王及政府机构较多时 间在东都洛阳,实因洛阳的 漕运不受三门峡天堑的阻 碍。唐玄宗以后改善漕运, 大部分时间才在长安。有些 都城的选址,还与当时统治 集团的势力范围及根据地 有很大关系,比如东汉刘秀 之迁都洛阳,永乐皇帝之迁 都北京。有些朝代,因统治 范围的扩大,数次迁都,如 北魏。有些都城按照军事政 治的原因选定在某地,但又 不在这个地区原来的城市 建都,一方面由于原来的城 市破坏很大,另一方面则是 由于传统的观念。如在长安 地区:周镐京,秦咸阳,汉 长安,唐长安,都相距不远 而又完全新建。洛阳地区的 周王城,汉魏洛阳,隋唐东 都洛阳,也是类似;北京地 区:金中都与元大都 有少数都城市原来交通便 利的商业都会,原地改建扩 建。北宋开封南宋临安,但 宫城部分肯定要新建。 有些非都城的省业都会,各 代城市的范围及城址不同, 但基本上原地重新扩建,如 扬州。也有个别城市,屡毁 屡建,而且原封不动,如苏 州。古代海港贸易城市较 少,这些城市多在河道的入 海处,沿河发展,实为河口 港。如甬江口的宁波,珠江 口的广州,晋江口的泉州, 黄浦江边的上海(当时船 小,河港已满足要求而且安 全,直接临海的城市很少, 只有一些防御性城市,如蓬 莱,镇海)沿海岸及沿长城 修建的边防城堡,完全是出 于防御要求及设防的军事 体系及建制分布,无经济的 基础和价值,当失去防御作 用后也就废弃。 中国古代城市的道路系统 周代的城市道路以“轨”作 为表示道路的等级和宽度 的基本单位。道路的宽度因 交通量和城市的不同等级 不同宽度不同。主要交通工 具为车。隋唐长安城及洛阳 城,道路系统规划突出了道 路系统的功能,道路两边是 封闭坊里,有坊墙坊门,三 品以上的官吏的府第可以 直接面向城市道路开门。道 路宽度大。宋东京(开封) 的城市道路道路除交通功 能外,两旁还分布各种店 铺,形成繁华的商业街,并 成为城市生活的中心,道路 宽度变窄。唐长安城的道路 有全市性的主要交通干道, 和一般的划分坊里的城市 干道,在坊内另有道路系 统,这两种道路系统有明显 区别宋东京的道路有主要 交通干道,多为通向城门的 道路。还有繁华的商业街。 元大都及明清北京城的道 路也有明显分工,有通向城 门的主要干道,这些道路的 交叉口或某一段落也集中 一些店铺,另有一些商业较 集中的街。有一些巷和胡 同,是住宅区内部的通道, 一般的小城市的道路可分

外国城建史复习资料1

第一篇古代的城市 1.古埃及的城市建设成就 1)用地选择上因地制宜。村镇庙宇修筑于尼罗河畔的高地上,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金字塔修筑于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免受水患。 2)最早运用城市分区(不是功能分区),如卡洪城分两区,阿玛纳分三区 3)最早运用棋盘式路网,对希伯丹姆规划型式有重要的影响 4)出色的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规划中应用对称、序列、对比、主题等构图手法。 2.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及其演变、影响、米利都城规划要点 a.希波丹姆规划型式特点 希波战争前,希腊大多数城市都是自发形成。希波丹姆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希波丹姆最早从理论上予以阐述,在希波战争后大规模用于城市建设中。 1)几何形式,以棋盘路网为城市骨架 2)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1个或1个以上街坊。 3)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私宅地段划分为3种住区。b.米利都城规划要点(希波丹姆的规划思想在米利都城的建设工作中得到完整的体现) 1)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城市采用棋盘式路网。 2)两条主要大街垂直从城市中心穿过,中心开敞空间呈“L”型,有多个广场 3)城市中心分为四个功能区。东北及西南为宗教区,其北与南为商业区,东南为公共建筑区。城市用地选择适合于港口运输与商业贸易要求。 c.演变

希波丹姆规划系统,在古希腊长期实践过程中有所发展,这就是从米利都城单纯的棋盘式街道,发展到赛里纳斯城的有显著的城市轴线,更进而到普南城的道路与建筑之有计划的配合3.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的特点 1)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大都按照希波丹姆规划形式来建造,布局规整,模式统一 2)城市广场整齐划一,从城市功能分区,道路系统,邻里住区的划分都是按照几何和数的规律进行规划建设。 3)城市中心由广场取代卫城和庙宇 4)城市广场普遍设敞廊,讲究气势和透视效果。 5)城市环境卫生条件好 4.罗马营寨城布局特点及典型城市 a.布局特点: 1)有方整的城墙,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 2)中央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西南北四门 3)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 b.典型城市:北非提姆加德(罗马帝国时期) 1)平面正方形 2)两条垂直干道成十字相交,交点处是城市的中心广场 3)城市道路网为方格形 4)城市有剧场、浴场等大型公共建筑 5)在主要道路起迄点和交叉处,有壮丽的凯旋门,它们之间有列柱街 5.罗马共和时期与罗马帝国时期广场建设的异同 1)罗马共和时期广场是城市社会经济政治的中心,罗马帝国时期广场是皇帝树碑立传的纪念

《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外全套

《外国城市建设史》课程讲稿 第一篇最初的城市---奴隶制社会的城市 第二章古埃及的城市 第一节古埃及社会背景 一自然条件 二历史分期 分为四个时期: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200—bc2400年) 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400—bc1580年)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80—bc1150年) 晚期(公元前1150—bc30年) 三宗教哲学 埃及的奴隶制直接从氏族贵族演化而来。国家机器特别横暴,形成厂中央集权的皇帝专制制度。有很发达的宗教为这种政权服务,并实行政教合一,国王为“法老”。 认为人在现实世界是极为短暂的,而人死后,灵魂是永生的,要在千年之后复活,死后的世界是永存的。 四其他 发展几何学、测量学,创造了起重运输机械,并学会了组织几万人的劳动协作。天文学、历法、数学、医学、美术、文学等均达到教成的水平。这些成就对城市和建筑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节古埃及城市概况 一孟菲斯古城 1孟菲斯 古王国第一王朝的首都 ●白色城墙 ●法老金字塔、神庙等建于城外远离城市的沙漠边缘 ●第三朝裘萨的墓地与城并驾,有建筑师的参入 ●死者之城比生者之城永恒 2伊套城 十二王朝的首都 ●城墙与城壕 二卡洪城 建设时间:12王朝,公元前2000多年 长方形,380x260米 城市职能:一是认为维修金字塔而建,一是认为通往绿洲的交通要道 城市功能分区:奴隶居住区、贵族区、商人及手工业者等中产阶级住区 城市防御设施:砖城墙,城内分区死墙 城市交通路网:棋盘式,奴隶居住区的主路8—9米宽 城市中心:有神庙,城东有集市 阶级差异---占据城区的风向优劣区位,建筑密度大小 产生原因—建金字塔/开发绿洲 三第比斯城 生者与死者之城---古埃及中王国与新王国时期(BC1085--2040)(鲁克索与卡纳克神庙已经建在城中,死者之城与生者之城不再离的太远) 死者之城规模不亚于生者之城,重视,同时也促进生者之城的繁荣生存。与金字塔不同,出现山陵崖墓。

外国城市建设史

外国城市建设史 1、古埃及城市建设的成就及其影响:1、在用地选址上,注意因地制宜。 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 3、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 4、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 2、两河流域信仰多神教,但君主制将国王神化。崇拜国王和崇拜天体结合起来,故宫殿常与山岳台邻近。波斯信奉拜火教,露天设祭,没有庙宇,世俗建筑占主导地位。 3、迈西尼:主要城市建设是城市核心的卫城。迈西尼的泰伦卫城是希腊建筑的雏形。 4、圣地建筑群与卫城:德尔斐的阿波罗圣地与奥林比亚圣地是这类圣地的代表。 5、希波丹姆被誉为“城市规划之父”。理念:探求几何和数的和谐以获得秩序与美。模式: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进行规划。典型平面: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把城市分3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特点:布局规整,模式统一,逻辑清晰,广泛应用于希腊化时期的城市建设。代表:米利都城、普南城。 6、希腊化时期的城市建设特点:1、城市建设大都按照希波丹姆规划形式来建造,布局规整,模式统一。2、城市广场整齐划一,从城市功能分区、道路系统、邻里住区的划分都是按照几何和数的规律进行规划建设。3、城市中心由广场取代卫城和庙宇。4、城市广场普遍设敞廊,讲究气势和透视效果。5、城市环境卫生条件好。代表城市:普南城、亚历山大城。 7、共和时期罗马广场位置:帕拉丢姆以北。性质:市民聚会的公共活动场所。特点:有丰富的雕像装饰。建筑物彼此在形体上不甚协调。体现政治军事权力的逐步增长,即每一建筑群都比以前的更大。 8、罗马帝国广场位置:从共和广场的轴线中段向西北延伸。性质:成为皇帝们为个人树碑立传的纪念场地。布局特点:实体与空间;空间转合;帝王业绩之彰显。

2020年城市规划专业考研外国城建史大题

城市的产生1:为什么说城市是人类第二次革命和第三次大分工的产物?马克思怎样论述城市诞生的条件?恩格斯怎样评价城市诞生的意义? 古埃及与两河流域2:古埃及人的宗教哲学对城市建设有何影响?从古埃及几个不同时代城市的规划特点谈城市规模随时代发展演变的关系和阶级差别在城市规划布局中的反映? 3:古埃及城市建设有哪些成就及影响(前四点为成就,后四点为影响)? 4:古代两河流域早期由什么部族人开发?他们的宗教信仰与世俗统治之间的关系与埃及人有何不同? 这在城市形态上有何反映? 5:古代的乌尔城平面布局有何特征?为什么采取这种形式? 6:古代两河流域城市新巴比伦规划布局有何特点?有何成就? 12 7:古代米提亚-波斯人首府爱克巴塔纳城市规划布局反映了什么样的宇宙观?古波斯王大流士的宫城建设布局有何特点? 古代印美地区的城市8:印度河早期文明中有哪两个著名城市?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有何成就? 9:古代美洲曾形成哪三个大的文化中心?各有何著名的城市?城市有哪些主要要素?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 古希腊的城市10:古希腊城市文明的发展与自然和社会条件有何关系?古希腊历史上有那几个发展时期?其城市文明在那些时期达到高峰? 11:从爱琴文化中的克里特文化到迈西尼文化,城市建设演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什么? 12:希腊古风时期和古典时期的卫城有何演变和发展?为什么说城市建设的市民参与传统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的城邦国家?(P23-24) 13:古代雅典城市是怎样形成的?其城市布局的混乱和空间规划设计的高超艺术如何统一解释?(P26)14:试分析描述雅典卫城的空间序列效果,(P27-28)并加以评论. E1:雅典卫城的布局特点。10 15:古希腊公共外部空间有何特点?希波丹姆的规划原则包括哪些内容?在米利都城规划中得到如何运用? (P28-30) 16:希腊化时期希腊城市布局有何变化?城市建设有何进步?(P31-33) 古罗马的城市17:古代伊达拉里亚的城市规划程序和思想有何意义?(P36)古罗马城市有哪些基本要素? 18:罗马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城市建设有何成就和问题?(P37,41-43,46) 19:古罗马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广场建设有何成就?试分析其空间设计构图手法。(P37-38,42-43)20:为什么说典型的罗马城市规划模式只有在营寨城这类殖民城市里得到实现?试述维特鲁威的理想城并予以评价?(P46) 21:古罗马城市建设与古希腊有何异同?你能从自然、社会和文化背景做出一定解释吗?(P35-36) 西欧中世纪的城市22:西欧中世纪初期发生了那些重大社会变迁?对城市发展来说产生了什么后果?(P47-48) 23:西欧中世纪分为几个时期?何时城市再度兴起?城市中的社会力量是如何变化的?(P47-48) 24:西欧中世纪城市发展的基础有那几种类型?其选址,规模,产业人口分布有何共同特征?(P48)11 E2:欧洲中世纪城市非常优美,请分析其形成的良好的城市景观的原因。10 25:西欧中世纪城市采取哪些平面类型?城市中的要素有何布局特色?(P48)举法、德等国实例说明。 1

城乡规划外国城市建设史考研题目及其答案总结分析

外国城市建设史题目及答案总结 第二章:1.古埃及卡洪城的主要特点 1.城市平面为长方形,有砖砌的围墙围着。城市用死墙划分为东西两部分,城西为奴隶居住区,有一条南北向大街从东侧自东侧城门贯穿这一区。居住密度极高。 2.厚墙以东又被一条东西长280m的大路将其分为两部分。而且这里道路宽阔整齐,并用石条铺筑路面,东西大路以北为贵族区,面积与奴隶区相似。但仅有十几座庄园,楼北住着商人、手工业者、小官吏等中产阶级居住,平面呈曲尺形,房屋零散布置。 3.城东有集市、城市中心有神庙,城东南角有一大型坟墓。 4.卡洪城为早期阶级分化的产物,有严格的阶级分区、功能分区。尤其是贵族住宅朝向北面凉风的位置(地中海),西部劳动人民住宅却迎着沙漠吹来的热风的方向。反映了明显的阶级差别。 2.古埃及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与影响 1.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村、镇、庙宇建于尼罗河畔的天然或人工高地上,有利于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金字塔建于尼罗河两岸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使法老尸体免受河流泛滥之患。 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原则。如卡洪城主要分两个区,阿玛纳分三个区,均体现了功能分区原则 3.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对其后希腊希波丹姆规划形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4.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在卡纳克与鲁克索神庙的群体设计中,运用了2Km长的中轴线布局,两边设立越1000具人面狮身像。规划中应用了对称、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建筑构图手法,在阿玛纳的建设中也采用了类似的规划手法。 第三章:3.古代的乌尔城平面布局有何特征?为什么采取这种形式? 平面特征:1城市平面为卵形,有城墙与城壕,有两个港口通往水面。城市面积为88公顷,人口34000。在乌尔城的平面中可以看到有厚墙围抱的宫殿庙宇和贵族僧侣的府邸高踞西北高地,而成墙外是普通平民和奴隶的居住地,分划明显,防卫森严。 2城市出现以山岳台为主的城市公共中心,在这宫殿庙宇山岳台三位一体的土台上还布置了各种税收和法律等衙署、商业设施、作坊、仓库等,形成了一个城市公共中心。宫殿是四合院的,有若干院落组成。庙宇平面比较规整,一般是四方形平面,由厚实的土坯墙包围起来。 3城市除中央土台外,还保留着大量耕地,几处零星的居民点散居在耕地中。房屋密集排列,街宽仅3米左右,有利于阻挡暴晒的烈日。

中国城建史常考题目及答案

中国城建史 1. 宋朝之后城市建设与之前城市建设特征比较 2.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秉承思想体系 3. 主要古代城市的规划建设思想与城市格局(周代洛邑城——曹魏邺城——吴国金陵——隋唐长安——元大都、明清北京) 4. 唐长安和汉长安的比较 5. 中国古代规划思想及典型城市(匠人营国思想、管子城市建设思想) 6. 中国古代规划重要著作(周礼考工记——管子——孙子兵法——商君书) 7. 不同历史时期都市布局的完善与发展 8. 不同历史时期居住区的完善与发展 9. 中国古代城市设计手法的运用 10. 平江城规划以及平江图、平江城的意义 11. 中国古代城墙的防御设施的演变 12. 中国古代不同类型城市选址特征及其原因 13. 中国古代城市与西方古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上、土地制度上、***上的异同 14. 近代城市体系的二元结构和典型城市 15. 近代城市体系的二元结构下不同类型的城市及其各自特征 16. 上海自1845年开埠为商埠起至1949年上海解放止,一百多年来城市的发展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 17. 青岛的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意义,青岛在德占时期与日占时期规划有何不同 答案: 1. 宋朝之后城市建设与之前城市建设特征比较 (1)商业分布:宋代之前的城市建设中商业是被限定在“市”内的,到了宋代由于商业、手工业的发展而突破了“市”的限制,商业区与住宅区混杂、沿街、沿河开设各种店铺,形成熙熙攘攘的商业街。 (2)筑城技术的改变:在宋代前后,由于火药的发明并广泛用于攻城导致筑城技术有较大的改变,在宋以前的城市,城墙主要为夯土或版筑,城门多有木柱支撑而成。宋代一些重要城市开始包砖。到明代城墙加砖更为普遍,城门包铁皮,筑砖拱门等。 (3)城市中居住区:中国古代城市中居住区城“闾里”,里市一个封闭的居住单位,闾是里的门。△自周(或更早)至唐代一直实行这种严格的管理。如唐代实行“里坊制”,有封闭的坊墙,有定时启闭的坊门。唐长安可以说是严格管理的封闭的“里坊制”的顶点。△自宋代以后这种形式渐渐被打破。如宋代城市中虽也有坊的制度,但已非唐长安那种坊里的形式,无坊墙及坊门,通常是指一定的居住地段或居民管理的单位。△元大都中也有坊,是有城市道路分割的一块地段的名称。居住区有街巷组成。有巷分隔城长条形的地段。 2.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秉承思想体系 (1)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城市性质有了严格规划,《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这一思想基本成了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所秉承的思想体系; (2)东周时期产生了“诸子百家”,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多元化时代,即有与《周

外国城建史题库

城建史思考题(外国部分) 1:为什么说城市是人类第二次革命和第三次大分工的产物?马克思怎样论述城市诞生的条件?恩格斯怎样评价城市诞生的意义?(P1-3) 2:古埃及人的宗教哲学对城市建设有何影响?从古埃及几个不同时代城市的规划特点谈城市规模随时代发展演变的关系和阶级差别在城市规划布局中的反映? 3:古埃及城市建设有哪些成就?(P4-8) 4:古代两河流域早期由什么部族人开发?他们的宗教信仰与世俗统治之间的关系与埃及人有何不同?这在城市形态上有何反映?(P10) 5:古代的乌尔城平面布局有何特征?为什么采取这种形式?(P11) 6:古代两河流与城市新巴比伦规划布局有何特点?有何成就?(P12-13) 7:古代米提亚-波斯人首府爱克巴塔纳城市规划布局反映了什么样的宇宙观?古波斯王大流士的宫城建设部局有何特点? (P14) 8:印度河早期文明中有哪两个著名城市?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有何成就?(P16-17) 9:古代美洲曾形成哪三个大的文化中心?各有何著名的城市?城市有哪些主要要素?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P18-20) 10:古希腊城市文明的发展与自然和社会条件有何关系?古希腊历史上有那几个发展时期?其城市文明在那些时期达到高峰? (P21) 11:从爱琴文化中的科里特文化到迈西尼文化,城市建设演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什么?(P22) 12:希腊古风时期和古典时期的卫城有何演变和发展?为什么说城市建设的市民参与传统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的城邦国家? (P23-24) 13:古代雅典城市是怎样形成的?其城市布局的混乱和空间规划设计的高超艺术如何统一解释?(P26) 14:试分析描述雅典卫城的空间序列效果,(P27-28)并加以评论. 15:古希腊公共外部空间有何特点?希波丹姆的规划原则包括哪些内容?在米利都城规划中得到如何运用?(P28-30) 16:希腊化时期希腊城市布局有何变化?城市建设有何进步?(P31-33) 17:古罗马城市建设与古希腊有何异同?你能从自然、社会和文化背景做出一定解释吗?(P35-36) 18:古代伊达拉里亚的城市规划程序和思想有何意义?(P36)古罗马城市有哪些基本要素? 19:罗马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城市建设有何成就和问题?(P37,41-43,46) 20:古罗马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广场建设有何成就?试分析其空间设计构图手法。(P37-38,42-43) 21:为什么说典型的罗马城市规划模式只有在营寨城这类殖民城市里得到实现?试述维特鲁威的理想城并予以评价?(P46)22:西欧中世纪初期发生了那些重大社会变迁?对城市发展来说产生了什么后果?(P47-48) 23:西欧中世纪分为几个时期?何时城市再度兴起?城市中的社会力量是如何变化的?(P47-48) 24:西欧中世纪城市发展的基础有那几种类型?其选址,规模,产业人口分布有何共同特征?(P48) 25:西欧中世纪城市采取哪些平面类型?城市中的要素有何布局特色?(P48)举法、德等国实例说明。(P53-57) 26:为什么说西欧中世纪城市在今天看来有许多优点作为宝贵的遗产?中世纪城市的问题是什么?(P49) 27:中世纪意大利几座著名城市的空间布局有何特色?(P49-52) 28:中世纪东罗马和俄罗斯人在城市文化方面有何联系?有何成就?试举著名城市建设为例说明?(P58-62) 29:伊斯兰地区的自然和社会以及宗教文化在其城市规划建设中有何反映?除在西亚以外,在欧洲、印度还留下什么宝贵的历史遗产?试分析其空间艺术构图的成就。(P63-70) 30:日本在中世纪如何吸收中国城市文化?有那些仿中国城市规划的作品?何时独立发展自己的文化?(P70-71) 31: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这一运动的思想支柱是什么?文艺复兴运动如何分期?(P73) 32:文艺复兴时期在城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何成就和局限?有哪些著名的建筑、规划师?(P73)其具体贡献各有哪些? 33:试述文艺复兴的几个理想城。分述其平面布局和形式的依据(P74-76) 34:文艺复兴时期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手法是什么?巴洛克的城市设计手法有何特点?举例说明。(P76-79) 35:文艺复兴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城市广场设计?各有何手法特色?(P80-85) 36: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有何著名园林?(P86) 37:绝对君权时期的政治、经济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说法兰西是当时欧洲城市与建筑的中心?(P87) 38:绝对君权时期法国城市建设有那几方面重大实施?其基本手法有那些?举例说明。(P88-91) 39:绝对君权时期法国园林建设有那两大作品?其影响如何?(P91-92) 40:当时的俄国和德国、丹麦城市规划如何反映出凡尔赛规划的影响?(P93-95)

外国城建史复习题重大

外国城建史复习题 1-古埃及城市建设的成就 古埃及人认为现实世界是暂时的,灵魂是永存的。因此皇帝的陵墓,庙宇,方尖碑,狮身人成为主要的建筑物构成死者之城,并用花岗岩材料建设;而城市与住房甚至宫殿都是短暂的,因此常用粘土,土坯和芦苇等不耐久的材料,它们构成了生者之城。 城市建设的成就: 1.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 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原则。 3.最早运用棋盘式路网。 4.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国王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 2-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及其演变,典型城市 规划模式:采用一种几何形状,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城市平面为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穿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广场占有一个或者几个以上街坊,街坊面积一般较小。 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 私宅地段分为三种住区:工匠住区,农民住区,城邦卫士与公职人员住区。 希波丹姆规划模式的演变:从单纯的棋盘式街道(米利都城),到有显著的城市轴线(塞里纳斯城),更进而到道路与建筑有计划的配合(普南城)。 米利都城: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城市道路为棋盘式,中心开敞式空间呈L型,有多个广场。普南城:城市背山面水,位于向阳的陡岩脚下,东西600米,南300米,市中心广场居城市主要位置,是商业,贸易,政治活动中心。 3-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时期广场的异同 相同特点:均由广场群主场的大型广场空间,是城市的中心。 不同特点: 1. 共和国时期:由广场群组成,是城市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中心,空间呈开敞状,周围的房屋比较散乱自由,广场为市民聚欢的公共活动性质比较强烈。 2. 帝国时期:成为皇帝们为个人树碑立传的纪念场地,皇帝的雕像占广场中央主要位置,广场群以巨大的庙宇,华丽的柱廊来表彰各代皇帝的业绩,广场形式又开敞转为封闭,又自由转向严整。 4-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典型城市及其格局,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特点。 早期文艺复兴的城市,代表为佛罗伦萨:16世纪后半叶,从阿诺河修建了联通市中心西格诺利亚广场的乌菲齐大街两侧严格对称,且设有骑楼的联排式多层房屋,丰富了市中心广场的群体构图。沿袭了中世纪市民建筑的特点,着重正立面的设计,不重视体积表现,建筑物均临街并立,广场雕塑放在边沿。这个时期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建成,成为城市的外部标志。 盛期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重建是这个时期是这个时期的壮举,大穹顶顶点离地137.8米,丰富了城市的立体轮廓。教堂入口广场由梯形和椭圆形平面组合而成,十分雄伟。 晚期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为威尼斯:此时期开拓了接到广场,修建教堂,府邸,还建造了商业和集会的敞廊,市政府,中塔,图书馆,博物馆,铸币厂,学校等等。在滨水部分修建了不少

河南城建学院《中外城建史》试题B答案

平顶山工学院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中外城建史》试题B答案 供城市规划专业0513041/2 班使用 一、填空题(25分) 1、商城 2、汉朝 3、瓦子 4、秦 5、里弄 6、帝国主义共占城市 7、新巴比伦王国 8、帝国时期9、要塞型、城堡型、商业交通型10、田园城市、带形城市、广亩城市11、中心阁12、“功能城市”13、建筑十书14、盖迪斯 15、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衡量是一切建设工作成功的关键 16、人的活动要求流动的、连续的综合空间 17、适度的集中、均衡的分散 二、选择题(10分) CAACC AACBA 三、简答题(40分) 1、1)唐长安城主要受儒家思想影响,儒家思想的“居中不偏”,“不正不威”的思想影响到城市布局。 长安城布局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原则,宫城、皇城居中在城市最北面,其它设施则按照封建礼制顺序布局。道路是规整的方格网状系统,有集中的市,市和坊都有封闭的坊墙。 2)宋东京城的布局主要立足点在促进商业的交易,所以城市总体的布局没有严格按照儒家思想的学说。除了皇城、宫城内部布局采取轴线布局,外城的布局比较自由,大街道一般都与商业结合,形成商业街,有集中的市,也有分散的商业街道,市和坊无坊墙。 2、答:城市的产生是在手工业从农业分离后,剩余产品的出现,产生了私有制,才出现了以交换产品的场所-市。所以早期的城市是从农业居民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城市与农业的关系很紧密,因此大部分城市都靠近河流。秦汉以后国内有统一的市场,商品流转数量大,商业的运输主要是靠自然水运条件,所以在通航河道的重要渡口或交汇处往往形成较大的商业都会,因此这个时期城市的建设靠近河流主要是方便商业的运输。 3、城市的布局体现了明确的侵略意图,有的偏重于军事,有的偏重于商业贸易,有的偏重于交通运输;城市的布局体现了民族矛盾,中国居住区和外国居住区在建筑质量上,人口密度,建筑密度,绿地标准,公用设施水平上有显著差别;城市的布局有明显的商业性质,密集的道路网,众多的临界街坊,反映了资本主义城市以营利为目的的特征。 4、雅典卫城建立在城内一个陡峭的山顶上,用乱石在四周砌成挡土墙形成的大平台,山势险要,只有西面有个上下的通道。卫市的主要建筑是供奉城邦保护神雅典娜的帕提农神庙。卫城建筑的布局不是刻板简单的轴线关系,而是按照人们祭祀是行走的路线设计的,利用地形,把最好的角度展现给人们,使没段路程展现给人们面前的都是不同的建筑优美景象。 5、圣马可广场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建筑群体的空间组合达到统一和谐的情调。大广场与靠海的小广场通过钟塔过渡,靠海的大广场和靠海的小广场用用台阶和一对狮子雕像进行过渡。同时广场四周建筑底层采用外廊式做法,使广场空间与建筑室内空间有个过渡。在艺术处理方面,高耸的直塔作为竖直线条,与周围这些建筑物众多的水平线条形成对比。总之,圣马可广场运用了不同空间的互迭手法,视觉上采用相似、对比的手法,使得建筑群体的组合和环境达到和谐统一的艺术高峰。 6、1)、进步性:提出了通过限制大城市规模来控制大城市恶性膨胀问题;通过在大城市中布置大面积的绿化带来改变城市环境质量;在城市中心设置公共活动场所,满足人们室外活动的需要;工业区,铁路干线放在城市边缘地带,避免干扰城市。 2)、霍华德没有认清资本主义社会的以营利为目的的本质,资产阶级不会把大量的资金投入毫无利润可赚的绿化设施和公共活动场地,更不会对城市人口进行疏散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提纲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提纲(部分对应页码) 古代: 重点:1、古埃及城市建设成就P9 2、阿玛纳城与底比斯城的区别P6 3、卡洪城的规划特点P5 重点:1、古希腊的城邦含义P21 2、希波丹姆式的主要思想及影响、典型城市P29 3、图示说明米利都城市的规划特点P29 4、简述雅典卫城的规划特点P27 5、希腊化时期城市特点P32 重点:1、简述罗马营寨城的特点及典型城市(提姆加德)P37 2、《建筑十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P46 3、古罗马不同时期的城市特点P36,37,41 4、罗马共和和罗马帝国时期广场的异同P37,42 中古: 重点:1、西欧中世纪的城市建设特征P48 2、威尼斯及圣马可广场特点P50 ,82 3、锡耶纳坎波广场特点P51 4、佛罗伦萨及西格诺利亚广场特点P49 重点:1、伊斯兰城市建设特点P64 2、阿拔斯王朝的巴格达城市建设特点P65 3、平城京和平安京的规划特点P71 重点:1、文艺复兴时期阿尔伯蒂、菲拉锐特、斯卡莫奇的理想城市的探索P74 2、巴洛克时期封丹纳的罗马改建的主要内容P79 3、罗马市政广场的规划特点P81 4、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典型城市及其格局,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特点P76 5、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广场特征及典型广场格局P80 6、巴洛克时期城市建设特征P76 重点:1、绝对军权时期法国广场和园林建设特征和典型案例P90~~92 2、德国的卡尔斯鲁的规划格局P94 3、凡尔赛的规划特点P88 近代: 重点:1、奥斯曼的巴黎就成改建的特点及影响P103 2、阿姆斯特丹的城市建设特点P107 3、纽约曼哈顿规划及华盛顿规划设计特点P112 4、以实例说明近代亚非拉殖民城市建设特点P108 5、英国英华庭园P101

外国城市建设史试题

一、古埃及城市建设成就以及代表性城市 (1)代表性城市(城市概况) ·孟菲斯古城------白城、第一王朝首都、持续千年·卡洪城------通往法尤姆绿洲路上的小城、中王国时期、长方形、砖砌城墙、东西分区(死墙)、南北分阶层·底比斯城------中王朝时期首都、分置尼罗河两岸、神庙位于城中、南北中轴线、精美柱雕、凿岩为陵崖墓崇拜·阿玛纳城------新王朝时期都城、崇拜太阳、没有城墙的带形城市、顺(尼罗)河布置、灵活的棋盘式道路格局、北(下层)中(皇帝)南(官吏)三区、出现城市中心区、毁于风沙(2)城市建设成就1)因地制宜选择城建用地2)出现最早的城市分区3)最早应用棋盘式道路布局---古希腊结构形式的雏形4)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 二、古代中美洲城市历史概况及代表城市 文化中心:古墨西哥、古玛雅、古印加·古墨西哥地区:特奥蒂瓦坎城、丹诺奇迪特兰城·古玛雅地区:提卡尔城·古印加地区:著名的马丘比丘遗址·特奥蒂瓦坎城: 三、圣地,卫城的解释与区别 ·圣地建筑群:利用地形灵活构图、以神庙为构图中心、考虑活动时的内外观赏视线变化、公众场所·雅典城:自发形成、背山面海、无轴线无规则、街巷复杂纪念希波战争胜利而大规模建设起来的城邦国家 四、希伯丹姆模式与米利都城 希波丹姆规划型式: ·公元前5世纪、希波战争后为大规模城市建设服务、理论阐述 几何形式、棋盘式道路骨架、中央十字大街、靠一侧的中心广场秩序美、数学比例和谐城市分区、分类成为典范、影响深远 ·在米利都的实践:主要公共建筑靠近港口、南北两区 五、希腊化的城市有哪些及其特点 城市中心:由庙宇卫城转变为城市中心广场·遵循:严格的几何和数规律与秩序 ·广场周边设敞廊、讲求透视效果和气势 ·普南城背山面水街坊小无庭院建筑与道路有计划进行·)亚历山大城:分布于地中海、印度、阿富汗等地壮丽完整重视文化 六、罗马营寨城方正的城墙正方形平面十字交叉道路通向东西南北各门,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战争需要、方形城堡、棋盘路十字干道,以北非的提姆加德为代表 七、维特鲁维《建筑十书》理想城市方案 ·公元1世纪的论文集,第一部完整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理论总结 平面为八角形城墙塔楼间距不大于箭射距离,可从各个方面狙击攻城者,路网为放射环形系统,市中心广场有神庙,放射道路不直接对城门。 八、西欧封建城市特征? ·三大起源类型:军事要塞型、封建城堡型、商业交通便利型 城市选址与发展保守的选址水源丰富粮食充足易守难攻、突破城墙发展、逐步专业化的商业街市·道路---环状与放射状为主(后期工业发展也有方格网·教堂建筑与城市中心广场教堂占据城市中心位置广场封闭构图,平面不规则,构图各具特色道路网常以教堂广场为中心放射出去形成放射环状道路系统。城市划分若干教区优良好的城市景观环境,建筑物有美好的连续感丰富感和活跃感弯曲街道冬挡风夏防晒九、日本中世纪封建城市 (1)7世纪进入封建社会,受中国唐文化影响飞鸟时期的京城藤原京仿唐长安,奈良时期的平城京(奈良)、平安时期的平安京(京都)也都受中国影响(2)9世纪始形成独特的日本文化(3)平城京(奈良)仿隋唐长安城制,约1/4大小方格网道路形式,条坊制,有东西京、东西市宫城位于主轴线北,坐北朝南日本城市均无城(4)平安京(5)天守阁---卫城中央的高楼,军事堡垒,权力象征,1576年至1643年间 50’s-日本-的新城建设日本千里新城;规模较大、依托大城市和公共交通体系、集中设置新城服务中心(靠近车站);人车分离系统的弊端; 60’s以来的国土规划与区域规划特点:覆盖更广、类型更多各经济区整体发展对非生产领域/要素的关注;日本四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62年---产业发展69年---整治环境77年---建设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86年---成熟、稳定、安全、开放的国家;东京都改建规划---复合式城市结构确立多个城市副中心,带形城镇群,科学城建设,旧城改建计划,鼓励外迁60年代的筑波科学城尖端技术开发,与产业发展结合松散生活设施先进,环境优美分区清晰,人性化,功能单一80年代的关西科学城;重视科研体制和城市发展新模式研究;依托区域网络优势: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交通区位、经济地理条件塑造城市品位,增强吸引力 十、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城市方案 阿尔伯蒂与理想城市1450年著述《论建筑》(另外还有费拉瑞特、斯莫卡齐等理论家、设计师) 合理选址,兼顾城市与要塞;便利美观的原则---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理性思考---文艺复兴运动的特征;理想城市:街道由中心辐射出去,中心教堂宫殿城堡等,几何形体,星形、棱形防御城堡/城墙;已出现格栅形(方格网)道路和矩形城市 十一、巴黎 (1)起源于城岛(2)中世纪的巴黎 古罗马营寨城、塞纳河口的城岛、多次扩建城墙和城市、卢浮宫/巴黎圣母院等大型设施的修建(3)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时代背景与巴黎改建 中央集权的绝对君权国家 王权需要、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生产力发展需要、反对封建势力与教会权力的斗争需要以法王路易十四时期为极盛期,欧洲的中心、效仿的对象1655年法兰西学院基础上的“皇家绘画与雕刻学院”,1671年的建筑学院 古典主义--君权专制与维理主义思潮产物强调:理性的、永恒的、高贵的、有秩序(古典柱 式、对称与协调感、几何与数学关系)、明确结构 上的主从关系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美学、数学 等系统理论和基本原则 巴黎改建---炫耀君权与国家强大 改造与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卢浮宫为代表,也包括 市政桥梁设施大量的贵族府邸。兴建路易十四广 场(旺道姆广场)和胜利广场来歌功颂德。巴黎城 市中轴线,后来的香榭里舍大街、协和广场、星形 广场等。采用区域性、轴线式的方式 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 法国的广场园林建设与凡尔赛宫建设 系统规划建设,是此期的代表 路易十四广场(旺道姆广场)和协和广场协和广场: 开敞设计、历经多年修建、衔接丢勒里花园与香榭 里舍大街、丰富细致的景观设计 最重要的王权纪念碑---凡尔赛宫 ·巴黎西南郊外,由国王猎庄逐步发展而成·放射 形大道(视觉效果)、巨大的建筑体量、有前院·凡 尔塞宫花园:对称布局、放射形道路(骑马游园用)、 几何形式构图、十字水渠与喷泉、为树篱封闭的两 侧以及远处的自然森林、大量精美的雕塑小品 ·最终强调的是王权至上和维理主义思想 园林建设---枫丹白露宫园 十二、法国巴黎的改建 雅各宾时期的巴黎改建 ·贫民化的改建---道路、绿化、土地整理 ·公民美德般单纯的建筑 拿破仑帝国时期 军事独裁、皇帝、宣传对外战争胜利。代表大资产 阶级的政权城市面貌---灰色屋顶的多层住宅建筑。 有连续券廊的里沃利大街。巴黎西部的贵族区建 设。凯旋门和明星广场。巴黎的核心---协和广场 拿破仑第三时期---奥斯曼巴黎改建计划 背景---欧洲中心之一。目标---功能需要、宣传帝国、 军事防御。内容---十字干道和环路。持续17年的 道路建设。重视市中心/重要公共建筑的建设。大 量的绿化建设。城市中心---分区设置中心。市政设 施建设的近代化。缺失---贫民问题、内外交通衔接 矛盾但改革和城市美化运动历史意义。 (5)60’s以来的总体规划 巴黎地区总体规划---平行带状发展战略 打破单一中心模式,树立区域发展的战略思路,城 市发展廊带,保护巴黎旧城方针 十三、近代资本主义城市产生和伦敦改建 克里斯多夫.仑的伦敦改建计划适应近代城市功能 的客观要求。古典主义+法国园林设计手法。城市 主轴线、广场序列、放射路。宗教建筑弱化,城市 经济职能强化。失败---忽视现状、地形和土地所有 制。划时代意义---资产阶级利益的反映 伦敦改建的成果。设置专门机构、制定建筑管理规 定。有方形广场的住宅群---London Spuare。开放贵 族园林为公园 里琴大街的整体风貌。连接重要的公园(里琴公园、 克莱森特公园)、道路交叉口的广场、立面形象 (2)战后四十年代后期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6731平方公里/1250万人的大伦敦规划。单中心、 同心圆、放射+环路、增加绿化。伦敦郡48公里半 径的四个圈层:内圈:降低建筑与人口密度、改善 内城功能;近郊圈:良好居住地、补充绿化。8 公里宽的绿带圈:限制、运动场和农副基地;外圈: 人口疏散地和工业企业。1946年《新城法》与卫 星城、邻里单位的尝试。问题:疏解不力、不便 十四、资本主义工业城市产生后问题矛盾 1、城市化加快,人口暴增,城市畸形发展,居住 环境恶化2、大工业生产方式引起城市结构巨变, 混乱了原有的城市结构布局3、刺激商贸,经济空 前繁荣4、社会两极分化严重5、交通恶化,布局 混乱6、提高了生活质量,但污染环境7、急速发 展导致环境艺术品质低下,缺乏整体环境考虑 十五、伦敦大火的机遇 ---克里斯多夫.仑的伦敦改建计划。适应近代城市 功能的客观要求。古典主义+法国园林设计手法。 城市主轴线、广场序列、放射路。宗教建筑弱化, 城市经济职能强化。失败---忽视现状、地形和土地 所有制。划时代的意义---资产阶级利益的反映 十六、近代亚非拉殖民地的一般特征近代亚非拉殖 民地城市。垄断资本主义和殖民地体系。宗主国的 烙印。贸易地、输出港、统治中心、军事据点 特征:城市平面简单;一般方格网道路系统:规 划结构仅考虑两度空间:对发展没有长远计划和预 测;忽视地形约束 十七、空想城市、田园城市、工业城市、带形城市 都由谁提出?主要特征? (1)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早期:托马斯.摩尔的乌 托邦。安德雷亚的基督教之城。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后期:欧文的新协和村社会制度问题、公社、部分 的共产主义、规模/格局/组织形式、理想化实践的 失败。。傅立叶的法郎吉《工业与社会的新世界》、 规模/社会大生产/公共生活、基层组织的实践和失 败。意义:解决社会问题的积极探索。是田园城市、 卫星城镇等理论的渊源 (2)田园城市社会问题与改革--霍华德《明日的 田园城市》。城乡磁体理论---田园城市。城市模式 (25=5.8+3.2*6)。3.2万人的田园城市。3万人的城 区。实施、经营、管理建议和实践---1903年的莱 奇华斯和1920年的韦林 意义:完整的规划思想体系、城乡结合、深远影响 (卫星城镇、有机疏散) (3)工业城市社会生产不再以家庭为中心---产生 原因。1901年戛涅的工业城市构想。功能分区: 中心区、住宅区、工业区。先进的交通模式。灵活 的发展余地。使用最先进的建材---钢筋混凝土 (4)带形城市。1882年西班牙工程师马塔。高速 高效交通性、设施性脊椎---无限的长度。城市宽度 限度---500米的理想。城乡结合与城市网络。马德 里周边带形城市。对城市分散主义理论影响 十八、盖迪斯区域规划观点盖迪斯《进化中的城市》 一书的贡献在于牢固地把规划建立在研究客观现 实的基础之上,即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 对于居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强调把自然 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构架。 十九、柯布锡耶光明城市及规划思想特点 柯布西埃---明日的城市依托新技术、积极的观点--- 城市集中主义1922年《明日的城市》和1933年 的《阳光城》城市规划观点:技术改善中心商业 区;摩天楼---新信仰解决老问题(拥挤);合理调 整城市各区的密度分布;高效率的城市交通体系 300万人明日城市规划---改建巴黎中心区畅想曲 二十、卫星城理论几代及城市规划特点 ·概念---翁温1922年《卫星城市的建设》 大伦敦区域规划理念·1930年帕克尔第三座卫星 城市的建设---威森肖维10万人;依靠母城;公共 交通体系;邻里单位的实践·影响---莫斯科卫星城 规划。社区运动、邻里单位与划区理论 二十一、雅典宪章1929年成立的国际现代建筑协 会1933年雅典会议宪章:现代城市四大功能:居 住、工作、游息、交通。从人的需求出发,安全方 便的邻里单位。城市公共绿地与风景地带。反对伟 大的排场。保护名胜古迹与古建筑。重视城市空间 效果。意义:适应城市新变化、挑战陈旧观念、 强大的生命力 二十二、大伦敦规划优缺点(四个圈,内圈,近郊 圈,绿圈,外圈)6731平方公里/1250万人的大伦 敦规划。单中心、同心圆、放射+环路、增加绿化。 伦敦郡48公里半径的四个圈层:内圈:降低建筑 与人口密度、改善内城功能。近郊圈:良好居住 地、补充绿化。8公里宽的绿带圈:限制、运动场 和农副基地。外圈:人口疏散地和工业企业。46 年《新城法》与卫星城、邻里单位的尝试。问题: 疏解不力、不便 二十三、英国新城几代及城市规划特征 (1)英国第一代新城---哈罗 规模:8万人、26平方公里。结构:两侧工业、4 个居住区(13个邻里单位)。独立的步行与自行车 系统。简单的汽车路、市中心集中停车。注重城市 特色与景观塑造(选址、地貌利用)。问题:规模 小、发展慢、就业差、回流现象勒.哈佛的重建。 受戛涅工业城市思想的直接影响。工业化---模数制 城市、道路、设施、建筑、预制件的大量使用。 古典的构图手法十字干道、中心广场、标志建筑 是18层的市政厅和St.Joseph教堂)。简单平淡。。 1946年新城法和1947年城乡规划法---英国。生活 与工作平衡、平衡、独立自足的新城 (2)50年代前的第一代新城14个 第二代新城:坎伯诺尔德规模更大、更加紧凑集 中和灵活;完整的人车分离的交通体系;丰富的山 地景观和住宅。第二代新城---郎科恩加大规模,简 洁的8字形结构,分级组织、融合居住环境,鼓励 公共交通。第三代新城---密尔顿.凯恩斯。规模更 大些,独立新城而不是卧城,重视经济性和公众参 与规划,不再片面分区,开放式的城市中心设置, 重视公共交通的经济性和便捷,景观设计 二十四、昌迪加尔巴西利亚规划结构缺点 (1)柯布西埃的雄心壮志---印度昌迪加尔1951年规 划、15-50万人、全新首府。模拟生物体的规划构 思。整体而精美的设计---道路、建筑。功能分区明 确---雅典宪章的反映和弊端。有序和机械、丧失人 情味和民族地方特色。广场空旷,脱离国情 (2)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1956年规划、强烈的象 征意义。结构清晰、分区明确。杰出的城市中心设 计---简洁而表意。尺度失衡、缺少人情味和生气, 城市设计简单化过分追求形式,机械地综合体 二十五、荷兰兰斯塔德城市规划特点人口和城镇分 布集中,把大城市的多种功能分散,形成既分开又 联系的有机系统:多中心性质;环状地带沿交通干 线向四周发展 二十六、大伦敦,大巴黎总体规划p200 二十七、场所p265定义:指由特定的人或事所占 有的环境特定部分。特征:(1)场所的占有性(2) 场所的非空间性(3)场所的随机性 二十八、新陈代谢派理论p279丹下健三事务所成 员菊竹清训、黑川纪章把设计和技术看做人的生命 力的外延,认为城市和建筑不是静止的是像生物新 陈代谢那样的动态过程,主张在城市和建筑中引进 时间因素,明确各个要素的“周期”。 二十九、美国方格形城市(华盛顿,纽约,洛杉矶) 三十、有机疏散理论芬兰建筑师伊里尔—沙里宁城 市作为一个机体,是和生命有机体的内部秩序一致 的,要把城市的人口和工作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开 发的离开中心的地域上去。重工业不应安排在中心 城市位置,轻工业也应疏散出去。腾出来的用地开 辟绿地。日常活动集中布置,偶然活动做分散布置。 三十一、中心地学说及增长极核理论 地区网络模型、增长极核策略、城市分极发展、区 域化规划思路;瓦尔特—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提出理想正六边形城市体系模式,乡镇的理想分布 形态应是均匀分布在整个国家范围内,就是位于六 边形角上,而位于六边形的那个点,起着管理从属 它6个点的作用。佩鲁的增长极核提出把工业等建 设快速在少数极核进行,促进使极核本身增长和首 先繁荣,并企图以极核的影响来带动其附近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