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设计与评价模拟试题

课程设计与评价模拟试题

课程设计与评价模拟试题
课程设计与评价模拟试题

课程设计及评价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

1、对课程计划本身的评价是(内在评价)。

2、专门观察和记录在特定时间内发生的特定行为的观察方法是(时间取样法)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显著的特点和本质特征是(实践性)

4、为提高国定课程的教学成效而进行的课程材料开发活动属于(课程补充)

5、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比姆及其同事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初提出(CIPP)课程评价模式。

6、教师在学校的真实教育环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工作方式是(教师行动研究

)。

二、单项选择

1、课程设计的思路包括目标中心思路、过程中心思路和整体设计思路,其中最早论述目标模式的是美国学者( B)

A. 泰勒

B. 博比特

C. 查特斯

D. 塔巴

2、依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方向,容许个人选择的课程,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是( B )

A. 必修课程

B. 选修课程

C. 活动课程

D. 校本课程

3、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的课程评价方法属于( B)

A. 量化评价

B. 质性评价

C. 档案袋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4、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 C )

A. 地方课程

B. 学科课程

C. 国家课程

D. 综合课程

5、课程实施取得实质性效果的重要标志是( D)

A. 教材的改变

B. 组织方式的改变

C. 知识及理解的改变

D. 角色或行为的改变

6、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内容不包括(A)

A. 社区服务

B. 劳动实践

C. 技术实践

D. 信息实践

7、根据社会调查和统计,决定生活的需要,从而编制教育目标的课程设计法是(B)

A. 活动分析法

B.社会调查法

C. 经验法

D. 客观法

三、多项选择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理念有(ABCD )

A. 发展性

B. 整体观

C. 多元化

D. 过程性

2、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包括( ABCD )

A. 漫长性

B. 生长性

C. 阶段性

D. 多面性

3、下列整理资料及处理评价信息的方法中,属于定性处理方法的是(CD )

A. 普通综合评价法

B. 模糊综合评判法

C. 哲学分析法

D.

系统分析法

4、课程设计的基本策略包括(ABCD )

A. 课程选择

B. 课程改编

C. 课程整合

D. 课程补充

5、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 )

A. 亲历性原则

B. 自主性原则

C. 协同性原则

D. 整合性原则

6、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包括( ABCD )

A. 科学性

B.人文性

C. 完备性

D. 适应性

7、研究性学习包括哪些内容领域( ABCD )

A.人及自然关系领域问题

B.人及社会关系领域问题

C.人及自我关系领域问题

D.人及文化关系领域问题

四、名词解释

1、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根据课程目标,有目的地选择的一系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总和,是从人类的经验体系中选择出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序列组织编排而成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

2、观察法:观察法是教育研究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它是教育研究者通过感官或者借助一定的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者教育现象的一种方法。

3、教师实践性知识: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及及之相关的知识是教师实践性知识。

4、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尚处于发展或完善过程中进行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搜集课程开发或实施过程中各个局部优缺点的资料,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的依据。

5、课程改编:课程改编是指针对及原有课程准备对象不同的群体进行的学程上的修改,或者根据课程内容、结构安排等的不同理解而进行的调整。

五、简答

1、简述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2)交流及合作;(3)课

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4)教师的培训;(5)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

2、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总体要求

(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及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及活动绝提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3)课时集中使用及分散使用相结合;(4)整合校内课程及校外课程;(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领域;(6)把信息技术及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六、论述题

1、试论述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哪些意义?

(1)课程资源开发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推动力;(2)课程资源开发促进了教师教育认识水平的提升;(3)课程资源开发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和技能的发展;(4)课程资源开发促进了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5)课程资源开发促进了教师合作意识的增强;(6)课程资源开发促进了教师角色和工作方式的转变。(各点适当展开即可)

2、论述实施观察法的一般步骤:

(1)准备工作。观察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三项工作:首先,制定观察计划和提纲。其次,准备观察所需辅助工具。在此,确定观察途径。

(2)实时观察。观察者通过适当的观察渠道进入观察地点,熟悉观察环境,并接触观察对象。在实际观察中要注意:a灵活地执行观察计划;b抓住观察的重点;c注意做到观察、倾听、询问、查看、思考等五个方面相互配合;d做好观察记录。

(3)观察资料的整理分析。观察结束后,要对观察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检查观察资料是不是严格遵循科学方法的程序获得的;如果资料是用多种方法获得的,则应该对这些资料进行比较,发现问题然后再去核实;如果观察时小组进行的,可将观察者之间获得的资料进行比较,若有差异,小组要进行讨论和验证;对于较重要的问题,应该注意观察时间的长短。

七、案例分析

让我们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校园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书本是人才成长的营养,这是每个人都明白的,但越来越多的人将它作成了另一番解释。

有人把校园当做铸造万能钥匙的炉子,认为只要进了炉,出来就是人才;有人把书本当做正确的航标,认为跟着它,就不会错。其实,这些都忽略了一个根本问题:校园学习只是手段,书本知识只是拐杖。我们学习的目的是走向社会。

在我们青年人中,有多少人明白这个道理呢?在学校只知道学,至于如何用,如何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却一无所知。

哪些“书虫”也该从书中探出头来,看看外面的世界了,现在不再是“八股时代”,而是信息时代,竞争的时代。只空有知识,却不知如何动手是很危险的!只有将知识及实际生活相联系,才能发挥作用。

结合案例,请回答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是什么?

1、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3、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及生活,学生及社会的联系。

课程设计及评价模拟试题二

一、填空

1、第一个将评价正式引入课程编制的过程,被称为“教育评价之父”的是(泰勒)。

2、课程评价的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量化课程评价,一类是(质性课程评价)。

3、评价方案设计的核心环节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范围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及社会实践、劳动及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

5、综合实践活动主要以(主题)为内容呈现形式。

6、(螺旋式)是指在不同阶段、单元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即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呈现的内容的基础,后面呈现的内容是前面呈现的内容的不断扩展和加深,层层递进。

二、单项选择

1、用一组测试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境,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方法是(A )

A. 纸笔测试法

B. 访谈法

C. 问卷法

D. 实验法

2、由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C )

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 教学大纲

“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教学大纲 本大纲扼要阐述“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的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及其结构、模块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活动与教学方法基本要求、课程评价。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 我校开发的“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专业课程,是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建议设置的课程之一,也是教育部2014年颁布的“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课程。本课程既是小学师资的职前培养课程,也是小学师资的职后培训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借助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的学习与研究,培养和提升被教育者的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其相关能力,并进行相关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一是传授课程基础知识,了解中外小学课程现状;二是传授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的基本原理;三是传授小学各门课程设计与评价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教学内容及其结构 “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课程,解决的是“怎样上课”、“如何评课”问题。“怎样上课”有两层涵义:一是怎样设计课程,二是怎样实施课程(以前者为重点)。“如何评课”也有两层涵义:一是如何从教师的课程运筹角度衡量课程的成败,二是如何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果角度衡量课程的成败。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课程基础知识与小学课程改革概览,二是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的基本原理,三是小学各门课程的设计与评价。三者具有内在有机联系。 上述三大内容,也是三个相对独立的课程模块。 三、模块教学目标与任务 请见下表:

四、教学活动与教学方法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以班级授课为主。学生应在听课、参与课堂交流基础上,及时完成规定作业与专题研究任务。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一)摒弃“理论联系实际”传统模式,建立“理论为实践服务”新模式。 在教育专业课程的运筹中,教师通常都以理论为学科立足点与课程逻辑起点,为了让学生理解理论,教师常常“联系实际”讲解。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是为培养理论家服务的;对于培养教育实践家,它没有多少意义。采用这种模式,导致师范生在学校所学的是一套,工作后做的是另一套。应放弃这一模式,建立“理论为实践服务”新模式,以“实践审视—理论分析—实践改善”为课程活动的基本思路。 我们在编写教材时,已注意为这一新模式的运用创造条件:每章的开头都有实践色彩较浓的“情境引导”,每章的最后都有实践性的“研究性学习”,一些章节中间还穿插了课程设计与评价实例。 (二)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由于学科逻辑体系的束缚与时间的限制,大多数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但是,缺乏自主学习,教育专业课程的实施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应提倡将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结合起来,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为了实现“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教师在讲授每一章的基本内容前,都应布置具体明确的自主学习任务。每一章的课程完成前,应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 (三)“双基”传授与专题研究相结合。 在“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又要重视专题研究的组织及其学习成果的评价。前者是本课程的基本任务,后者是培养学生的课程设计与评价实际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材每一章都提供了专题研究任务及相应材料,教师应注意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展开专题研究。 应重视专题研究学习成果的评价,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提升学生的专题研究能力。 (四)重视网络学习方法的指导。 本课程既是高师普通的教育专业课程,又是网络教师教育课程。 本课程的建设者为网络教学组织了全方位、多形式的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有关网络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充分利用宝贵的网络资源,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并提升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 五、课程评价

课程设计与评价总结

课程设计与评价总结 通过这次的设计,感慨颇多,收获颇多。更多的是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包括书本知识以及个人素质与品格方面。课程设计与评价总结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课程设计与评价总结一: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与评价》的学习,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课程设计与评价方面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之前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必定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下面,我结合此次学习,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课程及课程设计的内容和基本策略 (广义)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课程则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由一系列不同类别的学科或学术领域及与之相应的各种间接经验组成的课程。课程设计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的课程理论工作者可谓众说纷纭,没有一致的认识与理解。而课程设计的基础是研究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从多方面探讨其产生或发展的基础和原因,也是研究事物的根本所在。其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在于以下几方面: 第一,从目的上讲,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

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 验的精华;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经验。 第二,从编排方式上讲,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则强调 各种有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 第三,从教学方式上讲,学科课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而 活动课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的交往为主获取直接经验。第四,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活动课程则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 课程设计就是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和评价的设计。课程设计的策略一般认为有六种: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新编。以目标为中心的设计思路或称目标模式(即课程设计者根据对学习者行为变化的期望而确定的教育目标进行课程设计的思路)。特征是:它以明确而具体的行为目标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主张行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强调目标的结构性。但其科学观过于质朴、简单,无法描述复杂的教学过程,并且它过分的强调知识的工具性价值,歪曲了知识的真义。 二、中小学课程评价的方法与程序

课程设计与评价学习总结

课程设计与评价学习总结 新课程的学习已经结束,通过学习,我意识到新课程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新课理念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新课程更注重学生个人的能力,潜力,特长。要想有效的实施新课程教学,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我们以往的英语教学注重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英语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提倡教学中要以实际运用为主,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口说英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过去的在英语教学中总是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听众,学生说的机会很少,口语、听力得不到提高。现在我们要转变这种模式,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效率呢?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在教学中应把时间和空间多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给学生思维空间。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在于老师的调动。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设计模仿、口、笔头操练、提问,激发学生学

习英语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中。 充分利用学生的差异。教师要重视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不能用一个水平衡量学生,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和认识。 创造性运用教材。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而且所载的信息是有限的。传统的教学与新课程教学有很大的区别,以往的教学只是要求讲解知识点,而现在的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认真地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法。在英语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参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新课程改革注重能力,也更注重基础。教师以学生的英语学习为中心,扎实抓好课堂教学,让学习落到实处。以学生为中心,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经过五个模块的学习,让我又学会了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懂得了项目学习与传统教学的区别,同时在经后的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运用项目学习来指导教学。 1、“项目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过去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

项目经济评价课程设计火电站

第1章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新建2台20万kW凝汽机组火力发电厂。 该电厂位于华东地区D市。D市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电力需求较大。尤其是近几年来乡镇企业的飞速发展,电力负荷急剧上升,但现有的供电能力严重制约了该市工农业的发展,为了满足电力负荷的需求,D市电力开发公司拟投资新建该电厂。 1.1 厂址及地质状况 1.厂区距市区15km,距国家铁路总干线约2km,距公路干道约1km,交通方便。 2.厂区地形平坦,范围内的土层虽都是亚粘土,但承载能力低,需经处理后设置建筑物。地下水位-1m~-12m,对普通混凝土有侵蚀性。 3.厂区地震烈度最高为八度。 1.2 工艺系统的状况 1.热力系统及燃烧系统 汽水系统单元制。锅炉为WGZ670/140-1型,汽轮机为N200-130/535/535型。每台机组配有DG750-180型电动变速给水泵两台,其中一台运行,一台备用。每台机组配有30%旁路系统一套。 燃烧系统为中储制钢球磨煤机,温风送粉系统,每台炉配2台钢球磨,2台刮板给煤机,2台离心式送风机和吸风机。除尘设备选用双室三电场电气除尘器。两炉共用一坐195m高的烟囱。 2.燃料运输系统 卸煤采用CFH-1型侧倾式翻车机一台。煤厂设DQL12530型斗轮堆取料机1台,输煤系统采用B=1200mm带式运输机,系统为集中控制。 3.除灰系统 水力除灰,灰渣混除。灰场距电厂约15km。

4.供水系统 采用自然通风冷却塔二次循环供水系统。 5.化学水处理系统 补给水处理为反渗析系统,凝结水处理系统采用体外再生高速混床,系统为单元制,一机一套。 6.电气系统 主结线为电机-变压器单元接线。以两回220kV线送至L变电站,接入电网,变电站已有接入这两回路的进线间隔。 7.热工控制系统 单元集中控制,一机一控,机组设有协调控制系统,设有控制机进行参数巡测,报警和制表等设备。 1.3 主厂房建筑 主厂房柱距9m,全长147m,汽机房跨度33m。除氧,煤仓间跨度15m。主厂房采用预制和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主厂房等主要构筑采用桩基。 1.4 主厂房的布置 锅炉露天布置,运转层下全封闭。汽机房运转层岛式布置,循环水泵布置在汽机房零米。

《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学习资料

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 1.课程本质 对于课程本质的理解主要有四种观点:①学科的知识与技能 ②学习者的生活经验 ③社会经验 ④师生间的交流 是什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习与发展 ①内容:学科的知识与技能 ②元素: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社会经验 ③学生发展是目的 ④师生交流活动的实施形式 2.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大课程观——教学活动是课程实施的活动 ·从层次上,课程包括课程体系,单门课程,专题课程,课时课程。 3.武士七技:骑马、击剑、打猎、投枪、游泳、下棋、吟诗 4.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1)课程目标更新 ·知识传授——关注学习过程 ·单一过程——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应试——生活需要内容 ·结束学习——培养能力 ·评价选拔甄别——促进发展 ·统一管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 (2)课程理念的更新 ·从传承文明——为学生发展 ·从知识结构——社会生活 ·从知能传授——知能主动建构 ·从中央集权——中央地方分权 (3)课程结构更新 ·均衡性:各学科学时比较均衡 ·选择性:开设选修课 ·综合性: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5.课程目标的基本内容: 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能力目标、情感价值与价值观目标 6.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 (1)注意贯彻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的基本精神 ·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是单元目标、专题目标的灵魂;而单元目标、专题目标是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的支柱。 (2)从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出发 ·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写的,有助于实现目标。要根据学生学习规律、需求、多数学生来制定单元目标或专题目标。 (3)目标应简明、具体、可操作 理解、了解、初步理解、学会……

心得体会 《课程设计与评价》心得体会范文

《课程设计与评价》心得体会范文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与评价》的学习,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课程设计与评价方面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之前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必定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下面,我结合此次学习,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课程及课程设计的内容和基本策略 (广义)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课程则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由一系列不同类别的学科或学术领域及与之相应的各种间接经验组成的课程。 课程设计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的课程理论工作者可谓众说纷纭,没有一致的认识与理解。而课程设计的基础是研究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从多方面探讨其产生或发展的基础和原因,也是研究事物的根本所在。其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在于以下几方面:第一,从目的上讲,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 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经验。 第二,从编排方式上讲,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

活动课程则强调各种有意 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 第三,从教学方式上讲,学科课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而活动课课 程主要以学生自主的交往为主获取直接经验。第四,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活动课程则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 课程设计就是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和评价的设计。课程设计的策略一般认为有六种: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新编。以目标为中心的设计思路或称目标模式(即课程设计者根据对学习者行为变化的期望而确定的教育目标进行课程设计的思路)。特征是:它以明确而具体的行为目标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主张行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强调目标的结构性。但其科学观过于质朴、简单,无法描述复杂的教学过程,并且它过分的强调知识的工具性价值,歪曲了知识的真义。 二、中小学课程评价的方法与程序 课程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发展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课程开发与教育实践的发展,课程评价的重要性日趋突出。课程评价是一个多因素、多变量的复杂系统,它涉及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目标的、评价方案以及评价方法等诸多方面,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科学的课程评价方法、规范的课程评价程序对于评价质量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建设高效

工程经济课程设计-项目评估

目录 第一章概述 (2) 1.1 本课题的目的、设计内容与要求 (2) 1.1.1 课程设计的目的 (2) 1.1.2 课程设计的内容 (2) 1.2 基础资料 (2) 1.1.1 项目位置及占地面积 (2) 1.1.2 项目服务对象 (3) 第二章市场调研 (3) 2.1 安东板块分析 (3) 第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 3.1 投资估算 (4) 3.1.1 项目总投资 (4) 3.1.2 项目投资分类概况 (5) 3.2 资金筹措 (7) 3.3 销售收入 (8) 3. 3.5 借款还本付息 (9) 4 利润分配 (10) 第四章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11) 4.1 现金流量分析 (11) 4.2 财务平衡分析 (14) 4.3 风险分析 (15) 4.3.1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 (15) 4.3.2 盈亏平衡分析 (16) 第五章结论 (16) 附录 (18)

第一章概述 1.1本课题的目的、设计内容与要求 1.1.1课题设计的目的 工程财务分析在对投资和和资金筹措,成本费用,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等进行估算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现行财务制度及价格体系和项目评估的有关规定,从项目财务角度分析计算项目直接发上的财务费用和效益。对项目预期进行进行可行性分析。从企业或项目角度出发,分析投资效果,判断企业投资所获得的实际利益,分析经济可行性,为决策及企业制定规划,资金筹措,资金使用安排,以及协调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提供依据。 1.1.2课程设计的内容 本课程设计是位于安东新区的某房地产住宅开发项目的经济评价。根据给定的资料数据,综合运用“工程经济学”所学的各种知识和方法,对该项目进行经济评价并做出结论。 1.1.3课程设计的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是对调查资料、计算分析及评价结论等进行整理、归纳和汇总后,所形成的书面材料。课程设计报告的主体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本课题的目的、意义,设计内容与任务要求 2.基本资料及基本数据 3.报表编制、指标计算、风险分析 报表至少包括:投资估算表、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成本费用估算表、营业收入及税金估算表、利润与利润分配表、全部资金财务现金流量表、资本金财务现金流量表、资金来源与运用表、贷款还本付息估算表、主要指标汇总表等。 指标至少要有:静态投资回收期、动态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净现值、总投资收益率、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等。 风险分析包括:盈亏平衡分析,单因素敏感性分析。 1.2基础资料 1.1.1 项目位置及占地面积

工程经济学 课程设计

技术经济学概论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名称: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 题目: 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总评成绩: 完成时间:

摘要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是在工程经济学理论课程学习之后,通过为期1周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使我们初步掌握工程经济学所涉及的调研技能,掌握工程经济学的原理知识,具有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初步能力,熟练掌握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技术及相关的财务报表的编制,以及财务评价的技能。 本课程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分为六个部分:项目概况、基础数据及财务报表的编制、融资前分析、融资后分析、财务评价说明、财务评价结论。根据本项目的计算,投资利润率为20.870%>15%,资本金利润率为39.214%>15%,所得税前内部收益率为19.902%>15%,所得税后内部收益率为15.159%>15%,自有资金内部收益率为24.248%>15%,所得税前净现值为12111.042万元>>0,所得税后净现值为2019.896万元>>0,自有资金净现值为10398.444万元>>0;静态投资回收期为6.127年<8年,动态投资回收期为9.805年>8年。 总之,项目的各项财务指标表明项目具有显著的盈利能力,同时项目的偿债能力强,并具有良好的项目生存能力,因此项目在财务上可行,但存在一定风险,投资者需要谨慎考虑。 关键词:新建项目,财务报表,财务指标,财务评价

目录 摘要............................................................................................. 一、项目概况 0 二、基础数据及财务报表的编制 (1) 三、融资前分析 (10) (一)融资前财务评价指标计算 (11) (二)融资前财务评价指标分析 (15) 四、融资后分析 (16) (一)融资后盈利能力分析 (17) (二)融资后偿债能力分析 (17) (三)融资后生存能力分析 (18) 五、财务评价说明 (19) 六、财务评价结论 (20) 致谢 (22) 参考文献 (23) 附件——任务书 附件——新建工业项目财务评价资料 附件——评分标准 附件——学生自查表

课程设计与评价---模拟考试试题

课程设计与评价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 1.由一系列不同类别的学科或学术领域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各种间接经验组成的课程称为:(学科课程)。 2.CIPP评价模式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构成。 3.课程整合的方法跨学科课程和(开发关联课程)两种。 4.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5.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可以采取小组活动、(个人活动)、全班活动等组织形式 二、单项选择 1.教师对正式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加以修改,以适应他们具体的课程情境,其中包括对引入的校外课程的重新改组,对学校自身开发的课程的进一步改进等行为属于(A ) A. 课程改编 B. 课程扩充 C. 课程整合 D. 课程选择 2.依靠搜集和分析记载课程各方面情况的现场资料而获得所需信息的方法是(D ) A. 观察法 B. 访谈法 C. 测验法 D. 文献法 3.外观性课程评价模式的提出者是(B) A. 斯塔弗比姆 B. 斯太克 C. 斯克里文 D. 塔巴 4.课程评价可分为内在评价和效果评价,其划分依据是( A ) A. 评价关注的焦点 B. 评价的实施阶段 C. 评价的对象 D. 评价所发挥的作用 5.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是(A ) A. 地方课程 B. 国家课程 C. 校本课程 D. 选修课程 6.根据一定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提出一种假设,设计出一定的课程和教材,拿到一定的学校、班级去试行,并有比较对照的学校、班级。经过一段时间后,到各试点学校或班级取得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相应的结论,肯定或否定或修改已有的课程和教材。这种课程设计的方式叫做( D ) A. 经验法 B. 客观法 C.主观法 D.实验法 7.课程实施的第一个层面,也是最直接、最明显的要素是(A ) A. 教材的改变 B. 组织方式的改变 C. 角色或行为的改变 D. 价值的内化 8.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是以什么方式来组织的(A ) A. 项目活动 B. 主题活动 C. 研究性学习 D. 综合活动 三、多项选择 1.课程专家辛德等人归纳了几种课程实施的取向,包括(ABCD ) A. 忠实取向 B. 互动调试取向 C. 创生取向 D. 实践取向 2.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线索包括(ABC ) A. 人与自然 B. 人与社会 C. 人与自我 D. 学生与学校 3.教师专业发展的发展过程经历的两个发展阶段是(AB ) A. 组织发展阶段 B. 专业发展阶段 C. 心理发展阶段 D. 社会化发展阶段 4.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课程的特征包括(ABCD ) A. 实践性 B. 社会性 C. 服务性 D. 体验性 5.课程目标的核心功能是(AB ) A. 标准功能 B. 导向功能 C. 激励功能 D. 协调功能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某工业项目的经济(财务)评价 (1)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1.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1)课程设计题目:某工业生产项目经济评价 (2)课程设计要求: a. 能够系统运用工程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评价一个实际工程项目问题。 b. 掌握工程经济学的基本方法,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评价工程项目。 c. 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计划和控制。 d. 完成一个工程的财务评价。 2. 课程设计任务 一拟建项目的计算期为10年,其中建设期为2 年,第3年投产,生产负荷为设计 生产能力的70%,第4年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相关基础数据如下: (1)固定投资3000 万元,其中项目资本金投资为1500万,向银行借款1500万, 贷款年利率为3%,建设期只计息不还款,第3年投产后开始还贷,每年付清利息并分 6年等额偿还建设期资本化后的全部借款本金。 (2)流动资金投资约需2000万,全部用银行贷款,年利率为3%,项目分年投资, 当年利息当年还,投资贷款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项目分年投资及贷款情况(单位:万元) 内容年末0 1 2 合计 固定投资1250 1750 3000 流动资金投资2000 2000 项目资本金500 1000 1500 借款需要量750 750 2000 3500 (3)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收入的3%)和经营成本的预测值如表2 所示,其他支出忽略不计。 表2 预测数据(单位:万元) 内容年份 3 4 5 6 7 8 9 10 营业收入3920 5600 5600 5600 5600 5600 5600 5600 营业税金及附加117.6 168 168 168 168 168 168 168 经营成本245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4)按平均年限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折旧年限为10年,残值率为5%。 (5)假设每年特种基金为0. (6)假设每年可分配利润扣除公积金后全部向投资者分配。 (7)基准折现率为10%。 完成以下任务: (1)计算建设期利息,完成表3建设期利息计算表。

课程设计与教学评价

1、什么叫课程? 课程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课程是学生在学校(包括校外)获得的全部经验,其中主要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的环境气氛、文化的影响。 狭义: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上。 2、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以学科逻辑为中心编排的课程,以其严谨的逻辑结构、系统性、简约性为特点,它是以文化遗产和科学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各门学科最传统的课程形态的总称。 3、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在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学习的经验和与之相关的社会生活过程为基础组织起来的一种课程。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目标之一:改革课程功能。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目标之二,改革课程结构。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目标之三,改革课程内容。改变课程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

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目标之四,改革课程实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目标之五,改革课程评价。改变过去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目标之六,改革课程管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5、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 (1)课程目标:程设计首先应该确立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两方面工作,一是课程范围的确定,涵盖所有有价值的学习领域;二是课程目标表述方式的选择,主要包括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的确定等等。 (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是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知识和学习经验两个方面。 (3)学习活动:包括教学组织、安排、实施、媒体、资源等。 (4)课程评价:主要指课程对于学生的进步所具有的价值判断。 此外,课程设计还包括很多要素,比如学习材料、时间、空间、分组情况及教学策略等要素。设计课程,就必须考虑使学生达到什么

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

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小学数学 一.泰勒五条原则: 1.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 的经验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 究的学习意识 (2)经历垂直与平行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比较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意识,激发学习数 学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 得满足感 (1)(2)学生学习和了解垂直和平行,对于问题的解决拥有满足感, 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学习能力,增强了学习信心 3.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有关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 的 (1)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 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 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2)正确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征,对平行与垂直两种位臵关系的 描述 4.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以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

(1)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臵关系;观察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 的特征;进行分类 (2)创设情境,设疑引思;展示交流,分类比较;归纳——掌握特征 5.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 (1)练习巩固,深化对垂直与平行的理解; 拓展延伸,发展空间观念 (2)学生寻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边互相平行, 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 物体的边相互垂直?并用三角板验证 二.斯腾豪斯过程原则: 1.在所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项活动允许儿童在活 动中做出自己的选择,并对选择所带来的结果做出反思,则 这项活动比其他活动更有价值 (1)小组汇报分类情况,引导学生分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臵关系分为相交、不相交两类。对于小组的这种分法,有什 么问题 (2)分类——感悟特征归纳——掌握特征二次分类——认识垂直 2.如果一项活动在学习情境中允许学生充当主动的角色而不是被 动的角色 (1)(2)分小组做实验讨论 3.如果一项活动要求学生探究各种观念,探究治理过程的应用, 或探究当前的个人问题或社会问题 (1)(2)探究什么是平行,垂直,相交 4.如果一项活动使学生设计实物教具,即真实的物体,材料,人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汇本报告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报告 安东新区的某房地产住宅开发项目 经济评价 学期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系(院)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工程管理 年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2012年6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2 1.1本课题的目的··2 1.2设计容要求··2 第二章项目概况··2 2.1项目概况··2 2.2市场研究··2 2.3投资估算··3 2.4资金筹措··3 2.5项目成本··3 2.6销售收入··4 2.7税费··4 2.8其他··4 第三章编制报表、指标计算、风险分析··4 3.1项目总投资估算表··4 3.2建筑工程费用估算表··5 3.3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表··5

3.4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7 3.5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表··7 3.6利润与利润分配表··8 3.7资金来源与运用表·9 3.8借款与还本付息表··10 第四章项目经济评价··11 4.1现金流量分析··11 4.2风险分析··14 第五章结论··15 附录··17 第一章概述 1.1 本课题的目的: 通过市场供需研究和财务经济分析,对投资和和资金筹措,成本费用,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等进行估算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现行财务制度及价格体系和项目评估的有关规定,从项目财务角度分析计算项目直接发上的财务费用和效益。对项目预期进行进行可行性分析。确定项目的规划功能、开发档次、开发成本和市场营销对象,并对该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做出评价,为委托投资决策及来发项目融资提供依据。

1.2 本课题的任务要求: 本课程设计是位于安东新区的某房地产住宅开发项目的经济评价。根据给定的资料数据,综合运用“工程经济学”所学的各种知识和方法,对该项目进行经济评价并做出结论。 第二章项目概况 2.1. 项目概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城市用地功能进一步拓展,尤其是新区的开发,现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拟在市东开发区开发一房地产住宅项目,该项目总规划用地总面积为13072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00538.91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为253690.50平方米,共包含32栋住宅楼,其中小高层(11层)共9栋,建筑面积为35300.20平方米;高层(18层、24层)共23栋,建筑面积为218390.30平方米;商业建筑面积为40000.52平方米;幼儿园4222.71平方米(不可销售),公共配套建筑2625.18平方米(不可销售)。 项目拟建规模和建筑面积分配 2.2、市场研究

课程设计与评价模拟试题

课程设计及评价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 1、对课程计划本身的评价是(内在评价)。 2、专门观察和记录在特定时间内发生的特定行为的观察方法是(时间取样法)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显著的特点和本质特征是(实践性) 4、为提高国定课程的教学成效而进行的课程材料开发活动属于(课程补充) 5、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比姆及其同事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初提出(CIPP)课程评价模式。 6、教师在学校的真实教育环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工作方式是(教师行动研究 )。 二、单项选择 1、课程设计的思路包括目标中心思路、过程中心思路和整体设计思路,其中最早论述目标模式的是美国学者( B) A. 泰勒 B. 博比特 C. 查特斯 D. 塔巴 2、依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方向,容许个人选择的课程,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是( B ) A. 必修课程 B. 选修课程 C. 活动课程 D. 校本课程 3、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的课程评价方法属于( B)

A. 量化评价 B. 质性评价 C. 档案袋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4、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 C ) A. 地方课程 B. 学科课程 C. 国家课程 D. 综合课程 5、课程实施取得实质性效果的重要标志是( D) A. 教材的改变 B. 组织方式的改变 C. 知识及理解的改变 D. 角色或行为的改变 6、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内容不包括(A) A. 社区服务 B. 劳动实践 C. 技术实践 D. 信息实践 7、根据社会调查和统计,决定生活的需要,从而编制教育目标的课程设计法是(B) A. 活动分析法 B.社会调查法 C. 经验法 D. 客观法 三、多项选择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理念有(ABCD ) A. 发展性 B. 整体观 C. 多元化 D. 过程性 2、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包括( ABCD ) A. 漫长性 B. 生长性 C. 阶段性 D. 多面性 3、下列整理资料及处理评价信息的方法中,属于定性处理方法的是(CD ) A. 普通综合评价法 B. 模糊综合评判法 C. 哲学分析法 D. 系统分析法 4、课程设计的基本策略包括(ABCD ) A. 课程选择 B. 课程改编 C. 课程整合 D. 课程补充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审批稿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工程经济学》? 课 程 设 计 设计题目:某机械钢配件生产项目经济评价 学号: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学院: 《工程经济课程设计》任务书 工程管理2012级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将《工程经济学》课程的内容融会贯通,将理论用于实际。

工程经济是一门研究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应用性学科。要将《工程经济》课程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提高各种技术经济分析方法的应用能力,还必须经过一定的实践环节,课程设计正好能够达到这一目的。加深学生对该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使之在理论分析、设计、计算、查阅资料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方面得到初步训练。能进行一般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经济评价;能策划或领导价值工程方法在企业的新产品开发、降低成本活动等方面的开展和应用。 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课程设计的题目,是从企业的调研中收集的案例,另一部分将是对现有的产品进行改进的设计,由学生创造或设计新的方案。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本课程设计分为布置任务、实地调查、分析设计、编写报告、答辩等环节,总时间为1周,进度安排如下: 1.布置任务(确定课题、分组、明确任务及要求等)0.5天 2.实地调查(收集数据、资料)2天 3.分析设计(完成各类报表编制、指标计算、分析、方案设计)6天 4.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1.5天 三、课程设计报告(包括设计工作量和报告质量要求等) (一)设计工作量 1.课程设计的准备 主要按下列步骤和方法进行:了解课程设计的意义、目的、要求,查阅有关资料,选定课程设计题目,明确课程设计的任务,拟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2.课程设计的实施 广泛查阅资料,展开调查研究,分析现有产品,改进产品的方案设计,可行性研究的各项内容分析,数据计算,完成各类表格填制,有关图纸的绘制。 3.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 根据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撰写课程设计报告的初稿,与老师同学交流,找出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形成课程设计报告的定稿。 (二)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说明书)是对调查分析资料、设计方案及评价结论等进行整理、归纳和汇总后,所形成的书面材料。 课程设计报告的主体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基本资料及基本数据

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

小学课程设计与评 价

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 1.课程本质 对于课程本质的理解主要有四种观点:①学科的知识与技能 ②学习者的生活经验 ③社会经验 ④师生间的交流 是什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习与发展 ①内容:学科的知识与技能 ②元素: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社会经验 ③学生发展是目的 ④师生交流活动的实施形式 2.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大课程观——教学活动是课程实施的活动 ·从层次上,课程包括课程体系,单门课程,专题课程,课时课程。 3.武士七技:骑马、击剑、打猎、投枪、游泳、下棋、吟诗 4.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1)课程目标更新 ·知识传授——关注学习过程 ·单一过程——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应试——生活需要内容 ·结束学习——培养能力

·评价选拔甄别——促进发展 ·统一管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 (2)课程理念的更新 ·从传承文明——为学生发展 ·从知识结构——社会生活 ·从知能传授——知能主动建构 ·从中央集权——中央地方分权 (3)课程结构更新 ·均衡性:各学科学时比较均衡 ·选择性:开设选修课 ·综合性: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5.课程目标的基本内容: 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能力目标、情感价值与价值观目标6.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 (1)注意贯彻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的基本精神 ·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是单元目标、专题目标的灵魂; 而单元目标、专题目标是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的支 柱。 (2)从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出发 ·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写的,有助于实现目标。要根据学 生学习规律、需求、多数学生来制定单元目标或专题目 标。

(3)目标应简明、具体、可操作 理解、了解、初步理解、学会…… 7.课程内容设计的基本要求 (1)从课程目标出发 ·四个目标: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与价值观 ·不同课程,侧重点不同,内容设计有所体现(2)以教材为基础 ·教材是基础,课程以教材为本 ·可是,也可增、删、调整等 (3)以生活为源头 ·教育起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课程内容生活化,才有 使用价值 ·学生接受学习是为了改造和适应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与 品质 (4)兼顾学生的心理需求 ·兴趣指向 ·集中注意 ·心理健康发展 8.课程内容的基本步骤 (1)研发课程目标 各层目标,主要指专题目标 (2)钻研既有教材

项目管理课程设计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大哥明休闲会所项目设计与管理 专业物流工程 小组组长尚柯阳 小组成员孟然、宋修诚、刘龙飞、屈兆明、粱远星 二О一五年 6 月16 日

前言 项目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对项目管理的定义是: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的过程。项目管理是对一些与成功地达成一系列目标相关的活动(譬如任务)的整体监测和管控。这包括策划、进度计划和维护组成项目的活动的进展。项目管理方法是关于如何进行项目管理的方法,是可在大部分项目中应用的方法。主要有:阶段化管理、量化管理和优化管理三个方面。而按项目管理传统的做法,它需要几个部门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实现目标。每一个项目需要一个团队的支持,我们需要在时间,成本,质量,风险,合同,采购,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对项目进行全面优化。项目管理是全新的管理方法,学习项目管理可以开阔思路和视野,能培养我们的系统思维习惯,务实的工作作风,科学的管理方法;能教会我们养成良好的工作方式 根据老师要求,我们利用项目管理方法对我们的休闲会所进行项目细化。。 组员分工: 梁远星、屈兆明:课程设计任务书,项目可行性研究, 宋修诚、刘龙飞:项目的经济性评价,敏感性分析 孟然:项目识别和构思,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总结 尚柯阳:,项目的经济性评价,规划和整理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1课程设计任务书 (3) 1.1课程设计目的 (3) 1.2课程设计任务 (3) 1.3课程设计要求 (4) 2课程设计报告 (4) 2.1项目前期策划工作 (4) 2.2项目前期策划的过程 (4) 3项目识别和构思 (5) 3.1前期策划 (5) 3.2项目实施的环境与风险 (6) 3.3制约和限制条件 (6) 4项目可行性研究 (7) 4.1项目名称与背景 (7) 4.2组织结构与消费人群 (9) 4.3营销及宣传渠道 (10) 4.4盈利模式与未来规划 (11) 4.5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2) 4.6研究结论与建议 (12) 5项目的经济评价 (13) 5.1项目经济评价的意义与经济评价层次 (13) 5.2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14) 5.3敏感性分析 (16) 6课程设计总结 (18)

技术经济学课程设计

《技术经济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荆州市房地产建设项目财务评价姓名: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会计 学号: 指导教师: 2020年8月20日 目录

㈠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题目 荆州市房地产项目财务评价 2.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验证课堂理论、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工程技术与经济效果之间的关系,熟悉工程技术方案选优的基本过程,全面掌握工程经济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进行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能力。 3.任务 3.1 任务要求:充分利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项目的经济评价,内容全面合理。每个同学根据相关设计资料及相关数据做适量调整,做到一人一题。 3.2设计资料及相应数据 本课程设计是考虑在某大中城市中的某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经济评价。※建筑物地点:某大中城市,可参照武汉; ※房地产开发项目可以是:商品房住宅楼、商业写字楼、商业综合楼、工业厂房等,规模可以是:多层、小高层或高层; ※建设用地50000m2; ※投资估算相关数据: (1)前期费用: 土地费用:商业用途800万元/亩;住宅用途600万元/亩 可行性研究费:自行考虑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80元/ m2×建筑面积 消防设施配套费:5元/ m2×建筑面积 生活垃圾服务费:12元/ m2×建筑面积 白蚁防治费:1.3元/ m2×建筑面积 勘察设计费:建筑安装工程费总造价×2% 规划管理费:1.8元/ m2×建筑面积 (2)建设期间费用 建筑安装费用:多层按1000元/平方米考虑,高层和小高层按1200元/平方米考虑; 设备:要求考虑电梯,写字楼要求考虑中央空调。供水电工程:自行考虑。 (3)管理费和预备费:自行考虑。 (4)其他费用:自行考虑。 ※建设期:多层按2年考虑,年末付款;小高层和高层按3年考虑,每年年末等额付款; ※若考虑商品房销售,销售价格参照报纸或网络提供的均价考虑(在课程设计中注明其价格出处),销售时间按3年考虑; ※写字楼出租按每年80%出租率,月租金参照报纸或网络提供的均价考虑(在课程设计中注明其价格出处); ※建设资金:自有资金占总造价的35%,不足部分向银行贷款(贷款年利率统一按7%计算),银行贷款在年中支付; ※要求自有资金率在35%以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