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报告范本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报告范本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报告范本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报告

编号:FS-DY-20780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报告

实验者: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掌握氧气的性质

二、实验器材:导气管,试管,集气瓶,酒精灯,水槽,燃烧匙三、实验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木炭,硫粉,红磷,铁丝MnO四、实验原理:2KClO3 2 2KCl+3O2

三、实验步骤:

查:检查装置气密性,双手握住试管,观察玻璃管内水柱变化。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装好带导管的软木塞。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试管夹应夹在离试管口1/3处,试管口应向下。

点:点燃酒精灯,先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

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收: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理由是氧气不溶于水。收集四瓶氧气。离:收集满氧气后,先将导管移开水槽。熄:再用灯帽熄灭酒精灯。

四、氧气性质实验操作:

1、观察氧气的颜色和气味:无色无味,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娶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烧至发红,然后将木炭插入集气瓶内。

观察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说明集气瓶中有纯净的氧气存在。反应完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炭跟氧气反应后产生CO2。化学方程式为:C+O2 点燃CO2

3、用细铁丝螺旋绕在燃烧匙是,另一端绕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燃烧尽时,立即放

入留有水,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观察现象:红热的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点燃Fe3O4

4、取少量硫粉在燃烧匙上,在酒精灯上加热,硫粉熔化,迅速将燃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观察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化学方程式为:S+O2 点燃SO2

5、取少量磷粉在燃烧匙上,在酒精灯上加热至发红,迅速将燃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观察现象:剧烈燃烧,发出明亮光辉,放出热量,生成白烟。化学方程式为:

4P+5O2 点燃2P2O5

五、讨论

1、在试验时,为什么会出现下列问题,要怎么解决?

A、点燃酒精灯后,立即将火焰集中在试管内的药品部位加热,不久试管发生破裂。答:这是因为试管底部受热不均匀,局部受热过高造成试管的破裂。在实验时正确的操作是:点燃酒精灯,先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B、看到水槽内导管出现气泡,立即收集,收集后用带火星木条插入瓶口内试验,结果木条没有复燃。答:这是因为

没有充分排尽导气管中的空气,造成收集的氧气不纯。在实验时正确的操作是:待导气管口出现连续气泡是才开始收集氧气。

2、试验操作过程中为什么要注意以下几点:

A、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答:这是因为固体中含有一定量的结晶水,加热时会有水蒸气产生,如果管口朝上,水蒸气

就会在管口附近凝集成水珠,量多时会流下来,因为试管底是热的,所以可能会引起试管爆裂。

B、收集好氧气,为什么要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开,再熄灭酒精灯? 答:这是为了防止倒流的发生。

Foonshion图文设计有限公司

Fonshion Design Co., Ltd

碎石土碾压试验报告1

三门峡市山口水库复建工程 过渡层填筑试验成果报告 批准: 审核: 编制: 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第五工程处 二O一O年十二月三十日

三门峡市山口水库复建工程 过渡层填筑试验成果报告 1. 工程概况 大坝坝型为土质防渗体分区坝,分为土质防渗区和堆石区,两区间为反滤层和过渡层,最大坝高42.50m,坝顶高程662.50m,坝顶宽6m,坝顶长153m,上游坝坡自上而下为1:2.5、2.75,下游坝坡为1:2,土质防渗体下游与反滤层之间坡比为1:0.45。土质防渗体、反滤层、过滤层、石渣区在填筑时各相邻层次之间的材料界限分明,反滤层第一层及第二次水平等宽为0.75m,过渡层水平等宽及竖直等宽为3m。 2. 碾压试验 现场碾压试验之前,取碎石及土区已检合格土料送至第三方试验室,粒径大于5mm 的碎石占总重量33%的大型击实试验,通过击实试验确定了该类填筑土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最大干密度2.11 g/cm3,最优含水率11.0%,压实度100%,土料控制含水率范围为9.0%~14.0%。 2.1碾压试验目的 通过碾压试验取得合理的碾压遍数、铺土厚度、干密度及土料含水率等参数,以核实土料设计填筑标准的合理性,确定达到设计填筑标准的压实方法。 2.2试验依据 施工图纸、土工击实试验报告、《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T5129-2001、《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 2.3碾压试验采用机具 碾压试验拟投入选用自卸汽车(15T)运料,SD16推土机推平,平板振动碾分层压实。 2.4试验场地 本次试验选在大坝下游处,首先人工平整,沿长度方向20米,经清基处理并经监理验收合格后试验。 2.5试验组合 蛙式打夯机夯实试验区为管身水平段,试验区为20m长,分成三段,对不同的夯实遍数(共3种:N10、N12、N15)和不同的铺碎石土厚度(10cm、15cm、20cm),3个不同碾压遍数、同一铺土厚度的试验组作为一个试验组合。 2.6铺碎石土夯实 在碾压试验区先上一层含水率相近的碎石土料10cm厚,先夯实15遍。再铺碎

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教程文件

药品双氧水(过氧化氢)反应原理 装 置 发生 装置 收集 装置 步骤: (连) 查、装、 定、点、 收、移、 熄。 ①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 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③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④固定装置: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 管的中上部 ⑤加热药品:先预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⑥收集气体: a、排水集气法——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 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在水下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 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气体逸出) 气体集满的标准:有气泡从水槽中的集气瓶瓶口冒出 b、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 固固加热型 固液常温型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密度空气) 排水集气法(氧气)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小结

同学们,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学习,可初步感知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1. 研究反应原理; 2.一根据所选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适当的仪器组成相应的实验装置; 3.一根据实验装置的特点,设计合理的实验操作步骤,预测可能的注意事项; 4.一根据所制取气体的性质,选择相应的收集、检验、验满及验纯的方法。 气体发生装置:发生装置的选取根据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而设计 ①“固+固”的反应,简称“固体加热型”,装置如图A 所示,如用KMnO 4或KClO 3和MnO 2制O 2。 ②“固+液”的反应,简称“固液常温型”,装置如图B 、C 、D 、E 。如用H 2O 2和MnO 2制O 2 。同B 装置相比,D 装置具有便于添加液体药品,制取的气体量较多的优点;C 装置不仅添加液体药品方便,而且可通过导管上的开关控制反应瓶内空气) 气体集满的标准: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⑦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⑧再停止加热 易错事项: 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 管破裂。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b). 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 生的气体排出。 c).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 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 e).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 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检验氧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发现木条复燃,说明 是氧气;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 注意事项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笔记 一、药品:高锰酸钾或二氧化锰和氯酸钾 二、装置选择:制取装置包括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 1、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即制气装置)考虑因素: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2、选择气体收集装置考虑因素:气体的性质。 (1)若气体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则可以选择用排水法(此法收集到的气体较纯净)收集气体。 (2)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可选用向下排空气法。相对于排水法而言,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气体较干燥。 三、操作步骤: 按由下到上,由左到右的顺序将仪器连接完毕后: 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导管伸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给试管加热使气体膨胀逸出)。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看到导管口有气泡放出且松开手后,水倒流回导管内,出现一段液柱。 2、装将高锰酸钾装到干燥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 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点燃酒精灯,均匀加热后固定在药品的底部加热。 5、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6、离收集结束后,将导管撤离水槽。 7、熄熄灭酒精灯 四、注意事项

1、为使药品均匀受热,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2、为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遇冷液化回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 炸裂,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3、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距离试管口1/3处)。 4、为便于气体排出,试管内的导管只要露出胶塞即可。 5、集气瓶先集满水,倒置在水槽中。 6、为防止试管炸裂,应先预热再加热。加热时不要触及酒精灯的灯芯。 7、(1)用排水法... 收集气体时,应注意当气泡连续并均匀的冒出时再开始收 集,否则收集到的气体里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一侧有气泡向外逸出时,说明已经收集满。 (2)用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气体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火焰复燃则说明已经收集满。 8、停止加热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移出,再熄灭酒精灯。如果先熄灭酒精灯, 试管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少,水槽内的水就会被吸入热的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9、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 进入导管。 10、 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应盖住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正放可以减少气体逸散 五、 检验方法(证明收集到的气体是否为氧气):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 气瓶中,若木条的火焰复燃说明收集的是氧气。 六、 验满方法(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小车运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拉力)(四年级下册第3单元)课题:《小车的运动》 实验器材:秒表、小车、尺子、垫圈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其它因素都不变)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测量提起物体所需要的力(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 课题:《力在哪里》 实验器材:弹簧秤、钩码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会使用弹簧秤。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教科版) 1.体验静电现象(P2) 实验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原理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实验器材: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 操作步骤: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 生。 实验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2实验名称;不一样的电荷 实验目的: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实验器材:气球、羊毛制品、木尺 步骤:将两个充气气球挨着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 两个气球相互接触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实验名称:小灯泡的构造 实验目的了解小灯泡的构造是怎样的实验器材小灯泡 实验步骤展示小灯泡,让学生看清灯泡的构成 实验结论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构成的 4让小灯泡发光(P5) 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 实验原理只有电流通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实验器材:导线1根、电池1节、小电珠1个。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 5连接带灯座的电路(P7) 实验目的: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实验原理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 实验材料: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1个、导线2根。实验步骤:组装电路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 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4、拆分器材5、整理器材。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内容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内容开工前应作的试验 一、路基方面的试验有: 1、土工击实试验报告 2、CBR(承载比)试验报告 3、液塑限试验报告 4、颗粒分析试验报告(必要时作) 二、桥涵方面的试验有: 1、水泥试验报告 2、粗集料试验检测报告 3、细集料试验检测报告 4、钢筋拉伸、弯曲试验报告 5、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 6、水泥砂浆配合比试验报告 三、路面方面的试验有: 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1、水泥试验报告 2、各种碎石试验检测报告 3、水泥稳定级碎石配合比试验报告 4、无机结合料击实试验报告 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砂砾)

1、水泥试验报告 2、砂砾筛分试验报告 3、水泥稳定砂砾配合比试验报告 4、无机结合料击实试验报告 面层: 1、沥青物理性质试验报告 2、所用各种碎石试验检测报告 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试验报告 施工过程中应作的试验有: 一、路基方面的试验有: 1、土工击实试验报告(在不换土的情况下作一次就可以了,如果换土,换几次作几次) 2、CBR(承载比)试验报告在不换土的情况下作一次就可以了,如果换土,换几次作几次) 3、液塑限试验报告(只是针对细粒土,才作,其他的不作) 4、颗粒分析试验报告(必要时作) 二、桥涵方面的试验有: 1、水泥试验报告 2、粗集料试验检测报告 3、细集料试验检测报告

4、钢筋拉伸、弯曲试验报告 5、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6、水泥砂浆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7、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 8、水泥砂浆配合比试验报告 三、路面方面的试验有: 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1、水泥试验报告 2、各种碎石试验检测报告 3、无机结合料击实试验报告 4、水泥剂量试验检测报告 5、无侧限抗压强试验报告 6、无机结合料含水量试验 7、水泥稳定级碎石配合比试验报告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砂砾) 1、水泥试验报告 2、砂砾筛分试验报告 3、无机结合料击实试验报告 4、水泥剂量试验检测报告 5、无侧限抗压强试验报告 6、无机结合料含水量试验

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

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 实验者: 一、实验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二、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装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原理:五、实验步骤:连:按装置图连接装置。。双手握住试管,观察玻璃管内水柱变化。查: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好带导管的软木塞。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倾斜试管中上部,试管口应略向下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试管夹应夹在点:点燃酒精灯,先来回移动,使试管预热,然后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开始收集。收集满当气泡连续且均匀法收集氧气,理由收:采用排水氧气不易溶于水。(用于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的集气瓶,瓶中正放在桌面上。以后,移出集气瓶,。要留少量水)离:将导管移开水槽。熄:熄灭酒精灯。六、实验操作:、观察

氧气的颜色和气味无色无味1 2、 - 1 - 用坩埚钳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至发红,然后将木炭缓慢插入集气瓶内,观察现象剧烈燃烧,发白光,说明集气瓶中有氧气。反应完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现象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写出正确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细铁丝螺旋绕在燃烧匙上,另一端绕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燃烧尽时,立即插写出正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入(留有水)集气瓶中,发现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符号表达式七、讨论、在实验时,为什么会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小车运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拉力)(四年级下册第3单元) 课题:《小车的运动》 实验器材:秒表、小车、尺子、垫圈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在桌面上定好距离,即起点、终点1、小组成员合作好 2、保持小车重量、路面等其他因素都不变 2、挂2个垫圈,测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运动的时间,反复几次。1、计时要准确,反应要快 2、实验至少3次以上 3、挂5个垫圈,测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运动的时间,反复几次。1、计时要准确,反应要快 2、实验至少3次以上 4、计算并比较。 1、通常取平均数。 2、比较拉力不同时,小车运动的速度。 5、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实验结果。 6、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其它因素都不变)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测量提起物体所需要的力(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 课题:《力在哪里》 实验器材:弹簧秤、钩码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使用前检查指针是否在 “0”处。 2、将钩码挂在挂钩上被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秤标之的最大数值 3、等指针静止时,读数 4、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 平齐 5、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实验结果。 6、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会使用弹簧秤。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教科版) 1.体验静电现象(P2) 实验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原理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实验器材: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 操作步骤: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 生。 实验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2实验名称;不一样的电荷 实验目的: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实验器材:气球、羊毛制品、木尺 步骤:将两个充气气球挨着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 两个气球相互接触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击实实验报告

贵州师范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 二○一五——二○一六学年度第一学期 材料与建筑工程学院三年级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2013级 课程名称土力学试验 组别第二组 组员邵旺、成坤、文总、王选富、田红、陆正浩、邓广平、吴维、熊勰

实验项目名称__击实试验_________组长邵旺_______ 组别第二组同组学生邵旺、成坤、文总、王选富、田红、陆正浩、邓广平、吴维_熊勰 实验时间_2015_年_12_月_14_日指导教师戴自然_______ 实验报告需包含以下内容:①实验目的与原理;②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③实验步骤; ④实验数据及处理;⑤实验结论;⑥其它;⑦思考题 (一)实验目的与原理 1.实验目的 击实实验的目的是测定试样在一定击实次数下或某种压实功能下的干密度与 含水率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 2.试验原理 土在一定的压实效应下,若含水率不同,则密度也会不同。当压实功能和压实 方法不变时,土的密度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含水率增大到一定程度后, 土的密度反而减小,这是因为细粒土在含水率较低时,颗粒表面形成薄膜水, 摩擦力大,不易压实;当含水率继续增加时,颗粒表面结合水膜渐渐加厚,其 润滑作用也增大。在外力作用下,容易移动,易于压实;而继续增加水量,只 会增加土的孔隙体积,从而使干密度降低。能使土体达到最大干密度的含水率 称为最优含水率。 (二)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1.击实仪:由击实筒、击锤及导筒组成。本次实验选用轻型击实仪。 2.天平: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1.0g。 3.台秤: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 4.圆孔筛:孔径为40mm、20mm和5mm标准筛各一个。 5.试样推出器:本实验用修土刀和刮土刀从击实筒中取出试样。 6.烘箱。 7.其他:喷水设备、碾土器、盛土盘、修土刀、平直尺、量筒和保湿设备等。(三)实验步骤 1.试样制备(湿法制备)

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教案

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教案 1、知识与技能: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教学用具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仪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问题引入】 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板书】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问题】 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答: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空气制氧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问】 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实验】 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片刻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 【小结】 用酒精灯加热氯酸钾至较高温度时产生氧气。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 【实验】 将试管内的二氧化锰迅速倒入热的氯酸钾中,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管口内观察现象。观察记录: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氯酸钾加热至熔化后产生少量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木条没有变化。观察记录:热的氯酸钾中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对比。 【实验】 待试管内不再产生气体时再加入少量氯酸钾并加热,把带火星木条伸入管口内观察。 【讨论】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1.实验室还能采用单独加热_高锰酸钾__来制取氧气,其文字表达式为__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_. 3。实验室还能采用加热氯酸钾__和_二氧化锰__的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其文字表达式为_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氯化钾+氧气__. 物质失电子的作用叫氧化反应;得电子的作用叫还原。狭义的氧化指物质与氧化合;还原指物质失去氧的作用。氧化时氧化值升高;还原时氧化值降低。氧化、还原都指反应物(分子、离子或原子)。 金属活动顺序 金属活动顺序,就是指金属的活跃程度而已,代表了金属的反应活性。至于反应的难易程度就属于应用。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一般位置越后的金属,金属性越弱,原子的还原性越弱。

位置越前的金属,金属性越强,原子的还原性越强。 3、判断金属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状况 (1)K→Pb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态。 (2)Cu→Au在自然界中既有化合态,又有游离态。只是Pt Au大多已游离态存在 4、判断金属单质的冶炼方法 (1)K→Al用电解法,如: 2Al2O3(熔融)4Al+3O2↑ 特例:Na+KCl NaCl+K(↑)

(2)Zn→Cu用热还原法,常见的还原剂为:C、CO、H2或Al等。如: 3CO+Fe2O3=2Fe+3CO2;2Al+Cr2O3=2Cr+Al2O3(铝热反应,冶炼难熔金属)特例:湿法炼铜:Fe+CuSO4 = FeSO4+Cu,电解精炼铜:2CuSO4+2H2O=2Cu+2H2SO4+O2↑ (3)Hg→Ag用热分解法,如2HgO=2Hg+O2↑ (4)(4)Pt→Au用物理方法:如用浮洗法进行沙里淘金。 5、判断氢氧化物的溶解性、碱性强弱 其他应用 8、判断金属原子还原性、阳离子氧化性强弱 (1)K→Au金属原子还原性逐渐减弱。 (2)K+→Ag+金属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Fe3+氧化性较强) 9、判断原电池的电极和电极反应式 相对活泼的金属为原电池的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腐蚀。如Cu-Zn 原电池(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 电极反应式为:

三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幸福路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内容:鹦鹉站立制作实验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做一名小科学家实验器材:彩色卡纸一张、剪刀、回形针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步骤操 作 要 点1.教师演示鹦鹉站立 1.教师课前制作几只能站立的纸鹦鹉;2.课堂上演示纸鹦鹉站立,让学生感觉到纸鹦鹉站立在笔头上的神奇。2.学生制作1.发给学生卡纸,用白纸印好摹本发给学生,让学生蒙在卡纸上剪出鹦鹉的形状,以降低制作难度。2.学生自己制作,然后尝试让鹦鹉站立在笔头上。3.寻找平衡点1.学生失败之后,提供辅助材料——回形针2.讨论:你认为回形针放在什么位置可以成功?3. 学生自己实验探究。4.学生交流小组汇报,说说自己的发现。5.实验总结要想让鹦鹉站立在笔头上,首先要找到能使鹦鹉得到平衡的点,在恰当的位置上别上回形针。6.整理器材整理材料,保持整洁。实验结论:回形针分别别在鹦鹉的脚的两侧,可以使鹦鹉平稳站立在手指上。 二、实验内容:蜗牛观察实验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校园里的小动物实验器材:蜗牛一只、大号餐盘、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醋、啤酒、玻璃片实验类型:教师放在食物展台上展示实验实验步骤操 作 要 点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实验室制氧气实验步骤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实验室制氧气 2KMnO4=加热=K2MnO4 + MnO2 + O2↑ (2)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选甲装置:固体与固体加热制气体(实验室常用说法:固固加热型) 用过氧化氢制氧气选乙装置:液体与固体不加热制气体(实验室常用说法:固液不加热型) (3)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A.(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例) a、步骤:组—查—装—定—点—收—离—熄(组,茶庄定点收利息) 组----现组装好仪器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装药品 定----把试管固定到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加热(先预热,注意:一律先让试管均匀受热,否则会因冷热不均炸裂试管) 收----收集气体(可以使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法) 离----把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如果使用向上排空法,此步骤基本不需要,但是最好先取出导管在盖上玻片) 熄----熄灭酒精灯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在管口冷凝水倒流回热的试管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之后可以将酒精灯外焰对准装有药品部位定向加热,不过还要不时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大约0.5cm)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并堵塞导管,使所治气体无法较好排出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此时收集气体不纯)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冷水倒吸进热的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以便把空气排尽 B.(以过氧化氢制氧气为例) a.步骤:查---装---收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夹子把导管夹上(应使用两节导管,中间用较短橡皮管连接,便于检查),然后往长颈漏斗中加水,长颈漏斗的颈部中的水柱如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 装---装药品,先装固体,后装液体(防止液体飞溅) 收---收集气体(同上高锰酸钾收集法) b、注意点 ①长颈漏斗的颈部应在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泄露,可用分液漏斗代替(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以及反应的速度) ②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4)氧气的检验与验满 排气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已满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 排水法: 当集气瓶瓶口冒气泡时(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是纯氧)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鹦鹉站立制作实验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做一名小科学家 实验器材:彩色卡纸一张、剪刀、回形针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教师演示鹦 1.教师课前制作几只能站立的纸鹦鹉; 鹉站立 2.课堂上演示纸鹦鹉站立,让学生感觉到纸鹦鹉站立 在笔头上的神奇。 2.学生制作 1.发给学生卡纸,用白纸印好摹本发给学生,让学生 蒙在卡纸上剪出鹦鹉的形状,以降低制作难度。 2.学生自己制作,然后尝试让鹦鹉站立在笔头上。 3.寻找平衡点 1.学生失败之后,提供辅助材料——回形针 2.讨论:你认为回形针放在什么位置可以成功? 3.学生自己实验探究。 4.学生交流小组汇报,说说自己的发现。 5.实验总结要想让鹦鹉站立在笔头上,首先要找到能使鹦鹉得到 平衡的点,在恰当的位置上别上回形针。 6.整理器材整理材料,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回形针分别别在鹦鹉的脚的两侧,可以使鹦鹉平稳站立在手指上。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蜗牛观察实验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1、校园里的小动物 实验器材:蜗牛一只、大号餐盘、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醋、啤酒、玻璃片

实验类型:教师放在食物展台上展示实验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教师课前捕捉几只蜗牛蜗牛需要在雨后的花坛旁边寻找,如果条件不合适,暂时没找到蜗牛,可以将本课适当延迟。在上课前,一定要让蜗牛饿上1-2天,实验效果才可能比较明显。 2.观察蜗牛将捕捉到的蜗牛放在黑暗的盒子里一段时间,实验时拿出来放在小玻璃片上,这样可以让学生观察它的爬 行,并能从下面观察蜗牛足的移动。 3.蜗牛食性实验1、在盘子周围一圈分别间隔放上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盘子不宜太小。 2、放入蜗牛,指导学生安静,耐心观察,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观察期间保持安静。 3、交流实验结果。 4.蜗牛对刺激性的反应1、把蜗牛放在盘子中间,在蜗牛面前滴一点醋或一点酒,观察其反应。(不要倒在蜗牛身上) 2、静静观察,观察期间保持安静。 5、实验总结填写实验报告,认识蜗牛的食性和对刺激的反应 实验结论:上述食物,蜗牛只吃菜叶,如用书上几种材料,蜗牛除了菜叶还喜欢 黄瓜。遇到醋或者酒之类刺激物体,蜗牛会立刻缩回到壳里。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水的毛细现象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神奇的水 实验器材:不同颜色的水、纸巾;粉笔、纱布、塑料片、玻璃片(2块,在其中一块玻璃片上绕上几圈透明胶);两支粗细不一样的玻璃管;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操作实验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教师演示染纸1、教师现场演示染纸,将白色纸巾的四个角的一端分别放入不同颜色的水中(不同颜色的水可以用不同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3、加热高锰酸钾固体。 观察、填空 过氧化氢溶液是一种____色液体;二氧化锰是一种____黑色固体粉末; 氯酸钾是一种____色固体物质;高锰酸钾是一种____色的固体。 固固加热型;反应物都是固体,固液不加热型;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的 反应需要加热混合物,反应不需要加热 实验步骤 第一步;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装置(从左到右,自下而上) 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里,两手紧贴试管的外壁,如果装置不漏气,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两手,使它冷却,导管中就会形成一段水柱。 第二步;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 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第三步;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注意事项;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②试管内导管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便于气体排出。③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处应放一团棉花 ④铁夹要夹在离试管口1/3处。 第四步;点燃酒精灯,先将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的药品部位加热 ⑤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部位加热;加热时先要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第五步;收集 ⑥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集气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⑦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第六步;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离水槽 ⑧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里拿出,在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到试管,导致试管炸裂) 第七步;熄灭酒精灯 注意事项总结; 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②试管内导管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③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均匀受热。④铁夹要夹在离试管口1/3处。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学习资料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学会使用显微镜(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水滴里的生物 实验器材:显微镜、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碘酒、吸水纸、玻片标本若干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取镜和安放1.从镜箱取镜时,要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显微镜一般要安放在实验台略偏左的位置。 2.安上目镜和物镜;(如使用学生显微镜则无此要点。) 3.不要用手触摸镜头。 2.对光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如使用学生显微镜则无此要点。) 2.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3.双手调节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至 看到明亮的视野。 3.安装玻片标本(自制水滴标本)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必须将有盖玻片的一面 朝上,然后用压片夹夹好,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观察水滴则需要用纱布将载玻片与盖玻片擦干净,然后用滴管吸 样本水滴1-2滴到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沿边滴上少许碘酒,最后用吸水纸将多余的碘酒吸去。) 4.观察1.用左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使物镜尽量接近玻片,但不要触及玻片; 2.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 上升,直到看清楚物象; 3.如还有模糊,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5.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6.整理显微镜1.把显微镜擦拭干净,恢复原状; 2.用与取镜相同的方法将显微镜放回镜箱。 实验结论:水滴里含有草履虫等多种微生物。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的重要工具。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解释地球内部结构(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3、地球的内部 实验器材:地球构造模型(学生自制模型)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介绍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1.推测地球内部 的构造 2.根据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推测地球的内部会是什么样 的; 3.将推测的结果画下来; 4.交流各自的推测,并简要说明理由。 2.观察地球构造 1.出示地球构造模型,仔细观察; 模型 2.将模型与自己的推测进行比较; 3.明确地球的内部大致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4.结合教材内容,了解更多关于地球内部构造的秘密。 1.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地球构造模型; 3.自制地球构造 模型 2.用小刀切开橡皮泥地球模型,展示并解释自己的制作作品;4.实验总结总结对地球内部构造的认识情况。 实验结论:按现有的理论推测,地球内部大致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解释物质的变化(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蜡烛的变化 实验器材:蜡烛、火柴、垃圾盒(或培养皿)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点燃蜡烛用火柴点燃蜡烛,注意安全,小心烫手,吹灭或甩灭火柴, 将火柴梗放入指定容器,不乱扔火柴梗。 2.观察蜡的变化蜡烛点燃后,仔细观察蜡发生了哪些变化?把观察到的现象

标准击实试验报告_击实实验报告

标准击实试验报告_击实实验报告 贵XX 大学学生实验报告二○一五——二○一六 学年度第一学期材料与建筑工程学院三年级 专业土木工程班级课程名 称土力学试验 组别组员成绩 XX大学学生 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_ _击实试验_________ 组长 _______ 组别同组学生实验时间_20XX_ 年_X月_X日指导教师_______ 实验报告需包含以下内容:①实验目的与原理; ②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③实验步骤; ④实验数据及处理; ⑤实验结论; ⑥其它; ⑦思考题(一)实验目的与原理 1. 实验目的击实实验的目的是 测定试样在一定击实次数下或某种压实功能下的干密度与含水率之 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 2. 试验原理土在一定的压实效应下,若含水率不同,则密度也

会不同。当压实功能和压实方法不变时,土的密度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含水率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土的密度反而减小,这是因为细粒土在含水率较低时,颗粒表面形成薄膜水,摩擦力大,不易压实;当含水率继续增加时,颗粒表面结合水膜渐渐加厚,其润滑作用也增大。在外力作用下,容易移动,易于压实; 而继续增加水量,只会增加土的孔隙体积,从而使干密度降低。能使土体达到最大干密度的含水率称为最优含水率。 (二)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1. 击实仪:由击实筒、击锤及导筒组成。本次实验选用轻型击实仪。 2. 天平: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1.0g。 3. 台秤: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 4. 圆孔筛:孔径为40mm、20mm和5mm标准筛各一个。 5. 试样推出器:本实验用修土刀和刮土刀从击实筒中取出试样。 6. 烘箱。 7. 其他:喷水设备、碾土器、盛土盘、修土刀、平直尺、量筒和保湿设备等。 (三)实验步骤 1. 试样制备(湿法制备)①称取天然含水率的代表性土体碾散,按要求过筛,将筛下的土样拌匀,并测定其含水率。 ②根据土样的塑限预估最佳含水率,按干法制备的原则选择至少5个含水率试样,分别将天然含水率土样风干或加水进行制备,并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报告.doc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报告 实验者: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掌握氧气的性质 二、实验器材:导气管,试管,集气瓶,酒精灯,水槽,燃烧匙三、实验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木炭,硫粉,红磷,铁丝 MnO 四、实验原理:2KClO3 2 2KCl+3O2 三、实验步骤: 查:检查装置气密性,双手握住试管,观察玻璃管内水柱变化。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装好带导管的软木塞。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试管夹应夹在离试管口1/3处,试管口应向下。 点:点燃酒精灯,先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收: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理由是氧气不溶于水。收集四瓶氧气。离:收集满氧气后,先将导管移开水槽。熄:再用灯帽熄灭酒精灯。 四、氧气性质实验操作: 1、观察氧气的颜色和气味:无色无味,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

燃。 2、娶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烧至发红,然后将木炭插入集气瓶内。 观察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说明集气瓶中有纯净的氧气存在。反应完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炭跟氧气反应后产生CO2。化学方程式为:C+O2 点燃 CO2 3、用细铁丝螺旋绕在燃烧匙是,另一端绕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燃烧尽时,立即放 入留有水,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观察现象:红热的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化学方程式为: 3Fe+2O2 点燃 Fe3O4 4、取少量硫粉在燃烧匙上,在酒精灯上加热,硫粉熔化,迅速将燃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观察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化学方程式为:S+O2 点燃 SO2 5、取少量磷粉在燃烧匙上,在酒精灯上加热至发红,迅速将燃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观察现象:剧烈燃烧,发出明亮光辉,放出热量,生成白烟。化学方程式为: 4P+5O2 点燃 2P2O5 五、讨论

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

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 1、 药品: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反应原理:2KClO 2KCl+3O 2↑ 2、药品:高锰酸钾 2KMnO 4 △ K 2MnO 4+MnO 2+O 2↑ 3、药品: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2H 2O 2 = 2H 2O+O 2↑(或双氧水制氧气)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方法: 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CaCO 3+2HCl =CaCl 2+H 2O+CO 2↑ 实验室制氢气的方法: 1、药品:锌粒和稀硫酸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二、部分物质的颜色(没有说明的固体看做白色;液体看作无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黑色固体: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木炭、还原性铁粉 3、暗紫色固体:高锰酸钾 4、淡黄色固体:硫(即硫磺) △ MnO 2 MnO 2

5、白色固体:氯酸钾、氯化钾、碳酸钙、氧化镁等 三、1、氧气的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2、氧气的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 3、二氧化碳的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4、二氧化碳的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 六、几种特殊物质的化学式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熟石灰:Ca(OH)2 双氧水(过氧化氢)H2O2 水(H2O) 氯化钙: CaCl2 硫酸铜: CuSO4 硫酸亚铁: FeSO4 氯化亚铁(FeCl2) 盐酸: HCl 碳酸: H2CO3 硫酸:H2SO4

氯酸钾:KClO3 高锰酸钾:KMnO4 锰酸钾:K2MnO4 甲烷(CH4) 酒精(乙醇)C2H5OH 醋酸(乙酸)CH3COOH 干冰CO2 金刚石、石墨(C)

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实验室制取氧气 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蒸馏) 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变化),装置图看笔记或课本 1、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A、药品:过氧化氢(H2O2)和二氧化锰(黑色粉末MnO2) B实验原理: MnO2 表达式: 注: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C、装置: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双氧水的为一类) 注意事项: ①长颈漏斗的下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可以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不一定要让下端伸入到液面以下 ②、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 ③、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④、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⑤、该装置的优点:不需要加热,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D、步骤:连、查、装(二氧化锰)、定、倒(过氧化氢溶液)、收 2、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 A、药品:、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氯酸钾(白色固体)与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B、原理:

①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MnO2 表达式: 注意: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②加热高锰酸钾: 表达式: C、装置:加热固体制气体(加热氯酸钾的为一类) D、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离、熄。 ①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③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④固定装置: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⑤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⑥收集气体: a、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气体逸出) 判断气体收集满的标准:有气泡从水槽中集气瓶口向外冒出 b、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瓶内空气) 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放在集气瓶口 ⑦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⑧再停止加热 E、易错事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