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居里夫人的故事阅读答案

居里夫人的故事阅读答案

居里夫人的故事阅读答案
居里夫人的故事阅读答案

居里夫人的故事阅读答案

居里夫人的故事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动震惊)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从此,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希望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愿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付代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要请老师到家里作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开幕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他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播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居里夫人》练习题:

1.划去括号中不适当的词语。

2.选择一个最正确的答案,在括号内写上序号。

(1)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词语解释。

①“簇拥”的意思是( )

A.聚成一团。

B.许多人紧紧地围着。

C.许多人围着。

②“盛誉”的意思是( )

A.很高的荣誉。

B.称赞。

C.赞美、夸奖。

(2)“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眼泪。”是因为( )

A.老人能参加开幕典礼,上了主席台,很激动,所以流下眼泪。

B.老人被居里夫人的这种成名不忘小时候教过她的老师的美德感动,所以流下眼泪。

C.老人看到会场的热烈场面,感动得流下眼泪。

3.本文主要写了居里夫人哪两件事?

(1)

(2)

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体会,你认为居里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答案:

1.依次划去的词应该是:震动、希望、愿望、传播

2.(1)B A (2)B

3.(1)帮法语老师完成重游出生地的心愿;

(2)成名后不忘曾经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4.居里夫人是一位乐于助人、知恩图报的伟大科学家。

本文语文网,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语文网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居里夫人传阅读答案

篇一:居里夫人传阅读答案 居里夫人身为一个伟人,在她在世的时候就享有盛誉,然而,正如她淡泊的心一样,无论在生命中的什么时候,她对物质生活的享受也是很淡泊的,她的生活,可以说是十分简朴.1895年,居里夫人和皮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两人各一把.由此可见,他们的家,是多么的简陋.而居里夫人,也从没想过要改变这种简陋.而后来,即便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万法郎,但她照样不“大方”.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背面写字很方便.所以有人说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个匆忙的贫穷妇人”.这种做法,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或许很难想象,也很难理解,但这恰恰证明了居里夫人是多么的简朴,甚至到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抠”的地步吧.面对这么简朴的居里夫人,你能够想象她是什么打扮吗?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寻访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里一座渔家房舍门前,向一位赤足坐在房前石板上的妇女打听居里夫人的住处.可是让这位记者大跌眼镜的是,这位妇人,就是居里夫人.由此看来,居里夫人的确是与众不同,或许她是不拘小节吧.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她对仪表的华丽可以说是一点也不重视,在她的心中,只有她的实验,只有她的研究.也许,对科学热爱到了极点的人都是这样吧,你知道吗,据说爱因斯坦穿鞋子,从不穿袜子.在他看来,穿鞋还穿袜子,实在是不必之举.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在纸醉金迷中迷失自我,盲目地追求物质享受,生活奢侈,甚至许多富翁的生活可以说是极尽奢华之能.勤俭节约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曾几何时,我们也迷失了.是的,我们应该向居里夫人学习,重拾美德,过简朴的生活,而不是在纸醉金迷中走向消亡篇二:居里夫人传阅读答案 居里夫人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具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有一年的春天,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数周。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正在结茧,这使我感兴趣。望着这些蚕执著地、勤奋地工作,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把自己的努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茧一般。 近五十年来,我致力于科学研究,而研究,就是对真理的探讨。我有许多美好快乐的记忆。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在后来献身科学的整个时期,我丈夫和我专心致志,像在梦幻中一般,坐在简陋的书房里艰辛地研究,后来我们就在那里发现了镭。我永远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干扰和盛名的拖累。 我深信,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当皮埃尔·居里和我考虑要不要在我们的发现上取得经济利益时,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纯粹研究的观念。因而我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我坚信我们是对的。诚然,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我的唯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我从没有把这种权益视为理所当然,因为在二十四岁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和被蹂躏的波兰。我估量过在法国得到自由的代价。 我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我很早就知道,许多敏感的人,即使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也会过分懊恼,因而我尽量克制自己的敏感。从我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当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我年纪渐老,我更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如栽花、植树、建筑,对朗诵诗歌和仰望星辰也有一点兴趣。 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

《居里夫人的故事》五年级阅读和答案

《居里夫人的故事》五年级阅读和答案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动震惊)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女科学家。从此,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希望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上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愿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里作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开幕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结束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 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主席台。这位老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播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1.划去括号中不适当的词语。(4分) 2.选择一个最正确的答案,在()内写上序号。(6分) (1)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词语解释。 ①“簇拥”的意思是()。 A.聚成一团B.许多人紧紧地围着C.许多人围着 ②“盛誉”的意思是()。 A.很高的荣誉 B.称赞 C.赞美、夸奖 (2)“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老人流下了“热泪”是因为() A.老人能参加开幕典礼,上了主席台,很激动,所以流下热泪. B.老人被居里夫人的这种成名不忘小时侯教过她的老师的美德感动,所以流下热泪. C.老人看到会场的热烈场面,感动得流下热泪。 3.本文主要写了居里夫人哪两件事?(4分) (1)(2) 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体会,你认为居里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参考答案: 1、震动希望愿望传播 2、(1)①B②A(2)B 3、(1)居里夫人帮助她的法语老师完成重游出生地的愿望。 (2)在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典礼上,居里夫人把鲜花献给她小时候的老师。 4、居里夫人虽然有很高的名望,但她在获得荣誉的时候,仍不忘传授她知识的老师,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她是一个尊敬老师的科学家。

科学家的故事:居里夫人的故事

科学家的故事: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的故事 1895年,居里夫人和比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两人各一把。比埃尔·居里觉得椅子太少,建议多添几把,以免 客人来了没地方坐,居里夫人却说:“有椅子是好的,不过,客人坐 下来就不走啦。为了多一点时间搞研究,还是算了吧。” 从1953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万法郎,但她照样“吝啬”。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 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背面写字很方便。难怪有人说居里夫人一 直到死都“像一个匆忙的贫穷妇人”。 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寻访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里一座渔家房 舍门前,向赤足坐在门口石板上的一位妇女打听居里夫人的住处,当 这位妇女抬起头时,记者大吃一惊:原来她就是居里夫人。 淡泊名利 居里夫人天下闻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获得各种奖 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却全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 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于是惊讶地说“居里夫人,得到一枚 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 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 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教女有方” 居里夫人有两个女儿。“把握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是居里夫人 开发孩子智力的重要“诀窍”。早在女儿不足周岁的时候,居里夫人 就引导孩子实行幼儿智力体操训练,引导孩子广泛接触陌生人,去动 物园观赏动物,让孩子学游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孩子稍大一些,

她就教她们做一种带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她们唱儿歌、讲童话。 再大一些,就让孩子实行智力训练,教她们识字、弹琴、搞手工制作 等等,还教她们骑车、骑马。 继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获诺贝尔奖之后,由居里夫人培养成才的 两对后辈也相继获得诺贝尔奖:长女伊伦娜,核物理学家,她与丈夫 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物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次女艾芙,音 乐家、传记作家,其丈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荣获1956年诺贝尔和平奖。 (2)居里夫人与镭的发现 玛丽娅·斯可罗多夫斯卡娅,即的居里夫人,被誉为“镭的母亲”。她1867年11月7日诞生于俄国沙皇侵略者统治下的波兰首都 华沙。父亲是华沙高等学校的物理学教授,使她从小就对科学实验发 生了兴趣。 1891年,她到巴黎继续深造,获得了两个硕士学位。学业完成后,她本打算返回祖国为受奴役的波兰人民服务,但是,与法国年轻物理 学家皮埃尔·居里的相识,改变了她的计划。1895年,她与皮埃尔结婚,1897年生了一个女儿,一个未来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居里夫人注意到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的研究工作。自从伦琴发 现X射线之后,贝克勒尔在检查一种稀有矿物质“铀盐”时,又发现 了一种“铀射线”,朋友们都叫它贝克勒尔射线。 贝克勒尔发现的射线,引起了居里夫人极大兴趣,射线放射出来 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居里夫人看到当时欧洲所有的实验室还没有人对 铀射线实行过深刻研究,于是决心闯进这个领域。 理化学校校长经过皮埃尔多次请求,才允许居里夫人使用一间潮 湿的小屋作理化实验。在摄氏6度的室温里,她完全投入到铀盐的研 究中去了。

小学语文阅读题精选含答案《居里夫人的故事》

小学语文阅读题精选含答案《居里夫人的故事》【009】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动震惊)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女科学家。从此,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 敬仰。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希望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上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愿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 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 到家里作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开幕典礼。许多着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结束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 的人群,来到一 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主席台。这 位老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 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播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1.划去括号中不适当的词语。(4分) 2.选择一个最正确的答案,在()内写上序号。(6分) (1)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词语解释。 ①“簇拥”的意思是()。

A.聚成一团B.许多人紧紧地围着C.许多人围着 ②“盛誉”的意思是()。 A.很高的荣誉 B.称赞 C.赞美、夸奖 (2)“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老人流下了“热泪”是因为() A.老人能参加开幕典礼,上了主席台,很激动,所以流下热泪. B.老人被居里夫人的这种成名不忘小时侯教过她的老师的美德感动,所以流下热泪. C.老人看到会场的热烈场面,感动得流下热泪。 3.本文主要写了居里夫人哪两件事(4分) (1) (2) 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体会,你认为居里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参考答案: 1、震动希望愿望传播 2、(1)①B②A(2)B

居里夫人传题库

1.居里夫人出生于那一年1867 2.居里夫人死于那一年1934 3.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教师 4.死在那里法国 5.生在那里波兰华沙 6.的什么病死的白血病 7.她共有几个小孩两个女儿 8.她主要的著作有哪些? 9.她分别在1903年和1911年的成就是什么 10.居里死后她在那里任教巴黎大学 11.她研究类花费了多少时间4年 12.她从什么中提出雷沥青残渣 13.她曾经受过美国赠给他的镭公说,她把镭分别给了哪些研究院华沙镭研究院 14.她的大女儿为什么获得诺贝尔奖 15.她是世界上第几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第一个16.居里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医生 17.她是类研究技术无偿转让 18.居里和居里夫人喜欢做的是?? 19.居里夫人从那接受了美国捐赠的镭??/////// 20.与居里不同时期的人 21.她丈夫是(物理学家)

22.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和大女婿在1935年获得(化学诺贝尔奖) 23.辐射性顺序:铀<钋<镭 24.她毕业于(巴黎大学)1910年 25.她没有申请专利 26.小女儿是音乐家 27.她分别在1903年和1911年的成就是什么 28.《居里夫人》1867.11.7-1934 29.死于爆发性恶性贫血 30.他女儿因(人工放射性元素)获诺贝尔奖 31.1895 居里夫人结婚 32.1903 诺贝尔物理奖 33.居里夫人在新本大学就职发表---- 34.最后一篇放射学 35.下列有居里夫人参与的居里定义居里天平光电效应36.法国授予居里夫人巴黎大学院士学位 37.居里。比埃尔发明了??? 38.居里别埃尔第一颗捐献于法国研究第二颗主要是美国增的 39.第二次获诺贝尔奖发表<镭放射性与战争> 40.提出镭盐后发表<镭盐-放射> 41.居里最喜欢郊外骑自行车

居里夫人的故事阅读训练题

居里夫人的故事阅读训练题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动、惊动)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女科学家。从此,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希望、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愿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中作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开幕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轮椅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播、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1、划去括号中不适当的词语。 2、选择一个最正确的答案,在括号内写上序号。

①盛誉在文中的意思是( ) A.很高的荣誉 B.称赞 C.赞美,夸奖 ②这篇文章是通过( )来表现居里夫人的高尚品质。 A.一件事 B.两件事 C.四五件事 ③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老人流下了热泪是因为( ) A.老人能参加开幕典礼,上了主席台,很激动,所以流下热泪。 B.老人被居里夫人的这种成名不忘小时候教过她的老师的美德感动,所以流下了热泪。 C.老人看到会场的热烈场面,感动得流下热泪。 3、写出第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第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励志故事)关于居里夫人的故事

关于居里夫人的故事 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 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 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 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1895年,居里夫人和比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两人各一把。比埃尔·居里觉得椅子太少,建议多添几把,以免客人来了没地方坐,居里夫人却说:“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来就不走啦。为了多一点时间搞研究,还是算了吧。” 从1935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万法郎,但她照样“吝啬”。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背面写字很方便。难怪有人说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个匆忙的贫穷妇人”。

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寻访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里一座渔家房舍门前,向赤足坐在门口石板上的一位妇女打听居里夫人的住处( ),当这位妇女抬起头时,记者大吃一惊:原来她就是居里夫人。 淡泊名利 居里夫人天下闻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却全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于是惊讶地说“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教女有方” 居里夫人有两个女儿。“把握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是居里夫人开发孩子智力的重要“诀窍”。早在女儿不足周岁的时候,居里夫人就引导孩子进行幼儿智力体操训练,引导孩子广泛接触陌生人,去动物园观赏动物,让孩子学游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孩子稍大一些,她就教她们做一种带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她们唱儿歌、讲童话。再大一些,就让孩子进行智力训练,教她们识字、弹琴、搞手工制作等等,还教她们骑车、骑马。 继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获诺贝尔奖之后,由居里夫人培养成才的两对后辈也相继获得诺贝尔奖:长女伊伦娜,核物理学家,她与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

三克镭阅读及答案

三克镭阅读及答案 三克镭 (美)迪克格莱格利1920年5月的一个早晨,一位叫麦隆内夫人的美国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在巴黎实验室里见到了镭的发现者。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给这位美国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时,镭问世已经18年了,它当初的身价曾高达75万金法郎。美国记者由此推断,仅凭专利技术,应该早已使眼前这位夫人富甲一方了。 但事实上,居里夫妇也正是在18年前就放弃了他们的权利,并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居里夫人的解释异常平淡:“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麦隆内夫人困惑不解地问:“难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你最想要的东西吗?” “有,一克镭,以便我的研究。可18年后的今天我买不起,它的价格太贵了。”这出乎意料的回答,使麦隆内夫人既感惊讶又非常不平静。镭的提纯技术已使世界各地的商人腰缠万贯,而镭的发现者却困顿至此!她立即飞回美国,打听出一克镭在美国当时的市价是10万美元,便先找了10个女百万富翁,以为同是女人又有钱,她们肯定会解囊相助,万万没想到却碰了壁。这使麦隆内夫人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金钱的需求,更是一场呼唤公众理解科学、弘扬科学家品格的社会教育。于是,她在全美妇女中奔走宣传,最终获得成功。1921年5月20日,美国总统将公众捐献的一克镭赠予居里夫人。

数年之后,当居里夫人想在自己的祖国波兰华沙创设一个镭研究院,治疗癌病的时候,美国公众再次为她捐赠了第二克镭。 一些人认为,居里夫人在对待镭的问题上固执得让人难以理解,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可以解决了吗?居里夫人在后来的自传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仍相信我们夫妇是对的。人类需要善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 居里夫人一生拥有过三克镭,她把研究出的第一克镭给了科学,公众则把第二克镭和第三克镭回赠给了她。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个科学家伟大的人格,和由此唤起的公众对科学的理解。 1.怎样理解,几经周折终于在巴黎实验室里见到了镭的发现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读过本文谈谈你对居里夫人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这句话体现了居里夫人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居里夫人的成长经历

居里夫人的成长经历 下面来听听她的成长故事吧!居里夫人是在波兰出生、长大的。 那时的波兰正处在俄罗斯的统治之下,玛丽从小就尝够了做亡国奴的滋味,她私下里接受了许多抵抗侵略的思想,从心底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她发誓要为了祖国的解放而学习。 在玛丽很小的时候她妈妈就去世了,父亲因为亡国失去了工作,仅靠以前的一点积蓄和在家给别的孩子上课挣点钱养活她们,家里的生活非常艰苦。 艰苦的环境磨炼了玛丽姐妹的意志,在学校里,他们都是最优秀的学生,深受老师喜爱。 玛丽中学毕业了,由于才学出众,她获得了金质奖章。 可是她却不能继续上学了,因为沙俄统治下的波兰,大学里面是不收女学生的,到巴黎上学,家里又拿不出那么多钱。 要知道,同样获金质奖章毕业的姐姐已在家呆3年了,去巴黎上学的愿望还没有实现。 玛丽回到了家里,父亲因供不起女儿上学伤心地落下了泪,玛丽一边劝父亲,一边想着办法。 她和姐姐商量先由她做家教,供姐姐读书,姐姐毕业后有了工作就可以供她读书了。 就这样,姐姐拿着全家人凑起的钱迈向了巴黎,玛丽一边学习一边挣钱,终于在1891年也进入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

阁楼条件相当艰苦,冬天又无法取暖,玛丽常常被冻醒,她不得不起来,把所有的衣物都盖在身上,有时甚至把凳子压在身上增加重量。 玛丽生活极其简单,每天仅以几片面包充饥,有几次连这也忘了,正在读书,突然昏倒,多亏同学发现通知了姐姐。 玛丽的姐姐操透了心,玛丽自己却为这事发笑了。 所有的艰苦条件,丝毫没有影响玛丽的学习。 她每天总是早早地第一个来到教室里在前排座位上坐下来,认真听老师讲课,晚上10点钟图书馆的灯熄灭了,她才依依不舍地离去,回到自己的小屋,煤油灯又常常是亮到了夜里两三点钟。 短短的两年,她连续获得物理学和数学两个硕士学位,这个穿着破旧毛衣、脸色苍白的女孩于1893年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巴黎大学毕业了。 玛丽没有因成绩优异而满足,她要再接再励,继续攻读,摘取人类历史上第一顶属于女性的博士桂冠。 就在这时,玛丽遇见了法国优秀的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共同的理想,两人走到了一块,他们相爱并且结合,成为人类科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他们从朋友那儿借来一间破旧的贮藏室,居里夫人把它打扫了一翻,又用平时积攒的钱购置了一些必需的仪器设备,两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研究。

《悼念玛丽·居里》阅读练习附答案

《悼念玛丽·居里》阅读练习附答案 (德)爱因斯坦 在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释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那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 * 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1.给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注音。

崇高( )真挚( ) 罕见( )妥协( ) 2.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不阿: 抑郁:3.在第一段画“——”的句子中,“后者”是指什么? 4.在第一段中,作者评价“第一流人物”的标准主要是[ ] A.才智与科学成就。 B.既要看科学成就,又要看道德品质。 C.道德品质比才智、成就更重要。 D.才智、成就比道德品质更重要。 5.在第二段中,作者对居里夫人“愈来愈感到钦佩”的原因是[ ] A.在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 B.面对严酷、不平等的社会少见的严肃性。 C.她的坚强、纯洁、客观、公正的高尚品格。 D.她的极端的谦虚,永不自满。 6.第二段中,“艺术气质”表示[ ] A.在交往中随机应变,显得活跃、随和。 B.增强艺术修养,改变个性。 C.用艺术来修饰,改变外貌。 D.有艺术家的气质和风度。 7.第四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是什么? 结构上的作用:

《狼图腾》《居里夫人自传》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狼图腾》阅读测试题 一、填空题。(20分) 1.《狼图腾》一书,是作者_____________ 以自己11年的草原生活感悟,倾其半生心血,著成的一部有关人与自然、人性与狼性、狼道与天道的长篇小说。 2.《狼图腾》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描绘、研究_____________ 的“旷世奇书”。 3.《狼图腾》一书中作者下乡的地方是蒙古_____________ 草原。 4.《狼图腾》一书中把_____________ 奉为额仑草原最出名的猎手。 5.狼最害怕枪,铁器和_____________ 。 6.皮是女士小皮袄的上等原料。 7.在古老的蒙古草原,对狼来说,_____________ 等于狼命。 8.是狼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之一。 9.草原人的生存靠的是两项主业——狩猎业和_____________ 。 10.草原上没有手电的时候围狼用_____________ 照明。 二、选择题(选择参考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0分) 1.狼的作战战术可以上()书。 A.百科全书 B.历史书 C.军事教科书 D.哲学书 2.距他不到40米的雪坡上,在晚霞的天光下,竟然出现了一大群金毛灿灿、杀气腾腾的蒙古狼。全部正面或侧头瞪着他,一片锥子般的目光飕飕飞来,几乎把他射成了()。 A. 草窝 B. 箭筒 C.刺猬 D.兔子 3.钩黄羊应该钩()地方。 A.肚子 B.蹄子 C .咽喉 D.头 4.陈阵在那一瞬其实已经失去任何知觉。他记忆中的最后感觉是头顶迸出 ()的声音,像是口吹足色银元发出的那种细微振颤的铮铮声。 A.一缕轻微但极其恐怖的声音 B .一缕轻微 C.极其恐怖 D.窸窸窣窣 5.“飞狼”传说中群狼搭狼梯进入六七尺高的石围墙,主要体现了狼的()。 A.团结 B.贪婪 C.狡猾 D.耐性 6.蒙古草原的儿马子(雄种马)大战,是用()的方式战斗? A.用头相撞 B.两只后蹄高高站起,捉对厮杀搏击 C.只用后蹄踢 D.用牙齿咬 7.陈阵掏回小狼崽驯养,()最反对。 A.毕利格老人 B .张继原 C.包顺贵 D.杨克

居里夫人简介居里夫人简介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简介-居里夫人简介居里夫 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的故事。玛丽·居里。原名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 通常称为玛丽·居里或居里夫人。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性化学家。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首都华沙。1891年随姐姐布洛尼斯拉娃至巴黎读书。在巴黎取得学位并从事科学研究。是巴黎和华沙“居里研究所”的创始人。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之后又发现了元素镭。因此她和丈夫及亨利·贝克勒共同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诺贝尔化学奖。

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居里夫人简介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1934年7月4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玛丽·居里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使医学更上一层楼。 书名,居里夫人的故事。作者,王丈卜著。ISBN,9787538544688。页数,182。出版社,女童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4-01。装帧,平装。开本,16开。 2016版。书名:《居里夫人的故事》丛书名:榜样的力量版次:1装帧:平装开本:16开居里夫人。 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名叫玛丽亚。原籍波兰。她一生的伟大贡献在于和丈夫居里一起。在极其简陋。艰苦的条件下炼出了放射性物质——钋和镭。丈夫去世以后。她强忍悲痛。继续对镭和其他多种放射性元素进行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推动了原子核科学的发展。

由于她在放射性现象方面成就显著。1903年她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她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她一生共获得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科学家的天职叫我们应当继续奋斗。彻底揭示自然界的奥秘。掌握这些奥秘以便能在将来造福人类。——居里夫人第一章成长的历程苦难的童年母亲去世乡村时光家庭女教师第二章漫漫求学路初次恋爱我的大学来到巴黎学习的阻碍学会独立生活认识皮埃尔第三章发现镭元素初人科学殿堂发现未知元素艰难的拼搏诱惑和选择获得博士学位第四章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荣获诺贝尔奖继续探索第五章不幸和挑战飞来横祸漫长的思念独自前行世界大战降临第六章开启新的时代新的生活美国之行放眼整个科学界永恒的道路。 2016版。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居里夫人的简介居里夫人和镭的故事

居里夫人的简介居里夫人和镭的故事 导读:居里夫人的简介,居里夫人,是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在短短相隔八年的时间里面就获得两次的诺贝尔奖。居里夫人的一生可以说都是奉献给了科学,而且是无私的奉献,没有收取一份的回报。居里夫人可以说是被我们所敬仰的 居里夫人,是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在短短相隔八年的时间里面就获得两次的诺贝尔奖。居里夫人的一生可以说都是奉献给了科学,而且是无私的奉献,没有收取一份的回报。居里夫人可以说是被我们所敬仰的人物,今天AK 军事网小编就带您一起来看看居里夫人的故事,来了解居里夫人发现镭的全过程。 居里夫人的简介居里夫人成功制取金属镭 1906年,居里先生不幸因车祸而去世,居里夫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决心加倍努力,完成两个人共同的科学志愿。巴黎大学决定由居里夫人接替居里先生讲授物理课。居里夫人成为著名的巴黎大学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教授,还是在他们夫妇分离出第一批镭盐的时候,就开始了对放射线各种性质的研究。仅1889年到1904年间,他们就先后发表了32篇学术报告,记录了他们在放射科学上探索的足迹。1910年,居里夫人又完成了《放射性专论》一书。她还与人合作,成功地制取了金属镭。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一位女科学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两次在两个不同的科学领域里获得世界科学的最高奖,这在世界科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事情! 1914年,巴黎建成了镭学研究院,居里夫人担任了学院的研究指导。以后她继续在大学里授课,并从事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工作。她毫不吝啬地把科学知识传播给一切想要学习的人。她从16岁开始,成年累月地学习、工作,整整50年了。但她仍不改变那严格的生活方式。她从小就有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早年她为了供姐姐上学,甘愿去别人家里做佣人。在巴黎求学期间,为了节约灯油和取暧开支,她每天晚上都在图书馆读书,一直到图书馆关门才走。提取纯镭所需要的沥青铀矿,在当时是很贵重的,他们从自己的生活费中一点一滴地节省,先后买了8、9吨,在居里先生去世后,居里夫人把千辛万苦提炼出来的,价值高达100万金法郎以上的镭,无偿地赠送给了研究治癌的实验室。 居里夫人的简介分离出新元素钋 1932年,65岁的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华沙镭研究所”的开幕典礼。居里夫人从青年时代起就远离祖国,到法国求学。但是她时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小时候,她的祖国波兰被沙俄侵占,她就非常痛恨侵略者。当他们夫妇从矿物中分离出新元素以后,她把新元素命名为钋。这是因为钋的词根与波兰国名的词根一样。她以此表示对惨遭沙俄奴役的祖国的深切怀念。 居里夫人的简介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 1937年7月14日,居里夫人病逝了。她最后死于恶性贫血症。她一生创造、发展了放射科学,长期无畏地研究强烈放射性物质,直至最后把生命贡献给了这门科学。她一生中,共得过包括诺贝尔奖等在内的10种著名奖金,得到国际高级学术机构颁发的奖章16枚;世界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授予的各种头衔多达100多个。但是她一如既往地那样谦虚谨慎。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评价说:“在我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 居里夫人,作为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曾在仅隔8年的时间内就分别摘取了两次不同学科的最高科学桂冠——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并且一生中获得了难以计数的其他科学殊荣,可谓是智慧超群、硕果累累。她的长女伊伦娜,核物理学家,与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不仅继承了居里夫妇的科学事业,也继承了他们的崇高品德。1940年他们把建造原子反应堆的专利权捐赠给了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次女艾

悼念玛丽居里现代文阅读答案

悼念玛丽居里现代文阅读答案 悼念玛丽.居里 爱因斯坦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释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得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

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1、作者认为,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因斯坦认为居里夫人取得伟大科学功绩靠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四项,哪一项不属于对居里夫人伟大人格的陈述? [ ] A、她坚强,意志纯洁,严于律己。 B、她极端谦虚,甘做社会公仆。 C、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心情抑郁,外貌严肃。 D、她处事客观,公正不阿。 4、文章第三段所举事例证明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居里夫人自传》阅读测试题

《居里夫人自传》阅读测试题 一、填空题(22分) 1.因为考虑到镭研究正处于关键时期,皮埃尔?居里婉言谢绝了__________大学的聘请。 2.作为医学上的重要分支,镭疗法通常被称作“__________ ”。 3.放射性原子通过两种方式蜕变:一是原子自身发射出一个速度飞快并且带有正电的粒子,即__________;二是原子自身发射出在现代物理学中我们已经十分熟悉的电子,即__________。这些射线都具有很强的穿透性能,近些年来一直被用于治疗疾病。 4.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莱尔一起获得了当年度的__________。 5.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中说到:“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__________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6.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我们必要有__________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__________。 7.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__________。 8.在一生之中,每当看到大自然的新景象,我就总会像个孩子似的__________。 9.美国新闻工作者梅乐内夫人号召美国妇女捐款,购得__________捐给居里夫人。 二、选择题(选择参考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0分) 1.每个周末的夜晚,我们都围在父亲旁边,听他为我们朗诵__________的著名诗歌和散文。这样的夜晚其乐融融,并且在不知不觉中使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愫日益增强。() A. 波兰 B. 俄国 C. 法国 D. 奥地利 2.17岁那年,我接受了一份__________的工作,从那时起,我就离开了父亲的家,开始了一个人在外地的生活。() A.学校教师 B.家庭教师 C. 农场员工 D.实验研究 3.玛丽自学的过程充满了困难,这个过程也让她有所收获。她不但学到了一些对日后有所裨益的知识,还养成了__________ 的习惯。() A.观察自然 B.勤于动手 C.独立思考 D.用心实验 4.做__________工作是父亲年轻时就一直有的梦想,后来我在法国取得的成功,令远在波兰的父亲深感欣慰,因为我实现了他的梦想。() A.环境保护 B.医学研究 C.教育教学 D.科学研究

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小时候的故事 几十年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 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 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 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的“教女有方” 居里夫人有两个女儿。“把握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是居里夫人开发孩子智力的重要“诀窍”。早在女儿不足周岁的时候,居里夫人就引导孩子进行幼儿智力体操训练,引导孩子广泛接触陌生人,去动物园观赏动物,让孩子学游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孩子稍大一些,她就教她们做一种带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她们唱儿歌、讲童话。再大一些,就让孩子进行智力训练,教她们识字、弹琴、搞手工制作等等,还教她们骑车、骑马。 居里夫人和朋友们商量——这些朋友们都和她一样,是索尔本的教授;都和她一样,也是家长。在居里夫人的鼓动下,产生了一个教育 合作计划——一些有大才大智的学者把他们的儿女聚在一起,实施新教育方法。居里夫人对人类教育界的极大贡献在于她联合一大批科学家(许多是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组成科学讲师团,向孩子们开放他们的实验室,亲自对他们的孩子们

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激发孩子们的科学兴趣,破除孩子们对科学的神秘感,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兴趣,鼓励孩子们树立远大的科学理想,坚定孩子们的科学意志,传授孩子们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实验诀窍,使孩子们在少年时代形成极高的智力潜力,使孩子们天生的天才遗传智力得以开发,居里夫人最终培养出了10多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2] 简朴生活 1895年,居里夫人和皮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两人各一把。皮埃尔?居里觉得椅子太少,建议多添几把,以免客人来了没地方坐,居里夫人却说:“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来就不走啦。为了多一点时间搞研究,还是算了吧~” 居里夫人的年薪虽然已增至4万法郎,但她照样不“大方”。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背面写字很方便。难怪有人说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个匆忙的贫穷妇人”。据说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寻访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里一座渔家房舍门前,向一位赤足坐在房前石板上的妇女打听居里夫人的住处,当这位妇女抬起头时,记者大吃一惊:原来她就是居里夫人。 品德教育 1(培养她们节俭朴实、轻财的品德。她对女儿的爱,表现为一种有节制的爱,一种有理智的爱,她对女儿生活上严加管束,要求她们“俭以养志”,她教育女儿说:“贫困固然不方便,但过富也不一定是好事。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谋求生活。” 2(培养她们不空想、重实际的作风。她告诫两个女儿:“我们不应该虚度一生”。 3(培养她们勇敢、坚强、乐观、克服困难的品格。她常与子女共勉道:“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小学语文阅读题精选含答案《居里夫人的故事》教案资料

小学语文阅读题精选含答案《居里夫人的 故事》

精品文档 小学语文阅读题精选含答案《居里夫人的故事》【009】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动震惊)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女科学家。从此,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希望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上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愿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里作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开幕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结束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 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主席台。这位老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播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1.划去括号中不适当的词语。(4分) 2.选择一个最正确的答案,在()内写上序号。(6分) (1)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词语解释。 ①“簇拥”的意思是()。 A.聚成一团B.许多人紧紧地围着C.许多人围着 ②“盛誉”的意思是()。 A.很高的荣誉 B.称赞 C.赞美、夸奖 (2)“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老人流下了“热泪”是因为() A.老人能参加开幕典礼,上了主席台,很激动,所以流下热泪. B.老人被居里夫人的这种成名不忘小时侯教过她的老师的美德感动,所以流下热泪. C.老人看到会场的热烈场面,感动得流下热泪。 3.本文主要写了居里夫人哪两件事?(4分) (1) (2) 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体会,你认为居里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的故事 导读:居里夫人的故事 在俄罗斯人统治下的华沙,要实现我的计划是很不容易的;但比起在农村,我成功的机会还是要多一些。 实验室是市政府下属的一个机构,我的表兄任实验室的主任。晚上和星期天时,我可以进实验室做实验,而且多半只有我一个人在实验室里。我按照课本上讲的方法做各种各样的物理和化学实验,经常有种种意料不到的结果出现。如果成功了,我就高兴极了,并大受鼓舞;但也常因缺乏经验而导致失败,这时我就会非常失望,感到十分沮丧。 这些经历使我深切地明白:成功的道路是坎坷的,但我却由此更确信:我的天性的确适合学习物理和化学。 后来我又找到一个教学职位。事情是这样的,当时我加入了华沙一个学习团体,它是由热衷于教育事业的波兰年轻人组织的。这个团体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学习方式,共同的学习愿望使这群年轻人走到了一起。但这个组织也有一定的政治色彩,要求组织中的人应以服务社会、报效祖国为己任。 在一次集会中,有一位青年说: 我们祖国的希望就在于提高人民的知识水平和加强道德观念,只有如此,才能提高我们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而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努力自学,同时尽力在工人和农民中普及知识。 根据这一精神,我们商量并决定:在晚间向大众传授知识,每人

讲授自己精通的内容。这显然已经具有秘密结社的性质,因而需要有一定的冒险精神,好在参加的人都有为祖国献身的精神。我至今仍然相信,参加这个组织的人必将会为社会做出真正的贡献。 当时我也参加了这个组织,那种相互鼓励、切磋知识、彼此帮助,至今回忆起来仍给我带来欢悦和激动。虽然由于缺乏活动经费,组织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效,但我至今仍然确信,当时的追求和种种行动,的确是使波兰社会取得进步的唯一道路。 要想建立一个美好的社会,社会中的每个人必须受到很好的教育,具备良好的素质。如果每个人都尽力完善自己,又共同分担社会的责任,尽心尽力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以最有益的办法帮助他人,我们的社会必然会进步,走向美好。 这种经历,更增强了我努力学习深造的决心。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