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数学教案 课桌有多长(全国一等奖)

二年级数学教案 课桌有多长(全国一等奖)

教学设计

课题:《课桌有多长》年级: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单位:灵川县定江镇法源小学参赛者:秦丽云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定江镇法源小学秦丽云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掌握测量方法以及能用“厘米”作单位。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理解长度单位“厘米”。

教具:PPT课件,,彩条纸、文具,直尺…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师:为了迎接新学期的到来,学校新买了一批课桌,想不想知道这些课桌的长度啊

(学生回答)

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桌有多长”【板书:课桌有多长】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境,引出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

二、自主探索,讲授新知

1、看图估量课桌有多长

2、观察直尺,你发现了什么

3、认识1厘米。

4、说一说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设计意图】认识、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学习使用尺子测量是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环节,这里的设计旨在让学生理解和体验1厘米的实际意义,让其对1厘米有个初步的感知,并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5、动手测量彩条的长度。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测量彩条,自主探讨测量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智勇大冲关,巩固练习

1、第一关:火眼金睛

看一看,说一说物体的长度。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快速读出测量刻度,引导学生说出“一端对准O刻度,另一

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2、第二关:小小操作家

动手量一量

3、第三关:我是画画家

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4、第四关:观察小能人

观察图片,判断正误。

【设计意图】通过闯关的形式探讨并巩固测量的具体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5、“断尺”

6、测量课桌

四、课堂小结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板书】

课桌有多长

一端对准另一端对准统一长度单位厘米cm 0刻度起点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一等奖《课桌有多长》[名师]

【董红敏】一等奖《课桌有多长》 【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1-52页 【教材分析】 《课桌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测量》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测量知识,“厘米”是学生认识的第一个长度单位,它将为以后学习“米”、“分米”等长度单位作准备。教材安排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实践活动中能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测量物体的长度,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形成估测的意识,学习测量的技能等。 【学生分析】 据观察,大多数一年级学生只知道尺子可以用来画直线,比如说,做连线的题目时,许多学生就用尺子画线。但尺子上的刻度是用来做什么的,知道的学生并不多。可以说,学生对测量没有什么知识基础,对长度单位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也正因为如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寻其秘密的欲望非常大。有的学生甚至拿起手中的尺子反问我:老师,那你说尺子上的数字是做什么用的?可见,学生想知道的欲望是较强的。本节课是长度单位的起始课,对这些没有什么知识基础而又好奇的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因为他们对测量缺乏经验,所以对测量单位的理解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在估测物体的长度时,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与物体实际的长度差距较大等等。 【学习目标】 1.经历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了解实际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概念,能对长度进行估测。

3.学会用刻度尺对物体长度进行测量,体会厘米的含义。 4.在合作、讨论、操作中去发掘知识,掌握知识,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活动一:谈话导入(活动时间分配:3分钟) 教师:课桌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的学习离不开它的帮助,可是有谁了解它,知道你们的课桌有多长,有多宽呢?好,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朋友,研究“桌子有多长”。(揭示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课桌是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入手,让学生初步体会到自己的身边就蕴含着数学知识。) 活动二:统一长度单位(活动时间分配:12分钟) 1.摸一摸:摸一摸我们桌子的长,比划一下,感受桌子的长。 2.学生动手操作:你们还有什么办法知道我们的桌子有多长。两人合作,用学具袋中的工具测量自己的课桌的长。 3.各个小组汇报测量结果,教师把结果分别板书在黑板上。 4.讨论:刚才我们在比划的时候,桌子的长度是一样的,现在怎么不同了呢? 生:因为有的是用铅笔量,有的是用橡皮量,工具不一样。 师:对,是因为我们用的工具不同。那如果都用铅笔量,会怎么样? 生:也不一定相同,因为铅笔也不一定同样长。 师:那么用什么量好一些? 生:用尺量。 5.教师小结:尺子是人们量长度通用的一个工具,老师这里有一把尺子,它是米尺的一部分,看一看尺上都有什么?把你的尺子拿出来,你知道什么?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课时“课桌有多长” 二、教学目标: 1、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的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四、教学难点: 能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长度。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谜语引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测量“课桌有多长”。 (引进课题) 二、自主探索,讲授新知 师:同学们,要想知道课桌有多长,我们得先知道课桌得长在哪 儿? 师:红线经过的地方就是课桌的长。

师:你能想到用什么工具测量出它的长度? (生交流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 (师顺势提问:为什么同样长的课桌,所测量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设计意图:让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引导生体会到测量同一物体时应先统一测量标准作为长度单位。 师: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常用的测量工具是尺子。说到尺子, 尺子的种类就有很多。 (介绍尺子的种类,丰富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从而引出直尺的测量工具) 活动一:看一看 师:请你仔细观察,在尺子上你能发现有哪些秘密呢? (引导生观察交流,老师借机补充与小结) 活动二:找一找 师:尺子上有厘米,那1厘米有多长呢? (通过在尺子上找一找,让生领悟:每相邻的数字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用手指在尺子上比一比、捏一捏1厘米的小棒等操作活动,让生感知1厘米的长度,从而将抽象概念更加具体形象化。 师:尺子上有1厘米,生活中哪里藏着1厘米?(找一找,比一 比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二年级数学课桌有多长 优秀教案

课题:课桌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课型:新授课 是否进行多媒体教学:是 授课时数:1课时 学具:数学书、铅笔、橡皮、直尺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为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以他们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使学生从有别于数的另一个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本单元分为三个课时,“课桌有多长〞为第二课时,这局部内容是学生在测量中首先从厘米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厘米的空间概念,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使的过程。 学情分析: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对物体的长度、测量长度的工具和方法等,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学生以前可能见过别人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但对什么是长度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什么关系以及如何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等,缺乏明确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 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会用刻度尺中的厘米作为单 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 力及估测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平安教育主要内容: 教学主要过程: 〔提前两分钟整纪律:学具准备,静息等待上课铃。〕 一、创设情境:

师:〔课前板书:“厘米〞的认识,值日生上课。〕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在都拥有一张自己的课桌,我们每天都坐在我们的课桌前学习,那你们想知道我们的课桌到底有多长吗?我们的老朋友淘气和笑笑和你们一样,也很好奇他们课桌的长度,于是有一天放学他们就约着一起来测量了一下他们课桌的长度。〔PPT展示书上情境图〕 二、探究新知: 1.统一长度单位: 师:笑笑的测量结果是:课桌有6拃长,淘气的测量结果是:课桌有4支铅笔长。那么问题来了:他们测量的明明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生:〔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只要说出选择的工具不同即可。〕 师:细心的小朋友已经发现了,淘气和笑笑使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当然测量结果就不一样啦。反过来,要使我们的测量结果一致,我们就得统一测量工具。 那同学们知道,现在我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来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吗? 生:尺。 2.认识尺子: 师:没错,尺,尺子的种类有很多,不仅有你们手里的这种学生用尺,还有很多其他类型。〔PPT展示尺子的不同种类〕 〔1〕认识刻度线、“0刻度〞: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刘老师带来的这把尺子,说一说,你在尺子上发现了什么?〔PPT展示直尺,板书:认识尺子。〕 生:我看到了尺子上有数字0,1,2,3 (10) 师:真棒~你观察到尺子上有很多数字,这里刘老师要考考大家了,0以前我们就认识了,那请你想一想,这个0在尺子上有什么用呢? 生:表示起点。 师:非常好,这个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在尺子上它还有一个新的名字叫做“0刻度〞。〔板书:0刻度〕那除了这些数字,你还在尺子上发现了什么? 生:我看到有很多短的线,还有一些长一点的线; 师:很会观察嘛,这些线我们把它称为“刻度线〞〔板书:刻度线〕,有数字对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六 测量:课桌有多长》 公开课教案_1

《课桌有多长》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六单元《课桌有多长》p51—p52。 教学目标: 1.再次经历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能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和线的长度。 教学准备:直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师:让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吧!(多媒体出示) 有面又有口, 有脚没有手, 书包吃肚内, 自己不会走。 生:课桌 师:每天我们上课都离不开我们心爱的课桌,那大家知道课桌到底有多长吗?(板书:课桌有多长)(不知道)同学们看,笑笑是用拃量

的,淘气是用铅笔量的那同学们想用什么去量啊? 生:尺子、数学书、文具盒······(1分钟) 二、体验探究,学习新知。 (1)、体会统一测量标准的重要性 活动一:测量课桌的长度。 师:现在请同学们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测量工具,来测量一下我们课桌的长度吧! 师:哪位同学愿意汇报一下你的测量结果呢?(出表格) 生:汇报(填表格)。汇报的时候请这样说:“我用()测量,测量的结果是()。” 师:真是奇怪,同学们测量的都是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却不同呢? (学生观察表格发现。) 生:因为测量工具不同。 师:所以,要想使同一物体测量结果相同,在测量前必须统一测量的标准。 师:说到统一测量的标准,老师不得不提起一个人物。他就是秦始皇,他的功劳可大了。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出示ppt:他是秦始皇,中国第一位皇帝。他统一了中国,下令修建了举世文明的万里长城。不但统一了各民族的语言、文字,还统一了度量衡,其中这个度,指的就是尺子。 师:下面我们就去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尺子吧:(出示各类尺子)那同学们用的是什么尺子呢?

二年级数学教案 课桌有多长(全国一等奖)

教学设计 课题:《课桌有多长》年级: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单位:灵川县定江镇法源小学参赛者:秦丽云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定江镇法源小学秦丽云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掌握测量方法以及能用“厘米”作单位。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理解长度单位“厘米”。

教具:PPT课件,,彩条纸、文具,直尺…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师:为了迎接新学期的到来,学校新买了一批课桌,想不想知道这些课桌的长度啊 (学生回答) 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桌有多长”【板书:课桌有多长】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境,引出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 二、自主探索,讲授新知 1、看图估量课桌有多长 2、观察直尺,你发现了什么 3、认识1厘米。 4、说一说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设计意图】认识、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学习使用尺子测量是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环节,这里的设计旨在让学生理解和体验1厘米的实际意义,让其对1厘米有个初步的感知,并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5、动手测量彩条的长度。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测量彩条,自主探讨测量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智勇大冲关,巩固练习 1、第一关:火眼金睛 看一看,说一说物体的长度。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快速读出测量刻度,引导学生说出“一端对准O刻度,另一 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2、第二关:小小操作家 动手量一量 3、第三关:我是画画家 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4、第四关:观察小能人 观察图片,判断正误。 【设计意图】通过闯关的形式探讨并巩固测量的具体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5、“断尺” 6、测量课桌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课桌有多长|北师大版(秋)小学二年级课桌有多长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课桌有多长|北师大版(秋) 小学二年级课桌有多长 教案名称:课桌有多长 教学内容:数学-二年级上册-6.2课桌有多长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秋)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通过测量课桌的长度,理解用标准长度单位“米”来表示长度。 2. 学生能够使用标准长度单位“米”对物体进行测量。 3. 学生能够将测量结果用数字与单位记录下来。 教学重点: 1. 掌握用标准长度单位“米”进行测量。 2. 能够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准备: 1. 教材:北师大版(秋)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视频或图片:展示不同长度的课桌,引发学生思考。 教学过程: 导入活动:

1. 准备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不同长度的课桌,引发学生对课桌长度的思考。 2. 提问学生:你们经常使用的课桌长度是多少呢?为什么? 引入新知: 3.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测量课桌的长度,应该使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呢? 4. 引导学生认识标准长度单位“米”,并解释1米是什么长度。 5. 在课桌旁边放置一个标有米的标尺,让学生观察标尺,并询问学生1米有多长。 示范操作: 6. 给学生发放一把标尺,让学生用标尺测量课桌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示范操作)。 7. 引导学生注意测量的方法,如将标尺放在课桌一端,用手指指向标尺的0刻度,然 后读出测量结果。 拓展练习: 8. 让学生自行找一些物体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9. 提问学生:你们测量的物体有多长?用什么单位来表示? 巩固训练: 10. 在课堂结束前,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课堂小结: 1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会用标准长度单位“米”进行测量,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12.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来表示? 课后拓展:

二年级数学《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1)

课桌有多长 北师大数学二上第六单元第二课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表象,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2、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让学生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表象。 难点:能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直尺、小棒、记录单等。 学生:尺子、铅笔、橡皮、小棒、彩色荧光笔一只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课桌工厂的叔叔请我们测量课桌有多长,我们的课堂来了三位好朋友,小鹿、小狗、小蜗牛,你想知道他们是怎么测量的吗? 出示PPT课件。(小鹿说) 生1:小鹿说课桌是我的身体那么长。 生2:小狗说课桌是我的两个身体那么长。 生3:小蜗牛说课桌是我的4个身体那么长。 师:工人叔叔应该相信谁呢?同样是课桌,为什么测量结果不相同呢? 生:用他们身体的长度去测,因为身体长度不相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也不相同。 师:那我们怎样才能帮助工人叔叔准确的测量出课桌的长度呢? 生1:用统一的工具,同样的工具。 生2:用相同的标准去测量。 师: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古代的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发现了测量标准不统一是没有准确和公平可言的,所以后来人们就统一了长度单位。当我们测量像课桌这样较短的物体时,选择的工具是直尺。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用不同单位进行测量的不准确性,以及生活中存在的普遍性,为学生学习估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准备。】 二、自主探究 1.认识刻度尺。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测量工具——直尺(刻度尺),请大家都拿出尺子,认真观察一下,然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 生:直尺上有很多竖线。

《课桌有多长》(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课桌有多长》(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 理解“长度”的概念,能够用毫米、厘米对物品进行测量。 2. 能够根据实例理解低年级数学的基本概念。 3. 能够掌握“用长度单位测量物品长度”的方法,能够识别毫米、厘米并正确使用。 教学重点: 1.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理解毫米、厘米等 长度单位,根据实例进行测量。 2. 学生在测量长度时需要注意精度,正确使用长度单位。 教学难点: 1. 学生理解毫米、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和使用。 2. 学生掌握精确测量长度的方法,避免出现疏漏。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授的是《课桌有多长》这个故事中的数学知识点。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能够了解测量长度的方法。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物品,如钢笔、圆珠笔、书等让学生猜测它 们的长度,并引导学生想一想如何才能准确测量出它们的长度。

第二步:讲授 1. 老师讲授“用长度单位测量物品长度”的方法和长度单位,如毫米、厘米等。 2. 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观察教室的物品,并学习如何用毫米或厘米来测量物品的长度。 3. 老师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回答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精度、单位等。 第三步:练习 教师将几个不同长度的物品放在一起让学生尝试测量,然后与同桌分享结果,并在黑板上写出答案。 第四步:总结 教师通过总结本节课所学,让学生理解“长度”这个概念、记住不同的长度单位及其使用方法。 第五步:作业 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寻找一些物品,写出物品的名称和用毫米或厘米测量后的长度,并带回班级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和长度单位,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数学有所了解,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学会总结,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总结能力。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孙琳】一等奖《课桌有多长》[名师]

【孙琳】一等奖《课桌有多长》 【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1页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测量知识,“厘米”是学生认识的第一个长度单位,它将为以后学习“米”“分米”等长度单位作准备。在测量中,教材安排了丰富的测量活动,如:自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估测物体的长度、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使学生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形成估测的意识,学习测量的技能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对尺子并不陌生,每个学生都见过学生尺,从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知道尺子能用来做什么。比如说,可以用尺子来画直线,也有部分孩子知道尺子是用来测量的。但学生对1厘米有多长,怎样用厘米做单位量物体了解不甚多。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测量单位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厘米,并通过学生自主的测量活动,逐渐建立厘米的概念。学生估测物体的长度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与物体实际的长度差距较大。教师可在学生认识1厘米的基础上,先估计物体的长度够不够1厘米,再在认识几厘米之后,估计物体的长度。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2)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用厘米做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合作、讨论中去发掘知识,掌握知识,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2)逐步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刚才老师接到了我们的好朋友笑笑打来的电话,他说他们学校也想购买一批和我们一样的桌椅,问我们的桌子有多长?(板书课题),他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测量一下,你们愿意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笑笑打来电话,创设想购买和我们同样的课桌的问题情境,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提出课桌有多长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 二、探究新知 1.组织估量: 组织学生先来估计课桌有多,提示可以用眼睛看,也可用手比划着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一个课桌的长度进行估测,对测量有感官认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能力。) 2.引导用物测量: 小朋友们估计出这么多的结果,那么告诉笑笑我们课桌到底有多长呢?请小朋友们选择身边的工具测量一下。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再共同量一量课桌有多长。 学生可能会说:4柞、6枝铅笔长、3个文具盒长……。

课桌有多长(一等奖创新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课桌有多长(一等奖创新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 版 《课桌有多长》 教学目标: 1. 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 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难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表象。 教学准备: 课件、盲盒、1厘米小棒、学习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5分钟) 师:(摇一摇身后的盲盒)同学们,猜猜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你们看,这是一个盲盒,想不想里面有什么呢?那就要测量出这个盲盒有多长,你们有什么测量的方法呢?(如果没有尺子的情况下,能否借助身边的物体来测量?) 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盲盒的长度。(汇报测量结果) 师:为什么同样的盲盒测量结果不一样?看来要想知道这个盲盒有多长,就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准作为长度单位。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也可以用字母cm表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板书课题)生活中,我们常用的测量工具就是尺子。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一认。(15分钟) ①认识尺子。请仔细观察尺子上有什么?尺子上有长短不同的竖线叫刻度线,从小到大排列的数字叫刻度数,数字几在尺子上就叫刻度几,知道刻度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齐读3遍)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字母用cm表示,平时书写长度单位时可以写厘米,也可以写cm。 ②介绍1 厘米。指出:从刻度0 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即一大格就是1厘米。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哪段长度是1厘米呢(哇,你这么厉害找到了1个1厘米,又找到一个,你也很厉害,)每相邻的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③建立1 厘米的表象。现在请同学们用拇指和食指在自己的尺子上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为了方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厘米,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1厘米的小棒。请同学们先将小棒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再将小棒移开,像这样来回操作感受1厘米的长度。现在请同学们闭着眼睛比划出1厘米。好,请大家睁开眼睛,将小棒放回手指中检验是否正确。都正确了吗?现在把小棒送回家,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看来同学们都有一双观察的眼睛,找到了这么多。 ④认识几厘米。 刚刚我们在尺子上找到了1厘米,1厘米就是1大格。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出2厘米的长度吗?3厘米、5厘米呢?有什么发现?刻度0很重要,从刻度0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不是从刻度0开始测量的方法,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请同学们看,这条线的起点是,终点是几,所以这两个数相差几厘米,也就是将大刻度数减小刻度数就是实际测量的长度,我们来验证一下。 活动二:量一量。(10分钟) ①现在我们统一了长度单位,那盲盒究竟有多长呢?为了方便同学们测量,老师将盲盒请到了学习卡中,现在请同学们用尺子尝试在学习卡中测量盲盒的长度,并把盲盒的长度填在学习卡上吧。 ②小组讨论,说一说你的测量方法。 ③投影出示4位同学测量盲盒的方法。请同学们将尺子请回原处,刚刚老师发现有同学是这样量的,它们这样量对吗说说你的想法。出示测量正确方法,你们觉得他测量对了吗?那他是怎么测量的,接下来,我们再通过一个视频了解一下。 师:通常,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刻度0,再看物体

二年级数学课桌有多长优秀教案

课桌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 教材分析:学生已经有了两次关于长度单位的直接经验,即一年级上册的“比长短”和上一节课的自选单位测量。在这样的测量活动经验的积累中,学生对长度概念有了一些直观认识,并会用”长短“长、短”“一样长”“短一些”“长得多”“有几个那么长”等词语来形象描述物体的长度特征,我们要在本节课开始学习定量的方法,比较准确地描述一个物体究竟有多长。 学情分析:学生年龄虽小,但对尺子并不陌生,他们已经初步知道尺子可以用来画线,也有部分学生知道尺子可以测量,但1厘米有多长还不是很清楚,还没形成表象,要通过大量的测量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厘米长度单位的表象。所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给学生提供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的机会。利用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从而不断增进学生对厘米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课题 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猜谜语 有面又有口,有脚没有手。 书包吃肚内,自己不会走。谜底:课桌 师:是的,谜底就是我们的课桌,课桌呀,使我们学习的好伙伴,那它到底有多长呢?我们怎么知道它有多长呢? 生1:用尺子量一量。 生2:用书量一量。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方法。淘气和笑笑他们也想知道课桌有多长,也进行了测量,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是如何测量的。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情境引入课题,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参与活动的热情。 二.学习新知 1.出示PPT(淘气和笑笑测量课桌图),学生观察图,讨论交流。 师:他们分别用什么进行测量的? 生:笑笑用手拃,淘气用铅笔 师: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笑笑是将手张开,大拇指和中指的两端的长度我们称为1拃,淘气是用铅笔测量的。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测量的结果。笑笑测得是6拃长,淘气测得是

二年级数学《课桌有多长》教案1

课桌有多长 教学课题:课桌有多长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材上册第 51、52页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直尺、课件 教材分析:学生已经有了两次关于长度单位的直接经验,即一年级上册的“比长短”和上一节课的自选单位测量。在这样的测量活动经验的积累中,学生已对长度概念有了一些只管认识,并会用“长、短、一样长、短一些、长得多、有几个什么那么长”等词语来形象描述物体的长度特征。我们要在本节课开始学习定量的方法,比较准确的描述一个物体究竟有多长。本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为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以他们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数的另一个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课桌有多长”则是学生在测量中首先从厘米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厘米的空间概念,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年龄虽小,但对尺子并不陌生(尺子是每个学生必配的学习用具),他们已经初步知道尺子可以用来画直直的线,也有部分学生知道尺子可以测量长度。但1厘米有多长还不是很清楚,还没有形成表象,要通过大量的测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1厘米有多长,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教学难点:能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长度。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师:看!我们教室的课桌摆得多整齐呀,想不想知道这些课桌的长度?(生:想!) 师:好,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课桌有多长”。 (演示课件2,板书课题——课桌有多长) 二、自主探索,讲授新知。 活动一:不同工具测量课桌有多长(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非标准单位测量,引出标砖单位测量的必要性。) 师:(把代替课桌的纸板粘到黑板上,师边说边用手在纸板上比划长度)我们课桌的长度是一样的!你能想到用什么工具测量出它的长度呢?哪位同学愿意来说说?(学生回答釆用铅笔、书本、手等工具,

二年级数学《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厘米”是学生认识的第一个长度单位,教材通过自选工具测量课桌的长度,使得学生切身感受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在认识刻度尺基础上,先认识1厘米,并联系生活感受1厘米的实际长度。通过小熊量铅笔,找出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最后安排了丰富的测量活动,如估测学具的长度、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形成估测意识等。 教学目标: 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会用刻度尺中的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仅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什么旁边写字、学习? 大家想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测量《课桌有多长》,齐读课题,教师板书。 二、探究新知: 1.统一长度单位。

我们先来看一段微视频。 (视频中,学生测量同一张课桌的长度,结果为7支铅笔长、10拃、4本数学书棱长) 从这段视频中,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会不一样呢? 那你知道在生活中,人们会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吗? 2.认识尺子。 我们接着看一段微视频。 (视频内容:1.介绍刻度尺结构:(1)尺子上有很多数字,这些数字叫做刻度,其中,0叫做0刻度。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表示起点,当我们测量物体长度时,一般都要把物体的一端对准这个0刻度线;(2)尺子上有很多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这些线都叫做刻度线;(3)字母cm是长度单位厘米的英文缩写,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2.介绍1厘米:从0刻度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时1厘米。)师:大家记住了吗?好,那老师要考考大家。 板贴样尺,指着尺子上各部分,学生回答。 (1)认识刻度线:尺子上长长短短的线。 (2)认识0刻度:表示起点,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都要把物体的一段对准这个0; (3)认识cm:这是厘米的英文缩写。 3.认识1厘米。 (1)认识1厘米: 从0刻度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那尺子上还有1厘米吗? 从刻度2到刻度3,从刻度3到刻度4…… 小结:直尺上相邻两个数之间的一段长度就是1厘米。 (2)感受1厘米的长度:

北师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 学设计 课桌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研究目标: 1.经历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 研究重点: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研究难点:能用直正确尺测量较小的物体长度。 教学具准备:课件、直尺、1根长小棒和一截1厘米长的小棒 研究过程: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5分) 同学们,昨天我们测量了教室的长度,你还记得吗?谁能给大家说一说。(抽生说:教室有本书那么长……)今天我们来测量课桌有多长(板题)二、探究新知,展示交流(30分)A你想用什么工具来测量?试一试(5分)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测量、汇报。

Q:大家的课桌都一样,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工具不同,也就是标准不同) 小结: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为了方便应用,在测量时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作为长度单位,那我们可以用到谁?(尺子朋友)尺子有好多种,今天和我们一起上课的是直尺朋友。 B认识厘米(15分) 活动一:看一看、指一指: 1、赶快请出我们的直尺朋友,认真观察,直尺上有什么? 交流汇报:预设:①有数字——这些数字是怎么排列的?——从小到大最小的数字是甚么?——,表示甚么?——开始、起点 ②有竖线——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它们都是刻度线,刻度线下写,叫作“刻度”,谁来大声叫叫它的名字? ③有字母cm——读作:cm,在本子上写一写。cm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厘米的意思,1厘米就是1cm。厘米是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做单位。 2、你能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吗?用铅笔指一指,说一说从哪到哪表示1厘米?(从到1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还有哪到哪也是1厘米吗?(1到2,2到3……)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共6篇)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共6篇〕 第1篇:《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课题:课桌有多长 教学目的: 1、再次经历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教学难点:能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课件、刻度尺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在古时候,想知道物体的长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们常常用身体的一局部作为测量的长度单位。快看!〔播放古时候人们测量长度的视频〕

师:同样的一匹布,为什么两个人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生:...师:同学们说得有道理,古代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发现了测量标准不统一是没有准确和公平可言的,所以后来人们就统一了长度单位。总结:也就是说测量之前我们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桌有多长〔厘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刻度尺。 师:你们知道用什么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比拟准确吗?如今就让我们认识一下简单的测量工具——刻度尺,请大家拿出尺子,认真观察一下,然后再说说你在尺子上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 〔预设: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直尺上有小格,有数字0、1、2、3还有cm等。〔ppt:介绍0刻度,表示起点〔开场〕;数字是尺子的刻度,刻度线〕 师:这些数字、线有什么规律吗?生1:3种长度的线都叫刻度线。 生2:数字是从小到大排列的。生3:cm就是厘米。 师: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一般用来测量较短的物体,是较短的长度单位,用字母“cm”来表示。1厘米有多长呢?直尺上从0到1的这一段长

小学数学教材同步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六 测量 课桌有多长教案及反思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桌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知识的第二课时——认识厘米。 教材分析: 《课桌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知识的第二课时——认识厘米。学生已经有了两次关于长度单位的直接经验,即一年级上册的“比长短”和上一节课的自选单位测量,已具备了相关的经验和基础。本节课的学习是多种知识的综合,涉及数数、比较、估测、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实践操作技能等,而且它的学习将为以后学习几何图形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一开始创设富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课桌的长度,引导学生通过对测量结果的比较,体会统一测量标准的的必要性。此外,教材还安排了多次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初步掌握测量方法,积累测量经验,进而形成必要的技能。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找一找、比一比、看一看、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充分感知1厘米的长度。在自主观察中认识新知,在动手实践中建构新知,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估测能力。学情分析: 尺子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经常会用尺子进行连线、画直线;本班学生的知识储备也厚实,思维活跃,反应灵敏。课前我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了摸底,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非常感兴趣,能用身边熟悉的东西去测量物体的长度,但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有些模糊,不知道用统一的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认识厘米,但是不了解厘米的意义;同时也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估计意识,不能准确估计物体的长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3、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 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意识。

《课桌有多长》优质教案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测量”主题单元《课桌有多长》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1-52页。 教材分析: “厘米”是学生认识的第一个长度单位,教材通过自选工具测量课桌的长度,使得学生切身感受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在认识刻度尺基础上,先认识1厘米,并联系生活感受1厘米的实际长度。通过量铅笔,找出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最后安排了丰富的测量活动,如估测学具的长度、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形成估测意识等。 学情分析: 尺子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经常会用尺子进行连线、画直线;课前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了摸底,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非常感兴趣,能用身边熟悉的东西去测量物体的长度,但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有些模糊,不知道用统一的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认识厘米,但是不了解厘米的意义;同时也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估算意识,不能准确估算物体的长度。对尺子的使用方法不规范,不能正确的读数。 设计理念: 本节课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确定统一的测量标准,引出该课的重点尺子的认识,在认识尺子的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估算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初步通过手初步感知厘米有多长,让学生明白数学是来源于生活,数学离我们并不远。在学习厘米也能用Cm来表示,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在测量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来进行,从而让学生学会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3.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