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感病毒分型的主要依据

流感病毒分型的主要依据

流感病毒分型的主要依据
流感病毒分型的主要依据

流感病毒分型的主要依据是MP+NP

流感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它分为甲(A)、乙(B)、丙(C)三型,近年来才发现的流感病毒将归为丁(D)型。流感病毒可引起人、禽、猪、马、蝙蝠等多种动物感染和发病,是人流感、禽流感、猪流感、马流感等人与动物疫病的病原。

这些疫病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性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呼吸道症状。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易感者与感染者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而传播。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人流感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甲型流感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可以进一步分为H1N1、H3N2、H5N1、H7N9等亚型(其中的H和N分别代表流感病毒两种表面糖蛋白)。流感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动物流感病毒通常不感染人,人流感病毒通常不感染动物,但是猪比较例外。猪既可以感染人流感病毒,也可以感染禽流感病毒,但它们主要感染的还是猪流感病毒。少数动物流感病毒适应人后,可以引起人流感大流行。

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是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的代表种,简称流感病毒,包括人流感病毒和动物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三型,是流行性感冒(流感)的病原体。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发生变异,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例如1918~1919年的大流行中,全世界至少有2000万~4000万人死于流感;乙型流感病毒对人类致

病性也比较强,但是人们还没有发现乙型流感病毒引起过世界性大流行;丙型流感病毒只引起人类不明显的或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很少造成流行。甲型流感病毒于1933年分离成功,乙型流感病毒于1940年获得,丙型流感病毒直到1949年才成功分离。

流感分类

根据流感病毒感染的对象,可以将病毒分为人类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马流感病毒以及禽流感病毒等类群,其中人类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的抗原性可以分为三类:

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又称A型流感病毒

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又称B型流感病毒

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C virus),又称C型流感病毒

感染鸟类、猪等其他动物的流感病毒,其核蛋白的抗原性与人甲型流感病毒相同,但是由于甲型、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的分类只是针对人流感病毒的,因此通常不将禽流感病毒等非人类宿主的流感病毒称作甲型流感病毒。

在核蛋白抗原性的基础上,流感病毒还根据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抗原性分为不同的亚型。

流感试题(参考相关)

流感试题 1.关于流感病毒分型描述正确的是:A A.根据病毒粒核蛋白(NP)和膜蛋白(MP)抗原特性及其基因特性不同,对流感病毒进行分型。 B.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C.由于都是流感病毒,各型流感病毒可以在一个房间内进行隔离。 D.甲型病毒易发生变异,常引起流行,乙型病毒变型缓慢,流行比较局限,因此,不必重视乙型流感。 2.关于流感的传染源和传染期描述正确的有:D A.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B.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 C.一般来讲,不用退热药物体温自行恢复正常后24小时已没有传染性。 D.以上都正确。 3.关于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有:D A.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 B.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 C.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 D.流感和普通感冒一样,不会引起并发症,预后良好。 4.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有:D A.年龄<5岁的儿童和年龄≥65岁的老年人; B.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

C.肥胖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大于30,BMI=体重(kg)/身高 (m) 2]和任何阶段的妊娠期妇女; D.以上都正确。 5.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 A.肺炎 B.心脏损害 C.肌炎和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D.神经系统损伤 6.以下病原学检测方法哪种不能用于流感的确诊:C A.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和鉴定到流感病毒。 B.以RT-PCR(最好采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流感病毒核酸。 C.快速抗原检测方法可采用胶体金和免疫荧光法。 D.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7.以下关于流感重症病例描述不正确的有:C A.持续高热>3天,伴有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 B.合并肺炎,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 C.呕吐、腹泻,无脱水表现。 D.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 8.关于流感的处置不正确的有:B A.妊娠中晚期妇女感染流感建议住院治疗。 B.为预防细菌感染,应同时使用抗菌药物。 C.居家隔离时,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保持房间通风,照顾患者的家人要配戴口罩。 D.流感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容易引发重症流感,尽早抗病毒治疗可减轻流感症状,缩短流感病程,降低重症流感的病死率。

呼吸道病毒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抗原漂移 2.抗原转变; 3. 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 4. 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 二、填空 1.呼吸道病毒包括、、、、、、等。 2.流感病毒根据抗原的不同,可分为、、三型。 3.决定流感病毒亚型的特异性抗原是和。 4.流感病毒的核酸类型是,其显著特点是 5.流感病毒的核心由,和组成。 6.流感病毒的结构由,和组成。其吸附细胞的结构是,成熟病毒自细胞膜上的释放依赖的水解作用。 7.流感病毒的包膜镶嵌着2种糖蛋白刺突,即呈柱状的和呈蘑菇状的。 8.麻疹病毒感染除引起麻疹外,少数患者尚可并发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即 和。 9.腮腺炎病毒除引起患者双侧或单侧腮腺肿大炎症外,20%男性患者并发,5%女性患者并发。 10.孕妇在妊娠5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后临床表现多为,而其胎儿或新生儿易患综合征。 11.腺病毒为双链线状DNA,无包膜病毒,其蛋白衣壳由240个壳粒和12个壳粒共同构成20面立体对称球状体,并在20面体每一顶角壳粒各伸出一纤维隆起。 12.少年儿童和成人普通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大多由或感染引起。 三、单选题 1. 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 A.流行性感冒杆菌

B.流感病毒 C.副流感病毒 D.呼吸道合胞病毒 E.鼻病毒 2. 普通感冒的最常见病原是 A.流感病毒 B.副流感病毒 C.腺病毒 D.风疹病毒 E.鼻病毒和冠状病毒 3. 可引起全身感染的呼吸道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麻疹病毒 C.鼻病毒 D.冠状病毒 E.腮腺炎病毒 4. 麻疹疫苗的接种对象为 A.新生儿 B.二月龄婴儿 C.四月龄婴儿 D.六月龄婴儿 E.八月龄婴儿 5.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是一种由

流感防治培训测试试题及答案

流行性感冒防治知识培训测试试题 姓名:分数: 一、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关于流感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ABCDE) A.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B.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C.某一时期的流行多由单一血清型引起 D.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 脏器衰竭而死亡 E.咳嗽明显,食欲减退,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 2.下列哪些是典型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ABCD) A.突起畏寒、寒战和高热 B.全身酸痛明显,尤以背部和腿部最为明显 C.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 D.可有咽喉刺痛、胸骨下烧灼感、干咳 E.头疼及中毒症状明显 3.关于流感患者的肺炎,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BCE) A.流感病毒本身可引起病毒性肺炎 B.病程中若持续或反复发热,呼吸道症状加重,提示可能并发细菌性肺 炎 C.并存慢性心、肺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容易迅速致死 D.都必须尽早应用抗生素 E.护理上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

4.流感需与下列疾病鉴别(ABCDE) A.伤寒、麻疹 B.肺炎支原体肺炎 C.钩端螺旋体病 D.急性细菌性扁桃体炎 E.肺炎球菌性肺炎和流脑的早期 5.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危重病例(ABCDE) A.呼吸衰竭; B.急性坏死性脑病; C.脓毒性休克; D.多脏器功能不全; E.出现其他需进行监护治疗的严重临床情况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关于流行性感冒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D ) A甲型流感易发生变异 B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 C临床表现以上呼吸道症状较重 D全身中毒症状较重 2.关于流行性感冒病毒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B ) A流行性感冒病毒属副粘液病毒 B甲、乙、丙、丁四型 C甲型不变异

预防流感宣传资料

预防流感宣传资料 一、流感是什么?得了流感有哪些症状?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传染性极高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由流感病毒引起。流感病毒共分甲、乙、丙型三种,其中甲型流感病毒致病力最强。 流感潜伏期通常为1-3日,症状包括高热、头痛、肌肉酸痛、极度疲乏、流鼻涕、咳嗽及喉咙痛等,儿童还可以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年幼的儿童、年长者以及慢性病患者如(肺部疾病、糖尿病、癌症、肾病或心脏病)容易出现并发症如慢性病恶化、肺炎以及死亡。 二、流感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 普通感冒一般起病较缓,发热通常为低热,咳嗽、鼻塞、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状比较明显,而头痛、肌肉酸痛、极度疲乏等全身中毒症状较轻,且传播也慢;流感则通常起病急,体温常超过39℃,全身中毒症状较重,往往会在短时期内形成流行。 三、流感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流感主要在人与人之间通过咳嗽及打喷嚏时产生的呼吸道飞沫传播,有时候亦可通过接触表面沾有病毒的物件后再接触口鼻而染病。 四、得了流感如何治疗? 大部分人得了流感不治疗会在1-2周内痊愈,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抗病毒药物可用来治疗及预防流感,减少流感相关的发病、并发症、住院以及死亡。抗病毒药物需要由医生处方才可服用。若患上流感,在症状出现后48小时内服用抗病毒药物,能缓解病症及将病程缩短1-2天。 五、如何预防流感? (一)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防止出现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之一,对某些容易因流感而出现并发症的人士尤为有效。接种疫苗后需约两星期时间让身体产生抗体。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力会随时间降低,一年后可能降至没有保护作用的水平。 (二)此外,应采取以下措施,以预防感染呼吸道疾病或流行性感冒:

9.流感病毒的快速检测方法

流感病毒的快速检测方法 一、RT-PCR快速诊断方法 (一)生物安全要求 (二)病毒核酸提取 (三)RT-PCR (四)PCR 产物纯化 (五)流感病毒RT-PCR检测引物 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流感病毒 (一)原理 (二)标本处理 (三)间接免疫荧光法 (四)结果判断 三、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快速诊断检测 (一)基本原理 (二)实验试剂 (三)实验步骤 四、快速诊断试剂盒 流感的快速检测方法,与传统的病毒分离鉴定相比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因此常用于流感暴发时早期病原学检测用。流感的快速诊断包括直接和间接免疫荧光法、ELISA、RT-PCR、Real-Time PCR快速诊断速方法、流感快速诊断试剂盒等。这里介绍RT-PCR、Real-Time PCR、免疫荧光快速诊断速诊断方法和几种流感快速诊断试剂盒优缺点。无论那种快速诊断都无法代替传统的病毒分离鉴定方法。 一、RT-PCR快速诊断方法 核酸检测是一种鉴定流感病毒基因组的有力方法,即使基因组含量很低或死病毒也可以检测到。本章将介绍检测流感病毒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流感病毒的基因组是负链RNA,在进行PCR扩增前必须合成与病毒RNA 互补的DNA,即为cDNA。逆转录酶(RT)就是用于合成cDNA的多聚酶,因此,扩增流感病毒基因组的过程称为RT-PCR。 RT-PCR需要一对型别特异引物,四种脱氧核苷酸(dNTPs),RNA模板,逆转录酶及Taq DNA 多聚酶;首先由逆转录酶将病毒的RNA逆转录合成cDNA,然后再进行聚合酶链反应经25~30个循环,使DNA产物达到倍增的效果。 (一)生物安全要求 生物安全级别与个人防护要求: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防护要求与二级实验室的要求相同。并应遵守相应的生物安全规定。进行高致病性禽H5 RT-PCR快速检测时可以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里进行,核酸提取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柜里完成。

预防流感的几种方法

预防流感的几种方法 第一、锻炼 合理地安排一些体育锻炼,如散步、跑步、爬山、打球、练太极拳、做中华通络操等都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御病毒侵袭的能力。 第二、注意饮食 合理安排饮食也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荤多素少、热量过高、脂肪过剩的饮食对人体非常不利,会使消化系统功能减退,身体抗病毒的能力下降,让流感病毒乘虚而入。所以要合理安排饮食,均衡地搭配蛋白质、糖分、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各种有助于增强体质的营养素,还可以多补充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因为维生素C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饮食一定要规律,不可暴饮暴食。另外,还要注意多饮水,因为上火后更容易招致病毒侵袭。 第三、防寒保暖 冷暖交替比较频繁的时候,人体由于无法适应剧烈的冷暖变化,抵抗力就会下降,易于受到流感病毒的侵袭。因此人们需要根据气温的变化适时增减衣服。早春季节早晚都比较寒冷,更要特别注意,如早晚适当添加衣服,夜间睡眠时换厚被等,睡眠时室内温度在18℃—22℃为宜。另外,阳光既有助于室内保暖,又有利于杀菌消毒,应充分利用,保证室内接受日光充分照射。 第四、充分休息 人的休息和睡眠状况会直接影响抵抗力水平,所以任何活动都应适可而止,保持充足的睡眠,尽量不要熬夜,感到身体疲劳时要及时安排休息,保持精力充沛才有能力抵御外邪。第五、注意卫生 个人卫生在预防流感的过程中也起着关键的作用。流感病毒很容易通过手部接触表面沾有病毒的物品后再接触口鼻而感染,专家称约一半的流感发病就是通过手部接触患病的,所以勤洗手、保持手部的卫生十分重要,平时还应尽量避免用手接触眼睛、口鼻等。另外,洗手时不要简单地在水龙头下面冲一冲,而要用肥皂来认真清洗,时间也要尽可能长一些。另一个是外出时注意戴口罩,虽说戴口罩不能起到完全阻隔病毒的作用,但就目前来说是减少被传染的最好办法之一,至少可以让我们少吸入一些空气中飘散的病毒。 第六、注意空气流通 流感病毒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病毒,尤其在密闭的环境中更容易传播,所以我们要经常开窗通风,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从而降低房间内病毒的浓度,减少人与病毒接触的机会。

流感试题

流感试题 1. 关于流感病毒分型描述正确的是:A A. 根据病毒粒核蛋白(NP)和膜蛋白(MP)抗原特性及其基因特性不同,对流感病毒进行分型。 B.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C. 由于都是流感病毒,各型流感病毒可以在一个房间内进行隔离。 D. 甲型病毒易发生变异,常引起流行,乙型病毒变型缓慢,流行比较局限,因此,不必重视乙型流感。 2. 关于流感的传染源和传染期描述正确的有:D A.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B. 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 C. 一般来讲,不用退热药物体温自行恢复正常后24 小时已没有传染性。 D. 以上都正确。 3. 关于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有:D A. 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 °C; B. 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 C. 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 D. 流感和普通感冒一样,不会引起并发症,预后良好。 4. 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有:D A. 年龄V 5岁的儿童和年龄》65岁的老年人;

B. 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 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 C. 肥胖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 dex , BMI)大于30, BMI# 重(kg)/ 身高(m) 2] 和任何阶段的妊娠期妇女; D. 以上都正确。 5. 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 A. 肺炎 B. 心脏损害 C. 肌炎和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D. 神经系统损伤 6. 以下病原学检测方法哪种不能用于流感的确诊:C 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和鉴定到流感病毒。 以RT-PCR(最好采用real-time RT-PCR )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鼻 拭子、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流感病毒核酸。 快速抗原检测方法可采用胶体金和免疫荧光法。 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7. 以下关于流感重症病例描述不正确的有:C 持续高热〉3天,伴有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 合并肺炎,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 呕吐、腹泻,无脱水表现。

流感病毒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及进展

·190·星堕墅墅盘查!!!!生篁!!鲞釜i塑!里!』曼!!丛!!至!坠:!!塑!!!!:!!:堕!:! 流感病毒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及进展 李月越陈杭薇李兵 【摘要】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在人群中蔓延快,且具有高发病率及致死率的特点。流感的诊断不仅要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其确诊还有赖于实验室检查。流感病毒的检测技术大致分为4个方面,即病毒分离培养、血清学诊断、现代免疫学诊断及分子生物学诊断。现分别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流感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及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流感病毒;检测方法 Lab帅torialmethods狮dp哪哪艄0fd咖tiIlgiIIflu眦avin麟Uy访y獬,CHEN协咒g-讹i,UBi恕g.&加仃批,zfo,尺Ps加m£o删M毒d觑九8,&巧i挖gCDm凇挖d&咒8m£Hospi£nZo,PLA,&巧锄g100700,吼i御 (乃rr已s户D行矗i729口“腩or:(HE小,H口ng一议,Pi 【AbstI’act】Influenzavirusescauseanacuterespiratorydiseasethatspreadsepidemicallyinthehumanpopulation.CharacterofInfluenzaishighmorbidityandmortality.DiagnosisofinfluenzadependsonnotonlyclinicialsymptomsandsingsbutalsolaboratoriaIdetections.Viralcultureandisolation,serodiagnosis,immumolo—gicalassayandmolecularbioIogicaldiagnosisarefourmethodsthatcommonlyusededforinfluenzavirusdetection.Laboratorialmethodsandprogressesofdetectinginfluenzavirusesaresummarizedinthef01lowingtext. 【Keywords】Influenzaviruses;Detectionmethod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 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蔓延快,其抗原易变异, 对人群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及机体免疫力低下的人 群有较高的发病率及致死率,危害很大。流感病毒 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变异大的、危害重的主要是 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尤以甲型为主,常可引起较大 范围的流行[1]。 流感的诊断不仅要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还需 要实验室检测来证实。病毒诊断技术大致分为4个 方面,即病毒分离、血清学诊断、现代免疫学诊断及 分子生物学诊断瞳]。现分别进行介绍。 l病毒分离培养 病毒分离培养是诊断流感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因流感病毒能够在鸡胚中良好生长,所以早期多用 鸡胚分离流感病毒,一般用9日龄至11日龄的鸡胚 通过羊膜腔或尿囊腔接种分离病毒,接种后24~96h 收集鸡胚尿囊液,24h内死亡的鸡胚弃掉,用鸡的 红细胞检测尿囊液或细胞培养液的血凝活性来证实 病毒的增殖和存在,如初次分离不到病毒,可盲传2 代再进行检测;但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 展,发现通过鸡胚所分离到的流感病毒,其抗原性与 原始标本有所不同,而通过马一达犬1肾细胞(MDCK) 作者单位;100700北京军区总院呼吸内科 通讯作者:陈杭薇.综述. 分离病毒的抗原性与原始标本相似,另外由于 MDcK细胞对“o”相毒株的敏感性比鸡胚高很多, 故MDCK细胞已成为流感病毒分离不可缺少的一 种宿主系统,现亦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MDCK分 离的病毒在很多国家尚未批准用于疫苗生产,因此 病毒分离现同时采用鸡胚及MDCK细胞两套系 统口]。但无论是以上哪种方法对标本中病毒采集、 运输及保存条件要求均较高,病毒样品如能在48h 分离,可在4℃保存,如果样品要存放较长时间必须 低温冻存(一70℃);且要求标本中的病毒含量高, 必须达到鸡胚或MDCK培养法所需要的病毒含量, 分离培养较为复杂、耗时且不稳定,也不能在普通实 验室进行,要确诊需要较长时间,故对流感早期诊断 及临床指导意义不大。 Shih等H3将一种新的实验室培养技术——离 心培养技术(shellvialculture,SVC)应用于流感病 毒的培养,其与传统培养方法没有本质的区别,不同 点为在标本接种后进行长时间的低速离心,使标本 中含病毒的颗粒在外力作用下被压挤吸附于培养细 胞,从而大大缩短了培养时间并提高了敏感性。在 国内倪安平等口]亦采用SVC技术快速诊断流感病 毒,结果显示该技术能在24h内获得流感病毒培养 结果,可以快速确诊流感患者。 郭元吉等[63建立了一种流感快速诊断方法,具 体为:采集标本经成片MDCK细胞扩增,使细胞表万方数据

流行性感冒试题及答案

流行性感冒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的病原体是(B) A、流感杆菌 B、甲型流感病毒 C、乙型流感病毒 D、丙型流感病毒 2.对流感病毒抗原转变的错误叙述是(D) A、HA和(或)NA变异幅度大 B、产生流感病毒新亚型 C、由不同型别的流感病毒基因重组造成 D、由病毒基因点突变造成 3.抗原漂移指的是甲型流感病毒的(D) A、型特异性抗原小变异 B、型特异性抗原大变异 C、亚型抗原的大变异 D、亚型抗原的小变异 4.对流感病毒血凝素的错误叙述是(C) A、可以凝集人和动物的红细胞 B、具有中和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 C、具有酶活性 C、可与宿主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 5.流感病毒分型的根据是(A) A、核蛋白和膜蛋白的抗原性 B、所致疾病的临床特征 C、血凝素(HA) D、流行病学特征 6.甲型流感病毒分亚型的依据(B) A、核蛋白 B、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 C、M蛋白 D、多聚RNA酶 7.从咽漱液中分离流感病毒常接种于(B) A、Hela细胞 B、豚鼠 B、鸡胚和狗肾传代细胞 D、鸡胚和Hela细胞 8.流感的确诊的主要依据是(C) A、发病季节 B、呼吸道症状轻微而全身中毒症状重 C、病毒分离 D、流行规模 9.流感的临床表现,不符合的是(D) A、全身症状重 B、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较轻或不明显 C、年老患者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流感,病情可持续发展 D、肺外并发症多见 10.流感的预防措施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A、对流感患者进行隔离及治疗 B、流感流行前接种流感疫苗 C、流感流行前,给所有易感人群使用金刚烷胺进行药物预防 D、减少公众集会活动

2011—2013年辽阳市流感病毒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2011—2013年辽阳市流感病毒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4-04-09T14:43:02.9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9期供稿作者:刘婧媛 [导读] 2011-2013年两年间辽阳市均有流感病毒流行,通过实验室检测得知两年的流行病毒毒株型别不同,证实了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的特性。 刘婧媛 (辽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质量管理科辽宁辽阳 111000) 【摘要】流行性感冒病毒是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传播迅速,常会引起暴发,甚至造成世界大流行。上世纪流感病毒就引起四次世界大流行,造成相当严重的损失[1]。目的为了探究流感病毒流行和变异规律,了解其根据流感病毒核蛋白(NP),M1蛋白抗原性和基因特性的不同分为甲(A)乙(B)丙(C)三型[2],病毒具有抗原性变异的特性,提供控制流行的科学依据,对 2011—2013年度辽阳市流行性感冒的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集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采用real time-PCR进行核酸检测,分别用人红细胞、狗肾细胞(MDCK)进行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方法(HAI)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结果 2011年4月~2012年3月共检测辽阳市流感哨点医院咽拭子标本388份,核酸检测PCR阳性13例,分离到流感病毒10株,阳性分离率为2.58%,经分型鉴定A型H3N2亚型2株(20%),B型Victoria5株(50%),B型Yamagata3株(30%),A型H1N1亚型、新H1N1未检出;2012年4月~2013年3月共检测辽阳市流感哨点医院咽拭子标本593份,核酸检测PCR 阳性40例,分离到流感病毒30株,阳性分离率为5.06%,经分型鉴定A型H1N1亚型2株(6.67%),A型H3N2亚型,15株(50%),新H1N112株(40%),B型Yamagata,1株(3.33%),B型Victoria未检出。结论:2011~2012年度流感流行季节中辽阳市有流感流行,流行的优势毒株为B型,同时有A型H3N2亚型毒株的存在;2012~2013年度流感流行季节中辽阳市有流感流行,流行的优势毒株为A型H3N2亚型和新H1N1,同时有A型H1N1亚型、B型Yamagata毒株的存在。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9-0179-02 1.材料和方法 1.1标本 2011年4月1日-2012年3月31日采集的辽阳市中心医院咽拭标本388份;2012年4月1日-2013年3月31日采集的辽阳市中心医院咽拭标本593份。 1.2流感病毒核酸 real time-PCR 1.2.1采用Quant One step RT-PCR kit RNA 提取试剂盒提取流感病毒样本核酸。 1.2.2QIAGEN real time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试剂盒扩增病毒核酸,反应体系见表1 组分体积(μl) 2×QuantiText Probe RT-PCR Master Mix12.5× 上游引物(40μM)0.5× 下游引物(40μM)0.5× Probe (10μM)0.5× QuantiText RT Mix0.25× Rneasy Free Water UP to 25 病毒核酸RNA 5.0× 1.2.3将上述加好的反应体系的反应管放于PCR仪进行反应,反应程序如下:见表2 步骤反应温度(℃)时间(min)是否采集荧光循环数 逆转录酶605否1 5030否1 预扩增9515否1 950.25否45 扩增及荧光收集550.5否45 720.5是45 725否1 1.2.4结果判定及标准 对照:阴性对照无CT值或CT值为零,阳性对照CT值<30。 样品:CT值≤35报告为阳性。 样品:37≤CT值≤40为灰区,需重新采样检测。 样品:无CT值或CT值为零报告为阴性。 1.3流感病毒分离 上述PCR结果为阳性的样本接种培养好的MDCK细胞生长液,观察细胞病变情况。 1.3.1将已长成单成的MDCK细胞生长液,用DPBS液洗两遍。 1.3.2每瓶接种标本0.5ml,每个标本接种1瓶,轻摇,使标本完全覆盖细胞,置35℃吸附2小时。 1.3.3倒掉感染液,用DPBS液洗两遍,每瓶加入含2μg/ml胰酶的病毒维持液10ml,35℃培养。 1.3.4次日起每天观察有无细胞病变(CPE)并记录,如病变明显细胞脱落可收获并做血凝,如未有病变,继续观察7日收获做血凝。 1.4血凝实验

副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是一种常见的易被忽略的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主要引起婴幼儿、儿童及免疫抑制人群严重的呼吸道感染。 在成人患者中,副流感病毒感染也可以导致一系列呼吸道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慢性疾病的急性加重、肺炎等,临床表现多样,病原学表现与其他常见呼吸道感染表现相似。此外,缺乏血清学的保护,也促使了副流感病毒的反复感染。 副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副流感病毒(PIV)是一类具有多形性、有包膜的单股负链 RNA 病毒,属副黏病毒,分为 4 种亚型,PIV-1 和 PIV-3 属于呼吸道病毒属,而 PIV-2 和 PIV-4 属于腮腺炎病毒属。病毒直径 125-250 nm,包膜由脂质和糖蛋白组成。糖蛋白有两种:一种为血球凝集素 - 神经氨酶蛋白(NH),具有红细胞凝集活性和神经氨酶活性;另一种为融合蛋白(F 蛋白),具有促进细胞融合的作用和溶血特性。 发病机制 PIV 所致疾病的发病机制是由病毒复制和宿主免疫应答所介导。高水平的病毒复制可能会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改变,在 PIV 感染患者中发现了呼吸道上皮细胞周转和黏液细胞增生与粘液分泌增加有关。像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一样,宿主免疫反应——天然免疫、抗体反应、T 细胞反应也与其有关。

PIV 最初感染鼻腔假层状粘液气道上皮,而后通过口咽,进入气道。疾病的严重程度也与 PIV 的感染部位有关,轻度感染一般局限于上呼吸道,严重感染 PIV 一般入侵下呼吸道,导致较为强烈的免疫应答。而病毒血症仅仅在免疫功能不全患者中发生。 流行病学 随着时间的推移,四种亚型的发生率都有所不同,但三项回顾性研究都表明 PIV-3 感染是临床最易导致感染的亚型。四种亚型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PIV-1 感染两年一次流行,奇数年的 9-12 月显著增加;而 PIV-3 的爆发出现在每年的 4-6 月。当 PIV-1 未流行的年份,PIV-3 表现活跃,除了春季流行外,在 10-12 月也有发生;与 PIV-3 相似的是,PIV-2 每年发生,但规模较小;PIV-4 较少被分离和检测,故很难得出流行病学数据。 免疫功能不全人群 PIV 感染对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 、血液恶性肿瘤 (HM) 、实体器官移植和 HIV 患者造成了巨大的感染负担,也是 HSCT 和HM 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多项研究表明成人及儿童 HM 和HSCT 患者中 PIV 的感染发生率为 4%(0.2%~30%),移植术后 100 天的 PIV 感染率估计为 3-7%。 成人住院患者 在具有免疫功能的住院患者中,PIV 感染的大部分文献都来自于病例研究或小样本研究。研究显示,PIV 导致 2%~15% 成人急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入院,与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病毒一样,是成人

幼儿如何预防流感

如何让幼儿预防流感呢? 1、是要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世界公认的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 2、保持1米的距离。患者咳嗽打喷嚏时,那些带病毒的唾液可以溅到约70厘米远,因此当你发现有人要打喷嚏或咳嗽时,应马上退到这个距离之外,如果在楼梯或公共汽车上遇到这种情况,可马上转过身去,因为你的眼睛和鼻子是最易传染的。 3.常洗手。病毒可以在患者手摸过的地方存活3个小时,所以你应经常洗手。 4.小心封闭的空间。空气不好的办公室、教室等是很容易传染上感冒的地方。因此我们应该做到每天让办公室、教室等人多的空间多通风。也可以用淡盐水使你的鼻子经常保持湿润。 5.大量喝水。多喝水可使口腔和鼻腔内粘膜保持湿润,能有效发挥清除细菌、病毒的功能;大量的水可以将病毒从你身上冲走,并防止脱水症的发生,而脱水症则是感冒的并发症之一。 6.不要总揉你的鼻子。揉鼻子容易把手上的病毒直接揉在你身上这个最易被传染上的地方。 7.别老坐着不活动。每天进行30—45分钟的有氧锻炼。如散步、骑车、跳舞,都可以极大地增强你抵御感冒的能力,避免患上呼吸道传染病。 8.加强营养,多吃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多喝鸡汤和开水,早晚坚持用淡盐水漱口。多吃维生素E和C。维生素E在人的免疫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它多存在于动物脂肪和植物油当中,所以那些不爱吃肉、吃油的人摄入得少。他们需要补充一些维生索E类的食品。维生素C有减轻感冒症状及程度的作用。应多吃含有维生素c和E的食物。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以青椒、黄瓜、菜花、小白菜、西兰花、鲜枣、生梨、橘子、柚子、草莓等含量最高。含有丰富维生素E的食物分布广泛,在谷类、小麦胚芽、棉子油、南瓜、绿叶蔬菜、蛋黄、坚果类、肉及乳制品中,均含量丰富。荞麦、卷心菜、香蕉、豆芽、动物肝脏等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 9.流感流行期间暂停集会,暂不探亲访友,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活动,出门、戴口罩。公共场所加强通风,喷洒漂白粉液或过氧乙酸等消毒,或用熬醋熏蒸的办法预防流感,也可用中药预防,如口服板兰根等,据认为有一定效果,也有的吃点大蒜、喝点姜汤,也能有预防作用。 10.流感病毒侵入机体以后是否引起发病,主要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营养不良和过度劳累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特别容易遭受各种病原体(包括流感病毒)的侵袭,因此平时要保持营养均衡和避免过度劳累,要有充足的睡眠,这是预防流感的基础措施。 11.一旦发生流感,主要是加强护理(发病后卧床休息,多饮水,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必要时给予对症处理(如发热、头痛时给予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防止出现并发症。 12、最后,如果你已患了感冒,那就应注意在咳嗽和打喷嚏时用手捂住口鼻,这样病菌就不会跑得老远,去危害他人了。

流感病毒基础的知识

流感的危害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具有传染性强、流行面广、潜伏期短、发病率高等特点,在儿童、老人及高危人群中的死亡率很高。有数据表明,每年冬季流感爆发期会使全球人口近10%感染致病。 流感病毒简介 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简称流感病毒,是引起流行性感冒(流感)的病原体,属于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是与粘液蛋白有特殊亲和性病毒中的1科)粘病毒是指对人或某些动物红细胞表面的黏蛋白有亲和力的病毒。正、副粘病毒的区分以其核酸是否分节段为标准,分节段者为正粘病毒,不分节段者为副粘病毒,正粘病毒科只有流感病毒一个种。 (一)形态与结构 流感病毒具有多形态,一般为球形,也有的呈丝状或杆状,病毒直径为80-120nm。流感病毒的结构主要包括内部的核心、衣壳(核衣壳)和外面的包膜(附图)。 Fig. (1)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influenza A virus (Reference [22]) 1、核心(core)流感病毒的核酸为分节段、负链单股RNA,称为分节段基因组(segmented genome)。其中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核酸分为8个节段,而丙型流感病毒的分为7个节段。每一基因节段分别编码不同的蛋白,决定流感病毒的遗传特性。第1~6基因节段分别编码RNA多聚酶(RNA polymerase)PB 2、PB1、PA、血凝素(hemagglutinin,HA)、核蛋白(nucleoprotein, NP)、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第7基因节段编码包膜蛋白,包括内膜基质蛋白(M1)和膜蛋白(M2);第8节段编码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 NS)NS1和NS2。流感病毒各基因节段复制后,组装入子代病毒体中,但在组装过程中极易发生基因重组而导致新病毒株的出现,这是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而出现大流行的主要原因。 2、衣壳(caspid)核蛋白是流感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构成病毒衣壳卷曲包绕在RNA外,并与3种RNA多聚酶(PB1、PB2、PA)一起与RNA节段形成核糖核蛋白(ribonucleoprotein,RNP),即螺旋对称的核衣壳。RNA多聚酶PB1、PB2、PA与RNA的转录有关,核蛋白的抗原性稳定,很少发生变异,具有型特异性。 3、包膜(envelop)流感病毒包膜由内向外,可分为内膜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 MP)和脂蛋白(lipoprotein,LP)两层。内膜基质蛋白M1,是包围在病毒核心外的一层膜结构,介于核蛋白与脂质双层膜之间,与组成脂质双层膜的类脂紧密结合,在维持病毒形状与完整性上起重要作用,具有型特异性。脂蛋白层是脂质双层膜的结构成分,来源于宿主细胞膜或核膜。基质蛋白M2为镶嵌其中的膜蛋白,形成膜通道,有利于病毒脱壳及血凝素的生成。 流感病毒包膜上镶嵌的两种糖蛋白向外突出形成刺突(spike),一种是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另一种是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HA的数量是NA的4~5倍。

预防流感安全教案

预防流感安全教案 新洲镇中心学校:王勇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有关内容,.使学生了解流感有关知识并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防护。 2、明确流感可防可控可治的客观依据,消除惊慌恐惧心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 3、掌握明确科学的防护措施,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流感的资料。 教学过程: 首先了解和认识,从目前我市也逐渐进入季节性流感高峰期谈起。说一说流行病学特征,以及临床表现,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学会一些预防措施。b5E2RGbCAP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有生过病吗?都生过什么病啊? 学生自由发言:有,感冒,发烧等等 师:这些都是一些少年经常得的病,我们称为流感对不对?刚好现在又到了流感的季节性的高峰期了。今天给大家上个关于流感的课程提醒大家这时候该怎么让我们远离它。p1EanqFDPw (二)了解病症 师:有哪个同学清楚表述什么是流感吗? 学生自由回答:我只是体会过而已……

师:现在老师告诉你们,首先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约每隔十年发生一次变异,继之会发生世界性大流行。DXDiTa9E3d 第一、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很强的传染性。型与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发病后全身症状严重而上呼吸道症状较轻。流感一年四季都可流行,一般多在冬春季节,而大流行多数从夏季开始。而我国南方每年的3月至7月的是发生季节性流感的多发性季节,目前我市也逐渐进入季节性流感高峰期。RTCrpUDGiT 第二、是发病突然,发病率高,常呈暴发流行并多次反复。病人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病毒随咳嗽、喷嚏、说话所致飞沫传播为主,通过病毒污染的茶具、食具、毛巾等间接传播也有可能。传播速度和广度与人口密度有关。5PCzVD7HxA 第三、是流感临床表现,潜伏期1—3天,起病急,症状为高热、畏寒、头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全身酸疼,体温高达39—40℃,2—5天后热退,开始出现呼吸道症状。jLBHrnAILg 第四流感类型 可分为三型:1、单纯型:最常见,症状如上所述,病程约一周。2、中毒型:全身中毒型症状严重,具有脑炎、脑膜炎或中毒性心肌炎等临床表现。 3、肺炎型:老幼患者及有慢性基础疾病患者易发生本型流感,可由流感病毒引发,也可继发于细菌性肺炎。 (三)辨析

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使用说明(胶体金)-Alere BinaxNOW

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使用说明书 【产品名称】 通用名称: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 英文名称:Alere BinaxNOW? Influenza A&B Card 【包装规格】 22人份/盒。 【预期用途】 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是一种体外免疫层析试验,用于定性检测鼻咽拭子样本中的甲、乙型流感病毒核蛋白抗原,可快速地对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做出辅助鉴别诊断。 试验简介 流感是发生在呼吸道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病毒感染,它属于传染病范畴,可通过咳嗽或打喷嚏时排出的带有活病毒的气溶胶而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每年的秋季和冬季都可爆发流感1.甲型流感病毒的流行性比乙型流感病毒流行性要强,造成的病情也更严重,并且大多数严重的流感也都是由它引起的,而乙型流感则相对比较缓和。 针对甲、乙型流感的快速诊断试验对获取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是很有意义的。对流感做出快速诊断不但可减少病人住院的天数,减少抗菌素的使用,而且可减少病人的住院费用1。 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提供了一种用鼻咽拭子标本对甲型和乙型流感进行简便快速诊断的方法,使用方便,结果快速,在急诊检验中提供的信息可帮助医生选择治疗方案并做出是否需要收住院的决定。 甲型流感病毒有许多亚型,有些亚型可在鸟类中发现3。1997年首次报道人类甲型禽流感(H5N1,主要发生于鸟类的一种流感病毒亚型),此后,在人群中出现了H5N1病例,使人们对H5N1关注起来,H5N1的变异使得它更易在人群间传播4,由于备案的禽流感感染病人比例很低,快速试验在该类病人治疗中利用度尚不得知。 【检验原理】 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使用的是薄膜免疫层析技术,它利用具有高度敏感性的单克隆抗体来检测鼻咽拭子标本中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核蛋白抗原这些单克隆抗体连同一种对照抗体分别被固定到膜支持物上,形成三条独特的线。膜支持物跟其他试剂/垫结合在一起构成检测条。检测条位于一个称作检测卡的书型铰链状的纸板中。 拭子标本需要进行预处理:用洗脱液、盐水或转移介质等将标本从拭子中洗脱出来,将标本加到检测条顶端,闭合检测卡,15分钟时根据是否出现紫红色样品线来报告结果。在有效试验中,蓝色对照线变为粉红色。 【主要组成成分】 提供的材料

安全教育教案预防流感

认识和预防流感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目前流感的发生与预防,认清流感的重要性和危害,及时掌握和出现流感时的解决办法。 教学内容:我国南方每年的3月至7月的是发生季节性流感的多发性季节,目前我市也逐渐进入季节性流感高峰期。呼吸道感染患者比平时增加了三至四成。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约每隔十年发生一次变异,继之会发生世界性大流行。是为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很强的传染性。型与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发病后全身症状严重而上呼吸道症状较轻。流感一年四季都可流行,一般多在冬春季节,而大流行多数从夏季开始。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有关内容,让同学们清楚当前是流感发生的多发性季节病,认识流感的重要性,一旦遇到感冒发烧应该及时治疗,采取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从目前我市也逐渐进入季节性流感高峰期谈起。说一说流行病学特征,以及临床表现,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学会一些预防措施。 一、导入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约每隔十年发生一次变异,继之会发生世界性大流行。是为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很强的传染性。型与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发病后全身症状严重而上呼吸道症状较轻。流感一年四季都可流行,一般多在冬春季节,而大流行多数从夏季开始。而我国南方每年的3月至7月的是发生季节性流感的多发性季节,目前我市也逐渐进入季节性流感高峰期。 二、流行病学特征 发病突然,发病率高,常呈暴发流行并多次反复。病人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病毒随咳嗽、喷嚏、说话所致飞沫传播为主,通过病毒污染的茶具、食具、毛巾等间接传播也有可能。传播速度和广度与人口密度有关。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1—3天,起病急,症状为高热、畏寒、头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全身酸疼,体温高达39—40℃,2—5天后热退,开始出现呼吸道症状。 可分为三型: 1、单纯型:最常见,症状如上所述,病程约一周。 2、中毒型:全身中毒型症状严重,具有脑炎、脑膜炎或中毒性心肌炎等临床表现。 3、肺炎型:老幼患者及有慢性基础疾病患者易发生本型流感,可由流感病毒引发,也可继发于细菌性肺炎。 实验室检查: 血象: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如合并细菌感染者的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则增多。 特异性检查:下鼻甲粘膜印片,甲荧光抗体染色可发现病毒抗原。 血清学检查:取急性期及病后3—4周的双份血清,可测特异抗体,效价如有4倍以上增长,有助于回顾性诊断。 四、治疗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持鼻腔清洁。 2.对症治疗。高热烦躁者,给解热镇静剂,高热持续伴呕吐、食欲差,适当静脉补液,并辅以物理降温。 3.抗病毒治疗。病毒唑、板蓝根、金刚胺等。

病毒习题2呼吸道病毒

填空 1.呼吸道病毒包括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风疹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呼肠病毒等。 2.流感病毒根据流感病毒核糖核蛋白和M抗原(NP和MP)抗原的不同,可分为甲、乙、丙三型。 3.决定流感病毒亚型的特异性抗原是 HA(血凝素)和 NA(神经氨酸酶) . 4.流感病毒的核酸类型是单股负链RNA , 其显著特点是分7~8个节段且容易发生基因重组 . 5.流感病毒的核心由RNA,核蛋白和RNA聚合酶组成. 6.流感病毒的结构由核心,内膜和外膜组成. 其吸附细胞的结构是HA , 成熟病毒自细胞膜上的释放依赖 NA 的水解作用. 7.流感病毒的包膜镶嵌着2种糖蛋白刺突,即呈柱状的 HA 和呈蘑菇状的 NA . 8.麻疹病毒感染除引起麻疹外,少数患者尚可并发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即麻疹迟发性脑炎和 SSPE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

9.腮腺炎病毒除引起患者双侧或单侧腮腺肿大炎症外,20%男性患者并发睾丸炎 ,5%女性患者并发卵巢炎. 10.孕妇在妊娠5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后临床表现多为轻微 ,而其胎儿或新生儿易患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11.腺病毒为双链线状DNA,无包膜病毒,其蛋白衣壳由240个六邻体壳粒和12个五邻体壳粒共同构成20面立体对称球状体,并在20面体每一顶角壳粒各伸出一纤维隆起. 12.少年儿童和成人普通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大多由鼻病毒或冠状病毒感染引起. 三. 单选题 1.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 A.流行性感冒杆菌 B.流感病毒 C.副流感病毒 D.呼吸道合胞病毒 E.鼻病毒 2.普通感冒的最常见病原是 A.流感病毒 B.副流感病毒 C.腺病毒 D.风疹病毒 E.鼻病毒和冠状病毒 3.可引起全身感染的呼吸道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麻疹病毒 C.鼻病毒 D.冠状病毒 E.腮腺炎病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