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一中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学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一中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学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一中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学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一中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学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一中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1.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向世人充分展示了“节能、环保、

绿色低碳”给人类未来生活带来的经济、安全和便利.下列措施不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A. 大力推广使用电动汽车,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

B. 加大推广和普及硅太阳能发电,逐渐减少燃煤发电带来的危害

C. 不再生产和使用塑料制品,彻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D. 利用竹炭装饰材料,吸收室内装修所产生的甲醛等有害气体

2.下列吸热反应中,在高温下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A. CaCO3(s)=CaO(s)+CO2(g)

B. N2O4(g)=2NO2(g)

C. 2CO(g)=C(s)+O2(g)

D. NH4HCO3=NH3(g)+CO2(g)+H2O(g)

3.已知断裂1mol共价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H?H:436kJ,I?I:151kJ,H?I:299kJ,下

列对H2(g)+I2(g)=2HI(g)△H,反应判断正确的是()

A. 这是一个放热反应

B. 该反应一定不需要加热

C. 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D. △H>0

4.在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ΔH>0表示放热反应,ΔH<0表示吸热反应

B.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

C. 1mol H2SO4与1mol 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时放出的热叫做中和热

D. 1mol H2与0.5mol O2反应放出的热就是H2的燃烧热

5.2A(g)?B(g)ΔH1(ΔH1<0);2A(g)?B(l)ΔH2。下列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6.已知2A(g)?2B(g)+C(g)△H<0,在未用催化剂的条件下已达平衡,现要使正反应速率降低,

c(B)减小,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升温

B. 增大反应器的体积

C. 增大c(A)

D. 降温

7.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实验室中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B. 合成氨工厂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较高压强

C. 工业上生产硫酸过程中,通入过量空气以提高SO2利用率

D. 由NO2(g)、N2O4(g)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最终颜色比加压前深

8.在体积不变的容器中发生反应:2HI(g)?H2(g)+I2(g),下列叙述中可以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

态的是()

①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②HI浓度等于I2浓度;③反应速率v正(H2)=

v 逆(HI);④HI、H

2、I2分子数之比为2:1:1;⑤容器内压强不变;⑥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再变

化.

A. ①③⑤

B. ②⑥

C. ④⑤

D. ①⑥

9.往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X(g)和amol Y(g)发生反应:nX(g)+3Y(g)?R(g)+2Q(g)。达

平衡时测得生成0.125mol R,此时X的转化率为25%,则n值为

A. 4

B. 3

C. 2

D. 1

10.如图是表示:2X+Y?Z+R△H<0的气体反应速率(υ)与时间(t)的关系,

t1时开始改变条件,则所改变的条件符合曲线的是()

A. 减少Z物质

B. 加大压强

C. 升高温度

D. 使用催

化剂

11.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气发生反应:xA(g)+yB(g)?zC(g),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

0.50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次达到平衡后,测得A的浓度

降低为0.30mol/L.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x+y>z

B.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B的转化率增大

D. C的体积分数增大

12.在一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的A和B发生如下反应:A(g)+2B(g)?2C(g),反应达平衡

时,若混合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的转化率为()

A. 40%

B. 50%

C. 60%

D. 70%

13.常温下,已知:CH4(g)+2O2(g)=CO2(g)+2H2O(l)ΔH=?980kJ/mol

2H2(g)+O2(g)=2H2O(l)ΔH=?560kJ/mol

现有CH4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共0.4mol,使其在O2中完全燃烧,恢复至常温共放出252kJ的热量,则CH4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1

B. 1:2

C. 2:3

D. 3:2

14.已知反应CO(g)+H2O(g)CO2(g)+H2(g)ΔH<0。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于密闭容器中,

反应达到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K增大

B. 减小压强,n(CO2)增加

C. 更换高效催化剂,α(CO)增大

D. 充入一定量的氮气,n(H2)不变

15.对于可逆反应:mA(S)+nB(g)?eC(g)+fD(g),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的质量分

数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甲或压强(P)的关系如图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使用催化剂,C的质量分数增大

B. 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 化学方程式中计量数关系是:m+n>e+f

D. 图中:T1

16.在一个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A和1molB,发生下述反应:2A(g)+B(g)?3C(g)+D(s)达

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1.2mol/L,C的体积分数为a%.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是1.2mol/L的是()

A. 2mol A+1mol B+3mol C+1mol D

B. 3mol C+xmolD(x≥0)

C. 1mol A+0.5mol B+1.5mol C+xmol D(x>0.1)

D. 1mol A+0.5mol B+4.5mol C+xmol D(x>0.7)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0分)

17.已知H+(aq)+OH?(aq)=H2O(l)ΔH=?57.3kJ·mol?1,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用0.1mol Ba(OH)2配成稀溶液与足量稀硝酸反应,能放出_____kJ的能量;

(2)如图所示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测定的中和热的ΔH常常大于?57.3kJ·mol?1,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8.0分)

18.甲醇可作为燃料电池的原料。通过下列反应可以制备甲醇:CO(g)+2H2(g)?

CH3OH(g)△H=?90.8kJ·mol?1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CO和20molH2,CO 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T)、压强(P)的变化如图所示,当达到平衡状态A时,容器的体积为20L。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

(2)如反应开始时仍充入10mol CO和20mol H2,

则在平衡状态B时容器的体积V(B)=______ L。

(3)关于反应CO(g)+2H2(g)?CH3OH(g)在化学

平衡状态时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CO的含量保持不变

B.容器中CH3OH浓度与CO浓度相等

C.2V正(CH3OH)=V正(H2)

D.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4)CO(g)+2H2(g)?CH3OH(g),按照相同的物质的量投料,测得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

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温度:T1

B.正反应速率:ν(a)>ν(c);ν(b)>ν(d)

C.平衡常数:K(a)=K(c);K(b)>K(d)

D.平均摩尔质量:M(a)M(d)

(5)已知CO2(g)+H2(g)?CO(g)+H2O(g)△H=+41.3kJ·mol?1,试写出由CO2和H2制取甲

醇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19.研究处理NO x、SO2,对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SO2的排放主要来自于煤的燃烧,工业上常用氨水吸收法处理尾气中的SO2.己知吸收过程中

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SO2(g)+NH3?H2O(aq)=NH4HSO3(aq)△H1=a kJ?mol?1

②NH3?H2O(aq)+NH4HSO3(aq)=(NH4)2SO3(aq)+H2O(l)△H2=b kJ?mol?1

③(NH4)2SO3(aq)+O2(g)=2(NH4)2SO4(aq)△H3=c kJ?mol?1

则反应2SO2(g)+4NH3?H2O(aq)+O2(g)=2(NH4)2SO4(aq)+2H2O(l)△H=__________。

(2)NO x的排放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有人利用反应C (s)+2NO(g)?N2(g)+CO2(g)△H=

?34.0kJ?mol?1,用活性炭对NO进行吸附。在恒压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活性炭和一定量的NO气体,测得NO的转化率a(NO)随温度的变化如图1所示:

①由图可知,1050K前反应中NO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在

1100K 时,C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_。

②用某物质的平衡分压代替其物质的量浓度也可以表示化学平衡常数(记作Kp)。在1050K、

1.1×106Pa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p=__________(已知:气体分压=气体总压×体积分数

)。

(3)在高效催化剂的作用下用CH4还原NO2,也可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在相同条件下,选用A、B、C三种不同催化剂进行反应,生成N2的物质的量与时间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活化能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标号)。

(4)在汽车尾气的净化装置中 CO和NO发生反应:2NO(g)+2CO(g)?N2(g)+2CO2(g)△H2=

?746.8kJ?mol?1.实验测得,v正=k正?c2(NO)?c2(CO),v逆=k逆?c(N2)?c2(CO2)(k正、k逆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达到平衡后,仅升高温度,k正增大的倍数_________(填“>”、“<”或“=”) k逆增大的倍数。

20.现有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已知c(SO2始)=

0.4mol/L,c(O2始)=1mol/L,经测定该反应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19,试判断:

(1)当SO2的转化率为50%时,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若未达到,向哪个方向进行?

(2)达平衡状态时,SO2的转化率应为多少?

-------- 答案与解析 --------

1.答案:D

解析:解:A.大力推广使用电动汽车,可以减少、碳、氮、硫氧化物的排放,保护环境,符合“节能、环保、绿色低碳”主体思想,故A正确;

B.空气中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它主要来源于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推广和普及硅太阳能发电,能逐渐减少燃煤发电带来的危害,故B正确;

C.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不再生产和使用塑料制品,可彻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符合“节能、环保、绿色低碳”主体思想,故C正确;

D.利用竹炭装饰材料,吸收室内装修所产生的甲醛等有害气体,虽利用碳进行环保,但并未消除含碳有害气体甲醛,不符合“节能、环保、绿色低碳”主体思想,故D错误;

故选D.

A.大力推广使用电动汽车,能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

B.推广和普及硅太阳能发电,能逐渐减少燃煤发电带来的危害;

C.不再生产和使用塑料制品,彻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符合环保理念;

D.利用竹炭装饰材料,可以吸收室内装修所产生的甲醛等有害气体,但对地球环境污染物未减少;本题考查环境污染及治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注意B硅太阳能发电,为易错点,注意材料的使用和分类.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焓变和熵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选项中的反应都为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结合△G=△H?T?△S<0时才能自发进行判断。

【解答】

A.反应的△H>0,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加△S>0,在高温下△G=△H?T?△S<0,反应能自发进行,故A错误;

B.反应的△H>0,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加△S>0,在高温下△G=△H?T?△S<0,反应能自发进行,故B错误;

C.反应的△H>0,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S<0,在高温下△G=△H?T?△S>0,反应能不自发进行,故C正确;

D.反应的△H>0,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加△S>0,在高温下△G=△H?T?△S<0,反应能自发进行,

故D错误。

故选C。

3.答案:A

解析:解:H2(g)+I2(g)=2HI(g)△H=436kJ/mol+151kJ/mol?2×299kJ/mol=?11kJ/mol,

A.焓变为负,为放热反应,故A正确;

B.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条件无关,可能需要加热,故B错误;

C.为放热反应,则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故C错误;

D.由上述计算可知,△H<0,故D错误;

故选A.

焓变等于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减去成键释放的能量,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为高频考点,把握焓变与键能的关系、焓变的计算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B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中和热、燃烧热的概念以及热化学方程式中计量数的含义,难度不大.

【解答】

A、放热反应的焓变小于0,吸热反应的焓变大于0,故△H>0表示吸热反应,△H<0表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数,所以可用分数或小数表示,故B 正确;

C、中和热是指稀的强酸和强碱当生成1mol水和可溶盐时所放出的热量,而1mol硫酸和1mol氢氧化钡反应时生成了2mol水同时生成硫酸钡,故此时放出的热量不是中和热,故C错误;

D、燃烧热是指在101kPa时,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此时生成的水必须为液态,而1mol氢气和0.5mol氧气反应生成的水的状态未知,故此时放出的热量不一定是燃烧热,故D错误。

故选:B。

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热、物质稳定性的判断,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解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反应热与物质总能量高低的关系,以及物质稳定性和能量高低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解答】

A.因B(g)的能量高于B(l),所以生成B(g)时释放的能量小于生成B(l)时释放的能量,故A错误;

B.因B(g)的能量高于B(l),所以生成B(g)时释放的能量小于生成B(l)时释放的能量,故B正确;

C.已知2A(g)??B(g)ΔH1(ΔH1<0),所以该反应放热,故C错误;

D. 已知2A(g)??B(g)ΔH1(ΔH1<0),所以该反应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6.答案:B

解析:解:A.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向移动,c(B)减小,故A错误;

B.增大反应器体积,气体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c(B)减小,故B正确;

C.增大c(A),反应速率增大,故C错误;

D.降温,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向移动,c(B)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达平衡时,要使v正降低,可采取降低温度、减小压强或减小浓度的措施,使c(B)减小,应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根据反应方程式的特征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7.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分析判断,影响因素的分析,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A.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利用饱和食盐水中氯离子浓度使平衡逆向进行,Cl 2+H 2O ?H ++Cl ?+HClO ,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 不选;

B.合成氨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合成氨工厂学采用增大压强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 不选;

C.根据平衡:2SO 2+O 2?催化剂Δ

2SO 3,使用过量的空气即增大氧气的量可以使化学平衡正向移动,提高SO 2的利用率,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故C 不选;

D.增大压强后,反应体系的体积减小,二氧化氮的浓度增大,导致气体颜色加深,所以不能用勒夏特里原理解释,故D 选。

故选D 。

8.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

【解答】

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①一个H ?H 键断裂等效于两个H ?I 键形成的同时有两个H ?I 键断裂,故正确;

②百分含量C(HI)=C(I 2),相等并不是不变,故错误;

③反应速率v 正(H 2)=v 逆(HI),而速率之比与计量数不成比例,故错误;

④N(HI):N(H 2):N(I 2)=2:1:1),相等并不是不变,故错误;

⑤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容器压强始终不变,故错误;

⑥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再变化,说明碘的浓度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正确;所以①⑥正确。 故选D 。

9.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列三段式即可解答。

【解答】

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25%,则消耗的X的物质的量为2mol×25%=0.5mol,则:nX(g)+3Y(g)?R(g)+2Q(g)

初始(mol)2 a 0 0

转化(mol)0.50.125

平衡(mol)1.50.125

则0.5mol

0.125mol =n

1

,解得n=4。

故选A。

10.答案:D

解析:解:由图象可知正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没移动;

A.t1时刻,减少Z的浓度,平衡正移,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t1时刻,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但是不知道物质的聚集状态,所以无法确定化学平衡是否移动,故B错误;

C、升高了体系温度,平衡移动,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t1时刻,使用了催化剂,速率增大,平衡不移动,符合题意,故D正确;

故选:D.

由图象可知正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没移动,根据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知识来回答.

本题考查反应速率的计算平衡图象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物质的量的变化与化学计量数呈正比,以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11.答案:A

解析:解: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若不考虑平衡移动,只考虑体积变化,A的浓度应变化为0.25mol/L,题干中再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降低为0.30mol/L.,说明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平衡逆向进行;

A、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化学平衡逆向进行,逆向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所以x+y>z,故A 正确;

B、平衡逆向进行,故B错误;

C、平衡逆向进行,B的转化率减小,故C错误;

D、平衡逆向进行,C的体积分数减小,故D错误;

故选:A.

根据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若不考虑平衡移动,只考虑体积变化,A的浓度应变化为0.25mol/L,题干中再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降低为0.30mol/L.,说明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平衡逆向进行,依据平衡移动方向分析判断选项中的问题.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及化学平衡移动,明确体积变化引起A的浓度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

动态变化与静态变化相结合得出平衡正向移动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2.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运用三段式法解答本题即可。

【解答】

假定初始A和B的物质的量都是1mol,根据平衡时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结合反应方程式,利用三段式解题法,列方程,求出参加反应A的物质的量,再根据转化率的定义计算其转化率。

设参加反应的A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

A(g)+2B(g)?2C(g)

开始(mol) 1 1 0

变化(mol)x 2x 2x

平衡(mol)(1?x)(1?2x) 2x

所以,(1?x)mol+(1?2x)mol=2xmol;

解得:x=0.4

×100%=40%,

A的转化率为0.4mol

1mol

故选A。

13.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解答】

由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H2(g)+O2(g)=2H2O(l)△H=?560kJ/mol,1mol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为280kJ,

设CH4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4?x)mol,而常温共放出252kJ的热量,

则980x+280(0.4?x)=252kJ,解得x=0.2mol,所以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CH4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

故选A。

1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化学平衡常数是指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是温度、压强、浓度等,要熟记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平衡的移动,尤其是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首先判断物质的状态是否是气体,然后判断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是否相等,然后作出合理判断,此题较简单。

【解答】

A、此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K值减小,故A说法错误;

B、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相等,因此减小压强,平衡不移动,即n(CO2)不变,故B说法错误;

C、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响,因此CO的转化率不变,故C说法错误;

D、恒压下,充入N2,容器的体积增大,反应体系中各组分浓度降低,但化学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不变,因此化学平衡不移动,n(H2)不变,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1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与图象问题的考查,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难度中等,注意把握图象曲线变化的趋势以及温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注意A为固体的特点。

【解答】

由甲图可知T2先达到平衡,则T2>T1,升高温度,C%降低,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由图乙可知P1先达到平衡,则P1>P2,增大压强C%降低,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n

A.使用催化剂,平衡不发生移动,C的质量分数不变,故A错误;

B.由甲图可知T2先达到平衡,则T2>T1,升高温度,C%降低,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B正确;

C.由图乙可知P1先达到平衡,则P1>P2,增大压强C%降低,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n

D.由以上分析可知,T2>T1,P1>P2,故D错误.

故选B。

16.答案:C

解析:解:A、开始加入2mol A+1mol B+3mol C+1mol D,全部折算成反应物,相当于加入4molA 和2molB,不满足n(A)=2mol,n(B)=1mol,故A错误;

molB,B、开始加入3mol C+xmolD(x≥0),将3molC、xmolD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左边可得2molA、1

x

不一定满足n(A)=2mol,n(B)=1mol,故B错误;

C、1mol A+0.5mol B+1.5mol C+xmol D(x>0.1),由于D为固体,不影响化学平衡,所以反应

后与原反应为等效平衡,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1.2mol/L,故C正确;

D、1mol A+0.5mol B+4.5mol C+xmol D(x>0.7),折算成反应物后,不满足n(A)=2mol,n(B)= 1mol,所以与原反应不是等效平衡,故D错误;

故选:C.

反应2A(g)+B(g)?3C(g)+D(s),D为固体,D的量不影响平衡;在恒温恒容下,不同途径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1.2mol/L,说明与原平衡为等效平衡,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方程式的左边,只

要满足n(A)=2mol,n(B)=1mol即可,据此进行分析.

考查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等效平衡,难度中等,构建平衡建立的途径是解题关键,注意等效平衡

规律:1、恒温恒压下,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一边,满足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相同,为等效平衡;

2、恒温恒容下,若反应前后气体气体发生变化,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一边,满足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为等效平衡;若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一边,满足对应物质的物

质的量之比相同,为等效平衡.

17.答案:(1)11.46;

(2)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使溶液充分混合,加快反应;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实验中不可避免有少量热量损失。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中和热的测定,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把握实验的原理以及

操作方法、仪器的使用即可解答,注意实验误差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1)由H+(aq)+OH?(aq)=H2O(l)△H=?57.3kJ?mol?1可知,1molOH?参与反应放出热量为57.3kJ,而0.1mol Ba(OH)2溶液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有0.2molOH?参与反应,所以放出的热量为57.3kJ×0.2= 11.46kJ,

故答案为:11.46;

(2)仪器A的名称是环形玻璃搅拌棒,其作用是搅拌,使溶液充分混合;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隔热,减少热量散失,

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使溶液充分混合;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3)若保温效果不好,有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减小,△H是负值,所以△H大于?57.3kJ?mol?1,

故答案为:实验中不可避免有少量热量损失。

18.答案:(1)K=c(CH3OH)

c(CO).c2(H2)

(2)4;

(3)ACD;

(4)A;

(5)CO2(g)+3H2(g)?CH3OH(g)+H2O(g)△H=?49.5kJ?mol?1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计算应用、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判断、化学平衡图象等知识,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解答】

(1)平衡常数为产物浓度系数次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系数次幂的乘积的比值,K=c(CH3OH)

c(CO).c2(H2)

,故

答案为:K=c(CH3OH)

c(CO).c2(H2)

(2)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CO和20molH2,达到平衡状态A时,CO转化率为0.5,此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为CO为5mol,H2为10mol,CH3OH为5mo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20mol,容器体积为20L;若反应开始时仍充入10mol CO 和20mol H2,达到平衡状态B时,CO转化率为0.8,此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为CO为2mol,H2为4mol,CH3OH为8mo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4mol;由于A、B温度相

同,化学平衡常数相同,设B点气体体积为V,则有

5

20

5

20

?(10

20

)2

=

8

V

2

V

?(4

V

)2

,V=4L,故答案为:4;

(3)A、CO的含量保持不变,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总物质的量不变,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A正确;

B、容器中CH3OH浓度与CO浓度相等,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此时可能达到平衡状态,也可能未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C、2V正(CH3OH)=V正(H2),若2V正(CH3OH)=V逆(H2),则V正(H2)=V逆(H2),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C正确;

D、M平均=m

n

,气体总质量不变,反应前后计量数不同,即反应前后气体n总不同,所以当M平均不

变时,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选ACD;

(4)A、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降低,由于a>b>c,所以:温度:T1

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由于温度T1ν(a);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由于压强b>d,速率ν(b)>ν(d),故B错误;

C、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由于T1

K(a)>K(c),K(b)=K(d),故C错误;

D、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减小,由于温度T1n(a),M(a)>M(c);

在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平衡时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所以平衡时n(d)>n(b),M(b)>M(d),故D错误;

故选A;

(5)将CO(g)+2H2(g)?CH3OH(g)△H=?90.8kJ?mol?1与CO2(g)+H2(g)?CO(g)+H2O(g)△

H=+41.3kJ?mol?1,相加可得到CO2和H2制取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CO2(g)+3H2(g)?CH3OH(g)+ H2O(g)△H=?49.5kJ?mol?1,故答案为:CO2(g)+3H2(g)?CH3OH(g)+H2O(g)△H=?49.5kJ?mol?1。

19.答案:(1)(2a+2b+c)kJ?mol?1;

(2)①1050KPa前反应未达平衡状态,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NO转化率增大;20%;②4;

(3)A;

(4)<。

解析:

【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化学平衡及其计算,为高频考点,题目涉及盖斯定律的应用、化学平衡的移动以及平衡常数的运用及计算等,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1)①SO2(g)+NH3?H2O(aq)=NH4HSO3(aq)△H1=akJ?mol?1;

②NH3?H2O(aq)+NH4HSO3(aq)=(NH4)2SO3(aq)+H2O(l)△H2=bkJ?mol?1;

③2(NH4)2SO3(aq)+O2(g)=2(NH4)2SO4(aq)△H3=ckJ?mol?1,

结合盖斯定律①×2+②×2+③可得2SO2(g)+4NH3?H2O(aq)+O2(g)=2(NH4)2SO4(aq)+

2H2O(1)的△H=(2a+2b+c)kJ?mol?1,故答案为:(2a+2b+c)kJ?mol?1;

(2)①1050kPa前,反应未达平衡状态,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NO转化率提高,在1100kPa 时二氧化氮转化率40%,设通入二氧化氮2mol,反应三段式为,

C(s)+2NO(g)N 2(g)+CO2(g)

起始量 2 0 0

变化量2×40%=0.80.40.4

平衡量 1.20.40.4

×100%=20%,

CO2的体积分数=0.4mol

(1.2+0.4+0.4)mol

故答案为:1050KPa前反应未达平衡状态,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NO转化率增大;20%;

②在1050K、1.1×106Pa时,NO的转化率为80%,则

C(s)+2NO(g)N 2(g)+CO2(g)

起始量 2 0 0

变化量2×80%=1.60.80.8平衡量0.40.80.8

平衡时P(NO)=0.2P总,P(N2)=0.4P总,P(CO2)=0.4P总,则K p=(0.4p

)×(0.4p

)

(0.2P

)

=4,故答案为:

4;

(3)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反应的活化能越低,反应速率越大,观察图2可知,A催化剂时反应速率最大,先达到化学平衡,C催化剂时反应速率最小,所以A催化剂时,反应的活化能最小,C催化剂时反应的活化能最大,故答案为:A;

(4)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k正增大的倍数

20.答案:解:(1)利用三段式法解答,当SO2的转化率为50%时;

2SO2(g)+O2(g)?2SO3(g),

起始:0.4mol/L1mol/L 0

转化:0.2mol/L0.1mol/L0.2mol/L

剩余:0.2mol/L0.9mol/L0.2mol/L

Q c=(0.2mol/L)2

(0.2mol/L)×0.9mol/L =10

9

<19,

说明未达到平衡,向正方向进行.

答:未达到平衡,向正方向进行;

(2)利用三段式法解答,设氧气消耗量为x;

2SO2(g)+O2(g)?2SO3(g),

起始(mol/)0.4 1 0

转化(mol/) 2x x 2x

平衡(mol/)0.4?2x1?x2x

K=(2x)2

(0.4?2x)2×(1?x)

=19

x≈0.16mol/L;

二氧化硫的转化率=2×0.16mol/L

0.4mol/L

×100%=80%

答:达平衡状态时,SO2的转化率为80%

解析:(1)根据转化率计算此时各物质的浓度,计算各物质的浓度幂之积,与平衡常数相比较,如大于平衡常数,则平衡向逆向移动,反之向正向移动.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平衡常数的定义和应用.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一、单选题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1.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在空间中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B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可能有无数个公共点 C .经过空间任意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D .若一个平面上有三个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2. 已知集合,,则( )A . B . C . D . 3. 已知函数,若,则( )A .2 B . C .8 D .4. 已知直线 : 与: ,若,则( )A .5B .6C .7D .8

5. 已知函数,则() A.2B.3C.4D.5 6. 方程的根所在的区间为() A.B.C.D. 7. 不论为何实数,直线恒过定点() A.B. C.D. 8. 定义在上的奇函数在上有2个零点,则在上的零点个数为() A.3B.4C.5D.6 9. 已知,是不同的平面,m,n是不同的直线,则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10. 若函数在上有最大值8,则在上有() A.最小值-8B.最大值8C.最小值-6D.最大值6

二、填空题三、解答题11. 如图,在长方体中,点,,分别是棱,,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 .平面 C .平面平面 D .平面平面 12. 若直线l : 与曲线M :有两个不同交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 . B . C . D . 13. 函数的定义域为________. 14. 计算:______. 15. 已知直线: ,点是圆:上的动点,则点 到直线的最大距离为______. 16. 已知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中,点是线段上的动点,点是线段上的动点,则的最小值是______.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判断以下各组线段为边作三角形,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6,15,17 B. 7,12,15 C. 13,15,20 D. 7,24,25 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无理数是无限小数;②无限小数是无理数;③开方开不尽的数是无理数;④两个无理数的和一定是无理数;⑤无理数的平方一定是有理数.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A. 0 B. 1,0 C. 0, 1 ,-1 D. 0, -1 4.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a:b:c=3:4:5 B. ∠A:∠B:∠C=3:4:5 C. ∠A+∠B=∠C D. a:b:c=1:2: 5.一次函数满足,且随的增大而减小,则此函数的图象不经过()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6.如图,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的面积是() A. 4 B. 5.5 C. 4.5 D. 5 7.将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某个图形上各点的横坐标都乘以-1,纵坐标不变,所得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是( ) A. 关于x轴对称 B. 关于y轴对称 C. 关于原点对称 D. 两图形重合 8.下列各点在函数y=1-2x的图象上的是() A. B. C. D. 9.已知一次函数,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减小,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10.一辆客车从霍山开往合肥,设客车出发t h后与合肥的距离为s km,则下列图象中能大致反映s与t 之间函数关系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共7题;共8分)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九年级化学上册3.4物质组成的表示式(第3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粤教版

3.4物质组成的表示式(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领会、弄清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2 ?熟练掌握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比.及元素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重点】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难点】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自主探究】 1?旧知回顾:说说由分子构成物质化学式的意义,小组内互查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2 ?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92页内容,知道根据化学式的基本计算。 3. 应知应会: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相对分子质量。2)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探究一:根据化学式进行的简单计算 认真阅读教材92页的内容,勾画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模仿例题进行如下计算,解题时注意用规范的格式。 1 .试计算硫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2 ?试计算硫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试计算硫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探究二:化学式基本计算的变形 1 ?已知某化合物的质量,求其中某元素的质量例:计算36g水中所含氢元素的质量。

总结公式:元素质量 2 ?已知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求化合物质量。 例:计算多少克中含有18克的氧元素? 总结公式:化合物质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跟踪练习】见教材93页3.4习题第1、2、4题 【达标检测】 1. 瘦肉精是一类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地化学物质,政府已严禁在猪饲料中添加瘦肉精。常见的瘦肉 精化学式为C12H18OCI2N2,下列有关瘦肉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一种氧化物 B. 瘦肉精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2: 9 : 8 C. 瘦肉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7g D. C12H8O Cl 2、N2三种分子构成 2. 2020年2月江苏镇江自来水出现异味,引发当地居民抢购瓶装饮用水现象。经初步查明,韩国 籍船舶“格洛里亚”号货轮水下排放管道排出的苯酚(化学式为GHO是污染水源的主要原因。 下列对苯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苯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4 B. 苯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苯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6:3:8 D .苯酚中含有13个原子 3. 元素M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CO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试推算M的相对原子质量 为_________ ,元素名称为____________ 。 4. 苯甲酸(CHCOOH是一种酸性比醋酸更强的有机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常用作食品防腐 剂。请回答: (1)苯甲酸含有___________ 种元素。 (2)苯甲酸中,C、H 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最新人教版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 1.下列过程中需要通电才可以进行的是: ① 电离 ② 电解 ③ 电镀 ④ 电化学腐蚀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②③④ D .全部 2.在蒸发皿中蒸干下列物质的溶液,不能得到该.物质固体的是: A .Fe 2(SO 4)3 B .MgCl 2 C .K 2CO 3 D .NaCl 3.为了除去MgCl 2酸性溶液中的Fe 3+ ,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的HCl ,这种试剂是: A .NH 3·H 2O B .NaOH C .Na 2CO 3 D .MgCO 3 4.能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而且所得溶液呈酸性的是____________ A .将水加热到100℃时,水的pH=6 B . 向水中加入少量明矾晶体 C .向水中滴加少量NaHCO 3 D .向水中滴加少量稀硫酸 5.A 、B 、C 、D 4种金属,将A 与B 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 不易腐蚀,将A 、D 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 比A 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 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如果把铜浸入C 盐溶液里,有金属C 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是: A .D>C>A>B B .D>A>B>C C .D>B>A>C D .B>A>D>C 6.下列各图的水槽中盛装的是海水,其中铁被腐蚀的得最慢的是: 7.25℃时,某NH 3·H 2O 与HCl 溶液混合后,测得溶液的pH=7,则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c (NH 4+ )>c (Cl ˉ) B .c (NH 4+ )=c (Cl ˉ) C .c (NH 4+ )

2017-2018学年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7-2018学年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九年级(上)期末语 文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寒伧.(chen)滑稽.(jì)抽噎.(yē)面面相觑.(qū) B. 荫.庇(yìn)怪癖.(pì)慰藉.(jiè)胜券.在握(juàn) C. 碛.口(qì)账簿.(bù)瘦削.(xuē)诲.人不倦(huì) D. 租赁.(lìng)模.样(mú)瘪.嘴(biē)爱憎.分明(zèng) 2.下列词语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动于衷明辨是非趋之若鹜耿直 B. 拈斤播两绞尽脑汁迫不即待侥幸 C. 走投无路神采焕发吹毛求疵肴馔 D. 若无其事百年沧桑漫不经心亵渎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气质。书卷气来自读书,在幽幽书香的熏陶之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捧起书来吧,你会发现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 A. 高雅淡然平静 B. 高贵淡泊平静 C. 高贵淡然平和 D. 高雅淡泊平和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甘南、临夏、靖远等地羊儿成群,为制作羊皮筏子提供了充足原料 B. 因为只运货,不送人的原因,天舟一号被形象地称为“快递小哥” C. “一带一路”这个战略构想,举世瞩目,影响深远,实现它是中华民族兴衰的关 键 D. 董卿在主持《朗读者》节目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令广大观众目不暇接 5.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时候,用“令尊”“君尊”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B.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 C. 小华属“猴”,小明比小华小一岁,小明应该属“羊”。 D. “立”是开始的意思,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6.默写。 (1)______,空山凝云颓不流。(李贺《李凭箜篌引》) (2)曹操《观沧海》中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意境阔大,气象雄浑。杜甫《登岳阳楼》中与此意境极为相似的一联是______,______。 (3)《醉翁亭记》中写山间春、夏两季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 )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5)子曰:“______,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6).至于夏水襄陵,______。(郦道元《三峡》)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5.0分) 7.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冬眠的奥秘 张劲硕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2 y O 1 x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 八年级 数 学 题号 一 二 三 总 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图案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2.多项式6ab 2+18a 2b 2-12a 3b 2c 的公因式是( ) A . 6ab 2c B . ab 2 C . 6ab 2 D . 6a 3b 2c 3.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内角和的5倍,则这个多边形是( ) A. 七边形 B.八边形 C.九边形 D.十边形 4.下列实数中,能够满足不等式x-3<0的正整数是 ( ) A. -2 B.3 C. 4 D.2 第5题图 5.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像,如图所示,当y <0时,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0 B .x >- 2 C .x <1 D .x <-2 6.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是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 A.70° B.20° C.70°或20° D.40°或140° 7.下列不能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 ( ) A.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B.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 C.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D.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8. 下列各式从左向右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是( ) A.= B.= C.= D.=

9.若关于的方程12 2 2 1 a x - = - 的解为正数,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 B. 10. 如果把分式2 2 a b a b - + 中的,a b都扩大3倍,那么分式的值一定( ) A.是原来的3倍 B.是原来的5倍 C.是原来的 1 3 D.不变 二.填空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11. 如果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得,那么________ 12.若分式2 2 x x - + 的值为零,则x的值为_ 13.已知a ,b,c为三角形的三边长,a,b满足630 a b -+-=,若该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则c的值为. 14.若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的值是. 15.如图,,OP平分∠AOB,PD⊥OB于D,PC//OB交AO于C,若PC=10,则PD= . 16. 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1,那么(a+1)(b-1)的值等于. 17.已知113 a b -=,则 2 a a b b a a b b -- +- 的值为________. 18.如图,在?ABCD中,AB=10,AD=6,AC⊥BC.则S?ABCD=_______________. 第15题图第18题图 三.解答题(共66分) 19.分解因式(本题共2个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1)(2) 21 23 x a x b -< ? ? -> ? 2 216 kxy y x++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 期中数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以下“绿色食品、响应环保、可回收物、节水”四个标志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 ) A . B . C . D . 2.若m >n ,下列不等式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m+2>n+2 B .2m >2n C .> D .m 2>n 2 3.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 ) A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B .三边中线的交点 C .三边上高所在直线的交点 D .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4.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8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A .80° B .50° C .80°或50° D .80°或20° 5.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 A .任何一个命题都有逆命题 B .一个真命题的逆命题可能是真命题 C .一个定理不一定有逆定理 D .任何一个定理都没有逆定理 6.不等式组543{1 x x x -<-≤-的解集在数轴上可表示为( ) A . B . C . D . 7.如图所示,OP 平分AOB ∠,PA OA ⊥,PB OB ⊥,垂足分别为A 、B .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PA P B = B .PO 平分APB ∠ C .OA OB = D .AB 垂直平分OP 8.如图,把△ABC 绕点C 逆时针旋转90°得到△DCE ,若∠A=35°,则∠ADE 为( ) A .35° B .55° C .135° D .125° 9.为有效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某校计划购买篮球和足球共50个,购买资金不超过3000元.若每个篮球80元,每个足球50元,则篮球最多可购买( ) A .16个 B .17个 C .33个 D .34个 10.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为DC 边上的点,连接BE ,将△BCE 绕点C 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DCF ,连接EF ,若∠BEC=60°,则∠EFD 的度数为( ) A .10° B .15° C .20° D .25° 二、填空题 11.命题“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是_______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点A (2,3)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得到点A′,则点A′的坐标为_____. 13.(2017黑龙江绥化)在等腰ABC ?中,AD BC ⊥交直线BC 于点D ,若12AD BC = ,则ABC ?的顶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 14.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1﹣a )x >2的解集为x <21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15.如图,已知BC=EC ,∠BCE=∠ACD ,要使△ABC ≌△DEC ,则应添加的一个条件为_____.(答案不唯一,只需填一个)

高二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答案

钢城四中2020—2021(上)期中考化学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三分,共48分) 1.化学反应速率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化学工业中,使用催化剂一定能提高经济效益 B.将肉类等食品进行低温冷藏,能使其永远不会腐败变质 C.茶叶等包装中加入的还原性铁粉,能显著延长茶叶储存时间 D.夏天面粉发酵速度与冬天面粉发酵速度相差不大 2.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A)=015mol?L-1?s-1 ②v(B)=0.6mol?L-1?s-1③v(C)=0.4mol?L-1?s-1④v(D)=0.45mol?L-1?s-1,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 ( ) A.④<③=②<①B.④>③=②>①C.①>②>③>④D.④>③>②>①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放电时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 B.反应4Fe(s)+3O2(g)2Fe2O3(s)常温下可自发进行,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3 mol H2与1 mol N2混合反应生成NH3,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6×6.02×1023 D.在酶催化淀粉水解反应中,温度越高淀粉水解速率越快 4.25 ℃,101 k 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aq) +2- 4 SO(aq)+Ba2+ (aq)+2OH (aq)=BaSO4(s)+2H2O(l);ΔH=-57.3 kJ/mol B.KOH(aq)+1 2 H2SO4(aq)= 1 2 K2SO4(aq)+H2O(l);ΔH=-57.3kJ/mol C.C8H18(l)+25 2 O2(g)=8CO2(g)+ 9H2O(g);ΔH=-5518 kJ/mol D.2C8H18(g)+25O2(g)=16CO2(g)+18H2O(l);ΔH=-5518 kJ/mol 5.反应A→C分两步进行:①A→B,②B→C。反应过程能量变化曲 线如图所示(E1、E2、E3、E4表示活化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中B最不稳定,A最稳定 B.B→A反应的活化能为E1,反应B→C反应的ΔH=E4-E3 C.B→A反应与铝热反应一样都属于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放热反应D.反应B→C是放热反应, 反应A→C是放热反应 6.25 ℃时,1mol·L-1的NH4Cl、CH3COONH4、NH4HSO4三种溶液中,测得c(NH+4)分别为a、b、c(单位为mol·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b=c B.a>b>c C.a>c>b D.c>a>b 7.下列表述中,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pH=6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②用广范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2.3 ③为保存FeCl3溶液,要在溶液中加少量盐酸 ④25℃时,水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和水电离出的c(OH-)的乘积一定等于10-14 ⑤0.2 mol/L醋酸溶液加水稀释,电离程度增大,c(H+)一定增大 A.1 B.2 C.3 D.4 8.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A(g)+2B(g) x C(g)+2D(g),在2 L密闭容器中,把4 mol A 和2 mol B混合,2 min后达到平衡时生成1.6 mol C,又测得反应速率v B=0.2 mol·L-1·min -1,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3B.B的转化率为20% C.平衡时气体压强是原来的0.94倍D.达到平衡时A的浓度为1.4 mol·L-1 9.在某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有下列可逆反应xA(g) + B(g)2C(g),反应曲线(T表示温度,P表示压强,C% 表示C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试判断对图的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x=1 C.若P3<P4,y轴可表示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D.若P3<P4,y轴可表示B物质在平衡体积中的百分含量 10.一定温度下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下列叙述不能作为 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状态标志的是 ( )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消耗速率相等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④C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单位时间消耗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 ⑧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A.②⑧B.④⑦C.①③D.⑤⑥

高二年级期末考化学试题(有答案)

2019~2020年度(上)高二年级期末考化学试题 命题人:王骊龙 审题人:陈焕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 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 A .港珠澳大桥钢筋表面的环氧树脂涂层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 B .氨基酸残基在蛋白质肽链中的排列顺序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C .“碳海绵”吸收泄露的原油时发生了化学变化 D .纤维素与浓硝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以得到硝化纤维 2.类比推理是化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乙醇、苯酚中都有羟基,推测两种有机物都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 B .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推测甲苯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C .Cl 2与NaOH 常温下反应得到NaClO ,推测F 2与NaOH 常温下反应得到NaFO D .溴乙烷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在加热时反应可以生成乙烯,推测溴丙烷可以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在加热时能生成丙烯。 3.有机化合物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关于下列萜类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 和b 均属于苯的同系物 B .a 和b 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 C .a 和b 均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D .1mol a 物质与足量氢气加成,消耗的氢气为5mol 4.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将3.4g H 2S 全部溶于水,所得溶液中HS -和S 2-离子数之和为0.1N A B .常温下1LpH=2的H 3PO 4溶液中含有的H +数目为0.01N A C .将含有0.1molFeCl 3的饱和溶液制成Fe (OH )3胶体,胶粒的数目小于0.1N A D .400℃,1.01×105Pa ,密闭容器中64gSO 2与16g O 2充分反应后,分子总数大于N A 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 3++4OH -===AlO 2-+2H 2O B .二氧化硫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2222445SO 2H O 2MnO 2Mn 5SO 4H -+-+++=++ C .223Na S O 溶液与稀24H SO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232S O 6H 2S 3H O -++=↓+ D .硫酸铜溶液中加少量的铁粉:233Cu 2Fe 2Fe 3Cu +++=+ 6. 短周期元素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W —与Ne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 的族序数等于周期数,Y 与Z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原子半径:X>Y>Z>W B .W 的单质可以与水反应产生氧气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高一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和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隋代是我国传统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朝代,结束了东汉末年以后分裂割据的局面,经济活跃,文化发展,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使全国经济格局基本形成。同时,丝绸之路畅通,国际交流频繁,隋朝皇帝曾经以“皇帝可汗”的姿态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隋代在制度上多有创新,其中民间义仓的设立即重要创新之一。这种应对自然灾害的社区互助自救措施,因效果明显,很快便得到中央政府认可,并采取措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它不仅在当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隋代义仓的设立,在我国传统社会应对自然灾害仓廪史上是一个里程碑。义仓丰富了我国仓廪制度的内容,使得政府仓廪与民间仓廪相得益彰,表明备荒救灾的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也表明国家对保障直接生产者的生活秩序和生产秩序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认知。隋代义仓的设立过程充分说明,民间具有取之不竭的创造力。其创新之处在于,将这种民间自助形式制度化,成为国家倡导并加以保护的仓廪制度。尤其重要的是,这使我国仓廪制度更加成熟,政府仓廪与民间仓廪并行,互相补充。 义仓的设置,是开展生产自救的一项有效应急措施。经过多年经营,隋代各地义仓无不充盈。这对当时脆弱的自耕农经济和个体手工业生产应对干旱、蝗灾、水涝、地震、瘟疫及社会动乱,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隋代疆域扩大,东部、南部均到大海,西至且末,北到五原。大业五年(609),全国有户8907536,人口达46019956,直到百余年后的唐玄宗开元天宝时期,才重新达到这样的户口数据。隋代达到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学界将“隋唐”并称是有一定道理的。宋代史学家马端临评价说:“古今国计之富者莫如隋。”这是比较中肯的,而其中义仓的普及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隋代创立的义仓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李唐取代隋朝的当年,即沿袭前制设置义仓,虽然其间多有周折变化,却一直朝着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唐太宗贞观二年(628)规定,凡耕种土地者每亩纳粮食2升作为义仓粮,存贮州县,以备荒年赈灾之需。这为“贞观之治”增添了新的内容。至迟在唐代宗广德年间,义仓已经普遍设立于全国各地,与太仓、正仓、转运仓、常平仓、军仓共同形成布局结构严整的仓廪体系。北宋的义仓制度更加完善,成为因地制宜、种类繁多的地方性备荒赈灾重要仓储。南宋朱熹鉴于义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2019-2020学年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 15千克比( )千克轻20%,( )米比6米长3 1 。 2. 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数 () 8 = 5 ,( )= 0.7 =( )%。 3. 5:4的前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上( )。 4. 我们班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72 ,那么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5. 汽车行驶120千米大约需要2小时,路程与时间的比是( ), 6. 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比是3:5,周长比是( ),面积比是( )。 7. 把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平均分成两个半圆,每个半圆的周长是( )厘米。 8. 8个球队参加篮球比赛,每两个队之间都要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进行( )场比赛。 9. 20.5千克的40﹪是( )千克,( )米的75﹪是60米。 10.100吨增加它的 101后是( )吨,100吨减少它10 1 后是( )吨。 二、判断。(10分) 1. 扇形统计图能明显的反映数量的增加变化情况。 ( ) 2. 甲数的51等于乙数的41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5:4。 ( ) 3.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相同的数,比值的大小不变。 ( ) 4. 10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是10%。 ( ) 5. 一种商品打“七五折”出售,也就是把这种商品优惠了25% 。 (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甲数200.乙比甲大20%,乙是( )。 A.40 B.220 C. 240 2. 一种商品按原价先提价10﹪后,再降价10﹪,现在售价( ) A. 不变 B. 增加了 C. 减少了 3.一个圆的周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它的面积就扩大( )倍。 A. 9 B. 6 C. 3 4.一次车展活动中,第一天成交50辆,第二天的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51 ,第二 天多成交了( )辆? A. 50× 5 1 B. 50×( 1+ 5 1) C. 50+ 5 1 5. )个小 正方体。 A.3个 B.4个 C.5个 四、计算( 32分)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103×125= 1÷13 7 = 21÷60%= 7.73+1.07= 65-3 1 = 6.8÷10%= 7.5+21= 83×32= 2. 能简算的就简算。 (12分) 43×51÷43×51 24 × ( 61 + 41 - 31 ) 学校 姓名 班级 学号 座位号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高二化学组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化学组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化学组 一、试卷出题范围 本卷主要考查《有机化学基础》中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烃;第二章: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和醇、酚两部分内容。分为Ⅰ、Ⅱ卷,Ⅰ卷为选择题,共20题,总分60分,Ⅱ卷共6题,总分40分。 二、试卷分析: (一)Ⅰ卷分析: (分析教师:吕荣海) 第Ⅰ卷:20小题,覆盖共6个主要知识块,平均每个知识块覆盖3个知识点。1—10题重点考查了每个知识块中基本原理和性质、重要反应、重要实验现象等;11—20题则重点考查了知识拓展、方法导引、知识支持、重点知识综合迁移应用等。 主要错误情况:1、5、8、9、12、14、15、16、19、20共10个题目,从知识分布看:主要有①基本性质的迁移应用,如:1、14、16;②同分异物体的判断与书写,如:5、12题;③基本原理应用,如8、10、18、19题。 ④知识拓展的应用,如20题。 建议:(1)将传统选择题对答案,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改为学生讲教师归纳提高的方式,加强学生对基本性质、方法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2)设立探究性习题,引导学生主动拓展知识视野,提高自己学习能力。 (3)设立学生自主选题,教师整合成卷方式,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自我学习疑难点,集中练习,集中辅导提高的教学方法。 (二)Ⅱ卷分析: 21题试题分析(分析教师:李连华)

(1)本题考察苯酚性质的题目,苯酚是酚类物质的代表物质,掌握了其化学性质就是掌握了些类物质的化学性质,特别是苯酚的物理性质中溶解性的考察: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当高于65℃时,和水以任意比互溶。 (2)本题得分状况:少部分学生能得全分,一般学生能得2—3分,极少数学生不得分。 (3)出错情况:化学用语使用不准确,澄清写成清澈。 反应条件错误: 不需要外界条件。 (4)以后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能力。 22题试题分析(分析教师:杨希宝) (1)本题主要考查了几种烃和烃的衍生物的性质,第(2)小问为一个推断题,考查了烯烃及卤代烃的性质,试题难度中等偏高。 (2)主要问题: ①芳香烃与芳香族化合物定义混乱 ②烃的性质模糊 ③结构简式书写不规范,第(2)问推断全对的人很少。 3、得分情况: 平均在4—5之间。 4、教学建议: ①加强基本性质的学习,基本知识掌握不扎实 ②应规范基本功,如结构简式的书写 23题试题分析(分析教师:李雪芹) 本题是相对较简单的一道题,好学生拿全分,中等生可拿到4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平时学习不扎实,得分很少。 ONa +H 2O OH +NaOH →

完整word版,高二化学选修4期末考试试卷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部分原子量:H—1 C—12 O—16 S—32 Na—23 第I卷(共36分)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①天然气②太阳能③风能④石油⑤煤⑥生物质能⑦核能⑧氢能 A.①②③④B.②③⑥⑧ C.①②⑤⑥⑦⑧D.③④⑤⑥⑦⑧ 2、氨水有下列平衡:NH3·H2O NH4+ + OH–当其它条件不变时,改变下列条件,平衡向左移动,且c(NH4+)增大的是 A.加NaOH B.加盐酸C.加NH4Cl D.加热 3、铜锌原电池(如图)工作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正极反应为:Cu2++2e–= Cu B.电池反应为:Zn+Cu2+=Zn2+ +Cu C.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D.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4、在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4mol/L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K+、Ba2+、Cl–、NO3–B.Na+、Ca2+、I–、NO3– C.NH4+、Al3+、Br–、SO42–D.K+、Na+、HCO3–、SO42– 5、已知:K sp(AgCl)=1.8×10—10,K sp(AgI)=1.5×10—16 ,K sp(AgBr)=7.7×10—13,则下列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Ag+浓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AgCl>AgI> AgBr B.AgCl> AgBr>AgI C.AgBr >AgCl>AgI D.AgBr >AgI>AgCl 6、已知:△G=△H-T△S,△H为焓变,T为热力学温度,△S熵变,当△G<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G>0时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据此,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熵变大于零的反应肯定能自发进行 B.焓变小于零的反应肯定能自发进行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解析版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某种工件是由一个长方体钢块中间钻了一个上下通透的圆孔制作而成,其俯视图如图所示,则此工件的左视图是() A.B.C.D. 2.如图,已知直线a∥b∥c,直线m、n与a、b、c分别交于点A、C、E、B、D、F,若AC =8,CE=12,BD=6,则BF的值是() A.14 B.15 C.16 D.17 3.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2﹣6x﹣10=0时,下列变形正确的为()A.(x+3)2=1 B.(x﹣3)2=1 C.(x+3)2=19 D.(x﹣3)2=19 4.当压力F(N)一定时,物体所受的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2)的函数关系式为P =(S≠0),这个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A.B. C.D. 5.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装有5个红球和若干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其余完全相同,通过

多次摸球试验后发现,摸到红球的频率稳定在0.2附近,则估计袋中的白球大约有()个 A.25 B.20 C.15 D.10 6.在一次酒会上,每两人都只碰一次杯,如果一共碰杯55次,则参加酒会的人数为()A.9人B.10人C.11人D.12人 7.如图,菱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是AB的中点,若AC=6,BD=8,则OE长为() A.3 B.5 C.2.5 D.4 8.如图,△ABC中,∠ABD=∠C,若AB=4,AD=2,则CD边的长是() A.2 B.4 C.6 D.8 9.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有:() ①所有的菱形都相似; ②放大镜下的图形与原图形不一定相似; ③等边三角形都相似; ④有一个角为110度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⑤所有的矩形不一定相似. A.1个B.2个C.3个D.4个 10.将n个边长都为1cm的正方形按如图所示的方法摆放,点A1,A2,…,A n分别是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则n个正方形重叠形成的重叠部分的面积和为()

2020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0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自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量持续增长,但出口商品遭受的反倾销诉讼也在上升。除了某些发达国家对我国商品设置贸易壁垒、采取歧视政策外,从国内来讲,其主要原因是()。 A、我国的商品价格适中 B、企业间低水平的价格竞争 C、我国出口商品技术含量高 D、企业利用WTO规则保护自己的能力不强 【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查出口商品。 我国出口商品遭受反倾销诉讼,从国内来讲,原因有: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低,企业主要靠压低商品价格进行竞争,企业利用世贸组织规则保护自己的能力不强。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D。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是()。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行政解释 D、学理解释 【答案】A 【解析】根据法律解释的国家机关的不同,将解释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属于立法解释。故选A。 3、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的公文是()。 A、公告 B、调查 C、通知 D、通报 【答案】D

【解析】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故选D。 4、上则公文的题目中存在问题,下列修改意见中错误的是()。 A、“省”字前面要补充完整为“XX省” B、事由应补充完整 C、“请示批复”改为“请示函” D、“请示”两个字去掉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公文基本格式中的标题和注意事项。本题中的标题应该将省补充完整,不可使用简称,A说法正确;公文的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构成,本题中的事由不够完整,因此B说法正确;本标题中存在杂糅混用文种的情况,在标题中只能使用一种文种,故C说法错误,通过阅读本公文内容可知,该公文标题文种应该使用批复,故D说法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5、下列诗句的出处和评价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A、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西游记》——孙悟空 B、壮士英雄艺略芳,挺身直上景阳冈——《水浒传》——武松 C、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三国演义》——关羽 D、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红楼梦》——迎春 【答案】A 【解析】B项是《金瓶梅》中对武松的评价。C项是《三国演义》中对张飞的评价。D项是《红楼梦》中对探春的判词。对应关系均不正确,排除B、C、D项,A项当选。 6、根据领导机关中最高决策者人数的不同,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 A、集权制与分权制 B、首长制与委员会制 C、分离制与完整制 D、层级制与职能制 【答案】B 【解析】根据领导机关中最高决策者人数的不同,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一长制与委员会制,或者称之为首长负责制与合议制。首长制指行政组织最高决策和管理权力由行政首长个人行使并负责道德组织体制。委员会制指行政组织决策和管理权力由若干人组成的委员会共同行使,按少数服从多数或协调一致的原则集体决定、共同负责的组织体制。故选B。 7、在文件拟稿中,如果要引用某份公文,应当()。 A、仅引发文字号 B、先引发文字号后引文件标题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四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7.2物质溶解的量》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粤教版

7.2物质溶解的量(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 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条件。 【重点:饱和溶液的含义。 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自主探究】 1. 旧知回顾:常见的乳化剂、乳化作用。 2 .自学导航:阅读教材198页勾划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阅读教材199页最后一个自然段,尝试理解在界定溶液是否饱和时,为什么要强调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 3. 应知应会: (1)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_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答疑解惑 探究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观察实验,填写教材198页空白,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 问题1:如何判断某一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小组内讨论交流展示) 问题2:在界定溶液是否饱和时,为什么必须强调“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小组内讨论交流展示) ①观察实验,在教材199页填写相应空白。 ②归纳:实验(1)是如何将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2)是如何将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3)是如何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归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探究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 问题1:浓溶液、稀溶液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问题2:饱和溶液一定是含溶质多的浓溶液,而不饱和溶液则一定是含溶质少的稀溶液,对吗?(讨论展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跟踪练习】 1.教材200页“讨论与交流”; 2.教材203页7.2习题第2题; 3.配套练习14页第7题 【达标检测】 1. 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含有很多溶质的溶液 B. 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 C. 不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 D.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溶质的溶液 2. 现有下列方法:①加水;②加硝酸钾;③蒸发水;④冷却;⑤加饱和硝酸钾溶液,能使 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