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风与楚辞

南风与楚辞

南风与楚辞
南风与楚辞

南风与楚辞

一、关于“南风”

1、南风:

楚地音乐被称为巫音、楚声、南音、南风等。我们选择使用“南风”这一术语指称楚地音乐,意在凸显其巫歌性质与原始色彩。

风,用以指称音乐,与古人对音乐起源的认识有关。原始初民幻想出司风之神,并模仿风声创制乐歌用于巫术祭祀之中。由于乐源于风,风即乐,乐即风。于是,风逐渐成为乐调之通名。南风,成为楚地音乐的代称,强调了这种音乐的地域特征,也突出了这种音乐的原始色彩。

2、南风的特点:

第一、流品丰富齐备。

刘向《新序?杂事》: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陵》《采薇》,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而已;引商刻角,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是其曲弥高者,其和弥寡。

第二、场面热烈狂放。

第三、情调悲凉激越。

楚地音乐兼有凄凉悲怨与激越悲壮之美。在屈原《九歌》中,既有《少司命》、《湘君》、《湘夫人》等音调婉转缠绵的情歌,亦有《东皇太一》、《东君》、《国殇》等格调壮美雄浑的赞歌,《山鬼》这首奇特的歌诗更是兼有哀怨与激越的情调。

3、曾侯乙编钟:

1978年,在我国湖北省随州发掘的曾侯乙墓,出土了距今2400餘年前的乐器,计8种125件,是世界音乐史上的空前发现。乐宫中最为显赫的属编鐘。巨大的钟架,由铜木结构呈曲尺形,长7.48米,宽3.35米,高2.73米。七根彩绘横梁,两端均有浮雕著盘龙和花瓣纹的青铜套加固,由六个佩剑武士形铜柱和圆柱承托。钟架及钟钩,达246个构件,可以折装,设计精巧合理。65件青铜钟分三层八组悬於架上:上层为三组钮钟,共19件;中层有短枚甬钟一组11件、无枚甬钟一组12件、长枚甬钟一组10件;下层有大型长枚甬钟两组共12

件、另有铸钟一件。其最大者,通长153.4釐米,重203.6公斤;最小者,通长20.4釐米,重2.4公斤。仅钟体总重量达2500公斤。钟架、钟构、钟体上共有铭文3755字。内容有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钟体铭文大都错金。铸钟的铭文,记敍楚国的惠王在执政五十六年(即西元前四三三年)时,为祭奠曾侯乙而铸制了钟鼎彝器,并送给曾国。甬钟均有一面鉦间刻“曾侯乙乍(作)时(持)”,标记著钟的主人。甬、钮钟的标音,均在钟体一面的正鼓部和侧鼓部,依姑洗均(C调)记写著各种所发乐音的阶名或音名。甬钟另一面鉦间、鼓部还有成句成段的文字,论叙各钟的乐音所属律名、阶名、变化音名及其在不同均中、不同国间的称谓对应关係。这套编钟件件保存完好。闪亮著青铜光泽的钟体,均保留著优美迷人的原有音响。仅少数大型甬钟的侧鼓音不甚明显之外,绝大多数钟均能在正鼓部和侧鼓部,分别击奏出呈三度音程,且与标音相符的两个乐音。全套钟含有深沈浑厚的低音、鏗鏘圆润的中音、清脆明亮的高音,丰富的色彩可调配出相当的表现力。其音域自C2至7,跨五个八度音程,可奏出完整的五声、六、以至七声音阶乐同;中心音域内二十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演奏古今中外多种乐曲。湖北省歌舞团曾用此原件演奏,遥想当年楚地音乐的繁荣与辉煌。

二、楚地歌谣:

《候人歌》:候人兮猗。

《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说苑·善说》:襄成君始封之日,衣翠衣,带玉剑,履缟舄,立於流水之上,大夫拥钟锤,县令执桴号令,呼谁能渡王者。於是也,楚大夫庄辛过而说之,遂造托而拜谒起立曰:“臣愿把君之手,其可乎?”襄成君忿然作色而不言。庄辛迁延盥手而称曰:“君独不闻夫鄂君子皙之泛舟於新波之中也?乘青翰之舟,极樠芘,张翠盖,而拥犀尾,班丽褂衽,会钟鼓之音毕,榜枻越人拥楫而歌,歌辞曰:‘滥兮抃草滥予昌(木玄)泽予昌州州〇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踰渗惿随河湖。’鄂君子皙曰:‘吾不知越歌,子试为我楚说之。’於是乃召越译,乃楚说之曰:‘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顽而不绝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於是鄂君子皙乃揄脩袂,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鄂君子皙,亲楚王母弟也。官为令尹,爵为执圭,一榜枻越人犹得交欢尽意焉。今君何以踰於鄂君子皙?臣何以

独不若榜枻之人?愿把君之手,其不可何也?”襄成君乃奉手而进之曰:“吾少之时,亦尝以色称於长者矣,未尝过僇如此之卒也。自今以後,愿以壮少之礼谨受命。”

三、楚辞与歌诗

楚辞创作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九歌》、《招魂》、《大招》。

楚辞创作初起期,典型的巫音,歌乐舞混融的原始艺术形态。

第二阶段:《离骚》。

楚辞奠基之作,仍有巫音色彩与音乐痕迹,但已转向抒情诗的创作。

第三阶段:《九章》(除《橘颂》等早期作品)、《九辨》

楚辞创作成熟期,脱离歌诗意味,蜕变为真正的抒情诗。

林庚先生认为:“《楚辞》里的‘兮’字乃是一个纯粹句逗上的作用,它的目的只在让句子在自身的中央得一个较长的休息时间,它遇到需要表情字的时候,就再用其他的语吻字。”“有了‘兮’字,就有了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用法之一,完整语意结束处。

例:候人兮猗。(《候人歌》)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橘颂》)

用法之二,单句中间处。

例:今夕何夕兮骞舟中流。(《越人歌》)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越人歌》)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鬼》)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招魂》)

用法之三,双句之间隔处。

例: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哀郢》)

从《九歌》到《离骚》再到《九章》,这一按时间排列的楚辞创作序列,既反映了艺术对宗教由依附到逐步脱离的关系,也同步反映了诗、乐、舞一体的艺术形态由融合到分化的完整过程。

《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澹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橘颂》

四、汉代楚歌举隅

《垓下歌》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本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文选》卷四五:上行幸河东,祠后土,顾视帝京欣然,中流与群臣饮燕,上欢甚,乃自作《秋风辞》。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分析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分析 《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的出现以及它所达到的高度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使其在我国和世界文化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楚辞以其思想上的博大精深、艺术上的精美富丽深受世人的瞩目,在思想上艺术上都堪称典范,以至在其以后的诗歌发展史上形成了一个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与爱国主义的献身精神相结合的优秀传统。《诗经》和楚辞所代表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的作者在学习中对诗、骚作了一些研究,现就二者之间的表现手法、主题、审美等作粗浅的比较。 一、《诗经》、楚辞比较综述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诗歌共三百零五首。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直到汉代学者们把它奉为儒家经典之一,始称为《诗经》。《诗经》中的作品本来都是要以由乐器伴奏演唱的乐歌,所以《墨子·公盂篇》说:"弦诗三百,歌诗三百。"它根据音乐的不同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小雅。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这些优秀的篇章,确立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坚实基础,对后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从汉魏乐府到近代民歌、民谣的历代民歌是它的嫡传。同时,《诗经》对历代文人的创作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它启发诗人与作家以文学为手段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抵制脱离社会内容、单纯追求形式的形式主义倾向,推动了诗坛的健康发展。《诗经》在艺术表现上对后代诗歌的影响也很大。它树立了一种朴素而优美的风格,不事雕琢,而是选择准确、生动的语言刻画各种事物,尤其是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寄托复杂的感情的比兴手法,向来被后代诗人所称道、继承和发扬,在我国诗歌创作中形成了一个传统。 楚辞是战国后期形成于楚国的一种新型诗体,是继《诗经》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上的又一诗歌高峰,楚辞的产生和形成与《诗经》不同,其有着古老的根源和复杂背景。首先,楚国民歌是楚辞产生的直接源头。楚国民歌与中原地区流行的民歌在音调、句式、韵律以及风格、情致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同楚辞有明显的沿承关系,楚辞不过是扩展了的文人化的楚歌。其次,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的楚文化是楚辞产生的摇篮。当然,楚辞在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就诗歌而言,代表着中原诗歌最高成就的《诗经》不仅是北方各诸侯国家从事外交活动的辞令规范,教育子弟培养人才的典章和教材,也深受江淮流域诸国的重视和喜爱。战国时,能够赋诗言志的楚国政客文人很多,屈原作为楚国的一个高层知识分子,对《诗经》无疑是相当精熟的,因此,他的许多作品如《天问》、《橘颂》等在形式体制上深受《诗经》

诗经楚辞起名汇总

诗经楚辞起名汇总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1、伯庸。《离骚》:“朕皇考曰伯庸”。譬如作家马伯庸…… 2、正则、灵均。《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公正而有法则。灵均:灵善而均调。屈原名平,字原,正则是对“平”字进行的解释,灵均是对“原”字进行的解释。 3、修能。《离骚》:“又重之以修能”。修能:即美好的外表仪形。一释为很强的才干和能力。 4、骐、骥。《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骐骥:骏马。 5、峻茂。《离骚》:“冀枝叶之峻茂兮”。峻茂:犹繁茂。 6、信芳。《离骚》:“苟余情其信芳”。如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 7、圣哲、茂行。《离骚》:“夫维圣哲以茂行兮”。圣哲:具有超人的道德才智的人。茂行:德行充盛。 8、曼路。《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望舒。《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望舒:神话中为月驾车的神。如写《雨巷》的诗人戴望舒。 10、陆离。《离骚》:“斑陆离其上下”。陆离:光辉灿烂的样子。我们对于该词的认知多来自于成语“光怪陆离”,意指色彩繁杂、变化多端。 11、珵美。《离骚》:“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珵:美玉。 12、云旗。《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云旗:绘有云霓的旗帜。 ===================九===歌===的===分===界===线=================== 1、辰良。《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辰良”系“良辰”之倒文,指好时光。易被读作“乘凉”。

论屈原爱国情感与楚辞爱国主义理想

论屈原爱国情感与楚辞爱国主义理想 中国历代以来,文人往往因其忠君忧国的高尚品德而提升其文学作品的价值含量及受欢迎的程度。相反奸臣的文学造诣就难免因其道德品质受到的非议而为人所不齿。这里不妨举一二例作为佐证。 曹操在文学上的作为在东汉末年鲜有人能及,很多诗句至今也耳熟能详。“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在这里我们不能否认曹操这些诗词写的也很美,可是这种文学上的美感因后人对他道德行为的评价而打了折扣。“挟天子以令诸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这些处世的准则与国人褒扬的忠义二字背道而驰。“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伶仃洋里叹伶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作品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这首《过零丁洋》,这首诗流传之广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作者自身的气节与高尚的爱国情感。因此可以说高尚的品德往往赋予文学作品在文学之外的更多光辉,而道德卑劣的人即使写得一手好文章,也难免少有读者。我们对屈原的熟知首先便是出于对他气节上的尊崇,其次便源于对他文学作品的喜爱与赞赏。在下文中将着重分析屈原的爱国情感与《楚辞》审美意象相得益彰的关联。 屈原的事迹,主要见载于司马迁的《史记》。根据《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可推定屈原出生于楚威王元年正月十四日(公元前340年12月21日)。屈原于是年正月十四诞生于楚国丹阳,屈原生活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于其手。 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上官大夫靳尚出于妒忌,趁屈原为楚怀王拟订宪令之时,在怀王面前诬陷屈原,怀王于是“怒而疏屈平”。 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职后,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 怀王十五年(公元前314年),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于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楚怀王大怒,派大将军屈丐率军攻秦。秦惠文王派庶长魏章及樗里疾、甘茂率军迎战,韩国也派兵相助。两军于丹阳交战。秦施计离间楚将关系,使其互不配合,大败楚军,俘屈丐及裨将逢侯丑等70余将领,斩首8万人。随后,秦又遣军攻取楚地汉中(今陕西汉中)600里地,置汉中郡。楚怀王十分愤怒,就动用国内全部兵力又一次袭击秦国。两军在蓝田交战,楚军又大败。韩国、魏国听到楚国受困,就都南下袭击楚国,一直打到邓。楚国听到消息后,就率军撤出秦国。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屈原的著作《国殇》即是对这场战争中楚国阵亡将士“封尸”而作的追悼词。 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屈原力劝不可,然而怀王的小儿子子兰等却力主怀王入秦,怀王亦不听屈原等人劝告,结果会盟之日即被秦扣留,两年后客死异国。 在怀王被扣后,顷襄王接位,子兰任令尹(相当于宰相),楚秦邦交一度断绝。但顷襄王在接位的第七年,竟然与秦结为婚姻,以求暂时苟安。由于屈原反对他们的可耻立场,并

取名: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

因取名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故普遍认为楚辞适合取男名。其实在古代,名字的性别色彩较淡,譬如韩嫣、陈琳皆为男子名,伏寿、曹节却是女子名。通观《楚辞》,行文相当之瑰丽,《诗经》开现实主义之源,而《楚辞》创浪漫主义之宗,这其中诸多的美词,不乏适合女孩取的名字(佳人微信公众号:jiarenorg)。此次着手整理的,则是偏男性和中性化的名字(特别好的女孩名也会列出)。同样的,那就是因为过于古典而不可避免的“老土”了。 开了这篇帖子我便悔之不及,这几乎等于把整本楚辞串讲一遍,我自问绝没有这种能耐;再加上期间出门旅行和工作变动,以致久未更新。 终究不忍烂尾。现找来《楚辞》(中华书局2010年版,林家骊译注)恶补,且学且写罢。大学时上过林老师的中国古代文学课,他是楚辞学研究的专家。本文中涉及译注的,多参考此书。 ———————————————————————— 1、伯庸。《离骚》:“朕皇考曰伯庸”。譬如作家马伯庸…… 2、正则、灵均。《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公正而有法则。灵均:灵善而均调。屈原名平,字原,正则是对“平”字进行的解释,灵均是对“原”字进行的解释。 3、修能。《离骚》:“又重之以修能”。修能:即美好的外表仪形。一释为很强的才干和能力。 4、骐、骥。《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骐骥:骏马。 5、峻茂。《离骚》:“冀枝叶之峻茂兮”。峻茂:犹繁茂。 6、信芳。《离骚》:“苟余情其信芳”。如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 7、圣哲、茂行。《离骚》:“夫维圣哲以茂行兮”。圣哲:具有超人的道德才智的人。茂行:德行充盛。 8、曼路。《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望舒。《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望舒:神话中为月驾车的神。如写《雨巷》的诗人戴望舒。 10、陆离。《离骚》:“斑陆离其上下”。陆离:光辉灿烂的样子。我们对于该词的认知多来自于成语“光怪陆离”,意指色彩繁杂、变化多端。

男孩女孩从诗经楚辞诗词歌赋起名字大全(含寓意)

男孩女孩从诗经楚辞诗词歌赋起名字大全(含寓意) 子衿——《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子佩——《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子慕——《楚辞》:"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子墨——《文选·扬雄<长杨赋>序》:“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为主人,子墨为客卿以风。”钮琇《觚賸·酒兵》:“其挥毫染翰,淋漓子墨也。” 雨霏——《诗经?国风?邶风?北风》:“北风其喈,雨雪其霏”。 悠然——闲适淡泊。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怡然——安适自在、喜悦。《史记?孔子世家》:“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卓然——陶渊明《饮酒并序》:“青松在乐园,众草没其姿,凝霜珍异类,卓然见高枝”。 。 安然——杜濬《唐港耕人歌》:“倪生昔日有此田,无米纳课犹安然。” 斐然——文彩貌;显著貌。《汉书·礼乐志》:“九歌毕奏斐然殊,鸣琴竽瑟会轩朱。”陈康祺《郎潜纪闻》:“周侍郎亮工,文章政绩,斐然可观。 博文——《论语·子罕》:"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博艺——博通艺文。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孔子家语·弟子行》:“好学博艺,省物而勤也,是冉求之行也。 腾逸——顾璘《国宝新编·陕西按察副使何景明》:“若乃天才腾逸,咳唾成珠,实亦人伦之隽乎! 暄妍——天气暖和,景色明媚。林逋《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嘉卉——美好的花草树木。《诗·小雅·四月》:“山有嘉卉,侯栗侯梅。”

嘉树——佳树;美树。《楚辞·九章·橘颂》:“后皇嘉树,橘徠服兮。” 嘉月——美好的月份。《九怀·危俊》:“陶嘉月兮总驾,搴玉英兮自脩。” 嘉言——朱熹《朱子全书?学五》:“见人嘉言善行,则敬慕而记录之。嘉言懿行是美善的言行。 - 嘉瑞——祥瑞。《汉书·宣帝纪》:“承天顺地,调序四时,获蒙嘉瑞,赐兹祉福。” 佳音——徐渭《五色鹦鹉》: “侍儿不用抛红豆,自有佳音慰圣慈。”曾几《大雨苗苏,喜而有作》: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梧桐更佳音。 佳期——《楚辞·九歌·湘夫人》:“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佳妍——壮美;壮丽。南朝梁武帝《阊阖篇》:“西汉本佳妍,金马望甘泉” 锦文——织锦,美丽的花纹。《礼记·王制》:“锦文、珠玉成器不粥於市。 锦心——比喻优美的文思。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有奇事,方有奇文,未有命题不佳,而能出其锦心,扬为绣口者也。” 瑾瑜——比喻美德贤才。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今世所覩,怀瑾瑜而握兰桂者,悉耻为之。” 景行——高尚的德行。《诗·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谨言——《礼记·缁衣》:“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於言而慎於行。”《宋史·李穆传》:“质厚忠恪,谨言慎行,所为纯至,无有矫饰。 静嘉——洁净美好。《诗·大雅·既醉》:“其告维何,籩豆静嘉。” @ 静姝——《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静涵——静心涵泳。莫友芝《<巢经巢诗钞>序》:“精研身考,以求此心之安,静涵以天地时物变化之妙,切证诸世态古今升降之故” 俊豪——才智杰出的人。宋叶适《书<龙川集>后》:“僚友一时,志同义合,相与扶立俊

(完整word版)屈原与楚辞

第五讲 屈原与楚辞 第五讲屈原与楚辞 学习要点: ?楚辞的产生、涵义与特点 ?屈原的生平、思想及创作 ?《离骚》及作品的艺术成就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思考课后习题 第五讲屈原与楚辞 一楚辞的产生、涵义及特点 一楚辞的产生、涵义及特点 (一)楚辞体的产生 首先,“楚辞”的产生与楚地的民间文学有直接关系。 其次,楚地民间“巫歌”,对“楚辞”体的形成有较大影响。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战国之世,?-?-在韵言则有屈原起于楚,被谗放逐,乃作《离骚》。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后人惊其文采,相率仿效,以原楚产,故称?°楚辞?±。 ?宋黄伯思《校定楚辞?¤序》云: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一楚辞的产生、涵义及特点 (二)楚辞的涵义 1、楚辞是一种诗体 ?楚辞是既《诗经》产生在中国南部楚国地方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 ?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 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 2、“楚辞”是一批作品 3、“楚辞”是一部书名 一楚辞的产生、涵义及特点 (三)楚辞的特点 ?楚辞规范化地突出一个“兮”字,用以协调音节。 ?在语言上吸收大量楚地民间口语和方言,句法参差灵活,大体两句一联,形成唱叹。?感情奔放,想象力丰富,文采华美,风格绚烂。 句法参差灵活,大体两句一联 ?六言句: 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离骚》 ?五言或六言:

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 ?四言句: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华,纷其可喜兮。《九章·橘颂》 第五讲屈原与楚辞 二屈原的生平、思想及创作 (一)生平 ?屈原(前340?—278?),名平,楚国贵族。博闻强志,娴于辞令。前期为楚怀王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后期被疏,长期流亡,最终自沉汨罗江而死。 二屈原的生平、思想及创作 (二)思想 ?忠君爱国 ?独立不迁 ?上下求索 ?好修为常 ?戴叔伦《三闾庙》: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潇潇枫树林。 二屈原的生平、思想及创作 (三)屈原的创作 屈原的作品据《汉书·艺文志》是25篇,但没有开列具体篇目。据王逸《楚辞章句》是:《离骚》、《九歌》(11)、《天问》、《九章》(9)、《远游》、《卜居》、《渔父》25篇。《史记》把《招魂》一篇也算作屈原作品。《远游》、《卜居》、《渔父》3篇是否屈原所作,后人有怀疑,所以现在基本可肯定为屈原作品的是23篇。 屈原的作品 ?《离骚》 ?《九章》: 《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包括《惜颂》、《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9篇作品,主要是诗人自叙身世和遭遇。 《橘颂》:一首四言诗,以桔喻人。早期的作品。 《涉江》:被流放时的作品。其诗结尾比喻之用。 《哀郢》:国破家亡,其诗为最。其诗结尾象征手法的运用。 屈原的作品 ?《九歌》: 《九歌》是屈原被放逐到江南期间根据南方民间流行的祭祀乐歌加工润色而成的一组抒情诗,

诗经和楚辞的创作特色的比较

《楚辞》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地方色彩的新型诗体,与《诗经》相比,在内容、形式上都有许多独具有特征。 从内容上看,楚辞作品中贯穿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着力于表现作者的主体感受和他们在社会以及自然现象激发下喷涌出来的情感,他们不再专注于真实细致地描绘现实世界,而是利用天才的想象力去创造五彩斑斓的幻想世界,让不屈的灵魂在狂热的斗争中寻找出路,奔向光明。楚辞作品中弥漫着浓郁的悲剧色彩,《诗经》中固然有许多哀怨的诗,可都有一种"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意味。楚辞则继承楚歌中那种与生俱来的悲剧情调,以粗重的笔墨渲染出一种悲怆激昂的画面。宗教巫术作为楚辞的主要题材,作品中容纳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巫术礼仪,并通过对他们的描绘抒发作者内心感情。 从艺术表现形式上看,楚辞篇幅扩大,具有更大的容量,更强的表现力。《诗经》中的诗歌大多为短章小品,以凝练精粹见长,恢宏广大不足,楚辞则渐多宏篇巨制,呈现出崭新气象,楚辞继承了《诗经》的传统的比兴手法并予以极大的发展,创造了一系列新的意象。《诗经》中比喻一般是单列的,而楚辞中的比喻则丰富多彩,复杂多变。就句式而言,楚辞打破了《诗经》四言体的樊笼,代之以参差错落,灵活自由的句式,形成自由、奔放的诗歌语言。 楚辞作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首先在文体上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一定的影响,这表现在大量的模拟之作的出现和对其它文体尤其是汉赋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更主要表现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方面。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热爱祖国、忠于理想的伟大人格,同情人民、憎恨奸徒的鲜明态度,一直影响、激励着各个时代的进步文人。 楚辞中体现着一种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与《诗经》代表的我国古代诗歌中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并立共存,对后代抒情诗人影响很大。而楚辞丰富的的表现手法、章法结构以及华美繁丽的辞藻对后代文学也有巨大影响。

楚辞与诗经的爱情诗

比较楚辞和诗经中的爱情 0905010077 黄静文学院一班诗经和楚辞都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学,其中的爱情描写更是生动突出,在此,将诗经与楚辞中的爱情小小的比较一下。 楚辞中的爱情诗都含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恋爱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对爱情和两人未来的生活怀着美好的向往和憧憬,即使是暂时遇到一点阻碍也不会对心中的感情有很大的动摇,是全心全意的来对待的。《诗经》中的爱情诗内容则多种多样,有乐观欣喜的,有暗思成愁的,也有悲伤失望的,这些诗表达了多种情绪变化。 从内容形式上看,楚辞中两首爱情诗内容单一——《湘夫人》《山鬼》描的都是恋爱约会中一方等待另一方的情状,不仅有仿描写人物倾世容颜的铺垫,还有清丽的景色作为渲染,仿佛一道精致的菜肴,色香味俱全,让人赏心悦目;《诗经》则描写了人世间多种爱情形式,有单相思的,有两情相悦的,有被抛弃的,还有思归的,这些诗歌给我们的视觉和思想呈上一堂盛宴,在欣赏这些诗歌的同时不禁产生种种思考,对人世,以及情感。 楚辞中的男女主人公都非现实生活中的人类,而是自然中的神或者精灵,他们的爱情不会像世俗中的爱情一样有诸多羁绊,不会一方等待有封建门第观念,不会受到封建家长的阻碍,不会受到世俗流言蜚语的伤害,他们的性格更加单纯明净、豪爽洒脱。如在《湘夫人》中,湘君因湘夫人失信未至,而将湘夫人赠与的袂和褋抛入水中,还留下一句“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有一种小孩子气,如赌

气一般,虽然说心中的爱与恨是成反比的,恨之愈切则爱之愈深。与此对比,《诗经》中的主人公则是有着浓厚的人味,因为他们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类,他们的感情就更加丰富多样更浓重一些,离我们的实际生活更近,更富生活气息。如《将仲子》中少女既希望情人前来与自己约会,又畏惧旁人的闲言碎语,矛盾纠结的样子展现得十分生动:在《静女》中,男子在城墙下等待女子而不至时,搔首踟蹰,表现出一种着急与迫切的情绪,而女子终于姗姗来迟后又很欣喜,一个前后态度的转变便将恋爱中的人特点就勾画出来了。 因为诗歌形成的历史背景和作者性格的不同,诗歌的风格自然也不同。 楚辞的作者是屈原,屈原乃楚国大夫,因向楚王忠贞直谏而受到党群小人的谗言陷害,最终被流放,乃至空有一腔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心却英雄无用武之地。屈原的内心,是希望碰上贤明能慧眼识英才的君主并展示自己的抱负,能生活在一个和平安乐的盛世中,看到平民百姓都不为自己的衣食住行而总是忧心忡忡。但是现实给了他沉重的一击,他最终认识到在实际中是无法达到这个理想的,他只能在文字中寄托自己的梦。寄情于山水,寄情于神灵,才能彻底的无视尘世的喧嚣,才能尽情的挥洒自己的思想,才能让有情人都可以成眷属,不受任何的束缚。文章表达的所有意蕴都是作者内心的想法。 而《诗经》中的诗按照现在大多数人支持的意见是孔子选诗的结果。孔子从三千余篇古诗中挑取了三百余篇写作手法较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编选入册。而这些诗多出于民间,由不同的人所作,因而风格

诗经和楚辞取名

古人起名都有寻经据典的习惯。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 中国人起名自古即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诗经、楚辞、论语、周易,都是我国文学、语言学上的经典。 中国诗文汗牛充栋,卷帙浩繁,加上名人名家极多,名句名诗更不可胜数,这就为我们取名用典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余地。以古代诗文中的典故取名的例子很多。如: 1. 益柔、念慈——《送杨氏女》韦应物,“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金庸金大侠都 用这为他的小说主人公起名字,《射雕英雄传》里的“穆念慈”。 2. 紫言——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转了个音。 3. 宛芳——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流宛转绕芳甸(diàn),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 4. 妍姿——柳永《雪梅香》,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 5. 弦思——晏几道《临江仙》,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6. 南絮——晏几道《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7. 语晖——秦观《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放花无语对斜晖。 8. 芳菲——陈亮《水龙吟》,恨芳菲世界,游人末赏,都付与莺和燕。 9. 嫣然、香飞——姜夔《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10. 香凝——吴文英《风人松》,香有当时纤手相凝。 11. 丹青、汉青、志丹、留丹——文天祥《过零汀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 12. 虚竹、竹心——白居易《池上竹》,竹解心虚即我师。 13. 云飞——刘邦《大风驼》“大风起兮云飞扬”。 14. 怡年、福永——曹操《龟虽寿》“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15. 荷风、荷香——孟浩然《夏日南享杯辛夫》“荷风送香气”。 16. 双燕、燕南——欧阳修《采桑子》“双燕归来细雨中”。 17. 雨娟——杜甫《咏竹》“雨洗娟娟净”。 18. 香韵——崔道融《梅花》“香中别有韵”。 19. 如梦、梦如——苏轼《也郊寻春》“享如春梦了无痕”。 20. 梅妆——欧阳修《蝶恋花》“呵手试梅妆”。 21. 月人——欧阳修《蝶恋花》“平林新月人归后”。 22. 兰舟、晓风——柳永《雨霖铃》“兰舟催发”、“晓风残月”。

屈原与《楚辞》

《楚辞》是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它的代表作家屈原、宋玉等人都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2年)楚国人,作品的语言和内容都具有浓厚的楚地特色,对中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 《楚辞》是诗人申述个人志向,抒发对现实不满的作品。这种具有强烈社会现实性与深刻体验的个人情感,经由文学的升华与加工,成就了《楚辞》的千古绝唱。屈原(公元前 353—前277年),名平,是跟楚王是同姓的宗室贵族,自幼禀赋聪慧,博学多闻,且通晓 治乱之道。屈原生活的时代,恰好是战国末期社会变革与动荡的时代。由于秦国实力日渐强大,各国已开始感到亡国的威胁。屈原身为楚国大臣,时刻意识到楚国面临的危机。他深知要振兴楚国,必须革除弊政,对内打破旧贵族把持朝政、因循守旧的局面,对外连齐抗秦、收复失地。可是,楚王却终日与小人为伍,疏远忠良,令忠心爱国的屈原十分痛心。后来, 楚王听信奸臣的谗言,先后把他两度放逐。《九章?惜诵》与《九章?涉江》都写于流放中,尽管历经了千辛万苦,内心痛苦彷徨,但屈原仍不失爱国的坚贞志向。公元前278年,楚国灭亡,屈原决定以死殉志。在无比的悲愤和绝望中,屈原写下了自己生命中最后一篇诗歌─《九章?怀沙》,于公元前277年夏投汨罗江(湖南湘阴东北)自杀。千百年来,屈原的作品 一直为人所吟诵和激赏不已,除却文学上的价值外,更重要的,乃是贯穿于诗篇中忠贞顽强的品格,和深厚诚挚的爱国情怀。 《楚辞》借助了许多具有隐喻性的文学手法,使诗歌充满象征性的意境,营造创造了一个个神怪百出、幻想联翩的奇幻意境。它的感情表达手法十分丰富,或表白、呼告,直抒胸臆,或咏事托物,不仅创造了深厚宽广的情感意蕴,更表现出丰富生动的人物个性。此外,《楚辞》还灵活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这形成了《楚辞》独有的象征性情感结构:宏大的体制,磅礡的气势,新颖的样式,《楚辞》因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在《楚辞》出现之前,中国的诗歌大都以四言为主,而《楚辞》中的大部分作品都运用了参差不齐的“杂言”句式,打破了四言句式的束缚。《楚辞》对后世诗歌形式的最大贡献,是创造和使用了“三字顿”的节奏。这改变了中国诗只有“二字顿”的局面,使四言诗有了向五言、七言诗转化的契机。 《楚辞》是古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是世界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典范。它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浪漫主义流派,此后汉赋的铺叙、骈文的绮丽、唐诗的飘逸,无不受其滋润;它开创和完善了赋这一文学体裁,汉赋的大行其道,六朝骈文与唐诗的形成与发展,都深受其的影响;它发愤抒志的创作观,在历史上形成了悠久的创作传统,《史记》、《老残游记》等,

《诗经》与楚辞文学常识介绍

《诗经》与楚辞文学常识介绍 导读:古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指导答案 填空部分 《诗经》与楚辞 1、(《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其收录了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的(305)篇诗歌。 2、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3、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政治倾向、崇高的爱国爱民精神,在文学史上素有“诗史”之称。 4、中唐诗人白居易大力提倡和写作“惟歌生民病”的“新题乐府”,他和元稹等发起进行的(“新乐府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理论、有实践的现实主义诗歌运动。 5、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赞誉屈原的(《离骚》)一诗“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这里的“三百篇”指的是(《诗经》)一书。 6、汉代辞赋家(贾谊)继承屈“骚”精神,创作了骚体赋《吊屈原赋》、《鵩鸟赋》,后人称誉“骚人情境,于斯犹见”。 7、建安诗人(曹植)的诗歌作品《白马篇》等以及抒情赋《洛神赋》都具有比较突出的浪漫主义倾向。 8、“思无邪”是(孔子)对《诗三百》的思想内容的评价,他

还把《诗经》的政教功用概括为“兴、观、群、怨”。 9、汉代传习《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中,鲁诗创建最早,影响也最大,它的创始人是鲁人(申培)。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辕固),他采用阴阳五行学说,以《诗》来解说《易》和律历。韩诗的创始人是燕人(韩婴)。毛诗是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所创,特点是以诗论史。四家诗中,被称为“今文三家”或者“三家诗”的是(鲁诗)、(齐诗)、(韩诗)。 10、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所作的(《毛诗传笺》)一书,集今古文经学研究之大成,主要为毛氏的《诗故训传》作注。三家诗自此渐渐衰亡。 11、唐代孔颖达主持撰定70卷的(《毛诗正义》)集唐前汉学之大成,是唐代科举考试的官定标准《诗经》教本,在《诗经》研究史上,是《毛传》、《郑笺》之后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12、南宋朱熹的(《诗集传》)是宋代《诗经》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13、所谓的“六诗”之说出自《周礼?春官?大师》,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 14、“四始”说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他以(《关雎》)为国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 15、“四诗”说也称“二南独立说”,由北宋苏辙首倡,他在自

诗经和楚辞的区别

楚辞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发展起来的,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由于地理、语言环境的差异,楚国一带自古就有它独特的地方音乐,古称南风、南音;也有它独特的土风歌谣,如《说苑》中记载的《楚人歌》、《越人歌》、《沧浪歌》;更重要的是楚国有悠久的历史,楚地巫风盛行,楚人以歌舞娱神,使神话大量保存,诗歌音乐迅速发展,使楚地民歌中充满了原始的宗教气氛。所有这些影响使得楚辞具有楚国特有的音调音韵,同时具有深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浓厚的巫文化色彩。可以说,楚辞的产生是和楚国地方民歌以及楚地文化传统的熏陶分不开的。 同时,楚辞又是南方楚国文化和北方中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春秋战国以后,一向被称为荆蛮的楚国日益强大。它在问鼎中原、争霸诸侯的过程中与北方各国频繁接触,促进了南北文化的广泛交流,楚国也受到北方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正是这种南北文化的汇合,孕育了屈原这样伟大的诗人和《楚辞》这样异彩纷呈的伟大诗篇。 诗经》和《楚辞》都是我国先秦时代最重要的诗歌著作。它们一个代表现实主义,一个代表浪漫主义,对我国后世诗歌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们虽然都因同出于华夏文化之源而有许多共同点,但也由于各自产生时代、地域等的不同以及作者身份、地位和阅历等的差异,彼此间又在创作精神、思想内容、语言形式、传统道德观念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别。分析和比较这些异同和差别,这对于更好地认识、了解这两部作品的性质和特点是不无意义的。 中国传统的诗歌创作,广而言之,中国传统的文学创作,都离不开两种风格样式,即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而这两种所谓主义的源头,前者为《诗经》,后者当推《楚辞》。 《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它收录了殷商至春秋中叶大约600多年的305篇诗歌作品。这305篇又大致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其中占绝大多数的风,即“十五国风”共计160篇,因为这160篇“风”多为诗官采诗于民间,因此,《诗经》可以大致认为是“平民文学”,即不是某个特定的文人卿士(或者说职业诗人)的作品。《楚辞》则不同,《楚辞》所收录的作品,均为一些有名有姓的专职作家所作,诸如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都为一代诗赋大家,且在文史上留名。楚辞形成较晚,以屈原为宗,也应到战国后期。就地域来说,诗经以北方为主的广大地区,而楚辞仅限于南方楚地,它的产生与发展与楚地的地域特色——诸如语言、风俗等密不可分,与现在的粤语音乐一样,纯属一种地区文化。 另外,从内容上,《诗经》涉猎面很广,有男嗔女怨的婚恋诗,以《南风?关雎》为代表;有写奴隶辛劳的怨刺诗,如《魏风?伐檀》和《魏风?硕鼠》姊妹篇;又有幽怨反侧的思妇诗,如名篇《王风?于役》;又有表达士大夫爱国意识的忧患诗,诸如《王风?黍离》、《小雅?节南山》和《小雅?雨无正》等等,几乎各个方面都有涉及。概括的说来,《诗经》所反映的是各阶层的人,特别是平民(包括奴隶、服役者这样的下层劳动者)真实的生活和情感。与之不同的是《楚辞》,《楚辞》为文人士大夫所作,表达的多为士大夫阶层对现实的情感流露,多为抒情言志,如屈原的《离骚》,如司马迁所说“离骚者,犹离忧也”,即屈原遭逐之后,苦闷之情的表述;又如《天问》,简直就是作者“忧心愁悴,彷徨山泽,……仰天叹息,……呵而问之”(王逸语)。需要说明的是,即便如此,楚辞中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操与诗经是一脉相承的,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如一条红线贯穿始终。 前面说到,《诗经》可看作是“平民文学”,因此,《诗经》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平淡、自然与“写实”。上升到一个高度,便是所谓的诗歌现实主义传统。《楚辞》是文人之作,这就理所当然牵扯到文采。楚辞,无论是屈原的《离骚》还是宋玉的《九辩》,都是意境开阔、尽显文采,且想象丰富、纵横驰骋,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欲言此而先言它,善用比喻。像《离骚》开篇,谈作者的显赫身世就用了整整一大段:“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这是何等的大气!

屈原与楚辞

知识梳理】——屈原与楚辞 屈原与楚辞 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 一、楚文化源于中原文化,受少数民族文化影响。 二、政治思想方面和中原很一致。 三、习俗和审美趣味上“信巫鬼,重淫祀”(《汉书·地理志下》),崇尚巫风的习气受夏商文化和当地土著民族风气的影响。对楚国审美风气影响明显,使其艺术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富有飘逸、艳丽、深邃等美学特点。 四、楚当时由盛而衰,内部政治黑暗,贵族间相互倾轧的社会现实。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一、屈原生平及思想。 (一)两次放逐经历。一次汉北,一次江南,积聚了深厚的悲痛和思念之情。 (二)主张联横,对理想充满信心,对遭到的不公正待遇充满了哀怨、愤激。 二、楚辞。【考点1】【重要考点】【名词解释】 (一)“楚辞”之名始见于汉武帝时,这时已经成为专门学问,与“六经”并列。(二)宋黄伯思《翼骚序》云:“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楚辞”是指有楚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创作的诗赋。(三)直接渊源是《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祭歌的浪漫精神,影响了楚辞的表现方法及风格特征。由于楚辞和汉赋间的渊源关系,所以屈原作品又称“屈赋”。(四)西汉末,刘向辑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编成《楚辞》。《汉书·艺文志》载屈赋25篇,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认为屈原所作有《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远游》、《卜居》共24篇。王逸《楚辞章句》目录中,除去《远游》、《卜居》、《渔父》、《大招》,屈原的作品共计23篇。 《离骚》 一、概述。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 (一)“离骚”解释。司马迁:遭受忧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王逸:离别的忧愁,《楚辞章句》云:“离,别也;骚,愁也。”【考点2】【次要考点】【填空】 (二)一般认为写于屈原离开郢都往汉北之时。 二、思想。【考点3】【重要考点】【简答】 (一)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宗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感情反复迸发,形成回旋复沓的特点。 1、大致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到“岂余心之可惩”,自叙家世生平,认为自己具有“内美”。他坚持自我修养,希望引导君王兴盛宗国,实现“美政”理想和情操。 2、后部分幻漫诡奇,以象征性行为,突出屈原对宗国的挚爱之情。 (二)主旨是爱国和忠君。

(2020年编辑)诗经楚辞与取名

现将楚辞取名理出,以供飨鉴。 因取名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故普遍认为楚辞适合取男名。其实在古代,名字的性别色彩较淡,譬如韩嫣、陈琳皆为男子名,伏寿、曹节却是女子名。通观《楚辞》,行文相当之瑰丽,《诗经》创现实主义之源,而《楚辞》创浪漫主义之宗,这其中诸多的美词,不乏适合女孩取的名字。此次着手整理的,则是偏男性和中性化的名字(特别好的女孩名也会列出)。同样的,那就是因为过于古典而不可避免的“老土”了。 P.S.笔者只是个单纯的国学爱好者,并非取名专家,还请网友莫问我具体的取名事宜。 ===================纠===结===的===分===界===线=================== 开了这篇帖子我便悔之不及,这几乎等于把整本楚辞串讲一遍,我自问绝没有这种能耐;再加上期间出门旅行和工作变动,以致久未更新。 终究不忍烂尾。现找来《楚辞》(中华书局2010年版,林家骊译注)恶补,且学且写罢。大学时上过林老师的中国古代文学课,他是楚辞学研究的专家。本文中涉及译注的,多参考此书。 2012.04.28 ===================正===文===的===分===界===线=================== 1、伯庸。《离骚》:“朕皇考曰伯庸”。譬如作家马伯庸…… 2、正则、灵均。《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公正而有法则。灵均:灵善而均调。屈原名平,字原,正则是对“平”字进行的解释,灵均是对“原”字进行的解释。 3、修能。《离骚》:“又重之以修能”。修能:即美好的外表仪形。一释为很强的才干和能力。 4、骐、骥。《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骐骥:骏马。 5、峻茂。《离骚》:“冀枝叶之峻茂兮”。峻茂:犹繁茂。 6、信芳。《离骚》:“苟余情其信芳”。如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 7、圣哲、茂行。《离骚》:“夫维圣哲以茂行兮”。圣哲:具有超人的道德才智的人。茂行:德行充盛。 8、曼路。《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望舒。《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望舒:神话中为月驾车的神。如写《雨巷》的诗人戴望舒。 10、陆离。《离骚》:“斑陆离其上下”。陆离:光辉灿烂的样子。我们对于该词的认知多来自于成语“光怪陆离”,意指色彩繁杂、变化多端。 11、珵美。《离骚》:“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珵:美玉。 12、云旗。《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云旗:绘有云霓的旗帜。 ===================九===歌===的===分===界===线=================== 1、辰良。《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辰良”系“良辰”之倒文,指好时光。易被读作“乘凉”。 2、玉锵、璆鸣。《九歌·东皇太一》:“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诗曰:佩玉锵锵。璆(音求):美玉。 3、安歌。《九歌·东皇太一》:“疏缓节兮安歌”。安歌:神态安详地唱歌。有一句唐诗说:“安歌送好音”。

诗经楚辞与取名

诗经楚辞与取名 现将楚辞取名理出,以供飨鉴。 因取名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故普遍认为楚辞适合取男名。其实在古代,名字的性别色彩较淡,譬如韩嫣、陈琳皆为男子名,伏寿、曹节却是女子名。通观《楚辞》,行文相当之瑰丽,《诗经》创现实主义之源,而《楚辞》创浪漫主义之宗,这其中诸多的美词,不乏适合女孩取的名字。此次着手整理的,则是偏男性和中性化的名字(特别好的女孩名也会列出)。同样的,那就是因为过于古典而不可避免的“老土”了。 终究不忍烂尾。现找来《楚辞》(中华书局2010年版,林家骊译注)恶补,且学且写罢。大学时上过林老师的中国古代文学课,他是楚辞学研究的专家。本文中涉及译注的,多参考此书。 1、伯庸。《离骚》:“朕皇考曰伯庸”。譬如作家马伯庸…… 2、正则、灵均。《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公正而有法则。灵均:灵善而均调。屈原名平,字原,正则是对“平”字进行的解释,灵均是对“原”字进行的解释。 3、修能。《离骚》:“又重之以修能”。修能:即美好的外表仪形。一释为很强的才干和能力。 4、骐、骥。《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骐骥:骏马。 5、峻茂。《离骚》:“冀枝叶之峻茂兮”。峻茂:犹繁茂。 6、信芳。《离骚》:“苟余情其信芳”。如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 7、圣哲、茂行。《离骚》:“夫维圣哲以茂行兮”。圣哲:具有超人的道德才

智的人。茂行:德行充盛。 8、曼路。《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望舒。《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望舒:神话中为月驾车的神。如写《雨巷》的诗人戴望舒。 10、陆离。《离骚》:“斑陆离其上下”。陆离:光辉灿烂的样子。我们对于该词的认知多来自于成语“光怪陆离”,意指色彩繁杂、变化多端。 11、珵美。《离骚》:“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珵:美玉。 12、云旗。《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云旗:绘有云霓的旗帜。 ============================================== 1、辰良。《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辰良”系“良辰”之倒文,指好时光。易被读作“乘凉”。 2、玉锵、璆鸣。《九歌·东皇太一》:“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诗曰:佩玉锵锵。璆(音求):美玉。 3、安歌。《九歌·东皇太一》:“疏缓节兮安歌”。安歌:神态安详地唱歌。有一句唐诗说:“安歌送好音”。 4、浩倡。《九歌·东皇太一》:“陈竽瑟兮浩倡”。“浩倡”又作“浩唱”,和上句“安歌”相对应。取名时可改为“浩昌”。下文《九歌·少司命》中还有“浩歌”。 5、乐康。《九歌·东皇太一》:“君欣欣兮乐康”。乐康:安乐貌。 6、齐光。《九歌·云中君》:“与日月兮齐光”。有点“曌”字的感觉呢。 7、宜修。《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宜修:修饰得宜,恰到好处。《甄嬛传》里的皇后名字……

诗经和楚辞的不同

诗经和楚辞的不同 【对诗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转载过去,本知识来源于网络,笔者只是拿来 给大家分享,希望不要在此对本文发表评论】《诗经》和《楚辞》都是我国先 秦时代最重要的诗歌著作。它们一个代表现实主义,一个代表浪漫主义,对我 国后世诗歌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们虽然都因同 出于华夏文化之源而有许多共同点,但也由于各自产生时代、地域等的不同以 及作者身份、地位和阅历等的差异,彼此间又在创作精神、思想内容、语言形式、传统道德观念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别。分析和比较这些异同 和差别,这对于更好地认识、了解这两部作品的性质和特点是不无意义的。中 国传统的诗歌创作,广而言之,中国传统的文学创作,都离不开两种风格样式,即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而这两种所谓主义的源头,前者为《诗经》,后者当 推《楚辞》。《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它收录了殷商至春秋中叶大约600多 年的305篇诗歌作品。这305篇又大致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其中占绝大多 数的风,即"十五国风"共计160篇,因为这160篇"风"多为诗官采诗于民间, 因此,《诗经》可以大致认为是"平民文学",即不是某个特定的文人卿士(或者说职业诗人)的作品。《楚辞》则不同,《楚辞》所收录的作品,均为一些有名有姓的专职作家所作,诸如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都为一代诗赋大家, 且在文史上留名。楚辞形成较晚,以屈原为宗,也应到战国后期。就地域来说,诗经以北方为主的广大地区,而楚辞仅限于南方楚地,它的产生与发展与楚地 的地域特色--诸如语言、风俗等密不可分,与现在的粤语音乐一样,纯属一种 地区文化。另外,从内容上,《诗经》涉猎面很广,有男嗔女怨的婚恋诗,以《南风•;关雎》为代表;有写奴隶辛劳的怨刺诗,如《魏风•;伐檀》和《魏风•;硕鼠》姊妹篇;又有幽怨反侧的思妇诗,如名篇《王风 •;于役》;又有表达士大夫爱国意识的忧患诗,诸如《王风•;黍离》、《小雅•;节南山》和《小雅•;雨无正》等等,几乎各个方 面都有涉及。概括的说来,《诗经》所反映的是各阶层的人,特别是平民(包括奴隶、服役者这样的下层劳动者)真实的生活和情感。与之不同的是《楚辞》,《楚辞》为文人士大夫所作,表达的多为士大夫阶层对现实的情感流露,多为 抒情言志,如屈原的《离骚》,如司马迁所说"离骚者,犹离忧也",即屈原遭 逐之后,苦闷之情的表述;又如《天问》,简直就是作者"忧心愁悴,彷徨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