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语文:26清平乐 村居(教学方案)

五年级语文:26清平乐 村居(教学方案)

五年级语文:26清平乐 村居(教学方案)
五年级语文:26清平乐 村居(教学方案)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五年级语文:26清平乐村居(教

学方案)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五年级语文:26清平乐村居(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朗读和背诵课文。

2.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多层次阅读中体悟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先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小手,和我一起来写课题。(师板书)2.这是一篇新课文,谁来把课题读一遍。

▲对:真好,读正确了。

▲错:不错,五个字读对了四个字。谁能告诉我,这个字还有

什么读法?(yuè)对了,这个地方应该读——(yuè)。“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读课题时,中间注意停顿,你再读一遍好吗?

3.读到“村居”,我们就想到了农村。能告诉我,在你的脑海中,农村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4.读到“村居”。我们也会自然而然想起清朝高鼎的那首《村居》。草长莺飞——(生接着背,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辛弃疾笔下的“村居”呀,又是一番情景,那就让我们走进这里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词韵。

1.打开书到142页,作为高年级的同学,老师相信你们的读书能力。先自由读一读,要读得字正腔圆。说“字正”,音要读得准。“腔圆”,要听你的声音的圆润与洪亮。开始吧!(生自由读课文)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①好的,现在谁来把课文给大家读一读?其余同学可要认真听

哦,他读的时候,自己也要在心中跟着念,把每个字给念准了。

②相机引导:

▲书后的三个生字念准。“翁、锄、莲”

▲翁媪、“溪头卧剥莲蓬”

③字都念准了。现在,谁愿意看着屏幕读读?在他读之前,老师有一点小建议。读词跟读诗一样要慢点,这首词分两段,以空行为标记。我们称为上阕和下阕,也可以叫上片和下片。上下两片之间停顿稍长一些。开始吧!

④你瞧,这“小、草、好、媪”,读得多好!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字正腔圆地读一读。

3.打着节拍念词。

二、精读课文,品悟词意。

1.(出示插图)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人还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联系插图,哪些句子你自己就能读懂?

▲茅屋青草图:

刚才她看到的这幅画中有茅屋,诗中说——(茅檐)。特点是—

—(矮小)所以你会读呀!诗句中的这句“茅檐低小”你用自己的话理解出来了

“青青草”:你发现了最精彩的。“青青草”是怎么样的草?不是“草色遥看近却无”,而是——

那就把你看到的这两句读给我们听。(指导朗读。那绿绿的草,仿佛那绿色的生命一般,我怎么人心踩上去?我要慢慢地、慢慢地瞧呀!)▲翁媪聊天图:

他们在茅檐下可能在……

想象他们怎样得相媚好?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我仿佛听发哦翁(媪)说:“”

▲大儿锄豆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中儿织笼图:他织鸡笼的样子,你能送他一个什么成语?

(指导朗读这聚精会神应该送到那个字眼上让我们感受到他真的聚精会神。)

▲小儿剥莲蓬图:

在他的眼前可是一片荷塘哦,看到这荷塘,我们会想起——接

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26、清平乐村居优质课说课稿

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26、清平乐村居》优质课说课稿 古诗词教学的五重境界 清平乐村居一课的设计意图 南通市实验小学褚嘉耘 人类的发展是不能割断历史的,是有根的。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努力挖掘中国母语的“根性”来营养儿童。而古诗词恰恰是这种“根性”的浓缩、精粹,是营养儿童言语生命的佳品。近年来,我们致力于古诗词的教学研究,尝试着概括出古诗词教学的五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吟 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第一重境界,也是古诗词教学的根本途径。古诗词语言凝练,情辞并发,意境深远,同时又兼具音乐的特质,一唱三叹,余味无穷。因此,我们倡导古诗词就要用古诗词的方式来教,要把古诗词教成古诗词。吟诵是古诗词披文入情,披文解义的入口,同时它又是化我入诗,内化于心的入口。在《清平乐村居》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们让吟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其特有的教学功效。初读吟诵,在于熟悉字面,疏通

诗句,直觉感受;反复吟诵,在于体味品悟,具象入境,加深感受;熟记吟诵,在于情感体验,蓄势而发,抒发感受。 第二重境界:品 古诗词创作的年代十分久远,再加上篇幅短小,用字遣词非常精炼。有时甚至和我们平常说话、写作不大一样。所以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注重字词的品味。它有三个层面,一是“扎扎实实”,也就是做到生字音形义联系实在,识读写用实在;二是“知冷知热”,也就是字词的教学要注意情感温度的饱满;三是“有源有脉”,也就是字词的教学要注意汉字背景文化的渗透。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根据字词的特点,采取集中和分散识字相结合,突出了“翁媪”的部首表义特点,“吴音”的地域文化特点,并借助了词典(“无赖”)、插图(“相媚好”)等媒体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剥”)来辅助教学。细细地品,品出了“最‘喜’小儿无赖”、“‘醉’里吴音相媚好”特有的韵味和魅力。 第三重境界:象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古诗词的这种画面感是由所描写的具体物象呈现出来的。古诗词教学依文而想,具象成画,是第三重境界。物象是诗词中静

《清平乐村居》(第一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醉乡有多浓,忧国就有多深 ——《清平乐村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评析[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6课《清平乐村居》 [教材简析]: 夕阳西下,翠竹木屋,安详而又甜蜜;茵茵绿草,透露着大自然的气息;层层梯田,诉说着田园的忙碌;潺潺小溪,流淌着乡村的恬静。多么充满诗意,多么令人沉醉!这是人们向往中的农村画卷。 整首词分上阕和下阕,词人并无浓墨涂彩,而采用白描手法,却栩栩如生地写出了一家五口的农村生活。构思巧妙,以“小溪”贯穿全词;画龙点睛刻画了“翁媪”和“小儿”;色彩明丽,既有“白发”之白,又有大片的绿——溪中的水、溪上的草、田里的豆苗,甚至我们也能从“莲蓬”想到多姿多彩的莲花还有那无尽的蓝天;更有“醉里吴音”就在这如诗如梦的优美画面上添上了音响、情趣,使之更为亲切动人。这简直就是一张温馨和谐、安定详和的乡村生活动态画卷。 心醉的背后是心忧,是心碎。,那份醉乡就有多浓忧国有多深。此刻,我仿佛正和词人一同站在小溪的对岸,专注地欣赏着这一幅我们共同向往的农村画卷,更清晰地感受着辛弃疾的那一份“醉乡”,那一份“忧国”。 [教学思路]: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本课的教学设计成:线---面---想象----

情感的设计理念。让学生以“溪”为线,了解画面,认识人物,充分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让学生以“色彩”为面,展现了田园的美丽色彩,可以充分的理解这首词的含义。让学生以声音想象为突破,展现了田园优美画面,使的画面“活”起来,让学生进入情景,让学生以作者情感为依托,体会作者的忧国与醉乡。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育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感受江南乡村的清新秀丽、安宁祥和之美,领悟作者那忧国忧民的壮烈情怀。 [教学过程及评析]: 一、简介体裁,呈现画面的线条美。 1、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文体——词。同学们会背词吗?我们以前曾经学过:李清照《如梦令》,苏轼《水调歌头中秋》。指名背诵。 2、背诵这些词,你们发现词与诗有什么不同之处? 小结:词起源于唐朝,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一般为上下阕。 3、现在边听老师朗读这首词,边看老师画出这首词的简笔画。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6课《清平乐·村居》同步练习C卷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6课《清平乐·村居》同步练习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0题;共110分) 1. (6分)下面这些诗句很有意思,你能试着用“花名”把它们补充完整吗? 稻花桃花荷花杏花梨花菊花 ①待到重阳日,还来就________。 ②________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③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________村。 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________别样红。 ⑤________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________开: 2. (8分)比一比,再组词 檐________媪________卧________笼________ 瞻________温________朴________聋________ 3. (6分)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草铺________(pū pù)横________(hén héng)野亡________(wú wáng)赖 剥________(bō bāo)莲蓬停棹________(diào zhào)清平乐________(yuèlè) 4. (5分)看拼音,写词语。

máo yán jīlóng chúdòu zuìjiǔmíng mè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5分)根据古诗写诗意,根据诗意写古诗。 ①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②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子,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 6. (8分)组词。 牧________ 哀________ 醉________ 遮________ 枚________ 蓑________ 碎________ 蔗________ 7. (3分)判断正误。 ①本文的体裁是词,“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才是真正的题目。________ ②“最喜小儿无赖”中的“无赖”是指小儿子不懂事,不劳动只顾着吃莲蓬。________ ③这首词的作者是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作者通过对农村清静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________ 8. (5分)看拼音,写词语。 lián peng dīxiǎo wúlài wēngǎo xiǎo x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2分)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清平乐________(A.yuè B.lè) 卧剥________(A.bāo B.bō) 10. (5分)你读懂这两首古诗词了吗?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练习。 结合具体的诗句,说一说《宿新市徐公店》和《清平乐》这两首诗词各自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生活情景。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26《清平乐村居》课课练 苏教版

26清平乐村居 课内基础提优夯实课内基础,你就拥有了遨游语言天空的翅膀……( 一、拼音小关卡。 1.认真拼读写同音字。 chú()强扶弱()旧布新()师 lián 轻移()步()中三元()贫惜老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写在括号里。 (1)(bōbāo)剥.削()剥.皮()剥.夺() (2)(lónɡlǒn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鸡笼.() (3)(yuèlè)清平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二、积累展示厅。根据诗歌内容和你的理解,完成填空。 1.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________代词人________写的。题目中的________是这首词的词牌名,________是这首词的题目。 2. 这首词通过对农村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描写及对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刻画,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三、词句欣赏屋。阅读词句,完成练习。 1.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解词。 相媚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翁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解词。 无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卧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 此说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拓展提优瞧,课外的世界更精彩! 一、信息袋袋库。下面关于辛弃疾的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是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B. 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 C. 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婉约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五年级语文上册 26《清平乐村居》课课练 苏教版

26 清平乐村居 课内基础提优夯实课内基础,你就拥有了遨游语言天空的翅膀……( 一、拼音小关卡。 1.认真拼读写同音字。 chú()强扶弱()旧布新()师 lián 轻移()步()中三元()贫惜老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写在括号里。 (1)(bōbāo) 剥.削( ) 剥.皮( ) 剥.夺( ) (2)(lónɡlǒnɡ)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 鸡笼.( ) (3)(yuèlè) 清平乐.(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二、积累展示厅。根据诗歌内容和你的理解,完成填空。 1.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________代词人________写的。题目中的________是这首词的词牌名,________是这首词的题目。 2. 这首词通过对农村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描写及对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刻画,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三、词句欣赏屋。阅读词句,完成练习。 1.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解词。 相媚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翁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解词。 无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卧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 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拓展提优瞧,课外的世界更精彩! 一、信息袋袋库。下面关于辛弃疾的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是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B. 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 C. 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婉约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D. 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二、快乐阅读吧。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苏教版五年级(上)《第26课 清平乐 村居》同步练习卷(2)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6课清平乐村居》同步练习卷(2)二、标题 1.(3分)看拼音,写词语。 wēng ǎo chúdòu lián peng wúyīn jīlóng。 2.(3分)给多音字组词。 乐lèyuè 发fāfà 剥bāo bō 笼lóng lǒng。 3.(3分)根据读音写出合适的字。 mèi:姐力明相 lián:系爱花忙 qīng:翠脆诉巧。 4.(3分)查字典,填空。 (1)“媪“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再查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音节。它在文中的解释是。 (2)“卧“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第六画是。 5.(3分)指吴地的方言。 彼此之间很亲热。 指老年夫妻。。 6.(3分)根据这首词的内容填空。 (1)《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其中“”是词牌名,“”是题目。词作者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全词通过对农村的环境的描写,对的刻画,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第1页(共3页)

(2)作者将、、、、、等人和景色巧妙结合在一幅画面中,构成了淡雅、质朴的艺术境界,恰似一个桃花源,令人神往。7.(3分)解释下列带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茅檐 ..青青草。 ..低小,溪上 茅檐:溪上: (2)醉里吴音相媚好 ..。 .......,白发谁家翁媪 醉里:吴音: 相媚好:翁媪:。 第2页(共3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6课清平乐村居》同步练习卷 (2) 参考答案 二、标题 1.翁媪;锄豆;莲蓬;吴音;鸡笼;2.快乐;音乐;发现;头发;剥皮;剥削;笼子;笼罩;3.妹;魅;媚;媚;联;怜;莲;连;青;清;倾;轻;4.女;9;A;ǎo;年老的妇女;W;wò;卜;七;竖;5.吴音;相媚好;翁媪;6.清平乐;村居;辛弃疾;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喜爱;向往农村安宁平静的生活;茅檐;小溪;青草;老翁;老媪;三儿;7.茅屋;溪边;有些醉意.;吴地的方言.;彼此之间很亲热;老年夫妻; 第3页(共3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 清平乐 村居 课时练习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时练习 班级: 姓名: 26 清平乐 村居 【课内训练】 一、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翁.(w ēng w ōng)媪 无赖.(l ǎn l ài) 鸡笼.(l óng l ǒng) 卧剥.(b ō b āo) 莲蓬.(p éng f éng) 清平乐. (yu è l è) 二、给一、二行组词,其余的加换偏旁并组词。 蓬( ) 媪( ) 矛( ) 卧( ) 檐( ) 莲( ) 逢( ) 温( ) 茅( ) 柜( ) 瞻( ) 链( ) 赖?????)____()____( )____( 羽?????)____()____()____( 龙?????) ____()____()____( 相 卒?? ???)____()____( )____( 詹?????)____()____()____( 录?????) ____()____()____( 笼 三、解释词语。 茅檐: 溪上: 吴音: 相媚好: 翁媪: 溪东: 无赖: 卧: 四、课文积累与运用。 1、《清平乐·村居》是一首 ,其中“清平乐”是 ,“村居”是 。词作者是 (朝代)著名爱国词人 。全词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 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2、你知道的词牌名还有 、 、 等,辛弃疾的词还有《菩萨蛮书江西口造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3、“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由这句我想起了高鼎在《村居》中的诗句: 4、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每一个朝代几乎都有着它主流的文学体裁,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5、描写儿童活动的诗歌: 村居 【清】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6、描写不同季节的风的诗词: ①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②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④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练习7 一、写出下列人物分别属于哪个朝代。 吴王夫差( ) 林则徐( ) 王勃( ) 苏轼( ) 越王勾践( ) 诸葛亮( ) 李白( ) 刘备( ) 二、有一些姓氏,读音和我们通常的读法不一样,你能读对吗? 任达华( ) 华国锋( ) 冼星海( ) 解东( ) 单田芳( ) 朴诗礼( ) 燕子平( ) 应强( )

五年级语文:26清平乐 村居(教学方案)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五年级语文:26清平乐村居(教 学方案)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五年级语文:26清平乐村居(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朗读和背诵课文。 2.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多层次阅读中体悟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先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小手,和我一起来写课题。(师板书)2.这是一篇新课文,谁来把课题读一遍。 ▲对:真好,读正确了。 ▲错:不错,五个字读对了四个字。谁能告诉我,这个字还有

什么读法?(yuè)对了,这个地方应该读——(yuè)。“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读课题时,中间注意停顿,你再读一遍好吗? 3.读到“村居”,我们就想到了农村。能告诉我,在你的脑海中,农村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4.读到“村居”。我们也会自然而然想起清朝高鼎的那首《村居》。草长莺飞——(生接着背,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辛弃疾笔下的“村居”呀,又是一番情景,那就让我们走进这里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词韵。 1.打开书到142页,作为高年级的同学,老师相信你们的读书能力。先自由读一读,要读得字正腔圆。说“字正”,音要读得准。“腔圆”,要听你的声音的圆润与洪亮。开始吧!(生自由读课文)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①好的,现在谁来把课文给大家读一读?其余同学可要认真听

26清平乐村居第2课时

26清平乐村居 第2课时上课时间:2013年1月10日 总课时数: 65 教学目标: 1、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体会词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同时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读一读词,看一看画,想一想每句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 2.交流: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分别解决。 翁:上了年纪的男子。媪:上了年纪的妇女。翁媪:一对老年夫妻。 看图理解: “檐”是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茅檐”这里指茅草屋。卧剥:趴卧在地上剥莲蓬。 老师点拨: 吴音:吴地的方言。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热。 无赖:现代的意思是指“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但在这首词中是“顽皮”的意思,是对小孩的爱称。 3.逐句朗读,同桌合作说一说每句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句子画下来。 4.交流:这首词中哪些句子比较难于理解? 出示: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古诗词中,有时为了对仗、合仄或押韵的需要,常常把其中的词句倒过来写,这叫“倒装”。这句便是,按我们现代的习惯,应该写成这样:出示:谁家白发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 (2)是谁“醉”了?为什么会醉的呢? (3)想一想:老俩口一边喝酒,一边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说说词意:不知是谁家的白发苍苍的老俩口,喝过几杯酒后,正醉醺醺地用吴地方音亲热地叙说着家常呢…… 5.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词的意思。https://www.doczj.com/doc/9112001743.html, 低矮的茅屋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溪边长满了了青青的小草。不知是谁家的白发苍苍的老俩口,喝过几杯酒后,正醉醺醺地用吴地方音亲热地叙说着家常呢…… 大儿子正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忙着编织鸡笼。最讨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十分顽皮,正趴卧在溪边剥吃着刚刚摘下的莲蓬呢。 提示:“锄豆”意为“在豆地里锄草”。(回忆“锄禾日当午”的“锄”也即此意。) 四、品读欣赏。 1.诵读全词,读好每句的节奏。指名读。 2.朗读古诗词,要很好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情怎样? 3.联系全词,谁醉了?仅仅是因为喝酒多而“醉”吗? 让我们来看一看: 他们生活的环境是——“溪上青青草”; 老俩口的恩爱生活——“醉里吴音相媚好”; 勤劳能干的大儿子——“大儿锄豆溪东”; 心灵手巧的中儿子——“中儿正织鸡笼”; 活泼可爱的小儿子——“溪头卧剥莲蓬”。 这样的生活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温馨、安宁、平和、幸福) 师: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翁媪陶醉了。 4.作者看到白发翁媪的生活环境,心里又想些什么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此时的作者辛弃疾是处在怎样的一种环境中。 简介辛弃疾(出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投归南宋。多年为官,42岁时遭馋言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20年之久。68岁病逝。一生力主抗金北伐,收复失地,但不为朝廷采纳。《清平乐村居》就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江西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写。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辛弃疾看到这样一幅清新淡雅、其乐融融的村居图时,他会怎样想?(向往热爱安宁平静的田园生活) 5、茅檐、小溪、青草,还有这幸福的农家,巧妙地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面,难怪词人辛弃疾如此热爱、向往这恬静的农村生活。面对如此秀丽的风光,面对

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 南通市实验小学褚嘉耘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26、清平乐村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 2.初步认识词的形式特点。 3.通过诵读、想象、体会,感受词中景美人和的意境以及词人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热爱。 4.通过想象,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词中所描述的美好情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想象词中所描写的美好情景,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教学难点】 感受景美人和的美好意境以及词人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PP T课件; 2.学生课前收集辛弃疾的资料,初步了解辛弃疾。 【教学过程】 一、词诗比读,了解词特点。 1.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yuè)村居》。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在写的时候中间要空一格,读的时候稍作停顿。 学生齐读课题。 2.提到村居,同学们还记得高鼎的诗吗? 学生齐读《村居》。 3.请同学们将这首词和高鼎的同题诗《村居》比一比,看看词和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说词和诗题目不一样,则相机教学“词牌名”。 在古代,词是和着音乐唱的。用“清平乐”这一词牌名填的词,曲调是双调,一共有四十六个字,押两个不同的韵。

★生说句子有长短,字数不同,则相机介绍词的别名“长短句”。 ★生说分成两部分,则相机介绍词的“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 二、正音识词,初读知韵律。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朗读这首词,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读课文。 2.能读准这些生字词吗? 翁wēng媪ǎo 锄(chú)豆莲蓬(peng)(péng) 学生齐读生字。 3.为了合仄押韵,词中的“蓬”要读第二声。 学生齐读“莲蓬”。 4.学生齐读多音字“剥”。 这是一个动作,同学们做做看。 5.看着“翁媪”这个词语的部首,你能猜出分别指谁和谁? 6.这首词是九百多年前写下的,其中的一些词语的意思和现在的意思不完全一样。同学们能理解吗?自己再读读看。 A引导学生结合词句的语境,为“无赖”选择正确的义项。 无赖:①蛮不讲理;②游手好闲的人;③无可奈何;④顽皮可爱,含亲昵意。 B吴音:就是吴地的方言。现在的浙江一带、上海、苏州,在古时候都属于吴国,当地的方言就被称为吴音。想听听吗?(播放上海话版朗诵《清平乐村居》) 7.生字词读正确了,也理解了。现在,同学们一定能把这首词读得更好。谁将这首词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 8.引导学生注意适当的停顿。 9.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读出节奏和韵律。 词是可以配乐歌唱的,如果我们再注意节奏和韵律,就能读得更好了。 10.教师范读。 11.第三次指名读。 三、品味想象,再读入意境。 1.同学们,读着读着,你们发现词中写了哪些景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