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_最新_考研政治_核心考点(完美整理_打印版)

2012_最新_考研政治_核心考点(完美整理_打印版)

2012_最新_考研政治_核心考点(完美整理_打印版)
2012_最新_考研政治_核心考点(完美整理_打印版)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考点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1

(2

(3(把握唯心主义的两个基本形态)

(唐刘禹锡唯物)

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4

)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马克思和旧唯物最主要区别:唯物史观)

利用,所以得到保存和留传。根源不能说主观和客观相背离,因为它是认识错误的原因,可以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

了条件。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5

没有确立科学的实

践观(重点把握)

(6)马克思主义的特点:(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 (旧唯物

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没有认为世界统一) 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

的基础之上。

(7)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

2

(一) 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

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决新问题,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④解放思想是前提,实事求是是核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目的,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3①

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4(一)

(不是以人为本),具有非理性主义的特点。

5,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二)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是抹杀了意识的主义:三个划清界限---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同不可知论、同旧唯物主义。(正确理解物质范畴要把握自然物质的多样性,客观实在性。)

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和物质不可分离,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机械唯物论;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论。

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运动绝对,静止相对,他们相互包含。

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相对静止使事物呈现多样性,是区分事物基础,衡量系和科学实验。

实践目的、手段、结果的反馈调节。

6,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及其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二)

人的意识、观念世界,是人的头脑反映和把握物质世界的精神活动、心理活动的总和;(存在主义所谓的存在是指“个人的存在”),

(主体和客体相

包括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目的和手段;创造者和被创造者;能动者和被动者)

天然自然)

属人世界)

7(二)

(1

不能说意识创造物质,可以说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2

(3机能调控。

(4

赖于物质,没有独立存在的意识和精神。)

(5能、实践效率和实践效果的评价。)

★★★(二)

坚持辨证唯物反旧唯物

9(1

(2

能的有机整体。

(3性。

(4)科学的任务:揭示事物联系,科学的突破往往表现在把看来没有联系的事物

联系起来。

(5

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三)

(3)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发展的本质:新生旧灭):①新事物代表事物发展

的基本趋势②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辨证的否定过程③在社会领域,新生事

(4去、现在和未来。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世界总过程的主导方向是前进。存在即过程,产生出来的东西都要灭亡

12(三)

(1

(2

假象也表现本质,它从反面表现事物本质

(3)本质和现象的辨证关系:①现象为感官直接感知,本质为抽象思维把握;

②现象是个别,本质是一般;③现象多变易逝,本质相对稳定;④

任何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⑤我们能够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正确分析可能性)(三)★★★

偶然包含、表

现必然,是必然的补充

可以出现,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

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趋势。必然制约偶然

③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

(三)

③因果联系是有时间顺序的联系,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但并不是任何前后相继的现象都存在着因果联系(原因和结果的界限是确定的)

15,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三) (1)概念:(质是起点前提)

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认识量

(2)量变和质变既相区别,又相联系。★★★

①其区别的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把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的依据是事物的属性和量

②其联系是相互转化和相互渗透:量变向质变转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向量变转化,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量变中渗透质变,即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部分质变;质变中渗透量变,即在质变中包含新质在量上的扩张。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由部分质变到根本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相互交替,以至无穷。(背熟)

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其形式多种多样。斗争性绝对。

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相互联结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18,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07年新改)(背熟)(三)★★ (1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的基本趋势

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变化的根据; ②外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19(三)★★★

(1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2特点。

3)矛盾解决的形式:(多选注意)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矛盾问题精髓

①区别是:普遍(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特殊(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或

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普遍和特殊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20发展动力是内部矛盾

①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集中反映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

②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深刻体现了发展的本质内涵,发展是人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人民谋发展和发展为人民的辩证统一;

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体现了辩证法的全面观点;

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五个统筹”体现了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和协调矛盾各方关系的辩证方式;

性思想。

论的区别)

主体对信息的选择表现:感觉选择;信息能动选择;自觉选择

⑤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需要发挥人的信息选择机制和信息重构机制的作用,这是主体能动性的重要表现。经验论的错误表现为:夸大了感性认识在认识中的作用

2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四) (1

新课题;经验材料;研究手段;规定发展方向

(2)认识对于实践也有巨大的反作用:思想本身不是现实力量,和实践相结合才会变现实,被群众掌握才起作用

24,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四)★感性是基础,理性是升华

③区别和联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感性认识是在理性认识指导下进行的并要发展到理性认识;在认识活动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互相渗透的。

25,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四) (1)第一次飞跃的条件:

(能动反映论和机械反映论区别:是否承认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过程的辩证法)

(2限循环;②感性-理性-实践

26,真理(四)★★★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否正确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1

(2(3

(4(5)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①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包含的,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

(6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

2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四)★★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个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28,价值及其客观性和主体性、价值评价(价值的特点)(四)

(1

价值由两方面构成一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二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价值是在二者的关系中生成的。 (2(两方面)

①价值必须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

(3★★

①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是否具有价值及何种价值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

②同一客体对于不同主体的价值是不同的,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

③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在实践中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29,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四)★

①真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客观尺度;价值是客观事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主体尺度。

②凡是真理必有价值,凡有价值的东西应不与真理相悖。相互贯通,互为前提,相互引导,实践是共同标准

③真理强调的是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的一致,价值则强调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特点(区别)

30,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四)★★★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②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2

(五)

: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范畴,它表示

人和自然的关系。

②构成要素分为两大类:实体性要素,智能性要素(科学技术、劳动组织和生产管理等)

的因素。

35

联的方式。

②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的基本内容由两部分构成:①政治法律制度

②政治法律设施

36

建筑

②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观念、宗教观点、艺术思想和哲学等社会意识形式及其联结方式。

37,意识形态与文化结构、意识形态的本质、相对独立性及其社会功能(五) (1

为意识形态。

(4)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体表现在:★判断社会意识是否先进看它

是否反映并服务于新生产方式

态是不存在的。

(5

(背熟)

★★★

后两种情况;

平有不平衡性。

意识形态功能集中体现在维护或批判社会,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上。 38

(1本质即是人化。

(2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3)人化的形式、社会的性质和多样的形态是文化的一般特征。

(4

(5代表未来发展方向④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文化。 39,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六)

(1)

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施。

40,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科技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五) ①科学技术活动是人类改造自然、控制和调节社会的一种重要活动 ②科学技术从一开始并且始终是进步的革命的因素。

③科学技术具有认识功能、生产功能、经济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和社会政治功能 ④科技革命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

⑤现代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强烈、更加深远。 41, 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的关系(六)

①社会和人是密不可分的,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

②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规律只是存在于人的活动之中并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来实现的。 ③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的活动

④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⑤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42

(1

(2反动历史人物。

(3用的代表人物。

(4)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①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发起者、当事者,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②历史人物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

③甚至对历史事件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④历史人物及其作用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受人民群众及其实践活动制约。

43

(1

(2

(七)

定对象的创造性活动。

③主体的选择有前提并受规律制约,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不能改变人类历史的总体进程。

④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46,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七)

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和主体的选择性使社会形态的更替呈现出统一性和多样性。 (1)纵向上:①统一性是社会形态运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依次更替;②多样性是不同的民族可以超越一种或几种社会形态而跳跃地向前发展。③跨越的方向、跨越的限度是受总体历史进程制约的。(2)横向上,同类社会形态既有共同的本质,又有各自特点。

47,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七)

①社会发展进程的决定性、统一性表明:总趋势是前进的

②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选择性、多样性表明:具体道路是曲折的。

③社会发展的前进性是指社会形态向前发展,包括社会形态的质变和量变。 ④社会发展过程的曲折性是指社会前进总趋势中的局部的“回复”和暂时的“倒退”。

⑤曲折前进是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实现社会形态的自我完善。

①改革是社会发展中经常出现的、具有相当普遍性的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基本形式。

②社会改革是走向社会革命的一个步骤,是革命的前提和准备;

③在革命后,改革是巩固革命成果、完善社会制度、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④改革和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的两种方法和手段,互相补充

⑤改革是一种“制度创新”,用新体制取代旧体制,是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49

(背熟)(七)★★★

(1质,即人的社会性。

(2

会性。

③社会属性才是人的特殊本质所在。在阶级社会表现为阶级性。 (3)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的贡献。

的尊重和满足。

(4

是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0 (背熟)(七)★★

(1

①自由是建立在必然性的基础上的,必然既是自由的限度,也是自由的根据

②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这是指人的意志自由

③自由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这是指人的行动自由,

(2)自由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状态,人的自由的真正实现就是人类的解放。 (3能力的发展

(4(5)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 (6)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三个阶段

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

1,导论

价值论)(一)

②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经研究出发点。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2(二)★★ :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是通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具体劳动创造 :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抽象劳动

创造

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使用价值在交换时进行量比较的基础。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生产者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⑤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决定的。

⑥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3,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二)

①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

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④商品的价值量只能决定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中实现的。

⑤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量等于倍加的或自乘的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量 4,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二)★

①商品的价值量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率是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

②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③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取决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

5,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二)★★货币之所以能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是因为金银

质的具体体现。

1、2是基本职能。

6

★★

③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待售商品数量*价格/货币流通速度(同

一单位货币平均周转次数)

④在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产生后,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货币流通速度。(了解)

7

值,只是代替金属货币主要

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可按汇率兑换,还可充当储蓄手段,但是不能充当储藏手段。纸币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中产生。

之间的信用关系。

8,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二)

①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

遍上涨的现象

物价下跌现象

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都不利于经济的正常发展。 9,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二)★★ ①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②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10,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二)

①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商品的价值通过商品的价格表现出来。

②现实的交换活动中,由于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③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仅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相反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11,市场机制(二)

①价格、竞争、供求等市场要素的相互作用构成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市场机制 12,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二)★★ ①自发调节资源配置;②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管理,促进生产力发展;

③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13,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时代性(二) ①科学的理论本质上是不断发展的理论。

②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运用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诸多现象的本质。 ③列宁继承劳动价值论,分析了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

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结合新情况运用劳动价值论,做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新解释。

14,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二)

①分工的发展、生产社会化水平的提高,使生产过程中,价值由“总体工人”共同创造价值。

②“总体工人”包括直接生产工人,科技劳动者,和管理劳动者。 ③创造精神财富,特别是科技财富的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15

(1,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2决定的

(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条件:①人身自由②一无所有 (4)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①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 ②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

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培训出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

(5)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包含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

6)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源泉。 (7)劳动力的使用能为他的购买者创造剩余价值。 1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征(三)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①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②生产剩余价值的

价值增殖。

(2)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对于工人来说,是一种经济强制性的劳动。 ★

③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

了依据。为理解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分配等理论奠定了基础。

18,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 ①土地、设备、原材料等要素是商品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和劳动结合生产出使用价值。

②在剩余价值生产中,它们是工人的活劳动的吸收器,是给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

③本身不创造价值,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的劳动产品中去,劳动者的活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源泉。

19,剩余价值率(三) m ’=m/v ★★★剥削程度还可以=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

度。资本家要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可以通过两条途径:①

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②增加可变资本总量。

★★

v ;而劳动创造v+m

③劳动不是商品,劳动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劳动力和劳动不能混为一谈。

④资本家在劳动力市场上购买的是工人的劳动力,支付的是工资。

⑤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掩盖了剥削。

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

工作日长度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③相对剩余价值是以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是全社会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④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它们都靠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是商品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个别企业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得到更多的剩余价值。

②某个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具有暂时性。

③追求剩余价值的动力和竞争的压力,迫使每个资本家都必须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当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到先进企业水平时,超额剩余价值转化为相对剩余价

值。

⑤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本家竞相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使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资本家的内在欲望和外在压力

剩余价值动力。 ②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的必然趋势。

③资本积累不仅是剥削工人的结果,而且又是扩大对工人剥削的手段。 ④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去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24,资本有机构成(三)★★

①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叫做

②等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物质形态:资本技术构成;价值形态:资本价值构成。

③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剩余价值而不断改进技术、更新设备,使不变资本增大,可变资本相对缩小,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25,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三)★★★

(1

可以采取吞并的形式(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组织股份公司的形式,借助于竞争和信用两个杠杆来实现。

(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区别在于:

①资本积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资本集中则不会,只改变资本家之间的分配。 ②资本积聚的增长要受到社会财富的绝对增长数额的限制,从而增长比较缓慢;

③资本集中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大量的资本。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

(3)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联系在于:

①资本积聚使个别资本总额增大,竞争实力增强,从而会加速资本集中的进展;

②资本集中使个别资本总额增大,有利于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增大资本的积聚。

26,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商业利润的实质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时,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形式。②利润形式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利

=m/c+v

资本增殖程度。

④影响利润率因素:剩余价值率、有机构成、资本周转速度、不变资本的节省、原材料价格

27

(1的竞争形成的。 (2)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 (3)剩余价值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表现为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

润,即形成平均利润。

(4)平均利润率水平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

①各部门利润率水平,②利润率不同的各部门的资本量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小。

28,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三)

①生产价格由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构成,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②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也发生变化,即价格以生产价格为中心而上下波动。这没有否定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支配着生产价格的变动。 ③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排斥各部门中少数先进企业仍然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④超额利润是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资本形式。

②商业资本的职能:执行商品资本的职能,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商品的价值和

剥削来的剩余价值中所瓜分到的那部分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体现了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并剥削包括商业职工在内的雇佣工人的关系。

30★★

(1产业、商业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2)借贷资本的特征有:

①它是一种作为商品的资本,即资本商品; ②它是作为一种所有权资本,即财产资本与职能资本相对立; ③它具有不同于职能资本的特殊运动形式,即G —G’,是最富有资本拜物教

(3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转化形式,本质是借贷资本家通过借贷关系从

职能资本家那里瓜分到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①利息体现了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②利息量取决于借贷资本的大小和利息率的高低。

(4)利息率是一定时间内利息量和借贷资本量的比率,简称利率。

(5)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起来的企业资本,其组织形式是股份公司。

有改变。

③股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资本私有制的实现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的局部调整。

⑤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加速资本集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了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

⑥有利于大资本的统治,并不可避免地会滋生投机与欺诈,从而深化资本主义的的货币表现。

⑧股票价格不等于股票票面金额,股票价格与预期股息收入成正比,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

⑨股票价格受股票供求关系的影响。股票价格=股息收入/银行存款利息率。 32★★★★★

(1: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取得的农业资本家交的

超过平均利润的收入。

(2)资本主义地租两种基本形式: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3

①中优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由劣等地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而形成的超额利润

,产生的条件是土地优

劣程度的不同

③级差地租由于形成条件的不同而分为两种形态:

a 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距离市场远近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I ;

b 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Ⅱ。(4

①它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以上的那部分超额利润。

③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 (5)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都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①是农业资本家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 ②因为租用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而把这部分超额利润作为地租缴纳给土地所有者。

③地租体现大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瓜分剩余价值、共同剥削农业雇佣工人的关系。

33,土地价格(三)

(1 (2

(3)土地价格的决定因素:①一是地租数量的高低,②二是银行存款利息率。 (4)土地价格和地租量成正比变化,和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变化。 (5)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土地价格有提高的趋势。

产和销售

②垄断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物而产生的;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而是与竞争并存。

润的高额利润

②垄断利润的来源是本国工人、小生产者和其他国家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格。

②垄断价格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只是改变了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生产成本+垄断利润

,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

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从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借助国家政权力量直接参与和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③不可能克服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固有矛盾和历史局限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38,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三)

(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具体表现。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有:①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

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②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③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39

★★★

(1全部运动过程。

(2)产业资本运动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采取货币资本、生产

(3)资本要保存和增殖自己的价值,必须连续不断地进行循环

(4)每种职能形式上的资本,都要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而回到原来的出发点。 (5)产业资本循环就有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三种不同的循环形式。

40,☆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资本周转(四)★★

(1)产业资本循环的必要条件:①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在空间上并

列存在;

(2

都是资本运动的形式。考察资本周转,主要是揭示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的价值按每次生产使用过程中损耗的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逐渐转移到新产品

本部分,它们的价值在周转方式上是一次性投人生产过程,随着商品的销售一次性全部收回。

42,技术进步和固定资本折旧(四)

①固定资本的损耗分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两种

损失

的补偿方式。

动,实现了价值的增殖,然后重新回到原来的资本形式为止所经历的时间,包括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②资本的周转时间和资本的周转速度成反比关系。

(通常为一年)资本所经历的周期循环的次数n=U 年/u

④资本周转次数与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关系。 44,影响资本运动速度的因素:(四)★★★ ①周转时间的长短或资本周转次数的多少;②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45,资本周转速度对商品生产和价值增殖的影响(四)★★ (1)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关系到一定数量的产业资本所能带来的剩余价值量的多少

(2)加速固定资本周转:

①可以减少无形磨损带来的损失;②可以提高固定资本的利用率,加速固定资本更新。③有利于资本家及时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更多的超额剩余价值。 (3)加速流动资本周转:

①能节省预付流动资本的数量②使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量增加 ③提高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46,社会总资本运行(四)

(1)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补偿(或替换)和价值补偿是社会总资本正常运行的基础和保证。

(2)社会总产品在实物形式上,可分为用于生产消费的生产资料和用于个人消费的消费资料。

(3)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

①第一部类(I)即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②第二部类(Ⅱ)即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

(4)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由三部分构成:不变资本的价值(c),可变资本的价值(v),剩余价值(m)。

47,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及其两种方式(四)

(1)社会再生产按照它的规模是否发生变化来划分,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2)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的方式看,有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和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两种方式

:依靠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要素质量的改善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扩大原有生产的规模

:依靠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扩大生产场所的手段来扩大原有的生产规模。

48★★★

(1所应具备的基本实现条件是: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即I(v+m)=Ⅱc。

可以引申出:

①一是第一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在价值上必须等于两大部类所消耗的不变资

本价值的总和,即I(c+v+m)=Ic+Ⅱc。这个条件表明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料生产与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②二是第二部类的全部产品在价值上必须等于两大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

余价值之和,即Ⅱ(c+v+m)=I(v+m)十Ⅱ(v+m)。这个条件表明整个社会的消费资料生产与两大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2)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有两个前提条件:物质条件是追加生产资料和追加消费资料。

①I(c+v+m)>I c+Ⅱc或I(v+m)>Ⅱc。

②Ⅱ(c+v+m)>I(v+m/x)+Ⅱ(v+m/x)或Ⅱ(c+m-m/x)> I(v+m/x)

(3)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必须使两大部类相互交换的产品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平衡关系。

①I(v+?v+m/x)=II(c+?c)

②I(c+v+m)=I(c+?c)+II(c+?c);II(c+v+m)=I(v+?v=m/x)+II(v+?v=m/x) (4)表明: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积累的规模相互制约。

(5)一切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社会总资本运动的规律:两大部类按比例发展才能顺利实现扩大再生产。任何社会再生产的内容都包含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4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和周期性和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四)(1)实质:生产相对过剩,是生产相对于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过剩

(2)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3)资本主义国有制及国有企业产生发展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要求国家干预、调节经济的产物。它①通过国家收购私人垄断企业而国有化;

②通过直接投资兴办国有企业;③通过国有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合资的方

式来形成。

(4)国有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范围的结合,其组织形式是国私合营的股份公司。

(5)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方式主要有:①运用法律和行政

(6

补充的格局,它是生产的社会化超越国界向国际发展的表现。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矛盾主要表现在贸易、投资和金融领域

(7)国际分工是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基础,生产和资本国际化又推动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入。

(8)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范围扩展的主要形式商品输出、资本输出、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是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扩展的主要形式。资本输出的实质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50,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实质(五)★★

(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就在于剩余产品归劳动者共同占有,这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2)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实行按劳分配。

(3

(4)共同富裕是一个逐步实现的历史过程,是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的。

(5)在我国现阶段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并允许、鼓励一部分地区、企业和个人,依靠勤奋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提倡先富帮助、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5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和建立的客观依据(五)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①必须加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改革公有制的实现形式;②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多

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与过渡时期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根本不同,区别在于公有制经济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中是否占据主体地位。(4)确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是:

①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

②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是多层次、不平衡的,要求有多种所有制经济与之相适应。初级阶段

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依据。

52,公有制经济的涵义和多种实现形式主要是股份制、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五)

(1)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该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公有制可以采取独资企业、股份合作制、合作社、股份公司等形式。

(3)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

①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

②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

③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是国

家财政收人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

④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经济基础,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保证。5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五)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按劳分配原则的特点是:

①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主体,而不是社会惟一的分配原则

②还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存在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方式是因为存在私营经济

③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

④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

54,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五)(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信息、管理经验等。(2)生产要素所有者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取得相应的收入,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有效利用,作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3)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贡献参与分配结合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分配理论的重大发展。

55,加大分配调节力度,理顺分配关系,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1)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只有给劳动者公平合理的收益,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效率是实现公平的条件和基础,效率低下,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就不能或难以为实现公平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困。

(3)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必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处理好三个关系:①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关系;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两极分化的关系;③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具体措施:①保护合法收入②取缔非法收入③整顿不合理收入④调节过高收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收入分配格局)

①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②要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着

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更加重视社会公平问题,由“效率优先、兼顾

公平”转向“效率与公平并重”。★★★★★

5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目前小康特点:低水平、不全面、不均衡

(1

(2

①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②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③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

职能,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④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⑤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多选把握)

①经济活动市场化②企业经营自主化③政府调节间接化④经济运行法治化(4)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有自己的特征:

①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②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共同富裕为目标;③在

宏观调控上,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长处。

57,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有机结合(六)

(1)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调节手段,对经济发展都是必要的。

(2)计划与市场是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调节机制,各有优点和不足,需要相互补充合。

(3)全面认识计划与市场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是运用好这两种手段的基本前提(4)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情况使两者有机的结合。

58,☆构建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六)

(1

(2

(3

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的新型企业制度。

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①

产权清晰②权责明确③政企分开

(6后两个特征

说明了要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

流转,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59

(1是指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整体。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

心。

(2)包括消费品、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信息市场、房

地产市场等

(3)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必须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

市场体系。

60,☆完善市场体系☆(六)★★★

(1)生产要素是生产经营活动中利用的各种经济资源的统称,一般包括土地、劳

动力、资本、技术和信息等

(2)市场经济要求生产要素商品化,以商品形式在市场上实现流动和配置,形成

要素市场。

(3)①大力推进市场对内开放②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

③发展现代化流通方式④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自由流动和充分

竞争。☆

61

(1

(2)☆要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

(3)健全质量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维护和健全

市场秩序。

62☆健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1

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保持社会总供求均衡的需要③是顺利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

重要条件。

2、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①促进经济增长②增加就业③稳定物价④保持国际收支

平衡

3、健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1)健全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以国家计

划明确的宏观调控目标和总体要求为重要依据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①财政政策要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结构和调节收入方面发挥重要功能;

②货币政策要在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各调控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提高宏观

调控水平。宏观调控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等其中

最重要的是经济手段要充分发挥经济手段的调节作用,重要的是财税体制和

金融体制的构建和不断完善。

①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稳步推进税收改革。

②积极进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③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健全金融调控制机制,完善金融监管体制。☆

63★★★

(1

①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也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器。②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③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搞活企业的需要;④实现

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

(2)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社会保障主要由①社会保险②社会救济③社会

福利④社会优抚和⑤社会互助等方面组成。

(3)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独立于企事业单

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目标,坚

持广泛覆盖、适当标准、基本保障与补充保障相结合,建立健全中国特色

的社会保障体系。

64,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七)

(1)在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基础上,经济走向全球化。生产全球化

(2)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区域性经济合作

(3)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现实基础。贸易全球化

(4)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金融全球化

(5)国际间相互投资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投资全球化

65

正的负的(七)

重要作用:

(1)跨国公司成为生产全球化的微观基础;

(2)跨国公司内贸易成为贸易全球化的一个崭新形式;

(3)推动了金融全球化,加速了资本跨国家的流动(直接投资)

(4)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和主要载体。

66

(1)促进世界贸易、就业和投资的增长;增加世界各国经济运行风险;

(2)使世界各国贫富差距拉大;国家经济主权逐渐弱化;

(3)使世界市场实现一体化,某些商品全球性过剩成为可能;

(4)加剧国际竞争,增加国际投机因素,增大国际经济运行的风险。

67,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七)

中国经济已融人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必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机遇与挑战同在。

(1)技术扩散、规模经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我国制造业水平的提升和产品出口

(2)世界经济低速增长和发达国家低利率政策有利于我国吸引外资,加快发展我国经济机遇。

(3)同时面临更大的外部冲击和激烈的国际竞争:(挑战)

①贸易、生产、金融的全球化国际风险增加,而我们的抗击能力相对薄弱;

②国内经济发展中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通货紧缩与通胀,农

业与农村经济问题,就业问题等压力大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

必须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主权平等互相依赖、利益共享的新型经济关系。共赢共存

68,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七)

(1)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要积极走向世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有机结合

(4)努力在“走出去”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69,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七)

(1)国际市场竞争已日益深入到国内市场,我们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合作,(2)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①有利于弥补国内资源和市场的不足②拓宽经济发展空间③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3)竞争与合作相辅相成,基础在经济实力,我们增强国力才能在竞争与合作中双赢。

70,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和发展(七)

(1)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并存和发展将是长期的现象。

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复杂性、曲折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

长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部调整使生产关系所能容纳的生产力仍有较大的空间;

②社会主义国家正处于成长期,先进的社会制度代表社会发展方向具有强大

生命力,但原有经济基础薄弱,仍属于科技、经济实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需要加快发展,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过程。

(2)面对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和发展,我们要做到:

①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学习、吸收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经验和成果,

②减少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③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活力充分地体现出来,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基本概念的考查:(主要考查五个方面的问题)(1)基本概念的划分标准;(2)基本概念的基本含义(3)基本概念之间的区别(4)基本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如1997年理科: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5)基本概念划分(区分)的意义(如: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其意义在于……)

三、毛泽东思想概论核心考点

第1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主要是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思想武器、行动指南、指导思想、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①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②既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③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党全部历

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客观需要。①任何一种理论,都不是万能的教义,都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②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和建设,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复杂的问题。

(3)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做到:

①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②增强全党的总体理论素养。③从

中国最大的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④始终站在时代的高度,树立世界眼光,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精神。⑤

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①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

②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五四运动的推动,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渊源;根本前提。毛泽东思想理论渊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列主义

③生产力增长、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发展,为毛思的形成准备物质条件和阶级基础;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深刻而复杂的人民大革命,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莫定了深厚

(1)萌芽时期: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革前、阶分、革运、湖考》

(2)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星火》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反本》。

(3)20 世纪30 年代中后期至40 年代中期(即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红色政权、井斗、关纠、星火、分农》

(4)1945 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事业。毛泽东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发展。《目

任、七报、论专政、论关系、处矛》

▲4.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列主义(一个体现两个包含)

(1)它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2)它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3)它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必须做到:坚持马列、运用、实践发展

5.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与科学内涵(多选)★★核心是马列与中国实践相结合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①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②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③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包括两大组成部分:

①一是其独创性的理论内容②二是贯串于上述理论之中的一以贯之的立场、观点、方法。

6. 试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1)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它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即:

①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②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③关于革命军

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④关于政策和策略;⑤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

⑥关于党的建设。

(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3)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理论和活的灵魂,构成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这一体系具有科学性、独创性、完整性等特点。中共四大提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思想;

7. 如何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多选)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因此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它。这个科学态度,就是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1)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八七会议总方针:武装起义、土地革命

(2)要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严格区别开来。

(3)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8.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特点。(多选)为毛泽东思想萌芽做贡献:陈、李、毛、瞿、邓中夏、周

毛泽东思想在形成和发展中,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主要是: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毛泽东思想是在同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

(3)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第2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近代中国国情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旧民主革命失败根本原因:软弱性妥协性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国情,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极端不平衡。落后总根源是帝国主义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旧民主向新民主转变转折点:五四运动

▲①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

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革命性质决定因素:社会的性质和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这两大任务的主题、内容不一样,不能互相替代;但又息息相关,不能分离。

主义的革命。具体内容有:(1)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不是

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它反对的只是官僚资本主义。新旧民主革命相同点:(2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标志旧民主向新民主革命转变的实现指:共产党成立和民主革命纲领制定

(3)革命动力: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贫雇农是中国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广大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属于劳动者阶级,不属于资产阶级的范畴,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之一,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民族资产阶级有天生的软弱性以及由此而来的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两面性。(由软弱性决定)

(4)革命领导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无产阶

级必须通过自己的先锋队—— 共产党来实现对革命的领导权。

(5)革命性质: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①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

主义革命的一部分,②是无产阶级领导的,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前途不再是以发展资本主义为最终目的,而是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进而达到社会主义的目标。

(6)革命前途: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①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

②党内曾流行过两种错误倾向:一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二是王明的“毕其功于一役”。这两种观点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③毛泽东中国革命两步走的思想,正是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学说。

▲3.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1)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主要内容: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

族资产阶级在内的人民民主政权。人民民主专政学说特点:衔接了两个革命阶段,扩大了人民民主的范围,概念表述准确鲜明

②人民民主专政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的统一。

③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任务和职能,除了对内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对外抵

御敌人的侵略外,还必须有步骤地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④阐明了新中国的对外政策。建国初期人民的范畴包括: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4.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两个没收一个保护)★★

(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 (2)对官僚资本主义实行没收政策,具有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3)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保护政策。其原因是: 四面八方政策: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

①由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所决定;②由民族资本的特点所决定;

③由民族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作用所决定;④是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需要。

第3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已考) (1)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主要法宝:《〈共产党人〉发刊词》

(2)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为什么?)★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国情),②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③内部没有起码的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长期的武装斗争。

(3)中国武装斗争的实质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核心:积极防御; 根本法则:

,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这是因为:①中国革

命军队的主要来源。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红政》、《井斗》、《星火》、《反本》作理论依据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⑤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①②③是客观条件;④⑤是主观条件

(5

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

PS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

PS2: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内容:①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方针。

②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③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方法。④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的思想。

PS3:人民军队三大任务: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PS4:中国革命战争三形式: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的思想。

▲2.中国革命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基本原则和基本经验★(1)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是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一个基本特点和主要法宝。两头小,中间大:工人阶级少,大地主少,中间小资产阶级大

(2)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主要决定于敌我力量的对比以及中国革命长期性与不平衡性的特点。

(3)分析中国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与变化以及各个阶级、各派政治力量在民族民主革命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在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建立统一战线,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是完全可能的。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4>工农民主统一>抗日民族统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①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由于共产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导致了统一战线破裂和国民革命失败。

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以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为主要目标的工农

民主统一战线。

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壮大,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抗日统一战线特点:①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②两个政权两个军队;③没有统一的组织形

式和共同的政治纲领;④处于既有利又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多选把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对顽固派的斗争采用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

④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全体中国人民在内的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5)实现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经验。统一战线策略思想: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

①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的关系。一个是无产阶级与农民、城市小资

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这个是基础;另一个是无产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②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实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坚持独立自主的实质是领导权)。

③对资产阶级实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对民族资产阶级要尽

可能地联合,以保证革命的顺利进行。无产阶级实现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

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中,阐明了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1)毛泽东分析了中国农民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指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2)农民是中国的基本群众,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3)毛泽东强调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在推翻反动政权,建立人民革命政权中的

重大作用。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主要经验及其意义★★★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2、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毛泽东为整风撰写的指导性文件:《改造我们的

①是在十月革命影响下,根据马列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党建有一个好的思想基础;

②中国的工人阶级有坚决的革命性,党的建设有一个良好的阶级基础;

③共产党重视党的建设,并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建党理论,党建有锐

①党的理论准备不足;②农民、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

③封建主义思想影响相当严重;

④共产国际对党的影响以及不适当的干预,党内教条主义倾向,给党建带来特殊困难。

3、主要经验:(看政党是否先进:看理论纲领是不是马克思,是不是代表社会正

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党的建设的

②注重党的组织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基本要求:个服组织,

少服多,下服上,全党服中央)

③注重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和发扬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理论联实际、密切

联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④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创造了马克思主义的整风形式。(整风运动方针和宗旨

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整风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效方法,进行马列教育好形式,思想

建党原则新发展,马列建党学说新贡献

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新中国成立标志中国进入新民主

主义社会。

)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前,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

盾是①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②中国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2)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新民主

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中共纲领所决定的。

(3)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是一个过渡时期。它是从新民主

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即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只

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4)这个时期既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时期,也是为进入社会主义作准备的

时期,它需要多长时期,取决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具备的条件,

包括物质基础、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国际环境等。

①经济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及现代化工业有了一定程度

的发展;二是在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中,不仅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

资本主义经济,更重要的还有处领导地位的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二是工人阶级

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

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这是一条以“一化三改”’为内容的、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总路线的两翼。总路线的实质

是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解决所有制问题。

(3)过渡总路线反映历史必然①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

础和必要条件。

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和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需要。

③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提高社会生产力

的客观需要。

(4)意义

①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道路。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后,不失时机地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

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为了确立新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

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经验与意义(单独考大题不可能)

(1)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四马分肥:国家所得税,资方红利、

企业公积金、

工人福利费

(203年

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创造了委托加工、计划订

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

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最后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

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3)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历史意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形式:利用限制改

造,高级形式是公私合营

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制度已经基

本建立起来。

②使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重要变化,剥削阶级已经消灭,阶级斗争已不是社会

的主要矛盾。

③进一步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

④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5章社会主义若干基本问题的探索成果

▲1.以苏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考研政治马原政治经济学部分选择题解析

考研政治马原政治经济学部分选择题解 析 政治经济学的知识点,历来强调整体体系理解和细节知识点和概念的准确把握,凯程考研下面为大家解析哲学部分的多项选择题。 政治经济学的知识点,历来强调整体体系理解和细节知识点和概念的准确把握,在2015考研政治试卷中,政治经济学共考查三道选择题,总共5分,题号为3、20、21,但可惜的是,任性的命题人让全拿5分变得异常艰辛,下面为大家解析哲学部分的多项选择题。 单选题第3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智能化工厂创造出了较高的生产率,显露出巨大的竞争力,企业在“机器换人”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意味着率先使用机器人的个别企业()A.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B.剩余价值来源的改变C.所生产商品价值的提高D.获得更多的社会平均利润 题目关键词是“机器换人”,我们要明白的是机器是生产资料,人是劳动力,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就是资本技术构成,那么如此一来A项就可以直接选出;剩余价值的知2015年多选题第20题考的就是剩余价值的发展,而在剩余价值来源的知识点上,问题很简单,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剩余劳动,并不会发生改变,B项错误;商品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受个别劳动生产率影响,C项错误。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也就是超额利润,而不是社会平均利润,D项错误。 多选题第20题,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积累不断地并且同它的能力和规模化成比例地生产出相对的,即超过资本增殖的平均需要的,因而是过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过剩的工人人口是积累或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财富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这种过剩人口反过来又成为资本主义积累的杠杆,甚至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上述论断表明()A.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性特征需要有相对过剩的人口规律与之相适应B.资本主义社会过剩人口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它不为资本价值增殖所需要 C.资本主义积累必然导致工人人口的供给相对于资本的需要而过剩 D.资本主义积累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失业规模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 题干有可能没有读懂,但那不是关键,关键是同学们抓到题目的关键词——资本积累。资本积累会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产生相对过剩人口,只要资本主义所有制没有变,资本积累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就不可避免,相适应的相对过剩人口规律也就客观存在;相对过剩人口即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形成的过剩人口。ABCD皆为正确选项。 多选题第21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充分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对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的干预也更加深入。其中,微观规制的类型主要有()A.社会经济规制B.公共亊业规制 C.公众生活规制D.反托拉斯法。

2012考研政治新增知识点模拟题及答案一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可以使人:(B) A.掌握全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知识 B.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 C.正确认识自然现象 D.妥善处理工作中的一切事情 新增考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的作用。 2.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A) A.人的实践活动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人的先知先觉 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3.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D)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 新增考点:意识的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 4.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有(BC) A.摩擦生热,热胀冷缩 B.冬去春来,昼夜交替 C.电闪雷鸣,风来雨至 D.实践长才干,勤学出智慧 E.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新增考点:原因与结果。 5.在现实生活中,今天的现实是由过去的可能发展而来,现在的可能也可以发展为明天的现实。 【答案要点】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所谡现实性是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合。现实性作为哲学范畴,不是孤立的、凝固地确认个别事实和理象的实际存在,而是对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着的客观事物、现象的综合。现实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它是过去“现实”发展的结果,又是引起将来的“现实”的原因、现实性体现着事物联系和发展纵横两方面的整体性质。 现实性和必然性相联系。现实之所以成为现实,是由它内部的深刻必然性决定的。在事物发展中只有必然的东西,才会或将会成为现实的。一个事物尚未出现时还不是现实的。但只要它合乎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就迟早一定会变为现实。反之,一个事物当今还是现实的,但只要它丧失了继续存在的必然性,就迟早一定会变为不现实。由于必然性总要通过偶然性来表现,因此在必然性变为现实性的过程中,都要受到偶然性的影响,也无法排除其他可能性的干扰。它可能比较顺利地较早地变为现实,也可能因遇到较大的困难和曲折而较迟地变为现实。同时,现实的某些具体特点、细节、又受偶然性的影响。 新增考点:可能性与现实性。 6.下列关于意识形态的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B) A.在阶级社会,超阶级的意识形态不存在 B.意识形态是反映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式 C.在阶级社会中,各阶级对于善与恶性往有各自的标准与看法 D.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新增考点:意识形态的阶级性。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C) A.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允许私有财产的存在 B.以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C.实现共同富裕

政治考研时政:2月15日国内外时事政治新闻

政治考研时政:2月15日国内外时事政 治新闻 2015年2月15日时事政治(国内) ◆2月15日,《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改革方案,已经中央审议通过,即将印发实施。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共有七个方面的主要任务、100多项改革措施。一是健全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机制,二是创新社会治安治理机制,三是深化公安行政管理改革,四是完善执法权力运行机制,五是完善公安机关管理体制,六是健全人民警察管理制度,七是规范警务辅助人员管理。 ◆截至2月13日,31个省份的地方两会全部结束,2014年,各地节能减排年度任务基本完成。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生态环境保护地位更加突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日益成为各方共识。 ◆刘延东2月15日在北京冬奥会申办委员会调研时强调,中国政府申办冬奥会,是进一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推广冰雪运动、提升国民健康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建设体育强国、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举措。要遵循国际规则,借鉴成功经验,立足基本国情,扎实稳妥做好2022年冬奥会申办工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国家外汇管理局2月15日发布的《2014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认为,总体而言,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将继续呈现跨境资金有进有出、双向振荡的格局。 ◆最高人民检察院2月15日正式印发实施《关于深化检察改革的意见(2013—2017年工作规划)》,意见提出,将建立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制度,初任检察官由省级检察院统一招录,一律在基层检察院任职,上级检察院的检察官一般从下一级检察院中遴选。 2015年2月15日时事政治(国际) ◆德国2014年经济增长率为1.6%,高于去年初预计的1.5%。有分析表示,德国经济强劲增长鼓舞了欧元区复苏的信心。

考研政治马哲部分经典选择题汇总

1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宇宙之砖”、“万物的始基”、“原初物质”的哲学是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 C.近代唯物主义D.宗教哲学 答案:(A)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的关键是A.发现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C.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D.把实践理解为对象性活动答案:(D)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 A.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同意 D.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答案:(D)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从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B.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C.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D.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答案:(C) 5.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是 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用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 答案:(B) 6. 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D) 7.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这是A.多元论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 答案:(D) 8.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是 A.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两种不同回答 B.对精神决定世界的两种不同理解 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两种不同的认识 D.对世界怎样存在的两种不同观点 答案:(B) 9.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主义B.经验主义 C.不可知论D.二元论

2012年考研政治:马原基础知识点归纳

2012年考研政治:马原基础知识点归纳 对于考研的政治科目来说,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掌握程度决定考生考研的成败,但是很多考生并不明白应该掌握哪些基础知识点。万学海文政治考研辅导专家们在此根据教学大纲,为2012年的考研同学们归纳概括一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哲学部分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点。 2012年的考生需要掌握以下67个知识点:按照哲学的逻辑体系,可以细化成四个部分为大家进行详细整理。 一、唯物论部分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5、两种历史观的对立;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7、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8、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9、物质与运动;10、运动与静止;11、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12、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13、实践的主体、客体及其相互作用;14、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15、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 16、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二、唯物辩证法部分 17、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18、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19、规律及其客观性;20、现象和本质;21、必然性和偶然性;22、原因和结果;23、可能和现实;24、事物存在的质、量、度;25、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26、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27、对立统一规律;2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29、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30、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及其辩证关系;31、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32、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 三、认识论部分 33、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与认识的本质;34、主体、客体及其辩证关系;35、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36、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3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38、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39、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40、真理及其客观性;41、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42、价值;43、认识论与思想路线;44、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四、唯物史观部分 4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46、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47、社会有机体与社会结构;48、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和功能;49、生产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和特性;50、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51、社会经济结构的功能;52、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构成要素;53、国家的本质和职能;54、社会的观念结构与意识形态;55、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56、

考研政治分值分布_考研政治 马原哲学四大学习的方法

考研政治分值分布_考研政治马原哲学四大学 习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是马原理的绪论部分,此章跟20__年大纲相比变化是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改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 唯物论部分没有变化。辩证法部分将“联系与发展;发展的实质;发展与过程”改为“发展的实质;发展与过程”;删掉了“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将“事物发展过程中肯定和否定及否定之否定”改成“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将“唯物辩证法的方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改成“唯物辩证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 第三章所指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部分,有两处更改,将“实践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改为“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将“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改为“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这样表述更加完备,使知识点更加全面、综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部分相对于20__年变化如下: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 改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涵及其作用”;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理

论意义”改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及其意义”;将“经济基础的内涵”改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涵”;删掉“上层建筑的含义”;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改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改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删除“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将“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二重性”改为“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 综上,我们针对20__年新的考研(微博)政治大纲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的变化和命题规律进行了分析,下面,根据《20__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针对新大纲的特点,政治考研辅导老师们谈一下20__年考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门学科的学习方法。 第一,概念清晰,逻辑框架鲜明 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首先要准确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切忌在概念上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界限不明。例如,我们把哲学定义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而不是定义为世界观。因为人人都有世界观,不管他自己是否意识到了,但并非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形成了理论体系,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只有形成了理论体系的世界观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并非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在掌握哲学这个概念时,政治考研辅导老师们建议广大的20__年的考生们既要注

2012考研政治大纲

2012考研政治大纲 目录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1) 1、考试性质…………………………………………………………………(l) 2、考试学科范围……………………………………………………………(l) 3、评价目标…………………………………………………………………(l) 4、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 第二部分考查的知识范围 (2)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上义理论体系概论 (3)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4)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5) 五、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6)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1、考试性质 全国硕士研究生人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思想政治理论科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2、考试的学科范围 考试的字科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3、评价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科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沦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6)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4、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8 %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 %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约16 % 多项选择题约34 % 分析题约50 % 第二部分考查的知识范围

历年考研政治34题马原答案分析

(2012、34) (1) 从打碎花瓶这一现象中所概括出的“碎花瓶理论”为什么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4分) 答: 材料1 讲述的是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不小心打碎一个花瓶,但他没有陷入沮丧,而是细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因此他发现了“碎花瓶理论”。这个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和天体的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碎花瓶理论”之所以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是因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即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中包含共性。人们的认识就是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过程。“碎花瓶理论”是对碎花瓶这一个别事物中所包含的一般特征的概括和反映,这就使得人们能够举一反三地认识和处理其他事物。 “碎花瓶理论”之所以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是因为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改变了物的量的结构引起了质的飞跃的原理。 (2)如何理解“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4分) 答: “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实质上反映了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真理和谬误是辨证统一的,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真理和谬误的定义、特征、作用、地位不同。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真理离不开谬误,任何真理都离不开谬误,离开了谬误,真理也不存在了。谬误离不开真理,任何谬误都离不开真理,离开了真理,谬误也不存在了。真理和谬误相互渗透,真理渗透着谬误,谬误渗透着真理。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真理能转化成谬误,谬误转化成真理。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既要看到真理,又要看到谬误。“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并不是抹杀真理和谬误之间的区别,而是指没有单纯的、绝对的错误,是指由于不能辩证地对待错误而失去在错误中发现真理的可能。 此题也可以用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原理),真理的具体性的原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3)上述两例对我们增强创新意识有何启示?(4分) 答: 材料1 讲述的是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发现了“碎花瓶理论”。这个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和天体的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材料2讲述的是迪迪?艾伦年轻时到一家电影公司打工在给电影《江湖浪子》剪辑时,犯了一个非常不应该的错误,她猛然意识到:这个错误的本身,其实就是一朵最美丽的地莓花!并发明了“错位剪辑”用到了这部影片的每一个切换的镜头中。影片上映后,这种剪辑效果让所有观众耳目一新,并引起了电影同行的关注和沿用,引起了一场电影剪辑艺术的革新!上述两例对我们增强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启发,理论创新是人们在对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拓展新视野,开辟新思路,形成新认识的过程。它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能够在更高层次上引领和推动实践活动的开展。只有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的实践活动才能成功,如果在实践活动中,我们放弃了理论创新,我们的实践活动必然失败,所以,我们应该像材料中的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和迪迪?艾伦处理人的实践活动,我们的实践活动就能成功!

考研政治真题及解析

2012年全国研究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的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作为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 来。”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完美之外,还因为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C.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 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2.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90分环节考打点折扣,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A. 肯定中包含否定 B.量变引起质变 C.必然性通过 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 3.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资本主义工资本质是 A.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 B.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D.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4.2011年9月以来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中示威者打出“我们是99%”的标语,向极富阶层表示不满。漫画所显示的美国社会财富占有的两级分化,是资本主义制度下 A.劳资冲突的集中表现 B.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 C.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D.虚拟资本泡沫化的恶果 5.毛泽东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谈到,调查研究有两种方法:一是走马看花、一是下马看花。走马看花,不深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时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毛泽东强调“下马看花”的实际意义在于 A.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 B.运用多种综合方法分析调查研究的材料 C.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 D.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实际,才能找出规律 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公有制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明确了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产或资本的 A.占有形式 B.分配形式 C.所有权归属 D.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 7.2011年进行的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是2010年3月选举法修改后首次实行城乡按相

2009-历年考研政治真题

第一章 2014年 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鹦哥岭是海南省陆地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区内分布着完整的垂直带谱。在我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上独占鳌头。这里山高路远,条件艰苦,一直难以招聘到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工作人员。 一、鹦哥岭来了大学生 自2007年起,先后有27名大学毕业生(2名博士、4名硕士、21名本科生)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陆续从全国各地来到鹦哥岭保护区工作,山脚下一排破旧平房中的两间就是他们的家。“孩子们,这里的黎苗兄弟说是以种田为生,实际上就是种些橡胶,靠山吃山……你们来任务重啊!在关爱森林的同时,还要想法帮这里的百姓致富!”老站长的一席话,像重锤一样敲击着大家。“我们不会让鹦哥岭失望着的!”大家不约而同地喊出声。 二、鹦哥岭有了“档案馆” 到底鹦哥岭有多少种动植物?这是摆在大学生们面前最直接的课题、也是鹦哥岭自然保护区要完成的首要工作。大学生们背着睡袋。锅碗瓢盆和监测仪上山了,他们聚精会神地做着记录,天黑了,架起锅巴煮成米饭,和着辣酱吃了实在太困了支起帐蓬钻进去睡一觉……经过4年多的艰辛努力,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终于有了自己的“档案馆”;记录到城管来植物2197种、脊椎动物431种、鹦哥岭树蛙等14种科学新种以及26个中国新记录种等。 三、鹦哥岭有了护林员 鹦哥岭周边有103个自然村,近2万村民。看到村民大片砍代雨林种山芝、香蕉、作为环境保护者,大学生们痛心疾首。但习惯靠山吃山的当地百姓说。“让我们放下砍刀、放下猎枪绝对不行!”大学生们克服阻力,用真诚和智慧动员招募了270名护林员,并与他们一起,用一个多月时间,走遍了209公里长的界线,埋下了近400根桩和50多块界碑,为鹦哥岭保护区筑起了一道看得见的保护网。 四、鹦哥岭有了农业示范田 鹦哥岭是海南的贫困山区,为帮助当地黎苗族百姓脱贫致富,大学生们特地去外地取经,在鹦哥岭通过试点而大面积推广“稻鸭共育”的方法,带动当地人致富,农户们在稻田里骄傲地插上了“农业示范田”的牌子。接着大学生们又推广林下经济,在橡胶树下种菜、种瓜、养鸡;并帮助当地人建起了环保厕所,发行了猪圈,改善了居住的环境%当地百姓手里有了钱,靠上山砍树卖钱的人越来越少了。看到这一切,大学生们说,“我们感到由衷的幸福和快乐,也深切地感受到,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5年过去了,27名大学生一直坚守在鹦哥岭,他们甘于寂寞,乐于奉献仪式发现新物种,是敬业的科研工作者;引来环保理念,是先进理念的传播者;心系百姓喜忧,是黎苗族兄弟的贴心人!一份职业,背负三份责任。三个角色的完美融合,让我们看到了甘于寂寞的坚守力量和不甘于寂寞的奋斗精神,也让我们懂得了自已手中的笔、脚下的路、心中的秤要靠什么来指引,他们选择了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 每到毕业季,总有一些大学生毕业生发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感慨。究竟如何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鹦哥岭的大学生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给出了最响亮的回答。

攻克考研政治哲学部分.

攻克考研政治哲学部分 2012-07-19 考研思想政治理论五大部分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部分被很多考生认为是最难得分的部分,称其为“难啃的硬骨头”。然而它在考研政治100分的试卷中所占的分值比例约为22分,仅次于毛中特(约30分)居第二位,并且在整个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在考场上组织答案时,哲学原理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一种贯通性的特点。也就是说要想得高分必须得抓住这块“有营养的骨头”!其实万事开头难,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就能轻松拿下,即:建立整体框架梳理逻辑线索,加上科学记忆。 首先,要从建立理论框架着手。从表面上看来,这部分共有八章,实则可以归纳为以下分重点,即:唯物辩证法――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认识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历史唯物论――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资本主义论――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科学社会主义论――社会主义及其发展以及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 其次,还要抓住马哲的一条主线,即:“物质决定性和意识能动性”这一基本原理。这一原理贯穿于整个部分之中。在第一章中表现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在第二章当中它表现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在第三章中表现为辩证法以及它的五对范畴。在第四章中表现为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在第五章表现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在第六章、第七章表现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等。 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始终坚持唯物论、辩证法,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已经证实世界是物质的,事物都处在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做题时要结合现实生活规律,根据题目的要点有意识地按照理论框架逐步进行定位。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整体框架和主线,再结合科学的记忆方法,考研政治哲学部分便可应对自如。 大学网考研频道。

考研政治哲学笔记大全

一)什么是哲学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皆 有,普通人们的世界观通常是自发的,而哲学则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哲学是依靠理论论证和逻辑分析系统地 的问题。 2.哲学是自然知 识、社会知识、思维知 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和具体科学存 在着区别。具体科学的研 究对象是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哲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世界发 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 哲学和具体科学又存在着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同时又 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我们既要反对用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又要反对取消 哲学指导作用的“取消论”。

3.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方法论是人们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二)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含义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其二,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 2.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所构成的对立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主义主张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主张思维决定存在,意识决定物质。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可知论主张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 3.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关系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其中,第一方面是主要的。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理由 ①物质和意识作为哲学范畴,是对世界上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最高概括。研究这两类现象之间的关系,乃是世界观最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 ②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史上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③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决定着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基本方向。 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基本矛盾。人类的一切活动无非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两个基本方面,这两个方面实质上都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因此,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就成为人们一切实际工作中的根本问题。 5.哲学的党性 在哲学史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哲学流派,但任何一种哲学流派要么属于唯物主义,要么属于唯心主义,不可能超越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之外。坚持哲学史上只有两大基本派别,否认“第三种路线”的存在,这就是哲学的党性原则。 在阶级社会中,哲学的党性表现为阶级性。一般地说,进步的革命的阶级坚持唯物主义;而反动的没落的阶级坚持唯心主义。

2019考研政治时政热点:2018年6月10日_毙考题

2019考研政治时政热点:2018年6月10日 【国内要闻】 1、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9日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宴会,欢迎出席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外方领导人。习近平强调,青岛是著名的帆船之都,许多船只从这里扬帆起航、追逐梦想。明天,我们将在这里举行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后的首次峰会,全面规划本组织未来发展蓝图。让我们以青岛峰会为新起点,高扬上海精神的风帆,共同开启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新征程。 2、由西安交通大学贺西京教授研究团队完成的三维(3D)打印技术重建脊柱脊髓功能的临床应用与相关研究项目,结合金属三维打印技术,研制出可动人工颈椎假体,为解决颈椎次全切、减压融合术后活动度丧失这一难题提供新思路。 3、6月9日,由中核集团承担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磁体支撑首批产品在贵州遵义正式交付,将被运往位于法国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现场,成为进入厂房并进行安装的首批基础性部件。 4、国家统计局6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8%,涨幅与上月相同。 5、6月8日至6月10日,2018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和第十届中国海洋文化节主场活动在浙江省舟山市举行。今年海洋日的主题是奋进新时代,扬帆新海洋。 6、6月8日,司法部向社会发布《2018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公告》,标志着首次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工作正式启动。 【国际要闻】 1、当地时间6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登上空军一号前往新加坡,预计周二(12日)在新加坡会见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 2、七国集团(G7)峰会6月8日在加拿大揭幕。峰会前夕,美、法、加三国领导人在社交媒体上率先唇枪舌剑,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法国总统马克龙更上演一场兄弟反目。目前,特朗普没有等到G7峰会结束,就于9日离开了加拿大魁北克,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表示,各国

2012年考研政治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习题及答案

2012年考研政治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垄断利润是() A 垄断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 B 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 垄断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 D 垄断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 2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 工业资本 B 银行资本 C 金融资本 D 产业资本 3 垄断价格形成的基础是() A 自由竞争 B 垄断利润 C 垄断统治 D 资本主义私有制 4 私人垄断资本的形成是由于() A 资本家通过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规模的结果 B 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直接结果 C 资本对外扩张的结果 D 生产高度集中的必然结果 5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必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这种必然性根源于() A 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B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D 资本对外扩张的结果 6 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A 垄断消除了竞争 B 垄断缓和了竞争 C 垄断和竞争并存 D 垄断保护了竞争 7 垄断价格形成的基础是() A 资本主义私有制 B 自由竞争 C 垄断利润 D 垄断统治 8 垄断利润是()

A 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 B 依靠对中、小企业的吞并实现的 C 通过政府的高额补贴获得的 D 仰仗和大银行的结盟实现的 9 垄断利润的来源是() A 垄断资本家的垄断地位 B 垄断资本家使用先进设备 C 资产阶级政府提供的高额补贴 D 工人及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和一部分价值 10 垄断价格的形成和垄断利润的产生表明() A 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没有发生变化 B 价值规律不再起作用了 C 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 D 价值规律的作用受到了限制 11 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是() A 生产集中 B 垄断 C 金融资本 D 资本输出 12 金融资本指的是() A 归银行支配而由工业资本家运用的资本 B 与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 C 垄断的银行资本 D 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发展成的资本 13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 工业资本 B 银行资本 C 金融资本 D 商业资本 14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实现其统治的形式是() A 参与制 B 个人联合 C 跨国公司 D 混合联合公司 15 垄断资本主义最基本的经济特征是() A 资本输出具有重要意义 B 国际垄断同盟的形成 C 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 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 1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 私人资本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B 工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C 职能资本和非职能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2012_考研政治真题与答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做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C人不仅有知觉还有想象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1.【答案】A 2.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 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A肯定中包含否定 B量变引起事变 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 2.【答案】A 3、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资本主义工资的 本质是 A.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 B.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D.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3.【答案】B 4、2011年9月以来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中示威者打出“我们是99%”的标语向极富阶级表示不满。漫画所显示的美国社会财富占有的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制度下A劳资冲突的集中体现 B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 C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D虚拟资本泡沫化的恶果 4.【答案】C 5、毛泽东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调查研究由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马看花一种是下马看花。走马看花不深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是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 花。毛泽东强调“下马看花”的实际意义在于 A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 B运用多种综合方法分析调查研究的材料 C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 D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国的实际才能找出规律 5.【答案】D 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公有制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明确了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产或资本的 A、占有形式B分配形式C所有权归属D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6.【答案】D 7、2011年进行的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是2010年3月选举法修改后首次实行

考研政治哲学知识重点总结

考研政治哲学知识重点总结 考研政治哲学知识重点总结 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内容〗: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1、〖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 2、〖方法论〗:①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记主观随意性。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1、〖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 2、〖方法论〗: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四、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1)整体决定部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2)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方法论〗:

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有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五、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 原理: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优化趋向 〖方法论〗: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7条原理) 一、矛盾就是对一统一原理(矛盾含义) 1、〖原理内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方法论〗: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二、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内容: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方法论: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三、矛盾的普遍性 1(1)、〖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客观的 2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四、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2012年考研政治真题主观题答案解析

34.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有个人不小心打碎一个花瓶,但他没有陷入沮丧,而是细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1克和0.1克以下的最多;同时他还发现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即较大块的重量是次大块的重量的16倍……因此他发现了“碎花瓶理论”。这个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和天体的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人就是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摘编自《光明日报》(2011年2月21 日) 材料2 迪迪·艾伦年轻时到一家电影公司打工,跟着知名电影剪辑师罗伯特·怀斯学习。她在给电影《江湖浪子》剪辑时,犯了一个非常不应该的错误:在从一个镜头切换到另一个镜头时,第一个镜头中的声音竟然延续到第二个镜头中去,并且长达三秒钟,导致的结局:主人公驾驶汽车逐渐远去,镜头随之切换到达的目的地场景,而这时依旧可以听见第一个镜头中的汽车声!罗伯特·怀斯非常生气,他把这段影片往艾伦面前一扔说:“把你所犯的错误剪掉!”艾伦沮丧极了,正在她准备剪去自己所犯的那个“错误”时,她忽然看见窗台上的一个小盆景,那是一株地莓,她曾经生长在艾伦家的园子里。只是别的地莓都能长出又甜又红的果实,唯独这株地莓不会结果,可它虽然不会结果,却能开出特别鲜红的花朵!所以艾伦把它移植到了这里,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如果说不会结果是一种“错误”,但就在这种错误中,它却开出了最美丽的花!想到这里,艾伦怦然心动,她开始重新审视起那段影片,猛然意识到:这个错误的本身,其实就是一朵最美丽的地莓花!按照传统的技法,在镜头切换的同时声音也随之戛然而止,艾伦却把声音延续到第二个镜头中,而这不仅能巧妙糅合由镜头切换而产生的断裂感,还能更加有序地连贯电影节奏!艾伦由此想到,有些时候,把第二个镜头中的声音提前一点出现在第一个镜头的结尾处,也是一种能巧妙显示电影节奏的手法。于是,她把这种“错位剪辑”用到了这部影片的每一个切换的镜头中。影片上映后,这种剪辑效果让所有观众耳目一新,并引起了电影同行的关注和沿用,一场电影剪辑艺术的革新悄悄开始了!当86岁高龄的艾伦病逝后,人们对艾伦的人生态度和对电影的贡献作了这样的总结:“她深信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即便是一株无法结出果实的地莓,也不要轻易扔掉,因为它可能会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摘编自《扬子晚报》(2011年6月27日) (1) 从打碎花瓶这一现象中所概括出的“碎花瓶理论”为什么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 (2)如何理解“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 (3)上述两例对我们增强创新意识有何启示? 【答案要点】 (1)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人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中包含共性。(2分) 人们的认识就是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过程。“碎花瓶理论”是对碎花瓶这一个别事物中所包含的一般特征的概括和反映,这就使得人们能够举一反三地认识和处理其他事物(2分)(注:如果考生从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辩证关系,或从规律的特征的角度分析,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真理和谬论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真理中包括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方面或因素,错误中也隐含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2分)

考研政治必背哲学概念原理条

考研政治必背哲学概念原理条

————————————————————————————————作者:————————————————————————————————日期:

2016考研资料分享群:248600511 2015年考研政治必背哲学概念原理83条 1.哲学 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世界观 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3.方法论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哲学基本问题 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派别的依据;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5.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6.唯心主义. 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派别。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式。 7.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8.一元论与二元论 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认为世界本原是一个的是一

元论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哲学。认为世界有物质和意识两个独立自存的本原的是二元论哲学。 9.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凡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派别都属于可知论哲学,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的哲学是不可知论哲学。 10.物质 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11.运动 物质的存在方式,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 12.时间 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它的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即时间只能沿着过去、现在、将来的方向进行。 13.空间 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指事物的体积、形态、位置、距离和排列次序等。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任何物体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 14.意识 自然界和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15.人工智能 又称机器思维,本质上是对人的思维的模拟。 16.唯物主义一元论 凡是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于物质的,都是唯物主义一元论。 17.唯心主义一元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