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考研精品备考资料】考研政治冲刺背诵核心考点_精心整理打印版_免费下载!

【2012考研精品备考资料】考研政治冲刺背诵核心考点_精心整理打印版_免费下载!

【2012考研精品备考资料】考研政治冲刺背诵核心考点_精心整理打印版_免费下载!
【2012考研精品备考资料】考研政治冲刺背诵核心考点_精心整理打印版_免费下载!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考点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1

(2

3(把握唯心主义的两个基本形态)

(唐刘禹锡唯物)

(4)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马克思和旧唯物最主要区别:唯物史观)

得到保存和留传。根源不能说主观和客观相背离,因为它是认识错误的原因,可以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

将认识过程中的

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5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重点把握) (6)马克思主义的特点:(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 (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

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没有认为世界统一)

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

(7)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

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④解放思想是前提,实事求是是核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目的,三者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作用(多选把握)(一)

4,科学主义,人本主义(一)

(不是以人为本),具有非理性主义的特点。

5,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二)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是抹杀了意识的主观特征

物质定义的意义:

三个划清界限---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同不可知论、同旧唯物主义。(正确理解物质范畴要把握自然物质的多样性,客观实在性。)

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和物质不可分离,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机械唯物论;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论。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运动绝对,静止相对,他们相互包含。 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相对静止使事物呈现多样性,是区分事物基础,衡量事物运动尺度。 形式:生产、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和科学实验。 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骨架的动态系统,通过实践活动使客体主体化,使主体客体化。

6,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及其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二)

总和;(存在主义所谓的存在是指“个人的存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限定和超越的关系) 和社会存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目的和手段;创造者和被创造者;能动者和被动者)

天然自然)属人世界)

7,意识的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二)

(1直接产物。不能说意识创造物质,可以说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2 (3 (4)

(5)意识发挥的条件:)

8,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

坚持辨证唯物反旧唯物

9,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三)★★

(1(2(3(4)科学的任务:揭示事物联系,科学的突破往往表现在把看来没有联系的事物联系起来。 (5)

10,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三)

(1

(2

(3)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发展的本质:新生旧灭):①新事物代表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②新事

物取代旧事物是辨证的否定过程③在社会领域,新生事物符合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 (4

来。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世界总过程的主导方向是前进。存在即过程,产生出来的东西都要灭亡

11,规律(三)

12,本质和现象

(三)

(1

(2假象也表现本质,它从反面表现事物本质 (3)本质和现象的辨证关系:①现象为感官直接感知,本质为抽象思维把握;②现象是个别,

本质是一般;③现象多变易逝,本质相对稳定;④任何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⑤我们能够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13,必然性和偶然性(正确分析可能性)(三)★★★

偶然包含、表现必然,是必然的补充 必然制约偶然

③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

14,原因和结果(三)

③因果联系是有时间顺序的联系,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但并不是任何前后相继的现象都存在着因果联系(原因和结果的界限是确定的)

15,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三)

(1)概念:(质是起点前提)

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认识量是认识事物的深化和精确化。 (2)量变和质变既相区别,又相联系。★★★

①其区别的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把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的依据是事物的属性和量

②其联系是相互转化和相互渗透:量变向质变转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向量变转化,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量变中渗透质变,即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部分质变;质变中渗透量变,即在质变中包含新质在量上的扩张。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由部分质变到根本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相互交替,以至无穷。(背熟)

16,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三)

17,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质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其形式多种多样。斗争性绝对。

: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

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相互联结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

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18,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07年新改)(背熟)(三)★★

(1)同一性的作用是:

(2

)斗争性的作用是:

(3)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外部,而在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变化的根据;

②外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1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三)★★★

(1

至终的矛盾运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2 (3)矛盾解决的形式:(多选注意)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矛盾问题精髓

①区别是:普遍(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特殊(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被包括在一般之中。

②联系是: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普遍和特殊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①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集中反映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 ②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深刻体现了发展的本质内涵,发展是人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既是发展的目的又是发展的手段,体现了依靠人民谋发展和发展为人民的辩证统一;

社会全面进步,体现了辩证法的全面观点;

外开放,这“五个统筹”体现了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和协调矛盾各方关系的辩证方式;

⑤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需要发挥人的信息选择机制和信息重构机制的作用,这是主体能动性的重要表现。经验论的错误表现为:夸大了感性认识在认识中的作用

2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四)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四个决定作用

(2)认识对于实践也有巨大的反作用:思想本身不是现实力量,和实践相结合才会变现实,被群众掌握才起作用

24,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四)★感性是基础,理性是升华

是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

具体的反映。

是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③区别和联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感性认识是在理性认识指导下进行的并要发展到理性认识;在认识活动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互相渗透的。

25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四)

(1)第一次飞跃的条件:(能动反映论和机械反映论区别:是否承认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过程的辩证法)

(2

)第二次飞跃的条件:(抽象的东西是深刻的,正确的)

-理性-实践

26,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否正确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1

(2)凡是真理都具有客观性:

(3

(4

(5)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6

无意义的。

27

(1

(228,价值及其客观性和主体性、价值评价(价值的特点)(四)

(1价值由两方面

构成一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二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价值是在二者的关系中生成的。 (2(两方面)

①价值必须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 ②人的需要是受社会实践和历史条件制约的。

(3

★★

①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是否具有价值及何种价值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 ②同一客体对于不同主体的价值是不同的,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

(4

运用于客体,对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评判。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评价应当符合29,真理和价值的关系(四)★

①真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客观尺度;价值是客观事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主体尺度。 ②凡是真理必有价值,凡有价值的东西应不与真理相悖。相互贯通,互为前提,相互引导,实践是共同标准 ③真理强调的是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的一致,价值则强调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特点(区别)

30,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四)★★★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②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07年新加)(五)

32,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五)

33,生产力(物质性、社会性、历史性、层次性)(五)

: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范畴,它表示人和自然的关系。

②构成要素分为两大类:实体性要素,智能性要素(科学技术、劳动组织和生产管理等)

34,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五)

35,社会的政治结构(五)社会政治结构核心问题:国家

②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的基本内容由两部分构成:①政治法律制度②政治法律设施

36,社会的观念结构(五)

②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观念、宗教观点、艺术思想和哲学等社会意识形式及其联结方式。

37,意识形态与文化结构、意识形态的本质、相对独立性及其社会功能(五)

(1

(2

(3

(4)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体表现在:

★判断社会意识是否先进看它是否反映并服务于新生产方式

意识形态是历史的,永恒不变的意识形态是不存在的。 (5

(背熟)

③意识的发展水平同某国家、地区的经济水平有不平衡性。 意识形态功能集中体现在维护或批判社会,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上。

38,文化的本质和功能(五)

(1

(2)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3)人化的形式、社会的性质和多样的形态是文化的一般特征。

(4)文化的功能:

(5

方向④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文化。

39,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六)★★★

(1)(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

40,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科技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五)

①科学技术活动是人类改造自然、控制和调节社会的一种重要活动 ②科学技术从一开始并且始终是进步的革命的因素。

③科学技术具有认识功能、生产功能、经济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和社会政治功能

④科技革命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 ⑤现代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强烈、更加深远。

41, 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的关系(六)

①社会和人是密不可分的,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

②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规律只是存在于人的活动之中并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来实现的。

③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的活动

④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⑤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42,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六)

(1

(2包括杰出历史人物和反动历史人物。 (3

(4)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①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发起者、当事者,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②历史人物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

③甚至对历史事件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④历史人物及其作用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受人民群众及其实践活动制约。

43,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六)★★

(1

(244,社会形态

(七)

45,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七)

社会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有意识、

有目的地指向确定对象的创造性活动。

③主体的选择有前提并受规律制约,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不能改变人类历史的总体进程。 ④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46,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七)

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和主体的选择性使社会形态的更替呈现出统一性和多样性。

(1)纵向上:①统一性是社会形态运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依次更替;②多样性是不同的民族可以超越一种或几种社会形态而跳跃地向前发展。③跨越的方向、跨越的限度是受总体历史进程制约的。(2)横向上,同类社会形态既有共同的本质,又有各自特点。

47,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七)

①社会发展进程的决定性、统一性表明:总趋势是前进的 ②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选择性、多样性表明:具体道路是曲折的。

③社会发展的前进性是指社会形态向前发展,包括社会形态的质变和量变。

④社会发展过程的曲折性是指社会前进总趋势中的局部的“回复”和暂时的“倒退”。 ⑤曲折前进是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4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的自我完善。

①改革是社会发展中经常出现的、具有相当普遍性的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基本形式。 ②社会改革是走向社会革命的一个步骤,是革命的前提和准备;

③在革命后,改革是巩固革命成果、完善社会制度、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④改革和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的两种方法和手段,互相补充 ⑤改革是一种“制度创新”,用新体制取代旧体制,是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49,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背熟)(七)★★★

1会性。

(2)人的属性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③社会属性才是人的特殊本质所在。在阶级社会表现为阶级性。 (3)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4

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0,人的自由及其实现

(背熟)(七)★★

(1

①自由是建立在必然性的基础上的,必然既是自由的限度,也是自由的根据 ②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这是指人的意志自由 ③自由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这是指人的行动自由,

(2)自由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状态,人的自由的真正实现就是人类的解放。

(3 (4(5)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 (6)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三个阶段

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

1,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基础是劳动价值论)(一)

②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马政经研究出发点。然趋势。(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政经的枢纽)(二)★★

: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是通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具体劳动创造

: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抽象劳动创造

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使用价值在交换时进行量比较的基础。生产资料的价值是

借助生产者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⑤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决定的。

⑥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3,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二)

①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④商品的价值量只能决定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中实现的。 ⑤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量等于倍加的或自乘的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量

4,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二)★

①商品的价值量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率是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 ②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③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取决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

5,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二)

★★货币之所以能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是因为金银的天然特性适合充当货币

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它由货币本质决定,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

1、2是基本职能。

6,货币流通规律(二)★★

③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待售商品数量*价格/货币流通速度(同一单位货币平均周转次数)

④在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产生后,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货币流通速度。(了解)

7,纸币和信用货币(二)

金属货币主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可按汇率兑换,还可充当储蓄手段,但是不

能充当储藏手段。纸币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中产生。

券、支票、期票、汇票等形式。信用货币体现着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信用关系。

8,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二)

①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

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都不利于经济的正常发展。

9,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二)★★

①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②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10,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二)

①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商品的价值通过商品的价格表现出来。

②现实的交换活动中,由于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③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仅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相反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11,市场机制(二)

①价格、竞争、供求等市场要素的相互作用构成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市场机制核心是价格机制。

12,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二)

①自发调节资源配置;②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管理,促进生产力发展; ③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13,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时代性(二)

①科学的理论本质上是不断发展的理论。

②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运用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诸多现象的本质。 ③列宁继承劳动价值论,分析了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

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结合新情况运用劳动价值论,做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新解释。

14,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二)

①分工的发展、生产社会化水平的提高,使生产过程中,价值由“总体工人”共同创造价值。 ②“总体工人”包括直接生产工人,科技劳动者,和管理劳动者。

③创造精神财富,特别是科技财富的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15,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三)

(1,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2 (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条件:①人身自由②一无所有 (4)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①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 ②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

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培训出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 (5)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包含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6)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源泉。 (7)劳动力的使用能为他的购买者创造剩余价值。

1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征(三)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①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②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

(2)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对于工人来说,是一种经济强制性的劳动。

17,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三)★

③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依据。为理解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分配等理论奠定了基础。

18,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

①土地、设备、原材料等要素是商品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和劳动结合生产出使用价值。 ②在剩余价值生产中,它们是工人的活劳动的吸收器,是给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 ③本身不创造价值,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的劳动产品中去,劳动者的活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源泉。

19 m ’=m/v ★★★剥削程度还可以=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资本家要获

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②增加可变资本总量。

20,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三)★★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价值为v ;而劳动创造v+m ③劳动不是商品,劳动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劳动力和劳动不能混为一谈。 ④资本家在劳动力市场上购买的是工人的劳动力,支付的是工资。

⑤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掩盖了剥削。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2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三)★★★

③相对剩余价值是以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是全社会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④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它们都靠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22,超额剩余价值(三)

是商品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个别企业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得到更多的剩余价值。 ②

某个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具有暂时性。

③追求剩余价值的动力和竞争的压力,迫使每个资本家都必须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当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到先进企业水平时,超额剩余价值转化为相对剩余价值。

⑤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本家竞相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使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23,资本积累(三)--资本家的内在欲望和外在压力

剩余价值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必然性是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动力。 ②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的必然趋势。 ③资本积累不仅是剥削工人的结果,而且又是扩大对工人剥削的手段。

④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去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24,资本有机构成(三)★★

①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叫做 ②等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物质形态:资本技术构成;价值形态:资本价值构成。 ③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剩余价值而不断改进技术、更新设备,使不变资本增大,可变资本相对缩小,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25,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三)★★★

(1)资本的积聚和集中是单个资本总额增大的两条途径和形式。

,是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

是指把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资本集中,可以采取吞并的形式(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组织股份公司的形式,借助于竞争和信用两个杠杆来实现。 (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区别在于:

①资本积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资本集中则不会,只改变资本家之间的分配。 ②资本积聚的增长要受到社会财富的绝对增长数额的限制,从而增长比较缓慢; ③资本集中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大量的资本。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 (3)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联系在于:

①资本积聚使个别资本总额增大,竞争实力增强,从而会加速资本集中的进展; ②资本集中使个别资本总额增大,有利于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增大资本的积聚。

26,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商业利润的实质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形式。②利润形式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利润率p ’=m/c+v

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表示预付资本增殖程度。 ④影响利润率因素:剩余价值率、有机构成、资本周转速度、不变资本的节省、原材料价格

27,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三)

(1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 (2)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 (3)剩余价值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表现为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即形成

平均利润。

(4)平均利润率水平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

①各部门利润率水平,②利润率不同的各部门的资本量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小。

28,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三)

①生产价格由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构成,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②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也发生变化,即价格以生产价格为中心而上下波动。这没有否定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支配着生产价格的变动。

③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排斥各部门中少数先进企业仍然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④超额利润是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29,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职能资本家: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农业资本家(三)

:执行商品资本的职能,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价值中所瓜分到的那部分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体现了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并剥削包括商业职工在内的雇佣工人的关系。

30,借贷资本和利息(三)★★

(1产业、商业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2)借贷资本的特征有:

①它是一种作为商品的资本,即资本商品;

②它是作为一种所有权资本,即财产资本与职能资本相对立;

③它具有不同于职能资本的特殊运动形式,即G —G’,是最富有资本拜物教性质的资本。 (3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转化形式,本质是借贷资本家通过借贷关系从职能资本家那

里瓜分到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①利息体现了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②利息量取决于借贷资本的大小和利息率的高低。

(4)利息率是一定时间内利息量和借贷资本量的比率,简称利率。

(5)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31,股份资本和股息(三)

③股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资本私有制的实现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的局部调整。

⑤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加速资本集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了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 ⑥有利于大资本的统治,并不可避免地会滋生投机与欺诈,从而深化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⑧股票价格不等于股票票面金额,股票价格与预期股息收入成正比,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 ⑨股票价格受股票供求关系的影响。股票价格=股息收入/

银行存款利息率。

32,土地所有权和地租(三)★★★★★

(1)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取得的农业资本家交的超过平均利润的收入。

(2)资本主义地租两种基本形式: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3

①中优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由劣等地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而形成的超额利润

,产生的条件是土地优劣程度的不同 ③级差地租由于形成条件的不同而分为两种形态:

a 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距离市场远近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I ;

b 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Ⅱ。

(4

①它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以上的那部分超额利润。

③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 (5)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都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①是农业资本家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

②因为租用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而把这部分超额利润作为地租缴纳给土地所有者。 ③地租体现大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瓜分剩余价值、共同剥削农业雇佣工人的关系。

33,土地价格(三)

(1)在商品关系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土地可以买卖也就有了价格。 (2

(3

)土地价格的决定因素:①一是地租数量的高低,②二是银行存款利息率。 (4)土地价格和地租量成正比变化,和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变化。 (5)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土地价格有提高的趋势。

34,垄断和竞争(三)

②垄断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物而产生的;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而是与竞争并存。

35,垄断利润(三)

垄断资本家凭借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②垄断利润的来源是本国工人、小生产者和其他国家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36,垄断价格(三)

②垄断价格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只是改变了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生产成本+垄断利润

3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双重作用(三)

,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 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从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借助国家政权力量直接参与和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③不可能克服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固有矛盾和历史局限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38,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三)

(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具体表现。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有:①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

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②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③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39,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四)★★★

(1 (2)产业资本运动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

本三种职能形式

3)资本要保存和增殖自己的价值,必须连续不断地进行循环

(4)每种职能形式上的资本,都要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而回到原来的出发点。

(5)产业资本循环就有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三种不同的循环形式。

40,☆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资本周转(四)★★

(1)产业资本循环的必要条件:①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在空间上并列存在;

(2

的形式。考察资本周转,主要是揭示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41,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与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划分依据、目的、形式都不同)

生产使用过程中损耗的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产品出售后又一部分一部分地收回。

的价值在周转方式上是一次性投人生产过程,随着商品的销售一次性全部收回。

42,技术进步和固定资本折旧(四)

①固定资本的损耗分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两种

43,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四)

经过资本的循环运动,实现了价值的增殖,然后重新回到原来的资本形式为止所经历的时间,包括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②资本的周转时间和资本的周转速度成反比关系。

(通常为一年)资本所经历的周期循环的次数n=U 年/u ④资本周转次数与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关系。

44,影响资本运动速度的因素:(四)★★★

①周转时间的长短或资本周转次数的多少;②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45,资本周转速度对商品生产和价值增殖的影响(四)★★

(1)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关系到一定数量的产业资本所能带来的剩余价值量的多少 (2)加速固定资本周转:

①可以减少无形磨损带来的损失;②可以提高固定资本的利用率,加速固定资本更新。③有利于资本家及时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更多的超额剩余价值。 (3)加速流动资本周转:

①能节省预付流动资本的数量②使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量增加

③提高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46,社会总资本运行(四)

(1)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补偿(或替换)和价值补偿是社会总资本正常运行的基础和保证。 (2)社会总产品在实物形式上,可分为用于生产消费的生产资料和用于个人消费的消费资料。 (3)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

①第一部类(I)即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②第二部类(Ⅱ)即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 (4)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由三部分构成:不变资本的价值(c)

,可变资本的价值(v),剩

余价值(m)。

47,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及其两种方式(四)

(1)社会再生产按照它的规模是否发生变化来划分,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2)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的方式看,有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和外延

的扩大再生产两种方式

依靠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要素质量的改善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扩大原有生产的规模

:依靠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扩大生产场所的手段来扩大原有的生产规模。

48,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条件及其意义(四)★★★

(1所应具备的基本实现条件是: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

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即I(v+m)=Ⅱc 。可以引申出:

①一是第一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在价值上必须等于两大部类所消耗的不变资本价值的总和,即I(c+v+m)=Ic+Ⅱc 。这个条件表明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料生产与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②二是第二部类的全部产品在价值上必须等于两大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即Ⅱ(c+v+m )=I (v+m )十Ⅱ(v+m )。这个条件表明整个社会的消费资料生产与两大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2)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有两个前提条件:物质条件是追加生产资料和追加消费资料。

①I(c+v+m)>I c+Ⅱc 或I(v+m)>Ⅱc 。

②Ⅱ(c+v+m)>I(v+m/x)+Ⅱ(v+m/x)或Ⅱ(c+m-m/x)> I(v+m/x)

(3)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必须使两大部类相互交换的产品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平衡关系。

①I(v+?v+m/x)=II(c+?c)

②I(c+v+m)=I(c+?c)+II(c+?c);II(c+v+m)=I(v+?v=m/x)+II(v+?v=m/x) (4)表明: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积累的规模相互制约。

(5)一切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社会总资本运动的规律:两大部类按比例发展才能顺利实现

扩大再生产。任何社会再生产的内容都包含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4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和周期性和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四)

(1)实质:生产相对过剩,是生产相对于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过剩

(2)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3)资本主义国有制及国有企业产生发展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要求国家干预、

调节经济的产物。它①通过国家收购私人垄断企业而国有化;②通过直接投资兴办国有企业;③通过国有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合资的方式来形成。

(4)国有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范围的结合,其组织形式是国私合营的股份公司。 (5)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方式主要有:①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进行调节;

(6

社会化超越国界向国际发展的表现。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矛盾主要表现在贸易、投资和金融领域

(7)国际分工是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基础,生产和资本国际化又推动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入。 (8)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范围扩展的主要形式商品输出、资本输出、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是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扩展的主要形式。资本输出的实质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50,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实质(五)★★

(1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就在于剩余产品归劳动者共同占有,这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2)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实行按劳分配。 (3 (4)共同富裕是一个逐步实现的历史过程,是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的。 (5)在我国现阶段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并允许、鼓励一部分地区、企业和个人,依靠勤奋劳

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提倡先富帮助、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5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和建立的客观依据(五)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①必须加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改革公有制的实现形式;②非公

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与过渡时期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根本不同,区别

在于公有制经济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中是否占据主体地位。 (4)确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是:

①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

②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是多层次、不平衡的,要求有多种所有制经济与之相适应。初级阶段 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依据。

52,公有制经济的涵义和多种实现形式主要是股份制、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五)

(1)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该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

以大胆利用。公有制可以采取独资企业、股份合作制、合作社、股份公司等形式。

(3)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

①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 ②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

③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是国家财政收人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

④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经济基础,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保证。

5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五)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按劳分配原则的特点是:

①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主体,而不是社会惟一的分配原则 ②还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存在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方式是因为存在私营经济 ③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 ④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

54,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五)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信息、管理经验等。 (2)生产要素所有者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取得相应的收入,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有

效利用,作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

(3)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贡献参与分配结合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分配理论的重大发展。

55,加大分配调节力度,理顺分配关系,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1)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只有给劳动者公平合理的收益,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效率是实现公平的条件和基础,效率低下,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就不能或难以为实现公平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困。(3)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必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处理好三个关系:①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关系;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两极分化的关系;③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具体措施:①保护合法收入②取缔非法收入③整顿不合理收入④调节过高收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收入分配格局)

①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

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②要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

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更加重视社会公平问题,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向“效

率与公平并重”。★★★★★

5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目前小康特点:低水平、不全面、不均衡(六)

1

2

①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②培育和发

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③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④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⑤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多选把握)

①经济活动市场化②企业经营自主化③政府调节间接化④经济运行法治化

(4)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有自己的特征:

①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②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共同富裕为目标;③在宏观调控上,

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长处。

57,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有机结合(六)

(1)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调节手段,对经济发展都是必要的。

(2)计划与市场是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调节机制,各有优点和不足,需要相互补充合。(3)全面认识计划与市场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是运用好这两种手段的基本前提

(4)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情况使两者有机的结合。58,☆构建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六)★★★★★

(1

(2

3

(4

(5

(6

法保护各类产权,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59,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六)

(1是指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整体。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2)包括消费品、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等(3)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必须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60,☆完善市场体系☆(六)★★★

(1)生产要素是生产经营活动中利用的各种经济资源的统称,一般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信息等

(2)市场经济要求生产要素商品化,以商品形式在市场上实现流动和配置,形成要素市场。(3)①大力推进市场对内开放

②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

③发展现代化流通方式④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

61,规范市场秩序(六)

(1

(2)☆要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

(3)健全质量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维护和健全市场秩序。6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健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1

产和保持社会总供求均衡的需要③是顺利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条件。

2、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①促进经济增长②增加就业③稳定物价④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健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1)健全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以国家计划明确的宏观调控目标和总体要求为重要依据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①财政政策要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结构和调节收入方面发挥重要功能;

②货币政策要在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各调控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宏观调控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手段要充分发挥经济手段的调节作用,重要的是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的构建和不断完善。

①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稳步推进税收改革。

②积极进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③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健全金融调控制机制,完善金融监管体制。☆

6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六)★★★

(1

①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也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器。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

展的客观需要;③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搞活企业的需要;④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2)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社会保障主要由①社会保险②社会救济③社会福利④社会优抚和⑤社会互助等方面组成。

(3)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目标,坚持广泛覆盖、适当标准、基本保障与补充保障相结合,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

64,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七)

(1)在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基础上,经济走向全球化。生产全球化

(2)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区域性经济合作

(3)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现实基础。贸易全球化

(4)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金融全球化

(5)国际间相互投资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投资全球化

65,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正的负的

(七)

(1)跨国公司成为生产全球化的微观基础;

(2)跨国公司内贸易成为贸易全球化的一个崭新形式;

(3)推动了金融全球化,加速了资本跨国家的流动(直接投资)

(4)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和主要载体。

66,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七)

(1)促进世界贸易、就业和投资的增长;增加世界各国经济运行风险;

(2)使世界各国贫富差距拉大;国家经济主权逐渐弱化;

(3)使世界市场实现一体化,某些商品全球性过剩成为可能;

(4)加剧国际竞争,增加国际投机因素,增大国际经济运行的风险。

67,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七)

中国经济已融人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必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机遇与挑战同在。(1)技术扩散、规模经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我国制造业水平的提升和产品出口(2)世界经济低速增长和发达国家低利率政策有利于我国吸引外资,加快发展我国经济机遇。(3)同时面临更大的外部冲击和激烈的国际竞争:(挑战)

①贸易、生产、金融的全球化国际风险增加,而我们的抗击能力相对薄弱;

②国内经济发展中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通货紧缩与通胀,农业与农村经济

问题,就业问题等压力大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

必须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主权平等互相依赖、利益共享的新型经济关系。共赢共存68,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七)

(1)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要积极走向世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有机结合

(4)努力在“走出去”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

69,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七)

(1)国际市场竞争已日益深入到国内市场,我们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合作,

(2)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①有利于弥补国内资源和市场的不足②拓宽经济发展空间③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3)竞争与合作相辅相成,基础在经济实力,我们增强国力才能在竞争与合作中双赢。

70,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和发展(七)

(1)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并存和发展将是长期的现象。

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复杂性、曲折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长期性,资本

主义经济制度的内部调整使生产关系所能容纳的生产力仍有较大的空间;

②社会主义国家正处于成长期,先进的社会制度代表社会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但原

有经济基础薄弱,仍属于科技、经济实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需要加快发展,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过程。

(2)面对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和发展,我们要做到:

①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学习、吸收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经验和成果,

②减少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③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活力充分地体现出来,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基本概念的考查:(主要考查五个方面的问题)

(1)基本概念的划分标准;(2)基本概念的基本含义(3)基本概念之间的区别(4)基本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如1997年理科: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5)基本概念划分(区分)的意义(如: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其意义在于……)

三、毛泽东思想概论核心考点

第1章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主要是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思想武器、行动指南、指导思想、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①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②既坚持科

学理论的指导,③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党全部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客

观需要。①任何一种理论,都不是万能的教义,都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②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和建设,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复杂的问题。 (3)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做到:

①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②增强全党的总体理论素养。③从中国最大的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④始终站在时代的高度,树立世界眼光,体现马

①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 ②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五四运动的推动,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渊源;根本前提。毛泽东思想理论渊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列主义 ③生产力增长、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发展,为毛思的形成准备物质条件和阶级基础;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深刻而复杂的人民大革命,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莫定了深厚的实践基础。

3. 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单选)★成熟的政治保证是领导地位的确立,遵义确立毛领导

(1)萌芽时期: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革前、阶分、革运、湖考》 (2)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星火》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反本》。 (3)20 世纪30 年代中后期至40 年代中期(即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

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红色政权、井斗、关纠、星火、分农》 (4)1945 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事业。毛泽东

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发展。《目任、七报、论专政、论关系、 处矛》

▲4.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列主义(一个体现两个包含)

(1)它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2)它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核心是马列与中国实践相结合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①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②是被实践证明了

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③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包括两大组成部分:

①一是其独创性的理论内容②二是贯串于上述理论之中的一以贯之的立场、观点、方法。

6. 试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1)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它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即:

①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②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③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④关于政策和策略;⑤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⑥关于党的建设。 (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

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

3)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理论和活的灵魂,构成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这一体系具有科学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因此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它。这个科学态度,就是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1)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八七会议总方针:武装起义、土地革命 (2)要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严格区别开来。 (3)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8.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特点。(多选)为毛泽东思想萌芽做贡献:陈、李、毛、瞿、邓中夏、周

毛泽东思想在形成和发展中,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主要是: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毛泽东思想是在同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 (3)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第2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近代中国国情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旧民主革命失败根本原因:软弱性妥协性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国情,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极端不平衡。落后总根源是帝国主义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旧民主向新民主转变转折点:五四运动 ▲①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革命性质决定因素:社会的性质和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这两大任务的主题、内容不一样,不能互相替代;但又息息相关,不能分离。前一任务为,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具体内容有: (1)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不是一般地反对资

(2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标志旧民主向新民主革命转变的实现指:共产党成立和民主革命纲领制定

(3)革命动力: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贫雇农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广大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属于劳动者阶级,不属于资产阶级的范畴,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之一,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民族资产阶级有天生的软弱性以及由此而来的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两面性。(由软弱性决定)

(4)革命领导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无产阶级必须通过自

己的先锋队—— 共产党来实现对革命的领导权。

(5)革命性质: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①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②是无产阶级领导的,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前途不再是以发展资本主义为最终目的,而是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进而达到社会主义的目标。(6)革命前途: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①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

②党内曾流行过两种错误倾向:一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二是王明的“毕其功于一役”。

这两种观点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③毛泽东中国革命两步走的思想,正是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揭示了中国革命

的前途,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学说。▲3.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1)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主要内容: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

内的人民民主政权。人民民主专政学说特点:衔接了两个革命阶段,扩大了人民民主的范围,概念表述准确鲜明

②人民民主专政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的统一。

③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任务和职能,除了对内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对外抵御敌人的侵略

外,还必须有步骤地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④阐明了新中国的对外政策。建国初期人民的范畴包括: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4.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两个没收一个保护)★★

(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

(2)对官僚资本主义实行没收政策,具有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3)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保护政策。其原因是:四面八方政策: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

①由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所决定;②由民族资本的特点所决定;

③由民族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作用所决定;④是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需要。第3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已考)

(1)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主要法宝:《〈共产党人〉发刊词》

(2)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为什么?)★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国情),②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③内

部没有起码的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长期的武装斗争。

(3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核心:积极防御;根本法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这是因为:①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②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③农民是中国革命军队的主要来源。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红政》、

《井斗》、《星火》、《反本》作理论依据

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特殊的城乡关系,决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中国革命只能①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良好的群众基础。③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④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⑤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①②③是客观条件;④⑤是主观条件

(5

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通过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领导来实现的。PS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PS2: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内容:①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方针。②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③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

战的方法。④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的思想。

PS3:人民军队三大任务: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PS4:中国革命战争三形式: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的思想。▲2.中国革命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基本原则和基本经验★

(1)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是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一个基本特点和主要法宝。两头小,中间大:工人阶级少,大地主少,中间小资产阶级大(2)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主要决定于敌我力量的对比以及中国革命长期性与不平衡性的特点。(3)分析中国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与变化以及各个阶级、各派政治力量在民族民主革命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在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建立统一战线,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是完全可能的。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4)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过程:(第一次国共合作>工农民主统一>抗日民族统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①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由于共产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导致了统一战线破裂和国民革命失败。

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以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为主要目标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壮

大,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抗日统一战线特点:①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②两个政权两个军队;③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政治纲领;④处于既有利又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多选把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对顽固派的斗争采用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

④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

了包括全体中国人民在内的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5)实现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经验。统一战线策略思想: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

①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的关系。一个是无产阶级与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等其

他劳动人民的联盟,这个是基础;另一个是无产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②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实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坚持独立自主的实质是领导权)。

③对资产阶级实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对民族资产阶级要尽可能地联合,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中,阐明了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1)毛泽东分析了中国农民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指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2)农民是中国的基本群众,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3)毛泽东强调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在推翻反动政权,建立人民革命政权中的重大作用。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主要经验及其意义★★★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2、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毛泽东为整风撰写的指导性文件:《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整顿党的作风》 (1)有利条件是:

①是在十月革命影响下,根据马列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党建有一个好的思想基础; ②中国的工人阶级有坚决的革命性,党的建设有一个良好的阶级基础;

(2①党的理论准备不足;②农民、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 ③封建主义思想影响相当严重;

④共产国际对党的影响以及不适当的干预,党内教条主义倾向,给党建带来特殊困难。 3、

②注重党的组织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基本要求:个服组织,少服多,下服上,全党服中央) ③注重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和发扬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理论联实际、密切联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④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创造了马克思主义的整风形式。(整风运动方针和宗旨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4、党建的意义: 整风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效方法,进行马列教育好形式,思想建党原则新发展,马列建党学说新贡献

①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②对新时期党的建设仍然有指导意义。

第4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新中国成立标志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1)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前,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①无产阶

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②中国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2)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新民主主义实现社

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中共纲领所决定的。

(3)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是一个过渡时期。它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主义的过渡,即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只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4)这个时期既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时期,也是为进入社会主义作准备的时期,它需

要多长时期,取决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具备的条件,包括物质基础、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国际环境等。

①经济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及现代化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二是在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中,不仅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更重要的还

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这是一条以“一化三改”’为内容的、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

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总路线的两翼。总路线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解决所有制问题。 (3)过渡总路线反映历史必然①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需要。

③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客观需要。

(4)意义

①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道路。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后,不失时机地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为了确立新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经验与意义(单独考大题不可能)

1)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

放和发展生产力。四马分肥:国家所得税,资方红利、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 (2)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03年

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创造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最后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3)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历史意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形式:利用限制改造,高级形式是公私合营 ①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制度已经基本建立起来。 ②使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重要变化,剥削阶级已经消灭,阶级斗争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进一步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

④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5章 社会主义若干基本问题的探索成果

▲1.以苏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

②在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刚刚开始的时候,毛泽东又率领全党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③毛泽东率领全党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也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1956 年和1957 年上半年,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以及中共八大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对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大意义。

2.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的分析

①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国内主要矛盾是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

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②党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③虽然还有阶级斗争,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PS: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就是社会主义社会自身的改革。

★3.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本章最核心理论问题)★★★

(1)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

①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其运动具有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③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2)社会主义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学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①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就是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

②这两类矛盾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

③由于这两类矛盾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必须采用专政的

办法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只能用民主的方法来解决。

④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

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诸如:在经济上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在政治上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①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把社会主义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中国还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②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即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工、农、国防、科技)四个现代化

:第一步,从1965

年起,用十五年时间,

即在1980 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20 世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问题: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2)反对官僚主义,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贯彻群众路线。

(3)共产党要接受①党的内部监督②群众的监督③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小平8大)(4)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标准:懂马列;为人谋利益;团结人;商量;自我批评

(5

①能够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正确方向;

②能够为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提供精神动力;

③有助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保障经济建设和其他工作顺利进行:

④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水平防止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

⑤能够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6)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问题。《延安文艺座谈会》

★6 .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探索的意义(07年新增)★★★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

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注意多选)

第一,毛泽东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取得的探索上的初步成果,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重要内容。

第二,毛泽东探索的初步成果,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

第三,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过程中所表现的敢于创新的精神和理论品格,对邓小平的成功探索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

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存在着一种连续性、

继承性和发展性的关系。

第6章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次重点)

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及其意义

(1)内容:①提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来。②创造性地提出中国工业化的道路。③提出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各种关系。④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⑤对我国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意义:

①毛泽东在探索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虽然犯过错误,但也取得了一系列初步理

论成果,丰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成为邓小平理论的直接思想来源;

②这些正确的理论和经验总结对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指导意义。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方针八届九中全会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中共八大把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确定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2)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①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②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正式提出了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充分

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问题。

③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

系问题,提到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

④1962 年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主张,确定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

经济的总方针。

(3)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①毛泽东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这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保证地方的机动权;

②要兼顾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三者的关系,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③陈云在中共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

(在工商业经营方面,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

在生产计划方面,以国家的计划生产为主体,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

在市场方面,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市场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4)管理体制改革

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毛泽东提出企业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责任制;要实行民主管理,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和特点主要有: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核心);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③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向它负责,接受它的监督;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2)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对这一方针作了比较集中的论述。

①所谓“长期共存”是指,凡属一切确实致力于团结人民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得到人民

信任的党派,都可以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同存在;

②所谓“互相监督”是指各党派之间的互相监督,中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

派也可以监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需要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其中包括来自民主党派的监督。这个方针在《论十大关系》中第一次提出。

(3)实现民族平等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主要有:

①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

离的部分;

②民族自治地方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③民族自治地方在充分行使自治权的同时,必须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地方主义。

PS: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含(三大制度)多选把握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根本政治制度。

(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4)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

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具体涵义是:①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②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其他风格和学派。③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

毛泽东提出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的具体涵义是:①对中国的文化遗产,应当充分地利用,批判地利用;②对待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

(5)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建设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党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任务,强调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充分地提高技术,发展科学;

②要建设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1)中印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贡献:①提供指导原则;②指明解决争端途径;③维护利益;④促进发展;⑤推动新秩序。

(2)三个世界:美、苏第一世界;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第7章掌握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涵与要求★★

(1)内涵: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最早反对教条主义,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包含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2)基本要求: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提出实事求是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到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

②本质要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③必须解放思想。

④调查研究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环节。

⑤必须反对主观主义与经验主义。

(3)意义:①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三个基本方面最具特色、最根本的原则,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思想路线;

②它是中共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

▲2.群众路线(根本工作路线)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注意:群众路线和群众运动不能混淆)

(1)群众路线内涵:包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两个方面。(2)基本要求:①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讲的是群众观点,包括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和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这样四个方面,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所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讲的是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这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过程是一致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领导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

(3)意义:①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②它是党领导革命与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如果离开了群众路线,就会一事无成。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重大意义。

(1)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功过,确立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十二大党章规定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行动指南;第一次飞跃(2)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抵制和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强调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毛泽东思想,指出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强调毛泽东思想丢不得,否则犯错误。(3)强调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晚年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4)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邓小平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作出了正确的评价。

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核心考点1,邓小平理论是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多选)(一)★

①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一个前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个步骤:“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②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一个任务:发展生产力;一个目标:实现共同富裕;

③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一个途径:改革开放;一个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④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体系一个标准:“三个有利于”。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二)继承、坚持、发展和创新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平发展:①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②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③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④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①能否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的思想路线,进行理论创新。②社会实践在不断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1)社会出现了新的经济组织和活动领域:①工人、农民和其他社会阶层在就业、分配等方面出现了多样性;②物质利益的多样化日趋明显,群众的不同利益要求越来越多。(2)党情:①党员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②党的干部队伍正在进行整体性新老交替;③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3,“三个代表”

★★★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①☆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代

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三个代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①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②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③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

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四个必须,多选)(二)★★★

1、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2、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3、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①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②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5,“三个代表”

1、历史地位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③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④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2、指导意义

①☆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②创造性地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③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上,提出新思想,构成系统的科学理论。

④是对马列、毛、邓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执导思想。☆

③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6,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和发展(三)

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体现在邓小平理论和邓小平所作出的每一项重大决策中。

②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这一思想路线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③“三个代表”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④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看作一个整体。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三)

①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②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③尊重实践、尊

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

8,与时俱进是的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的必要性)(三)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①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它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②时代变化、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必然要丰富和发展。

③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才能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④中国共产党只有不断坚持创新,才能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赢得人民的拥护,永葆

生机。这既是党自身建设的要求,也是历史经验的总结。

9,与时俱进的内容(三)★★

(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要通过理论创新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3)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具体体现在:

①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能够体现时代特征,要随时代主题的变化而变化;

②要把握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③要在理论上进行创新,并以理论创新为先导,来推动和指导制度、科技、文化的创新。10,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我们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1、“三个有利于”标准: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核心)②是否有利于增

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③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三个有利于”标准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都是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反之都不是社会主义所需要的。

4、对于排除姓“社”、姓“资”抽象争论的干扰,深化改革,加快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1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四)★★

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2、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关键是要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搞清楚“怎样建设社会

主义”,关键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本质前两个目标是生产力目标,后三个是生产关系目标。

3、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只有搞清楚这个问题,才能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1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四)三大历史任务: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为:社会主义根本原则①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②共同富裕。

①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②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的内在要求。

③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并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的物质条件。

2、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现阶段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①我国的历史前提,决定了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工作的中心,作为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

③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也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④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回答为什么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

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要:(回答如何发展)

(1)、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

(2)、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冲破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清除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

(3)、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五)1956-2050

初级阶段含义: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定性),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定位)。特征:①发展水平: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②实现目标: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56年一化三改造社会主义

简明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87年13大提出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政治路线也叫总路线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

和基本政策,三者有机统一,不可分割。先有路线后有纲领

(1)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展开,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要:(区分本质、特征、制度、体制、模式)

①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③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④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要:

①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②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

①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②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

③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繁荣学术和文艺。

(5)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三个建设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

14,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五)改革特点: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②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第一、二次革命不同:①条件②内容与对象③革命形式与手段④目标。相同: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

①改革是第二次革命:从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看,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引起

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来看,改革的作用和意义不亚于革命。

②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的作用)

③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1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已经考)(五)

①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相互促进、相互统一。②发展是目的,改革为发展提供动力,发展为

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③稳定是改革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和保证。④同时也只有通过改革和发展才能解决社会矛盾,为稳定打下基础。

17,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六)

1、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本质:以人为本)

①科学发展观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

人的全面发展。按五个统筹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②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③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2、“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1)五个统筹:①按照统筹城乡发展,②统筹区域发展,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④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⑤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2)“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

①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②增强企业活务和竞争力,③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④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3、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4、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5、我国发展战略的特点:战略重点:①农业;②能源和交通;③教育和科学。

①既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②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③注重

社会全面进步;④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8,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六)

分发挥的经济发展道路。

②基本特征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③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意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19,邓小平同志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六)

(1)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

两个大局:“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2

①实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是指坚持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 ②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3

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农村是工业品的重要市场;农业为经济建设积累资金;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资源。

我国产业结构现存的主要问题:①农业基础薄弱;②工业素质不高;③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一、二、三产业还不协调。

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要发展现代农业;二要增加农民收入;三要改善农村面貌;四要培养新型农民;五要增加农业和农村投人;六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③促进城镇化发展,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4)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统一

是指由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粗放型增长是依靠增加要素的投人实现经济增长;集约型增长是靠提高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实现经济增长。 ②速度、结构、效益、质量是辩证的统一,互为条件、互相促进。有效益才有实在的速度,有一定的速度才能有效益。结构合理与提高效益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持续的经济增长只有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结构合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质量是根本保证,没有质量就不会有效益。

20,实施科教兴国★★(六)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①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成为最重要的变革力量;②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力量;③科学技术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

2)☆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

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②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③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 ④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⑤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2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实施意义,建设资源节约型、

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②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

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人、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 ④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经济理论)(七)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①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②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③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④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⑤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共性)

①经济活动市场化②企业经营自主化③政府调节间接化④经济运行法治化。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自己的特征(个性):①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②以按劳分

配为主体、共同富裕为目标;③宏观调控能力可以较资本主义国家更强。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意义

①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②有利于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 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

2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七)

①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②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③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③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④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⑤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⑥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2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制度)(七)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②处在初级阶段;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

①建立和调整所有制结构的理论依据,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

②我国生产力的总体落后、多层次和不平衡状况,要求有多种经济成分与之相适应,才能促进生产力进步,否则只能束缚和阻碍经济的发展。

③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大学、研究生阶段论文写作考试复习资料

Chapter 1 Defining the Dissertation You are asked to write a term paper,a library paper,a review,or a book review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at you have learned the necessary skills of a general academic ability in the subject taught during the semester. How to define the terms like thesis,dissertation,paper(all be translated into Lun wen论文) vs their relationship. Dissertation is used to refer to "a long essay that you do as part of a degree or other qualification"that you are studying for -that is,a BA or an MA. Thesis is used to refer to "a long piece of writing,based on your own ideas and research that you do as part of your university degree,especially a PhD. So if the assay is part of a BA or MA degree,we call it a dissertation,if a part of a PhD degree we call it a thesis.You write an essay for a certain course during your university studies,we it a paper. BA dissertation学士论文,an MA dissertation硕士论文,a PhD thesis博士论文, term paper论文.Here is in line with the British educational tradition. In America,thesis means a BA lun wen or MA lun wen. Dissertation means a PhD lun wen. thesis,dissertation, and paper,their writing process is more or less the same,the major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lies at the level of originality. Difference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a summary of information (easier to prepare)and an evaluation of information(include a summary) . Academic writing,term paper or research article can aim at summarizing other's studies in the field and presenting the ideas or arguments put forward by other scholars.By contrast,a dissertation or thesis requires more than an acknowledgement of existing studies,it must involve a critical evaluation of research information and this is where the originality of the study lies. When summarize existing studies in the field,you are expected to present to the reader what you have read,how much you have understood,the way you organize all the information. When expected to evaluate previous studies,you must show ability in understanding ,commenting in a scholarly way,consider what factor,how and why factors. A dissertation involves both summarizing and evaluating other's studies in this field,this part of the work is called Literature review. The process of writing a dissertation,steps:we need a kind of yo-yo approach (go backward and forward)proposed by Sorenson ,do not think research process is direct or straightforward. Writing a dissertation is going through a process of doing research.3 steps in process:1.prewriting 2.writing 3.editing and completion. Chapter 2 Basic Writing and Academic Writing Two types of writing(different genre types and reflect different level of difficulties): 1.Basic Writing or practical writing (every day writing and all of us do it) 2.Academic Writing(only required in an academic environment) Purpose of Basic Writing:help students learn to write well for everyday purpose,focus is on general writing skills and strategies.Different types of essays:narration,description,exposition,argumentation. Precis writing:(abstract the main points of an essay ,report,book). It is similar to the writing of summaries(the condensation of information)

2012年考研英语真题资料下载

2012年考研英语真题资料下载 真题展示: ection I Use of English Directions: Read the following text. Choose the best word(s) for each numbered blank and mark A, B, C or D on ANSWER SHEET 1. (10 points) Read the following text. Choose the best word(s) for each numbered blank and mark A, B, C or D on ANSWER SHEET 1. (10 points) The ethical judgments of the Supreme Court justice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recently. The court cannot _1_ its legitimacy as guardian of the rule of law _2_ justices behave like politicians. Yet, in several instances, justices acted in ways that _3_ the court’s reputation for being independent and impartial. Justice Antonin Scalia, for example, appeared at political events. That kind of activity makes it less likely that the court’s decisions will be _4_ as impartial judgments. Part of the problem is that the justices are not _5_by an ethics code. At the very least, the court should make itself _6_to the code of conduct that _7_to the rest of the federal judiciary.

毕业季向学长学姐讨要考研复习资料的技巧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 1 页 共 1 页 毕业季向学长学姐讨要考研复习资料的 技巧 毕业季到了,对于很多考研的小伙伴们来说,这个时候绝对是一个向学长学姐讨要复习资料的好时机。但是要提醒大家,在挑选笔记时不要因为一时便宜或是他们的“经验之谈”就是草草购买,我们应该多一些理性,寻找最优性价比。首先要从以下三个问题着手。 一、资料可利用程度 有的考生在买学长学姐的笔记的时候认为有保障,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部打包带走,其实在选择的时候应该认真挑选,找到自己在复习中真正用的上的才是有价值的。比如上一届考研的前辈们可能在笔记或是专业书上面做了很多标记,密密麻麻的,这可能会妨碍你再一次的复习。因此,建议大家还是自己重新买一套新的书籍,参考着前辈们的笔记自己重新标记,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思维清晰。其次,大家在选择前辈的参考书时一定要仔细对照你所报院校的参考书目,分清是第几版,作者是谁以及出版社的要求等。随时关注参考书目的变更,以免买到旧版的书籍,影响复习。 二、价钱仔细衡量 大多数考生愿意从上一届考研的学长学姐那里买书是因为二手书比较便宜,同时又能跟前辈们增进感情,讨教经验。这一点当然可以利用,但是大家在买资料时也要多一份理性。通过仔细的挑选衡量一下性价比。虽然是二手资料,但是每年也不乏学长学姐乱要价的现象,所以考研人,一定要感性和理性相结合,擦亮慧眼,货比三家。 三、考试经验适时问 很多同学是本着询问经验才来买资料的,但是经验之谈也要掌握时机和技巧。有些小伙伴们还没有开始专业课的复习就问一些诸如“考研难不难啊”、“专业课最难的地方是什么”等等很笼统的问题,因此很多人会吃闭门羹。认为不是学长学姐们不领情,而是这些问题在初级阶段真的无从回答,只有大家真正的复习到一定的阶段,才能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问题,这样的答复才是对大家有帮助的。 送走了上一波曾经的考研党, 考研人你们当下要抓住机遇,积累经验。同时也要擦亮慧眼,在购买资料时理性一些,寻找最优性价比。相信大家能够这个过程中更加了解自己的考研方向,摸索到技巧之后,才能大步向前。

翻译硕士考研推荐参考书目和资料

翻译硕士考研推荐参考书目和资料【纯个人版本】 考研政治 1.基础:【必买】 肖秀荣1000题,肖秀荣精讲精练 不喜欢肖秀荣官方语言的可以想办法搞到文都考研政治视频的附带讲义进行打印,文都的知识点讲解更加通俗易懂。 2.十月购买文都出品的《形势与政策》小书,其中专题部分特别有用,良心资料。 3.卷子:《真题》《肖八》《肖四》《徐四》 真题主要价值在熟悉选择题难度和保持练习量,肖八肖四尽量做完,肖四按照专题总结全部背完。徐四2017押题牛逼,2018没啥卵用,但是有时间的小伙伴可以尝试背一下主观题,选择题可以不做,没有参考价值。 PS:提供一个背诵方法,将要背的东西按照专题整理录音在手机里,语速保持较慢,一个问题读完之后停顿几秒,这样可以不依靠纸质材料在脑子里形成印象,并且走在路上也可以带着耳机听,贼省时高效。 提醒:不要把运气都押在肖四上,近几年反押题越来越厉害,一般都是压中了考试题目中的材料,而不是准确问题,但是准确的问题也至少能压中三个小问。所以心里要有逼数,即使对党的讴歌再恶心人也得关注别的材料。要特别说明的是,文都的形势与政策那本书专题模块的划线部分非常有用。 4.微博:肖秀荣、蒋中挺 微信公众号:文都考研(这个好)、蒋中挺、肖秀荣、有道考研 翻译硕士英语 1.词汇:刘毅10000、专八词汇、GRE词汇选两本。没时间的选专八或刘毅其中一本。 找一些近义词辨析看 2.单选题材料:专业四级单选(主要是语法和近义词) 以前的英语六级单选,群文件有(主要是词汇) MTI各校英语真题(时间充裕做) 3.完形填空题材料:历年英语一英语二真题 4.改错题材料:专八改错练习,专八历年改错真题 5.阅读材料:根据学校历年真题题型来练习 类似于专八的有选择和问答的做专八阅读真题和专八阅读模拟题,不要买星火,星火出题比较偏。 纯选择的做历年英语一真题和六级真题 6.作文材料: 雅思范文带解析版本,专八作文(推荐冲击波和2012年版本星火范文) 搜集近几年各校出的作文题目,挑选一些搜索是否有相关文章,看完后自己总结再写一遍。 翻译基础 1.专八翻译(偏文学类) 2.跨考黄皮书翻译基础真题及解析 3.张培基第一本,有时间可以看第二本(文学散文类,这两年不是主流,不用背,理解) 4.韩素音翻译大赛历年题目和参考译文,百度文库和群里都有 5.典籍英译文章,自己找

2012年考研数学真题(完整版)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一试题 一、选择题:1: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的,请 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纸... 指定位置上. (1) 曲线221 x x y x +=-渐近线的条数 ( ) (A) 0 (B) 1 (C) 2 (D) 3 (2) 设函数2()(1)(2)()x x nx y x e e e n =---L ,其中n 为正整数,则(0)y '= ( ) (A) 1(1)(1)!n n --- (B) (1)(1)!n n -- (C) 1(1)!n n -- (D) (1)!n n - (3) 如果函数(,)f x y 在(0,0)处连续,那么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 (A) 若极限00(,)lim x y f x y x y →→+存在,则(,)f x y 在(0,0)处可微 (B) 若极限2200(,)lim x y f x y x y →→+存在,则(,)f x y 在(0,0)处可微 (C) 若(,)f x y 在(0,0)处可微,则 极限00(,)lim x y f x y x y →→+存在 (D) 若(,)f x y 在(0,0)处可微,则 极限2200 (,)lim x y f x y x y →→+存在 (4)设2 0sin (1,2,3)k x K e xdx k π==?I 则有 ( ) (A)123I I I << (B) 321I I I << (C) 231I I I << (D)213I I I << (5)设1100C α?? ?= ? ???,2201C α?? ?= ? ??? ,3311C α?? ?=- ? ??? ,4411C α-?? ?= ? ??? ,其中1234,,,C C C C 为任意常数,则下列向量组线性相关的 为( ) (A)123,,ααα (B) 124,,ααα (C)134,,ααα (D)234,,ααα (6) 设A 为3阶矩阵,P 为3阶可逆矩阵,且1100010002p AP -?? ?= ? ??? .若P=(123,,ααα),1223(,,)ααααα=+,则 1Q AQ -= ( )

考研高等数学全面复习资料电子版

高等数学考研复习资料,最全篇,适合于一遍,二遍复习研究细节,祝你考研数学春风得意马,突破130分大关! 目录 一、函数与极限 ········································································错误!未指定书签。 1、集合的概念····································································错误!未指定书签。 2、常量与变量····································································错误!未指定书签。 2、函数·············································································错误!未指定书签。 3、函数的简单性态······························································错误!未指定书签。 4、反函数··········································································错误!未指定书签。 5、复合函数·······································································错误!未指定书签。 6、初等函数·······································································错误!未指定书签。 7、双曲函数及反双曲函数·····················································错误!未指定书签。 8、数列的极限····································································错误!未指定书签。 9、函数的极限····································································错误!未指定书签。 10、函数极限的运算规则 ······················································错误!未指定书签。

考研复习资料word版

第一讲函数、连续与极限 一、理论要求 1.函数概念与性质函数的基本性质(单调、有界、奇偶、周期) 几类常见函数(复合、分段、反、隐、初等函数) 2.极限极限存在性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夹逼定理和单调有界定理 会用等价无穷小和罗必达法则求极限 3.连续函数连续(左、右连续)与间断 理解并会应用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最值、有界、介值) 二、题型与解法 A.极限的求法(1)用定义求 (2)代入法(对连续函数,可用因式分解或有理化消除零因子) (3)变量替换法 (4)两个重要极限法 (5)用夹逼定理和单调有界定理求 (6)等价无穷小量替换法 (7)洛必达法则与Taylor级数法 (8)其他(微积分性质,数列与级数的性质)

1.61 2arctan lim )21ln(arctan lim 3030-=-=+->->-x x x x x x x x (等价小量与洛必达) 2.已知2030) (6lim 0)(6sin lim x x f x x xf x x x +=+>->-,求 解:2 0303' )(6cos 6lim )(6sin lim x xy x f x x x xf x x x ++=+>->- 72 )0(''06)0(''32166 ' ''''36cos 216lim 6'''26sin 36lim 00=∴=+-=++-=++-=>->-y y xy y x x xy y x x x 362 72 2''lim 2'lim )(6lim 0020====+>->->-y x y x x f x x x (洛必达) 3.1 21)1 2( lim ->-+x x x x x (重要极限) 4.已知a 、b 为正常数,x x x x b a 3 0)2 ( lim +>-求 解:令]2ln )[ln(3 ln ,)2(3 -+=+=x x x x x b a x t b a t 2/300)() ln(23)ln ln (3lim ln lim ab t ab b b a a b a t x x x x x x =∴=++=>->-(变量替换) 5.) 1ln(1 2 )(cos lim x x x +>- 解:令)ln(cos ) 1ln(1 ln ,) (cos 2 ) 1ln(1 2 x x t x t x +==+ 2/100 2 1 2tan lim ln lim ->->-=∴-=-=e t x x t x x (变量替换) 6.设)('x f 连续,0)0(',0)0(≠=f f ,求1)()(lim 2 2 =? ? >-x x x dt t f x dt t f (洛必达与微积分性质) 7.已知???=≠=-0 ,0 ,)ln(cos )(2x a x x x x f 在x=0连续,求a

2012考研数学一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数学(一)试卷 一、选择题:1~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1)曲线221 x x y x +=-渐近线的条数为() (A )0 (B )1 (C )2 (D )3 (2)设函数2()(1)(2)()x x nx f x e e e n =---,其中n 为正整数,则'(0)f = (A )1(1)(1)!n n --- (B )(1)(1)!n n -- (C )1(1)!n n -- (D )(1)!n n - (3)如果(,)f x y 在()0,0处连续,那么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极限00 (,) lim x y f x y x y →→+存在,则(,)f x y 在(0,0)处可微 (B )若极限22 00 (,) lim x y f x y x y →→+存在,则(,)f x y 在(0,0)处可微 (C )若(,)f x y 在(0,0)处可微,则极限00 (,) lim x y f x y x y →→+存在 (D )若(,)f x y 在(0,0)处可微,则极限22 00 (,) lim x y f x y x y →→+存在 (4)设2k x k e I e =? sin x d x (k=1,2,3),则有D (A )I 1< I 2

2012年考研英语试题及答案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试题 Section Ⅰ Use of English Directions: Read the following text. Choose the best word(s) for each numbered blank and mark A, B, C or D on ANSWER SHEET 1. (10 points) The ethical judgments of the Supreme Court justice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recently. The court cannot 1 its legitimacy as guardian of the rule of law 2 justices behave like politicians. Yet, in several instances, justices acted in ways that 3 the court’s reputation for being independent and impartial. Justice Antonin Scalia, for example, appeared at political events. That kind of activity makes it less likely that the court’s decisions will be 4 as impartial judgments. Part of the problem is that the justices are not 5 by an ethics code. At the very least, the court should make itself 6 to the code of conduct that 7 to the rest of the federal judiciary. This and other similar cases 8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here is still a 9 between the court and politics. The framers of the Constitution envisioned law 10 having authority apart from politics. They gave justices permanent positions 11 they would be free to 12 those in power and have no need to 13 political support. Our legal system was designed to set law apart from politics precisely because they are so closely 14 . Constitutional law is political because it results from choices rooted in fundamental social 15 like liberty and property. When the court deals with social policy decisions, the law it 16 is inescapably political—which is why decisions split along ideological lines are so easily 17 as unjust. The justices must 18 doubts about the court’s legitimacy by making themselves 19 to the code of conduct. That would make ruling more likely to be seen as separate from politics and, 20 , convincing as law. 1. [A] emphasize [B] maintain [C] modify [D] recognize 2. [A] when [B] lest [C] before [D] unless 3. [A] restored [B] weakened [C] established [D] eliminated 4. [A] challenged [B] compromised [C] suspected [D] accepted 5. [A] advanced [B] caught [C] bound [D] founded 6. [A] resistant [B] subject [C] immune [D] prone 7. [A] resorts [B] sticks [C] loads [D] applies 8. [A] evade [B] raise [C] deny [D] settle 9. [A] line [B] barrier [C] similarity [D] conflict 10. [A] by [B] as [C] though [D] towards 11. [A] so [B] since [C] provided [D] though 12. [A] serve [B] satisfy [C] upset [D] replace 13. [A] confirm [B] express [C] cultivate [D] offer 14. [A] guarded [B] followed [C] studied [D] tied 15. [A] concepts [B] theories [C] divisions [D] conceptions 16. [A] excludes [B] questions [C] shapes [D] controls

地理信息系统考研复习资料(必备)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考研复习资料 1 地理信息的概念 定义:是指与研究对象的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它表示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图、文、声、像等的总称。 特性: 1)地域性:地理信息属于空间信息,位置的识别与数据相联系,它的这种定位特征是通过公共的地理基础来体现的。这是地理信息区别于其它类型信息的最显著标志; 2)多维结构:在二维空间编码基础上,实现多专题的第三维信息结构的组合,为地理系统多层次的分析和信息的传输与筛选提供方便。 3)时序特征:时空的动态变化引起地理信息的属性数据或空间数据的变化。 可以按时间尺度将地理信息划分为超短期的(如台风、地震)、 短期的(如江河洪水、秋季低温)中期的(如土地利用、作物估产)长期的(如城市化、水土流失)超长期的(如地壳变动、气候变化)实时的GIS系统要求能及时采集和更新地理信息,使得地理信息具有现势性。 2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GIS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用

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3 GIS的构成 应用人员,GIS服务的对象,分为一般用户和从事建立、维护、管理和更新的高级用户 软系统件,支持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回答用户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 硬件系统,各种设备-物质基础 数据,系统分析与处理的对象、构成系统的应用基础 应用模型,解决某一专门应用的应用模型,是GIS技术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 4 地理信息的基本功能和应用领域 a.数据采集与输入 b.数据编辑与更新 c.数据存储与管理 d.数据显示与输出 e 空间查询与分析e1空间查询e2叠加分析e3缓冲区分析e4 网络分析e5 地形分析 第二章 1 地理实体的三个基本特征 a属性特征——用以描述事物或现象的特性,即用来说明“是什么”,如事物或现象的类别、等级、数量、名称等 b空间特征——用以描述事物或现象的地理位置以及空间相互关系,

2012考研西综真题答案

2012考研西医综合真题及答案(仅供参考) 1.人体内NH3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原发性主动转运 D.继发性主动转运 2.微终板电位产生的原因是() A.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一个递质分子引起的终板膜电活动 B.肌接头后膜上单个受离子通道开放 C.单囊泡递质自发释放引起终板膜多个离子通道开放 D.神经末梢单个动作电位引起终板膜多个离子通到开放 3、‘与粗肌丝横桥头部结合,引起肌小节缩短的蛋白质是() A、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原肌球蛋白 D、肌钙蛋白 4、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主要场所是() A、肝脏 B、脾脏 C、肾脏 D、淋巴结 5、血凝块回缩的原因是() A、血凝块种中纤维蛋白收缩 B、红细胞叠连而收缩 C、包细胞变形运动 D、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 6. Rh血型的主要抗体是() A. glA B. lgD C. lgG D. lgE 7. 生理情况下,能代表心室肌前负荷的指标是() A. 收缩末期容积或压力 B. 舒张末期容积或压 C. 等容收缩期容积或压力 D. 等容舒张期容积或压力 8. 衡量心肌自律性高低的主要指标是() A.动作电位的幅值 B.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C.4期膜电位自动去极化速率 D. 0期去极化速度 9.影响收缩压最主要的因素是() A. 心率的变化 B.每搏输出量的变化 C. 外周阻力的变化 D. 大动脉管壁弹性的变化 10. 假设肺通气量为700ml/min,呼吸频率为20次/分,无效腔容量为100ml,每分心输出量为500ml时,其通气/血流比值为() A.0.7 B.0.8 C.0.9 D.1.0 11.关于Hb和O2 结合的叙述,错误的是 A. Hb的4个亚基间有协同作用 B. 1个分子Hb最多结合4分子O2 C. Hb和O2的结合和解离曲线呈S形 D. 100ml血中的Hb实际结合的O2量称为Hb氧容量

考研资料法律硕士法学专业课真题

考研资料法律硕士法学专业课真题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须在答题卡和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填写考生姓名、报考单位和考生编号,同时在答题卡上涂写考生编号的信息点。 2.选择题的答案必须涂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选项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书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3.填(书)写部分必须使用蓝(黑)色字迹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涂写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答题纸和试题一并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下列选项中,属于单行刑法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 B.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我国刑法第313条的解释 C.我国票据法第102条关于票据欺诈行为刑事责任的规定 D.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2.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 A.犯罪地国家的刑法 B.犯罪人国籍国的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国际条约缔约地国家的刑法 3.甲冒充治安联防队员到某赌场“抓赌”,在赌徒慑于其联防队员身份而不敢反抗的情况下,“没收”赌资5万元。甲的行为构成 A.抢劫罪 B.敲诈勒索罪 C.诈骗罪 D.抢夺罪 4.下列有关犯罪行为方式与罪过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作为是故意的,不作为是过失的 B.作为是故意的或过失的,不作为是过失的 C.作为是直接故意的,不作为是间接故意的或过失的 D.作为、不作为与故意、过失之间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 5.我国刑法理论一般认为,结合犯的典型情形是 A.甲罪+乙罪=丙罪 B.甲罪+乙罪=甲罪 C.甲罪+乙罪=乙罪 D.甲罪+甲罪=甲罪 6.对共同犯罪的停止形态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实行犯的行为 B.教唆犯的行为 C.组织犯的行为 D.主犯的行为

2012年考研英语真题及答案

Section I Use of English Directions: Read the following text. Choose the best word(s) for each numbered blank and mark A, B, C or D on ANSWER SHEET 1. (10 points) Read the following text. Choose the best word(s) for each numbered blank and mark A, B, C or D on ANSWER SHEET 1. (10 points) The ethical judgments of the Supreme Court justice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recently. The court cannot _1_ its legitimacy as guardian of the rule of law _2_ justices behave like politicians. Yet, in several instances, justices acted in ways that _3_ the court’s reputation for being independent and impartial. Justice Antonin Scalia, for example, appeared at political events. That kind of activity makes it less likely that the court’s decisions will be _4_ as impartial judgments. Part of the problem is that the justices are not _5_by an ethics code. At the very least, the court should make itself _6_to the code of conduct that _7_to the rest of the federal judiciary. This and other similar cases _8_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here is still a _9_between the court and politics. The framers of the Constitution envisioned law _10_having authority apart from politics. They gave justices permanent positions _11_they would be free to _12_ those in power and have no need to _13_ political support. Our legal system was designed to set law apart from politics precisely because they are so closely _14_.

考研翻译硕士考研百科知识汇总

考研翻译硕士考研百科知识汇总 一、古希腊文学: 1、古希腊“荷马史诗”:《伊利昂纪》《奥德修纪》 2、悲剧诗人: 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索福克勒斯:《奥狄浦斯王》 欧里庇得斯:《美狄亚》 3、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阿卡奈人》 4、伊索和《伊索语言》:狐狸与葡萄,农夫和蛇 二、古印度文学: 1、“吠陀”诗集:好几千首诗,既有神话传说,又有描写现实生活的作品。 2、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三、古代日本文学: 1、大和民族最古老的和歌总集:《万叶集》,有四万五千多首歌,多为抒情短歌。日本的诗圣柿本人麻吕擅长写抒情长歌,作品也收集其中。(相当于唐代) 2、世界文明的物语文学的代表:《源氏物语》 四、阿拉伯文学的珍宝:《一千零一夜》 五、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 (一)意大利文学 1、画坛三杰: 达?芬奇——永恒微笑的《蒙娜丽莎》 米开朗琪罗——雕像《大卫》人的尊严和力量 拉斐尔——人间母亲“圣母” 2、文坛三杰:

但丁——长诗《神曲》 彼特拉克——抒情诗集《歌集》 薄伽丘——短篇小说集《十日谈》 (二)法国文学 拉伯雷——长篇小说《巨人传》 (三)西班牙文学 塞万提斯——长篇小说《堂吉诃德》 西班牙戏剧之父维加——历史剧《羊泉村》 (四)英国文学 1、英国诗歌之父乔叟——诗体故事集《坎特伯雷故事集》 2、“诗人的诗人”斯宾塞——长诗《仙后》(讲究格律和技巧) 3、莎士比亚: 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等 早期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 传奇剧——《暴风雨》《辛白林》《冬天的故事》 5、弥尔顿——《论国王和官吏的职权》,说“君权民授”;万行史诗《失乐园》、《复乐园》以及诗剧《力士参孙》 六、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一)法国古典主义戏剧三大师 1、莫里哀(让—巴蒂斯特?波克兰)——《伪君子》《吝啬鬼》《可笑的女才子》 2、高乃依——《熙德》 3、拉辛——《昂多马格》《菲德拉》 注:古典主义的特点——维护王权,崇尚理性,模仿古人。讲求“三一律”——一个剧本只能有一个情节;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能超出一昼夜。

2012年考研英语翻译真题及答案

2012年考研英语翻译真题及答案 Part C Directions: Read the following text carefully and then translate the underlined segments into Chinese. Your translation should be written clearly on ANSWER SHEET 2. (10 points) Since the days of Aristotle, a search for universal principles has characterized the scientific enterprise. In some ways, this quest for commonalities defines science. Newton’s laws of motion and Darwinian evolution each bind a host of different phenomena into a single explicatory frame work. (1)In physics, one approach takes this impulse for unification to its extreme, and seeks a theory of everything—a single generative equation for all we see. It is beco mi ng less clear, however, that such a theory would be a simplification, given the dimensions and universes that it might entail, nonetheless, unification of sorts remains a major goal. This tendency in the natural sciences has long been evident in the social sciences too. (2)Here, Darwinism seems to offer justification for it all humans share common origins it seems reasonable to suppose that cultural diversity could also be traced to more constrained beginnings. Just as the bewilderin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