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中考文言文基础知识整理版(共18篇)

2013年中考文言文基础知识整理版(共18篇)

2013年中考文言文基础知识整理版(共18篇)
2013年中考文言文基础知识整理版(共18篇)

2013年中考文言文基础知识整理版(共18篇)

1. 曹刿论战《左传》

一、重点词语解释

1.曹刿请.见请,请求。

2.肉食者

...谋.之肉食者,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谋,谋划。

3.又何间.焉间,参与。

4.肉食者鄙.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5.何以.战以,靠,凭。

6.衣食所安.安,有“养”的意思。

7.弗.敢专.也弗,不。专,个人专有。

8.对.曰对,回答。

9.必以.分人以,把。

10.小惠.未徧.惠,恩惠。徧,通“遍”,遍及,普遍。

11.牺牲

..玉帛.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帛,丝织品。

12.弗敢加.也,必以信.加,虚报。信,实情。

13.小信未孚.孚,为人所信服。

14.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

1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狱,案件。虽,即使。察,明察。

16.必以.情.以,按照。情,(以)实情判断。

17.忠.之属.也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属,类。

18.可以

..一战可以,可以凭借。

19.公将鼓.之鼓,击鼓进军。

20.齐人三鼓.鼓,击鼓。

21.齐师败绩

..败绩,大败。

22.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

23.下视其辙.辙,车轮轧出的痕迹。

24.下.视其辙下,下车。

25.遂逐.齐师逐,追赶、追击。

26.既.克,公问其故.既,已经。故,原因,缘故。

27.一鼓作.气,再.而衰作,振作。再,第二次。

28.彼竭.我盈.竭,枯竭。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29.夫大国难测.也测,推测,估计。

30.惧.有伏.焉惧,害怕。伏,埋伏。

31.望其旗靡.靡,倒下。

二、重点句翻译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译: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3.何以战?

译:(您)凭借什么(条件)(跟齐国)作战呢?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5.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译:小恩小惠不能遍及所有人,人民是不会听从您的。

6.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祭祀用的祭品,(我)不敢以少报多,一定做到诚实可信。

7.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8.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照实情(去判断)。

9.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译:(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10.战则请从。

译:(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1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丧尽了。

12.彼竭我盈,故克之。

译:齐军的士气已经丧尽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攻克了齐军。

1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译:齐国是大国,难以推测(它的实情),害怕有埋伏。

1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我看见他们的车辙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一、重点词语解释

1.舜发.于畎亩

..之中发,起,被任用。畎亩,田间,田地。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

3.管夷吾举于士.士,狱官。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因此。降,下达,降下。任,责任,使命。

4.苦.其心志苦,使……痛苦。

5.劳.其筋骨劳,使……劳累。

6.空乏

..其身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7.行拂乱

..其所为拂.,违背。乱,扰乱。

8.所以动

...心忍.性所以,用来。动,使……惊动。忍,使……坚强。

9.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10.人恒过

..恒,常常。过,犯错误。

11.困.于心困,困惑。

12.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

13.而后作.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14.而后喻.喻,了解,明白。

15.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在国内。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

通“弼”,辅佐。

16.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在国外。

17.敌国

..: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二、重点句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译: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责任给这样的人。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译: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通过这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4.人恒过,然后

..能改

译: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

....才能改正。

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译:内心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6.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译:(一个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声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部的祸患,(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

8.然后

..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这样以后

....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3. 鱼我所欲也《孟子》

一、重点词语解释

1.二者不可得兼

..得兼,即兼得,同时得到。

2.故不为苟得

..也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3.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

4.如使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假如,假使。

5.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何不用,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6.贤者能勿丧

..耳勿丧,不丢掉。

7.一箪.食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8.一豆.羹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9.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

10.乞人不屑

..也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11.万钟

..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辩通“辨”,辨别。

12.万钟于我何加

..焉!何加,有什么益处。

13.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奉,侍奉。

1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

15.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16.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

17.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天性,天良。

二、重点句翻译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具有的话,我就牺牲生命选取大义。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译:生命也是我想要的,(可我)想要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3.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译:死亡也是我厌恶的,(可我)厌恶的东西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遇到)灾祸也不躲避呀。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译:假如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一种不可以采用呢?

5.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译:假如人们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一切可以避开祸患的办法,哪一种不可以做呢?

6.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译: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

7.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译: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8.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译:这样看来,喜欢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东西。

9.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不是仅仅品德高尚的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不过品德高尚的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10.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译:一碗饭,一碗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便会饿死。

1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可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就是)过路的(饥饿之人)都不会接受;用脚踩踏过才给人家,讨饭的叫化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1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高位厚禄却不辨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高位厚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

13.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译:(只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我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吗?

1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译:过去为了(礼义)宁死也不肯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做这种事

15.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这种不符合礼义的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

4. 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

一、重点词语解释

1. 立有间.间,一会儿。

2. 不治将恐深.深,严重。

3. 不治将益.深益,更加。

4. 居.十日居,停留。

5.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回转,掉转。走,跑。

6. 桓侯故.使人问之故,特意。

7. 汤熨之所及.也及,达到。

8. 臣是以

..无请.也是以,因此。请,请求。

9. 使人索.扁鹊索,寻找。

10. 桓侯遂.死遂,就。

二、重点句翻译。

1.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译:译:扁鹊拜见桓公,站了一会儿。

2.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译:您有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中,不医治恐怕要加重。

3.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译: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4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译:您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了,不及时医治将要更加严重。

5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译: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望见桓侯,转身就跑。

6桓侯故使人问之

译: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原因。

7.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译: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中,是烫熨的力量能达到的部位。

8.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

译:在肌肤里的病,用针灸能医治。

9.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译:在肠胃里的病,用火剂汤就能医治。

10.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译: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管辖的部位,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

11.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译:桓侯的病现在已深入到了骨髓,因此我不再过问了。

12.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译: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早已逃到秦国去了。

13.桓侯遂死。

译:于是桓侯就死了。

5.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一、重点词解释

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纳,接受。

2.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

3.形貌昳丽

..昳丽,光艳美丽。

4.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

5.窥镜

..照镜子。

6.孰与

..与……相比,哪一个

7.旦日

..第二天。

8.明日

..第二天。

9.美.我美,认为……美。

10.私.动词,偏爱。

11.皆以.美于.徐公以,认为。于,比。

12.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13.面刺

..当面指责。

14.谤讥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谏。谤讥,在这里指“议论”,没有贬..于市朝

意。市朝,公共场合。

15.闻.寡人之耳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16.时时

..不时,有时候。

17.间进

..偶然进谏。间,间或、偶然。

18.期年

..满一年。

19.朝于.齐于,到。

20.战胜于.朝廷于,在。

二、重点句子翻译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译:邹忌身高八尺以上,并且体形容貌光艳美丽。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我与城北徐公谁美?

3.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译:第二天,徐公来访。邹忌仔细端详他,自以为不如;再照镜子看自己,更感差得很远。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我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她偏爱我。

5.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译:臣子确实知道不如徐公美。

6.皆以美于徐公

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7.今齐地方千里

译: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

8.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从这点看来,大王受蒙蔽的情况很严重了!

9.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各位大臣、官吏、百姓,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得到上等奖赏。

10.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译: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

1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能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让我听到的,得到下等奖赏。

1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译:命令刚下达时,臣子们上朝进谏,从宫门到殿堂好像集市一样。

13.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译:几个月以后,不时地有人偶然进谏。

14.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15.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译: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到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16.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6.陈涉世家司马迁(西汉)《史记》

一、重点词语解释

1.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之,去,往。怅,失望。

2.苟.富贵,无相忘苟,如果。

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若,你。

4.陈涉太息

..曰太息,长叹。

5.燕雀

..之志哉燕雀,小鸟,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天鹅,这里比喻有远大..安知鸿鹄

抱负的人。

6.发闾左讁戍

....渔阳闾左,指贫苦人民。讁,同“谪”。强迫去守边。

7.九百人屯.大泽乡屯,停驻。

8.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次,编次。当行,当在征发之列。

9.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会,适逢,恰巧遇到。度,推测。

10.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亡,逃跑。

11.等.死,死国

..可乎等,同样。死国,为国事而死。

12.天下苦秦

..久矣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13.扶苏以数谏

..故数,屡次。谏,古代下级对上级提意见或建议。

14.楚人怜.之怜,爱戴。

1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果。

16.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首发。宜,应该,应当。

17.卜者知其指意

..指意,意图。

18.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

..耳。”念,考虑,思索。威众,威服众人。

19.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书,写。王,称王。罾,渔网,这里是用网

捕。

20.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2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间,私自,偷着。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祠,神庙。

22.夜篝火

..呼曰篝火,用篝火装作“鬼火”。狐鸣,作狐狸嗥叫的凄厉声音。

..,狐鸣

23.旦日

..陈胜旦日,第二天。往往,到处。指目,指指点点,互相..语,皆指目

..,卒中往往

以目示意。

24.忿恚.尉恚,恼怒。

25.尉果笞.广笞,用鞭,杖或竹板打。

26.陈胜佐.之,并.杀两尉佐,帮助。并,一齐。

27.召令

..徒属曰召令,召集号令。

28.籍第令

...毋斩籍、第、令,即使,假若。

29.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宁,难道。

30.为坛而盟.盟,盟誓。

31.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下,攻下,攻克。徇,攻占(土地)。

32.比.至陈比,等到。

3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

..事会计,集会议事。

3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同“披”,穿着。执,紧握着。

35.复立楚国之社稷

..社稷,国家。

36.号.为张楚号,宣称。

37.皆刑.其长吏刑,惩罚。

二、重点句翻译

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译: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

2.苟富贵,无相忘。

译:如果谁富贵了,不要互相忘记。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啊!

4.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译:(朝廷)征发贫苦人民,强迫去戍守渔阳,九百人停驻在大泽乡。

5.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译: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都要杀头。

6.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译: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同样都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7.天下苦秦久矣。

译:全国百姓苦于秦王朝的统治很长时间了。

8.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译:扶苏因为多次劝谏皇上的缘故,皇上派他到外面去带兵。

9.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译:如今如果把我们这些人假装称为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

10.此教我先威众耳。

译:这是教我们先威服众人罢了。

11.固以怪之矣。

译:本来就诧怪这事了。

1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译:于是用朱砂在绸条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再把绸条)放进人家用鱼网捕起来的一条鱼的肚子里。

1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译:(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去驻地附近被草树包围着的祠堂里,天黑以后用笼罩住火(装鬼火),装作狐狸的声音,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

14.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以目示意陈胜。

15.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译:吴广故意屡次说要逃走,使尉恼怒,让(尉)责辱他,来激怒士卒。

16.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

乎!

译:即使仅能免于斩刑,但是戍守边塞而死的人本来就有十分之六七。况且,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17.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译:(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18.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译:几天后,(陈胜)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商议大事。

19.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译:将军您身穿着战甲,拿着武器(亲自作战),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恢复楚国的社稷,论功应当称王。

20.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译:在这时,各郡县苦于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惩罚当地的郡县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7. 出师表诸葛亮(东汉)

一、重点词语解释

1.崩殂死。崩,古代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实在;秋,时。

3.殊遇

..优待,厚遇。

4.开张圣听

....扩大圣明的听闻。

5.光.发扬光大。

6.恢弘

..发扬扩大。

7.妄自菲薄

....随便轻视自己。

8.引喻

..失义.引喻,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

9.以./塞.忠谏之路也以,以致;塞,堵塞。

10.陟./罚./臧./否.奖励、惩罚;善的、恶的。

11.作奸犯科

....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12.及./为.忠善者及,以及。为,做。

13.宜付有司

../论.其刑.赏付,交付;有司,主管的官;论,判定;刑,罚。

14.平明之理.理,治。

15.是以

..因此。

16.简拔

..选拔。

17.以遗.陛下遗,给予。

18.悉.以咨.之悉,都。咨,询问。

19.裨.补阙漏

..裨补,弥补;阙,通“缺”,缺点;漏,漏洞。

20.有所广.益扩大(成果);增加(效益)。

21.性行./淑./均.行,品德;淑,善;均,平。

22.晓畅

..通晓,熟悉。

23.亲.贤臣,远.小人亲,亲近;远,疏远。

24.未尝

..未曾,不曾。

25.痛恨

..痛心,遗憾。

26.死节

..以死报国。

27.布衣

..平民。

28.躬.亲自。

29.苟全

..苟且保全。

30.闻达

..闻名,显达。

31.不以.臣卑鄙

..以,因为。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32.猥.自枉屈

..猥,辱,降低身份;枉屈,委屈自己。

33.顾.拜访。

34.感激

..感动奋发。

35.驱驰

..奔走效劳

36.倾覆

..兵败

37.寄.臣以.大事寄,托付;以,把。

38.夙.早。

39.托付不效.效,取得成效。

40.不毛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毛,长草。

41.北.定中原北,向北。

42.庶./竭/驽钝

..庶,希望。驽钝,比喻才能平庸;驽,劣马。钝,刀刃不锋利。

43.攘除

..铲除,排除。

44.所以

..报先帝而忠陛下所以,用来。

45.斟酌

../损./益.斟酌,(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损,除去。益,兴办,增加。

46.进.尽忠言进,进谏。

47.讨贼兴复之效.效,任务,责任。

48.不效.则治臣之罪效,取得成效。

49.以告.先帝之灵告,告慰。

50.祎允等之慢.慢,怠慢,疏忽。

51.彰.表明,显扬。

52.咎.过失。

53.咨诹

..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诹,询问。

54.雅.言正言。雅,正。

55.临表涕零

..涕,眼泪。零,落下。

二、重点句翻译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译:这实在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但是,侍奉守卫的大臣们在宫廷里毫不懈怠,忠诚的将士们在边境上奋不顾身。

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译:(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扩大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

3.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

4.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译: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5.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译: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以及尽忠心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

6.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译: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使用)。

7.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译:就一定能使部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8.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

覆衰败的原因。

9.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译:先帝在世的时候,每当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时,未曾不对桓、灵二帝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

10.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1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译:我本来是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田。

1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不谋求在诸侯那里扬名做官。

1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译: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自己的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当时的国家大事。

14.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译:我因此感动奋发,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15.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译: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16.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17.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译:接受遗命以来,早晚忧愁叹息,惟恐先帝的托付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

18.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译:希望竭尽自己平庸的才智,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

20.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2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译: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复兴汉朝大业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

22.以彰其咎;

译:来揭示他们的过失。

23.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译:陛下也应当自己多加考虑,(向他们)询问(治国)的好道理,明察、采纳正确的意见。

8. 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

一、重点词语解释

1.捕鱼为.业为,作为。

2.缘.溪行缘,沿着,顺着。

3.中无杂.树杂,别的。

4.芳草鲜美

..鲜美,鲜艳美丽。

5.落英缤纷

....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落英,落花。缤纷,繁多的样子。

6.渔人甚异.之异,对……感到诧异。.

7.复.前行复,又。

8.欲穷.其林穷,走完,走到……的尽头。

9.仿佛

..若有光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10.舍.船舍,放弃。

11.才.通人才,刚,仅仅。

12.豁然

..开朗豁然,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13.屋舍.俨然

..舍,房屋。俨然,整齐的样子。

14.有良田……之属.属,类。

15.阡陌交通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16.鸡犬相闻

..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7.悉.如外人

..悉,全,都。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人。

18.黄发垂髫

....指老人、小孩。

19.并怡然

...自乐并,都。怡然,悠闲安详的样子。

20.乃.大惊乃,竟然。

21.具.答之具,详尽。

22.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23.咸.来问讯咸,全,都。

24.率妻子邑人

..妻子,妻子和儿女。邑人,同县的人。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来次绝境

25.遂.与外人间隔

..遂,于是;间隔,隔绝,不再来往,断绝联系。

26.乃.不知有汉乃,竟然。

27.无论

..魏晋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28.此人一一为具言

..所闻具言,详细地说出。

29.皆叹惋

..叹惋,感叹、惋惜。

30.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

31.辞去

..告辞离开。

32.不足为

...外人道也不足,不值得。为,对,向。

33.既.出既,已经。

34.便扶向

..路扶,沿,顺着。向,旧的,从前的。

35.处处志.之志,做标记。

36.及.郡下及,到。

37.诣.太守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38.说如此

..如此,像这样。

39.寻向

..所志.寻,寻找;向,以前的;志,标志。

40.遂.迷遂,终于。

41.欣然规.往规,计划。

42.未果

..没有实现。

43.寻.病终寻,随即,不久。

44.后遂无问津

..者问津,问路,这里是探访、访求;津,渡口。

二、重点句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

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译: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渔人)就看到一座山。

3.初极狭,才通人。

译: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5.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都可以互相听到。

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老人和小孩,全都心满意足、自得其乐。

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译: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桃花源中的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和晋了。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这个人一一地对(他们)详细地说出自己所听到的(事情)。桃源人都(对此)感叹惋惜。

10.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渔人)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做了标记。

11.寻向所志,遂迷

译: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路了。

12.未果,寻病终

译:没有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

13.后遂无问津者

译: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探求(桃花源)了。

9.三峡郦道元(北魏)

一、重点词语解释

1.略无

..阙处略无,毫无。阙,通“缺”,空缺,缺少。

2.不见曦月

..曦月,太阳和月亮。

3.沿溯

..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4.虽.乘奔御风虽:即使。

5.则素湍

..绿潭,回清倒影素湍:白色的急流。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7.每至晴初霜旦旦.:早晨。

8.夏水襄.陵襄:上。

9.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10.亭午

..夜分亭午:正午。

11.霜旦

..结霜的早晨。

12.属引

..凄异属引: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延长。

二、重点句翻译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坐船)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2013年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大全【精华】

2010年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大全 一、易误读的字 1、七年级 七上: 鹤唳(lì)怡然(yí)土砾(lì)人不知而不愠(yùn)三省吾身(xǐ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论语(Lún)碧瓦飞甍(m?ng)倏忽(shū) 高垣(yuán)睥睨(pìnì)连亘(gan)黯(àn)然缥缈 七下: 环谒(ya)称前时之闻(chan)机杼(zhù)赴戎(r?ng)机可汗(kahán)大点兵辔头(pai)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朔气传金柝(tu?)燕(yān)山胡骑(jì)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jiàn)曳(ya)屋许许声(hǔ)缀(zhuì)行甚远狼亦黠矣(xiá) 意将遂(suì)入以攻其后也假寐(mai) 2、八年级 八上: 芳草鲜(xiān)美黄发垂髫(tiáo)阡陌(m?)后遂(suì)无问津者 唯吾德馨(xīn)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清涟而不妖 亵(xia)玩陶后鲜(xiǎn)有闻尝贻(yí)余核舟一八分有奇(y?ujī) 如闻泣幽咽(ya)乘(ch?ng)奔御风素湍(tuān)绿潭飞漱(shù)其间 属(zhǔ)引凄异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夕日欲颓(tuí) 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京尹(yǐn)艨艟(m?ngchōng)一舸(gě)无迹 僦赁(jiùlìn)看幕晨兴(xīng)理荒秽(huì)带月荷(ha)锄归 八下: 缥碧(piǎo)鸢飞戾天(yuān)环堵萧然(dǔ)短褐穿结(ha)箪瓢屡空(lǚ)晏如(yàn)其言兹若人之俦乎(ch?u)衔觞赋诗(shāng) 骈死于槽枥之间(pián)俟其欣悦(sì)负箧(qia)曳屣(xǐ)媵人(yìng)以衾拥覆(qīn)右备容臭(xiù)烨然若神人(ya)缊袍敝衣(yùn)低绮户(qǐ)贻然不动(yǐ)俶然不动(chù)往来翕忽(xī) 悄怆幽邃(qiǎo chuàng)浩浩汤汤(shāng)谪守巴陵郡(zh?)阴风怒号(háo)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 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②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③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 还有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一个虚词有多种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在平时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勤练多思,把握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考点梳理」 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为便于同学们复习,现就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 之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2、代词,代事,译为:这,它。例:肉食在者谋之。(《曹刿论战》 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4、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2016年中考文言文复习-《大道之行也》(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地毯式”训练:《大道之行也》 一填空题 1 《大道之行也》选自,大道,古代指 。 2 《礼记》是经典之一,是(朝代) 对以前各种著作加以辑录、编撰而成,共49篇。二解释下列词语 1选贤与能() 2故人不独亲其亲()() 3讲信修睦()() 4不独子其子()() 5矜() 6寡() 7孤( ) 8独( ) 9废疾者() 10男有分() 11女有归() 12货恶其弃于地也( ) 13谋闭而不兴( ) 14盗窃乱贼而不作( )( )( ) 15故外户而不闭() 16是谓大同( ) 三问答题 1 “大同”社会的纲领是什么? 2 哪句话体现了贷尽其用,人尽其力?

3 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儒家提出的“大同”社会是不满于当时社会的现实? 4写出能概括全文中心的句子。 5 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6 你对文章所描写的“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大同”社会能存在吗? 7 “大同”社会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有相似之处吗?请你对“大同”社会、“世外桃源”做出评价。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大道,古代指政治上 的最高理想。 2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西汉(朝代)戴圣 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撰而成,共49篇。 二解释下列词语 1选贤与能(与通举)2故人不独亲其亲(动词,以-----为亲)(父母) 3讲信修睦(诚信)(和睦)4不独子其子(动词,以----为子女)(子女) 5矜(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6寡(老而无夫的人)7孤( 幼而无父的人 ) 8独( 老而无子的人 )9废疾者(残疾人)10男有分(职分) 11女有归(女子出嫁)12货恶其弃于地也( 憎恶 )13谋闭而不兴( 发生 )14盗窃乱贼而不作( 指造反 )( 指害人 )( 兴起 ) 15故外户而不闭(门)16是谓大同( 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 )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释义: 1.已,同“矣”,了。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释义: 2.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通“”,释义: 3.厌,通“餍”,知足,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通“”,释义: 4.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通“”,释义: 5.知,通“智”,明智。

二、一词多义 1、贰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②不迁怒,不贰.过 1、贰:①从属二主;②再,重复。 2、鄙 ①蜀之鄙.有二僧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④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2、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②把……作为边邑;③庸俗,鄙陋;④轻视,看不起。 3、许 ①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②杂然相许.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3、许:①答应,听从;②赞同;③约数; ④表处所,地方。 4、微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③微.言大义 ④见微.知著 ⑤国势衰微. 4、微:①假如没有;②卑贱;③幽微,精妙;④隐蔽,不显露;⑤衰败。 5、敝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 ②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③使史更敝.衣草 5、敝:①损害,衰败;②敝:疲惫;③屦

坏,破旧。 6、焉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③子亦有不利焉.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6、焉:①何,为什么;②哪里;③语气助词,如“啊”;④兼词,“于之”,在那里。 7、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②敢以.烦执事③越国以.鄙远④焉用亡郑以.陪邻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⑥以.乱易整⑦阙秦以.利晋 7、以:①连词,因为;②介词,拿,来; ③连词,表顺承;④连词,表顺承;⑤介词,把;⑥介词,用;⑦连词,用来。 8、而

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翻译方法总结

文言文翻译10大方法总结 一增 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 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 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 1.前置谓语后移 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 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 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 例:“还自扬州。”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扩 就是扩展。 1.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例:“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译句:“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役”、“赋”扩展为双音节词。 2.言简义丰的句子,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 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译句:“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六缩

初中中考重点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中考重点文言文知识汇总 《〈论语〉六则》考点汇总 【文学常识。】①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②《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③南宋朱熹曾经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重点字词的读音】说(yuè)乎论(lún )语不愠( yùn )罔( wǎng )殆( dài ) 【解释词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殆:危害。可以为..师矣。省略句,以(之)为,把他当作 学而时习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表承接,“然后”人不知而不愠:而,表转折,“但是” 温故而知新:而,表递进,“进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表转折,“但是”敏而好学/学而不厌:而,表并列,“并且”默而知之:而,表修饰,“地” 【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 【背诵默写】 《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积累文中几个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 《三峡》考点汇总 【文学常识】课文选自《水经注》。本文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涿县人。 【理解性默写】 1. 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 写出三峡山高峡深的特点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 从正面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5. 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 写水势凶险特点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7. 写水流湍急特点的句子: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8. 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9. 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10. 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1. 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2. 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3. 写三峡景物一般特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运用:(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探讨】 1.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2. 概括全文中心:作者通过描写三峡的雄伟山势和四季景色,表达了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3.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三峡之水的?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 先写夏水襄陵,再写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和悬泉瀑布,最后写秋天山涧的水枯了。这是按水势由涨到落的顺序安排的。先写夏水的凶险、迅疾,可以突出三峡夏水最盛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 本文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四字突出其特点,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写秋季景色,用“寒、肃、凄、哀”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突出秋季景色清冷寂静、凄凉肃杀。 5.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峡深、连绵不断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6. 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势迅猛(水流湍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理由2:落差大——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欣赏】(1)你喜欢文中那一点?说出喜欢的原因。如;用词精当,趣;表愉快心情。或引用渔歌起反衬作用。(2)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如: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如: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飞漱其间"的"飞"字。答:"飞"形象一写出了瀑布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训练题及答案

200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 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 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i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悉如外人悉:(2)无论魏晋无论:(3)临溪而渔渔: 2.翻译下面句子。 (1)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口□口;□□口□,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 之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2020年xx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文言文阅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点知识,本文将为您介绍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内容包括考试说明中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常见考法,以及误区提醒、例题解析。 知识点总结 考试说明中的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解析: 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中考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 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 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

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常见考法 从考查形式上看,以单篇阅读为主,也有的安排文段与文段、文段与诗词的比较阅读或链接阅读。选文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法。从近几年考题看,课内文章入选率较高的有《邹忌讽齐王纳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名篇。 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必须是“浅易”的,对“浅易”的理解应当是:文中多数字词属于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即使有少数生僻字词,或选文中出现不常见的典故,也会安排注释以降低难度,让考生在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题型分析及解题方略: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1.回顾有关文言文的知识点。 2.了解文言文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重点:掌握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难点:文言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应。 教法:1.启发引导法;2、整理归纳法。 学法:“自主——合作——归纳——应用” 教学设想: 利用多媒体课件,目标点击,示例精析,突破重难点;专项练习,及时巩固。 课时安排: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中考考查方向何陋之有? 2016年文言文阅读考试内容及要求: ①参考注释,结合语境,灵活运用课内文言文知识,理解课外文言文语段的主要内容。 ②理解文中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的含义及用法。③掌握基本的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④将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2016中考题型: 1、实词解释; 2、虚词用法; 3、特殊句式; 4、文意理解;5、句子翻译。 四、文言文阅读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一)中考题型一:实词解释 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8题学习方法: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一: 联想推断法:当试卷上给出某一个加点实词时,应该联想到课文中有关此词的用法和意义,将二者比较,再确定其含义。 (二)中考题型二:虚词用法 师:联想推断法可解答普通实词和特殊词类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词,但对于一词多义词和虚词来说,仅用这一种方法就不够了,下面再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方法: 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9题学习方法: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二: 语境代入法:结合整段选文、整个句子上下文的意思来确定某个词的意思,将词义代入原句,看它是否通顺正确。 实战演练:做《王翦伐楚》第1、2题(三)中考题型三:特殊句式 1知识回顾: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其中判断句翻译时要译出();省略句有()、()、()、();倒装句有()、()、()、();被动句有()和()。 2.判断句式: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屠惧,投以骨。蒲松龄《狼》 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彭端淑《为学》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尝贻余核舟一。魏学伊《核舟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3.实战演练:做《故事两则》第10题,《王翦伐楚》第3题 (四)中考题型四:文意理解 1.方法指导:如何快速整体把握全文的内容?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 A.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如第一题后面的词语解释,有一个是错的,其它三个是对的,可以帮助理解文章内容。) B.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如第四题)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有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会给出标题。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如青岛2014年中考题《周寻画龙》、2012年《桓公用管仲》、2011年《任贤》)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 另外,需要注意: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部编版语文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WORD)

部编版语文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WORD)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一、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 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 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 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他 的同乡说:“吃肉的大官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曹刿说:“吃肉的大官们目光 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就进宫去拜见鲁庄公。曹刿问庄公:“你凭什么条件(跟齐国)作 战?”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 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玉 帛,从来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对神诚信。”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的 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 也一定依据实情来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 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去。”鲁庄公和曹 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要击鼓进攻。曹刿说:“不可以。”齐军三次击鼓 进攻。曹刿说:“可以擂鼓进攻了。”齐国的军队大败。庄公将就要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 “不可以。”他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军败退的 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就追击齐国军队。打了胜仗 以后,鲁庄公询问那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进攻时, 他们的士兵鼓足了的勇气,第二次(击鼓进攻,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 进攻,士兵们的勇气)就消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 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的军事行动)是很难推测的,我恐怕在那里有埋伏。我看 见他们的战车的轮迹很乱,远望到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逐他们。” 三、文言实词 1.师:军队2.伐:攻打3.肉食者:位高禄厚的人4.间:参与5.鄙:鄙陋,指目光短浅6.安:养7.专:独占 8.徧:同“遍”,遍及,普遍 9.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10.帛:丝织品 11.信:言语真实 12.孚:为人所信服13.福:赐福,保佑 14.狱:案件(今义:监狱) 15.虽:虽然(即使) 16.察:弄清楚 17.情:实情 18.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19.属:类 20.可以:可以用来,可以凭借21.鼓:击鼓22.败绩:溃败 23.驰:驱车追赶 24.逐:追逐,追赶 25.克:战胜 26.作:振作

(完整版)中考文言文真题(含答案)

文言阅读小试牛刀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7~10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 [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②还:通“环”,环绕。③朝:早晨。④一旦:一天。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才美不外见。见:________ (2)执策而临之。临:_________ (3)愿子还而视之。子:_______ (4)去而顾之。顾:__________ 8.翻译句子。(3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当今,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结合甲、乙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7~10题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时人莫之许也②先生不知何许人也B.①将军宜枉驾顾之②顾不如蜀鄙之僧哉C.①孤不度德量力②度已失D.①遂用猖蹶,至于今日②贤能为之用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谓为信然②必以长安君为质B.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C.①凡三往,乃见②羲之之书晚善D.①而智术浅短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分)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上文从哪些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请简要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1.回顾有关文言文的知识点。 2.了解文言文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重点:掌握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难点:文言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应。 教法:1.启发引导法;2、整理归纳法。 学法:“自主——合作——归纳——应用” 教学设想: 利用多媒体课件,目标点击,示例精析,突破重难点;专项练习,及时巩固。 课时安排: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中考考查方向何陋之有? 2016年文言文阅读考试内容及要求: ①参考注释,结合语境,灵活运用课内文言文知识,理解课外文言文语段的主要内容。 ②理解文中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的含义及用法。③掌握基本的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④将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2016中考题型: 1、实词解释; 2、虚词用法; 3、特殊句式; 4、文意理解; 5、句子翻译。 四、文言文阅读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一中考题型一:实词解释 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8题学习方法: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一: 联想推断法:当试卷上给出某一个加点实词时,应该联想到课文中有关此词的用法和意义,将二者比较,再确定其含义。 (二中考题型二:虚词用法 师:联想推断法可解答普通实词和特殊词类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词,但对于一词多义词和虚词来说,仅用这一种方法就不够了,下面再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方法: 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9题学习方法: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二: 语境代入法:结合整段选文、整个句子上下文的意思来确定某个词的意思,将词义代入原句,看它是否通顺正确。

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解读

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常见的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几种。 一、判断句: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句子。 1、用“者”或“也”表判断,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①“……者,……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②“……者,……”。天下者,高祖天下。粟者,民之所种。 ③“……,……也”。梁,吾仇也。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④“……者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直接表判断,不用判断词和语气词。 “……,……”。刘备,天下枭雄。 3、用副词“乃”“则”“即”“皆” “非”等表判断。 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若事之不济,此乃天意。扣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梁父即楚将项燕。山下皆石穴罅。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人非生而知之者 4、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判断词“是”出现较晚)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同是天涯沦落人翩翩两骑来是谁 二、被动句 ①用“于”表示:“……于……”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不拘于时,学于余 ②用“为”表示:“为……” “为……所……” “为所……”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巡船所物色行将为人所并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用“见(受)”表示:“见……”“见……于……”“受……于……”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④用“被”表示被动:“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⑤无被动标志,意念上的被动:戍卒叫,函谷举余羁縻不得还 三、倒装句 1、宾语前置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不、未、弗、无、莫等+代词宾语+动词) 古之人不余欺也。时人莫之许也。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宾语+动词或介词) 沛公安在?君何以知燕王? 陈述句中,③代词“自”作宾语,常常前置(反身代词“自”+动词)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举贤以自佐 ④“以”的宾语,有时前置(宾语+介词“以”)余是以记之。一言以蔽之 ⑤方位名词作宾语前置(方位名词+介词)沛公北向坐 ⑥为强调宾语而无条件前置。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⑦用“之”、“是”(助词)将宾语前置。何陋之有?惟命是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定语后置 1 用“之……者”或“者”表示 (中心词+定语+者)求人可使报秦者。村中少年好事者 (中心词+之、而+定语+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②用“之”把形容词定语后置(中心词+之+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数量词作定语常后置。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3、介宾短语后置,也叫做介词结构后置 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常置于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中,则较多地置于动词之后,作补语 ①谓语动词+介词结构+“于……”。以勇气闻于诸侯。耻学于师 ②谓语动词+介词结构+“以……”。皆不可拘以时月。覆之以掌

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第一讲复习《论语》 一、《论语》是记录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与《》《》《》合称“四书”。 二、解释文言词语: 1 学而时.习之 2、不亦说.乎 3、人不知而不愠. 4、学而不思则罔. 5、思而不学则殆. 6、论语 7是知.也 三、翻译句子 1、学而时习之译: 2、温故而知新译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 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4 四、简答: 1.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关于孔子,你知道多少,请简单介绍一下。 五、举出出自本课的成语并解释 1、温故知新: 2、三人行,必有我师: 3、择善而从: 第二讲复习《桃花源记》 一、简介作者作家作品: 二、积累下列文言词语 1缘 2、英 3、穷 4、豁然 5、旷 6、俨然 7、属 8、阡陌 9、交通 10、黄发垂髫 11怡然 13、具 14要 15、咸 16、绝境 17、无论 18、延 19、辞去 20、不足 21、扶 22、向 23、志 24、诣 25、规 26寻 27、津 三、翻译下列句子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译 2、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译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译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 6、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译

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 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译 四、举出出自本文的三个成语并解释 世外桃源: 怡然自得: 无人问津: 五、简答题 1、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①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②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2、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①存有戒心,保住绝境,避免战乱,不愿让外人知道②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 3、作者设计渔人有“愚人”之意,请分析。 ①发现世外桃源却离开②言而无信,告知太守③不复得路,却做标记。 4、对联:优美富饶安定平和,生灵涂炭战乱频繁。优民生痛苦,盼百姓和乐。 5、桃花源三奇:①环境奇美②与世隔绝时间久③社会生活宁静和谐 6、“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能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 人生道路上想有所作为,必须要经历一些身心的磨难。挫折造就伟人。 第三讲复习《陋室铭》 一、简介作家作品 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我们学过他的诗《酬乐天~ 》 二、积累下列词语 1、名 2、斯 3、馨 4、鸿儒 5、白丁 6、调 7、案牍 8、劳 三、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四、简答题 1、《陋室铭》一文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文章从环境的清静幽雅、室中人 的博学多识、生活情趣的高雅脱俗三个方面说明了陋室不陋。 2、对《陋室铭》的末句作赏析: 答:作者把陋室比作受世人景仰的诸葛庐、紫云亭,暗示自己就是像他们一样的贤德人物,虽住在陋室中但品德高洁,胸怀大志,富有才能,从而深化了主题。文章结尾用孔子的话 收束全篇,强调了陋室不陋,令人回味无穷。 3、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答:(1)类比,引出中心、(2)类比陋室(3)暗喻惟吾德馨 4、文中陋室的主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品德给我们以启迪。在我们学习的古诗文中,还有类似的精神的名句,请你写出两句来。 答: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含答案)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 1.阅读《三人成虎》一文阅,回答后面的问题: 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①,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②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③魏也远于市,议臣者④过于三人,愿⑤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⑥先至。后太子罢质,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⑦。 (《韩非子内储说上》) 【注解】①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魏国大臣庞恭,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庞恭:魏国大臣。质:做人质。邯郸:赵国国都,在今河北邯郸市。②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③去:距离。④议臣者:议论我的人。议:议论。这里是非议,说人坏话。臣:庞恭自称。⑤愿:希望。⑥谗言:坏话。⑦竟不得见:庞恭再也没有见到魏王。竟:最终。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王信之乎() ②愿王察之() ③庞恭从邯郸反() ④后太子罢质() ⑵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A.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刻舟求剑》) C.观之正浓(《幼时记趣》) D.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三人言市有虎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⑵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幼时记趣》) 4.成语“三人成虎”就是来源本篇,请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谈谈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 2.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

一、把握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六至九年级的学生,对于浅易的文言文,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要能背诵优秀诗文80篇。也就是说,初中生要通过四年的学习,具备独立阅读一篇文言文的能力,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在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优美句段,掌握一定的文化常识,了解常见文言句式,准确理解常用实词、虚词的含义,把握文言文阅读的习惯和特点,从整体上感知文章主旨。不难看出,这些内容无疑就是中考文言文命题的“纲”,中考时要想在文言文阅读上拿到高分,就必须围绕以上知识点狠下功夫。 归纳近年来中考文言文阅读板块的考题,其常见考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考点一:重点字词 考点二:文言句式 考点三:句子翻译 考点四:理解文章内容 考点五:分析人物形象 考点六:感悟作者的情感 考点七:断句 考点八:鉴赏拓展 考点一:重点字词 这类题目主要围绕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设计考题,要求考生准确进行解释。 【例题】解释下列加点字。 (1)同舍生皆被绮绣( ) (2)主人日再食( )

(3)右备容臭( ) (4)缊袍敞衣( ) 【技巧点拨】文言文字词的考查,一般都遵循“考题在课外、考点在课内、知识在课本”的原则,因此要注意平时积累。一是要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譬如“今亡亦死”中的“亡”,就是一个常见实词。二是积累通假字,譬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就通“悦”。三是积累词类活用,譬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中的“船”就是名词用作状语,当“用船”讲。四是积累古今异义,譬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中的“牺牲”,此句中就当“祭祀用的牛羊”讲,与今天“为正义而死”的意思根本不同。五是积累一词多义,譬如“之”,在古汉语中就有“的”、“到”、“位”等多种意思。 有了广泛的积累,大多数文言字词都能给出意思。对于少数未学到过的文言字词,同学们可先整体理解该字词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再回过头来猜测相关字词的意思,选择一个最贴切的意思将其写出来。 【参考答案】(1)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2)每天(3)气味,这里指香气(4)破旧 考点二:文言句式 这类题目主要是围绕常见的文言文句式设计考题,或填空,或判断,或翻译。 【例题】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技巧点拨】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有以下五种:一是判断句,即对某一事物作出判断。二是被动句,即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三是疑问句,表达某种疑问。四是倒装句,主要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四种情况。五是省略句,即句子中的某一成分出现了省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