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肺复苏医护配合流程

心肺复苏医护配合流程

心肺复苏医护配合流程
心肺复苏医护配合流程

心肺复苏医护配合流程

患者突然倒地后

↓主班护士

立即上前(快走)到患者右侧,判断患者意识、呼吸

(双手轻拍患者肩部,大声呼叫“同志、同志,快醒醒”,同时观察患者的胸廓有无起伏)

立即呼叫医生(大夫、大夫,抢救病人),同时去枕,解开患者衣扣,松解腰带

↓大夫快步到达

护士立即向大夫汇报(患者意识丧失、呼吸停止)

(按压期间主副班医师交换位置)

三人时:第三名护士负责记录抢救过程、用药、病情,同主班护士核对药品。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术操作流程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术由医护人员(医生角色A、护士角色B和角色C)组成。 一、病例设计(各单位自行设计) 例如:一位50岁男性在众人目击下突然倒地,呈仰卧位,呼叫没有任何反应,医护人员立即赶到患者身边,立即实施现场医疗急救。 二、物品准备 1、模拟人1具; 2、抢救车1辆(有手套、球囊面罩、输液用具及相关药品等); 3、氧气瓶或氧气袋1个; 4、除颤监护仪1台; 5、导电膏1瓶; 6、输液架1个。 三、操作流程 (一)识别与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第1步—评估环境:医生巡视上下左右四个点,判断现场环境是否安全,然后作看手表动作,记录开始抢救的时间(评委开始计时,对操作考核分段计时)。 第2步—检查意识:医生到达患者身边,开始抢救。检查意识的方法为给予声音(大声呼喊)和疼痛(拍打双肩)刺激,对着患者面部呼喊:“喂,你怎么了?喂,你怎么了?”同时观察患者是否有睁眼反应,比赛情景设定为意识完全丧失。 第3步—检查循环和呼吸:医生俯身,用左手食指和中指触摸患者右侧的颈动脉搏动,同时观察患者胸部,判断患者是否正常呼吸。规计数“一千零一……一千零七”,判断时间应控制在5到10秒钟。 第4步—启动BLS:医生发现患者没有颈动脉搏动和自主呼吸,立即大声呼救:“患者无反应,颈动脉搏动和自主呼吸消失,立即抢

救!”同时让护士准备物品。 第5步—解开衣服,摆放体位:医生解开患者上衣、松开裤带,充分暴露胸部;患者置于硬板床上,呈标准仰卧位,理顺他的身体,必要时垫按压背板(口述即可)。与此同时,护士准备好球囊面罩和氧气瓶,站在患者的头顶部,告诉医生“我已到位!” (二)及时高质量心肺复 第6步——建立循环:医生立即实施第一轮胸外心脏按压(必须在计时30秒开始第一次按压)。在进行第一轮胸外按压的同时,医生向护士依次下达口头医嘱:“球囊面罩接通氧气”;“检查清理口腔”;“开放气道、保持畅通”;“固定面罩”;“球囊通气两次!”。(具体要求:医生逐一下达上述五个口头医嘱,注意在护士完成一个医嘱后、方可下达另一个医嘱,护士应逐一回应医嘱“是”,并做相应操作,形成闭环式沟通)。 比赛时第一轮胸外心脏按压只对流程质量作主观评估(即由考官通过观察选手的操作步骤和手法,对操作过程进行主观评分),而不进行客观评分;医生也不用边按压边计数,即不管第一轮胸外按压的次数有多少,下完五个医嘱便暂停按压。 徒手胸外心脏按压的技术标准: 1、按压部位—前正中线与乳头连线交汇处,建议用单手快速定位(依据个人习惯左/右手都行)。单手快速定位的方法为“掌根置于胸骨上方,中指在乳头连线上”。每一轮按压之前,都要求先用手掌定位,动作交代清晰、部位准确;按压过程中,掌根部应始终紧贴患者的皮肤,不得进行跳跃式按压。 2、正确手势—快速定位后,施救者马上将另一只手放在定位手的手背上,双手重叠并十指交叉相扣;只能用掌根部与患者皮肤接触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苏术由医护人员(医生角色A、护士角色B 和角色C)组成。 一、病例设计(各单位自行设计) 例如:一位50岁男性在众人目击下突然倒地,呈仰卧位,呼叫没有任何反应,医护人员立即赶到患者身边,立即实施现场医疗急救。 二、物品准备 1、模拟人1具; 2、抢救车1辆(内有手套、球囊面罩、输液用具及相关药品等); 3、氧气瓶或氧气袋1个; 4、除颤监护仪1台; 5、导电膏1瓶; 6、输液架1个。 三、操作流程 (一)识别与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第1步—评估环境:医生巡视上下左右四个点,判断现场环境是否安全,然后作看手表动作,记录开始抢救的时间(评委开始计时,对操作考核分段计时)。 第2步—检查意识:医生到达患者身边,开始抢救。检查意识的方法为给予声音(大声呼喊)和疼痛(拍打双肩)刺激,对着患者面部呼喊:“喂,你怎么了?喂,你怎么了?”同时观察患者是否有睁眼反应,比赛情景设定为意识完全丧失。 第3步—检查循环和呼吸:医生俯身,用左手食指和中指触摸患者右侧的颈动脉搏动,同时观察患者胸部,判断患者是否正常呼吸。规范计数“一千零一……一千零七”,判断时间应控制在5到10秒钟。 第4步—启动BLS:医生发现患者没有颈动脉搏动和自主呼吸,立即大声呼救:“患者无反应,颈动脉搏动和自主呼吸消失,立即抢

救!”同时让护士准备物品。 第5步—解开衣服,摆放体位:医生解开患者上衣、松开裤带,充分暴露胸部;患者置于硬板床上,呈标准仰卧位,理顺他的身体,必要时垫按压背板(口述即可)。与此同时,护士准备好球囊面罩和氧气瓶,站在患者的头顶部,告诉医生“我已到位!” (二)及时高质量心肺复苏 第6步——建立循环:医生立即实施第一轮胸外心脏按压(必须在计时30秒内开始第一次按压)。在进行第一轮胸外按压的同时,医生向护士依次下达口头医嘱:“球囊面罩接通氧气”;“检查清理口腔”;“开放气道、保持畅通”;“固定面罩”;“球囊通气两次!”。(具体要求:医生逐一下达上述五个口头医嘱,注意在护士完成一个医嘱后、方可下达另一个医嘱,护士应逐一回应医嘱“是”,并做相应操作,形成闭环式沟通)。 比赛时第一轮胸外心脏按压只对流程质量作主观评估(即由考官通过观察选手的操作步骤和手法,对操作过程进行主观评分),而不进行客观评分;医生也不用边按压边计数,即不管第一轮胸外按压的次数有多少,下完五个医嘱便暂停按压。 徒手胸外心脏按压的技术标准: 1、按压部位—前正中线与乳头连线交汇处,建议用单手快速定位(依据个人习惯左/右手都行)。单手快速定位的方法为“掌根置于胸骨上方,中指在乳头连线上”。每一轮按压之前,都要求先用手掌定位,动作交代清晰、部位准确;按压过程中,掌根部应始终紧贴患者的皮肤,不得进行跳跃式按压。 2、正确手势—快速定位后,施救者马上将另一只手放在定位手的手背上,双手重叠并十指交叉相扣;只能用掌根部与患者皮肤接触

心肺复苏抢救医护配合及人员分工

心肺复苏抢救医护配合及人员分工 护士A: 1、当病人送入抢救室时,首先判断(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床边呼救或叫旁人呼救,使病人去枕平卧于硬板床上。 2、当病人平卧后,立即松开病人紧身衣裤,迅速行胸外心脏按压:①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即剑突上两横指)②按压深度:成人4~5cm,儿童3~4cm,婴儿1.3~2.5cm③按压频率:100次/分④按压与呼吸频率:30:2。(医生A、医生B、护士B进入抢救室) 3、由B医生接替按压后,推抢救车于床尾,开放两条静脉通道,根据医嘱使用复苏药物(严格查对,复述2次,保留安瓿,记录用药)。 4、抢救完成后,同B护士一起核对空安瓿。完成抢救登记,和医生一起,携带急救物品和药品,护送病人至病房。 护士B: 1、将气管插管盘、呼吸气囊、吸痰盘放至床头治疗车或床头柜上。 2、使用简易呼吸器行面罩球囊控制呼吸(给氧12~15L/min,可使氧浓度达40~60%,与气管插管同样有效),协助医生进行气管插管。 3、连接吸引器、打开呼吸机,调节呼吸机参数,检测,连接呼吸机。 4、使用除颤起搏监护仪:了解心跳骤停类型,准备除颤和起搏用物。 5、准备冰帽,行头部降温,留置导尿,观察尿量。 6、保持呼吸道通畅。 7、维持抢救秩序。 8、抢救完毕,终末处理,补充急救物品及药品,使其处于备用状态。 医生A: 1、再次判断病情,下抢救医嘱。 2、使用除颤、起搏仪了解心脏骤停类型根据病情给予除颤、起搏等处理。 3、气管插管。 4、医生A和医生B交替行胸外按压。 5、观察复苏效果。 医生B: 1、接替护士A胸外心脏按压。 2、做好用药、各项抢救措施及病人病情变化记录。

心肺复苏演练脚本

2016合川人民医院心肺复苏应急演练(带高级生命支持) 场景:一病人家属在护士站办理入院手续时突然倒地, 护士A:上前一步,双手平举,手掌向前,看天看地看左看右(上下左右),报告:“现场环境安全(如 不安全,请消除危险因素) 护士A:做看表动作记时。(判断患者意识)跪于患者右侧,左膝平肩,双膝与双肩等宽,先附于患者左侧耳旁呼叫“喂喂,你怎么啦”;拍打患者双肩并附于右耳呼唤: “喂喂,你醒醒!按压双肩两次并喊“对疼痛刺激仍无反应”。 护士A:“快来人啊,立即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准备抢救车、简易呼吸器和AED。 护士B(同时听到呼救):回答:“是”,并立即通知值班医师1和2、住院总医师、二线医师到现场查看 病人、麻醉科至现场准备插管。 护士C(同时听到呼救):通知D护士离开现场准备物品(抢救车、除颤仪、建议呼吸器)送往现场,护 士E:建立静脉通道。 护士A(守在病人身旁):判断心跳呼吸:右手食指中指触摸颈动脉搏动(喉结旁开1-2cm处)10秒, 数数“1001、1002、1003...1010”【前6 秒低头观察呼吸,俯身脸颊贴近患者口鼻,目光扫向患者胸部,后 4 秒起身抬头巡视四肢】随后报告:“没有循环征象,立即心肺复苏”“取平卧位,同时解开患者衣服,开始按压,要保证力度与频率(按压深度5-6cm,频率控制在100-120次/分钟)。【由护士A实施单人法 CPR,按30:2交替做胸外按压,由此时带来简易呼吸器及除颤仪的D护士口对面罩人工呼吸两圈】”。 D护士:将球囊面罩放于患者头部右上方后,将AED放于患者左侧备用) 值班医师1(赶到):持续按压(与护士A交替心脏按压),并下口头医嘱:“打开AED,粘贴电极片,” 护士C:“是”,打开AED开关,擦干净贴电极处,并粘贴电极片,将插头插好, AED提示室性心动 过速。 护士A与值班医师1交替按压直至值班医师2放好除颤仪位置等除颤仪充电完毕后提示:“准备除颤”,此时二线医师做手势并口诉“暂停按压,大家都离开”。护士A和值班医师1才停止按压并起身转到 患者头顶侧就位“大家都离开”。 值班医师2:“大家都离开。”按下除颤键后,立即由护士A和值班医师1继续按压(5个轮回开始电脑计分),D护士继续简易呼吸器30:2配合捏球囊。 二线医师在旁指挥并同时口述①快速按压,②用力按压,③使胸廓充分回弹,④减少中断按压时间,⑤避免过度通气”。 值班医师1按压5个轮回后交换位置,由护士A口述“交换角色”并转至患者右侧开始按压接下来5个 轮回, 二线医师第一次复检患者的心跳呼吸,数数计时 6 秒,假设心肺复苏不成功,二线医师回答:“心电仍 示室性心动过速,继续按压,护士E经静脉通道推注胺碘酮150mg。” 护士A及值班医师1:“是”。由值班医师1继续实施新一轮的胸外按压。五个轮回完成后,值班医师1检查患者呼吸心跳(10秒完成),报告:“病人呼吸心跳恢复,心肺复苏成功。” 成人现场心肺复苏操作完毕。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苏术操作 流程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苏术由医护人员(医生角色A 、护士角色B 和角色C)组成。 一、病例设计(各单位自行设计) 例如:一位50 岁男性在众人目击下突然倒地,呈仰卧位,呼叫没有任 何反应,医护人员立即赶到患者身边,立即实施现场医疗急救。 二、物品准备 1、模拟人1具; 2、抢救车1 辆(内有手套、球囊面罩、输液用具及相关药品等); 3、氧气瓶或氧气袋1 个; 4、除颤监护仪1 台; 5、导电膏1 瓶; 6、输液架1 个。 三、操作流程 (一)识别与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第1 步—评估环境:医生巡视上下左右四个点,判断现场环境是否安全,然后作看手表动作,记录开始抢救的时间(评委开始计时,对操作考核

分段计时)。 第2步—检查意识:医生到达患者身边,开始抢救。检查意识的方法为给予声音(大声呼喊)和疼痛(拍打双肩)刺激,对着患者面部呼喊:“喂,你怎么了?喂,你怎么了?”同时观察患者是否有睁眼反应,比赛情景设定为意识完全丧失。 第3 步—检查循环和呼吸:医生俯身,用左手食指和中指触摸患者右侧的颈动脉搏动,同时观察患者胸部,判断患者是否正常呼吸。规范计数“一千零一??一千零七” ,判断时间应控制在5到10秒钟。 第4 步—启动BLS :医生发现患者没有颈动脉搏动和自主呼吸,立即大声呼救:“患者无反应,颈动脉搏动和自主呼吸消失,立即抢 救!”同时让护士准备物品。 第5 步—解开衣服,摆放体位:医生解开患者上衣、松开裤带,充分暴露胸部;患者置于硬板床上,呈标准仰卧位,理顺他的身体,必要时垫按压背板(口述即可)。与此同时,护士准备好球囊面罩和氧气瓶,站在患者的头顶部,告诉医生“我已到位!” (二)及时高质量心肺复苏 第6 步——建立循环:医生立即实施第一轮胸外心脏按压(必须在计时30秒内开始第一次按压)。在进行第一轮胸外按压的同时,医生向护士依次下达口头医嘱:“球囊面罩接通氧气” ;“检查清理口腔”;“开放气道、保持畅通” ;“固定面罩”;“球囊通气两次!”。(具体要求:医生逐一下达上述五个口头医嘱,注意在护士完成一个医嘱后、方可下达另一个医嘱,护士应逐一回应医嘱“是” ,并做相应操作,形成闭环式沟通)。 比赛时第一轮胸外心脏按压只对流程质量作主观评估(即由考官通过观察选手的操作步骤和手法,对操作过程进行主观评分),而不进行客观评分;医生也不用边按压边计数,即不管第一轮胸外按压的次数有多少,下完

心肺复苏抢救医护配合及人员分工

心肺复苏抢救医护配合 及人员分工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心肺复苏抢救医护配合及人员分工护士A: 1、当病人送入抢救室时,首先判断(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床边呼救或叫旁人呼救,使病人去枕平卧于硬板床上。 2、当病人平卧后,立即松开病人紧身衣裤,迅速行胸外心脏按压:①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即剑突上两横指)②按压深度:成人4~5cm,儿童3~4cm,婴儿~③按压频率:100次/分④按压与呼吸频率:30:2。(医生A、医生B、护士B进入抢救室) 3、由B医生接替按压后,推抢救车于床尾,开放两条静脉通道,根据医嘱使用复苏药物(严格查对,复述2次,保留安瓿,记录用药)。 4、抢救完成后,同B护士一起核对空安瓿。完成抢救登记,和医生一起,携带急救物品和药品,护送病人至病房。 护士B: 1、将气管插管盘、呼吸气囊、吸痰盘放至床头治疗车或床头柜上。 2、使用简易呼吸器行面罩球囊控制呼吸(给氧12~15L/min,可使氧浓度达40~60%,与气管插管同样有效),协助医生进行气管插管。 3、连接吸引器、打开呼吸机,调节呼吸机参数,检测,连接呼吸机。 4、使用除颤起搏监护仪:了解心跳骤停类型,准备除颤和起搏用物。 5、准备冰帽,行头部降温,留置导尿,观察尿量。 6、保持呼吸道通畅。 7、维持抢救秩序。 8、抢救完毕,终末处理,补充急救物品及药品,使其处于备用状态。 医生A:

1、再次判断病情,下抢救医嘱。 2、使用除颤、起搏仪了解心脏骤停类型根据病情给予除颤、起搏等处理。 3、气管插管。 4、医生A和医生B交替行胸外按压。 5、观察复苏效果。 医生B: 1、接替护士A胸外心脏按压。 2、做好用药、各项抢救措施及病人病情变化记录。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

枣庄市立医院成人CPR急救操作流程 (院内一医两护)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苏术由医护人员(医生、护士A和护士B)完成。 一、病例设计 护士A巡视病房时发现某病房一位50岁男性患者躺在病床上,呼之不应,医护人员立即赶到患者身边,立即实施现场医疗急救。 二、物品准备 1、模拟人1具; 2、抢救车1辆(内有手套、球囊面罩、输液用具及相关药品等) 三、操作流程 (一)识别与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第1步—评估环境:护士A巡视上下左右四个点,判断现场环境是否安全,然后作看手表动作,记录开始抢救的时间。 第2步—检查意识:护士A到达患者身边,检查意识:轻拍双肩,重呼双耳:“喂,你怎么了?喂,你怎么了?”患者无反应,同时观察患者胸廓无起伏,口述“患者意识丧失,无自主呼吸”。 第3步—启动BLS:护士A立即让病人家属或手机通知医生、护士B抓紧时间来抢救,拿面罩-球囊、推抢救车!同时立即拨打电话,请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心内科协助抢救!(中午和夜间拨打院值班电话88020、88021)。 第4步—检查循环:护士A俯身,用左手食指和中指触摸患者右侧的颈动脉搏动,规范计数“一千零一……一千零七”,判断时间应

控制在5到10秒钟,护士A发现患者没有颈动脉搏动,口述“无呼吸、无大动脉搏动,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第5步—解开衣服,摆放体位:护士A立即将床往外拉开适当距离,去枕、解开上衣、松开裤带,充分暴露胸部;置于硬板床,呈标准仰卧位,理顺身体,必要时垫按压背板(口述即可)。与此同时,医生、护士B推抢救车到达床旁(抢救车放置在床旁左下方),护士B撤掉床头,装配好球囊面罩并接通氧气,站在患者的头顶部,告诉医生“我已到位!” (二)及时高质量心肺复苏 第6步—建立循环:医生立即实施第一轮胸外心脏按压:站在右侧,定位于剑突上两横指或两乳头连线中点,仅用左手掌根与患者皮肤接触,右手放在左手手背上,双手同向重叠并十指交叉相扣;只用掌根部与患者皮肤接触,左手五指翘起离开胸壁,以髋关节为支点、腰部挺直,双肩位于双手正上方,用上半身的重量下压(要求双臂绷直,肩、肘、腕三关节呈一条直线,尤其肘关节不得弯曲)30次(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按压深度5-6cm,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同时下达口头医嘱:“检查清理口腔”;“开放气道、保持畅通”;“建立静脉通道、500ml生理盐水静滴、肾上腺素1mg静推”“固定面罩”;“球囊通气两次!”(具体要求:医生逐一下达上述口头医嘱,护士完成后医生方可下达另一个医嘱,护士完成后要复述一遍医嘱,并做相应操作)。 注意:医生边按压边计数,争取第一轮30次胸外按压结束同时护士能执行完成上述前两个医嘱。

心肺复苏抢救医护配合及人员分工

心肺复苏抢救医护配合及人员分工 护士 A : 1、当病人送入抢救室时,首先判断(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床边呼救或叫旁人呼救,使病人去枕平卧于硬板床上。 2、当病人平卧后,立即松开病人紧身衣裤,迅速行胸外心脏按压:①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即剑突上两横指)②按压深度:成人4?5cm,儿童3?4cm,婴儿1.3? 2.5cm③按压频率:100次/分④按压与呼吸频率:30:2。(医生A、医生B、护士B进入抢救室) 3、由B医生接替按压后,推抢救车于床尾,开放两条静脉通道,根据医嘱使用 复苏药物(严格查对,复述2次,保留安瓿,记录用药)。 4、抢救完成后,同B护士一起核对空安瓿。完成抢救登记,和医生一起,携带急救物品和药品,护送病人至病房。 护士B: 1、将气管插管盘、呼吸气囊、吸痰盘放至床头治疗车或床头柜上。 2、使用简易呼吸器行面罩球囊控制呼吸(给氧12?15L/min,可使氧浓度达40? 60%,与气管插管同样有效),协助医生进行气管插管。 3、连接吸引器、打开呼吸机,调节呼吸机参数,检测,连接呼吸机。 4、使用除颤起搏监护仪:了解心跳骤停类型,准备除颤和起搏用物。 5、准备冰帽,行头部降温,留置导尿,观察尿量。 &保持呼吸道通畅。 7、维持抢救秩序。 8、抢救完毕,终末处理,补充急救物品及药品,使其处于备用状态。 医生A : 1、再次判断病情,下抢救医嘱。 2、使用除颤、起搏仪了解心脏骤停类型根据病情给予除颤、起搏等处理 3、气管插管。 4、医生A和医生B交替行胸外按压。 5、观察复苏效果。 医生B: 1、接替护士A胸外心脏按压。 2、做好用药、各项抢救措施及病人病情变化记录。

CPR双人操作流程

CPR两人配合操作步骤 1、巡视病房,发现患者意识丧失,轻拍重喊,患者无意识,触摸颈动脉搏动,无颈动脉搏动,立即呼救。 护士A:“护士巡视病房,发现患者意识丧失,(轻拍重喊)安妮,安妮,你怎么了,安妮,安妮,你怎么了,患者意识丧失”快速判断,听诊患者呼吸及触摸患者颈动脉7 秒“001,002……007,患者无自主呼吸、颈动脉搏动消失”按呼叫铃,“患者心跳、呼吸停止,快通知医生,马上进行抢救”看时间。 护士B:听到护士A呼叫后,立即携抢救车至患者床旁,拿出简易呼吸器至床头柜上,移开床头柜,打开简易呼吸器盒,协助护士A移床。 2、启动心肺复苏两人配合,护士A负责胸外心脏按压,护士B使用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护士A:将枕头放于床尾,松开被盖至床尾,使患者平卧,身体无扭曲,保护颈椎,与护士B一起将床向后移,松解患者衣裤,下床头板,一手放于患者颈部,一手放于患者 腰部将患者侧卧。 护士B:拿出抢救车后面胸外按压板,待护士A将患者侧卧后于患者对侧插入胸外按压板置患者胸下。 护士A:双腿跪于患者床上,立即行胸外按压,“成人胸骨至少下陷5-6cm”,按压30次,按压速率为:100-120次/分;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查看患者口腔,“患者口鼻腔内 无明显分泌物、无义齿”将头复位,开放气道。 护士B:拿出简易呼吸器,“检查简易呼吸器各阀门连接紧密,气囊无漏气,面罩充气良好可以使用,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并调节氧流量8-10L/min。”待护士A开放气 道后“一手以“EC”法固定面罩,一手挤压气囊,每次送气量为400-600ml(注:1L 的球囊充满气为1000ml,400-600ml就为球囊的1/2-2/3),频率为10-12次/分。”挤 压呼吸气囊后诉“见胸廓上抬。再挤压呼吸气囊,述“见胸廓上抬。循环一。” 护士A:胸外按压30次。 护士B:待护士A胸外按压30次后,挤压呼吸气囊诉“见胸廓上抬。”再挤压呼吸气囊,述“见胸廓上抬。五个循环结束。” 3、心肺复苏五个循环后,护士A同时判断患者呼吸和颈动脉是否恢复,未恢复,护士A和 护士B角色互换,护士B负责胸外心脏按压,护士A用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 护士A:同时判断呼吸和颈动脉是否恢复7秒,“001,002……007”。 护士B:至护士A身旁,做好继续胸外按压准备。 护士A:“患者仍无呼吸、未触及颈动脉搏动。” 护士B:听到护士A诉患者无呼吸后双腿跪于患者床上,听到无颈动脉搏动后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30次。 护士A:开放气道,呼吸气囊放于患者面部“EC”法固定,待护士B胸外按压30次后, 挤压呼吸气囊,述“见胸廓上抬”再挤压呼吸气囊,述“见胸廓上抬,循环一。” 护士B:胸外按压30次。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图

枣庄市立医院成人CPR急救操作流程 (院一医两护)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术由医护人员(医生、护士A和护士B)完成。 一、病例设计 护士A巡视病房时发现某病房一位50岁男性患者躺在病床上,呼之不应,医护人员立即赶到患者身边,立即实施现场医疗急救。 二、物品准备 1、模拟人1具; 2、抢救车1辆(有手套、球囊面罩、输液用具及相关药品等) 三、操作流程 (一)识别与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第1步—评估环境:护士A巡视上下左右四个点,判断现场环境是否安全,然后作看手表动作,记录开始抢救的时间。 第2步—检查意识:护士A到达患者身边,检查意识:轻拍双肩,重呼双耳:“喂,你怎么了?喂,你怎么了?”患者无反应,同时观察患者胸廓无起伏,口述“患者意识丧失,无自主呼吸”。 第3步—启动BLS:护士A立即让病人家属或手机通知医生、护士B抓紧时间来抢救,拿面罩-球囊、推抢救车!同时立即拨打,请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心科协助抢救!(中午和夜间拨打院值班88020、88021)。 第4步—检查循环:护士A俯身,用左手食指和中指触摸患者右侧的颈动脉搏动,规计数“一千零一……一千零七”,判断时间应控制在5到10秒钟,护士A发现患者没有颈动脉搏动,口述“无呼吸、无大动脉搏动,立即开始心肺复。”

第5步—解开衣服,摆放体位:护士A立即将床往外拉开适当距离,去枕、解开上衣、松开裤带,充分暴露胸部;置于硬板床,呈标准仰卧位,理顺身体,必要时垫按压背板(口述即可)。与此同时,医生、护士B推抢救车到达床旁(抢救车放置在床旁左下方),护士B撤掉床头,装配好球囊面罩并接通氧气,站在患者的头顶部,告诉医生“我已到位!” (二)及时高质量心肺复 第6步—建立循环:医生立即实施第一轮胸外心脏按压:站在右侧,定位于剑突上两横指或两乳头连线中点,仅用左手掌根与患者皮肤接触,右手放在左手手背上,双手同向重叠并十指交叉相扣;只用掌根部与患者皮肤接触,左手五指翘起离开胸壁,以髋关节为支点、腰部挺直,双肩位于双手正上方,用上半身的重量下压(要求双臂绷直,肩、肘、腕三关节呈一条直线,尤其肘关节不得弯曲)30次(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按压深度5-6cm,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同时下达口头医嘱:“检查清理口腔”;“开放气道、保持畅通”;“建立静脉通道、500ml生理盐水静滴、肾上腺素1mg静推”“固定面罩”;“球囊通气两次!”(具体要求:医生逐一下达上述口头医嘱,护士完成后医生方可下达另一个医嘱,护士完成后要复述一遍医嘱,并做相应操作)。 注意:医生边按压边计数,争取第一轮30次胸外按压结束同时护士能执行完成上述前两个医嘱。 (三)开放气道 第7步—开放气道:护士B站在患者头顶部,逐一执行医生下达

心肺复苏抢救医护配合及人员分工

心肺复苏抢救医护配合及人员分工 护士 A: 1、当病人送入抢救室时,首先判断(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床边呼救或叫旁人呼救,使病人去枕平卧于硬板床上。 2、当病人平卧后,立即松开病人紧身衣裤,迅速行胸外心脏按压:①按压部位: 胸骨中下1/3处(即剑突上两横指)②按压深度:成人4?5cm儿童3?4cm 婴儿1.3?2.5cm③按压频率:100次/分④按压与呼吸频率:30:2。(医生A、医生B、护士 B进入抢救室)3、由B医生接替按压后,推抢救车于床尾,开放两条静脉通道,根据医嘱使用复苏药物(严格查对,复述 2 次,保留安瓿,记录用药)。 4、抢救完成后,同 B 护士一起核对空安瓿。完成抢救登记,和医生一起,携带急救物品和药品,护送病人至病房。 护士 B: 1 、将气管插管盘、呼吸气囊、吸痰盘放至床头治疗车或床头柜上。 2、使用简易呼吸器行面罩球囊控制呼吸(给氧12?15L/min,可使氧浓度达40? 60%,与气管插管同样有效),协助医生进行气管插管。 3、连接吸引器、打开呼吸机,调节呼吸机参数,检测,连接呼吸机。 4、使用除颤起搏监护仪:了解心跳骤停类型,准备除颤和起搏用物。 5、准备冰帽,行头部降温,留置导尿,观察尿量。 6、保持呼吸道通畅。 7、维持抢救秩序。 8、抢救完毕,终末处理,补充急救物品及药品,使其处于备用状态。 医生 A: 1 、再次判断病情,下抢救医嘱。 2、使用除颤、起搏仪了解心脏骤停类型根据病情给予除颤、起搏等处理 3、气管插管。 4、医生A和医生B交替行胸外按压。 5、观察复苏效果。 医生 B: 1、接替护士 A胸外心脏按压。 2、做好用药、各项抢救措施及病人病情变化记录

医疗机构开展医护配合心肺复苏团队演练的必要性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年6 月第38 卷 S1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June 2018, Vol.38 ·568· 韦建革*陈 新 覃向华 1 我国心肺复苏的现状 心脏骤停是临床最危急的病症,我国每年约有54.4万人死于心脏骤停[1]。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作为抢救心脏骤停的有效方法,经过50余年的探索实践,患者的生存出院率仍不理想[2]。文献报道,美国成人复苏成功率,院内为2%~49%[3],院外为0%~19%[4];我国成人复苏存活率院内为8.2%[5],院外生存率仅为l%[1]。 如何提高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是目前急诊医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举措。而国内尚缺乏规范严格的心肺复苏培训和考核机制,不仅大众CPR的普及程度不高,医务人员CPR技术不熟悉或者不规范的情形同样严峻。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心脏骤停患者仍缺乏第一目击者的正确急救,这些是CPR长期成功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2 医疗机构定期开展CPR培训的必要性 医院是心脏骤停的高风险场所,并且心脏骤停也是医患纠纷的重要导火索。邓活清等统计医院内非新生儿心脏骤停发生率为5.2‰,在心脏骤停地点分布上,急诊科、ICU、心内科等专科占比(35.3%) 少于非专科地点(64.7%), 其中普通病房最多(58.8%)。然而,尽管CPR技术培训的不断深入,医务人员CPR的技能掌握情况仍然不尽人意。孙菁等报道,2010年北京地区6家三甲医院医务人员心肺复苏现况调查结果发现,持续心脏胸外按压完全符合标准的总合格率为32%。青华等对186 名急诊科护士心肺复苏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分析,其中有57% 的护士按压频率过快,有21% 的人员按压放松的比例不合适,在进行5 组胸外按压中仅有2.7% 的人员按压全部有效。即使熟悉并接受过2010年AHA 心肺复苏指南培训、了解2015AHA 心肺复苏指南的北京协和医院的急诊从业人员,其CPR操作也未达到高质量的水平,按压的深度和频率未能达到2015 AHA心肺复苏指南的要求,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在医院内部,不同科室医务人员CPR技能的掌握情况也有差别。对CPR技术较为关注、使用频率较多的科室主要局限于急诊科、麻醉科和ICU,其医护人员也存在着知识陈旧、操作不规范、基础理论不扎实和不能合理地使用复苏药物等问题,其他科室医务人员的情况更不容乐观。简洁等报道,深圳市4个级别医院院前科、急诊科和专科病房三个不同岗位医432对医护人员模拟心肺复苏技能操作考核的成绩有较大的差异,从事院前、急诊的医护人员的心肺复苏考核成绩明显高于专科病房医护人员的成绩。然而,在医院内部,除急诊科、麻醉科、ICU、心内科之外,其它任何临床科室甚至在医技科室,都随时有可能遇到心脏骤停需要抢救的病人。医务人员如果没有良好的CPR操作技能,当遇到心脏骤停病人的紧急抢救时,会出现操作手法错误,步骤遗漏或颠倒,导致心肺复苏无效的情形,而延误了抢救时机。因此,无论从医院管理、医疗安全以及急救医学专业的角度,各级医疗机构均需要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规范化的心肺复苏培训。尤其是对非急救专业人员相关技能的培训。 3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CPR技能培训重在管理 目前,医疗机构内部心肺复苏操作培训的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具有共性,各医疗机构的医师们多有“自以为是、动口不动手的陋习”,对CPR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远没有护理人员高。有学者指出,有的医护人员思想上不重视,参加培训存在畏难情绪,不愿意花精力学习或“只看不练”,认为徒手心肺复苏简单,不进行实际操作,结果出现“一说就会,一做便错”的窘境,致使实践技术和实际要求存在差距。一部分医护人员知识陈旧、更新不及时,尤其在部分中高级职称、年龄较大的医护人员,按压/通气比例还停留在单人5∶1、双人15∶2 的陈旧认识上。这说明,医务人员对CPR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因此,即使医院内发生心脏骤停病人,也不能保证得到及时有效的复苏,有报道医院内发生心脏骤停病人,即使88.2%的患者在1 分钟内启动CPR,也没有很好的复苏效果。2015年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对湖南某县人民医院“医疗急救不力事件” 通报,该院医务人员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的严重不足,也反映了该院医务人员对生命的漠视和医院管理的缺位,给全国医疗机构敲响警钟。 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医院要开展全员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应急素质和医院的整体应急能力。CPR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急救技能,医疗机构每年要制定培训工作方案,指定部门(医务或科教部)负责对CPR培训工作进行管理,制定必要的奖惩措施,由具有培训资质并且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负责指导和监督,要求全员按2015AHA指南的要点进行认真训练,并接受严格的考核。同时,CPR培训工作也应该保持经常性,即使经过训练考核达标,但医务人员在培训9个月后会比6个月时的技能明显降低,所以CPR的常规训练应以每隔半年为佳。 4CPR培训模式需要变革 传统的抢救培训注重单项急救技能培训,具有局限性,不利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而且,临床抢救时,即使个人抢救技能高,抢救人员也充足,但分工不明、场面混乱,最终延误抢救最佳时机。遇到心脏骤停患者的紧急救治时,无法保证高质量的心脏复苏。令人遗憾的是,国内很多只重形式、不懂内涵的心肺复苏培训仍占主流,绝大多数的一线医务人员仍然缺乏基本的复苏知识和技术的更新和培训,这也成为阻碍我国心肺复苏水平提高的重要瓶颈之一。2010年AHA CPR&ECC指南以及同年在(Resuscitation))上发表了欧洲复苏协会(ERC)的心肺复苏指南,两个指南内容大致相同,它们是当今全世界有关CPR与ECC最高水平、最权威、最先进的指南,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规范性[21]。在2010年AHA CPR&ECC指南中强调高质量的胸部按压,强调团队合作开展心肺复苏训练的重要性。2015年AHA CPR&ECC指南中,同样强调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包括早期预警系统、快速反应小组和紧急医疗团队系统的密切配合。2013年美国心脏学会关于改善院内外心肺复苏预后的专家共识中指出,通过以下措施,团队相互合作以达到最高质量的复苏:①迅速开始胸外按压,尽早达到高质量的心肺复苏;②复苏小组的领导能够纵观全局、有效指导,确保迅速和最佳的心肺复苏;③在实施高级救治措施和转运时要确保高质量的心肺复苏。(4)救治系统(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医院和其他专业的抢救方案)应该做到建立一支高效合作又能够各司其责的团队,在整个过程中确保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但目前国内实际执行的状况与理想标准仍然有较大的差距。 近年来,以团队形式给予 CPR,将心肺复苏工作流程中医护配合的情景细化,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开始 CPR的时间,也缩短了开始胸外按压的时间以及开始除颤的时间 , 从而提高了复苏成功率。心肺复苏团队理念的精髓是要求在充分保证按压和通气的前提下,利用各种可利用的工具和资源,通过明确的分工和紧密的团队配合,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其结果是结合实际、重在效能、保证质量。 5 医疗机构CPR培训要充分发挥急诊科的作用 由于工作的性质不同,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普遍超过其它部门医护人员。同时,随着急诊科团队实战演练的不断开展,由急诊科主导的心肺复苏时效性明显提高,韦建革等报道,开展心肺复苏团队实战演练后,5分钟内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总有效率达64.3%,5分钟后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总有效率达39.5%。因此由急诊科负责对医疗机构内的医护人员进行指导是有必要的,按设计的工作流程开展实战演练,旨在提高医护人员的快速反应能力、心肺复苏实际操作能力、医师的协调指挥能力、医护人员的团队配合能力,保证医护人员在院前、院内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将初级生命支持与高级生命支持有机结合起来,为患者提供紧凑、连续、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从而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综上所述,目前医疗机构内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技能普遍不理想,与医务人员的认识不足有关,更与医院的管理缺位有关,开展CPR培训是必须的。以团队形式开展的CPR演练可以克服传统单纯技能培训的缺点,用流程化将复苏的每一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医疗机构通过制度化,由有实战经验的急诊科医护团队负责培训,可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时效性,提高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Hua W,Zhang LF,Wu YF,et a1.Incidence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China:analysis of4 regional populations[J].J Am Coll.Cardiol,2009,54(12):1110—1118. [2] Hazinski M F,Field J M.Part 1:Executive Summary:2010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Science[J].Circulation,2010,122(suppl 3):S639一S656. [3] Meaney PA,Nadki VM,Kem KB,et a1.Rhythms and outcomes 0f adult in— hospital cardiac arrest.Crit Care Med,2010,38(1):10l—108. [4] Eisenberg M,White RD The unacceptable disparity in cardiac arrest survival among American communities[J].Ann Emerg Med,2009 54:258—260.[5] 郭风梅,邱海波.十年循证与心肺复苏的发展.邱海波,于海江.重症医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一12. (1)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Z2016033)(2)广西医疗卫生适宜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项目(S2017007) 通讯作者: 1 韦建革 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545002) 王宏杰 方 源* 解放军第二五四医院 护理部 300142 关键词:放射治疗 皮炎 新进展 皮肤对射线的耐受量与所用放射源 照射面积、部位、年龄、机体的整体状态等多种因素,高达90%一95%的患者会不同程度的出现皮肤反应,如不进行及时和恰当的处理,病情迁延会引起损伤逐渐加重,并发症的发生将严重影响放疗的进度,因此,采取有效预防和护理改善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针对放射性皮炎护理方法及进展进行相关阐述。 1 相关发病机制 射线通过电离在人体内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自由基可导致正常的皮肤黏膜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引起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射线主要是 X、β、γ射线[2]。X、γ射线穿透能力强,除皮肤损伤外,皮下组织,甚至骨骼也会不同程度的受损,有时产生溃疡可能长期不愈。由于β射线损伤浅,在外照射时主要作用于皮肤,因此皮肤损伤是主要的临床表现[3]。主要是上皮细胞和皮下血管发生的变化,受照射部位影响,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局部组织充血,从而导致微循环障碍、血管损伤、上皮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增生不良,导致伤口愈合不良[4]。 2 评估标准 皮肤反应按照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的0级~Ⅳ级判定[5]。0级:没有发生皮肤改变;1级:轻微的滤泡样红斑,暗红斑,干性脱皮,汗液分泌减少;2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