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保证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保证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保证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保证

第六章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保证

§1.监测质量评价的常用术语及应用

一、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 环境监测保证是指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精密、有代表性、完整性及可比性而应采取的全部措施。

措施包括:

⑴ 制定监测计划

⑵ 确定监测指标

⑶ 规定监测系统

⑷ 人员技术培训

⑸ 实验室清洁度与安全。

2.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监测计划所规定的监测质量而对监测过程采用的控制方法。它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一个部分。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包括:

⑴ 实验室内部控制:空白试验、仪器设备的定期标定、平行样分析、加标回收率分析、密码样分析、质量控制图等。控制结果反映实验室监测分析的稳定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校正,是实验室自我控制监测分析质量的程序。

⑵ 实验室外部控制:分析监测系统的现场评价、分发标准样品进行实验室间的评价等。 目的在于找出实验室内部不易发现的误差,特别是系统误差,及时予以校正,提高数据质量。

二、准确度

1. 准确度的定义:准确度是测量值与真值的符合程度。一个分析方法或分析测量系统的准确度是反映该方法或该系统存在的系统误差的综合指标,决定着这个结果的可靠性。准确度用E 或E 相对表示。

2. 评价准确度的方法

可采用测定回收率、对标准物质的分析、不同方法的对比等方法来评价准确度。 ⑴ 回收率实验:在样品中加入标准物质,测定其回收率。这是目前试验常用而又方便的确定准确度的方法。多次回收试验还可以发现方法的系统误差。 回收率的计算:%100P ?-=

加标量

试样测定值加标试样测定值 回收率的控制:

通常规定95~105%作为回收率的目标值。当超出其范围时,可由下列公式计算可以接受的上、下限。

D

t f n S .95.0P )(05.0-=下 D t f n S

.05.1P )(05.0+

=上 回收率试验方法简便,能综合反映多种因素引起的误差。因此常用来判断某分析方法是否适合于特定试样的测定。但由于分析过程中对样品和加标样品的操作完全相同,以至于干扰的影响、操作损失及环境沾污对二者也是完全相同的,误差可以相互抵消,因而难以对误差进行分析,以致无法找出测定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因此我们说回收率对准确度的控制有一定限制,这时应同时使用其它控制方法。

例:用新铜试剂法测定铜样品,加入标准铜为0.40mg/L ,测定5次 。数据如下:0.37、0.32、0.39、0.34、0.35(mg/L)。计算 ①平均值、标准偏差、回收率;②该回收率是否在可接受的上、下限内?(注:此题为双侧检验) 解:①L /35mg .0535.034.039.032.037.0x =++++=

L /027mg .015001.004.003.002.0S 2222=-++++=

%5.87%10040.035.0P =?=

②%6.8640.050.02778.295.0n S .95.0P )(05.0=?-=-=D t f 下 %4.11340.05027.078.205.1n S .05.1P )(05.0=?+=+=D t f 上

回收率87.5%在可接受的上、下限内。

⑵ 对标准物质的分析——七检法

一个方法的准确度还可用对照实验来检验,即通过对标准物质的分析或用标准方法来分析相对照。同样的分析方法有时也能因不同实验室、不同分析人员而使分析结果有所差异。通过对照可以找出差异所在,以此判断方法的准确度。t 检法也称为显著性检验 显著性检验的一般步骤:

a. 提出一个否定假设。

b. 确定并计算七值:n

x t S μ-=± c. 选定n(f),a ,并查表t a (f)

d. 判断假设是否成立:t ≤t 0.05(f),则无显著性差异

t >t 0.05(f),则有显著性差异

注:双侧检验和单侧检验。

统计检验有两类。通常我们只关心总体均值μ是否等于已知值x ,至于二者究竟那个大,对所研究的问题并不重要。这种情况的假设为μ=x ,否定假设为x ≠μ。有些时候,也需要专门研究x 是否大于或小于μ。这种情况的假设为(x ≤μ)x ≥μ,否定假设为x >μ(或x <μ)。前者应用双侧检验,后者采用单侧检验。

例1.某标准物质A 组分的浓度为4.47mg/L 。现以某种方法测定A 组分,其5次测定值分别为

4.28、4.40、4.42、4.37、4.35mg/L 。试问测定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解:假设无系统误差,即:μ=x

36.45

4.354.374.424.404.28x =++++= 054.01

501.001.006.004.008.0S 2

2222=-++++= 55.45

054.047.436.4S t -=-=-=n x μ a=0.05,t 0.05(4)=2.78

t >t 0.05(f),故假设不成立,存在系统误差。

例2.测定某标准物质中的铁含量,其10次测定平均值为1.054%,标准偏差为0.009%。已知铁的保证值为1.06%。检验测定结果与保证值有无显著性差异。 解:假设无显著性差异,μ=x

11.210

%009.0%06.1%054.1S t -=-=-=n x μ a=0.05,f=9,查表t 0.05(9)=2.26>2.11,故假设成立,即测定结果与保证值无显著性差异。 例3. 用某方法9次回收率实验测定的平均值为89.7%,标准偏差为11.8%,试问该回收率是否达到100%。

解:假设P ≥100%

62.29

%8.11%100%7.89n S x t -=-=-=μ 查表t 0.10(8)=1.86<2.62,故假设不成立,该方法去回收率达不到100%。

例4.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某水样中铅的含量,测定结果为0.306mg/L ,为检验准确度,在测定水样的同时,平行测定含量为0.250mg/L 的铅标准溶液10次所获数据为:0.254、0.256、0.254、0.252、0.247、0.251、0.248、0.254、0.246、0.248。评价水样测定结果。解:假设μ=x ,

79.010

004.0250.0251.0n S x t =-=-=μ 查表t 0.05(9)=2.26>0.79,故假设成立,测定值与预期值无显著性差异,水样的测定结果是准确的。

例5 某监测中心给一个实验室氟化物样品,经过大量分析数据(可以认为→∝n ),此时μ→x ,含量为18.9μg,总体标准偏差g 9.0μσ=。现有另一个氟化物样品,想知道是否就是上述样品。对其进行5次测定,得到平均值为20.0μg 。问有无统计根椐来说明它们不是同一种样品。

解:设两样品是一致的,属于同一总体

73.25

9.09.180.20n S x t =-=-=μ t0.05(4)=2.78>2.73,故假设成立,即两样品是同一个样品 。

⑶ 不同方法之间的比较——t 检法

比较不同条件下(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仪器、不同分析人员等)的两组测量数据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检验的假设是两总体均值相等,检验的前提是两总体偏差无显著差异,偏差来自同一总体,其偏差为偶然误差。

步骤:a.使用精密度检验判断两方法标准偏差有无显著性差异,若无显著性差异,再进行t 检验法;

b.假设两均值无显著性差异;

c.计算总体标准偏差:2

n n S )1n (S )1n (S B A 2B B 2

A A T -+-+-= 计算统计值:B

A B A T B

A n n n n S x x t +?-= d.根据显著性水平及自由度查t 临界值表;

e.判断假设是否成立:t ≤t a(f),则无显著性差异,t >t a(f),则有显著性差异。

例:用两种不同方法测定某样品A 物质含量数据如下。求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有无显著性差异。

解:设两方法标准偏差无限著性差异

计算标准偏差:%11.02

n n S )1n (S )1n (S B A 2B B 2

A A T =-+-+-= 计算统计值:36.1n n n n S x x t B

A B A T B

A -=+?-= 查t 0.05(7)=2.37>1.36,故假设成立,两种测定方法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三、精密度

1.精密度的基本概念

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用同一方法对一均匀试样进行重复分析时,所得分析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由分析的偶然误差决定,偶然误差越小,则分析的精密度越高。精密度用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来表示,通常与被测物的含量水平有关。

讨论精密度时常用以下术语:

⑴平行性:在同一实验室,当操作人员、分析设备和分析时间均相同时,用同样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多份平行样测定的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⑵重复性:在同一实验室,当操作人员、分析设备和分析时间三因素中至少有一项不相同时,用同样方法对同一样品多次独立测定的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⑶再现性:在不同实验室(人员、设备及时间都不相同),用同样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重复测定的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2.精密度的检验——F 检验法

应用:比较不同条件下(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放行方法、不同分析人员等)测量的两组数据是否具有相同的精密度。

F 检验法同t 检验法步骤,统计值计算:2min

2

max S S F =,查)f2,f1(2a F 表,并判断。 注:两组数据中偏差大的为2

max S ,相对应的测定次数为max n

四、灵敏度与检出限(略)

五、空白实验

空白实验是指除用水代替样品外,其他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与样品测定完全相同的操作过程。空白实验应与样品测定同时进行。

样品的分析相应值(吸光度、峰高等)通常不仅是样品中待测物质的分析响应值,还包括所有其他因素(如实际的杂质、环境及操作过程中的沾污等)的分析响应值。由于这些因素的大小经常变化,在每次进行样品分析的同时,均应作空白试验,其响应值为空白试验值。当空白试验值较高时,应全面检查试验用水、容器、仪器性能及操作环境等诸影响因素。

六、校准曲线

1.定义:

校准曲线是用于描述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与相应的测量仪器的响应量或其他指示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曲线。

校准曲线的线性范围:校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的变化范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校准曲线根据测定方法的不同分为:工作曲线、标准曲线。

2.校准曲线的绘制

配制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测定其响应值,选择适当的坐标纸,以响应值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将数据标出,将各点连成一条适当的曲线,通常选用校准曲线的直线部分。在曲线上,已知样品的y值,可找出对应的x值,其视差和读书误差可通过回归方程克服。

§2、回归分析

一、回归分析的定义与用途

环境监测中经常遇到相互间存在着一定关系的变量。变量之间关系主要有两种类型:

1.确定关系,如欧姆定律V=IR,已知三个变量中的任意两个,就能按公式求第三个。

2.相关关系:有些变量之间既有关系又无确定性关系,称为相关关系。如BOD与COD之间的关系;能斯特方程式E=E0-0.059lgC中E与lgC之间的关系;水中某种污染物的浓度与某种水生生物体内该物质的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等。回归分析就是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统计方法。

回归分析有如下主要用途:

1.建立回归方程:从一组数据出发,确定这些变量间的定量关系式,y=a+bx

2.相关系数及其检验:评价变量间关系的密切程度。

3.应用回归方程从一个变量值去估计另一变量值,已知x或y,求y或x。

4.回归曲线的统计检验:对回归方程的主要参数作进一步的评价和比较。

在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保证中主要应用的是一元线性方程。它可以用于建立某种方法的校准曲线,研究不同的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评价不同实验室测定多种浓度水平样品的结果。

二、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

一组测定数据,包括:自变量x1 x2 x3…x n,因变量y1 y2 y3…y n。如果x与y之间呈直线趋势,则可用一条直线来描述两者之间的关系,即y=a+bx,其中y为由x推算出的y的估计值(回归值);b为回归系数,即回归直线斜率;a为回归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

对于上式,若实测值y i与回归值y的偏差越小,则可认为直线回归方程与实测点拟合越好。用Q(a,b)表示实测值与回归值的差方和,则:

2i i 2i ^i )bx a y ()y y ()b ,a (Q ∑∑--=-=

要使Q (a ,b )最小,用求极值的方法,分别对a ,b 求偏导,并令其=0,即最小二乘法:

[]0a

)bx a y (a Q 2i i =?--?=??∑ []

0b )bx a y (b Q 2i i =?--?=??∑ 解方程组,可求出a 、b 的计算公式:

∑∑---==2

i

i

i xx xy

)x x ()y y )(x x (S S b x b y a -=

将a 、b 代入y=a+bx ,即得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三、相关系数及其检验

对任何两个变量x 、y 组成的一组数据,都可根据最小二乘法回归出一条直线,但只有x 与y 存在某种线性关系时,直线才有意义。其线性关系的检验用相关系数。

1.相关系数的定义式:

∑∑∑----==2i 2

i i i yy xx xy

)y y ()x x ()y y )(x x (S S S γ

2.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及物理意义

取值范围: -1≤γ≤ 1,

物理意义:γ=0,x 与y 无线性关系;

γ=+1,x 与y 完全正相关;

γ=-1,x 与y 完全负相关;

0<γ<1,x 与y 正相关;

-1<γ<0,x 与y 负相关。

3.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γ越接近±1,x 与y 的线性关系越显著;γ越接近0,x 与y 的线性关系越小。当a γγ≥临界值时,两变量x 与y 为线性。

检验步骤:A.计算相关系数;

B.根据显著性水平和自由度,查相关系数临界值表γ

a(f);

C.判断:a γγ≥,x 与y 为线性关系; a γγ ,x 与y 为非线性关系。

§3 实验室质量保证

实验室质量保证包括: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其目的是把监测分

析误差控制在容许限度内,保证测量结果有一定的精密度,使分析数据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内,有把握达到所需求的质量。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是实验室分析人员对分析质量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如依靠自己配制的质量控制样品,通过分析,应用质量控制图或其他方法来控制分析质量。主要反映的是分析质量的稳定性任何,以便及时发现某些偶然的异常现象,随时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 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又称外部质量控制,是指由外部的第三者,如上级监测机构,对实验室及其分析人员的分析质量定期或不定期实行考察的过程。一般采用密码标准样品来进行考察,以确定实验室报出可接受的分析结果的能力,并协调判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检查实验室间数据的可比性。

一、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1.均数控制图

完成了准确度、精密度的检验后,由于许多其他因素,如:标准物质、试剂、温度等的变化而引起准确度的变化。在日常的环境监测工作中,为了连续不断的监视和控制分析测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可采用质量控制图。

质量控制图编制的原理:分析结果间的差异符合正态分布;

质量控制图坐标的选定:以统计值为纵坐标,测定次数为横坐标;

质量控制图的基本组成:中心线、上下辅助线、上下警告限、上下控制限;

质量控制样品的选用:质量控制样品的组成应尽量与环境样品相似;待测组分的浓度应尽量与环境样品接近;如果环境样品中待测组分的浓度波动较大,则可用一个位于其间的中等浓度的质量控制样品,否则,应根据浓度波动幅度采用两种以上浓度水平的质量控制样品。 质量控制图的编制步骤:

<1>测定质量控制样品,大于20个数据,每个数据由一对平行样品的测定结果求得,计算:

2

x i B A x x += <2>求出它们的平均结果和标准偏差:n x ∑=x ,1n )x x (S 2

i --=∑

<3>计算统计值并做质量控制图:x —中心线 S ±x —上下辅助线 2S ±x —上下警告线 3S ±x —上下辅助线

<4>将20个(或>20 个)数据按测定顺序点到图上,这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a.超出上下控制线的数据视为离群值,应予删除,剔除后不足20个数据时应再测补足,并重新计算x 、S ,并做图,直到20个数据全部落在上下控制线内;

b .上下辅助线范围内的点应多于2/3,如少于50%,则说明分散度太大,应重做。

c .连续7点位于中心线的同一侧,表示数据不是充分随机的,应重做。

<5>质量控制图绘成后,应标明测定项目、质量控制样品浓度、分析方法、实验条件、分析

人员及日期等。

质量控制图的使用:

使用质量控制图时,要求逐项在测定环境样品的同时,测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样品,并将控制样品的同时,测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样品,并将控制样品的测定结果点到质量控制图上,以评价当天环境样品的测定结果是否出于控制之中。熟练的分析人员可间隔一定时间。 如果点落在2S ±x 内,说明测定过程处于控制状态。

点落在2S ±x 和3S ±x 之间,应引起重视,初步检查后,采取相应纠正措施。 点落在3S ±x 之外,说明当天测定过程失控,应立即查明原因,纠正重做。 若连续7点上升或连续下降,表示有失控倾向,查明原因,纠正重做。

2、常规监测质量控制

(1)空白实验值

a 、一次平行测定至少两个空白试验值

b 、平行测定的相对偏差不得大于50%

c 、在痕量或超痕量分析中有空白试验值控制图的,将所测空白实验值的均值点入图中,进行控制。

(2)平行双样

a 、随机抽取10-20%的样品进行平行双样测定。(当样品数较小时,应适当增加双样测定率,无质量控制样品和质控图的监测项目,应对全部样品进行平行双样测定。)

b 、将质控样品平行测定结果点入质控图中进行判断。

c 、环境样品平行测定的相对偏差不得大于标准分析方法规定的

d 相对的2倍。

d 、全部平行双样测定中的不合格者应重新作平行双样测定;部分平行双样测定的合格率小于95%时,除对不合格者重做平行样外,应在增加测定10-20%的平行双样,直至总合格率大于等于95%。

(3)加标回收率

a 、随机抽取10-20%的样品进行加标回收率的测定。

b 、有质控图的监测项目,将测定结果点入图中进行判断。

c 、无质控图的监测项目,其测定结果不得超出监测分析方法中规定的加标回收率的范围。

d 、无规定值者,则可规定目标值为95-105%.

e 、当超出目标值95-105%时,计算P 上限P 下限,并加以判断。

f 、当合格率小于95%时,除对不合格者重新测定外,应再增加10-20%样品的加标回收率,直至总合格率为大于等于95%。

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实验室间质量控制的目的是:提高各实验室的监测分析水平,增加各实验室之间测定结果的可比性;发现一些实验室内部不易核对的误差来源,如试剂、仪器质量等方面的问题。 外部质量控制的方法通常是采用由上级监测站对下级监测站进行分析质量考核。在各实验室完成内部质量控制的基础上,由上级监测中心或控制中心提供标准参考样品,分发给各受控实验室。各实验室在规定期间内,对标准参考样品进行测定,并把测定结果报监测中心或控制中心。然后由监测中心将测定结果作统计处理,按有关统计量评价各实验室测定结果的优劣。考核成绩合格的实验室,其监测数据才被承认或接受;对于不合格的实验室,要及时给予技术上的帮助和指导,使之提高监测分析质量。

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从国家到省、市、县等有层次的、较完整的火箭决策物理系统,各级监测站每年都监测分析了大量的环境质量数据。如何保证这些数据的准确性、精密性、完整性、代表性和可比性是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归宿。因此,各实验室的内部、外部控制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从1983年开始,我国在环保系统实行了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对各省市一级的监测站进行水质监测常规必测项目的分析质量考核,其中包括:PH、硬度、BOD、COD、NH3-N、NO2-N、NO3-N、挥发酚、CN、As、Hg、Cr(Ⅵ)、Pb、Cd、Cu等十六项。通过考核大大提高了监测分析的技术水平,促进了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对大气、噪声、放射性和生物监测的考核工作也在陆续进行。

环境监测综合分析题111

1、量值溯源?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联系起来的特性,称为量值溯源。实现量值溯源的最主要的技术手段是校准和检定。 2、空气污染系数简称污染系数,是某一地区某方位风向频率与该方位风速的比值。某方位下风向受污染的时间与该方位风向频率成正比,而污染浓度与该方位的平均风速成反比。空气污染系数综合了风向和风速的作用,代表了某方位下风向空气污染的程度。 3、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况,它包括结构上的稳定、功能上的稳定和物质、能量输入输出的稳定。生态平衡是相对的平衡。任何生态系统都不是孤立的,会与外界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会经常遭到外界的干扰。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内两个方面的稳定:一方面是生物种类(即生物、植物、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是非生物环境(包括空气、阳光、水、土壤等)保持相对稳定。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4.综合评价技术系指在科学掌握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污染源排放情况、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区域自然状况、环境管理措施实施等相关信息,科学客观地评价环境质量现状、变化趋势和变化原因的技 术、方法和标准。 5综合分析的目的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目的主要是: (1)通过对环境监测数据和相关信息的综合分析,科学、客观、完整地分析环境质量在时间、空 间的分布规律和特征,提高为各级政府及管理部门制定环境决策和实施环境管理服务的针对性和效能。 (2)通过对环境质量变化的原因分析,揭示环境质量变化与各影响环境质量变化因素的相关 性,分析有关环境政策、规划、措施实施的环境效果,为环境污染防治提出重点方向和目标建议。 (3)根据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的需要,促进环境监测战略、方针、技术路线和监测技术方法的 完善和发展。 (4)提高环境质量报告和发布信息的科学化、公众化的水平。 6 湖泊、水库营养状况评价所采用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包括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等级 评价指标: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高锰酸盐指数(CODmn)。 评价等级:按营养状态指数分为贫营养、中营养、富营养三级: 营养状态指数<30 贫营养 30≤营养状态指数≤50 中营养 营养状态指数>50 富营养 7《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主要包括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和标准分级内容功能区分类:按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专区;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标准分级:标准分级是对应于不同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为不同保护对象而建立的评价和环境管理环境空气质量的定量目标。空气质量标准其分为三级,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类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类标准。 8、我国颁布实施的主要环境保护法律主要有哪些?(至少回答出5个)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噪声、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海洋、放射性、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 摘要: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享受着工业带来的一系列便捷,但与 此同时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当前,人们一方面积极采取措 施保护环境,一方面加大环境监测工作的投入力度。环境监测工作对国家整体环 境质量有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周边生活环境质量关注度越来越高,环境监测质 量控制备受关注目,做好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的监管,对国家和人民的生活环 境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就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 引言 环境监测是伴随着环境污染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在工业发达国家,环境监测发展大体经历了以典型污染事故调查监测为主、 以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为主和以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阶段。我国环境监测工作起步 较晚,但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认识的深化和环保工作的加强,发展很快。环境监 测领域和范围日益扩大,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和监测能力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监测 手段不断更新,能够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变化趋势。 1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 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室上个世纪70年代确定的。当时由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回忆来开帷幕,但是发展较慢;80年代进入调整和巩固的阶段,在 这个时段初步建立和形成了国家、省、市、县的四级监测管理站点,并引入了环 境监测质量保证的目标,是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一大进步;90年代是我国环境监 测工作的提高和深化阶段,并于中后期将环境质量监测与分析列为我国现代化研 究的重点项目之一。 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了,但跟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较的话,还是有 差距的。我国在环境质量监测上起步还是比较晚的,但是经过四十年左右的发展,我国在监测环境质量的技术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在对环境进行监测时可以采取的 方法越来越广泛,比如遥感技术、卫星技术、生物技术等多种手段;监测范围也 越来越广,在地理范围上可以实现有点向面的推广,由一个城市向整个省级范围 扩散;在监测的种类上可以实现对整个环境进行监测,包括大气、水以及生态环 境的监测。近年来虽然我们加大了对环境质量监测设备和人力资源的投入,但是 在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上还是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得到克服。 2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 2.1建立环境监测质量监测管理体系 为了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的准确性,能够真实地调查到环境污染源的相关问题,就必须严格对可能影响环境监测结果的各种因素进行预防和管理,制定控制环境 监测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办法,环境监测部门职能目前还很薄弱,有些部门在环 境监测部门的认识上存在严重的不足。环境监测部门是一个建立在环境监测分析 的基础上进行的,由环境监测部门之间的沟通,合理的环境监测的管理体系。 2.2实验室外部的质量控制 现场采样,应制定相关的采样计划和质控计划,并按照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 进行合理的实施,其中的内容包括:采样点位、测定项目、频次和数量及样品的 运输和保存等等。同时,根据相关规范要求,规范现场采样工作,明确的规定从 采样计划的指定到样品运输的采样全过程规范要求,其内容应具体全面,细化采 样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和持证上岗制度

关于印发《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和《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规范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我局制定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和《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 2.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 二○○六年七月二十八日主题词:环保监测质量管理规定通知 抄送: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环保总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北方、四川、上海、广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监测中心(站)、辐射环境监督(测)管理站(所) 附件一: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规范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确保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准确可靠,为环境管理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准确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环境保护系统各级环境监测中心(站)和辐射环境监测机构(以下统称环境监测机构)。

第三条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指在环境监测的全过程中为保证监测数据 和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所实施的全部活动和措施,包括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和质量监督等内容。 第四条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于监测工 作的全过程。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实施统一管理。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具有领导和管理职责。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在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对下级环境监测机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第六条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应对本机构出具的监测数据负责。应主动接受上级 环境监测机构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业务指导,并积极参加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研究、监测资质认证、持证上岗考核、质量管理评比评审、信息交流和人员培训等工作,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第七条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应有质量管理机构或质量管理人员,明确其职责, 并具备必要的专用实验条件。 质量管理机构(或人员)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监督管理本环境监测机构各类监测活动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切实保证环境监测工作质量; (二)组织和开展质控考核、能力验证、比对、方法验证、质量监督、量值溯源及量值传递等质量管理工作,并对其结果进行评价; (三)负责本环境监测机构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的申报与日常管理,国家级和省级环境监测机构组织和实施对下级环境监测机构人员的持证上岗考核工作; (四)建立环境监测标准、技术规范和规定、质量管理工作的动态信息库; (五)组织和实施环境监测技术及质量管理的技术培训和交流; (六)组织开展对下级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质量、质量管理的监督与检查;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Ⅰ) 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是贯穿监测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人员素质、监测分析方法的选定、布点采样方案和措施、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实验室间质量控制、数据处理和报告审核等一系列质量保证措施和技术要求。 11.1 监测人员的素质要求 11.1.1 监测人员技术要求 具备扎实的环境监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正确熟练地掌握环境监测中操作技术和质量控制程序;熟知有关环境监测管理的法规、标准和规定;学习和了解国内外环境监测新技术,新方法。 11.1.2 监测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凡承担监测工作,报告监测数据者,必须参加合格证考核(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际样品的分析三部分)。考核合格,取得(某项目)合格证,才能报出(该项目)监测数据。 11.2 监测仪器管理与定期检查 11.2.1 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达到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可比,必须执行计量法,对所用计量分析仪器进行计量检定,经检定合格,方准使用。 11.2.2 应按计量法规定,定期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合格方可使用。 11.2.3 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可自行依法检定,或送有授权对社会开展量值传递工作资质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合格方可使用。 11.2.4 计量器具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的校验和维护。如天平的零点,灵敏性和示值变动性;分光光度计的波长准确性、灵敏度和比色皿成套性;pH 计的示值总误差;以及仪器调节性误差,应参照有关计量检定规程定期校验。 11.2.5 新购置的玻璃量器,在使用前,首先对其密合性、容量允许差、流出时间等指标进行检定,合格方可使用。 11.3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的选用和验证 11.3.1 对不同的监测分析对象所选用的分析方法要遵循本规范中6.2.1 选择分析方法所确定的原则。 11.3.2 当实验室不具备采用标准方法或统一方法的条件时,或者水样十分复杂,采用标准方法或统一方法不能得到合格的测定数据,必须做方法验证和对比实验,证明该方法的主要特性参数:方法检出浓度、精密度、准确度、干扰影响等与标准方法有等效性、可靠性,并报省级以上环境监测部门审批、核准。 11.4 水质监测布点采样的质量保证 11.4.1 地表水质的布点采样质量保证见4.2.4 水质采样的质量保证。 11.4.2 底质采样质量保证见4.3.2 底质采样质量保证。 11.4.3 污水监测采样质量保证见4.2.4 水质采样的质量保证和5.2 污染源污水监测的采样。 11.5 分析实验室的基础条件 11.5.1 实验室环境:应保持实验室整洁、安全的操作环境,通风良好,布局合理,安全操作的基本条件。做到相互干扰的监测项目不在同一实验室内操作。对可产生剌激性、腐蚀性、有毒气体的实验操作应在通风柜内进行。分析天平应设置专室,做到避光、防震、防尘、防腐蚀性气体和避免对流空气。化学试剂贮藏室必须防潮、防火、防爆、防毒、避光和通风。

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建议书

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项目 一、建设目标 通过该能力建设项目的实施,逐步建立我县环境应急监测技术装备体系和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做好我县环境应急监测工作,为我县应急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 二、建设依据 1、《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2、《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国发〔2007〕37号); 3、《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4、《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5、《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 6、《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国家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项目概算核定意见的复函》; 三、合江县基本概况 合江县位于四川南部边缘,地处四川、贵州、重庆三省市交界处,长江、赤水河、习水河交汇处,系四川省在长江进出川的第一港口县。全县幅员面积2421.9km2,人口85万。合江县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商品粮基地县,世行贷款的长江上

中游水果开发的荔枝项目县,全国产肉百强县、产粮大县、造林绿化百佳县、农村初级电气化县、国家商品粮基地县、生态环境治理县及四川省山羊板皮生产县和对外开放试点县。 合江工业经济发展较快,已初步形成食品、化工、轻纺、建材和竹木加工为主导的工业体系。罐头、冷冻分割肉、清水笋、肠衣、猪鬃、竹筷、机制纸走俏全国,跻身国际市场。年产合成氨30万吨,尿素52万吨的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就坐落在合江县榕山镇。 全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县城建设初具规模。县城面积已近5平方公里,有日供生活用水量6万吨的自来水厂,程控、移动电话和无线电寻呼通讯已形成网络,市政公益设施日趋完善。合江交通运输方便,陆路、水路与泸州、成都、重庆相连,构成了便捷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一)工业发展迅速 合江县坚持“工业强县、港口兴县、企业富县”的主题战略,突出抓好工业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已建、在建和拟建项目迅速增加,合江工业发展迅速。 1.县内已建规模以上项目 到2006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四川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是我国国有控股的大型化肥尿素生产骨干企业,系国家“八五”重点支农项目,是西部化工城的重点企业。天华富邦公司投资总额5.8亿元,年产2.5

环境检测质控控制方案

质量控制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公司检测工作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管理,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提升质量管理水平,规范检测行为,特制定质量控制方案。 1质控目标 按照管理体系要求,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及时为客户提供准确和有效的检测数据。? 2质控计划 《质量控制计划》分为日常检测质控计划和年度质控计划。 3 质控措施 3.1内部质量控制? 采用多种质控方法以确保数据准确,如平行双样、空白试验、标准曲线的绘制与检验、实验室内精密度与准确度控制、加标回收率等。 3.2外部质量控制 参加外部权威机构组织的能力验证,市站、省站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 3.3检测流程 业务室根据委托检测合同制定检测方案交质管室,质管室根据检测方案添加质控措施后下达给现场室和分析室,分析室、现场室严格执行质控措施要求,项目完成后现场室和分析室将电子版数据同时交给质管室和业务室,质管室审核质控结果,质控结果合格后通知业务室出具报告,对于质控结果异常的分析查找原因。现场室和分析室的检测原始记录纸质版交业务室,项目相关的检测原始记录、报告完成后及时归档。 4质控样品 4.1现场室采样过程中带全程序空白样,对于不稳定的样品要带标液检查样品的稳定性。采样时现场室项目负责人领取检定合格采样器后进行流量校准,误差5%以内可以使用,到现场采样前后再次进行采样器流量校准,误差5%以内为合格。

噪声监测项目负责人领取检定合格噪声仪后用声校准器进行校准误差0.5dB以内可以使用,采样前后再次进行校准,误差0.5dB以内合格。 4.2分析室按照相关标准规定做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 4.3质管室对大项目()选取所有检测参数的10%(如果检测参数少于10个至少选取1个参数),添加质控措施(添加了质控措施的参数,分析室只做平 行样)。 4.4质控结果均体现在检测原始记录上。 5 质控方法 5.1 平行样分析:同一样品的两份或多份子样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同步分析,一般做平行双样,它反映测试的精密度。 5.2 加标回收分析:在测定样品时,于同一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进行测定,将测定结果扣除样品的测定值,计算回收率。 5.3 密码样分析:密码平行样的密码加标样分析,由专职质控人员,在所需分析的样品中随机抽取10%的样品编为密码平行样或加标样。 5.4 标准物质(或质控样)对比分析:标准物质(或质控样)可以是明码,也可以是密码样,可以检查分析检测的准确度。 5.5室内互检:同一实验室不同分析人员之间的相互检查和比对分析。 5.6方法比较分析:对同一样品分别使用具有可比性的不同方法进行测定,并将结果进行比较。 5.7 质控图的绘制:为了能直观地描绘数据质量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分析误差的异常变化或变化趋势所采取的统计方式。 6质控结果分析 质管室统计各质控数据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应符合相应标准规定;加标回收率、精密度和准确度的统计分析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值;如果加标回收率没有规定的合格标准应达到90%-110%。每月由质管室做质量分析报告,并在下月质量会上就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环境监测中心四举措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

XXX环境监测中心四举措提高环境监测数据 质量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印发后,河北省秦皇岛环境监测中心迅速行动,深化文件学习,强化质量管理,落实责任追究,全方位好把监测数据质量关。 一是组织深入学习。先后于2017年10月20日、12月15日两次组织全体职工对中央两办《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集中深入学习,将文件精神传达到每一个人,让文件精神入脑入心,做到不留死角、不落一人,用以增强监测人员的责任意识,巩固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 二是开展自查自纠。为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制定了《河北省秦皇岛环境监测中心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方案》。根据方案安排,于2017年11月19日——29日在全体监测人员中组织开展了自查自纠活动,通过组织动员、自查自纠、整改提高、总结验收等四个阶段,进一步查找、纠正了监测数据质量中存在的自身问题。 三是强化检查监督。采取日常监测质量抽查和监督检查,强化日常监测数据三级审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严密防范和打击数据不全、不准、不真、不实行为,确保数据全面、准确、客观、真实。 三是组织培训考核。在中心内组织开展实验室基础知识业务培训工作和上岗证考核工作。对实验室用水的要求,检测用试剂的要求,有效数字及有效数字的运算及保留,误差的种类、来源和消除以及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等方面对分析人员进行了环境监测基本常识的培训。通过培训学习,使监测人员都能够熟练掌握实验室基础知识,新上划的技术人员取得了上岗证。对于提高中心技术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和提升监测数据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是强化措施保障。2017年12月4日出台了《河北省秦皇岛环境监测中心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表水水质监测质量管理的通知》,进一步加强了地表水水质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适应新时期环境监测数据“真、准、全”的要求。同时对我中心《数据上报制度》《仪器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进一步进行了完善修订,确保中心每项环境监测工作都在制度和规范的“笼子”约束中运行。

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证考试模拟试题(质量管理类)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模拟题 (质控类) 一、判断题(50题) 1. 根据《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环境监测人员取得上岗合格证后,有编造数据、弄虚作假者即取消持证资格,收回或注销合格。() 2. 对环境监测人员实施持证上岗考核时,对没有标准样品的环境监测项目,可采取实际样品测定、现场加标、留样复测、现场操作演示和提问等方式进考核。() 3. 实验室质量体系的管理评审每年不少于2次。() 4. Dixon检验法用于一组测定值的一致性检验和剔除一组测定值中的异常值,可用于检出一个异常值。() 5. 最佳测定范围是校准曲线的直线范围。() 6. 线性范围是方法检出限到曲线最高点之间的浓度范围。() 7. 内部质量控制的方式不包括空白样分析。() 8. 影响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分布和存在形态的气象参数主要有风速、风向、湿度、温度、压力、降水以及太阳辐射等。() 9. 为提高工作效率,玻璃器皿和量器可以在110~120℃的烘箱中烘干。() 10.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中,测定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时,水样必须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并有水封口。() 11. 采集气态污染物的溶液吸收法属于直接采样法。() 12. 20℃时,100mlA级滴定管的总容量允差为±0.10ml。() 13.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193-2005),对于空气自动监测中的气态污染物监测仪器,对于不具有自动校零/校跨的系统,一般每5~7天进行1次零/跨漂检查。() 14.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193-2005),PM10采样头至少每6个月清洗1次。() 15. 环境空气手工监测时,采样仪器临界限流孔流量每月校准1次,流量误差应小于8%。() 16. 采集水中底质样品时,船体或采泥器冲击搅动底质不影响继续采样。() 17. 灵敏度是指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18. 仪器校准、空白试验、标准物质对比分析和回收率测定,都是减少系统误差的方法。( ) 19. 湿沉降采样器的设置应保证采集到无偏向性的试样,应设置在离树林、土丘及其他障碍物足够远的地方。() 20. 能力验证是确定的2个实验室间、对同一个标准样品进行测试。() 21. 用于校准采样仪器的流量校准装置,其精度应高子采样仪器流量计的精度。() 22. 河流水质监测时,若水面宽小于50m,采样垂线设两条垂线。() 2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0)规定,室内环境空气监测应在装修完成3d后进行。() 24. 大气酸沉降监测中,应每24h采样一次,一天有几次降水可合并为一个样,若遇连续几天下雨,上午9:00至次日上午9:00的降水视为一个样品。() 25. 一般情况下,固定污染源排气温度可在烟道内任一点测定。() 26. 按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0)进行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检测时,采样点的高度原则上与人的呼吸带高度一致,一般相对高度在0.5-1.5 m之间。() 27.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0)规定,室内环境空气监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24h后进行。() 28. 水样可以通过加入抑制剂、氧化剂、还原剂和控制pH进行保存。() 29. Grubbs检验法可用于一组测量值的一致性和剔除一组测量值中的异常值,一次检验司以检出一个或多个异常值。() 30. 根据《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质量管理机构(或人员)的主要职责中不包括:组织开展对下级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质量、质量管理的监督与检查。() 31.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193-2005),在正常情况下,气态污染物至少有18h的采样时间,可吸入颗粒物有不少于12h的采样时间,才能代表环境空气质量日均值。() 32. 标准曲线包括校准曲线和工作曲线。() 33. 水样pH、溶解氧、电导率和透明度应尽可能在现场测定。() 34. 对拟修约的数字,在确定修约位数后必须连续修约到所确定的位数。() 35. 进行易挥发固体废物采样时,应在容器顶部留一定空间,常温方式保存。() 36. 采集土壤样品时均应填写2个标签,一个放在袋(或瓶)内,一个放在袋(或瓶)外或贴在袋(或瓶)外表面上。() 37. 在测量时间内,被测声源的声级起伏不大于3 dB(A)的视为稳态噪声,否则为非稳态噪声。() 38. 由污染源排放出的污染物进入空气中,在物理、化学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了另一种污染物质,叫二次污染物。() 39. 河流水质监测时,若水深5~10m,采样垂线设上、中、下三层共三点。() 40. 用基准试剂配制元素、离子、化合物和原子团的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称为标准溶液。() 41. 气态污染物的采样方法包括直接采样法、有动力采样法和被动式采样法。() 42. 如果质量体系运行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当年不进行内部审核也可以。() 43. 瞬时水样是指从水中不连续地随机采集的单一样品。() 44. 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气态污染物监测采样时,为防止气体中水分在采样管内冷凝,造成待测污染物溶于水而产生测定误差,采样管需加热。() 45. 置信区间的大小与所取置信水平及显著性水平有关,置信水平取得大,置信区间也大,因此置信水平取得越大越好。() 46. 在进行噪声测量时,传声器加不加风罩均可。() 47. 进行污染事故土壤监测时,如果是固体污染物抛撒型,打扫后采集表层0~5cm土壤,样品数不少于3个。() 48. 样品在采集、运输、保存、交接、制备和分析测试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样品质量。() 49. 剧毒试剂应由两个人负责管理,加双锁存放,共同称量,登记用量。() 50. 标准曲线是描述待测物质浓度(或量)与相应的测量仪器响应量(或其他指示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曲线。() 二、单项选择题(50题) 1. 根据《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合格证有效为()。 A 长期 B 十年 C 五年 D 三年 2. 由最高管理者组织就质量方针和目标,对质量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进行的正式评价是()。 A 质量评审 B 管理评审 C 质量审核 D 合同评审 3. 水质自动监测常规五参数是()。 A pH、氨氮、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浊度 B 高锰酸盐指数、浊度、TOC、水温、化学需氧量 C pH、电导率、浊度、水温、溶解氧 D 氨氮、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浊度、水温 4. 灵敏度与检出限密切相关,灵敏度越高,检出限()。 A 越高 B 越低 C 不变 5. 地下水质监测中,可以不在现场监测的项目是()。 A 水量 B pH C 电导率 D 氟化物 E 浊度 6. 一般情况下,分析有机污染物的水样应冷藏或冷冻,并在( )d内萃取完毕。 A 7 B 10 C 15 D 3 7. 水质环境监测分析中,制作校准曲线时,包括零浓度点在内至少应有()个浓度点,各浓度点应较均匀地分布在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内。 A 3 B 4 C 5 D 6 8. 采集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样品时,采样前应确认采样滤膜无针孔和破损,滤膜的毛面应()。 A 向上 B 向下 C 不分上下 9. 用测烟望远镜法测定烟气黑度时,一般测定值可分为()级。 A 1~6 B 1~5 C 0~6 D 0~5 10. 滴定管活塞密合性检查操作为:在活塞不涂凡上林的清洁滴定管中加蒸馏水至零标线处,放置()min,液面下降不超过1个最小分度者为合格。 A 15 B 30 C 1 D 5 11. 噪声测量应在无雨雪、无雷电的天气条件下进行,风速超过()m/s时停止测量。 A 4.5 B 5.0 C 5.5 D 6.0 12. 质量的国际单位制名称是()。 A 毫克 B 克 C 千克 D 斤 13. 列入强检目录的环境监测仪器,应按计量法的规定定期进行检定,贴上三色标签,其中()标签代表准用。 A 绿色 B 黄色 C 蓝色 D 红色 14. 在水质监测采样中,用船只采样时,采样人员应在船()采样,采样既应位于()方向,()采样,避免搅动底部沉积物造成水样污染。 A 后部,下游,逆流 B 前部,上游,逆流 C 前部,下游,顺流 D 前部,下游,逆流 15. 准确度常用绝对误差或()表示。 A 相对误差 B 平均偏差 C 标准偏差 D 相对标准偏差 16.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监测,如是稳态噪声,则采取()min的等效声级。

环境监测 第九章_环境监测质量保证_例题和习题

第九章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例题1 有一氟化物的标准水样浓度为l00mg/L 经测量7次,其值为103mg/L 、107mg/L 、104mg/L 、105mg/L 、103mg/L 、102mg/L 、108mg/L 。求算术均数、众数、中位数、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绝对偏差、平均偏差、极差、样本差方和、方差、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 解:算术均数L mg x /1057 108102103105104107103=++++++= 众数=103mg/L 中位数=104mg/L 绝对误差=测量值一真值:3mg/L ,7mg/L ,4mg/L ,5mg/L ,3mg/L ,2mg/L ,8mg/L 相对误差=%100?真值 绝对误差=3%,7%,4%,5%,3%,2%,8% 绝对偏差(d i )=测量值一多次测量值的均值=-2mg/L ,2mg/L ,―lmg/L ,0mg/L ,―2mg/L ,-3mg/L ,3mg/L 平均偏差L mg d n d n i i /86.17 3320122||11=++++++==∑= 极差R =Xmax 一Xmin =108—102=6mg/L 样本差方和S =22 1)/(74.29)(L mg x x n i i =-∑= 方差s 2=221)/(95.41)(L m g n x x n i i =--∑= 标准偏差s=)/(22.21 )(2 1L mg n x x n i i =--∑= 变异系数(相对标准偏差)=%11.2%100=?x s 例题2 四川省某年水质技术考核数据如表所示,试用4d 检验法对可能的离群值进行处理。

2017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计划

南充市顺庆区环境监测站 2018年实验室质量控制计划 1.目的 为贯彻质量方针,确保本实验室的质量目标得以实现,制定本计划。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站所有监测工作。 3.工作要求 3.1人员:监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 3.2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 3.2.1仪器设备按照规定的要求定期进行检定/校准,在两次检定/校准周期之间至少进行一次核查(一般一年一次),期间核查必须按计划进行,核查方法见各仪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3.2.2本实验室使用的监测方法,大多是国家或行业发布的标准方法,资料管理员每个月对标准进行一次跟踪查新,确认使用现行有效的规范; 3.2.3每一年至少组织一次质控样考核(抽取适当比例的项目)。 4.质量控制方法 4.1 例行监测(地表水和地下水监测) 对日常工作中的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监测按照《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 494-2009)、《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2-2002)、《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的技术要求进行监测,具体如下: (1)现场采集大于10%的平行样;按《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2-2002)对样品进行保存;在样品保存有效期内对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

(2)各监测因子实验室分析时应同时测定实验室双空白,双空白测定值的相对偏差应≤5%;同时分析质控样,质控样应在有效期内;每批样品测定不小于10%的加标回收率实验;每批样品做不小于10%的平行双样,样品数较少时,至少测定一份样品的平行双样。 (3)试剂、实验用水等条件均未改变没有重新做标准曲线时,应代入标准曲线中的一点,测定吸光度,若偏差大于10%,应重新绘制标准曲线; (4)当出现监测数据结果为标准限值临界值、数据异常等情况时,应对有效期内的留存样品进行再测试。 4.2 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 对辖区内重点污染源按照《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 397-2007)、《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 92-2002)的技术要求进行监测和质量控制,具体如下: (1)监测前对生产工况、现场质量等进行检查和记录; (2)采集10%的平行样分析(不能进行平行样分析的项目加采10%的样品),控制样品分析的精密性;按《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2-2002)对样品进行保存;在样品保存有效期内对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 (3)在分析样品的同时进行分析有证标准物质,控制样品测定的准确性;每批样品做不小于10%的平行双样,样品数较少时,至少测定一份样品的平行双样。 (4)当出现监测数据结果为标准限值临界值、数据异常等情况时,应对有效期内的留存样品进行再测试。 4.3 噪声监测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基本知识复习试题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基本知识复习试题一.填空题 1.质量保证的目的是保证监测数据具有、、、、和。 答:代表性;完整性;精密性;准确性;可比性。 2.常用于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技术有分析、分析、值测定,还有对比分析,分析方法实验和的应用等。答:平行双样;加标回收率;空白实验;标准物;比较;质控图。 3.分光光度法分析中校准曲线的一元线性方程为,其中a为回归直线和纵轴的交点,即,b为曲线的斜率,也是方法的,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为,用表示该曲线的剩余标准差。剩余标准差能说明回归直线的。答:y=a+bx; 截距;灵敏度;r; S E;精密度。 4.按GB6682-92标准,分析实验室用水分级,原子吸收光谱用水为级水,其电导率测定在25℃时,,一般化学分析实验用水为级水,其电导率测定在25℃时,。 答:三、二;≤0.10ms/m(≤1.0μs/cm)、三、≤0.5ms/m(≤5.0μs/cm)。 5.空白实验是指用代替样品,其它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与样品测定。答:纯水;完全相同。 6.在分光光度法中常将与之间的关系用 式表示,即。 答:自变量;因变量;线性相关;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a+bx。 7.在环境监测分析中通常规定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用来表示,一般要求应。

答:r;≥0.999。 8误差按其产生的原因和性质可分为、、和 答: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过失误差。 9.绝对误差是与之差,相对误差为与的比值。 答:测量值;真值;绝对误差;真值。 10.当前我省计量认证合格证书有效期为年,有效期满前个月应向省技术监督局提出计量认证的。 答:五;6;复查申请。 11.计量认证的复查依据的规定进行。 答:计量认证评审。 12.衡量实验室内测定结果质量的主要指标是:和。 答:精密度;准确度。 13.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对监测结果的质量要求是样品具有:、,测定数据应具有符合要求的、和。 答:代表性;完整性;精密性;准确性;可比性。 14.在实施环境监测分析质量保证过程中是基础,实验室间质量控制是在各参加实验室都的条件下,由主持实施的。 答: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受控;有经验的中心实验室(或有经验的第三者或单位)。15.在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技术中,平行样分析只能反映数据的,不能表示数据的,加标回收是可以作为指示数据的。 答:精密度;准确度;准确度。 16.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以的单位为基础,同时选用了一些的单位所构成。

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对策研究

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19-12-27T09:59:36.347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23期作者:梁晶晶 [导读] 目前,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迅速,我国城市化建设力度在不断增强 摘要:目前,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迅速,我国城市化建设力度在不断增强,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环境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在环境监测工作中规范、严谨、完善的质量管理可以起到保障监测工作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的重要作用。为了有效改善这一现状,政府部门需要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提升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基于此,文章阐述了环境监测数据的重要性。 关键词: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对策研究 引言 我国经济发展以来,环境受到较大污染,对人们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阻碍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所以,在改善环境的过程中,需要对环境进行有效监测,但是在进行环境监测的过程中,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尤为重要,是环境监测中较为重要的环节,能够有效反映环境改善情况。为此,我国政府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数据监测的可靠性,加大了数据监测监管力度,介绍了提升环境数据监测质量的有效方法,以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1环境监测数据的重要性 环境监测工作是监测环境管理效果的基础,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与环境监测水平联系十分紧密,直接影响着城市建设服务的整体质量。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政府部门已针对污染气体、污染垃圾等超标物质排放问题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以此为基础处罚严重违反规定的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和环境监测效率。 2影响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主要原因 首先,客观原因。对于排放污染物的企业而言,其生产工艺通常比较复杂,污染物的排放难以维持较为稳定的状态,由此造成监测数据产生一定误差。除此之外,许多环境监测人员专业水平较低,对环境监测工作涉及到的专业知识了解不深入,导致国内环境监测数据普遍偏低。其次,主观原因。一些环境监测人员工作责任感不高,并且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不重视环境监测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污染物排放企业为了减少成本投入,可能会对一些关键性污染源进行隐瞒,导致环境监测数据不准确。政府相关部门没有做好环境监测宣传工作,并且存在监管不力的情况,导致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近两年国家生态环境部方法变更进入快速更新阶段,一年中方法变更达上百个。方法的变更随之而来的是仪器设备的更替、更换,以及对相应方法的学习掌握情况,但不少环境监测站不能及时执行现行有效标准,导致出具的数据不具备法律效应。一是对最新标准的发现存在延迟,不能及时下发最新的标准方法、规范造成现行有效标准的执行延后,影响监测数据的有效性;二是新方法的实施对人员的要求提出新的挑战。相关监测人员对新方法的认识掌握能力,以及新仪器的操作使用情况都存在疑虑,因此造成现行有效标准的执行延后现象较多。 3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对策 3.1创新工作机制,建立联合监管体系 各级地方政府应重视环境监测机制的建设工作,通过科学的机制,提高监测工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统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标准规范,形成从国家到省、市、县各级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应构建合理灵活的反馈机制,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反馈与改进。此外,应明确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生态环境保护部门职责,完善其政府监管职能,建立联合监管体系。国家、省、市生态环境部门应按照三年行动计划,联合相关部门开展质量监督检查,增加检查频次,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定期通报制度,检查结果及时通报,着力打击环境监测数据造假事件。 3.2加强仪器设备管理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仪器设备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仪器设备配备和使用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验的成败,因此,必须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日常维护和保养实验仪器设备,确保设备的精确度和完好率。环境监测机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整的仪器设备技术管理档案,保证实验仪器设备管理质量。做好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严格控制设备所处环境。环境监测工作需要使用到许多精密的仪器设备,这些仪器设备对环境温度、湿度等有一定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环境监测机构需要在实验室内进行空调、除湿机以及通风设备的配备,确保室内环境整洁,满足这些仪器设备的工作要求,以免因实验室环境问题影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3.3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加强环境监测质量体系运行 检验检测机构应提高最高管理者、管理层、质量监督员、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数据审核等关键岗位人员质量管理意识,强化其对质量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管理层面高度重视质量管理,确保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同时,应按照相关要求,制定完善的、符合机构自身要求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体系文件和相关的规章制度,确保有章可依。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体系文件和相关规章制度执行,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加强监督管理,提升人员对工作严谨性的关注,让有关管理要求落到实处,同时应将存在问题督促整改到位,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 3.4加强现场监测质量管理 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主要包括:现场监测质量控制,实验室质量控制,监测数据处理与综合分析评价三个方面。目前对于实验室及数据处理的质量管理相对重视,而现场监测的质量控制相对困难,为确保环境监测现场采集样品所具代表性,强调现场监测的规范性,首先要判断所监测的环境与点位布设的合理性,选取准确的监测方法以及保存样品的条件,调试及校准好现场采样设备,在此基础上规范采样步骤。在现场环境监测的每一个工作环节都需融入质量管理。同时现场监测人员必须是持有环境监测上岗证,确保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3.5加强环境监测数据审核,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 环境监测数据是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现状、真实反映污染防治效果、准确体现排污量的环境信息。加强数据审核是保证环境监测数据准确、客观、真实的最关键和最基础的环节。为防止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提升环境监测数据的公信力和权威性,2015年12月环保部印发了《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强调了监测数据的全面、准确、客观、真实。因此,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的环境质量管理手段,加强数据审核,强化样品的分析和记录,保证监测数据质量,满足新形势下环境监测的新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社会经济有了蓬勃发展,城市工业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经济发展的代价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环境监测质量,规范环境监测技术、方法、设备等各个环节,制定本制度。 一、质量控制内容 1、监督实验室对各项有关质量保证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2、各种分析仪器、监测仪器的维护及定期检查、核准; 3、制定质量保证技术方案并组织实施; 4、核准上报的监测数据; 5、组织监测人员开展技术业务培训。 二、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 1、监测人员岗位责任制; 2、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3、仪器管理使用管理制度; 4、化学试剂使用管理制度; 5、原始数据、记录、资料管理制度。 三、实验室仪器养护 1、实验室应保持整洁、安全的操作环境并指定专人负责,所用仪器定期检修和核准,使用方法应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仪器出现故障时应及时报告,进行维修和保养。 2、仪器使用人员必须在仪器使用记录本上记录好仪器

使用前后的情况,由专管人员签字。 四、监测分析 1、监测采样点的布设、监测频次、时间和方法,按照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有关技术规范和规定进行; 2、监测人员应经培训,熟练掌握有关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3、采样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监测规程及要求进行采样; 4、分析人员应严格按照指定的技术规范进行项目分析,分析方法应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和最新版本环境监测分析方法; 五、数据处理和监测报告 1、样品分析完毕后,应及时进行数据处理工作,迅速进行三级审核程序,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按照国家标准《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质量管理手册》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3、上报分析数据,应由负责该分析项目的监测人员仔细检查无误后,报分析室主任复核,确认分析结果有效并签字,报送公司环保部门。 4、分析报告应包括完整原始数据、所用的分析方法、采样日期、分析日期、报告日期,以及采样人员、分析人员签字。

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

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 为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指导和规范全国各级环境监测机构能力建设,特制定本标准。有关辐射环境监测站的建设标准另行制定。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试行)》同时废止。 本标准规定了省、市、县三级环境监测机构人员标准及机构、监测经费、监测用房、基本仪器配置、应急环境监测仪器配置和专项监测仪器配置。本标准为最低配置标准,有能力的地区可以适当提高标准。 本标准实行分级设置,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标准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置的环境监测站、由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的各专业环境监测站;二级标准为各地级市(自治州)、直辖市所辖区(县)设置的环境监测站执行;三级标准为各地级市(自治州)所辖区、县(自治县)设置的环境监测站执行。 每个级别(按照国务院确定的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划分方法)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三档,处于不同区域的环境监测站执行不同的标准。直辖市及其所辖区(县)环境监测站分别执行东部地区一级、二级标准。 一、人员编制及人员结构 本标准规定了各级环境监测机构人员编制标准、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及高级、中级技术人员比例,详见表1。 表1 人员编制及人员结构

二、监测经费 按照《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要求,应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投入机制,确保环境监测机构经费支出。环境监测运行费是维持各项环境监测业务正常、稳定运行的基本保障,应予重点保证,仪器设备购置费及系统运行维护费是开展环境监测业务的基础条件,应予以支持。环境监测经费标准详见表2。

注:业务费包括常规监测、质量保证、报告编写、信息统计等费用。 三、监测用房 监测用房是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必备的基础之一,特别是实验室用房、大气、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用房是环境监测机构的基础条件,应予以重点保证。本标准规定了各级环境监测机构用房面积及要求,详见表3。 注:上表中所列实验室用房面积不包括水和空气自动监测站的站房面积。 四、基本仪器配置 基本仪器是保障环境监测机构开展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加强有机污染物监测和前处理仪器的基础条件。本标准规定了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必须配置的仪器设备的最低配备标准,详见表4。 五、应急环境监测仪器配置 应急环境监测仪器是开展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监测,为实施污染事故应急救援和政府决策提供决策依据的基础条件。本标准规定了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必须配置的应急环境监测仪器配置标准,详见表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